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集体备课计划(共14篇)(共14篇)
1.个人集体备课计划 篇一
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有效方式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中的合作,必须是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要相结合,提倡合作,合作就是大家互相配合,相互交流。拿集体备课来说,大家互相讨论,利用众人的智慧,是取长补短,是互相帮助,是同时进步。
那么,高效课堂下如何进行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一、实现集体备课活动高效运行的基本要求。
(一)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树立以下四个意识:
1.合作意识 ; 2.整体意识 ;3.超前意识 ; 4.反思意识。
(二)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 “三个关系” :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三)集体备课要避免流于形式:
1.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东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费时间。
2.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如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纯粹应付学校检查。
3.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如:一位教师主备、主讲,其他老师不愿意参与,个别老师留一手;一位教师备好后,不进行讨论和研究,其他教师用,坐享其成。
4.尽管研讨比较充分,形成了一体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课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如何处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能替代个人备课,但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习某备课人提供的教案(原案),自已再设计出符合个人特色的新教案来,以施教学,则教学效果会更好。因为只有把个性化的备课和集体备课融合起来,求大同取小异,从而上出既有特色、又有水平的好课来。东西相互交换就会变成双份的东西,因为集体的力量是最大的。
二、集体备课的流程。
教师的个人备课与集体说课进行整合,确定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为:确定课题——个人钻研——集体商讨——确定主备人(形成粗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课后交流反思——二次修订——资料保存。
第一步:确定课题,个人钻研。
基本要求 :脑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具体要求:由备课组长提前确定备课内容和集体备课的时间,然后每个教师进行认真钻研,充分准备;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备课应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现代技术与学科整合、备教具、备教学过程、备学法指导、备练习、备板书设计、备德育渗透等。
(1)要抓住“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教师都要逐步提高具备轻而易举地驾驭教材的能力。这就要求明确知识关联,一方面要求教师了解本学科内知识的关联,另一方面要求了解与之相关知识的关联,这对于提高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的,“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2)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求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从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基本过程完成后,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得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每个备课组成员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初备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注意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扫清障碍,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因为超前预习而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要带好提前一周的教案。
第二步:确定主备人,形成粗案。
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主发言人首先阐述自己的观点、做法,然后进行商榷和探讨,大家各抒己见,观点上相互碰撞,激烈争论,最后比较、切磋和完善,确定最佳方案(即所谓的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带着自由、经验和问题而来,带着感悟和启发而归)。
(1)整体备课,纵横联系,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也可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采用“说课”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这“四个统一”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3)要执行主发言人制度:集体备课要确定主发言人。对主发言人的选择,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
①老教师要带好青年教师,但不能越俎代庖,尤其是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主发言人,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大胆钻研业务,这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在集体备课时,有时也可邀请备课组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给组内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以扩大交流的空间。
②作为主发言人,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学法和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生训练的方法和练习题,提出一个教学的预案。在这个准备中,无论新老教师都是一个钻研和提高的过程,再通过备课组的讨论,相互启发,提出问题,共同研究,形成一个基本一致的教学意见。
③只有教师在备课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个性化的加工,集体备课才能真正凝结集体的智慧,再经过实践和对教学的反思,从而完善教与学的过程。
第三步:集体研讨,形成细案,“让每一堂课都优质高效”。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学案导学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力争实现“让每一堂课都优质高效”的理念。
依据主备人写出的导学案,由主备人给大家讲解教学流程和每一步的设计意图,主要说明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怎样学,学什么,独学、对学时教师应关注什么,辅导什么,展示什么内容,几个组展示,教师应点拨什么,提升归纳哪些问题。其次大家根据主备人的讲解意图进行讨论交流,讨论怎样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教材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更能吸引学生、如何设计问题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用什么方式展示更有效。
第四步: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
由于教师教学风格不同,各班学生学情不同,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人拿到导学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集体备出的导学案做深入地推敲斟酌。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释、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也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形成适合学情、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案。修正教案。每个教师根据集体达成的共识,具体设计教学方案,并在导学案添加个性化备课内容。
第五步:教学实践,课后反思。
课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惑等问题进行反思,和年级组教师进行交流,并记录在导学案上。这些困惑心得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可以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新的动力,它是前进的阶梯,同时也是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记载。
