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反思与建议论文

2025-01-26

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反思与建议论文(精选13篇)

1.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反思与建议论文 篇一

对加快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物联网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一支新军。随着经济转型速度的加快,特别是欧美金融危机以来,物联网被视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已成为国内外发达地区竞相发展、重点推动的战略性产业。我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成全国重要的物联网产业基地”,邯郸作为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传统工业基地,物联网产业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催化剂,其应用领域广阔,发展前景巨大,应予以重点发展。

一、物联网是当今国内外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新兴产业

(一)物联网已成为国内外竞相重点布局的战略性产业。国际上,美国2009年提出了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借此复兴美国经济;同年6月,欧盟公布了物联网产业发展十四点行动计划。此外,德、法、日、韩等发达国家也相继提出了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实施计划。在国内,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物联网项目时首次提出“感知中国”理念,并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中,将物联网产业列入重点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我国物联网建设以及加强在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等内容。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十二五”规划》已完成起草,进入最后论证阶段。我国各省市也纷纷“抢滩”物联网产业,目前,全国共有包括广东、江苏、河北、浙江等14个省以及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无锡等28个城市提出了本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

(二)物联网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物联网不仅是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循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形容物联网是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中的广泛应用,还将产生更多市场及延伸产业。据有关研究机构预计,国内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在未来5年突破万亿,2020年将突破5万亿。

二、我市已经具备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基础条件

(一)经济基础。经济规模决定了物联网领域规模的大小。从我们目前了解到的28个明确提出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城市,在2010年全国GDP排名(见图1)中可以看出,28个城市的GDP均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GDP达到5000亿元以上全国排名前17位的城市,全都明确提出发展物联网产业。可见,物联网产业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对发展物联网产业既是需求,也有市场。2010年,我市GDP达到2342.2亿元,全国城市GDP排名第45位,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经济基础。

(二)电信产业基础。电子信息产业是物联网产业的基础,物联网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延伸和发展。近年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增速。从今年起,3—5年内,我市还将投入近60亿元谋划和建设11个信息电子产业重点项目。这些重点项目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园区基础。产业集聚与融合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应用的关键。我市园区建设方兴未艾,以冀南新区为龙头的“1+4”五大产业聚集区建设将和物联网产业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总投资2.8亿元的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产学研基地项目落户邯郸经济开发区,已被列入全省重点发展的五个物联网产业基地之一,将进一步推进我市物联网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并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网络设施基础。网络建设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有了较为完善的网络设施才能真正实现物与物之间的连接。目前,我市已拥有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不断推进中的3G通信网络又为物联网信息传输增添新平台。2010年,我市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31亿元,增长30%。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31万户,增速15%,其中市区150万户,已基本实现人均一部手机。全市互联网用户112.6万户,增速13%,其中市区52万户,已基本普及互联网。全市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支持。

(五)应用基础。邯郸是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数字城市建设综合示范城市、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城市、河北省信息化示范城市、河北省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数字河北”首批试点城市和欧盟信息社会援助城市。在全省乃至全国较早启动并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数字化的重大应用和示范工程,具有相对成熟的技术经验。此外,物联网技术在我市一些领域已经开始得到应用。如在智能电网领域,我市清华华康电力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生产的远程电网抄表系统已在成安县得到应用;在公交领域,我市公交公司引进智能公交GPS调度系统,公交电子站牌也即将在市区范围内安装;在消费领域,邯郸移动分公司推出“电子钱包”业务,实现了手机购物的新消费方式。随着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两化”融合速度的加快,物联网技术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切实重视和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目前,我市虽已初步具备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基础和条件,但从整体上看,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因规模尚小,又是相对陌生的新兴产业,各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二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规划和扶持政策;三是物联网企业少、规模小,尤其缺乏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四是物联网技术研发薄弱,层次较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五是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少,较为分散、集成度不高,市场驱动力不足。

现阶段,我市发展物联网产业应遵循“科学布局、产业聚集,龙头引领、应用带动,加强合作”的思路,切实提高各个层面的重视程度,突出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两大领域,坚持物联网产业的引入与培育相结合、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快产业规划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把物联网产业尽快培育成邯郸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制定规划。发展规划是指导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去年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市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全省除石家庄已出台物联网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外,唐山、秦皇岛、保定等市均在积极制定中。建议:我市抢占先机,由市工信局牵头,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国家、省及各地市物联网产业政策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启动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发展思路、产业布局、扶持政策、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全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二)争做试点。根据去年河北省下发的《关于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冀政〔2010〕118号),今年准备在全省选择2至3个设区城市开展“智慧城市”综合试点工作,重点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安全、环境监测、家居、电网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建议:我市高度重视此次全省试点工作,尽全力争跑全省“智慧城市”试点。通过试点,进一步助推邯郸物联网产业的起步和发展。

(三)用好平台。一是利用好北邮物联网产业基地这个产学研平台。北邮物联网产业基地是我市唯一一个专业物联网产业基地。主要为物联网产业领域射频识别、传感器、无线传输网等科研成果,提供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场地。目前,该项目建设整体进展较慢。建议:我市加快推进北邮物联网产业基地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主体完工,明年全面投入使用,使该基地成为全国物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科研平台,成为北方最大的物联网产业基地。二是利用好我市国际会展中心这个产品展示和推介平台。近年来,北京、上海、天津等20余个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主要城市,均通过举办展会,有效促进了当地物联网产业发展。建议:我市以邯郸国际会展中心为平台,全力争跑承办国家级的物联网产品技术展会,在展示和推介企业产品,引进物联网产业项目和技术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整体形象。

(四)培育龙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我市涉及信息产业的企业虽然不少,但专门的物联网企业较少。据统计,我市生产传感器、元器件、智能仪器仪表等涉及物联网相关研发生产的企业仅有2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且大部分企业为民营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科研力量不足。建议:我市在3—5年内,培育和扶持一批物联网企业做大做强,以龙头企业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一是扶持比较优势明显的本地物联网企业。鼓励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扩张和并购重组等路线,逐步成为竞争力高、带动性强的本地龙头企业.二是加快引进外地优势企业。创新招商方式,加快引进一批拥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国内知名物联网企业,通过战略重组、技术转让和协作配套等方式与本地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成为推动我市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鼓励推进我市现有企业转型和业务扩展。我市信息电子企业的许多产品、技术与物联网产业关系紧密,应鼓励和扶持本地信电企业发挥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积极转型为物联网企业,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我市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如718所、汉光机械厂、美的集团等,其本身的一些产品已经具备物联网技术特性,如718所研制的高性能气体传感器、石油测井设备、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汉光机械厂生产的机光导鼓;美的集团研制的物联网家电等,我市应鼓励这些大企业集团利用其雄厚的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优势,继续扩展物联网业务范围,培育物联网产业新的业务增长点.(五)加快应用。由于我市物联网企业少、基础尚显薄弱,因此物联网产业发展不能完全依靠研发生产领域来带动,而应更多的注重走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并重的道路。从目前各省市实践看,各地均选取在一些产品、技术较成熟的领域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发挥应用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物联网相关产品技术的生产研发,加快市场培育,推动产业体系协调发展。建议:我市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在我市重点领域以及产品技术较成熟领域,分期分批建设九大应用示范工程。一是在经济领域。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管理和节能减排为目的,推动物联网在工业、农业、物流、电力等行业中的应用推广,重点实施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和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工程。二是在公共管理领域。以提高社会公共管理水平为目的,围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响应、重点区域环境监测等领域,重点实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环保应用示范工程。三是在公众服务领域。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以3G网络融合应用为突破口,推动面向公众领域的应用推广,实施智能消费和智能家居应用示范工程。

(六)强化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建议: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工信局牵头,联合市发改委、建设局、国土局、财政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成立邯郸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调动各方积极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及技术应用等方面重大问题,全力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资金保障。(1)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物联网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前期投入较多,风险也较大,因此,需要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一定地扶持,在我国嘉兴、常州、扬州、无锡等二三线城市,每年用于物联网发展的专项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建议:我市尽快设立邯郸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金可以同我市每年1亿元的企业技改专项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列入重点扶持行业,鼓励和支持我市物联网企业快速成长。(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支持。当前,国家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支持力度较大。据了解,仅国家工信部计划在5年内专项50亿元用于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今年7月初首批5亿元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已全面启动。此外,今年6月底,最新修订的《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中,财政部对基础设施贷款新增加了对物联网企业场所建设的贴息支持。建议:积极鼓励我市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申报或合作申报国家物联网专项资金、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以及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等,争取国家、省各类资金支持。

三是人才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高层人才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线城市,我市专业人才,尤其是研发人才匮乏,短期内引进一批专业人才队伍的难度大,也不现实。我市须在人才引进的方式方法上想办法。建议:(1)严格落实引进人才的各项政策。在创新创业启动资金、住房优惠、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继续创造富有竞争力的条件,为高层次人才在邯创业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2)坚持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让外地高层次人才参与到邯郸物联网产业发展中来。(3)发挥本地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据了解,仅去年,国家教育部就批准30余所高校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目前,我市河北工程大学也正在申报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我市应鼓励和全力支持高校的专业申报工作,通过专业设置,培养和造就一批本地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

