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生

2024-06-21

医学本科生(共12篇)

1.医学本科生 篇一

医学本科生素质培养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级(四年级)本科生。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认识、团队合作、交流沟通能力、伦理学、医学法律、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等。在开班仪式结束后随即对参加开班仪式的所有学生采用实名制进行调查,填完之后立即收回问卷。

1.3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1将问卷结果录入计算机,所有数据用Excel和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所有假设检验的检验水平为α=0.05。在数据录入计算机的过程中,采用准备双录入实时校验功能,以保证数据录入中的质量。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由一位数据统计员重复两次核查分析结果,出现差异及时进行核对解决。

2调查结果

总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47份,其中有一份问卷最后三个客观题没有填写,认为无效,故有效问卷46份,有效率为92%。填写问卷的46名同学中,男生6名(13.04%),女生40名(86.96%),平均年龄21.66±0.98(岁)。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36名(78.26%),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10名(21.74%)。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仅有6.52%(3名)的学生经常了解一些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知识,绝大部分(38名,82,61%)的学生认为临床实践机会少是阻碍提高临床技能的主要障碍,接近一半(21名,45.65%)的学生能够顺利的与老师交流沟通,但是仅有10.87%(5名)的同学认为能够顺利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仅有4.26%(2名)和2.17%(1名)的学生经常了解一些医学伦理学和医疗法律方面的知识。绝大部分(41名,89.13%)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超过一半(26名,56.52%)的.学生认为目前医生的医德医风整体较好。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和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技,而且要求医生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即丰富的人文、法律、伦理等方面的素养和沟通能力等。此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的职业素质普遍较低,学生的知识面窄,不论是交流和沟通能力还是伦理道德、医疗法律方面的知识,都亟待加强和提高。造成目前这种情况有多重原因,不论从学生自身还是到目前的整个医学教育模式,都有很大的弊端。首先,医学生课程安排不合理,很多学校只注重临床医学知识的教育和临床技能的培训,忽视了职业素质对医学生今后工作的重要性;课程讲授方式落后,导致无法提高学生兴趣,例如本次调查的学生中4.26%的学生经常了解医学伦理学方面的知识,但是有研究调查显示有81%的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作用不大[5],造成这种情况的与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有关。其次,相比较其他的专业的学生,医学生的专业课程多,从基础医学课程一直到临床医学课程都要学习,所有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致使很多学生只关注与自己学习有关的事情,而不了解其他知识。法制教育是医学生健康成长和以后顺利发展的必要,也是缓解医患关系,解决医疗纠纷的必要手段。从调查结果来看,仅有2.17%的学生经常了解一些医疗法律方面的知识,21.74%的学生从来没有了解过医学法律方面的知识。目前医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在中国的医学院校,医学法律方面的师资力量匮乏,并且很少有专业的研究医学法律方面的老师,这是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也是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基于调查得出的结论,我们对以后的培训提出以下建议:(1)改革课程设置模式,提高人文素质和法律伦理方面的课程;(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3)改革授课方式,充分发挥课外活动、临床实习以及暑期社会实践在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4)制定合理的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训标准和评价体系。综上所述,参加本次培训的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并且要加大对目前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注重医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共同促进我国医学生和医疗卫生的健康发展。

2.医学本科生 篇二

一、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本校的二年级医学本科生 (410人) , 男生220人, 女生190人, 包括临床医学、法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

(二) 方法

1.调查方法。由教师简要讲解调查问卷的目的及意义后发放问卷, 问卷不计名, 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独立完成, 当场回收。1~12题没有全部完成或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者视为无效问卷。

2.调查问卷设计。本调查的目的是为医学类院校开设医学写作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医学写作课程设计的理念和设计的基本框架结构、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提供参考。因而本调查以此为中心, 围绕着“医学生们对医学科技论文的认识, 医学科技论文与医学、个人发展的关系, 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写作课程的形式及设置”为主要内容, 自拟设置调查问卷, 详见表1。

注:问题1~11为单向选择, 问题12为多项选择, 问题13为自行撰写。

(三) 统计学分析

本调查数据以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主, 部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单向有序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本调查发放问卷410份, 回收问卷410份, 回收率100%。无效问卷4份, 有效问卷396份, 有效率达96.6%。

(一) 单向选择问题1~11的调查结果

本组396名学生中, 男同学208名, 女同学188名;临床医学专业186名, 法医学专业166名, 预防医学专业44名。对开设医学写作课方面, 有221名学生认为有必要;231名学生认为有利于将来工作的开展;261名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医疗能力;246名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171名学生希望其内容紧贴实际, 与今后的医疗工作紧密相联系;188名学生希望开展时机为大一;292名学生希望课时宜为3个月;240名学生希望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222名学生希望其考核应以考试为主, 详见图1。

(二) 问题12的调查结果

241名学生希望医学写作课的内容紧贴实际, 与今后的医疗工作紧密相联系, 84名希望还应与总结提高, 让自已懂得如何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7名希望其可开拓未来, 在工作中获得灵感并开展科研, 详见图2。

(三) 问题13的调查结果

有71份问卷的13题附学生意见, 综合整理如下:学生对医学写作知之甚少, 故课前的宣传工作很重要, 如先开设讲座;因为搜索软件的发达, 很多人依赖网络, 而忽视了自身写作, 更多的专业写作技巧被遗弃;医学写作是每个医务人员均要涉及的, 希望尽快开展此课程;教学宜生动有趣, 要注重师生的互动;医学课程较紧张, 宜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 对未来有指导作用。

(四) 不同性别的调查结果比较

本次调查的问题7、11中, 男生与女生选择的答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c分别为6.85与4.54, P<0.01或0.05) , 余单项选择题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详见表2。

(五) 不同专业的调查结果比较

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对各单向选择题的答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详见表3。

chuanbo yu ban Quan

革,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升学习兴趣, 将教学效果最大化, 同时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和学生的学习成就。然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呈动态变化的, 它会随着社会需求、外部环境、个体差异以及学习的深入等因素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因而, 教学需求为基础的调查与分析应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 才可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满足学生合理的教学需求,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对本专业的热爱。以学生为本、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综合社会需求及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方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技术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医学写作课的开展需充分考虑医学生之间的差异, 因材施教, 坚持多元性和发展性原则, 方可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2014年编辑学研究课题“高校学报在医学生科技写作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索” (No:20140316) 、2014年度广东医学院科研基金“医学生科技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No:2014082) 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艳, 马菊华, 徐娟.加强医学高等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的若干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11) .

[2]林加西.高校学报在科技论文写作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3 (5) .

[3]林加西.医学本科开设写作课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14 (2) .

[4]于双成, 吴运涛, 李玉玲.医学生的科研与写作能力亟待提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12) .

[5]张继平.以学生需要为导向的高校教学改革调查——以三峡大学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 2014 (3) .

[6]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7]刘松林, 谢利民.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8]许凤子.提高韩国语口语能力之有效教学设计方案——以学生的需求分析为依据[J].民族教育研究, 2013 (24) .

[9]张俊超.推进从“教”到“学”的本科教育教学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8) .

[10]刘国庆.学生真正需要的写作课型——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大学英语, 2008 (2) .

