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学习有效教学

2024-08-30

真实学习有效教学(精选11篇)

1.真实学习有效教学 篇一

追求真实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关系减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成败。真实、有效是课堂的生命,常规课如此,公开课亦应如此。

案例一:《梦幻篮球》的教学设计与构思:本课的开始部分,我加强了课堂常规教学,用“一切行动听指挥”进行队列练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接着,教师通过语言导入,情景展示,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在“篮球锻炼超市”中进行“争当未来之星”自我锻炼。紧接着,让学生在“训练场”通过“顶牛”“传球”等篮球游戏,学会与他人合作;引领学生“激情重扣”,充分展示自我。在“竞赛场”鼓励学生大胆“投篮”,学习技术;创设“龙在行动”的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课的结束部分,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音乐背景的渲染下带领学生学会意念放松。

本课是一节全市公开课。为了能较好地向教研行政领导、全市体育教师汇报我校的新课程实施情况,同时也能将我向全市推出,学校一把手校长对此次展示活动十分重视。首先是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它既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又要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体育特色优势。我首先将教材内容定格在篮球教学上,因为我校是苏州市级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先在体育教研组内开展集体备课,进行教案设计,完成了初稿。定格之后,我又有些疑虑了,总觉得不尽意。因为篮球教学是一个常规项目,可谓老生常谈,如何不落入俗套,让旧貌换新颜,老教材上出新花样?我不禁陷入了深思。正当我迷茫时,学校邀请了体育专家来校进行指导。专家的一番话使我茅塞顿开,“假如你是小学生上篮球课,最喜欢做什么?”“当然是扣篮!”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于是一篇题为《梦幻篮球》的教案初具雏型,之后体育专家还帮我一起设计了“健身房:争当未来之星;训练场:激情重扣;竞赛场:投篮比赛,龙在行动;休闲场。”等教学情节,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反思:本课在处理、安排教材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实施激励性策略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由于课上大量采用了小组学习,制作了运动员模拟像,自行设计篮球框,降低技术要求,将呼拉圈代替篮圈,用绳将一排排呼拉圈固定在不同高度的空中,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用录音机播放时而活泼、时而轻松的音乐,紧紧扣住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课堂上情绪也较为高涨。前来听课的领导、专家和同行们进行了点评。他们大加赞赏: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思维活跃,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施成效显著„„若在从前,我会飘飘然,然而,今天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这节课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如果成功了,为什么我却感觉不到一点成功的快乐?教研员在对我肯定成绩之后也坦然地说,“你没有将你的亮点展示出来,发挥出你的优势。”我苦笑着点头,真是愧对领导了。当一个个学生带着获得知识后的“满足”表情从我身边走过时,我突然感到他们身上缺少了什么。

到底是什么呢?于是,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着。同行们在私下里的议论对我的课一语道破:“这样的课好是好,就是不能学。”言外之意,课已进行了“操练”。其实当初也想放开手来上,但出于对示范课的考虑,为了保证展示课不出差错,在课前已强调一番。先将各单元“操练”一遍,基本熟练后,再将各单元串连起来,确保万无一失。有时,为了“赶”进度,有时便草草收场,进入下一单元。这样的课,表面上看起来学生非常积极,甚至于有些亢奋,场面气氛也十分热闹,动静结合高潮迭起,但细细回味后就会发现,这种活动和游戏只是表面上的“繁荣”,只是外在形式上的活跃。

怎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呢?在学习了许多专业杂志,聆听了专家讲座后,我逐渐对心中的好课有了标准:让学生在原生态下的自然生成,鲜活灵动;让听课的教师有所启发,有着借鉴作用,而且人人都能“学以致用”。要符合《新课程标准》,追求自然朴实,真实有效,这样的课应该算是好课,成功的课。于是,在实践中,我不断地思考着、摸索着。

案例二:《玩报纸》教学案例与反思。

这同样是一堂公开展示课、评优课。为了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在课前才与同学打招呼。在教材方面,我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报纸来进行活动。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用各种方式来玩报纸。整个教学过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练习中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学生自由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以启发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在常规之后,教师向同学出示 “蓝猫”、“淘气”、“神龙”、“猛虎”

的头饰队,发给每一组的小组长,希望同学像蓝猫、淘气那样聪明机智,像神龙、猛虎那样勇敢顽强。头饰的出现,别出心裁的开场,很快将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了。之后,教师出示报纸并询问学生它有什么用途时,学生思维活跃,争先抢答:可以了解国家大事,增长知识;可以用来包东西;还可以用来折纸炮、做纸飞机„„教师让同学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玩报纸,引导学生可以一个人想想做做,也可以两三人自由合作。学生自由散开,有的将报纸贴在胸前跑,有的拉着跑,有的贴在手掌里跑„„小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各种玩法应运而生,有的甚至于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教师肯定了学生,并让小朋友“顶报纸”培养协调能力;让学生“拉着报纸去赛跑”体验风的感觉。小朋友边跑边唱,玩得很高兴、很快乐。在进行“贴报纸”跑比赛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不让报纸掉下来”来锻炼奔跑能力。

接着,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带学生进入“下冰雹”(自由抛接纸团)的游戏情景中。学生自由散开,自由组合,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用各种方法抛接。有两人互抛互接,有的学生胯下抛接,有单手接的,„„教师让学生采用自由分散的教学形式,学生自由发挥,用各种形式进行抛接练习,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巡回指导练习,并参与其中进行练习,运用激励性语言,不断鼓励学生。在

“打雪仗”(掷纸团)的游戏中,我让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站于场地两边,把纸团散放在地上,发令后,两边学生分别将纸团掷向对方场地。“打雪仗”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游戏,玩的时候,同学们情绪高涨,练习得相当开心。在玩“堆雪球”(接龙游戏)游戏时,教师并不急着让学生掌握其中要领,先让学生摸索、探究,再示范。

在合作完成了堆雪球的游戏后,我组织学生进行“雪地乘车”(小组合作)的游戏。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并没有教学生如何合作,而是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在组长的带领下,既快又安全集合到报纸上,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会相互帮助。

本课对照《课程标准》,重点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新课程积极倡导“利用废旧物、生活物品等解决器材的短缺问题,改善教学条件”。于是我“因陋就简”,采用一张旧报纸作为教(学)具,做到一纸多用,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

