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备课常规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共13篇)(共13篇)
1.研讨备课常规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篇一
电子备课:提高教学实效的好帮手
赵春玲
从教几年,经历了教育改革研究,对于手写教案的低效性、老套性越来越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模式相背离我深有感触。电子备课利用信息技术将我们的传统备课模式变成数字化管理,从而实现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减轻教师的负担。老师们通过培训和学习也都掌握了编辑文档、上网搜索、上传文件、电子邮件、课件制作等基础性的应用技能,很多老师能用好网络和多媒体为教学服务。
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是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实施电子备课的。
一、利用网络,可以引入大量的最新的教育信息,就数学学科而言,由于教材的不统一,我们使用的人教版,备课时我从网上同时下载几篇教案,有人教版的、华师大的、湘教版的等等,这样拓宽了教师信息来源的渠道,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资源。再加上通过网络和网上邻居进行资源共享,教师能很容易地得到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案,这开阔了老师的备课思路,帮助教师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二、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在过去的备课方式中,教师用在书写、修改和查找资料等方面的时间过多,从而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教师真正用来准备上课的时间。电子备课,则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很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课件,再加上其特有的修改和编辑功能,以前在备课本上备的课可不敢随意修改,一涂一画就显
得不美观,没头绪。现在,我只要轻点“编辑”,就可以不断补充和完善教案,既方便又快捷,而且页面仍旧清晰美观。从而大大提高了备课的效率,使老师有更多时间放到思考课堂教学设计和其他的教学准备工作上来。
三、电子备课便于储存,大大提高了备课的使用效率。传统的手写备课笔记,一本一本,保存起来很占空间,翻阅时又显得麻烦。教师可通过电脑将备好的课归类整理,等用的时候很容易就找到,当再一次循环教到这一内容时,我们再根据对教材的重新理解分析,对学生的了解、研究,将保存的原有教案作出修改、补充和完善,这样很好的提高了电子备课的使用效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可以为我们学校节省一些买教案的经费,真的是两全其美的事。
四、电子备课可以促进教研组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资源共享,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
教学中我们提倡小组合作、师生合作。那么,我们在备课中也提倡师师合作,电子备课就是师师合作的很好途径集体网上备课,由于操作简便,教师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钻研,精心设计,既提高了办公效率,又引领了全员参与。这样的备课是开放式的、论坛式的、互动式的、更是共享式的,方便了大家相互探讨学习,切磋借鉴,是一种深度对话,浓郁了教研组的研究氛围,促进了组内研究的深入展开,又提升了备课质量。
电子化备课摆脱了手工书写教案的种种苦恼,节省了大量时间用于对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同时,有利于资源共享,丰富了教学资源。
而且利用电脑在网络上备课,能够有效避免个人备课的狭隘,通过对网上资料的搜集整合,汲取精华,使广大教师在方寸之间思接千载,驰骋万里,促进教师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改变,使教师的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孤独走向合作,从传统走向现代,也使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学习研究、反思交流、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
2.研讨备课常规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篇二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1]。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备课方式,是一项集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2]。我们在卫生士官药学专业课教学中,探索并实践了3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取得了良好成效,现介绍如下。
1 教学小组内集体备课
教学小组内的集体备课主要是针对同一年级教学组较多和教员个体差异情况,对某一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重点与难点、思考题等进行的备课,其目的是在保证不同教学组总体教学进度一致的情况下,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对于这种集体备课,我们每期教学至少要在开课前和课程结束后进行两次。
1.1 开课前生成性集体备课
这种集体备课一般在开课前20天左右的时间内由教学组长召集进行,参加人员有组内成员、教研室主任及教学督导组专家等。其程序为个人初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即教员在接到教学任务后,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实验指导以及学情等,写出初步教学预案,在此基础上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由指定的资深教员进行主讲,其他人员则听、思、问、论,最终经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分发给授课教员。集体备课后,各任课教员依据集体备课情况对个人教案进行修改、补充,从而生成带有共性的个性化教案。
这种集体备课不仅使我们对教学问题达成了共识,而且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尤其是通过同行间的交流、探讨,加深了对课程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使每位教员都成了教学内容新意义的“学习共同体”,既有效发挥了“传、帮、带”作用,促进了青年教员的快速成长,又使资深教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整体提升了教学小组的授课能力。
1.2结课后反思性集体备课
课后反思是教员自身教学实践中各种信息的反馈,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评价行为。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坚持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员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坚持开展了课后反思性集体备课,一般在课程结束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内由教学组长召集组内成员共同反思教学中的得失成败,分析预设教案与教学间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等。
这种集体备课是在对前期教学工作总结的基础上,采取批判性思维着重进行的“缺陷”分析,明确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下期教学的改进更加有的放矢,有力促进了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员的教研能力。
2教研室内各学科间集体备课
在卫生士官药学专业课教学中,经常面临不同学科间知识重复、知识系统人为分割、技能训练单一等问题。为此,我们利用综合教研室多学科授课的优势,进行了教研室内多学科间的集体备课,目的之一是对重复内容进行协商分工。如《中国药典》的知识由药剂组和药物化学组沟通;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由药剂组和药理组沟通;药物的生物转化知识由药理组和药物化学组沟通;药物名称问题由军队药事管理组和药物化学组沟通;生物碱知识由药物化学组和天然药物化学组沟通等。目的之二是设计综合性实验。比如涉及药剂组和药物化学组的碘酊的制备与分析实验;涉及药理组和军队药事管理组的根据病例开具处方及处方审查实验;涉及天然药物化学组和药物化学组的生物碱的提取、分离、鉴别、含量测定实验等。
这种集体备课使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精、优”,避免了有限学时的浪费;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开展,有效促进了学员“大药学”整体观的形成,有利于学员掌握综合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教研室内各教学组间关系更加协调,加强了各教学组之间的合作,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3跨教研室集体备课
在卫生士官药学专业课教学中,我们还经常遇到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知识需求度与衔接问题,鉴于前期基础课知识的欠缺将给后期教学尤其是学员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我们进行了跨教研室集体备课。首先由不同教学小组列出各专业课所需的基础知识点与深浅度要求,然后与相关教研室沟通协调。比如,军队药事管理学中关于卫生装备的知识与卫勤教研室沟通;药理学需要的基础知识与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病原微生物学等教研室沟通;药物化学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化学教研室沟通;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授课内容与中医学教研室沟通等。
这种备课方式增加了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有效解决了基础与专业课之间的知识衔接问题,为专业课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支撑,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使教员完善了知识结构,提升了专业素养[3,4],促进了校内教研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
农村医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马永林
(定西市卫生学校,甘肃定西743000)
关键词:农村医学专业;“六关”;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3)16-0030-02
2010年以来,全国中职卫校取消卫生保健专业,开设农村医学专业,为村卫生室及边远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培养从事疾病诊疗及预防保健的执业助理医师,满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这对促进和深化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意义深远。分析两年来农村医学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有效对接。
1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文化素质低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学历上移的冲击,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生源危机,中职学生生源素质低、后进学生多。虽然中职卫校的生源相对丰富,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品行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其情感、心智和行为方面与以往学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绝大多数新生入学成绩不足中考总成绩的一半,在起点上“先天不足”,三年制专业教育难以有效弥补其不足,成为农村医学教育无法逾越的屏障。
1.2 学生从医观念不强
从入学动机看,学技术、就业好、管理严是学生和家长青睐卫校的主要原因。读卫校学习农村医学专业并不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初衷和志向,而是迫不得已的无奈选择。因此,学生中不乏有对学习消极懈怠、兴趣不浓、专业认识淡薄的现象,对从事卫生职业工作准备不充分。内驱力、上进心的不足与缺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初级医务人员的症结所在。
1.3 教学资源短缺
校的教学活力,整体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当前高等教育中提升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5]。我们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小组内集体备课,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提升了教员授课能力;采取教研室内跨学科集体备课,避免了知识的重复和人为分割,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加强了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采取跨教研室集体备课,解决了基础与专业知识的需求度和衔接问题,促进了校内教研活动的开展。3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极大地促进了教员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一是师资短缺,结构不合理。卫校停办社区医学等涉及临床的专业以来,临床类教师陆续退休、转岗、分流。加之我省高等医学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医学类师资培养渠道不畅、数量不足,医学院校毕业生多选择临床医疗岗位,医学教育师资特别是农村医学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知识、年龄老化严重,难以保证农村医学专业教学素质的要求;二是实验和临床实践教学设施陈旧、投入不足。农村医学是新专业,以原医士专业为基础建设,结合农村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变化和农村卫生工作重点,增加农村基本卫生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等内容。但原有教学设施设备已淘汰或转为他用,实验、实践教学滞后,不能满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1.4 专业定位和准备不足
农村医学专业虽然是在原医士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不等同于临床医学。在专业定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评价和考核、实践教学、服务方向等方面,明确指向农村基层,着眼人民群众长远而持续的健康需求,把预防保健和提供全面、全程、经济、高效的健康服务作为工作重点。按照《全国农村医学专业教改性人才培养方案》(下称《培养方案》),农村医学专业的性质、目标任务、人才要求、内容安排、技能考核、资格准入、继续教育等,以应用能力为主,有特定的规范和要求。把农村医学专业等同于临床、医士、社区医学等,不仅偏离了农村卫生工作方向,而且对毕业生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不利。
2 对策
目前,在国家实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卫生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农村医学专业教育在《培养方案》基础上,重新认定目标和方向,不断改革和探索教育模式,立足农村实际,贴近农民需求,以招生入手,改革与强化“六关”,使农村医学专业人才以全新的知识、能力和水平进入社会,服务“三
参考文献
[1]陈永勇.集体备课好处面面观[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6):123-124.
[2]邓淑风,张拥军,宋辉,等.集体备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5):314-315.
[3]张景芬,刘淼磊.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督导模式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2):47-48.
[4]严莹,吴军生.集体备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J].现代教育科学,2009(6):14-15.