[11]郎雪南, 王斌全.按教学需求进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轮回见习的调查与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 2012.

3.医学本科生 篇三

[关键词] 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126-02

随着近年来各行业国际化步伐加快,医疗市场和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医学本、硕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医疗法规、政策的出台,国际交流的增加,使国内临床医学也已逐渐由简单的经验医学向临床经验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医学本科生的就业形势在迅速发生变化。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由本科到进入社会或更高阶段学习的关键阶段,是其培养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积累临床经验和由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时期,但随着近几年来大环境的改变,本科临床毕业实习出现了较多新的情况。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习生带教经验,对其变化及如何提高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的质量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问题的提出

1.1 国内外形势变化导致学生实习心态变化

医学院校的扩招,同时国内很多大医院把研究生学历作为进院的门槛,使应届的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对就业压力大增,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如果要继续从事临床医学,则必须报考研究生(据估计,笔者所在医院每年近90%的临床医学实习生报考研究生),而考研的准备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占据了实习生较多的临床实习阶段,使这些学生不能安心实习,通常是边实习边备考,有的对实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放弃实习而备考,极大影响了临床实习质量。另一方面,部分意在找工作的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期间为找工作四处奔波,参加各种用人单位的考试和招聘会,也无心临床实习。因此,考研及就业形势的变化,使实习秩序和实习任务受到冲击,使本科生临床实习质量面临较大的下滑。

1.2 实习带教老师的心态变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的深入,医疗风险变得颇为突出,而由实习医生引起的医患纠纷也偶有发生,客观上给临床实习的带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带教老师不能也不敢把动手机会让给学生,而学生初来乍到也不敢动手;同时患者及其家属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往往会拒绝实习生对他们进行临床操作;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实习生接触患者机会减少,动手操作机会较以前大大减少。部分带教老师带教意愿薄弱。因医生往往对临床较为重视,而忽视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导致带教老师与实习生沟通少,甚至忽略实习生的存在;部分临床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讲解缺乏条理性;加上部分考研实习生对临床实习懈怠的态度,更加挫伤了带教老师的带教积极性。

2 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下滑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使学生错失一次很好的临床实践机会,也将直接影响到毕业后找工作和继续深造,学校和医院各级部门要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做更多的思考和改进。

2.1 改进实习政策,制定兼顾学生学习和带教老师工作的新政策

医院可根据自身的管理,调整对本科临床实习生带教的政策,制定新的适合兼顾学生学习和带教老师工作的新政策。如笔者所在医院近几年来对临床实习生逐步实行了弹性时间管理:(1)准备考研期间,医院根据实习生拟考专业,将其轮转科室进行调整,使其可以根据所报考的科目重点实习某些科室,做到实习考研两不误;(2)带教老师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对宽松的任务安排,使学生一般在晚上均有较多时间进行考研复习,在考前也安排时间供实习生集中复习冲刺,实习结束后再到实习医院补完实习所缺时间,并完成出科考试[1]。在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积极性方面,需要各级领导对本科临床实习工作充分重视,经常不间断对本科带教工作进行质量检查,与带教老师进行经验交流,解决实习带教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制定本科实习带教与老师业绩考核成绩挂钩的政策,同时学生出科时不仅要进行出科考试,还要对带教老师进行教学打分,以此督促带教老师认真带教。

2.2 疏导压力,提高实习生进行临床实习的积极性

考研难、就业难、毕业难等问题时常困扰本科实习生,给学生临床实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疏导压力也成为了促进学生临床实习工作的重要工作。具体经验如下:(1)辅导员和各级带教老师要积极与带教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摆正实习、考研、就业的关系,强调临床实习工作的重要性;(2)医院根据实际情况,由科室指定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具有高年资的教师对实习生进行带教,有利于本科实习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3)建立良好的实习环境,实行“临床实习基本技能强化训练”,即在进入相关科室实习的第1周强化实习生的动手能力。在1周时间里,集合实习生观看模拟操作及老师们的带教操作,从而熟悉各种操作步骤,在周末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才能进科实习,否则继续进行强化训练[3];(4)学校就业推荐部门收集各地对毕业生需求信息,及时在网上发布就业信息和收取反馈意见,指导学生参加招聘会,有计划地举办医学生专场双选会,将用人单位请进来,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方便[4-5]。

总之,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是医学院校应履行的重要社会职责。如何保证和提高临床教学实习的质量,涉及到学生实践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此,需在第一次下医院实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扎实的基本功,以便将来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刘阳,张海峰.科学管理考研的医学生毕业实习的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2(7):150-151.

[2] 孔令斌,程刚,李清,等.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8,22(4):263-265.

[3] 侯效民.教学查房与其基本模式[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4(7):417-418.

[4] 曹晓瑞,朱庆生,朱锦宇.浅谈如何提高医学生骨科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6):1570-1571.

[5] 李柏林,梅志忠.如何加强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5,3(2):131-132.

4.临床医学系本科生自荐书 篇四

尊敬的医院领导:

您好!

感谢您百忙中垂阅我的个人求职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相信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四年大学的临床理论学习形成了我严谨的学习态度、严密的思维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的临床实习工作经历更提高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医院给我提供了许多动手实践机会,使我对临床各科室的常见病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最佳的处理。强烈的责任感、浓厚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并且能够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我赢得了上级医师的一致好评,更使我信心百倍,成为我今后工作生活中的“知本”。

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形成了我沉稳果断、热忱高效的工作作风。在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各阶段中,我曾任班长,学习委员等,成功地组织了无数次班集体校内外活动,工作得到同学的认可与老师的好评,我所在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本人也多次赢得了“优秀共青团员”、“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我相信有了这些工作经历,我一定能够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好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自学能力强是我的另外一个优点。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的“升级”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校期间我通过了计算机一、二级考试,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能熟练掌握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Xp操作系统,并自学使用Office、photoshop、Foxpro等软件进行图文处理、表格设计、网页制作等工作,为日后的工作、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了良好条件。

通过五年的学习和实践,我从心理和能力等方面做好了走上工作岗位的充分准备,我诚挚地希望能成为贵院医疗科研队伍中的一员, 我将以高尚的医德、热情的服务,倾我所能,不断学习我所不能,为贵院的医疗发展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实现“救死扶伤,恪尽职守,一生济事”的夙愿。

下页附个人简历表,期盼与您的面谈!最后,祝贵单位宏图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阅读了本文 欢迎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5.预防医学本科生生产实习带教体会 篇五

预防医学本科生生产实习带教体会

作者:杨丽娜 胡敏予 林茜 李明志 秦虹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4期

摘 要:生产实习是预防医学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本文总结了我系对预防本科生生产带教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对于提高本科生的实习教学质量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产实习预防医学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c)-0224-01

本科生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毕业生产实习是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整个本科阶段教学质量的全面验收,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过程。对于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其毕业前的生产实习同样是预防医学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产实习,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以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包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本科生实习带教的要求不仅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科学知识,还要使学生在能力、身心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依照学生和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对来我系实习的预防医学本科生,我们根据带教老师的研究课题及学生的科研兴趣,从中选定适合本科生理解、掌握和能够有所发现和创新的部分,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课题。课题确定后,进一步拟订相应的阶段培养计划。如第一阶段为实习前期准备:包括文献查阅,课题设计及预实验等;第二阶段为课题实施阶段:实验技术的学习,正式实验,数据分析及处理等;