二、改革教学方式。a、设计上巧作安排。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注意到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培养,围绕“比一比谁的本领大”、“哪一组最优秀”这一主线,安排各种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首先是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让他们体验成功。”在跑的练习中,我没有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解要领,然后分成几组,比谁先到达终点,分出谁快谁慢,而是先以一张旧报纸为学具,引导学生顶在头(肩)上,拉着报纸去兜风,再将报纸紧贴胸前快速向前跑,谁到达终点时报纸没有掉下来,谁的本领就大。这样的活动符合小学生长心理需求,因为不管是速度快的学生,还是速度慢的学生,都可能成为成功者,都有成功体验的机会。b、手段上不断优化。“寓教于乐,情景创设”,本课以游戏活动为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我能通过语言描述精心创设多种游戏活动情景,并做到情景为教学服务。大胆鼓励,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顶报纸”、“拉报纸”“贴报纸跑”、“下冰雹”、“打雪仗”、“堆雪球”、“雪地乘车”等一个个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快乐。c、情感上注意沟通。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 验和价值观的培养,《课程标准》倡导体育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趣的气氛和愉快的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要求教师能有较强的亲和力,考虑到上课对象为二年级小学生,我力求多用协商、激励的语气,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对话,参与其中,做他们的朋友,确立师生平等地位。

三、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出示“蓝猫”、“淘气”、“神龙”、“猛虎”头饰,让学生学习“蓝猫、淘气”的聪明机智,“神龙、猛虎”那样的勇敢顽强,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学生“顶报纸”、“拉报纸”走以及“贴报纸”跑时,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学会相互谦让,遵守交通法规。在比赛过程中,我对于优秀学生给予肯定,但及时提醒他,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多多激励,为他鼓劲加油,让学生从小懂得“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有时“磕磕碰碰”,但也属情理之中。例如,当教师提问可以利用报纸有哪几中玩法时,学生的回答有很多,这说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强,有时甚至于超出了教师的思考范围,这时教师却没有很好地让学生上来进行展示。因此,作为教师在备(借班)课时,应多备学生,多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再者,在四人一组进行团队堆雪球时,有一小组获得了比赛优胜,教师让他们上来进行示范。(目的是让大家看清他们是如何很好地进行团队合作,并取得胜利的)这一小组上来示范时,却没有料到他们的表现不令人满意,并没有很好地起到示范的作用,当然也没有达到教师当初预定的教学目的,这是教师和学生所不曾料到的。因此,在教学中,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教师要善于学会应变。最后,当乘车游戏邀请获胜小组上前来介绍时,其他小组的部分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作为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角落。

由于我在本课教案设计时能渗透新课程理念,合理的选用和创设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的教学形式都要为教学目标所服务,以及教态亲切、自然、和蔼,面带微笑,语气适合儿童,更重要的是我在执教时丝毫没有心理负担,执教起来激情投入,上起来也得心应手。学生学得兴味盎然。本堂课得到了现场听课领导、老师的充分肯定,摄成录像后送苏州参加体育课评比,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荣获一等奖。教学案例在全国知名网站《教育在线》刊登后,得到了很多体育教师的响应,本省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得知后,纷纷向我借阅光盘观摩学习。

两堂公开课教学活动,对我触动很大。通过教学反思,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是学生成长的乐土,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鲜活有用的体育。

真实的课堂教学摒弃演练和作假。正像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吴刚平教授所言,“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真实的课堂教学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体育课堂教学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简单和实用。“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体育,学有趣的体育,学有用的体育。”

因为是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追求真实,更要让学生学得有效。在《梦幻篮球》一课的结束部分时我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围成“ZQXX”的拼音字母,再坐下游戏,存在着“华而不实”的现象。如果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席地而坐,同样也能起到放松效果的,“经济实惠”。而篮球作为我校的体育特色项目,在这堂展示课中,共用到40多个小篮球,4个小篮球架,2付大篮球架。这对于一所一般的农村小学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借鉴”起来是有困难的。这就是有些同行所说的“想学,学不了”,“可望不可及”

。而《玩报纸》一课之所以能上得如成功,我想因为这是一堂实用又实在的体育课。让学生学得有效,让学生在上课时能充满激动与激情,让学生学会思考、质疑、欣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当然,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应该让体育姓“体”,体现体育学科的特征,不能让体育偏离了方向,不能将体育课上成了“拼图课”、“画画课”,甚至于 “休闲课” ,忽视了体育技能。

《中国体育教师网站》曾经抛出这样的话题:我们的体育课上给谁看?答案当然是各种各样的,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我要说,我们的体育课要给领导专家看,让领导看看执教者是否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课标》理念?我们的体育课也要给体育教师看,看执教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何,对其他教师是否有借鉴作用?我们的体育课更是上给学生的,因为学生才是体育课堂真正的主人。

课程改革实施已近三年,在实践领域、体育课堂确实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特别是体育的人文性受到了积极有效的关注。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在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异常活跃的背后是否有着不平实,尤其是公开课,不能让“形势一片大好”、“花妙”的体育教学遮住了双眼,应该引起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正确学习理解《体育与健康标准》,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同时又能正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精髓,“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学得快乐,学得有用。让真实、有效的体育课堂成为我永远追求的目标,愿真实、有效的体育课堂与体育新课标同行。

2.真实学习有效教学 篇二

一、拓展“宽度”,编织相互关联的“知识之网”

如果学生解答习题时,纯粹是为了解决这道题, 那么可以说题是死的,思路和答案也是唯一的。学会把视角放到整个知识体系中,拓展习题的“宽度”,你会在看似单一的地方看到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如苏教版数学(下同)五年级下册《比较分数的大小》的课后习题:

解读该习题时,我在想:这道题的价值仅是使学生熟练“通分”这一比较分数大小最基本的方法吗?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是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从而学会灵活运用,并主动建构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体系呢?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对原题进行了改编。

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2/3和5/9 3/4和4/5 3/(10)和1/6

请看教学片段:

师:2/3和5/9这两个分数,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生: 我是用通分的方法比较的,分母中9是3的倍数, 我只要把2/3化成分母是9的分数就可以比了。(所有同学都表示赞同)

师:3/4和4/5呢?

生1:我用的是通分的方法,找到4和5的最小公倍数20,然后通分。

生2:我是将这两个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的。

生3:我是选1作标准进 行比较的 ,3/4比1少1/4,4/5比1少1/5,1/4比1/5大,所以4/5比3/4大。

师:这组分数的大小比较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 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生:我觉得选1作标准比较更方便。 (其他同学都表示赞同)

师:再看3/(10)和1/6。

(同学们都低着头慎重地思考用什么方法最方便快捷)

生:化成同分子比较。1/6的分子是1,3/(10)的分子3是1的3倍 ,我们可以把1/6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3倍,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其他同学都表示赞同)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什么想法?

