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岗位职责

2024-06-11

放射治疗岗位职责(共18篇)

1.放射治疗岗位职责 篇一

放射科岗位职责 科主任职责

一、主持本科全面工作。

二、拟写科室相关工作计划。

三、制定完善科室相关规章制度。

四、制定完善放射诊疗操作规程。

五、检查、督促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六、安排部署放射诊疗工作。

七、监督检查放射诊疗安全防护,制定放射诊疗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参与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八,协调开展放射工作人员建康检查和放射防护培训。

九、负责科内专业科研课题,组织本科新业务、新技术项目开展。

十、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放射医师职责

一、协助科主任开展放射诊疗相关工作。

二、贯彻执行放射诊疗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科室规章制度。

三、完成职责范围内读片工作和放射诊疗报告审核、发放工作。

四、指导下级医务人员、进修人员医疗工作。

五、参与放射工作人员建康监护和安全防护工作。

六、参与科内专业科研课题、新业务、新技术项目开展。

七、参与放射意外事件应急救援。

八、完成科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放射技师职责

一、协助科主任开展放射诊疗相关工作。

二、贯彻执行放射诊疗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科室规章制度。

三、完成职责范围内投照和暗室技术工作。

四、指导下级医技人员、进修人员投照和暗室技术工作。

五、参与放射工作人员建康监护和安全防护工作。

六、参与科内专业科研课题、新业务、新技术项目开展。

七、参与放射意外事件应急救援。

八、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定规则。

九、负责设备保养和维护。

十、完成科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2.放射治疗岗位职责 篇二

1 工作职责

正确了解和掌握所使用机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以及操作规程和制度, 并能熟练操作机器设备, 如有机器故障, 及时向维修人员汇报。

在摆位治疗中, 能解决一些疑难病人的摆位, 并协助医生确认治疗计划的参数, 核对医生在射线能量、照射剂量、射野结构以及楔形板的应用是否正确。

在治疗工作中应对放疗技士的工作起到指导、帮助、检查、监督的作用。每天核对治疗单, 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如有较大差错应及时报告主任。

负责新的照射技术的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应用。

治疗工作结束后, 检查机器及辅助设备, 门窗、水、电关闭情况及安全、卫生情况。

2 共同职责

放射治疗师是治疗计划的执行者。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操作规程, 经有经验放射治疗师带教, 并达到独立操机水平后, 方可独立上机操作。每个班次均由两个操作技术员共同担任。

每天开始治疗前, 须认真执行设备晨检, 记录加速器外部供水压力, 内循环水流量、机器温度、SF6 压力、压缩空气压力等数据。如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告知有关人员。

在每次治疗出束前, 应由另一名操作者对已输入计算机的治疗计划各项数据再次核对后方可出束, 治疗期间操作技师必须进入治疗机房完成臂架和治疗床的运动操作, 坚决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机器出束后, 应密切观察操作显示屏的数据和病人情况, 发现异常, 立即中断射线, 以确保病人安全。

随时观察机器运行情况, 发现机器任何部件起火、冒烟或循环水泄漏等异常情况, 应立即按下紧急开关切断机器供电, 并告知科室领导和维修工程师。

每天治疗工作结束后, 应及时将机器置于STAND BY状态、臂架置于90°或270°, 检查机器水、电、气、各部分确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经常检查空调机、除湿机的运行状态, 使机房内温度保持在25 ℃、相对湿度在65%以下。下班前把机器部件放回指定位置。

3 技术能力评定标准

熟悉治疗设备性能特点;熟悉一、二类放疗技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掌握一、二类放疗技术的操作过程, 并能开展放疗工作。

熟悉普通肿瘤的固定模具制定和X线、CT模拟定位的规范及流程。

掌握放疗的查对制度, 掌握放疗前对患者病情的评估, 治疗前与病人有必要的沟通。

操作前对该患者的病情和放疗部位的了解及所需摆位物品的准备,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注意事项嘱咐及正确的治疗摆位, 正确完成每日放疗后患者剂量记录及设备运转记录。

4 与患者沟通应知道

4.1 皮肤反应

一般在第二、三周后, 开始有红、肿、热及微痒反应。. 处理方法:避免用肥皂清洗衣, 或避免衣物的压迫、束缚或粗糙衣服摩擦。不可随便涂抹药膏类、化妆品、以免增加皮肤反应。轻微的痒感, 不可用指甲抓, 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及引起破损。

4.2 口腔黏膜炎

常见于治疗第二周开始出现, 此时应避免吸烟、饮酒、进食酸辣刺激食物。口腔黏膜炎的护理:注意口腔清洁, 使用含氟牙膏, 每天至少早晚刷牙2 次, 至少漱口5 次, 改善口腔症状。多进食新鲜蔬菜, 水果和易消化, 清淡的流质或少渣食物, 禁辛辣, 坚硬, 刺骨类食物。

4.3 口干

因照射治疗的关系, 口腔唾液分泌会减少, 故产生口干感觉。需随身携带水壶漱口或饮用, 避免口腔太干而造成的不适。

4.4 下颌关节强制

治疗后的患者有牙关较紧的情况, 故治疗期间即须练习张口运动。

4.5 味觉迟钝

因照射治疗口腔部位, 会影响到舌头上味蕾的变化, 所以对食物的味觉感降低。味觉在治疗后将渐渐恢复。

治疗结束后1~3 年内应尽量避免拔牙。对于乳腺癌患者, 常出现患侧上肢水肿, 故治疗后仍需持续患侧运动及自我检查。

总之, 放射治疗师是放射治疗计划的执行者, 其工作直接关系到治疗的精度和治疗的疗效, 所以工作作风必须坚持四严:严肃、严密、严格、严谨。还必须掌握几门学科专业知识如解剖学、肿瘤学、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一般护理知识、医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摘要:放射治疗师是放射治疗计划的执行者, 其工作直接关系到治疗的精度和治疗的疗效, 所以工作作风必须坚持四严:严肃、严密、严格、严谨。还必须掌握几门学科专业知识如解剖学、肿瘤学、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一般护理知识、医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根据放射治疗师的工作范畴, 从从业人员的职称、工作职责、技术能力标准及医患沟通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3.放射治疗岗位职责 篇三

关键词 皮肤防护剂 放射性损伤 皮肤黏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0.192

资料与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8月收治头颈部肿瘤患者14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30~65岁,中位年龄45岁。对照组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24~67,中位年龄50岁。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主要成分聚乙二醇等。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6MV直线加速器,放疗方案均采用常规放疗,即Dt 2.0GY,5次/周。两组放疗部位接近,射野、剂量大小相近。

观察标准:采用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⑴急性皮肤损伤分级:①0级:无变化;②1级:滤泡样暗色红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③2级:触痛性或鲜红色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④3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样水肿;⑤4级:溃疡,出血,坏死。⑵急性黏膜损伤分级:①0级:无变化;②1级:充血、可有轻度疼痛,无需止痛药;③2级:片状黏膜炎,或有炎性血清血液分泌物、或有中度疼痛,需用止痛药;④3级融合的纤维性黏膜炎、可伴重度疼痛,需麻醉药;⑤4级:溃疡,出血,坏死。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

结 果

两组患者在皮肤出现1级放射损伤的发生概率有所不同,当皮肤吸收剂量达到20GY、30GY、40GY时,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这提示放射皮肤防护剂能明显提高皮肤的辐射耐受剂量,延缓皮肤损伤的发生。见表1。

