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2024-07-31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精选13篇)

1.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一

身高与体重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数学地认识生活中的“肥瘦”问题。

2.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提出意见和意见,培养学生关心自己、关心他人的良好情感,促进良好饮食起居、运动保健习惯的形成。

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

教学过程:

一、身边取材,引出课题。

课间出示姚明成龙在一起的图片,两人悬殊的身高给学生强烈的反差。师:这两人认识吗?谁能简单介绍?

生:姚明、成龙。篮球明星,影视明星。师:你觉得姚明和成龙谁胖一些?

生:成龙胖!因为?? 生:姚明胖。因为?? 师:你觉得一个人的胖和瘦可能与什么有关? 生:遗传、饮食、运动?? 师:你们觉得要评价一个人是胖还是瘦,与人身上哪些数据有关? 生:身高、体重、年龄??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通过研究人的身高与体重,用数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胖与瘦。

二、计算体重指标,分段整理数据。师:同学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吗?知道的请站起来。

师:根据自己的身高和体重,你想过自己是胖还是瘦吗?请大家闭上眼睛,请认为自己体型稍胖的同学请坐下,认为自己体型稍瘦的请坐下,认为自己体型正常的同学请坐下。

师:我们胖瘦的程度到底怎么样呢?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指标。出示世界卫生组织体重指数。公式:体重指数 = 体重÷ 身高的平方 师:身高的平方是什么意思? 师:让学生估计某一学生的体型属于哪个等级,然后由该生报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师生一起计算。

师:指数为20,你们认为这个同学属于胖还是瘦? 生:无法判断,需要标准?? 师:出示评价标准。

师:同学们的体重属于哪个等级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课件出示活动要求)活动要求:

1、计算标准体重;

2、确定评价等级;

3、交流结果:造成这种状况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对计算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以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计算过程中好几位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还不是以前自以为的肥胖。学生完成后全班汇总,用Excel生成扇形统计图。

师:从上面得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体型正常人数不到一半。

生:消瘦、偏瘦的人数比偏胖、肥胖的人多。生:这可能跟平常的饮食习惯有关。生:可能缺乏锻炼。生:也可能与遗传有关。师:我们能否针对非常态的同学提一些合理的建议。

学生对偏胖和肥胖者提出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等建议,对偏瘦和消瘦者提出不挑食、多运动、休息、心理等建议。

三、思考公式局限性,引出不同标准分段整理。

师:你们觉得章老师也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计算体重指数吗? 生:能。师:那你说章老师体型属于哪种类型? 生:??,这是儿童标准!师:出示成人评价标准。独立思考、组内讨论: ●现象: 章老师体重65Kg,身高1.70m,经计算BMI为22.5,为正常体型。●思考:如果有一位女老师与章老师的身高、体重相同,她的BMI应该也是22.5。你认为她体型正常吗? 生:可能女老师看起来胖些?? 生:我爸爸和妈妈身高差不多,胖瘦也差不多,但我爸爸却比我妈妈重多了,如果俩人一样重的话,我妈妈肯定比爸爸看起来胖多了?? 师:许多科学家也认识到了BMI指数“男女不分”的局限性,并经过大量的研究给出了一个区分男女的计算标准体重的方法。(大屏幕呈现公式及评价标准)。

男:[身高(cm)-80]×0.7=标准体重(千克)女:[身高(cm)-70]×0.6=标准体重(千克)体重评价标准

教师请学生自学评价指标,思考计算方法,同伴、全班交流算法。根据教师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师生一起计算:体重65千克,身高170厘米。

(1)计算标准体重

身高170厘米男性的标准体重是:(170-80)×0.7=63千克(2)计算指标(65-63)÷63≈3.2%(3)确定等级 -11%<3.2%<+11%,属于正常体重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要了解今天前来听课的150位老师的体型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调查全体老师的身高、体重,再根据公式计算。

师:时间关系,我们进行一次抽样调查,每位同学去调查一位老师的数据。出示抽样调查要求:

1、每人调查1位老师的身高、体重情况。

2、每组调查2位男老师和2位女老师。

3、利用公式计算该老师的标准体重。

4、分析评价该老师的体型。

学生现场调查取样,开始计算活动,教师巡视,给予及时的辅导。学生计算、评价、交流结束,汇报所取样本教师体型情况,并分析原因,给出建议。

四、辩证分析,拓展知识背景。

师:刚才我们判断过姚明和成龙谁胖,现在怎么准确评价两人的胖瘦? 生:可以用刚刚学的两个公式进行计算并评价。

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成龙和姚明的体重指数或标准体重,并做出评价。经计算,成龙为正常体型,姚明为超重或严重肥胖体型。引发学生质疑——姚明看起来不但不胖,反而略显消瘦!

师:是计算错误吗?是今天的两个公式错误吗? 生:姚明是打篮球的?? 生:姚明太高了?? 师生讨论达成共识:每一个公式、法则或是标准,往往都有他们的适用范围——今天学习的两个公式和标准,对于世界上绝大部分人是科学、合理、适用的,但象姚明这样特殊体型的专业运动员,却并不适用。我们需要辩证、质疑地看等问题。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说说经历了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略)。

作业:帮爸爸妈妈计算一下标准体重并确定等级,看看你能给他们提点什么建议? 教学反思:

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从数学角度认识了生活中的“肥瘦”问题,并且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提出意见和意见,既复习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关心自己、关心他人的良好情感,促进了学生良好饮食起居、运动保健习惯的形成。