第三阶段为实习总结:主要是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学生通过科研工作各个环节系统的训炼,不仅学习掌握了相应的实验技术或方法,而且掌握了科研的思路和方法,培养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我系经过对预防医学本科生实习的带教,在如何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培养兴趣

培养兴趣是科研能力培养的起始环节。由于预防医学的本科生以前的知识学习为理论学习,科研实践的机会较少,对科研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因此我们首先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对本学科有整体认识的过程中,引起他们的重视和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同时我系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高学生对科研的认识和把握,并激发他们的科研灵感,鼓励他们不断创新。选题

目前在本科学习阶段存在的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就是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机械学习课本和老师教学的内容,很少提问。因此,要想让学生得到科研思维的锻炼,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对课题、实验进行自主设计;要让学生在尊重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又要敢于突破,不墨守成规[2]。在选定课题内容的时候,在给定一个大的研究范围的基础上,首先由带教老师介绍研究方向,让学生对课题的大方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由学生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课题研究大方向的国内外进展,并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比较感兴趣的问题,随时与带教老师提问和讨论,然后就某一点深入查阅文献,与带教老师反复讨论,最终确定研究的课题。我系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迸发的创新意识加以引导,对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样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题实施

在实习中我系强调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展科研课题研究,通过在具体课题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观察每位学生的特长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加以鼓励和指导。在预实验中,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善实验设计,为正式实验的开展做准备。由于学生已在预实验中初步掌握了相应的实验技术,相对而言,正式实验开展的一般较为顺利,即使遇到新问题,经过预实验的训练,学生通常能够较好解决。得到实验结果后,首先鼓励学生自己分析,然后和带教老师一起讨论,并根据实验结果,展望下一步的科研方向。通过这些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结语

论文撰写和毕业答辩是实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我系带教老师首先为学生讲解如何撰写科学论文,强调往届学生论文撰写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在学生完成论文后,老师反复指导和修改,尤其对论文实验结果数据的统计分析及论文的讨论部分严格把关,确保论文的逻辑性、科学性。最后经过论文答辩,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科研活动,得到全面的训练,为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系近两年还组织开展生产实习方面的小讲座,如文献检索, 如何写好综述,如何书写毕业论文及相关软件的应用(Epidate数据库的建立和endnote 软件的使用)等,取得较好效果,在实习学生中的反响很好,学生普遍反应通过这些小讲座,可以使他们在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等反面事半功倍。

总之,经过带教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经过生产实习,学生各方面能力均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由于生产实习时间短,而且在生产实习阶段,一些学生同时要进行研究生复试准

备或/和找工作面试、考试,因此势必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实习效果,希望今后可以适当增加预防本科生生产实习时间。

参考文献

6.临床医学系本科生毕业生自荐书 篇六

您好!

感谢您百忙中垂阅我的自荐书,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相信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我是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一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在贵医院招贤纳粹之际,鉴于扎实医学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出色的社会工作能力及较强的自学提高能力,我有信心自己能够很快胜任临床相关工作。因此,特向贵医院毛遂自荐。

四年大学的临床理论学习形成了我严谨的学习态度、严密的思维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的临床实习工作经历更提高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医院给我提供了许多动手实践机会,使我对临床各科室的常见病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最佳的处理。强烈的责任感、浓厚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并且能够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我赢得了上级医师的一致好评,更使我信心百倍,成为我今后工作生活中的“知本”。

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形成了我沉稳果断、热忱高效的工作作风。在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各阶段中,我曾任班长,学习委员等,成功地组织了无数次班集体校内外活动,工作得到同学的认可与老师的好评,我所在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本人也多次赢得了“优秀共青团员”、“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我相信有了这些工作经历,我一定能够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好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自学能力强是我的另外一个优点。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的“升级”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校期间我通过了计算机一、二级考试,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能熟练掌握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XP操作系统,并自学使用Office、Photoshop、FoxPro等软件进行图文处理、表格设计、网页制作等工作,为日后的工作、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了良好条件。

通过五年的学习和实践,我从心理和能力等方面做好了走上工作岗位的充分准备,我诚挚地希望能成为贵院医疗科研队伍中的一员,我将以高尚的医德、热情的服务,倾我所能,不断学习我所不能,为贵院的医疗发展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实现“救死扶伤,恪尽职守,一生济事”的夙愿。最后,祝贵单位宏图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xx

7.医学本科生 篇七

1 开设老年医学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

由于老年人口增加和寿命延长, 老年期延长, 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2001年卫生部的调查表明, 老年人群中60%~70%的人有慢性病史, 人均患有2~3种疾病, 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口慢性病患病率的3.2倍, 伤残率是全人口伤残率的3.6倍;60岁以上老年人在余寿中有2/3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1]。

目前我国老年医学发展还较滞后, 一方面与经济不发达、社会保健覆盖面不广有关;另一方面, 与医学教育重视不够、广大医务工作者在这方面未受过正规培训有关。老年病以衰老为特征, 老年人有其特有的生理改变及常见病、多发病, 因此老年医学有其特殊性, 不是其他医学专科的重复, 这是我们老年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医疗改革涉及主要人群即为老年人, 今后医疗服务的对象也以老年人为主, 老年医学教育的紧迫性已摆在面前。

2 国内外老年医学现状

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展老年医学研究, 40年代国际老年医学学会成立, 说明老年医学很早就引起了他们的重视。近年来, 国外一些医学院校将老年病学列为毕业生必须考核的科目之一, 目的是使其毕业后对老年人群开展良好的卫生保健工作[2,3]。欧洲几乎一半的国家也很早认识到并将老年病学设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并在两年的内科学教育后进行为期4年的老年医学教育[4]。而在我国, 自60年代始有少数学者研究, 中华医学会在1981年建立了老年医学学会。仅一部分医学院在4年级开设老年医学选修课, 但没有专门的老年病实习, 多数医学院校的毕业生缺乏专业的老年医学知识。因此, 老年医学专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要[5]。

3 老年医学课程的自身特点

老年医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它不只研究老年病, 而且涉及人类衰老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老年医学教育的研究, 不是内科疾病在老年人中的简单重复, 其教育内容有别于内科学。

3.1 涉及范围

老年医学包括的范围很广, 目前已有老年基础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流行病学、老年预防医学 (包括老年保健) 及老年社会医学等。

3.2 学科内容

(1) 老年基础医学:主要研究老年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和生化免疫等的增龄变化, 探索衰老的机制及延缓衰老的方法。 (2) 老年临床医学:主要研究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特点, 寻找有效的诊疗和防治方法。其中包括老年人的护理工作和康复医疗。 (3) 老年流行病学:通过调查、分析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分布以及老年人死因, 研究遗传、环境、生活、卫生和心理等各种因素对衰老和老年疾病的影响, 为老年人的防病治病和卫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其中包括长寿地区的调查、研究。 (4) 老年预防医学:研究如何预防老年病, 通过各种努力尽量保持老年人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对已患的疾病, 即使不能治愈亦要争取减少病残。因许多老年病是中年患病延续下来的, 而多病的中年也难得有健康的老年, 所以老年预防医学保健研究还要涉及到中年的防病和保健。 (5) 老年社会医学: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学科, 是从社会的角度来探讨老年医学, 根据管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和社会学等科学的方法和成果来研究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同时也涉及对老年人的各种保健和福利事业。

