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第二单元语文教案(9篇)
1.二下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篇一
二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下)
15 画 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2.引导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生字词语学习,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鼓励提问 1.读了课题后,你想提什么问题呢?(通过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谈话:是啊,风是怎么画出来的呢?读了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容易读错的字。平舌音:宋 丝 擦 翘舌音:赵 眨 读音易混的字:乌―忽 显―斜 3.同学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4.小组内读课文。(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5.小组之间竞赛,看哪些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6.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感悟,相互交流 1.自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各小组汇报提出的问题和大家讨论的结果。 重点理解宋涛、陈丹在赵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会画风的过程及课文最后两句话。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随机指导朗读,特别要读出三个小朋友会画风后的高兴心情。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自己试读、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练习你想怎样画风呢?(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大胆发言)小结提示:画出水中荡起的波纹;风中的小草弯了腰;风中的小花在点头;风中的柳条随风摆;风中的小姑娘长发飘飘…… 五、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 。”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句子找出来。 2.以“风”为题自己画一幅画。 七、板书设计 15 画 风 旗子 飘扬 小树 吹弯 雨丝 斜斜的 风车 转动 第二课时 一、展示自己的画 1.在组内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画。 2.大家评一评,谁画得好?谁画的有创意? 3.小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风中的景物,就能把风画出来。 二、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生字词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三、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读生字卡片。(可齐读、抽读、“开火车”读等) 2.注意多音字“杆、转”。 3.指导写字。 (1)先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字形的。 可用比较的方法记字形(如“乌”和“鸟”进行比较);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如“东”左边加双耳旁就是“陈”);也可用熟字组合的方法记忆(如“日”加“业”就是“显”)。 (2)书写生字。 ①注意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如“显”“忽”“丝”都是上下结构,“显”是上短下长,“忽”“丝”都是上长下短。 ②重点指导“忽”“眨”“涛”“斜”四个字。 ③其他生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临摹。 四、练习写话 1.以“我也会画风了”为开头写几句话,如果感觉有困难,可以仿照课文的例句来写。 2.写好自己读一读,大家一起评一评。(注意随时点评,给予鼓励) 五、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抄下来。 2.动动手,做风车,玩风车。 六、板书设计 [教学提示] 仿照课文写写自己是怎样画风的,这就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过程。 16 充气雨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会认 14 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差”和“粘”,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能说出充气雨衣是怎么发明的。 3.指导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记忆生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猜出谜底,请你写在纸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奇。) 2.谜底在小组里揭晓,如果是一样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诉老师你们的谜底是什么?(板书:雨衣) 3.同学们见过充气雨衣吗?(板书:充气)有一个小朋友就发明了一件,他是谁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听老师讲讲充气雨衣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交流:通过自己默读,读懂了什么? 3.互相练读,(同桌每人读一段)互相检查,遇到读不准的字音,互相纠正,碰到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四、识记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在句子中理解、识记这些生字。 2.用生字组词,或造句,或说一段话。 五、再读课文,大胆想象 1.朗读课文,想一想,当大家看到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后会怎么称赞他? 2.你对小林的充气雨衣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请你在小组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互评。 六、动脑、动手、学会实践 1.再读课文,说说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对你有什么启发。 2.你打算亲自动手做个什么小制作? 3.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组推荐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评议。 5.启发谈话:小朋友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明,去创造吧! 6.互相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七、布置作业 课后动脑动手发明创造,开个小小博览会。 八、板书设计 16 充气雨衣 有心人――小林――动脑――发明――充气雨衣 [教学提示] 将发展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动脑、动手、学会实践相结合起来。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两个字变换顺序之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2.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认识 8 个生字,学习词语,能准确地运用词语。 3.引导学生自己读懂故事。 4.引导学生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展示。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两个字变换顺序之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同,学会运用规律认识 8 个字,学习词语,能准确地运用词语。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开展“我们的小制作”。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这里出现的六组词语很有意思,每组的两个词中的字都相同,但因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 1.自己读一读这六组词语,读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伙伴。 2.用各种形式认读、正音。 3.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再说几组这样有趣的词语。 举例: 喜欢 欢喜 彩色 色彩 爱心 心爱 故事 事故 4.为了加深认识,选自己喜欢的.一组词语说话。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出示两张熟悉字的卡片,自己认读。 (2)两张卡片合并,组成新字。 (3)找伙伴一起拼读新字,互相正音,并想想这两个熟字与新字的联系。 (4)再认读生字,并试着组一个新词。 2.“我会填”。 (1)读一读两组意思相近的词。 (2)小组讨论:说说每组两个词的大概意思。(发明:创造;发现:发觉;优美:美好;美丽:好看。) (3)指导:把每组的两个词都放在句子里读一读,看看哪一个词能使意思表达准确。 (4)学生选词填空。 (5)交流、订正、读句子。 (6)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造句。 3.“我会读”。 (1)在小组里读一读这个小故事,互相正音。 (2)讨论交流:鲁班是怎样造伞的?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 三、布置作业 查一查资料:鲁班还发明了哪些东西?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喜欢――欢喜 彩色――色彩 爱心――心爱 故事――事故 发明――创造 发现――发觉 优美――美好 美丽――好看 第二课时 一、交流收集的资料 大家介绍鲁班的发明。 二、口语交际 1.分工合作,自由创作。 用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自己喜爱的小制作,可与小伙伴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2.展示作品,互相交流。 (1)把小制作展示出来,同学互相观看,自由交谈,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评选最佳巧手奖。 (3)颁发奖章。 3.介绍作品,展示个性。 (1)请获奖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先说作品名称,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2)每个同学在小组中介绍自己的作品,互说互评。(学生可以说说制作的过程,也可以说说自己怎么想到要创作这样一件作品,还可以说说制作时遇到的困难,得到谁的帮助等等。) (3)评选“最佳口才奖”,并颁发奖章。 4.积极参与,共同进步。 (1)给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制作、评论、提问的同学评“合作参与奖”。 (2)颁发奖章。 三、展示台 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名言、谚语等。(小组推荐新颖的邮票在班上展示,并介绍邮票的内容。)鼓励学生拓宽展示内容,从多方面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提示 教师可以丰富近义词的教学,让学生多思考和收集近义词,并且可以口头造句。