2.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二

一、选取适合课外小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素材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 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软化学科界限,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度很高的课程, 它与其他课程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与其他的课程相比,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因此, 我们选择综合实践的素材的时候应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这些特点。素材的选择和确定也要反映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兴趣, 以及特定的文化传统、自然资源状况等。只要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 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就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主题。

二、制订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之后, 学生自主地设计主题的可行性方案。制订方案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步骤。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包括:课题名称, 课题研究的过程计划, 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准备, 课题研究的时间表, 预期的研究结果, 必要时还应制订研究的假设, 为课题研究的实施奠定充分的基础。下面是“设计包装纸箱”为课题的活动方案。

案例:围绕“包装纸箱制作”这个课题进行家庭与社会调查。

1.调查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星期六、星期日。

2.题材来源:

在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 我们希望能利用有限资源创造出最大的利益, 我们将利用几何体的展开图知识, 为生产厂家设计一种包装纸箱 (肥皂盒) 。

3.调查形式:

4~6人为1组。

4.活动成果的展示。

(1) 制作纸箱的展示。

(2) 心得与感受的交流。

(3) 制作纸箱的操作展示。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一般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活动形式。但小组的确定也不是随意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大主题确定以后, 我们要根据活动的任务来确定一些子课题,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来展开活动。小组的确定并不是随意进行的, 比如有的学生、指导教师擅长与人沟通, 我们就应考虑在有关访谈、调查等需要较强交往能力的小组中有这样的成员;有的学生、教师科研能力和问题意识较好, 我们就要考虑在研究性较强的子课题中有这样的成员;有些活动所需的设备使用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就要考虑在该活动小组中有可以解决这类问题的人员。也就是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特长、兴趣等, 小组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年龄和个人特点等, 小组活动所需的设备使用要求。

(二)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 在开展活动时, 对教师依赖性较大, 因此, 活动指导要更好地保持“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平衡。教师干预太多学生就失去了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师指导太少, 学生就会遇到很多具体的困难, 逐渐失去了活动的兴趣。因此, 初中阶段的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时, 要坚持指导学生, 自主探索的原则, 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强调教师成为活动过程的一个“普通参与者”。

(三) 案例与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

主题背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如超市中商品标价, 在你购买这些商品的时候, 有许多的复杂等量关系, 我们一会半会不能理清这些复杂的关系, 因此, 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方程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等量关系。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的习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发展学生的思维,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以两人或四人为一组) 。

活动过程:

1.活动前的准备。学生分好组以后, 让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或部门来调查, 而且各小组要制订活动计划。

2.实施活动。

(1) 小组成员分工采访周围熟悉的有关人员或去商店、超市、银行等, 与有关人员交流, 收集所需的数据和数量关系。

(2) 小组讨论, 用所研究的例子, 构造一个或几个用我们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自己所收集的例子, 即把有关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列出方程, 解方程, 并对方程作出解释。

(3) 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汇报活动过程, 感受和成果。

(4) 对课堂交流的内容发表个人看法。

3.活动后出一期板报或墙报, 展示活动成果。

这节综合实践课的主要特点是:课题的选择来源于生活。本课例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主题, 充分体现了学生选择课题的自主性。在课题的活动中, 主动向教师或懂行的相关人员请教, 到超市调查访问, 在整个过程中, 始终处于主动求知和自主建构的认知主体地位。另外在本次活动中, 让学生用信息手段来收集材料的方式说服力更强, 更具有教育意义。学生收集这些资料后进行后期制作, 勇敢地走上讲台演示, 体验了小记者、小主持、小编辑的快乐。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认识,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真正体现了“我们的学生只有参与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这一课程思想, 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以书本为中心的模式, 为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拓展了空间。

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作用 篇三

新课程改革让数学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数学教师能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有的学校开发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起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功效.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不管教师在课堂上怎样采用图示或其他演示手段,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时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一些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参与的综合与实践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实用性,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感觉到传统的数学教材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性,教师在教学中也只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而往往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学生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我们可充分利用中学生直观思维性强,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去探究知识的特点,设计一些生动有趣,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去探究,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尽快进入探究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让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制作活动:将一块长30cm、宽20cm的长方形纸板,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就可以折成一个无盖长方体盒子.所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容积将会随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底面积最大,进而再让学生探究怎样才能使其容积最大.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充分感受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再进行动手操作,将所学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这样,学生在直观、真实的操作活动中学会了探究运用,也让学生在主动操作、探究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在中学生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中,中国学生屡获殊荣.而到目前,我国仍未有获得诺贝尔奖金者.究其原因是我们学者的创造力不强.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之路,这是毋庸置疑的.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环节,教师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必将对学生的创造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测量一下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角并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各小组用电脑验证一下.最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一下子都迸发出来了.这可能比把结论告诉他们后做几个习题的解题效果差,但学生的独创性却很好地被发挥出来了.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多设计几个能够开发学生创造力的问题,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要远比使用“题海战术”效果好得多.

三、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重大的科学发现都离不开人们的相互合作,共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在所有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除了操作较为简单的活动外,都要求学生去相互讨论、相互研究归纳.

例如,在教学《事件发生的概率与频率》时,可用瓶盖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任意掷出一个瓶盖,如果盖面着地则甲胜;如果盖口着地则乙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吗?做一做这个游戏.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概率与频率的关系,可将班里学生分成几组,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影响结果的因素,各自猜想不同的结果.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大量重复地抛掷瓶盖,再让全班学生讨论、思考,学生就会知道经过大量重复实验得到的频率的估计值可以近似看作事件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此方法去估计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这一个游戏,学生在活动中分享了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了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智慧碰撞中对接、融合,达成共识、共赏、共进,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更乐于与他人合作.

