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杯变变变变》教学反思(精选17篇)
1.《纸杯变变变变》教学反思 篇一
中班美术活动:纸杯变变变
组织者:陆凯嘉 活动目标:
1、能用纸杯进行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提高自己的创造和动手能力。
2、通过废弃纸杯再利用渗通环保意识和环保意识。
3、享受制作的乐趣,感受亲子合作的乐趣,体验创造的魅力。活动准备:
剪刀、记号笔、彩色卡纸、固体胶、双面胶、纸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纸杯,他有一个很大的烦恼想让你们来帮帮忙。原来它的主人用完就把它扔了,说他没有用了,它真的没用了吗?小朋友想想办法帮帮它吧。(幼儿出主意,教师随机评价)
师:原来只要动动脑筋,动动手,纸杯能做出这么多的东西呀。这此活动我们就来试着用纸杯做小动物。小朋友想做什么动物呢?(幼儿回答自己喜欢的动物)
二、激发兴趣,探索方法
1.出示作品,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来一个超级变变变,看看老师把这些纸杯做成了什么,看清楚,我要变了。(拿出提前做好的动物)你看看老师变了一些什么出来?
——请幼儿来说一说 2.探索制作方法
师:这些小动物都是用哪些材料做的?你有没有发现我是怎么制作这个漂亮的纸杯小动物的? ——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示范制作方法
(1)选择一个纸杯,让后现在上面画好自己想要做小动物的眼睛。(2)选择需要制作小动物部位颜色的彩纸和卡纸,在上面将需要的形状剪下来。(3)将剪好的形状利用双面胶和胶水在纸杯上进行固定,纸杯动物就做好了。
4.展示各种不同的纸杯动物图片,开阔幼儿思维。
利用幻灯片呈现各种各样的纸杯动物,开拓幼儿的创作思路。
三、亲子合作,自由创作
1.提出制作要求,开始进行制作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利用这些纸杯创造出更多漂亮的小动物。
要求:幼儿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和爸爸妈妈分工合作,你来画和贴,爸爸妈妈来剪你需要的形状。最后我们来比比比看谁做的棒!
2.亲子创作,教师随机指导
3.评价:教师,小朋友手真巧都已经做好了,接下来我们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其他小朋友来当小评委来评一评。
四、拓展延伸
(1)做好后,这些小动物还可以怎样进行美化,改进?
(2)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利用一些废旧纸杯,制作出精美可爱的小动物,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废物都可以被再塑造,只要通过大家的奇思妙想,他们都可以变得很美丽,(出示废旧制作的作品的图片)课后去试试看,用你的作品来装饰你的家。
2.《纸杯变变变变》教学反思 篇二
本节课是教材修订后新增的内容,教材编排了四个环节:①探索两位数与11相乘的计算规律;②探索十位相同且个位上相加都等于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计算规律;③探索形如(a-1)(a+1)的乘法算式与形如a×a的乘法算式的关系;④回顾探索活动的过程。
【初稿】按照教材编排按部就班
第一次教学时,笔者在教材设计的教学流程上作了一点细微的调整。
1.师生计算比赛,教师口算,学生笔算
师:我们来一场计算比赛怎么样?就比两位数乘两位数。全体小朋友组成一组,老师一个人一组。只要有一个小朋友比我算得快,而且算对,就算你们赢。
……
2.探索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
(1)观察24×11,53×11,62×11乘数的特点;
(2)计算得数,比较一个乘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和得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关系;
(3)指着竖式说说你的发现,并将发现概括成“两头一拉,中间一加”;
(4)根据发现完成23×11,64×11,59×11,将规律完善成“两头一拉,中间一加,满十进一”,并通过计算进行验证;
(5)速算挑战:21×11,52×11,72×11,67×11;
(6)回顾探索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的过程。
3.探索“头同尾合十”的计算规律
(1)观察22×28,35×35,56×54的乘数的特点,发现a.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b.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0,揭示这类乘法算式有一个名称“头同尾合十”;
(2)计算得数,比较两个乘数和积之间的关系,小组讨论并思考:积的末两位是怎么得来的?末两位前面的数呢?
(3)发现规律,并将规律概括成“末两位个乘个;前面数十乘哥”;
(4)根据发现完成15×15,43×47,69×61,特别提醒最后一题计算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并通过计算进行验证;
(5)回顾探索“头同尾合十”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规律的过程。
4.探索形如(a-1)(a+1)的乘法算式与形如a×a的乘法算式的关系
直接运用规律写出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
(2)仔细观察这些题目,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a.每组第一题两个乘数个位上都是4和6
b.每组第二题两个乘数个位上都是5
c.每组十位上的数相同
d.下面一题的得数比上面一题的得数多1
(3)讨论:为什么两题的得数会相差1?你能用刚才的规律来解释一下吗?
(4)为什么不比前面的过程?
(5)你能根据35×35=1225推算出一个得数比它小的算式吗?你能根据56×54推算出一个比它得数大1的算式吗?
5.回顾探索活动的过程,并说说有什么收获
【反思】学生缺乏探究的内驱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学生有效参与数学学习的前提。探究规律的活动一般都是在反复的计算探究中展开。本节课中,学生的探究兴趣不够持久,一开始教师与学生的比赛形式激发了学生一定的探究欲望,但这种欲望在后面反复的计算、验证中渐渐变得模糊,以至于到了后半部分,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指引按部就班地往前走,这也导致了后面的探究方向不明,探究活动驻足不前。
【一改】改变出场方式,让探究有兴趣
(1)出示口算
(2)出示:先观察前三题,再填出()里的数。
(3)出示:
师:你能直接口算吗?
生:不能。
刘同学:我能。
请刘同学口算,其他同学列竖式计算进行验证。
验证结果:刘同学计算正确。
师:刘同学真的可以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这次我们直接来比赛好不好?刘同学口算,其他同学列竖式计算,只要有一个小朋友比刘同学算得快,而且算对,就算你们赢。否则就算刘同学赢。怎么样?
生:好。
……
三轮比赛的结果都是刘同学赢。
【反思】为了让学生的探究兴趣保持得更持久,生生比赛的形式更好地为学生营造了认知冲突的氛围:我不能口算的题目,为什么这个小朋友却可以轻松口算,而且又快又准确,他有什么秘诀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不知不觉间就被引导到了探究规律的大门前。
从第一组可以直接口算的题目,到第二组通过观察简单的规律再填写得数的题目,再到第三组,一下子找不到计算的规律,就在大部分学生认为必须通过竖式计算才能算出得数时,却有一位学生表示:我可以口算。使其他学生对其速算水平产生了无限的崇拜与羡慕之情,想要与他一样成为速算高手的愿望,一下子激发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究并掌握规律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了心理铺垫。
【二改】改变探究过程,让探究有方向
“探究两位数乘11的计算过程”教学片断:
(1)师:你也想成为刘同学那样的口算高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琢磨一下他是怎么巧算的吧。先来观察一下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吧。
生:这些题目都是两位数和11相乘的。
师:是不是任何两位数乘两位数刘同学都是可以口算的?
生:不是的。只能口算两位数乘11。
师:你认为两位数乘11的算式里面———
生:藏着规律。
师:看来,应用规律可以把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
(2)师:那就让我们用眼睛认真观察,再用心仔细比较:两位数乘11的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比较,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积的百位就是原来的十位。
生:我发现积的个位就是原来的个位。
生:我发现积的十位是加起来的。
……
师:我们不仅发现了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了,就是“两头一拉,中间一加”。
(3)师: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否一定适用于所有的两位数乘11的算式呢?
生:不一定。
师:我们可以怎样来验证呢?
生:可以举例计算验证。
师:请你们每人举两个两位数乘11的算式,先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再列竖式验证。
生:45×11=495。
师:对吗?
生:对。
师:竖式验证出来得数正确吗?
生:正确。
生:57×11=627。
师:对吗?这个好像不符合“两头一拉,中间一加”的规律啊?
生:这个加起来超过10了。
师:也就是说,“中间一加”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进位。
师:对,满十要怎么办?
生:往百位进一。
师:竖式验证出来得数正确吗?
生:正确。
师:再观察刚才的规律,后面还要加上“满十进一”。
师:有哪个小朋友也是举了这样需要满十进一的例子的吗?你的计算正确吗?
师:有了这个规律是不是就可以快速计算了呢?