四是合作保障。由于物联网产业的多样性和上下游关联性较强,因此,各地物联网企业往往采取产业联盟的形式发展壮大,同时也促进了本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如北京、武汉、无锡、南京、成都等城市均打造了一支本地的物联网产业联盟。建议:我市借鉴各地经验做法,由政府推动,电子、信息、家电等核心企业牵头,组建由政府、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网络运营商及产业用户等多方参与的邯郸物联网产业战略联盟,进一步推动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

2.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反思与建议论文 篇二

物联网作为当前信息技术领域一次重大的变革和发展的机遇日益受到重视。2009 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接连制定出了一系列物联网发展推动计划,并对技术开发与相关产业进行了积极地战略布局。与此同时,我国也紧跟形势,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高度重视的同时积极、大力推进。

1 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该学院在199年建立的自动识别中心Au所提出的wlwwww的网络无线射频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该领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作为全球物联网技术的主要推动国,美国在物联网的基础架构、关键技术等诸多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其物联网产业相关优势也日益增强并提升。在《2025 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中,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就将物联网列入6 种关键技术之一,更在其“智慧地球”计划中将物联网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当前,在PFID领域中呼声最高的当属由美国主导的EPCglobal标准,而在通信芯片及通信模块设计制造方面领先全球的则是德州仪器、IBM、微软和英特尔这几个品牌。目前,美国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农业、军事、环境监测、医疗、海洋和空间探索等诸多领域投入应用。

与此同时,欧盟也制定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用以助推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欧盟委员会于2009 年6 月出台《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建议欧盟政府应加强针对物联网的管理,以确保欧盟在物联网智能基础方面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日本政府于2004 年提出了以发展泛在网络社会为目标的“U-JAPAN”计划,通过制定国家战略的方式来推动物联网相关领域发展,以实现无论何时、何物、何地、何人均可受益于ICT社会的战略。2009 年更将该计划升级为“I-Japan”战略。借助这一系列的战略举措,日本得以在医疗、交通、教育、环境监测和灾难应对等诸多领域大力推广物联网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韩国早在2004 年就提出了为期十年的U-Korea战略,其目标在于“在全球最游的泛在基础设施上,将韩国建设成全球第一个泛在社会”。2006 年,韩国政府又制定“U-It839”计划,将泛在的传感器网发展列入到重点发展计划。2009 年10 月,韩国政府出台《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计划》,正式将物联网确定为新的增长动力。计划提出到2012 年,韩国要实现“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为了尽快达到该目标,韩国政府更是确立了包括构建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应用、营造可扩散环境等四大领域在内的12 大项课题。

我国也将物联网纳入到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出台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积极制定相关产业标准。 各地地方政府也积极跟进,纷纷将物联网列入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之列。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助推下,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得以迅速组建,并已初步打造出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框架,目前已有多项标准和提案提交国际标准化组织,并被采纳。不仅如此,物联网还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年)》。

由此可见,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当前已经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并在交通、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家居、农业生产、医疗健康、国防军事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其市场规模也在日益壮大。

2 当前物联网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潜力是无限的,但当前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逐一解决,主要集中表现在核心技术、信息安全、标准规范、隐私保护、产品研发等诸多方面。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当前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传感器接入技术、传感器核心芯片和中间件技术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前的传感器大多受限于连接有效通信距离,且对外部工作环境的各项指标要求较高,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二是传感器在节点计算能力、通信能力和存储能力方面存在短板。此外,要实现传感器网络上的海量应用在有效运行的同时,确保应用程序的运行性能,传感器网络的中间件技术将是未来传感器网络领域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标准,无疑也是保障物联网应用有效推动的核心问题。 当前,在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立过程当中,尚缺乏具有可执行性的统一标准体系,这个问题极大的阻碍了物联网的发展进程。中国、美国、德国和韩国是世界物联网领域标准的重要制定国。但由于物联网发展牵涉到国家间巨大的利益分配问题,因此统一标准体系难度较大,统一的规范协议难以在短期内成型。

不仅如此,物联网与互联网和其他移动通信网络相比,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安全性问题。首先,物联网应用是基于对物品感知的基础上的,射频识别无疑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物联网中的物与人、物与物之间实现互联必须借助RFID(射频识别)、二维识别码、传感器和GPS定位等技术,才能自由地自动感知和获取物品信息。如不加以控制和限制,物品信息则会不受限地被扫描、被定位甚至被追踪。这无疑将会对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构成极大的威胁。

其次,在大多数情况下,加密仍然是保证实现信息机密性的有效手段。保密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物联网识别技术中的的核心关键问题。对感知网络的密钥管理问题,也是制约物联网信息机密性的瓶颈问题。物联网的安全特征体现了感知信息、应用需求的多样性及其所处的网络环境。物联网网络规模庞大、海量数据处理和决策控制复杂等问题,也给其安全研究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3 加强物联网互通与共享体系架构研究的建议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对于研究物联网互通与共享体系架构等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重点包括队友物联网各单元互联体系架构、安全体系架构、统一操作管理显示平台,制定各种接口、协议和规范等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不同物联网应用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开放访问、统一服务获取以及信息共享等问题,进而推动物联网技术与相关应用与新一代移动通信计算、卫星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加快物联网技术创新体系及其能力建设。

对于物联网互通与共享体系架构问题,我们在研究当中可以遵循网络分层原理,将物联网划分为由对象感知层、信息整合层、数据交换层、应用服务层组成的4 层体系架构。其中,对象感知层主要用于实现对物理对象的感知和数据获取;信息整合层提供对网络所获取的各类不确定信息重组、清洗、融合等处理的服务,并将其整合分析形成相对准确的结论;数据交换层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能力;应用服务层则负责将已有信息转化为有效的内容提供服务。可以基于这种架构,从用户、应用开发者、网络提供者、服务提供者等多用户视角研究物联网体系架构,进一步研究异构网络的互联模型及其互联机理,同时利用形式化方法对物联网结构进行精准描述,从而为各种接口、协议和规范的制订提供依据。

动态拓扑构架策略方面的研究。物联网具有区域自治的松耦合性,该特性导致了其具有网络拓扑结构多变,链路质量和网络连通性无法保障等问题,给物联网自治域带来了一定困难。对于这个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相关研究:对物联网自治域内的网络流量、拓扑等数据进行测量统计,计算并提炼出自治网络相关行为特征,进而设计出具备预测性的网络行为统计分析模型;通过研究自治域内的路由稳定性问题,分析各类路由判决本身的变化规律,提出路由稳定性的模型化分析方法,从而为自治域内的路由协议设计提供依据。

4 小结

总而言之,应针对物联网应用垂直化、管道化等独有特征,研究建立并统一物联网互通与共享体系架构的参考模型、方法以及可应用的物联网互通与共享平台(软件),具体包括研究物联网各单元互联体系架构、安全体系架构、统一操作管理显示平台,制定各种接口、协议和规范等,从而实现不同物联网应用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通用访问、统一服务获取与信息共享,从而构建起统一的物联网互通与共享体系架构参考模型、接口协议、数据共享协议以及具有实际应用性的物联网互联互通与共享系统。

参考文献

[1]朱近之.智慧的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杜庆灵.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技术研究[J].警察技术,2012.

3.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 篇三

物联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还相对陌生,但事实上我们手边的智能手机已经在带我们走向物联网。每当我们带着智能手机驾车时,它会将我们的位置和车速发送到谷歌。与此同时,谷歌则将用户发送过来的信息汇总生成实时路面交通信息,以供所有驾车的人查询。

传统的互联网用户浏览网站时是点击按钮或者链接从一个页面跳转到另一个页面,有意识的跟网站发生交互行为之后留下行为信息。但是物联网却能在用户还没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完成了信息的搜集。在物联网的世界就好像充满了隐形的按钮,当用户进入某一特定场景就会触发相应的按钮。小到信用卡刷卡器,大到整个房间,它们都能感知你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响应。比如飞利浦的智能电灯Hue,就能在感知到主人离开房间以后自动关闭。

当然,这些隐形按钮的功能并不仅仅是开关这么简单。物联网公司将我们每次触动按钮的时间还有触动按钮之前的行为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变量联系起来分析,便能对我们的生活轨迹加以描绘。

苹果的物联网

苹果似乎对物联网已经虎视眈眈,但是对于目前所掌握的技术细节却守口如瓶。他们最近推出了一款名叫iBeacon的技术。iPhone和Android手机用户可以通过它准确定位自己当前的位置,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它就像是室内GPS,但是精度更高。这使得开发者在设计隐形的按钮时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苹果通过这个技术能占领更多用户入口,而用户则可借其使自己的设备发挥更强的功能。

iBeacon的信号不仅能在iPhone上接收到,在Android和Windows Phone上也同样能够接收。像Estimote这些公司已经在开放自己的硬件使得其能适配iBeacon的信号。苹果将iBeacon开放给像Estimote这样的第三方硬件开发公司显然是想尽快普及这种技术,尽快占领统治地位。这意味着你只要点一下手机,或者像智能手表这样的设备,就能按下一个隐形按钮。在未来,这种技术还极有可能会被内置到信用卡中,或者嵌入到我们衣服,以及其它可穿戴设备,比如健身传感器、腕带甚至是纹身。

