关于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2024-09-26

关于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精选8篇)

1.关于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篇一

[摘 要]大力推进现代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实现物资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对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电力企业 物资管理 采购

众所周知,物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非常重要的内容,是通过订购、运输、储备等方式对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所需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物资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与组织。良好的物资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合理使用物资,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数量,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资金的回流与周转,提高企业盈利。

电力企业的物资费用主要用在两个部分,一个是电力生产成本,一个是基本建设工程。同时,电力生产又具有高度的连续性,生产和消费同步,所以供电安全与供电质量对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要求及对各项物资的选用都要比一般的工业企业有着更高的水平。加强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逐步提高物资管理水准,对电力生产的安全运行,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及问题

目前,国内的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层面已经基本实现了业务计划和采购的分离、采购物资和保管物资的分离、采购金额和付款对帐的分离,这些明确的制度在物资管理中起到了有效的牵制与制约作用。

1.物资采购运作机制欠缺

(1)价格供应商管理尚不规范

目前,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对产品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普遍比较薄弱,没有对供应商实行分类分级的管理方法,与价格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一直处于时好时坏,并不稳定。后勤财务部主要职责就是监督物资管理的采购,但是无法承担价格供方的相应的管理职能,所以很难实现对物资采购的真正有效的监督管理。

(2)采购寻价机制运作不完善

在物资管理中,产品供应商的选择是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按照通常的规定,重要物资的采购应当选择三个以上的供应商进行质量、价格的比较,然后再择优采购。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电力企业出于种种原因,产品采购部门在询价过程中,不按规定向三家供应商同时进行询价,而是直接向一家产品供应商询价后就发出产品订单,未经选择。

2.物资采购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1)询价以及产品供应商选择缺乏有力监督

目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采购从咨询价格到初步确定物资供应商和物资价格都放在采购部门的内部进行。在询价单对外发出的过程中,向哪些产品供应商发出询价则是由采购部门最终决定,在整个询价过程中,缺乏外部的监督与管理。

(2)采购价格缺乏有效的制约

现在很多电力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并没有对物资的采购制定一系列的价格标准体制,大部分企业的采购计划,都有类似的情况,就是计划中提供采购价格是历史采购价格的加权平均价格,这些数据并不具备足够的约束力,很难说会出现虚报价格的情况。

二、改善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方法

1.电力企业物资集中化管理

推行物资集中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实行物资集中化的管理,有利化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对物资进行保管,方便管理部门及时发现物资的缺失、采购、验收,实现物资的计划使用、精确使用,同时有利于物资的回收与管理,整合物资的采购渠道,强化物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及时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有效、确实、精确的物资消耗分析,便于电力企业决策者随时掌握各类电力物资的损耗规律和宏观控制财务成本,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消耗定额与企业预算,实现企业经济、物资、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化配置,把企业运作的注意力投放在资金与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也就是如何用较少的资金投入换来较大的产品产出,怎样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资产的运作效果。

同时推行物资集中化管理,也方便监督、敦促物资管理工作人员与基层单位工作人员多接触、多沟通,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下基层,去了解、掌握物资的成本、损耗的实际情况,熟悉电力专业知识,明确和规范电力物资管理的重要责任,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服务意识,保证电力企业的生产供应与需求。2.加强物资管理计划

根据电力企业的生产建设投资总量,计算物资(免费活动tang)材料的消耗与利用率,强化物资需求的控制,制定行之有效的物资管理计划,并把计划贯穿于整个物资的采购、发放、使用、消耗、破损、储备的过程中,并且管理部门应当突出计划的严肃性、条例性和实效性。物资的采购也必须按照计划运行,实行预算的定额控制。

3.物资管理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越来越深入的进入到每一个行业,电力企业也必须紧跟其后,物资管理部门应当率先做到管理系统化、管理规范化、工作网络化、物资信息化,必须采用信息化的现代方法,把物资的计划、采购、仓储、发放,产品供应商的管理纳入到整个网络管理之中,加强的物资信息的准确性与即时性,灵活地运用网络共享信息资源,逐步改善企业的管理环节。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也应当活学活用,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强化物资管理优势,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日常管理,加强物资保管,提高物质的利用率,大力减少物资和电力能源的消耗,同时降低企业储备资金的占用率,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资源,从而开源节流,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企业本身,也应当加强企业制度的完善,在真正意义实现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继而不断的提升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力度,使得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向更好的未来发展。

2.关于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篇二

1 当前企业用工需求的主要特点

日前, 通过抽样调查的形式, 该市共对377家企业开展了劳动用工需求调查工作。从抽样情况看, 企业用工呈现以下5个明显的特点。

1.1 用工短缺问题依然存在, 小微民企岗位需求“一马当先”

从调查情况看, 377家企业2012年计划需求用工11661人, 与2011年需求基本持平。从单位性质看, 有限责任公司用工需求量较大, 227家用工单位共需求6363人, 占需求总量的54.6%, 小微民营经济岗位需求旺盛, 占据需求总量的“半壁江山”;95家外商投资企业需求3677人, 占需求总量31.5%;55家台、港澳企需求1621人, 占需求总量13.9%。

1.2 生产性和服务性普工需求旺盛, 具有一定特长的技术性工人供需矛盾较突出

近年来该市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尤其是钢结构制造业企业增加较多, 拉动了用工需求不断增长。从调查情况看, 机械制造类的操作工需求量最大, 需求4286人, 占需求总量36.8%;电焊工需求1340人, 占需求总量11.5%;车工、铸造工等需求743人, 占需求总量6.4%;商品营销员、促销员等756人, 占需求总量6.5%;裁剪缝纫工需求407人, 占需求总量3.5%;包装工422人, 占需求总量3.7%。在管理岗位上, 销售和营销经理412人, 占需求总量3.5%;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173人, 占1.5%;财会统计人员161人, 占需求总量1.4%;食品工程技术人员58人, 占需求总量0.5%。

1.3 招聘条件放宽, 在用工方向上企业偏重聘用外来劳动力

从调查情况看, 大多数企业对用工条件放宽, 只要满足岗位需求即可。由于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在当地没有吸引力, 不少企业想通过外出招聘的形式进行招聘。

1.4 工资价位上扬的趋势使不少企业面临成本压力

调查表明, 面对当前职工流动性强的现状, 不少企业想通过适当提高工资标准、改善福利待遇、完善内部管理、丰富职工生活等措施稳定职工队伍。工资价位上扬使同行业之间规模小、产量低的小型企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 用工竞争趋向加剧。

1.5 “以工招工”的招聘方式受到企业青睐

准备采用何种方式缓解当前的招工难题时, 企业更乐意采用通过老员工介绍或从家乡带来的办法解决当前的普工短缺问题, 尽管招聘成本加大, 但对企业来说, 职工认知快、便于管理和使用。

2 小微企业“招工难”原因分析

从调查情况看, 造成当前部分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有:

2.1 供求错位导致企业“招工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 外销和内销同时拉动企业订单回升, 特别是外单的增加, 使企业用工需求量上升, 而时下人力资源供给受季节、节日等因素的影响, 供求错位, 导致企业缺工和“招工难”。