……
【反思】“探究规律”课,一方面要使学生能应用发现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另一方面,要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无疑,对于“探究规律”的课而言,后者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教材就开始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探究规律的课程,目的就是使学生积累探究规律的经验,经历探究活动,感受探究的过程,培养和发展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合理推断能力。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没有方向的探究活动就如没有舵的船,必然偏离它的航向。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用一句“是不是任何两位数乘两位数刘同学都是可以口算的?”给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在本次探究活动中,我们要研究的是两位数乘11的算式,而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的。这样,在之后的自主举例中学生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方向的探究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探究的效率。
【三改】引领自主探究,让探究有方法
“探究头同尾合十的计算过程”教学片断:
(1)师:刚才你们和刘同学进行了一场计算比赛,看得老师也跃跃欲试,我们也来比一比怎么样?老师找一个同学说一个两位数,老师也说一个两位数,老师口算,你们竖式计算,一个小朋友用计算器计算,还是谁先算得又对又快就是谁赢,好吗?
生:我出46。
师:我出44,得数是2024。我算得对吗?
生:对。
生:我出87。
师:我出83,得数是7221。我算得对吗?
生:对。
生:我出37。
师:你们猜猜老师会出什么数?
生:33。
师:你为什么猜33?
生:因为十位是相同的,个位加起来是10。
师:老师和你心有灵犀,我出33,得数是1221。
师:这个同学发现了,老师出的数都是有规律的。
师:观察这3个算式,有这样的规律吗?
生:有的。十位相同,个位加起来是十。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头同尾合十”。
师:这样的算式,你们要列竖式计算,老师只要口算,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里面有什么规律?
师:回忆一下,刚才我们学习两位数乘11的计算时是怎样研究规律的?
生:先算出得数。
生:再找出规律。
生:再举例验证。
师:请你们先算出得数,再小组讨论一下发现的规律。
生:积的末尾是两个乘数的个位相乘。
师:简单地说就是“末两位个乘个”。
生:末两位前面的数是十位上的数乘比它大1的数。
师:简单地说就是“前面数十乘哥”。
师:他们说的对不对,让我们来看一看。
师:怎样验证?
生:继续举例验证。
学生举例,先用规律计算,再列竖式验证。
展示:
生:43×47=2021
师:符合规律吗?
生:符合的。
生:21×29=69
师:他的计算正确吗?
生:不正确。应该是609。
师:这两个哪个才是正确的?怎样知道?
生:可以估算。20×30=600,得数应该接近600。
师:那竖式计算的结果呢?是609吗?
生:是的。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9乘1的得数是一位数,应该在前面添一个0。
师:这个0的作用是什么?
生:占位。
师:从这一题我们可以发现,“末两位个乘个”,如果乘得的积是一位数,怎么办?
生:用“0”占位。
还有别的同学举了个位上是1和9的例子吗?
生:91×99=9009
……
【反思】近年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开始追求“开放”,倡导能让学生动手的教师不代办,具体实施时这个“度”的把握就变得至关重要。如果让放手变成放任,就会导致学生活动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因此,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也要适时指引学生运用适当的探究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学生才能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快速发现规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升数学活动的经验。
本次教学中,探究“头同尾合十”的计算规律前,先用“回忆一下,刚才我们学习两位数乘11的计算时是怎样研究规律的?”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了“两位数乘11”的探究经验,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探究点明了具体的探究方法,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探究“头同尾合十”的计算规律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发现,符合课标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并且,学生再次经历了列式计算、观察两个乘数和积之间的关系、发现积的规律、举例验证、通过验证归纳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规律的过程。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人人都能有发现,采用的小组合作形式可以让学生团结合作,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新的火花。在后面的反馈过程中,每个小组都能说出前面的两个发现,有两个小组在深度探究后有了第三个发现: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比它大1的数。学生不仅获得了规律,更获得了探索规律的方法。
【四改】引导观察比较,让课后有思考
“探索形如(a-1)(a+1)的乘法算式与形如a×a的乘法算式的关系”教学片断:
(1)你能应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快速计算吗?
学生快速计算,校对得数。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快速计算,校对得数。
师:现在能说说你的发现了吗?
a.每组第一题两个乘数个位上都是4和6。
b.每组第二题两个乘数个位上都是5。
c.每组十位上的数相同。
d.下面一题的得数比上面一题的得数多1。
师:你能应用规律快速写出得数吗?
学生快速计算,校对得数。
师:你能自己创造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生:34×36=1224,35×35=1225。
师:为什么两题的得数会相差1?
生:4×6=24,5×5=25,25-24=1。
师:为什么不比前面的部分?
生:因为十位都是相同的,所以末两位前面的数肯定是相同的。
(2)下面哪些题目可以用今天学习的规律进行计算?
生:(1)(4)(6)是“头同尾合十”的题目可以用规律计算。
生:(3)(7)是两位数乘11的题目可以用规律计算。
师:剩下的②⑤⑧呢?
生:不是今天学习的规律。
师:这些是“尾同头合十”的题目,你们可以在课后运用今天学习的探索规律的方法来探索一下其中隐藏的规律。
【反思】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自己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课堂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完整地经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达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过程。
课尾,依次出示三组“头同尾合十”的算式,让学生再次经历了自主探索并描述规律的过程。教师充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和比较,在明确这类算式共同特点的基础上,主动发现其中的规律,进一步积累探索规律的学习经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出示的“下面哪些题目可以用今天学习的规律进行计算”的分类题目,不仅让学生再一次明晰了今天学习的两种规律的特征,还给学生留下了课后的思考:“与‘头同尾合十’的外部特征相当类似的‘尾同头合十’的题目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计算规律呢?”
“好课不厌百回磨”,这堂课还可以继续磨下去。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探究“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时,能不能请刘同学当小老师,介绍他发现的规律。数学的魅力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还应该包括学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及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数学的学习也不应局限于课堂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做到“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
摘要:“有趣的乘法计算”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安排的“探索规律”的活动。其目标一是进一步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二是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探索和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教师首先围绕教材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发现了学生缺乏探究内驱力的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磨课过程中,教师围绕“改变出场方式,让探究有兴趣”“改变探究过程,让探究有方向”“引领自主探究,让探究有方法”“引导观察比较,让课后有思考”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3.剪剪变变变 篇三
准备材料:
1.一个大信封,装上不同形状的纸片,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如果想挑战高难度的话,还可以放人特殊图形的纸片,如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形状的纸片;
2.剪刀。
(温馨提示:使用剪刀时请注意安全)
游戏过程:
从大信封中随便抽出一张纸片,想一想、做一做:怎样能够剪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最少只要剪几刀?注意:要沿着直线剪。再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剪呢?
