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均衡理论(10篇)
1.经济学均衡理论 篇一
利用均衡价格理论分析中国房价
摘要: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房价更是呈快速上涨、逐年攀升的态势。为了稳定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房价问题,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控制房价,其中便应用了均衡价格理论。
关键词:房价高涨、均衡价格理论、政府政策、供求关系
一、中国房地产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我国房地产业的潜力相当巨大,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在房地产业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因为部分地方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几年房地产业更是迅猛发展,房地产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次贷危机之下,全世界房价下跌,唯独中国房价率先快速上涨。由于大量资源流向房地产领域,加速了中国房价的上涨,这种上涨形成的示范效应又吸引更多的资金涌向房地产,资金的持续流入为中国房地产戴上了一个华美的光环,而在这种光环之下,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前景:如果制造业的基础松动,过于倚重房地产的中国,如何应对未来房地产波动甚至崩盘的隐忧?
在政府、开发商、炒房族等因素干预下,国内房价涨势远远超出理性,以一边是无人购买的闲置房屋,一边是纷纷开盘的新工号,一边是飙升的房价,一边又是无房可买的尴尬…投资快速增长,项目遍地开花、供应结构失调、空置率居高不下、房价持续增长、收入房价比超出警戒线等问题使国内“房地产泡沫”的呼声日高。有人指出中国房地产泡沫主要是住房有效需求不足。无论从消费的角度还是从投资的角度,国内住房市场的热销仅是以往“存量需求”的释放,而不是潜在需求真正地转化为有效需求。这种依赖银行信贷所释放的“存量需求”不仅可能给银行带来巨大的系统性风险,而且这种需求脆弱性将暴露无遗,房地产泡沫也随时有可能被戳破。房地产泡沫破灭会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社会危机,影响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破坏国民经济的结构和比例。有效需求不足,一味提升房地产的价格只能使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越吹越大。这一现象对百姓的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百姓对房价问题也十分关心。而中国各大城市不断走高的房价已然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政策问题。
二、政府干预房价
鉴于房价和房地产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房地产价格继续快速上涨的严重危害,因而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来控制房价,谨防楼市泡沫增加。在2010年里就有多项针对房地产的调控策略。例如:一,四部委全面叫停第三套住房公积金贷款。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四部委3日再次发出通知,全面叫停第三套住房公积金贷款,并将第二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提至五成;二,中国出台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国家出台巩固楼市调控成果措施,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房贷;首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0%;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城市将限定家庭购房套数。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城市要限定居民购房套数,调整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三,国土部住建部出重拳,闲置土地一年以上禁拿地。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贯彻落实“国10号文”确定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的管理
调控,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继续向好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四,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5月2日,央行宣布自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专家指出央行此次调整是配合为楼市降温而考虑的。由此可见,国家在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上做出了相当的努力,但结果可以说是收效甚微。虽然增幅有所放缓,但仍然在大幅增长中。以上海中房住宅和写字楼曲线为例,1999年写字楼指数高于住宅,反映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需求旺盛;随后住宅指数相应逐步增加,到2002年一直处于理性发展过程中;2002年中期之后,房地产市场高速增长,出现明显过热;2005年3月中央出台调控措施,房地产指数下降并保持平稳态势;但在2009年中期,房价又出现直线飞涨。进入2010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管控计划相继出台,从土地首付比例到二套房首付比例,一直到国11条等等政策,使得房价上升趋势嘎然而止,部分地区房价已有下降趋势。
三、理论应用
以上政府采取的措施中有许多都应用了经济学中的理论知识,例如均衡价格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均衡这个概念被广泛用运。
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所代表的状态便是一种买卖双方都感到满意并愿意持续下去的均衡状态,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
当今中国房价的形势正是脱离了均衡,出现了非均衡的状态,虽然一般来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但是房价在许多人为与隐藏因素的影响下,不断的高涨,没有下降的征兆。对于商品房而言,要其价格在较大程度上能反映其生产成本而不是大大高于生产成本,这意味着,市场上供给是非常有弹性的、能对价格的上涨做出明显反映的,因为只有这样,长期中那个不存在超额利润的均衡点才能实现。而这显然不是中国的现实。认识到这一点即意味着,在中国目前的市场格局下——指供给缺乏弹性,因此不能随需求的增长而增长——商品房的价格与生产成本没有直接的关联性,而主要是由需求决定的。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越强,市场上形成的均衡价格就越高,它与生产成本的关联性越小。反映到开发商的利润上,则意味着更高的超额利润。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把房地产当成支柱产业来发展,在整个房地产的建设、交易过程中,政府税费收入巨大,因此,地方会对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采取暧昧的态度,对房地产业的过热投资不是遏制,而是采取默许甚至是鼓励的态度。由此可看出,房价的高涨与购房者、开发商、地方政府有着密切联系。郎咸平说过:中国楼市产生泡沫,是中国的投资商环境持续恶化早成的。