2.2 劳动力供给不足造成企业用工缺口

2.2.1 本地劳动力供给不足

近几年该市经济发展迅猛, 就业机会的增多使单纯务工的富余劳动力相对减少, 加之新成长的劳动力因升学、参军、自主创业等多渠道分流, 造成本地劳动力供给不足。

2.2.2 外来务工人员相对减少

近年来, 不少劳务输出地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就业机会增多, 而当地原来吸引外来劳动力的优势已日渐消退, 甚至不复存在, 造成输入的外来务工人员相对减少。

2.2.3 务工人员流动频繁造成短时缺工

一方面现在不少务工人员喜欢“打工+旅游”的流动就业模式;另一方面, 工资价位成为职工流动的“导向标”, 哪里的市场价格高, 劳动力就流向哪里。调查中, 不少鞋帽制造业的老板反映, 职工流动过快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不少职工学徒期满掌握技术后, 不打招呼就“跳槽”, 企业很被动。对此, 企业本身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2.3 企业的工资福利待遇影响职工队伍相对稳定

部分企业工资福利待遇偏低, 缺乏吸引力。一是工资、福利待遇不高, 达不到同行业平均工资;二是有的企业没有依法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 未缴纳劳动保险, 职工有后顾之忧;三是工作时间较长, 没有加班工资, 职工有怨言, 造成职工稳定性和凝聚力差;四是企业远离城区, 交通不方便等导致招聘吸引力差。随着企业搬迁改造, 部分企业深入远离城区的偏远乡镇办厂, 扩大生产规模, 加之同行竞争压力大, 导致招聘困难。

2.4 “留工”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 该市在营造外来工就业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务工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但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 专门针对这部分群体的学习、生活、文化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造成留工的环境不够理想, 对外招工的吸引力不高。

3 主要对策和建议

3.1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加大就业服务力度

一是携手企业搞好招聘工作, 通过外出联系、组团跨区域招聘等形式全力帮助企业破解用工难题。

二是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和发布制度, 建立完善覆盖全市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 提高工作针对性。

三是积极搭建劳动力供求平台。开展“春风行动”大型宣传咨询活动, 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就业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 完善配套服务, 为企业和求职者创造更多供求机会。

四是继续培育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职业中介市场, 规范各种劳务中介, 疏通求职及用工通道, 促进劳动力有序化流动。

3.2 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一是指导企业根据市场特点合理确定工资待遇水平, 增强企业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用工理念, 保障职工合理合法权益,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三是拓宽招聘渠道。指导企业改进生产条件, 优化用工环境, 通过 “以工带工”等形式, 鼓励他们带更多的同乡来本市就业。

3.3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做大做强机械装备、食品加工、服装鞋帽、木器家具四大制造业集群, 推动其向高端化转型升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在“转方式, 调结构”的攻坚战中, 全力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努力满足行业、企业用工需求。

3.4 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改善就业务工环境

继续为外来工和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四免一助” (免费信息发布、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咨询;实施农民工在职培训援助活动) , 同时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 大力推进劳动合同制度, 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依法查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努力创造良好的务工和就业环境。

摘要:当前, 我国进入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 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企业产品订单数量逐增, 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旺盛, 部分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用工缺口较大, 出现阶段性、临时性招工难现象。本文以山东省胶州市为例, 通过走访调研, 分析了企业用工的特点、“招工难”出现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对强化人力资源保障、破解小微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招工难,破解

参考文献

[1]胡鞍钢, 等.扩大就业与挑战失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

[2][美]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蒋斌, 张蘅,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3]谢晖, 唐勇.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6 (30) .

[4]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3.关于全面管理企业预算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全面管理;企业预算;现状;策略

一、前言

在当前背景之下,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不断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的预算管理可以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企业预算管理,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在西方国家中出现了,当前很多企业都将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管理机制。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意识到企业预算全面管理的重要性。在传统的企业预算中,大多只是偏重于传统的财务指标的控制与管理,而且编制相对来说还比较单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方向。因此,企业要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提高其管理效率,从而不断提高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当前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管理人意识到企业预算全面管理的重要性,从而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但是不可否认,企业的预算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是一个较新的事物,在这一方面我们仍然缺乏相关的经验,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整个企业预算管理的水平。本文将其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一套较为完善和科学的指导战略。一套较为完善和科学的指导战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但是在当前很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这一套完善科学的指导战略,从而在实际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企业的眼前利益和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而使得企业当前制定的预算目标与长远的发展战略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

(二)没有将预算管理和经营实践结合起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从客观上来说,是建立在当前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的基础上的,而且全面预算的管理最终也是为企业的经营服务的。但是,在当前社会中的很多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所凭借的依据大多是企业近几年的经营数据和情况而已,而没有认真地对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如经营规模等做一个合理科学的预测。这种行为方式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的经营实际脱节,从而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先做好调查研究的工作,要对整个市场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与调研,这样才能让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能够及时适应外界的变化与环境,从而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作用。但是在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情况却完全相反。由于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在市场大潮中检验,很多弊端和不利情况就会表现出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展开。

(四)相关的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在企业的全面预算的管理过程中,预算编制除了要科学合理之外,还要保证能够确保预算计划能够执行。但是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对于预算的全面管理,缺乏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制定的预算管理计划进行有效地检测与考核,从而造成了当前很多企业因为预算计划的质量存在问题而导致了企业经营发展的障碍,很多预算的管理措施难以落到实处,积极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三、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对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的积极作用已是不言而喻,而当前企业的预算管理的现状却又是如此严峻。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改变当前现状,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为了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对其具体的措施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为全面预算管理垫定良好的基础。预算目标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建立预算全面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预算的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正确与否,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在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和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从而且全面预算管理垫定良好的基础。考虑到当前我国企业的普遍问题,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首先,企业在准备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之前,要先对该时期的市场情况和自身企业的相关资源情况进行一个较为详细和全面的调研与分析,并且一次为依据,制定出全面预算管理的分阶段的详细计划,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各阶段的预算能够有效衔接起来,从而有效地避免盲目的情况的出现,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其次,在全面预算管理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从而确保所制定的预算管理计划能够有效地经受主市场的各种考验。企业要在对市场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具有一定范围的弹性的管理计划,从而为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

(二)注重对企业预算编制进行有效管理,为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企业的预算编制的管理是当前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企业预算管理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完善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注重对企业预算编制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首先,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分权与集权两种形式有机结合的方式来管理企业的预算编制,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这一姓氏的作用,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制定的预算计划的范围弹性过大而带来的问题。其次,可以采用滚动形式和定期形式的预算编制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对企业的预算编制进行有效管理,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固定预算和定期预算的不足与问题,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自身的预算编制管理工作遵循成本控制的相关原则。此外,企业还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相关作用来提高预算编制的对比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企业预算全面管理的考核机制建设,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在企业的预算的全面管理过程中,强调的是要调动企业所有员工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从对人的管理向以业绩的标准来管理人的行为的一种转变。因此,在完善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为了确保预算管理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一定要就加强对企业预算全面管理考核机制的建设,从而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首先,企业要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责任制度,采用一些较为严肃的富有执行力的措施。在实际考核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看到企业制定的预算计划是超支还是节约这一表面的结果,而是要深入地分析预算与实际出现偏差的真实原因。其次,企业也要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吸引员工,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明确惩罚制度,对于企业中那些没有很好地实现预算的目标或者有偏差的个人或者部门,要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从而增强企业内部的竞争,提高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珺. 关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11,(7):106.