四、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反映了数学知识内容的本质,是研究数学理论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常见的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类比思想等.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则可以弥补这一点.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一章后做“翻转茶杯”实践活动:

活动1:取3只茶杯,杯口全部朝上.每次翻转2只茶杯,经过若干次操作,能否使杯口全部朝下?

活动2:取4只茶杯,杯口全部朝上.每次翻转3只茶杯,经过若干次操作,能否使杯口全部朝下?

活动3:取5只茶杯,杯口全部朝上.每次翻转2只茶杯,经过若干次操作,能否使杯口全部朝下?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把“每次翻转2只茶杯”转化为“将1只茶杯连续翻转2次”,把“5只茶杯每次翻转2只”化归为“3只茶杯每次翻转2只”.这种转化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感受到了有理数乘法法则在判断、说理中的应用,及分类思想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会慢慢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无穷魅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当然它的意义还远不止如此,它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责任编辑黄春香)

4.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叙事 篇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总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

在教学几何形体体积的复习与整理一课时,我出示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问:“这个鱼缸是什么形状?如果想给小鱼找一个宽敞的家,需要先往鱼缸里倒水,倒多少合适呢?”同学们开始往鱼缸里倒水。接着我又问:“大家估测一下,现在鱼缸里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通过动手量,得出水缸里水的长宽高的数据,进而算出体积。接着,我又说:“让小鱼住进一个正方体的空间里该怎么倒水呢?”由此复习了正方体体积。最后,出示圆柱体、圆锥体形状的鱼缸,我往里倒水,问:“这时鱼缸里的水是什么形状?要计算水的体积,需要测量什么数据?”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看到了四种形状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状的变化,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取得必要数据进行计算,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使同学们直接感受到几何形体相互之间的联系。这当中我提出问题:“这些计算公式看起来各不相同,但他们有没有内在联系?”从而得出,要计算体积,当两个底面相同时,可以用底面积×高而得出。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很快掌握了每一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可以“转化”的思想。

5.初中综合实践课活动 计划 篇五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

2010-2011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平。

三 活动措施 计划

1、定期组织区级综合实践活动 评比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和交流活动的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2、利用网络优势,形成交流的平台,建立市、区、校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网页,为学生及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动态、丰富教育资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供支持和帮助。

6.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篇六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请大家先观察下列生活中一些现象(多媒体演示),再回答问题:

(1)一位外地教师问小王裘村中学在什么位置?小王告诉他从裘村汽车站出发,往东走1000米,再往北走50米,就是裘村中学。

(2)张师傅来教室替女儿拿学习用品,邬老师告诉他:你女儿坐在第三列第五行。

3)一艘渔船在汪洋大海中发出求救信号,我海军快艇立即在A处测出该渔船在北偏东45度,距A点27海里处。

(4)中央气象台报告:2003年5月29日8时,第4号热带风暴“莲花”的中心位置在北纬22.1度,东经125.8度。问题1:

这些现象有何共同特点? 从这些现象中你能发现些什么?(让学生思考三分钟,允许相互讨论)

2、合作研讨,探索新知 生1:这些现象都是讲“定位”。

生2:两个有序实数对可以确定一点的位置。生3:有多种确定位置的方法。

3、理性概括,纳入系统

师:好!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定位问题,需要用数学去解决。

我们知道确定直线上一点的位置的方法是建立适当的数轴(参照系),怎样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我们先来思考下面的问题:

问题2:

现象(1)提供了“定位”的一种方法,能否将其数学化? 生4:以裘村汽车站为原点,以正东方向为正方向,以50米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建立数轴(x轴),再以x轴上表示20的点为原点,以正北方向为正方向,以50米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建立数轴(y轴),则y轴上表示1的点就是表示裘村中学。生5:两条数轴的原点可以重合。

师:好!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组成的图形就是确定平面上一点位置的一种参照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揭示课题),此后教师结合图形介绍:坐标系、原点、坐标平面、象限等概念及点的坐标特征(突出“有序”)。

4、指导应用,深化认识

师:现在我们应用直角坐标系来解决两个基本问题。(1)已知点求坐标

问题3:

写出图中A、C、D、E、F、G各点的坐标(图略)。

先让学生个别学习(允许相互讨论),再进行合作交流。(讨论结果略)(2)已知坐标描点

问题4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下列各点:

A、(4,3);

B、(2,-3); C、(0-4,-1);

D、(2,-2);

E、(2,0);

F、(0,-3); G、(1/2,-3/4);

O、(0,0);

先让学生个别学习(允许相互讨论),同时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再进行合作交流。(讨论结果略)

5、纵横拓展,鼓励创新

师:我们从上述两个问题中可以概括了这样一个结论:平面上的点与有序数对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现在请大家再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5 观察直角坐标平面,回答下列问题? ①各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②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有特征:

③象限中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④横坐标或纵坐标相等的点有何特征?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讨论结果略)

问题6 请你举出尽可能多的生活中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例子? 生6: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记录一天中温度变化情况、生7: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记录一天中股票涨跌情况。生8: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描述图像上某一点的位置。

6、归纳小结,反思提高(1)本课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

具体问题(现象)抽象概括

图形化 解释应用 解决具体问题(现象)(2)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现实问题 数学化 数学问题 数学方法 数学问题的解 还原说明 现实问题的解。

(3)数学和自然和社会有密切联系,我们碰到实际问题要善于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看到数学式子或图形要善于给它赋于不同的现实意义。(4)我们已经知道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的方法有多种,请你提供尽可能多的方法确定汪洋大海中发现求救信号的遇险船只。(供课外思考)