因此,政府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保证人民生活,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履行其职能,必须干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用政策措施来控制房价飞涨,缓解因为房价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促使房地产市场能重新回到均衡状态,令房价降到一个合适的均衡价格,达到供求相对平衡。
四、小结
中国的经济非常特殊,它是过热和过冷同时存在的。过热的原因是我们的资金被误导到了某些特殊的工程,那么其他的就过冷。你一旦走到这一步,就必然产生它的必然结果:
一、宏观调控失控。
二、通货膨胀。从供需双方的发展趋势来看,短期内,需求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房价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宏观调控下,投资者会更理性地区分析投资收益,这部分需求会有所下降。从房地产市场主体的行为来看,目前房价下跌的动力不足。因此,中国政府在制定更改新的措施时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整顿房地产行业存在的不良问题,稳定房价,并合理运用供求关系、均衡的经济理论来改变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的情况,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莫志宏 《中国高房价问题:基于供求均衡原理的分析》 北京工业大学
学报
【3】 梁学庆 黄辉玲 《我国房地产市场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4】 郎咸平《房地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5】 中国统计信息网
【6】 王世平钟长清 《浅析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当代经济》2010年12
期)
2.经济学均衡理论 篇二
1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现状分析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出的部分劳动力增加了其经济收入,减小了农村劳动力的压力。但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行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乡村人口仍然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5.1%[1],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仍需放在重要位置。现在,虽然国家取消农业税,给种田的农民发补贴,给生活困难的农民发放生活最低保障金,但绝大多数的农民仍然没有生活保障。由于经济危机,物价上涨,而农民的收入却基本没有改善。农村工业无序分散,乡镇工业和企业大比例分散在农村,造成农村土地浪费、污染蔓延、农产品受污染且产量下降。政策虽然在实施,但是效果不明显,一些农民已经失去信心,并对政策的实施产生怀疑;与此同时,乡政府政策的实施能否有利于农民的实际生活而有利于国家整体经济水平。二者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博弈关系。
2 贝叶斯均衡博弈理论及其模型分析
贝叶斯均衡定义[2],在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如果每一参与人i的类型θi有限,且参与人类型的先验分布为P,相应纯策略空间为si,则该博弈的一个贝叶斯均衡是其“展开博弈”的一个纳什均衡,在这个“展开博弈”中,每一个参与人i的纯策略空间是有从到Si的映射构成的集合si。
给定策略组合s(●),和si'(●)∈si,令(si'(●),s-i(●))代表当参与人i选择Si'(●)而其他参与人选择s(●),且令(si'(θi),-s-i(θ-i))-(si(θi),…,si-1(θi-1)si'(θi),si+1(θi+1),…,sI(θI))代表策略组合在θ=(θi,θ-i)的值。那么策略组合S(●)是一个(纯策略)贝叶斯均衡,如果对于每一个参与人i均有:
贝叶斯均衡的存在性可由纳什均衡的存在性立即得到(和纳什均衡一样,贝叶斯均衡实际上是一个一致性检验,参与人关于其他参与人的判断并不包含在均衡定义中,所涉及的只是每一个参与人对类型分布和其对手的类型相依策略的判断。只有当参与人考虑参与各方的行动构成贝叶斯均衡的可能性以及均衡精练时,对判断的判断、对判断的判断的判断等才变得重要)。
3 农业政策对社会的影响及其模型分析
农业政策作为指导农村经济发展的工具,其实施效用是多层次的。某一个政策的制定虽然经过了严格的商讨,但是对于农民来说,他们考虑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怎么做对自身有力、自己这么做了其他人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这个政策的可实施度、照例实施后政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考虑在内;政策的制定也要考虑农民的具体连锁反应。不当的农业政策同样会有其负面影响[6],诸如:降低民众总体的生活质量;抑制农村的内需拉动;妨碍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的建设;加剧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剧社会排斥等。因此,政策与农民之间存在多种对弈,如图一:
设该政策正面影响的概率为P1,其负面影响的概率为1-P1,令x代表政策为正面影响时实施的概率(政策为负面影响时肯定不会实施),令y代表农民的执行概率。农民的最优策略是:如果x>1/2P1,则选择y=1(即执行);如果x<1/2P1,,选择y=0;如果x=1/2P1,,选择y∈[0,1]。同理,正面影响时政策的最优反应是:如果y<1/2,选择x=1(即实施);如果y<1/2,则选择x=0;如果y=1/2,选择x∈[0,1]。求解贝叶斯均衡就是要找到这样一组(x,y)使得x是正面影响政策的最优策略;同时,给定农民关于政策的判断P1及政策的策略,y是农民的最优策略。例如,对于任何P1,策略组合(x=0,y=1)是一个均衡(即政策不实施,农民实行);当且仅当P1≥1/2时,策略组合(x=1,y=1)构成一个均衡(即政策实施,农民不执行)。
政策是正面影响的概率是1/2,负面影响的概率亦是1/2,而且政策的判断是共同知识。这样,农民有两种可能类型。政策与农民同时选择。当现象需求函数的截距与双方的不变单位成本之差固定,则代入贝叶斯均衡策略组合可求出相应的均衡(此均衡唯一)。
总而言之,对农业政策的相关博弈分析应该给与关注,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城乡差距才会从本质上缩小,才会从本质上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摘要:农村建设是全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纵观农村经济现状,利用贝叶斯均衡博弈理论,对农村政策的效用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现状,农业政策,农村经济,贝叶斯均衡博弈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口信息网.
[2]Drew Fudenberg&Jean Tirole.博弈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常芳.政府发展计划和政策改革对西北农村地区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4).
[4]张一民.农村经济政策对农民经济行为的影响——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352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1990,(4).
[5]胡恒洋,张俊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8,(3).