4.关于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篇四

第53期

宜兴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2009年4月10日

萧山:新建原水检测室为有效应对突发性原水污染,切实提高主取水泵站处置突发性原水污染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确保用户喝上放心水,日前,萧山水务三江口取水泵站原水检测室正式成立。

该检测室主要负责取水泵站江面巡视;取水口在线仪表数据监测和校对;高锰酸钾投加指导工作和原水水质分析工作。其中原水水质分析由原来每星期检测1~2次改为每个工作日检测一次,如果水质出现异常还将视情况增加检测频率。原水检测室主要检测原水中的十项常规指标,具体为: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氨氮、亚硝酸盐氮、耗氧量和氯化物。为做到数据共享,检测数据将通过萧山水务集团内网予以公布。(摘自《中国供水节水报》)建议:随着安全饮水工程的即将竣工,各乡镇水厂都不再有日常水质检测环节,源水的检测更显重要,应切实重视和加强水源质量监测工作,从源头上确保安全供水。

哈尔滨:在逆境中突困前行

一、多重并举提升管理质量

供水公司和基层单位签订了奖惩分明的责任状,在责权利上动真格的。公司责成质检部兵分几路深入各个基层供水公司进行收费上的管理督察,对漏收的、少收的、没按行业标准收的等诸多责任上的、人情上

1的、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进行查处,形成了“不用加鞭自奋蹄”的工作热潮,也让公司的收费管理形成了纲举目张的良性循环机制。

同时,供水公司每月一次业务分析会,象解剖麻雀一样,将各单位完成的水费、污水费出帐率、回款率等情况在会上进行通报,实行阳光管理,把问题一一展示出来,大家一起分析。为什么?怎么办?谁家的问题谁领帐,有黄牌、有警示,有当场能够解决的方案,问题越析越明,动力越鼓越足。

其次,实行星级调收员考核评选工作。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四届星级评选。星级评选,动态管理,星级降低,薪酬降低。

二、科技投入堵漏增效

采集数据启用条码抄表器。为了提高抄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更新收费方式,采用了捷宝A188条码抄表器抄表。并制订了《条码抄表器的使用管理规定》,开发设计了条码抄表器抄表管理程序,分期对抄表人员进行了条码抄表器使用管理培训。条码抄表器的推广使用,提高了抄表入户率和抄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以科技手段堵塞了调收方面的工作漏洞,提高了管理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记录数据启用电子帐本。废除了旧有手工账卡的使用,科学设计了新账本,按照计算机编程程序自动打印帐页,每名调收员每年只需单、双月两本账,即可登记全年可用数据项。把企业科技化管理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各种管理费用十几万元。

优质服务赢得用户。每到事故高发季节,供水公司都组织力量,对管网维修、检修维护进行事前的防范。对城区的管线进行了重新的普查落图,对井室井位进行了跟踪定位,对管线抢修做到了军事化的管理。擦亮服务窗口。制定了“对外服务十不准”和“窗口人员行为准则”、“一站式”服务制度。以办事实效、规范着装、挂牌服务、优质服务等为内容,定期对服务窗口进行抽检、考核。同时,定期举办窗口人员培训班,提高了窗口的对外服务质量。

多种形式为民服务。以突出服务为中心,及时了解各类用户日常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推行对外服务“八项制度”,从制度

上为保证服务质量提供行为规范。二是坚持用户走访制度,解决用户在供水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三是开展共产党员服务队进社区活动,与社区互动。

增供扩销畅通发展渠道。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快管网施工速度,促进新增用户早投入、早用水。一是发展用户。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半径,把城乡结合部的新建小区,发展为自来水用户。二是争取用户。对现管网内依然享有政策使用深井水的用户进行争取,通过超前化、全程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争取用户,将优质服务和增供扩销相结合。

(摘自《中国水星》)

长沙:管网工程管理强调程序控制

为加强管网工程建设管理,长沙水司推出了新的《管网工程管理办法》,力求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的细化,确保管网工程管理的各个程序得到较好控制。

城市供水管网工程一般都由供水企业内部的施工队伍承揽,且从立项到投入使用之间的环节多,容易导致成本不透明、质量把关难、材料进货品牌不清、标准不严及结算建档资料不全等情形出现。该司推出的新《办法》所定的四个章节和27个规范附件,其核心就是,细化管理,使管网工程的每一个程序严谨透明。与过去相比,要求更加具体:程序流程有严密的设计,若哪一个程序少了环节,便无法进入下一程序。通过程序控制,使成本透明,质量和安全制度的执行衔接紧密,建档、结算、审核过程严实而无法留下空档。其中相对过去最大的不同是,将管网工程按给水管道的功能性质和规模分类为输配水管道工程、接户管道工程、零星工程,明确了施工中必须遵循的流程细节,真正做到了过程管理精细化。在接户管道工程中,即使是私人用户的小工程和零星工程工作流程也专门作了程序规范。如:移表和改管的小工程也有手续办理和资料准备移交要求。规定种类管道工程施工,施工现场必须按要求配备专职施工员、资料员和兼职安全员,主动接受设计、建设、监理、质监等相关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工程竣工通水前必须进行管道冲洗,在水质监测站人员对冲洗验收合格后方能并网通水。规定施工单位在新

装管道通水及管道附属设施安装后20个工作内向工程所在分公司提出预验收申请;工程预验收合格后25个工作日内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供水公司接到施工单位的竣工验收申请及合格的竣工资料后15个工作日内组织工程竣工验收会。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45个工作日内将工程竣工结算资料交供水公司管网管理部,管网管理部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资料审核交水业投资公司审计部,审计部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结算审计。对施工的图片资料准备作了很细的规定,如:开工前(放线时)的地形地貌;沟槽开挖后的面貌;沟槽填砂情况及覆土情况、有固定参照物的管道平面位置全景等。管道走向变化段、管道折点、变径点、交叉点、接驳点、支墩、钢管焊接和钢管防腐安装施工情况,管道上所有设备(阀门、水表等)检查、安装;管道上所有附属构筑物砌筑状况。还特别要求照片的像素必须达到400万像素以上,并显示时间、地点、工序名称、桩号、或住宅单元门牌号。开工前地形、地貌照片必须每100米一张。施工安装过程照片必须清晰、真实反映现场情况。

