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目标分层

2024-10-07

英语教学目标分层(共14篇)(共14篇)

1.英语教学目标分层 篇一

初中数学分层异步目标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异步目标教学模式研究 2.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3.课题负责人:长沙县安沙镇唐田中学张阳 陈秀 4.实验时间:2010年至2012年

5.实验对象: 长沙县安沙镇唐田中学初一144班、147班,同年级145班、146班为对照班。

二、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符合新课改的需要,在认同学生存在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做人的价值,坚信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分层的基础上进行成功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都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使学困生逐步克服自卑心理,能够愉快学习,最终成功。

三、课题研究假设

本课题预计在研究的两年的时间里,主要达到如下目标:

1、通过理论方面的研究,撰写、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分层异步目标模式教学方面的论文、实验报告,以此来指导实验的进行和新的教学、评价方式的推广。

2、通过实验,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3、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加丰富。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理论方面进行分层异步目标教学的系统研究

通过理论探索法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了解目前各地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动态、发展历史和现状,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2.进行教师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实验

(1)编写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具体研究分层教学中的每一步应该如何具体操作,初步建立具有分层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集。

(2)推广分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使用,使分层教学的实施系统化,并进一步修订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集,真正形成一套适合不同学校教师使用的具有分层教学特色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3)探索如何进行实验结果的评价(如数据如何分析,如何评价等)。

3、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

完善研究资料,切实做好课题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要定期对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资料,丰富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

本课题组理论研究部分、问卷的调查和组织、实验部分都由唐田中学张阳、陈秀合作组织、负责。我们计划在本校初一年级进行分层异步目标教学的实验。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研究的步骤

1.撰写课题方案(2010年4—2010年6月)课题方案由张阳、陈秀负责撰写。

2.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总结(2010年7月—2012年10月)

(1)实验教师根据方案开始实施(包括理论的学习),实验老师边学习边实践。从2010年7月开始到2012年7月,每学期末都要写出阶段实验报告,总结一学期来的实验成果,研讨存在的问题,写出下学期的具体实验方案。(2)2012年7月—2012年10月,分别撰写实验报告,课题组汇总各实验教师的成果,撰写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接受专家鉴定。

(二)实验的方法

严格的教育实验应采取对照实验法,即在平行年级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的效果。这样能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说服力强。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1、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心得等过程资料,提炼成功的经验,积极撰写论文,主动参加课题研讨、观摩活动,争取有论文发表或获奖。

2、做好教学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通过组织现场会或研讨课等形式,对较好的研究成果和改革成果加以宣传,打造学科特色。3、2012年10月举办课题研究成果交流活动。交流展示材料:最终成果(成果主件及必要的附件)、工作报告、研究总报告、体现本课题研究成果的一堂课题课研讨等。

课题组 2010年4月

2.英语教学目标分层 篇二

一、模式构建

“目标分层教学案”是基于公共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差异教学理念而设置, 以课时为单位编制的, 它体现了目标分解小步子、教学方法多活动、效果检测勤反馈的理念, 目的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目标分层教学案”由目标分层双向表、教学案导学促教、分层效果检测题三部分组成, 旨在通过目标分层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 通过分层效果检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差异中发展学生。

(一) 编制原则

1. 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扭转关注过程、忽视结果的现象, 要把提高效率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既关注教学方式的优化, 又注重教学效果的提高。

2. 主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 积极探索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

3. 差异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改变忽视中下游学生的做法, 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积极探索分层、异步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4. 和谐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 积极探索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二) 结构说明

“目标分层教学案”由目标分层双向表、教学案导学促教、分层效果检测题三部分组成, 如图1。

1.“目标分层双向表”由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检测方法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标分层双向细目表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考试要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而制订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它告诉教师每节课要带学生“到哪里去?”———学生学习之后要达到的“目的地”。在双向表中, 既有教学内容的细化与分解, 又有相对应的学习水平和要求。在教学内容中用“●”标识教学重点, 用“▲”标识教学难点。检测方法分为口头检测、书面检测。后者的主要题型与中考题型相对应:a.选择题, b.简答题, c.实验探究题, d.分析计算题, 如表1。

2.“教学案导学促教”由情境问题、新知探究和学习小结三个部分组成

情境问题要求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知探究部分主要解决“怎么去”:要求依据教学目标分层双向表进行“小步子教学”, 设计中较多体现多活动、勤反馈的教学理念。新知探究部分要突出主要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活动。针对我校教师教学中讲得过多的现状, 我们要求在设计中尽量将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促进课堂转型。学习小结要求能体现本课时考试说明中要求的知识点。

3.“分层效果检测”由“课堂检测题”和“课后练习题”两部分组成

课堂检测题要求和目标分层双向表中的评价方式及知识条目相对应, 以便实现勤反馈。题型要与双向细目表中的检测方式相对应。难度系数控制在0.9, 以便让更多的学生获取成功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课后练习题”由“夯基固本”“综合提升”“拓展探究”三部分组成, 其题量比为7∶2∶1, 要求有一定量的原创题或改编题。其中“夯基固本”主要为夯实本课时知能基础所用, 涉及重要概念、原理、理论、性质、变化、技能、实验的关键, 核心内容, 规律和结论等, 尤其要关注学习误区、差错点。依教材重要知能点的顺序排序, 同一知能点的题型和角度必须多样化。各年级建议难度系数:七年级为0.9;八年级为0.8;九年级为0.75。“综合提升”可视为目标背景的迁移、目标内容问题的综合或两个目标之间的综合。通过有效训练, 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从近两年各类中考试题中, 选择具有时代性并与社会生产、生活、科研相联系的新颖题。各年级难度系数控制在0.7。“拓展探究”为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搭建了平台。选题一般为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 或含有探究程序问题的探究题。某些视角新颖的创新问题也可列入此类, 各年级难度系数控制在0.5。

二、实践探索

(一) 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 优化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效益, 完成课堂转型, 实现课堂的差异化教学, 经校长办公会研究, 我们决定在七、八、九年级中全面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为此, 校长室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的通知》《关于成立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领导小组的通知》。学校目标分层教学案领导小组还出台了《集体备课行政督查安排》, 拟出台《关于目标分层教学案的考核奖惩制度》, 将阶段性的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编制工作与教师考核、绩效工资挂钩, 从制度上保障目标分层教学案的推进工作。

(二) 有序推进

为了使“目标分层教学案”尽快在我校实施, 我校采用了有序推进的方法。

1. 模板制作

先由学校教科室制订一个模板, 然后各教研组长参照模板制订出符合各学科特点的目标分层教学案模板 (新课教学与复习课教学两个模板) , 提交各备课组长讨论、修改, 形成定稿。