3.提高唱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讨 篇三
1.活动背景
歌唱教学一直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歌唱艺术不仅是学生学习音乐技能,培养音乐能力、以及音乐表演的最佳方法,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尽管现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唱歌仍然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是一所艺术特色学校,多年来坚持“七会一特长”和“班班有歌声”等歌唱活动的开展,区、市级的校队合唱、班队合唱比赛几乎每年都要参与。所以会唱歌,唱好歌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整体音乐教育的水平。但我校前几年因各种原因,学生的唱歌水平整体下滑,特别是识谱与演唱能力的下降,几乎影响到了正常的音樂教学。如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歌曲的演唱,体验歌唱的美妙及其丰富的表现方法,在校长的提议下,我们开展了以“提高唱歌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的教学研究。
2.活动重点
我们主要在预备、初一年级开展了“提高唱歌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讨:
以教材为主并进行适当地拓展,分析作品中所蕴涵的歌唱知识和技能,整理出重点的歌唱曲目。
发挥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智慧,科学、合理、有效地设计唱歌教学活动的过程。研讨如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初步形成对歌曲教学方法的共识,达到改进“唱歌课堂教学”的目的。
选几节“唱歌课堂教学”的实践课,为研究提供生动有效的真实案例,关注“家常课”唱歌教学的实效,并突显“求真务实”的活动的宗旨,反对“作秀”。
二、活动的目标:
1、提升组内教师对歌唱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而更加关注“家常课”上唱歌教学的实效,提升六、七年级音乐唱歌课堂教学的质量。
2、通过实践与交流,学习、总结唱歌教学的有效方法,切实提升教师开展唱歌教学的能力,使更多的学生能会唱歌,唱好歌。
3、组织组内教师真正融入教学研讨之中,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努力做到认识上的统一,行动上的改进。
三、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由任教六、七年级的教师针对本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教材中的歌曲曲目,分析歌曲蕴涵的歌唱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以其中的一课时为重点研究的实例,开展教学研讨及展示。
2、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家常课”的课例为载体,通过说课、上课、评课、分析、讨论等活动,研究如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初步达成对歌曲教学方法的共识,督促教师关注家常课中歌唱教学的实效性。
3、组内每一位老师都要就“提高唱歌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思考。结合具体的歌曲教学课例,课前研究教材,课后进行理性思考与评价,认真填写音乐课堂教学反馈,积极参与互动与交流,紧紧抓住唱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与他人进行对话与交流。
4、请区教研员指导,进行“磨课”、“研课”,不断了解新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四、实施过程
1、摸底调查六、七年级学生在歌唱方面的基本情况。
2、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
3、研讨课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和磨课。
4、研讨课的交流与展示。
近期研讨的课有:
《雪球花》《一二三四歌》《进行曲》《共青团员之歌》《青春舞曲》
5、总结经验,提出下一步研讨的具体意见。
五、活动分析与启示
1.教研的成效与主要经验
每学期我们以生动有效的真实课例为载体,选定一位老师执教“唱歌课堂教学”研讨课,开展跟踪式听课、研讨,并与教研员指导相结合,共同打造常态的有效的歌唱教学研究课。
(1)针对研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对比,引发思考
如《青春舞曲》一课,从表面上看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几乎没怎么学就会唱了,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表演”没看到学习的过程。可见,教师为了确保课堂成功,在课前已做了铺垫,这样就掩饰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让我们难以看到课堂精彩部分生成的过程,赞叹课的完美,却又无法效仿,如果用理智的眼光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态,不难判断学生是否都有所收获和长进。
(2)每一位老师都积极参与研讨,提升教研实效
除了执教研讨课的老师,组内其他的老师也都有研究的任务。听课前要进行相关教材的研究和教学设计;听课时,要带着任务参与。通过研讨式的课例展示、观摩、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形式,互相交流,全体参与式的教研方式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老师们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更加活跃了我组的教研氛围,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师的创造性。我们认为,真实的教学课例的展示与研讨更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唱歌课堂教学”的体会与认识
通过研究,现在老师们对如何在家常课上有效实施唱歌教学有了一定的体会和认识,主要有:
在聆听中熟悉歌曲旋律;比如在学生进教室的过程中,播放歌曲音乐,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学唱与识谱有机结合,针对不同基础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唱方法,对识谱能力强的班级,先唱谱、后唱词,对识谱能力差的班级,先唱词、后唱谱,通过先唱词,能较好的把握音高后,再唱谱就容易多了。
在表演中提高演唱能力,每年一度的“班班有歌声”比赛,就是对班级唱歌能力和表演能力的一次检验,对提高班队歌唱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创设机会让学生上台表现,比如;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有唱歌内容时,就要求学生到讲台前面来演唱,如果在演唱过程中还带有表演的同学就加分。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
3.进一步的思考
(1)存在的问题
有些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歌曲有问题,难度大,旋律也不美,为什么不选一些中外优秀的歌曲作为教学素材呢?
歌曲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前期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音乐技能训练,影响整体唱歌教学的进度怎么办?
教师填写的音乐课堂反馈意见中发现,部分音乐教师的听课、评课理论基础薄弱,无针对性,缺乏问题研究意识。
(2)改进与设想
1、选取难度小,节奏、旋律、音域都适合学生的优秀歌曲作为补充教材。
2、尽快编写出实验中学“唱歌课堂教学”校本教材。
3、把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常态化。
4、逐步开展多声部唱歌教学研讨活动。
4.教学常规包括备课(共) 篇四
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我省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常规。
一、备课
1、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按照要求参加备课组、教研组或区域联片教研网络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参与研究教学策略,在集体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形成有个性特色的教学设计。
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教科书特点,结合学情实际,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每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表述要准确、具体、集中。
3、科学使用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认真准备教具、学具,认真布置活动场地,有效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积极挖掘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4、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要具体到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等。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从教不满三年的教师要写规范教案,其他教师要在规范教案的基础上编写特色教案。
二、上课
1、强化课堂秩序管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教学中不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放任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
2、围绕目标组织教学。重视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兼顾情意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对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新的生成、调整。
3、教学过程讲练适度。教学过程安排要紧凑、合理,重点要突出,难点有突破。课堂教学要讲练结合。讲授要精当,精练,无知识性错误;训练要重基础、重拓展,做到当堂即时反馈。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
5、合理使用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重视实验教学,认真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
6、遵守课堂基本规范。按时上课下课;教态自然、亲切,穿着端庄整齐;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表达清楚、流畅、文明、得体;板书工整、规范。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形式多样。作业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活动类作业。通过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作业要注重“课内及时反馈,课内课外结合”。
2、作业布置适量。小学低年级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可布置适量的课后书面作业,其他学科一般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小学中年级每天课后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不超过45分钟,初中不超过1.5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初中和高中每学期作文不少于7篇;要有写周记或日记的要求。
3、批改反馈及时。作业批改的形式应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并鼓励学生相互批改。批改作业应逐题批阅,有规范的批阅标记,并标明批阅日期;要记录作业的典型案例以供讲评,多写鼓励性批语。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并对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和点评。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倡面批面改。作文批阅应有批语,要划出错别字和病句并检查订正。除作文外,作业一般应在该学科下一次上课前完成批改发还学生并做反馈讲评。活动类作业应该得到辅导老师的及时检查和点评。
四、课外辅导
1、课外辅导要有计划。要确定辅导时间、辅导对象和辅导内容。辅导时间一般为自习课或课外活动时间。提倡分类辅导,辅导内容一般为补缺、补差或培优、提高等。要将课外阅读列入课外辅导的内容,按课程标准要求完成课外阅读量。每位教师每周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下到班级辅导。
2、课外辅导要符合有关规定。不得以辅导为名组织集体补课或讲授新课,不得占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及节假日休息时间。不得搞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五、考试与评价
1、发挥考试评价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和激励功能;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坚持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质性评价。采取多元化评价形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不得挖苦、谩骂、污辱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规范考试评价方式。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以考试为主,其他科目及实验、操作等以考查为主。每学段可由年级组或学校命题,组织一次考试或考查。考试方式一般以笔试为主,坚持笔试、口试或其他考试方式相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或考查成绩均采用等级制呈现。
普通高中要利用学分管理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况,要通过课时记录、学习过程表现和模块考试结果三个方面对学生各学科模块学习进行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还要利用学分管理评价手段管理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3、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各负其责,适时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和评价工作。
4、提高考试命题水平。任课教师要能自己独立命题,试题要科学编制、精选改创。试题难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加强命题反思,提高命题质量。
六、课后反思
1、坚持多样化的课后反思。要通过课后反思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诊断,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反思可以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和在专家引领下反思等形式。课后反思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札记”等形式。
5.草滩小学常规课教学研讨活动总结 篇五
历时三周的教学研讨月活动结束了。这次活动在草滩乡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张昆的大力支持下,是对草滩小学全体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日常教学水平的一次大检验,同时通过教学研讨活动,使他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此次活动中,呈现出了一批优质课,发现了一批素质非常好的教学新秀。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本次教研活动的整体概况:
活动地点:草滩小学
主办单位:草滩乡教育管理中心
协办单位:草滩小学
活动时间:11月7日------------11月25日