从界面到预计算

我们所有使用的东西在未来都能通过物联网对我们的行为进行感知及预测。比如早晨,你的房间能够通过你的智能手环感知到你醒了,于是自动提升房间的温度,关闭安全系统,还会贴心的为你煮上一杯咖啡。这靠的就是预计算(anticipatory computing)。隐形的按钮以及其它相关的信息可以使得这些智能设备不仅可以满足的你需求,还能预测你的需求。Google Now就是展现这个技术潜力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你开始使用它时,你的邮件,联系人,日历,社交媒体,浏览记录,位置信息都会被Google加以利用分析,进而向你推送你身边发生的新闻,或者是你正在看的电视节目的信息。还有一些公司通过追踪用户的日常生活轨迹从而得到他们在不同时间最容易出现在什么地方,跟广告商合作可以实现广告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的精准推送。

无处不在的连接

物联网的下一个方向是将不同生活场景搜集到的用户信息,从你的位置到你的关系网成员,整合到一起。这也是大数据的基础。仅仅知道你在什么地方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通过整合的信息流可以知道还有哪些人也和你出现在相同的地方,计算出你患上流感的概率。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是让数据发挥作用的关键。

英特尔的新设备研发小组的组长Mike Bell认为,在未来无论是可穿戴设备还是下一代平板电脑,都会有一个真实的用户界面,但是并不一定的可见的。换句话说,物联网跟互联网的区别并不是给我们提供另一种方式来告诉电脑我们想要什么,而是通过感知我们的行为,自动做出响应,并将自己的动作同步到云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未来跟电脑的交互是告诉它不要做什么,直到它们能够适应我们的生活轨迹。

照顾你的一切

如果上面所说的那些听起来像是读心术,那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确实就是。Charles River Ventures的Munjal Shah调查了一千个人问他们最希望获得的超能力是什么,结果得票最多的答案是精通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但是第二多的答案竟然是让他人感到舒服。 Shah建立这个调查的初衷是为了了解从赋予他们能力的角度是否蕴含着某些商机。而为他人服务让人感到舒服正是物联网所擅长的。首先,我们的设备需要能探测出我们的状态,比如我不怎么动了,可能就是生病了或者心情不好。也许我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更新了有什么倒霉事发生在我身上。接着设备就会发送信息给我的朋友,提示他们跟我接触,避免我们感到孤单。

4.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反思与建议论文 篇四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数学活动:

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

要求: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5.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反思与建议论文 篇五

一、“物联网”的介绍

1.“物联网”的历史

1.1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就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并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英文:The Internet of things)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1.2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1.3 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1.4 2009年初,奥巴马就职后,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

1.5 温总理:“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2.“物联网”的概念

2.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括而言,就是利用RFID等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直接对话,尤其是后者。

2.2 “物联网”的积极作用

a. 对于生产方面:

整个供应链在“物联网”的帮助下,将增加1%~2%的销售额,减少库存10%~30%,降低劳动力成本5%~40%,运输成本降低2%到13%,产品的供货周期缩短10%到50%.;

b. 对于生活方面: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

2.3 “物联网”的应用所面临的困难

a.国际上没有统一的RFID标准。

b.RFID标签昂贵的成本对于汽车、冰箱、电视、手机等商品可能不值一提,但对于灯泡、牙膏等低价商品来说,成本无疑太高了。

2.4 如何平衡RFID的成本

RFID的成本需要通过整个供应链去平衡,想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要把RFID技术与物流、供应链有效结合起来。

实用商业情报公司的数据显示,美国囤积在供应链中的商品价值高达400亿美元,RFID能够将库存降低25%;宝洁公司供应网络创新业务主管也曾表示,若能及时补货,脱销产品每减少10%~20%,年销售额就能从4亿美元提高到12亿美元;广东省物流龙头宝供物流应用RFID技术后,货物进出仓库的效率提升了90%多。

二、苏州工业园区“物联网”及示范库

1.苏州工业园区“物联网”及示范库的作用

苏州工业园区“物联网”及示范库利用“物联网”,对采供双方、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金融机构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信息流、物流、资本流三流合一,进而提升供应链的管理运转效率,降低供应链的管理运转成本,为银行向供应链贷款提供风险控制保障。

1.1 采供双方

通过对货物的实时监控,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

1.2 电子商务

提供货物的实时信息(包括货物的形态、状态、价值等),方便网络交易

1.3 物流仓储

提升物流管理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1.4 金融机构

提供物权的质押、监管、处置,降低银行的风险

2.苏州工业园区“物联网”及示范库——三流合一示范图

3.技术准备:

苏州工业园区“物联网”及示范库,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RFID技术建立全新的物流管理系统。

4.苏州工业园区“物联网”及示范库运转流程图

5.苏州工业园区“物联网”及示范库的两大效益

5.1 社会效益:

a. 世界领先,全国首创的集物流仓储、电子商务和供应链金融为一体的“物联网”。b. “物联网”技术得到实践的检验,为中国参与国际RFID标准的制定争得更多的话语权。

c. 为园区企业提供更为完善的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d. 建成示范基地,树立园区的高新技术代表工程,为其他地区对“物联网”的应用提供借鉴。

e. 提高“物联网”的全社会推广可行性,人们期待已久的“物联网”生活成为现实。5.2 经济效益:

a.在工业园区区域内率先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为园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b.降低物流仓储成本,提高仓储物流效率,加速仓储物流智能化管理进程。

c.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增加供应链可视性和适应性,减少库存滞留时间,提高库存管理能力,有助于企业资产实现可视化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提高客户服务水平。d.“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使供应链金融可以快速推广开来,盘活中小企业资本市场。e.“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使电子商务平台的咨询、交易更加安全有效,促进网上贸易的飞速发展。

f.使供应链金融涉及的物权质押、物权处置更加可控,降低银行的风险,从而为中小企业赢得更多的融资机会,让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快速恢复。

三、成功案例

 采用RFID,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其中$300million属于仓库和配送中心的跟踪费用的节约,$180million用于物流信息的提交和传送费用节约;  2004年英国Tesco公司和德国Metro公司都开始投资建设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

 TNT公司在欧洲负责汽车零配件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公司,成功地运用RFID技术和产品,有效地改善了在准确地时间按照准确的顺序将正确的物料配送到正确的工位的运作绩效,同时明显地降低了物流运作的成本;

 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DHL已经尝试2004年底在其物流中心用RFID技术取代条形码扫描;

 美国国防部耗资1亿多美金及多年时间建设实时追踪所有军事设备的供应链系统,执行全球最大的RFID网络;

 新加坡樟宜机场利用RFID系统进行空运货盘追踪,实现航空货运站内货盘的资产管理及定位信息监控,确保供应链系统的运行顺畅;

6.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反思与建议论文 篇六

一、物联网与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融合的意义

物联网技术是当前国内外各领域应用的重点, 它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特征, 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更智能、更便捷的变革。如何将物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融合, 研制出符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该实践教学平台与传统的课程实验箱可以互为补充, 解决了课程试验箱彼此孤立、无衔接的问题, 分别从课程和专业 (点和面) 的角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起到支撑作用。

2.该实践教学平台所能提供的实验多为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 让学生从以前只做一个实验到做一个有实际应用的物联网小系统,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大,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兴趣, 以兴趣为导向将学生从以前实验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3.该实践教学平台所能提供的实验具有工程应用的特点, 通过该平台的实验教学, 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与企业需求相对接, 进而提高本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4.该实践教学平台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的实验进行了融合,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对本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5.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实践教学平台不仅适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同时也适用于其他电类相关专业,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现状分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 国内有很多公司开发出了应用于高校的物联网实验平台, 例如无锡泛太科技有限公司、深联致远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喜马拉雅集团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的物联网实验平台存在如下问题。

1.各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实验平台往往只提供相关项目的代码, 由于公司的研发人员不具备教学经验, 他们提供的项目很难与本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

2.各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实验平台采用的都是高端的ARM处理器,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只开设了51单片机的课程, 由51过渡到带有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高端ARM处理器的学习难度较大。

3.各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实验平台只提供物联网的感知层和网络层的相关实验, 即使个别的平台也提供了应用层的实验, 但这些实验很难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进行有效的结合, 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下实验, 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

4.各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实验平台价格昂贵, 每套价格都在万元以上, 如果以此平台建立物联网实验室, 资金投入较大。

三、物联网与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物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联网可分为三个层, 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下面研究这三个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1.感知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 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和数据短距离传输两部分, 物联网的该层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Zigbee技术、RFID技术与应用、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相对应。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从属于物联网领域, 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工具, 位于系统之首, 其作用相当于人体的五官, 直接感受外部信息, 将信息转化成可用信号, 对系统的智能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智能程度愈高, 系统对传感器的依赖程度愈大。Zig Bee技术在射频与无线电技术、物联网技术、工业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短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网络技术。Zigbee技术是物联网平台感知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是基于射频识别的自动识别类的项目的核心技术, 并且RFID技术也成为了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技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在物联网的感知层负责的是数据的采集。Zigbee技术、RFID技术与应用这两门课程在物联网的感知层负责的是数据的短距离传输。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在物联网的感知层负责的是数据采集与数据短距离传输之间的桥梁。