2.二下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篇二
一、基础练兵场 (25分)
1.按要求填空。 (6分)
(1) 感时花溅泪, _______。
(2)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
(3) ______, 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的“后庭花”是歌曲《______》的简称, 为南朝皇帝______所作。
(4) 钱学森在美国的20年间, 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 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对此, 我们可以用“______”来概括他的爱国思想和行为。 (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名句)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2分)
3.下面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 找出并将其写在规定处, 然后订正。 (2分)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教师节那天清晨,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将亲手制作的贺卡摆放在讲台上, 以表示对老师的祝福。
B.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 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 到纱厂里去干活儿。
C.语文老师拜读了王玲同学的作文后, 眉开眼笑, 竖起大拇指直叫好。
D.经过班主任老师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陈红与冯敏心中多年的藩篱终于拆除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的原因是全班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C.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 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 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D.为了防止H7N9禽流感疫情不再入境传播、蔓延, 从4月30日起, 全国各出入境口岸对过往人员开始实行全天候检验监测。
6.续写下面的句子, 并使之成为一段排比句。 (3分)
我深爱着我的祖国, 爱她奔腾到海不复回的黄河, 爱她____, 爱她___, 爱她_______。
7.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 (20个字以内) (2分)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节 (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 , 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 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8.为了巩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语文老师准备组织大家开展一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 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6分)
(1) 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为这次活动策划一个活动方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时遇到了一些字词障碍, 请你帮助他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精品屋 (35分)
(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 完成9~10题。 (5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9. 这首诗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其中“风雨”一词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0. 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 完成11~15题。 (15分)
【甲】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 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 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 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 张袂成阴, 挥汗成雨, 比肩继踵而在, 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 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 故宜使楚矣。”
(选自《历代名篇选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 谓左右曰:“晏婴, 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 吾欲辱之, 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曰, 坐盗。”
晏子至, 楚王赐晏子酒。酒酣, 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入楚则盗,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 从甲文中摘出两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2分)
(1)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4. 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你从他身上受到什么教益?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5. 晏子反驳楚王时采用了什么说理方法?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6~20题。 (15分)
亚洲有我, 中国有我
刘翔
我一出生就有九斤重, 天生就是个淘气的主, 我妈妈对我的评价是:“闷皮” (意为闷声不响地疯玩) 。有时候在外面和小朋友玩好回去, 外套还是干干净净的, 但里面的衣服已被汗水浸得湿透。在我的印象中, 那时我们经常玩打玻璃球和刮香烟牌子。
后来到了上学的年龄, 我和其他孩子一样背起书包, 快快乐乐地奔向学堂。每个孩子都对能背着书包, 坐到教室里听课有一种非常新奇的感觉。可是, 小学二年级, 我在学校参加了田径班之后, 每天除了不知疲倦地奔跑跳蹿之外, 似乎又多了一个嗜好———抄作业, 学习成绩也开始急剧下滑。渐渐地还发展到逃课, 到郊区撒野, 性格也变得暴躁起来, 动不动就和爸妈闹别扭。
终于有一天, 妈妈特意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螃蟹, 然后母子俩坐在一起“谈心”。妈妈把一家人怎么对我好的点点滴滴讲给我听, 把全家人对我的希望和现在对我感到的失望也讲给我听。我低着头, 眼泪也开始忍不住在小脸上流成了河。我默默地向妈妈认错道歉。
第二天, 我早早地起来上学。我在饭桌上放了一张留言条:
“亲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知道我错了, 我不该逃课, 不该对你们撒谎。从今天起, 我要改掉坏习惯, 做个好孩子!我不要这个月的零花钱, 作为惩罚!”
从此以后, 我再也没有逃过课, 上学和训练, 都是中规中矩, 虽然还是调皮, 但是功课一点没落下, 到了第二学期, 还当上了班长。
在转练跨栏之前, 我是一名跳高运动员。但是因为我的跳高技术不是特别出色, 而且也没有再长高, 所以我想我可能不再适合跳高。正好我现在的师父、中国最优秀的跨栏教练孙海平也看上了我, 我就转到跨栏项目上来了。
在他独特的训练方式的指导下, 我进步很快, 练了不到两年, 就在全国锦标赛中获得了男子110米栏第三名。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 频频亮相国际大赛赛场。
比!赛!多!了!, !能!见!识!各!国一!!流选!手!的!水!!平, !也!能!切!身!体!会!到!黄!种!人!在!短!距!离!田!径!!赛!项目!上!的!落!后!。!有!时!候!, !甚!至!会!感!受!到!一!种!歧!视!。
我永远也忘不了2000年11月的法国里昂室内田径大奖赛。
那次比赛, 有6名选手进入了男子60米栏的决赛, 其中有3位是美国选手。我站在第5道, 我旁边第6道上的, 也是一位美国选手。
发令枪响了。起跑, 发力, 我根本无暇顾及周围发生的一切, 但我听到身旁有几声异响, 我的直觉告诉我, 有人摔倒了。我当然无暇顾及, 只顾拼命往前跑。冲过终点时, 我是第三名。这是个不错的成绩, 我乐呵呵地跑向教练孙海平, 师父告诉我, 原来刚才我身边第6道的美国选手, 在第一个栏就摔倒了。这时, 我和师父不约而同地望向巨大的电子屏幕, 想看看这次究竟跑了多少时间, 但屏幕上显示的一切让我和师父目瞪口呆:第5道, 刘翔, 没有成绩!
裁判那略带不屑的眼神已经证明了一切:在他的眼里, 中国人, 甚至黄种人, 是不可能在这个项目上取得好成绩的, 更别说第三名了, 所以摔倒的肯定是中国人。
但那次比赛恰恰是没有电视转播的, 我有什么证据证明摔倒的不是我?还好, 这时我师父拿出了自己的微型摄像机。师父很早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出去的时候都带着摄像机, 这样就能把外国优秀选手的整个跨栏过程录下来, 回去后再慢慢研究。通过师父的微型摄像机, 一切真相大白, 裁判红着脸向我道歉。我并没有过分地责怪他, 但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深:凭什么黄种人在这个项目上就一定被别人看低?我刘翔以后一定会证明给你们看, 黄种人绝不会比别人差!