3.经济学均衡理论 篇三
关键词:非均衡;体育;发展战略;失衡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712-03
1非均衡发展理论
非均衡发展理论为上世纪中期兴起的经济学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提出源自人们在资源稀缺的状态下对如何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以促进发展所作的考虑。由于人类生存的社会、自然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统一的资源配置模式显然难以获得有效的资源利用率,为了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采取适度的“偏好”发展策略,将资源优先配置到社会、自然禀赋较好的区域或部门,使之形成良性的合力区,通过这些有条件的区域或部门优先发展所发挥出的辐射效应与扩散效用,带动落后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非均衡发展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梯度转移理论。2) 发展极理论。3) 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式。4) 倒“U”字形理论。5) 集中的非中心化理论。
2非均衡理论对体育发展的启示
1)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选择与运用是一个动态调试的过程,均衡与非均衡是相对的、动态的,应当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灵活的选择与调整体育发展策略,以防止将某种战略绝对化;2) 均衡发展是体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体育发展的理想状态,是我们发展体育的价值基础。而体育非均衡发展是发展体育的具体策略、必需手段,体育非均衡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促成更高层次、更加全面、更高水平的体育均衡发展;3) 我国各区域自然、社会、经济、体育条件差异较大,对优势地区采取适度非均衡体育发展战略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并且适度的体育发展差距有利于刺激体育进一步的发展;4) 非均衡发展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发展,所谓的非均衡是就局部范围而言的,从整体上看,则是一个动态均衡的发展过程,所以体育发展应保持“总体的均衡,局部不均衡”的良性发展态势;5) 加强对我国体育非均衡发展状态的监控与调试,防止过度非均衡发展导致的发展失衡;6) 对于体育发展落后地区,应当采取适当的政策倾斜,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入,为他们创造好赶超发展所需的诸种条件,同时,体育落后地区也不能消极的等、靠、要,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发挥自身优势谋求发展;7) 对体育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追求发展效率的同时,必须注意维护有效的体育公平。
3中国体育非均衡发展实践
3.1中国体育选择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1)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基础与发展条件不尽相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在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体育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具备现实土壤。2)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体坛竞争,为了能尽快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在国际体育大赛取得良好比赛成绩,维护我国的大国地位、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必须实施体育非均衡发展战略。3)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广泛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体育实施非均衡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4) 提供差别化的体育产品、体育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使体育非均衡发展显得十分迫切。5) 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为体育非均衡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奥运争光计划。
3.2中国体育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三大举措
1) 启动了奥运争光战略,利用体育举国体制能集中整合、投放资源的体制优势,将有限资源较多的配置到竞技体育领域,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1984年在全国体育发展战略、体育改革会议上正式提出奥运会战略,把在奥运会上名列前茅作为发展目标。并要求“各级体委都要立足本地区,面向全世界,为奥运会做贡献”,把运动技术水平作为体育强国的标志。1995年7月,国家体委颁布《奥运争光计划纲要》,2002年再次提出《2001—201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的不断强化,我国逐步确立了优先发展竞技体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依靠对竞技体育实行优先发展战略,我国的奥运成绩节节攀升,近年来,我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赛场屡创佳绩。
2) 体育社会化。一直以来,体育被当作为国家的一项事业,国家设有专门的体育组织管理机构,政府划拨专项资金发展体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体育需求日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国家体育产品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随着我国体育工作重心往竞技体育转移,体育的普及与提高矛盾也日显突出。这一些矛盾无疑根源于政府力量不足、社会力量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为了缓解这两大矛盾,推动体育社会化已成为了中国体育改革的不二选择。
3) 体育市场化。积极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与体育社会化等同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积极培育体育市场,促进体育市场化。根据公共部门经济学理论,体育产品按照其属性可以三分为公共体育产品、准公共体育产品、私人体育产品,一项活动属于公益还是私益关键看其产出的产品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体育市场化的大力推进,表现为体育资源不再全部为政府垄断,而是按照市场规律,在相关法规的规范下,实现市场优化配置。束缚得到解除,体育资源在市场中表现出极大的活力,各类体育市场空前繁荣,各种体育产品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于神州大地。体育市场的繁荣,极大的缓解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政府有限的体育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但也使得大部分的体育资源非均衡的集中于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的少数地区,从而更大程度的加大了我国不同区域体育发展的差距。
3.3中国体育非均衡发展现状
1) 区域体育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地区体育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体育发展水平。据2001年群众体育调查资料显示:“在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体育人口为21.5%,人均体育消费为74.27元;西部体育人口为8.1%,人均体育消费为47.52元。据董新光等人研究,我国有1/3的省区对奥运争光计划的贡献不足5%;1/3省区的20个单项的运动员对奥运争光计划的贡献为零。
