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学建筑方案设计探析

2024-06-23

某小学建筑方案设计探析(15篇)

1.某小学建筑方案设计探析 篇一

六、建筑设计

1、住宅设计

住宅这种一特定的建筑形式,它的地域性非常明显,好的住宅一个是居住空间,一个是精神场所,它所贴近的是人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状态,如何在当代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生理、心理需求,是住宅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王舍人片区的住宅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经济、实用、美观、先进、高效、节能、环保。

(1)平面设计

①户型的整合

王舍人片区住宅主要部分为安置房,还有部分的商品房,它所面对的是城市化的本地农民,近郊居民。在户型的设计上针对不同的需求,设计了从 60m ~120m 以上的 30 多种的细分户型,灵活多变,以二室一厅、二室二厅、三室一厅为主,可任意拼接,变换户型。且有南梯北梯之分,便于规划中的空间围合,同时设计了部分点式,条式的小高层住宅户型,最大限度满足各种类型的需求。

②空间的健康性

(a)生理要素 ·清晰的功能分区

在户型的平面设计中,科学地进行了分区:公共性和私密性,洁净和污浊、动态和静态等,充分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除此之外,平面布置紧凑,内部交通路线简洁。

·适宜的空间尺度

所有的户型开间进深在保证控制面积指标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人性化、空间尺度合理化,满足居民对空间舒适性的要求。

·健康的活动场所

每种户型都设计了深到2.1米的大进深凹入式开敞阳台,形成家家户户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休闲、健身和户外活动接近自然的理想庭院。·卫生的居住空间

在户型的设计中南向设置了各种类型的窗户,如飘窗、角窗、凸窗,落地窗等(包括大面积阳台玻璃门),最大限度的满足充分的日照要求;同时配合户型平面顺畅的气流组织,形成良好的通风换气,各个功能房间均有明亮的采光,让住户充分享受自然带来的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

·灵活的可改空间

由于本片区内目前设计有一定量的小面积安置房,随着发展以后可能不能满足居住要求,因此在设计中也考虑了左右、上下户型合并升级履行为大户型的可能。同时在户型的设计也尽量老虎为住户自我升级提供可能,如大进深凹入式阳台,可封闭改造为小房间或厅的一部分等等。

(b)心理要素 ·宜人的交往空间

居住者在私密性得到满足下热切希望有交往的机会,本设计中在部分户型的底层采取加大单元入口,架空一层,扩大门厅等措施,来提供交往场所,同时南梯、北梯住宅相对布局,也为增加交往提供机会。

·私家的居住行为

本户型设计中考虑了人的私密性要求,如卫生间、卧室、书房门不直对起居室,入户门口设置玄关、小门厅(减少外人对户内的直视干扰),户与户之间开窗避免对视等。

·优美的视觉环境

赏心悦目的视觉环境能促使人的心理健康,本户型设计中房间规整,无异形空间;开窗注意合理设置,通过变化多端的窗户保证人的视觉通达,扩大空间感,同时将室外的良好景观引入室内。

(2)建筑造型

住宅立面提倡时代感与艺术性,并关注乡土建筑文化的传承。立面采用直线和简单的几何构图,通过板与线条的穿插构成建筑的母题,屋面采用局部平坡结合的处理,富于变化。立面表层细部设计充分表达,阳台、各类窗型、洞口、空调百页、分户墙、楼梯间等建筑元素的凹凸、横竖格片的划分,体现一种构成式的建筑语言,光影交错,富有极强的雕塑感。细部构件处理采用母题重复出现,强化母题风格。建筑用材采用米色无缝小块面砖拼贴,局部嵌以棕褐色大块面砖,同时用白色氟碳漆涂料装饰面板构架,灰蓝色漆喷饰金属空调百页,栏杆,屋面采用棕红色陶土瓦铺贴。通过上述材质色彩的表达来体现现代感与乡土建筑气质的结合,创造独特的建筑语言。

(3)科技创新

根据建设部提出的“四节”要求,本住宅设计中充分运用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技术集成,以体现先进创新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空心砖与加气混凝土砖块体系

内外墙体材料采用上述材料,增加了墙体保温性,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粘土耗用量,利于节地与环保。

②住宅综合节能技术

住宅外墙采用 EPS 外保温隔热体系,外窗采用断桥铝合金型材中空低辐射玻璃,屋面采用聚苯乙烯保温板,节能高效。

③太阳能供热供电措施

本住宅充分考虑利用成熟太阳能技术,结合屋面预留每户太阳能安装位置,为每户提供热水供应,住区内广泛采用太阳能草坪庭院灯。运用光控原理,自动蓄能放能,实现节能目的。

④中水回用系统

对住宅的废污水进行中水回用处理,并采用雨水收集系统,产生了雨水用于小区的道路冲洗,绿化浇灌和景观用水,节约水资源。

2、公建设计

(1)片区和居住区复合中心 ①金融、旅馆、办公中心

该中心为集商业办公及旅馆住宿为一体的一组公共建筑,包括金融办公和旅馆办公两栋建筑,均位于居住区主要干道刘志远路的西侧。

这组建筑沿刘志远路上下布置,上侧为旅馆办公楼,下侧为金融办公楼。两栋建筑的平面均呈反“E”型结构,以围合形成庭院空间,每栋又按上下分为两个

庭院;这样布置既丰富了建筑空间格局,且有利于组织功能分区和交通流线。建筑内部多处设计有半室外通透空间,强调了建筑开放性且为使用者改善了单调的室内环境。

建筑造型处理上以居住区规划整体建筑风格为基础,既注重个性又兼顾共性。共性上同样采用轻盈简洁的现代风格——玻璃墙面与实墙面虚实对比,建筑局部透空,延续整条街景建筑效果的和谐感;个性上建筑体量穿插多变,多种形式体块巧妙综合运用,高低错落,丰富视觉效果,避免延街建筑面过长产生的单调效果。

②文化中心

该中心是一个地方性的文化活动中心,位于住宅区主要干道刘志远路东侧,主要服务于整个住宅居住区居民的日常文娱活动。

建筑由图书阅览中心、展览中心以及一个片区剧场三部分组成,三个部分在平面上采用相对独立的设置手法,并通过内庭院、连廊等联系起来。建筑主要入口位于标高为二层的大平台上,处理为一个较大尺度的半室外空间,再加上一系列底层架空的设计形式,突出增强了建筑的开放性、领域性特点,避免了与外界的隔离,使内外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

立面造型上进行了既有艺术又有个性的设计,轻盈的玻璃墙面与整块实墙面形成强烈虚实对比,建筑体量及建筑局部折板造型灵活穿插,充分呼应了建筑的开放性、透明性以及空间领域性的设计特点,并延续了住宅区整体规划中的建筑风格特点。

③体育中心

位于工业北路北侧地块的体育中心,是一座多功能的综合体育建筑。作为整个居住片区的体育,健身,比赛的场所,该体育中心由一个多功能的篮球馆和游泳馆及其附属用房组成。

考虑到用地比较狭长,建筑平面上没有采用过多的曲线,比赛厅居中,附属用房围绕其布置,功能合理,便于使用。两馆分别设置对外的出入口,设置了较大的入口广场,便于人流的集结与疏散。立面处理上考虑到大空间建筑的特点,在抓住一个主题的前提下,作了一些虚实对比,形成宜人的尺度,表现出强烈的韵律美,体现了体育建筑“健与美”的个性特征。篮球馆可满足手球,篮球,体操,羽毛球,乒乓球的比赛要求,除可进行多种体育比赛和训练健身使用外,还可进行文艺演出,大型集会,展览等多功能使用,为整个片区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大型室内集会场所,促进全民健身体育运动的开展,提升了片区的整体环境和硬件设施质量。

④行政中心

行政管理办公楼位于刘志远路与工业水路交汇路段,紧邻城市立交,它处于苏家居住区地最南端,是该片区南入口的标志性建筑群。

行政办公区分为两组建筑群,分别为片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及各行政派驻机构办公楼。两组建筑分布在环形高架桥两侧,东西相望,在建筑布局上呈环绕状与城市立交道路形态相协调,并在建筑南面组织城市广场,形成居住片区入口处开敞环抱的姿态。行政办公中心入口设于北部城市次干道上。高层办公塔楼和多层裙房的结合,自然分为公共事务办公区,后勤服务区和报告厅以及部门办公区。以7米道路形成内部环路,场地停车与地下停车相结合。同时在景观上形成以建筑环抱绿色广场,以广场环绕城市立交的多层次的景观特色。

(2)住区次中心 ①商业中心

该中心为集商场,超市,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商业中心,位于刘志远路与杨南路交叉路口,为整个居住区居民提供商业服务。

整个建筑为三个商业空间组成,中间由连廊连接。沿刘志远路由于考虑节点退让,并接合建筑功能形成一个休闲娱乐的广场,通过一些标志小品与建筑接合的巧妙接合,使整个用地内形成一个整体的商业休闲中心。

在建筑造型的考虑上接合商业建筑的特点采用活泼流畅的曲线形幕墙,与广场接合,从而吸引顾客。局部节点采用一些鲜明的色彩以及标志性的构件,丰富了建筑的沿街面。内部商业空间通过曲线形的幕墙与建筑体快的接合从而形成一些休闲娱乐的通告空间,充分满足了现代商业的需求,提高商业环境的品质感。

②科技文化中心

该中心为集学习,展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社区级科技文化中心,位于刘志远路与杨南路交叉路口,为整个片区居民提供科技文化的学习与交流场所。

整个建筑由两个体块组成,中间底层为交流大厅,二层以上由连廊连接。中间的两个采光中厅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建筑西面主要为文化活动空间,并辅以咖啡茶座等休闲空间。东面主要为科技展览空间。

建筑造形处理呼应居住区肌理,既融合于小区总体规划中建筑的整体风格,又突出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为适应延街立面处理上,玻璃墙面与实墙面形成虚实对比;位于交流大厅的入口处运用通透的处理手法,强调建筑的开放性,鼓励居民进入,且与广场形成交流空间的延续。整个建筑通过开放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相互融合,实现了建筑、环境与视觉的统一。

③沿街商业建筑

该商业建筑带位于整个地块东面,坝王路西侧。全长约一千五百米。建筑功能涵概了商业门面房,大型商场,超市,会所等。

门面房沿坝王路西侧展开。并与住宅结合起来---底层为商业用房,上层为住宅。对节约土地,完善住区功能起到很大作用。在建筑高度上均控制在两层,这样更增加了建筑与人的亲和力。

本方案采用了较丰富的立面造型,并考虑到了与相邻建筑的关系,使每个街区的沿街商铺既有各自的特色又保持了一定联系。沿街界面高低错落并在转角处做了顺应视线的设计。为烘托浓郁的商业气氛立面还是采用了较丰富的色彩,偏灰冷的金属,玻璃,暖色的木质,大理石等形成了视觉上的冲击,突出了商业建筑的特点。

(3)教育设施 ①36班小学

位于杨北路与刘志远路交汇处左侧地块的36班小学,为现状杨北小学改建,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整个西.北侧居住片区的适龄学生。学校内部功能明确。教学、体育运动等功能区相对独立,同时注重各功能区的有机结合,使校园有明确的序列性、关联性,力求形成分合有序、自然一体的整体形象。规划中注重空间组织的开放性,着意创造各具特色的广场空间、庭院空间,力求为师生提供不同形式的交往、聚会的活动场所。为减少主干道的干扰,将其主入口设于西侧辅助道路上。在入口广场中引入了小面积的水域,与低矮的景墙相结合,景墙可用浮雕、壁画等装饰,突出爱科学、爱国家的教育主题,延续金陵中学的优良传统,成为有校园文化内涵的记忆点。礼堂位于主入口东侧,出入便利,与教学区域的联系也非常紧密;整个建筑单纯大气,体现校园建筑既严谨又不失活泼的个性,成为校园主入口和校园前广场的对景建筑。在三排教学楼之间的广场,以开阔的草坪为主,适当用绿带隔开,学生可穿行其间,也可静坐晨读,也可以在不同颜色的块状铺地上进行游戏。建筑立面简洁大方,以黄色面砖贴面,富有地方特色。