7.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 篇七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 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具有“社会生活化”的特点。

在教学内容上, 它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 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 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 因而, 它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在活动课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 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 往往是以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 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如何更好地落实并达成《课标》中有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呢?下面结合笔者在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实践探究以及对学生的指导, 举例如下:

1、课外阅读。

帮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师的主要任务为指导方法、推荐读物和组织交流。指导方法包括帮助学生明确读书目的和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一般来说, 读书目的大致分类有四种: (1) 增长知识, 扩大视野; (2) 提高修养, 激励意志; (3) 发展专长, 研究问题; (4) 休息娱乐, 丰富生活。中学生的读书目的主要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读书方法受读书目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等的制约, 方法不能强求一律。因此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是指从实际出发, 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最佳读书方法。适合中学生的读书方法主要有: (1) 浏览。浏览的长处是快速而覆盖面广, 但不求甚解, 容易导致读了许多而脑子里什么也没留下。 (2) 通读。通读要求获得总体印象, 帮助锻炼快速阅读。 (3) 精读。要求边读边思考, 对内容有较透彻的理解。这三种方法各有长短, 可以结合使用。

2、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难度较大的一项活动, 对于初中生来说, 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主要是结合课外古诗词的熟读、背诵、吟诵等形式来逐步进行诗词鉴赏。这项活动主要是通过兴趣小组来进行, 在诗词鉴赏的基础上积累千古名句, 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3、剪报、贴报。

教会学生选择报纸阅读, 指导学生剪报、贴报, 学会收集资料, 分类整理。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交流信息, 互相传阅, 使收集的信息资料发挥更大作用。

4、创办小字报。

小字报可以说是学生文学书法兴趣的发源地, 也是学生舞文弄墨的“用武之地”。教师要呵护学生的习作热情, 为学生办好校刊、班刊提供物质上的便利和方法上的指导。

5、课外练笔。

练笔包括写各种读书笔记、随笔、日记、周记等。这种写作实践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练笔, 养成较好的动笔习惯。课外练笔的内容大多与读书活动有关。例如做读书卡片, 边读书边择要摘抄。读书卡片短小精悍, 信息量大, 分类整理便于查找, 经常翻阅有助于记忆知识条目。再比如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有助于巩固读书收获, 整理思想, 探讨问题, 也有益于提高写作能力。对课外练笔, 教师要定期检查和组织好交流, 使学生感到自己写的东西受到了重视, 从而坚持练笔活动。课外练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它。

6、书法培训。

现如今的学生书写能力大大减弱, 而电脑打字的水平却迅速提高。因此,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设“书法培训”兴趣活动小组很有必要, 尤其是硬笔书法培训。书法作为一门艺术, 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因此,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加强书法培训, 或者说加强习字训练指导, 对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甚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可惜的是许多学生对此兴趣不大, 甚至有的学生认为现在都电脑打字了, 根本没有必要进行习字训练。针对这种情况变化,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激发起对中华文字、中国书法的兴趣来。

7、影视评论。

影视评论开展得好, 不仅吸引学生, 而且富有思想教育意义。教师对这项活动的指导, 主要是介绍一般的影视知识和及时推荐好作品, 让学生的兴趣热点与社会大众的脉搏跳跃更接近些, 充分利用影视的现实性, 学会欣赏和评论。特别是现如今一些不太健康、格调不高的影视作品流行中小学生当中, 甚至有泛滥成灾的趋势, 因此,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影视评论的指导和经典影视的引导推荐, 显得极为必要。

8、演讲、辩论。

开展这项活动, 要注意与说话能力训练结合, 注意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可以从课前一分钟讲话开始, 讲故事, 介绍名人名言等等, 逐步发展为专题演讲、即席演讲、辩论答辩。这项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如增强自信心, 克服腼腆, 也有极大的帮助。

9、演课本剧。

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课文进行再创作, 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在实践中锻炼了语文的综合能力。这项活动,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干, 只要为他们的演出组织好基本的观众和安排时间观看就行了。从初中低年级开始, 教师从锻炼学生语文能力出发, 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1 0、采访、调查。

让学生走出教室, 到社会中去接触了解现实很有必要, 有了这种实践经验, 今后离开学校也不至于因为面对复杂的社会而不知所措。采访先进人物, 革命前辈, 也是好的思想教育活动。中学生的调查是一种学习性调查, 未必是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 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父母、邻居, 都可以作为调查对象和调查课题。但是相对来说, 调查采访总是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一般不宜经常开展。这项活动比较适宜在双休日及寒暑假进行, 而且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不宜单独行动。

1 1、小课题研究。

新课程实施以来, 研究性学习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重视。再加上现在的网络越来越发达, 信息越来越畅通, 因此, 进行小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能力素养极有帮助。《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七到九年级阶段“综合性学习”这一块内容也提出了目标要求:“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 共同讨论, 选出研究主题, 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 讨论分析问题, 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也正是综合性学习或者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所在。因此, 研究性学习即小课题研究是他们必不可少的选修课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从更小的方面进行实践探究, 比如, 时文推荐、每周一诗、成语接龙、IQ无限、猜谜语等, 这些在课堂内外都可进行。

当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要充分发挥其优势, 真正取得实效, 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 笔者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 教师切忌越俎代庖, 喧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 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 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 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 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 相机行事, 灵活应变。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 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 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 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 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 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在组织活动时, 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 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 适当分工, 适当轮换, 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 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8.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八