各教研组严格按照学校“教学研讨月”的有关指示精神开展,整个活动的过程也是严格按照“选题、备课、上课、评课、反思、总结”六个步骤进行。在整个活动中,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无论从课前的准备工作,还是上课过程中,以至于课后的总结,各位老师都以积极的心态准备、参与,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一)选题:选择本学期所教教材中的一课,采用常规教学的方式。
(二)备课:首先由教课教师备课,吃透教材的重难点,根 1
据研究的课堂模式,制订课堂步骤,再由备课组长把关后,备课组进行研讨每一个环节,深入细致,环环相扣。
(三)上课:分别进行了试讲,每一次试讲后备课组进行分析,再试讲,然后面向全校讲课。
(四)评课:评课是研究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次研究课活动我们进行了大大小小的评课,有年级组评课、备课组评课、教研组评课以及学校教导处组织的集体评课。邀请来了教育管理中心辅导员叶玉富、督导员李富春走进课堂,与老师们一起听课、评课,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收获。评课中,各年级教师都集中在会议室,校长李玉存、教育管理中心辅导员叶玉富、督导员李富春亲自参加。大家针对每个人的教学都进行了认真的评价。每位教师都推心置腹,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优缺点都能客观对待。
(五)反思、总结:反思,简而言之思考过去——清思路,找问题,寻出路,从思想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达到不断积累提高。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每位教师都从客观、主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并写出了总结。每一次研究都需要反思而行,行则再思,思则再行,以便逐步改进提高,不求完美,但求突破。
(六)资料总结收集:教学研讨结束后,各教研组组长和备
课组长及时上交了本学科老师的教学设计、教案、听课记录、研讨记录、教研组活动总结。每位教师都作了充分准备,上交资料齐全,尤其是听课记录、质量很高,教研组的工作总结细致、深入。
二、各教研组比较突出的优点:
语文组:年轻教师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运用娴熟,把课文内容与画面恰当融合,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年龄较大的老师,也积极参与,他们的课堂内容严谨、充实。以材料启发式常规课堂中的应用为研究点开展此次研讨月活动。通过此次探索,全组教师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致认为,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应该是“以问题为主线,创设情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新知为动力,深化创新”,语文组由此探索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模式。
数学组:参赛教师呈现出众星斗艳,彰显了各自的特色和亮点。亮点一是案例导入新颖别致;亮点二是课堂研讨活跃,气氛浓烈;亮点三是思维点拨精当入微,方法多样。
语文组:在此次活动中,无论是新课,还是实验课、复习课,都很好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英语组:教学理念得到了明显更新;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
际相结合,注意渗透情感教育;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整合教材,优化教育方式。
从这次研讨月活动中可以看出青年教师成长很快,有的教师和去年同期相比,讲课判若两人。同时教研组教研意识明显增强。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们把课堂进细化、扎实化、以此提高课堂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附件;1.活动方案
2.研讨会上校长李玉存发言稿
6.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篇六
时间
10.11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员
三年级语文老师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语文
中心发言人
寇润利
研讨内容、秋天得雨
研
讨
过
程
研
讨
过
程
一、中心发言人说课 秋天得雨就是三年级第三单元得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得编排意图就是让学生体会秋天就是个美丽得季节,就是个丰收得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得感受。通过反复吟诵,结合学生得生活体验,去体会秋天给我们带来得不同感受,无论就是秋天得景,还就是因秋景而生发出得情,都就是别有一番滋味。《秋天得雨》描绘了秋天缤纷得色彩,丰收得景象,以及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得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秋天以及大自然得喜爱之情。
二、讨论意见 1、张银萍老师:首先我说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第一,认识8 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扇”、能够正确读写文中得词语、第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得段落,借此积累好词佳句、第三,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得美好,体会作者对秋天得喜爱与赞美之情。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生动得描写体会秋雨得美好,感受稳重得语言美。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得写法。
这次送教要求放在字词教学上,那么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得目标
设计,将生字得认读放在句子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得意思。根据得经验最好能将课文后面得生字表做成课件,还原本色,有利于掌握生字、第一课时得写字教学应该重点指导“爽”得笔顺,可以结合字理教学、2、唐东利老师:第一课时除了字词教学还需要将理清课文结构放在第一课时,可以提前给学生背景资料,如“雨得形成”“银杏树”“枫叶为什么会变红“等,这些资料放在课堂中有点浪费时间,不说吧学生理解恐怕有难度。可以让学生提前将搜集到秋天得词语诗句做成卡片,以备交流。
3、关于写作方法:本课运用拟人得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得生动活泼,拟人得手法把秋天得雨人格化,使我们倍感亲切,更增添了对秋雨得喜爱之情。那么我们让学生学会运用拟人得修辞手法呢?(1)用描述人得词语来描述事物。(2)直接地、彻底地将事物当作人来描述。课堂中可以加入这样得训练、后面就是我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1、、《秋天得雨》教学设计
淳化县方里学区
寇润利 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扇”。能够正确读写“凉爽、丰收、油亮亮”等词语、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得段
落,借此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难点
1、通过生动得描写体会秋雨得美好。
2、体会修辞手法描写景物得妙处、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制作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 师 师:秋天,一个美丽得季节,一个丰收得季节,秋雨也来点缀这个多彩得季节,它不像春雨得缠缠绵绵,不像夏雨得急促暴躁,同学们,想不想瞧瞧秋天得雨就是什么样子得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 师:今天,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秋天得雨。我们一起空书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 读写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出示:用自己喜欢得方式读课文(小声读),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难读得句子多读几遍。
师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自读提示读第一遍课文、2.检查学生读文识字情况。
出示:“我会认”。
师 师:我们现在开始检查同学们自读课文识字情况如何。屏幕上就是课文中带拼音得生字所在得句子,请几位同学读一读,瞧瞧读对了没有,其她同学可以纠正。
指名读句子、师 师:老师要特别强调“匙”“裳“都读轻声。
出示:“我会读 师 师:大家都会认字,我们来瞧瞧词语读得如何。我们来开火车读屏幕上得词语。
出示:“我会写”指导学生书写。学生练习书写“爽、柿、杨”、师 师:中国汉字方方正正,我们就是否能写得很漂亮呢?我们一起来写字。“爽“笔顺应该就是怎样得?跟老师一起来写。同学们注意:柿、杨、枚、仙、粮”这五个字都就是左右结构,而且左窄右宽,写得时候遵循着让右原则。特别注意:这里有一多音字“扇”。一起来读句子,跟老师念。好,现在开始将“爽、柿、杨”写在书法书上。
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下来。
三、再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感知课文、师 师:汉字写得很漂亮,课文能读好吗?(配乐)老师来读课文,同学们可以小声跟着读、读书要求,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您可以想一想课文围绕秋天得雨写了什么?也可以画出您喜欢得词语或者句子。
2。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画出得您喜欢得词语、句子读给小伙伴听,并说一说交流读书体会,也就就是课文围绕秋天得雨写了什么。
3。完成板书。
出示:仿写句子: 秋天得雨,就是一把钥匙,它把秋天得大门打开了、就是一把钥匙,它把
打开了。
四、背诵积累
出示:课内积累 师 师:积累一直就是我们得好习惯。现在请同学们把屏幕上得好词佳句背诵积累下来。先在书上画下来,再认真读一遍,课后抄写在您得积累本上。
五、课堂检测
出示:课时检测 师 师: 我们分小组完成,一个小组完成一个题目。请同学说说最后一个题目“我会填”、六、布置作业, , 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好词佳句、2、写会课文中得生字。
3、课外积累。
课堂检测
一、瞧拼音,写词语。
yán
sè
liánɡ
shi
yóu
piào()
()
()
qīnɡ
liánɡ
bō
luó
yánɡ
shù()
()
()二、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
1。黄黄得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得炎热。
2、红红得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得凉爽、三、我会填: 秋天得雨,就是一把。
秋天得雨,有一盒。
秋天得雨,藏着、秋天得雨,吹起了, 它告诉大家,。
课内积累 好词 一枚枚 厚厚得 油亮亮得 五彩缤纷 您挤我碰 频频点头 舒舒服服 佳句(1)它带着清凉与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您没留意,把秋天得大
门打开了。
(2)黄黄得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得炎热。
(3)红红得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得凉爽。
(4)橘子、柿子您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5)美丽得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6)秋天得雨,带给大地得就是一曲丰收得歌,带给小朋友得就是一首欢乐得歌。
课外积累
7.优化备课评价,完善教学常规 篇七
一、备课评价与评价主体
学校对教师的备课进行定期的评价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合情合理的教学常规督查方式。目前鉴于学校自身情况多种多样, 规定的标准也有所差异, 但有一点大同小异, 即把教师撰写教案这部分当成整个学校备课评价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 有的几乎占了备课检查内容的全部, 即评价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就是检查教师撰写教案是否书写工整, 是否符合“教案格式模板”, 备课节次是否足量或超量, 备课的各个环节是否齐全等。这样的评价过程简单、好操作。但是, 这样的评价结果往往与老师的备课质量存在偏差。
二、评价偏差产生的原因
(1) 总的来说, 备课评价的结果是评价体系相关环节共同运作的产物, 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脱离实际情况, 以简单化、形式化的条条框框来实施评价, 而简单化、形式化的评价方式必然会导致千篇一律的“共享”教案, 同学科出现连教学反思都一字不差的“雷同”教案……一般来说, 备课检查形式包括教研组检查、管理人员检查、同事互查或自查等, 但是在备课评价环节的处理上都还不够深入, 缺少必要的环节作支撑。一般一个学期检查教师的备课两至三次, 通常按照既定的流程来进行, 到时间该检查了就组织进行相关工作。评价的次数较局限, 评价形式较为单一。
(2) 评价设计的表格内容不够详尽、具体, 对教师备课的质量反映不够深入、全面。诸如教师对教材的领悟程度、教学内容的内化、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策略的把握、教学资源的开发, 学生的研究与关注度等方面的评价细化不够或评价不到位, 再如评价成了对表格内容如教案的节数、格式、内容的繁简、步骤的完整等对照检查填表式的固定模式, 评价的指标对教师备课的作用反映比较薄弱。
(3) 很多教师对备课理解不到位, 以为备课就是为了写教案, 写教案就是为了检查, 检查就是为了评比。另外很多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无外乎把书本上的知识点一一列举或堆砌在教案中, 就像是把货物存放在仓库里一样, 教师授课时就把这些东西一样样“搬”出来, 装在学生脑袋里。因而思想上有抵触情绪, 从而将其作为一个不得不应付的任务去完成, 甚至不惜采取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或找一些捷径。这样的评价结果往往也会造成偏差。
三、缩小评价偏差的对策
1. 评价体系设计、运行方面
(1) 评价内容多元化。学校对教师的备课实行“分层”要求, 提倡开放式备课。教师的备课既可以“简案+书头案”“旧案新备”,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有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也可以使用“卡片式”备课, 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就使教师从繁重无效地重复备课, 应付检查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为教师自修、研讨、反思提供可靠的保证。
(2) 评价形式多样化。最好根据不同的备课形式确定各异的评价标准, 实行分别评价, 把多种形式的评价结果进行梳理、分析及必要的综合处理。备课评价的对象也可以各不相同, 有时为同一备课组教师或同一教研组教师、有时为同一年级组教师, 有时可以是同一“层次”的教师。评价项目的设定要更加科学化, 力求更为全面深刻地反映教师课前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对教师的备课评价结果实行多角度综合分析, 从而更为公正、合理地评价教师的备课质量。
2. 教师工作方面
(1) 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备课的意义及重要性。“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有备而来, 有备无患”, 教师上课也一样, 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 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备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 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因此, 再优秀的教师, 在上课之前都要无一例外地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 充分发挥备课评价的正能量, 以“评”促“教”。让教师了解备课评价标准, 采用合理的备课方式, 学会有效的备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叶圣陶语) , 既然是例子, 说明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 而是“航标”。因此, 备课要深钻教材, 吃透教材, 备足学生, 让课堂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3) 教师教学反思是备课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对青年教师, 要把课后反思作为备课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可以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化, 引导教师进入教学科研领域。