观察组黏膜发生严重放射损伤(3级)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讨 论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对人体患病部位进行照射,使病变的组织细胞损伤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但往往受照射的部位不仅包括患病组织,还包括一些正常组织,这些正常组织的细胞也会受到射线的损伤。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杀死病变组织细胞,同时有效保护正常组织细胞,一直是放疗医生所追求的目标。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由于肿瘤细胞接受电离辐射的同时,机体自身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易被大量损伤,免疫力降低,更易被致病菌侵入伤口,造成感染,形成皮肤黏膜损伤[2]。因此预防皮肤黏膜放射损伤对于保证放疗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放射性损伤的发生与自由基含量的变化有关[3],而所有有效防护剂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在分子的一端有1个-SH基(或者潜在的SH基)在分子的另一端则有1个强的碱性功能基团如胺或胍,中间由2~3个碳原子的直链将他们相连。巯基化合物是对稀疏电离辐射,如X或γ射线的有效防护剂。作用机制包括自由基的清除。临床发现自由基由于外层有1个不配对的电子,因此非常活跃,然其寿命只有5~10秒,在有氧存在时,可出现F+O2=FO2(F代表自由基)。这个高活跃的产物FO2已在其系统内组成1个新的带电分子。而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里含有大量巯基化合物,可通过和氧争夺自由基而阻断这一反应,从而对稀疏辐射反应起到最大保护作用[4]。

参考文献

1 殷蔚伯,谷铣之,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2 房彤.头颈部肿瘤病人急性放射性皮肤和口腔黏膜损伤的调查分析.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8,18(5):350-350.

3 吴士良,王尉平,徐岚,等.60COγ射线局部外照射对组织胶原代谢的影响.中国核科技报告,1998,6.

4 刘树铮.医学放射生物学.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8.

4.放射科医生的岗位职责 篇四

1.面带微笑用礼貌用语主动热情迎接客人。

2.核对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及检测项目。

3.耐心细致的解答客人的问询,向客人解释体检项目及意义, 根据客人需求,可主动推荐加项。

4.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尊重客人的隐私权。

5.严格按照放射科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投照必须符合技术标准。

6.知晓放射防护器材与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并按规定佩戴个人剂量仪,对客人敏感部位进行屏蔽防护。

7.体检结束后桌面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试。

8.做好紫外线空气消毒,并按规定登记。

9.完成上级主管安排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医学影像专业,专科以上学历。

2.执业证书、放射人员工作证、放射防护知识培训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个人剂量季度监测结果齐全,合格上岗。

3.具有高度责任心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爱岗敬业,工作努力,积极进取,责任心强,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篇五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指南2011年新增加了宫颈癌放射治疗靶区范围, 2012年明确了适形和调强放疗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地位:对于接受子宫切除的患者以及需要接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放疗的患者, 调强放疗和其他高度适形放疗技术有助于减少肠管及其他重要器官接受的放疗剂量。对于因局部淋巴结肿大而需要接受大剂量放疗的患者, 这些技术同样有效。但是, 对于宫颈未切除且伴有中心性病变的患者, 中心病变区不应将调强放疗等技术作为首选, 仍应选择近距离照射作为主要治疗方法。2013年又进一步阐明了三维影像为基础的体外放疗成为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标准模式, 推荐联合应用MRI、PET-CT以保证放疗靶区覆盖受侵宫旁及转移淋巴结组织。

1 体外放疗

传统的宫颈癌体外放疗多采用二维前后野或四野箱式盆腔照射, 由于危及器官耐受照射剂量而限制了靶区的照射剂量, 尤其对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难以达到根治量照射。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 (IMRT)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IG-RT) 、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IMAT) 、TOMO等放疗技术由于其高度的适形从而达到提高靶区剂量和减少正常组织受量。Warren报道宫颈癌术后全盆腔调强放疗处方剂量可增加到54 Gy, 有助于控制肿瘤复发, 并发症没有明显增加。Poorvu等研究IMRT技术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放疗的消化道反应率, 仅3/46出现>3级的近期毒性, 3/46出现>3级的远期毒性, 46例均未出现十二指肠特异性反应, 提示应用IMRT技术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放疗可充分保护肠道, 剂量可提高到65 Gy。Jensen等对21例宫颈癌病例分析后认为, 应用IMRT技术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放疗不增加远期毒性, 局部复发率低。这些精确放疗新技术的共同优势是提高靶区剂量和减少正常组织受量, 但各种技术间仍存在差异。最先应用于临床的IMRT是在三维适形放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外立体照射技术, 其适形度及均匀度均明显优于传统体外放疗。但其缺点占机时间过长。IMAT则弥补了这一缺陷, IMAT通过动态多叶准直器 (MLC) 的连续运动, 不断改变照射野大小和形状来实施调强治疗, 缩短了治疗时间, 剂量分布较IMRT更优化, 更适合于器官生理运动度较小部位的放疗;但IMAT计划的优化更复杂, 计划难度更大, 计划所需时间明显长于IMRT。无论是IMRT或IMAT都不适宜用于超长范围的治疗, 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helical tomotherapy, HT) 的优势正是能实现超长范围的治疗, 同时具有IGRT和剂量引导放射治疗 (DGRT) 的优势。

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实施均是基于大体肿瘤靶区 (GTV) 的合理勾画, 因此合理的GTV勾画不仅决定了治疗成败, 也直接影响到放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GTV的勾画应结合妇科检查、CT、MRI、PET-CT等多种手段来确定。临床靶区 (CTV) 的勾画与放疗医师的经验等多个方面有关。根据NCCN的推荐, CTV前界应包括肿瘤可能向子宫体扩散的区域, 后界应该包括肿瘤可能向宫骶韧带扩散的区域和骶前淋巴结, 侧界应包括足够的盆腔淋巴结。对肿瘤侵及阴道下1/3的患者, 腹股沟淋巴结应该包括在治疗范围之内。对隐匿性或肉眼下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进行延伸野放疗时, 应该进行详细的计划设计及评估, 以保证CTV有效的剂量 (显微镜下病变剂量达45Gy) , 同时应保证肠道、脊髓或肾脏受量在安全剂量范围内。Taylor等2005年报道了CTV勾画的研究后, 被业内学者广泛接受。与此同时, 业内学者不断细化, 于2008年由Small等报道了对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术后CTV勾画达成的共识。2011年, 由Lim等报道了对宫颈癌根治性放射治疗CTV勾画共识。Gay等2012年报道了专家组对危及器官的勾画意见。至此, 对于宫颈癌术后放疗或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的根治性放射治疗中的体外放疗靶区的勾画已经成熟, 业内达成一致共识。

随着精确放疗技术的发展和靶区勾画标准的完善, 对剂量的评估方法也提出新的要求。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 (ICRU) 发表了外照射放疗的指导性文件———ICRU系列报告, 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定义、处方剂量、计划报告和记录等内容制定了全面的推荐标准, 至今已建立了3个水平的剂量描述和报告标准。ICRU 29号文件提出第1水平的报告方法, 是基于点剂量的评估方法, 适用于简单的放射治疗。ICRU 50、62号文件提出并完善了第2水平的剂量报告方法, 是基于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 得到的吸收剂量和体积, 并提出了GTV、CTV、计划靶区 (PTV) 等剂量评估的概念。2010年ICRU新发布的83号文件对IMRT的处方、记录和报告提出了第3水平的要求, 提出了肿瘤控制率、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生物等效均衡剂量、其他危及体积等新概念, 并推荐使用中位剂量D50%用于评估PTV接受的剂量;推荐使用最大剂量评估危及器官的剂量。目前第3水平的评估标准正逐渐应用于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关于其是否合理、如何与以往的处方剂量和剂量评估方式相衔接, 尚有待临床更多资料的积累及验证来完善。