2. 计划制订

学校确定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五个学科全面推进“目标分层教学案”。为此, 学校目标分层教学案领导小组要求各个备课组排出详实的计划, 将下学期的教学任务进行分解, 制订出计划。

3. 多重审核

为了保证“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编制质量, 我们设定了多重审核。在制订计划时, 安排了审核责任人。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相互审核, 修改后提交备课组长, 由备课组长审核后签字方可上交。为了进一步对质量进行把关, 学校主要行政领导各联系一个教研组, 利用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召集教研组和备课组长对上交的纸质稿再次进行审核, 以确保编制的质量。

4. 课堂应用

我们在进行编制工作的同时, 采用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方法积极探索课堂应用研究。我们由各科优秀教师先行执教有关于“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研讨课;而后在学校“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中进一步推广, 让广大教师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探索符合学科特点的课堂应用方法与模式。

(三) 及时反馈

为了按时完成编制工作, 学校教科室每周都在校园网上公布编制计划及上一周的“目标分层教学案”的上交、审核、备课组长审核情况, 并由教研组长从上交的教学案中择优公布在校园网上, 以供同伴学习和借鉴。

三、实施意义

(一)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目标分层教学案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 从完成教学任务到促进学生的发展。“目标分层教学案”中差异化教学的开展,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不同的学习成功体验, 这也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分层教学案”中“先学后教”理念的渗透, 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活动时间、思维时间, 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目标分层教学案”的课堂应用中, 我们倡导教师关注、重视和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 积极探索“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研讨课、展示课的开展, 使得教师在设计制作“目标分层教学案”中充分体现“讲、议、练”的有机结合, 改变“以讲代练”“只讲不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从而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

(三)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从目前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的角度看, “目标分层教学案”是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师集体课程和教学资源开发的一种新形式, 它丰富了教师备课的形式、训练的内容。它的编制无形中提升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等文本的解读能力、对教材及课程的二次开发能力、试题命制能力, 并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提升了教师执教能力。“目标分层教学案”的编制及审核过程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智慧共享的过程, 教师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 保障提高学业质量

“目标分层教学案”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环节合理,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 “目标分层教学案”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抓手。它从促进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形成、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保障了学业质量的提高。

(五) 形成特色校本研修

“目标分层教学案”编制、使用和“三环六步”集体备课模式的有机整合, 有利于我校特色性校本研修模式的形成, 是教师发展推动工程的一项有效措施, 也是展示我校特色性的一张亮丽名片。

3.初一数学“分层目标教学”初探 篇三

一、“分层目标教学”的教学目标

“分层目标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理解认识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分成不同的层次,按层次差别制定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采取新的高校课堂的教学办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好中差在一组,以好带差,鼓励中等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参与,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优生的学习和组织能力,增强差生参与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最终使学生们达到牢固掌握初一数学基础知识,缩短层次差距,全面进步,整体提高的目的。

二、“层次”和“目标”的确定

初一学生学习成绩还不稳定,我一般都在上课一个月以后渐渐熟悉了每个学生,初步了解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再分组,一般都是6个人一组是最适合的,也可多可少,但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好有2个,因为他们在有意见的时候可以互相讨论研究,但做结论的时候还是一个人拿主意,初一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差,而数学比较抽象,所以在做出结论以后,组长要及时帮助小组中能力稍差的同学,而处在中间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商量再得出结论,组长讲解之后可以再预习下一课,也可以给其他学生一个反思的机会。一组6人都会以后,班级的其他各组就可以到已经准备好的各大板块进行比赛,组长和组长,一一对应,看那个组进步的最快,每个星期进行评比,一定要有奖惩,效果能更好。但是在此期间,做好差生的思想工作,讲清分层次不等于人为制造等级差别,而是按客观存在的学习成绩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最终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因为现在的学生有个性,有些孩子不承认自身的差异,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力求他们同意的情况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提高学习效率。

三、“分层目标教学”的具体操作

1、教师备课按成绩的高低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各有好中差共6人,在黑板上给各个小组提出同样的问题,每个问题层层深入,由浅入深,每个小组的组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让个个组都能够很好的解答每个问题。

2、课堂设计主要以每个小组的讨论为主,能力稍差的同学解答简单的问题,中等的学生做监督,组长来引导他们共同解决难题,这样使他们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更加专注解决数学中的思维性问题,使他们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尤其各组在板块中比赛时,更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心里,以及集体荣誉感,加强团队精神。

3、作业分层次配置,作业配置一定要适量,学生作业我主要指导组长留给本组同学作业,难易有度,并备有答案,各组第二天同学互批,我随时抽查检测,这样就避免了同学互相抄袭,但有的个别同学就“走关系”不写作业了。所以我加强了对小组长的管理,先抽查组长的作业,对他们进行严厉惩罚,以示警戒。

4、周周测试,期待进步。几节课讲完之后,我都及时进行测试,对他们进行点评,对考试没有进步的同学不采取批评的态度,而是与其一起找成绩没有提高的原因,再给组长施加压力,责任下放,组员的失误就是组长的责任,这样能力稍差的同学不仅不自卑,还感觉对不起这个组的每个成员,给他们抹黑了,所以会更加努力,只要功夫深,铁杵一定磨成针。而组长会更加牢记自己的责任,带动组员一起成长。而对于成绩一直没有进步的一定要鼓励,进步大的就升级为副组长,让他们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

4.英语教学目标分层 篇四

一、“学案”的理念及相关问题

“学案”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导材料。“学案”的编制基于这样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了学习,也就学会了生存。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们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会学生怎样学”教学设计从以教为主转变为如何促使学为主由此,“学案”便孕育而生。

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过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这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什么是优秀的教学?前苏联著名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家巴班斯基在他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特点》中对最优的标准提出这样的论述:“教学过程效果最优化的第一个标准,是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该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达到最高可能的水平(当然,不能低于及格水平)。第一个标准是学生和教师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指示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巴班斯基的这些教学最优化标准,对我们现在的教学仍然适用即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有没有长进如果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不到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或无效的。其次,教学效益必须考虑时间因素,从学生的健康考虑时间安排。效果被时间“除”即教学效率如果每个教师都占用学生的大量时间来获得教学效果,学生会不堪重负要有好的教学效率,需要师生之间的配合,有和谐的“教”“学”关系在教师认真‘教”的同时,要有学生积极、自主地学“学案”的使用就是为学生自主地学、系统地学建立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二、“学案”的界定和基本目标

“学案”是教师编制的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导材料。“学案”与“教案”虽然都是由教师设计的,但它们之间有所不同:“教案”的实施者是教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学案”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的学习树料,它的最终使用者是学生。“学案”有利于强化学习主体的自我认知的心理体验,“学案”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结构的一种重要媒介。

