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16篇)
1.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篇一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姬培冉
当教师苦,当班主任更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苦中之无穷之乐,乐中之无穷之趣,却不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能体会得到的。明代学者章溢早就说过:“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
我常听到一些班主任抱怨:“我整天都围着学生转,从催促早操到检查晚寝,还要找人谈心„„忙死了!”是的,如此披星戴月的确比一般任课老师辛苦,但这何尝不是班主任特有的幸福源泉之一呢?与学生朝夕相伴之迹,师生感情就更为深厚;与学生促膝谈心之时,师生心灵便更加贴近。下面是我们班的一些德育教学案例,希望与大家共享。
【案例1】 今年我作为二年级的班主任,在开学第一课,我给学生播放一首《朋友》的歌,然后深情地说:“天底下最难得的是知心朋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成为可以共享快乐,共担忧愁的朋友。”掌声响起。我接着说:“因为咱们还不太熟悉,同学们还不了解我,还不一定敢当着我的面说心里话,因此我公布我的QQ号码和电子信箱地址,欢迎大家随时随地给我发‘伊妹儿’,或者在QQ上留言”。我的话立竿见影,第二天我的QQ上的小喇叭在不断的闪,原来很多学生都申请加我为好友,我很开心,并一一通过,过一段时间后,我的QQ上已经有24个学生,哈„..有些还是我教的其他班的学生。在QQ上我和学生可以开心的聊天,因为在QQ上我不是老师的角色,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去和他们聊天。谈班里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谈生活,和他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网络;谈理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特别是快会考的这段时间,更重要。
令我最意外的是我班的亚,一个被所有老师认为是无药可救的学生。最奇怪的是第一个加我QQ的就是他,在QQ的聊天中,我慢慢发觉他其实很聪明,很有想法,但是逆反心理非常重。他也很乐意说自己的过去,也明白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错误,所以他很想去改变,但是现实中,他感到很辛苦„„在网络上我适时的帮他分析,并且给与引导和鼓励。虽然成果不是很大,但是现在他有什么心事都会和我谈。还有一次,记得4月12号下午去看考场,那天晚上在QQ上,他说了一件很惊讶的是事情给我听,就是我们学校的几个学生想和其他学校的学生打架„„说了很多。我问他,不怕我和学校领导说吗?他却说了一句话:“我信你!你不会!”。他的话虽然很简单,但是我感到很有满足感,同时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及时和他做思想工作,分析事情发展的后果,后来使他取消的考完试后再打的念头。第二天他们那帮人,乖乖的去考试了„„
现在我特意开了一个组叫“2006届学生”。在QQ上,我还经常保持和他们联系,他们也把我视为知心的大姐姐,经常谈谈心,使我对学生的了解加深,班主任工作变的更主动了。【感想】现在的学生喜欢上网,玩QQ,但是怎么去引导学生正确的运用网络功能呢?是我们一个很头疼的问题。社会在变化,我们也不可以用以前的老方法去教育学生,学生会很难接受。因此我在模拟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既做到寓教于乐,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德育工作过于严肃的“面孔”,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而苦口婆心的说教又容易使学生两耳生茧,产生厌倦心理。但是学生学习时间紧,要充分保证这些活动的开展,难度较大。利用电脑技术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景,结合学生的爱好、兴趣,让学生在虚拟的社会生活中开展道德实践,既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又有着相对的真实性,而且学生在活动中所花的时间较少,收到的效果很明显,既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便于进行德育教育。
【案例2】 赵帅,个性倔强,看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看似较一般同学来得成熟、深刻。但在初中人生观初步形成时期,较多地接触到社会上的阴暗面,并受类似韩寒小说的负面影响,逐渐滋生了对人生、对社会特别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情绪,认为它扼杀了有个性的人才。进入高中以来,因学习任务的加重,成绩不如人意,思想就越来越偏激,老师、家长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疏导在他眼里却都扭曲成了对他个性的压制,以至与学校、老师、家长的对立情绪愈演愈烈,上课似听非听,作业爱做不做,时常迟到。到高二下学期,就自作主张退学了。进入高二后,赵帅的情绪一直不太稳定,想法偏执。老师、家长多次联手,耐心做工作,但始终收效甚微。今年开学不久,他内心更加压抑、焦虑、烦躁。在后来给我的信中写到:“慢慢地,这种感觉加剧了,以至于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学校、老师、家长身上,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受害者。上课时,我一个字也听不进;课后,虽然仍和以前一样与同学讲话、玩乐,但这时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这时的我在课间与同学玩乐已成为支撑我上学的主要动力。”就这样,迷迷糊糊的日子一直混到了3月25日。
这天早上刚出门,他的自行车就爆胎了。赵帅心想:迟到反正无所谓,不如定定心心地修车。迟到进教室时,老师没说什么,但他坐在教室里思前想后,觉得再呆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于是一下课,向班主任讲了一声就离开了学校。
我立即与他父亲联系,告知了情况。第二天,他父亲拽着他来到学校,让他继续读书。但他死活不肯,且态度、言辞非常激烈,就在办公室里与父亲大吵大闹,差点动手。在他父亲说出气话“要断绝父子关系”时,他竟然说:“断绝就断绝。你们给我的钱,我都记着,以后一定会还给你们的!”一旁的政教主任当即驳斥道:“经济帐暂不算,你父母养育你十几年的感情,你还得清吗?”赵帅不吭声了,但仍执意退学,说要去打工挣钱,并转身就走。
同意他退学,省却了学校、老师很多麻烦,这是部分老师的意见,但这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本着不放弃一个学生的信念,政教处会同老师、家长一起分析研讨对策,决定:第一,暂时满足他的要求,让他自己去找工作;第二,家长跟亲朋好友讲好,若赵帅去他们处找工作,要他拿出高中毕业文凭来;第三,这期间,不再逼他,给他时间、空间自己去想、去做。
两个星期过去了,学生反映赵帅回学校来了,但没来找老师,只是在门卫室坐坐,聊聊天。我们也不去找他。那一个星期中,他天天如此。到第四周,他背着书包,在父亲的陪同下,终于走进了办公室,要求复学。我心中一喜,不过考虑到他的情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想再看看他复学的决心有多大,毅力有多强,便严肃地告诉他:学校不是任他随意进出的,不能想走就走,想来就来。若他真心悔过,再给他一个机会——用一周时间深刻反省,写一份思想认识;将开学以来的各科作业补起来,交给任课老师,等所有老师都认可了,才能进教室。第五周,他回到了熟悉的教室。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他?在他交来的思想认识中,我看到了他心灵的震动:“退学后,我丝毫没有后悔。当然,父母不会让我在家什么也不做的。我必须要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最好能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第二天,我出去找,但是待遇不错的工作基本门槛是高中毕业,否则只能去做苦力。几天下来,一无所获。我病倒了,医院出来,已经过去一个星期。这一天,我上街买东西,感觉气氛有些异样,看着周围行人,才发现是星期四,难怪路上没有学生。买了东西正要付钱,老板娘忽然问了句:‘你是学生吧,为什么不上课?’我一时回答不上,但还是编了个谎:‘今天我有事。’‘难怪,哪有学生不上学的。’我不敢多留,提起东西就走。”
这些经历对他触动很大,他的思绪不再平静,心头升起了一丝暖意。晚上一直睡不着觉,干脆坐起,将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想反复思量,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下决心要改正。“尤其补作业的这几天里,悔恨的感觉从来没有减弱过,反而一天天地增强。趁着补作业的间隙,想着同学们在学校里认真听讲,老师们辛勤耕耘,而自己却在为自己造的孽买单。更重要的是,我舍本逐末,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最适宜学习的时刻,却做出了如此愚蠢、幼稚可笑的行为„„至此我已深深忏悔,对于老师、家长,我无以回报,只有发奋努力,刻苦钻研,争取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尽管他是自己主动要求复学的,但我们担心他能坚持多久,会不会反复,所以一直密切关注着。果然,一星期后,上课时一些老毛病开始复发。这时,我及时找他谈话,敲敲警钟;任课老师也都经常给他提个醒;同学们鼓励他、督促他。慢慢地,他的心定下来了,行为规范起来了,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期末考试中,竟然考到了班级第一名。
鉴于他缺课时间太多,学校给了他一个留校察看的处分,他虚心接受了,并表示要力求上进,好好表现,争取早日撤消。政教处把他的案例作为典型,由他现身说法,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反响很大,尤其是高二学生,触动更大。【感想】信息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影响、教育可能比书本知识、老师的说教来得更直接、更生动、更丰富。赵某因受到社会上过多的不良影响而使自己的人生出现了偏差,但同样是现实生活教育了他、纠正了他,令他回到了正常的人生轨道。因而,我们现时期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要建构基于生活、社会的开放型活动德育模式,借鉴、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育思想,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社会,拓展教育时空,以生活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构筑校内外相互沟通、结合的“大教育”格局,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案例3】城同学是我班中学习成绩较好的一个同学,入学成绩为485分,排班内第六位,期末考试得502分,排班内第六位,平时喜欢问问题,并且一问到底,特别是有关竞赛方面的题目,喜欢看竞赛方面的书籍,在课堂上,当所授内容是副科或其认为已掌握,则容易开思想小差说话,搞小动作,特别是自习课,搞小动作,说话现象更多,甚至在自习课上打游戏机,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太好,自我中心意识太强,纪律观念,集体观念都比较淡泊,贪小便宜,对值日工作不认真负责,却是应付了事,我从他的初中同学也了解到,他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可以,但纪律太差,一次因为在自习课上大声说话,出位,搞小动作,我叫他到办公室谈话,他不去。