8.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篇八
新课改背景下的集体备课,需要组织教师集体研读新的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多种教材与学情,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形成教学设计、审定备课提纲、优化教学流程、反馈上课信息……集体备课成了各地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各校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从形式上看,不管是科组间的集体备课,还是校本教研中的集体备课,甚至是校际间的集体备课,其本质都在于聚合集体智慧,引导教师在交流中提升学科素质,在探讨中达成教学共识,在教学实践中展示教学个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集体备课让教师的备课活动从过去应付性的“劳苦型”向“创新型”转变,从个人“单打独斗”向“集体研备”转变,尤其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集体备课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因思想认识不足和组织不当导致的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统一而轻个性、重参与而轻实效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以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首先,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勿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集体备课的本质在于聚合集体智慧,让教师在交流中提升学科素质,在探讨中达成教学共识。因此,广大教师应切实从思想上重视它,以敬业的精神、进取的心态、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参与集体备课。为防止集体备课出现“千人一面、千课一腔”的现象,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活动举办方应力推“同课异构”磨课模式。
其次,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在课前精心巧妙地预设,才能推动课堂自然、高效地生成。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备学生很重要。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学习的感受、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预设时巧妙“留白”,给学生发挥才情、展示自我留下广阔的空间。此外,还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精心做好探究设计,在预设中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甚至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教学资料,引领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努力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广度;二是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的深度等。
再次,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做到统分结合,宜统则统,宜分则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集体备课能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重难点,但由于班级学情不同,教师教学风格不同,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动性、创造性,做到教学思想有“统”,教学策略与手段有“分”,统分结合,在实践中创新,进而实现自身在专业上的成长。对于教师来说,自我专业成长与发展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尤其是青年教师,应牢记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切不可盲目崇拜,更不可机械照搬。
最后,处理好教学与反思的关系,在反思中提升教学水平。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集体备课要注重教后反思与交流,没有教学反思与交流的集体备课是不完整的。因此,应该把每次集体备课的教学反思积累下来,为以后的集体备课及教学实践积累可供借鉴的经验,让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在反思与实践的循环中不断提高。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叶澜所说:“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集体备课的教后反思与交流,应包括以下内容:反思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参与度、课堂效果、教学方法与策略、突发事件及处理措施、纠错补救等。
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区春潮涌动,让我们且行且思,且悟且进,脚踏实地去行动,把集体备课的效益发挥到极致,确保其取得实效。
9.记承天寺夜游备课研讨记录 篇九
时间:2013年12月11日
地点: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办公楼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于立国
杜爱华
丁慎杰
曲
君
张希军
陈照昆
李建芳
王
俊
刘晓凡
张
磊
李眷林
谭晓燕
徐晔华
崔娟
刘
荣
张计友 指导专家:于立国 主持人:杜爱华 记录人:曲
君
12月11日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3组全体成员对备课进行了第一次研讨,最后形成以下意见: 学段:初中 学科:语文 群组名称:
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语文3组 课例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会议内容摘要:
1、授课人丁慎杰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说明。
2、组员讨论交流
张计友:我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何突破学生阅读不深,品味不到位的问题。根源之一是文本阅读背景材料不丰富。所以在本节课中,怎样给学生增加一些背景材料,也是重要的一环。
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导入中可以提及。在介绍大文豪时,可以适当增加。如:苏轼是两宋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在诗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建树,可当初却倍受污蔑,甚至入狱,差点丢了性命。此时的苏东坡做何感想呢?学生稍思考之后,教师提供资料,学生接受就顺理成章了。二是,可以在文中以材料的方式呈现。如他为什么去寻找张怀民?这一点,丁老师已经涉及到了。
第二个问题:在学生诵读中,老师可以调整一下“学生回答问题与朗读”的顺序,如何做到布置任务之后,及时落实,保证中间不要出现断节,做到整个课堂环节浑然一体。于老师:老师们评论的时候,不要仅仅局限于流程的评判,要深入到教材里面去,要有更深层次的挖掘。
张希军: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只有80余字的文言小品,可作者仅交代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就用掉了十个字,作者为什么要刻意交代的如此清楚? 我个人认为可以这样理解,作者这样交代首先是点明夜游的具体时间,体现了记游散文的一个特点;其次是为下文“月夜入户”,寻友赏月做好了铺垫;再次“元丰六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就在这一年,张怀民被贬黄州,而苏轼则已贬居黄州四年之久,作者刻意点明这一时间,就是要暗示自己已经度过了多年的谪居生活,为下文的写景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第二个问题是:本文语言朴实,而意韵深厚,于不动声色的描述中,流露出自己复杂多变的心境,我们如何通过剖析语言来披文入情,披文入境?
第三个问题是:本文言简而意丰,一字传神之处颇多,丁老师可以请学生找出来加以体会。如“念”字的使用,“念”字写出了苏轼的心理变化过程。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有适当的停顿,要读出思考的过程。
问题4:文中“盖竹柏影也”中的“盖”字有何妙处?作者与好友赏月时十分地投入,似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种对月色的欣赏中,忘记了一切,忘记了烦恼忧愁以及个人的荣辱得失,陶醉在这迷离的月夜之中,此处的“盖”字透出了一种出乎意料和惊讶的感觉,也许,还有一种走出幻境的落寞之感。
于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作者为什么要把时间交代得如此之清呢?苏轼被贬黄州已有四年之久,在这里的每一天他都记忆犹新,他渴望能早日结束这种谪居的生活,希望能重返朝廷,大展宏图,单纯的纪年里,也有着幽微的情感流露。后面几个问题也不错,张老师,你把第一个问题再整理一下,提供给丁老师,看他能不能用。曲君:丁老师的备课,我觉得有两点需要改进:
1、导语的设计:我认为原稿的设计,从密州即现在的诸城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点牵强,也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切入,毕竟现在苏轼是身处黄州。我认为可以从余秋雨的句子:“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导入,或者从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一文谈起,或者从讲述苏东坡“乌台诗案”的故事入手,创设情境,走近文本,更快地拉近学生与苏东坡的距离,从而丰富了学生文本阅读的背景材料,为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意蕴蓄势。
我设计的参考导语:(可以先朗诵《密州出猎》,引出作者苏轼。)“乌台诗案”是宋代一起有名的文字狱,主犯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苏轼。因为莫须有的罪名,他在监狱里呆了130天,差点丢了性命。之后,苏轼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来到了黄州。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当代学者余秋雨曾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到底苏轼在黄州的生活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2、既然我们研究的主问题之一是尊重学生的质疑,那么在丁老师的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就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丁老师原来设计了四种方案,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随机讲解,我认为不妥。因为文章的解读确实是需要层次和梯度的,不能太随意。所以,我建议教师在上课时,先由学生自主质疑,然后小组释疑、筛疑、定疑,再由教师就主要问题,即本文的重难点所在,也就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这句话的分析重点突破,从而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挖掘,完成研究问题一。
于老师:曲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很好,导入的设计一定要简练,跟学生套近乎的话可以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讲,正式讲课时必须要精炼,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位专家和听课老师的时间,为全面提高课堂效率而分秒必争,曲君老师可以结合手头材料,帮丁老师设计一下导语,至于教学过程梯度、层次性的改进,则由丁老师自己斟酌。陈照昆:我对丁老师的备课有如下建议:
1、关于题目:游的地点为什么是承天寺?承天寺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夜游?怎样游的? 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因为承天寺应该是僧人的住处,而那里住着苏轼的好友张怀民,一个被贬谪的官员居住于此,有点儿凄惨,可见张怀民与苏轼同是天涯沦落人。农历十二日本不是满月,怎可赏?从中可以透出一个闲;入夜,即睡,又见一个闲,夜游即扣一闲字。
2、从结构上看,分为叙事、写景、议论三层。叙事三句话,首句点时间,月色入户,思绪万千,欲睡不得,起行,流连于月色,徜徉于美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何人可与自己同乐?转入第二句,马上想到了张怀民,可见知心、同趣。第三句,写与心有灵犀的张怀民,同游于中庭。他们说了哪些话,文章没有说,留给读者去填补。这三句话,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紧扣夜游展开。
游必有景,写景18字,写得空灵,静谧,恍惚之间,超凡脱俗,寺院之景,月色如水,月光下的景如同水中之景,美哉。到此结束,或许唯美,但作者笔锋一转,交代竹柏影,把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有阴森、寒冷之感,毕竟已是初冬。
叙事也好,描绘景物也罢,无非为中心服务。庆幸,因为闲人,得赏人所不见之美景;苦闷,经世济民之志不得实现;旷达,美景处处有,天下人可共赏。闲人非仙人,景再美,人不顺,怎不令人唏嘘?一声叹息。
于老师:陈老师的这个问题,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与我们目标中的深层次阅读相吻合。
徐晔华:对丁老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的不成熟建议:
1、教学目标的出示,经大家讨论决定,应该不着痕迹地自然糅合到导语中,而不是生硬突兀地冒出来。
2、教师范读的位置应该调整,不应在学生读之前读,我觉得在后文的语句赏析过程中,穿插学生的感情朗读,学生如果读不到位时,教师可以给予范读的指导。
3、赏析文章语句多从关键词、句入手,如果要做到多角度来解读课文,还可以考虑课文中的标点符号,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两句中的“?”,再如“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的“。”能否改成“!”等。
4、背诵应有所体现,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如,可以在屏幕的背景上出示去掉关键字的课文,让学生背诵;然后只保留背景,再让学生背诵一遍;最后再去掉背景让学生背诵一遍。
于老师:尾句为何用句号而不用问号,这一点很值得探究,请徐老师认真梳理一下,做一个归结,看能不能给丁老师提供帮助。
刘荣:我提的问题一:学习目标的设计:
学习目标应体现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制定的学习目标仅供丁老师参考:
熟练诵读全文,读出文章深厚韵味 掌握文言字词,感受作者复杂心境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揣摩作者当时微妙复杂的心境 问题二:第6环节过渡语的设计: 我修改了一下,供丁老师参考:
问题二:在学生“自主学习,译读课文”这一环节。文章读准了,读顺畅了还不够,还应该读懂,读透。下面请大家迅速默读全文,争取读懂文章,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同学或者等会提出来交由大家共同解决。
于老师:教学目标是否要呈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其实,胸中有目标就可以了,可以把目标融入导语中,不着痕迹。
张磊:鉴于我们在磨课计划问题研究中,设计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深入解读文字,多角度、多层次的品读文本,所以我认为在《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之教学预案一中: 采用比较阅读法,引领学生品读领悟“念”“遂”的内涵 投影去掉“念”“遂”的句子
“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学生试读)问:和原句相比有何区别
“念”是考虑再三,甚至犹豫不决。“遂”是决然的、果断的。问:为什么?