②42班高级中学

位于杨北路与刘志远路交汇处右侧地块的 42 班高中,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整个居住片区及周边的适龄学生。由于校园用地相对较为紧张,所以采取了将建筑相对集中布置的方式,以取得尽量大的环境空间,使空间空间更加疏密有致。教学综合体是整个中学的主体建筑,位于学校用地的北部,该建筑群体整合了学校中的教学楼、实验楼、教师办公、行政办公、图书馆,等多种功能和设施。规划布局采用了规则和自由相结合,动区和静区分开的方式,以连廊这种形式使各部分有机结合。同时在校区的南部,由北向依次布置了艺体馆(含餐厅)、宿舍。艺体馆建筑造型明快简洁,与校园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

③九年一贯制学校

位于赵仙路与刘志远路交汇处右侧地块的 36 班 9 年一贯制学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整个东.南侧居住片区的适龄学生。由于其用地范围已有两栋旧教学楼,考虑到刘志远路街景的需要,将新建的教学楼布置在校区的东侧,原有教学楼经改建后作为其行政楼和实验楼用,两者通过一个入口的门厅有机结合。教学楼立面的处理方式采用相对现代的手法,虚实对比,建筑的高低错落,丰富了建筑的层次感。整个教学区呈 L 型布置,活动场地位于其北侧,采用了规则和自由相结合,动区和静区分开的方式。体育馆(含餐厅)考虑到沿街街景的需要将其布置在校区的东北角,一层为学生食堂和总务办公。二层为舞蹈及音乐教室和教师办公休息室,更衣室等;并设有一个标准篮球场,部分辅助用房和体育教师办公室。该建筑造型明快简洁,与校园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同时也为刘志远路提供了较好的城市景观。

④幼儿园 本片区内共设五所共 42 班幼儿园。幼儿园的建筑设计一切必须以儿童的需要出发,以幼儿提供服务为依据结合儿童的特点。在这个幼儿园建筑中,活动室寝室沿直线一字型摆开,每个活动室寝室都有较好的朝向,在建筑尺度上均以儿童的尺度为标准,充分考虑了儿童的使用方便。

立面造型上使用了圆形等较活泼的平面元素。增加了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建筑整体亦采用了丰富的色彩,更加贴近了儿童的喜好。

(4)会所

典型会所建筑面积 1944平米,共两层。主要功能有羽毛球场,乒乓球室,桌球室,棋牌室,阅览室,茶室等。

会所作为居住区中人们休闲,健身,聚集的地方,在风格上尽量朴素简约,让人比较容易亲近。红砖,白墙等传统的材质运用现代的手法将他们巧妙的穿插,使建筑整体感觉美观大方而不落俗套。

平面构图简单,流线清晰。建筑功能分区明确,一层为“动”空间二层为“静”空间,互不干扰。

2.某小学建筑方案设计探析 篇二

某住宅项目 (见图1) , 由2栋18层、9栋32层高低错落的高层住宅组成, 规划建筑面积为52333m2, 总建筑面积为185808m2。项目在设计上注重营造建筑空间布局。沿街商铺布置各种业态, 尽量使其合理而齐全, 为住户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

2 设计原则

该高层住宅遵循的设计原则: (1) 和谐共生。建筑外部空间形态与周边外部空间环境的融合, 形成与城市空间的对话, 构建优美街景空间形态; (2) 人性化邻里空间。空间环境与开发力度和强度的高度统一, 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因势利导, 在平面设置的阶段考虑到社交需求, 创造良好的外部交往环境; (3) 结合建筑空间形态, 配置绿化景观及公共服务用房, 营建自然生态的绿色健康社区; (4) 强化现代城市交通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绿化分隔、景观引导、设施限制等方法, 实现最大限度的人、车交通分离; (5) 贯彻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保等要求,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3 建筑设计要点

3.1 户型设计

户型设计上着重考虑功能分区、动静分离等方式。户型采用蝶形设计, 3房为主, 2房为辅, 4房少量。建筑面积为70~140m2。沿街布置2房, 中心大花园以3房和2房为主, 靠近山体则布置4房 (见图2) 。户型设计原则为提高得房率, 减少公摊面积, 同时保证候梯厅公共活动空间尺度适当、明亮。户型均为经典户型, 面积分配合理, 功能分明, 住宅楼内所有住户均可见小区绿色景观, 所有户型均无对视干扰, 私密性强。

3.2 造型设计

单体立面结合简洁的建筑型体, 以朴实的材质塑造简洁、大气、明快的建筑形象。通过对墙体和阳台飘窗等的竖向排列和分段划分, 使立面形象挺拔而比例适中。细致设计立面材质, 结合屋顶细部处理、墙面材质, 使立面以崭新的建筑形象与周边环境相应。

3.3 交通流线设计

本方案小区内部步行系统采用环形交通设计, 充分利用东西向存在的地形高差, 缓坡处理。同时保证紧急消防车车行最大纵坡能够在小区内部顺畅通行。设计将小区主入口分别放在两端, 使沿街商铺的价值最大化。地下车库出入口布置在小区出入口处, 实现人车分流。

3.4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采用以人为本的原则, 用简短便捷的入口走廊把各个单元住户空间连接起来。住宅楼中设置2部电梯。每层楼设计3房2厅和2房2厅2种户型。其内部功能区域包括客厅、餐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 每个功能区域均可以直接采光, 自然通风, 完全符合住宅功能需要。厨卫设计中, 以小康生活为基准, 在保证使用安全的情况下, 充分考虑合理的程序、适宜的人体尺度, 据此安排各种应有的厨卫设备。特别做到洗厕分离, 卫生间采用地沟, 使管线不进家, 保证维修更新的方便。客厅与阳台门的分隔物为一个24m宽的落地玻璃门组合, 坐在客厅可将室外风景尽收眼底。

3.5 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以中轴对称式的法式园林设计和新古典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建筑造型的外观形象既满足地域建筑的要求, 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建筑立面设计着重考虑建筑的整体性, 妥善处理平面不规则的凹与凸、虚与实、重点与细部、比例与尺度, 以及线条、色彩、材料质感等关系, 使建筑更有韵律, 更具时代气息。建筑阳台栏杆打破传统的砖砌栏杆设计, 采用了不锈钢玻璃栏杆, 可使室内客厅更通透明亮 (见图3) 。

3.6 景观绿化设计

设计师抛弃以往过分注重人工构筑物的传统, 尽量提高绿化面积, 注重发挥绿色植物净化大气、防风、防尘、防噪的作用。因此, 本居住区景观设计运用对景、借景、主景等手法塑造公共绿化景观空间, 整体对称、平衡, 以期达到使人与自然浑为一体, 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高品质居住生活的目的。在景观绿化设计时, 充分考虑植物的季节变化, 使住区环境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特点。

3.7 建筑节能设计

在本工程住宅楼规划设计中,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节能标准;采用经认定性能优异的建筑节能材料、产品, 科学设计;采取外围护墙经济、适用、环保、节能做法。住宅外窗玻璃从材质到位置都充分考虑了对节能设计的影响, 选用了塑钢普通中空玻璃窗, 比起挡风雨、透视、换气的单层或双层普通平板玻璃, 其保温隔热性能更具有节能的优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住宅建筑设计时, 应做到功能分区合理、室内交通便捷、干扰小, 套型方便实用、灵活多样, 空间能充分利用和应变能力更强, 造型丰富有特点, 居住环境舒适优美, 更加人性化, 从而创造出一个真正体现生态与节能的住宅及住区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悦, 周翠竹.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及优化要点分析[A].天津大学、天津市钢结构学会.第十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天津大学、天津市钢结构学会, 2016, (4) .

3.浅析某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篇三

【关键词】基础;结构;分析

1 工程概况

该项目是由10栋高层组成,地下有两个相互连通的一层地下室。其中1号栋地上27层,地下1层,由A、B、C三个单体组成,单机之间设260mm宽的缝彼此脱开。1号栋1、2层为商业用房, 3层以上为住宅,地下为一层的五级人防地下室,B座上部剪力墙不允许落地,从而形成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

2 基础设计

2.1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

勘察场地的地貌单元属冲积阶地,按其结构特征,地层成因,土性不同和物理力学的差异划分为8层。地基土的构成和特征见表1。拟建场地浅部土层中的地下水属于潜水, 设计抗浮水位标高为-5.00m。

2.2桩基设计

1号栋地下1层板面标高为-4.70 米。由表1可以看出,地下室板下土由层②、③、④构成,其承载力不高,变形模量较大,作为1号栋的天然地基土承载显然不够。若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有两个制约因素:其一是桩端持力层落在层⑧上,桩长达到将近30米,不经济;其二是层⑨中富含潜水,将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造成困难。参考文献1,文献2,结合本地经验,在本工程中采用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CFG桩) 。笔者在之前的几个项目中采用了该种复合地基,采用参考文献1的计算方法,其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载荷板试验数据较为理想,证明在长沙地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复合地基是可行的。1号桩CFG桩径500,桩间距1500, 其他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 =620kPa,完全可以作為主楼的持力层。地下室主楼以外车库部分荷载较小,在控制好沉降的前提下采用层②、③、④作为持力层。

地下室结构超长,主楼与主楼外车库部分基础持力层不同,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差,造成连接处开裂。考虑到以上因素,工程中采用将主楼周边设置沉降后浇带的做法在施工期间与其余部分脱开,可以有效减少沉降差。

针对结构超长设置膨胀加强带,在结构底板、侧壁、顶板中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加强带的间距20~30米为宜,由此加强整个地下室的整体抗裂能力。

3. 上部结构设计

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特征周期值为0. 35S。主楼上部结构A、C座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B 座为框支剪力墙结构。A、C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 B座框支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地下车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在设计中主要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3. 1 结构转换

工程层3以上为剪力墙小户型住宅,层1、2为商业、娱乐用房,需要较大开间及空间,上部的短肢剪力墙无法落地,因此存在结构转换问题。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并考虑到造价的因素,在转换层设置转换大梁,以承托上部短肢剪力墙。由于转换梁承托着上部24层的剪力墙,受力很大,因此需要很大的截面和配筋,即需要转换层下层有较大的层高。按照抗震规范表3. 4. 2 - 2对于侧向刚度不规则的定义,尽量使层2与层3的侧向刚度比大于70%。经与建筑专业人员协商,在转换层以下部分山墙两端及房间开间两侧设置剪力墙,加大房屋的整体刚度及抗扭刚度。同时转换层以下不设管道层,在3米标高处设置管道通廊,将设备管道由此引出室外,从而将转换层下层的层高由5. 4米降到4. 8米。经过计算,满足了侧向刚度规则的要求,该转换层结构方案传力途径明确,受力状况相对简单,对框支构件另采用平面有限元的程序进行单独分析,并与总体计算结果对比,以保证关键构体的抗震安全。值得注意的是,转换层大梁不是框支梁。框支梁上部承托完整的剪力墙需满足高规规定的条件,框支梁整截面受拉。转换梁和普通梁一样单面受压或受拉,在构造要求上与框支梁不同。高规对框支梁的构造有非常详细的要求,对转换梁的规定很少。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转换梁在满足框支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开洞构造要求、纵向钢筋、箍筋构造要求以外,还需要满足已下两点。( 1)转换梁断面宜由剪压比控制计算确定,以避免脆性破坏和具有合适的含箍率,适宜剪压比限值在有地震作用组合时,不大于0. 15。(2)转换梁腰筋构造以梁高中点为分界,下部腰筋间距100,上部腰筋间距200,直径不小于Φ18,尚应满足:Ash≥S·bw (λx - ft ) / fyh。