第六步:二次修订,资料保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后,教师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导学案进行重新调整修订,提供更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导学案。
有效的集体备课过程,应该有备课前的构思准备,备课中的深入研讨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三个环节组成。备课前的准备是为了有的放矢,备课中的研讨交流是为了达成共识,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是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分享集体教育智慧吸纳营养,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再创造,再提升的过程。只有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才能出现“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备课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良好的课前准备是一堂高效课堂的基本前提,没有集体备课,我们的视野会变狭窄,我们在集体备课上下足功夫,努力做好。才能真正让每一堂课都优质高效,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个教师的才智在学生的成长中得到升华,让学校成为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绿洲。
2.个人集体备课计划 篇二
关键词:个人创造性;集体备课;语文教学
《说文解字》中释“备”为“慎也”,可见备课也是一件需要谨慎的事情。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备课方式,其按教学计划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并达成共识,最终生成一个集体教案的活动。集体备课被很多学校采用,它是一种富有实效的教师合作方式,为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集体备课更需要的是教师个人创造性的发挥。如何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教学的强化
“工具性”、“人文性”在语文性质之争中一直占据上风,加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相关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前者似乎要对“语文是什么”予以解决,但是,众多的讨论声中语文性质越来越模糊,学者们甚至避开这类话题。张悦群在一篇文章中就避开谈语文性质的问题,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其观点的集合,而其建议便是“不妨弄清楚语文课让学生得到什么,从‘形而下’反观‘形而上’在他看来“课标”的表述很多地方是模糊不清、经不起逻辑推敲。
后者更是模糊,语文知识教学到底是强化还是淡化?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需不需要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应该系统掌握的是哪些?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商榷。王鹏伟指出“近年来,语文知识教学处在尴尬境地,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浅尝辄止;二是似是而非;因为这两点语文教学反而并不能引导学生习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所谓“不要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告诫,并没针对语文知识教学的现状。集体备课中应注重“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在备课时有所权衡,从而避免在“语文性质之争”的问题上走向极端。
二、破除假象提高课堂效率
当下语文教学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课堂中主动探究和交流的现象增多。但是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是否就代表着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呢?现在活跃的气氛是否就意味着真正高效率呢?这还有待商榷。鉴于此,“教学实施就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哪些教学行为是有效的,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什么;二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到了多少”课堂教学的底线可以说就是学生学会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如果这个底线还达不到,那么“学会学习”就真成了空喊的口号。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媒体教学掩盖教学的实质内容”、“偏离文本的空泛讨论”等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便会甚嚣尘上。
对于即将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不要只追求中学语文课堂的“热闹假象”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种现象其实需要的是怀疑精神。所以在备课时一定要从自己对于课堂的“明察秋毫”出发,关注每一个可能会被忽视的死角,考虑各个班级的特殊性。
三、在情境中预设和生成课程
建构主义课程观认为,用真实的情境呈现问题,在真實的教学情境中解决问题,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知识,把事实性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可以看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情境化”。基础教育课程该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的现状,转而强调探究性学习。其实,现在的教学指向依旧是“教师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所以,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那么根据建构主义观点,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就需要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如果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就把课堂上每一分每一秒都设定好,这样不但会束缚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而且对于教师和学生知识的生成都起着阻碍的作用。
就课程生成而言,重点不在学生观点是否正确,而在于能否引发讨论,讨论目的不在于解决问题本身,而在能否深入解读文本。因此,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中,要引导学生循着自己的思路走下去,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生成属于自己的新东西。找到课程预设的依据和生成契机就显得格外重要。而且课程预设的依据不应该是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或现有的教参,而是教师对文本解读的体验和对学生解读文本的多种假设。
四、文本多元解读和误读的错位
语文教学在很多地方都有盲点,文本的多元解读名列其中。“艺术作品不仅有意义并呼唤读者去对其作出解释,而且其意义从未得到过决定性的解释和穷尽——人们可以把艺术的语言意译为另外的话语,却不能由此而穷尽其丰富的内涵。”故伽达默尔的“艺术中始终存在着意义过剩”是有道理的。教材中文选的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不可违背作者的本意和作品的价值取向。张隆溪还指出“我们不应该感到被任何理论、概念和方法所束缚,而应该充分考虑到阅读和欣赏中所有有关的因素。”在集体备课中,重要的是对于与己不同的解释和评论作批判和考察。
本质上文学欣赏是个人的追求,它不应该束缚于某种僵化观点和方法,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须意识到这。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春老师提出“深度备课”,即以教材文本研究作为备课的起点,同时先不依凭相关资料解读文本。这样好处是能以一个语文学习者的身份与文本对话,而有利于独立思考的展开。现在很多教师在实际的备课中一味地参考现成的资料,久而久之,便失去的自己思考的机会,这样很不利于语文的学习,对学生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种“竭泽而渔”的方法,在语文备课中尤为重要,对于形成语文教师个性化的备课方案更为实用。
结语:集体与个人的发展相辅相成,集体的力量来自于集体中每个人的力量的集合,只有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教师的创造性,才能推进集体的更大进步。而当集体前进的同时个人成长的环境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善。总的来说,我国中学语文集体备课文献数量不多,但在研究中同样取得了不少可以借鉴的成果。不过在这背后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加以改善,从而更好地改进集体备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悦群.比“性质论争”更重要的……[J].西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1).
[2]王鹏伟.语文教育:世纪之交的嬗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59,163.
