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蓝云同志心得体会(精选14篇)
1.学习蓝云同志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蓝云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被称为“生命的守护神”——43岁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丛村村医蓝云,他身患癌症4年多,仍坚持带病行医,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后无人给村民看病,又送妻子到卫校学医,继续为群众看病„„
蓝云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村的乡村医生,今年5月6日因病去世,学习蓝云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蓝云1988年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乡村代课老师。在目睹偏远山区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痛苦后,毅然弃教从医。他刻苦钻研医术,时刻把群众健康挂在心上,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他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以精湛的医术、高尚医德,赢得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蓝云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示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和白衣天使的崇高风范,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先进典型。报告会上,人事科覃科长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蓝云同志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救死扶伤为已任,倾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学习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学习他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顽强精神。蓝云的先进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在全社会掀起了学习先进典型,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热潮,心得体会《学习蓝云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掀起向蓝云同志学习的热潮,不仅体现在一个时期的活动中,我以为一种精神的弘扬,贵在坚持、传承。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认为要以蓝云同志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学习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优秀品质;把模范人物无私奉献的精神融入到自已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立足本职,尽心尽力,在平凡岗位上求真务实,兢兢业业,把牢记党的宗旨转变成为行业发展竭尽所能的自觉行动。蓝云同志心系群众,以大局为重,身患绝症后仍以顽强的毅力穿行在大化之间,含辛茹苦救治病人,表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党的队伍里有着这样一个为国家为人们坚贞不移无私贡献的优秀农民医生,他的故事传遍山城,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究竟是什么让他长期“冲在一线”面对艰难困苦不畏惧?是什么让他为救死扶伤坚守执着?是什么让他扶危济困慷慨相助?又是什么让他身患重病却对本职岗位不离不弃?蓝云同志之所以能获得群众的拥护,在于他心系民情,为民解忧,倾心付出,服务群众不摆架子、从不放弃。蓝云同志为了帮助山里贫困百姓看病,四处奔走、日月兼行,积劳成疾,但出色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如果仅仅是牢骚抱怨、推脱逃避,往往无济于事,难有收效。蓝云同志的诸多事迹都告诉我们,要履行好职责,就必须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耐心。而这正是我们年轻工作者必需的品德要求。
当我看到蓝云身患重病还冲在一线的先进事迹时,其“心系工作,惟独没有他自己”的精神再一次感动了我。扪心自问,作为健健康康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再苦再累,这点付出其实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要多想想得到了什么,不抱怨我们付出什么;多思考还有什么差距,不自满于小小的成绩,不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毛主席曾说过:“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为人民服务不难,难的是蓝云十几年来始终如一地做到了这一点,这种矢志不渝的“恒心”告诉我们,任何成绩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久地追求和坚持。确实,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事业,无不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必须坚持不断学习、提升素质、追求创新。只有拥有“恒心”的支撑并贯穿工作始终,个人的潜能才可能被发掘,工作的素养才能被培育,良好的业绩才能被获得。
2.学习蓝云同志心得体会 篇二
习近平同志讲话中强调的优秀作品, 是弘扬中华文化精神的作品, 是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艺术价值、人民情怀、社会效益的作品, 是融入民族精神、兼具世界眼光的高水准的中国文学精品之作。习近平同志对世界文学精品倍加赞赏, 他表达出对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司汤达的《红与黑》, 雨果的《悲惨世界》、《九三年》,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等世界各国经典作品的热爱, 赞扬了这些不朽的文学名著带给人们的深切感悟和强大震撼, 明确了文艺欣赏应有的宏阔视野与高远境界, 并衷心期待中国文艺创作能够达到这样的世界一流水准。习近平同志呼吁中国作家在追求文学的“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同时, 充分汲取《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 继承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杰出作品的成果, 由表及里地不断创新中国文学的样式、内容、观念, 从而为中国新时代的文艺铸造出一系列思想广博、艺术精微的文质兼美的作品。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曾涌现出灿若星斗的众多文学作品经典, 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均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为中华文化留下了宝贵的人文基因, 也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回首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无论是鲁迅的《呐喊》、《朝花夕拾》, 老舍的《骆驼祥子》, 还是曹禺的《雷雨》, 巴金的《家》、《春》、《秋》。无一不是将中华文学传统与世界文艺视野相结合的为人民书写、彰显时代精神的佳作。展望未来, 人民需要更多这样的优秀作品的出现, 这些新时代呼之欲出的文艺作品也必将成为呈现中华艺术魅力、凝聚中华民族力量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概括了优秀作品的特质, 其中包含了坚持为人民抒写情怀、充分体现作品的社会效益等方面。一方面, 优秀的作品应讴歌人民的美好追求与人性的真善美, 以观照人生、心系群众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精神创作出“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2]的作品。叶辛的《蹉跎岁月》展现了知青生活的动人细节, 为一代中国人书写了青春的篇章;莫言的《红高粱》等作品将山东高密东北乡农民的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诉诸笔端, 展现出真实而生动的中国传奇。惟有以人民生活的喜怒哀乐为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在作品中刻画美好的人物, 体现崇高的精神追求, 才能创作出启迪思想、陶冶心灵的革新一代文风的作品。另一方面, 优秀的作品不是依附于市场趣味的作品, 而是体现社会效益的作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彰显社会主义道德观, 引领时代风气, 歌颂中国梦想, 是优秀作品追求的题中之义。习近平同志称赞了阎肃等德艺双馨的老一辈艺术家的风范, 谈到军旅文学可以强军, 体现军人的铮铮铁骨与高风亮节;他还与年轻一辈的网络作家对话, 鼓励他们写出体现正能量的优秀作品。此次文艺座谈会在当前中国文艺发展的道路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不仅开拓了我国纯文学、类型文学和网络文学创作的光明前景, 还为新时代的文艺作品创作擘画了美好蓝图和新时期文艺创作宣言书和启示录。