这一幕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雅典夺金之后, 我激动地说:“亚洲有我, 中国有我!”这句话也算是给我当初暗暗立下的誓言的一个交待。
(选自《窗前的青春》, 《中华文选》编辑部编著, 中华书局2008年, 有删改)
16.通读全文,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孙海平教练是刘翔的跨栏指导老师, 按常理刘翔应称其为“师傅”, 而文中却称他为“师父”。你觉得这样的称呼是否恰当?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说说画线的语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并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详略得当”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请指出这样写的好处, 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了选文, 你从刘翔的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不少于两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 (40分)
21.请以“____夏日二三事”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1) 在题目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形容词, 如“愉快”“烦恼”等; (2) 记事要做到有详有略, 详略得当; (3) 不少于600字。
第二单元自测题
一、基础练兵场
1. (1) 恨别鸟惊心 (2) 留取丹心照汗青 (3) 商女不知亡国恨;玉树后庭花;陈叔宝
(4) 梁园虽好, 不是久恋之家
2.B
3.悬 (玄) 具 (据) 深 (森) 人 (伦)
4.C
5.B
6.示例: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长江;蜿蜒起伏象征民族精神的长城;五岳独尊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7.新中国成立后, 钱学森夫妇萌生了回国的念头。
8. (1) 不设统一答案, 但必须紧扣活动主题, 并联系实际。示例:继承爱国光荣传统, 立志奉献青春年华 (2) 不设统一答案, 只要能从“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过程”等方面进行设计即可。示例: (1) 活动目的:了解爱国故事, 激发学习热情; (2) 活动时间:两周; (3) 活动过程:首先, 召集全体会议, 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统一布置活动任务;其次, 分学习小组走访老红军、老八路等, 收集革命历史故事, 或深入图书馆查阅资料, 收集爱国主义诗歌及史料等;第三, 在各小组整理资料的基础上, 召开班级交流会;第四, 请语文老师做现场指导;第五, 各小组进行活动小结, 参与活动的同学写出心得体会。 (3) (1) 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小国, 这里指匈奴。 (2) 第二人称代词, 指“你, 你的”。
二、阅读精品屋
(一)
9. 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环境特点;“风雨”在诗中起联系现实与梦境的作用, 是贯穿全诗的一个典型意象。
1 0. 虽年老多病, 但仍欲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二)
1 1. (1) 更换 (2) 不才 (3) 使他受到侮辱 (4) 它的果实
1 2. (1) 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派遣你做使者。 (2) 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 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 3. (1)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 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 形容人多。 (2)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 脚尖碰脚跟, 形容人多拥挤。
1 4. 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的政治家、外交家。
第二问提示:下苦功, 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1 5. 类比的方法;形象具体, 风趣幽默。
(三)
16.文章记叙了刘翔由一个贪玩的孩子成为世界冠军的过程。
17.恰当。因为孙海平教练不仅在跨栏技术上给刘翔以悉心的指导, 而且在生活上也如同父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给予他关心和照料。
18.承前启后, 使行文由叙述自己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过渡到对“法国里昂室内田径大奖赛”的具体记叙。
19.这样写能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由文章的题目可知, 作者在介绍自己成长过程的同时, 突出强调了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不服输的性格, 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的情感, 所以, 他对童年的生活等进行略写, 而对“法国里昂室内田径大奖赛”这一事件进行详写。
20.示例:知错就改、自信努力、宽容待人、热爱祖国等。
三、文笔展示台
3.二下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篇三
1.孩子们j€"nng x€"nn( )地做着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x€"n w€鄋g( )。
2.高尔基是世界zh€? m€韓g( )的文学家。
3.吃过晚饭,我们zh€#9n b€鑙( )去植物园s€鄋 b€? )。
4.hu€鄋:呼( ) 交( )
二、读一读,用“√”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朝霞”的读音是:zh€"Do xi€幔? ) ch€醥 xi€幔? )
2.郊外(ji€"Do xi€鄌) 震惊(zh€鑞 zh€鑞g ) 依然(y€? y€"n )
3.(蜜 密)蜂 世(记 纪 ) (城 诚)实 (摩 磨)坊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5分)
1.待:①等待 ②打算 ③需要
(1)待要上来打招呼,又怕认错人。 ( )
(2)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吃了。 ( )
2.意思:①情趣;趣味 ②意义;含义 ③意见;愿望
(1)这座山就像一头大象,真有意思。 ( )
(2)大家的意思是一起去。 ( )
(3)这个加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 )
四、把下面的事物和它的特点连一连。(3分)
沙漠 银光闪闪 白云 波光粼粼
湖泊 黑黝黝 麦子 随风飘扬
泥土 金光闪闪 湖面 金灿灿
五、根据要求写词句。(19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
甜甜地( ) 悄悄地( ) 认真地( ) 拼命地(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7分)
垂头 ( )气 大惊失 ( ) 欢蹦 ( )跳
阳光明( ) ( )( )飞舞 自( )自( )
(1)一阵风吹过,树叶在空中( )。
(2)他( )地说着什么,我听不见。
(3)雨后,(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里微微浸润着竹叶的清香。
3.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宛如
(2)西湖不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吗?(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3)课文中出现了不少带有“!”的句子,我也试着写一句。
(4)从下面几个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写一句话。
可爱 聪明 礼貌 赞美
(5)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或勤奋学习方面的名言。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的“ , ”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夜书所见》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 。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选自《奇怪的大石头》)
3.秋天的雨,藏着 。 香香的, 甜甜的,还有 、橘子,好多好多 ,都躲在 里呢!(选自《秋天的雨》)
七、下面句子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
( )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
(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
( )河水清澈见底,河面波光粼粼。
( )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
A.2 5 1 3 4 B.3 5 1 2 4 C.3 4 1 2 5
八、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细心答题。(2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6分)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 拿)着,另一个人(牵着 拉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风筝》节选)
1.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划去。(1分)
2.用波浪线画出风筝越飞越高的样子。(1分)
3.用“越……越……”写一句话。(2分)
4.这一段话主要写了 。(2分)
(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14分)
蚂蚁和蜜蜂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哼唱:“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
蚂蚁很嫉妒蜜蜂,心里一直不服气: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是啊,为什么人们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2分)
( ) ( )
2.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对话。(2分)
3.读故事,填空。(4分)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也想不通的是 。蜜蜂勤劳为的是 ,而蚂蚁勤劳为的是 。
4.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3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3分)
九、习作。(25分)
4.语文二下六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语文园地六》。
2.回归整体,梳理单元内容,积累提高。【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知识
第六单元有(3)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六组成。课文分别是《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的。
1.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2.《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
3.《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到西双版纳和()族人民一起过()的故事,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二、梳理巩固 第一关
识记字词
复习会读词语以及多音字,自己练习说AABB以及ABAC式的词语,积累含有数字的词语。
第二关
朗读训练 提示学生读句子时要注意朗读要求: 朗读课文长句子时,要注意词语连读和准确的停顿,还要读好本单元以感叹句形式出现的句子。
第三关
妙笔生花
在本单元中,我们认识了一对幽默、爱读书的父与子。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图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事?根据下面的四幅图写一个小故事。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回顾本组课文及学习收获,梳理重点。
5.二下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第八单元的三篇课文、生字、词语、语文园地八。教学目标:
1、认识32个生字、会写27个汉字。
2、了解课文内容,学会默读课文。
3、背会日积月累。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会写的生字、词语。会背课文。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今天我们来复习第八单元,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本单元的课文。齐读课文。
二、我会背 对子互背课文。指名背诵课文
三、我是识字小能手
开小火车读本单元会认的生字,相机进行纠错。交流本单元易错的生字
四、我会背日积月累 对子互相背 指名背诵 全班背诵
五、填空
舟夜书所见()代
查慎行
()()见渔灯,孤()()()萤。微微()簇浪,散()满()星。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舟夜书所见()代
查慎行
6.二下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篇六
1、不懂就问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认识12个生字,写好10个生字。
3、能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摇头晃脑的意思。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能写好本课的生字。
2、 能读懂课文。抓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学习。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小黑板,有关孙中山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课课题。
2、师:“看了题目以后,想知道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并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
2、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小组内合作解决。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4、指名开火车分段读课文,师生点评。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让学生口头组词,并选择词语口头说一句话。
4、分析生字的写法,师重点指导“诵”和“鸦”。
四、指导书写
1、 学生描写生字,再独立练习书写。
2、 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集体评价。
五、作业
1、 熟读课文。
2、 练习书写生字及词语。
板书设计:不懂就问
懂意思教室尺理养良惯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了解意思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找出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2、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理解“讲解、糊里糊涂、摇头晃脑的意思。
三、扩展活动
1、说说孙中山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对你有什么影响?
