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共10篇)
1.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 篇一
近期,我重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感受最深的还是人本思想。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2.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 篇二
“一个聚焦”深化思想认识学出信念来。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时代背景、历史地位、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握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主心骨,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个标尺”提高政治站位学出精神来。以“五好”党组织和“四讲四有”党员为标尺。所有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与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业务工作中精心谋划、在具体工作中推进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体现成效,努力实现“一个支部一个堡垒”。全体党员抬高标杆,把优秀的标尺立起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自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诠释优秀共产党员的道德情操和工作作风,力求“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三种模式”熟读原文要义学出深度来。充分发挥教育阵地主渠道和“大熔炉”作用,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全面系统学,确保学习的完整性。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案头书”,逐个章节、逐个段落的通读原文,结合第一、二卷共同学习,做到融会贯通。深入思考学,确保学习的针对性。以问题为导向,带上深刻剖析的“显微镜”,加强研究思考,查找存在的短板弱项,着力补齐短板,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联系实际学,确保学习的实效性。紧密结合当前重点工作,总结工作方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切实把理论成功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有效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
3.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 篇三
该书出版以来,我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广大党员干部通过集中学习、开展讨论、组织宣讲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大家纷纷表示,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也为实践工作指明了方向。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刻感受到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指明了方向。”市委政法委干部余保成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全面系统回答了当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书中“中国梦”的部分,让国人看到新一届中国政治核心发展难题、实现美好蓝图的战略思考和清晰路径,让亿万百姓充满信心和希望。作为政法干部,要将这些内容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机结合,做到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做到真学、真懂、真用,最终达到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的效果。裕华区检察院干部王秀文表示,要脚踏实地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法治观念,确保每个案件从程序到实体的公正。积极推进检务公开,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监督,维护法律尊严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既是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答案的金钥匙,也是我们广大干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指南针。学习这本书,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谋划机构编制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4.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 篇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构成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我们党员干部要按照中央通知要求,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学好用好这部重要著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以理论学习的新提升,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要全面系统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我们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认认真真逐篇研读、深入领会。要结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切实融会贯通,学深悟透。
要深入思考学。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点,加强研究思考,寻找对策答案,做到知其事、究其道、用其法。
5.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 篇五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章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不是“鱼与熊掌”,发展经济不能竭泽而渔,保护生态环境也不能缘木求鱼;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两山”理念从传统文化中来,是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向来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优良传统。“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首《二十四节气歌》世代相传,指导农民随季节变化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体现的正是尊重自然。上古时期,洪水经常泛滥。大禹总结筑坝挡水的失败教训,顺应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水道,最终把积水导入江河湖海,还人民安居乐业。“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的正是要顺应自然。“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和《吕氏春秋》中的“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体现的正是要保护自然。
“两山”理念从马克思主义中来,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还强调生态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会相应减少,要重视森林、矿藏等资源的枯竭;要“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从而节约地利用自然力”。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批评了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反自然的观点,提出要认识到在生产中人与自然界的一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把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两山”理念是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探索和创新。