3. 2 结构抗扭

A、C座平面不规则,中部楼电梯间凹进比较严重,按照抗震规范3. 4. 2条的定义,已属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的平面不规则结构。

工程采用广厦结构计算程序按平扭耦联进行抗震计算分析。在结构初步计算时,没有对剪力墙的平面布置作出适当调整,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压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下之比为0. 96,扭转周期偏大。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建筑专业能做的调整有限,只能由结构专业采取措施:即通过加强结构的抗扭刚度,从面提高结构的抗扭能力,当结构出现扭转时也能保证安全。从力学基本概念可知,构件离质心越远,其抗扭刚度就越大。所以,在建筑物外围尽可能布置抗侧力结构,可以显著加大结构的抗扭刚度。经与建筑专业协商,在A、C座的两端尽可能布置纵向剪力墙,从计算结果看,其扭转周期显著减小,周期比满足规范要求。在设计时将两端剪力墙、框架柱、框架梁刚度适当提高,端跨板加厚,双层双向配筋,以加强结构的连接。

针对中部楼电梯间凹进比较严重,计算时该部分楼梯采用弹性假定,设计时对核心筒剪力墙配筋适当加强,核心筒楼板及与之相连的两侧梁板截面加大,配筋加强。从计算结果分析,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的平均值之比均小于1. 2,结构的扭转效应并不明显。说明通过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可以改善建筑平面不规则布置所引起的扭转效应。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层建筑的发展很快,日新月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提高,通过力学知识和力学规律建立结构受力与变形规律的各种概念,并注意吸取国内外的震害经验和教训,重视结构试验研究成果,结合施工实践,通过大量工程经验的日积月累,精心设计才能够作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各种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 -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4.某小学建筑方案设计探析 篇四

建 筑 安 全 专 项 治 理 方 案

根据“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精神,为认真贯彻落实《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我工程监理公司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建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现场施工安全形势稳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神东。根据集团公司的有关要求,今年我工程监理公司将落实神华集团公司在北京主会场主持召开了“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动员视频大会、神东集团公司于3月23日早调会上由总经理助理兼安监局常务副局长王国旺宣读了公司《关于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的通知》的会议精神,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结合我矿区建筑安全工作实际,特制定2011建筑安全专项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的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工程监理的监管责任,坚决杜绝较大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范围、内容和目标

***工程监理公司承监范围内的各项工程。专项治理的内容是:重点是抓好起重机械设备、深基坑开挖和支护及高大模板支护系统事故的发生;专项治理的目标是:进一步强化建筑安全生产监督,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严格施工许可,综合监督,减少一般事故,杜绝较大事故,矿区内工程不发生亡人事故。

三、组织领导及主要职责

为加强我工程监理公司建筑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决定调整建筑安全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组长安全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规范标准。3.制订和批准公司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4.批准组建公司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配备安全管理专业人员,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5.每月主持召开公司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及时通报公司安全监理工作情况,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6.遇突发重大事故时,应及时部署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工作,并要第一时间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7.审批公司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8.发生安全事故及时组织公司相关责任人调查处理并上报建设单位。

副组长安全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的安全技术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3.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规程,负责公司所监项目《监理规划》审批工作,确保安全监理在项目监理规划中得以落实。

4.负责审核安全教育计划,主管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5.负责解决疑难或重大安全技术问题,推广和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安全防护装置。

6.主持公司事故的技术分析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向经理写出专门文字汇报材料。

7.对大型重点所监项目工程,要经常主持现场安全生产督导巡查活动,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8.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组员的安全岗位职责

(一)工程技术部主任安全岗位职责

1.负责完成公司所监项目《监理规划》审核工作,确保安全监理在项目监理规划中得以落实。

2.负责对员工进行安全思想、管理和技术的教育,定期组织各项安全检查。

3.负责对各项目监理部安全监理现场考核,对发现安全隐患,书面通知限其整改,并跟踪落实整改结果。

4.进行现场检查,指导基层安全工作。5.负责组织制定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6.参加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

7.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

(二)工程技术部安全技术主管安全岗位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负责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订。3.掌握公司安全监理状况,制定安全监理事故应急预案并指导落实。

4.履行现场安全监理检查职责,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报告安全生产负责人,督促整改落实。5.负责对公司员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6、负责检查各项目监理部及施工单位有关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满足要求。

7.负责组织制定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8.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

(三)总监理工程师安全岗位职责

1、负责本项目《监理规划》、《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等安全文件编制,审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审批施工组织设计等,严把开工审批关。

2.负责对本工程施工过程危险性较大部位,进行风险评估预测,并进行安全控制策划,督促施工单位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有效使用。

3.负责现场安全巡检,发现隐患,及时下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并跟踪验查。

4.总监理工程师要抓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警钟长鸣,持续进行。每月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每周有安全生产巡查记录并在例会中通报。

5.对本项目监理部发生的事故应及时上报公司,不得隐瞒,并配合公司调查和处理。

6.负责《监理月报》编写和按时上报公司工程技术部。7.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

四、治理内容

(一)建筑起重机械设备

1、起重机械设备的使用单位必须与产权单位(或租赁单位)签订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2、起重机械设备的使用单位应与设备的安装、拆卸单位签订安装拆卸合同(安装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安装资格,并在资质范围内从事安装拆卸业务),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使用单位、安装单位、产权单位在合同应明确使用过程中机械设备操作、指挥、司索等相关人员的配备与管理。

3、安装单位在起重机械设备安(拆)作业前2个工作日内要按规定向建设主管部门履行告知手续,并提交相关资料,在安装后及时检测或组织联合验收,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4、起重机械设备的使用单位必须按要求做好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工作。

5、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指挥、司索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6、使用单位、安装单位要对所属施工现场的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逐台检查,做好检查记录,每台设备有案可查,安全隐患有整改有落实。

(二)基坑开挖和支护

1、施工企业要制定基坑开挖和支护专项施工方案,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由监理单位专业监理人员和总监审查后方可实施。涉及深基坑等危险较大的,要按照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

2、施工现场要严格按照经审批、论证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基坑的开挖和支护施工,施工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并派专人进行基坑的变形监控和监测。

(三)高大模板支撑系统

1、对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专项施工方案,应先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由监理单位专业监理人员和总监审查后,按照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组成员应当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

2、模板支撑系统立杆基础须设垫木或底座,纵、横向间距按照专项方案要求搭设,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应设置扫地杆、纵横向支撑及水平垂直剪刀撑,并与主体结构的墙、柱牢固拉接。

3、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

4、浇筑过程应有专人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观测,发现有松动、变形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5、模板拆除时要编制详细的拆除方案,并设置警戒区,指定专职监护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

六、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项目监理部要充分认识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把专项整治工作的目的、要求和内容传达到各施工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和项目监理部都要结合自身特点深化完善整治方案,并落实到每个施工现场,督促各施工单位严格按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对查出的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限期进行整改。

(四)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各项目监理部要做好安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我监理人员的安全督导水平,以便更好的做好现场监理工作。同时,提高现场监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5.某小学开学准备工作方案 篇五

三是方案制度到位。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幼儿园实际研究制定“两案九制”、“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入园一日流程图”形成《安康市幼儿园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安康市幼儿园疫情防控清洁消毒工作指南》,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学习,并印发至各班,指导全体教职工规范落实。

四是物资储备到位。物资准备小组制定物资准备清单和物资补充机制,提前安排了各类物资的采购和准备工作。安装了热成像测温仪,两台手消机,设立了隔离室,按照班级所需用品、教师必须用品、疫情防疫专用物品三大类进行物资的分类准备,有序发放。

五是专题培训到位。幼儿园先后分门别类的进行了疫情防控专题培训会议、食品安全及清洁消毒工作培训会议、卫生清洁消毒专题培训会议、门禁安全专题会议,提升技能,夯实工作职责。

六是卫生清洁到位。全体老师按照先消杀清理卫生死角,再清洁卫生,最后全面消毒的程序,在开学前对幼儿园室内外进行了全面、科学、细致的清洁消毒工作,不留盲区,确保消毒到位。

七是实战演练到位。制定演练方案,从教职工入离园、幼儿园入离园、幼儿入园时体温异常、一日活动时突发异常、日常预防性消毒几个方面进行了应急演练,并不断的优化一日活动流程,规划幼儿错时错峰入园、离园路线、顺序、时间节点,为安全有序复学做好秩序保障和行动保证。

八是健康监测到位。建立了幼儿园健康监测汇报群,制定幼儿园教职工健康上报制度,全体教职工自3月3日开始在健康上报群内发定位上报健康,全体教职工返园时查验健康码,填写幼儿园教职工健康登记表,签订承诺书,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健康;各班每天网络监测幼儿的健康状况,每天上报健康日报表,返园前再次对幼儿健康进行监测,每天对将要返园的幼儿进行体温监测,并为幼儿制定了健康卡,落实幼儿早、午睡前、午睡后、晚四次体温监测,确保师幼的健康平安。

九是环境布置到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疫情防控的主题寻找素材,在幼儿园门口采用贴标记的.形式设计了间隔1米的等候区,制作了疫情防控小常识展板,各班结合班级风格进行环创,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环境,为幼儿营造了浓厚的返园氛围。

6.坡地建筑设计探析论文 篇六

摘要:分析了坡地建筑的资源环境和空间形态特点,并以南阳市畅心苑小区规划设计为例,分析了城市中心地带小面积坡地建筑尤其是双层车库规划设计方法和理念,提出了坡地建筑设计的有效方案,有助于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坡地建筑,双层车库,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地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使城市土地更加寸土寸金,在这样的背景下,坡地已然成为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尤其对于繁华的都市则更为宝贵,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坡地环境的开发以及利用。坡地建筑因其独特的资源环境和特有的空间形态,对建筑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坡地建筑也给予了建筑师无限的遐想,为其塑造独特的建筑个性提供了绝佳素材。国内外不少学者从坡地建筑总体布局、建筑形态、建筑的接地形式、建筑的出入口及内部空间布局及建筑的高差处理等方面对坡地建筑进行了多方位探索,但对坡地建筑车库设计的研究尚不多见,本人就从事建筑专业设计过程中对坡地建筑积累了一些经验,以南阳市畅心苑小区规划设计为例,对城市中心地带小面积坡地建筑尤其是双层车库规划设计方法和理念进行探索、分析、总结,以期对坡地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1坡地情况