私下还对同学说:“我学习成绩好,看你能把我怎样”,这是一种典型的一好摭百丑的思想,也是一种幼稚而又偏颇的思想,以为学习成绩好了,就是一个人才,就是一个好学生,看不到好的标准应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更没有作为学校的一分子就应遵守学校纪律的意识,因而认为老师对他的管教是有意为难他,认为侵犯了他的自由,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和集体,自私自利思想严重。对于这种学生的违纪行为,单靠批评是收不到什么效果的。来到本班后,批评过两次,但收效也不大,没过几天又重犯了,后来,当我了解到过去的情况后,觉得应首先改变他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自私观念,才能使其正直改变他的行为。一天晚自习课上,他用文曲星玩电子游戏,我从后面走到他的身旁,他仍浑然不觉,我没收了文曲星并把他叫到了辅导室,他一副莫然的神态站在那里,似乎对此已司空见惯,无非是一通臭骂,然而,我并没有骂他,我搬了一张椅子叫他坐下,他不情愿地坐下了,我就电子和他聊了起来,问他是滞很喜欢玩电子游戏,从什么时候喜欢的,班上喜欢电子游戏的人多不多,他们都用什么时间去玩等等,也问他过学的学习情况,以及取得过什么成绩,问他现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来实验班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理想和目标,最后我抓住他喜欢来问问题这一点说,你是来问问题最多的一个学生,给我的印象是,你是十分好学而要求上进的学生,因而我很喜欢你来问问题,对你也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但你的古怪行为与你好问这点又是如此的矛盾,这是为什么呢?致此,他哭了,哭得很伤心的样子,他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最后说了一句,我错了,从他哭着说出这句话时,我感到了他的心是诚恳的,我鼓励他说,知道自己错了,就应下决心改过来,改过来了,用功搞好学习,我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的一个佼佼者,本来你的成绩就不错,我坚信这点,知道了吗?他默默地点了点头。【感想】 学生违犯了学校纪律,当然要批评教育,批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纠正其错误行为,使其上进,但看法不同,效果就会不一样,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学生都应该出于一种爱心,有了爱心,就会选择恰当的方式,使在批评中,学生感到的是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仅仅是指责,这样,学生就易于接受,易于错误行为的改正,由于惯性,虽然不一定批评教育一两次就能把其彻底改变,但是,只要出于爱护学生,相信学生一是为不断改进,不断进步的,李明同学后来虽然也还有些说话现象,但已越来越少了,电子游戏可以说再没有见过他玩了,学习也比过去勤奋多了。
【案例4】 05年5月的一个上午,我在批阅学生周记时,先看到宏在周记中流露出一种极度的伤感,却不愿说出原因,这非同小可!紧接着我又翻阅了同宿舍的其他几位同学的周记,终于在一个同学的周记中了解到了一点情况:“老师,阿杜以为我们都不要她了,您要关心一下,劝劝他”。
对于这种情况,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个班是个住宿班,6个人一个宿舍,女孩子在一起,肯定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闹小脾气。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让宏那么难过,舍友那么着急。我必需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分析,还要妥善处理。认真思考许久,我做出如下处理思路:
第一步:分别找她的室友谈心,进一步了解事情真相,找出同宿舍同学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引导和教育。
第二步: 再找宏谈心了解情况,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
第三步:利用得到的结论对班上的同学进行教育,同时避免对宏再度造成影响。
小霞因为让宏帮忙到水,宏不管,俩人闹别扭,小霞一急跑了出去,宿舍六个人都出去追她,剩下宏一个人,结果造成宏的误解。【感想】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应重视的便是学生的人际交往。平时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甚至溺爱。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他们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理不当。因此,作为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沟通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学生的人际交往是其社会化和人格成熟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人格的健全发展以及今后成功地走向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建立同伴关系是学生们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过程,通过这次事件我发现,一些学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做为教师如果想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应了解学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或障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事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宿舍之内,我们该怎样做?》 宏的舍友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首先要善良和富有爱心,这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只有善良和富有爱心的人最终才会是真正幸福的,当你关爱他人时,你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快乐与动力。其次,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不欺凌弱者。不能只考虑自己,不能自私,更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再次,要学会宽容,要拥有宽广的胸襟,不能过于敏感,不要斤斤计较。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们不要在微小细节上老是影响情绪,分散精力,失去来学校学习的根本目标。最后,要学会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学会和睦相处,共同努力去营造一个温暖的小家,利用集体的温暖来让每个同学都能健康快乐地发展。
爱是春雷,能惊醒迷途的孩子;爱如夏雨,能沁入学生的心脾;爱是秋风,能拂去孩子心灵的尘垢;爱如冬日,能温暖学生的心灵。
只要用“心”执著地去爱那些学生,就能开垦出一片学子们得以成长的沃土,就能为他们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就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只要以爱心相待,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以无私的爱心给他们阳光和雨露,他们就能健康成长。
只有用真诚的爱心,才能敲开学生们那扇禁闭的心扉之门,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真心,用我们的热情,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眼中的学生。
2.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篇二
其实大部分孩子英语成绩不好跟他们的智商并没多大关系, 我们总是从他们的嘴里听到:“我对英语不感兴趣”, 或者家长跟老师沟通时也总说“叫他念都不念, 一拿起英语书就想睡觉。”这些学生对英语的厌倦源于心理学上的所谓“自卑情结” (inferiority complex) 。而这种自卑情结是源于屡学不成, 处境绝望而产生放弃的想法。多班教学和大班教学的现状, 使英语老师忙于备课、上课, 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关注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困扰大家的这个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 进行有效的引导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 大部分学困生是因为家庭的缘故, 导致成绩上不去的。刚接六 (8) 班时, 我就发现有个白白胖胖的男孩, 上课总是趴在桌上, 一动不动。作业连着缺交几次后引起我的重视, 我把他请到办公室。几经询问了解, 孩子告诉我, 爸妈因为天天吵架, 最近在闹离婚, 我跟他说:“我能理解你, 老师小时候父母也常常吵架, 那时候我心里也很害怕, 可是现在我都长大工作, 也成家立业了, 他们也没离成。别担心, 什么事情都会过去的, 生活总会越来越好的。”上课铃声响了, 我说, 以后找机会再跟他好好聊聊。可后来我没再找他, 因为之后的英语课他都很专心, 也常常举手, 成绩一直保持得很好。我想孩子需要的其实很简单, 也许只是一个理解、一份关怀。
二、将心比心, 尊重学生的人格, 也尊重他们重视分数的本能
追求知识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 而在我们日常教学中, 看到的却是另外的一种景况。“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这句俗语非常生动地体现了分数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夏的一节英语课, 单元试卷发下去后, 一部分学生在高谈阔论, 还有一部分低头不语。这很正常, 每次考试后都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前排的一位男生竟恶狠狠地盯着我。我莫名其妙:“怎么?有深仇大恨吗?”他很生气:“你少加了10分!”本是就是一次开卷考, 我根本就无意打分的。于是我悠悠地回答:“不是开卷考嘛, 没必要那么重视分数。只要期末考认真对待就好了。”
回到办公室, 将心比心想了想, 突然自省:他在乎成绩有什么错, 学生学习不就是为了分数!即使是开卷考也是自己认真做出来的, 分数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心情。于是, 放学前找了他把分数校对过来。
再次考试后, 我宣布:“只要你们认真改错, 在试卷上分析出失败原因, 可以不给家长看, 也不用家长签字。”教室里一片欢呼, 孩子们特别高兴。下课后, 我翻看他们的试卷分析, 发现绝大部分都能找到出错的原因并加以改正。与以往他们拿回家让家长签名改错相比, 效果也没有差到哪里。
三、加强家校沟通联系, 教会家长配合老师