在教与学的一般关系上,教法高于学法,因为它既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又有着示范作用。但同时教法源于学法,教者应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制定教学策略,“为学习设计教学”(加涅语),并将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在操作层面上,教法既服从于学法,又服务于学法,教师的工作应努力地指向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学生的学习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向自己的学习过程,力求不断改变和促进自身进步的学习状态。

现行的“学案”有很多种类型,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素质教育新学案》、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正在开发的“学案导学法”学案,还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的‘专题页”或“专题学习资源库”式的“学件”学案等。

鉴于对地理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学生状况的分析,我们提出的“学案”有别于上述类型我们把“学案”使用放在“教”之后,利用“学案”整理知识,认识地理知识结构,在自学过程中掌握分析、归纳、推理等一系列学习方法。因此,我们的“学案”是复习性质式的。“学案”其基本目标是:学生通过“学案”梳理知识结构,把握知识要点,拓展思维,综合联系,掌握一些地理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会学地理。

三、“学案”的目标分层和设置要点

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分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段,其中高一年段每周只有1课时的教学,是文科学生的选修课程,在此不多叙述下面主要从高一和高三两个年段分析教学目标和“学案”的层次。

1、高一“学案”的目标与设置要点

高一的地理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高一学生只有约15%向文科方向发展(高三应试考地理),高一地理主要教学目的以素质教育为特征,即初步掌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认识世界和我国所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地理的基本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曰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待续发展观念。

高一“学案”的目标主要有三层:(1)梳理课文,把握知识结构,把一些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2)加强对概念理解的思维训练;(3)拓展性学习。课文中陈述性的地理知识,通过综合、对比、分析,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案”中有一系列的表格和框架图,有利于学生归纳和比较地理知识,提高对地理事物和规律的理解能力“学案”中设置一系列以图为中心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如果前两个层面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材料的话,那么拓展性学习则是在教材范围之外学生的自主性探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素质教育新学案》中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学案”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而我们对这一部分内容则是采取“无案”化的处理方式―不作任何指导,只要求学生把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相关探究呈现给教师和学生,教师结合教学对学生提交的探究成果进行点比全国著名地理特级教师王树声曾指出:学习能力是什么?是知识加

方法加运用!本“学案”的三个层次正是建立在对地理学科学习能力这种认识之上而设计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把“学案”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就变成子“学件”,即“专题页”设计。当然‘学件”的设计与实施还受到教师计算机技术水平及软硬件条件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已经制作了《月球》的专题页,初步尝试,较受学生欢迎。2、高三“学案”的目标与设置要点

高三年级地理学习与高一年级间的差异是:(1)必须面对高考,是应试教育,知识的掌握很重要;(2)文科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学习能力较理科学生差,学习习惯也存在问题。所以高三的“学案”设置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按计划、分阶段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高三阶段“学案”的目标主要有:“学案”设置的第一、二层次和相应的`目标就是组织学生自学,把握知识结构,拓展思维空间。学什么、如何学,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树料,是地理教学内容的最基本载体。所以,“学案”的第一层次就是组织学生通读或自学课文。这部分“学案”以章或单元为单位进行,按课文次序,通过小型间答和填空题逐步进行。

课文中的文字学生不会不懂,但其中的知识点、概念间的关系、知识结构不容易把握,“学案”在编写时要注意重点、难点的把握并设置难度阶梯,使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结构。

在组织学生自学时,要设计好让学生如何参与学习,是看书、回答问题、发现问题、画图还是思考?通过这些途径或程序使学习者吸收必要的外部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学习方法。

地理知识结构的总结要把握这样几个方面:将某一节知识点的内容归纳出重点,分析几个知识重点的内在联系,如因果关系、平行关系、递进关系、对比关系等,找出连接几个知识重点的‘桥梁”,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知识结构图把它们表示出来。

“学案”第三层次的目标是:理解高考对学习能力的要求现在,书店、书摊里堆满了各种复习用书,仔细翻阅这类书籍可以发现,这些复习用书质量不高,相互抄袭、模仿高考试题或抄袭高考试题的很多,有创新性的很少。为减轻学生负担,必须精讲精练而选编。各种练习题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组织高三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历年的高考试题是优秀的试题资源库,它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于是,我们“学案”的一部分就是对历年高考题的分章、分类和分析这些分类试题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优秀“学树”精讲精用这些分类试题,让学生从这些高考试题中体会高考“不变”的能力要求。

高三“学案”第四层次的目标是:综合、整合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学案”通过一个主题或一个专题展开,打破教材学科体系的系统性,研究个别范例,解决关键性知识点、联系图采用归纳、演绎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四、“学案”编制原则和运用策略

根据以上分层目标,在“学案”设置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

在“学案”设置过程中要对高三学生整一年的学习进行整体设计教师要精通全部教材,了解学生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单元设计、课时设计、训练设计,使学生的认识由浅人深,由局部到全部,认识分布现状与模式关系,并建立起“全景脑图”,形成学习系统高一的“学案”按教学单元发放,一学期形成成套的复习提纲。

2、教学相长原则

“学案”的设置主要是组织学生自学,利用“学案”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在进行“学案”设计时,教师已经考虑了引导、步骤、深度等教学问题,还要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所以,“学案”的设置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设计好哪些内容让学生自学,哪些是需要教师指导,哪些内容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讲,哪些内容是在教师讲的基础上学生练。现代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的占有者,学生讲的东西可能更能吸引同学,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师生互学,学教和谐,教学相长。

3、可操作性原则

“学案”以讲义的形式发放给每个学生,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给予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学案”的安徘有程序、有梯度“学案”能使我校90%的学生自己完成85%的学习任务,而对10%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15%有难度的学习任务,通过教师的教和辅导来解决“学案”有利于发现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典型性问题分析,有利于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有利于学生反思、复习及认知通过学生反馈及时修改“学案”或在下一阶段的“学案”中进行调整。

“学案”的运用要与教学管理相匹配,把握好阶段性与教学节奏,教、学、讲、练相结合,检查与评价相结合。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自觉性是有差异的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能按时完成“学案”中的学习任务,不能完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困难,答案是否正确,完成的质量如何等。检查的方式可以是在课堂上师生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上交作业(“学案”)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测验进行检查。评价有两种:在师生交流过程中的及时评价与考核比价。考核评价可以使学生自己知道学习成效,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状况并为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具体的依据。高三的“学案”往往与单元测验或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相配套高一“无案”的自主探究性作业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参与者,一位学生的演示、演说教育和影响着其他学生。

五、“学案”的使用效果及评价

5.英语分层教学 篇五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策略:本文结合现阶段高中生的构成特点和教学现状,指出分层次教学“分层不分班”,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语言知识和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备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应根据学生各自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有区别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英语学习环境中求得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思想最早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为学生素质提高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得知识,而且发展诸如语言表达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与观察能力及使用工具书与查找资料能力等,从而实现素质教育。分层教学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主动型学生的特长,调动被动型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消极型学生的热情。