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各有优缺点,我们要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用比较的方法。

上述习题拓展“宽度”后,知识与知识之间围绕“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中心点, 得到了最自然的连接,且不断向四周拓展,形成了一个个知识的同心圆。每个同心圆在不断扩大自己层次、大小的同时又与其他的同心圆不断交叉、关联,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知识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由树见林,学会了比较分析,学会了灵活选择,建立了方法体系,完善了认知结构。课堂教学犹如航行,又如登山,匆匆的行者很难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解读习题,我们不能仅限于窄带滑行,转换一下视角,拓展一些“宽度”,学生就会接触到更为丰富多彩、充裕富足的教学资源。

二、增加“厚度”,夯实知识生长的“思维之基”

教材习题由于受到版面篇幅的限制,往往只能针对单一的训练目的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 学会把视角放到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和思维发展上,增加习题“厚度”,熟悉的地方也会展现出意想不到的教学风景。如下面这道习题:

解读这道习题时,我在想:此题的价值仅仅只是对图形覆盖规律的巩固应用吗?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增加习题的厚度,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丰富对规律的认识,提高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否可以使学生在“变与不变”的情境中,把握知识的本质,抽象出数学模型,丰富数学思考,发展数学思维呢?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对原题进行了增补迁移:

1.礼堂里一排有18个座位。小芳和小英是孪生姐妹,要让她俩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在小英的右边,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2.礼堂里一排有18个座位。小芳和小英是孪生姐妹,要让她俩坐在一起。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3.如果她们来到礼堂一看 , 发现第一张椅子被一个同学坐了,现在还有17种不同的坐法吗?

4.如 果是第 8张 椅子已经坐了一位同学,又有多少种坐法呢?

5.如果这18张椅子围成一圈 , 要让她们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在小英的右边,又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上述习题增加“厚度”后,从简单地套用例题的解题模式计算,到稍复杂的分区域计算,再到更灵活的封闭图形的计算, 教材在无形中“变厚”了,习题的内涵也瞬间丰富起来。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丰富数学思考;在熟悉的情境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抽象出数学模型;在变与不变的辩证思维中不断提升数学思考的能力和水平。整个解题过程,学生不再是“在浅水塘里游泳”, 他们的思维在复杂的情境中得到细腻的审察, 变得灵活开阔、明朗清晰、深刻有序。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 , 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进行思考。”解读习题,我们不能把视角仅停留在双基领域, 转换一下视角,增加一些“厚度”,学生数学思维的火花就能得到真实的点燃。

三、挖掘“深度”:体悟数学教学的“理性之魂”

数学习题因其学科特点,有时只是数字、符号、公式、程序等的简单组合,给人“枯燥无味、单调冰冷”的感觉。学会把视角放到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等更深刻的习题内涵中,挖掘习题的“深度”,平淡的地方也会散发出光辉。如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单元复习中的习题:

解读该习题时,我在想:此题的价值与功能有哪些?仅仅是对乘法口诀的巩固应用,对加法和乘法关系的进一步感悟吗?除了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外,有没有更丰富的教学意义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对原题进行了拓展延伸:

请看教学片段:

师:谁也能创造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呢? 四人小组可以商量商量,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我们创造了这样一组算式:1+3+5+7+9=25,5×5=25。

生2:我们创造了:1+3+5+7+9+11=36,6×6=36。

生3:还可以写:1+3+5+7+9+11+13=49,7×7=49。

师:可以写1+3+5+7+9+11+13+15+17吗 ? 会等于几乘几呢 ? 8×8=1+3+5+……又该加到几呢 ?

师:横线上的算式可以是双数连着相加吗?

生:老师,我们可以试试。 (说着便开始了举例验证)

生1:2+4=6,不能写成两个相同的数相乘。

生2:2+4+6=12,也不能写 成两个相同的数相乘。

生3:我发现可 以写成乘 法 ,2+4=6,2×3=6;2+4+6=12,3×4=12。

(受到生3的启发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争着要发言)

师:先不忙着下结论,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再举例试试,看看真的是这样吗? (学生热情高涨)

……

上述习题挖掘“深度”后,学生在自我创造环节, 自觉地经历观察、猜测、举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始终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学习活动,内在的潜能和创造力被有效激发。他们在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理性精神,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不断体悟着数学的美与神奇、智慧与亲和……苏 联数学家 奥加涅相 说 :“必须重视 , 很多习题潜藏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行性。”解读习题,我们不能把视角仅仅停留在显性资源的开发上,还要看到它背后丰富的隐性资源,转换一下视角,挖掘一些“深度”,我们往往会看到数学知识背后的理性与智慧。

3.让探究学习真实有效 篇三

关键词:探究学习;教学实践;高中;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27-03

新课程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因为探究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一般过程,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有效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但是,探究学习形式化、表面化、走过场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探究学习的效果很多时候也不尽如人意。如何让探究学习变得真实有效起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学习的几点体会,以供大家商榷。

一、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但绝不应该是课堂上唯一的学习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讲授、演示、训练这些学习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且被证实为有效的。但有些教师一味强调新的教学方式,忽视甚至排斥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探究学习当作是“神器”,以至于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是热闹的探究。但这样的一节课蒸发掉表面的热闹后,学生并没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也没在能力方面有多大提高。

教学场景1:某老师在讲“图像的类型”时,要求学生先上网探究,学生找出了多种分类标准,接着请学生交流探究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约二十分钟才完成此次探究。实际上,教科书上“图像的类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点阵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和区别。教师可以先展示这两种类型的图放大之后的效果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给出两者的概念、优缺点以及常见的文件格式。采用这种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效果也很好且更高效。实际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的是适当的讲解、演示,而不是这种热闹的探究。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虽然没有高考压力,但是毕竟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时间还是比较紧的。我们可以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上少花点时间,让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完成作品设计等高阶活动中花时间去探究并习得高层次的能力。所以,要选择值得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去探究。

教学场景2:某老师在讲“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和合成”时,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和合成,我已经将素材、作业要求和教程发到你们的电脑上。下面请同学们启动premiere软件进行自主探究”。对于这个新的软件、新的知识点,学生探究了半节课后,只有几个人有收获。绝大多数学生还没找到头绪。老师只好再来讲解如何导入视频文件、如何增加字幕、如何修改和调整等等。这样,学生才得以完成任务。实际上,高中生的探究水平还不是太高,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出发点,选择学生能够探究的内容。即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选择学生努力一下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供学生探究。同时,高中生不太适合完全由他们自主、独立完成的探究活动,他们更需要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引导探究活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同时由于教师的引导又能使得探究活动更加有方向、更加有效且节省时间。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要求、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资源等来选择那些学生能够探究的并且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和问题进行探究。

二、创设利于探究的情境

一节课往往从情境导入开始,教学活动往往也围绕着这一情境展开。创设利于探究的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而且也能让学生勇于思考、积极探究。

笔者在讲“CSS样式表”时,首先展示“汶川5.12地震发生后在悼念日里的百度网站、搜狐网站、滕讯网站首页面”。然后提问“这些网页都变成黑白色,是如何做到的?”通过创设这种悬念情境,学生对CSS样式表的作用有了初步的印象。教学也围绕着该情境展开,教师利用该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嵌入式、内联式、外联式样式表的使用方法。