1)坡地基地位置。项目地块位于南阳市北京大道与博望路交叉口西100m处,南侧为博望路,博望路东高西低,坡度系数约2.6%。地块东临某纸业公司,西隔区间道临一老旧居住小区,南侧隔博望路为一多层居民楼,北侧为一4S店的后院,内停放较多车辆。2)地形现状分析。地块总面积19016.98m2,场地狭小,用地红线为砍刀状,临博望路处东西距离为58.6m,高差却有约1.5m,东高西低。南北向总长196m,高差较小。土质主要为膨胀土,性质极不稳定。地块原住户53户,有返迁意愿。城市主干道北京大道离此处较近区域,有较多4S店和汽车维修、汽车美容类店铺。博望路上有些小门店,多为出售五金水暖为主,缺乏居民生活服务类基础设施。东侧纸业公司在建设时加高地面,现地面高出本地块东侧约0.5m,西侧老旧小区地势低洼,比博望路低0.3m左右。3)设计难点。因高额的土地出让金,甲方要求:需高的容积率;周围便民服务设施少,想在此小区做较多商业用房,以便以后可以开设大型超市等服务设施;楼盘档次高于周边小区;1∶1.5的停车位数量。基于上述因素,现面临以下问题:a.东西向1.5m高差需要化解,并且基地室外地面要高于博望路,以便道路水不流入小区内;b.地块面积小,可停放车位数量少;c.在户型设计、设备设施上、配套建设上提高小区档次,但客户来源多种,且有返迁户(不想再缴纳购房金)、周边年轻打工族(积蓄较少)、有买房意愿的市民;d.临博望路处的`商业东西高差1.5m,按照每台阶0.15m高,东比西将高出10个台阶,在历来商铺设计经验中,门口台阶数量太多,会降低人流进入店铺的意愿。

2总体规划设计

坡地建筑和场地高差设计应全面考虑坡地建筑的实际使用情况,并对其高度的判定标准提出建议,同时以实例分析坡地建筑设计的方法配以高差处理参数来一步步地进行调整,针对3)中问题a.通常做法是场地垫高,为此西侧最低处最少要垫1.8m土层,需要大量的土方购买量,并且工作量加大,耗费工时;针对于问题b.通常做法是做地下停车库,但经大致计算,即便整个地块需全部开挖,其下部停车辆也不能满足1∶1.5的要求,因此做成地下停车库也并不能解决停车众多的问题;针对于问题c.目前解决方案较多,出于省时省力且地块利用率高,我们提出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户型、不同规格标准;针对于问题d.采用商业门前垫高做一较小型广场,利于人流集散,还可有部分停放来超市购买物品的人群的电动车,且能提高楼盘档次。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决定在此地块内共建设5栋楼,1号楼临博望路,下部3层为商业用房,上部4层~7层为单身公寓,面积40m2~80m2,定位服务于周边年轻打工族,可租、可售。2号楼为11层高层住宅,西侧临区间道设计2层商业服务网点,为后期一些电信、理发等便民店的入住。3号,4号,5号楼均为29层高层住宅,其中4号楼居于小区院内,3号和5号西侧设计临区间路商业服务网点与2号楼商业网点衔接成一个整体。立体车库具有突出的节地优势,以往的地下车库由于要留出足够的行车通道,平均一辆车就要占据40m2的面积,而如果采用双层立体车库,可使地面的使用率提高80%~90%,综合考虑问题a.和b.,我们设计双层地下车库,并通过设双层汽车库将基地室外地面标高整体提高,同时可以大大地节省有限的土地资源。现定1号楼1层商业室内地坪高为±0.000,此高度比地块临博望路东侧最高点高0.15m,以保证此处最低室内外高差,1号楼前做一中型广场,广场最西侧比此处相邻博望路处高1.65m,小区院内标高定为4.05m,车库顶板加上覆土层即为院内场地,从1号楼东侧设进入小区院内的消防车行坡道,坡道坡度小于15%。车库顶板标高定为-3.150m,上覆0.9m厚覆土层,覆土来源于车库开挖后的土回填,此厚度可以种植小型灌木。车库-1层标高定为-1.600m,车库入口设在小区西侧区间路东侧,商业服务网点区域内,下1m坡道进入车库-1层,再由车库-1层下坡道进入车库-2层,车库-2层标高为-5.400m。在最北端的5号楼北侧另设一消防车坡道出入口。商业服务网点区域另设一坡道入口和两个人行出入口,人行出入口需上3m多高的台阶进入内院。

3讨论

坡地建筑作为一种建筑类型以其所处地貌环境来区别于一般建筑,当坡地建筑和场地出现高差时,不仅仅是需要考虑美观的影响,还需制定相应的标准来进行妥善的处理,同时也需设计师综合考虑坡地建筑的实际使用情况,充分考虑其立体性、有机性及完整性。坡地建筑与环境的相互融合成为坡地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针对南阳土质、气候,考虑南阳畅心苑项目坡地地形及客户群,我们采用了2中总体规划设计,抬高院内标高,使小区高于周边小区,利于小区内雨水排出,充分保证了其安全性;加强了车辆管理,除了消防车外任何车辆均不能进入小区内院,真正做到人车分流,加大了居民在小区院内活动时的安全系数;内院有限的场地能尽量的做绿化,加大绿化面积,便于设置景观设施;《地下车库管理细则—住宅部分正式版》提出总图建筑的布置尽量顺应车库的走向,减少扭转,减少无效车位数,减少车库面积,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在车库总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利用低洼区域做多层车库,因此本研究中设计的双层停车位,充分利用了地形,有效增加了停车位,同时设计时在车库区内分设了商户车位区域、业主车位区域,方便了使用和管理;商业区域和住宅区域分区明确,互不干扰,在项目投入使用后,此处商业区域不但能服务于本小区,还能服务于周边居民,并能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一举多得;南低北高的楼梯设计,使小区住宅采光,通风良好;项目户型多,分为单身公寓、两居室套房、三居室套房,3号,4号,5号楼顶层有跃层户型,丰富的户型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结语

以南阳市畅心苑小区规划设计为例,对城市中心地带小面积坡地建筑尤其是双层车库规划设计方法和理念进行了有益探讨,充分考虑了坡地建筑在日照、景观、使用功能与地形结合等方面,设计效果良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甲方及审图科老工程师们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欧阳锋.浅谈坡地建筑设计[J].建筑设计,,7(上):215-217.

7.谈某办公建筑的设计 篇七

1 某办公建筑的基本概况及其设计要点

1.1 基本概况

该项目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高平市, 高平素有晋城北大门之称, 也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 又是闻名全国的“煤铁、黄梨、生猪、上党梆子戏曲之乡”。重要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传承、多元的文化形式, 无不彰显着高平市的优越性, 而作为高平市经济文化中心区地标建筑群体 (三馆三中心)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含档案馆) 办公大楼 (以下简称“交易中心”) 也不可否认的笼罩着令人期待的光环。

高平市三馆三中心 (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老干部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 是高平市未来发展的重心所在, 也是经济、文化与城市实力的重要承载集群, 该交易中心位于整个建筑群的东南侧。

项目用地较为平坦, 东临城市景观河道丹河, 南为城市主要交通干道, 西北侧为现有建筑群体, 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交通也十分便利。总用地面积为12 022.5 m2。建筑主体分两部分, 南侧为市政办公区域, 北侧为档案馆, 两部分完全分隔, 各司其职, 互不干扰, 既承载着经济与社会职能, 又肩负文化与历史的重任。

1.2 设计要点

作为整个城市发展方向区域里的重要办公建筑, 又肩负着非常复杂和繁琐的功能职责, 要面对和接待社会不同层面的各式人群, 其自身规模和体量的定位、合理的平面布局显得非常重要。当然, 建筑造型、环境的整体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以上的五个要素都将成为该项目的设计要点在下文展开陈述。

2 规模和体量的定位

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该项目的规模及体量需要在实用的前提下, 更多的结合周边建筑及整体环境来加以定位。该项目周边现有建筑均为高度不超过24 m的办公建筑, 体型以规整的矩形为主导样式, 为与周边建筑保持较好的一致性, 营造整体感较为平衡, 围合感十足的氛围, 该项目的建筑高度也控制在24 m以内, 平面以L形展开, 既与西侧的建筑一起围合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广场休闲空地, 又营造出与丹河相对的景观花园, 一举两得 (如图1所示) 。

3 平面布局

3.1 出入口的设置

该项目属于城市市政办公建筑, 共分为两个完全独立的部分, 南面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北面为档案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五层, 主出入口设置在一层南侧中间部位, 直通室外广场, 距离城市干道大约50 m, 方便市民的出行, 同时, 南侧的广场也起到人员疏散、停留等作用。一层西侧设置次入口, 市民可直接到达中心广场, 去往三馆三中心其他场馆, 北侧同时设置一个辅助出入口, 通往丹河方向景观花园。档案馆也为五层, 主出入口设置在一层西侧中间, 与文化馆的一个次出入口正对布置, 十分方便以后两馆之前的文献交流管理。一层北侧的次要出入口主要为馆内办公服务, 使档案的管理输出相对独立。

3.2 流线及疏散

1)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部分的流线分析。该项目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部分涵盖的部门非常复杂, 承担的工作也十分繁重, 是政府的各种职能部门与社会市民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 与城市市民保持着一种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包含了住房、医疗、公安、教育、社保、税务等一系列有关民生的职能 (一到三层) 部门, 还兼顾有一部分特殊的专业职能部门 (招投标单位, 四到五层) 。诚如“建筑本身无法解决社会问题, 但可以产生积极地作用”[1]。所以, 对于建筑内部使用空间进行合理的流线设计, 科学的人流交通组织, 完善的疏散措施布置显得尤为重要。

该项目的使用者主要包括内部工作人员和外来办事人员两部分, 其流线设计也要按照人员的特点分为内部工作人员流线和外来办事人员流线两大类, 这两部分流线的设计原则要遵循不交叉、不重叠、不迂回。要以外来办事人员的流线为中心, 兼顾内部办公人员流线的设计方法。

人的行为特点决定了空间的利用、分布, 设计遵循人的行为规律及需求, 是能否合理设计空间尺度、交通流线的重要依据。本工程一到三层为功能繁多的部门结合大量的来访者的工作模式, 四到五层为较少部门服务有针对性人群的工作模式, 所以在平面布局的方式上存在不同的设计方法。

一到三层在考虑外来办事人员流线时, 要以办事人员的行为为依据, 能让使用者在最短的时间内, 用最短的距离, 一目了然的找到其需要的办事机构无疑是最好的设计, 基于此, 本设计采用明朗开阔的大空间, 简短的直线交通都是十分适宜的, 同时将办公区域沿外墙布置, 留出中间的大空间作为外来人员停留、寻找、等候的区域, 再加之较高空间的视觉引导以及一些辅助的声音提示, 都为外来办事人员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和明确的指向性, 大大缩短办事的时间, 开阔明亮的空间也会让人感到开朗和精神, 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内部工作人员的流线设计上, 也要遵循其行为特点, 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固定, 以处理文案事务为主, 再加上小范围的相互交流、汇报、学习讨论及联络等行为, 这就要求为其设置相对固定的办公空间, 而且这个空间的尺度还要能够保持较为舒适的人工气候环境, 有效的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基于此种考虑, 一到三层的办公空间采用相对封闭且灵巧的小空间 (3 m×3.6 m, “根据行为心理学研究, 1.2 m~4 m之间是合适的社交距离”[2]) 分隔出数量众多的小型半封闭空间 (隔断顶部相通) , 靠外墙布置, 与大厅以玻璃隔断分隔, 玻璃隔断与办公室之间留出5 m宽度的通道, 形成办公人员的内部流线, 与外来办事人员的流线内外分明。