3.集体备课计划 篇三
李淑荣
一、指导思想:
本备课组本学期将紧紧围绕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数学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以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标研究,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的落实,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依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节节为“高效课堂”。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实践新课程理论,提高组内教师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的掌控能力。
2、认真开展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中抓住三个结合:与新理念相结合,与集思广益相结合,与课堂高效相结合。开展“一课、一议、一思、一得”的教研活动。组里若有亮点的教学设计将及时发到教学网上供其他教师查阅。
3、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组将以“群策群力一教案”的指导思想为指引,建立“个人粗备、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制度。在步调一致、保持共性的基础上,力求各具特色、突现个性。
4、提高教学质量。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争取有所提高。
三、工作重点:
1、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在学习中走进新课程。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新教材所蕴含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学、能动地学。做好查备课、查教后小记、查听课评课、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真正使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得到优化。
2、在教学中,我们备课组要围绕学校课题展开有方向的研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使教学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尤其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外地学生,有效地针对他们中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生活习惯差及学习主动性不够,家长配合不得力等展开研究,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备课组教师要积极学习各方面的相关理论,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写教育教学随笔,重视教育实践和反思;自觉参与课题研究,积累过程性资料;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沙龙”、“读书心得交流会”、“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等活动,并提交相关资料。
四、工作措施: 集体备课包括四个基本环节:
主备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与反思。
(一)个人初备
1.在个人初备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态度、习惯)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2.每位教师必须写出备课提纲,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并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
3.每位教师都要努力提出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
4.每位教师应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
(二)集体研讨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老师们也可以讨论下周上课内容中、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要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
(三)课后反思和交流
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能保证老师们上好一堂课,那课后的教学反思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
一堂课可能成为成功的经验,也可能成为失败的教训,将教学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既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传播经验。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及时反思,自我监督,回顾得失,积累经验,避免少走弯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艺术 日臻完善。
4.集体备课计划 篇四
相对个人备课而言,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使备课效率更高,获得信息更广,教学思路更宽,教学方法更丰富,它因此成为教学团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它使所有参与者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互相交流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和教学创新的动态资源,督促教师积极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能够避免教师主观设想和随意教学,缩小因教师之间专业背景不同、能力差异等可能给整体教学教学质量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基础课”良好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这学期,我们小班组集体备课计划如下:
一、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1、各年级由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研究,深入钻研教材,课程标准,依据各年级的实际定出切实可行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目标和和具体进度安排。注意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并按周制度定出集体备课安排表。
2、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内容、统一幼儿要求、统一教学进度;“五备”:备课程目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知识点。
二、备课步骤:
1、开学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
2、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备课组要实行每个教师领一个不同的任务,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然后再集体研究,最后个人充实反思式教案。
3、集体备课内容:教材的教学目标、准备材料、重点难点、活动流程。
5、教后反思,要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要及时对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做好记录,加以分析与研究,并记录在教案的后面。
5.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篇五
以学校、中学部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指导九年级中考语文的复习工作为重点开展各种培训工作。
二、总体措施
分散与集中结合,培训与指导结合,示范与研究结合。
1、集中分散结合:
分散: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集中出来集中备课受到一定的限制,故教研员经常深入学校参加学校的集体备课,把培训深入到教学第一线中,结合实际有的放矢的分散进行。