二、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

分层次教学着眼于学生持续的、健康的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前提条件。具体到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其次,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此外,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英语。最后,教师必须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实施英语分层教学,应有长期的计划,最好从高一年级开始,长期坚持,必见成效,不可急于求成。

三、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

1.备课分层

备课是保证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首要环节。备课分层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掌握他们存在的个体差异。

(2)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大纲,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有用信息。

(3)考虑教法。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有多种方法,可根据内容分层,根据不同的活动分层,根据角色或学习者的反应分层,或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指导分层等等。

(1)教学目标分层。

(2)提问分层。

(3)操练分层。

3.练习和作业的分层

练习和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方法即“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次教学的原则的。根据分层次教学的要求,练习应设计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即采用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

4.课外辅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这种补充不应该是课堂的延续,更不能变相增加题量负担,而是根据不问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指导。基础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检查他们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上,一定要对他们加强“监控”,确保他们不掉队。要针对不同特点进行学法指导,不断激发并强化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对于优秀生和特长生,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书本知识掌握较好的前提下,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拓展文化背景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5.测试分层

在单元及阶段性检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所学握内容和英语达标的不同要求拟定等级性试卷。A 卷:基础题,难度较小,只考查本单元重点,不考难点,以模仿性试题为主;B 卷:考查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侧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C 卷:以本单元内容为中心,进行知识拓展,增加有一定难度的理解及综合性测试题,检测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等级性测试,旨在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均有展示自己知识和才能的机会。等级制的分组应是流动的,进步明显者应调至上一等级,成绩明显下降者应调至下一等级,以便教学具有针对性,也使学生有压力感。

6.评价分层

评价标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应当把评价作为手段,以此来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对学生决心评价时,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为了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问答、作业练习上分出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者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了同一问题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他们都有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这样就能及时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层次,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发展。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教师要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在提问、课堂练习、小测验或单元练习中,应按各层次教学目标来划分优、良、中、差、不及格五个等级。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求知欲

2.服务于课程改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3.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6.英语分层教学 篇六

一、根据成绩划分学生类别,建立成绩档案

在英语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分好学生层次,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的有针对性。因此,我们英语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状况,如学习方面的潜力、学习困惑、急需解决的问题等方面,然后结合学生实际建立学生档案,分好学生层次。当然这项工作费事费力,要求教师下一番工夫,但是要注意两个问题:要尽量缩短了解和建立档案的周期,这样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二、分层要求,分层辅导

教师在对学生摸底之后,就是要具体地落实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了,要突出分层教学意识,注重整体提高,并把这一指导思想贯穿到教学始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具体情况具体而定,一般遵循拔“尖子”稳“中间”扶“尾巴”的原则。对“尖子”类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尽其所能拔尖。对“中间”类学生要以整体要求为主。对有困难的学生要以帮为主,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带领他们摆脱学习困难,建立学习信心。但同时要注意随时关注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同学之间可以互帮互助,教师可以给予及时且恳切的鼓励,在激励措施上可以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多加分等多种措施。

三、分层制订目标,分层进行评价

7.英语教学目标分层 篇七

1 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1 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

受现行招生政策的影响, 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学习成绩差别很大, 有400多分的初中毕业生, 也有100多分的, 还有一些是高考落榜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说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 并且, 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也不相同。因材施教是我们一贯倡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既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应有针对性, 对不同的学习群体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1]。

1.2 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存在差异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学生和家长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也存在差异。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希望通过3年的学习, 在学生毕业时能顺利获得毕业证和护士资格证, 尽快就业;而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初中毕业生和高考落榜的学生则不满足于中专的学习, 他们向往大学生活, 渴望自己毕业后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继续学习。学习目标的不同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选择性, 分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求[2]。

1.3 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把所有的新生随机分成若干个教学班, 按照统一的培养目标, 实施统一的教学计划, 结果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方面, 教师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深度和难度不好把握, 对教学方法难以选择, 不好确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 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 在知识的接受上出现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 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动力。同时, 由于学生对毕业后的选择不同, 他们对学习内容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而我们在“一刀切”的培养目标下执行同一个教学计划, 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违背了教学是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 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原则。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的差异, 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班, 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 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使每位学生都可以构建起与自己能力和学习目标相符的认知结构,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按自己确立的目标得到发展。

2 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3]

2.1 依据学生实际分出不同层次

科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 我们在分层过程中主要依据了笔试成绩、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新生报到后, 通过广泛宣传, 让学生充分了解高考班和就业班所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区别, 自主选择要进入的班级, 并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 再由教务处统一组织理论考试,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经过一系列的摸底调查, 既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又了解了学生对就业与升学的选择, 在尊重学生和家长意见的同时, 也反映出学生自身的学业情况, 有利于对学生的正确定位, 最后根据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的申请, 将一年级护理专业的学生分成高考班和就业班两个层次的若干个教学班。

2.2 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层次准确制订教学目标是分层教学达到预定目标的保证。从培养学生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看, 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基于学生达到通过全国护士资格考试水平的知识与能力的层次要求, 另一个是通过“三校生”全国对口考试, 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层次要求。这就需要教学目标的制订者将护士资格考试和“三校生”对口考试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烂熟于心:一方面深刻领会全国护士资格考试的考纲, 另一方面认真研究“三校生”对口考试的考纲。我们在高考班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 重点强化文化课和考试相关的主要课程;对于就业班学生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 我们侧重于有关护士资格考试知识的强化和职业技能的训练。由于分层教学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 因此,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是不同的, 升学班主要看升学率, 而就业班则由护士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来决定。

2.3 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

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班, 在教学内容的制订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有所区别, 这是分层教学的根本。因此, 针对不同的教学班应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我们对高考班实行4∶2的教学计划, 即1、2、3、4学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 5、6学期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 第6学期最后两个月回校集中辅导, 强化提高。在课程的设置上参照了“三校生”对口考试内容, 加大了文化课的比重, 重点增加了数学、英语、语文、计算机等课程的学时数, 缩减了选修课程的学时数, 主干课程的学时数按大纲要求的学时数设置。对就业班实施3:2:1教学计划, 即1、2、3学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 4、5学期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 第6学期回学校进行护士资格考试的集中辅导与职业技能的再培训, 课程设置中适当减小了文化课的比重, 增加了与护士资格考试相关课程和实训课的学时数。

3 实施分层教学的体会

3.1 有利于教师施教

由于同一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接近, 学习目标一致,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无论从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难度与重点的确定, 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生成绩的评价上都更为整齐, 从而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保障了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2 有利于学生学习

同一层次的学生, 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的一致性,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学生形成乐观、自信的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3.3 有利于教师资源的充分利用

按照现行的教学大纲, 文化课学时数较少, 使得一些优秀的文化课教师的课时量严重不足, 而护理课教师的授课任务过重, 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分层教学由于不同层次班级开设同一门课程的时间不同, 缓解了部分专业课因同时开设带来的课时集中的压力, 使教师的工作量分布更趋于平均,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所有教师的积极性, 保证了教学的质量。

3.4 分层教学存在的不足

因为分层教学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 对一些毕业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 在知识的储备和技能的掌握上就有了一定的片面性, 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中职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对学习的兴趣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上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不一样的,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动机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 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一年多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证明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的需求, 从而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

摘要:根据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与升学的选择, 以学生的基础和培养目标为依据分成就业班与高考班两个层次, 按照不同的教学计划实施分层教学,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关键词: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黄继北.浅谈中职学校数学分层次教学[J].科技资讯, 2011 (17) :165-166.