2、你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课文
说说你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语文天地》第三题。
板书设计:不懂就问
不懂的事情→就主动的问→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教学反思:
2、字典大楼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9个生字,写好10个生字。
2、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积累本课的词语。
4、养成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写好本课的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查字典是一种好习惯,应该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本字典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师出示谜语: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有字不明白,就去请教它。
2、师板书课题:字典大楼
二、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小组讨论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生评价。
三、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说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用各种不同形式让学生读。
2、说说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个字,并开展组词比赛活动,
3、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字典大楼
典登瓦总读篇造血离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二、 理解课文
1、让学生说说字典大楼每小节讲了什么。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体会,小组内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查字典的好处:可以帮助我们认字,理解字义等,可以告诉我们许多知识。
三、 指导朗读
1、师范读,指名读,共同评价。
2、分小组读,男女生分别读,评价谁读得好。
四、思维扩展活动
1、 用你的经验说说经常查字典有什么好处?
2、 除了把字典看作老师,比作大楼之外,我们还可以把字典比作什么?
3、 学生互相交流,汇报:字典是……
4、 独立练习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字典大楼
可以帮助我们写不会写的字
字典可以帮我们认字,帮我们理解字义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
教学目的:
1、比较几组基本字和合体字。
2、积累“一()不()”的词语
3、学习逗号和句号。
4、积累描写动词的词语
5、 自读短文《林卡上学》
6、 小组讨论怎样改掉坏习惯。
7、 学习金钥匙:养成改错别字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比一比
1、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以使他们真正获得声旁表声的“感性认识”,而不是接受教师传受的知识。
2、 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填一填,选一个词语造句
1、组织学生口语练习的游戏,让学生体会重音变化引起所表达的意思的变化,不必让学生说出其中的规律。
2、如:一(言)不发一(毛)不拔一(声)不吭┅┅
3、选择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四、 照样子说一说
1、如:(认真)地背诵
2、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价。
四、学习逗号和句号
1、齐读这段话。
2、让学生体会句号和逗号不一样。
3、说说为什么用逗号或句号?
第二课时
一、学习自读短文《林卡上学》
1、 学生自由读,画出不懂的生字及词,然后小组合作解决。
2、 指名读短文,小组读,师生评价。
3、 让学生指出自己的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4、 通过学习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使学生知道习惯有好坏之分。)
5、有感情地朗读。
二、讨论:如何改掉坏习惯
1、 分小组讨论:你有哪些坏习惯?你准备如何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2、 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三、金钥匙:学改错字
1、 让学生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错别字的。
2、 读一读冬冬说的话,明确冬冬的做法。
3、 建立改错字的小本子,学习冬冬改错字的良好习惯。
五、 小结:
学习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妈妈
1、妈妈的爱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写好10个生字。
2、这首诗感情深沉、细腻,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
3、帮助学生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续篇诗歌,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生活在深深的母爱之中。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写好10个生字。
2、让学生体会到母爱是无私的
教学难点:
1、理解“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妈妈的爱是亲切的教诲。”
2、续篇诗歌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进入情景体会妈妈无私的爱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亲爱的妈妈,妈妈很爱我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妈妈对我们的爱。
2、板书课题:妈妈的爱(齐读)
二、教学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认读生字。
2、 指名当小老师上台领读。
3、 口头组词练习,并练习口头说一句话。
3、抢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三、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2、个别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说说自己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4、 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书写的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个字,说说用什么方法去识记它。
3、师重点指导“暖、瓶”。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妈妈的爱
扇校湿热抱摸批评责凉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生个别读,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读课文中的五个生活片段,并思考:为什么说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
2、组织小组讨论:妈妈做这些小事容易吗?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交流讨论的情况
让学生说说自己讨论的情况,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四、扩展延伸
1、 让学生说说在平时的生活中妈妈是怎样爱护你和关心你的?
2、 试着模仿课文的样子再编一段。
5、 布置作业:
写一段话夸夸自己的妈妈。
板书设计:妈妈的爱
是清凉的风
是遮雨的伞
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是责备的目光
是亲切的教诲
教学反思:
2、儿子们
教学目的:
1、 认识本课5个生字,写好9个生字。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最后说的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的家长夸过你们吗?今天我带大家认识几个新朋友,看哪一位小朋友值得我们夸一夸。
二、学习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给生字口头组词。
3、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
4、学生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评。
三、教学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 开展组词比赛活动。
3、让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记住这些字,哪个字最难写,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师重点指导“累、像”。
5、学生练习书写
四、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2、说说你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 学生找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用“--?”作记号。
五、作业
书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儿子们
井第赛呢停痛孩翻沉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让学生个别读课文,其它学生评价。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妈妈夸孩子时骄傲的神气,还有文中几处问话的地方。
3、再让学生读课文,教师评价。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老爷爷的话: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
3、教师小结: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看,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赞,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的爱心。
四、联系实际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在家里帮妈妈做过什么事?
五、作业
课外帮妈妈做件家务事。
板书设计:儿子们
一个翻跟头
儿子们一个唱歌
一个提水--最懂得关心、帮助妈妈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
教学目的
1、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声字。
2、词语搭配练习。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 自读短文《塘鹅妈妈》。
5、 夸夸自己的妈妈,在三八节为自己的妈妈做点什么。
6、 学写日记。
教学重点:
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近字。
教学难点:
学写日记。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照样子写一写
1、让学生说出自己组成的字,然后组词。
2、 比较:让学生区别每组字。
3、 延伸:你还能自己写出几个同一声旁的字。
二、词语搭配练习
1、练习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读一读词语。
三.照样子说一说
1.让学生读文中的例句。
2.学生说自己造的句子。
3.教师给学生强调造的句子要把一种事物比做另一种事物.