笔者在讲“利用七巧板设计图像表达信息”前,将以往学生利用七巧板设计的一些优秀作品集成为一个动态播放的flash动画进行演示。通过创设这种演示情景让学生对七巧板设计充满了好奇,个个跃跃欲试。同时,学生对flash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将静态的图像联系起来,制作出动的效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探究兴趣,还有利于对flash的整体认识和浓厚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多种利于探究的教学情境。巧妙的情境创设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去自主探究、寻找答案。我们要创设学生熟悉的并且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能够勤于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我想学、我想去探究”的状态下去获取知识和技能、升华情感、培养能力。

三、提供经过整理的探究资料

教师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经常让他们到因特网上查找资料。而网上的信息如浩瀚的海洋,学生对查找的资料进行辨别、取舍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获得的资料并不一定很准确。实际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做一些准备。教师自己事先来选择、整理、重组探究资料,然后课上教师提供材料或者网络链接供学生探究使用。这样,学生可以花费较少的时间获取所需信息,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探究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上。

比如:学生进行Photoshop作品设计时,教师提供“新手上路”、“学而不倦”、“勇攀高峰”等相关资料,并配上各栏目简要说明。“新手上路”里面主要介绍选择工具、油漆桶工具、文字工具的用法以及图像亮度/对比度的设置等简单操作。“学而不倦”栏目主要介绍图层设置、滤镜应用等操作。“勇攀高峰”里面则涉及按钮制作、特效文字制作等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找到所需资料并展开探究学习。endprint

这里的资料还包括课上要用到的一些样例或半成品。样例主要用来启发学生思考,供学生探究时参考。而半成品主要供学生进行局部加工时用,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避免学生从零开始低水平重复学习,另一方面关键知识点或技能进行了“留白”,提高了探究活动的针对性。比如,“超链接”是“网页设计”的重点。课上笔者提供半成品“未超链接的圣诞网站”,请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连连看”操作,完成其中的各种超链接,使“半成品”变成“成品”。

四、设计有梯度的探究任务

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我们经常以任务来引导他进行探究。探究任务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探究的深度和效果。

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觉得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探究任务不宜过大过笼统,教师需要将任务进行细化,方便学生探究。同时教师要设计有梯度的探究任务,让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探究活动,避免在同一层次简单重复探究。

笔者在讲“走进Visual Basic”时,直接让学生探究“简单计算器”有难度,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于是笔者将任务进行了分解,设计了有梯度的五个探究任务。在引导学生理解变量定义、键盘输入、赋值语句、屏幕输出方法后,请学生完成探究任务一:理解“从键盘输入两个数进行相加,并将和输出到屏幕”的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减法运算程序。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框的用法后,请学生完成探究任务二:编写程序,实现从文本框中获取两个加数,和也输出到文本框。紧接着请学生完成探究任务三:编程完成对两个文本框中的数据进行四则运算,学生一般设置四个按钮分别完成对应的运算。接下来教师拿出一个简单的实物计算器并提出探究任务四:要设计这种都靠按键完成操作的计算器需要设置哪些对象?请进行对象设置。当学生完成对象设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五:完成运算数的获取、运算符的获取以及结果的输出,从而完成整个程序的设计。从中可以发现,这几个任务的难度系数不断增加,学生的探究活动也逐渐深入。同时,由于前面探究活动的铺垫使得后继的探究任务又有了支架的支持,从而能顺利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究活动。

五、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

探究学习更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每个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同、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差异,这样不同学生对同一个探究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就存在着差异。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使得探究结果更加全面和丰富。

假如仅局限于教师在课堂中安排全体学生停止当前活动进行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传统交流方式不能用得太多,否则会影响进度,而且不利于及时探究、课后探究。更好的方法是辅以探究学习工具开展交流。有了探究学习工具的支持,学生在探究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在线寻求老师或者其他学生的帮助。而有好的建议或经验时,也可以及时与他人共享。

笔者试过在课堂上应用班级QQ群进行探究交流,但效果不太理想,有的学生光顾着和班级群外的好友聊天。后来笔者采用ASP和SQL数据库系统设计了信息技术课堂论坛区域,学生可以在论坛里面进行发帖子交流讨论,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探究情况并且帮助学生。

六、检验探究学习的成果

学生开展了探究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及时检验和评价。探究结果的检验比较简单,教师通过学生上传的作品或探究结果文档就可以进行检验。难点是如何进行探究过程的检验。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日志,请学生回答:探究中碰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有什么好的经验法则可以与大家共享?教师还可以到论坛里查看学生的留言,通过查看探究过程性资料来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并从中发现学生探究的重点、难点。有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总之,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要想使探究学习更好地实施,教师的业务素养是内功。只有教师不断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教学时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让探究学习变得真实有效起来。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等.实用信息技术——面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川学红.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指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李艺,钟柏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必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盛群力.马兰译.现代教学原理、策略与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5]钟柏昌.优秀教案所应具备的重要特征——兼谈案例大赛中案例设计的得与失[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0).

4.真实学习有效教学 篇四

一、创设精神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扬民主,常带微笑,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当学生练习失败时要给予鼓励,当学生练习成功时要及时表扬。例如:“你的动作真优美”“你做得真好”,微笑着点点头、竖起大姆指等等,让学生在教师肯定的评价中充满自豪感,增加自信心,增加对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能够触及到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先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恰当、灵活地设置一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设置问题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师生加强交流,沟通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

一、创设游戏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游戏是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从而有效地强化新学的技能技巧,进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增强体质,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设施条件,创编一些有趣的游戏,使学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二、创设想象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创新起端于想象”。所以,在创设想象情境时,要抓住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头脑中常有一些超乎常规的“奇特” 想象的特点,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启发学生多想新花样,鼓励与众不同,做他人之所不能。

三、创设体验情景,增强学习兴趣

5.B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学习心得 篇五

B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学习心得

为了克服“填鸭式”教学的弊病,创设学习情境被认为是必需的。何谓“学习情境”?迄今没有清晰的界定。 《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提出学习情境是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切的、包含问题的生活事件。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内容,若非出于教学活动的内在需要,就没有必要创设学习情境。有些教师为了使教学过程看起来似乎更生动而呈现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情境,这种因追求表面效果而损害教学内容的做法实不足取。另一方面,学习情境虽然以教学内容的掌握为旨归,但决非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否则就无异于直接向学生呈现概念、公式或原理了。学习情境的本质是生动的`生活事件,其中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或者说,学习情境既是事件,同时又是问题,但不是知识内容本身。

《数字化学习情境下终身学习力的构建研究》表述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①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

②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

③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

④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再生性的;