这个游戏你可以自己一个人玩,也可以找伙伴一起玩,或者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现场传其:
第一局:变平行四边形
1.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需要剪两刀。第一刀,把三角形摆正,沿着一条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剪下。第二刀,从上底右方(或左方)的顶点出发,沿着一条与左边(或右边)的腰平行的直线剪下。[如图1]
2.梯形→平行四边形
需要剪一刀。从上底右方(或左方)的顶点出发,沿着与左边(或右边)的腰平行的直线剪下。[如图2]
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其实不需要剪,因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不过如果想剪出一个普通的平行四边形的话,可以先从一个顶点出发,往长边(或短边)剪掉一个直角三角形。再从与这个顶点相对的顶点出发,同样往另一个长边(或短边)剪掉一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如图3-1、图3-2]
第一局小结:
三角形一组互相平行的对边也没有,所以需要剪两刀,“创造”出两组互相平行的对边。
梯形有一组互相平行的对边,所以只需要剪一刀,“创造”出另一组互相平行的对边。
长方形的两组对边本来就是互相平行的,所以不需要剪。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所以剪成平行四边形的关键就是要制造出两组互相平行的对边,因此在剪之前,一定要观察已经有几组对边平行了。
第二局:变梯形
1.三角形→梯形
只需要剪一刀。把三角形摆正,沿着一条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剪。[如图4]
2.平行四边形→梯形
只需要剪一刀。从任意一边出发,向对边剪即可,但要注意不要和其他边平行哦!如果那样剪会变成什么图形呢?想一想。[如图5-1、图5-2]
3.长方形→梯形
只需要剪一刀。从长方形上任意一点出发,沿着一条直线往与该点所在直线不相邻的边剪,且这条直线不能和任意一条边平行。剪下的两个图形中必定至少有一个是梯形。[如图6-1、图6-2]
第二局小结:
三角形一组互相平行的对边也没有,所以需要剪一刀,创造出一组互相平行的对边。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都是互相平行的,所以需要剪一刀,“破坏”掉一组互相平行的对边,剩下一组。
长方形的两组对边也是互相平行的,所以也需要剪一刀,“破坏”掉一组互相平行的对边。因为长方形的四个角原来都是直角,所以剪出的梯形将是直角梯形。
第三局:高手挑战赛
1.试一试,将任意抽到的图形剪成直角梯形。
2.试一试,将任意抽到的图形剪成等腰梯形。
回头想想:
你是不是对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的特性更了解了呢?那你能说说这两个图形在对边平行方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4.数字变变变教学反思 篇四
在美术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导入部分我用动画音乐把学生带入一个数字王国的世界,并引出参加数字王国化妆舞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我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乐趣,充分利用欣赏有趣的数字歌、图片等,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有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针对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说一说、猜一猜、找一找、画一画、评一评等环节,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些数字形象与生活紧密联系,也符合一年级学生,课堂上,学生们欢快、兴奋、积极热情地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作业展示我采用集体展出,布置数字化装舞会的舞台,学生把变好的数字贴上去,让数字去参加化装舞会,既美化了舞台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在评价作业环节中,我采用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先让学生说你最喜欢哪个数字?为什么喜欢?变得像不像?接着教师整体评价学生的作业,并给予表扬,提高了学生了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
当然,本课教学也存在着不足:
1、讲话语速偏快。
2、延迟时间下课。
5.《纸杯变变变变》教学反思 篇五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探索、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活动,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了认知能力。
在活动中我能带着目标去观察孩子的实验操作,重点在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颜色变变变的现象,感受其中的乐趣,给幼儿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间。
活动开始时,我先让幼儿将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标记贴在杯子上,然后交代清楚操作要求,一种颜色水倒到杯子上的下面一条线,另一种颜色水倒到杯子上的上面一条线,教师没有象以往直接示范,引导幼儿观看实验的结果,而只是教给幼儿材料的操作方法,幼儿在操作中惊喜地发现:两种颜色加在一起变成了别的`颜色,提高了探索的兴趣。
在第一次实验后,教师请幼儿演示实验过程,给了幼儿展示的机会,同伴的示范有时比老师的示范效果更好,幼儿能在同伴的示范中想想自己的发现是不是和小朋友的一样。
不足:由于是借用其他班的材料进行上课,当时并没有注意杯子上的标记线,两条线距离贴得太远,导致操作时所用资源比较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有点浪费资源,但看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6.《纸杯变变变变》教学反思 篇六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并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2.学习正确的粘贴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功后的自豪。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引导幼儿认识并和家长收集各种不同的树的叶子。
2.物质准备:事先准备几副树叶拼贴画的作品。几种不同形状的树叶、彩笔、画纸、糨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欣赏树叶拼贴画,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副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幼儿欣赏)这些画有个小秘密,它们是用什么制作成的?(树叶)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是的,这些画是用树叶拼贴而成的,所以叫做树叶拼贴画。
【设计意图:欣赏树叶拼贴画,引起幼儿兴趣。】
二、教师示范操作,让幼儿了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1)师:小朋友捡到了很多树叶,我们也来制作漂亮的树叶拼贴画好吗?看看这些树叶一样吗?(不一样)有什么形状的呢?
师:树叶形状有心形、扇形、圆形、针形、掌形、卵形等,……每一片树叶和不同的树叶组合就会有不同的图形……。
(2)现在,老师要变一个魔术,看,把这两片树叶放在一起,你们看像什么?(象帆船、小伞等)这么漂亮的树叶拼的图画我们要拿出去展览给别的小朋友,小弟弟,小妹妹看一看,但是会掉下来,你有什么好办法?(幼儿回答:用胶水,用双面胶……)嗯,你们真聪明。我们拼好树叶后,再一片片在树叶后面抹上糨糊,贴在画纸上,再用手轻轻压一压。最后,可以用彩笔添画和装饰,但不能太多,不要涂在树叶上,这样一幅漂亮的树叶拼贴画就好了。
(3)教师重新出示一些其他形状的叶子,启发幼儿想象。
师:你们也想来试一试吗?那谁来告诉老师你想用树叶做成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并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三、介绍树叶拼贴画的方法。
师:小朋友可以先想好自己要拼什么样的图形,然后根据图形选自己需要的树叶,再在纸上拼出图形,图形拼好后,再一片片在树叶后面抹上糨糊,贴在纸上,再用手轻轻压一压。最后,可以用彩笔添画和装饰,但不能太多,不要涂在树叶上,要突出树叶拼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习正确的粘贴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并选用合适的树叶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
(2)教师提醒小朋友使用浆糊时应注意保持桌子及衣服的清洁。
【设计意图:让幼儿进行自由的创作,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结束贴画,引导幼儿展示作品并互相欣赏。
师:请完成的小朋友,把图画贴在背景墙上,互相看一看,你最喜欢小朋友拼的哪一幅图,你看出来他拼的是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让幼儿体会树叶粘贴画的乐趣,通过欣赏作品增强自信心。】
教学反思:
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带领幼儿一起去进行了树叶的搜集,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搜集的时候幼儿就很好奇需要树叶干什么。在正式开始上的课时候,幼儿的兴趣也就显得非常的高。当我利用树叶进行变魔术,把树叶制作成拼贴画的时候,幼儿都显得非常的好奇,也都听的非常的认真。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动手动脑,发展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交流讨论中介绍自己的发现,这不仅提高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而且对思维、语言发展也很有益。本次活动中解决了重点,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用不同形状的树叶拼贴。并掌握了难点学习树叶粘贴的方法。
在操作的时候请幼儿欣赏一下其他的树叶拼贴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这样幼儿就能够更好的利用手边的树叶材料进行拼贴。告诉幼儿不仅仅能够用树叶拼出不同的物体,也可以拼出不同的动物。
7.变变课外作业的面孔 篇七
一、人文式作业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既然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我们何不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看世界呢? 外面的世界精彩, 教育的空间将更广阔。用第一人称为学生下评语, 学生都乐于接受, 可尝试用第一人称布置课外作业。有了想法, 立即付诸行动。在布置抄词语作业时, 我将“抄词语三遍”改成“我要抄词语 () 遍”, 把写多少遍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做作业前考虑:我抄几遍可以掌握词语? 这是我应该完成的, 也是我自己要完成的。一段时间试下来, 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比原先主动了, 学习积极性相对提高了。
以前, 我上新课前总要布置这样的作业:“朗读课文三遍。”自从用第一人称布置作业后, 我就把预习课文改成了: “我今天预习了 () , 读了 () 遍 , 认识了 () 个生字 , 懂得了 ()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 不仅没有养成懒惰的习惯, 而且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了。
二、妙趣横生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有趣味性, 才能“吊”起学生的“胃口”, 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来劲, 就跃跃欲试。这样才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变不愿为“情愿”。例如, 作业题:“写出相同偏旁的字”, 把题目改为“不是一家人, 不进一家门”, 或“兄弟姐妹进家门”。学生看到这样有趣的题目, 都想把兄弟、姐妹送进门试一试。又如, 多音字组词, 我把题目变为“拼音字母开花了”;形近字组词, 题目变成为“差别就在细微处, 看你仔细不仔细”; 就连加标点的题目也变为“标点娃娃动起来了”……妙趣横生的作业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欣赏、想象能力, 真可谓一举多得。这样的课外作业, 学生岂能不乐而为之?
国庆长假前, 我用书信的形式布置假期作业, 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
时间过得真快, 一转眼国庆长假就到了。作为你们的大朋友, 我希望大家好好玩耍, 好好游戏。同时, 作为你们的语文老师, 我又希望你们能利用假期好好学习语文。因此, 我建议:
1.在 爸爸 、妈妈的帮助下 , 学习大街上的广告牌 、警示牌 等各种招牌上的汉字, 并把它写下来。
2.读你喜爱的课外书, 把书名和作者姓名写下来。如果有兴趣, 你还可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这样, 当我检查你作业时, 就等于也看了这本书, 我将万分感谢你。
3.假期里, 你会出去玩吗 ? 若你去了什么地方或看到 、听 到什么新鲜的事, 请你告诉我, 让我也分享你的幸福和快乐。
最后, 祝大家假日愉快!