4.学生互评造的句子,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一、自读《塘鹅妈妈》
1、学生自己读,画出不懂的生字及词语,小组合作解决。
2、师范读,指名读,齐读,小组读。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
5、引导学生下课尝试,闭紧嘴巴,别人怎么诱惑自己都不张嘴的滋味,体会塘鹅妈妈的心情。
二.夸夸我们的妈妈
1.让学生想想妈妈的优点。
2.让学生夸夸自己的妈妈。
三.给妈妈过节
1.了解三八节的常识。
2.为妈妈做件事。
3.练习写留言条,写祝词,祝贺妈妈节日快乐。
四、金钥匙:写日记。
1、 师针对目前学生怕写日记的心理进行启发、引导。
2、 让学生读一读丁丁冬冬说的话。
3、 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可以写妈妈,写周围的人或事,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启发。
五、作业:
1、 为妈妈做件事,给妈妈写祝词。
2、 练习写日记。
教学反思:
7.第二单元自测题 篇七
一、基础练兵场 (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完成1~4题。 (11分)
文明的发达与否, 不是靠领土被A (qīn zhàn) 时国民如何反应来表现的, 国民B (一朝一夕/一点一滴) 的举动, 才决定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否值得尊重。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热情善良C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用来发扬和继承的, 不是用来炫耀自己的! (D)
在钓鱼岛问题上, 民众爆发出激烈的反应, 是必然的, 也是必须的。只是在这E (波澜壮阔/声势浩大) 的反日游行和抵制日货的爱国热潮中, 到底掺杂了多少假爱国的水分, 是我们不得不F (jǐng tì) 的!作为一名学生, 应该静下心来, 认真学习, 以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保护祖国。
1.根据A、F处的拼音, 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2.在横线C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分)
C处的标点是_______。
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分别填人B、E两处。 (2分)
B处应填___________, E处应填___________。
4.上段文字中, 画线句子D句是一个病句, 请加以修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举办“经典文学诵读”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9分)
(1) 在“文学偶像”主题活动中, 请选择你的“文学偶像”, 并说说其成为你的偶像的理由。
文学偶像:___________。 (1分)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 学校决定于2014年4月20日下午2∶00在实验初中礼堂举行“文学沙龙”活动, 学生会拟邀请著名作家丁立梅来校作一次讲座, 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给丁立梅写一份请柬。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精品屋 (40分)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6~7题。 (8分)
水口 (1) 行舟二首 (其一)
朱熹
昨夜扁舟 (2) 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 (3) 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4) 。
注释: (1) 水口:古称闽关。位于古田溪汇入闽江处, 居水陆交通要道。宋初一度移古田县治于此, 20世纪90年代建有著名的“水口电站”。 (2) 扁舟:小船。 (3) 卷 (juǎn) :翻开。 (4) 绿树多:一作“绿水多”。
(选自《宋人绝句选》, 傅璇琮选, 倪其心、许逸民注, 中华书局2000年)
6.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 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句进行简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8~12题。 (16分)
宋濂 (1) , 字景濂。濂性诚谨, 官内庭久, 未尝讦 (2) 人过。 (帝 (3) ) 间召问群臣臧否, 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 臣知之;其不善者, 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 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 此诽谤非法。”问濂, 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 恶 (4) 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 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 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 其次为贤, 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 未尝有一言之伪, 诮 (5) 一人之短, 始终无二, 非止君子, 抑可谓贤矣。”
(濂) 自少至老, 未尝一日去书卷, 于学无所不通, 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 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不以姓氏。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古清杨等主编, 远方出版社2005年)
注释: (1) 宋濂:字景濂, 明初文学家。 (2) 讦 (jié) :攻击。 (3) 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4) 恶:同“勿”。 (5) 诮 (qiào) :讥讽。
8.用斜线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处) 。 (2分)
于是帝廷誉之曰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 间召问群臣臧否 () (2) 或指其书曰 ()
(3) 既而帝览其书 () (4) 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3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比较选文及下面一段文字, 分析两段文字中宋濂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 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录毕,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诗文选注》, 陈葛满评注, 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3~16题。 (16分)
补丁也开花
孙道荣
(1) 拐角凹进去的一段, 就是她的舞台。她在这里摆摊织补, 已经好几年了。
(2) 每次路过, 都能看见她坐在凹槽里, 埋头织补。身边的车水马龙, 似乎离她很远。她很少抬头, 只有针线在她的手中不停地穿梭。
(3) 从她所在的拐角往前百米, 是一所学校。我的孩子, 以前就在那所学校读书。每次接送孩子, 都必经她的身旁, 也就对她多留意了点儿。
(4) 一天, 妻子从箱底翻出了一条连衣裙, 还是我们刚结婚时买的, 是妻子最喜欢的一条裙子。翻出来一看, 胸口处被虫蛀了个大洞。妻子黯然神伤。我的眼前, 忽然浮现出她的影子, 也许她可以织补好。
(5) 拿过去。她低头接过衣服, 看了看, 摇摇头说:“洞太大了, 不好织补了。”我对她说:“这条裙子对我妻子意义不一般, 请你帮帮忙。”她又看了看裙子, 忽然问我:“你妻子喜欢什么样的花?”“牡丹。”我告诉她。她看着我:“要不然我将这个洞绣成一朵牡丹, 你看怎么样?”我连连点头, 太好了。
(6) 她从一个竹筐里, 拿出一大堆彩色的线, 开始绣花。我注意到她的手, 粗大, 浮肿, 一点也不像一只绣花的手。我疑惑地问她:“能绣好吗?”她点点头, 告诉我, 以前她在一家丝绸厂上班, 就是刺绣工, 后来工厂倒闭了, 她才开始在街上摆摊织补。“我原来绣的花可漂亮了。”她笑着说, “原来的手也不像现在这么笨拙, 在外面冻的, 成冻疮了, 所以, 才这么难看。”
(7) 正说着话, 一个背书包的女孩, 走了过来。以为女孩也是要织补的, 我往边上挪了挪。她笑了:“这是我女儿, 就在那边的学校上学。”女孩看看我, 喊了声叔叔, 就放下书包, 帮她整理线盒, 很多线头乱了, 女孩就一根一根地理清, 重新缠好。不时有背着书包的孩子, 从我们面前走过。有些孩子看来是女孩的同学, 他们和女孩亲热地打着招呼。女孩一边帮妈妈理线, 一边和同学招呼着, 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
(8) 我好奇地看着女孩。她稚气的脸上, 已经三三两两冒出青春的气息。她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她的同学看到她的妈妈是个街头织补女。这出乎我的意料。我有个同学, 就因为长相土了点, 苍老了点, 他的儿子从来不让他参加家长会, 也不让他去学校接自己。男孩认为, 自己的爸爸太寒碜了, 出现在同学面前, 会丢自己的脸。
(9) 我对她说:“你的女儿真好。”她看看女儿, 笑着说:“是啊, 她很懂事。这几年, 孩子跟着我们也吃了不少苦。”女孩嘴一撇:“吃什么苦啊, 你和爸爸才苦呢。”忙完了手头的活, 女孩拿出书本, 趴在妈妈的凳子上, 做起了作业。我问她:“怎么不回家去做作业?”女孩说:“我们要等爸爸来接我们, 然后一起回家。”