⑤学习是可以随时随地终身的。

通过学习这两本著作深刻的体会到学习情境要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些教师在讲授了知识内容之后,再呈现与之相关的情境以印证所传授的知识。严格说来,这不是学习情境,只是一个无须质疑的证据,很难激发学生的思考。另外,一些教师平铺直叙地把情境呈现给学生,不加分析和提示,对情境中是否包含问题不予关注,这违背了设置学习情境的初衷与主旨。也有些教师把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与传统的提问教学法等同起来,往往用习惯的提问方式代替学习情境,这也是误解。在传统的提问法中,问题针对于知识,是孤立的、简单的;而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依存于具体的和整体的情境,是有条件的。它指向知识的掌握,更指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对于传统的提问法中的问题,学生常常能够在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而有一定难度、不能找到直接答案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会困惑不解,难以回答,往往由教师替代他们作答。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与知识本身相异,学生不可能在课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教师更不应当替他们作答。只有经过艰苦的、同时又趣味盎然的探索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深刻意义,并获得情感体验。在这个意义上,问题也是一项任务,设疑就是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地去追问和求解。再说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具有三个要素:一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也就是所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它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和工具。二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它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 、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以及数据库等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以及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切合实际、即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纵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三是数字化学习方式。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具有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和实践创造几种途径。

数字化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只有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信息素养也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主要特征。我认为,信息素养包含着三个基本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以及呈现交流的技能;对信息内容的分析、批判与理解能力,即对信息的检索策略、对所要利用的信息源、对所获得的信息内容都能进行逐一的评估,在接受信息之前,会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信息陈述的准确性,识别信息推理中的逻辑矛盾或谬误,确定论点的充分性;能根据社会需求,整合信息、创造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融入到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指信息使用者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具有与他人良好合作共事精神,把信息的整合和创造力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 创新教学情境提高素质教育

★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 基于情境学习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

★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

★ 体育教学智慧论文

★ 智慧教学的论文

★ 小学语文创设情境教学论文

★ 情境作文初一

6.认真学习马克思的真实故事 篇六

1999年,正当人类处于千年之交的关键历史时期,在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一位教授提议下,BBC进行了面向公众的调查活动,其主旨是:你认为在过去的一千年之中,对人类的文明进程影响最深远的人物是谁?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所得到的结果是:马克思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其次是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等。同年,世界九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也进行了一次类似的调查,其结果与BBC的结果稍微有些差异,这一次成了爱因斯坦以微弱优势夺得第一,甘地与马克思并列第二。故综合这两个结果,马克思与爱因斯坦并列为千年伟人。ab

当然,由于调查活动主要面向一般公众,因此我们还不能得出结论说,在西方世界,马克思具有最大的影响,而只能比较保险的说,在一般公众的印象中,马克思具有最大的影响力,言外之意,尽管对一般公众的影响力巨大,但马克思在知识分子心中或专业领域内到底是什么地位也许是另外一回事。那么,马克思在学术领域内居于什么地位呢?我想只举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就够了。一个例子是,在具有广泛影响的西方经典社会学之中,最富有成就的三位大师被称为3M,也就是德国的马克斯·韦伯,美籍犹太人马尔库塞,当然还有就是马克思。另一个例子是,对现代社会而言,影响西方世界的有三大犹太人: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他的伟大贡献和巨大影响我认为已经没任何必要加以重复,心理分析之父弗洛依德,开创了对人类深层意识世界的研究之先河的宗师,第三位犹太人自然还是马克思。但我认为最具有可比性的却不是这两个例子,而是开创了基督教的伟大的耶稣。犹太人是对世界历史进程最具有影响力的伟大民族之一,耶稣和马克思又是犹太人之中对世界历史影响最深远的两人。渊源于希伯来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与渊源于希腊的古典文化传统是西方文化两个最深沉的根基,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塑造具有决定性影响,而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直到今天我们实际上还无法测度。ab

说到这里,我想必须介绍一下犹太人。如果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犹太人,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小民族”,因为为数不多的犹太人在世界历史上地位特殊,经受万般磨难却又成就辉煌。它也是一个宗教的民族,虽然通常的说法是,世界上有两大流浪民族:吉普赛人和犹太人,但其实他们是有本质区别的,吉普赛人是四海为家,他们只是肉体上的流浪者,而犹太人却是精神上的流浪者,犹太人在尘世根本就找不到家,只有在天国之中才能找到幸福和自由。ab

犹太人本为游牧民族,在哈兰草原居住,大约公元前2000年向巴勒斯坦移居,当地的农耕民族称呼他们为希伯来人(Hebrews),意思是“从河(约旦河)那边过来的人”。后为逃避大饥荒进入埃及。在进入埃及的过程中,首领雅各曾与上帝摔交,故上帝赐名曰以色列(Isreal),意思是“与上帝搏斗”,所以从此他们就自称为以色列人。在埃及被视为奴隶,所以公元前13世纪各部落推举出著名的首领摩西,从埃及出逃,返回巴勒斯坦。公元前11世纪大卫王——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另两位是达-芬奇和拉斐尔)的大卫雕像的主人公就是这位国王——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王国,此后一百多年的时间是以色列民族史上的黄金时代。所罗门王(以智慧而著称)死后,王国分裂为在北部定都撒玛利亚的以色列王国和在南部定都耶路撒冷的犹大王国。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消灭了以色列王国,其十部落被分散到亚述帝国各地,后来逐渐被同化,此称为“消失的以色列十部落”,犹大王国也成为其附属国。新巴比伦兴起后,公元前586年灭亡了犹大王国。他们在巴比伦度过了47年的囚徒生活,在此过程中,犹大演化为犹太,此后就被称为犹太人。ab

为什么说犹太人是一个伟大的小民族,因为现在在占世界总人口不到0.3%的犹太民族之中,不断的甚至可以说层出不穷的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包括犹太教的创始人摩西、基督教的创始人与发展者耶稣和圣保罗、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音乐家门德尔松,诗人海涅,法国直觉主义哲学家柏格森,英国哲学家波普尔,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科学家玻尔、波恩、费米、维那,文学家卡夫卡,艺术家拉斐尔和毕加索,哲学家斯宾诺莎,共产主义运动著名理论家伯恩斯坦,法兰克福

学派的阿多尔诺和霍克海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卫-李嘉图,华尔街的缔造者JP-摩根;全球“金融沙皇”、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全球最大的金融财团花期银行超级总裁桑迪-威尔;全球超级富豪榜排名第二的“股神”沃伦-巴菲特等等。而最会赚钱的犹太人是控制欧洲经济命脉长达200年,并且至今仍然控制世界黄金市场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另一个伟大的记录是,自从1901年颁奖以来,已经有100多位犹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大约占获奖者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唯一可以与之匹敌的就是德国人,也有大约100多位德国人获得过此项殊荣。从很大程度上看,犹太人与德意志人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是与他们推崇智慧和学者分不开的。犹太人与德意志人推崇学者甚至胜于国王,比如犹太人如精通法典,可以免税,而且众人都帮助他。因此曾有人开玩笑说,如果父亲与老师同时入狱而只能救一人,犹太学生必救老师。ab