其实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大部分家长对怎么帮助孩子学好英语是非常茫然的, 不知道从何下手。有些孩子成绩本来不该那么差, 后来也变成所谓学困生, 是因为他们常常回去跟父母说英语没作业, 或者老师没要求。负责任的老师只好放学留下来让他们补完回去, 可是因为教的班级太多, 留不过来。于是吃力又不讨好的事, 有的老师索性也不做了。结果是学困生的数量越来越多, 最后再抓再补也无济于事了。而有的家长重视的方法不恰当或由于自身英文有限, 所以也无法像督促语数那样去督促孩子学习英语, 这就需要我们在家长会或课后的沟通中教他们如何在家中帮助孩子进行英语学习。作为小学英语教师, 我们所教的班级比较多, 有时还要跨年段讲课, 面对如此之多而且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 我们无法具体了解到每个学生的自身状况与学习情况---即使我们课下做了很多的努力。一周三节的英语课并没有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显然被他们摆在副科的位置, 这影响了他们对英语学习价值的正确判断。把客观的现实告知家长, 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提醒家长多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况, 培养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四、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给学困生喜欢英语的理由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 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 学生很难像学汉语一样轻松自如。可以这么说, 英语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只有生动,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 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他们才能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不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 不论哪个成绩段的孩子都不会拒绝一堂有趣的英语课。我常常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把美妙的音乐、简单的动作、有趣的游戏、画画、比赛等融入课堂活动中, 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篇三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声音来打动人的心灵,使人们在“音”的行进中得到情绪的抒发和心灵的感受,从而提高人的身心素质。如今的音乐新课程教学,要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性作用,使教学活动立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使其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技能。
首先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做了一下尝试: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程教学中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学生会不断的接受新的刺激,学习情绪高涨,这样既加大了教学密度,又优化了课堂教学。
在教学《草原上》这首歌曲时,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光、色、形合一的优势,创设情景:绿绿的草原、灿烂的阳光、远处的牛羊、清新的花香,再配上背景音乐,学生的思维、视觉、听觉被调动起来了。这时让学生为画面编歌词,再念一念,接着给画面配上原歌词,制成简单的MTV让学生欣赏。看着优美的画面,倾听着悦耳的歌声,学生仿佛置身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学唱中将歌曲的情绪较好地表现了出来。
如我在教《春天》这首歌曲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除了用图画引导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在春天看到的桃花、麦苗、天空的景象。学生闭上眼睛后,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会产生深刻的体验,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这种形象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将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从未有过的美感,对音乐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但是我们的音乐课绝对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要避免单纯地让学生看看、听听这种现象的出现。
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教师培养的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不是培养音乐家,所以音乐教师应把培养学习兴趣作为教学中重要的目标之一。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中学生已具备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应重视发掘中学生的这一能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环节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更要注意发挥音乐教学“通感”的作用,即创设多种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形式和通道,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器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参与到音乐的审美体验中,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探究音乐的本质,自主的表现音乐。
在唱歌教学中,反复听赏音乐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情绪的对比、参与小组讨论、合作设计节拍节奏形式、创编伴奏方式及歌表演等都是重要的体验过程;在唱游教学中应给学生创作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理解、爱好、专长来进行自由地想象、表现和创作等等,也都是引导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体验形式。
通过学生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充分挖掘了其自主学习的潜力,使其养成长期反复、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探究自主的良好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自然的转化成了学习兴趣。有了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音乐学习实践中来。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重要。需要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习者。因此,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是音乐教育很重要的一点。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的主要特征是情感表现,通过情感体验达到审美的目的,这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创作、表演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身参与和体验,教学中只有学生真正有效地主动参与表演,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达到教育目标。在音乐课中,我运用多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并去创造美。在教学中,对每首歌的学习,我都启发学生讲歌词内容通过表演体现出来。每到这个时候,学生便兴高采烈地尽情发挥,整个身心都融入音乐中,此时此刻,学生所感受的音乐美是在自我体现中完成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舞蹈动作生动地再现出来,这是任何形式都无法取代的。对有演奏乐器特长的学生,我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把他们组成乐队,边奏边唱,在集体参与共同创设美的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再如:“班级演唱会”就是一种很好的音乐表演体验,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表演、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各个展示音乐才能的机会,同时又营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生动活泼、团结协作的友善氛围,特别事由学生自己组织、主持、展示、评价、总结班级演唱会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学生音乐之外的各种潜能,讲学生从被动接受复杂抽象的音乐知识概念中释放出来,使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快乐中尽情地歌唱、演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四、提升教师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有审美能力的人。音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如果不能表现美,就不可能激发学生在音乐中寻找美的真谛,去感受美的兴趣。学生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诱导,教师的自身美和人格魅力十分重要,优秀的教师能够以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音乐知识和卓越的表演才能去吸引学生,以对人类的关怀和爱心去打动学生。
音乐教师应把自己的仪表作为营造内耗教学氛围的手段,从发型到服饰应尽量体现自己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品味,要端庄、大方、热情、举手投足间处处洋溢着职业赋予的一种气质美。同时,还要具备能歌善舞的本领,板书漂亮、伴奏熟练,并能充分利用脸部表情及手势等体态语言,给学生一种美好的感受。一堂出色的音乐课会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美的回味,这与教师美的课堂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样的教学内容,但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有的教师课上的生动感人,紧紧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把美带给学生,而有的教师课上的平平淡淡,枯燥无味,学生注意力涣散,没有兴趣,更谈不上感受美的热情。究其原因,固然与教师自身美有关,音乐教师传美传神的范唱、抑扬顿挫的朗诵课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4.浅谈如何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篇四