2 近距离放疗

传统的宫颈癌近距离放疗剂量学体系均建立在二维剂量分析基础上, 并以ICRU剂量参考点为基础进行二维空间上的剂量评估, 无法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其不足之处主要包括:对于体积较大的局部肿瘤 (直径>5 cm) , 其处方剂量线无法完全包绕肿CTV, 导致CTV剂量不足;对于体积较小的CTV, 处方剂量线包括部分危及器官, 增加放射性损伤;“A点”是一个不确定的参考点, 因为在治疗过程中肿瘤的变化、每次施源器位置的差异, 导致A点无法重合, 造成A点剂量不确定;且对危及器官剂量监测存在不准确性。

基于三维影像的近距离放射治疗于本世纪初起开始应用于宫颈癌的治疗中, 在高剂量率后装的基础上, 加入三维计划系统, 将三维断层影像如CT、MRI与腔内治疗计划相联合。其优势在于将传统的梨形剂量线改变为根据治疗靶区的形态和体积以及与危及器官关系而设计的剂量曲线, 从而强调了治疗实施的个体化。Potter等研究发现, 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 三维近距离放疗的不良反应低于常规近距离放疗;前者的3~4度胃肠道及泌尿系统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 而后者可达10%。此外, 三维近距离放疗还将肿瘤直径>5 cm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由64%及28%提高至82%及58%。该作者于2011年进一步研究了三维近距离放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该研究发现, 与常规治疗相比, 三维近距离放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可减低盆腔复发率60%~70%。Kang等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应用CT引导的腔内放疗进行治疗, 对照组133例采用二维近距离治疗, 发现与二维近距离放疗相比, CT引导的腔内放疗使严重远期直肠出血的发生率由13%降至2%, 在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的治疗中, 应用三维近距离治疗的局部控制率98%, 而二维近距离治疗仅为81%。

关于三维近距离治疗的实施, 美国近距离治疗协会 (American brachytherapy society, ABS) 及欧洲肿瘤放疗医师协会 (GEC-ESTRO) 均已形成初步共识, 其具体实施尚需进一步临床探索。2005年, GEC-ESTRO推荐在三维近距离治疗中引入GTV、CTV等概念:推荐应用MRI图像勾画靶区, 以TW2序列所示的肿瘤范围为GTV, 并区分诊断时与治疗时的GTV及CTV。将CTV按照肿瘤负荷和复发的危险程度分3类, 高危CTV (HR-CTV) 包括宫颈和近距离治疗时肿瘤侵犯的范围;中危CTV (IR-CTV) 表示明显的显微镜下肿瘤区, 推荐包括外照射开始前的肿瘤范围, 近距离治疗时需要描述HR-CTV及IR-CTV;低危CTV (LR-CTV) 指可能的显微镜下播散区, 一般用手术或外照射处理。2006年GEC-ESTRO提出以D90、D100评估GTV、HR-CTV和IR-CTV的剂量, 以V150、V200评估高剂量体积;以D0.1 cc、D1cc、D2cc或D5cc、D10cc评估危及器官受量, 至此形成了后装治疗由二维向三维转变的一致推荐。

MRI因其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而一直作为近距离治疗勾画靶区首选的成像方式。2012年GEC-ES-TRO完善了MRI引导三维后装的规范, 推荐通过盆腔表面线圈获得的多平面 (横轴位、矢状面、冠状面和斜位) T2加权影像为肿瘤和重要器官可视化的金标准。目前制定的标准大多以可重复进行的MRI检查为基础, 但是由于MRI的应用受到经济、资源等多方面的限制而难以重复进行, 故有学者研究以CT引导近距离放疗的可行性。

3 体外放疗联合近距离放疗

尽管目前认为三维影像为基础的近距离放疗在宫颈癌放疗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 但作为新的技术, 仍需要结合传统近距离治疗经验, 逐步找到临床疗效及DVH参数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Angla等报道了396例宫颈癌根治性放疗, 体外联合近距离放疗A点中位总剂量87 Gy, 直肠和膀胱ICRU参考点剂量分别为69 Gy和70 Gy。早期和晚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94%、87%, 无瘤生存率分别是78%、61%。直肠和膀胱5年的严重并发症 (G3~5) 分别是4%和4%。也有学者报道了直肠ICRU参考点剂量超过80 Gy发生严重并发症几率为26%。这些研究均采用传统的参考点剂量进行评价, 三维影像为基础的近距离放疗研究发现传统的参考点不能准确反应危及器官的实际受量。最近的一项欧洲最大的MRI为基础近距离放疗联合体外放疗的研究中, Potter报道了维也纳总医院156例ⅠB~ⅣA期宫颈癌治疗的结果, 处方剂量HR-CTV D90>85 Gy, 直肠及乙状结肠D2cc70~75Gy, 膀胱D2cc<90 Gy。全部患者HR-CTV D9093±13Gy, 膀胱D2cc86±17 Gy, 直肠D2cc65±9 Gy, 乙状结肠D2cc64±9 Gy。3年局部控制率在IB~ⅡB期患者中达95%~100%, 在ⅡB~ⅣA达85%~90%。与同中心历史数据相比, 盆腔复发率减少了65%~70%, 严重并发症也明显减少。

6.直肠癌的放射治疗体会 篇六

【关键词】直肠癌;大肠癌;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69-01

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大肠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有了一定的进展。开展积极的综合治疗,任何治疗应首先考虑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也要考虑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仍然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措施[1]。现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30例放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直肠癌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58岁。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腹痛、便血、腹泻等为首发症状。

1.2 方法 直肠癌放射治疗技术,术前放疗多采用盆腔前后2个野对穿垂直照射。准备一根肛管或导尿管和稀钡,把肛管或导尿管经肛门插入直肠内,用注射器注入适量钡剂,病人取仰臥或俯卧位于模拟机床上,在模拟机透视下定位,上界在L5下缘水平,下界依据肿瘤的下界水平而定。如拟行Dixon保肛手术,则下界在闭孔下缘,如病变为低位直肠癌,则下界在肛门水平,二侧界在真骨盆缘外1~2cm。术后放疗采用三野等中心照射。病人俯卧于模拟机上,双手置于颏下,在模拟机透视下定位。上界在L5下缘水平,下界依据肿瘤的下界水平而定。如为Dixon保肛手术后,则以下界在闭孔下缘:如为Miles术后,则下界在缘肛门口水平,对好体中线位置,然后机架分别旋转+90度及-90度,调整二侧界前界和后野,后界必须包括骶骨的一半,一般前后界距离在8~10cm宽,此时读出二侧射野中心至皮肤距离,最后机架恢复零位,调节后野二侧在真骨盆缘外1~2cm,读出后野中心源瘤距,源皮距减去源瘤距即为等中心照射时升床的高度,并用皮肤墨水标记。下一步把三野的面积及各野直肠至皮肤的距离,放疗总量及分次量,三野剂量分配比,二侧野加30度楔形板等资料输入TPS系统,绘出等剂量曲线,经核对等剂量曲线合理无误后,填入治疗单,交技术员按计划治疗[2]。这里需要说明,二侧野水平照射野,骶骨的凹面必须包括在二侧野后野之内,因为从解剖上讲,直肠淋巴引流、血管在直肠与骶骨之间的腔隙上行,故必须包括骶骨凹面。而直肠前壁与膀胱后壁相邻,故膀胱后壁也必须包括在射野之内。直肠癌放疗剂量:一般术前放疗剂量在35~40/Gy/5次后立即手术,不延误手术时间。术后放疗剂量根据手术病理所见,总量DTS0/Gy/SW,必要时如病期较晚、切除不彻底,剂量达50Gy后缩野加量10~15Gy,局部剂量可达60~65Gy。单纯手术后局部复发,剂量达50/Gy/SW后缩野加量或采用近距离放疗,局部剂量可达70Gy左右。而术后放疗后局部复发者治疗困难,放疗剂量在40~50Gy/4~5W之间,如局部病变较小,也可视病变大小进行近距离放疗或适形放疗,但剂量不宜高。