关键词:数学教学;综合实践;解决方案;教学互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79-0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应用于生活实践,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好好学习数学的意识,从而更加有效开展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常见形式

1、在应用上的实践

在应用上的实践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在面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时候,将所面临的问题以数学思维模式进行处理,从而将其数学化。然后再根据其条件及要求,进行传统的数学计算,从而得出结果,解决问题。

2、在探究上的实践

在探究上的实践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条件,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对探究过程中所发现的数学问题各个内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认真分析,深入探究。

3、在数学试验的实践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部分问题是要通过试验实方式来解决的,并在试验和解决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以这种形式来完成知识的积累。

4、在调查上的实践

某些数学问题的解决,是要通过实际调查来进行的。在调查过程中,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然后在详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来解决数学问题。

5、在阅读上的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部分数学问题和知识是通过阅读的途径来获得的,这就要求学习者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大量的资料的阅读,以此来达到对数学问题和知识的掌握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1、与生活紧密结合

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是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色。它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在充分尊重教学内容的同时,将其内容与知识以多样化的形式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以解决数学知识脱离生活实践这一问题。同时,在结合过程中,注重知识实用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2、创新结构体系

在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时候,在尊重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创新,以弥补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创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更加适应当前数学教学的需要。

3、注重探索过程

自主学习和研究探索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改进,在这一过程当中,并未对传统的教学教学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只是在原有的、单纯的知识教学方式上,添加了对于实践的探索研究。这种合理的补充,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三、实践活动与教学的互补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上的滞后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学的结合互补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其优越性。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深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不能很好的进行观念上的转变。在实践中,还有以其为中心、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的存在,这对实践活动和教学的互补结合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2、考试制度的制约

实践活动与教学的有效互补结合方式,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推广。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依然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制约,尤其是考试制度,在其推广和操作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这就严重制约了这种先进教学模式的推广以及应用,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部分家长受传统意识影响,过分看重学生考试分数,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碍作用。

四、对实践活动与教学的互补结合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积极进行观念转变

对于观念转变不彻底,教学模式滞后这一问题,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积极组织对教师进行学习,还要加大培训力度,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滞后的观念。同时,教师要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刻不忘学习,对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不断进行改进,要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合理措施,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对自身教学模式的完善。此外,学校还要给以有力支持,提供充足的资源。以让教师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学模式上的改进。

2、改革传统考试制度

要想实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学的完美互补,就必须对当前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从根本上破除阻力,消除应试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对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大力宣传,以打消他们的顾虑。比如,在实践过程中,开辟试点,适当取消考试分数制度,采用成绩分级制度,并注重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比,这样可以在减少分数制度给学生造成的压力的同时,培养起广泛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完善学校教学制度

在新型的教学模式推广过程中,不合理的学校制度会对其造成严重的阻碍。所以,要从实际出发,以学校的现有情况为前提条件,对不合理的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以减少其阻力。同时,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大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力度,以在操作过程中,对实践活动与教学结合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合理改进,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 晔.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策略初探--例谈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七巧板》的设计[J];数学之友;2011.01期

9.初中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总结 篇九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作为教育者应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挖掘本地资源,从目标、内容选定,评价措施等方面,切合实际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挥教师、学生、社区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大胆实践,不断尝试。善于创新。总结完善使新课程改革取得更深层次的发展。

综合实践课和其他学科相比,没有现存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传统的经验,没有专业的师资,这种全新课程,作为实施该课程的老师,意味着更多的困难,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它基于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适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本着,目标明确,整体规划,大胆尝试,完善提高的原则,使每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健康成长。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

教育思想观念的树立是关系到综合实践课程成败的关键,因为教育方针是确立教育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今必须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教育方针。可以使我们对教育方针有新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宏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近几年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宣传少了,以至产生了错误观念,注重应试能力,放松了素质教育,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新的课程改革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我校总结好的生源转移,升学压力加重,生成空间缩小的具体问题,着重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面对新的机遇,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积极投入教改,加强对综合实践课的领导,制定目标,以改革为契机,行知实验学校为动力,谋求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开创新的育人环境。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二、制定合理明确的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师一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包括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的观念,课程的性质等。为此,我校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请专家作讲座,组织全校教师专题讨论,赴江苏洋思中学等地考察学习等。从而正确认识设置综合实践为必修课的重要意义,把握课程内涵,更新观念,明确课程目标,在实施该课程目标中,根据我校特点,明确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从社会中,自然中,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去调查研究。例如,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收入问题等在调查探究中,让学生增长见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调查的积极体验和相关经验,从而增强为改变家乡面貌而认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2、让学生体验自我与社会,与自然,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感悟自我与社会、自然、家庭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加强多方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指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4、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加重负担,对综合课程时间优化,又要位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健全个性。

三、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它强调学科间的整合,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有现实意义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

把环境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当代科学技术教育,心理与健康教育,多元化教育内容融为一体,有计划的实施。本学年,进行反邪教,崇尚科学的教育,和本校课程学习“四会”,在班团活动中安排学校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开展青春期教育讲座,社会的公益活动,全校为加强国防建设知识学习,组织全体师生参观嘉兴军用机场,通过讲解、观看、调查,增强了学生地国防意识。

其次,挖掘学生中资源,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实践中自己提出大量感兴趣的课题,探究实践为之课程化。组织学生春游,去xx乐园活动,各年级分别组织,调查、访问、考察、采访当地人,从调查染整长环保,羊毛衫厂的编织工序操作,农民种粮积极性现状,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系列活动,收到了比预期好的效果。