作者作为被贬之人,门前冷落,肯定无人与其共赏一轮明月,思来想去,只有张怀民无事可做,能与自己志同道合。于是决绝的去找张怀民。为什么只有张怀民才能和作者共赏月呢?(投影张怀民的背景材料)此时此景怀民再做什么?“亦未寝” 问“亦”字为何意?
也很清闲,无事可做,和作者应该“天涯同是沦落人,相逢更是心相知”。
于老师:对,其实角度就是方法,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增、删、调、拖、延”去读,也可以通过朗读时的“长、短、快、慢、重、轻、急、缓”去品读。
刘晓凡:从磨课的关键词入手,从丁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整体做到了深层次、多角度。但是对材料补充的情况来看,丁老师的初步设计中,结尾材料过于难了一些,文章解读的落脚略微偏了一些。
抓住了文章的魂——一个闲字,问题可能更简单清晰明了些!汉语字典中对闲字的解释有三层含义:一是无事,与忙相对,如闲游;二是安静、清净,如闲情逸致;三是表示放着不用,如闲置。
文章中的闲人、闲境、闲情恰和这三个释义吻合,丁老师可以适当的借鉴。既能清晰思路,又能让学生对闲字的理解更为饱满,而且使板书能更精致丰厚!
面对十三四岁的学生,我们如何在短文深教中做到短文精教。并且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形成强大的人生态度。老师不应过多的把目光停留在苏轼的悲苦与无奈的人生境遇上,而应该把最后的情感聚焦在豁达乐观上。可以从空明的月色引发到空明博大的胸怀。可以从欣然、乐、亦等字眼引领到欣乐的心境。可以从林语堂等评价拓展对他乐观态度的认识。可以从他“谁到人生无再少”“大江东去”领略他的豁达豪放。在人生低谷中,在挫折逆境中,他的从容坦荡,给学生丰富的营养,有益的启迪!怎一个闲字了得,闲字做足,足矣!于老师:有道理。丁老师的设计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悲凉的心境,感受到这种闲情逸致,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最后的落脚点,有点难和偏,我们可以由“闲”想到苏轼的豁达,这样一个高大的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另外,板书也有点简单,讲解过程中少一根内容的线。
我们可以归结一下,丁老师的课存在落脚点问题,层次问题,板书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学生就只会感受到月夜的美好和作者的凄凉,我们要让学生走近苏轼,感受到一点正能量,正如张伟忠老师所讲,我们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前预设。崔娟:我对丁老师的设计主要有两点意见:
第一点:对于丁老师的导入设计有不同看法。我是这样想的:
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到青岛与大家一起学习语文。首先我们做个小活动,大家根据我给出的选项,猜一个历史人物。A史书记载,他身长八尺有余,为人宽大如海;B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C他在文、诗、词、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散文尤为后人所称颂;D他被贬黄州期间写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是他散文中的精品之作。他就是苏轼。这个时期他还写了一篇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此文被称为是苏轼散文中的神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篇美文,感悟它的神韵。第二点:关于朗读模块,我是这样设计的:
1.自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做好标记。2.听读。听老师配乐范读,注意字音、停顿。关注你标记的地方。读字音——读节奏:(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指生读,师生评价。
4.齐读。根据这些要求齐读课文。5.译读。
(1)读得准确流畅,但这还不够,还要把文章读懂。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解决。(2)质疑问难 李眷林:
我认为丁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预设得不够,我认为还可以做以下补充: 引导赏析——苏轼
1、豁达的情怀 借助语句“欣然起行”中“欣然”、“念无与为乐者”中“乐”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胸中的苦闷可想而知,在自己仕途失意的落寞之时,借月夜美景来自我排遣胸中的苦闷,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一点精神的寄托,在政治旋涡中破损的心灵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表现诗人的旷达心情。
2、淡泊名利的品格
借助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
说明了大千世界里“如吾两人者”淡泊名利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这里有李白“独坐敬亭山” 的旷达,也有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执着。人世间的“名利”二字,让多少“忙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只有正直、淡泊的人心无邪念。才有此心境。自己与张怀民才志同道合、志趣相投。
3、君子之德
借助语句“ 竹柏”
“何处无竹柏?”,“竹柏”本来也是只有正人君子才与之为伴的,古人有“宁可食无肉,也不可居无竹”的说法,“何处无竹柏?”说明处处都有自称君子的人(道貌岸然的人),但真正的君子真是太少了。
此外,我认为丁老师的目标设置过于简短,丁老师原先设置的目标是“细读全文,积累文言词,感受苏轼复杂心境”,我们在磨课计划中是这样描述的“《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八十余字,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我认为可以将目标修改为“细读全文,积累文言词,感受苏轼微妙的复杂心境”。王俊:我对丁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如下建议:
1、丁老师对导入设计得有些牵强。丁老师想与学生拉近距离,这个工作可以在熟悉学生的时候完成,完全没有必要占用上课的时间。另外,丁老师设计从密州导入新课,学生未必熟悉密州,不如直接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于本课相关的内容更合适一些。
2、文学作品都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苏轼的这片散文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本文是写景的,但景中有情。丁老师可以抓住苏轼感情的变化作为线索,将这条“暗线”贯穿在对课文的讲解中,用以解决刚才晓凡老师提到的丁老师教案中凌乱无序的问题。
3、我认为苏轼的感情变化是这样的: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念无与为乐者”,是心理活动,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叹,情绪因之荡起微澜。从“念无与为乐者”到“相与步于中庭”,作者的款款情思经历了几多转折,终于稳定在平和容止的心境中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个“闲”字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丁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理解。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有突出一点:“闲”。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都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
谭晓燕:我的阅历和能力有限,浅显的意见仅供参考!
一、关于“导入”
丁老师的导语设计稍显繁乱,可以这样设计: 师:上课!
请看投影: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师:既是精品又是惜墨如金的经典,我们应该怎样来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咬文嚼字读美文,深层赏读品“闲”人,努力走进古人的心灵深处。
二、关于“朗读,疏通文意” 可以三步走:
1.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2.自读-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读顺、读通文章。(2)检查,质疑。(3)积累文言词汇
3.有味的读-读出文言的味道。
可以参照这样的设计: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10.初中语文备课研讨会经验介绍 篇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塑造个性,阅读化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阅历、智慧、才华的结晶,文质兼美,实施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够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XX市XX镇初级中学位于泰山东麓,汶水之滨,教育思想鲜明,科研氛围浓厚。自06年承担省教研室实验课题《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以来,在省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领导同课题组一班人,精心筹划,周密部署,按照“以学为主,促进发展,有序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开发并实施了子课题《文学作品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两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将我们的做法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一、筑基·涵养·升华,奏响个性成长发展三部曲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受家庭、地域、文化氛围等特定因素的局限,知识视野狭窄,综合能力较差,不少学生文学素养薄弱,上了中学还不曾读过“四大名著”。如果不正视这一现实,开展文学作品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镜花水月。因此,课题组成员决定结合学生学校实际状况,实施“筑基·涵养·升华”三步走的个性成长发展之路,让未经雕琢的璞玉,在有序实施、整体推进的氛围中,散发出璀璨的个性光芒。
1、筑基,培育个性成长的厚壤沃土。
写一手漂亮字,从汉字入手夯筑学生基础。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写一手漂亮字展示了一个人最基本的文化素养。我校坚持把写字作为特色教育来抓。要求学生“规范书写,科学练字”,学校印制了《钢笔楷行书教程》,每周三下午第三节书法教师(兼职)指导练字。提出了“写好字也是一种能力”“提笔即练字”的口号,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在作业、试卷上写好字,更要在每一项学习活动中把写好字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开展了“每日一字”练习活动,各班设立了作品展示墙,每天学生轮流张贴自己的练字作品。开展评比“星级书写能手”的活动,学生练字的热情很高。“三星级书写能手”徐飞同学不但书写工整清楚,而且达到了每分钟50多字的书写速度。一花一世界,一字一乾坤。看到“休”,仿佛看到疲惫的旅人无力的倚靠在大树下,看到“旦”,似乎一轮红日从遥远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教学中要适时指导学生发掘汉字的文化内涵,感受汉字的魅力。如《乡愁》一课,抓住 “愁”字进行拆字,自然间就让学生体会到:心秋为愁,潇潇的秋天落在一颗冰凉的心上,怎能不产生无限的愁绪呢?