2结果

经过治疗30例直肠癌患者,照射后临床症状均得到减轻,甚至消失。5年生存率为40%左右。

3 讨论

大肠癌研究的科研及临床人员的努力,在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均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年来在大肠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仍无明显提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广大医护人员所接受。

直肠癌单纯手术治疗后有较高的复发率,T1~2N0M0的病例术后局部复发率不足10%,而T3N0M0的病例术后复发率上升至15%~35%,T3~4N1~2M0的病例术后复发率高达45%~65%。术后复发病例常伴有局部剧烈的疼痛,目前对复发病例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虽然无资料证实直肠癌术后放疗可以提高生存率,但放疗可以提高直肠癌局部控制率已被接受。仅此一点足以说明术后放疗是非常有意义的。近年来文献报道 Dukes分期B2和C的病例,术后放+化疗综合治疗对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有提高。术前放疗已广泛用于可手术直肠癌和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放疗可以降低手术种植的发生,使肿瘤的分期降低。已有报道术前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远期生存率[3]。放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最重要进展是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保留括约肌功能的手术治疗。在确保与根治术相同治愈率的前提下,保留括约肌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术后放疗适应证:直肠癌术后放疗与否应根据手术所见、术后病理分期决定。如手术过程中局部病变较晚,肿瘤已侵及深肌层、或穿透肠壁、或病变部位与盆腔组织或器官有癌性粘连、肠壁或盆腔有转移淋巴结等。如按术后病理Dukes分期,属B2、C1和C2期,术后应予放疗。术后放疗有如下几个优点:①术后分期明确,约10%~15%的T1~2N0M0及术中探查已有肝转移的病人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照射;②在手术中可以放置银夹,准确标出瘤床的范围;③不延误手术时间,不影响伤口愈合。术后放疗的缺点是:①手术后小肠坠入盆腔,放疗中小肠的受量增加;②手术可能会影响局部区域的血流,造成乏氧,影响疗效;③因为Miles术后放疗需包括会阴疤痕,使照射野扩大。

术前放疗适应证:直肠癌在CT、MRI或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后,其分期为T1N0M0及有远地转移如肝转移者可不作术前放疗,而低位直肠癌术前病理检查为低分化腺癌、直肠癌已侵及盆腔组织和器官,如前列腺、阴道后壁,以及肿瘤巨大、梗阻症状严重者均应行术前放疗。术前放疗有许多优点,在生物学上,术前放疗可以降低手术种植的发生。由于血液供应未受手术的影响,肿瘤细胞相对氧合好,对放疗敏感。在解剖结构上,由于小肠未受手术影响(手术可造成小肠固定于盆腔),小肠放射损伤小。在功能上,术前放疗能够降低肿瘤分期,使一部分本应采取Mile术的病例变为可行保留肛门的手术。另外,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病例,术前放疗可以提高切除率。术前放疔的缺点是使部分不需放疗的病例(T1~2N0M0或M1)接受了不必要的放疗。目前借助先进的检查手段可以减少和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应用CT、MRI能够发现早期转移病灶,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则可以准确判断肿瘤的侵犯深度。

参考文献

[1]喻德洪.现代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67

[2]殷蔚伯,谷铣之. 肿瘤放射学治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110.

7.放射性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篇七

为保障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放射性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放射性的法律法规,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培训和指导。

2、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必须要听从技术人员的指挥,不得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3、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坚守岗位,做好个人的交接班记录。

4、必须熟悉放射性同位素设备、射线装置工作场所的环境及工艺情况,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工作要认真负责,杜绝放射性事故的发生。

5、发现放射性同位素设备、射线装置的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不好或不完善等相关安全问题,及时报告,有权提出其整改。

6、要严格负责放射性同位素设备、射线装置的出入库的登记记录。

7、必须做好基本防护的三项措施: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8、应熟悉放射性事故应急预案,掌握放射性事故应急预案中的各项技能和要求。

Xxxxxxxxxxxxxxxx

8.放射科医师职责 篇八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按照本专业的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2、负责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治疗,正确书写各种检查、诊断报告,制定专科治疗计划,做好病例讨论记录和登记,统计工作,以及资料的整理保管工作。

3、参加教学担任进修、实习医师的培训,并负责其技术考核。

4、学习、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参加科研,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

5、参加放射线诊断,介入治疗和集体阅片。

9.浅谈放射治疗患者皮肤损伤的防护 篇九

【关键词】放射治疗; 肿瘤; 皮肤损伤; 防护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076-02

1前言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通过抑制或是消灭癌细胞的方式来治疗肿瘤疾病。一些患者在进行放射治疗时其正常细胞也会受到射线影响而受到一定的损伤。因此放射治疗对癌症患者来说有着不同程度的负面作用,比较常见的一种便是皮肤损伤。放射治疗对患者皮肤损伤主要表现在患者被射线照射的范围内的皮肤和粘膜上,造成损伤性改变。若是反应严重者甚至无法继续进行治疗,这样一来拖延了治疗进度,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影响。因此,做好对放射治疗患者的皮肤防护,让放疗顺利进行对患者最为有利。

2照射野标志的保护

照射野指的是放射线照射在病人体表皮肤的范围,是医生根据患者的肿瘤范围并结合了生物学的要求而设定的。在照射前首先在患者需要照射的体表用紫红色的皮肤墨水进行涂抹框定照射野,这样一来射线在此范围内能够达到对肿瘤的最大杀伤力并且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因此病人在治疗期间应当避免擦洗身体部位上的照射野,要保持照射野的清晰,避免照射野被冲淡,给治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要注意提醒病人在洗澡前要讓医生将照射野描浓,洗后再描一次,保持照射野清晰可见,方便治疗。在夏天易出汗时病人若发现照射野不清晰应要求医生重新描绘照射野,切忌万万不可自行描划。

3照射野的皮肤保护

患者应当保持皮肤干燥,以免身上水分会模糊照射野,其次就是患者在洗澡时不适用肥皂、沐浴露等清洁功效较强的产品来擦洗照射野部位,要用柔软的干毛巾擦洗照射野。

禁止患者食用刺激性药物涂抹,同时禁止患者食用过冷或是过热的水擦洗;不可在强风下活动与在阳光下暴晒,也不可用热水袋热敷损伤部位;禁止将照射野作为注射点或是粘贴例如药膏等东西于照射野上;避免穿着过硬或是带有金属物件的衣物,应多穿着柔软宽松的衣服款式;位于患者颈部的照射野应当避免与粗糙衣服摩擦,更不可佩带项链,冬天时宜用柔软的丝巾做保暖用。

在放疗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皮肤瘙痒,甚至奇痒难耐,应禁止患者用手抓挠,应采用手掌轻拍发痒部位,或是扑上一些痱子粉或是薄荷淀粉等能够镇定消痒等物,且能够保持皮肤的干燥。一些潮湿不透风的部位例如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皮肤耐受量较差,更容易起不良反应,应当注意通风清洁。