4 掌握老年医学知识是现代医学生专业知识的组成部分

随着生命的延长, 人体诸器官及功能状态不断变化, 老化在人体各个部分普遍发生并且持续进行, 从而形成老年人独特的生理特点。老年人往往多种慢性疾病并存, 加之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应急反应能力低下, 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老年人各个系统及器官常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和功能减退, 当一个器官功能衰竭后, 通过低排血量、低灌注、毒血症等机制, 容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同时老年人肿瘤发病率增高, 甚至会有两种以上原发恶性肿瘤出现在同一位老人身上。正是由于老年人的这些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 在医疗工作中就对诊断和治疗产生特殊的要求。老年医学知识的缺乏, 既不利于老年病科医师的临床工作, 也不利于相关临床科室 (如内、外科、神经科) 的医疗工作。医学生只有充分掌握了足够的老年医学知识, 才能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成为适应社会与临床工作需要的合格的医务人员。

5 掌握老年医学知识是现代医学生的迫切要求

刘承云等[6]对220位1~5年级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 每届高年级医学本科生中有90%以上的学生对老年医学感兴趣, 但是对老年医学的知识却知之甚少。而随着其所在学校老年医学课程的开展, 对老年医学相关知识有了解的人数中, 低年级本科生比高年级本科生有所增加, 最高增加了12%。根据本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开展专门的老年医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6 中医治疗老年病优势

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 辨证加减灵活, 治疗方法多样且副反应少等特点, 受到广大老年患者的青睐, 这也是中医几千年来长盛不衰的根本。中医治疗具有多因素、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 较之基因治疗等更具前景。如《内经》强调“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是阴阳两方面保持对立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 阴阳平衡破坏就会导致疾病发生。要防病治病就要维持机体阴阳平衡, 通过辨证论治, 恢复和保持内在环境稳定及相对平衡, 消除疾病产生内因, 调整患者全身状态, 调动内在抗病能力, 以达到治病目的。所以中医是“治人”, 而非单纯“治病”, 这是治本的方法。在治疗多种老年病方面, 中西医各有所长, 中医更有优势。作为现代培养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工作者, 应扬长避短, 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使我国老年医学研究能快速发展。

7 目前应重视的若干问题

(1) 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医学的相互关系、作用与影响, 重视两者所带来问题的严重性, 因而从专业角度来从事及对待老年医学的医、教、研的工作。 (2) 了解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针对老龄化问题及老年医学学科发展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及成功经验, 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制定老年医学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少走弯路, 缩短差距, 提高水平。 (3)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老年医学的特殊性, 知道这门学科在未来社会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较高的社会地位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鼓励他们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 使之有兴趣、有动力、有所付出, 培养出更高水平的专科人才。

总之, 在高等中医学院校开设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课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因此, 加大投入是保证老年医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同时亦可利用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加大老年医学教育的力度, 让医学本科生掌握基本的老年医学知识, 鼓励他们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并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是保证老年医学发展的前提, 并将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普林.老年医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Fulmer T, Hyer K, Flaherty E, et al.Geriatric interdisci plinaryteam training program:evaluation results (J) .Journal of AgingHealth, 2005, 17 (4) :443-470.

[3]Newell DA, Raji M, Lieberman S, et al.Integrating geriatriccontent into a medical school curriculum:description of a suc-cessful model (J) .Geron-tology Geriatrics Education, 2004, 25 (2) :15-32.

[4]Duursma S.Teaching and training in geriatric medicine in theeuropean union (J) .Tijdschr Gerontol Geriatr, 2005, 36 (1) :19-26.

[5]李建中.浅谈老年医学与老年医学教育 (J) .医学教育, 2003, 8 (4) :24-25.

8.医学本科生 篇八

关键词 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8-0167-02

1 前言

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合格医生的培养离不开严格的实践训练。在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实习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医学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是使医学生能将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及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未来的医学人才队伍的素质,进而影响未来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我国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督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体而言,教学医院对潍坊医学院实习工作重视程度均较高,对临床医学生实习制订了严格的管理规范。从人员配备上,医院科教科均配备了专门的教师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医院均为学生配备了专门的自习室和上课教室,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环境支持。同时,两所医院均有专门的模拟功能示教室,包括模拟手术室、模拟心肺复苏与气管插管功能室等,为学生开展模拟训练提供了保障。

但在走访中发现仍存在不足。医疗质量管理之父多那比第安提出医疗质量的三级结构,即结构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以此为理论依据,笔者梳理对潍坊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医学生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质量提供参考。

2 问题

结构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结构质量对临床医学生实习质量起保障作用,通常包含人、财、物、规章制度等因素,是基础性要素。从人员来看,各家医院科教科虽然都配备了专门的人员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但这些人员在工作中身兼双重角色,即医院科教科职工和实习学生管理人员,而其角色定位的主体仍是医院科教科职工,实习学生管理仅仅是其附加的任务,而医院科教科中每天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需处理,如此便形成两种角色间的冲突。因此,这部分人员难以有充足精力加强学生管理。同时,由于上述人员并未受过相关的教育,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缺乏相应的经验。

从师生比例来看,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医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致使师生比例越来越低,带教教师难以对实习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培训。从财力来看,虽然学校对科教科学生管理人员发放了一定的补助,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补助不足以发挥激励作用。从规章制度来看,虽然各个医院都针对医学生实习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从理论上看,这些制度都比较规范,但制度实施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致使这些制度日渐丧失其应有的约束力。

环节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环节质量,即质量形成的流程,是决定质量好坏的关键环节。从带教教师来看,同样由于身兼临床医生和带教教师双重角色,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医疗工作任务本身已比较繁重,加之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每位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几乎都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与此同时,为了个人发展和晋升需要,医生还有较重的科研任务。临床工作繁忙已使其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在此形势下,对医学生的带教恐力不从心;加之部分教师责任心缺乏,使带教工作似乎流于形式,这对医学生培养非常不利。

从带教的内容来看,带教的教师仅仅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1]。随着当前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要求医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如医患沟通能力。同时,我国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已成为各方共识,这一形势也要求医学生必须加强相关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

从过程追踪考核来看,对医学生实习质量的形成性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过程也仅仅浮于表面,有些科室的考核形同虚设。考核不到位使部分学生也随之降低对自身要求,甚至有的学生出现实习缺勤现象。

从学生角度来看,由于过程管理不严,加之很多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缺勤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很多学生考研,紧张的复习压力使其无心踏实在临床参加实习。而考研结束后,一部分学生能如愿以偿,另一部分则名落孙山,不管何种情形,浮躁、焦虑情绪随之出现。考中的学生刚从考研的紧张压力中解脱,处于过度放松的状态,心情浮躁;而未考中的学生则筹划下一条出路,为毕业做准备,此时心情焦虑,也难以脚踏实地实习。