浅谈如何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作者/李萍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转型,城市工作需求量增加,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比例越来越高,以致留守儿童的数量剧增,初步统计我校68名学生,居然有51名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其留下的这些孩子多数与其祖父祖母或亲属一起生活。由于这些孩子远离父母,正常家庭教育的缺乏,尤其是孩子的情感教育几乎成为空白,致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都存在一些问题。性格孤寂,难以沟通,攻性击强,学习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如何让留守儿童走出心里阴影,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呢?本人认为:
一、首先必须先撑握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
如学生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留守的原因,家长务工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而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教师则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教育经验,熟悉的教育技能。这些看似简单然而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但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开端。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深地感到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内心世界,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比如,面对纯洁可爱的孩子们,班主任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观察、了解、信任、尊重每一个孩子,直至成为他们无话不谈的真心朋友。
二、对留守儿童要确保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监管
解决针对留守儿童管理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实际问题。学校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责任实行全方位管理,班主任既要做教书育人的教师又要扮演“严父慈母”的角色,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解决好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无力辅导功课的.问题。
三、多管齐下,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要解决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抚慰,导致出现心理偏差,学习成绩差,缺乏安全意识等问题,一是班主任要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几”管护对子,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开展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家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辅导,心理上耐心疏导,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二是班主任要多与村支两委的领导联系,要求社区积极营造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三是班主任要在班上成立由优秀学生带动的活动小组,要求每周开展一次有益的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这样既可以转移他们思念父母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在集体中成长进步,养成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良好习惯。
四、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师的作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一是利用健康教育课,教会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还要教会他们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个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总之,留守儿童内心的孤僻,空虚寂寞需要关爱,教师应关爱他们的情感,关爱孩子的需要,让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5.走进学生内心 篇五
B00001
自习第3节才下课,我就接到政教处魏主任的电话,主任说:“今天他巡宿舍时,我班的罗XX同学跟管理员吵架,用白话对管理员说了一些‘出口话’,骂得非常难听,并已经叫这位同学写检讨书,希望班主任处理一下。”我就说:“好的,主任。晚上我先找他谈谈,看他怎么说,我一定会解决的。”
晚自习第三节还有30分钟时,我走进教室,到罗XX同学面前问他:“今天的事,检讨书写了没有?”他说:“老师,还没写完呢?”突然我有一种想法,让他到讲台去当着全班同学检讨,想到此,我又对他说:“要到讲台上去检讨!”听到这句话,那位同学突然脸上一阵红说:“老师,不会吧?”我就说:“有什么不会啊!就是要上讲台去说!”说完就走了。
过了10分钟,我又走进教室,用眼神暗示罗XX同学上讲台检讨,我本以为他会拒绝的,但是他还是走上了讲台,进行了检讨。可是,我突然发现他的检讨讲得也有一些道理,他说:“今天中午休息时,他正在劝说没有按时休息的同学快点,声音刚好被管理员听到了,就说他不按时休息,如果这样就要扣班级量化管理评分。听此,他就觉得管理员太过分啦,就跟管理员争吵起来,恰好被主任见了。”他又说:“他虽然有错,但是管理员也有不对的地方,动不动就拿扣分来压他们。他认为管理员素质那么低,不会尊重我们学生,因此根本不值得我们尊敬。”听到此,台下的同学都笑了,看到这个情景,我突然觉得台下有部分同学是认同他的看法的。此时我觉得自己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我这样做会不会给他造成心理伤害?他以后还会不会见我面时给我打招呼„„
此时,我觉得该如何评定这个学生非常难,既不能否定他做得不对,又不能完全否定他做得对,因为无论持哪一方面,我觉得都会给学生伤害。因为如果说学生不对,那就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觉得班主任不讲道理;如果说学生做得对,那就会助长这种不好的风气。所以此时我先肯定他说得有道理,确实管理员素质可能低了点,有时候确实不了解情况,做得不对。但是罗XX同学也有不对的地方,管理员大妈那么老了,即使她有不对的地方,我们还是应该要尊敬她的啊。而且你都知道管理员素质不够啦,你还要跟她争吵,那不是也显得你素质也低吗?而且你是接受了比较高的教育了,管理员大妈没有接受多少教育,所以你更不应该跟管理员争吵啦。如果按你这样的想法,对你不尊敬的人,我们都不应该尊敬他了是吗?如果你父母不尊重你,你是不是就不尊敬他们啦?如果你在街上遇到个疯子骂,你就觉得这个疯子不尊敬你,你就跟他争吵吗?我觉得你不可能会这样做的是吧,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该多点忍让,体现自己的品质。最后,我还说,罗XX同学让你上讲台来检讨可能会伤害你的自尊心,在此老师向你道歉。讲完这些我就走了。
从这件事,我得到了一些启发,我们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吗?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因为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
由此,我又想到了这事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觉得做为一个班主任要尊重学生,感受学生的心理,不能凭感情用事。那是早上上完第一节课后,数学老师说我班有十几位同学还没到,听此我心里非常恼火。又听她说XXX同学早上来时,都见他妈妈送他到校门口了,第一节了还是没见来上课,真是的。听到此,我真是火冒三丈。就径直到教室找这位同学,刚好一进教室就见,我就直问:“XXX同学,今早第一节怎么不上课?”XXX同学说:“我现在才来!”听此我更是觉得他太过分啦。就说:“今早我就见你妈早早送你来学校,还这样说!”说完,我马上气愤地离开。这之后好多天,这位同学见我,都是低着头走过去,不跟我打招呼。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们不能感情用事,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虚心接受你的批评,而不是以伤害学生自尊心为乐趣,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反叛心理,觉得班主任素质太低,那么班主任工作就更难做。所以批评更应就事论事,今天的事就说今天的,把以前的、其他的都抖落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就是一个小流氓的坯子!”“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阳就从西边出来!”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教师一句伤害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
6.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篇六
——读《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后有感
特别在书中的第46封信中,吴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怎样对待一个顽皮孩子,在这个顽皮孩子的身上挖掘出了“无理”行为背后的“合理”之处,这个过程使我深有感触。是啊,现在我们所带的班级中不管哪个班总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这些顽皮的孩子在上课时要不钻在桌子底下,要不就去拉拉扯扯,弄得旁边的小朋友都不能认真听讲,或者干脆在下课时快速地奔跑追逐,常常惹得老师出一身冷汗,生怕会磕着碰着,摔伤了自己和同伴。其实,每个教师都希望班上的孩子聪明、听话, 而对调皮甚至恶作剧的孩子难免会产生“讨厌”之嫌。我们发现教师对“调皮孩子”的不良行为多采用否定、批评甚至讽刺等消极的方式,语气中大多带有责备、厌烦的情绪;而对“优秀孩子”的不良行为则多采用鼓励、建议等积极的方式加以指导,语气中包含着信任、真诚。而在观察中得知,很多调皮的孩子都是精力特别旺盛,心智特别活跃,他们做出的许多令人头痛的“坏事”、“恶作剧”,大多是出于他们的好奇,是一种解惑、探索的行为。他们的“坏事”、“恶作剧”蕴涵着他们丰富的好奇心和创造欲,他们想通过调皮来达到他们的某种欲望。换句话说:无理的行为总有他们合理的缘由。在我的教学中叶碰到过类似的例子,有次班中调皮的洁洁将自然角中的蚕豆花摘了,并把花汁碾在自己的指甲上。看到这样调皮的孩子老师一定会很生气,自然角中的植物长得好好地,为什么要摘了呢? 而且摘掉了也不利于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老师在这过程中,光凭一味的训斥,根本达不到什么好的结果。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孩子的行为才会有所改进。随后我与孩子的聊天中得知:昨晚,她和她奶奶将凤仙花的花汁染在了指甲上,她觉得很好看,就想到了将蚕豆花也试着染花汁在指甲上。她还兴致勃勃地告诉我要将指甲染上各种五颜六色的花汁。听了她的话,很有道理。我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继续探索哪些花可以在指甲上染花汁,并可以适当做个记录,最后进行总结并告诉我们实验的结果。通过这次谈话我了解了孩子的行为动机,走进了孩子的心里。从此,这个调皮的孩子对探索性的活动非常感兴趣,遇到问题也喜欢问个“为什么”。
