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语故事5个

2024-11-25

历史成语故事5个(精选5篇)

1.历史成语故事5个 篇一

【走马观花】故事的主人公

孟郊(751-814),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

【走马观花】是什么意思?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走马观花】出 处

唐·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走马观花】词语辨析:

【走马观花读音】:zǒu mǎ kàn huā

【走马观花的近义词】: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的反义词】:细心吟味

【走马观花】如何造句:

1、阅读好的文章,一定要仔细体味,走马观花的看一遍很难体会到其中的寓意。

2、那天去展会,人太多了,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

【走马观花】典 故

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虽然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的家属都养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权贵之门。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叩开仕途的大门。

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孟郊高兴极了。他穿上崭新的衣服,扎上彩带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地游览。京城美丽的景色使他赞叹,高中进士的喜悦又使他万分得意,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登科后》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

2.历史成语故事5个 篇二

林汉达在写作中给自己提出三个要求,第一,要写真实的历史,就是书中讲的故事,史书上一定要有记载,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决不写进书里去。比如“桃园结义”和“草船借箭”,虽然在民间流传极广,但是史书上没有记载,就没有写入。第二,要有教育意义。古人受时代的局限,许多观念未必正确,如正统观念、男尊女卑观念和迷信等,但既然古书中有所记载,也不能一笔抹煞。林先生的做法是以今日之世界观,给历史上的各种事件以合理的解释。例如《春秋》和《国语》中都写到周宣王错杀了大臣杜伯,后来在打猎时,被杜伯化身的冤鬼射死了。这当然是迷信。林先生在写这段故事时,就改成周宣王错杀了杜伯,心里很后悔,夜里做梦,梦见杜伯向他索命,吓出了毛病,没多久就病死了,这样写不仅点明周宣王的死与杜伯之死有关,与古书中的记载保持一致,而且合情合理,可能更加接近历史事实。第三是读起来要有趣。例如他写《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周朝的衰落是一个大题目,可以从经济角度去分析,也可以从政治角度去分析,可是这样的分析会比较枯燥。林先生是怎么做的呢?他用了一个比喻就把这个大题目完成了。在“射伤了肩膀”这一章中,林先生先交代了周桓王带着陈、卫、蔡三国的兵马去攻打郑国的来龙去脉,然后讲双方交战时,郑国的将军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林先生在这里插进一段话:“亏得他(周桓王)穿的是挺厚的铠甲,伤得还不怎么重,这可是指他的皮肉说的。要说呐,这一箭实在是诸侯给周朝王室的一个致命伤,打这儿往后,东周所有的天王全都伤了肩膀,统治诸侯的担子再也挑不起来了。”

林先生原计划将这套历史读物一直写到民国建立,写成一部通俗的中国古代通史,可惜“文革”中他含冤去世,书只写到三国。由于这套历史读物深受读者欢迎,有些出版社就自己组织力量,把书续写下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少社)就是其中之一。其实,《中国历史故事集》最早就是林汉达先生应中少社之约而写的,当初的计划是写十来本,一个时期一本,一直写到民国。“文革”前,林先生已经完成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和《东汉故事》四种,出版了三种,《东汉故事》因为“文革”开始未能出版。1978年“文革”结束后,中少社再版前三种,同时出版第四种《东汉故事》。1981年,又出版了第五种大约10万字的《三国故事》。《三国故事》并不完全是林汉达先生写的,而是当时中少社的年轻编辑雪岗先生根据林先生写的50万字的《三国故事新编》手稿,按照林先生的语言文字风格改写而成的。

谈到《中国历史故事集》,不能不说一下雪岗先生,多亏他的努力,这套历史故事集才最终得以完成。雪岗先生1978年进入中少社。他本来想去中国青年出版社,可不知中青、中少是一家,直到报到那天,人事部门安排他去中少社,他才知道这个情况。第一天上班,社领导同他谈话,他还提出想到中青社去,可后来却在中少社一直干到退休,用他自己的话说:“最早引我‘献身’于此的,就是这套《中国历史故事集》。”雪岗先生入社不久,社里就把修订重版《中国历史故事集》前四种的工作交给他。在修订重版前四种的过程中,雪岗先生结识了林汉达先生的家人,并从林先生家人处得到《三国故事新编》的手抄稿。在中少社领导的支持下,雪岗按照《中国历史故事集》前四种的写作风格,对《三国故事新编》进行改写。林汉达先生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字口语化”。用口语写作,看起来很容易,因为人人都会说话,但是要把说话变成文字,并不象想像中那么容易,林先生自己就说过,要做到文字口语化,“我觉得比写文言文或者白话文更费心思。”雪岗先生长期生活在北京,从小喜欢历史,又是学文学出身,加上常看京戏,听昆曲,对北京话和林先生的文字风格有很深的体会。他用3个月的时间改写的《三国故事》,将林汉达先生的文字风格模仿得惟妙惟肖,林汉达的遗孀谢立林夫人看后说:“这正是汉达的东西。”曾经担任林汉达秘书的贾援先生也说,看书稿的时候就像当年看林先生文稿的感觉。社里的同仁甚至称他为“小林汉达”。