以前,接户管道工程因为工程量小,没有专门作要求,也因此出现过问题,为此,《办法》特别要求监理过程表须反映各关健工序的检查情况,即:管材、管件、阀门、红砖等原材料的现场检验记录;管道接驳检验情况记录、焊口验收记录、回填质量检验记录、地下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地基基础检验记录等施工记录;管道轴线位置、标高等测量复核记录和关健点均须附工序监理照片。还明确规定所有管道安装工程质保期为2年。公司管网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认为,新的《办法》最大的特点是,过程控制精细化,责任要求精细化,成本计算精细化,标准执行精细化。每一道程序往下走,都是用表格、数据和图片说话。只要是需要甲方付款的项目,哪怕小到材料配件的出处,几百元的户表安装,都视为一项的工程,所执行的标准、流程和建档规则均不能有空缺,由此求得管网管理的各个环节免除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情况的异同而异的现象出现。(摘自《中国水星》)建议:不论是大的饮水工程还是小的用户接水,均需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全过程,制订一整套严格科学的规范制度。这样,能有利于促进日后管网维护、资料查找及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平阴:完善合理化建议制度

为集中发挥广大干部职工智慧,为公司建言献策,平阴水司实施提合理化建议制度6年以来,共计提出建议1860余条,其中,被公司采纳的建议1470条。

该公司规定合理化建议的内容:1是所提建议,对公司管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和重大影响的;2是对公司和三产提高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该公司规定合理化建议的征集方式:1是将书面合理化建议表投入经理信箱;2是通过电子信箱直接发送到经理邮箱中。

该公司规定合理化建议的处理方式:建议人提出的每条建议经过汇总、整理后,由企管办根据建议的内容分别发到相关的责任科室,有责任科室结合本科室的实际工作对所提出的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后,做出采纳和不采纳的意见。凡合理化建议一旦被采纳的,科室要坚决执行、落实;不被采纳的,不能统计为合理化建议的有效条数,同时将不被采纳建议的理由再返回建议人予以说明。

该公司规定每年评选5条最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在当年全部合理化建议中,首先由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从中选择10条建议为候选建议,汇总后提交职代会代表再通过无记名投票选出前8条建议;最后,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前5条建议为最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按照“第一名:300元;第二名:260元;第三名:200元;第四名:150元;第五名:100元”分别予以兑现奖金和颁发证书。

(摘自《大商圈网》)

5.关于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篇五

吴林(08716240)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人口经济系,江苏 南京******)

摘 要: 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资之间的力量差距越来越大,劳资冲突突出,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合同法应运而生。中国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方面还很落后,劳资关系管理非常薄弱。而在市场经济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最中心的内容是劳资关系的协调。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主要是成本控制,导致了劳动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很低,员工流动率很高,劳动关系不稳定。所以,很多企业对新法要求签订长期劳动合同都不能理解,其实长远来看企业会发现其中的好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历史转型过程中,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全新的战略机会,劳动合同法对一个组织来说,即是挑战,也更是机遇。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影响

一、劳动合同法颁布的历史背景

《劳动合同法》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常凯教授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政治原因。

1.经济原因。30年的经济高速持续增长,中国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但这样的路不可能永远走下去。在经济原因上新法传递的信息是:国家引导、鼓励企业创新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而不再鼓励企业仅仅是依靠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保持经济增长。中国如果想保持经济的高速而又健康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是急迫的,必须完成的任务。

2.社会原因。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全社会的财富大大增加了,但社会不公平的问题突出了。贫富两极分化引起的社会矛盾已经影响了全社会的经济稳定与和谐发展。以往中国宪法所规定的按劳分配原则,实际上已经被按资本、权力分配的趋向所替代,而且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在社会原因上新法传递的信息是:企业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资本与劳动分配的差距,不能以过分牺牲劳动者权益的代价换取企业的财富增长。

3.政治原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果大多数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那么社会主义的基础就会动摇,中国共产党的基础就会动摇。在政治原因上新法传递的信息是:国家不能容忍企业蔑视法律,不能容忍企业在对待劳动者的待遇上蔑视国家的权威,不能容忍企业损害国家的人力基础。

二、劳动合同法的新要求

《劳动合同法》在总结劳动合同制度实践经验和新形势要求的基础上,为解决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劳动合同制度在法律层面上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在操作上予以更详尽的规定。

1.书面劳动合同的强制性要求

《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第十六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而《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

自用工之日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强化了书面劳动合同订立的责任及违规操作的后果,且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这样既方便操作,又有明确的时间期限,避免了某些企业以短期雇佣劳动力为由逃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会福利保障,从而切实保障了劳动者权益。

2.试用期的约定

《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第二款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第三款规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还规定了试用期的最低工资标准。通过这些款项规定,《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完善了试用期的相关操作,避免劳动者在试用期长短、次数及待遇方面的不公平损失,加大了对试用期员工的保护力度。

3.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指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其中,对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续约,劳动者提出续订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是《劳动合同法》的重大突破之一。它用法律手段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解决劳动合同、劳资关系短期化问题。

4.竞业限制的具体化 《劳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第二十四条还规定了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等方面的限定。上述条款表明《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作了具体的规定,操作性更强。

5.裁员处理

《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还规定裁员时应优先留用的人员及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时,应优先录用被裁减人员。企业裁减人员规章的细化既明确规定企业“应向工会或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员方案的数量,也明确了企业裁减人员时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另外《劳动合同法》在“培训的服务约定期”、“违约金”等方面的规定更具体化,更便于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操作。

三、《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促进企业的岗位设置精细化与人员选拔科学化

《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对企业岗位设置和人员选拔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岗位设置不科学,工作负荷不足,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人员选拔不科

学,不能及时识别人员能否胜任,并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企业的人工成本会居高不下,人浮于事。为避免这一局面,企业需要科学地、合理地设置工作岗位,进行准确的岗位分析,确定任职者资格,按任职者资格要求进行招聘、选拔;在选拔中制定科学的测评方案以全面评价应聘者的能力,按需录用,即采用“严进”的方法,全面考察,再试用考核,择优录用。2.推动企业员工培训开发与人才培养系统化

毋庸置疑,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对劳动者的保护。假设,企业雇佣一批员工,在十年雇佣期内不对员工提供任何知识、技能培训,只简单重复再使用,员工在十年内知识、技能和能力增长不足。十年后,企业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企业重新雇佣新的劳动力,而且以更低的劳动力价格雇佣更年轻的员工;而工作了十年,技能和能力没有发展的员工则流失到社会。社会再就业的“三十五岁现象”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任何企业不可能为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将所有员工在完成两个合同期后换人。因而若干年后,很多企业会出现一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如果企业不对这些员工进行合理培训或培养以提升其技能、增强其工作能力,员工终只能完成最初工作的基本任务,而企业则要长期雇佣这批员工,承担更长远的社会责任。如果企业能有预见性地培养员工,员工工作年限增长的同时,其知识、技能、能力也不断增长,能承担更多、更难的工作任务,从而直接促进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

3.推动企业完善绩效管理机制

绩效考核是目前很多企业实施或尝试的一种有效管理和激励员工的方法,同员工的薪酬、培训、使用、晋升甚至淘汰相挂钩。王革提出,《劳动合同法》中过于严格、严密的关于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的相关规定,使绩效考核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用人机制活力受到局限。这对于中国各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绩效管理环节无疑是一大促进,有利于实现其具体化、科学化、有效化。