相对于此, 习近平同志也谈到了什么样的作品是不应当提倡的, 他大声疾呼, 反对那些沦为了市场奴隶的媚俗的文艺作品, 反对那些犹如机械化生产复制出的千篇一律的文艺作品, 反对那些脱离人民群众的没有生命力的文艺作品。“言之不文, 行之不远。”没有思想内涵、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不仅难以流传久远, 还会因其浮躁、低俗、短视的弊端而在当代社会中产生消极影响。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有破有立, 恳切呼吁广大文艺工作者协力扫除文坛的颓废萎靡之风, 创造出体现高尚艺术理想的激情洋溢的作品。讲话如同振聋发聩的黄钟大吕, 为广大作家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中国古代曾提倡兴起“文以载道”的文学思想变革运动, 反对浮夸侈靡的文学风气, 使唐宋文风为之一振。在我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时期,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3], 为党和人民的文艺事业开辟了道路。而此次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明确指出了广大作家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中创作出优秀作品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倡导的优秀作品, 是铸造乐观向上的时代灵魂的作品, 是抒写人民的欢乐与忧患的作品, 是赞美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作品, 是引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可以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 使欣赏作品的人受到心灵的化育与灵魂的洗礼, 受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感召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陶冶, 从而发挥其不可估量的撼动心灵的力量与启迪社会的价值。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 中国作家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就要将人民情怀系于笔端,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优秀作品的灵魂追求, 在作品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力量, 歌颂人民群众的历史功绩, 反映宏伟壮丽的中国梦想。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呼唤着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的到来, 讲话鼓舞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广大人民的心声, 在扎根现实的基础上开辟文学想象的空间, 坚守文学艺术对于健康昂扬的道德境界的追求, 勇于随着时代生活不断创新艺术表现力, 创造出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达到高峰水准的不朽杰作。
注释
1[1][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 (全文) 》,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
3.蓝云同志视乡亲为亲人 篇三
我院党总支号召全体党员掀起学习蓝云同志先进事迹的高潮。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学习宣传蓝云同志先进事迹的浓厚氛围。要把开展学习蓝云同志的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与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各自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
向蓝云同志学习他视乡亲为亲人,把病人当家人,特别是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坚守大石山区,默默为群众行医送药、排忧解难,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被称为“生命的守护神”。蓝云同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不愧为立足岗位、服务群众的楷模,不愧为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典范,不愧为共产党员创先争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代表,不愧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的标兵。为大力宣传蓝云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其崇高精神,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岗位作奉献、干事创业谋发展的热情。
向蓝云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倾心为民的高尚品格。蓝云同志时刻把群众健康挂在心上,以满腔热情倾心服务群众。无论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不怕山高路险,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即使在自己病情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只要群众有需求,他都不顾身体的虚弱,艰难跋涉在崎岖山道上前往救治病人。
向蓝云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弄丛村是大化县最偏远的山村,距乡卫生院近40公里,部分村屯目前仍未通公路,十多年前,村里危重病人常得不到及时救治,蓝云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与担任乡村医生的父亲学习医疗知识,利用节假日向专业医生求教,还自费到卫校学习。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很快成为一名医术扎实、医德高尚的医生。担任弄丛村村医后,他深入村屯为群众看病,几年来医治的病号多达上千人,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他舍小家顾大家,身患癌症后担忧的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危,而是当地村民看病难问题,不顾自己治病急需用钱,决然借钱送妻子外出学医,以便将来更好地为山区群众治病。蓝云同志扎根边远山区,在村医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向蓝云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崇高境界。面对无情病魔,蓝云同志始终坦然面对,不离不弃村医岗位,坚持在大石山区悬壶济世、治病救人。2007年下半年病情开始恶化后,他仍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坚持为群众看病,哪怕是手术疗养期间,仍然强忍病痛坚持出诊。绝症动摇不了他服务群众的决心,病痛阻挡不了他救死扶伤的执着。
向蓝云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蓝云同志行医10多年来,弄丛村及附近群众交口称赞。几年前,宣传部门曾计划对他的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但均被他婉言谢绝。也曾有人想聘请他到山外待遇好的医院工作,但他始终坚守自己最初的承诺,不为名利所动,甘与大山为伴。蓝云同志
经常为困难病人垫支甚至减免医药费,还主动登门为孤寡老人免费治病,他的淡定与慷慨无不令病患者为之动容。
4.学习蓝云同志心得体会 篇四
情况汇报
11月23日上午,国家卫生部、自治区党委在南宁举行追授蓝云同志荣誉称号命名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追授蓝云同志“人民健康好卫士”、“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号召各行各业党员干部向他学习。我乡组织全体党政、计生干部及乡直单位干部通过远程教育收看了人民健康好卫士、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蓝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报告会中,蓝云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了他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内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令人震撼,深受教育。报告会后,我乡随即组织了学习蓝云同志先进事迹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干部们纷纷表示要在今后工作中,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敬岗爱业,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我乡的经济建设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有的干部从自身的党性修养出发,有的干部从联系群众,为群众谋利益出发,有的干部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出发等等,进行了认真而严肃的座谈。周书记强调,各个干部要以蓝云为榜样,学习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自觉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永做真情服务人民的好公仆。要以蓝云为榜样,学习他时刻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永做为民排忧解难的贴心人。要以蓝云为榜样,学习他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永做党的优良作风的弘扬者。
干部们纷纷表示,要学习蓝云同志心系群众、扎根基层、任劳任怨、勤勉敬业的高尚品格,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品质,要主动把蓝云精神融入本职工作中,努力创一流工作水平,创一流工作业绩,创一流服务形象,扎实为群众办更多的事实好事,全面推进全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中共坡结乡委员会
5.学习李芳同志心得体会 篇五
我校在10月19日召开了向李芳同志学习座谈会,通过学习我感触很深,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学习李芳同志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献身精神。