2) 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为了说明城市体育与农村体育发展的不均衡,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全国体育场馆的分布情况。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截止2003年12月31日,我国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850 080个,乡(镇)村仅有66 446个。
3)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在奥运赛场上,我国竞技体育大放异彩,奥运排名已上升为第二。相比之下,群众体育水平相对低下,2001年,我国平均每万人只拥有4.7个体育馆,而早在1990年,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每万人拥有体育场馆的数量就远远超过了我国当前的数量:日本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馆26个,意大利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馆21个,芬兰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馆45.7个,德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馆24.8个。
4) 竞技体育内部发展不平衡。尽管我国在奥运赛场上获得的金牌数已稳居金牌榜前列,但从近几届我国奥运会获得金牌的项目来看,我们的优势仍然集中于跳水、乒乓球、体操、举重、射击、羽毛球、柔道等少数项目上,田径、游泳、球类、水上项目等大项的夺金能力仍然不强。
3.4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非均衡战略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消极的影响。从积极方面考虑:1) 促使人们的体育发展观念发生转变,效率观得到重视;2) 中国体育整体水平得到迅速提升;3) 体育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禀赋较好的区域、体育部门获得了优先发展,并积累了一定的资源、经验,为带动后发展区域、部门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 竞技体育发展迅速,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形成了一系列的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从负面看,(1) 效率观的强调使得体育发展的公平观受到忽视;(2) 导致体育发展结构失调。尽管中国体育整体水平提高迅速,但局部与局部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4中国体育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必须警惕发展失衡
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的过程。通常而言,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四个变量:发展的方向、发展的轴、发展的轨迹、发展的度。
如图1所示,矛盾的同一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轴与方向,矛盾的对立使得矛盾双方沿着发展轴形成波浪式或者螺旋式的发展轨迹,而发展的度的存在限定了矛盾双方对抗的范围,在度的范围内,矛盾双方相互对抗,事物在曲折中发展;如图2所示,如果矛盾双方力量过于悬殊,对抗失衡,就会使得事物的发展轨迹越出度的范围,那么此时事物的发展过程就会出现一个结构性的断裂过程,事物发展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其结果是发展的停滞。
中国体育非均衡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适当的发展差距有利于刺激发展,然而,过分强调体育发展的效率,过分开发体育资源势必会忽视体育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公平,必将人为扭曲体育的发展结构,一旦体育发展的结构出现严重的失衡,就会出现图2所示的发展失度,其结果必然会严重阻碍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当前,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已经在局部出现了由于过度非均衡发展所引发的失衡现象,例如竞技体育结构不合理、利益矛盾突出、体育人才后继乏力、专业队萎缩;城乡体育、区域体育发展失衡,沿海发达地区的体育发展与西部贫困地区的体育发展存在结构上的断裂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尽快研究出调控策略,使得发展失衡的体育领域尽快回到如图1所示的良性发展道路上来。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体育非均衡发展战略进行调控
面对非均衡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和谐社会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强调社会资源兼容共生;强调社会结构合理;强调社会行为规范;强调社会运筹的得当。那么,科学发展观以及发展协调观的提出,是否是对中国社会普遍采用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决然否定呢?回答这一质疑,必需从观念上弄清什么是发展观、什么是发展战略以及二者的关系。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基本看法与价值判断,它决定了人们在发展过程中的态度与行为选择。发展战略是在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长期性的发展策略。科学发展观属于发展观的范畴,非均衡发展战略则是属于发展战略的范畴,二者并非是矛盾的关系,而是同一体系两个不同层次问题的呈现,一为“体”,一为“用”。科学发展观与发展的和谐观的提出并不在于否定现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而是对非均衡发展战略的价值目标、发展手段与调控措施做出进一步的完善。
对体育非均衡发展战略进行调控的目的在于使体育的发展始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其调控内容主要包括价值调控与手段调控两项。价值调控在于使非均衡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在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手段调控则是通过改变体育发展的各种条件、方法,使得体育非均衡发展适度。调控方法则主要包括自调与外控。自调是基于体育事业的发展能够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以及体育发展规律,进行自我完善;而外控则是通过改变体育发展的外部因素,从而促使体育非均衡发展始终处于一个有利于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适度范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中宣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1.
[2] 邓伟杰.和谐社会笔记[M].上海:三联书店,2005,6.
[3] 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体与软科学成果汇编2001[M].北京,2001.
[4] 司正家.几种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比较与启示[J].实事求是,1999(6):46-50.
[5] 崔晓汉.对平衡问题的哲学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2004(1):43-48.
[6] 秦椿林,等.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865-868.
4.经济学均衡理论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以下各古代思想家中,提出“兼爱”、“非攻”等主张的是。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E:事后控制
2、信用卡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中间业务 D:投资业务
E:全国人大常委会
3、某民警在一次执行公务中牺牲.被公安部授予“一级英模”称号,并奖励奖金1万元,奖金由该民警家属代领.同时其家属还收到全国各地捐款共达10万元.对该民警家属的11万元所得应否纳税存在下列几种意见,请问哪一种是正确的? A:对11万元全额征收个人所得税 B:对11万元全部免纳个人所得税
C:对1万元的奖金免纳个人所得税.对10万元的受赠金可减纳个人所得税 D:对11万元减纳个人所得税 E:注销库存股
4、CPU正在运行的程序和需要立即处理的数据存放在中。A:磁盘 B:硬盘 C:内存 D:光盘
E:以上都不正确