以后,雪岗先生的工作发生变化,先是被调去编辑《少年百科丛书》,后来又成了编辑室和中少社的领导,无暇再顾及这套书的续写问题,只完成一半的《中国历史故事集》始终是他心中的一个牵挂。2006年,雪岗先生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续写一事才提上日程。2014年,《中国历史故事集》后五种终于完成,分别是《晋朝南北朝故事》《隋唐故事》《宋元故事》《明朝故事》《清朝故事》,共50余万字,比前五种合起来还多10余万字。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林汉达先生开始编写《中国历史故事集》,到2014年雪岗先生最后完成这套书,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在这半个多世纪中,新的通俗历史读物层出不穷,但是最具史料价值,最受读者欢迎的,还是这套《中国历史故事集》。2008年,中少社推出《中国历史故事集》美绘本,面向年龄更小的读者,这套美绘本6年间已经印刷13次,2009年中少社又推出《中国历史故事集》珍藏版,5年间印刷了15次,这些已经足以说明,这套历史故事集拥有多少读者了。

3.成语故事短一点5个 篇三

班超年近七十岁的时候,感到身体渐渐衰弱,又非常思念家乡,便上书汉和帝刘肇(zhào),请求把自己调回玉门关以内,以免老死西域。

班超的妹妹班昭也递给汉和帝一份奏折,说:班超现在衰老多病,满头白发,两只手也不听使唤了,耳朵聋了,眼睛花了,走路必须要拄拐杖才行。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班超的力量已经不能使他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了。(原文是:‘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这不仅损害了国家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功绩,而且忠臣也无法尽力效忠,这多么让人痛心啊!

汉和帝看到这份奏折后深受感动,于是就把班超从西域召了回来,让他安度晚年。班超回到洛阳后,由于旧病复发,不久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一岁。

4.5个哲理故事 篇四

给自己定位 故事再现: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乞丐在地铁出口卖铅笔。这时过来了一位富商,他向乞丐的破瓷碗里投入了几枚硬币便匆匆离去。过了一会儿,商人回来取铅笔,对乞丐说:“对不起,我忘了拿铅笔,我们都是商人。”几年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向他敬酒致谢并告知说,他就是当初卖铅笔的乞丐。生活的改变,得益于富商的那句话:你我都是商人。

哲理赏析:设想,如果乞丐一直没能遇到这样一位商人,自己一直未能觉醒,一直就甘心做一名乞丐,也许,他的人生就少了一份成功。因此,自己要能给自己定位:你认为自己只能做乞丐,当然你就只能做乞丐;你认为自己也可以成为富商,当然你就得往这个方向去努力,从而就具备了这种可能。朋友,这对你有何启发呢?

5.教育叙事故事5个 篇五

《纪念日》,这是本单元语教学的主题。五月的纪念日还真不少,课上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这些重要的难忘的日子,我们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比赛。“3分钟内,看谁记住的纪念日多,谁是获胜者!”我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行动起来。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就连平时课上最不守纪律的小刚也忙碌起来。孩子们喜爱这样的课堂!三分钟过去了,我准时叫停。

“谁来做第一位参赛者?”小雪举手了,其他同学则跃跃欲试。说实话,三分钟,我都没有完全记住这些日子。小雪站起来,不紧不慢,一口气将所有纪念日都说的准确无误。大家不由自主地鼓掌。

“真厉害,老师都没记全。谁还想挑战?”

这时小齐报着试一试的心里举手了。“五月一日,劳动节,五月二日------”小齐的语速有些慢,有些同学耐不住性子,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嘘--同学们,认真听同学说,你就等于又记了一遍。”我用鼓励的目光望着小齐,一副边听边想的样子。同学们也安静下来,认真倾听。接着,我又叫了一名同学。我边听边想,同学们也边听边想。

第三位同学说完了。我笑着说:“哎,同学们,听这三位同学说完后,我现在好像全记住了。”

“老师,那你说说。”

“我说啊?”

“对!对!对!”

“那我就试试吧。”

我一字一句地将所有纪念日说了一遍。

“老师,你还真记住了。”

“老师,你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表扬我,还把掌声送给了我。

上一篇:我的班集体下一篇:集中整治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