面对飞驰而来的失控车辆,在经受生死考验的瞬间,李芳同志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孩子的生命。她在危急时刻的英勇壮举,充分展现了人民教师“舍己为人”的人性光辉,诠释了博大的胸怀和对教育事业的深深热爱,生动演绎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师德,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崇高品格,塑造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她是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我们身边的最美教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二、学习李芳同志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李芳同志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她始终铭记入党时的庄严宣誓,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在近30年的乡村从教经历中,她扎根山区小学教育,忘我工作,全心全意、无怨无悔地献身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闪耀出不平凡的光辉。学习李芳同志,就是要学习她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学习她扎根山村、无怨无悔、奉献教育、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三、学习李芳同志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李芳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离家30公里外的乡村小学。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她更深知自己的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总是以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爱心投入到工作中,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第一任务,认真踏实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生准备好每一节课。学习李芳同志,就要像她那样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不忘初心、淡薄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高尚情操。
四、学习李芳同志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
李芳同志30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的第一要务。她积
极推进素质教育,始终坚持用学科中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教育学生,总是以新的课程理念打造每一堂课。学习李芳同志,就要学习她爱岗敬业、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以上是我在学习李芳同志先进事迹后的一点心得体会,不足之处还望指点批评。
6.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十大学习原则 篇六
一、学习的目的性原则
毛泽东同志认为人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计划性的活动,学习者的学习是个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社会活动,学习者要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就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也不应过于考虑学习对自己升官发财的影响,应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用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目标来指引着自身的学习过程。他说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获得如何从事实践活动的知识和本领,具有向上的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成为能够改造旧社会和建设新社会的人才,“我们求学不是没有目的的,我们的目的在改造社会。我们是求实现这个目的的学问。”在他看来学习者只有具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学习的目标,才能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学习,而是把为国人而学,为世界人而学作为自己最为重要的责任,才能为了改造旧社会和建设新社会“永不退缩,勇往直前”,才能切实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更好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
二、学习的探究性原则
在毛泽东同志看来,“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因而也是学生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因此他坚决反对传统教育派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让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和书本上已有知识经验的做法,极力主张教育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探究学习。早在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批评旧学校“总的坏根,在于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减掉性灵,庸儒的随俗浮沉,高才的相与衰退”,倡导“启发式 (反对注入式) ”,提倡改变教学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地听课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探究和讨论中主动学习,提出:“卢梭所发明的自教育,正用得着。我们尽可能结合同志,自己研究。”他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学习的内容合理得当,自己的自主探究学习肯定会有所收获的。他提出要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放出来,就要借鉴卢梭自然教育理论中所倡导的自教育观点和我国古代书院注重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做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以自由研究、共同讨论为主要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提出教学活动中学生要有主见,不能盲目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毛泽东同志看来,个体的学习过程是改善自身的观念和提高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的过程,因此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在活动和交往中学习,过于重视书本知识而忽视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不对的,学习者要重视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他说“书当然不可不读,但是光读书,还不能解决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如果我们的知识分子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又在同工农群众的接近中,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有所了解,那么,我们大家就有了共同的语言,不仅有爱国主义方面的共同语言、社会制度方面的共同语言,而且还可以有共产主义世界观方面的共同语言。如果这样,大家的工作就一定会做得好得多。”“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1938年3月15日,毛泽东在抗大三大队学员毕业典礼上说:“社会也是学校,一切要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无字天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毛泽东倡导读无字书,实质上就是要求学习者“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
四、学习者必须始终虚心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一个迅猛变化的时代,学习者要想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就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急躁,始终能够刻苦学习,不会因为学习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就骄傲起来,不愿继续学习了。他说:“学习一定要进行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能到‘底’。自己懂了一点,不要再学习了,这满足就是我们学习运动的最大顽敌,今天开会后要把它克服下去。”“我们这个民族,从来都是接受外国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的。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拒绝别的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把尾巴夹紧一些。……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要善于向我们的先进者苏联学习,要善于向人民民主国家学习,要善于向世界兄弟党学习,要善于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即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地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因此,他反复强调,学习者要想在学习上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就要永远地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始终能够虚心地想书本学习,向周围的实际生活学习,向周围的人们学习。