(10) 她穿针引线, 牡丹的雏形, 已经显露出来。这时候, 一个中年男人蹬着三轮车过来了, 女孩亲热地喊他爸爸。我对她说:“天快黑了, 要不我明天再来拿, 你们先回家吧。”她摇摇头:“就快好了。”
(11) 路灯亮起来的时候, 她终于将牡丹绣好了。那件陈旧的连衣裙, 因为这朵鲜艳的牡丹而靓丽起来。
(12) 中年男人将三轮车上的修理工具重新摆放, 腾出一个空位子来, 然后, 一把将她抱了起来, 放在了那个座位上。我这才注意到, 她的下半身, 是瘫痪的。女孩将妈妈的马扎、竹筐放好, 背着书包, 跟在爸爸的三轮后, 蹦蹦跳跳地走了。
(13) 目送他们一家三口的背影渐渐消失后, 我拿着那件绣了牡丹的裙子回了家。你完全看不出来, 牡丹之处, 曾经是一个破洞。
(选自《时代青年》 (上半月) 2011年第6期, 本刊有删改)
13.文章以“补丁也开花”为题, 有哪几层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简要概括文中“她”的形象。 (4分)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处伏笔, 请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在第 (4) 段中写了妻子对裙子蛀洞的“黯然神伤”, 在第 (8) 段中写了自己同学的儿子的表现等内容, 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 (40分)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按要求作文。
如花的日子, 片片花瓣撒满心街;如花的岁月, 散发着花朵一般的芬芳;如花的日子很美, 如花的日子也很短暂。
请以“如花的日子”为题, 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要有真情实感, 不得抄袭;
(2)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3) 不少于600字;
(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5) 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8.第二单元自测题 篇八
一、基础练兵场(26分)
1.阅读下面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低吟一缕清风,静守安然;浅弹一阕弦音,追诉流年;陌上寒烟,阐shì青春个中深意。光阴流转,岁月渗透忧伤,曾经的那人、那事、那段过往,千年轮回,随着云烟苍老。满月风华,也许,只是一曲流觞,jì奠青春年华,或走,或停,或遥首……
缕 shì 渗 jì
2.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有调查表明:由于现在中国社会住房、医疗、教育消费压力过大,中产阶层只好兢兢业业,不惜透支健康,以“健康”换“薪水”。
B.“神舟”十号飞船再次把我国三位航天员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C. 老师找我谈话的时候,我听见一群小鸟在老师办公室窗外的老梧桐树上幸灾乐祸地冲着我叫。
D. 我们对别人成功的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为了避免交通运输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B. 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C. 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有了很大的启发。
D. 2013年7月14日,《新闻联播》节目以《最美90后消防战士》为题报道了陈建在洪水中英勇救人的动人事迹。
4.默写。(4分)
(1)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2)油蛉在这里低唱, 。
(3)默写两句描写月亮的诗句(可出自同一首诗,也可以出自不同的诗):
, 。
5.劝告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劝告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处于平等的地位,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以达到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某班的两个同学,喜欢在课间追逐打闹,如果你是班长,该如何劝说他们停止这种行为?(3分)
6.阅读右边的漫画,回答有关题目。(5分)
(1)请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2分)
(2)该漫画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7.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魅力语文”为主题的活动,活动分为“成语广告”辩论会和“名著推介会”两个部分。请你积极参与活动,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当我们翻阅报刊、收看电视以及漫步在街头巷尾时,总会发现许多广告是篡改成语而成的,如“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食全食美”(某电视台的美食节目)等,本次辩论会就是围绕这些经过篡改的成语展开的。
参与辩论的甲方认为,这些被改头换面的成语,是在糟蹋祖国的语言文字,会使广大中小学生陷入成语学习的误区,应当制止这种行为。如果你是参与辩论的乙方同学,你会如何反驳甲方的观点?(3分)
(2)阅读名著既可以丰富情感,又可以拓展思维;既可以追溯历史,又可以畅想未来。请仿照例句,在“名著推介会”活动中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名著。(3分)
《简·爱》中的简,自尊自强,不卑不亢,她坚强独立的人格是现代女孩学习的榜样。
二、阅读精品屋(34分)
(一)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8~9题。(4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选自《列子集释》,杨伯峻撰,中华书局1979年)
8.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9.请你替孔子为“两小儿”作出判决。(2分)
(二)阅读《我们家的男子汉》选段,完成10~13题。(12分)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当他满了两周岁的时候,我们决定把他送托儿所了。去的那天早晨,他一声不响,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当别的孩子们哭的时候,他才想起来哭。哭声嘹亮,并无伤感,似乎只为了参加一个仪式。每天早上,送他去托儿所都很容易,不像我们姐妹几个小时候那样,哭死哭活不肯去。问他喜欢托儿所吗?他说:“不喜欢。”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也就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据老师说,他吃饭很好,睡觉很好,唱歌游戏都很好,只不过还有点陌生。然而,他迅速地熟悉起来,开始交朋友,打架,聚众闹事。每日里去接他,都要受到老师几句抱怨。
在他四岁的那年,他的老保姆病了,回乡了,他终于要去安徽了。他是极不愿意去的。他的父母对于他,更像是老师,严格有余,亲切不足。并且,亦喜亦怒,全听凭他们的情绪。走的前一天,他对外婆说:“外婆,你不要我了,把我扔出去了。”外婆几乎要动摇起来,想把他留下。上海去合肥,只有一班火车,人很多。车门被行李和人堵满了,大人们好不容易挤上了车,留下他在月台上。他真诚地着急起来:“我怎么办呢?”我安慰他:“上不去,就不去了。”他仍然是着急,他认为自己是非走不可的了。车快开了,姐姐说:“让他从窗口爬进来吧!”我把他抱了起来,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台。窗口边的旅客都看着他,然后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跳进了车厢,淹没在济济的人群里了。
10.文中写上托儿所和回安徽这两件事,表现了小男孩的什么性格?(3分)
11.“我们”把“他”送到了托儿所,“他”的哭和别的孩子一样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别的孩子和“我们姐妹”小时候上托儿所哭的情景呢?(3分)
12.文中写“他”在托儿所熟悉之后,“开始交朋友,打架,聚众闹事”,这样写是否有损“男子汉”的形象?为什么?(3分)
13.文中的“男子汉”是个才几岁的孩子,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中学生男子汉应具备什么样的品格。(3分)
(三)阅读《说说“坏孩子”》,完成14~18题。(18分)
说说“坏孩子”
林楚方
①这些天流行说“坏孩子”,我也想说说自己差点成为“坏孩子”的经历。小学四年级前,我是一个“坏孩子”,老师不待见我。老师不待见我,我就不愿上学,不愿上学成绩就更不好,老师就更不待见。同学看老师不待见我,就学着老师也不待见我。
②有一次和同学打架,他用砖头在我头上凿了个洞,手法专业,瞬间我便满脸是血。我爸认为学校该负责,就带我找老师评理,老师当面表态一定惩罚打我的学生。爸爸走了,老师问为什么打架,打我的小孩先讲,但每句都是谎话。可每当我指出时,老师就狠狠地瞪着我说:“你没错吗?你就没错吗?”然后转过头轻声轻语地说:“以后不要打人啊,你看,把他打出血了,他爸就来了,要打重了,也给你爸添麻烦,是不是……”
③那个年纪的我,常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日本兵,坏人;国民党,坏人;我的老师,坏人。回到家,我妈也很气,记得她和爸爸的对话:“不就因为他们是大家(族)吗?老师太势利了……但学还是得上。”我爸说:“算了,忍了。”