2.网络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网络层主要负责把感知层感知到的数据无障碍、可靠及安全地进行传送, 物联网的该层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网及接入技术和工业通信技术基础等课程相对应。这些课程给物联网的网络层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是物联网网络层理论基础。

3.应用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应用层主要负责把感知和传输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做出正确的控制和决策, 物联网的该层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电子系统软件设计、监控系统软件基础、3G技术应用和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相对应。

四、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

物联网的三个层都有相应的课程与之对应, 但学生在进行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时候, 课程之间比较孤立, 很难建立这种对应的关系, 所以导致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较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有着紧密的关系, 该关系是设计并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以物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为依托, 结合本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特点设计符合本专业的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该实践教学平台如图2所示。该平台硬件由ARM嵌入式主板、模块板和PC机平台或手机平台构成。模块板中RFID模块、Zigbee模块、蓝牙模块、传感器模块和GPS模块主要负责物联网感知层的功能, 感知层的每一个模块都有与之对应的理论课程, 在利用模块进行感知层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之对应的理论课程的知识点,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模块板中以太网模块、GPRS模块和WIFI模块主要负责物联网网络层的功能, 网络层的两个模块都有与之对应的理论课程, 同样在利用模块进行网络层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知识点。PC机平台或手机平台主要负责物联网应用层的功能, 基于这两个平台的应用层软件开发, 可以将传输层上传的数据进行更好地显示和存储, 这正是监控系统软件设计这样的专业课所涉及的知识。而ARM嵌入式主板是感知层模块和网络层模块之间的桥梁。它一方面负责与传感器模块及短距离传输模块进行通信进行数据的获取, 另一方面它将获取到的数据通过网络层模块进行传输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ARM嵌入式主板采用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系列处理器, 方便学生由51快速的过渡到ARM处理器的学习, PC机平台选用Windows操作系统, 手机平台选用Android操作系统。

五、教学效果

该实践教学平台已在实践教学中广泛应用, 教学效果良好, 主要体现如下。

在实践教学中, 该平台提高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增加, 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动手实践, 这些实践技能的提升使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成绩, 并且在就业中竞争力大大提高, 就业后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可。

1.对实践教学的促进。

在实践教学中, 该平台提高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增加, 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动手实践, 这些实践技能的提升使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成绩, 并且在就业中竞争力大大提高, 就业后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可。

2.对理论教学的促进。

在理论教学中, 通过该平台的实验, 学生可更深刻地理解理论课程所教授的知识, 学生从以前的单纯的理论学习到“从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到理论”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并得到解决后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

总之, 学生在该实践教学平台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在研究物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 将网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有机融合, 并设计适应该专业的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 将该实践教学平台应用到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中,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2]伍新华.物联网工程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7.体育教学课后小结反思与教学建议 篇七

石阡中等职业学校黄良

教学目标:

动作协调连贯,并展现出较好的技能水平;

2、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能较好的和同伴合作交流,培养集体精神。

教学内容:中学生第三套广播体操

课后小结:

从教学来看,有68%左右的学生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有10%左右的学生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分析原因,一是学生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二是部分学生协调能力差;三是学生课后没有去复习巩固。

教学反思与建议:

1、原因一是学生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仅68%左右的学生能做到协调连贯完成动作,有10%左右的学生不能完成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1)、学校应将所有学科的“德”和“勤”拿

入学籍正规管理,并有其明的确目标和要求;(2)、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严要求,严格课堂管理。

2、原因二是部分学生生协调能力差,动作时心里紧张。致使有10%左右的学生不能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1)、教学中应多采用分解动作教学的方法:

(2)、开始教学时动作应缓慢些,由慢到快,由简到繁。学生动作时要求由慢到快进行多次反复练习。(3)教学任务不能过重。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或小组学习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差异性的问题。

3、原因三是是学生课后没有去复习巩固。致使动作熟练程度不高,不能较好地表现出良好的动作技术。

教学建议:(1)教学之余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发展,了

解学生实际,提出课后复习要求。(2)布置学生帮扶。可以让学习

1、使95%以上的学生能掌握中学生第三套广播体操基本技术,的好的学生帮助学习不足的学生,让学生一帮一。,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8.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刚刚做好 篇八

湿度传感器是能够感受气体

智能物流的首要特征是什么

将平台作为服务的云计算服务类型是

智慧城市应具备以下哪能些特征

在智慧医疗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向物理世界

出租车智能调试系统提供的功能不包括

哪类安全是指人民大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2008年,()先后在无锡和北京建立了两个云计算中心

不属于智能交通实际工资应用的是

蓝牙的技术标准为()

智能家居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P185

按照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可将云计算划分为

语音识别主要包含的功能

P186智能家居技术,根据布线方式划分

P240面向智慧医疗的物联网系统大致可分为哪能些层

P84射频识别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

P129数据融合是实现物联

P110无线宽带网络技术主要有

P229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质量安全

P24谷歌文件系统是一个可扩展的

下列哪种通信技术属于低功率短

中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云计算的核心就是以

平安城市的概念

要建设智慧省,必须解决当前信息化建设中

2008年,()先后在无锡和北京

译码阅读器要送来的信号,从供应链的上游至下游,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什么

下列哪类节点消耗的能量

智能物流的首要特征是

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通过智能探测技术,与分

P248相比于传统的医院信息系统,医疗

P57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双绞线绞合的目的是

可以分析处理空间数据变化的系统是

哪类农业是将先进的通信和

以下需要引导系统管理软件的是

P107路由算法设计目标

P118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应用

下列存储方式哪些是物联网数据的

P98物联网信息传输系统分为

P114物联网中,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P101光纤通信特点

P102红外通信特点

射频识别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

P163-164 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是智能交通管理中一类非常典型的应用,P160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需求旺盛,智能家居是一个多能的技术系统,它包括可视对讲、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物联网在工业生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下面选项属于亚马孙提供的云计算服务

信息获取与感知技术的主要功能是利用

现存的物联网络,尤其是传感器

蓝牙的技术标准为P111 物联网在智慧医疗方面的应用可以分成两个类别

以下哪个系统化属于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中用来发送交通P162

以下哪一项用于存储被识别物体的标识

以下不是射频识别技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P88

有线传输介质包括P100

三网融合是指哪三网融合P12

针对传感网的数据管理系统结构有

智慧城市具备哪些特征P54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

P177

P219 智能农业系统的总体构架

P18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食物中毒、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有工业污染

P273现代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四个

P211美国哈佛大学和BBM公司在麻省

智能家居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必须以系统一体化、功能一体化

P178 语音识别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物联网远程医疗的核心部件与传统远程医疗的差别是在

P260

采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IMS)可以

物联网数据存储方式

P151 不属于智能交通实际应用的是

P111

ZigBee是长距离、低速率的无线网络技术

P111

ZigBee属于近距离通信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P264

有资料表明,目前美军已建立了具有强大作战空间态势监控优势的多传感信息网,P149

交通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整个国家的战略之一,的

对于未来的智慧城市,下列说法错误

以下哪一类是物联网在个人用户的智能控制类应用

2009年8月()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对于物联网应用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

P25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的云计算服务类型是

P45实施方案拟定了在未

P84以下哪个特征不是和射频识别技术共同

物联网技术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P4

3C是指的是

P175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能供暖系统,P130 物联网数据管理的特征

P162

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主要有哪三部分构成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全球定位系统组成部分

物联网中感知信息挖掘方式

P121 节点内信息处理层通过节点间协同合作完成时钟同步

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蓝牙适合于短距离通信

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是智能交通管理中一类非常典型的应用,在城市,在物联网中,应用程序通过对感知网所获得的感知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对它所关心的环境进行检测感知,P227 p229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食物中毒、P110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

P154 停车诱导系统中的控制系统不对

P187

安防和可视对讲集成管理:

P62 “智慧革命”以

P264 物联网在军事和国防领域的应用

P275 下列技术中,哪些项属于智能物流的支撑技术

P160 以下哪些可用于交通信息发布

P61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全球定位系统组成部分

P10

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机遇

P200 下列哪项说法错误

P195 应用于环境监测的物联网

P220 农作物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是

P32 百度、阿里云、天翼云等

P35 单中心、多终端的云计算与

P220 由各种控制器汇点

P123 物联网节点数据加密常用的加密策略

P203 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来势凶猛、P273-275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发布