五、学习的积累性和有恒性、专一认真原则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求学时代就特别注意持之以恒。还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他作过一幅有关读书的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1917年毛泽东同志在《一切入一》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惟文化进矣,人之智慧亦随而进,则所以究詰之者,仍自有道也。故究詰也同,而有获有无获,则积与不积之故也。今夫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耳,由是而两石焉,由时而三石四石,以至于千万石焉。学问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博与精,非但暮所能成就,必也有恒乎?曰:日行不怕千万里,将适千里,及门而复,虽决不可及,恒与不恒之分也。”1917年他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有两人于此,其于运动也,一人时作时辍,一人到底不懈,则效不效必有分焉。”从这几段颇具哲理的文字中看出,毛泽东同志在学习的实践中已经认识到学习者要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能过于依靠短时间的突击,应当切实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要有恒心和耐心,要持续不断地长期坚持学习。
毛泽东同志在学习的实践中还认识到学习过程就是发现事物间蕴藏的规律或联系的过程,学习者如果没有认真求实的态度很难现事物间蕴藏的规律或联系的,道理很简单,“有恒矣,而不用心,亦难有效。走马观花,虽日日观,犹无观也。心在鸣 (鸿) 鹄,虽与俱学,勿若之矣。”在他看来,学习者对待学习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唯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的解放之路。”他关于认真的名言是:“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定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要求学习者以高度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
六、学习的基础性和条理性有机结合原则
1917年毛泽东同志在《一切入一》一书的序言中写到:“高以下积,洪由纤起,在乎人之求之而已。等积矣,又有大小偏全之别,庇千山之材而为一台,汇白家之说而为一学,取精用宏,根茂实盛,此与夫执一先生之言而姝姝自悦者,区以别矣。虽然,台积而高,学积而博,可以为至矣,而未也。有台而不坚,有学而不精,无以异乎无台与学也。学如何精,视乎积之道而已矣。积之之道,在有条理。”从毛泽东同志的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是随心所欲地学习知识的过程,要想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成就,有所收获,增强学习的后劲,就必须认真地处理好学习的基础性和条理性的关系,要尽量地打好学习的基础,同时又要使所学的知识具有条理性,学习者如果学习的基础不牢固,知识的条理性很差,必然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效率,道理很简单,“唯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圮。”“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业。”因此,他反复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不能贪多求快,要注意切实学好通识知识 (基础知识) ,为以后的学习打好牢固的基础,并要注意知识的广博性和条理性。
七、习者要有挤”和“钻”的精神
在毛泽东同志看来,个体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而是他们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究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想在学习中有所进步和收获,就必须具有“挤”和“钻”的精神,挤出时间来学习,对不懂的东西采取钻研的精神来学习。针对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的情况,他说:“‘没有工夫’,这已经成为不要学习理论、懒惰的根据了。共产党人不学习理论是不对的,有问题就要想法子解决,这才是共产党人的真精神。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好比开会的时候,人多得很,就要挤进去,才有得座位。又好比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就可以挂衣裳了,这就是木匠向木头一挤,木头让步了,才成功的。……”建国初期,他极力反对一些人把过多的业余时间用在打麻将、打扑克、跳舞上,强调指出过多地玩不好,人们“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和时间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在他看来,学习者在战略上要藐视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对学习要有必胜的信心,同时在战术上要重视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想办法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用这两个法子对付它,学习是一定可以获胜的。”
八、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结合的原则
毛泽东同志认为文化知识是人们在长期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创建起来的,要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使个体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以学习人类已有的文化知识遗产为主,但学习文化遗产不是要全盘接受,而是要结合社会和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批判性地继承和创新。他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应该大量地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我们应该在中国自己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西洋有用的成分。……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
在毛泽东同志看来,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上最积极、最主动、最少保守力量,不应该抹煞他们的特点,强迫他们接受既定的书本知识,否则他们就会成为背书的机器,而不是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人。他认为古今中外所有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学习者要想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就必须学习和继承古今中外的科学文化遗产,但学习和继承人类文化遗产不能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要善于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批判性地继承,并在新的条件下进行大胆地去去探究,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他说:“现代学术的发展,大半为个人的独到所创获。……岂知到古今中外真确的学理,伟大的事业,都系一些被人加着狂妄名号的狂妄人所发明创造来的。我们住在这繁复的社会,诡诈的世界,没有批评的精神,就容易做他人的奴隶。”他主张学习者不要惧怕权威,惧怕习惯势力,惧怕定论,要敢想、敢做,在尝试中学习,在失败中学习,要富有探究的精神,“主张彻底研究,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做一个具有大无畏精神的创新人才。
九、劳逸结合与全面发展原则
毛泽东同志认为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知识而增加知识,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要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效率,就必须注意把学习和休息、体育锻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绝对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他对传统学校教育教学中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弊端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指出:“诸君﹗我们是学生。我们好苦,教我们的先生们,待我们做寇仇,欺我们做奴隶,闭锁我们做囚犯。我们教室里的窗子,那么矮小,光线照不到黑板,使我们成了‘近视’。桌椅太不合式,坐久了便成‘脊柱弯曲症’。先生们只顾要我门 (们) 多看书,我们看得真多,但我们都不懂,白费了记忆。我们眼睛花了,脑筋昏了,经血亏了,面色灰白的使我们成了贫血症,成了神经衰弱症。我们何以这么呆板?这么不活泼,这么萎缩呵﹗都是先生们强迫我 (门) 们不许动,不许声的缘故。我们便成了‘僵死症’。”他认为体育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他说学习者身心健康水平不高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如读书成了习惯,便一直读下去不知休息。照卫生的法则,用脑一点钟,应休息十五分钟,……。我看中国下力人身体并不弱,身体弱就只有读书人。”因此他反复强调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体育锻炼,要切实妥善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使学习者养成工读并行的习惯,至少也要养成读书和游戏并行的习惯”,使他们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成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对青少年的学习发表了许多指示,要求青少年学生身体好、学习好和工作好,他说:“十四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青年比成年人更需要学习,要学会成年人已经学会了的东西。但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负担都不能过重……”“我提议,学生的睡眠时间再增加一个小时。现在是八个小时,实际上只有六、七个小时,普遍感到睡不够……一定要规定九小时睡眠时间。要下一道命令,不要讨论,强迫执行。”“一方面学习,一方面娱乐、休息、睡眠,这两方面要充分兼顾。……理由很充分,就是为了保护青年一代更好地成长。”