当然,因为孩子还小,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还较差,很多时候孩子出现无理行为的原因是他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合理的。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学习机会帮助孩子早些懂得这些道理,使孩子真正的明白事理。可是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吴放老师说的一句话:理解孩子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孩子有孩子的道理。可能有些道理在我们成人看来太过可笑,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是皆有可能,所以只有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我们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幼儿。
7.物理教学应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篇七
在复习安培定则时,有一部分学生在做题时最后结果都不对,课间询问他们是怎么做的,才知道问题所在。他们不会区分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知道导线截面里的符号代表的是电流方向;在讲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时学生不懂,与他们交流后才知道原来是学生习惯于初中电路图的画法,对高中阶段的画法不理解,当我把一根线擦掉恢复到初中电路图时,学生立刻就明白了;在左手定则的应用中,学生总是做出与正确答案相反的结果,为了找出原因,我课下亲自看他们的手势,学生对磁感线从“掌心进入”理解得不深刻,我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将“掌心进入”形象地比喻成“箭尖刺手心”,手势定位取决于电流的方向。利用课间、自习观察、询问学生,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进入他们的思维,获得教学上的细节并及时给予纠正,可提高教学效率。
我在课下与学生谈话时发现,多数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针对这种情况,课上多注意复习旧知识,课下设计与旧知识相关的问题,通过多做多练,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设计问题也可了解学生,走近学生。例如,在磁感应强度的教学中,学生知道磁感应强度概念、定义式、物理意义后,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怎样定量描述磁场?
如果学生能联想到定量描述电场的方法,这个问题是很容易的。借此能了解学生对电场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能温故知新,是否会类比。从课堂效果看,學生反映不佳,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忘了电场知识;二是不会类比。我及时进行讲解,方法上的引导,之后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问题二:磁感应强度由什么决定?
这一问题,学生反映特别强烈,积极回答问题。再次巩固、强化了类比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记忆需要不断地训练,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我最初认为高中生对于新知识讲两三遍就能记住,事实并非如此,于是我不断地走近学生,不断地反思,更新原有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毕竟是新知识,接受起来就如同小孩学走路一样,需要过程,这期间需要扶持,需要耐心呵护,严加训练,学生才会慢慢接受,熟练地应用。这一过程我的体会是双方都很辛苦,但收获都很大,我更加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
8.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篇八
古人曰:“知其心,然后能求其失也。”因此走进学生的心灵,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能够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幸福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努力通过以下方式去不断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一、尝试与学生做朋友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教师只有在同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后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我们一定要学会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
二、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
构筑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给学生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学习氛围,要善于倾听,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古人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总会犯错,总会有不足,何况中差生,学习道路坎坷不平,荆棘遍布,能够顺利走完这条路的人毕竟是少数,我觉得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其实,每位学生都有很多可爱之处。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是这样看待中等生、后进生:他们每天上学,即使把中文听成日文,却还能坚持在椅子上一坐一天,这是何等的毅力?他们考试屡考屡败,这是何等顽强的抗挫能力?他们如此艰难却很少有人理解,同情,还受到批评指责。即使这样,学生吃过饭后,背上书包,还能一步步朝着这个自己从来没有成功,还不断有人讽刺挖苦的教室走来。见了老师,还憨厚笑笑,这是何等开阔的胸怀,他们有了这些经历,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没有过不去的坎。我想,我们老师能 1
理解这一点,就应多给中等生、后进生一些关怀、希望、鼓励甚至表扬。
四、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中愉快地接受教育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人的赞赏,所以老师不要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多使用表扬的武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些中差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逐渐增加学习兴趣,严格要求组织纪律,并鼓励他再接再厉,差生的表现易出现反复,老师要有耐心、恒心。这样,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自觉地改进,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9.心情随笔走进一个父亲的内心 篇九
读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感触颇深。
这是周国平于出版的书,而事件却发生于1991年。562天,他深爱的女儿,妞妞的生命即结束了。
周国平以细腻的笔法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在妞妞生前的日子里,她的父母并没有因此抛弃她。他们细心的呵护,比正常父母付出的更多。她的每一个小动作,嘴里吐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会让作为父亲的他惊喜不断。
而他作为一名哲学家,当任何哲学理论照进亲情的现实中时,却如此不堪。真如他在文中所说的,如果我的女儿能够活下来,我愿意立刻死去,我是一位哲学家,但抱着我女儿的`尸体时,却拒绝接受任何一种哲学的安慰。但妞妞带给作者的,透过文字,他对命运、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而我映像最深刻的是:雨儿生病了,在医院里,明明已经好了,但医生却让她做各种检测。用周国平的话:作为医生,深深的明白,这些检测对于肚子里的孩子的伤害。但他依然强烈要求,雨儿在挣扎中做完了各个检测。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妞妞的死的确是因为雨儿接受了大量的X光照射,刚出生不到一个月得了绝症。待决定手术时,已来不及而死。
若不是亲身体会,也不会感到如此之痛吧。暑假的时候。我得了急性阑尾炎。下午一点的时候到医院,两点十分经三个医生确诊,判断为急性阑尾炎。情况很急,但是我晚上九点多钟才进入手术室,这七个小时中,带着每一刻都想死的心,我被要求做了CT、B超、查血液等各种检查。我的妈妈问:已经确定了,为什么还要做这些?满口为民服务的医生直接说了一句:不做检测,不能手术。五点多做完了检测,可是钱没凑齐,少一分不行。于是九点多时,我妈妈交足了钱,我终于轮上资格做手术了。
不经让我想到前阶段热火的电视剧心术,心术里呈现了复杂的医患关系,比如医闹、医生的失职、患者殴打医护人员、手术前的家属签字问题、费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电视剧从提高医生护士的道德水平入手,绕开制度问题,从而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医患关系,是我们不可承受之重,电视剧里的经典的台词、儿女情长等足以使我们为之一笑,书本里一个父亲对于女儿浓浓的爱也足以温暖我们的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的父母没有耽误医治我的时间,他们看着我疼痛,心快碎了。那么周国平夫妇呢?女儿走了,是明知道她必须会走的,每日过得是怎样的憔悴?又是怎样的心理承受能力接受女儿的死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太伟大,渐渐抚平那些渐渐失去的道德,人性的奴隶。
10.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篇十
心理描写,要透过人物的行为特点和性格特征,进入到他(她)的内心世界去,准确地把握其个性。
有一个同学写了一篇作文让我给看,描写的是他一次迟到的心理状态,题目叫“害怕迟到”。我摘出一段来给大家看看:
……我早上睡过了。
进了学校大门,教室外边已经一个同学也没有——上课了!