马克思就是犹太人的伟大子孙。他的祖辈是犹太教律法博士——也属于享受免税待遇的人,但到了父母这一辈,改宗基督教,至于马克思我们知道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和任何一位父亲一样,马克思的父亲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让家庭为之骄傲的人物,于是送他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这是不用解释的,直到今天为止,西方最受尊敬的职业仍然是神职人员、律师和医生。但马克思所阅读的书籍远远超出法律的范围,几乎涉及当时知识的所有领域。当时大学里最盛行的是哲学大师黑格尔的哲学,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注定要和黑格尔结下不解之缘。在大学里有很多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学生社团,马克思也参与其中并不久就成为黑格尔左派“博士俱乐部”的成员,靠着天生的领袖气质,马克思很快成为该社团的核心,据另一个核心成员对马克思的评价:“他也许是当今现有的唯一的伟人,真正的哲学家。在他身上,既有深奥的哲学的严肃性,也有最机智的智慧。请你想象一下,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莱辛、海涅和黑格尔结合成一个人——我说的结合不是机械的结合,那你会得到一个关于马克思的概念”,马克思既在社团中具有崇高的威望,也具有成为大哲学家的潜质。但仔细研究一下马克思此时的思想,可以看出它具有很深的唯心主义色彩,乃至于如果谁看一看他反对谢林哲学的文章,还以为出自黑格尔或其弟子的手笔呢。后来,和教科书上讲的差不多,马克思受费尔巴哈影响而转向唯物主义。马克思决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家,也不想成为一个纯粹的理论家,在跌宕起伏的一生中,除了组织成立共产国际之外,最具影响的莫过于办《莱因报》一事了,但是由于论调过激而很快被当局查封。作为一个激进的犹太人,马克思参加了1848年法国和德国革命,失败之后1849年到英国避难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因此马克思的墓地现在就在英国的海德公墓——马克思终生致力于解放民众,最终还是和普通大众葬在了一起。在墓碑底座的正面,刻着《共产党宣言》结尾处的那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底座的下面则刻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许这是最能反映马克思的抱负及其思想内涵的两句话了。ab

马克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政治化了的偶像因而让人敬而远之甚至厌倦还是一个历经重重磨难仍然不放弃自己理想的追求真理的斗士还是其他什么人?对于伟大人物的评价总是复杂的,即使我们以为已经作到了公正客观的情况下仍然如此。在此,我不想用太复杂或艰深的理论来论证马克思其人,而是用生活中真实的马克思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当年,马克思的女儿曾经半开玩笑的出了一张问卷让马克思回答,由于问题和回答都是在游戏状态下进行的,是马克思心灵世界的写照,因此我们通过它来了解马克思反而比通过高深的理论证明来了解马克思更真切一些,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马克思回答他女儿的会话被称为马克思的“自白书”。下面就是其中的几个问题: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红色。你认为人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纯朴。你认为男人最美好的品德是什么?刚强。你认为女人最美好的品德是什么?柔弱。你的特点是什么?始终如一。你最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怀疑一切。你最喜欢的格言是什么?人所具有的我全具有(一个极其古老的拉丁格言)。ab

只要一提起马克思,就不可能不提起恩格斯,这两位伟人之间的伟大友谊在历史长河中几乎成为任何其他人都无法匹敌的绝唱,也许李白和杜甫或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的友谊与此类似吧。恩格斯是下面有三个弟弟,四个妹妹的长子。与马克思相似,恩格斯也出身于一个宗教色彩很浓厚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基督教派中以古板、正统著称的虔信派的教徒,对子女的要求堪称苛刻,而母亲虽然也是基督教徒,但是非常开明、和蔼,且文化修养很高,恩格斯受母亲的影响很深。虽然中学没毕业(因为父亲想让他经商),但恩格斯勤奋好学,无师自通,最终和马克思一样也成为渊博的学者。在服兵役期间,曾旁听过柏林大学的课程,因此在思想上与马克思具有相似的经历。恩格斯是一位具有伟大人格的人物,为了支持马克思的事业,付出了巨大的自我牺牲,从下面两件事上就能明白恩格斯的自我牺牲精神是多么伟大。一件事是父亲本来想让他从事生意,但是恩格斯向往写作,为此父子闹翻。但当得知马克思生活困难之后,他又回到曼彻斯特一家工厂去从事讨厌的商业,一直坚持了20年。什么叫牺牲?为了别人而去做自己不愿意作的事就是牺牲。另一件事是,马克思死后,他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只出了一卷,而剩余之稿乃马克思以十几种语言写成——马克思几乎能阅读欧洲一切文字,因此即使马克思没有成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也同样可以成为杰出的语言学家。可以想见,整理出版马克思的遗作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因为稿件已经写好了,但实际上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不过幸亏恩格斯能说20多种语言,所以他才用了10年整的时间将后二卷整理出版,终于完成了马克思的遗愿,而在半年之后,恩格斯也去世了。原来在马克思活着的时候恩格斯就已经着手写作的《自然辩证法》终于非常遗憾的仅以草稿的形式留存下来。ab

马克思的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我们在政治课上已经是耳熟能详甚至是听得有些轻车熟路了,我们在此当然不说这种意义上的影响,因为这种意义的影响早就在套话和俗话中把马克思思想的活的精神给彻底消灭了。马克思思想的主旨在于达到全人类的共同解放,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和佛学一样都是大乘境界,只不过马克思是致力于解放人类而释迦牟尼是要解放一切众生,马克思思想的伟大境界在下面一句话中得到最典型的表达“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真正解放自己”,熟悉大乘佛学的人一定明白,大乘大乘者,就是,我个人的解脱是无意义的——只要哪怕有一个众生还未解脱,只要有一个众生还在受苦,我就无法获得真实的欢乐,因此伟大的地藏王菩萨才发宏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从这种意义上说,马克思和孔子或耶稣一样,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圣哲。ab 下面我们将主要来看西方人自己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以及马克思的思想的,因为我们首先要承认马克思是一个西方人,而对于西方人如何看待马克思及其思想的考察将会向我们揭示出马克思的思想是如何远远的超越了政治范围而过渡到极为宽广的境界之中的,而且一个更有待于做更深层次揭示的方面是,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政治化了的哲学又是如何的与哲学的本性大相径庭,不过后者太过于浩瀚,需要另外专门写帖子加以详细论证,我们在此还是先把前一个方面说明清楚为好。ab