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更好地为改造旧社会和建设社会服务,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仅仅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很不够的,还要注意把个人的学习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社会和人民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人才。
十、师友互动原则
毛泽东同志认为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是孤立地获取知识技能,而是在教师、同学及其他人的启发或帮助下通过活动和交往来掌握知识技能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个体孤立地研究学问,很难有所进步和收获,“‘学问’这个词很有意思,就是既要学,又要问。”道理很简单,“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友不博则见不广,少年学问寡成,壮年事功难立。”个体孤立地研究学问,“是浪战,是用力多而成功少,是最不经济的。”他说要消除这种孤立学习的弊端,就要加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讨论,“要治这种弊,有一个法子,就是‘共同的讨论’。”“有师有友,方不孤陋寡闻。”也就是说学习者离开了教师、同学及他人,离开了与他人的活动与交往,他的学习范围及其学习的效率、效果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根本不可能达到增长知识、增加才干的目的。他强调学习者应切实打破国人孤立地研究学问的陋习,要消除门户、年龄、职业、性别等方面的界限,拜那些水平高、素养好的人为师,要有“善于人同,取人为善”的勇气,做到“人有善,虽千里吾求之”,“相互做先生,相互做同学,做中学”,要学习孔子的“每事问”,善于向别人请教,善于虚心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在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修养。
十一、终身学习的原则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认识到,在科学文化知识迅猛增加的时代,学习是没有也不可能有终结的,学习者在学校里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固然很重要,但又是很不够的,学习者要想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学习,除了要在学校里参加正规学习以外,还要终身参与学校以外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他说:“予维庄生有言:吾生也有涯,而智也无涯。今世学问之涂愈益加辟,人事日益藩衍,势有不可究詰者。惟文化进矣,人之智慧随而进,则所以究詰之者,仍自有道也。”在他看来,这个“道”就是终身学习。在他看来,“从古到今真正有学问的人,不是从学堂里学来的。”“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因此他强调学习者除要重视学校的正规学习外,还应该特别重视学校以外的终身学习,“学习者“进学校可以进,但是这只是进一个门而已,要求得进一步的学问,一定要在学校外边学习,要长期地研究。”
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把长期参与终身学习称为在‘长期大学’或‘无期大学’里学习深造,认为这种大学很适合各种学习者的学习,也能够满足学习者多方面的需求,因此他要求所有愿意学习深造的人,都应当进这种长期大学或无期大学里学习。他说:“我们这个大学,可算是天下第一,叫做无期大学,年纪大一些没有关系,只要你活着,都可以进我们的大学。我们这所大学,是延安的独创。不过是任何人都可以进的,不论在什么地方,华北、华中、华南各地,不论什么人,共产党员也好,不是共产党员也好,都可以进这所大学。”“在座的同志,全党的同志,研究学问,大家都要学到底,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毛泽东同志强调学习者要想在长期的学习上取得成就,就必须具有永久奋斗的精神,下苦功学习。他说:“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这不好。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在他看来,学习者如果具有永久奋斗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肯定会在学习中有收获的。
从以上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在广泛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十条学习的原则,这些原则注重发挥学习者的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强调学习的目的性、系统性、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习的终身性,这些颇具新意的观点,形成了注重学习者的主体精神,重视学习者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完整的学习原则体系,为当代学习理论的科学化、现代化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 (M) , 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7.学习陈明同志心得体会 篇七
今年,是陈明同志参加工作的第21个年头,他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陈明同志是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先进典型,是“四讲四有”的共产党员模范,是省直机关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两学一做”基层在学,关键在做,陈明同志一直都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他讲政治、有信念,他讲规矩、有纪律,他讲道德、有品行,他讲奉献、有作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无论在什么岗位,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用勤奋体现责任,用奉献诠释信念。他立足本职、勤奋刻苦,对工作倾注大量心血。他工作深入扎实,执行力、落实力强。他勤学善思,勇于创新。他为人真诚、心胸豁达,在荣誉、名利面前总是谦让。他热心帮助、甘于奉献。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干净忠诚担当。
8.学习林俊德同志心得体会 篇八
今天,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学习一位鲜为人知的功勋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他扎根大漠50余载,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为国防科技事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堪称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楷模。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自然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人才。而即使是永春这个较为偏僻的小山城,也会有伟大人物的出现。
林俊德,1938年3月,出生于闽南山乡永春县,新中国成立时他刚小学毕业,是靠政府的助学金完成学业的。因此,他学习很用功,两年中听了十多门功课,门门都学有所获。他说,这段学生生活,给他后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底子。打小在山中长大,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也给了他山一样宽广的胸怀和坚韧的激情。他不怕吃苦,喜欢迎接新的挑战。他认为,能吃苦、能抓住机会,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1993年,中央军委授予他少将军衔。可他在1994年6月千里返乡,却一路乘坐火车硬席。
林俊德院士,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可他却无怨无悔,从不求回报。1964年10月16日,在他和无数中国同胞的努力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最完整可靠的冲击波数据就是来自他研制的钟表式压力自计议。
那年林俊德所在研究所搬迁到条件更为艰苦的边远地区,他又在大山深处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由于核试验工程存在放射性污染,因此爆炸后的设施破坏状态监测显得格外重要。林俊德指导完善了核试验的工程监测系统,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分析试验工程的有效性,为改进核试验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根据。
林俊德院士甘苦与国相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赤子之心的写照。林俊德院士正是这样一位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林俊德院士说,和许多人走过的人生道路一样,他的人生道路也不是笔直的,也有波折。
林俊德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党忠诚、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他始终爱党爱人民,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舍身报国,一生报国。回望我国“两弹一星”发展历程,既有邓稼先、钱学森、朱光亚等元勋们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更有无数像林俊德一样一辈子隐姓埋名的无名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的国防才更加巩固,我们的民族才更加扬眉吐气。