4放射局部皮肤损伤的防护

4.1放疗前: 在放疗前应当为患者理发、剃胡须等,进行此步骤时要避免工具刮伤皮肤。再者应当叮嘱患者勤剪指甲,避免因指甲锋利而弄伤皮肤。如上文所述,要注意保持照射野的清晰与照射野皮肤的干燥。夏天时清洁身体最好是使用刺激性较小的清洁用品和化妆品。在进行放疗之前可以将新鲜芦荟汁涂抹于患者的照射野处皮肤,自然干透后在进行放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放疗时对皮肤的损伤。

4.2放疗中: 由于患者体质的差异,对放射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同一名患者不同部位对射线的耐受量与放疗过程产生的程度也不相同,大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多表现为红斑、干性皮炎、湿性皮炎等,这些反应都会有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甚至在放疗结束后可能出现皮肤发红甚至逐渐变至暗棕紫色,同时身体毛发也逐渐脱落。放疗剂量的加大还会引起干性皮炎,干性皮炎多瘙痒,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发展成为湿性皮炎,湿性皮炎会伴有严重灼伤感,出现水疱和皮肤表皮破损,最后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让患者疼痛不已。

对于放疗产生的红斑,一般可以不用特殊处理,只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且不在未经医生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一些软膏或是洗剂等物品,若是恶化则应当咨询医生。对于放疗期间所造成的干性皮炎,不需要中止放疗。只需要提醒患者切勿抓挠瘙痒部位,局部瘙痒和干燥的皮肤可以使用一些医生开的例如鱼肝油软膏等无刺激性软膏进行涂抹。局部的炎症可涂上氢化可的松软膏来减轻炎症症状。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干性皮炎部分的皮肤破损,翘起皮肤切不可剥落以免发生感染,在干性皮炎恢复后皮肤上痕迹可消除。患上轻度湿性皮炎的患者可继续进行治疗,患病局部皮肤采用暴露疗法多通风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合并感染,另外可涂抹一些例如青霉素羊毛脂的抗生素类油膏来治疗。若出现水泡或皮肤糜烂并伴有严重灼伤感的患者,可局部每天涂以1%的龙胆紫2-3次。倘若湿性皮炎严重,有必要中断治疗,先进行湿性皮炎的治疗,治疗时注意避免皮肤受到污染。

4.3放疗结束后的护理: 在每次放疗结束后可用温水清洁皮肤,并涂上适量维生素E帮助皮肤恢复,或者可以使用亚芬乳膏涂抹照射野处皮肤,预防皮肤损伤。

在放疗结束后要注意提醒患者不可急于将照射野擦掉,可以让它自行消退。再者就是患者照射野处的皮肤会因色素沉淀而变深变黑,切不可用美容方法或是外力将其消除,随着时间的变化,照射野处皮肤颜色可逐渐恢复。

患者经过病痛和放疗后,情绪都会有所改变。因此要注意在放疗后通过心理教育让患者的情绪稳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教会患者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现实和生活,通过自我调节正确对待疾病,才能够让放疗效果达到最优。

5结语

放疗对正常皮肤的损伤是因电离辐射作用物生物体所产生的自由基损伤于生物膜、酶、核算等而引起的。皮肤损伤是最常见的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其中的一项,会给原本体质虚弱的患者带来不适。许多患者因为缺乏对放射治疗的了解,会对放射治疗产生不同程度的担心和恐慌,甚至会放弃治疗。因此医生不仅要对患者进行治疗,还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抚患者情绪,让他们能够以正面积极的心态接受放射治疗。在放射治疗中要时刻注意观察照射野,放疗结束后应当给予患者一些皮肤护理方面的知识指导,让患者能够学会护理因放疗而受到的皮肤损伤。对于一些皮肤反应症状较轻的患者,适当的防护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护理正确还能够让患者皮肤损伤尽快康复继续接受放射治疗,确保放疗效果。参考文献

[1] 江泽琴,刘焕义,叶启芳.浅谈放射治疗局部皮肤损伤的防护.西南军医.2005(01):85.

[2]彭金娣,齐莉,钱银霞,吴霞霞,熊华凤.浅谈肿瘤放疗皮肤损伤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44):439-440.

10.介入放射治疗防护措施浅谈 篇十

1 介入放射治疗的防护特点

介入放射工作要求医护人员床边近距离操作;操作时间长,受照剂量大;为了适应无菌操作及术中病人体位摆放的要求,需要经常变换机器的位置,因此,难以在机头部分使用固定的防护措施;介入工作人员大多来自临床科室,对防护知识了解少,防护意识较差[3],这些都是放射介入工作者受辐射损伤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求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介入人员身体健康。

2 介入手术室的前期准备

2.1 介入手术室防护材料的选择

介入手术室的墙体和楼板防护层是重要的防护设施,用于保护手术者、协助手术者和周边人员。其防护效果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而异,通常采用的防护材料有铅、含钡混凝土,砖等。根据马延洪[4]等人的教材,防护材料的性能分为屏蔽性能和反散射性能,在选择防护材料时应根据射线能谱合理选择。介入诊疗所用射线能量范围多在50~125 k V,综合防护性能以砖、铅材料为最好,因此,墙体防护材料以此为首选。

2.2 介入手术室的布局

介入手术室按照功能可分为检查室、控制室、设备室及辅助房间。其中,以检查室布局最为重要,根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介入检查室面积应>40 m2,并避免摆放过多物品。适当增加面积有助于工作人员采用距离防护。

3 X线设备的功能选择与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根据徐孝波[5]等人的检测结果,医生所接受的照射量与设备的型号、球管位置等有一定的关系。如在设备的选择上可优先选择专业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能够使照射剂量明显降低。现在使用的DSA,大多随机配备多种防护设施及功能,介入工作人员对此要充分认识并熟练应用,以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

3.1 介入血管造影X线机防护设施

厂家对专业的DSA在机器设计阶段已考虑到使用者的防护问题,将部分防护用品预置于机器内部。在选择、应用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合理应用。

(1)随机铅帘,悬吊式屏风。根据杨伟[6]等人的研究结果证实,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应用铅屏风可以阻挡61.12%~77.34%的散射线。随机配置的铅帘及铅吊屏,运动范围大,不会影响无菌操作及设备与病人的摆位。且运动范围、重量等因素在设计时已作考虑,不会影响设备的整体安全。

(2)缩光器。配备常规纵横遮光片和虹膜形遮光片,可将视野缩小至兴趣区。

(3)配备普通X线机使用的球管管套内铅屏蔽防护及滤线器、滤线栅等。

3.2 具备防护效果的功能

(1)脉冲透视。对于进针等不需要观察细致的过程,尽可能选用低速帧频。

(2)透视图像末帧保留。检查中须对病情分析时,采用末帧保留的图像可大大缩短透视时间。

(3)透视剂量显示。用于显示当前剂量率,随时提醒手术者保护病人及自身安全。

(4)路径图。用于直观显示靶血管具体位置及走向,对于缩短血管内治疗时间等,非常有意义。

(5)无射线缩光器、视野调整。在选择照射野、数字平板视野时,尽量使用此功能可有效缩短受照时间。

(6)采用高压栅控等技术,切断管电压低能部分,从而去除高压拖尾部低能射线。

4 手术中常采用的防护方法

除熟练应用上述措施和功能外,所有辐射场内人员须穿带防护用品并注意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方法的应用。根据成君方[7,8]等的推荐,随身防护用品的铅当量以0.1~0.3 mm为宜。将铅胶衣与铅帘、吊屏等合理搭配使用,可将散射线照射量减少61.12%~99.31%[6]。

5 其他注意事项

对于手术人员及合作者,要求术前做好充分准备,熟悉受诊者病情,制定好手术预案。操作准确、简捷、迅速,并采取人员替换的方式,以限制每个人的操作时间。对于手术必须在场人员,在保证手术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远离X射线直射区域及受检者受照肢体。严格避免非必须人员在辐射场内逗留。

参考文献

[1]张良安.医用辐射新技术应用中的辐射防护问题[J].辐射防护通讯,2005,(5):3.