P270

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

P239

由于国内公共医疗管理系统的不完善

第(2)正确

P176-177

智能建筑是智能建筑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第(1)正确

P159 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的采集

P177

智能建筑的四个基本要素是

P176现代建筑为了使用户拥有更舒适的环境,P239-247

全球的公共医疗水平还远未达到人

P143

使用RFID仓储物流管理系统

P125 各种信息设备:台式计算机、手机、P103 根据通信双方的分工和信号传输

P129 物联网数据事例融合的关键技术

P109-110 路由算法的衡量标准

P44 云计算平台需要互联

云计算平台特征

P25 在云计算服务层次中,P162

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中用来发送

P25

是谷歌提出的用于处理海量数据的并行编程模式

P153-154

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城市汽车和停车位之间的

P131 下列哪项是物联网的数据管理系统

P154

停车诱导系统有哪些功能

P121

下列四项中,哪些是传感器节点

P77

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

P173

小王自驾车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出差

P154 停车诱导系统中的控制系统不对车位数据进行

P182

小区安防智能化是指通过综合被指住宅小区内的各个功能

P168

整个车载自组织网络分为哪两部分

P186

对设备进行调光控制的方法分为

P261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疗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基础,基带信号就是信源发出的没有经过转换的原始电信号。

P103

P102

无线局域网WLAN传输介质是

PP114 下列哪项不是主要区分无线传感器网络、P110

适用蓝牙的设备

P138

对以下哪个领域中的物联网来说,P6 物联网主要的技术

P116 无线宽带网络技术主要有

P271

以下哪一个选

项不属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

P265 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我方兵力、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质

P37

模式将是物联网发展的最高阶段

P258

物联网养老院的核心组件是

P5 智慧地球(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

P174 “智能与绿色建筑”将环保技术、节能技术

P186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进程

第2题正确

P136-138

物联网融合管理后获得的海量感知信息,P199-201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众多,环境和生态问题严峻

P209-211 各地的环保部门已经或正在进行污染源监测系统的建设和改造

P260 根据医疗事件发生场景的不同

P常见的光敏传感器有

P102 无线传输介质包括

P103

宽带信号是指用多组基带信息调制

P23

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云技术为

网络编码技术可更加有效地增加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

为客户单独使用的云计算为私有云

P3

物联网的英文称是

P54

智慧城市是

P252

大多数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公侧重医生工作站

P19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93 以下不是智能信息设备的发展趋势

P139 下列哪一项不是物联网的约束条件

P59 与一般的电子地图相比较,网络地图有哪些不同特点

P284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P25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

P116 事实应为 WiMAX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P112

WiFi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

什么传感器是用来检测被测物中氢离子浓度并转成相应的可用

P73

下列关于智慧浙江不正确的是

P57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P151

不属于智能交通实际应用的是

各种信息设备:台式计算机、手机、上网本、交换机等与互联网相接

P221

智能农业在()领域的应用,避免了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减少了

P100 双绞线 绞合的目的是

P276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催生出了许多智能物流方面的应用

P128-129

在物联网的前端部分,如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对于同一对象或事件进行检测的临近

P143下列四项中,哪些项是传感器节点

P117

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应用

P41

IBM在2007年11月推出了

P176 现代建筑为了使用户拥有更舒适的环境,越来越注重通过

P80 生物识别系统对生物的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其()

小区及家庭的监控、对某一高速路段的检查、幼儿园小朋友监管、某些公告设施的保护:单中心、多终端

P35 区域跨度较大的企业、单位:多中心、大量终端

9.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反思与建议论文 篇九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学科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从本学科的理论研究阶段过渡到融合各学科的应用实践阶段,并且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中国移动“企业安防”系统、中国移动“电梯卫士”系统、中国移动“感知太湖·智慧水利”应用、中国移动“智能交通”、中国电信“物流e通”等。特别是在现代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物联网技术体现出在军事领域的重要技术价值和战略意义,例如基于天空和陆地无线传输媒介的便携运输追踪装置(Portable In-Transit Tracking Unit,PITU)、智能抽屉军械库系统(Intelligent Drawer Armory System,iDAS)、战术医疗协作系统(Tactical Medical Coordination System,TacMedCS)、军事物流可视化管理系统(Military Logistics Visibility)等。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各国都将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实践,例如中国的“感知中国”计划,特别是“十二五”规划明确重点扶持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上升为国家战略,例如,美国颁布的“智慧地球”战略,美国家情报委员会发布的《2025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报告中将物联网列为六种关键技术之一,欧盟执行委员会发布《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韩国通信委员会发布《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以及“U-Korea战略”,日本颁布的“I-Japan战略2015”等。

1 物联网的相关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由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研究中心Ashton教授于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相关各学科技术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物联网的概念得到了更全面的诠释,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概念混淆的情况。下面针对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泛在网及其关系作了简要阐述。

1.1 物联网

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复合传感器、移动感知终端、工业监控系统、智能楼宇系统、环境监控系统以及“外在使能”的加装RFID的流动资产及人员等)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短距离信息通信网络(内网、专网、公共互联网)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实现互联互通、应用集成、安全可控的行业知识管理服务业务平台[1]。

通常物联网系统技术架构分为信息感知层(感知、识别特定物体信息)、数据交互层(数据交互传输)、信息应用层(建立适用于个人、企业、政府的应用解决方案)三层;其应用方案包括五个关键要素,即可接入网络的智能设备(Pods)、无处不在的有线和无线的宽带网络(Pipes)、数据管理设备(Plexes)、数字化管理设备(Panels)以及应用支撑和运营(Platforms)[2]。

1.2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电子设备产生的射频信号(主动标签,Active Tag)或空间电感耦合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被动标签,Passive Tag)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单个或多个对象信息数据,并且可以通过读写设备更新对象信息。完整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RFID标签(内置天线)、RFID读写器和RFID数据管理系统,非接触式IC卡自动收费系统就属于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射频识别技术通常应用于物联网中信息感知层。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通过部署在敏感区域的传感器实现信息感知、数据处理并通过传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传输方式实现信息交互和传递,每个传感器网络节点(Sensor Node)可根据程序算法进行独立响应流程或将数据传输至综合数据分析系统实现智能决策和控制,并完成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互联网络,具有低功耗、自组织、低速率、短距离等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作为物联网的衍生子网,通常应用于物联网中信息感知层。

1.4 泛在网络

泛在网络(Ubiquitous Network,UN)是基于个人或社会需求通过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进行信息感知获取、数据传输存储、智能决策功能,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泛在的、无所不含的信息服务和应用。泛在网关键特征中的“5C”:融合(Convergence)、内容(Contents)、计算(Computing)、通信(Communication)、连接(Connectivity);“5Any”是: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服务(Any Service)、任何网络(Any Network)、任何对象(Any Object)[3]。

泛在网络不仅包括了物与物之间的交流,还包括了物与人、人与人之间通信,是全方位沟通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桥梁。泛在网络通过感知设备与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更关注人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交互,它既涵盖互联网的部分,涉及物联网部分,同时还有具有智能系统的功能(智能推理、情境建模、上下文处理、业务触发)。

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感知层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了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无缝融合,因此可将RFID标签视为一种特殊的传感器[4]。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衍生子网组织形式并且可以独立完成环境响应功能。泛在网络是物联网技术的更高级形式,它高度融合了信息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可实现复杂网络类型、多行业特征、异构信息技术的深层次组织融合和协同运行[5]。

2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与实践

随着军事信息化变革的逐步深化,信息化军事系统已经由最初的“C2”系统阶段——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发展到了“C4KISR”系统阶段——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杀伤(Killing)、智能(Intelligence)、监视(Surveillance)、侦察(Reconnaissance)。通过集中化信息融合平台将各类战场信息汇总分析形成基于多兵种类型、多维度空间、复合参数指标、复合专家决策的信息化战略数据网络系统。物联网技术的军事化应用可满足战场的多层面信息收集、识别、传输、挖掘、决策等功能体系要求,为加快现代信息化军事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1 军事资产管理与后勤保障

军事资产管理包括军械管理、运输管理、军事物资等方面内容;军事后勤保障包括日常生活、军事训练、任务行动等方面的后勤支援。军事物资管理包括装备食品、武器弹药、易燃易爆品、有毒有害品等,通过基于RFID技术的军用物资管理系统可随时随地调取,物资统计登记无需人工登记,防止了人员误操作、数据更新延迟、简化盘点流程、提高盘点质量等,军械的维修和使用记录可以实时记录,便于军械的升级和完善,同时可以实现“托盘化”的集中分拣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军械物资的搬运次数和破损几率,按照先进先出(FIFO)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发挥军械的军事效能。例如英国的智能抽屉军械库系统(Intelligent Drawer Armory System,iDAS)、美国的“EasyArms”武器追踪方案等。