集中:按计划定时集中全区语文教师集中备课。
2、 培训与指导结合
培训:有计划有目的的定期组织全区教师集中起来进行专题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实践经验。
指导:深入学校,走进课堂,结合问题及时备课。
3、通过示范展示引领,通过讨论加深理解,提升实践能力。
三、内容及措施
在五层次备课中充分发挥了教研员主导作用
五层次备课:区、大学区、校本、教学现场、网络。
1、充分发挥全区备课的培训作用。
教研员在全区集中备课中充当着培训者的角色,他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
让教师在专题化的集中备课中,通过专题学习研讨,对“教学策略”研究的重要性的认识、实施策略及具体方法都有所提升。
2、在大学区备课中发挥教研员的指导作用。
本学期计划指导大学区备课两次,并与在参与中不断完善形成大学区备课的模式、策略、方法。
3、深入学校及时参与校本备课,确保指导的及时性。
本学期计划平均每两周参加学校学科备课一次,并在参与中发挥教研员指导的及时性、针对性、时效性。计划在最后复习冲刺阶段,深入了全区各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考前指导。
4、结合教学现场及时备课,确保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
本学期计划深入学校听课70节,听课中做到带领同科教师互相听课,同时做到课后立即组织教师进行备课一次,及时反思,集中交流研讨。
5、网络备课:
6.论集体备课 篇六
1研究教材,人人初备
(1)理解“三点”——知能点、重难点、注意点。地理教材由众多知识和能力点组成,每章节教学内容都有其较为独立的若干知能点,需要教师准确全面地予以理解和把握;教学重点是指在教材各章节中起关键作用的知能点,具有生长性;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现有知能水平下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能或不易解决的问题;注意点是指各知能点、重难点中易混淆的或关键的问题。找出教材中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教育点,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加以落实。
教师个人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毕业班还要研究高考考试说明以及其它相关资料;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要详备突出重点的方法和突破难点的策略,归纳注意点的方式方法,以便设计合理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方案,利于授课时切中要害,化难为易,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例如,在高中必修三第二章“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节中,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及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是教学重点,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是教学难点,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是注意点之一,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则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教育点。
(2)把握“三个认知层次”——了解、理解、运用。在新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三个认知层次”,了解是指对知识的认识和识别。如必修三的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西北地区和其它自然区划的界线、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等知识均属此类。理解(或初步学会)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领会、解释和说明。如必修三的人口增长与荒漠化的联系图、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地区掘井带来的负面作用等知识。运用(或学会)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合以及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迁移。如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灌溉与次生盐渍化、种植业侵入牧区带来的影响等。这三个认知层次是基于认知水平和该知识点在本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考虑提出的三级教学要求,使整体教育合理化和教育要求具体化。在每节课时教案中,不仅要一一列出各知识点,而且要分别用A、B、C注明教学认知要求,以便把握教学、练习的尺度。特别是复习阶段,拟出双向细目表,以使学生全面正确掌握。
每位教师应该超前一周备课,要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在教学环节上要有创新,要写出教学目标达成的具体方法;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体研讨,攻克难点。
2研讨教法,集思广益
(1)探讨“三法”——教法、学法、考(练)法。教法、学法、考(练)法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和考(练)的恰当时间及方式。教法服务于学法,考(练)是检验教法和学法的实际效果。备课既要对课程标准“心中有数”,还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学生)”;既要备教师怎么教,更要备学生怎么学,还要备怎么考与练。备教法,就是遵循课程标准,驾驭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方法、板书、作业等,把教材中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即备出深度),如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因果联系、递进关系;把梯度大的知识点、重难点分散化,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即备出梯度);把各知识点的精要方面,关键字句归纳提取分析(即备出精度)。备学法,就是将学生的心智水平、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要求相结合,施之以有效的教法:从课前预习、课堂阅读、听课笔记、知识记忆、分析运用,到课后训练、笔记整理、知识梳理拓展等方面都精心设计,以便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备考(练)法,就是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注意点,并研究分析高考的考试说明和不同地区的考题,从中找出考练重点,精心创设课堂提问,设疑讨论、目标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检测、模拟训练、各类题型解析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强化学生记忆,实现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能力。
(2)研究“三结合”——知能结合、知技结合、知行結合。知能结合,就是把认知与理解、记忆、运用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现象,工业、农业、城市形成与分布等现象,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知技结合,就是把认识与地理活动、动手技能相结合,如进行热力环流、简易傅科摆设计实验等。知行结合,就是把认知与知情转化,、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如由环保理念上升为环保行动等。结合教学内容,有机进行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环境观的教育。知能结合属知识智能领域,知技结合属于操作技能领域,知行结合属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只有三个领域有机结合,才能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落实素质教育。
3管理创新,撰写教案