“两山”理念从实践经验中来,是对长期实践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余村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从“黑山恶水”、不见“底色”的破败环境,到郁郁葱葱、满目绿意的秀美画卷;从依赖“靠山吃山”的“石头经济”,到“以山养山”的生态产业……余村用15年的时间,交出了一份以践行“两山”理念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6.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 篇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诠释了中国特色治国理论在世界东方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为了建设和谐民主富强独立的中国,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也不能沿用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是我们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的奋斗历程用事实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的永恒政治生命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向世界的隆重发行更说明了中国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正在被世界认可和推重,“中国特色”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世界名牌,成为很多国家治国理政的榜样和范本,势不可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发表在世界各国引起的热捧,证明了中国特色受到了世界的逐步认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记录了习近平和中央领导集体有关治国理政的思考与实践,回应了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问题的关切,开启了一扇观察和感知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为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探究中国发展道路,关切中国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提供了途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以及一个开放、稳定和富裕的中国,既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同样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中国特色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在世界垫实了理论基础,也诠释了成功的事实依据。
7.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 篇七
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获满满,感触良多,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等文章中,既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又有纪律硬度,情感温暖的论述,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总书记对年轻干部的关心关怀,更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纪检监察工作的职业使命,以及身上沉甸甸的担子。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的纪检监察干部,我认为要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提高政治素养,淬炼“打铁人”的政治品格。作为一名纪检人,要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各项工作中贯彻政治要求、政治纪律,着力加强教育引导,不断打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作为一名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要把绝对忠诚融入血液、浸入骨髓,作为我们的红色基因、政治dna。
二要注重加强专业素养,主动担责履职。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在工作中,要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加强专业素养,提升业务能力。海纳百川,善于吸纳和接受不同意见,发挥团队力量,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强化职业道德,把工作交给自己,把自己交给组织,爱岗敬业、勤奋务实,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主动担责,大胆履职,积极探索工作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完善关心关怀关爱的常态化机制,让纪检监察干部在监督中工作,在关爱中成长。
三要注重强化自我革命,改进自我作风。要时刻警醒自己,始终坚持把清正廉洁作为为政之本,要常照反光镜,扣紧风气扣,时刻警醒自己,始终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做清白、清楚、清醒人,从严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做差不多先生、拨浪鼓小姐,耐得住清苦、抗得住诱惑,树正气、抵邪气。不论在“工作圈”还是在“生活圈”“社会圈”,“八小时内”还是“八小时外”都要时刻检点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同时,要增强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以此凝聚民心,团结群众。
四要注重纪检干部形象,严守纪律规矩。维护好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形象,是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项必须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把守纪律、讲规矩绝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要严格党内生活,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和外出请示报告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工作生活的常态。要坚持廉洁用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价值观,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四风”方面当好模范表率作用。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80后的云南纪检监察干部,赶上了云南政治生态修复、净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的特殊节点,这就是属于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正所谓“生逢盛世、生逢其时”,只有切实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尽职担当,才能做到青春无悔,不负韶华!
【篇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六专题《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有3篇文章共25页,通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围绕如何统一思想认识、奋力担当作为、运用宝贵经验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对于党员干部抓好理论武装、拿出改革实招、加强作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加油鼓劲作用。反复研读第六专题文章就会发现,学好用好该专题要善于抓住三个“点”。
以统一思想认识为“着眼点”,善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本专题第一篇文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中,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纵观这五个方面,其“着眼点”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就要必须深刻认识到,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令行禁止,强化担当,狠抓落实,履职尽责。
以奋力担当作为为“着力点”,拿出全面深化改革实招。在本专题第二篇文章《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中,分七个小段节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6日至2019年11月26日期间的重要讲话,通篇围绕如何深化改革工作进行论述。作为党员干部,越是在改革到了攻坚克难之际,越要以奋力担当作为“着力点”,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和懒惰。要进一步坚定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的必胜信心,敢于向前推进,勇于实干担当。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保持定力,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不务虚功,拿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招、硬招,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致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夙兴夜寐,勤奋工作,务求必胜。