终末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终末质量即结果,是前述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的综合体现。总体来看,医院对实习终末质量的考核不严谨,医院大多出于人性化考虑,给实习生予以通过,而这对实习质量产生直接不利影响,致使实习生更加疏于自我管理。而且这一风气会在实习生中代代相传,如此循环,对实习产生负面影响。

3 对策

加强对教学医院科教科带教教师的培训和激励 学校定期组织教学医院中科教科的学生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主要加强学生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弥补其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其学生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对该群体的激励,只有激励到位才能促使其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此,学校和教学医院可根据医院规模、级别与实习学生数量的多少等协商制定具体的激励措施。

可在实习生中实行导师制 为克服实习中师生比例失调问题,实习过程中,每一科室均将学生进行分组,为每一组实习生确定一名带教教师,该带教教师担任小组实习生的导师,既可强化学生实习管理,又可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实习质量。

严格执行现行管理制度 走访中发现,导致实习质量不佳、问题层出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各项相关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制度对学生失去震慑和约束作用。因此,下一步工作中学校应加强与教学医院沟通,对现有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以使其发挥应用的作用。

加强带教教师的责任心,强化实习带教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学医院应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督导,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加强带教教师的责任心[2],带教中加强对实习生考勤、督导等的管理和约束。同时,结合当前客观形势,在带教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临床专业知识,更要强化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构建严格的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 对实习学生构建严格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并严格执行,以加强对学生日常的管理。实习质量的好与差,完全形成于平时实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因此,为强化环节管理,医院和学校应协商制定严格的形成性考评体系[3],对学生实习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制定详细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考评标准,并以此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过程考评。

学校加强对教学医院的走访,强化对学生的教育 学校应安排学生管理人员定期走访教学医院,从而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迅速采取相关补救措施。结合走访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普遍性教育,而对于发现的个别问题和个别学生则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同时,结合实习生大五上学期面临考研和实习冲突的现实问题,以及部分学生在考研前表现出的紧张、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学生正确面对考研。大五下学期考研结束后,针对考研成功和失败两类学生出现的过度放松和过度紧张两种状态,及其他学生面临找工作所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压力,进行辅导,使学生能协调好考研、求职与实习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玮,何琳,项彦聪.不同学制临床医学生实习不同阶段满意度认知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2012,

16(11):22-25.

[2]刘成玉,李云芳,王元松,等.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82-84.

[3]冯虎翼.解读学生心理 提高实习质量[J].重庆医学,

9.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九

对象与方法 :

1.对象 3月对在流动献血车上的初次献血者中的165人,其体检符合献血条件的初筛标准(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81例 实验组84例。

2.方法 选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次性塑料采血袋,采用针头为16号进口针头,采血者均选择上肢肘窝静脉,每人次献血量为200-400ml(其中400ml居多)

2.1 实验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静脉穿刺的同时和献血者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以分散其注意力,左手拇指按住静脉下方,在所选静脉正上方,针头斜面向上呈30°角,直接快速刺入静脉,一旦感到手有落空感,即刻变换进针角度,<15°平行匀速进针1㎝。拔针时,用左手按住纱布块,压力以不牵动皮肤为限,右手持针头尾部保持进针时的角度、速度进行拔针,并告诉献血者用三指顺针眼处向下按压3~5分钟左右,切忌按揉,在静脉穿刺和拔针时尽量不告诉献血者。

2.2 对照组 采血前只做一般护理,不做心里护理。常规静脉穿刺,拔针时左手按住纱布进针穿刺点,右手用力拔出针头,按压针眼处不出血,穿刺前拔针后需要告诉献血者。(这一点与上有所不同)

2.3 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

操作结束后询问献血者疼痛的感觉,以判断疼痛的程度

无痛 :献血者接受操作时,面部表情无任何反应,局部无痛感;

微痛 : 献血者面部表情无改变,无任何反应,但在穿刺部位有短暂的刺痛感,疼痛时间<3s;

剧痛 : 献血者出现皱眉 咬紧牙关或张口甚至呻吟 头部抬起,主要告知护士穿刺点的疼痛,疼痛时间>12s.

结 果 :

对两组献血者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穿刺和拔针,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1、2。

表1 两组献血者经不同穿刺操作后的疼痛比较

组别剧痛无痛和微痛合计实验组 176784对照组315081合计48117165

表2 两组献血者经不同拔针操作后的痛觉比较组别剧痛无痛或微痛合计实验组107484对照组285381合计38127165

讨 论:

护理工作是血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偿献血对现代护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工作是一种服务性强,服务面广的工作,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护士的崇高职责,只有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护士才能自觉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和姿势等。为此,我们作为一名采血护士要做到:语言亲切、态度和蔼、服务周到、亲切信任感;仪表端庄、整洁文雅、稳重大方;动作敏捷、利落、紧张有序;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服务技术。

如何让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以最佳的心里状态献血,使献血者感到安全和愉快,是采血护士的基本技能,只有掌握了与对方沟通的技巧,才能确保采血工作的顺利完成。1、语言是沟通的重要工具 (1)要有主动性;(2)要有针对性;(3)要有科学性、艺术性。2、善用非语言性沟通 (1)注意外在形象;(2)营造温馨环境;(3)保持眼神的交流。 3、加强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献血者看见采血针头较易产生紧张恐惧心里,并促使血管、肌肉收缩而造成穿刺阻力大,痛感增强。同时,心里因素对个体的痛域及耐痛域影响较大,而疼痛又加剧献血者血管痉挛、血管坍塌及心里紧张等,易促发献血反应。

因此,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是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重点部分。“良言一句三冬暖”工作人员的愉悦的心情,诚恳的态度,善意的谈吐,文明的问候,以及亲和的体态语言,与无偿献血者频频交流,使他们有一种宾至如归、如沐春风的感觉,和他们聊一些轻松的话题,有意识地转移其注意力,可以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增强其对疼痛耐受阈值,减少因紧张而带来的疼痛,使整个献血过程在献血者精神放松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常用的心里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比较法 对身体素质较好而本人又担心的可以提示他看那些比较弱小者也能承受,让其增强信心顺利完成献血。(2)脱敏法 有些献血者认为献血很可怕,针对这种情况,可让其先观看别人献血,直到恐惧心里有所减轻再开始献血。(3)分散注意法 有些人从开始直到结束均处于紧张状态,此时必须特别注意应站在其身旁与之交谈,话题应尽量与献血无关,比如生活中的一些轻松话题,以转移其注意力,达到缓解紧张心里的目的(4)暗示法 有些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慌、四肢无力、叹息或打哈欠,可暗示献血者,你气质很好,脸色红润,采血马上就完成等安慰性语言,使献血者增强信心,尽快回复正常。

采血时的疼痛强度与外在刺激强度、时间和作用面积有关。采用锐利的进口针头可以减少进针阻力;选择正确的进针角度可以使针头以最短距离自皮肤进入血管,减少刺激时间,减轻疼痛;一般针头斜面向上呈30°角快速穿刺,对静脉表浅者可适当减少进针角度,肥胖者血管位置相对较深,进针时可适当加大角度;进针后,按血管走向固定针头,避免针头上翘或移位刺激血管壁而引起疼痛。