四层、五层的功能不同于一层~三层, 是针对性较强的办公机构, 以会议办公为主, 外来办事人员性质也较为单一, 大空间在这里就显得不合时宜。同时, 四五层的外来人员在数量上也不可和一到三层相比, 所以设置在较高的楼层也更为合理。四层评标区域设置在西北区域, 全封闭管理, 并设有独立的卫生间, 开标及其他业务用房以最简洁的带形走道布置, 不产生迂回的流线;五层也以同样的方式, 西北区域设置独立的办公单元, 避免无关人员误入, 其他为带形走道。四五层的点睛之笔为共享大厅的设置, 构成内部空间的焦点, 既优化了建筑室内的采光通风, 又成为空间内部延伸向室外的通道, 将室外的蓝天白云引入室内, 为略显严肃而单调的办公环境增添了一抹生气, 也给每一位来访者留下轻松愉悦的感觉。

2) 档案馆部分的流线分析。档案馆部分的功能单一, 存放处理档案文件是其最主要的功能, 一到五层的平面布局基本一致, 东侧布置档案库房, 避免了太阳西晒对库房的不利影响, 西侧布置业务用房等辅助性房间, 直接对档案库房内的文档进行逐层的管理, 整体流线十分简洁, 使得管理及使用均非常方便。二到五层档案库房南侧开敞式文化角的设置既丰富了档案馆内的交流读书氛围, 通透的玻璃幕墙的设置又进一步增加了与室外的联系, 在室内可以将丹河沿岸景观一览无余。

3) 疏散设计。上下层之间以电梯、楼梯相连通, 楼电梯均设置在建筑的入口部位, 位置十分显著, 非常有利于疏散。同时, 楼电梯前均留有足够宽敞的空间让来访者能够停留而不会感觉拥挤。

4 建筑造型

“强劲的设计给人的第一反应, 是感性的反应”[3]。好的造型及立面设计, 往往能第一时间抓住来访者的心, 给来访者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及荣誉感。

在进行建筑造型设计的最初, 我们最先考虑的应该是与周边建筑环境的整体性, 也就是形象认同感。尤其是处于一个整体性高度一致的建筑群体中的单一建筑, 缺乏统一的立面造型及体量, 不仅让人感觉突兀和格格不入, 还会很大程度的破坏建筑群体的整体性。建筑造型的设计考虑到本工程所处的特殊位置, 采用以旧建筑共性特征为媒介的装饰手法, 形成新旧建筑“对话”的局势。“L”形平面将建筑在丹河岸边铺展开来, 规整的立面造型, 平齐的屋顶, 无不彰显着大气, 稳重的气质。这样既节省了因结构复杂带来的高额造价, 也为后期的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同时简洁的造型又与周边建筑达成外形上的一致性, 使整个建筑群体建立起一种内在的秩序感, 达到高度和谐统一的效果。

建筑的入口是建筑总体形象的突出部位, 是建筑如同人的脸部一样的存在, 是人们对建筑产生第一印象的地方, 人们往往会留意该入口与建筑总体比例是否合理、协调。因此, 建筑入口的塑造对整个建筑形象来讲就显得非常重要。本工程大胆的采用直通屋顶的凹廊将建筑的入口以醒目而令人震撼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门前两根24 m高的矩形柱子将建筑的屋顶撑起, 阳光照耀, 光影流动, 玻璃幕墙像镜子一样反射着丹河方向投来的微光, 让人不禁意间联想到古罗马神殿的柱廊, 为建筑笼罩上了一层威严神秘的面纱 (如图2所示) 。

建筑的顶部则采用平整的造型, 不多一丝的装饰, 让建筑将其简洁、纯碎的语言延伸至屋檐, 整体如一, 毫无造作。

细部设计对于一栋建筑的整体造型可以起到“点睛”的作用, 细部的精雕细琢可以使得整个建筑的视觉感受丰富多彩, 甚至成为建筑的灵魂, 通过建筑门窗、构件、线脚, 甚至纹理等形式来得以更好的表达。该项目为了深刻地表现出现代与传统融合的书香气质, 将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装饰符号进行抽象简化, 运用在建筑门窗及玻璃幕墙上, 极富韵律感的装饰使得立面造型质感丰富。再以简洁明快的体块、对比强烈的材质 (厚重沉稳的石材和轻灵通透的玻璃) , 进一步加强了建筑的视觉效果, 虚实的对比, 光影的投射, 都一起作用于建筑上, 碰撞出大气、典雅的建筑性格, 时代气质中又透露着传统建筑的神韵。

5 环境的整体设计

该项目环境的整体设计上以所在场所的特征为背景, 充分结合与利用现有地形、地貌等条件, 将新建建筑完美地融入群体建筑中, 并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展现自身魅力。

由于该项目人流量较大这一特点, 在建筑的主入口前区留出大面积的可供人员停留疏散的广场, 同时可以作为车辆停留的停车场地, 为前来办事的人员提供方便的停车空间。建筑西侧为已有城市广场, 平时来此休息游玩的市民较多, 根据已有建筑的形态特征及其相对位置关系, 确定新建项目的位置及形态, 三面围合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广场, 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广场的完整性, 对称的平面布局, 也让中间的文化馆建筑显得更为庄严。建筑东侧紧邻丹河, 有着十分优越的自然景观条件, 利用借景的造园手法, 将建筑东北侧开发为专属该建筑的景观花园, 成功的将丹河沿岸的风景引入建筑项目的景观资源中, 又让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得以最大限度的向外延伸, 自然融合, 相得益彰。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使车辆行驶路线与人流路线互不干扰, 实现人车分流 (如图3所示) 。

6 结语

正如工业建筑是工业化时代的象征一样, 办公建筑也已经成了今天后工业化时代知识经济的象征。办公建筑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担负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它们也逐渐成为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 所以, 对办公建筑设计的研究探讨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 从规模体量、平面布局、建筑造型以及环境的整体设计等四个方面展开, 对办公建筑的设计方法、设计理念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指出在现代城市中, 办公建筑已成为城市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它的设计进行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办公建筑,平面布局,建筑造型

参考文献

[1]夏铸九.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M].台北:明文书局, 2012.

[2]向科.当代市政办公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3.

8.某小学建筑方案设计探析 篇八

关键词:基坑 变形 监测方案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013-02

该建筑场地位于襄樊春园西路南侧,长汉路北侧。拟建工程共六栋,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00m相当于67.1m,本基坑开挖深度均以自然地面起算,设两层地下室,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地下室顶板标高为-9.0m,承台厚1000mm-2000mm,垫层100mm;基坑开挖最深处深度为10.0m、11.0m。

基坑地下水丰富,地质结构复杂,基坑东边设支护桩,紧邻汇升苑四栋住宅楼和王寨工商所办公楼,离开挖边线约7米;西边设支护桩,紧邻民房和原建昌子校,离开挖边线约7米;北边为春园路,西边为长汉路,西、北边位放坡加喷锚支护。建筑物基坑重要性为一级,位于繁华路段,基坑安全稳定极为重要。

为保证周边建筑物及基坑施工的安全,按建设方及设计方要求,需对该基坑进行变形监测。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场地钻探和原位测试结果,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除填土外均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沉积物( )。岩性以粉土为主。按成因类型、岩性和工程地质特征,共分为7层,现分述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 )

浅黄至暗黄色,稍湿,松散,以浅黄色粉土为主,局部以暗黄色粉质粘土为主,夹有大量砖块、水泥块、灰渣等杂物。该层均匀性差,厚度不一。39’号厚度达8.0m,后因塌孔而移孔位。层厚0.50-8.00m,平均1.80m。

第①-1层:素填土( )

褐黄色,稍湿,稍密,以粉土为主,偶见灰色小瓦片。该层均匀性差,粘粒含量较高,韧性中等,无光泽及摇振反映。层底埋深1.00-5.10m,平均2.98m。厚度0.00-3.10m,平均1.21m。

第②层:粉土( )

褐黄色,稍湿,中密。见有少量深棕黄色斑点,土质均一性好,土颗粒粗,稍具砂感。无摇振反映,无光泽反映,干强度低,韧性低。层底埋深3.00-8.00m,平均6.07m,厚度0.00-5.50m,平均3.19m。

第③层:粉土( )

浅黄色,稍湿,中密。见有较多棕黄色花斑,少量褐灰色花斑,偶见蜗牛壳碎片及钙核,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映,无光泽反映,干强度低,韧性低。层底埋深6.00-10.50m,平均8.17m,厚度0.90-3.30m,平均2.00m。

第④层:粉土( )

浅黄色,稍湿,中密。见有少量棕黄色花斑及褐灰色花斑,含较多小钙核,粉粒含量高,底部含粉砂粒。无摇振反映,无光泽反映,干强度低,韧性低。层底埋深8.70-14.10m,平均11.42m,厚度1.00-5.10m,平均3.25m。

第⑤层:粉土( )

浅黄色,稍湿,中密。砂颗粒细,局部夹有粉土。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该层局部缺失。层底埋深10.50-15.50m,平均12.73m,厚度0.00-3.50m,平均1.32m。

第⑥层:粉土( )

黄褐色,湿,密实。偶见小钙核,见少量白色条纹和黑色斑点,粘粒含量高。无摇振反映,无光泽反映,干强度中等,韧性低。层底埋深14.50-18.80m,平均16.72m,厚度2.50-5.70m,平均4.64m。

第⑦层:粉土( )

棕黄色,很湿,中密。间少量白色钙质条纹,局部粘粒含量高。无摇振反映,无光泽反映,干强度低,韧性低。最大揭露深度20.00m,最大揭露厚度5.00m。

3 基准点以及沉降监测点的布设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筑物基坑的准确变形情况,监测点要结合本工程建筑结构特点,布置在最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沉降变形特征且便于监测的位置。周围已有建筑物设沉降监测点,基坑开挖边线外设沉降位移监测点和水平位移监测点,马路上设沉降位移监测点,暖气管道设沉降位移观测点。

根据本工程建筑设计图纸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及规范要求,拟共埋设77个监测点,其中10个水平位移变形监测点。

4 基坑的监测方法

4.1 沉降监测

本工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实施。基坑降水和土方开挖前7天开始布设观测点并进行首次观测,开挖初期观测时间间隔不宜超过5天,中期不宜超过2天,开挖后期应每天观测。当测试数据接近监控报警值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出现事故征兆时应进行连续监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基坑开挖间歇期、变形趋向稳定时,观测时间间隔可为5~7天,基坑运行维护观测时间间隔可为10~15天。在观测过程中若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周边建筑物或基坑周围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逢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至3天一次的连续观测。当沉降速率过大时,应加密观测。

4.2 水平位移观测

根据本工程建筑物基坑的特性和相关规范的要求选择水平位移监测精度的等级,本工程的基准点联测及基坑和建筑物位移监测,均按二级平面控制网导线测量技术要求实施。

基准点埋设稳定后首先对基准点进行两次联测,建立施工坐标系,将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后,确定每个基准点的平面坐标。在监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水平位移观测的注意事项:(1)观测时视线要好,成像清晰。(2)每次观测照准部位一致。(3)仪器对中、整平和棱镜对中、整平误差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4)随时观测随时记录随时和上次比较。

5 监测数据分析及成果提交

5.1 数据计算及分析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計算。

将各次监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填写《沉降监测记录》、《水平位移监测记录》,求出各次每个监测点的高程值或坐标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或位移量。

计算平均沉降量、沉降速率、平均位移量、位移速率。

对监测点的沉降或位移过程、点间的沉降或位移差过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绘制各点的沉降或位移过程线、各点间的沉降差或位移过程线。

根据业主要求或需要,计算基础的倾斜度。

按设计要求,每次观测情况同时向设计方提交一份书面报告。

5.2 提交以下成果

(1)每次监测完毕后一周内向甲方提交《沉降监测记录》、《水平位移监测记录》(前两次除外);

(2)《沉降观测成果统计表》、《水平位移观测成果统计表》;

(3)各监测点的时间-荷载-沉降量或位移量关系曲线图;

(4)《变形监测分析报告》;

(5)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观测点位分布图;

(6)仪器设备及观测方法。

6 结论及建议

当发现基坑周边或建筑物有超出设计及规范规定的沉降或位移量时,应及时向甲方汇报,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银虎,孙伟玲,张金龙.基坑施工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J].铁道勘察,2008(02).