广泛阅读,夯筑文学素养之基。结合课程标准,学校制定了《中学生必读推荐书目100部》和《教师必读书目100部》,推荐学生阅读《时文选粹》、《智慧背囊》、《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书刊,观看《百家讲坛》、《电视散文》、《焦点访谈》等电视栏目,上网浏览中国对联网、唐诗宋词网、创新作文网等文化网站。为解决图书少的问题,各班建立了“图书超市”,学生、教师每人都拿出自己的书,集中管理,互相借阅。设立了2个学生大阅览室,每周每班开设一次二节连上阅读课。每个学生自备一本剪报本、读书笔记,每周检查摘抄情况,每篇(片段)都要写上自己喜欢的理由。定期组织读书笔记展览。为使阅读走向深入,实施了“读书阶段成长规划”。课题组每学期推荐1本书学生集中阅读。如七年级上学期,推荐学生阅读了《西游记》。平时,教师通过课上介绍,组织讨论,抽查笔记等形式督促指导阅读《西游记》,学生至学期末完成一份《西游记》阅读成果报告。许多学生精心完成了封面设计、内容概要、精段摘录、读后感、人物评析、相关图片等展示成果。6学期引导学生精读6本书,留给他们的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夯筑兴趣之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时代培养的兴趣会影响人的一生。一方面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在课内直接设置活动环节,如分角色诵读、表演欣赏、模拟操作、讨论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另一方面组织专门的活动课,开展课堂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此外,学校规划了“传统诗词”、“莲花山文化”、“科技博览”等八处主题教育长廊,图文并茂,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每年组织艺术节、体育节等主题活动,有精彩的文艺节目、全员写字展示、诗文朗诵、歌咏比赛等活动。开展“六个一”常规活动:即一式,每周一的规范升旗仪式;一讲,每天一次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轮流进行;一报,班级手抄报是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园地;一栏,学校每周更换一次宣传栏;一站,建立学校广播站;一社,办好《新甫文学》社,社长、编辑均由学生竞选参加。
2、涵养,把课堂教学作为涵养个性的主阵地。
文学作品是涵养学生个性的最佳食粮。我们紧紧围绕开展文学作品个性化阅读教学这一核心,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积极实施了“自读交流课、品读鉴赏课、联读扩展课”三种教学模式的研究。
品读鉴赏课是三课型的主打课型。其教学模式为:“创设情境,初读感知—自主学习,合作释疑—点拨鉴赏,研读领悟—师生互动,品读升华”
1、创设情境,初读感知。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初读课文,初步感知,从宏观上通晓课文大意,弄清文章写作思路。
2、自主学习,合作释疑。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自主的、能动的、有目的的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小组间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加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3、点拨鉴赏,研读领悟。精读主要语句或段落,揣摩语言,评价鉴赏,对遇到的疑难进行思考和相互讨论,教师可把这些问题写在了黑板上,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来领悟,最终在教师的点拨下突破难点重点,加深对文学文本的理解,这是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
4、师生互动,品读升华。各小组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达到释疑解惑,共同进步的效果。教师要适时升华、巧妙评价,引领学生开辟新的认识。最后,学生在反复的朗读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自读交流课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小组交流和教师引导为辅的课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导学。教师运用2——3分钟的时间巧妙导入。
2、自读。学生根据老师或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独立阅读课文,探究问题。实际上是学生深入课文内部,感知材料、训练语感的过程,是自读交流课的核心环节。
3、质疑。学生充分感知教材之后对文本生疑、质疑,提出自己独立思考的问题。
4、交流。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小组的作用,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小组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排除疑难。
5、评点。学生在自学、交流后,思路贫乏或进入“死胡同”的时候,教师予以点拨、评价、疏通思路,排除疑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理解文本。联读扩展课是从某篇课文扩展开去,把具有一定相同因素的课内或课外的诗文联接起来进行阅读的一种课型。按扩读内容不同可分为几类:
1、学习节选,扩读全文。如学习了《美猴王》,扩读《西游记》,把课本“节选”作为打开长篇的“钥匙”。
2、针对同一主题的扩读。如《邓稼先》是一篇突出人物典型品质的传记,我们扩读了《语文经典读本》上的《中国的居里夫人—物理学家吴健雄》、《我的病历》。
3、扩读用来比较的文章。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进行岑参诗联读、咏雪诗联读、送别诗联读等。
三种课型既是协调统一的整体,又可根据教学实际单独实施,既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化学的主动性,又有利于发挥教师个性化教学的主导性,既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收到感悟,又通过文本涵养个性、塑造气质。
在利用好课本中文学文本的同时,我们还创造地开展了课题配套教材《语文经典读本》的使用。以九年级上《语文经典读本》为例,我们重新编排,形成了“走进自然”、“亲情如灯”、“生活剪影”、“操守永恒”等七个单元,每篇文章教师都精心设计阅读导引。每篇教学课文都可与《语文经典读本》中1—2篇形成联读扩展,如课文《囚绿记》与《蝉声》、《大自然的启示》形成联读。按照“精读一批、略读一批、自读一批”的方针指导学生使用教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能去独立自学,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指导学生采用圈、点、勾划、评、摘录等多种方法阅读教材。定期开展《经典读本》阅读交流会,畅谈读书心得。
合理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我们充分利用了学习小组这一有效载体。按优中差组建学习小组,一般以6至8人为宜,小组成员明确分工。目前,我校已全部搬走了教室的讲桌,让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四周全部设置小黑板,实行“桌对桌,面对面”的课桌摆放方式。合作小组的建立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主人,或分析、朗诵、讲解、表演、辩论,或歌唱,小组展示,不拘一格,个人展示,独具特色,勾勒、组合、演示、即兴表演应有尽有。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口号,演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行动。
3、升华,助推阅读塑造个性、化育气质。
“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广泛而长期地夯筑学生文学之基,涵养学生个性,不知觉中带来的是学生气质的锐变与升华。
个性化的教引领个性升华。“欲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教师个性化地教学,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发展学生个性。可以朗读示范,披情入文:读《我的老师》,激起对老师的崇敬;读《一厘米》,涌动着对母亲的尊重;读《巴东三峡》,有一种对山河的热爱;读《明月几时有》,在乐观中透露着祝福……可以评点人物,诗意总结:引导学生仿照冰心“小诗”样式,抒发对《一厘米》中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的赞歌。这几首是学生的创作——生1:坚强的母亲/你粗暴的维护尊严时/误会便深了;生2:瘦弱的母亲呵/自豪些吧/只有您平凡地孕育了伟大。可以对联总结,深化认识:《范进中举》是传统的教学篇目,拟一副对联作总结:“白首苦读无人问寒暖,叹范进痴心不改;红榜高登后世笑疯癫,讽科举荼毒无数。” 可以是语言的精致文雅: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时,告诉他们:“学会诉说,学会倾听。诉说使我们的心灵彼此接近,倾听则让我们懂得彼此尊重。”
写作教学助推个性升华。我们的作文教学也适应课题研究的需要,利用学生不断提升的文学素养,带动作文面貌的异采纷呈,个性飞扬。我们指导学生进行了“诗中雨”、“诗中风”、“诗中春”等古诗词专项积累,进行了“卧薪尝胆”、“韦编三绝”、“梅兰竹菊”等文化素材的广泛搜集,进行了秦砖汉瓦、唐诗宋韵、屈子东坡等走进作文的片断写作,进行了诗词意境再现、文化名人访谈、文学名著新编等的文化作文写作训练,进行了围绕某一名著或某一名人的专题研究学习。如初三级学生李鹏撰写的《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内容涵概人物生平、重要事件、名人评论、人物作品、诗词扩写等,其资料之全,内容之丰,视野之广,语言之新,让人赞叹。
综合性学习活动促进个性升华。结合实际,我们开展了多种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处在在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脚下。莲花山素有“小泰山”之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我们抓住这一资源,开展了“莲花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四处调查走访,通过查阅《新泰县志》,查阅图书馆资料,访问山下村里的老人,了解莲花山的地理、历史、诗词传说,铭记家乡不平凡的历史,传承家乡的文化。通过实地勘察,通过五官感受,欣赏到莲花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通过采访莲花山管区领导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了解到莲花山开发现状、旅游景点等,王元捷、冯宪萍等四名同学提出的《关于莲花山文化资源开发的报告》已经提交给市旅游局。以此次活动的成果为基础,我校还开发了校本课程《莲花山》。
各种比赛实现个性升华。课前三分钟演讲,评选最佳文才奖,最佳演说家,每学期举行最佳读书笔记展览,硬笔书法比赛,评选全校书法之星。每学年举行一次美文诵读比赛。2006年,我校四名同学参加XX市个性化作文大赛,分获一二等奖。2007年,我校选送的《广寒仙子神州沐华章》获XX市中华美文诵读一等奖。2008年,学生合诵《走进春天》获XX市普通话比赛一等奖。
二、协调推进,整体实施,构建保障课题开展的三项机制。
领导协调机制。研究过程中,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小组,形成了“校长—教导处—课题组长—教师”梯级课题管理体系。学校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会议,明确科研任务,协调解决问题。学校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阅读材料,开放了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设立了学生阅读室。
教师成长机制。加强对语文教师和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前期,我们主要通过学习资料、展开讨论、专题讲述、聘请专家,开展了有关个性化阅读理论知识的培训。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主要通过“课前专题研讨——课堂互动研讨——课后评析研讨”课例系列研讨活动,探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学习策略等。同时,穿插教师基本功培训。对普通话、三笔字、教案编写、写作基本功、电脑使用等教学基本功强化训练,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开展青年实验教师的“一、二、三”工程,即:培养实验教师在一年内基本胜任课题研究,两年内完全熟悉课题研究,三年内成为本试验骨干教师。课题试验开展来,一批骨干教师逐渐成长起来。语文教师薛启华被评为泰安市学科带头人,周峰被评为泰安市语文教学能手,泰安市级新泰市优质课获得者14人,4人被评为泰安市、新泰市“教坛英才”、“教学新星”,5人被评为新泰市课改工作先进个人。34篇论文案例获省、地、市级奖励。
评价机制。课题评价坚持“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实施了新的三种评价方式。
1、变个人评价为小组评价。将小组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单位,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制定小组评价表,全班张贴。
2、变单向评价为互动评价。改变传统的师评生总结性单向评价体系,赋予学生评价的主体权,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建立起小组互评制度、生评师制度和学生个人过程性评价制度。
3、变惩罚性评价为奖励性评价。对学生进行多种的奖励性评价,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使用鼓励性语言,设立“最佳展示”、“最佳参与”、“朗读能手”、“背诵能手”等各种奖项,利用广播站、文学社、宣传栏及时报道表扬优秀学生、学校优秀学习小组等。另一方面为鼓励课题研究,创造机会,让教师获得奖励。如设立教学成果展示奖、优秀案例奖、特色课堂奖、优秀论文奖等,奖项的设计,可以由教师自己申报,学校组织评奖。还要把课题的参与过程及成果中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等作为评价内容之一,纳入到对教师的考评之中。
三年来,课题实验的全面实施为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育教学示范校”、“XX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泰安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XX市校园文化AAA级单位”、“泰安市教育示范学校”。当然,在实验中我们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在实践中摸索解决。
11.浅析如何提高网络备课的实效性 篇十一
一、有效的备课检查方式
电子形式的备课决定了其复制是很容易的,是否提高效率、减轻教师负担的初衷会造就懒惰的教师呢?