林俊德的可贵之处,在于奋勇攻关、开拓创新的执着追求。事实一再证明,在国防科研领域,“外援”是靠不住的,尖端技术是引不来的。林俊德一辈子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核试验技术领域自主创新,勇攀高峰,创造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从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到领军一方的科学大家,林俊德用一生的探索
[7] 2 实践告诉我们:挺直脊梁,才能走出人生精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要发展、要强大,概莫能外。
林俊德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淡泊名利、清白守正的高尚品格。一生隐姓埋名铸核盾,成就鲜为人知,林俊德最打动人的,是他的道德文章——忠诚、敬业、正直、律己。他一辈子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始终保持质朴的本色,求真求实、不图名利,为人师表、甘为人梯,展现出科学大家的风范,树立了一座光照千秋的精神丰碑。
苦与国相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赤诚之心的写照。林俊德院士正是这样一位优秀知识分子代表。林俊德说,和许多人走过的人生道路一样。他的人生和事业之路也不是笔直的,也有波折。他负责空中冲击波测量项目前后搞了12年,这不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而是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使研究工作中断了七八年。另外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样受到冲击,组长职务也撤了,接着宣布他转业,后来又说为了保留核试验的技术骨干让他留下来。他的转业地点是南京市,好多同志看他被整得冤枉都劝他走。南京条件比戈壁滩好,但他感情上还是留恋核事业,最后还是留下来了。
人们经常议论他们这批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他说,他们作了不少牺牲,几十年枯燥贫乏的文化物质生活不说,研究所1966年从北京搬到大西北时好多人的对象告
[7] 3 吹了,许多人夫妻两地分居一二十年,许多人在父母临终前来不及回去看一眼,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过,他们并不为此而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他们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事业成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他们不去戈壁滩,哪来的原子弹试验成功?没有原子弹、导弹,哪来中国现在的地位? 他说,他才60岁出头,还有一段人生旅途要走,他希望当他走到人生尽头时,能有资格说一声:我对得起我的前辈和下一代。这就是当代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代表林俊德院士的心声。
9.学习蓝云同志心得体会 篇九
2008年8月22日, 中国安科院组织专题学习贯彻总局党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务虚会研讨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同志听取发言并参加了学习讨论。
孙华山同志对安科院学习贯彻落实总局务虚会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安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 对总局党组提出的学习贯彻要求反应迅速, 贯彻落实积极, 结合实际, 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大讨论, 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后对下一阶段安科院进一步学习贯彻提出了具体要求。
10.学习陈刚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篇十
林淑文
本人认真地学习了陈刚同志先进事迹后,感触深刻,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战线的老战士,用自己生命的每一刻在诠释“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新时代纪检监察人的品德风范,他始终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通过陈刚同志事迹的学习,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认为一定要认真履职,始终牢记使命和责任,严格按照规定,全面完成《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向优秀靠近,向标杆看齐,牢记责任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一、要正确对待自己。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把位置摆正,要牢牢把握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坚定信念,坚守原则,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陈刚同志长期以来带病工作,在病床上坚持工作,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坚强的意志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要正确对待工作。纪检监察干部要敢于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和重大考验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能利用职务之便“优亲厚友”,陈刚同志对他的亲戚朋友经常说的是“我当纪委书记,你们就不要在这里赚一分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坚持做的。
三,要坚决抵制诱惑。纪检监察干部要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牢记“两个务必”,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艰苦奋斗,廉洁从政。陈刚同志长期在纪检监察的战斗一线,对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抱怨,勤俭节约,简约办理女儿的婚礼,谢绝同事朋友的视探礼物,时刻提醒身边的人注意小节。
11.学习申亮亮同志心得体会 篇十一
2016年6月13日,古温大地净水洒街,黄河浪水为之驻留,慈胜古刹鸣钟祈福,太行山风盘旋苍穹,维和英雄披战袍而归,魂归故里兮与世长存!温县人民自发的排在街道两边为英雄送行。
申亮亮,男,1987年8月出生,温县温泉街道西南王村人,2005年12月参军入伍,2007年10月入党,生前服役于北部战区陆军第十六集团军某部。2016年5月,申亮亮随中国第四批维和部队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北京时间6月1日凌晨,维和部队营区遭遇恐怖袭击,申亮亮以身报国、壮烈牺牲,年仅29岁。申亮亮同志被陆军第十六集团军批准为烈士,并被授予联合国维和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使命纪念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献身国防金质纪念章、马里战士十字勋章。
学习申亮亮同志,要学习他忠诚于党、矢志报国的政治信念。申亮亮同志入伍11年来,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注重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他常讲“农村的孩子能有今天,必须扛起使命报党恩”。他深知马里维和任务区环境复杂、条件艰苦、处地危险,仍然三次主动请缨参加维和行动,因为他始终牢记共产 党员就“绝不放弃为祖国和军队去战斗的机会”。学习申亮亮同志,就要像他那样,坚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矢志不渝地听党话、跟党走、一生一世不动摇。
学习申亮亮同志,要学习他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申亮亮同志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从不退缩、从不推诿,总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勇挑重担。在恐怖分子威胁维和营区的危机时刻,他作为哨长,不顾个人安危,放弃隐蔽机会,直面险局、果断处置,第一时间报告情况、拉响警报、指挥射击。生死瞬间,他用生命中的最后37秒掩护了战友,避免了更大伤亡。学习申亮亮同志,就要像他那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危难面前不退缩,履职尽责敢担当,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觉锤炼不畏艰险的勇气、一往无前的锐气,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敢于豁得出来、顶得上去、找得出办法。特别是面对“全面提质转型、率先建成小康”的艰巨任务,要直面困难不退缩,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闯新路,要从每一件具体小事情做起,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决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盼。
学习申亮亮同志,要学习他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优秀品质。申亮亮同志以成为一名优秀军人为人生的理想追求,2 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在军事训练上始终保持一股钻劲、拼劲、狠劲,刻苦钻研业务技能,精心练就过硬本领,是生前部队有名的“兵教头”和“拼命三郎”,多次在部队组织的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成为全团闻名的“一专多能”型骨干,入选集团军“百名专业能手”人才库。为了能够赴马里参加维和行动,他忍着突发的病痛,穿戴15斤重的钢板参加封闭集训,各项考核项目都名列前茅。学习申亮亮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时刻怀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不干则已,干就干出个名堂,要敢于创新,善做善成,争创一流,努力干成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想干却干不成的要事、遗留多年没有妥善解决的难事,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12.学习蓝云同志心得体会 篇十二