5、有权机关应当在冻结期满前办理续冻,逾期未办理续冻手续的,视为____措施。
A:自动解除冻结 B:继续续冻 C:延长冻结期 D:其他
6、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理论基础是。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C: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 D: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E:事后控制
7、一列客车通过640米的大桥需35秒.随后又以同样的速度通过长1300米的大桥用了65秒。这列客车长多少米? A:130米 B:140米 C:150米 D:180米
E:全国每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8、计算机所能识别并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的。A:二进制代码 B:程序设计系统 C:指令系统 D:软件
E:以上都不正确
9、票据保证行为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不包括。A:“保证”字样
B:保证人的名称和住所 C:保证人签章 D:保证日期
10、在公民甲窃取公民乙钱包的犯罪中,犯罪客体是. A:公民甲 B:公民乙
C:公民乙的钱包
D:公民乙对钱包的所有权 E:注销库存股
11、张某向李某背书转让面额为10万元的汇票作为购买房屋的价金,李某接受汇票后背书转让给第三人。如果张某与李某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被合意解除,则张某可以行使下列哪一权利? A:请求李某返还汇票
B:请求李某返还10万元现金
C:请求从李某处受让汇票的第三人返还汇票 D:请求付款人停止支付票据上的款项 E:注销库存股
12、单位购买银行汇票申请书一次最多出售____,并在每联汇票申请书上加盖开户银行名章及存款人账号。A:一张 B:五张 C:十张 D:一本
13、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租赁物不符合约定的,. A:出租方应当承担责任 B:出租方可以承担责任 C:出租方不承担责任 D:承租方应当承担责任 E:注销库存股
14、甲向乙借款20万元.以其价值10万元的房屋、5万元的汽车作为抵押担保,以1万元的音响设备作质押担保.同时还由丙为其提供保证担保.其间汽车遇车祸损毁,获保险赔偿金3万元.如果上述担保均有效,丙应对借款本金在多大数额内承担保证责任? A:7万元 B:6万元 C:5万元 D:4万元
E:注销库存股
15、商业银行损益表采用多步式格式,其第二部分反映的是。A:利润总额
B:主营业务的构成情况 C:营业利润的构成情况 D:净利润
16、固定资产减少时记入科目核算。A:固定资产清理 B:营业外支出 C:其他业务支出 D:资本公积 E:现金流量表
17、通常所说的“宏病毒”是一种感染类型文件的病毒。A:tom B:doc C:exe D:txt E:以上都不正确
18、长期资产的购建和处置活动,应在现金流量表的中反映。A:经营活动 B:投资活动 C:筹资活动 D:融资活动 E:现金流量表
19、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在账户借方登记的是。A:费用的增加 B:收入的增加 C:费用的减少
D: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20、当经济中出现供给冲击或超额需求时,都会导致经济偏离均衡状态,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供给冲击。
A:工会的要求使得工人工资提高 B:干旱使得农作物歉收 C:货币供给增加
D:石油卡特尔组织提高石油的价格 E:全国人大常委会
21、公民甲是某单位的会计.他为了盗窃本单位保险柜里的现金而设法配制了该柜的钥匙.后来甲在盗窃过程中因害怕被发现而将配制的钥匙丢弃.没有窃取现金.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未遂 E:注销库存股
22、在Windows下,有两个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程序组,它们是“资源管理器”和。A:我的电脑 B:我的文档 C:回收站 D:网上邻居 E:以上都不正确
23、围绕组织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在政府管理运行中所处的阶段为。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 D:控制职能 E:事后控制
24、在下列几项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A: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D: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E:事后控制
25、财产清查按照,可以分为定期和不定期清查。A:清查范围 B:清查人员
C:清查时间是否固定 D:清查地点是否固定 E:现金流量表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以下作出的处理正确的包括。A: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书面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B: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C: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所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D: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逾期不告知的,自逾期之日起即为受理 E:全国每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2、文教、行政、国防等非生产部门的各项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支出属于____支出。
A:积累性 B:购买性 C:转移性 D:消费性
3、莱姆病.像许多其他的人兽共患病一样.是由通过吸食脊椎动物类宿主血液从而携带病原体的昆虫进行传播的。长久以来.科学家们认为白脚鹿的种群密度是莱姆病发病率最好的预报因素。然而.在纽约东南部一个莱姆病高发区。一项历时13年的对莱姆病生态学中的决定因素进行的研究中.推翻了这一观点,因为在莱姆病发病率高的年份中,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一般比莱姆病发病率低的年份低。上述论述基于以下哪一种假设?[2011年汕头农村信用社真题] A:从未爆发过莱姆病的地区通常白脚鹿的种群数量比较低 B:莱姆病爆发之前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不会显著降低 C:其他物种的种群数量也可作为莱姆病发病的预报因素 D:白脚病的种群数量提高是其他疾病爆发的先兆 E:张先生是四川人.最不喜欢粤菜
4、流动负债是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内应偿还的债务,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较大,以下会计处理将形成流动负债的是。A:按月预提非购建固定资产的长期借款利息 B:董事会决议分派的股票股利
C:材料已收到但尚未收到结算凭证的暂估料款 D:计提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应付债券的利息
E:股东大会批准董事会分派的现金股利的决案于只引起企业发行在外股份总数的变化,而不影响股东权益总额及其构成,因此无需进行会计处理。但应当在备查簿中记录因派发股票股利而造成的发行在外股份总数的变化情况,所以不会形成流动负债。
5、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的仲裁协议,属于无效的有.
A:甲、乙两公司在建设工程合同中依法约定有仲裁条款,其后,该建设工程合同被确认无效
B:王某与李某在仲裁协议中约定.将他们之间的扶养合同纠纷交由某仲裁委员会仲裁
C:郑某与甲企业在仲裁协议中对仲裁委员会约定不明确.且不能达成补充协议 D:陈某在与高某发生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后,胁迫高某与其订立将该合同纠纷提交某仲裁委员会仲裁的协议 E:全国人大常委会
6、在浏览Web页面时,发现了需要经常使用的Web页面。最好的方法是。A:将该Web页面的地址加入到“收藏夹” B:将该Web页面的地址加入到“地址簿” C:将该Web页面的地址加入到“notepad” D:将该Web页面的地址加入到“历史记录” E:以上都不正确
7、目前,我国保险行业专门的监管机构是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监会 C:中国证监会 D:中国保监会
8、下列项目中属于银行流动资产的是。A:土地使用权 B:短期投资 C:未分配利润 D:现金资产 E:开办费
9、农村信用社准备金存款的缴存范围包括。A: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
C:活期储蓄存款
D:委托及代理负债业务 E:注销库存股