[2]Col Hockings.Sources and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J].JRadiolee Port,2001,(1):518.

[3]杨迎晓,李全太,孙作忠,等.介入放射学的防护特点和要求[J].中国辐射卫生,2003,(12):17.

[4]马延洪.X线物理与防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徐孝波,殷志跃,陈秀华.介入放射时X射线机防护与操作者个人剂量检测[J].中国辐射卫生,2003,(4):224.

[6]杨伟,陈永新.X线介入手术的综合防护[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10):1246-1247.

[7]夏慧琳,卜羽,安文昊.介入放射诊疗辐射剂量特性的检测与验证[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2):20-22,8.

11.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职责 篇十一

1、工作职责

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端正服务态度,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 ⑵.坚持业务学习,了解掌握本学科国内外新的信息知识。提高诊断水平,加强协作精神,保证服务质量;

⑶.严格执行主管部门制定的X线防护标准和规定,做好X线安装、使用、防护工作;

⑷.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 ⑸.保持诊室整洁卫生;

⑹.定期统计分折工作情况,发现传染病人及时按规定上报。

2、工作规程

⑴.透视检查工作规程

①.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佩戴工作牌上岗; ②.核对受检者的表格资料,确认受检者;

③.受检者换鞋后进入透视室并关闭房门,避免射线漏出; ④.当一个受检者检查出来后,再请下一位受检者进入;

⑤.医生进入控制室操纵透视机,采取间断日光方式,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照射时间;

⑥.根据需要平稳转动受检者体位,仔细观察、全面分析,及时诊断,发现可疑病例者可加做拍片检查确认;

⑦.每天下班时,必须切断总电源,关好房门; ⑵.摄片检查工作规程

①.认真核对受检者表格资料,确认受检者姓名、X光片序号及体检部位;

②.请受检者换鞋后进入拍片室,每次只能进入1人,避免接受额外辐射;

③.嘱受检者摘下项链、胸罩等金属物品,做好拍片准备; ④.对需要保护的育龄女士,用铅围裙保护下腹;

⑤.认真摆好检查体位,按摄片操作规程,保证X光片质量; ⑥.拍片后嘱受检者带好随身携带的物品,方可离开; ⑦.下班时,关闭X光机线路切断总电源,关好房门。⑶、暗室冲片工作规程 ①.定期清洁、保养冲片机;

②.及时补充显影液及定影液,并调整好进液速度和烤片温度;③.冲片前打开机器预热30分钟,并打开空调、排气扇,保持 室内通风;

④.冲片前须做好暗适应; ⑤.避免他人进入使X光片漏光;

⑥.严格按冲片机操作规程操作,保证质量; ⑦.冲片后注意关机、关电源,并开窗通风。⑷、读片工作规程

①.认真核对X光片上的姓名、X光片序号、检查日期等资料是否与体检表的资料一致; ②.诊断认真细致,报告规范、准确,有疑难病例可做进一步检查或会诊,避免差错。对不符合要求的X光片提出重拍意见;

③.X光摄片检查结果及时登记、存档; ④.X光摄片报告及时发送。

12.放射科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篇十二

1、放射科质量控制小组,应在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研究制定本科室质量管理方案,负责组织、监督落实,定期对各种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整改意见。

2、负责放射科医疗质量(投照质量、诊断质量)、医疗安全、清洁卫生、劳动纪律及二级分配的监督落实。

3、组织综合读片、疑难病例讨论,负责诊断报告审签、病例(手术)追踪、档案管理,收集整理各种资料。

4、负责科研教学、法律法规、岗位职责、专业知识培训学习。

5、负责精神文明、健康检查等工作。

13.放射治疗岗位职责 篇十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均行食管镜检查,明确病理诊断。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男34例,女6例,年龄46~70岁,中位年龄55岁;对照组男35例,女5例,年龄45~68岁,中位年龄54岁。病理类型:鳞癌77例,腺癌2例,腺鳞癌1例;病变部位:颈段9,胸上段14例,胸中段35例,胸下段22例。两组患者经诊断均无法手术,未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理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病理证实为食管癌;(2)原发肿瘤≥T3和(或)CT扫描片显示肿大淋巴结Ⅱb~Ⅳ期;(3)没有出现穿孔前征象,如龛影、穿透性溃疡、扭曲成角;(4)未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并且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正常;(5)年龄≤70岁,卡氏评分≥80分,治疗前体质量减轻<5%。

1.3 排除标准

(1)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患者;(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3)神经或精神疾病患者;(4)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1.4 剔除和中止标准

(1)入组后未按实验治疗方案治疗患者;(2)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更改治疗方案患者;(3)治疗过程中主动退出患者;(4)治疗过程中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不适宜继续治疗患者。

1.5 脱落病例标准

(1)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差,难以评价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2)对治疗过程难以耐受者或出现严重并发症、不良事件患者;(3)治疗过程中服用其他药物影响实验疗效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患者;(4)其他原因导致疗程不足退出实验或失访、死亡患者。

1.6 疗效评判标准

根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2000年公布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可以分为:完全缓解(CR),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病灶有明显缩小;部分缓解(PR),临床症状有改善,病灶有缩小的迹象;稳定(SD),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病灶与治疗前相比,没有变化;恶化(PD),临床症状加重,病灶有加重迹象或出现新病灶。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毒性反应评价参照WHO毒性反应标准,患者治疗结束后复查或进行电话随访。

1.7 实验方法

治疗组采取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对照组采取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放疗技术:均采用美国瓦里安公司2300C/D直线加速器,应用模拟机标出患者体模及治疗床的相对位置,并应用CT重建以确定肿瘤部位,确定大体肿瘤靶区、临床靶区及计划靶区。大体肿瘤靶区包括CT下肿瘤大小及纵隔、颈部长径>1 cm的淋巴结;临床靶区以大体肿瘤靶区为基础,向上下外延3~5 cm,向后方外延0.5 cm,其余方向外延0.5~1 cm;计划靶区则以临床靶区为中心,向上下外延1 cm,其余方向外延0.5 cm。采用6 MV X线,照射野为5野或7野,以计划靶区60 Gy/30次进行照射。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休息2 d。放疗前、中、后分别常规检测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行X线食管钡餐造影和胸部CT,评价疗效。化疗药物:采用TP方案化疗,治疗第1天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每日给予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间隔28 d重复,同时行对症及支持治疗。靶向治疗:盐酸厄洛替尼150 mg·d-1,疗程2个月。放疗结束后4~6周,常规检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行X线食管钡餐造影和胸部CT,评价疗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1次,复查时间共3年,生存时间超过2年患者,每半年复查1次。生存时间自此次住院确诊时间算起,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确诊至病变进展或死亡的时间,总生存时间(OS)为确诊时到患者死亡的时间。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毒副作用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5%、92.5%;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2.5%、47.5%;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90%、95%;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5%、7.5%,经治疗后好转;皮疹发生率分别为62.5%、75%。仅1例因3度食管炎降低了盐酸厄罗替尼用量(150 mg·d-1,共22 d)及放疗剂量(46 Gy),其余治疗反应均未影响治疗计划。见表1。