加强与沿线国家工作对接
习近平同志指出, “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 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 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 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差异明显, 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愿望强烈, 普遍制定了面向未来的发展规划, 以开放谋发展、以合作促繁荣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可以将“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与沿线国家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推动各自市场、产业、项目有效对接, 充分发挥各方比较优势, 培育合作新支柱, 打造合作新亮点, 构筑合作新平台, 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国与大多数沿线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双边经贸联 (混) 委会等合作机制。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机制, 加强与沿线国家沟通协商, 与有意愿的国家共同编制双边经贸合作规划和产业合作专项规划。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宜加强与沿线各国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的交流合作, 建立健全合作机制, 为双方企业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我国驻沿线国家使领馆经济商务机构在协助做好政府间沟通协商的同时, 应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力度, 及时解决“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提升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
习近平同志指出, “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 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各方应该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 消除贸易壁垒, 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丝绸之路首先是贸易之路。近年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领域逐步拓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但也面临通关、运输、物流“通而不畅”、壁垒较多等问题。我们将与沿线国家一道, 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合作和政策交流, 改善口岸通关设施条件, 深化区域通关一体化合作, 增强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 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 发挥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广交会、厦门投洽会等综合性展会的作用, 为沿线国家企业参展提供更多便利, 促进更多沿线国家企业来华参展。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在沿线国家举办的各类国际或区域性展会。鼓励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型外贸企业向沿线国家拓展业务范围。优化贸易结构, 在提升货物贸易档次的同时,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宜把沿线国家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点方向, 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及一系列自贸区谈判, 与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自由贸易关系, 逐步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提升双向投资水平
贸易与投资密不可分。投资作为一种经济合作形式愈来愈重要, 对于东道国经济的带动作用愈来愈明显。当前我国已进入走出去快速发展阶段, 与“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欢迎外来投资、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高度契合。沿线一些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潜力较大, 宜引导我国轻工、纺织、服装、建材等企业到这些国家投资设厂, 实现本土化生产, 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 帮助相关国家增加就业和税收、提升工业化水平。我国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宜引导企业通过承包工程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建立物流基地、售后服务和维修中心。加强与沿线国家能源资源和农业合作开发, 扩大深加工合作, 延伸产业链。在有条件、有意愿的沿线国家共建一批经贸合作园区, 吸引各国企业入园投资, 形成各国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海上合作和共同开发, 以农业渔业、互联互通、海洋环保、航道安全、海上搜救、防灾减灾等领域为重点, 合作建立一批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合作园和海洋人才培训基地。在引进来方面, 应发挥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平台作用, 吸引沿线国家企业到我国投资兴业。推动与沿线国家商签或修订双边投资协定, 加快与有关国家签订或修订签证、领事保护、司法协助、人员往来便利化等政府间条约和协定, 为企业境外投资创造有利环境。共建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 帮助提升相关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
习近平同志指出, 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总体来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比较滞后, 多数骨干通道存在缺失路段, 不少通道等级低、路况差、安全隐患大, 一些国家之间铁路技术标准不统一, 运输周转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 海上航道安全问题频发, 海上运输信息合作水平不高。这种滞后状态既是“一带一路”发展的瓶颈, 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和重要内容。宜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 打通缺失路段, 畅通瓶颈路段, 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加快构建紧密衔接、通畅便捷、安全高效的互联互通网络, 促进“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加强与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交通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 共同推进跨区域骨干通道建设。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 改善口岸基础设施条件, 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畅通陆水联运通道, 推进港口合作建设, 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 提高海上航运信息化水平。
发挥金融助推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 扩大金融合作是促进区域经济融合的重要内容。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不断扩大, 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势必进一步增长。宜鼓励符合条件的中资金融机构到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 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宜积极探索以境外股权、资产等为抵押提供贷款, 加大对沿线国家投资的贷款支持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境外股权投资基金, 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用于沿线国家项目投资。推动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加大对境外投资的支持力度。中外金融机构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加强全方位金融合作大有空间。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 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 扩大与沿线国家货币互换、本币结算的规模和范围。加强与沿线国家金融监管合作, 逐步建立区域内高效监管协调机制, 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形成地方参与建设的合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 着力点之一就是以更完善、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国际合作, 扩大同各国各地区的利益汇合、互利共赢。