8.高中记叙文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 篇八

(一)基础目标

1.符合题意

这是高中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前提基础。记叙文写作往往具有清晰明确的主题指向,但是在高中记叙文训练中,仍然存在部分学生不会审题或者在写作过程中无意识偏题现象。因此,文章紧扣文题是对高中记叙文教学提出的首要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开展记叙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明确题意的重要性,针对审题和紧扣题目写作实施具体训练,帮助学生快速抓住题眼,明确题意,合理安排素材结构,紧扣主题创作。

2.符合文体要求

在高中阶段,仍然存在不少学生对于文体的把握能力不佳,叙议不分,往往将记叙文写得不像记叙文,这也是高中生在写作中丢分的一个主要原因。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记叙文教学训练时,应该首先明确记叙文的文体特征,明确记叙文的六大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明确记叙文与议论文的文体区别,明确记叙文的具体展开方式以及与议论文的区别,避免文体不分,“四不像”的作文出现。

3.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根据高考零分作文的情况来看,高中生当中的确存在个别学生在创作中的思想偏激问题,对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忽略对学生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要向学生传达正能量,向学生展示健康思想所形成的美学魅力。教师在进行记叙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展开创作,纠正学生作文中心散乱的毛病。最后,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慧眼”关注生活,多积累写作素材,力求内容充实,结构合理,抒发真情实感。

4.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高中生记叙文创作中还普遍存在少量的病句以及结构混乱的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记叙文创作时,应该对此作出强调,使学生明确在创作之前,首先明确题意,根据题意确定中心思想,然后组织素材,列出提纲,明确写作顺序,合理安排结构及详略。另外,教师可以集中组织学生针对记叙文中的病句进行修改,杜绝语病现象。

5.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这是高中记叙文创作最基本要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创作中注意书写的规范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另外,高中生作文很容易忽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教师往往也不重视,导致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在标点符号教学中特别强调,也可以在作文中进行批改或组织学生进行自主修正。

(二)发展目标

1.深刻透彻

记叙文的创作,要求通过对具体的人事物等进行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高中记叙文写作普遍缺乏创作的深刻透彻,文章成为素材堆积,思想主旨的挖掘不到位。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关注社会民生,扩展知识面,形成深刻见解,实现写作的深化。

2.生動形象

生动形象是记叙文的内在要求,记叙文如果缺乏生动形象性就难以表现真情实感。高中记叙文创作的一大弊病就是素材的平白化铺排,缺乏人物性格、事物特征和情感表达的张力与真挚,读之淡如水,无法形成对心灵的触动。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展开写法专题训练,通过大量的教学实例锻炼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

3.有创新

创新性是新课标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创作记叙文时,最缺乏的就是创新精神,很多学生模仿他人的词句、修辞,引用名人名句,优质素材,但是却没有新意。针对这一点,教师需要首先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对于标新立异的作品,教师要给予极高肯定,千万不要嘲笑打击。

二、训练目标

训练目标并非固定,而是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目标,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的训练目标。

(一)构思

构思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缺乏严谨的构思或者构思不合理都是学生记叙文创作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专题课程,根据各种文题训练学生的构思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并列出提纲,然后教师可以针对记叙文创作的关键进行提问,并辅导学生完善提纲,提高构思能力。

(二)描写

描写能力是记叙文的基本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记叙文教学中,应该就记叙文的六大基本要素强化学生的描写能力,尤其加强人物神态、动作、心理等关键内容的描写训练,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优秀范文的描写技巧,提升学生的描写能力。在平时授课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或课外拓展文本的描写技巧启发学生创作。

(三)叙事

叙事类记叙文是高中记叙文的常见类型,教师可以就此展开集中训练,特别培养学生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事方法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直接叙述、间接叙述的叙事方式,并且能熟练掌握两种叙事方式之间巧妙转换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叙事类记叙文的综合驾驭能力,提高学生的叙事技巧。

(四)抒情

抒情类记叙文是高中记叙文的第二大类型,教师可以在记叙文教学目标分层设计过程中专门设置抒情类记叙文的训练专题,引导学生通过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各种艺术手法不断锤炼自己的情感表达,实现真情实感与艺术审美的完美结合。

(五)修辞

修辞手法是高中记叙文创作增强文采和表达张力的重要授课内容,教师应该予以重视,很多高中教师认为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学生个人能力问题,其实修辞能力的培养是记叙文优质教学的关键。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主要通过各种修辞和表达手法而来,教师应该在记叙文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中将修辞训练作为一项单独而重要的训练目标展开具体教学,通过对各种文本的分析,引导学生展开写作,提高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创作的艺术表现力。

9.教学反思-谈分层教学 篇九

本学期在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分层教学”的尝试,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体验,慢慢感受到了分层教学的优势之处。

前期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大量的有关分层教学的文字资料,从他人的教学经验中摸索出了一定的分层教学做法,并逐步进行了尝试。

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有下面几点感受。

1、利用分层教学,促进教师研读教材,钻研教法。

在分层教学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不管是教学目标设置还是教学流程安排,甚至是细致到课堂提问和作业的设置上。这种种的细节处无不考验着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促使着教师更用心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

2、利用分层教学,抓中优生提高、学困生突破。

六(下)的数学,有一个多月的总复习内容,以往在这个查漏补缺的环节中教师为了照顾学困生往往复习节奏放慢,因此中优生总是兴趣不足,积极性也不高。那么这次总复习,结合“分层教学”思路,首先我要求每名学生在每节课前进行书面的复习整理(可以在书本上进行勾画,也可以将重点内容摘抄下来进行整理),通过这样的设计,中优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出现了很多很好的整理形式。然后在进行复习时,我放手让学生们先在小组内,由B类学生指导A类学生进行基础的知识点复习,因为讲解人由老师变为了同学,学困生的谨小慎微没有了,还敢于提出自己的困惑,同时对于B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巩固也是大有提高,还促使中优生在整理复习时更加仔细认真。