④几天后又发生了一件事。我和同学放学路过一片玉米地,他们一起把所有的玉米都拔出来再插回去,但我知道这是坏事,自顾自地走了。第二天,整片玉米都死了,农民找到学校。老师说:“没拔玉米的举手。”我自豪地举起手,心想,老师该表扬我一次了吧,就我一个人没干坏事啊!但老师看了我一眼,说:“那你看到谁拔了?”我嘟囔着说:“反正我没拔。”老师转眼扫向大家,说:“你们觉得他有没有说谎?”所有的同学都说:“有!”那一刻我哭了,带着恐惧、无助、委屈,拎起书包就往外跑,身后笑声一片。那一刻,是我一生中最绝望的时刻。现在看是很小的事,但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是天大的事,并且刻在了记忆里。
⑤类似的事情在我四年级前反复发生。四年级前的我,像本没有打开的书,里面很精彩,但终归是堆废纸。直到五年级转学,黑色的日子才结束。
⑥新老师对我很好,因为我的成绩好——因为新环境相对自由,同学比较友好,我第一个期中考试就拿了全班第二。于是我成了“好学生”,开始享受凿我脑袋的同学的待遇——无论我和任何人起冲突,老师的第一选择是惩罚“坏学生”,保护我这个“好学生”。又因为成绩好,各种竞赛、演讲、表演……都属于我,我还连续被评为“三好生”。
⑦老师对“好学生”有多爱,对“坏学生”就有多恨,因为在她看来,“坏学生”是累赘。她会想到各种办法惩罚“坏学生”,她要求“坏学生”(考试排名后十几名)每人自备木棍,上面贴着自己的名字,并将所有木棍挂在黑板旁,谁犯错就用他的棍子打他自己。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有冲突,老师拿起棍子就打他,打完发现拿错了,她说:“不算,要拿你的打……”
⑧我无法衡量那十几个学生后来的故事和老师有多大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厌学,成绩越来越差,初中没毕业就离开了学校……但我很“幸运”,有相对健康的心态和好成绩,考上重点中学并考上大学,和那些同学彻底地相忘于江湖。现在想起我的五年级老师,我总是很矛盾,她对我很好,但那十几个学生呢?她对他们的态度,跟我在四年级前的老师对我的态度是一样的。
后来,我经常跟人说,老师的作用太重要了,他走对一步,就把孩子送上天堂;走错一步,可能把人送入地狱。
但现在,谁在当老师?谁在搞教育?
(选自《读者》2013年第10期,有改动)
14.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15.阅读第④小节,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那一刻,是我一生中最绝望的时刻”。(4分)
16.从全文看,第⑤小节中画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7.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转学后,“我”能从 “坏孩子”转变成 “好孩子”?(4分)
18.文中的两位老师有何异同点?请简要概括。(4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19.作为初中生,拥有最多的莫过于友谊,最亲密的也莫过于朋友,而那正是在校园生活中收获的。不知不觉中,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过去,你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见证成长,请以“故事发生在我们小组”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9.二下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九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 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组成。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繁华热闹的北京城和风情淳朴的泼水节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语文园地三共安排了我的发现,选选认认、“我会读”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一写、展示台。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4.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5.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课时安排:10-----12课时 日月潭 两课时 10 葡萄沟 两课时 11 难忘的泼水节 两课时 12 北京亮起来了 两课时 语文园地三 三课时
9.日月潭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知识与技能: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读“环、绕、茂、隐”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点击鼠标,出现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中国地图,然后请学生走上讲台指指宝
2、岛台湾的位置,师生结合课外资料简要介绍介绍台湾岛。
3、师:今天我们就要到台湾岛去,看看那里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4、读后解释“潭”:水很深的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那见过这个字。
(玉渊潭、龙潭湖)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⑵ 看电脑,读词语:
⑶ 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① 熟字加偏旁:
② 熟字换偏旁:
③ 分析字形结构:
⑷ 理解词意: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自选读哪个自然段,然后进行评议。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2、使学生了解日月潭的的特点,知道我国台湾省的日月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3、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
(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电脑,读生字。
3、邀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词语:
环绕 仙境 建筑 朦胧 清晰 隐隐约约
童话 附近倒映 茂盛 吸引 风光秀丽 名胜古迹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⑴ 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⑵ 谈感受:日月潭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点击鼠标,出示问题:
日月潭是我国()省最大的一个()。那里(),(),周围有许多()。
3、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第二自然段:
⑴ 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⑵ 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⑶ 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⑷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一画日月潭的样子。
⑸ 展示:
三、拓展巩固
四、布置作业
相互交流关于日月潭的资料。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葡萄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语言,畅游其间,令人流连忘返。
知识与技能:会认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6个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
二、初步感知
三、自主学习
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
⑴ 小老师领读生字。
⑵ 识字游戏一:摘葡萄。
教师画一串大葡萄,每个葡萄上写上本课生字,让学生摘一个葡萄,认读生字,其他学生跟读。
⑶ 识字游戏二:找朋友。
让学生把结构相同的生字圈一圈。
新疆、吐鲁番、蜜桃、梯田、维吾尔族、吃个够、碉堡。学生边轻声读边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好。涂好后站起来轻轻地读几遍。再指名读一读。
⑸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⑹ 指导书写:
沟 够 密 蜜
⑺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
(课件出示地图:找找浙江、新疆;放大新疆的地图,找找吐鲁番)
2、出示词语,让学生给词语排排顺序:
吐鲁番 在 葡萄沟 新疆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葡萄沟的水果很有名。有哪些?人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说话练习:
用句式“有„„有„„还有„„”。
4、指导朗读这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检查
二、感悟体会
1、请同学们坐稳了,老师带你们去葡萄园观光旅游了。
(播放课件)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
(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
⑴ 让学生上黑板画图理解“茂密”。
⑵ 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为什么时绿色的凉棚?