[2] 陈德荣,陈甦,陈国兴.基坑施工监测与分析实例[J].福建建筑,2008(01).

9.建筑平面设计构思探析论文 篇九

建筑平面设计的设计思路在于建筑的形态组成结构,同时建筑形态组成结构也是平面设计的基本。形态组成结构是指设计是通过点、线、面的多种排列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层次感,并且通过不同的形态的设计构成不同的形状。在建筑平面设计当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就是有多种平面组合而成的,组合形态的特点使其在建筑平面设计当中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建筑当中的门窗、结构墙体等。几何图形的状态多种多样,依靠点、线、面等排列组合的方式,使其达到一定的观赏性和使用性。现在我国建筑当中应用较多的就是方体,由于方体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在整体结构上较为美观,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居民楼或办公楼一般采用方体结构。同样方体之间进行组合的方式也能够增强整体的美感和稳固,例如建筑屋顶支撑多采用三角形,我国古代传统建筑通常以方体在底部作为支撑,三角形结构作为整体的上部结构,这样在保证美观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利于建筑的长久使用。

10.某小学五十周年校庆活动策划方案 篇十

(七)画展筹备组1.目标举办师生画展,展示我校师生及往届校友的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书画水平。2.内容(1)征集教师、校友书画作品;(2)指导在校学生完成书画作品;(3)联系画展场地、进行科学规划;(4)完成画展的布展、组织参观等工作。(5)完成画册的设计。

(八)教学活动组1.目标校庆期间举行学校综合教学研究会,展示学校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学校多年来在教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2.内容(1)制定教学研究会方案;(2)组织各学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会;(3)联系各级教学研究部门的领导、专家到会指导。

11.浅谈某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056-02

近年来,国内外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其建筑向着体型复杂,功能各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如公寓、旅馆、办公楼等均在建筑物下部设置商店、银行、公共大厅、会议中心、停车场等需要较大跨度的公共空间。特别是在一些多用途建筑物中,公寓、办公、旅馆房间、公共娱乐设施、公共商業设施等交错其中。这就要求下部具有大空间,以致建筑下部与上部结构体系形式有较大差异,因而往往需要采用转换层结构。转换层结构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之一。结构转换层设计实现了建筑从小开间的住宅到中等开间的写字问,再到大空间的商场的变化成为可能。其中,梁式转换层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中使用最多的转换层结构形式,其传力途径采用墙(柱)一转换梁一柱(墙)的形式,具有传力直接、明确和清楚的优点。构造上相对其它转换形式更简单、施工更方便。

1梁式转换层结构特点及形式分析

梁式转换层结构是一种利用下部的转换大梁,将上部剪力墙落在框支梁上,再由框支柱支撑框支梁的结构体系,由于设计、施工均较为简单,且传力明确,在底部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中被广泛应用。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如果上下轴线错位布置,则需增设较多的转换次梁,空间受力就较为复杂了。

在实际工程中,梁式转换层结构形式多样。如:以跨数划分,可分为单跨、双跨及多跨;以转换梁功能划分,可分为托柱和托墙;以上部墙体形式划分,可分为满跨和不满跨、开门洞和开窗洞以及开洞和不开洞;以转换梁结构材料划分,又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钢结构等;以转换梁形式划分,可分为加腋和不加腋。

2梁式转换层结构的设计要点

2.1抗震等级的确定

抗震等级是根据建筑物设防烈度和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的,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当剪力墙转换层结构设置在三层以上时,为了保证设计的安全性,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另外,在8度抗震设计时,还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2.2结构竖向布置

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可根据其建筑功能和结构传力的需要,沿高层建筑高度方向一处或多处灵活布置;也可以按照建筑功能需要,在楼层局部布置转换层。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7度区不宜在第五层以上设置转换层,8度区不宜在第三层以上设置转换层。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2.3结构平面布局

为了提高其抗震能力,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为了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提高其抗震能力,在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进行结构平面布置时,可以将一部分剪力墙落地,并贯通至基础,做成框支墙与落地剪力墙协同工作的受力体系。

3梁式转换层结构构件设计

3.1框支柱的设计

有地震组合时,一级、二级框支柱承受的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力设计计算值分别乘以1.50,1.25的调整放大系数;框支柱承受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框支柱的数目多于10根时,当框支层为1-2层时,每层每根柱承受的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的20%;当框支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每层框支柱承受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的30%;框支柱剪力调整后,应相应调整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梁的剪力、弯矩,框支柱轴力可不调整;而当框支柱的数目不多于10根时,当框支层为1-2层时,每层第根柱承受的剪力应至少取基底剪力的2%;当框支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各层每根柱所受的剪力应至少取基底剪力的3%。

3.2框支梁的设计

框支梁截面尺寸一般由剪压比控制,宽度要大于其上墙厚的2倍,且大于400mm;高度大于计算跨度的1/6。工程框支梁梁宽统一定为800mm。框支梁受力巨大且受力情况复杂,它不但是上下层荷载的传输枢纽,也是保证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受力构件,因而在设计时应留有较多的安全储备,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支梁纵筋配筋率大于0.4%。框支梁在满足计算要求下,配筋率大于0.8%。框支梁一般为偏心受拉构件,梁中有轴力存在,因而应配置足够数量的腰筋。

3.3转换层楼板的设计

框支剪力墙结构以转换层为分界,上下两部分的内力分布规律是不同的。在下部楼层由于框支柱与落地剪力墙间的刚度差异,水平剪力主要集中在落地剪力墙上,即在转换层处荷载分配产生突变;而在上部楼层,外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大体上按各片剪力墙的等效刚度比例分配。转换层楼板承担着完成上下部分剪力重分配的任务;由于转换层楼板自身平面内受力很大,而变形也很大,所以转换层楼板必须有足够的刚度作保证。

4实例分析

4.1工程概况

某综合大厦,总建筑面积为39000m2,建筑总高97m,共29层。其中1~4层为商业楼层,5层为结构转换层,转换层以上为住宅塔楼,地下室1层。裙楼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楼以上为剪力墙框架体系,在第4层设置梁式转换结构。

4.2结构设计

为了满足建筑上使用功能的需要,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大梁作为结构转换层,将上部剪力墙结构变为下部3层以柱为主的大空间结构。

4.2.1构件截面的确定

框支梁截面组合的最大剪力设计值应满足公式1的要求,有地震组合时:

V=(0.15βcfcbhO)/γRE (1)

式中:

γRE=O.85

β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50时,取1.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80时取0.8;当混凝强度等级在C50至C80之间时,可按线性内插采用。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b为构件截面宽度;

Ho——构件截面有效高度。

本工程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40,fc=19.1N/mm2,采用中国建筑科学院PKPM、SETWE软件进行结构整体计算,确定框支梁的截面尺寸为lm×2.5m。

4.2.2框支剪力墙截面的确定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转换层上、下部楼层的结构侧向刚度相差较大时,会导致转换层上、下部结构内力突变,促使部分构件提前破坏。为此,在结构设计时,应严格控制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刚度比的限值规定,当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转换层上、下结构以剪切变形为主,可近似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非抗震设计时γ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2;当底部大空间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可按图1、图2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2计算,比值宜接近l,非抗震时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3。

γe=△1H2/△2H1 ( 2)

式中:

γe——转换层上下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

H1——转换层及其下部结构(模型a)的高度;

△1——转换层及其下部结构(模型a)的顶部在单位水平力作用下的侧向位移;

H2——转换层及其上部若干层结构(模型b)的高度,其值应等于或接近模型a的高度Hl,且小于Hl;

△2——转换层及其上部若干层结构(模型a)的顶部在位水平力作用下的侧向位移。

图1转换层及其下部结构高度示意图

图2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计算模型

当转换层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转换层上、下部结构等效侧向刚度计算时,宜综合考虑各构件的剪切、弯曲和轴向變形对结构侧移的影响。同时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度的1/16,且大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20,且不小于160mm。根据以上相关要求,并结合建筑平面布置,本工程转换层以下落地剪力墙厚度采用350mm,转换层以上部分根据墙所在位置的不同分别采用240mm和200mm,在设计中采用SETWE软件整体计算得:γe=1.186,能较好地满足转换层上下结构的等效刚度比限值的要求。

4.2.3框支柱截面的确定

本工程根据SETWE软件计算,框支柱根据轴压比限值为0.6的要求确定,同时结合框支梁的截面宽度及框支梁计算跨度,最后采用柱截而为1.2m×1.20~1.4m不等。

4.2.4转换层楼板厚度确定

转换层楼板是主要要传力构件,因此在设计时,对框支层楼板应进行截面尺寸的控制,并应进行抗剪截面验算、楼板平面内受弯承载力验算以及构造配筋要求,本工程转换层楼板厚度取值为200mm;实际配筋为φ12×150双层双向,楼板中钢筋锚闯在边梁或墙体内,与转换层相邻楼层的楼板也适当加强,板厚采用150mm。

5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高层建筑的功能要求趋向于多样化、综合化和全面化。梁式转换层结构以其传力直接、明确和清楚的优点,在目前高层建筑中被广泛使用。设计人员要注重概念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数据,反复比较调整,以得到最为合理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周青.论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J].四川建材,2008,6.

[2]陈敏明.浅析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设计施工研究[J].广东建材,2010,1.

[3]刘丽春,易义东.浅谈梁式转换层结构的设计与构造要求[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

12.某滑雪馆建筑消防设计探讨 篇十二

1 工程概况

某室内滑雪馆总用地面积约53 310m2,建筑总长度253.5m,总宽度119m。地上建筑面积5.4万m2,地下建筑面积1.1万m2。由于滑道为7°~14°的坡道,滑道下建筑层数也不相同,最高为地上9 层,建筑最高高度50m,如图1所示。建筑功能:地上有滑雪、滑雪准备、酒店及酒店配套商业,地下有冰壶、设备机房、地下车库等多种功能。

滑雪馆平面形状呈矩形,滑雪区域包括入门级滑雪道、初级滑雪道、中级滑雪道和滑雪准备区。入门级滑道斜面滑道长60 m,宽22 m,坡度7.23°,上部平台宽14m,缓冲区宽17m;初级道斜面滑道长128m,宽33m,坡度7.23°~8.01°,上部平台12m,缓冲区17m;中级道斜面滑道长145m,宽30m,坡度13.99°,上部平台12m,缓冲区41.5m;滑雪准备区面积5 000m2。滑雪场地整体为大空间的单层钢结构桁架屋顶建筑(局部为两层),层高为11~15m,总面积为15 000m2。

建筑为一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2 设计难点

2.1 防火分区设计难点

滑雪区和滑雪准备区:建筑面积分别为15 000m2和5 000m2,总面积20 000m2,为大空间、大跨度建筑,由于滑雪区和滑雪准备区的使用功能和作为一个整体的结构形式的原因,其空间上难以采用防火墙或防火卷帘等形式按照规范要求划分防火分区。冰壶区:设计中为了高效利用坡道下的空间,在地下一层设计了一个冰壶训练馆,地下部分面积1 970m2(含冰面1 000m2),由于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的原因,其空间上无法进行防火分隔,需单独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超过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要求。