军事物流(Military Logistics)是指在军事力量在日常生活、军事训练、执勤作战所需军事物资的筹措、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仓库贮存、调配供应等环节,最终送达部队消耗使用,实现空间转移的全过程,并具有保障军事行动、物品种类特殊、流动性保密等特点。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将军用物资在整个消耗过程进行闭环监控管理,在生产环节结合RFID技术记录军事物资的名称型号、生产日期、存储方式、注意事项等信息,对于易变质的物资可通过植入响应检测传感器对物资状态进行无损质量监测,批量化包装后可对该批次物资进行整体数字化入库并在军网物资调配管理系统登记注册。以公路军事运输为例,在启用物资时,通过仓库的RFID读写器自动获取运输车辆的合法性数据、出库物资明细、核查物资的状态是否正常并记录出库时间。在运输环节可结合军车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专用通信系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实时获取物资所处位置、物资状态等信息,同时为军车提供前方道路、气候信息、目的点状态等环境信息以便于物资运输。在入库环节通过读取物资信息、人员信息、车辆信息确认合法身份,确保军用物资可用性和储备仓库安全性,同时在系统中融入最短路径算法,有效缩短物资的搬运带来的能耗和时间。在物资分发环节,可实现精确到单兵的数据记录,直至物资消耗或回收[6,7]。军网物资调配管理系统可实现透明化、可追溯性并具备良好的操控性,通过物资流转时间节点记录可以为整个战役的物资调配提供科学准确的量化参考指标,缩短了军用物资流转周期,降低了物流人员数量,缩减了物资调配消耗的费用,提高了物资信息的精确性,增强了军事战争全局掌控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适应军事物流配送。

美军通过“全资产可视性(Total Asset Visibility,TAV)计划”实现后勤保障系统对人员流、装备流、物资流的全程透明化管理,实现了“被动储备式”后勤向“主动配送式”的转变。以伊拉克战争为例,较海湾战争而言,海运量减少了87%,空军运量减少了88.6%,战略支援装备动员量减少了89%,战役物资储备减少了75%,物联网技术将传统物资分配流程所需的几天时间缩短到了20 min[8]。我军在资产管理及后勤保障方面的应用包括采用基于RFID防伪技术的全军军车号牌用于遏制假冒军车号牌,融合RFID技术的军事学院自动门禁系统等[9]。

2.2 单兵身份识别与状态监测

基于RFID技术的单兵状态检测包括士兵个人身份识别、士兵生理状态监测两方面功能。通过集成在“士兵牌”中的RFID芯片、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算法以及战场单兵身份识别系统来区分敌我身份[10],特别是在城市建筑作战中可通过“士兵牌”获取战友位置信息便于小队任务协作,有效减少误判导致的内部伤亡。士兵生理状态监测是将个人医疗历史记录在RFID芯片中,对处于昏迷状态的伤员或数量较多时的战地抢救可直接获取读取历史信息,提高医疗效率;通过“士兵牌”集成的微小生理传感器可以不断获得士兵的各方面生理指标,将单兵生理信息汇总后传输至作战指挥部将为战略指挥和态势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例如美军的单兵电子病历卡(Personal Information Carrier,PIC)、战术医疗协作系统(Tactical Medical Coordination System,TacMedCS)等[11]。

2.3 战场感知攻击与指挥评估系统

随着微机电系统的工程化发展,微型传感器为信息化战场感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数字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算法、无线组网等技术实现了战场的复合维度感知体系,通过声波、震动、磁场、红外、图像等传感器采集战场环境数据传输至作战单元或指挥系统。

作战单元是指自身融合了数据融合分析系统、攻击战斗功能的传感器节点,由若干个作战单元组成了无线传感器攻击网络,每个节点可以自行感知探测并实现战斗功能,节点之间根据所处位置特点进行相互“唤醒”和联合攻击,通过“唤醒”功能可以规避作战网络中个单元长时间值守所需的能耗,同理,各作战单元可采用无源传感器作为“值守”传感器触发该单元整体功能以减少单元自身值守所需能耗。利用RFID技术进行敌我身份识别,当敌方目标进入探测范围内,传感器网络根据其运动路径自动或人为控制完成目标定位、运动汇聚和火力攻击(如图1所示),自动完成“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bserve-Orient-Decide-Act,OODA循环)”的整个流程,真正实现“发现即摧毁”的感知攻击战斗功能。

指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传感器单元获取战场环境数据、感知评估作战态势、优化指挥调度、监督任务执行等等,此类系统主要用于探测分析、袭击检测等方面。该模式通常是通过大量投放微型传感器至敌占区或交战区域,获取气候温度、地理结构、战略部署,同时可以利用复合传感器传送回的数据进行解码、分类、统计、分析等环节对特定目标的活动形成完整的记录以实现目标行为分析、军事活动预测。例如美国的远视目标识别系统(Remote Battlefield Sensor System-View,REM-VIEW)、沙地直线系统(A Line in the Sand System)、战场环境侦察与监视系统、反狙击手声测定位系统等。

2.4 其他应用

由于RFID技术中的多样化标签特点[12]:

1) 可靠、防拆加密、高速(≥60 km/h)、远距离(≥20 m)识别的UHF-RFID标签,用于对车辆、集装箱、大型武器装备的识别,主要用于军事物流、部分工业物流和重要部位的车辆监管等;

2) 慢速、长距离(≥10 m)UHF-RFID标签,用于工业物流和仓库门禁等;

3) 近距离(≤11 m)HF-RFID标签,用于一般“物品”的识别。

结合“不同识别速度、不同识别距离”特点,将电子标签安装于军事车辆的金属表面或者车窗,可实现“驻地警戒”功能,即在安全距离预先获取车辆的身份信息,对于非法身份目标提前进行安全警戒和防御部署。在军事驻地能源电力供给方面,基于物联网技术可实现传输电网状态监测功能,即通过传感器技术对导线温度、弧垂、等值覆冰厚度、导线舞动情况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和关键环节的预警决策[13],当军事驻地出现断电情况时在启用备用电源的同时可实现迅速定位排障,保证军事驻地安全。

物联网技术不仅实现了军事设备与军人之间的沟通,也实现了智能武器之间的协同作战,通过战场的传感器对目标位置和兵力部署的感知为远程攻击武器提供了准确的地理坐标和火力需求。军事机器人之间通过物联网技术使其能够完成战况分析、方案评估并配合协作完成攻击计划。

3 军事物联网应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在加速现代信息化军事进程中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物联网技术和军事战争的特点使得其在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基于标准规范的制定,在框架下的技术应用可以有助于行业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构建军事物联网技术标准化体系将成为完善军民一体化物资流动管理、提高军事战争后勤保障以及研发军事物联网项目的关键。RFID技术中标签的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可读取性成为大规模军事部队应用的技术基础,无源标签与读取器之间信息流受到军事复杂电磁环境的严峻考验,由于RFID的开放性特点使得防止信息泄露、标签克隆、数据篡改的加密技术成为了军事物联网的研究热点,加密技术的使用主要包括信息获取、网络传输、应用平台,例如,在信息获取环节可通过双向算法加密实现对读写器本身数据的保密,物理加密(指纹、语音等人体特征)实现对读写器操作人员的身份验证,在应用平台环节可通过建立管理系统操作权限系统和登陆日志管控平台以降低信息泄露概率。多标签、多读写器防碰撞算法的相关研究推动着军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多标签/多读写器防碰撞算法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例如基于二进制树形搜索防碰撞算法、基于ALOHA机制算法、自适应图着色算法、基于热处理策略的神经网络算法、Colorwave算法、Q-Learing算法、Pulse算法等[14]。

10.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反思与建议论文 篇十

主要从物联网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隐患展开。

1.讲的所谓的cross-layer是说的攻击者可以从硬件、软件任意方面找到漏洞或其他方法进行攻击,以前就更多的注重软件上的安全。2.由此引入硬件安全的几种解决方法

对于硬件芯片的加密,简略说明了用puf(举例说的是芯片SRAM初始化未擦除前的随机数来作为puf)进行加密,加密过程略过,也列出了他们自己用PUF的加密结构;

对于代码恶意注入和串接使用,使用修改cpu指令集的方法..就是之后的hafix/hafix++.又引入了TI的一款SOC产品,说明了其利用RF电路噪声作为加密的方案,但是一旦通过在外发送RF信号来扰乱其电路,系统加密就无法进行,具体的改进没有说。

也介绍了Mifare的公交卡的一套加密算法,被人用显微镜观看芯片破解

最后讲了一下通过硬件来保护系统安全,跟我们学校的那个TPM可信平台很像,也是独立于cpu的一套可信挂载设备。

还介绍了2个硬件会议在最后

总体来说,感觉更像是一个科普。

11.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反思与建议论文 篇十一

摘 要: 针对当前物联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工程领域对该专业的应用需求,对公有云平台这一新技术在物联网专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和教育实践,将主流的工程应用与传统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对诸多云平台的测试和应用,选择主流并适合于教育教学的平台进行重点的推广应用,并在人才培养、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一定的应用成果。

关键词: 物联网课程 公有云 实践教学

随着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对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许多高校陆续开展了物联网专业。在2012年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物联网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中的计算机大类,标准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该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作为一个处于摸索阶段的新兴专业,各校都专门制定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需要学习包括计算机系列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模拟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安全技术等几十门课程[1]。

近年来,云计算大行其道,许多大的IT公司推出了面向工程应用的公有云服务,如开放式开发平台(如GAE、SAE、BAE)、源代码云平台(如github)、物联网云平台(如YeeLink),这些创新服务为物联网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变革[2]。借助这些优秀的云计算平台,将诸多的物联网课程实践环节迁移到云端进行,不仅能更好地促进该学科的教学实践水平,而且能更好地使高等教育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