并不是很推崇马克思的罗素在其名著《西方哲学史》中这样评价马克思:“马克思创造了一个强大的运动,支配了欧洲近期的历史”。尽管罗素被称为西方20世纪最博学的哲学家,然而,罗素这句话还是说的太狭隘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不仅局限于欧洲,也不仅局限于东方或社会主义国家,从很大意义上说,整个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就是由支持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大的集团之间的关系来主导的,包括两极格局的形成、维持与终结,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对西方殖民体系的瓦解等等,所以西方有学者称马克思塑造了20世纪。ab

西方世界现今具有极为重要影响的大师级的哲学家有很多都对马克思推崇备至。比如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称:“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超越的哲学”,他并且把自己的哲学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主义”。而同样是法国人的另一位哲学大师德里达(有人把他和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与奥地利哲学巨匠维特根斯坦并称为20世纪西方三大哲学家)如此表达对马克思的敬意:“我将挑一个好的时机向马克思致敬”。也许对世界的现实情况而言,哈贝马斯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后所说的一句话更具有代表性:“我现在仍然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ab

那么,当英国的学者戈兰·泰尔博恩作出如下总结时,我们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吃惊:“在我们的时代,任何思想家的影响都不能与马克思相比,只有这样讲才是正确的和适宜的。马克思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这不仅表现在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而且表现在其影响的持久性上。现在,哲学家、美学家以及研究艺

术与文学的学者也需要大量的求助于马克思的著作。的确,如果不能充分认识马克思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不能理解20世纪的思想史”。抛开意识形态色彩的意义不论,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深受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之害的现代人在反思和寻找:到底什么才是人真正具有意义和价值的存在方式,社会的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迫切需要一付良药,马克思的思想也许不是一付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至少促使我们在这个无信仰的时代去思考每一个人都必须回答而且必须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实践的问题:我为什么活着?或者:我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ab

倚天工作室作ab

ab

ab

7.真实学习有效教学 篇七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星期一给四(2)班上了一堂复习课,内容是四年级下册Unit 6 Shopping。目的在于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能听懂、会说本课时重点句型“Can I help you?How much is···?”熟练运用“Can I try them on?”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小球。

2.教师准备句子的卡片。

3.教师准备各种衣服鞋帽图片(部分实物)和价格挂卡。

4.教师制作PPT及相关配乐。

三、教学过程

课堂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

1.数字接龙。由老师说一个数字开始,然后扔一个球给某位学生,接到球的学生立刻说出下一个数字,并把球扔给下一位学生,那位学生再接着说出下一个数字。

2.句子接龙。由第一排学生开始,

A.Can I help you?

B.Yes.These shoes are nice.Can I try them on?Can I help you?

C.Yes.These…are nice.Can I try them on?Can I help you?

3.购物。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学生先填写一张价目表,然后再派一名选手出去根据采购单询价购物。

在进行第二个活动时,正当学生们热火朝天地练习句型的时候,突然有位学生举手问道:“老师,一定要回答yes吗?不能说no吗?”我怔了一下,是啊,为什么到商店里,售货员问你要买什么的时候,一定要说是呢?我们不也是经常只是到店里逛一逛而不想买什么吗?我迟疑了一下,说:“我们先练习这个句型,等下一个活动,你们就可以用到No了。”孩子没有再追问,但我明显能感到他对此句型的理解运用仍然存在疑惑。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学习能力的过程。情境教学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我也经常在教学中采用。但是在设计情境时,如何做到真实并且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却是情境教学的一个难点。

本课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第一个活动,通过数字接龙的游戏,既复习了数字,为后面购物活动的展开进行语言准备,又通过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活动进行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第二个活动也是为购物活动作语言准备,练习购物常用语。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先熟悉这个句型,然后再进行购物的活动。但是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我的活动明显让学生产生了误解和歧异。为什么一定要回答yes呢?不可以不买东西吗?看似学生的一个简单疑问,反映出的是我对情境教学真实性的疏忽。我采用了情境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却忽视了情境教学方法最核心的本质:真实性。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语言产生于交际。情境教学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环境,让学生在交际中习得语言能力。因此这种交际环境必须是尽可能接近真实环境的,否则学生学到的语言是没有实践性可言的,是无法运用的。曾经听到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品学兼优的中国大学生,以优异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去留学。有一天不小心掉到马路上的一个下水坑里。正在无助的时候,来了一位美国人,问道:“How are you?”该留学生立刻不假思索地回答:“I’m fi ne,thank you.”然后等待美国人来救他。可是左等没人来,右等还是没人来。正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忽然反应过来。你都说:“我很好,谢谢”了,谁还会来理睬你。

看似一个简单的笑话,反应的却是中国人学英语的真实现状。我自己的班上,不也是这样互相问候的吗?这样的问候有意义吗?每个人的状况不一样,为什么要同样的回答呢?今天我的教学活动不也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吗?今天我很庆幸,有一位爱思考的学生提出了质疑。让我得以发现这个问题。我相信还有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们只是在按照老师的安排去“学”英语。他们当中有不少是考试得高分的好学生。可是他们真的学会了英语吗?就今天这个内容,他们是没有真正学会的。没有学会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老师设计的情境缺乏真实性。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到实际情境,从而无法有效的运用所学的语言能力。

8.追寻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篇八

生态课堂突出引导的功能,即针对性、启发性和导向性。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生态课堂驾驭着教与学;从课堂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策略和智慧,联系着文本与课堂。在追寻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建构生态课堂的实践中,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导学是生态课堂的入场券

导学体现在课前的预习、课中的理解和掌握、课后的巩固和运用,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效链接。

预习是接受新知识的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温相关知识,扫清听课障碍,初步了解即将学习的基本内容;要指导学生找出新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练习题,在预习笔记上做自己会做的题目,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在课中和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请教。这样的课前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平台。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养成了预习的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

教师还要教授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一目了然的表格预习法、层次清晰的提纲预习法、圈点标记的符号预习法、提出问题的质疑预习法、习题试解的解题预习法等。根据所教内容,教师写出导学设计,学生遵循导学中的步骤读书、思考,久而久之,思维灵活了,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也是导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读、看、听、说的学习法。读即认真读教材。教师给学生提出要求、问题,列出提纲,引导学生读所学的内容,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比较,在读中归纳与概括。看——观察,即指导学生认真看老师的演示和同学的操作。在观察中想,在观察中思,这是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听也就是专心听讲。专心听讲是学习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指导学生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并从中掌握知识。记即记笔记。记笔记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听课中,学生可用不同的符号记老师讲解的重点、思考的过程、同学精彩的发言等。学生掌握了各种学习方法,课上会听讲,会合作,会交流,学习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教案是生态课堂的指路灯

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写的供教学用的方案即为教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弄清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点和难点,从而比较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一份教学步骤具体、结构合理、教法灵活的教案,对优化课堂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目前,广大教师不断探索高效的、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但问题依然存在,如一些年龄大的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走不出满堂灌的教学圈子;青年教师在公开课、展示课上,不讲实效,生搬硬套教学模式,弄巧成拙。