以用好宝贵经验为“侧重点”,全面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在本专题第三篇文章《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中,突出强调“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文章还从九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宝贵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对我们开展工作的启示。学经验的目的是运用于实践,党员干部要以学好宝贵经验为“侧重点”,通过系统研读和思考,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要时刻不忘初心使命,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和求真务实作风,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筑牢不破“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的思想防线,以过硬的作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五专题“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一文中提到,“脱贫攻坚成效巨大,但面临的困难挑战也同样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清醒认识和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脱贫攻坚战的重点、难点。在保住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果实的同时,也要立足高处,继续推进乡村振兴,为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脱贫之“要”,在于既能攻城拔寨,又能守得住“城”,护得了“寨”。《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魏征答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自古以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创业易守成难。”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到了决胜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画卷即将绘制完成。在这关键时期,全体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工作者必须静下心想明白一个问题:如何巩固现有的脱贫成果,才能让四年多的努力不会付诸东流?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扶贫路上还需要继续关注这两点:第一点,将巩固扶贫成果与教育扶贫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只有统筹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贫困地区稳定而长久的脱贫。第二点,巩固扶贫成果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扶贫工作要切实改变乡村面貌,建成新时代、现代化乡村,全面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让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彻底告别贫困。
致富之“要”,在于既能守城护寨,又能找得到“新路”,上得了“高楼”。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扶贫的根本目的是人民群众在脱离贫困深渊之后,通过群众自己的努力,在致富路上更上一层楼,达到可持续增收致富。因此,扶贫必须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先“扶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干事创业的前提,特别是处于贫困的群众,长期的贫困已经淡化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扶贫第一步,必须要帮他们摆脱“精神贫困”,激发内生动力,让他们的思想从被动的“要我脱贫”转化为主动的“我要脱贫”;
扶贫必“扶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单纯为了扶贫成果,短期性地“授之以鱼”,势必会导致返贫,甚至更贫。因此,我们要“授之以渔”,真正讲好“致富经”,让贫困群众用知识武装自身,让群众既能“富口袋”也能“富脑袋”,同时为他们“量身定制”具体的脱贫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多举措让群众掌握新技能、新本领,从而达到“放开手还能自己跑”的效果。
为政之“要”,在于既能实绩突出,又能取得了“口碑”,顺得了“民意”。管子曾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建立之初就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长期以来,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的工作也要始终围绕“人民”两字来开展,要把人民群众当老师,人民群众长期生活在基层第一线,对基层生活了解最清楚、感触最深,我们最容易从人民群众口中得知致贫之因、致困之源。因此扶贫干部要多走“泥土路”,广闻“乡土味”,深入到贫困一线,融入群众中,切实从贫困群众角度出发,一切以贫困群众利益为准,真正做到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愁;
8.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 篇八
从“年轻人不要老熬夜”的贴心关怀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希望寄语;从“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要扣好”的语重心长到“青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信心砥砺;从“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的谆谆教诲到“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的梦想号召。习近平对青年的关怀浸润了每一位中国青年的心田,并在每一位中国青年的奋斗征程上深深地留下了烙印。历史的足迹因砥砺奋进而更加坚实,发展的丰碑因团结奋斗而愈加巍峨。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深受触动,因为国家的发展与我个人的发展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没有今天中国制度稳定、经济稳定和优越的国际地位,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舒适的大学学习环境,也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定的生活。
如果我们当代青年的综合素质足够强大,国家就会愈来愈富强,那么离中国梦实现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当代青年不仅要作为时代的建设者,还要作历史的推动者。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时刻铭记为同学服务的理念,把为同学服务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宗旨,并要发挥自己的带有模范作为,为同学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同时,我们还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在专注于学生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学习,只有我们拥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才能推动国家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历史担当绝不是空话,每个人的努力恰似一股子涓涓细流,凝聚在一起就会成为汪洋大海。
9.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 篇九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个专题《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是习近平在2017年12月1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的主旨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2020年9月21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提出,“人类已经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在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中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根基,让全世界人民能都安居乐业、享受美好生活,与此同时,中国将始终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步履铿锵,坚定不移走好和平发展道路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历史经验和教训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坚定不移地走好和平发展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以来,中国始终以史为鉴、珍爱和平、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和平旗帜从未动摇,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不断传承和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疫情时代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全球性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世界各国唯有秉持“天下一家”的命运共同体理念,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和平共处,不搞霸权、霸凌、霸道,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共同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才能携手创造出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
百花齐放,坚定不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负责任的大国态度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顺应大势释放内需潜力,实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不可阻挡,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的,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世界各国都能坚持人类优先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共同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让发展成果能够惠及更多国家和民众!