你们的大朋友××老师
七天假日结束了, 全班50多位小朋友都交了作业。有的通过广告牌认识了并学写了许多生字, 有的随爸爸、妈妈旅游, 写了游记, 不少学生在游记旁边还配了画。看着这一份份五花八门、充满个性的作业, 我不禁想起陶行知先生的话:“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三、自助餐式作业设计
由于客观原因, 学校里每个班级的学生容量普遍较大, 这就给班级“两极分化”提供了土壤。虽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聪明好学, 接受能力强, 但不能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之所以感人, 我想原因就在于教师能拉上每一个学生共同前进, 这是教师的职责, 不能作为“教不好”的借口。“因材施教”是永远的教学准则。因此, 在教学《木兰从军》一课时, 我尝试采用了“自助餐”式的作业设计。
1.爱读书的你, 不妨阅读一下《中国古代的英雄故事》。
2.爱习作的你, 不妨写写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
3.爱绘画的你, 不妨画画木兰的英姿。
4.爱文学的你, 不妨摘录优美的词句。
5.爱观察的你, 不妨说说木兰是个什么样的女英雄。
以上五题,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完成作业后, 我逐个进行检查, 发现学生间的差异虽然存在, 但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55个学生, 55种性格, 每一个都有闪光点。他们在这份“自助餐”前各尽其思, 各展其能, 有效地激发了做作业的兴趣, 张扬了个性, 同时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自由式作业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我经常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点燃学生求异创新的火花。在教《闪光的金子》一课时, 我问学生:“你们想怎样向徐虎叔叔学习? ”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要帮爷爷扫地”;“我要劝妈妈不跟奶奶吵架, 要多多照顾奶奶”;“学校里的凳子坏了, 我要利用休息时间把它修好”……我趁势说:“今天晚上的作业就根据你们的想法自主设计吧! ”学生听后, 立刻忙开了, 他们先付诸行动, 再把自己的行动记在作业本上。第二天早上, 我捧着沉甸甸的作业, 望着一张张兴奋的小脸, 真不知道对学生说些什么, 只是觉得每个学生都是一本精彩的书, 每个学生都是一首动听的歌……
尝到了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甜头后, 我又多次变换形式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在教完《鸟岛》一课后, 我让学生抓住鸟岛的鸟多、窝多、蛋多、人多研读课文, 然后分组自主设计作业, 学生情绪高涨, 思维活跃, 一会就完成了设计。学生是这样设计作业的:
1.配上动作, 有表情地背诵课文。
2.会用“到处”、“闻名中外”说话。
3.以“鸟是人类的好朋友”为总起句, 写一段话。
4.根据文中内容画一幅简笔画。
5.收集鸟类的图片, 办一个鸟展。
8.菠菜变变变 篇八
菠菜是冬春季最佳的养生蔬菜之一,含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变成维生素A,能保护视力)、叶黄素(是孩子的隐性太阳镜,能过滤对眼睛有害的蓝光)、植物粗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且能促进胰腺分泌,帮助消化)、维生素B6、叶酸、铁和钾等。
特别提醒:
菠菜含有一定量的草酸和植酸。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元素的吸收,而植酸会影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因此,烹饪菠菜前需焯水,以减少菠菜中草酸和植酸的含量。
【菠菜手擀面】
材料:菠菜100克,面粉150克,食用油、盐各适量
制作过程:
1. 菠菜洗净,焯水10秒后捞出晾凉,放入搅拌机搅成菠菜泥。
2. 将菠菜泥倒入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将面团放入干净容器,盖一层湿布,放置20分钟后放到案板上揉10分钟,再用擀面杖将面团压扁,擀成薄面皮。
3. 在面皮的正反面撒上一层薄薄的面粉,对折对折再对折地将面皮层叠起来。用干燥的利刀,缓慢而均匀地切成条状,宽窄随意。
4. 往切好的面条上多撒些面粉,轻轻抖开面条,直到根根分明、互不粘连,再抖去多余的面粉。
5. 大火烧开锅中的水,加少许食用油、盐,放入面条煮熟即可。
营养小贴士:
菠菜泥入面粉一起和面,保留了菠菜的纤维素,比用菠菜汁和面更营养!
【菠菜炒猪肝】
材料:猪肝250克,菠菜250克,啤酒50毫升,白醋20毫升,老抽10毫升,姜2片,生粉20克,盐、食用油、白芝麻各适量
制作过程:
1. 猪肝洗净,去白膜,切片,在流动水下冲洗,去血水。加入白醋,腌制20分钟。倒去白醋,放入干净盘中,加入生粉、姜丝、盐和30毫升啤酒,均匀上浆后继续腌制20分钟。
2. 菠菜洗净,焯水后捞出摆盘。焯水前,可在沸水中事先加几滴食用油以及1/3勺食盐。
3. 平底锅中用适量食用油爆香姜丝,加入腌制好的猪肝翻炒,半熟时,再加入20毫升啤酒继续翻炒。
4. 待猪肝炒熟,加老抽上色即可。摆盘后可以撒些白芝麻点缀。
营养小贴士:
此款菜肴是给孩子补铁的上佳选择,但是补铁功臣是猪肝哦!
【菠菜奶油浓汤】
材料:菠菜80克、火腿3片、洋葱半个、牛奶200毫升、黄油10克、面粉20克
制作过程:
1. 菠菜洗净,焯水后放入搅拌机,加少许水,打成菠菜浓汁。
2. 平底锅预热,化开黄油,放入切碎的洋葱与火腿丁煸炒出香味。
3. 加入面粉,翻炒至无颗粒状,倒入菠菜浓汁、牛奶,熬煮至浓稠,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厨房小提醒
菠菜红色的根能吃!
菠菜的红色根部含铁和胡萝卜素比较丰富,两者都是对孩子身体有益的营养素。所以,建议爸爸妈妈在烹饪菠菜的时候,尽量保留菠菜红色的根。
菠菜补铁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菠菜相对其他蔬菜,的确含铁比较多,但它的吸收利用率不高,远不如猪肝之类的动物性补铁食物。而且菠菜中含有大量植酸,会影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烹饪前需焯水。
9.《纸杯变变变变》教学反思 篇九
活动目标:
1.在对图形进行拼折变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变化。
2.对组合、分析图形感兴趣。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画若干张,
2、图形操作卡片(各种几何图形0
3、可供折、剪、贴、拼的各种纸以及剪刀、胶棒、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巩固复习在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中,找出有哪些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图形宝宝藏在螃蟹里?《有趣的数学》找出以前已经学习过的各种图形。
2.通过折将图形进行变化。
(1)师扮演魔术师和小朋友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将示先准备好的图形,如“ ”藏背后,变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请幼儿猜想,教师是采用什么方法将梯形变其他两种图形?