当前, 国内各省区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热情甚高, 纷纷提出了各有特点的思路。地方宜结合自身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 发挥各自优势, 实现错位发展、良性竞争。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地理相邻, 语言文字相通, 民间交往频繁, 宜积极建设辐射周边的出口加工基地、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跨境旅游业, 扩大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领域和规模,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好门户作用。内陆地区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 产业体系比较完备, 工业开发承载能力较强, 宜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 加强与沿海、沿边省区市口岸通关合作, 建设沟通内外、连接东中西的物流运输体系,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好腹地支撑作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 经济实力强, 辐射带动作用大, 要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 加快向沿线国家走出去步伐, 率先形成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发挥好早期收获成果的示范带动作用
习近平同志强调, “一带一路”建设越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就越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发挥引领和示范效应。我们既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以点带面、从线到片, 也要找准重点、集中突破, 取得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早期收获成果。认真梳理正在实施的项目, 抓紧推进实施, 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已签署合作协议的项目和已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 分析项目实施条件, 研究项目实施方式和途径, 落实资金来源, 为尽快启动实施创造条件。加强与相关国家沟通协商, 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合作、园区和产业投资合作、贸易及成套设备出口、自贸区建设等领域, 遴选一批各方有需求、有共识、基础好、见效快的项目, 列入双方合作项目储备库, 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 推动签订合作意向、协议, 形成项目合作梯队。
促进沿线国家的民间交流合作
13.学习黄植忠同志心得体会 篇十三
——XXXXXX监督管理局XXX
在今年 2 月 13 日召开的全国模范法院、全国模范法官表彰大会上,博罗县人民法院园洲人民法庭黄植忠法官被授予“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并被表彰,说起黄植忠这个名字,可能部分市民并不熟悉,但说起“换肾法官”,相信很多市民都不陌生。
2002年,黄植忠被诊断患有尿毒症,做完换肾手术后,在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他一边吃药调理身体,一边坚持办案。换肾后的9年时间里,黄植忠每年办案数量都在150件以上。去年年初,由于第一次移植的肾脏功能已丧失70%,黄植忠进行了第二次肾脏移植手续。手术后一个月,他就回到工作岗位,每天带着药袋子上班,不论是审案还是出差都和同事一样,从不因身体不适耽误工作。自 1991 年进入法庭工作以来,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一级法官,现任园洲人民法庭副庭长。他2006年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民商事审判调解工作先进个人,被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荣记“个人三等功”;2007年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个人二等功”;2008年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 “个人一等功”,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2009年获“广东省先进工作者”、惠州市“感动惠州2008人物”;2011年被博罗县委评为“百佳公务员”;2012年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模范法官”。以黄植忠同志为榜样,我总结以下三点:
一、尊重群众、贴近群众,真正把群众当亲人看待
共产党员要真正从感情上尊重群众、贴近群众,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以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的感情、一样的方式、一样的态度提供群众服务;要学会换位思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
二、加强制度约束
以深化工作机制改革为契机,不断完善内外部监督管理制度。
三、完善为民措施
畅通民意沟通表达渠道,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兢兢业业保民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党员群众一家亲。
我们在如今社会,对于黄植忠同志的精神是非常需要学习。黄植忠同志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我坚信,只要把黄植忠同志的精神传播下去,一定会对于基层干部,有不可忽视的效果。
14.学习雷鸣同志心得体会 篇十四
学习了雷鸣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感触很深。他在生命危急的时刻,用尽全力将车子稳稳停靠到路边,打开车门疏散乘客,保证了乘客的安全,自己却倒在方向盘上。这看似平凡的举动,彰显的是雷鸣同志在多年学习工作中养成的职业道德和高尚品格。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到:
一、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先进人物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和长处就是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主动自我加压,手不释卷,利用一切工余时间学习,钻研技术和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很快得到提高。我们要学习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是与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分不开的。因为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他们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术努力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要不断完善学习方法。要挤时间去学,持之以恒的学,结合现实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工作,反过来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
二、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
先进人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她顾不得照顾家里的亲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正是靠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我觉得我们就要像他们一样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要养成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
先进人物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通过艰辛劳动,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时候,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这说明他们为公司、为企业踏实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给领导看的,更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得养成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要修炼他们那样不张扬,默默奉献的个人品质。一是要务实,就是要知实情、说实话、想实招、求实效。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为标准。二是要勤勉,就是要发扬“老黄牛”的精神,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夙兴夜寝,殚精竭虑。三是要吃苦,就是要经受住苦与累的考验,勇挑重担,敢于到艰苦岗位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工作,以累为荣,以苦为乐,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
【学习蓝云同志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学习高德荣同志心得体会06-30
学习向志雄同志心得体会08-20
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学习09-28
学习潘东升同志事迹心得体会11-01
学习林俊德同志的心得体会11-01
青年团干学习吴大观同志心得08-18
团员学习吴大观同志事迹体会12-02
学习李源潮同志讲话心得体会08-11
学习彭云同志事迹心得体会(整理编辑)11-15
学习高明堂同志“四种精神”体会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