4.促进企业员工激励与职业发展机制的完善

当前多数企业倾向于实施“扁平化”,压缩管理层次,造成晋升(垂直向上)机会减少。一定的员工激励机制能促进员工保持工作动力。如果员工发现自己处于“高原稳定状态”,不能晋升,且在一定范围内“做多做少一个样”,薪资水平与其工作结果没有挂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严重受挫,企业有可能回到“大锅饭”状态。因此企业开放薪酬机会,设置有效激励措施,量化工作结果与报酬的关系,针对不同水平的工作结果设置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区别对待不同表现的员工。同时,职业发展路线也需由传统的“向上”发展转为“多方向”发展。

6.关于中国农村问题的几点思考 篇六

组长:李露兰24

成员:杨艳丽54

陈莲04

吴益青4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组长:李露兰24成员:杨艳丽54陈莲04 吴益清46

上饶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语文教育10级10班

关于中国农村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要:加快农村的发展,是加快国家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三农”问题一直是两会的重点,中央多次颁发一号文件,可是农村的发展还是很缓慢,因此,对于农村问题的议论纷纭,讨论的焦点自然就集中在:到底是什么问题制约了农村的发展?这些都促成了本文的写作。本文将从六个方面阐述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第一,从户籍制度出发,提出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的限制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第二,阐述了农村的立足产业农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第三,谈了谈不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农村的发展都很重要的教育问题;第四,叙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所存在的问题;第五,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特别关注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一个是围绕农村的金融所提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组提出了我们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教育;社会保障;金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都采取农业补贴工业,形成了工农业产品巨大的剪刀差,政府抬高工业产品的价格,尽可能地压低农产品的价格来取得经济的发展。以至于限制我国农村经济薄弱,长足得不到发展。而在其他国家农业一直是补贴对象,当然,现在我国也采取了一些惠农政策,如减免农业税。但这些都是不够,农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中国农村的发展。

一、户籍制度

1958年,中国颁布了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

立了一套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中国按照户口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住房、医疗、就业等一系列政策。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建立的户籍制度带有明显的城乡二元分割特征,由此产生了与户籍相关的“居住”和“暂住”等概念,不是本地户口的人的想要读公立学校要交借读费,而且借读费还很贵,而这些人大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这无疑加剧了农民的生活压力。即使他们的子女在身边读书,但最终还是会因为户口问题而不能参加当地的中高考。就拿我身边的人为例,我组其中一个成员的表哥是新建县人,到南昌打工,自然就把儿女带过去读书了,借读费是每人五千元,这么昂贵的借读费给本来生活压力就大的夫妻俩又添了一层。我朋友临川读高中,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就只能会原籍读书了。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的产生。

显然,当代的中国户籍制度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桎梏,迫切需要改革,加快

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体系新局面。现在,户籍制度逐步放开和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农民获得了相对的自由。不过户籍制度还需要进一步修改。

二、农业

由于中国政府早期实行的一些政策,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需要农工数量众多。

农业还是传统的精耕细作,即使是生产了好的农产品,可销售不出去的现象还是经常存在,农民的收入还是很少„„农村劳动人口数量多,生活水平低下,迫切想要改变现状,大批劳动力涌入城中务工,农村里就剩下老人和小孩。这又导致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的产生。青壮年进城务工,农田荒芜,这给本来就人多地少的我国国情又增加了一大负担。中国人口本来就多,又多出这么多的荒地,那这些人的粮食从哪儿来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种粮的人少了造成粮食紧张,威胁到国家的稳定。暂且不说这么远的问题,就拿农民工进城这事本身说吧,农民进城要吃住吧,城市住房、医疗等问题就凸显出来了。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国家出台文件号召农民工回乡创业,可创业的资金哪里来呢?农民工走又不是留也不好。针对这些问题,我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进一

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这句话不是口头说说,而是要付诸于实际行动。现在部分地区的农业方面的市场经济开放性还不够,土地资源利用的还不是很充分。如开发水产资源、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等。

(二)、农产品产销脱节,农民对市场挑战的消极回应,实际上是农民被动适

应市场,竞争观念还没形成,心理素质较差,难以承受各种风险,因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反过来有制约着农产品的市场化。这个时候政府就要做好领军人的角色,政府要根据本地特色,深入市场调查,随时了解市场动向,对农民的种植进行指导,帮助农民联系农产品加工商,又条件的话,政府还可以以入股的形式,让农民自己出资建一个农产品加工厂。这样可以减少农产品种植的盲目性和解决种的好销售不好的问题,形成一个良好的产销体系。

(三)、对于农村兴办企业,政府要直接给予支持,但是不能为了发展而发

展,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不能引进一些带有严重污染环境的工厂。要根据地方特色建立特色经济。

三、教育

现代社会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到底归根于教育科研的竞争,因此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想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育问题。现在国家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减免学费,虽然只收书费,但是各种各样的收费已经超过了学费。就我组的成员所住地看农村教育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龄儿童以及青少年的义务教育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农村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失业人员就职再教育基本上没有实行过。

(三)、农产品、农业的科技知识得不到普及,农民受教育水平的低

产生以上几个问题的原因,我组认为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近几年,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来,他的教育环境,教学条件都比农村公立学校好。大多数农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就把他们往私立学校送,这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公校流失了好多

优秀学生,老师教的没意思,再加上老师的工资总是拖延又受不到上面的重视,老师自然而然会选择待遇好的学校,这就导致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流失。这样乡下学校就剩下些“老弱病残”,这就让那些本来就不想学习的孩子更不愿意学习,都早早的出去打工了。虽说教育部每年也要下来检查学生人数,可这些检查也是

例行而已,到底是不是这个班的学生也不问,当然全国有这么多学校也问不过来。

(二)、农村仍然存在浓厚的封建思想,我们父辈以上大多数是文盲,有些家

长认同女孩读书无用论,这就导致女孩的受教育权利被剥夺。家长外出打工,大多数农村家庭都是老人带小孩,他们对孩子要么就是溺爱,要么就是不理不睬,孩子的内心世界得不到关注,在加上处于青春发育期,会做一些叛逆的事,如去黑心网吧寻找寄托,做一些他们认为能引起大人们注意的事。

(三)、政府对农村学校的教育资金投入不够,导致老师工资不高,甚至发不出,这就影响到了老师的教育情绪,他们有的就选择到更好的私立学校去。

(四)、政府不重视对农村本身的教育,忽视了职业教育,农民的文化水平影

响了农民采用和接受农业科技的积极性。要知道农户的文化层次很低,受教育水平低,所以接受科学技术的能力十分有限,农业科技推广同时还得兼顾对农民的教育工作。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在一户推广成功以科技覆盖面来说仍然很小。

(五)、现在的农村虽然出现了一批初、高中毕业生,但因为这部分人中大多

数未系统接受过农业科学技术教育,缺乏农业生产经验。再加上农业经济效益低,他们大多会外出打工或经商来取得较高的收入,这又带动农村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程度人口的离土离乡,使得留下来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是老弱病残者。因此,这只农业大军中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接受科学技术能力差。低下的农民文化素质也已成为农业科学普及和推广的制约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我组认为政府应该做出积极回应:

第一、必须对农民进行扫盲活动,对他们进行农业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当前农民各方面的素质。