1.公有云应用情况

1.1开发云:SAE

Sina App Engine(以下简称SAE)是新浪于在2009年11月3日正式推出第一个Alpha版本的国内首个公有App Engine,SAE是新浪云计算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SAE作为国内的公有云计算,从开发伊始借鉴吸纳Google、Amazon等国外公司的公有云计算的成功技术经验,并很快推出有别于国外公司并具有自身特色的AppEngine。SAE选择在国内流行最广的Web开发语言PHP作为首选的支持语言,Web开发者可以在Linux、Mac或Windows上通过SVN或者Web版在线代码编辑器进行开发、部署、调试,团队开发时还可以进行成员协作,不同的角色将对代码、项目有不同的权限;SAE提供了一系列分布式计算、存储服务供开发者使用,包括分布式文件存储、分布式数据库集群、分布式缓存、分布式定时服务等,这些服务将大大降低开发者的开发成本。

在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新浪SAE公有云计算开发平台,SAE在一定流量内免费,足够满足教学实践需要,要求每个学生开通新浪SAE账号,将自己完成的个人主页和其他Web开发课程的作业均通过版本控制工具上传到云端,在课堂上,本人和学生一起对他们所完成的任务进行点评,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不但节省教学时间,免去学生配置传统服务的烦恼,更使其与当前主流的工程应用亲密接触。在该课程的后期,讲授JSP动态网页阶段,要求学生直接在SAE云端设计数据库结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实验云:实验楼

实验楼是一个IT在线学习的平台,为用户提供的不是视频,而是配置好的虚拟机,通过虚拟的实验环境,学习者可边看文档边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实验楼虚拟环境不仅是简单的在线编译器,更可以支持广泛的IT内容学习,不再局限于编程领域,为用户提供的是一站式的IT在线动手实践环境,学习者不用本地创造环境,只需一台电脑,登录实验楼网站即可。

实验楼平台开通了诸多课程的实验平台和实验指导,包括但不限于《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Python语言》、《Android应用开发》、《Linux操作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物联网课程的实验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动手实践的环境。在最近几学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中,授课教师要求学生申请“实验楼”云平台账号,布置任务,在线编程,在浏览器打开的虚拟环境下进行程序的调试和验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感受到在线实验的魅力。

1.3物联网云:Yeelink

Yeelink是一个通用的物联网开放平台,允许用户将设备接入网站,提供传感器数据的接入、存储和显示服务,用户不用考虑服务器实现细节和运维情况,即可拥有交付物联网化的电子产品的能力。利用Yeelink提供开发接口,即可将传感数据接入到Yeelink平台。Yeelink提供了方便的物联网云端接口,支持各类单片机开源硬件,为相关专业开设单片机应用、物联网、ZigBee、网络技术等课程提供云端实践平台[3]。

在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环节,授课教师给学生布置“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环境检测系统”的题目,题目要求基于物联网节点完成当前环境温湿度的采集,通过WSN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在数据的显示部分,提出按照物联网云Yeelink的协议格式要求,将数据定时送往Yeelink平台,以随时随地在云端实时检测到被测环境的状态和数据曲线,如下图所示。

2.应用效果

2.1人才培养

通过在物联网相关的课程中进行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将目前主流的工程领域的开发方法引入教学实践中,大大促进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4]。所培养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地进入角色,在目前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提前站稳脚跟。根据部分学生的就业反馈,他们在学校进行的这些实践活动基本与当前IT公司的路线一致,在相关的开发领域能够迅速上手,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2学科竞赛

将公有云平台应用到学生的相关学科竞赛中进行,取得了良好的竞赛成绩。

(1)2012年,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信息技术大赛中,我校学生利用公有云SAE完成的作品“校园一机通”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该作品后端采用当时十分先进的云计算平台SAE进行数据存储和逻辑处理,前端使用移动终端,采用JSON方式进行数据通讯。

(2)2014年,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竞赛中,参赛作品“蓝牙控制物联网小车”利用手机控制蓝牙小车,蓝牙小车进行环境状态的监测,监测结果通过无线网络传送至物联网云端Yeelink,在Yeelink端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和存储,该作品充分利用Yeelink云提供的开发接口,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最终获得大赛全国二等奖。

(3)2015年,在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主办的TI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竞赛中,参赛作品“手机控制物联网网关”利用TI的CC2530无线传感网节点采集和传输数据,Android智能终端作为数据网关与外部网络进行通讯,Yeelink云端进行传感数据的可视化,该作品最终获得西北赛区二等奖的成绩。

(4)2015年,甘肃省首届青年APP大赛中,所指导的参赛作品“校园移动信息平台”采用阿里云平台进行部署,最终获得省级三等奖。

2.3教学相长

在云平台与物联网专业实践课程的结合应用过程中,相关授课教师可获得很大的收获,教学思路由原来的传统观念逐步向主流的工程应用角度转变,动手能力也得到增强,这都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有益帮助。

3.结语

借助云计算的强大优势,将无线网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逐步迁移到云计算平台。通过研究和教育实践,将主流的工程应用与传统的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对诸多云平台的测试和应用,选择主流并适合于教育教学的平台进行重点的推广应用,并在人才培养、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一定的应用成果。实践表明,该项应用能够促进物联网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对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2.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反思与建议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物联网,实训室建设,智能家居,社会服务

0前言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 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专业作为一个全新学科, 已经受到各院校的高度重视。2010年全国共有近700所本科院校向教育部提交了增设物联网等相关专业的申请, 教育部批准了30所大学设立“物联网工程”专业, 5所大学设立“传感网技术”专业。同时, 也有非常多的高职院校提交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申报申请。我们经过两年的大量调研后,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 依托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优势, 自动化工程系提交了建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申请, 于2012年7月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 成为广东省第二批设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专业的单位之一。为迎接未来物联网产业在我国的高速发展, 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做人才准备, 物联网专业建设在未来几年将会是全国高校的趋势所在。到今年, 我校的第一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圆满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走访了了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 对我们的学生普遍评价都比较高, 这有功于我们的实践环节的学习, 感谢我们的实训室环境的建设。在这里, 我将我们实训室建设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以此共勉。

1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及主要项目

从“物联网”的应用来看, 我们认为有三个层次:一是, 传感网络, 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 实现“物”的识别。二是, 传输网络, 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或未来的NGN网络, 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三是, 应用网络, 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 可基于现有的手机、PC等终端进行。由此可以看到, “物联网”的关键在于射频标签 (RFID) 、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根据已经制定的教学计划安排, 本专业已开出“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应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RFID技术与应用”、“综合布线技术”、“局域网组网技术”、“嵌入式应用技术”、“智能家居”、“智能楼宇”等系列课程, 并设置若干课程设计、实训课程, 这些课程、课程设计、实训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必须通过全面深入的实践性教学, 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

该专业的实训室建设, 我们分为两期建设工程:第一期是智能传感网实训场———主要针对“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应用与检测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RFID技术与应用”等传感网络和传输网络层次的单一的训练;这个实训室无法满足系统性的实训及“智能家居及安防系统”等应用网络层次的综合课程训练、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的需要, 这就有必要在一期主要训练传感网络和传输网络层次的单项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系统性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网络层次的集成综合实训室, 就是我们的第二期实训室建设。该实训室是一期智能传感网实训场重要的能力培养提升部分, 主要基于行业职业标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 同时结合考证需要, 以考证的内容为载体, 在对学生进行综合项目练习的同时也具备了职业技能鉴定的水平。目前已获人社部批准的技能鉴定项目为“数字家庭技术集成师”, “高级物联网应用操作员”, 都属于高新系列。本期的系统集成综合实训室是智能传感网实训场的组成部分, 因此实验室之间符合统一的技术平台要求, 设备和系统可以互联互通, 系统集成综合实训室既可独立运行, 又可联网运行和管理。

另外, 系统集成实训室既要完全满足考证的技术要求, 同时也要尽量兼顾学院其他智慧系统的应用, 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的融合, 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管理服务水品、提升内部管理效率, 减员增效的必要手段。在学校, 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最重要的一环, 做好教学互动环节, 是掌握好教学环节的质量, 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现行的教学过程中, 传统的签到环节、疑问确认环节、提问互动环节、课堂小测试环节存在诸多问题。签到过程中, 使用纸张签到, 效率低且存在代签现象, 结果不便于教师统计;提问互动环节和课堂小测试的环节中, 教师给出简单选择后, 学生举手或者口头回答, 不能获得准确的统计数据, 教师只能根据大体情况来判断是否进行教学, 没有准确的数据, 更不能考虑后期的数据挖掘和数据统计工作。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资产管理、环境智慧调节、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在逐步的推广运用。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而智慧教室本身也是物联网综合应用项目之一, 可作为学生实训的一个实际真实的项目来练习。另一个会议室环境控制项目也将是学生实训的一个实际真实的项目。本文将主要介绍第二期物联网集成实训室建设的内容。