这可咋办?以前的班主任,对于迟到的同学,惩罚可严了,新来的班主任才三天,还没混熟,不知他整学生有何更狠的招?哎!反正今天算是撞枪口上了,谁让你迟到了?自认倒霉吧你。
我小心翼翼,轻轻地走到教室门迪,踮起脚往里看看,年轻的班主任在慷慨激昂地讲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我在教室外边一边跟着默念,一边起着仓皇。
“百万雄师过大江。”
哎!百万雄师都过大江了,我却连教室门都进不去!
“宜将剩勇追穷寇,”
别追了,我就在门外边哪……我心里一紧张,尽是乱七八糟地胡想……
迟到的那种尴尬,那种害怕,那种无助,有过这样的经历的同学太有体会了!这个同学不小心睡过了头,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而站在讲台上的又是一个新来的班主任。新班主任对迟到的态度如何,他心里完全没底。内心的忐忑让他在教室外一刻不得安宁,教室里任何一点动静都引得他更紧张、更惶恐。这个同学的心理描写。很到位,算是抓到了点子。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位,他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在车站等车,很无聊。我靠在柱子上看人家打牌,肩一动,衣服粘在了柱子上一一糟糕!那张红油墨写的“寻人启事”没干!我真想将那根倒霉的柱子踹烂。一抬头,我前面一个“灯泡顶”,后肩也红红的,然而,他是那样若无其事地在看牌。这家伙也太损了!
不一会,一个“小广州”毫不客气挤开我,也靠在柱子上看牌。我想叫他一声,然而,我也没。该我红肩第二,就不该他红肩第三?我心里特不平衡。
他动了一下,肩被紧紧地粘住了。我以为他要骂一声,然而,他也没,面不改色心不跳,没事一样,继续看牌。
又有了一个同样的受害者,我心里宽慰了许多——继续守株待兔。
这时,一位年轻的中尉,也来看牌,当他要往柱子上靠的时候,坐在那边的一个小男孩叫起来:“叔叔,那柱子上的油墨没干哪!”
我望着那个可爱的小男孩,想:这世上的人,都不要长大多好!
(选自小小说《人之初》)
看了上面这两段例文,大家想一想,心理活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1.走进内心深处作文300字 篇十一
用佛家的话来说,内心深处就是尘世间最干净最纯洁的地方。但在今时今日,还谈什么纯洁?人们内心早被欲望吞噬得面目全非,我们应该走进内心深处,清理那些不必要的欲望。
如果我们不走进内心深处,清理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该如何接受知识,怎么能好好的享受美好的明天,享受生命的`多姿多彩,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呢?
纪伯伦曾说过“如果嘴巴里塞满了食物,你能如何唱歌呢?”同理,如果内心塞满了这不必要的欲望,会影响我们思考的进度,断送我们的未来。
人的内心就犹如电脑一般,当看有词榧或某些电影时,会产生到许多不应该有的不文明思想。如果不清除了他们,你的思想就会变得庸俗,还会让这些思想禁制你飞翔的双翼。
12.让朗读带领学生走进语文世界 篇十二
让朗读带领学生走进语文世界
西藏山南贡嘎县教育局 达 珍
【摘 要】我在听老师们上语文课时,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一到中学,上了初中就很少听到学生朗读了。为何呢?难道只有小学生才需要朗读,中学生就不用了吗?
【关键词】朗读 学生 语文
我在听老师们上语文课时,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一到中学,上了初中就很少听到学生朗读了。为何呢?难道只有小学生才需要朗读,中学生就不用了吗?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个人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本选文较为典范,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难易适度,适合学生需求,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通过朗读才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精妙,触摸到作者思想深处的情感,跨越时空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乃至思想的碰撞。有的语文老师认为自己是启发式教学,设计了许多问题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如果让学生朗读会浪费许多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他们错了,大错而特错。他们不知道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只有学生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感知,这是任何讲解、讨论都不能代替的。我们不能因为现在考试不考朗读,就不认真对待它。朗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
二、没有懂得朗读的方法
朗读看来是将无声的文字符号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就行了。其实,要想收到好的朗读效果并不那么简单。朗读有它的规律,有它的方法和特征,这需要老师精当的指导与示范,把握要旨,反复实践,才能真正体悟到文中精当精彩精妙的语言文字所包含的魅力与魔力,收到理想的效果,就连正确的发声、换气、声调的高低、停顿的.长短和语气的急缓都得注意到,一点也不可含糊,犹如一首好歌曲,唱得不好怎能感受其妙?
其实,朗读作为学习语言的第一要着,也是学习语文的一大法宝。在长叹之余,许多教师也在思考对策,如何才能树立朗读的新形象,让其走进课堂,既而受到学生的亲睐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朗读可以提高语文素养
首先,要端正对朗读的重要性的认识。吕叔湘先生认为,朗读是最直接整体感受语言的一种绝好方式。朗读把视觉语言转化为听觉语言,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把学生的思维触觉导向话内与言外,使之向作品深层次发展,进而体会到文中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含蓄思想。满怀情感地朗读是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的。
我们要摒弃和尚念经式的朗读,做到眼、耳、口、心多管齐下,吟哦之间,多加品味,注意积累,如“嫣然”、“氤氲”、“潺潺”只要一读,便心领神会。
朗读不仅可获取知识,还可培养气质与修养。能正确发音、吐字,把握节奏、语流和语态等技巧,其表达和交际能力必然得到提升,口才好,侃侃而谈,方显非凡气质。因此,有计划有系统的朗读技巧训练是很重要的。
二、朗读可以感受美
朗读是一种审美活动。朗读中,朗读者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被调动,铿锵婉转的音调进入耳膜,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浮现眼前,细腻深沉的情感激荡心田,朗读者陶醉于美感之中。因此,我们应尽量指导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呼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美,从中获益。这里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精选朗读材料,不同文章其教法有异。一般来说,精巧生动的文学作品和纵横捭阖的议论文宜于朗读,尤其是语言丰富有韵律、文字富有意蕴的作品,不读不能得其味,诗词歌赋历来靠朗读打动人心。
二是老师真情范读,现在教材均有名家范读磁带。但老师范读不仅能深情还能并茂,较之录音更直接、更有感染力。如《我与地坛》一文,其母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母亲的无限忏悔,朗读之下让人哽咽泪下,感动无比!再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老师范读到“寻寻觅觅,凄凄惨惨凄凄”那国破家亡、漂泊异乡的凄苦无不让人体会深刻,如临其境!