(1)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和评价,“各家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学校把教育教学任务要求具体落实到备课组,备课组“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指标”。充分利用好每位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想方设法使教师群策群力,在互补共生中成长。每位教师教学各有所长,个人研究成果各有所专,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结合,弥补主讲教师的不足,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2)科学制定集体备课程序。集体备课应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讨论教学问题、提出教学主张、设计教学策略时,要多质疑:是否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是否有利于自主学习?是否有利于合作研讨?是否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是否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是否有利于自我体验?要用教研的眼光去审视备课资料,使之适合当前教学,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
集体备课时要确定一个主备课的发言人,主备人在集体备课的前三天把已经备好的教案,发到每个人的电子信箱,让其他教师思考并提出不足、拿出修改文稿,集体备课时人人发言,大家讨论、形成共识,捕捉讨论中有价值的创新思维火花。备课组应经常邀请比自己高一年级的备课组长参与集体备课,请其提出上一学年度在教学本课题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供大家借鉴。最后综合集体智慧,完善创新方案,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集体备课方案形成以后,组织教师认真反思,紧扣自备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捕捉感悟点,将教学感受记录下来,开展自己的二次备课,形成自己上课的正式教案。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与研究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该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即第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和总结阶段。课后交流是备课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写好教后分析并及时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教学得与失,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新课程理念下集体备课应树立的意识
(1)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根据个人的长处,备课组进行明确分工,优势互补、教学相长。
(2)整体意识。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开学第一次集体备课时教师要纵览全局,制订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集体备课活动有可能会因意外的事情受到影响而暂停,备课组长一定另找时间及时补上,以保证备课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3)超前意识。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订好整体教学计划后,集体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一、两周的课。高中地理教材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专题,提前备好全章的教案,对整体内容有总体的把握,安排好教学计划,确定每一单元的主备人和集体备课的时间。
(4)反思意识。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研究、总结自己的教学得与失即教后分析。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后分析,有位学者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7.二年级集体备课计划 篇七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校教导处工作为依据,以“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年级组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工作重点,坚持教育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及特点,特开展集体备课,在教师间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具体要求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备课组要实行先周集体备课。每次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反复阅读教参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自己的导学设计。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
3.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 课件 ]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达成共识。各位教师在这一导学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三、集备活动内容安排
周次
学科
集备 内 容
主备教师第一周语、数
全册教材分析第二周语文
第二单元: 《妈妈的爱》x
第三周数学
第二单元:x
第四周语文
第五单元:x
第五周数学
第四单元:x
第六周语文
第七单元:x
第七周数学
第五单元:x
第八周语文
第九单元:x
第九周数学
第六单元:x
第十周语文
第十一单元:《吃水不忘挖井人》x
第十一周数学
第七单元:x
第十二周语文
第十三单元: 快乐的生活x
第十三周数学
第八单元:x
第十四周语文
第十四单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x
第十五周数学
综合实践:x
第十六周语文
第十五单元: 夏天x
第十七周数学
总复习8.也说“集体备课” 篇八
集体备课就是教学中同一教研组集体讨论教学目标、教材情况,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的研究活动。由一人主备,集体讨论并修正。每位教师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年轻人思维活跃,老教师经验丰富,通过交流,大家可以取长补短,帮助彼此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在教材教法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但教无定法,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还应根据自身特长制订能扬长避短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可以说,集体备课的优点就是通过共享的形式,把一些多余的时间减掉,让大家在集体讨论中把个人的智慧变成集体的智慧,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并丰富和优化教育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鉴于此,时下集体备课也倍受青睐,并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然而,笔者跟踪了将近三年的集体备课的现场,在充分认识集备优势的同时,集体备课的背后,却也隐藏着种种弊端……
一、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当前教师集体备课的现状是怎样的呢?某些主备教师耗费时间与精力的备课,形式上是“抄”——抄教材和参考书上自己要讲的教学内容,实质上是“不动脑”——只是照抄教材和参考书上的内容,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我上课是有教案的,主备时我有内容可讲。这是一种简单、被动的抄袭式备课。更有甚者,成为电脑集体备课的得益者。继承上届集体备课的教案或者是直接转载名师教案,连抄写的过程都省去了。像上述这些教师这样发挥集体备课的主备作用,是否能顾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是否能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呢?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还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从何谈起!