2实训室具体主要建设内容

2.1系统集成项目及考证项目实训系统———联动控制的智能家居模型

2.1.1需要的环境与设备:

a.家庭组网:家庭网络的搭建与组网;

b.安防报警:智能安防可以实时监控非法闯入、火灾、煤气泄漏;

c.视频监控:实现现场的视频监控与图像抓拍、录像;

d.照明控制:控制照明的开关、明暗度, 支持情景模式;

e.窗帘控制:控制窗帘的开关, 支持多种情景控制模式;

f.节能控制:控制电源节能, 支持多种情景控制模式;

g.影音控制:控制电视、音响、空调、冰箱、窗帘、门窗等;

h.控制方式:可通过手机、PAD、电脑等不同方式控制;

i.场景控制:如回家开门后, 灯、窗帘、空调等开启场景模式;

j.多屏互动:PAD、手机、电脑, 实现多媒体信息多屏体的无缝、实时、全自动推送, 同时支持多媒体信息远程推送功能;

k.系统调试软件可自动感知系统设备的存在, 并自动建立设备通讯, 系统自动感知并自组网, 设备免调试。

2.1.2实现教学层次所需要的环境和设备:

a.联动控制的智能家居模型, 为带花园的三层独立别墅, 配置各种家电及接受控制的各种仿真设备, 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完整智能家居方案设计及控制的结果;

b.联动控制的3D智能家居场景仿真软件, 各种家居控制的现场效果都可通过该3D仿真软件体现;

c.智能家居模型为缩小版的完整系统功能体现, 3D智能家居仿真软件为放大版真实版的完整系统功能体现, 学生在一期实验室所做的智能家居系统开发可形成鲜明和清晰的对比, 学生自身的设计缺陷可通过该比对得到显现。

2.2智慧教室系统设计

智慧教室系统基于交换机为核心, 建成一个综合型的物联网共享平台, 所有的设备系统均可以通过标准模块Wi Fi设备服务器无线接入物联网工程信息平台, 通过服务器的系统软件统一管理前端系统设备;同时, 教室智慧系统的设计能开放足够多的端口和丰富、完善的接口函数以及二次开发包, 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平台去学习和研究。

该实训室建成一个综合型的物联网应用场景, 用于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研究, 以及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具体实现功能如下:

门禁系统:采用RFID卡 (校园卡) 刷卡开门, 及远程网络控制开、关门。

A405安装的门禁系统由校园卡读卡器、控制电路、门锁自动执行机构、Wi Fi无线联网模块、以及配套的服务器软件和本地控制软件构成。

服务端软件运行在A405服务器上, 通过设置校园卡权限 (只有授权的校园卡才能够打开门) , 实现门的管控。同时也可以通过授权远程登陆服务器, 通过网络实现门的开、关控制。

灯光控制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由灯光控制器、配套的系统软件构成。

本地网络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灯光开关;远程通过网络授权登陆服务器, 察看实验灯光情况, 并实施远程控制。

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由Wi Fi无线摄像头和配套监控软件构成。

通过本地有线、或无线网络, 以及远程授权登陆服务器监控软件, 实施对实验室的实时视频监控。

空调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由中央空调电源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配套控制软件构成。

实现室内温度的自动控制;以及本地有线、无线网络控制中央空调系统;远程授权登陆服务器, 查询空调器状态、环境温度、及实施控制。

窗户监视系统:窗户监视系统由窗户门磁模块及配套软件组成。

窗户门磁模块用于检测窗户的开关状态, 并将状态信息及时上传至服务器。

该系统通过本地、远程有线或无线网络, 授权登陆服务器, 察看窗户的开、合状态, 同时设置敏感时段, 实施对窗户的自动监视和报警。

2.3实验实训室平面图及各区域功能说明

2.3.1 A5-405物联网系统集成实训室网络拓扑图 (图1)

2.3.2门禁系统 (图2)

2.3.3物联网系统集成实训室布置图 (图3)

3实训室建设后的社会服务效益分析

3.1校企合作

3.1.1与广东省物联网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

与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安居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以实训室为平台进行深度校企合作;与广州数字化家庭示范基地人才培养中心共同成立研发中心, 承接科研立项, 完成成果转换。

3.1.2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功能

与广州数字化家庭示范基地等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 具有教育、训练、生产和辐射功能。作为“合作共享型”实训基地, 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把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生产环节有机统一起来。实训基地不仅负有培养人才的任务, 还具有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对外培训服务、技能鉴定与考证等的任务。同时和兄弟院校共享实训资源, 提高设备利用率。

3.2对外培训

针对目前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依托实训基地及研发中心, 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开展自动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移动终端开发等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的师资培训, 开拓继续教育培训、师资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等。到2015年, 社会培训人数达到100人次/年。

3.3职业技能鉴定与考证

该项目是物联网新技术应用, 教师通过该平台学习物联网最新应用, 通过该平台可开发出水利、电力物联网的相关产品, 预期可通过该平台申报水利物联网相关纵向科研项目及横向科研技术改造项目。

参考文献

[1]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2]舒松, 喻会.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 .

13.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反思与建议论文 篇十三

摘 要:文中介绍了侧重不同学科建设的物联网RFID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物联网工程专业RFID课程实践教学开展的创新模式,并以RFID基础理论结合应用系统实例,从基础理?验证、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应用系统集成方面对RFID事件教学体系进行划分,说明了该模式的思路和具体实践内容。该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开展,提高了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了物联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RFID;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5-0-02

0 引 言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利用空间电磁场实现信号的非接触传递,达到识别目标信息的目的。随着通信技术和半导体制作工艺的发展,微波领域的RFID应用越来越广,而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RFID技术,对物联网感知层感知水平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质量对培养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但大多院校物联网实践教学均围绕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络构建分析和RFID基础理论验证开展,正确把握物联网各专业课之间的联系特点,同时设计好其实践教学环节已成为各高校需要关注的问题。RFID实践教学体系

物联网是一个涉及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和信息安全等专业知识的学科,需要对以上各专业技术集成创新。RFID基础理论包含了上述各专业知识,但又是一个独立的完整体系架构,其实践教学是整个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高校侧重学科不同,RFID实践教学的开展也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3类:

(1)通信类实践。RFID实践教学主要依托通信知识开展,包括电子标签和读写器通信编解码方式的实验、调制解调的实验、无线传感节点通信实验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也均围绕通信技术开展。

(2)计算机软件类实践。RFID实践教学以软件类为主,主要包括通信协议分析实验、防碰撞算法验证实验、编解码算法编程实验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中间件开发、应用系统软件设计等。

(3)电子类实践。RFID实践教学主要以电子信息类为主,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实验、电子标签和读写器阻抗匹配实验、射频电路仿真实验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RFID阻抗匹配网络设计、读写器电源设计、读写器射频电路设计、射频频率跟踪系统设计等。RFID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物联网RFID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由于物联网涉及多项专业知识,所以RFID实践教学模式不应是某一类专业的教学,应当综合通信专业、计算机专业和电子专业的实践,以通信专业知识理论验证为基础,电子专业硬件设计制作为平台,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为目标,贯穿RFID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把众多专业知识在RFID课程中融会贯通,达到比较全面的实践目的。和以往依托院校特色专业为基础的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模式不同,RFID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体系构建如图2所示。

(1)基础理论验证,主要为RFID通信技术基础理论的验证实验。包括RFID通信模型中的各种编码解码波形观察分析对比,常用调制解调算法的实现和波形观察,125kHz/13.56 MHz/900 MHz RFID标签内容在不同标准体系下的读写实验以及RFID天线频率、方向性、阻抗和稳定性仿真分析。其中编解码、调制解调和电子标签读写实验可由RFID综合实验平台的试验箱实现,天线特性仿真分析可由HFSS或者MWS等仿真软件实现。

(2)硬件设计,主要为RFID读写系统部件的设计。包括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设计,其中电子标签的设计主要为天线设计,读写器设计主要为射频电路和天线的设计,可以按照模块分次完成,也可以课程设计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3)软件设计,主要为读写器读写程序的设计和防碰撞算法的实现。包括低频和高频的读写器数据存取程序设计或者仿真,ALOHA及其改进算法以及BTS算法的仿真和观察。

(4)应用系统集成,主要为RFID通信系统的综合应用设计。包括利用单片机或DSP实现抑或其他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系统设计,如单片机控制的RFID标签汽车防盗系统、考勤系统和一卡通信息读取系统的设计。可以以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RFID实践教学体系基础理论验证实践平台如图3所示。RFID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RFID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教学相关知识的完善。为实现RFID实践教学开展的有效性,与其相关专业知识的补充十分必要,主要包括通信基础理论、无线通信技术、电磁场电磁波技术、微波技术和天线理论等基础知识,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培养计划的保障。

(2)实践教学设备的配置。实践教学开展的好坏直接受制于其配套设备,RFID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实施的必要设备包括具有通信编解码和调制解调功能的综合开发平台、RFID标签制作综合试验箱、电磁场电磁波或天线特性分析软件和不同频段的RFID读写器等硬件设备。

(3)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物联网RFID课程涉及多专业、多学科,单一学科的实验室人员无法胜任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因此应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专业课老师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结 语

物联网RFID课程是一个涉及多专业知识的学科,本文分析了目前依托特色专业的RFID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提出了物联网RFID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并说明了其实施应注意的问题,为RFID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社会工作师--培训心得下一篇:结构抗震一般措施之结构有哪些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