皮肤用碘伏消毒后应作用两分钟,待吸收后再进针,否则,消毒液会刺激穿刺点而引起疼痛。

进针的快慢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血管的位置、深浅度、滑动度有关。一般首选血管弹性好、充盈、粗大、不易滑动的血管,无论是何种血管,进针时要一手固定住血管的下方,对滑动度大的血管,要由助手在距穿刺点上方6㎝左右按压血管,距离不可太近,否则容易造成采血的同时血液喷出(压力大、进针慢)或触摸不到血管等。(2)与导管折叠位置有关。采血者为防止空气进入导管,应将导管折叠。在导管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折叠,左手拿住折叠处的同时固定血管下方,右手持针灵活,可以控制进针速度。(3)与进针方式有关。采用两步进针法(先进皮再进血管),因皮内血管神经末梢丰富,会增加采血的疼痛,所以,进皮时速度要快,针头在皮下停留时间要短,不要来回穿刺。

拔针时,针头与皮肤保持进针角度,减少针头对皮肤、血管壁造成新的损伤而引起疼痛。拔针时按住纱布的力量以不牵动皮肤为限,压力过大可增加血管壁皮下组织及皮肤的张力而加大对针头的阻力,压力过小则局部易被牵拉,造成疼痛发生或加重。针尖完全拔出后可加大压力。

精湛的技术和全面的知识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娴熟的技能是取得对方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环节。所以,作为一名血站的护士应注意技术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更好的为献血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培华,主编.输血技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

10.医学本科生 篇十

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医学人才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发展研究型医科大学教育事业的关键。本文针对本校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特点,探讨通过教学实践将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理论及实验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性实验活动,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使学生尽早尽多地参与到科研活动中,设立本科生科研扶持项目并建立健全学生科研能力评价体系,坚持本科生毕业论文带教与答辩等措施,培养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

现代髙等医学教育强调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是素质能力的培养。走在学科前列的研究型大学历来十分重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本科教育还绝大部分局限于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因袭着传统的以传输为主的知识继承型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启发。在科技跌宕出新、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这种教学培养模式将不再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甚至带来一些弊端,如毕业后即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生,往往对学术研究工作缺乏兴趣,而更大的弊端是使医学专业人才在整个本科阶段就形成了固化思维,在日新月异发展的医学行业中不利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提升w。尤其对于医学检验专业而言,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教育本身培养目标模糊不清,既不等同与国外“4+4”学制的检验医师培养,又略高于普通的检验技师层次,恰逢国内高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制“五改四”之际,检验医师到底何去何从,如何使培养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涯中更具竞争力,寻找到合适的人生发展方向,是当下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开展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教育的培养单位,不仅要为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和医学检验技能做好准备,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检验医师为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中,检验专业的医学毕业生不仅要能为临床提供充分可靠的检验结果,还要更多地参与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能够结合临床开展学术交流,能够利用循证医学提高医学水平和促进学科发展,成为多方面综合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在医学检验本科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引入一定程度的科研思路和创新能力培训,通过参与科研工作、鼓励创新实验、扶持本科生科研课题等方式调动本科生对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对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作为培养全军检验人才队伍的摇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并不断开拓创新,笔者以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提出具体方案。

1.增设理论研讨课

医学检验是一门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化学和实验技术等多学科和多技能的交叉应用学科。由于学科领域中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理论层出不穷的产生并发展,而目前使用教材更新的相对落后,使得课堂教学内容缺乏与时俱进。因此在加强教材建设的同时,更应强调发挥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在个别章节中加入相关的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的知识讲座,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发掘和探索学科前沿知识,开阔视野,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这种前瞻性的理论教学或特色讲座可以通过研讨课的形式进行。引导学生从某一学术主题出发,或将学生在课前课下收集的理论知识、科研及临床问题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分享讨论,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文案组织、语言交流、PPT制作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接触大量的前沿知识和学术思想,初步实现科研思维的启发。理论研讨课的教学形式方面,应当从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开展大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通过问题式、谈论式、探索式、观摩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与学中。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换,即从主动发出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和知识传递的引导者。教员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更要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整个教学过程要进一步加强以学生为主导,进行热烈、广泛、不拘一格的讨论式教学。理论研讨课的考核亦可通过专题报告的方式,由学生主导进行。

2.开展创新实验教学

实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印证,而且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强化、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的实验教学应该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转变。

加强综合研究性实验,强调各学科间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为培养髙素质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将传统的医学检验实验课程从技术性的操作学习实验向综合性的应用能力培养转变。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规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各项知识技能,对实验结果做出综合性分析。综合性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加强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工作的结合,培养学生对临床案例提出自己的诊断学思路,对各项试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综合应用各项检验方案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结果。

增加学生自行设计的创新性实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某一研究目标或某一临床病例出发,以实验小组为单位通过文献査阅自主设计实验内容,由学生自主负责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实验善后)以及实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思维能力。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形成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能力,在实验前充分理解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案,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技能培养、科研思维创新、独立操作能力为重要核心,适当增加实验课程的课时比重,将理论贯穿于实践才有利于更好的反馈和掌握。创新思维是科研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动手能力是科研能力培养的基础环节。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和动物实验等实验技术是从事生命医学研究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此外也要注意无菌操作意识,污染防范意识等的灌输,和严谨操作习惯的培养。

3.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

本科生导师制度正逐渐成为各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由于招生规模的缩小,本校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的人数较少,而本专业教师中博士以上学历达95%以上,这恰好可以满足导师少带、精带学生的要求。通过师生互选,学生可以从大学二年级起,在导师的带教下培养科研能力、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启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立题、文献査阅、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科研成果的总结。在全面了解和学习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地接触学科前沿、参与研究工作,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获得常规教学中所忽略的灵感与启示。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还能提高思维水平,同时也能体验到科研工作的艰辛与快乐,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在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严格对导师资格的审査,规范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和治学精神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不仅要求导师专业素质精,更要选择责任心强、学术道德高尚的教师优先担任导师;加大对导师工作的软硬件支持,如科研经费、实习基地、实验条件、实验设备等,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鼓励优秀教师挖掘本科人才;以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使学生了解科研思路、掌握初步的科研方法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生物信息学检索能力和基本的科研实验技能,但对学生主课业不应造成太大负担;学校或院系应针对本科生设立专项科研扶持项目,对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的自主设计课题进行审査和选拔,并对优秀项目予以资助;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制定评价标准,如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或以答辩方式等评价指标,将科研培训结果计入学分。