(教师可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也可用画好的简笔画理解)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看,新疆老乡来了!
(教师戴上新疆帽,微笑着走来)
⑴ 口语交际: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汉族小朋友长的真可爱,你们猜猜我是哪个民族的?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对我们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
⑵ “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
⑶ 我们新疆老乡让你们把葡萄吃个够,请送给老乡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也好!
(板书:热情好客)
⑶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
(带着感受读课文)
6、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
(看课件)
说说阴房是什么样子的?
7、老乡还有个问题要考考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8、读课文,看录象悟,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
三、升华
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了葡萄沟,请你们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
四、指导写剩下的生字
五、实践活动
小调查:
我的家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知识与技能:会认2个生字,会写12个字。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重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上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宋城泼水节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检查朗读,学习生字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自由回答。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五、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用你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
4、指导朗读:
六、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读文思考
1、学习四五自然段:
⑴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 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2、反馈交流:
⑴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⑵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① 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② 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⑶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提供句型,练习说话,发散思维。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个别读──男女同学──齐读。
三、学习最后段落,重点指导朗读
四、知识延伸
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因为有了周总理的参加而显得格外难忘,你还知道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呢?
(师介绍:火把节 那达慕大会等)
五、指导书写
六、课后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2.北京亮起来了
教材分析:
课文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以生动地语言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灯光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金碧辉煌的天安门,焕然一新的商业街,绚丽多姿的故宫把古老的北京城点缀得如诗如画。文章文质兼美,层次清晰,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教材。
知识与技能: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过程与方法: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有关反映北京的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继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大家互帮互助,提高识字能力。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点明课题
二、师生互动,识记生字
三、练习巩固
1、做游戏:
教师把生字写在小星星的背面,然后把星星贴在黑板上,以小组为单位到前面摘,摘下后,看清生字并带领同学们读一读。而后结合生字提出问题;让同学回答,达到记忆的目的。
如:这个字的偏旁是什么?
这个字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它有哪些形近字?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这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占格情况。
在书中练习描写。师走下去巡视,及时帮助那些书写有困难的学生。
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2、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北京的新变化,体会北京辉煌、亮丽的原因。
3、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变换角色 1、介绍的内容是:《北京亮起来了》。并进行板书。
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出示题目: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北京夜晚的特点是什么?边听边在课文中画一画(辉煌、亮丽)板书词语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词语的意思。
分配任务,深入理解: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介绍了哪些地方的夜景?(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结合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看看有关的画面。)
2、师生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一处一处讲解。)
重点围绕以下地方: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结合图片认一认华灯,川流不息说明这里的车很多,多得像水流不断,每辆汽车的车灯都亮着,灯光一闪一闪的,从高处看,就像天空中无数星星构成的银河。)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里的灯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看上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把繁华的大街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商店的橱窗分外明亮,绚丽多彩的广告牌,颜色各异的霓虹灯为商业街平添了一番美丽,再加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宾客,这些商业街就显得格外热闹。)
“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这些建筑物虽然古老,但是当灯光成为他们的外衣后,就别有一番风韵。)
3、联系实际,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你眼中的北京的夜景?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资料,相互学习。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学会运用能发现词语内在联系。
2、练习积累。
3、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有关资料、水彩笔、白纸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特点。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的教学,使学生认识9个字。
3、对学生进行字词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通过“日积月累”中“我会读”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优秀古诗词。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
2、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
3、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如:
游泳:____
火车:____
洗衣:____
服装:____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
2、“我会填”是搭配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对词语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⑴ 回忆所学课文,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⑵ 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大家认为正确后,再填在括号里。
⑶ 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3、“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⑴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⑵ 看插图,感受草原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美景。
⑶ 学生自由朗读,再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⑷ 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形式介绍家乡的特产,把话说完整,并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打动别人。
2、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养成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恰当评价别人的话。
3、与人交流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语气和蔼,态度诚恳。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以一个游客的打扮进入教室,说:今天见到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同学们,心里真高兴,向大家问声好。
二、出示课题
师:温州真的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那就请你们来给我介绍一下(指屏幕齐读课题:家乡的特产)(师板书)
三、介绍特产
1、说特产:
2、展示资料夸家乡:
3、尝特产: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觉得每一样都非常好吃,都想尝一尝了,行吗?(教师尝后,谈出自己的看法)
4、夸特产:
5、动笔写作夸家乡:
五、拓展活动
师: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们给我介绍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也想把我家乡好吃的东西介绍给你们好吗?(看影片,听介绍)
六、结束语
师:我提议,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用各种方法去收集家乡的特产,更全面的去了解家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内外学习所得,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2、通过阅读“宽带网”,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和了解与本组专题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二、启发谈话、指导自学
自学“宽带网”,初步感知内容:
三、分组合作、知识竞赛
1、必答题:
⑴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⑵ 我国有多少个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⑶ 我国有多少个省、自治区?
2、抢答题:
⑴ 你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饰特点吗?
⑵ 我国有哪些民族?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⑶ 请说出我国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
⑷ 请说出我国省、自治区的名称。
3、风险题:
限时从地图上找出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自己所在省或自治区。
四、展示图片、交流收获
五、拓展练习,开阔视野
词语接龙游戏。板书设计:
【二下第二单元语文教案】推荐阅读:
二下语文8单元12-24
苏教版语文二下第八单元知识点10-07
二下教案07-14
二下语文预习提纲10-05
二下心理健康教案07-02
二下美术教案年级09-01
二下语文教学反思09-05
部编版二下语文园地一10-15
二下教研计划11-14
二下工作计划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