提出了好的建设性建议,和技术更新等措施,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生成性很强,实践操作性范围广而宽。在实践和开展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和确定。学校的计划作为一个“框架”,但应留出足够的生成“空间”,有教师和学生或小组个人去发挥主动完成调查专访等,寻求人们关注的热点,真正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因为农村是广阔天地,可就地取材,挖掘深层次问题,这是我们学校的先天条件。

其三,挖掘好教师资源。首先应挖掘校园,社区的教师资源,应让有一技之长地教师,师傅,有特长的家长等组成实践课程的智慧队伍。其次是教师的集体智慧。组织各年级的教学骨干,安排好具体的可实施操作方案,结合本校特点订出活动次数,体现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使教师相互配合,切磋提高。这样,既分工又合作,既集思广益,又体现综合的要求,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综合活动中去,加快乐综合活动师资的培养和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条件。

四、体现课程特征,提高课程活力

综合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特征,让综合活动真正充满活力。

(1)教学关系体现人本性

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势,与学生互相沟通,把学到的知识通过活动传授于学生。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究时间,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观念,杜绝以成人的眼光对待问题的探究,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以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学习的促进者。这样才能使学生活动有声有色,受到学生的尊严,真正体现学生施展才华的关键。”

(2)活动时间应灵活使用。

综合活动在时间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往往有时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加上农村学校居住环境不一样,可在课表上安排步骤、组织协调好,做到时间上不拘一格,充分利用校园、社区资源,利用休假日等,充分挖掘时间,体现课程活动管理的灵活性、开放性。让学生有自主的活动空间。创设多样化问题情境,开放其思维时间空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相互争议、以理服人。培养遇事好问,勇于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养成对问题、新知识,好奇心与求知欲,萌发创新意识、真正在活动中学到一些新知识、新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上进精神。

(3)活动方式提倡多样性

综合能力是复杂多变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给学生一定自由度,参与活动的条件,并让他们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活动中强调有利于调动探究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心理的投入。

例如实践操作,专题调查研究、亲身体验、专访人物等。注重自主探索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科学现象作分析研究,自己发现问题加以总结,得出相应的措施及改进意见。所以应多形式灵活机动,培养独立活动能力,也有体现几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互动交往把创新的机会交给每位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智慧,解决一些社会的实际问题,写出小论文等,在广阔地天地中寻求人生的价值。

五、探求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要提高综合实践的效果,使之不断提高参与活动的质量,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方法。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各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做到目标多元,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注重挖掘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潜能,每次活动自我总结。如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碰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决策和建议等。有记录、有体会,收集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不断积累,相互间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

教师应从学生发展角度,不断修改调整其评价策略,及时正确地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获取学生的主观认同,另外应注重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不局限成果与水平,强调过程中情感、态度、兴趣、欲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方面的进步。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开放性实践活动可请厂长、农艺师、家长、领导参与评价,真正体现多种形式共存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对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合理、公正、公开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作为校管理人员,也应更新教育观念,不单从分数、升学率等方面评价教师,应注重对教师鼓励性、研讨式的评价。尊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组织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注重素质评价,不歧视综合实践课老师的辛勤劳动成果。以免影响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创新和发展。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大的教育创新空间,另一方面,自主性、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任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教师和管理人员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落实到直处,才可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升。

10.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十

一、“综合与实践”的基本定义

综合实践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

1.存在精英主义取向

许多学校只在成绩比较优秀的班级中开设该门课程,致使它成为优等生的专利,成为成绩不良学生的奢侈品。许多教师固执地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不能胜任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因为他们“学好课标课程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呢”。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学习的权利,况且,综合实践活动一般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们在互帮互助中能共同进步。由于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参与,对合作行为的关注减少了学生的“自我中心”,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往往转化为内驱力,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技能。

2.教学目标仍打上“知识本位”的烙印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为知识的综合、能力的综合以及情意的综合。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当中,许多教师没能处理好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重知识轻能力,其目标导向是为掌握知识而发展能力,而不是为了发展能力而掌握知识。例如,在课题成果发布时,校领导、教师一般注重的是学生是否做出了漂亮的模型、精彩的电子作品等,却忽视了学生的合作、交往等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这其实是抛弃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课程难以关照的两大目标领域──情意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中所具有的弥足珍贵的教育价值。换句话说,一个冠以“综合实践活动”名称的具体项目若缺失了这两大目标是不合格的。

3.学习内容出现偏颇

在实施过程中还出现了厚此薄彼的现象,研究性学习受到青睐,而其他领域备受冷落,综合实践活动有四大领域,分别为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这四大内容领域都蕴含着丰富的理念和内涵,它们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作用着的,要想切实达到课程目标,应该将四者结合起来进行。

4.对学习活动的指导不到位

对学习活动的指导是否到位,是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若指导不到位会使学习活动难以顺利

1进行,导致学与教的脱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许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活动,甚至以为让学生玩玩说说,动手制作即为综合实践活动课,而且,在活动中摆不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易走极端,要么对学生事事过问,越俎代庖;要么是放任自流,过分“民主”,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这一现象折射出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两点,一是许多教师并未真正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旨趣,二是教师还没树立起主体性的学生观,其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与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学指导的要求存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新鲜事物。在以分数为指挥棒的评价制度下,学生受眼前利益驱动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对该课程的学习常常敷衍了事,就曾有学生质问“这课这么花时间,其他课程学不好,考试考不好怎么办?”。此外,他们长期处在分科学习的状态下,在学习方式上习惯于被动接受,习惯于听“教师指令”行事,在思维上也比较容易陷于某些固定模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并调整和改变他们一贯的学习方式。