(2)师:除了用折的方法,还能用其他哪些方法使图形变成其它学习过的以知图形?(请幼儿讨论)请幼儿上来分别扮演“小小魔术师”上来演示操作过程。
(3)师小节:原来图形都可以通过折、剪、粘、拼的方法将进行变化,可以变成其他学习过的图形,也可以变成它自己原来图形。
3.分组操作
(1)将小组分别分成四组:拼、贴、剪、折四组,将剪贴好的.图形黏贴在空白纸上操作。
(2)教师出示操作卡,师:将请幼儿上来将自己操作完的结果贴到操作卡上,并复述过程,用的什么方法?是由什么图形变成什么图形?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
4.延伸:在区域环节,用操作卡将图形通过剪、拼、折、粘四种方式操作。得到结果。
活动反思:
10.《纸杯变变变变》教学反思 篇十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超级变变变
主题思想
废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如:报纸、旧挂历、牛奶盒、废瓶等等。他们的最终结局往往是与垃圾为伍。不但是浪费,而且还形成了环保问题。为什么不“变废为宝”,利用废物,引导孩子进行再创造呢?因此,我们想到了“超级变变变”这个主题。
樱花班为大班下学期,目前本班幼儿年龄大约在5岁左右,正是一个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并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阶段。对物品制作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同时樱花班是一个日式教育班,平时就十分注重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他们善于想象,勤于动手。值得一提的是,樱花班的家长对于班级工作一直以来都持非常配合的态度。更乐意协助教师共同完成废品收集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并通过利用废材收集,废材制作等活动,从小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主题实施情况
“超级变变变”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在第十周、十二周、十四周进行。在第十周,我们首先进行了废材的收集。我们在班级通知栏粘贴了“班级求助”。向各位家长征集家中所不需要的旧报纸、牛奶盒、各种瓶子、盒子。也在开班会时也请幼儿在平时注意收集。从中注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开始简单的报纸类制作。
第十周的活动主要内容
从表中可以看出,收玩具和给废材归类是孩子们不大喜欢的事情。因为孩子们不是不会收拾,而是孩子们在收拾玩具的时候,有一个普遍的心理“不是我搞的。”“不是我带来的。”因此,教师应在这个方面注意加以引导。
第十二周活动主要内容
(根据收集到的废材而定)
在表中能够看出,刚刚开始识字写字的他们,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大有完成任务的味道。原因在于教师的求成心理。刚开始就直接教字,没有先进行笔画的训练。如狗能让孩子们先熟悉笔画笔顺,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对于孩子而言可能更有趣。同时,本周也开始了组合型物品的制作。
活动中,有的是有孩子们自行生成,有的是由教师生成。比如说“报纸服装”就是由孩子们自行生成的:一天,我用报纸教孩子们做帽子。每个人都有帽子了以后,吴柳青说“光有帽子不行,我们还要用帽子做衣服!”马上就有孩子拿出宽胶带和剪刀行动起来,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而“娃娃家桌椅制作”则是由教师生成的:本班有一个娃娃家,但是一时找不到大小刚好合适的桌椅。我问孩子们“娃娃家没有桌椅,怎么办?”“大家一起想办法!”我们尝试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最终,孩子们用太子奶的大盒子,里面填满空太子奶瓶子,再在盒子外面报上一层包装纸,就这样“樱花牌桌椅”顺利出品了。此后,樱花班的娃娃家制品都是孩子们亲手做的。
第十四周活动主要内容
(根据收集到的废材而定)
在这两周中,孩子们的制作兴趣和制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女孩子开始仿制“食品”由“汉堡”“拉面”“汤圆”等等。而男孩子则钟情于“金箍棒”“枪”“望远镜”的制作。还有一部分孩子,自己做“钱包”和“钱币”。孩子们从中得到了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有了更多的表现欲。因此,一个大型废品制作综合活动在各种因素的集合中“呼之欲出”了。
活动案例分析
樱花商店街
那天,孩子们在三五成群的自由活动,男孩子在用报纸搓制成长条做“金箍棒”,女孩子则有的在玩“服装制作”的游戏,有的在画画,其中,有一组的孩子在用剪子把报纸剪成细碎的长条形在塑料碗里,上面撒上红色和绿色的碎挂历纸片,美其名曰“湖南拉面”。做好了几碗以后,她们向我打招呼:“唐老师,请来吃面!这里是拉面店,卖湖南拉面!”我闻声而去,看到了一碗碗“红辣椒,绿葱花”真是喜欢极了。便拿起了其中一碗准备“吃”。这时,田颖说:“老师,要先给钱才能吃的!”“对不起,我身上没有钱呀。”“我借给你”,心蕊说。“谢谢你。”就这样,我从孩子的手中“买”了一碗拉面。拉面店的孩子们做成了第一笔生意,孩子们兴趣极高,马上开始吆喝了起来。“来吃面吧?请来买面吃吧!”几个女孩纷纷从钱包里拿出“钱”来。而另外几个男孩,也学着吆喝:“来买金箍棒呀!”“来买金箍棒呀!”就这样,小小的教室里,很快有了各种“店铺”的叫卖声。樱花商店街,就这样急急忙忙的拉开了序幕。
第一次活动:
由于是即时形成,情况显得有一些杂乱,东一堆西一堆的大声叫卖着自己的“物品”。卖的多,买的少。钱币也不够,只有几个女孩子做的。但是,虽然只有几名顾客,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有的孩子还像大人一样的叫卖“做过路过不要错过!好东西人人有!”(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看见大人有“卖”与“卖”的行为。大班的孩子能够意识到钱的用途,同时“大声叫卖”是孩子们平时积累的一个经验。孩子们共同开心的玩耍同一个主题游戏,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很宝贵的经验。)
我问孩子们:“你们有什么东西卖呀?”“汉堡”“冰激凌”“金箍棒”……答案不绝于耳。我带着几位没有做东西的孩子一起去买东西。到了一个“摊位”,“摊主”们都迫不及待的推销自己的商品。“我的又大又好。”“我的只要一块钱!”禁不住“诱惑”,我们这些顾客开始了“疯狂购物”。每当一件物品被买走,孩子们那种欢欣跳跃的的眼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制作这些物品的时候,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当物品被购买的时候,孩子们从中得到了对自己的赞许与肯定,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典型表现:
1.符钰婵用报纸折了好几顶帽子,然后搞高兴的戴着。“我可以用报纸折帽子,我也可以用报纸做衣服。”于是,她和田颖开始一边做一边她讨论:“如果用报纸做衣服,大小可以自己来决定!”“而且很凉快(当时正值初夏)“我们可以在报纸画上画”这样,孩子们从中找到了设计的奥秘。
2.望远镜的设计者是吴鹏辉,他自己用宽胶布将两个卫生纸内筒粘在一起,“我觉得平时的卫生纸筒丢了好可惜,我可以拿着它做东西。”此后,樱花班只要游泳过的卫生纸筒都被孩子们收集了起来。在家里也一样。不但是纸筒,实际上,家里的盒子,瓶子……都被孩子们收集了起来。虽然他们还不大明白什么是废物利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但实际上,他们已经自觉自愿的做到了。
第二次活动时隔两天之后,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樱花商店街”的活动。这一次,樱花班显得有准备多了。
孩子们提出了招牌的问题,说是:“外面的店子都有自己的招牌,我们也要有一个招牌!”这样,樱花班的孩子开始自己制作招牌。很快就有了“冰激凌店”“化妆品店”“银行”。这次,还邀请了安琪儿试验班的孩子充当顾客的角色/孩子们给这一次的活动取了名字叫做“樱花商店街”。
典型表现:
1.再上一次商店街开始的时候,其实是没有银行的。但是,很快就发现了有的孩子们总是在向别人“借钱”,而有的小朋友不愿意把钱借出。谢一波的母亲是在银行工作,平时,他也看见过母亲工作的样子,所以他主动提出“我做一个银行,没钱的小朋友来取!”他得贺雨凡一起努力,做了许多许多的“钱”,面值为1元、2元和5元、10元、100元。由此,孩子们不知不觉在游戏中操练了一遍现实生活中的工作态度。他们把自己有限的常识拿来与大家分享,更能主动为他们着想,因为在樱花班的银行取钱是只有“出”没有“入”的,可是,却是最受欢迎的地方。但很快又再次出现了问题,取钱的人络绎不绝,可是存钱的却没有,“银行”里的钱越来越少,于是,和老师商量后决定每人每次来“银行”取钱一次只能取5元。这样,孩子们感受到了什么是“限制”和“规定”。
2.在活动进行当中,一位安琪儿班宝宝的哭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原来,他也想要做“卖东西”的人,可是,曾清靖说:“你不是我们班的,不能卖东西”。所以安琪儿班的宝宝哭了,一会儿后,陈茁说:“我玩累了,你到我这儿卖东西吧。”我马上说:“陈茁真不错,知道照顾弟弟妹妹了。”孩子们听这么一说,马上就行动起来,请安琪儿班的宝宝当售货员,自己去当顾客,通过这件事情,孩子们开始学会关心他人,知道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身为教师看到孩子做到这一点的确十分安慰。
延伸活动:
在以后的日子里,樱花班也对其他大班的孩子做了相同的活动,这次,我们要求孩子们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交易,即--交钱--购物--找零,这样,有将手工制作、数学领域,有效的结合在了一起。
另外,在大型的主题活动结束后,樱花班的“麦当劳”仍然营业。并且还效仿麦当劳推出了“优惠券”,孩子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经营”自己的店子,十分有趣,相信将来在这些孩子中,也许真的会出一两个“商界大鳄”吧?
典型表现:
1.王嘉仪对我说:“唐老师,请你拿着这个。”我低头一看,原来他们自己制作的“优惠券”,嘉仪接着说:“如果你有优惠券,来买东西的话,便宜你呀”!(小小年纪,就有了广告意识,知道用新颖的方法推销自己的产品,嗯,厉害!)
2.一天,我听见“麦当劳”传来的争吵声,雨凡说“你找错钱了!还有一块!”全瑞说:“没有!你只给了我4元钱!”“可是,我只买了一个冰激凌!”“冰激凌是2元一个”“一元一个!”“是2元一个”。最后,两个孩子一起来问我。我告诉他们是2元一个,于是雨凡拿走了他的2元钱。从这个事例中不难看出,孩子们已经了强烈的经济意识。并且,能将以往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游戏)中!