3、利用分层教学,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提高。

10.高职英语教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十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获得整体提升。本文以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为基点,对分层教学策略展开初步探究。

【关键词】高职英语 分层教学 应用探究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但随着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极为复杂,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高低不一。针对这一现状,为不使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理想成为空话,必须摒弃原有的“按专业班级授课”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一、分层教学简要概述

学生存在个性化差异,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施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进行区别化设计,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得到提升,以实现总体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以牺牲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换取另外部分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的核心在于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推动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

(一)与学生的英语基础相符合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呈现一定的层次性特征,相关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兴趣、接受能力、自我评价和期望值上有所差异。绝大多数学生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期望自己能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也有学生认识到自身英语水平有限,甚至有学生评价自己只具有初中英语水平。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学生们的评价也有所不同,依照《新世纪高职高专综合英语教程》的教学安排,有学生反映教学进度太慢,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也有学生反映教学进度太快,难以跟上教学进度,时间长了以后,很多学生因为遇到困难而丧失了学习的勇气。正因如此,有必要在高职英语课程中开展分层教学,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升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

(二)与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符合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做出规定,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有极大的英语水平差异,所以将英语教学课程分为A、B两个级别,并对学生实施分级指导,其中,A级是标准性要求,而B级是过渡性要求。对于入学时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他们实施A级标准要求;对于入学时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对他们实施B级标准要求,随着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将随着提升,使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均达到A级标准的要求。按照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运用能力为依据,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使高职英语教学做到有所侧重,从而最大化提升教学效果。

三、高职英语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策略

落实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策略,能有效规避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高职院校教学实践表明,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开展分层教学活动: 全讯网 http://

(一)检测新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在学生入学之初,可以对新生进行统一的英语测试,建议学生根据自身英语层次选择班级。依据英语成绩的不同,可以将全校学生分为三个或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选取不同的教材;在教材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认知心理学的成就动机理论表明,人人都有获取成功的愿望,当具备50%的成功把握时,人们的“求成型”动机表现得最强,将引发人们的挑战欲望。对广大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促使他们选取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和教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性格。

(二)开设多样的选修性英语课程

人类天生就具有求知的愿望,将对周边的事物进行有益的探索。在高职英语教学活动发展进程中,为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可设置多样的选修性英语课程,如英美文学选读、英美影视欣赏、英美文化等,能够充分调动起高英语水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在良好的英语基础之上,学习到更为丰富的英语知识,具有更为浓郁的英美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不但如此,开展外语教学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该项能力又包含两个层面,即跨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可设选修英语课程,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们的跨文化能力。

(三)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看齐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英语水平进行分层,一般而言,会分出三到四个层次,依据不同层次进行班级设置。但也鼓励学生到更高层次英语水平的班级进行听课,从而更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尽力消除学生分班后的不良情绪,使得学生们明了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因身处较低层次而感觉懈怠,而是应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在积极探索中实现英语水平的提升。

(四)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

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实用性人才,因此在英语教学进程中,应摒弃原有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应该更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有序开展,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人们有了更多与外宾或外伤直接交流的机会,对学生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是对英语教学方式的有益探索。

(五)随着学习的深入做灵活调整

分层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成了英语课程学习的主体,因为各自学习兴趣、爱好、志向和水平的不同,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成绩将会发生巨大变化,所以随着英语学习活动的深入进行,在开学一周和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要求,对学生的英语层次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11.英语教学目标分层 篇十一

关键词:电网建设;电网规划;分层最优化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4-0110-02

传统确定电网规划电网目标网架的方式是将采用的电源接人、负荷供给作为目标导向,之后再根据实际的情况和一些特殊的要求对电网进行部分的改动的电网建设规划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减少了规划过程中的许多难点,但是却使电网不具备完整的工作能力,也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的消耗,不能使电网的建设满足合理、有效、低成本的原则。现在,为了建设国际上具有一流水准的电力网络,就为电力网络的建设增加了更多的任务。所以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就要对电网的规划进行分层处理,找到最有效、最经济的规划方法。

1 电网规划

1.1 规划目标

电网规划主要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而其中包括的内容有:电源接人及负荷供给方案最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最大、电网损耗最小、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最优、电网投资最省等,而将其概括起来就是满足安全和经济。

1.2 规划方法

1.2.1 传统的逐步倒推法和逐步扩展法:这种规划方法主要是满足经济性,将规划的成本放在第一位,而电网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则在后期才进行校验。这种规划的方法虽然使用得较多,但是却无法同时满足经济性和可靠性,所以不是一种最优的规划方式。要想使电网的规划最优化,就要在电网的设计上同时满足可靠性和经济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基本上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也对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提升作用。

1.2.2 满足可靠性的规划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是以电网规划的可靠性为目标,结合一定的规划技术,进行设计。结合电力传输过程的能量大小以及电网的传输能力、负荷的消减来进行规划,它借用启发式,制定负荷可靠性原则的规划方案。有一部分结合了一定的经济性,比如北美电力系统,这些较为综合的规划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了电力输送的需求,但是却无法进行广泛的试用,主要是因为它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无法适用于全部的电网;而还有一些则是完全以可靠性为目的来进行规划的优化设计的,最后才对需要的设备、技术进行考虑。这种规划的方法体现了资金和可靠性的关系,但是它却不具备实用性,无法使用到所有的电网当中,只适合对局部的进行电力网络规划。

1.2.3 规划以满足可靠性为主:这种规划的方式将可靠性加入到约束条件当中,通过它对整个规划或者部分规划进行约束,其中N-1就是一种经常用来作为约束条件的具体规则。如果要对规划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就要使用到N-2规则,有时甚至会使用到更加具有约束力的N-K规则。但是,这种规划的方式无法将可靠性与经济性合理的结合,使规划方案偏向其中一个约束条件,导致最终的规划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规划方案也不满足综合效益最好条件。

1.2.4 在制定规划方案时运用数学函数:综合考虑规划方案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在进行规划时,运用数学函数,通过一定的函数计算,制定最优的规划方案。比如部分规划实例就考虑了可靠性指标中的缺电损失费用,还有的则考虑线路投资、缺电损失和环境因素,通过目标函数的计算,找到这三个条件的折中方案。以上这些方案的制定,均通过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多目标电网规划方法的可行性,使用数学模型和解算方法,来对最优的方案进行制定。但是,这些方案仍存在适用范围小、实用性较差的缺点。我国在最近的几十年来,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要求,在电力网络的规划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在此方面,还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1)我国在技术方面已经具有较大的进步,但是却仍需建立一个完整的多目标电网规划的模型(数学模型);(2)规划方案在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关系处理上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导致它们的关系存在问题;(3)当大规模、多阶段等电力网络出现的问题在使用传统方式对其进行处理时很容易产生维数灾难、局部最优、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不易处理这些问题,我国在这类问题的处理上暂时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而这些问题刚好是多目标电网规划的重点部分,一旦这些部分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电网的规划。