一方面,个人初备是教师必须要做的,没有研究,在教研组内集体研讨时就提不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和建议。这一方面的问题在教研组内活动时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因此,严格、规范的教研组活动是保证教师初备的重要保证。学校通过教研组的制度建设、业务领导全程参与教研活动、每学期优秀教研组评选、教研组活动展示等形式,规范教研活动,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保证备课活动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对网络备课的检查方式可以重点放在复备上。教师如何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区域情况、学生情况等进行修改,以及教学反思的撰写。学校可以设计专门的表样,对修改部分通过使用不同颜色、不同字体、加下划线等形式进行标注,从而形成自己的教案。在教学完成后,对本节课进行反思,撰写教学笔记。业务部门在检查时,重点检查这些内容,既清晰又简便,同时避免了教师直接使用下载的教案。
B/S模式的备课方式使得对业务的检查十分方便,业务部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环境的地方对教师备课情况进行检查,掌握教师备课过程。
二、明确备课的标准
网络备课因其需要面向众多教师,因此,它的设计就需要统一的模式。从导学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写法、教学反思的总结以及学科、年级等内容、本节课所附带的课件,同时要留有复备的空间,这在备课程序设计时就需要考虑。统一了备课的模式和标准,就使其易用性大大提高。
因为各个学科有各自的特点,检查的标准不可能完全一样,这就需要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由组内全体教师和教研组长共同制定网络备课的标准,每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区域特点、学生特点和备课要求,设计的形式,规定备课的内容,从形式至具体细则都有相应的要求。
三、灵活安排备课的使用
网络备课是存储在服务器上的,如果教师去上课,假若教室内没有上网条件,或者即使有上网条件,教师是否需要打印备课呢?如果全本打印出来,固然是很好,但同时也造成纸张的浪费。在学校实验网络备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于新教师可以打印出教案,用作参考;而对于熟练的教师,可以只打印简案或者提纲。区别对待,既能节约部分资源,又保证所有教师都能使用网络备课的成果,同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四、提高网络备课效果
网络备课可以让教师在任何具备网络环境的地方备课、下载教学设计,进行网络交流和研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同时,由教师、教研组、校际三级组成的教研团队,扩大了教研的队伍,集体智慧的力量凸显。这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农村学校信息相对闭塞、交通不太方便,参加一次区县级以上的听评课是比较难得的机会,而网络备课使农村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翻阅优秀教师的备课,参考他们的成果,对于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五、巧妙解决网络备课中的问题
网络备课在给我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一是年纪较大的教师跟不上时代步伐。年纪较大的教师,计算机操作不熟,备一节课往往需要花费比手写多几倍的时间,反而造成效率下降。为避免这种问题,可以针对不同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青年教师必须使用网络备课,年老的教师初备可以手写,复备时由自己或教研组将精选的优秀备课打印出来给他们作备课参考,而且有现成课件可供使用从而让他们既能享受网络备课的成果,又避免工作效率的下降。
二是因为多级备课,每级都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对教师备课的时间要求较高,新课标要求教师超周备课,而三级备课模式下,教师超周备课仅能大约提前两天见到评选出的优秀教案,教师复备时间短,容易造成囫囵吞枣,因此网络备课大约需要提前两周备课。
三是不管何种形式的备课,最终落脚点在课堂,如何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才是最主要的。不管何种形式的备课,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支撑,最终只能是“新壶装旧酒”。在实行网络备课时,我们不难发现,仍有教师使用的是十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即使加入了现代媒体的因素,体现出的教学思想仍没有进步。所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推动网络备课的前提,否则,网络备课只能流于形式。
四是加强师德修养,远离拿来主义。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同样也是备好课的前提。即使手写备课,难免有的教师会偷懒,照抄教参。因此,学校应当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风气,形成一种研究、探索、创新、向上的教育环境,把思想认识统一起来,以使网络备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何红宇.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
12.研讨备课常规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篇十二
前石畔九年制学校物理备课组
贾占雄
距离2012年中考还有7个月,全体师生都在全力以赴进行新课教学,以加快进度。同时马上就面临中考复习,如何对初中物理进行全面的、有效的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校中考准备工作在今年9月份就在郭校长的带领下展开了,尤其是在确定了高中升学率65%以上,府中升学率不低于50%以后,学校定期召开科任教师会,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题高中考成绩。校领导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增加了辅导时间,使物理学科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一、我们在总复习前所要做的五项工作
1、细研说明,明晰“复习什么”。《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和复习备考的依据,应认真研究,确保目标合理、方向正确,深度、难度把握准确,确定复习的重心。研究《中考说明》将有助于我们明确考试性质和命题依据、考试范围、考试要求及内容、考试的方式及试卷的结构,从而明晰复习什么。我们除了系统研读外还要求每节复习课前也要读一读、看一看。特别是研读《中考说明》中的:(1)题型示例中的试题 所蕴含折射出的有关信息。(2)考试内容的知识条目、考试要求与2011年相比有何变化。(3)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描述等。
2、研究试题,把握复习新方向。(1)关注几类试题: 一是近三到五年来我省中考试题,二是近三年来全国初中物理中考试题的新动向。(2)研究中考试题,努力做到:①明确试题特点,把握考试方向。中考试题中的基础题大部分是源于教材的原题或改编,中档题活于教材,但原型一般是相关资料中的引用、变形或组合,而创新题型将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②发现试题的地方特色,关注初高中衔接的阅读题、趣味题、和创新能力题。
3、研究教材,抓住复习根基。物理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知识点比较分散,同时每年教材都在修改和完善,特别是习题不断更新,呈现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对教材的研究要做到:1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性。现行物理知识,可以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块,各块知识之间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复习时要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沟通。2抓好双基教学,掌握通性通法。纵观我省近年来的中考试题,考查学生双基内容的试题占到70%左右,因此,物理复习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基本技能与方法的形成,明确常规题型的通用方法,掌握通性通法。
4、研究教法,明确“复习课如何教”。在“如何教”的问题上,可以说是每位教师最为关心和最为困惑的,当然也是不同的教师发挥空间区别最大的,正所谓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事实上,“学生如何教”比“知识如何教”更难。因此,我们觉得在 “如何教”方面,要从两方面去考虑: 一是要研究学生的思想“如何教”。为此,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教育,端正学习态度,鼓励学习信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在学科知识上要多研究“如何教”,如何提高复习兴趣,克服“高原现象”。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应注意:(1)重视基础知识、基础题的教学,特别是复习的前段时间,要注意处理好基础题与综合题的关系。(2)要精备例题,多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一题多变、多题一讲的题组教学。(3)教师要注意精讲精导,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琢磨的机会和时间。(4)要把培养习惯和解题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养成建错题档案、边做边查及反思的习惯,反思解题过程中用到哪些知识、方法,为什么这样做,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等。(5)要有计划地进行限时解题训练的实践,强化训练在规定时间内的解题速度和准确度。(6)要充分利用好模拟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试卷讲评课要突出重点,切忌答案一对照就匆匆完事。(7)要突出对重点高中希望生的关注,要多接触、多鼓励、多辅导、多督查。
5、研究学情,保证“复习课的针对性”。解决了复习课“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要把相关的知识点和典型的习题讲解一遍,便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重要的知识点、方法、难点、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疏漏的条件、理解不到位的知识、新颖题型、解题过程的规范表达、解题规律的概括归纳、应试方法等,构成了物理复习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而上述这些即使做到了,仍只仅仅说明了我们“胸中有书”,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眼中有人”。作为教师应经常用动态的观点去研究学生的学习经验、思维方式和个性心理变化等。因为总复习前,物理新授课的重点是理解某一新知识产生的过程,掌握新知识的简单应用,相对来说,学生还比较容易接受。而复习课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学生个体的差异必将导致对复习内容的加工速度、加工深度和加工方式带来差异,因此,作为教师,就需要从课堂、作业及考试了解和发现不同的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切忌“该点的没点到,不必点的却在唠叨”。
二、我们在复习其间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1、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知识的复习不仅要弄懂每一方面知识点,更要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技能与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表现为思考问题的方法,如类比、转化、控制变量、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只有知识掌握得多、掌握得系统,技能就练得熟练,能力才能更加提高。
2、看书与解题的关系。分析学生试卷中的错误,归根到底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考试,无非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有缺漏,答题必然有缪误,失分在所难免。所以在九年级复习阶段,老师可择其重点,推荐典型习题,以促进学生们认认真真地看书,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好。
3、基本题与难题的关系。中考试题中,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难题比例为4:3:2:1。这四类试题分布于四种题型之中,从易到难放置。有些学生平时解基本题不那么重视,一味去做难题,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难题要做,但要讲一点对策——先加强基本训练,在此基础上提高解题速度,后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以中档题为主,视其情况针对性地布置些基础题和难题。夯实自己的解题基本功,不依靠题海取胜,要注重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突破“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细心审题、规范答题。
三、我校物理中考总复习安排与措施
1、科学制定复习计划。复习计划指学科组复习计划、教师个人复习计划、学生自己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结合本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复习计划包括时间安排、阶段要求、采取的措施、想要达到的效果等。
2、切实落实好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2012年4月——2012年5月)主要是过好“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概念、公式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2)过基本方法关。如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中的大量应用。(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 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配套练习时,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在他们的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第二轮(2012年5月中旬——5月底)进行专题复习,并穿插些历年的模拟卷题和中考新型题等强化训练。这主要是考虑到第一轮复习,虽然对各单元都进行过一遍,但由于第一轮的历时较长,有些知识容易遗忘,或者说,还没有把知识连成网。再者要把各单元知识适当综合,以便使学生能较早接触和适应模拟测试题。因为模拟测试题难易度与中考接近,而第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第三轮复习(2012年6月——考前),教学重点放在适应性模拟训练上,用收集到的信息题作适当的补充,深入实际做好查漏补缺及应试技巧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心态和应考心态,迎接中考。
3、加大实验技能的提高。近几年中考物理题中探究实验题的数量及分值呈上升趋势,掌握实验题的类型及要求是解答物理实验题的关键。实验题的类型主要有:(1)考查对实验过程的感悟。(2)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3)考查对实验数据的处理。(4)考查学生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探究实验。(5)考查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此部分的复习方法应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是变量控制法)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复习每个实验的基本内容,然后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认真操作练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