休戚与共,坚定不移推进合作共赢走深走实
“我们要做的是,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国共同利益汇合点,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合作共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和人间正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及世界经济萧条这前所未有之变局,合作共赢关乎全人类福祉,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正确、可行路径,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核心和目的。中国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合作共赢的理念贯穿于“一带一路”从理念到蓝图、从方案到实践始终,该倡议也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与信任。当今世界已经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合作共赢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潮流,需要世界各国继续坚持和创新合作共赢的具体方式,推动合作共赢走深走实,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篇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九章中,《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党的组织路线》一文明确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立足新时代,基层干部当以德为先,严以修身,严于律己,争当“三讲三有”的基层干部。
一要讲大德,有信念,坚守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位卑未敢忘忧国,当前面临日益艰巨繁重的农村工作,基层干部一要增强政治意识,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牢记入党誓词,增强党的意识,增强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始终做到爱党。二要增强大局意识。要自觉融入大局,在服从服务全党工作大局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这样才能有效克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狭隘思想的束缚,提高个人综合执行政策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有效性。三要增强核心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要坚决杜绝,在歪曲党的方针言论面前敢于发声,在不服从党的决定方面敢于较真碰硬,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威信。四要常增强看齐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经常看看有没有“慢半拍”问题,有没有“时差”的问题,主动自查、自纠、自校思想和行动的罗盘。只有经常地、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才能思想上不掉队、步调上不落伍、方向上不跑偏。
二要讲公德,有情怀,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农村是熟人社会,是通过感情连接、建立起来的。一要密切联系群众。多到群众家中坐坐,多到田间地头走走,问政问计问需于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二要紧紧依靠群众。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学习农村说话方式、学习农村人际处理,更正思想浮躁、自以为是的工作作风。三要向群众汇报工作。一项政策的落实与否,关键是要看群众满不满意、群众答不答应。要让群众多了解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向群众汇报工作开展的进度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互理解,画好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大同心圆”。
三要讲私德,有底线,永葆清正清廉的政治本色。慎独自律,修己安人。以身作则是我们做好农村工作最大的底气,也是改变农村不良风气的关键所在。一要严以修身。“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努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二要严以用权。要站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能给老百姓办的绝对办,能给老百姓办十分的绝不办九分,能给老百姓跑腿的绝不推脱,用我们的热心、耐心和真心换老百姓的口碑、理解和信任,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三要严以律己。要构建镇村干部的“亲清”关系,做到“清”,就是要戒贪戒欲、清廉自守,不贪图便宜;
做到“亲”,就是要积极为村干部排忧解难、化解难题,靠前服务、主动作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形成上下联动的有效机制。
【篇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专题中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等,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找准“四端”,勠力同心。
孟子认为人有“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是做人的四种德行,更是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保护环境的四个端点。
常怀“恻隐之心”,为垃圾找到回家的路,便是“仁之端”。每个人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在新时代,人们更加渴望宜人的气候、干净的空气、安全的水源、优质的生态。这一切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党员干部更要起好带头作用。要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成为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和利用的“主力军”,带垃圾回家。
抑制“羞恶之心”,将陋习扼杀在摇篮中,便是“义之端”。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还存在些许陋习,如:一些地方开发过度,一些文化遗址遭遇破坏,一些山林遭到毁灭等。在笔者看来,还得摒弃“无所不食”的陋习。善于吃并不违背常理,但吃也要讲究原则,不能仅顾自身利益而蔑视自然生灵。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改变饮食习惯,警惕“吃什么补什么”之类的“劝世醒语”,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深植于心。
多修“辞让之心”,让文明之风温暖大地,便是“礼之端”。“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礼让之道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也包含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之中。路太狭窄,让一让草地又何妨?树太挡道,绕一绕依旧能够通过。小动物过马路,踩一踩刹车也挺好。党员干部在环境保护的“必修课”中要深谙“礼之道”,懂得谦虚礼让,宽厚待物,明礼守法,要知进退、懂谦让、识大体、晓分寸、明是非。将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扬,让优秀民族文化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亘古长存,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春风吹遍千秋大地。
思辨“是非之心”,需加强宣传正确引导,便是“智之端”。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需要凝聚全社会的所有力量。每一个公民,既是良好生态环境的享有者,也是保护者,唯有“共治”才能“共享”。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渠道,介绍环保知识,弘扬生态文化,宣传环境政策法规。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监督者,真正形成全民环保的社会氛围。
10.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 篇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卷都针对全面从严治党,设立了专题。第二卷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专题所占的篇目最多,共12篇。包括《守纪律,讲规矩》《增强看齐意识》《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等,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为我们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党的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党群干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首先从政治上把全面从严治党抓紧抓好。”在《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共产党员应该参照的榜样,他说:“榜样是谁?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麦贤得,有历史的楷模,也有时代的楷模。
这些人都是在普通的岗位上,但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作为党员干部,要践行“四有四力”,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在工作中,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调查研究之风,坚持不懈、驰而不息抓作风、改作风、转作风,重点优化政务环境、营商环境,提升作风建设质效,在新时代树立新风气、凝聚新动能。
第三卷心得体会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推荐阅读:
集中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交流研讨发言材料07-19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八心得10-23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11-15
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体会10-09
学习习近平第三十个教师节讲话心得体会09-15
坚持依法治国心得体会09-08
关于大学生依法治国心得感悟06-1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依法治国学习心得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