2.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CR+PR 38例,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的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9,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及1、2、3年生存率比较

中位生存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毒副作用比较

表2 两组有效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及1、2、3年生存率比较

3 讨论

晚期食管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不超过20%。食管癌确诊时80%已处于晚期,常规放疗疗效不佳,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单纯放疗失败原因常为局部治疗失败、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及复发等,占全部失败的60%~88%[3]。有研究表明,当肿瘤病变长度<5 cm时,45%为局限病变,25%为局部广泛病变,35%已经有远处转移或者无法根治切除;当肿瘤病变长度>5 cm时,仅10%为局限病变,15%为局部广泛病变,75%已经有远处转移或者无法根治切除[4]。故临床放疗联合化疗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放疗联合化疗不仅具有互相增敏的作用,还能预防肿瘤细胞耐药基因的表达,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5,6]。以顺铂为基础再联合多西他赛等药物是目前较为常规的化疗方案,有效率为50%~60%[7]。食管癌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在该人群中具有重要意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提高疾病的总有效率,还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9]。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条件耐受力较差,不能接受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故靶向药物化疗无疑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选择。由于靶向药物化疗具有作用专一的优势,不仅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减少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杀伤作用,而且集中对抗癌组织细胞,使作用力量更强,杀灭肿瘤效果更好,故近年来广泛在临床使用[10]。盐酸厄洛替尼是EGFR受体的拮抗剂,其作用机制为有效地结合EGFR过表达的癌组织细胞,进而阻断EGFR下游信号通路,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9]。EGFR广泛存在于大部分实体瘤中,其可促进细胞生长,故其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我国食管癌主要以食管鳞癌居多[11]。盐酸厄洛替尼最早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近年来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包括食管癌、头颈部肿瘤等其他系统肿瘤的治疗[12,13,14]。其常见的毒副作用为皮疹和腹泻,故患者对其具有很好的耐受性。所以,我们考虑对不能耐受同步放化疗的食管癌病例给予盐酸厄罗替尼同步放疗[15,16,17]。本实验中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毒副作用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经治疗后好转,均较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低。放疗联合靶向治疗中位生存时间[(21.3±1.7)个月]、2年生存率(70%)、3年生存率(37.5%)均较放疗联合化疗高,两种治疗方法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安全性高、疗效肯定,中位生存时间延长,2、3年生存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食管癌放疗联合化疗与放疗联合靶向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放疗联合盐酸厄洛替尼治疗,对照组予放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死亡率、有效率、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和92.5%,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2.5%和47.5%,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90%和95%,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5%和7.5%,皮疹发生率分别为62.5%和7.5%。治疗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38例,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3±1.7)、(15.6±1.3)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75%、67.5%,2年生存率分别为52.5%、47.5%,3年生存率分别为37.5%、17.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年生存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食管癌行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患者中位生存期长,值得临床推广。

14.放射性治疗后影响性生活吗 篇十四

答兰某读者:

短距离放射治疗是一种比较新的治疗方法,医生用超声波或CT把100个非常微小的小球植入病人癌变的前列腺。小球由放射性碘、金或钯组成。由于放射线传播的距离很短,所以膀胱及直肠的并发症并不多见。几个星期以后,小球停止放射射线,此后便永远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大多数放疗医师都要求,正在接受短距离放射性治疗的患者在两个星期内禁止同房,此后的两三个星期内同房时要使用避孕套。在上述保护下,患者的性伴侣是绝对安全的为了证实这一点,美国圣路易斯州华盛顿大学的放射肿瘤专家们,對40个接受短距离放射性治疗患者的妻子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平均每位妻子接受的射线只有14毫雷姆,比一次从纽约到东京的往返飞行接受的射线(20毫雷姆)还要少。平均每个美国人一年之中会接受100~400毫雷姆的射线,每年接受的射线低于500毫雷姆都属安全之列。

15.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篇十五

1、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情况进行自查和监测,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至院办并落实整改措施;

2、发生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应启动本预案;

3、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

4、负责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5、负责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6、放射事故中人员受照时,要通过个人剂量计或其它工具、方法迅速估算受照人员的受照剂量。

16.介入放射科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篇十六

介入放射科

2016年

介入放射科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一、科主任职责

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1、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实行对常

2、规DSA与各种介入放射治疗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3、保证对病员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实施主任领导下的常

4、规介入治疗综合读片制度,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亲自参加临床会诊和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经常检查放射诊断、治疗。投照质量。

经常和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见,改

5、进工作。

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开展科

6、学研究。担任教学,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组织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7、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检查防护情况,和设备使用与保养情况。严防差错事故,及时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

确定本科惹怒眼轮换、值班和休假及参加

8、学术活动、外出进修。

组织本科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业务培训

9、和技术考核,提出升、奖、惩意见。

10、审签本科药品器材的请领与报销。

二、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参加常规介入治疗等各项工作,定期轮训。

2、负责介入诊疗工作,按时完成诊断报告,遇有一男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3、掌握DSA的一般原理、性能、使用及投照技术,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4、加强与全院各临床科室联系,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5、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6、认真学习和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及时总结经验。

7、协助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带教工作。

二、主管技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主任医师和主任技师指导下,负责科室一定范围的技术、教学、科研和预防工作。

2、定期主持技术该片,讲评投照质量。

3、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参与科研。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检查技术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5、担任对下级技师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教学和指导工作。

6、负责本科机器的检查、维护和管理。

7、参加制定各种技术参数,做好质控。

8、其他职责同技师

三、技师职责

1、在科室主任领导下。主治医师和主管及时指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DSA等放射技术工作,并帮助和指导技士、进修实习人员开展工作。

3、负责本科机器的检查、维护和管理。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5、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带教工作。

6、开展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担任一定的教学工作。

7、主持及参加集体阅片讲评投照质量。

四、介入放射科导管室护士职责

1、在护理部主任(门诊护士长)和科室主任领导下工作。负责日常导管室内管理。

2、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及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3、接诊介入治疗病人,校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手术名称、各种药物试验结果、皮肤准备情况。中卫病人和特殊治疗经测心率、呼吸、血压和心电监护。

4、术前引导病人卧于检查床,术后协助搬送病人。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守“扫管事消毒隔离制度”,督促无菌操作,并做好记录。

6、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术中巡视观察病人血压,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做好抢救工作。

7、每日清点各种药品、抢救器械,发现缺少、故障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8、介入治疗前铺好床单、枕头,准备好手术包、手术器械,术后及时清理房间,物归原处,做好房间消毒。

9、指导工人搞好卫生,垃圾分类处理。

五、介入放射科等级室人员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工作。

2、办理病员放射检查、预约、划价的一切手续。

3、发放每日报告单,并签名留底。

4、负责办理借还片手续。

5、统计每日和每月工作量。

6、负责每日各种资料归档、登记和保管。

介入放射科的放射安全管理制度

(一)工作制度

(二)放射防护规章制度 放射防护规章制度

(三)质量管理制度

(四)投照质控制度及标准

(五)疑难病例误、漏诊讨论制度

(六)医学影像资料(数 据)保存、使用及专人管理制度

(七)诊断报告分级审核及签字制度

(八)错误诊断报告的更正及签字制度

(九)医疗安全工作制度

(十)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十一)阅片及报告制度

(十二)急诊检查制度

(十三)有创检查、碘剂造影签字制度

(十四)特殊人群X线检查告知及同意签字制度

(十五)查对制度

(十六)医学影像(含X线、CR、DR、CT、MRI)网络管理制度(十七)设备管理制度(十八)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十九)放射防护操作使用制度(二十)放射科重点病例随访反馈制度(二十一)体检制度