第二、使教育资金问题落到实处,确保各方面体制完善进行,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走绿色生态环保农村之路。

第三、使农业生产进入科技行列,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第四、政府应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让老师心甘情愿的留在乡村,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我国现今在全国范围内鼓励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体现在统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上,其中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关键,生态文明是核心,政治文明是保障。我国又是无产阶级当政,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农民属于人民,享有国家主人公应有的权利,然而当前我国农民的民主意识缺乏。举一个在大多数农村都存在的现象来说明吧。

选举制度是每一个成年人和不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都享有的,村里村官换届

时,这个词就格外的显眼。按理来说,选贤任能,选出来的人应该为人民服务,可在当前的好多农村是不存在的。想当官的人到处送礼送钱,有选举权的人呢看谁送得多,和谁关系好就选谁,因为他们认为选谁都一样贪,把自己手里的权利不当回事。选出来的官呢,打着一些有的没的幌子到处收钱,早就把“为人民服

务”的职责抛诸脑后了。

产生以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农民的文化水平低,权利意识模糊,或者说农民从来没有实施过权利,所以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方面的权利。

(二)、农民作为民主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即主人翁意识的淡漠。

(三)、传统的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制约民主政治建设。

(四)、国家对村官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不够,反贪局和纪检委的工作不到位。要加快中国的民主进程,加快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是少不了的,因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底层推动着整个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解决这些刻不容缓。针对这些问题,我组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国家加大普法宣传。多派一些法律专家到农村中开展普法活动,让农民明白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提升农民权利意识。其次,政府可以建立一些农民学校,对农民进行一些基础的文化教育。最后,国家反贪局和纪检委应深入基层,从最底层抓起。只有民众的意识觉醒了,民主政治建设才能真正实行。

五、社会保障制度

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进步的特征,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更是国家安定团结的根本保证。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了,社会保障制度是一大关口。解决得好人民幸福,国家和谐:解决得不好结果可想而知。就中国现阶段国情以及未来发展来看,农村保障制度急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养老保障。我们大多数奉行的都是儿子养父母亲,如果儿子不孝顺那爸妈只能自认倒霉,穷苦潦倒的过完余生。那么养老保障是中国民众家庭走向社会的首要选择,是一项关系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伟大工程。现存农村保障制度问题还有待解决。就我们乡的情况来看,政府工作人员把国家低保户名额给自己的亲戚或者拿去卖,致使许多应该享有低保资格的家庭或个人享受不到的低保资格。例如一个无子女的人,理应享受低保,还应该是五保户,但为了这个还要托人找后门,办好了低保,半年以后去领钱,有关部门的人要么不让你找到,要么就推说款项还没到,就这样拖着。为了能拿到这份低保款,很多人会买东西去“孝敬”,他才让你拿到一部分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农民的法制权利意识不够。其实有些人还是想找有关部门说的,但最后很多人得到的答案是“这就是规则”。可这算什么啊,公务员为什么叫公务员,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府本就应该对农民保障制度的实施采取强硬手段对那些滥用权术的政府人员给予严厉打击,使农民能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希望做到真的像温家宝所说的,让农民生活的舒心安心放心。

六、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是我国特殊的情况,为什么在我国就特殊了呢?因为在外国农村里有金融机构是很正常的,而在中国是很少的。农村金融问题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专家提出,希望一些金融机构可以在农村设点,以便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可即便这个问题很早就提出来了,一直未得到真正的实行。中国的农村人口是占大多数的,可想要在农村建立金融机构也是非常困难的,这也不能怪那些金融机构,因为金融机构不是慈善机构。农村还存在一些地下钱庄,即所谓的地下金融。这些现象的出现,我组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最大的原因就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有些地方甚至谈不上发展。这让

那些金融机构不敢在农村设点。

(二)、第二个原因就如我组上面所说的,金融机构不是慈善机构,它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三)、就是农村居民理财观念不强,这是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还有就是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很多时候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例如该排队的不排。农村金融机构建立之后的安全系数也不高,这些都影响着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点。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

首先必须加快农村城镇划,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构建城乡一体化。其次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不仅是适龄儿童的教育资金,还要有农民学习的资金。当然这不是中国近几年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就更显出其艰巨性。最后,政府要鼓励金融机构走进农村,金融机构也要担负起一些社会责任。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整,中国农村金融走出地下,朝阳光化发展。

现如今中国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只有教育问题得到解决,这个农村才有大的长足的发展。希望国家在关注农村问题的同时,把这些关注真正落到实处,这才是对农民最大的实惠,对农村发展最大的帮助。

2012.04.2

5参考文献:

[1]黄建宏.中国农村经济解难[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8.115-123.[2]张晓冰.农村乡镇发展的体制性困境与出路[M]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33-159.[3]李小云,左停,叶敬忠.中国农村情况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2.138-162.[4]徐勇.中国农村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63-108.[5]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1.476-481.[6]顾春.民间金融走出地下[N]人民日报.2012.03.21第二版

[7]新华社.要让人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N]人民日报2011.02.28第一版

附件:

7.关于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七

实现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专业化和现代化, 对于深入电力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物资管理是指有计划的控制和组织在生产销售中所需用到的物资。电力企业具有良好的物资管理体系, 不仅能够使得企业的物资得到合理使用, 而且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加快企业资金流动, 提高效益。

1 现阶段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力企业在我国长期处于垄断地位, 导致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体制处于落后的状态。随着国家“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方针的提出,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体制面临着不乐观的经营环境。我国电力企业的很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1.1 现场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电力企业的现场环境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例如:电力设施被破坏的严重, 滞留着很多隐患以及电网抗御自然的能力比较弱, 安全生产基础不牢固。企业没有较高的物资管理水平, 不能完成物资管理制度和省网之间的物资调剂, 导致电力企业生产供应时常不足, 发生事故难以处理。

1.2 成本与资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要进行电网改造和技术设备的更新就需要大量的资产, 形成了较高的折旧方面的费用。但是, 电价的盈利空间较小, 电力成本逐年上升, 急切的要求电力企业建立一套具有约束机制、可操作性强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降低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的成本, 能够不断的降低工程造价和发电成本。另一方面, 因为某些政策的出台, 资本金的来源逐年的减少, 与不断上升的资产负债率形成鲜明对比, 使公司财务状况面临窘状。

1.3 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各个地区的电力体制实际情况不一, 进行电力体制的改革必须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组织, 总体设计、分阶段推进。面对国家对于电力企业的改革措施, 电力企业自身要积极应对, 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 降低成本, 提升效益。而在这样的改革里, 物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2 物资计划管理的模式

2.1 ABC分类管理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ABC管理分类方法是指对于种类繁多的无尽进行分类排列进而确定物资库存的规模, 在进行物资管理时, 实行重点管理。ABC管理分类方法不仅能够使得物资管理工作清晰简单, 而且能够达到物资管理的目的,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ABC管理分类方法可以根据分类排列的结果对于不同类型的物资分开管理, 大大提高了库存物资的利用效率, 而对于需要采购的物资能做到量入为出。