在以后延伸活动中,超级变变变的主题将继续进行大型废材的制作。
发现与反思:
“樱花商店街”其实是“超级变变变”延伸出来一个分支。由于是孩子们自行引发的活动,因此,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也有一些感触:
1.主题活动可变性和孩子的可塑性
活动刚开始时,只是做为废材制作的主题。孩子们也玩得很开心,可是没想到一次突发的事件,竟将整个主题转了方向,走了废材制作与常识、数学等等科目相结合的“樱花商店街”。这是当初设计时所没有想到的,这让我看到了主题活动的可变性,而孩子们的表现也着实令我惊讶,刚开始,我认为,转而进行这个主题是孩子们一时兴起,不会持续。可实际上,前后持续了约三周左右,而“麦当劳”的开店已经持续至今,约一个月左右。这改变了我对本班孩子某些方面“三分钟热度”的看法。而在这个主题中,孩子们的表现也令我看到他们的可塑性。他们能够自己尝试“开店”“经营”,也会用心做“准备”,(因为所有道具都是由自己准备,不论是所出售物品或是购买物品的钱币。)这也让我看到了存在于孩子们身上的一种“执着”,另外,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成长,事实上,活动期间,孩子们做到了对“10以内的加减法”了如指掌。而这些,老师并未刻意的去强求,完全是这次活动的“附赠惊喜”。孩子们在生活中表现的“自动学习性”令我惊讶!果然“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2.改变以往的“教师中心”而改以“幼儿为中心”,信任你的孩子
以往活动,时常是以教师为中心。而这次活动教师则放弃了这种陈旧方法,做到真正以孩子为中心。从而得到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效果,如果当初,我们没有把活动顺势开展起来,而是继续追求“废材再利用,大型玩具制作”这个目的的话,可能效果不会比今天的好。其实,这次活动的成功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的一个“信任度”上。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对教师往往是完全信任,而教师能完全信任幼儿的又有多少?不敢放手让孩子去做,把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不知扼杀了多少孩子的想象力。我认为,今天的教师幼儿关系,根本是建立在“信赖”之上的。因此,请信任你的孩子,相信他能做得比你想像中的更好!
3.通过活动进行“游戏学习”
此次“商店街”过程中,其实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数学”“常识”“美术”“制作”“语言”等领域。孩子们从中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在活动中进行了平时最难进行的“数学训练”,调动了所有孩子参与积极性,更整合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各种经验,并与其他的孩子共同分享。在游戏中学习,也许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教学方法,这样孩子高兴,老师轻松。
4.教师应练就“火眼金睛”
孩子思想火花,往往迸发在一瞬间,教师应及时发现,迅速鼓励其加以运用,也许一个小小的事件能迸发一个大大的主题。
5.关于“超级变变变”主题
“超级变变变”所衍生的活动,除“樱花商店街”以外,还包括“制作娃娃家”“童话剧道具制作”和“大型玩具”三个大主题。因篇幅有限不再一一陈述,只是“樱花商店街”较为典型。事实证明“超级变变变”和“樱花商店街”不论是单独进行和整合进行都较适合于大班,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11.颜色变变变 篇十一
颜色加减法
材料:
两个透明的碗,两个透明的杯子,蓝色、黄色和红色的食用色素,水。
首先确认杯子可以放进碗里,这对后面的游戏很关键。
在一个碗中装大半碗水,加入几滴黄色的食用色素。在杯子中装大半杯水,加入一滴蓝色的食用色素,搅拌一下,让颜色均匀。从侧面观察碗和杯子里的水,问问宝宝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现在,把杯子放进碗里,透过碗和杯子,再看看出现了什么颜色。
透过碗和杯子,我们看到了绿色!为什么?
我们生活中的光是由很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光可以被吸收,也可以被反射。我们平时看到各种物体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们反射了不同颜色的光到我们的眼睛里。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我们就会看到新的颜色。比如光透过蓝色和黄色的水之后,我们就会看到绿色。那么,如果我们把其他颜色的光,比如红色和黄色,“加”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红色和蓝色的光加在一起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用碗和杯子分别装上不同颜色的水来试试看。因为两种颜色的水分别装在碗和杯子里,所以我们不仅可以用光来做加法,也可以做减法哦。比如,看到绿色之后,再把装有蓝色水的杯子从碗里拿出来,会发生什么?颜色又分开了对不对?
如果宝宝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爸爸妈妈们可能需要去找更多的碗和杯子来了。
编辑 遇喜
12.《纸杯变变变变》教学反思 篇十二
活动名称:快乐变变变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集体活动,开始接纳、喜欢老师。
2、体验在幼儿园里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魔术表演稳定幼儿的情绪。
难点:乐意参加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自制魔术盒。
教师行为:
1、看魔术表演。
介绍魔术盒,引发幼儿观看魔术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魔盒,它可神奇了,可以变出好吃、好玩的东西。
(1)变糖果。
当老师打开魔盒的一头,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盒子里有没有东西。
当幼儿确定盒内没有东西时,教师让幼儿对着盒子数“1、2、3”,并同时转动魔盒,将装有糖果的一头调转到前面来,打开盒盖拿出糖果,给幼儿一个惊喜,并发给大家品尝。
(2)变玩具。
用同样方法变出玩具。
2、玩玩具。
请幼儿玩一玩从魔盒里变出来的玩具。
教学反思:
幼儿刚刚脱离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里,一下子还难以适应这个集体生活,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各种游戏来吸引他们,让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幼儿在《快乐变变变》活动中,玩得很开心。老师就象魔术师一样,一会儿变出甜甜的糖果,一会儿又变出许多好玩的玩具。在他们看来,老师的本领真大,由此看来,有趣的魔术表演能吸引这些刚入园的幼儿,以后我们要经常开展这种活动,以稳定幼儿的情绪。
13.《纸杯变变变变》教学反思 篇十三
一、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鱼,变变变》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我能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习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我为谈谈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如: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独立创作及对他们的作品赞扬。
2、能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兴趣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蜡笔和水粉的奇妙组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从幼儿专注的神情中我看到幼儿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奇,而“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使其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也不过是“教学载体”,而非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内驱力。
3、目标落实比较好,在各环节的设计上较注重其相接的紧凑性,环环相扣,注重时间上的分配。
二、缺点
虽然本次教学活动具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
2、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指导语言不精炼,评析没抓住 幼儿的亮点,应该在幼儿高度兴趣驱动的活动中融入恰当的技巧指导。
3、在教具准备时稍有疏忽,水粉刷子太小了,使得整个画面缺乏了整体性。
14.鸡蛋变变变 篇十四
海参鸡蛋羹
原料:?鸡蛋2个,水发海参1只,酱油10毫升,葱花适量,香油少许。
做法:
1. 水发海参洗净,切成小丁,入沸水锅中汆透。
2. 鸡蛋磕入碗中打匀。
3. 将蛋液用网筛过滤一次,倒入碗内(滤过的蛋液蒸出的蛋羹更细腻)。过滤好的蛋液加入1.5倍的凉开水,再次搅匀。
4. 蒸碗上倒扣一个盘子(防止水蒸气滴落在蒸碗内形成蜂窝状,也可在碗表面裹保鲜膜),入烧开水的蒸锅内用中火蒸制。
5. 蒸至蛋液即将完全凝固时(大约需要10分钟)放入切好的海参丁续蒸2分钟。
6. 出锅前撒上葱花,再淋上酱油和香油即可。
tips:
如果滤过的蛋液表面还有小气泡可用牙签戳破,这样蒸出的蛋羹更光滑平整。
最好用凉开水或温水调蛋液,千万不要用凉水或热水,蛋液与水的比例为1:1.5。????