10、下列有关“任务栏”的描述错误的是。A:“任务栏”的大小不可以改变 B:“任务栏”的位置可以改变 C:“任务栏”没有“开始”按钮
D:单击“任务栏”中的“任务”按钮不可以激活它所代表的应用程序 E:功率放大器
11、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是____ A:资产风险管理 B:负债风险管理 C:资本风险管理 D:成本风险管理
12、金融工具一般具有的特征有。A:偿还性 B:收益性 C:安全性 D:风险性 E:事后控制
13、下列选项中,包含在“计算机管理”当中的是。A:事件查看器 B:磁盘管理
C:本地用户和组 D:设备管理器 E:功率放大器
14、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自愿入股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A:非盈利的金融机构 B:支农的政策性机构 C:合作金融机构
D:政企职能合一的机构 E:全国人大常委会
15、微型计算机性能指标中的内存容量是指。A:RAM的容量 B:Cache的容量 C:ROM的容量
D:RAM、ROM、Cache的总容量 E:以上都不正确
16、、的操作代码是0088。A:重新认证 B:单证销毁 C:帐户转移 D:冲正交易
17、既包含政府的行政职责,也包含政府的行政功能的是。A:行政计划 B:行政领导 C:行政职能 D:机关管理 E:事后控制
18、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平均股数,假设市盈率不变、净利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发放股票股利会降低每股市价 B:进行股票回购会提高每股市价 C:发放股票股利会降低每股收益 D:进行股票回购会降低每股收益 E:注销库存股
19、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要把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A: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C: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D: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E:事后控制
20、我国的三家政策性银行是
A: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21、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方式主要有。A:承销方式 B:上网发行方式 C:包销方式
D:网下发行方式
E:信用可能使生产和需求脱节,导致经济危机
22、收藏夹中保存的是。A:文档
B:Web站点的地址 C:快捷方式
D:被收藏的所有信息 E:以上都不正确
23、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发行下列哪些类型的股票? A:普通股和优先股 B:记名股和无记名股 C:额面股和无额面股
D:表决权股和无表决权股 E:全国人大常委会
24、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A:正当防卫
B: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C:防卫不适时 D:故意伤害罪 E:以上都不正确
25、著作人身权中,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A:发表权 B:署名权 C:修改权
5.经济学激励理论 篇五
人才开发工作虽然是系统工程,但着力点主要是两个:人才挑选与激励。一个做到了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组织,将充满活力和竞争力,会更有效地实现组织宗旨或目标。挑选和激励人才,在研究层面就构成了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力资源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员工激励、员工薪酬等理论,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对于新兴的经济学激励理论吸收不多。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吸收经济学的激励理论。如此,一方面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完善,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企业、公共部门的人才开发工作。
经济学激励理论的贡献
在2004年去世的法国经济学家让-雅克·拉丰在其巨著(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在经济史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由此,他认为在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著述中就已经包含了激励思想。不过,激励理论的产生,更大的推动力来自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理革命”,即现代企业史上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企业所有者如何挑选和激励经营者。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激励理论获得很大发展,并与博弈论、非对称信息市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相互影响,汇成了西方现代经济学的信息经济学流派。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中,如施蒂格勒、纳什等三位博弈论专家、莫里斯与维克里、斯蒂格里茨、斯彭斯、阿克劳夫等,都在信息经济学也即激励理论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
经济学激励理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逻辑分析起点是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激励理论把信息掌握少的一方称为委托人,反之即代理人。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卖东西的人可能欺骗买东西的人而使买者遭受损失,这将导致市场失灵。经济学在理论上将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归为两类: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在人才挑选和激励层面上,逆向选择意味着选出来的并不是最优秀或合适的人;道德风险表现为选出来的人不努力工作。问题解决的思路是:其一,建立一个好的遴选机制,目的是选出合适的代理人,方法是在代理人之间形成竞争;其二,建立一个好的激励机制,目的是使代理人持续努力并符合委托人的目标,方法是使激励机制满足两个原则:参与约束原则和激励相容约束原则。参与约束原
则,指代理人参与工作所得净收益必须不低于不工作也能得到的收益;激励相容约束原则,指代理人让委托人最满意的努力程度也是给他自己带来最大净收益的努力程度。根据激励相容约束原则,如果要代理人积极努力工作,委托人就需要将风险及其收入分解,由代理人分担一部分。简言之,委托代理理论的逻辑就是: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有效的遴选机制、激励机制。当然,严谨的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许多模型,通过演绎、推理阐述了几乎所有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了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激励理论中的团队理论,针对的是工作团队中员工偷懒或欺骗、整个团队偷懒以致效率低下等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一方面,团队理论用改进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机制的思路来解决,如将原本由委托人全部承担的赢亏风险部分地分配给代理人,使代理人也享有部分剩余索取权;另一方面,提出用“团体惩罚或激励”的办法打破“预算平衡约束”,以规避团队偷懒。当然,团队理论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解释了为何所有者(委托人)是剩余索取者,以及为何是团体惩罚的实施者。团队理论的最新发展,强调了在团队中培育合作精神对于团队效率的重要性。在团队中形成合作氛围的条件或做法包括:成员之间长时间交往、分散化决策、依赖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鼓励和监督、采用联合绩效报酬体制而不是相对绩效评价体制。