三是细致耐心导读,老师如一名导演,面对学生要用丰富的材料、入情入理的剖析,用生动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读起来才能进入状态,才能把文中的情、理表达出来,从而收到应有的效果。
四是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三、朗读可以展示学生才华
追求独立、张扬个性是中学生鲜明特点。我们要鼓励他们在朗读中展示个性才华。朗读者本人具有双重身份,是审美者,也是创造美的人。因此,朗读活动要做到开放性和多样性,才能尽显个性才华。开放性是不限制得太死,要自由地读。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对文章的理解也因人而异,鼓励学生读出各自的理解,抒发和张扬自己的个性情感。
活泼多样的朗读无疑会激发学生创造欲、表现欲,除齐读、个人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等外,还可采用一些有兴趣的形式,如:合唱式朗读、分领诵、对诵、高声部、低声部轮流交替朗诵,适合较长诗文。
课本剧适应表演读。熟背课文后,分角色上台朗读,并配以动作、表情,人物间要有交流,要有思想的碰撞。接力抢读,一同学先读,直至读完算积分决定胜负。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督促学生注意读准字音,更要注意情感的表达。
开放、多样的朗读会给学生带来展现个性才华的空间,激活潜能,发挥创造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3.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篇十三
我尽量压住火气,大声说:“大家都安静,下面我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学生们听说要讲故事,很快都安静下来。我讲道,有一个同学,他两岁时母亲去世了,后来他又得了一场重病差点儿失去生命。家中只有他和父亲二人相依为命,上星期天,他的父亲看到儿子头发太长了,又因他家离集镇太远,而且也没有时间到集镇上去,他的父亲就在家给儿子剃了个光头。这个同学就是我们班的孙宏,他剃了个光头,同学们都觉得好笑么?听完我的讲述,全班的同学没有人再笑,有的流露出对孙宏的深深同情,那个始作俑者更是低下了头,大家又开始复习课文。
这场风波终于过去了,事后想想,如果我开始就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也许不会出现那样的结果。当那个学生不愿意取下帽子时,就应该想到肯定是有原因的,等到课后再弄清楚,又有何不可?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时候,当学生犯错时,老师内心深处有一种“师道尊严”在作祟,总想追根问底,习惯性地去纠正,可是你一转身,他们依然如故。教师不顾忌学生的感受,一味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或多或少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伤疤。相反,如果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犯的错误,就不会那么“怒发冲冠”了,自然处理的结果也一定会更加圆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成人尚且犯错,何况孩子。有哪个孩子学走路时没有摔过跟头?有哪个孩子学说话时不会说错?不必惩罚每一个错误,走进孩子的心灵,你将会看到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
14.我的内心世界周记 篇十四
愚蠢的我,除去紧张,便还是紧张,仔细梳理梳理大脑,不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
还记得有句诗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莫在当下,多少内心的放不下,多少自己所顾及的。唉~总不愿意和朋友分开,可是现在……“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句话说得真没错呀!人各有所志,在真正要离开朋友时候,却忘记了以前的勾心斗角和以前的小吵小闹;在脑海里时时浮现出:
当天,
和朋友一起哭的情景;
和朋友一起调皮;
和朋友一起欢笑;
和朋友一起在操场上奔腾;
和朋友一起值日;
和朋友一起大声欢叫:“我们不怕困难!”;
什么朋友一生一起走;什么朋友别哭,有我在;远离后的朋友还会是这样吗?还是我自己的天真?还是这只是骗局?哎!难道真像古人说的“知人知面不知心”?我茫然了!~人人都不是恋巢的鸟儿……
好想好想留住那一刻,彼此便多了份特殊的情感……
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次考试,我实在是害怕!我是会像以前那样?还是败下来?或者来一次超常发挥?
哈!我冷笑一番,看世间万象。我已经不在乎太多太多了。什么“最美的太阳”、什么“有我在”我都已经不相信了,我只相信我自己!这次,我只是不想让我的母亲再受打击了!所以不仅为了我,更为了母亲,我要昂首面对现实,我要有信心,我一定会成功!因为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的最甜的人!
15.倾听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篇十五
内容摘要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常常为了孩子达到他们的要求而滔滔不绝地讲话,却很少倾听孩子说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与父母说出自己的心声,孩子需要能听他们说话的长辈,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只有批评与鼓励,我们更应该静下来听学生的心声,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达到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倾听 ; 烦恼 ;辩解 ;快乐;注意。
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一幕:老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教师坐在椅子上,学生站边上,“你今天做了什么事,啊!”“你为什么这么做啊!”“你知道这样做对不对”教师一连串的问话或训斥,往往还没等学生思考表达,就以学生说“老师,我错了”老师说“知道错了,以后不要再犯了,再犯的话就……”而结束,对学生到底为什么这样做或许一无所知。几个回合下来,学生也就因惧怕老师的“权威”或“惩罚”而唯唯诺诺,因此就不可能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老师也就无法了解学生,教育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或只做表面文章,劳而无功,学生当面答应,背后依然我行我素,达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教育首先而且必须要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学生稚嫩的心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你不知道学生的能力,不知道学生的需要,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好他们”我们要了解学生的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我认为最好办法是做学生的倾听者。
一、倾听学生听什么
1、听学生的烦恼
据新华网报道:“你过得好吗?”有近九成的中学生回答“感到烦”,仅有10%的中学生表现烦的时候比较少。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烦恼,这些烦恼可能是学习上的或交友上的,也可能家庭的或社会的,这些烦恼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
1他们把这些烦恼说出来使他们的心情变得更加阳光。记得我刚毕业时,由于年纪轻心理上与学生很接近,经常与学生聊天一次有两个女孩到我房间玩,我们一起聊学习、聊生活、聊爸爸、妈妈、兄弟姐妹,聊着聊着,一女生突然很低沉,我觉得不对劲,就避开另一女生,十分诚恳地询问她,突然失声痛哭起来,“老师你觉得我姐还活着吗?”原来她姐姐曾经也很优秀地进入中专卫校读了一年,由于爸爸嫌她女孩不再供她学费、生活费,她姐姐从此三年杳无音讯,村里谣言说她姐肯定死了,母亲因此也疯了。而且她的父亲也不给她学费、生活费,得知这一切,我一边抱着她,一边安慰她:现在你好好学习,或许你姐在某个地方默默关心你,等你考上江中或大学,你姐就拿着学费回来让你高高兴兴上学,不再重演悲剧。从此,她也开朗了,她坚信姐姐一定在某个地方关心她并努力工作着,等待她的喜讯。一年后,她以优秀的成绩考上江山中学,欣慰的是姐姐真的寄学费回来了。
2、听学生的辩解
我想我们教师都有这样的时候:学生犯错误了,由于我们当时心情不好,时间紧迫等原因,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学生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但很可能在一切行为的背后或许有我们所不知的因素。其实犯错误的学生最需要申诉自己的理由,也许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节目中访问一个想当飞行员的小朋友,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灭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的回答是:“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下去„„”(我们看到这里,你会怎么想?)当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林克莱特继续关注着这个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林克莱特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具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才听到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试想没让小朋友说完话,我们会怎样判断他呢?