日式厚蛋烧
原料:鸡蛋4个,小香葱2根,胡萝卜30克,食盐2克,食用油10毫升,番茄酱少许。
做法:
1. 胡萝卜洗净去皮,切碎末。香葱洗净切碎。
2. 鸡蛋磕入碗中打匀,加入切碎的胡萝卜、香葱、食盐,搅拌均匀。
3. 平底锅内倒入油,用中小火烧至温热时,倒入约1/4的蛋液,轻轻转动锅,将蛋液均匀摊开,煎至半凝固状态。
4. 从右至左卷起,推到锅的右边待用。继续往锅的左边倒入1/4的蛋液,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用完所有的蛋液,总共需要约4次。
5. 做好后出锅切块装盘,挤少许番茄酱即可食用。
tips:
胡萝卜和葱要切得细碎,否则蛋皮不容易卷起。
制作时全程一直保持中小火,不能用大火,最好在蛋液快要完全凝固时卷起。
卷蛋皮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否则蛋皮容易破碎。
菠萝蛋炒饭
原料:熟米饭1碗,菠萝1个,鸡蛋1个,鸡胸肉50克,青椒25克,葱1根,料酒、酱油、香油少许,生粉6克,食用油适量。
做法:
1. 鸡胸肉去筋膜,切成丁,加料酒、酱油、生粉、香油拌匀,腌制15分钟。
2. 青椒洗净,去蒂去籽,切成丁。葱洗净,切成葱花。
3. 鸡蛋打匀,倒入加少许油的煎锅内煎熟,铲碎盛出待用。
4. 菠萝沿1/3处切开,切下的1/3菠萝去皮,将果肉切成丁。用刀和勺子将剩余的2/3果肉取出,菠萝外壳留用。
5. 炒锅上火,倒油烧热,下入腌好的鸡肉,滑炒至变色后盛出。
6. 炒锅内倒油烧热,下葱花爆香,倒入米饭炒散炒透,依次加入鸡肉、青椒和鸡蛋,翻炒均匀,用盐调味,加菠萝丁炒匀关火。
7. 用菠萝外壳当盛器,将做好的蛋炒饭盛入即可。
tips:
鸡肉要提前腌制,这样炒制后鸡肉吃起来不会发柴,口感更滑嫩。
将米饭炒透,就是要把米饭炒得颗粒分明,不结块。
15.《纸杯变变变变》教学反思 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正方形、长方形变成三角形的方法。
2.能在操作中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方法。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步骤图,记录纸、笔、剪刀。
2.正方形、长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探索用正方形纸变成三角形
1.小兔子有一块正方形的布,它准备把它变成两条三角形的围巾,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兔子吗?
幼儿交流自己的方法,老师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
2.这次小兔子想请小朋友用正方形的布变出四个三角形,想一想你有什么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幼儿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变出四个三角形的?谁的方法和他不一样?引导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变三角形的方法。教师将幼儿的方法用步骤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变成三角形的方法
1.小兔子还有一块长方形的布,也请小朋友帮它变出四个三角形。这次请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来变,你有几种方法就拿几张纸试一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教师将幼儿的方法用步骤图的方式进行记录,帮助幼儿直观了解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创设“图形变变变”展览板。
提供图形请幼儿变成三角形,再请幼儿将变成的三角形拼回成原来的图形,粘贴在纸板上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科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
16.《纸杯变变变变》教学反思 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能发现不同颜色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培养感知颜色的能力。
2、体验红黄蓝三种颜色,在相互手拉手后变出的颜色进行作画,并感受其中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教学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料,棉签,调色盘,空白水果图,PPT幻灯片,水果屋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能出现新的颜色。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示范法、操作法、观察法、角色演示法、幻灯片展示法
用变魔术开场,用圣诞老爷爷穿插演角色。
教学过程:
一、用魔术的方法把大树变绿,激发幼儿的乐趣,幼儿仔细观察颜色的变化。
秋天到了,大树的树叶都变成了黄色(边说边喷上黄色),春天又来了,树叶变成了绿色(请幼儿睁大眼睛观看,边说边喷上蓝色),但是结果却变成了绿色。
1、提问:一开始大树是什么颜色?(黄色)
2、后来我喷的是什么颜色,却会变成绿色的。原来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老师这还有红色,我们来试一试把红色和黄色放在一起,看一看有什么变化?(变成了橙色)我们再来试一试红色和蓝色放在一起,看一看有什么变化?(变成了紫色)
3、教师出示PPT进行小结:
红色+黄色=橘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蓝色=绿色
二、幼儿动手操作
1、现在小朋友的面前也放了红黄蓝三种颜料,等会你们也来试着做一回魔术师刘谦,把两种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变成另外一种漂亮的颜色。
2、在幼儿操作之前,教师要强调几点:
(1)红黄蓝三种颜料里面各有三个棉签,如果要取颜料,必须用各自杯子里的棉签,否则颜料会弄脏,变出来的颜色就不好看了。
(2)两种颜色相互混合,取出的量一定要一样多。
(3)量弄得不要太多,避免弄到桌子和椅子上,特别是小朋友的衣服上,因为颜料不容易洗掉。
(4)记住自己把什么颜料和什么颜料放在了一起,变出了另一种什么颜色。
3、幼儿在操作时,教师要来回的巡视,及时的指导,幼儿完成后,教师把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幼儿说出使用什么颜料加什么颜料变成的。
三、让幼儿欣赏图片并作画。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橙色,紫色和绿色的水果蔬菜,观看PPT。
橙色的有:橙子、南瓜、胡萝卜等
紫色的有:紫包菜、茄子、葡萄等
绿色的有:黄瓜、西瓜、苹果等
情景介入:圣诞老人要求帮忙
教师扮演圣诞老人:小朋友们你们好,圣诞节还没有到,我闲的很无聊,最近仅开了一个水果店,可是没有经验,进的水果都不漂亮,卖不出去啊,请小朋友们帮帮忙,用你们调出的颜色,给我的水果都穿上好看的衣服吧。
幼儿开始作画,在这之前教师提要:
1、给水果图上合适的颜色。
2、作画时不要弄到其他小朋友的身上。
3、注意自己的坐姿。
教师在幼儿作画时,来回的巡视,给与相应的指导。
把幼儿的作品贴到水果屋上,展示出来。
圣诞老爷爷感谢幼儿的帮忙,说完就去卖水果了。(结束)
教学设计:
一般我们上过的《颜色变变变》多数是科学课,但是这次给的课题是一节美术课,那就要以美术为主,也要涵盖部分的科学领域,颜色混合的秘密,对于中班的孩子还是比较新奇的,我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想,怎么样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最后我以魔术师变颜色为主线,设置悬念吸引幼儿。我为什么选择用魔术作为开场白呢,近几年的魔术比较流行,儿童的好奇心计较的强,魔术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整个活动,我让幼儿通过看、听、讲、操作等多种渠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我先示范,激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带着好奇心动手操作,怎么把两种颜色和起来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了解变化后的颜色,由于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孩子们大胆操作、思维积极,主动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流着,分享着……整个活动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同时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操作能力都有了促进和提高。使用PPT演示把刚才知识点进一步加深,认识橙色、绿色、紫色的水果图片,使幼儿了解不同水果的颜色,最后一个环节圣诞老爷爷出场,引起幼儿的兴趣,为什么是选圣诞老爷爷呢,因为最近还没有到圣诞节,圣诞老爷爷对开水果店没有经验,导致他的水果店进来的水果不好,所以生意很差,请幼儿用自己刚才调成的漂亮颜色,帮忙画出漂亮的水果,幼儿很乐意帮忙。
这节活动既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又鼓励了幼儿用不同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了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一般以前我们上过的《颜色变变变》多数是科学课,但是这次给的课题是一节美术课,那就要以美术为主,也要涵盖部分的科学领域----颜色混合的秘密,对于中班的孩子还是比较新奇的,我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想,怎么样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最后我以魔术师变颜色为主线,设置悬念吸引幼儿。我为什么选择用魔术作为开场白呢,近几年的魔术比较流行,儿童的好奇心计较的强,魔术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整个活动,我让幼儿通过看、听、讲、操作等多种渠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我先示范,激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带着好奇心动手操作,怎么把两种颜色和起来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了解变化后的颜色,由于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孩子们大胆操作、思维积极,主动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流着,分享着……整个活动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同时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操作能力都有了促进和提高。使用PPT演示把刚才知识点进一步加深,认识橙色、绿色、紫色的水果图片,使幼儿了解不同水果的颜色,最后一个环节圣诞老爷爷出场,引起幼儿的兴趣,为什么是选圣诞老爷爷呢,因为最近还没有到圣诞节,圣诞老爷爷对开水果店没有经验,导致他的水果店进来的水果不好,所以生意很差,请幼儿用自己刚才调成的漂亮颜色,帮忙画出漂亮的水果,幼儿很乐意帮忙。