2.2 安全疏散设计难点

入门级滑道、初级道、中级道斜面滑道长分别为60、128、145m,坡度分别为7.23°、8.01°、13.99°。在滑雪坡道上,人很难向上疏散,且滑道上不便设置安全出口,故滑雪区最大疏散距离超过“建规”规定。

2.3 消防设施设计难点

滑雪馆常年有冰雪覆盖,而且室内温度为0 ℃以下,其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该区域设置水灭火系统将会被冻结。

2.4 保温材料设计难点

为保证滑雪馆的内部环境的条件,保温性能要求较一般建筑高,因部分A级燃烧性能的保温材料很难达到滑雪馆要求的保温性能,滑雪馆是潮湿环境,A级保温材料吸湿会影响保温效果,特别是在夏天室外温度30 ℃以上的时候,需要保证滑雪馆内温度在0 ℃以下,还将消耗大量资源,增加很大运营成本,不符合建筑节能要求。因此,有必要借鉴其他成功案例,对滑雪馆的保温材料进行优化。

3 国内典型案例消防设计

3.1 防火分区设计

国内部分典型滑雪场防火分区设计,见表1所示。

室内滑雪场由于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的原因,空间上无法进行防火分隔,防火分区面积控制是设计中面临的一个难点,表1列举了国内典型滑雪场防火分区设计情况。由表1可知,国内室内滑雪场均以滑雪场作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均在5 000m2以上,超过“建规”规定。

3.2 消防设施设计

国内部分典型滑雪场消防设施设计情况,见表2。

室内滑雪馆常年有冰雪覆盖,且室内温度在0 ℃ 以下,其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小。在此情况下,该区域设置水灭火系统将会被冻结。由表2可知,室内滑雪馆通常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设防排烟系统。

3.3 保温材料设计

国内部分典型滑雪场保温材料设计情况,见表3。

室内滑雪场由于保温性能要求较高,且环境潮湿,而部分A级燃烧性能的保温材料很难达到滑雪馆要求的保温性能。由表3可知,室内滑雪馆墙体保温大多采用B1级保温材料。

4 消防设计

由于滑雪馆空间结构特殊,安全疏散、火灾荷载具有不同于其他建筑的鲜明特点,室内环境温度低,火灾危险性小,为满足该类建筑的消防安全条件,其消防设计不可生搬硬套其他建筑的消防设计,而应根据建筑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4.1 防火分区设计

滑雪区与滑雪准备区:考虑滑雪馆的功能特性,难以按照规范划分防火分区;滑雪馆内部常年温度0 ℃以下,并有冰雪层覆盖,火灾荷载较小,发生火灾的几率小;参照国内已建或在建的典型室内滑雪场馆案例,将成人滑雪场作为一个扩大的防火分区,面积20 000m2。

冰壶区:冰壶区和配套用房位于建筑地下一层,标高为-4.6m,总面积1 970m2,其中有1 000m2的冰壶道常年有冰雪覆盖,冰壶区无法进行防火分隔,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4.2 安全疏散设计

滑雪区按《中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试行)》第三章十二条规定,在雪道实际滑行的人均所占面积不能低于50m2/人,设计按同时滑雪300人考虑;滑雪准备区:5 000m2,其中滑雪设备4 000m2。滑雪准备区实际使用面积为1 000m2,参照“建规”有关展览厅的人员密度值,其设计可容纳人数为750人。针对建防火分区面积、疏散距离因功能需要超出“建规”的要求,同时考虑滑雪场地人员行走不便,结合“建规”5.5.20条,滑雪馆按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1m计算,其总疏散宽度不应小于10.5 m,设计总疏散宽度为15.3m,安全出口6个,滑雪馆内最大疏散距离约90m。为减少疏散距离过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提高人员疏散的安全性,参照国内相关建筑的设计,将滑雪馆内初级道以及中级道的上部平台和缓冲区视为人员疏散的“准疏散平台”,如图2所示。该区域内影响人员疏散的障碍物少;基本无可燃物,火灾很难扩散至该区域;区域内设有安全出口,人员疏散至该区域后可以到达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4.3 消防设施设计

(1)滑雪区和滑雪准备区。考虑滑雪馆为大空间建筑,馆内环境温度常年在0 ℃以下,且地面常年有冰雪覆盖,无可燃物,火灾荷载较小,发生火灾的概率较低,净高度大部分在12m以上,建筑消防设施设备设置方案为:不设置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系统,按中危险I级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设置消防水炮系统,设计反应时间在5min以内;不设置机械排烟系统;设置手动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设置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业务广播兼火灾应急广播系统按照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进行设置。

(2)其他区域。主要包括商场、酒店、雪具大厅、入口大厅、餐厅和地下车库。其消防设施设备的设置按照“建规”中一类高层公共建筑的要求设置室内消防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设施。

4.4 保温材料设计

根据“建规”第6.7.1条建筑的内、外保温系统,宜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不宜B2 级保温材料。考虑滑雪场人员密集度不高,火灾荷载小,且常年积雪,温度低,依据“建规”第6.7.5条,结合国内其他案例,滑雪馆滑雪准备区和滑雪区建筑外墙保温材料采用B1级材料,采用不燃材料在其表面设置防护层,防护层厚度首层不应小于15mm,其他层不应小于5mm,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包履。

5 结语

由于空间结构、安全疏散、火灾荷载具有不同于其他建筑的特点,室内滑雪场建筑在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方面存在设计难点。由于室内空间大、场地面积大、常年积雪、火灾荷载较小,该类场所消防安全设计也应作相应调整,并应经消防安全评估论证。同时,加强日常消防监督,以提高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孙德斌,况凯骞.体育馆疏散距离超长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6):754-756.

[3]霍然,胡源,李元洲.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4]黄白蓉.螺旋坡道式展馆(厅)消防设计探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7):756-758.

[5]杜爽,张葵,庄惟敏.室内滑雪馆设计初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7):11-13.

[6]张吉光,史自强,崔红社.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通风和防排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唐艳,贺廉云,王洪博.综合布线系统在乔波冰雪世界滑雪馆中的应用[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6,(6):43-45.

[8]朱艳,孙文剑.某大型地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6):760-763.

[9]范维澄,孙金华,陆守香.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3.某小学建筑方案设计探析 篇十三

当前我国城市用的最多的夜景照明控制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智能控制方式,就是通过计算机以及软件等方式,对城市中需要控制的夜景照明域进行远程、实时控制;第二种是手动控制,手动控制分为两种:一是通过交流接触器实现对夜景照明电气的控制,另一种是在配电箱内安装关进行手动控制;第三是自动控制,自动控制就是通过在控制系统上装载继电器的方式,实现对照明电气系统的控制,或者用YUS。毋庸置疑是,对照明电气进行控制,首先的肯定是智能控制,因为智能控制除了更加方便之外,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使用智能控制可以在照明系统发生故障的第一时间知道故障出现的位置,同时还可以对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方便接下来的故障抢修,大大的提高了维修的时间和效率;智能控制还可以根据照明效果的需要,对开启的时间以及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设置,满足城市夜景照明的各种需求。

2.2优化电能计量方式

电能计量的作用是为收电费,和付电费的双方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收益,因此,在城市夜景照明中应秉着用电能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优先的原则。电能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几个功能:能够在电脑上实现对夜景照明区域内的电能表,以及该区域内人员信息的管理;还可以实现在电脑上对电能表周期检定计划的安排,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检定计划的制定;还可以通过电脑对夜景照明区域内的电能表进行远程监控,并且还能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操作权限的`设置,保证了系统操作的安全;可以实现对电量信息的实时查询和统计,并能清晰的看到每一个计量器的使用状态。

2.3合理规划并设置配电箱位置

在夜景照明电气的设计中,配电箱位置的选择十分重要,如果配电箱的位置选择不合理,就会造成巨大的电能浪费。所以在进行夜景照明电气节能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做好配电箱位置的选择工作。对夜景照明电气进行设计的优化,是要做完供配电的设计之后,以减少线路电阻的方式来降低电能的损耗。所以对配电网位置的选择必须要合理,然后再想办法减少线路阻抗。减少线路阻抗的方式有三种:减少导线的长度;选用电阻率小的铜芯导线;选择截面面积较大的导线。

3城市建筑夜景照明设计优化案例分析

3.1项目背景

某建筑工程的夜景照明工程基本上完工后,业主对小区内夜景照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完工的基础之上,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夜景照明的优化,打造出造出全时段、全方位的景观效果。

3.2项目设计

在和之前负责本小区夜景照明的设计院合作后,对小区夜景照明的总体规划做出了确认,要以“新颖、亮丽、高端”为主题进行设计,为住户营造一种适宜、优美的照明环境,同时利用智能控制来进行夜景照明电气的控制。

3.3节能措施分析

1)对夜景照明电气配电店员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统一的设计。将所有的配电箱以及灯具都设置在草坪上,或者比较隐秘的地方,确保供电的距离不会造成回电情况的发生;2)使用智能化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可以对夜景照明电气进行实时、远程管理。这个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时间的自动化计算来进行夜景照明的控制,也能根据节日以及天气的变化情况、个性化的照明时间、方式进行控制,最大化的减少电能的损耗。同时,还对整个小区内的夜景照明电气进行集中化管理,通过监控来实现对夜景照明电气照明的时间、以及照明情况的实时管理;3)对夜景照明的电源进行统一的规划,能够在管委会领取到一定的电费补贴。并且通过计量表可以随时的了解小区夜景电气用电量。通过对这个小区夜景照明电气的设计结果来看,由于对配电电源进行了统一设计,因此不会发生回供的情况,且还可以实现对楼外的框架,以及夜景照明进行同时供电。同时小区的供电平面十分的合理,配电箱的位置是在负荷中心上,减少了供电半径,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4结语

总而言之,就我国现在的情况而言,进行城市夜景照明电气的设计优化,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并且,想要做好城市夜景照明,除了设计方面的优化,还需要建筑、景观以及施工等多方面的协调,才能建造出和更加完美的城市夜景照明。就我国目前城市夜景照明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而言,城市夜景照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希望本文能起到参考作用,为我国城市照明电气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佟为彬.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1):2.