4.坚持医学检验专业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能力的检验,是科研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毕业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次综合性训练,完成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临床与各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科研基本能力,毕业论文完成的好坏可以反映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和获得职业发展打下一定基础。在完成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可借力于本科生导师制度的丰富资源,通过导师的带教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参阅文献资料,帮助确定论文题目,指导实验设计或数据收集,正确使用相关统计学知识,合理安排好综述和论著的写作进度,培养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和基本科学素养。学生通过参与毕业论文撰写的全过程,从立题、査阅、综述、实验设计到实施、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受到一次完整的科研综合训练,对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挖掘学生科研潜能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工作一般从每年的实习期,即第五年开始。在为时一年的紧张临床实习中要兼顾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并为自己的本科生涯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本校本专业的这一制度已经坚持了近二十年,结合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其分成3个阶段来实施。即准备科研阶段、科研设计与实施阶段、科研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通过一对一的毕业论文带教模式,在文献调研和综述撰写后进行开题报告,在完成相关实验和数据搜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完成相关的成果总结出版工作以及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前必须进行预答辩,根据指导教师对预答辩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再组织正式答辩。正式答辩由检验系各教研室和医院检验科的高职人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时间一般为10?15min,由学生PPT介绍毕业论文后回答答辩委员的问题。答辩结果通过论文及现场评分得出,并最后评选出优秀论文。这一制度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无论文献检索还是统计学应用,以及课题实施中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包括答辩本身也是对学生文案组织和谈吐仪表的考核,能为其未来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11.医学本科生 篇十一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 临床实践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b)-0119-02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临床实践教学时医学本科生完成学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也是将专业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掌握基本诊疗技能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对于五年制的医学本科生而言,后期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职业规划发展走向和层次。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医学本科生对临床实践敷衍应付了事、把考研和就业放在首位的状况,此值得每一位从事医学教学的教师反思。

1 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1.1 临床实习中的医学本科生的心理问题

经过本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四年学习,大部分的医学本科生具备了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希望能够将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的愿望比较强烈。在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大部分本科生都将经历一个心理上的适应期。在这一时期中,医学本科生将面临着从“在校”、“在课堂”到“在医院”、“在病房”的场景转换和身份转换,同时也必须完成指导教师交办的各项事务。包括医疗文书的书写、病例等档案的整理等。这些相对繁杂的医疗事务基本属于临床实践的初期和外围阶段,一些耐心较差、综合素质不高的本科生可能在这一阶段就对临床实习产生抵触心理。

在短暂的适应期过后,本科生就要投入到具体的临床实践中。首先,医院属于社会公共机构和专业的医疗场所,本科生在这里必须面对和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比如指导医师与学生的关系、医患关系、同科室里同学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与学校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等单纯的人际关系相去甚远,部分同学可能会难以适应,产生畏难心理。其次,本科生必须正视自身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象的临床病例之间的落差。尤其对于在理论知识积累阶段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的学生,单纯靠死记硬背对付考试,那么在面对具体的病例时候必然会手足无措,难以“对症下药”,如此一来,临床实习就难以展开,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 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1)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之下,不少医学本科生认为找工作比临床实习更重要。随着近几年高校录取比例增加,报读医学的本科生数量呈连年递增趋势。同时,就省市级规模相对较大、科研能力较强、收治患者较多的医院而言,职业准入门槛较高,再加上岗位饱和,医学本科生与硕博研究生而言,并无就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发展前景不明朗,收入较低,不少医学本科生并不愿意在基层(如县级市、县城、乡镇等)医疗机构就业。因此,不少学生都把全副身心投入到寻求就业中去,分散了自己的精力,不能认真对待临床实习。

(2)医学本科生“考研热”呈逐年升温的趋势,对临床实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实习的07级258名医学本科生(包括临床、影像、检验、口腔、麻醉等专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46名学生中,有188名准备考研,占总人数的76%,有153名学生认为,为了考研可以放弃部分实习或完全放弃实习,占总人数的62%。[1]这一数据直观说明了医学本科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都将继续深造作为本科毕业之后的发展规划,将临床实习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这对临床实践和教学的开展都是十分有害的。

(3)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存在“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误区。首先,从学生自身来说,迫于上述种种心理压力以及自身专业素质的局限,不少本科生面对患者和指导医师时,害怕出现纠纷或者差错,于是产生畏难情绪,在实习的时候会尽量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而是仅仅局限于简单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其次,从指导医师和教师的角度看,由于自身的科研任务、诊疗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开展,他们并没有足够多的精力和时间亲自去指导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再加上我国医学本科生大都实行班级教学,基本上不存在“导师制”的教学形式,因此,一些任务繁重或者责任心欠缺的教师或者医师不会主动对学生的实习过程中的细节、遇到的困难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就造成了本科生临床实习的“一锅端”现象,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 针对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的对策

2.1 加强对医学本科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本科生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思想教育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对医学院这样专业性强的院校而言,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医学本科生中开展针对专业特色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调适十分重要。首先,加强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必须将对医学本科生的医学道德培养和思想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起来。其中,通过系统性教育和主题性教育相结合,是升华医学生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除了医学伦理课程的学习之外,组织学生与医务工作者共同举办医务人员形象大讨论、医务人员素质大讨论等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医学生深入到医院和病区,引导病人就诊、咨询,培养他们对患者的感情,强化服务意识。[2]同时,在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开展之前,教师和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对其进行实习动员、心理调试也十分重要。包括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引导学生爱岗敬业、克服畏难情绪、主动解决问题等。

2.2 合理引导医学本科生平衡实习与考研的关系

目前,很多医学教学计划将临床实习安排在大四的下学期,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备考期相冲突。(1)首先,不同专业可以根据教学计划适当延后或者提前临床实习的时间,以减轻考研对实习的干扰和影响。(2)不少学生面临着学校与实习医院距离太远的问题,学校可以在协调、解决同学们的住宿问题的时候,也兼顾到准备考研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学习环境等。(3)要加强对高年级同学的学业规划指导。引导他们尽早确定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教育学生理性对待“考研热”,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进行选择。(4)对参与临床实习的同学进行打分,并将成绩记入综合考评指标,兼顾医学本科生评价体系中额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5)可以在本科生教学中适当尝试引入“学导”制,创造不同年级的沟通交流平台,尤其是开展高年级帮带低年级的互助互学活动,实现就业、考研等信息的共享,实现学生之间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2.3 更新医学本科生就业观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就业政策

无论是进行临床实习还是考取研究生,医学本科生的目标都在于磨练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升自身的发展空间。因此,更新医学本科生传统、落后的就业观念起着前导性的作用。

首先,要改变医学本科生不愿意“下基层”的消极意识。客观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适当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引导高校医学专业与地方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教学,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创造一个相对开放、有效的学习工作环境和平台;主观上,医学本科生要加强职业道德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其次,针对医学本科生要制定灵活的就业政策。由于医学类学科的专业性相对突出,执业环境和条件也相对严苛,因此,不少医学本科生毕业之后并不能够达到专业的医疗服务人员的从业标准,对这些学生要实行相对宽松、灵活的就业政策;而对那些专业素质较高的学生,则可以在临床实习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医院的实习资源和环境。如此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业方向和政策也不同,区分度和目的性也更明确。

2.4 在医学生本科教学中尝试引进“导师制”

目前,我国不少医学院校已经尝试在本科生中推行“导师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有部分学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结束之后就安排研究生新生与导师接触,进行课题研究或临床实习等。这些都反映了“导师制”在医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导师制起源于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普遍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中。在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中引入“导师制”,可以一定程度避免“形式主义”现象,使临床实习逐渐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学生在跟随自己的导师参加门诊、急诊、会诊、病例讨论会、病房的临床实践和学术报告会的过程中,逐渐认知并适应准医生的角色,熟悉并熟练掌握作为一名医生的全部工作流程,树立必要的工作意识,形成系统的工作思路,也会逐渐学到导师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学会综合分析、逻辑推理、鉴别诊断,找出主要矛盾、采取措施等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步骤,能够更真切地吸取到导师的先进经验[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对医学本科生开展临床实习之前,进行导师的配备工作,不仅能够在事前对临床实习有所认识,更能够在导师的带领下完成实习,导师也能够跟踪所带学生的实习进展情况,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医学本科生后期临床实践教学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单向的,而是错综复杂的。需要政策、高校、学生工作者、医疗机构和学生共同努力。临床实践作为五年制医学本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提高、检验的重要步骤,不仅能够为本科生的就业提供清晰可感的直观环境,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够克服种种问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医疗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萍,任佰玲,王德斌.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与考研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安徽医学,2011,32(4):531~533.