集体备课成果是众人的智慧结晶,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方案内容已十分详尽,包括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甚至连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都安排的十分妥当。有些教师稍有怠惰拿来就可以用,照本宣科,不把心思放在教学研究上,养成了惰性。还有些教师存在“等、靠”思想,等学科主备人提供教学资源,靠他人的经验应付教学,甚至有很多教师并不考虑班级学生实际状况和教学情况,完全照搬,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和课堂创新。因此就出现这样的现象:少数人备,多数人用,实质上加重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负担,又养成了一些教师的惰性,这样看来,这都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二、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创造性发挥
课堂应该是师生学习新知的平台,是教师和学生间的真诚对话。教师很难预料学生的思想在瞬间会有怎样的灵光闪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充分调动教学机智,去激发学生思考、升华学生的智慧上。而从目前的集体备课看来,教师获得更多的是教案而不是教学机智。再说,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都有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有些问题和见解恐怕是永远都不能达成统一的。也惟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百花齐放。而目前的集体备课呢,往往都是统一教案、统一教学方法、统一学生作业。把大家往一个胡同里撵,某种程度上也扼杀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创新精神。
三、追求集体备课的形式而忽视实质性内容
集体备课是有内容指向、目标引领的,所有活动、对话都必须要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和备课目标进行。可大多数的集体备课却只有集中、合作的“壳”,没有互动、碰撞的“魂”。几位教师围坐在一起,表面上像煞有介事,议论纷纷,实际上却是无关宏旨、泛泛而谈,更有甚者,集体备课大部分对话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完全无关,集体备课成了纯粹的走过场似的时髦形式。务虚不务实,没有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从而背离了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
为了追求集体备课的时髦形式,有些学校甚至把没有同一进度的学科,甚至只是相关学科也安排了集体备课,然而,不是同一进度的教师没有备课准备,试想他又能给备课者提供什么有效的方式方法呢?那些相关学科参与集体备课,只能是跟着掺和掺和罢了,其作用可想而知。所以,没有同一进度的学科或相关学科不宜进行集体备课。形式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形式还是不要的好。
总之,要真正落实好集体备课,使集体备课具有实效性,教师的敬业精神还需要再提高,学校的管理者还要多深入,对集体备课的研究尚需再深入学习和探究。
9.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篇九
艺体备课组将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及艺体教研组的工作计划,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学生第一”的宗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
二、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完善各学科的模式。
3、加强艺体学科教学中的资源整合,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拓宽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力优化教学过程。
三、主要工作目标:
1、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确保课堂40分钟的有效性,以改善师生关系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实现学生全面、快乐的发展要求。
2、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体育技能。
3、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集体备课制度:
1、备课组每两周活动一次,每次至少40分钟,每次活动要做到定主题、定时间、定地点,以保证教研活动正常开展,提高备课组活动的质量。
2、每次备课组活动时,每人有什么想法、建议都要主动的讲,大胆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力求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促使共同提高。
3、集体备课活动由教研组长认真做好记录,以备教导处考核检查。
4、课后及时做好教学随笔的撰写,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对课堂教学的感悟要及时地进行记录并做好反思,以此提高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水平。
五、具体安排:
第四周集体备课:主题:一年级音乐《你早》,主讲:蔡老师。
第六周集体备课:主题:六年级体育《50米跑》,主讲:何老师。
第八周集体备课:主题:四年级音乐《送别》,主讲:耿老师。
第十周集体备课:主题:三年级体育《各种姿势跑》,主讲:徐老师。
第十二周集体备课:主题:一年级美术《小挂饰》,主讲:丁老师。
10.体育组集体备课计划 篇十
本学期我们组将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本校的特点,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新教育观,切实抓紧、抓实、抓活体育课程的新思路方法,推进教学更上新台阶。
二、工作要求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3.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可分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加强学校每周一的备课组活动。
在备课组活动期间,加强备课、集体备课次数、加强研究和探索的过程。
5.配合各部门搞好各方面的活动。
积极参与各社团的活动模式,发现和培养一批有艺术和体育特长的学生,以满足部分家长和学生需求。
6.提高课间操质量,加大检查评比的力度,通过认真的检查,公布和评比,进一步提高课间操的质量。
三、主要工作
1、定期组织教师进一步加深以典型的课例为主,在已经上过课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深化课堂改进计划。
2、要求教师一学期至少上一节示范课、撰写一篇教学案例、一篇教学体会文章,通过教学研究,提炼明确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改进和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并积极参加教学案例评选。
3、制定、完善各年级新教材的教学计划(学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同时积极做好学生的学业评价。
4、狠抓常规工作,注重细节,流程清晰,明确责任,继续加强全组教师的业务学习。
5、为新教师得到最好的指导与锻炼,从而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6、注重教研组建设的过程,完善教研组资料的积累与归类。
四、教研组特色活动
1、充分显示体育学科特色,配合学生发展中心做好学校各项大型文体活动
2、体育组将一如既往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乃至全国举办的各项体育比赛,共同享受师生合作的集体成果。
五、具体活动日程:
周次
|
备课课题或活动主题
|
备课负责人
|
2
|
总结上期备课组开展情况,制订本期计划
|
赵兴华
|
3
|
100m跑的起跑技术,终点跑技术
|
常洪利
|
4
|
原地掷垒球技术
|
董建兰
|
5
|
立定跳远技术
|
董建兰
|
6
|
400m跑的技战术
|
杨
|
7
|
期中考试
|
杨
|
8
|
篮球运球技术
|
赵兴华
|
9