三、数学综合实践的课程内容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四、数学综合实践的主要目的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要重视结果,但更要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在初中里就让学生接触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选取课题,收集信息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实践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真正地感受一下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学生通过特定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可以直观地了解非常抽象的数学内容,了解它的应用背景,化枯燥为有趣,这个过程会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会使学生体会到研究的艰辛;让他们以小组合作方式来做实践,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数学的和人文科学的来解决正在研究的问题,知识在他们眼里不再是相孤立的,而是相互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数学实践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正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五、数学综合实践的主要目的1.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题学习”不仅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迫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从生活中收集、整理、运用与数学有关的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真正主人,通过合作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展.通过课题学习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实质上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课题学习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让学生在课题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课题学习使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又能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数学与学生和自然的距离,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3.有利于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的任务之一.课题学习过程中,首先面对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了转化思想与建模思想;再通过猜想、假设,再推翻假设,重新建立猜想,验证猜想,修正猜想,一步一步探索,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问题解决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等多种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是用到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情况讨论思想以及统计与概率思想等.应该说课题学习过程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它为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供了重要机会.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题学习可以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接受性学习相比,课题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对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能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这样的学习成果,只有在课题学习的基础上才会出现,自然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题学习中也得以培养和提高.

六、数学综合实践的内容标准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前两个学段的基础上,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课题、积极地思考所面临的课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具体目标为:

1.结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 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2.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七、课标中对数学综合实践的教学建议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四)应关注证明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五)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八、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材

课题学习的素材最注重实践性和问题性.因此,选择课题学习题材时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践性出发,通过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实际的现实问题,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数学应用的意识,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主体的掌握.同时,具有现实背景的课题学习题材,也容易体现课程的人文精神和德育价值.课题学习的实际目的是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这一学习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对学生的兴趣、才能、志向的理解和尊重.选择的课题既要含有通过探索才能解决的未知问题,又要有一定的梯度或层次,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需求.

基本原则:

(1)实践性和操作性:课题学习的素材应联系实际生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学习要求.

(2)探究性和问题性:课题学习的素材及案例应该以解决问题为主题,以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具有探究性和问题性.

(3)思想性和方法性:课题学习素材及案例中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关注数学的本质,以提高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做中学,学中做”.

九、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常态教学相结合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是以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接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数学教学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实践的过程

2.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生成性,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并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

数学教学活动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如果说在数学教学中某些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还可以通过“告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不能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的,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才能不断地生成。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在活动方式和过程上,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如课题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而调查、访问、考察、实验、制作、劳动、服务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基本的活动,通过这种开放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

11.浅析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 篇十一

一、综合实践课的基本要求

综合实践课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查、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学生们都有了一些成果和困惑,这时开展阶段交流课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解决困惑的平台,通过阶段交流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综合实践课的基本内容

综合实践课所研讨的问题都来源于生活,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包括数学各部分知识与表达方式之间的综合,又包括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适用于数学调查、数学实验、测量活动、模型制作、数学游戏、课题学习.其目的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综合实践课能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课的基本结构

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形式主要有:数学小调查、小课题研究、“动手做”活动等.基本结构是: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及时总结.

1.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多媒体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实践操作

教师给出活动规则,提出思考的问题;学生“思考——操作——思考”,提炼数学规律.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

在小组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灵感得到激发,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组建“学习合作小组”;(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4.及时总结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引导启发学生对思维过程进行重新整理,进而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

四、综合实践课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综合实践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活动,学生做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在选择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综合实践课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活动,活动的参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3.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量评估为主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强调过程性评价,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应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综合实践活动应主要评价以下内容: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否运用多种方法,对结果的有无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否积极参与讨论与表达.

总之,要想上好综合实践课,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综合实践课的基本结构,认真落实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要求,在师生的互动中完美地完成综合实践课教学要求.

12.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综合实践

任教初中数学多年可以说是感触多多, 数学教学的学科课程、实践课程都是我们所必须兼顾的, 现在又必须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 应当以怎样的姿态应对课程改革内核出的新课程形态, 采取怎样的手段去引领学生参与数学综合实践, 都是我们所必须认真思考的话题.

一、引领学生学生参与综合实践需自身观念先进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提纲中关于“理想的智育”有这样一段精辟的阐述: “理想的智育, 应该注重协调和谐, 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着力于‘合格 + 特长’的个性养成. ”先生的话语对我们有怎样的启迪, 那就是当今的智育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化知识, 应当考虑学生的个性, 应当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怎样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 毫无疑问必须是“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足鼎立. 作为我们教师必须深刻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以先进的理念去看待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应当看到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是无可比拟的, 综合实践活动追求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开放社会的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 高度体现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以及开放的社会实践和课堂活动. 作为我们教师也必须有这样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其关键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综合, 二是实践. 其综合又体现在内容和对象的综合, 当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活动中来, 那么就能产生更为理想的思维效果, 学生之间就完全可以迸发出灿烂的思维火花; 实践可以出真知, 切不可小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巨大威力.