根据以上问题,教师应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在备课时,教师要注意打破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创设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交往,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的有效互动。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突出“五性”:趣味性——富有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思考;障碍性——引起冲突,使学生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开放性——教法灵活,多方启迪,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差异性——讲解的问题要层次分明,深入浅出,面向全体学生;实践性——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沿着“兴趣为动力,问题为核心,探究为途径,评价为手段”的思路设计自己的教案。

三、巩固是生态课堂的落脚点

这里的“巩固”指的是及时巩固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技能技巧。巩固知识,不仅要理解、记忆,更要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迁移运用知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创造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从“爱学”到“会学”再到“学会”。这才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才是建构生态课堂的落脚点。这里我从复习的角度谈谈我对巩固这个环节的设计。

首先,指导学生复习,加强日常训练。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每天都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题目不要太多,要有代表性。

其次,改革作业形式。如巩固知识的书面作业——精选题目,避免机械性和重复性,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观察力的感性作业——观察动植物,通过物化的感性刺激,提高学生的思维力与表达力;信息收集的资料作业——引导学生在网上查阅,到书店和图书馆收集信息,培养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的调查作业——收集数据,调查社会的某一种现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复习方法要多样,教师要有计划、有选择地设计练习题,围绕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每天复习,每天进行小结,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再认识和再思考,催生新思维。

生态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课内与课外的和谐。潜心实践,悉心反思,逐步完善,不断追求,教学效率必然能得到提高。

9.真实学习有效教学 篇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牛津英语4AM1U2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会正确问答句子How old are you?并能运用祝贺生日的对话Happy birthday to you!为了使课能顺利进行,我在课前了解了学生的生日,当一进教室,我就说”今天是某某同学的生日,Miss wu想对她们说Happy birthday !”接着又为她唱了一首英语生日歌.看见老师在祝贺学生生日,同学们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我就问:”你们也愿意祝贺她的生日吗?”“愿意”异口同声的回答.于是你一句,我一句“Happy birthday!”伴着歌声回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我想这句话已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我又抓住机会,顺水推舟,问大家“生日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就说“生日蛋糕,生日礼物,生日蜡烛…….”我就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顺势教了“cut,cake,blow,present”等单词,同学们学得兴趣盎然,然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在别人生日的时候,用英语说一声生日快乐和唱一首生日歌,并且制作一张生日贺卡.不久后的一天,我走进教室,顿时大家一起对我说“Happy birthday.”并唱起了生日歌,是呀,今天是我的生日,最让我高兴的是同学们已经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这怎能不让我感动.

这节课是一个即兴的任务型教学内容,没有精心的教学设计,但我感觉它是成功的,它是教师与学生真实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也是语言的自然流露,学生就是这样简单的学会了语言并能正确使用起来.实践证明,在这种更巾近生活,更真实自然的任务型交际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产生举,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在这节课中,我就利用了学生生日这一有利条件,它是完全真实的,又是从学生那儿来的,和他们蝗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即使是即兴的,也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在问答“How old are you”操练太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虚心学习,更加努力做得更好。

10.有效教学学习心得 篇十

许 勤

暑期培训时,我们学习了关于<<有效教学>>,使我得到很大的收益.我想“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有效。而上好每一堂课又是基础,在一堂课中导入这一阶段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为了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往往会将数学课上成口语交际课,失去了数学课的“味道”。这种现象若任其自然发展,不仅影响数学教学质量,还会导致教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味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地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2)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总是“猜年龄”,学生就会感觉“厌”了。

(4)情境的形式要有所变化。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用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更有效。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如何利用情境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还值得我们大家好好思索与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为“做”。学生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他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2、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资助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等教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室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问题答案的,应大胆地放手,放的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11.真实学习有效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情境 创设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创设和运用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等具体情况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采取实物、图片、动作、表演等情景教学的手段,通过直观手段和语言描绘相结合,营造适宜的氛围,激起学生的情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一、新课导入环节情境的创设

导入环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设计得好既能复习旧知识,十分自然地导入到新的教学目标中,又可以激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例如可以采用师生之间的谈话进行导入,师生间的会话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主要是日常的问候,也可以根据上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例如在五年级下册Unit 2中学习了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 do you like ...?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会与学生对这一话题进行谈话。也可以用歌曲进行导入,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英语的氛围。

二、新授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

1.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小学英语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本身蕴含丰富的情境内容。如教科书全部采用彩色图画,情境会话贯穿全套教材;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等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内容与形式。新授环节一定要避免死板枯燥的讲解,例如在教学介词in、on、under、behind、 in front of时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垃圾箱、书柜、门、课桌等来创设真实的情景:教师把垃圾箱放到门后,问:Where is the trash bin?学生一看便知:It is behind the door.教师虽然自始至终没有解释behind的意思,但是在真实的情境中早已潜移默化的被学生接受并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乐学情趣,实施直观教育,创设教学情境。

2. 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是小学英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在中低年级。例如在教授dog、bird、cat、monkey,教授单词前,先指名一个学生看图片模仿出动物的动作或叫声,如dog,让全班同学猜,猜对了及时教授单词:dog。为了加深所学单词的记忆,我还把绘画游戏加入课堂,如:draw a dog,巩固之前学过词语,color the dog yellow。由于是之前学过的学生反应得都很快,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3. 运用肢体语言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非语言手段来创设一定教学情境,如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在宽松心理环境中,缩短教师和学生的感情距离,如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让学生获得最直观、形象、真切的感受,大方得体的肢体语言时刻感染学生,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情境中。例如在教授动词短语:walk、jump、fly、swim时,教师可以用动作诠释它们的意思并要求学生一起做,既增加了课堂乐趣,又掌握了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开拓情境

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播放英语对话录音和视频等,让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受有机结合,感受真正英语,极大地弥补直观教具的不足之处。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学环境中,体验英语实际运用。例如:在新授 horse, chick, pig , cow等词时,把这些单词所指的动物制成多媒体课件。当屏幕上出现了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画面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了屏幕上。这时我就趁机教学What’s this? It’s a ... 反复几次,学生不仅掌握了单词拼读,理解了词义,还掌握了What’s this/that? It’s a...的句型。使本来单调和无味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脑、口、耳、眼并用,使听说有机结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英语课堂是进行语言传授和语言交际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了解语言文化的主要途径。一个成功的英语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语言的魅力,有想要说英语的欲望并能给学生提供说的条件和机会,从而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学习《Happy Birthday》时,我带了很多包装精美的装有礼物的礼品盒,让学生感如真正为Ken庆祝生日一样,在边猜礼物的过程中边学习,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Family》这一课时,让学生带来了自己家庭的照片,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起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上一篇:健身会所管理制度下一篇:心理健康部部门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