2.2 准确及时地制订事故备品定额及储备定额

物资储备定额是指为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低且合理数量标准进行采购。

2.2.1 事故备品定额

事故备品定额包括三样, 即配件性备品、设备性备品以及材料性备品, 其在物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一般的生产管理中其不常用到, 但一旦电力设备发生损坏时, 事故备品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紧急情况下它能保证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2.2.2 常用物资储备定额

常用的物资储备定额分为两类, 即最高储备量和最低储备量。它的值是固定不变的。因此, 可以在库存量低于最低储备量时设置自动报警功能。

3 物资采购管理的模式

物资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就是物资的采购。物资采购工作的好坏影响物资管理工作的成败, 做好物资采购工作能够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 必须科学合理的落实这个环节。

3.1 价值工程法在物资采购中的应用

价值工程是指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所有必要的功能。其表达公式为:V=功能/成本。这个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降低成本取得经营效益, 诞生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采购中的比质比价是价值工程的来源, 价值工程管理理论的总体思路是节约成本。

在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中也不妨运用价值工程管理理论,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把比质比价内容的指标分解为:企业的资质、业绩、施工能力, 权重占15%、技术水平及先进性, 权重占15%、报价 (可比价) , 权重占55%、满足特殊性能要求, 权重占5%、质量、工艺及服务信誉权重占10%。这样不但使得采购业务具有更高的操作性, 而且还能大量的节约企业成本。

3.2 物资采购的程序和原则

3.2.1 物资采购管理的原则

在物资采购管理中要坚持三个原则: (1) 按计划采购的原则, 采购工作不能凌乱无章, 要实行责任到人的采购责任制; (2) 适用、及时、齐备、经济的采购电力物资; (3) 坚持先利库后采购, 直达、短距、批量采购的管理原则, 实现资金的较少占用, 加快资金流动, 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

3.2.2 采购管理的程序

物资采购管理要做到凡事有章可循, 制定采购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要对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规范的具体、明确, 以防治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的不负责任以及滥用权利、贪污钱款等行为的发生。

3.3 克服物资采购业务中的舞弊行为的对策

市场经济的发展, 让社会中存折真很多的高额让利回扣的现象, 很多采购员抵制不住诱惑, 中饱私囊。这些行为不但腐蚀了采购员个人的灵魂, 而且加大了企业的负担, 减少了国家的税收, 挖了国家和集体的墙脚。必须制定对策加以克服, 例如:强化内部管理和审计监督、思想与法制教育和队伍建设、加强外部监督机制等。

4 物资仓储管理

仓库是对物资进行贮存和保管物资的场所, 是物资管理的重要阵地。对于仓库的管理是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一工作可以使得企业顺利生产, 因此, 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手段之一做好仓储管理工作。

4.1 仓储管理工作的内容

仓储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仓储工作以及物资管理工作甚至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与否, 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 这也是搞好仓储工作的前提。具体的仓储管理工作有物资的运输装卸、入库验货、保管保养、发料退料以及料账管理等。

4.2 物资的保管保养

在仓储管理工作中, 物资的保管保养是其中心环节, 它关系到物资质量的完好和数量的准确。保管保养是指根据物品的实际情况, 对物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保管和维护, 以确保库存货物的完好。在进行物资的保管保养中, 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备品配件、轴承类的物资应涂刷防锈油脂, 禁止和化学物品存放在一起;

(2) 门杆、轴、光杆等直径在80mm以下、长度在1m以上者, 应垂直吊挂;

(3) 高压电器设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点, 并采取防潮措施, 确保设备上绝缘材料受潮而影响其性能, 且应存放在防剧烈震动、能防机械性撞击的地点;

(4) 橡胶制品存放切忌接触油、硫化物和水分, 避免风吹日晒。

4.3 仓储管理经济活动分析

对仓储管理活动的评价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其中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有下面三个:

(1) 物资保管完好率= (物资库存量-保管不当物资损耗总量) /物资库存量×100%;

(2) 账、卡、物相符率=账、卡、物相符笔数/保管物资总笔数×100%;

(3) 计划期库存物资周转率=计划期物资出库总量/计划期物资平均库存量×100%。

5 总结

电力企业应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体制, 提高物资的利用率, 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充分的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 能够实现物资的开源节流, 降低企业的成本, 让电力企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向着更好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成龙.加强新时期电力企业基建档案管理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2) .

[2]司洪义.如何提高电力企业资金运作效率[J].华章, 2011 (20) .

8.关于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篇八

【摘要】 主要探讨了影响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就如何破解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促使我国家族企业更加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 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家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迅速发展,据权威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9月,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达到643.28万户,其中80%以上以家族经营为主要形式。家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绕不开家族企业,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家族企业发展史,因此,对中国本土家族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影响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当前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的影响等,这属于外部因素。还有企业自身内部的因素,如企业管理者的领导能力、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能力等。

1.社会体制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就深受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允许私营家族企业的存在,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经过1953年至1956年的社会主义全面改造,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占全国经济的比重从1952年的21.3%跃升到1956年的92.9%,公有制体系基本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则作为“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的经济成分而受到排斥,家族企业也受到严重打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家族企业才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认为只有公有制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到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家族企业经历了被压制、打击到鼓励、支持的过程。

虽然中国从1982年以来三次修改宪法, 提高了私营经济的地位, 但在现实中,由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思想认识和陈旧观念没有彻底消除,一些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和具体执行政策者对家族企业仍有很多歧视,家族企业仍然得不到与其他经济成分同样的竞争地位, 在市场准入、融资、法律和政府服务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对待。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绩观的影响下,将吸引多少外资作为政府的政绩,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而将民营经济置于不平等市场地位,抑制了民企的生命力。同时政府还没有彻底转型为服务型政府,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为了创收目的,将家族企业视为可以压榨的对象,对家族企业进行各种费用摊派,吃、拿、卡、要,影响了家族企业正常的发展,也造成了某些家族企业,为了避免这些现象和解决企业的融资发展,通过“特殊”途径,在政府官员中寻找保护伞,进行权钱交易。

所以体制因素既可以为家族企业的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也可能阻碍家族企业的发展,可以说稳定、健全的社会体制是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社会体制还不完备,如政企还未完全分开, 法律监督制度不完善, 信用制度不健全, 灵活高效的信贷制度、证券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劳动市场还未成熟等。基于种种现实,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2.文化因素

中国家族企业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的部分,也掺杂着糟粕。如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宽容”,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以信为本”、“见得思义”的信义观,有助于企业形象的塑造等,很多家族企业正是因为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才逐步发展壮大。但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封建糟粕思想也深深影响着家族企业,成为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桎梏。表现比较突出的有以下方面:

(1)“家长制”作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家族,族长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家族的大小事务都由族长安排裁决。受此影响,在家族企业中,这种家长作风很严重,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是家长个人的决策。在创业初期,也许可以体现出高效率、低成本,但随着企业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决策的弊病日益明显。独裁和集权化的管理方式,一旦家长决策失误,极易造成企业的一蹶不振,从而走向衰败,自然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2)“小富即安”思想。中国的家族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成大型企业集团的只有寥寥数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正是中国家族企业无法发展壮大成大企业的文化原因。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深深影响着当代的很多企业家,经过创业期的艰辛努力后,企业开始正常运转并盈利,我们许多的企业家便放弃了当初的雄心壮志,开始沉醉于挥金如土、奢侈糜烂的生活,他们只把企业当作赚钱的工具,而完全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3)“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排外思想。正像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中所描述的开弦弓村人,并不认为所有住在村里的人一律都是本村人,即便他在这里居住超过三年,依然被视为外来户,受着或多或少的歧视。这种血缘之外的歧视在中国源远流长,家族企业易形成用人唯亲而不是用人为贤的用人之道,从而使家族企业难以得到最优秀的人才,即便得到了优秀的人才,也会因不信任,导致人才特长和潜能难以充分发挥,甚至人才流失。

3.人的因素

人才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家族企业中由于有家族成员的存在,使家族企业比一般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人事问题。现在家族企业面临的人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1)家族企业管理者自身文化素质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第一代创业者大多只有小学、初中学历,很多人都是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凭着胆识和运气,在政策的支持下创业成功,在他们头脑中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的知识和管理经验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

(2)人才瓶颈。家族企业的创业者多数是在本地创办企业, 资源相对匮乏, 企业员工主要以本地人员为主。随着家族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本地员工的管理、技术水平跟不上企业的发展。由于相当数量的家族企业所在地往往不是大都市, 环境相对偏僻、艰苦, 地域条件上限制了高层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

(3)家族成员内部间的权力斗争问题。家族内部的矛盾和争执通常会使一个家族企业分崩离析。如何处理好企业员工间、家族成员与员工间、家族成员彼此间的关系,考验着每一个家族企业管理者的智慧。

4.传承因素

家族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继承者一般都是家族成员,以后代继承居多。目前,中国家族企业家的平均年龄为42.9岁,绝大多数企业家的子女正在读中学或者大学,也有一部分已经在父辈企业中工作,接班是企业家面临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做好家族企业的传宗接代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很多家族企业就是因为传承出现问题而破产倒闭。传承因素就像是埋在家族企业中的一颗定时炸弹,不及时处理,有可能会给整个家族企业带来毁灭。

5.资金因素

资金因素主要体现家族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狭窄是困扰家族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家族企业发展初期所需的资金大部分是通过自我积累解决。在目前的情况下,包括家族企业在内的中小民营企业仍然很难从银行信贷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因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而言,由于资信较差并且经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银行对其放贷依然十分谨慎,造成贷款手续繁,贷款额度低,归还期限短,加上中介担保体系不健全,急需扶持的中小企业往往求贷无门的后果。

国家对私营企业上市发行股票、通过银行发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限制过死,增加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成本,对私营企业进行社会融资控制过头,造成私营企业发展和民间资金利用两不利的局面。缺少资金这一“血液”的补充,家族企业做大做强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破解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建议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健全法律制度,完善市场体系,是实现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基础

(1)各级政府要加紧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家族企业健康发展。

(2)政府要积极举措为建立开放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努力。通过立法,订立保护家族企业产权物权的法令,完善合同法等各种经济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法令的贯彻执行;规范我国的人才市场,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为家族企业创造跟国企,中外合资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严禁对家族企业征收各种形式的摊派费,保证竞争的公平性;打破行业限制,给家族企业与国企一样的准入条件。

(3)各级政府要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明确发展家族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优秀家族企业的典型事迹以及利国利民之举要大力表彰,在评选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等方面,家族企业要与国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提高家族企业人才的政治待遇,给予他们参政议政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政治责任感。这既肯定了家族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激发经营者强烈的创业意识,也可以通过舆论宣传消除人们对家族企业的歧视和偏见,消除家族经济发展在思想观念上的障碍。

2.家族企业管理者的大智慧是实现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富不过三代”是笼罩在家族企业身上的一层阴霾、一道魔咒。据美国一所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显示,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家族企业必须进行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要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关键不在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如何,而在于企业管理者是否具有维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智慧。这种大智慧要求企业家拥有良好的品德、独到的管理、远大的志向、创新的勇气,没有这种大智慧,家族企业就很难保持基业常青。无论是产权改革还是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都离不开企业家的参与。一个平庸的管理者即便提供给他最先进的管理制度也无法将企业发扬光大,这和其自身素质有关,而不关乎其他。

3.构建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实现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企业永续经营、充满活力的内在源泉。每一家成功的企业都有其特色的企业文化。中国家族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方面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企业管理者要具体分析本企业的性质、现状、行业特征来确定企业的使命、企业的精神、经营管理理念、用人理念和行为规范,并选择合适的物质文化载体给予传达。并树立企业文化需要长期培育的理念,从小处做起,从细节着手,逐步培养自己的文化。

(2)以企业文化构建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据和出发点,力争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开发人才和利用人才,使员工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

(3)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与家族企业文化的契合点,突出企业文化完美的个性特征。如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突出了诺基亚对科技的执著追求及其人本主义思想。

(4)抛弃传统家族伦理中非理性的如血缘、亲缘、姻缘、地缘及友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的人本观念和业缘、事缘理念,设计出多层次参与管理、多样化激励措施、管理人员分享决策权、给员工提供学习深造机会等丰富的企业文化氛围,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员工的潜能。

(5)建立学习组织,激励和提高员工知识和文化素质,增强员工适应能力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提高企业整体发展潜力。

4.处理好权力传承问题是实现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权力传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家族企业权力传承,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传承两个方面。对于家族企业所有权继任问题而言, 线索是清晰的, 一般是在家族内部进行所有权的转移,“子承父业”是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但也存在着后代能不能接班和愿不愿接班的问题。而经营权的传承则更加复杂,存在着让职业经理人继任和让家族成员继任的两难抉择。权力传承问题是对当前家族企业管理者最大的考验,家族企业权力交接的时候会引起企业较大的动荡,传承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存续和发展。

(1)及早做好家族企业的继承计划,以避免因企业主突然疾病、意外死亡等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按照继承计划对接班人进行培养、甄选。我国的家族企业除让接班人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外,最好还要在家族企业外部锻炼他们的各项能力。

(3)与家族企业中的其他成员包括非家族成员的高管达成共识,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4)像高校、培训结构等社会力量也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家族企业接班人的重要性。可以利用已有的师资、场所等对家族企业管理者和接班人进行系统培训,从而帮助家族企业在权力传承上能够实现平稳过渡。

三、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概括为政治、文化、人、钱、传承。作为家族企业,在当前宽松的政治大环境下,对家族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企业的管理者,有了管理者的高瞻远瞩、大胸怀、大志向才能使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正如彼得大帝之于俄国、俾斯麦之于德意志、山姆?沃尔顿之于沃尔玛、无不是有了伟大领袖才有了伟大的国家、伟大的企业,所以,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理论研究者所能做的应该是为这样的企业家提供可以生长的土壤,提供成熟长大的环境,提供给养肥料,催生出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家。只有如此,中国的经济才会更加繁荣,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彭晓辉.家族企业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理论与现代化.2006

[2]李科飞.家族式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浅析.财经界.2006

上一篇:论小岗村发展下一篇:上学期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