2 分层最优化的模型

目前,相对较为适合现今电力需求环境的电网分层最优化设计方法是上文中的第四种,这种方法就要涉及到数学函数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分层最优化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目标函数的极小化。首先,在函数的第一优先层上使其目标函数取极小值;然后,在第一优先层得到的最优解的基础上让第二优先层的目标函数也取极小值,遵循这样的规则,计算到最后一层。假如在这个过程当中,在其中一个优先层出现了最唯一的优解,那么在其后面的所有优先层的目标函数都不起作用。因此,要想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就应该在每一优先层进行计算时,适当的放宽计算的结果,间接的就将下一次的可行域进行了放宽处理。

3 实例分析

本例分是一个分四个拓展阶段(每个阶段时间是1年)的规划问题。到规划的最后年限,这个系统总共分为19个节点,32条备选的支路。其线路如下图1所示。

利用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将19个节点规划方案计算出来,线路故障产生的问题按照N-2进行考虑。因为缺少部分的实际数据,所以就不对损耗进行计算。在实际的计算过程当中,可以运用上述的分层最优化方法,这样得到的结果就趋于最优化。

结合实际的需要,就可以表1中选出可行的规划方案。

4 结语

电力网络的发展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将推动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林.多目标电网规划的分层最优化方法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

[2] 程浩忠,高赐威,马则良,朱忠烈,许进,王晓晖.多目标电网规划的分层最优化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10(23).

[3] 张宁,马孝义,陈帝伊,张创立,张渭.输配电网规划优化模型的研究进展[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1(9).

12.英语教学目标分层 篇十二

通过多年的“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体会到要想科学的实施分层目标教学不应忽略以下几点: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我们要学习的知识, 每节课都是一个目标, 而每一节课要教会的内容, 还可以再细分。这就好象每一个生命一样, 都有细胞, 细胞又由更小的部分如线粒体、蛋白质等组成, 乃至原子、电子……是一个有机的整合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目标的切分可以产生两种结果, 一种是按层次关系切分的子目标, 一种是平行关系切分的子目标。而一个大目标如何切分到最终如何再指导学生融合, 是分层目标的中心任务,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每一节课该如何切分。对于学生来说, 他只要接受教师在课堂中给予的一个个小目标, 研究它、解决它、体会它、总结它, 最终升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分层目标法优点在于通过一个个经过教师认真划分的小目标任务为导向,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以一种轻松兴趣的心态完成一个大的目标任务, 大的教学目标。分层目标法十分符合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同时也符合教育理论“乐学教育”、“愉快情感”教育的思想理念。

二、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 个体差异较大, 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面向多数, 缺少培优辅差, 从而导致优生不突出, 差生越学越没兴趣学等问题。计算机专业由于概念抽象、上机操作又没有生活中的实际模型等等学科特点, 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学生能到学校学习, 其主要还是想学习知识, 培养技能的, 那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呢?我认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技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班级学生的上课表现等因素, 在授课思想上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 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哪些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的, 对差生有怎样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达到什么目标, 而对优等生又有哪些更进一步的要求, 怎么充分挖掘其潜能, 然后在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中进行分层。上课时, 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式及方法等以中等生为标准, 课中注重对优生的引导和对差生的辅导。每堂课都留有足够时间给学生练习或思考, 这样, 对差生降低了练习的要求, 多了点关心、指导和鼓励, 让其看到了学习的成果, 在每一次获得小小的成功的成就感中进步, 进而重新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同时也给了优生一定的爬坡度, 引导其去不断创不断提高, 满足其求知欲, 让其“吃饱喝足”。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再辅以适当的情感沟通以及兴趣激励, 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都会相应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这样, 学生的学习有了动力, 活动有了计划, 有了步骤, 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全程参与学习过程, 充分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性, 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三、完善的检测与评价体系

达标检测与评估标准的制定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且能完整、详细、准确的反映教学目标并和教学方法相联系。

“弹性考核”是分层目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基本做法相似于训练分层。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实施考核分层有两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1) 虽然计算机学科也有测验和考试, 但由于它很强的实践性, 所以其考核应该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 每次作业都可以作为一次简单的考核, 教师在平时批改和讲评作业过程中, 不能只满足于有没有完成练习, 是对是错, 简单打分, 还要指出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 并且要求学生立即予以修正。

(2) 考虑到我们中职学生的特点, 考核评分应该抛弃统一标准答案的做法, 采用因层次不同而不同的方法, 只要学生相对于自身有所进步, 哪怕只是一点点, 都要给予积极的奖励, 并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具体方法有:与训练分层相对应, 在试卷上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与计时排名相对应, 在掌握基本上体现熟练程度;对于比较差的同学, 可以给予多次的考试机会, 甚至教师给予关键性的辅导。方法不一而足, 目的只有一个, 教师不是把学生考死, 而是在考核过程中让他们有所收获和进步。

四、科学的引导归纳小结

学生经过上述几个阶段的学习, 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 并初步达成了教学目标, 但还没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有时还会受到旧知识的干扰。因此, 教师应突出重点, 进行简明扼要、画龙点睛的总结, 通过科学的归纳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概括和综合, 以便加深理解, 增强记忆, 与旧知识区别开并了解旧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巩固达标教学的结果。

13.关于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探析 篇十三

【摘要】 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在英语教学中不能采取一种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尤其作为语言学科,不同基础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从学生角度、学习目标设定、课堂教学活动、课外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采取分层化教学的方法,以使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理解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学习提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分层教学 方法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5-048-01

0升入中学,由于学习压力加大,知识内容增多,导致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学生成绩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不能排除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但更主要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对当代中学生的吸引力减弱了。一方面,统一的教学标准让学习成绩处于两个极端的学生都不适应;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感到应用性不强,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是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基础能力为前提,将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学习组,对同一组学生在教学任务设定、教学活动设计和能力提升要求等方面采取同一个教学目标的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学生分层,促进能力提升

分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学习基础、认知方式和兴趣能力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根据不同小学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将英语基础良好、领悟能力强、学习兴趣深厚的学生划分为优秀组;对于英语基础扎实、具有英语学习兴趣,但领悟能力稍差的学生可划分为提升组;对英语基础薄弱,且缺乏英语学习兴趣、领悟能力也较差的学生则划分为奋斗组。在小组划分时,为保护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采取了相对较为积极的名称来命名,旨在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当然,从学生能力提升的角度来看,分层分组并非固定的,而是根据学生在不同测验、日常学习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后,定期重新分组,以起到激励效果。