17.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系统进展 篇十七

1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采用立体定向原理,对颅内的病变组织选择性地确定靶点,一次性地使用大剂量窄束电离射线,并精确地聚集于靶点,从而有效地破坏病灶区。

上世纪80年代,基于脑部神经外科的临床要求,MV级X射线外照射脑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研制成功并迅速发展起来[4]。该设备利用非共面多扇形扫描原理实现了X射线在靶区的“聚焦”,从而实现了在靶区内,因X线“聚焦”形成了超高剂量累积;在靶区外,因扇形扫描,形成低剂量区,被人们形象地称为“X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之所以被称为“刀”,是因为它们具有刀一样的物理性质。当它们对病变组织进行单次或分次的大剂量放疗的同时,周围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受到的照射剂量却非常小,能给予很好的保护;而病变组织的边缘处,却形成锐利如刀切一样的高梯度剂量分布,这就是γ-刀和x-刀的名称来由。根据所用辐射源的不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可分为以下两种:

(a)伽玛刀

以Co60为辐射源,1968年瑞典Elekta公司推出了将201个Co60源的射线汇聚于中心靶点来治疗颅内病变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装置,称为伽玛刀,目前约生产了100余台。

(b)X刀

以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辐射源,使用非共面多弧照射方式使剂量集中于靶点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装置。由于造价较低,无需定期换源,另外普通放疗科只需添置一些与现有加速器配套的装置就可以开展立体定向治疗,远远超过了伽玛刀安装使用台数,仅在中国就已经装备了200多台套。

2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系统(3D适形放射治疗系统)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系统是一种提高治疗增益比较有效的物理措施。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数字诊断图像技术的发展(如CT、MRI),人体内实体肿瘤的空间形状被准确地确定和描述,3D适形放射治疗设备随之研制成功并迅速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5]。与常规放疗设备相比,3D适形放射治疗设备增加了多叶准直器,它所产生的辐射野可根据人体内肿瘤在空间任意角度方向上的几何投影形状任意改变,使辐射野的几何形状始终与之匹配。比较著名的有瑞典Klekta公司的Sli、Siemens的Primus、美国Varian公司的Millennium MLC-120、德国BrainLab公司的BrainLab m3TM等。

3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系统

3 D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是广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除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前提外,必须要求每一个射野内诸点的输出剂量率能按照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同时满足以上两个必要条件称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3D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基础上,迅速发展成功的一种划时代的新型放疗设备。二者的区别是:3D适形放射治疗系统仅仅是几何形状的符合,辐射野内的剂量强度是均匀的。而3D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系统则要求不仅几何形状符合,辐射野内的剂量强度也要根据临床要求实时调变。从一定意义上讲,3D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系统几乎完美地满足了避免照射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新要求[6,7]。

4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

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系通过高度适形照射减少正常组织受照体积,改进剂量分布,以达到较高的治疗增益比。但是放疗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肿瘤实际照射剂量的分布,造成肿瘤脱靶,危及器官,损伤增加。当今进入临床推广应用的最先进的放疗设备是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是将MV级的图像获取和处理技术与放射治疗机系统集成,即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上安装了MV级X射线平面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8,9]。由于该系统是安装在射线穿过人体后的射出端,又称为射野影像系统。其优势是:

(1)在单次治疗中,由于病人的自主体内运动,如呼吸可造成心脏器官几个厘米的位置移动,使得病人体内的靶区产生空间位置移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可以动态跟踪这一位置偏移;

(2)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能更有效地进行治疗中或治疗后的质保和质控,如客观记录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含有病人生理组织结构信息的射野图像;

(3)在一个疗程或一段时间内,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会发生改变,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可以适时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

5 总结及展望

18.放射治疗岗位职责 篇十八

在最近召开的2010国际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学术大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放射性粒子治疗具有高治愈率、低损伤、可重复等优势,应当成为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放射性粒子治疗是在B超和CT引导下,通过特殊的注射器,将放射性粒子I置入肿瘤内部,通过I的放射性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临床广泛用于身体各部位实体肿瘤,如肺癌、肝癌、胰腺癌及头颈部肿瘤的治疗。2001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国内首次将该技术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如今全国已有700余家医院开展此项技术。临床资料表明,放射性粒子治疗使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95%,而此前手术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87%。

北大第三医院肿瘤治疗中心王俊杰主任介绍,放射性粒子治疗适用于直径5厘米以下的实体肿瘤,尤其适用于转移或复发的肿瘤,可以多次重复治疗。由于I的放射范围窄,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几乎没有损伤。而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适合在大多数医院推广。

保胆切除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有一定的癌变率,因此,传统的治疗办法是连同胆囊一并切除。但部分患者的胆囊功能尚好,而且胆囊分泌胆汁有重要的消化作用,一切了之实在可惜。近年来,医学界对保胆治疗胆囊息肉的呼声越来越高,裘法祖、黄志强等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纷纷呼吁对胆囊息肉、胆结石等良性病变手术方式进行改进,对功能尚好的胆囊不要“一切了之”。但限于技术条件,这一愿望始终未能实现。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主任嵇振岭教授历经十余年研究开创的“经皮内镜微波热凝胆囊息肉切除术”,达到了这一目的。

据介绍,这一技术是在内镜的帮助下,利用微波对胆囊息肉进行加热凝固,然后切除。在研究过程中,嵇振岭教授持续不断地改进操作技术,从开始的多孔手术发展到单孔手术,不仅降低了对患者的损伤,而且还考虑到患者对手术切口的美观要求。最新实行的NOTES单孔无疤痕技术,由于手术切口极小,而且隐藏在肚脐眼内,位置相对隐蔽,术后基本上看不到疤痕,非常受年轻患者的欢迎。

治痔疮要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俗话说十人九痔,可见国人痔疮之多发。传统治疗痔疮多采用手术切除痔核,术后剧烈疼痛以及较长的愈合时间等问题,常常令患者闻之色变。而且传统手术或多或少会切除部分肛垫,加之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多次手术更容易毁损肛垫,造成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现象。

意大利学者Longo于1998年首创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本世纪初传入我国,现在已经在国内许多医院开展。这种手术的特点是保留肛垫,将部分内痔及痔上黏膜、黏膜下组织环形切除,同时进行瞬间吻合。这样既阻断了痔的血液供应,又将滑脱组织悬吊固定,使病理状态的肛管恢复到正常解剖状态。由于肛门部没有手术切口,疼痛轻微,痛苦小,恢复快,一般术后3天即可出院;手术不损伤肛门括约肌,术后元大便失禁、肝门狭窄等并发症;同时可以改善肛管部位解剖变异引起的感觉障碍,提高患者的控便能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自2003年开展痔上黏膜环切术,已经成功完成手术400余例,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并发症发生。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痔上黏膜环切术尤其适于环状脱垂的Ⅲ、Ⅳ度和反复出血的Ⅱ度内痔。

新术式使胰腺癌手术更安全

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胰腺癌患者获得远期生存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安全性一直为国际胰腺外科学界所关注。由于胰腺位于腹部深处,且临近肠系膜上主动脉,在腹膜后胰周组织切除和染癌淋巴结清扫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大出血或邻近组织损伤,引起术后并发症,并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而谨慎手术又容易导致腹膜后切缘残存肿瘤组织或染癌淋巴结清扫不足,是导致术后腹膜后组织癌症复发的主要原因。

上一篇:送水承包合同下一篇:信息收集与应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