14.某小学建筑方案设计探析 篇十四

处于瑞士南部的提挈诺建筑物是非常有名的,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很多的建筑师都在尝试去把原来的建筑物和现在的那些建筑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把一些自己的想法加入到这些建筑物中去,然后通过这些比较优秀的作品去完成这种提挈诺现象,这是因为现在在世界上提挈诺现象对建筑物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名望,如果建造出了提挈诺类型的建筑物那将是这位建筑师莫大的荣耀。而提挈诺现象的创造者正是马里奥·博塔,这位非常着名的大师。

1 协调统一

不关事那种类型的艺术,必须在整体上有一个统一的美感,这样的美才是真的美,当然在建筑物中也是这样的,我们把建筑物建立起来为的就是居住和储存物品,我们在进行建筑物施工的时候也会把建筑物建成多种多样的形状,例如悉尼的歌剧院就好像一条鱼一样,我国的奥运会体育场馆就好像鸟巢一样等等,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成功的建筑例子,但是在这些建筑物当中同样也存在着一定得缺陷,那就是建筑物的各个部分没有完全统一起来,部分美虽然也是美,但是如果把各个部分的美全部集中起来,那么这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看到这时候观看着会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我们说到的统一可以分为下面的这几个方面:第一,几个比较简单几何图形的统一。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建筑物当中,肯定会有一些建筑物的形状,我们把这些形状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给我们的感觉就会有很大的变化;第二,主次分明的统一。在建筑物中肯定会存在主次之分,我们如果能够把主次配合好,让他们统一起来,这时候人们不仅能够很简单的就把主次分辨出来,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观看着切实体会到什么是整体美;第三,使用色彩统一。建筑物在后期的装修维护过程中肯定会用到大量的颜色,通过对这些颜色的对比和分析我们最终会确定出一套最终的选色方案,然后把这一套色彩方案付诸到实际的建筑物上去,这样不仅可以让建筑物显得蓬荜生辉,最重要的是我们居住在这样的建筑物里面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心情,不管是生活还是娱乐都可以有更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对建筑物最大的要求。下面我们对马里奥·博塔的建筑作品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与讨论。

2 理性和经验的结合

马里奥·博塔的建筑思想有着非常明显的理性主义思想在其中,他设计出来的大多数作品既能够折射出原来的那种古典理性主义,而且还可以让其他人从建筑物上读到新理性主义的含义。在建筑的方法上,建筑物主要是通过把古典集合型和一些其他的组合当做是建筑物的构成元素,建筑物对主从关系的诠释也是比较清晰的.,同时建筑物也把对称美演绎的比较完美,其轴线设计非常合理。

在立体面上的设计上,建筑物的构图中心比较强,而且用一些常见的几何形状就把天窗的布局很好的表现出来了;在图纸绘画方面,马里奥·博塔最喜欢的就是简单的几何原型,尤其是对圆形的喜爱更是到达了钟爱的程度,因为在马里奥·博塔的思想里,圆形代表着完整,用圆形这种几何形状建造出来的建筑物其纪念性会提高很多。在建筑语言汇总方面,马里奥·博塔的建筑作品通常应用的都是古典建筑的建筑语言,在建筑中保留了原来的边角,建筑物的中央区域存在着一定得空壁,建筑物的倾斜比较少,建筑物的窗洞定位也是非常准确的,这样建造出来的建筑物就和原来古典建筑物的拱状建筑比较类似了;马里奥·博塔的建筑物中,在进行材料选择的时候,把材料的质感和材料的表现力都充分的发挥了出来;在建筑物的具体构造和建筑物的细节部分方面,马里奥·博塔则是用一些砖块和石头构成了一副比较完整并简洁的图案,给人们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

3 地域主义倾向

在西方有很多的建筑师都是以马里奥·博塔马首是瞻的,他们都是对提挈诺型建筑非常热衷的,他们一方面对当地的一些特征进行维护,另外一方面他们对那种普遍的文明又有着一种抵制的心里。

首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马里奥·博塔长期扎根在这片区域,他对这片区域的地理环境非常了解,所以才会存在这种情况。马里奥·博塔在设计作品形状的时候主要是立方体和圆形的,在建筑物选材的时候主要选择的是红砖、一些金属以及混凝土,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总之,马里奥·博塔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时候对他生活的那个区域的地理环境有着非常多的应用,因为他长期生活在那种乡村环境当中,他能够很好的体会出那种环境营造出来的非常高雅的氛围。

其次,马里奥·博塔用非常强烈的寻找“根”的那种意识对那些地方的文化和周围的一些历史传统都有着一定得挖掘作用,同时也给了周围环境很多的普遍意义,这样就可以给建筑物增添很多的活力。其中在一些西方教堂设计过程中,都会有马里奥·博塔的影子存在,这也就是一位建筑大师的影响力。

马里奥·博塔是非常喜欢用圆形来表达一些情感的,在巴洛克教堂的建筑过程中就请到了马里奥·博塔,在教堂的建筑过程中就应用了很多的圆形结构,一些天窗的设计和一些顶部设计等,马里奥·博塔还借助了比较抽象的建筑语言完美的表达了变化的永恒规律,用非常惊人的空间变换效果征服了大多数人的质疑,从而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很好的诠释了出来。

4 结语

15.某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 篇十五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占地面积约7000m2,楼高98.2m。本项目原为一烂尾楼,结构已封顶,现改造为一综合楼,分属两业主。本建筑地下共两层,地下二层主要用作变配电房及水池,平时用作停车场,战时为人防掩蔽所。地下一层主要用作发电机房及停车库。地上28层,其中一至六层为裙楼,七至二十八层为塔楼。塔楼为两个相错开的半圆形状,每个半圆的圆心部分为电梯井筒。本综合楼由此半圆为分解线,自上而下分为A、B两区,分属不同业主。本工程的给排水设计主要根据现行规范进行设计,并特别配合了不同业主的使用要求。

2 生活给水系统

2.1 室外给水系统

从本建筑南北的给水管网各引一条DN200管,在室外形成环状供水,供给综合楼使用。经核查,本建筑物外市政水压不低于0.20MPa,供水量可满足本工程要求。室外给水管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柔性胶圈接口。

2.2 室内给水系统

⑴室内生活与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地下二层至三层生活给水由市政管网直供,三层以上由供水设备加压供给。A区、B区室内生活给水系统分开设置。

⑵A区首至六层为餐饮、办公区,七至十三层为客房部分,十四层至二十五层(A区顶层)为办公部分,A区生活给水系统采用分区、减压阀减压供水。在地下二层消防、生活合用泵房内设置一50m3不锈钢水箱,选用两台给水主泵为系统供水,一用一备。水经水泵加压后进入设在二十八层顶的30m3不锈钢水箱,为A区四至二十五层供水。其中十七层至二十五层由水箱直接供水,四至十六层经减压阀供水。50m3和30m3的不锈钢水箱均分两格,以便清洗水箱时生活给水不受影响。

⑶B区首至六层为商场、餐饮区,七至十六层为客房,十七层至二十八层(B区顶层)为办公。考虑到现有泵房的面积较小,再建泵房难度大的情况,在地下泵房内设置一套无负压供水设备,向上供给B区四至二十八层用水。

⑷室内给水横干管及立管采用钢塑复合管,DN≥100沟槽式连接(卡箍采用进口产品);DN<100丝扣连接。各层支管DN≤40以下冷水管采用PP-R给水管,粘接连接。

2.3 生活热水系统

⑴A区热水系统:在A区六层裙楼顶设置两台空气源热泵和一个18m3承压热水储罐,供应A区七至十三层的客房热水。

⑵B区热水系统:在B区五层裙楼顶设置三台空气源热泵和一个25m3承压热水储罐,供应A区七至十六层的客房热水

⑶管材及阀门:热水干管采用进口薄壁硬铜管,硬钎焊接。支管嵌墙敷设时采用覆塑钢带骨架复合管,热熔连接。热水管道保温用EPDM三元乙丙环保无龟裂保温材料,对应管径的保温层厚度根据相应的产品说明确定。阀门采用铜闸阀及铜截止阀。

3 消防给水系统

3.1 室外消火栓系统

本工程属一类高层综合楼,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在本建筑周围的市政给水管网上已有3个室外消火栓,距离本建筑均不超过120m,可以满足本建筑室外消防要求。

3.2 室内消火栓系统

⑴室内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为40L/S,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在地下二层设置消防水池,消防水池有效容积630m3(分两格),提供室内消防时用水。选用两台双出口消防主泵为系统供水,一用一备。系统垂直分为两个区:地下二层至十四层为低区,由双出口泵的第一出水口供水;十五至二十八层为高区,由双出口泵的第二出水口供水。低区环状横管设于地下一层和十四层,地下二层自成环网;高区水平环状横管设在裙楼六层及天面。

⑵天面设有专用消防水箱,贮存火灾初期消防系统用水量18m3。水箱高度不能满足最不利处消火栓7m水静压要求,故消火栓系统要设置一套稳压设备。因本工程的裙楼部分要率先装修并对外营业,故在消防方面要优先考虑裙楼的消防验收、使用要求。所以将稳压设备设在地下消防泵房内。消防水经稳压设备后分别进入消火栓系统的高区、低区,在接入低区前设置一套减压阀组减压。

⑶因本综合楼的结构以封顶,原设计的消火栓已经有预留孔洞。在本次设计中尽量利用已有的孔洞,并按现行规范设置消火栓,保证防护面积内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充实水柱为13m。负二层至四层,十五层至二十层的消火栓栓口出水压力≥0.50MPa,所以这些楼层的消火栓选用减压稳压型消火栓,以控制栓口的出水水压。

⑷在首层室外设置6套地上式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接入室内消火栓系统,高低区各3套,距离室外消火栓不大于40m。

⑸室内消火栓系统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丝扣连接;DN>100卡箍或法兰连接。

3.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⑴本建筑的公共活动用房、走道、厨房、餐厅、客房、办公室、地下车库以及面积大于5m2的卫生间等处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中危险等级设计,其中车库按中危Ⅱ级,其它场所按中危Ⅰ级设计。中危Ⅰ级的设计流量为20.8l/s,中危Ⅱ级的设计流量为27.7l/s。

⑵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竖向分为高、低两个区,选用两台双出口消防主泵为系统供水,一用一备。地下二层至七层为低区,由双出口泵的第一出水口供水,工作压力为0.8MPa;由位于屋面的消防水箱经减压阀稳压;八层至二十八层为高区,由双出口泵的第二出水口供水,工作压力为1.4MPa,由位于的地下泵房的气压稳压设备稳压。

⑶本工程共设10组湿式报警阀进行控制,低区报警阀6组,设于地下二层内。高区报警阀4组,设于六层内。另设一个雨淋阀负责控制发电机房内的水喷雾系统。发电机房按一类液体火灾考虑,设计喷雾强度为20L/min·m2,持续喷雾时间为0.5小时,系统设计流量为25.3L/S。

⑷车库内喷头选用普通直立玻璃球闭式喷头,办公及餐厅、走道内选用装饰型喷头。以上两种喷头动作温度为68℃。厨房处选用动作温度为93℃的玻璃球闭式喷头。吊顶至顶板底净高大于0.8m者,加设吊顶内直立喷头。客房及部分休息室选用边墙扩展型喷头。

⑸在首层室外设置6套地上式喷淋水泵接合器,接入室内喷淋系统,高低区各3套,距离室外消火栓不大于40m。

⑹室内喷淋系统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丝扣连接;DN≥100卡箍或法兰连接。

3.4 灭火器的配置

⑴地下室汽车库及车道按中危险级B类火灾配置灭火器;高低压配电房则按中危险级带电火灾配置灭火器(参照B类)。以上场所主要选用MF/ABC4型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每具配置灭火级别为55B。

⑵其它各层均按严重危险级A类火灾配置灭火器。以上场所主要选用MF/ABC5型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每具配置灭火级别为3A。灭火器放在专用灭火器箱内,配置点在消火栓箱体以下地面上。

4 排水系统

4.1 生活排水系统

⑴室内污、废排水采用分流制。为方便管理,A、B区分别设置化粪池,室内粪便污水排入化粪池,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厨房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地下室排水由潜水泵抽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⑵室内污、废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及配件,粘接连接接口。地下室压力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室外排水管用HDPE塑料管。

4.2 雨水系统

⑴屋面雨水系统采用有组织内排水系统。主楼屋顶采用重力流排水,重现期取10年。室内雨水管材,重力流采用柔性抗震排水铸管,节套式柔性接口;

⑵室内天面雨水管采用钢塑管及配件。接口形式:沟槽式连接接口。室外排水管用HDPE塑料管。●

摘要:本项目是一栋结构已封顶的烂尾楼,现重新设计给排水系统。文章介绍了本工程的生活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他灭火系统、排水系统等方面设计要点。

上一篇:新的校园作文550字下一篇:生活之曲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