二、引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需生活资源丰富

“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历练数十年所创造的教育理论, 是继孔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对民主教育最伟大的贡献. 对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 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必须的资源既要涉猎学生的生活, 又要是学生所能涉猎到的社会现实, 尤其是我们当今的改革开放, 无论是生活还是社会都已成为广大初中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必然资源. 这就需要我们把握住机遇, 让鲜活的资源发挥出熏陶情感、启迪智慧和匡正行为的无穷力量. 应当说数学教材对我们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有界定和安排的, 但前沿意义不够强, 很难适应飞跃发展的形式需求, 当然也很难适应我们初中学生的成长需求. 所以,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使我们也必须力求做到尽可能地多与自然、社会、自我相容. 以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展开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引导学生观测、考察、实验、探究自然, 感受自然, 则可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 学生及社会生活中能够成为学生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 从生活中提出关于人与社会问题的活动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活动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 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引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需学生创新探究

初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需求在逐步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这变化的发生、发展让我们感到初中学生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对科学理念的崇尚. 虽然还未能显示出极为迫切的需求, 但也已在他们的心灵里有了一定的雏形. 他们已不再像小学时期那样追求综合实践活动的可玩性, 比较多的寄希望于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可探性. 凡能够让他们有着充裕时间进行合乎情理的思考、分析、推理、演绎的, 他们往往会去打破砂锅问到底地穷追不舍; 凡能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去自己发现问题的往往多希望自己去发现, 也比较寄希望于自己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现更多的问题; 更为可叹的是绝大部分学生都怀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独立心理, 自己发现的问题还由他们自己去予以解决. 这就说明学生是极具探求欲望的, 那么让学生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内容就必须力求有探究的价值. 没有探究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无意义的. 要求我们学生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一定的探索性, 便于学生去进行数学思考, 便于学生去进行创新思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其根本不完全是活动, 根本应当建立在活动的创新结果上, 也完全可以这样说活动仅是手段, 还算不上是最终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实施“综合与实践”时, 要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并且还要努力使得交流过程中有着我们每个学生的份额. 从教育教学的实践看,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需求我们的活动方案的设计要有充分的利群性, 也就是说要使学生人人在实践活动中都有事情做,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事事都有人去做. 让每个学生都能闪闪亮亮, 尤其是努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看到那些学习中存有差异学生的闪光之处.

参考文献

1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 篇十三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

雪枫小学

宁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实践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充分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呢?下面,以“制作年历”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1.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俗话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要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地进行,课前收集资料,做一些准备工作是少不了的。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内容、所涉及的其他学科,考虑到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其次,使学生明白课前需做一些什么准备,如准备活动中用到的一些资料和学具等。例如,三年级下册“制作年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年、月、日这一部分知识后安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年、月、日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所以,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寻找生活中不同年份、不同种类的年历,并给学生布置了开放性的任务——找2014年的年历。有了这些准备,课堂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

2.搭建实践平台,培养探究能力。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动脑思考、合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收集、调查、总结的方法,在于培养学生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探究能力。平时的数学教学,都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的数学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形成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亲历体验、自主活动的平台,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形式,把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学生课外收集到的2014年年历,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说说有什么发现。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同时,我及时进行指导,抛出第二个问题:“先观察你手上2014年年历的整体布局,结构是怎样的?” 生1:我的年历上有12个月,每行排了4个月,排了这样的3行。生2:我的年历上也有12个月,每行排了6个月,排了这样的2行。生3:老师,我的年历上的12个月是一页一个月,12个月就排了12页……(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发现了很多的数学奥秘。对,不同年历的排列方法可能不一样,但不管怎么排都是由12个月组成的。那么,这12个月中每个月的排列方法是否都相同呢?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互相说说。(在同桌学生交流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汇报)生4:我观察的是8月份的月历,它的第一行表示“星期”。师:那你们观察的月份中的第一行是否与他的一样,也是第一行表示“星期”?(学生都表示肯定)生5:我观察的月份中,重要日子用红色标出。生6:制作月历首先要知道每月1日是星期几。……

在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找到了不同月历中的共同特点,如每个月的第一行都是“星期”、重要的日子用红色表示等,实现异中求同。这样教学,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明白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又为接下来小组合作制作年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创新能力。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没有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知识只是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更谈不上创新了。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说的是人们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要亲自参与、尝试、体验,即在做中学、学中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与反思、修正与完善中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对课堂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师:今年的6月1日是星期日,那明年的儿童节又是星期几呢?(学生沉思)生1:老师,我们制作出2015年的年历,不就知道了吗?师:好,你的方法很好,我们就根据你的建议,一起来制作2015年的年历。那该怎么来制作呢?生2:要先知道2015年的1月1日是星期几。师:你们有办法知道2015年的1月1日是星期几吗?(学生在2014年的年历上找到12月31日是星期六,因此认为2015年的1月1日是星期日)师:由于这一节课的时间紧张,我们就分小组合作,一起来完成2015年的年历制作。(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一个月的月历制作)…… 上述教学中,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去创造美、感悟美。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发挥教育作用,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主渠道,课外延伸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必要补充。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许多内容并不是让学生学会一个数学知识并加以应用,而是以明确的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使数学知识更加人性化,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人文精神。因此,教师不应局限于课本,而是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将课本上的知识拓展到课外,进行有效的延伸,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例如,课堂教学中,在学生介绍了自己制作年历的设计方案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会设计年历了,那年历除了了解具体的日子外,还有什么作用?”生1:可以知道重要的日子。师:是呀。年历的用处很大,同学们可以回家调查一下自己最亲的人,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日,然后在年历上做上记号,等他们生日到来的时候,给他们送上祝福,感谢他们对你的爱,并祝他们生日快乐。生2:可以根据年历来制订学习计划。师:你很会思考!今天是6月13日,我们这个学期期末检测安排在6月27日,算一算,这个学期离结束还有几天?你打算怎么安排好这14天的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为三年级的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样教学,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学习与生活中,既引导学生学好知识,又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感恩等思想的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上一篇:“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讨论会”专题讨论会会议纪要下一篇:早安经典心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