这节活动既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又鼓励了幼儿用不同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了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论文:
摘要:传统的教学倡导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和主体作用。很难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才干。这对于幼儿美术这样比较特殊的学科来说,尤其如此。因此,教师更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及其内容,开放教学形式,让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和谐、开放,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应该注重教具的选择和重视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以期准确、生动、迅速地传授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美术课;颜色;变变变
3--6岁的幼儿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美术具有丰富多姿的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幼儿天性喜欢美术,但要上好一堂美术课却非易事。
一、教学方式要灵活、开放,让学生学得活泼、积极、主动。
美术课要有教学程序的变化,教学内容要易于为学生接受,并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活泼、积极、主动,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既教会学生知识,又教会学生系统的知识和规律,并学会运用知识的方法,教学过程要有准确性和计划性,讲授、练习、演示、示范、板书、板画都应安排妥当,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环环相扣。
中班美术《颜色变变变》课,那就要以美术为主,也要涵盖部分的科学领域----颜色混合的秘密,对于中班的孩子还是比较新奇的,我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想,怎么样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最后我以魔术师变颜色为主线,设置悬念吸引幼儿。我为什么选择用魔术作为开场白呢,近几年的魔术比较流行,儿童的好奇心计较的强,魔术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整个活动,我让幼儿通过看、听、讲、操作等多种渠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我先示范,激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带着好奇心动手操作,怎么把两种颜色和起来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了解变化后的颜色,由于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孩子们大胆操作、思维积极,主动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流着,分享着……整个活动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同时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操作能力都有了促进和提高。使用PPT演示把刚才知识点进一步加深,认识橙色、绿色、紫色的水果图片,使幼儿了解不同水果的颜色,最后一个环节圣诞老爷爷出场,引起幼儿的兴趣,为什么是选圣诞老爷爷呢,因为最近还没有到圣诞节,圣诞老爷爷对开水果店没有经验,导致他的水果店进来的水果不好,所以生意很差,请幼儿用自己刚才调成的漂亮颜色,帮忙画出漂亮的水果,幼儿很乐意帮忙。
这节活动既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又鼓励了幼儿用不同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了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二 适时给予点拨。
幼儿画画时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没有任何的画画模式。当然,给学生自由,并不是让他们放任自流,如果这样则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画画的质量也无法提高。
从生活中丰富内容。生活是画画的源泉。小朋友跟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较多,在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中,教导学生做有心人,肯定会有所收获。生活中有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只要你细心观察与发现,就能画出一幅幅有生命力、理想的画。
在这节课中,我决定用PPT幻灯片展示各种颜色的水果和蔬菜,以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水果蔬菜的颜色,为他们下面的涂色做好铺垫。
三 展示作品并且评价。
作品画好了,如果不展示就显得毫无意义。小朋友可以在交流展示时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激励。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是成功者。“赞美是照在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而交流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上台展示、贴在水果屋上,并且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最后我设计了圣诞老爷爷上场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肯定。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17.“丑小鸭”变变变 篇十七
新生儿皮肤变黄有可能是黄疸的表象。黄疸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一周左右出现,它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的,导致皮肤发黄,眼白发黄等症状。所有的新生儿出生时都有过量的胆红素,慢慢地,会由肝脏进行摄取吸收。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状况,大多都是没有危险的,很快就会自愈。但在黄疸全部去除之前,要对宝宝进行严格的监控。如果黄疸很严重,或者持续超过两周,就要进行治疗了。
救援措施
在医院里,宝宝可以接受光线治疗,直到黄疸开始退去。如果在家里的话,父母可以这么做:
根据宝宝的实际食量喂哺,有利于更快地消化,将体内的废物清理出来。
尽可能母乳喂养。
尽可能多见日光,最好不要穿衣服。晒太阳对治愈黄疸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帮助宝宝降低胆红素浓度。但是也不能让宝宝直接接触太阳光,很容易晒伤。
宝宝来到人世了!想象中,他(她)有白白嫩嫩的皮肤、明亮的眼睛、肥嘟嘟的小下巴……但事实却让我们大失所望,看着刚刚出生的宝宝,黄黄的皮肤,黏在一起的小眼睛,红红粗糙的小屁屁,活脱脱一只丑小鸭嘛!怎么会这样呢?镇静!千万不要被宝宝的外表吓坏。只要应对得当,这些瑕疵很快就会消失,丑小鸭很快就会变成白天鹅的!
脏兮兮的“小窗户”——黏眼睛
新生儿的眼睛里可能会有少许黄色或者乳脂状的排泄物,经常称之为“黏眼睛”,这是由于在产道中感染到细菌,或者因为简陋的卫生条件引起的。只要经常清洁宝宝的眼睛,几天之后症状就会消失的。如果症状一直持续,就要看医生了。
救援措施
经常用冷却的沸水清洗宝宝的眼睛,是缓解“黏眼睛”的最好办法。妈妈首先要把手洗干净,然后拿一块干净的棉布,蘸上水,拧干,轻轻地从里到外擦拭宝宝的眼睛,然后再换一块棉布,擦另一只眼睛。也可以用母乳代替水,因为母乳中含有强力抗体,可以帮助宝宝打击细菌感染。
烦恼的“六”问题——腹泻
宝宝的第一次大肠蠕动解出的是黑黑的胎便,是宝宝在妈妈子宫里时,大肠中产生的黑色焦油状物质,随后,宝宝的大便就会成黄色的稀释的芥末状。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会比奶粉喂养的宝宝更稀。有些宝宝一天排便只有一两次,还有的宝宝每次吃完奶就会“释放”一次。
如果宝宝有腹泻症状,他的大便就成绿色的液体状,或者含有黏液,而且肛门周围会有灼热感。要立刻看医生,新生儿腹泻很容易导致脱水。
救援措施
如果宝宝有腹泻症状,一定要向医生寻求帮助。
正常喂奶,因为这个时候宝宝需要大量的水分。
要养成换完尿布后立即洗手的习惯,防止细菌扩散。
有的时候,除了正常喂奶之外,还要额外给宝宝喝一些温水,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粗粗小屁屁尿疹
如果宝宝有尿疹,会看到他的腹股沟或者屁屁上有一些小丘疹或者一块块的泛红的皮肤,看起来比较麻,摸起来感觉很粗糙。
尿疹是因为宝宝大小便中的细菌引起的,其中会释放出一种被称为“氨”的化学物质,会刺激和烧伤皮肤。
救援措施
一有动静马上就更换尿布,就算是高吸水性的尿布,也要勤于更换。
更换尿布时,用柔软的棉布或者纱布蘸温水擦拭宝宝的小屁屁,在换新尿布之前,要保证小屁屁绝对干爽。
也可以把宝宝放在厚实干净的毛巾上,吸干所有的水分。
可以试试用蓖麻油缓解皮疹,金盏草药膏也很有效。
换一个品牌的尿不湿,看看是否有效。
臭臭小嘴——呕吐
大多数的宝宝在吃奶之后都会有“吐奶”的现象,特别是“喝到风”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一般吐的比较少,有的时候还会夹杂一些口水。
宝宝真正的呕吐出现在吃奶后的一段时间,吐出的奶成凝固状,而且味道很难闻。这是因为宝宝的胃里积下了大量空气,但如果这种状况经常发生,那可能就是细菌感染的症状了。如果宝宝看起来精神不振,还有腹泻或者发烧的症状,要立刻咨询医生。
救援措施
喷射性呕吐还是幽门狭窄的征兆之一,也就是在胃与大肠之间的肌肉有缺陷。可以通过小手术解决。
喷射性呕吐是指,当宝宝严重恶心,以一种内在发出的力量喷出奶水。如果这种状况时有发生,那么体内的营养流失会很严重,要向医生进行求助。而有的时候,经常的呕吐是因为未发育的食管引起的胃酸倒流导致的,也就是说宝宝所吃的食物往往不能够正常消化。这种状况会在两年之内自愈。
糜烂的“装饰花”——肚脐发炎
宝宝的肚脐曾经是脐带与胎盘相连的地方。在出生后10天内,宝宝的脐带残余部位开始枯萎,变黑,最后彻底脱落。这种脱落没有任何痛楚,一旦脱落,肚脐会自然而然痊愈。
但有时,由于天气等原因,这朵本应千千净净的小花,会发炎不止,这可真是让人感到头痛!
救援措施
如果宝宝的脐带残余很粘,可以用棉布沾水轻轻地擦拭,有时,棉布上会粘上一点血迹,这很正常,不用担心。
【《纸杯变变变变》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纸杯变变变变》反思12-11
大班美术教案《橙子变变变》及教学反思11-11
漂亮桌面变变变教学设计12-19
团队游戏:红与黑和衔纸杯传水06-19
教学反思 词汇教学的反思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