二、目标分层,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分层分组情况而设定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奋斗组的学生,针对其英语基础差、学习能力不足、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等特点,主要巩固英语学习的基本功,从单词识记和词汇应用入手,先掌握单一知识点,再将不同知识点串起来,构成知识网,将教学目标放在短语和句型的掌握上;对于提升组的学生来说,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这些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可针对其领悟能力稍弱的特点,在教学中增加口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并相应的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对于优秀组的学生,重在巩固和保持,可增加综合能力运用的教学活动,并鼓励学生多开口,在生活中运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巩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分层,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分层仍然以学生的分层分组为核心,其主导思想是将适宜的教学活动应用到适宜的教学对象身上。以鲁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每册教材包含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包含三项教学内容,即sectionA、sectionB和selfcheck。sectionA以单词引入和词汇讲解为主,适宜巩固学生的基本功,对于奋斗组学生应加强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sectionB则以生活场景展现为主,以听力和对话教学为主要内容,并适当融入了一些教学游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奋斗组学生而言,似乎有点难度,但仍可达到教学目标,对于提升组和优秀组的学生而言,是提升学习能力的最佳教学活动;selfcheck主要以自我检测为主,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课堂学习效果,更加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对于三个小组的学生来讲,都适宜。

四、课辅分层,提升应用能力

英语是语言类学科,学习目的之一固然是为了考试,以获取继续深造的机会;但更深一层的教学意义是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技能。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绝佳途径。对于不同分组的学生而言,课外辅导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对于奋斗组的学生来讲,可组织学生在业余时间参加单词听写大赛,或参加手机APP的猜单词游戏,以巩固单词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提升组的学生来讲,可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应用英语,以提升英语能力;对于优秀组的学生而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如用英语来讲解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以巩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分层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也适用于英语等语言类学科的教学需求。它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促进了各个能力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活动中,在相同的物理教学环境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标准,使学生找到了各自的角色,为教学活动增添了色彩和趣味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可见,分层教学法促进了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 参 考 文 献 ]

14.英语教学中的分层 篇十四

方各庄镇初级中学 汪茜芳

“尊重个体差异”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指导我们实施英语课程的基本准则。为了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这一基本课程标准,我在课堂上尝试运用分层教学法,以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心理特点为基础将他们分成不同的教学群体,依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

一、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正确划分学生层次

作为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还要对这种客观存在给予充分地尊重,也就是要体现“英语课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在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的精神。在进行分层教学时,依据什么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呢?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吗?“实验证明,多数外语学习者的成绩与他们的性格有关。一般说来,性格开朗,自信心强,认真负责的外语学习者的成绩要好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人。” 因此,我根据中学生心理特征以及学习状况的两方面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或类型。如:A组——外向型、成绩较好(Extroverted learners);B组——内向型、成绩较好(Introverted learners);C组——外向型、成绩较差;D组——内向型、成绩较差。各类别的划分可随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二、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分层教学的目标

英语新教材在形式上力图新颖、活泼,同时还注重了可读性、突出了交际性,有利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由于心理和能力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既表现在学生的心理特征上,又反映在学习成绩上。所以如果片面地按照单一目标来执行教学计划或简单地把学生看作自身素质与学习能力相同的一个整体,必然会在教学工作中造成教学活动只适应部分学生而不是全体的情况。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特征,合理地准备教材,科学地设计教学程序,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望都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激发。

三、突破传统课堂活动模式,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是根据固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唯一的教学程序并采用单一的教学活动模式。这种单一的课堂活动模式只适合个别或少部分学生的心理及学习需要,对于全部学生则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而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达到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法分以下三步进行。

1、首先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来编撰,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水平所体现出的差异性。教师在展示目标的时候,也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科学地选择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就能给学生创造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的学习状态始终处于兴奋之中,最终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过去进行时”(Past Progressive Tense),对于C、D 两类的学生只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讲授陈述句的用法。A、B两类的学生在学习陈述句的基础上,要独立总结“过去进行时”的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用法。再如,在进行听力训练

时,A类:在听懂的基础上表演短文并回答问题;B类:在听懂的基础上复述短文并回答问题;C类:在教师指导下听懂短文,回答问题;D类:在教师指导下听懂短文。在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运用的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势表现的更为突出。A类:在学新口语之后,既进行对话表演,并能熟练运用新口语;B类:在学新口语之后,既能运用新口语;C类:在学新口语之后,既进行对话练习;D类:在学新口语之后,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

2、制定分层教学活动,实行因材施教

分层设置递进式问题。对A、B两组学生设置较简单的,以课本为基础的问题;对C、D 两组学生应设置深层次的,具有较深难度的问题。

分层进行练习。分层练习可以让不同类别的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的不同,在教师的帮助下,以练习为主要手段,提高学习能力。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一定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练习题的难度要与学习目标的要求相适应;不同层次练习题的难度要有交叉。此外,低层次的习题中的个别题要与中等层次习题难度相当,中等层次习题中的部分题目也要有与高层次习题难度相当。

3、分层教学

在学生学习期间,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类别学生,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既要有适合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教学活动,又要满低层次学生的需要。对高水平的学生,应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对于他们不理解的问题,在课堂上要深入讲解,充分练习,使其能够领会、理解、掌握并运用。

4、分层评价,促进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共同进步。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探究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没有分层的教学评价是会妨碍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抹杀学生的个性,无法鼓励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当然也就谈不上尊重学生个人在学习中的发展方向。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尝试:

首先,树立“因人而异,分层而评”的评价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最忌讳对所有同学采用同一个尺度,这样会极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我会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应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给予他们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让各类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我的课堂上,如果有学困生举手要求发言,我总会给他们机会。但有一些同学总是由于这些学困生的发言迟缓,而抢先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候,我会说:“请大家帮帮忙,××今天能举手,说明他有充分的准备,这是良好的学习开端,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把这个机会给他,好么?”。同学们不再出声,耐心地等待他的发言。之后,对他正确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使发言者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的喜悦。当然,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当他们的学习表现的确有水平或见解独特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向上动力。

最后,在书面测试中,要避免使用单一的试卷而产生无法全面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情况,要避免使许多已取得进步的学生们,在简单的分数前失去信心,并导致产生厌学心理。分层测试,分层评价,可以使每一位学习者都能找到自己进步的痕迹,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次考试中,教师把试题分为

两种题型:基础题和能力题。基础题为100分,能力题为50分。教师根据学生在不同题型中得到的分值和以往的成绩进行比较,得出学生的进步幅度,依此来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这种带有纵向(与自身比)和横向(与同学比)比较的综合成绩具有明显合理性与科学性,不但能测出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上一篇:物业服务企业标准化管理初探下一篇:低碳生活环保演讲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