[2] 李凤英,周庆华.融医学道德精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113~114.

[3] 佟丹.试析“导师制”解决医学本科生实习中的常见问题[J].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10,192(4):40~42.

12.医学本科生 篇十二

1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在病理科实习是必要的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大多数将成为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皮肤科等学科的临床医生,而这些学科的发展、医生诊疗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理诊断水平的高低,因为病理诊断是检验临床诊断是否正确的重要方法。病理诊断是病理医生应用病理学知识和个人实践经验,结合有关临床信息对送检标本综合分析后得出的一种判断,是病理医生在临床医师的配合和参与下完成的。因此,临床医师的参与程度,其提供临床资料的完整性、病史的真实性和送检组织标本的代表性及保真性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参考价值[2]。

目前,许多临床医师在送检时提供的病史惊人的简单,临床信息异常缺乏,送检组织标本不完整、过小、不具代表性等情况在许多医院司空见惯。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临床医师对病理科了解不够,认为病理诊断仅仅是病理科医生单纯根据病理形态学所做的判断而造成的。因此,增加病理科实习有助于加深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病理工作性质的了解,增强临床医师参与病理诊断的意识,从而加强临床学科与病理学科的联系,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

2 将来从事临床病理工作的医学本科生更有必要增加病理科实习

虽然病理科一直被定位为服务于临床的辅助科室,病理科的重要性却逐渐被医疗卫生部门的专家和领导所认识。病理科承担着诊断疾病的重大责任,病理诊断是一些疾病的最终诊断,被誉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并且对许多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意义[3,4]。病理科能否担此重任关键取决于病理医师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病理学医师是医学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病理诊断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典范。它主要通过对病变的肉眼观察、光镜观察,结合临床病历资料综合分析做出最后诊断。优秀的临床病理医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底蕴,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很难真正把握疾病的病理特征和诊断标准。况且,诊断病理学属经验性诊断,可重复性低,而且诊断病理学本身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所以,要当一名合格的病理医师不容易。国内一些著名专家曾说:“培养一位能独立工作的病理大夫甚难,没有七、八年不行”。“要培养一个好的病理工作者十分不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不间断地学习和实践……”。在美国,医学生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先要接受7 年以上的继续医学教育,包括5 年以上的resident (住院医师) 训练和2 年以上的fellow(临床研究员) 训练,在先后通过国家和本专业委员会的考试之后,方可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应聘于某家医院,任副会诊医师(相当于我国的副主任医师) 及会诊医师(相当于我国的主任医师) ,正式行医。并且,在继续医学教育期间,他们必须接受形式多样的技能训练,包括参加大量的病理检验实践、专科病理读片会、住院医师读片会、临床病理讨论以及各种形式的讲课[5]。可见,培养一名优秀的病理医师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和非常艰辛的学习。

在我国,从1993年开始在第三军医大学开始招收临床病理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随后中国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锦州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泸州医学院等医学院校也相继开设临床医学(病理诊断方向)的医学本科生;另外,也有一定数量的医学院校在招收临床病理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他们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临床病理医师,但是,通过这些途径培养的病理医师数量是极其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目前,大多数病理医师都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直接从事临床病理工作的。他们的病理基础全部来自于病理学的课堂上,相当地薄弱。况且,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常见多发病的病理变化,而没有开展病理技术的学习,更没有学习如何取材,如何进行病理诊断。因此,他们在步入病理科后需要从头开始训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单独应对常见多发病的临床病理诊断工作。

如何使医学本科毕业生尽快胜任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呢?增加病理学实习是增强其病理学基础,使其毕业后更快胜任临床病理诊断工作的有效途径。医学本科教育有必要为有志于从事临床病理工作的医学本科生提供病理科实践的平台,使其熟悉病理科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明确病理医师责任之重大,认识到病理诊断工作与各临床科室以及影像科关系之密切。通过病理科实习,学会与临床医师沟通,与病人交流,以获取必要的临床信息而帮助病理诊断。通过病理科实习,掌握取材、制片、细胞穿刺等基本病理技术,培养一定的病理阅片能力和病理诊断思维能力,为其将来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奠定基础。临床病理实习是医学生从纯粹理论学习到跨入病理医师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时期,也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从医学生到临床病理医师的过渡期,是必须的,不可缺少的。病理科实习有助于医学生临床病理专业综合素质的养成,对就业后,甚至一生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3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也有必要增加病理科实习

病理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是影像诊断的基础,无论哪种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总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理学改变结果的外在反映[6]。例如,肺部孤立性结节状阴影可由肺癌、炎性假瘤、肺结核等不同疾病引起,但由于肺癌呈侵袭性生长使影像学上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结节状阴影而不同于炎性假瘤、肺结核等疾病所致阴影。再比如说,单发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由于癌细胞的挂壁性生长,肺泡腔内仅有少量癌细胞和渗出液,CT成像为磨玻璃样阴影而不同于其他类型肺癌的高密度阴影。所以,对疾病病理基础的认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X线诊断的准确性,合理分析产生异常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必经之路。因此,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应该具备扎实的病理学基础,特别是要掌握各种疾病的肉眼形态特点。但是,目前,大多数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只有在上病理学课程时接触过组织的病理变化,而上病理学课程时,他们没有学习临床课程,也没有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因此,对病理变化认识不深刻,对病理变化的重要性以及病理变化与影像成像之间的关系体会也不深。而临床实习就不同了,在实习时,他们学完了所有的临床课程和影像学专业课程,具备了一定的临床医学基础和医学影像学基础,如果增加病理科的实习,会使他们对疾病的病理变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为将来的影像学诊断打下厚实的基础。同时,也会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病理学与影像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形成影像学诊断有了病理学诊断的确定才能不断提高诊断水平,而忽视病理学诊断是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的观点,从而,养成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经常与病理科医师沟通的习惯。

在医学实践中,病理科与临床科室和医学影像科之间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增加病理科实习有助于医学本科生进一步了解病理科和病理学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意义,为将来更好地履行医师职责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彤华.国内诊断病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8):466-467.

[2]周晓军.诊断病理学及其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作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0):865-866.

[3]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4.

[4]赵大同.病理诊断与临床[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3,29(3):41-43.

[5]许红民.Mayo Clinic病理科的继续医学教育和员工培训[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7(2):159-160

上一篇:2024年绿化美化工作方案下一篇:细胞的分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