|
篮球上篮战术(补充:简单战术)
|
赵兴华
|
10
|
排球的垫球技术
|
赵兴华
|
11
|
排球的传球技术
|
常洪利
|
12
|
足球的传接球技术
|
杨
|
13
|
足球的停球技术
|
杨
|
注:本计划如有改动应依据教研组计划实施
11.集体备课再认识 篇十一
关键词:集体备课;反思;提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7-1一、对集体备课重要性的再认识
随着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和年轻教师迅速成长,部分教师集体备课的热情有所下降。常以一种“应差”的姿态对待,而非带着虔诚的心,总以为既然集备了,导学案和教案也已“统一”了,那么大家的课也就差不离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学质量要实现再跨越,要求我们对集体备课重要性再认识。一方面,课堂教学在规范化和基本质量上均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似乎也进入一种“瓶颈”状态,须要在平稳、规范的基础上寻求再突破。陈旭麓在《反思——也还要一点反反思》一文中说道:“……反思是动态的历史思考,在扬弃中开拓。……反思是实践检验后的再认识,是由己及事的主客体统一运动,它的主体不同于反省只是个体的单一行为,而是许多个体连结的普遍性思维。”教师再成长,需要对集体备课重要性再认识。人的灵魂深处都有“善”。每位教师都渴望自己的课堂是精彩的,自己的学生是出类拔萃的。“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必备的素养,它主要包括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摘自《教学论》,主编李秉德)。相信每位教师都为形成此能力而不断努力过,探索过。然而,在观察中、接触中,我们发现此“善”、此“能力”、此“努力与探索”有被蒙蔽的迹象。集体备课的“全包化”使得部分人失去了创获激情的可能,使得我们有成为“流水线上一员”的可能,最终使得我们成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而非“创造者”。如何激发教师灵魂深处的“善”,使其内心深处迸发对提高教学能力的渴求,我们对集体备课就不能不再认识。
二、发现不足,寻求对策,进一步提升集体备课的质量
一方面,集体备课工作已呈现出常态化、具体化且成为整个教学质量重要保证。但另一方面,亦隐约出现一系列问题。如:“静默”与“喧嚣”的集体备课。随着学校师资队伍的不断磨合与整合,逐步形成老、中、青,层次丰富,有经验、有活力的一个整体;随着集体备课的开展,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些本应成为集体备课工作开展的优势资源,成为迈向新高度的台阶,但目前来看,这种进步趋势不是很明显。部分教师有懈怠现象,部分年青老师有等、靠状况,甚至出现直接“拿来主义”,既不对本届学生状况作分析,也不对学科教学发展的时代性作研究。又如:集体备课“贪大”、“跟风”,导致集体备课内容“失真”。于是乎,“你要的,我全有”,最终结果却是“满纸荒唐言”,“你其实啥也未得到”,“我什么也未见进步”。
针对出现的问题,首先,要做到形式的方便化和简约化。所谓方便化,集体备课应建立在对老师的信任和方便的基础上,而非将其置于“看管”之下。为何在集体备课时会出现“沉默”?恐与环境有关,将集体备课安排在若大的环境中或几个备课组同处一室,极容易导致“沉默”。因为讨论与辩论往往需要一个相对私密的环境,面对的往往也是志同道合者,只有这样的环境中才会有“知无不言”。所谓“简约化”,集体备课的目的是通过群体讨论,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形成的成果应为导学案指向学生,教案指向老师,而不应以完成各种表格为目的。“简约”的目的是要突出重点,突出解决问题。
其次,提升集体备课内容的质量。“未来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学会学习是每一个学习者的时代要求。……学生的‘学会学习是最终落脚点,而教师‘学会教学则是前提条件,实际上我们也很难设想一个没有‘学会教学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学会学习”(李如密:《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这就需要我们在集体备课时重点讨论教案的生成,探讨适合我们学生以及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要体现课堂知识体系纵向和横向的延伸性与扩展性;要有从我们学情出发的“低起点、小坡度”的层次性;要有“对话教学”和“指导教学”的具体方案,要能够预见“对话”与“指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上的盲区,并作出相应的策略;要有相应的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来激发学习的热情。从全局来讲,每堂课还应有相应的教学立意,立意应表现为“相应主题、学科素养和理性回归”。立意应成为课堂的灵魂,在“立意”引领下实施相应的方法和环节,才能彰显课堂的生命色彩。
在更高水平上研究导学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体现集体备课效能的最重要方面。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给学生以足够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教学论》,主编李秉德)。苏联赞科夫在其实验教学法体系中提出要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不仅明确学什么,而且明白应该怎样学,教师应教会学生探讨和总结适合自身特点的合理的学习方法。这些都要求导学案的编制不仅仅是做到知识的完备,更主要的是能实现编写者与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对话”,使用者能体会编写者的意图,所以,导学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整个流程中要有相应的指导与点拨,须对导学案设计的每一环节做到有“源头”,有“依据”,“可操作”的充分讨论。如“学习目标与重难点”要建立在对课标和考纲的研读基础上。
12.初二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篇十二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应围绕“德育立校,科研型校,特色强校”总的发展战略,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落实新课程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传授语文知识为重点。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目标任务:
在“创省规学校”学校总目标下,以恰切处理教学内容,结合各教师特点,扬长避短,形成自身鲜明的教学特色,打造高效课堂为具体目标。集体备课中应做到活动具体,人人有责,突出备课过程中的探究性,进而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围绕“快乐读写讲”学校特色,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措施:
1.学习:钻研教材是首位,把握准教材是每位老师应具备的能力。在活动时,要根据教学实际,有侧重点的组织老师学习、重温语文新课标,经常对照,加以改进。积极并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平时,个人多阅读、学习先进理念和优秀经验。集体阅读《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周报》《语文报》《读者》等刊物关注新“上市”的优秀文章,并与集体备课时间进行讨论,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课例,促进备课组成员的教研水平的提高。在以上基础上写出理论笔记。
2.备课:定于每周五的下午为集中备课的时间。每篇课文安排好中心发言人,该老师应提供集体备课讨论稿(包括预习导学案和预习导学教学案),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每位教师能根据每单元的教学重点,制定出较为详细、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备好教学过程。在备课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和空课再集体讨论、商量。自己也能独立思考、研究,根据班级实际设计好、修改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使用的“旁批”。每课写好教学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点滴进步、不足与改进措施,不断完善自身,成为真正的“学习反思型”教师。
3.课件:本学期,学校克服种种困难为教室安装“多媒体大屏幕”,我们备课组将带头制作课件辅助教学,积极接受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我们的上课效率。同时,结合课件的运用和修改,进行组内的校本研究,第一位老师实践后反思,再讨论修改教案和课件,再由其他老师对此内容进行实践和再反思,切实让每位老师积极参与到教学的研究中。