如果说上述主要观点是在委托代理关系最简单的情形——一个委托人和一个代理人的基础上得到的话,那么,激励理论的趋势是分析现实中的复杂委托代理。截至目前,激励理论提出的新观点包括:(1)多代理人或多任务模型。存在多个代理人时,委托人将可能面临代理人之间的串谋问题,如平行串谋、垂直串谋,激励理论由此提出防范串谋原理,如适当的分权机制等;当代理人承担多任务时,不同任务之间相互作用,甚至相互冲突,解决办法是把任务分离或降低对某种任务的激励。(2)委托人的道德风险和多委托人问题。不仅代理人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委托人也可能有类似以权谋私的机会主义行为和不履行合同等现象,即委托人的道德风险。当存在多个委托人时,代理人将面临多个“婆婆”,此时,需要解决委托人之间的协调问题。(3)多阶段博弈(动态)的委托—代理模型。委托代理关系常常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的,这导致的积极效果是声誉效应,即代理人为了自己长期收益最大化会积极维护自己的声誉,因此不需要过多的显性激励;导
致的消极后果是棘轮效应,即“鞭打快牛”现象:在以过去的业绩为标准衡量代理人时,如果代理人意识到“努力——业绩高——新的标准——更努力”,那么就不一定努力了。激励理论由此提出,应将相对绩效报酬体系和锦标制度综合起来运用。
总的来说,经济学激励理论深化了对管理(激励)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认识,帮助我们认识到信息不对称问题尤其是委托代理关系的普遍存在,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时下,对我国教育、科技、企业等领域的批评或质疑之声不绝于耳,比如:为何没能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学术大师?为何优秀的中国企业家群体迟迟未能孵化出来?为何优秀的政治家、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成长缓慢?为解决这些问题,更深入的企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干部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等呼之欲出。从理论上看,这些改革的目标就是在各自领域建立一个更好的人才开发机制,尤其是人才挑选和激励机制,这意味着激励理论大有用武之地。
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经营者激励与约束
经济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历史表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催生了经济学激励理论的产生;两权分离后现代企业治理中不断涌现的问题,推动了激励理论的蓬勃发展。可以这样说,以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治理理论和以委托代理模型、团队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激励理论互为表里。
企业治理理论的中心内容是建立有效的经营者选择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因为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后,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面对的问题,一是如何挑选一个合适的经理,二是如何激励经理努力工作。尤其是后者,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目标差异,即所有者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的“长期性”特征与经营者追求合同期内收入最大化的“短期性”特征之间的差异,需要建立一个制度框架以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双赢”。
依托激励理论,在实践中较为有效的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经营者的选择机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经理选择方式,是通过经理职业化和建立经理市场,形成一个以竞争为基础的经营者选择机制。结果,经理之间的竞争避免了陷入逆向选择问题,而且企业最终面临一个“买方市场”,能够挑选到最好的或比较好的经理。其次是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
这由两部分构成:(1)由年薪制、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等构成的激励机制;(2)由董事会、监事会等组成的监督机构以及相应的绩效考评、企业营利年报制度等构成的约束机制。由年薪制、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构成的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高薪,这符合参与约束原则,也意味着对经理人力资本的承认。因为作为经理,其人力资本相当可观,不仅投入巨大(如读MBA),而且要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高薪实际上是予以补偿。否则,没人愿意从事经理这一职业。由年薪制、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构成的激励机制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使得经理的行为或目标长期化,最终符合所有者的长远利益。如由“基薪+奖金”构成的年薪制:一方面,基薪确保收入较高;另一方面,奖金即风险收入,目的是将经理的收人捆绑在企业的年利润水平上。原因在于,技术上,以年为单位考察企业利润是比较好的时间单位;制度上,通过风险分担,促使经理在追求自身短期目标的同时兼顾所有者的长期目标。而管理层收购(MBO)、股权制、期权制等,或者使经理变成所有者之一,或者使经理具有本应所有者才具有的剩余索取权等,更多地激励经理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当然,光有激励也不行,还得约束。现代公司中,专门监督经理的机构如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的功能是选择和聘用经理,谁做经理,董事会说了算;监事会的功能不仅监督经理而且监督董事,董事聘用经理的权力也受到监督,所以避免了董事与经理合谋。另外,经理的业绩评定、公司营利年报等,都是约束经理的具体制度。
总的来说,这样一套经营者激励与约束制度是有效率的。美国经济相对于其他地区之所以能保持持续的繁荣,一个微观的制度原因就在于这套制度在美国公司制度中发明、运用。当然,问题总在制度之前,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安然等公司的丑闻以及此前股市“泡沫”等也暴露出期权制等的弊端,这为激励理论研究提出了新课题,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经理激励与约束制度。
结语
如果从微观层面上解释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程,改革就是激励与约束制度的重建过程。比如,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人民公社制度,实际上就是给农民提供了一个“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的激励与约束;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到承包制再到产权改革,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形成对企业职工尤其是企业经理的新的激励与约束;干部人事制度,引入公开招考、竞
争上岗等机制,进步尽管有限,但强化激励和约束并重的思路日渐明朗。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就国有企业改革而育,在借鉴激励理论,引进经营者选择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方面作出了新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过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如从国企经理选择角度看,目前仍习惯于政府任命的办法,经理职业化和市场化选择程度不高。任命固然便利了作为“委托人”的政府对国企的控制,但导致经营者“官员化”,经营者关注自己官职级别的程度甚于企业(长期)盈利等企业目标。由于经理职业化滞后,所谓经理市场、市场化选择机制,短期内也无法建立起来。再从经理激励与约束角度看,虽在尝试年薪制、MBO、股权制等,但很不规范,约束制度不健全,实际造成了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其中一部分国有资产甚至于被国企经理化为私有。2004年8月,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对国企改革的激烈批评,也是针对这些问题的。