3、倾听学生的快乐
当学生感觉进步而快乐时,我们分享着,当学生找到生活的乐趣时,我们倾听着,用心感受学生成功的喜悦,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表达我们的感受,送去我们的鼓励与赞赏。本学期我新接了九(3)班,开学的第一天恰巧教室里没有粉笔,我就随口说了句:谁能帮老师去办公室拿点粉笔。马上有男生站起来“我去”,很快粉笔来了,“谢谢,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王勇”。晚饭结束时,我刚要离开教室,王勇跑过来,“老师,我们能一起抬饭桶吗?” “当然可以。”我们一起抬着饭桶边走边说,“老师,我今天很有面子。”“为什么?”“在班里您第一个认识我,现在又有那么多的同学看着我们一起做事,我多自豪﹗”原来学生的快乐可以来的这么简单,我们不是可以多给学生制造快乐的机会吗?
二、倾听需要注意的几点
1、转变观念,平等对话
教师在与学生说话时,容易带有权威感和优越性,不自觉地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或者批评,或者教育,或者指点迷津指出缺点和错误,这种做法教师习以为常,感觉自己是在尽老师的责任,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不仅不领情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走向教育反面,所以教师在倾听学生时,要转变观念,学生与教师要平等对话,例如教师在倾听时要保持轻松自然姿态,包括眼睛的亲密接触,用点头或恰当的短语来显示你集中注意力耐心倾听对方讲话,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叙述,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尽情地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的想法,2、倾听要耐心,不要偏听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宠爱有加,渐渐养成了他们骄横偏激的个性,再加上他们的生活阅历浅,任性贪玩,易冲动,说话做事不顾后果,如果他本身正遇到不顺心的事,这时当老师的做法与他的想法不一致时,或许会顿发无名之火,把一腔怨气发泄到老师身上,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在倾听学生时往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自己尚未准确地理解学生时,就轻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对学生的想法作出误判。为准确了解学生内心,在倾听学生时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反应,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听他倾诉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并在恰当时机指出他的错误,让他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从而毫无保留地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最近遇到一位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刚刚经过班主任教育,走出办公室去上课,没过十分钟他气匆匆从教室跑到操场,刚好撞上班主任,一看到,班主任气急败坏地责问:“你怎么老毛病又犯了,你到底想怎样?”那学生脱口而出“我就这样,不想上课怎么啦?”班主任更气了,我走上前去将学生拉走,“你为什么上课跑出来呢?”我轻声问,这位学生马上泪流满面,等他稍稍安静,我再详细询问,他便很委曲地告诉我“任课老师无故将他的卷纸没收了”,(后来我调查,原来是师生之间存在误解造成的)他觉得很委屈,一气之下就跑出来。设想如果只听他发火,我们根本无法知道原因,只觉得他很“坏”,经常这样师生之间对立冲突就会越严重。
3、倾听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地点
时间和地点选择得好会收到良好教育,反之,则会适得其反。前几年我新接任九年级一个班班主任,我们班分到的男生寝室很大,大家都一张席一张席紧挨放着,可是有一张席却很意外,铺在离其他同学床位很远的一个墙边,我问他为何这样做,他不说话,只是呆呆地站着,为了整齐有序,我命令式地叫那位同学把床铺搬到同学边上,虽然那位学生做了,但看得出极不情愿,之后的几个星期里,他又经常请假回家,问他理由总是支支吾吾的。我决定探个究竟,一次他又来请假,我没有马上同意,而是随他走出办公室,边走边聊,终于他跟我道出了原因:他有尿床的毛病,床位离得远远的是怕同学闻到尿臭,经常回家是为了换裤子。之后,我对他多了份同情,少了份苛刻,并指导他可以带上闹钟定时排尿,带上干净裤子,随时准备,多清洗床铺等等,设想如果我在办公室逼他说出请假理由,在寝室逼他说出独处原因,他会觉得多尴尬。因此,选择适当时机和地点非常重要,教师在倾听学生时应选择适当时机和场合,让他有吐露心扉的轻松环境。
作为老师,唯有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叙述,我们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科学探究式学习100个问题》郑青岳浙江教育出版社
[2]《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吴增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做一个聪明教师》王晓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篇十六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一种文体,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借“文”学“诗”,诗、文相得益彰。《但愿人长久》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中秋夜苏轼客居密州,见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因思念弟弟苏辙,思念之情无法排遣,转而埋怨月亮“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但苏轼终究是豁达之人,转念明白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道理。字里行间充满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但愿人长久》以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来勾联故事情节。从“心绪不宁”到“埋怨”再到“宽慰”,让我们觉出苏轼是一个豁达大度、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一、“心绪不宁”念亲情
回到苏轼生活的那个年代,父母、妻子相继去世,就剩下弟弟苏辙这个唯一的亲人。苏轼和苏辙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书,形影不离,手足情深。长大后各奔东西,分别七年,兄弟两人聚少离多。
中秋月圆之夜,他看到“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别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而自己却是孤身一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思念亲人心切,目睹他人的团聚,联想到自己被贬至密州,形单影只,触景伤情。本想举杯消愁,但酒醒后还是难以释怀,思念弟弟,心绪不宁!
二、万般“埋怨”因无情
苏轼心绪不宁,心生埋怨。“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苏轼认为,花好月圆别人圆,可自己却不圆,自己和弟弟身处异地,天各一方,月亮不该在手足兄弟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不该和诗人过不去。名为“怨月圆”,实是“人自怨”,说“月无情”,实暗指“人有情”。最后的“……”省略了其他埋怨的内容,苏轼在埋怨皇帝,为什么让他到密州做官,以致于让他和弟弟身处两地。苏轼还会埋怨时间过得太快,与弟弟一别,又是七个年头了!苏轼也可能埋怨密州百姓欢聚的气氛过于和谐热闹,以致于引发了他的思亲之情……
这看似无理的埋怨和责问,更强烈地表达了他对弟弟的急切思念,这埋怨来源于他心底对弟弟的思念之苦!
三、转念“宽慰”皆是情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如果没有分离,怎么能体会到相聚的滋味呢?自古以来,很多诗人、词人都已经学会正确地看待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离合,像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苏轼也如此,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用“悲欢离合”概括了人世间所有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苏轼将世上的悲欢离合联系到月儿的阴晴圆缺,都是自然规律,既然事实如此,离别在所难免,那就不必悲伤了,与其暗自神伤,还不如将思念之情埋藏在心底,一同欣赏这天底下共有的“一轮明月”!想到这些,一种美好的感情萦绕在他的心间:“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推荐阅读:
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世界的教学反思09-14
走进内心深处初中作文09-14
关爱和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06-14
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10-21
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07-17
走进星星的世界-高三作文08-14
走进她的世界初中作文09-01
走进圆的世界详案09-23
《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读后感07-06
架起走进学生心灵之桥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