4.活动:围绕“快乐读写讲”学校特色,开展好“图书角”课外阅读、“阅读吧”、“日记超市”“经典诵读”“课前三分钟演讲”“书写展览评比”等活动,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能力。
5.作业:坚决落实学校的减负措施,布置精要适当的作业。结合学校组织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及做题的规范化。重作文的讲评,通过此让学生明得失,晓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的自批自改。继续加强钢笔字、格子本的写字指导,保持文面整洁。老师认真批改小周记,鼓励学生自己在校通讯及其他刊物上发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名著(《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作品,积累古诗文名篇。
6.听课:根据教科处的安排,积极听课评课,提倡相互听课,听其他学科的课,以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 初二语文工作计划
★ 新学期高三语文备课工作计划
★ 初二下期语文工作计划
★ 美术备课工作计划
★ 生物备课工作计划
★ 初中语文备课工作计划
★ 2022初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初二语文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三年级语文备课教学计划参考
13.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篇十三
以语文新课标为理念,以新教材的研究为重心。课题引领,课堂聚集,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组作用。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引导学生主动求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实实在在地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
一、组织形式:
全校语文教师以年级为单位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主持进行,共同研讨,共同备课。
二、集体备课的原则
坚持“四定”、“五备”、“三统一”、“两个共享”。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备经典诵读、备十分钟训练;统一三维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
三、集体备课制度
1、坚持“一篇课文两课时完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备课观,体现新课改精神。
2、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通览教材,明确本单元或本课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着力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4、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要集思广益,研究出最佳教学方案。(1)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做到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但教学的方法可以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
(2)备课组按照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别人的教案上必须有自己的圈点。
四、集体备课的程序
(一)集体备课前的准备
主讲人提前一周准备集体备课内容,并通知其他教师做好发言准备。
(二)集体备课的过程
1、主讲人介绍本次集体备课内容。
2、每个教师分别发言,对本次内容进行重难点分析、资料补充的研讨,并提出自己的疑惑让大家共同研讨,并解决。
3、研讨单元集体备课的相关内容。
4、研讨1—2个课时精案。
(1)研究本次精案相关课型的教学策略。(2)共同阅读课文,确定课文的三维目标。(3)共同研讨,确定教学重难点。
(4)共同交流,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补充资料及教具、学具。
(5)再次阅读课文(可指定教师阅读),寻找本课的切入点,并研讨本切入点、突破点的教学方法。
(6)研讨本课的延伸点、拓展点。(7)共同撰写或修改教案。
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14.谈中学语文集体备课 篇十四
1.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备课,只追求项目齐全,格式千篇一律,教案照搬,应付学校的检查。
2.多数语文教师认为这种“不切实际的备课”浪费时间,影响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和“业余充电”。
要改变这种单一刻板的、枯燥乏味的照搬教案的备课方式,首先应该转变备课观念,树立新的备课观。使备课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呆板走向灵活,由被动走向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现行备课及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我们建议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应该对“教师的备课”进行改革,增强备课的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优化设计教案、反思总结”。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或许,牛佛中学语文组的这一做法,值得大家借鉴。他们采取了集体备课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初二年级语文组的全体教师,在学校的领导下,对传统的备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根据初二年级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了“分单元备课”的方式,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组长分配任务。一共有七个语文老师,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
2.独立钻研。教师的钻研要结合教材、课程标准和期末考试中的常见题型,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制定成表册分发给其它6位老师。
3.集体讨论分析。①大家共同探讨每位老师的备课情况,并提出每位老师的优点、缺点,敦促其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备课。②大家共同整理出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常考点,易错点。③每位老师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理念。
4.互相听课。通过相互听课,大家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备课质量。
5.质量分析。通过学生的考试,来检验集体备课的成效。
6.教学反思。大家对集体备课进行反思、总结。
牛佛中学初二年级语文组的集体备课,既务实又高效,而且形式灵活,每位老师都是备课的参与者、组织者。集体备课值得肯定,而且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合作、探究精神。由于实行了集体备课,初二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大幅度上升。
【个人集体备课计划】推荐阅读:
高段集体备课组计划06-28
一二年级集体备课计划07-05
综合组集体备课计划07-16
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计划07-24
体育集体备课活动计划09-28
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计划11-02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工作计划06-30
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计划08-28
一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10-07
小学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