13.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常规 篇十三
元芬小学 王道兵
抓好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保障体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高效地开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抓好体育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
学生在体育课的表现虽然很积极,但吵、很乱。为什么语文、数学课纪律这样好!我不断地寻思,不断地尝试,有一天终于让我发现了其问题的关键在于好的课堂常规没有养成,已有的课堂常规没有坚持。老师对教学常规要权威性,严肃性,并且要严格执行。
所以上好体育课我们必须对老师和学生都要进行要求 对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1、课前常规:
(1)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订好完整的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
(2)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和教具,杜绝体育课的随意性。
(3)学生因病、伤不能参加激烈活动的,课前应主动向任课老师说明情况,得到允许后方可随堂见习、安排适当的活动或休息,同时教师随时做好记录。
(4)教师应注意仪表整洁,须穿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到达规定上课集合地点对待学生上课。
2、课堂常规:
(1)预备铃响后,教师立即到达学生集合地点,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规范,并记录出勤情况,上课铃响,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2)上课时,教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口令清楚标准,教态严肃、自然、语言文明,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
(3)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亲切关怀,禁止学生在上课时自由活动,严禁学生离开活动场地,要启发和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得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4)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5)能够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做到精讲多练,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6)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7)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8)课程结束后,要组织学生集合,进行讲评,并布置课后练习,宣布下一次课内容,安排好学生整理和归还器材,有始有终结束一堂课的规定。
(9)遇到天气等原因不能上室外课时,必须上好室内课,组织好室内课教学,按要求写好教案。
(10)严格体育课的成绩考核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意总结教学经验教训,积累学生体质资料,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11)因其它原因教师不能上体育课,必须提前通知教导处,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3、课后常规:
(1)课后要找特殊学生谈心,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革措施,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反思和特殊情况记录。
(2)教师检查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对缺课学生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
(3)教师要随时征求其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4)期末做好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和学期教学工作的专题总结。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1、课前常规:
(1)体育委员要主动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明确本课的内容和要求,有时体育小骨干到体育器材室协助教师领取体育器材,并布置好场地。
(2)因伤病等特殊情况不能上课的学生,应在课前向教师说明,根据教师的安排参加适当活动或见习。
(3)体育委员应在课前两分钟按教师的要求将全班队伍在指定地点集合好,并准确清点出勤人数,养成有组织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4)对教师要有礼貌,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请假必须履行手续。
2、课堂常规:
(1)预备铃响后,学生要立即到规定的地点集合,做到快、齐、静,严格执行课堂礼节。
(2)上课时,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师生互相问好;迟到的学生应向教师报告,说明原因,经许可后方能入列。
(3)上课时学生应穿着轻便服装和胶鞋,冬天不穿大衣、不围围巾;夏天女生不穿裙子、男生不赤背。衣袋内不准装有碍活动安全的物品。
(4)练习时不打闹、不开玩笑,不擅自离开活动地点;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课堂上如遇意外情况,应及时向教师报告,以便妥善处理。
(5)听到分组轮换练习的信号后,各小组长应整队交换练习场地,并做到迅速整齐。
(6)认真听取教师讲解,细致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练习。同时对较危险的动作一定要在老师的保护、帮助下进行练习,不能盲目练习,以防出现事故。
(7)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8)坚持课内外结合,自觉做到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3、课后常规:
(1)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成四路纵队或四列横队集合,教师讲评,学生认真听讲。
(2)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内容,要一丝不苟的完成并且要确保质量。(3)下课时,师生互道“再见”,课后体育小助手要按教师的要求,协助教师将器械归还到体育室,并按原处摆换好。
当然,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还有其特殊性,表现为:
首先,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学生喜欢体育课,因为体育课能玩,能做游戏。正因为小学生喜欢“玩”,所以他们的兴趣一旦上涨到极点,他们就会忘记自己现在身处何处、正在做何事,这往往使得我们老师无法驾御这个课堂的秩序,什么游戏规则都会跑到九霄云外去。如果没有抓好体育课的常规,这堂课将无法顺利进行。
其次,教学场地的特殊性。体育课的“教室”大,“课堂”大,很多时候是很多班级同时使用一个大教室——操场。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没有抓好体育课的常规,那么整个操场就像是在上自由活动课,根本感觉不到老师的存在。
第三,小学体育课堂的安全保障
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玩的心思特别重,喜欢打打闹闹,互相开玩笑、说大话。而体育事件课上同学们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相互间“交流”的机会多,这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最佳的玩乐场所。如果有了体育课堂常规的制约,同学们就要有所收敛,有所顾忌。长期下去,学生们就形成一种自觉遵守常规的习惯。
一、体育课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在体育课中应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规教育:加强自我保护动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动作,练习前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学会保护和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教会学生器材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器材设备等,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
二、如果没有较完善的课堂常规加以要求就容易出现课堂吵闹、不遵守课堂秩序等现象。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对体育课堂常规不是很重视,要求也就不够细致。在课上,我发现学生在准备活动慢跑时,有个别学生会相互推拉打闹,有的甚至厮打在一起。虽然没有酿成严重的后果,但对课的正常教学和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也充分认识到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每次开学的第一堂体育课我都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的教育,在日常体育课中注重学生课堂常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第四,小学体育课堂赖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课堂常规是保证课堂正常秩序的基本条件,课堂常规是被广大体育教师实践证明合乎课堂教学规律的行为规矩。比如:在热身慢跑中,学生的队形要整齐,四肢协调配合匀速跑动,不推拉、打闹,这样的要求长期坚持下去对培养学生的跑步动作、团队合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再如:在体操前滚翻动作教学分组练习时,规定保护帮助同学的轮换次序,练习的秩序和同学们相互配合的要求,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就不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相互帮助、团队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这样的实例在每一堂体育课中都存在,因为体育课堂本身就是学生实践的舞台,是塑造学生人格魅力的阵地。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体育课堂教学倍受人们重视。因为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径,“教”与“学”的活动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来完成的。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堂常规恰恰是实现“教”与“学”的重要保障。因此,体育教学的课堂常规,应该从引导课开始就有所具体要求,并且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那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的心血,从课堂中的点滴做起,从严抓、从细抓。
首先,上好引导课。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们称之为引导课,这节课一般选择在教室里上,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包括上课的着装、考勤制度、纪律要求、上课站队集合地点及队形、分组活动场地、各位小骨干的职责、阴雨天体育课的安排等。教师讲清楚课的要求,学生才能够明确体育课上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到什么时间做哪些事情。所以,期初教师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课堂常规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以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学能顺利的进行。
第二,上好第一堂实践课。在上完引导课以后,就会有第一堂实践课,这节课上,教师就应该按照引导课上规定的内容进行,让学生真正将自己应该做到的事情进行实践。从而慢慢开始养成习惯。
第三,做好平时课堂常规检查工作。刚开学不久,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往往较弱,对老师提出的常规了解程度不够,所以课堂常规相对较差。所以要求在期初就狠抓课堂常规,并落实到每一个细节,让学生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树立课堂常规意识。但是,随着上课次数的增多,学生思想上课堂常规意识会慢慢淡化,有所放松,这时候教师就要进一步对学生强调课堂常规对于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并及时的督促学生改掉不应有的反弹现象。
第四,做好课堂常规评价。每节课结束时,教师应总结学生本节课常规遵守情况,同时将学生的课堂常规表现情况纳入到学期末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当中去,作为学生学期末体育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遵守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从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意遵守课堂常规。
第五,及时妥善处理体育课中违纪行为,正确运用体育课中的奖励与惩罚每次上体育课都避免不了个别学生违纪的现象,那么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处理。一般来讲一个学生没有按老师要求去做,无精打采的样子,教师不应该马上公开点名批评,可采用眼神,沉默、走近等方法警告处理。如果一个学生有明显的违纪行为干扰教师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节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轻微惩罚。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不错,奖励那些上课富有积极性行为的学生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最有效的方法。当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老师的肯定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和强化。当然体育课当中的奖励并非物质性的奖励。比如奖励表现好的小组提前一两分钟下课,比如口头表扬:“某某小组站得最快、最齐”、“你的动作最标准”、“大家都要向某某学习”、“你真棒,真了不起”等等,虽然只是一些口头表扬,但在学生心中他的举止已受到老师的肯定,心里一定很高兴,那么这堂课的学习效果将会事半功倍.有奖必有罚,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对一些违纪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比如在游戏比赛活动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课后留下来。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总之,在处理中尽量不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
【研讨备课常规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集体备课效率11-03
幼儿教师如何提高自身备课水平12-06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 科学化水平” 理论研讨09-10
小组教学研讨会08-23
历史教学研讨会09-09
教学研讨会心得01-07
高效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09-09
小班化教学研讨方案07-22
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09-13
毕业班教学研讨会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