1996年,经济学家钱颖一在《激励理论的新发展与中国的金融改革》中曾经指出:“当大家都认为经济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深层次的时候,理论上的分析也应有一个深层次的发展,超越过去的就事论事,上升到一个系统的、深刻的认识。激励理论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研究工具,可以使我们在分析改革上有很大收获。”如是斯言。当前的改革还没有走出深水区,企业、大学、政府等都准备进行更深入的改革,经济学激励理论将会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借鉴。
6.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文献 篇六
【摘要】林毅夫提出新结构经济学带来了发展经济学的一个新的思想浪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还处于发展阶段,国内的研究尚不多。本文从林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出发,对近年来有关的理论、文献做一梳理,试图理清新结构经济学发展的过程和其主要脉络。
【关键词】新结构经济学 比较优势 经济增长
二十世纪代结构经济学诞生,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便是对经济结构进行研究的先驱,他最早提出产业结构的理论学说,并且第一次揭示了产业结构的演变阶段,经济中制造业的生产在工业中的比重越来越低,而资本品工业的生产比重则越来越高,直到最后阶段占据主导地位,此时基本上实现工业化。来自英国的经济学家克拉克(1940)指出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移动规律,出现劳动力移动的原因是三次产业的劳动力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他们共同成就了“配第——克拉克定理”。
发展经济学的早期思想旧结构经济学派是二战后的拉美经济学家发展起来的,该学派大都强调结构变化的重要性,将结构变化的缺乏归为市场失灵,建议通过政府的干预来纠正这些市场失灵,其中最主要的战略是进口替代[1]。发展中国家多次对进口替代的尝试都失败了,因为它们的目标产业与国家的比较优势相背离;优先发展产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的竞争市场中往往不具备自生能力;它们的投资和持续经营更多的是通过依赖政府进行多种与经济规律相违背的保护和补贴来实现的。
林毅夫提出新结构经济学带来了发展经济学的一个新的思想浪潮。在经济界普遍关注世界经济如何稳步复苏,以及国内新一轮增长应注重拉动内需之时,他“不合时宜”地提出“新结构经济学”作为四年世界银行经历的“毕业论文”[2]。
新结构经济学产生华盛顿共识之后,华盛顿共识是主张发展思想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以及之后由布雷顿森林体系给出的政策改革的结构调整方案,此方案主张鼓励发展中国家政府消除市场扭曲,彻底改革社会计划,避免使用产业政策,使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最小的参与,因而更多体现由市场来发挥作用。华盛顿共识同样未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林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精髓在于:对各国经济增长过程的现代分析。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持续的技术革新和结构变化[3]。经济体在任何时点上的最优产业结构是能够让其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现最强竞争力的产业结构。最优的产业结构是由该经济的比较优势决定的,而比较优势又是由该时间点的经济要素的禀赋结构来决定。
由于基础设施条件的约束,政府应该发挥作用来提高基础设施条件以便于比较优势产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新结构经济学的三大支柱包括:它包含了对一国比较优势的理解,且这种比较优势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演化;在发展的任一阶段市场都可以作为最优的资源配置机制;政府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林毅夫同时为实践提出了两轨六步法,依次是选择正确目标,消除约束障碍以利于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吸引全球的投资者,支持成功自我发现的企业壮大规模,用工业园模式解决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的不足,政府向正确的产业提供有限的激励措施。
国内外同样出现了很多新结构经济学的反对论点。国内刘海影提出政府本身不存在于理论的真空中,政府及其代理人拥有自身利益考量。政府不能保证自己对投资项目选择具备经济合理性,政府主导投资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滥用,其资金的来源将挤占民间资金的利益。他还提出,所谓的比较优势不是一个单一的加总值,政府发挥“因势利导作用”往往是发展的障碍而不是动力。他认为制度与政策导致的扭曲和政府导致的宏观管理失败是阻碍欠发达国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刘胜军同样持反对意见,他认为政府主导往往逃脱不了腐朽,同时,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是目前社会收入分配严重失衡的重要原因。他提出根本的发展动力还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是民营企业追逐利润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员刘远举提出:“中国模式”这种政府主导并不擅长创新型超越,政府应该通过建立一个有稳定预期的制度来导向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分工的深化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并不需要新的“强势政府”理论。张夏准与林毅夫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他认为比较优势虽然重要,然而只是一个基线,国家想要产业升级,就需要违背其比较优势。考虑到要素积累过程的性质和技术能力的建设,一个落后的经济几乎不可能在新产业中积累起技术能力,除非违背他的比较优势,并在他拥有“正确的”要素禀赋前进入这个产业。
国外对于新结构经济学的争论点也很多。世界银行凯闻提出,中国式的`经济决策方式需要政府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和适应能力,但是这要求政府有善意有能力且不腐朽。中国社会严重的“信任赤字”可能导致政策的执行与初衷相违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安妮·克鲁格认为新结构经济学的实施较为困难,新结构经济学似乎支持工业和城市偏向,而这个偏向本身在许多国家就是很大的扭曲,并且林毅夫把单个企业或产业卷入基础设施投资决策又赋予了它们过大的影响力[4]。哈佛大学的丹尼·罗德里克认为林毅夫推荐的政府政策旨在抵消市场扭曲,然而预期效果则是诱使企业做出背离比较优势的选择,事实上,政府不是总能准确地甄别出市场失灵,也不是总能找到有直接针对性的解决方式。他基本同意林毅夫的观点,只是在某些细节有争议。哥伦比亚大学的斯蒂格利茨认为市场的局限性比林毅夫认为的更加严重,即使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体本身都既不稳定又不有效。他与林的重大分歧在于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方面,他觉得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增加,即技术的革新。宾夕法尼亚大学霍华德·帕克认为,林提出的选择富裕的参照国再甄选出比较优势产业是有问题的,较富裕国家的经济结构有可能是因为扭曲性的政策产生的,成功的政策往往是一个庞大的政策集,需要解决这么多问题可能会超越政府的能力。
综上,反对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大都表现为对政府能力的不信任,对当今腐朽状况下政府作为的堪忧。然而,新结构经济学作为旧结构经济学和华盛顿共识之后的新理论,依然有着它存在的合理性。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证实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参考文献
[1]马颖.,论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思路,《世界经济》第4期:25-37.
[2]林毅夫.: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林毅夫.2012:新结构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篇七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分析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的方法有:表上作业法、公式法、局部均衡分析法、一般均衡分析法。但表上作业法的国际交换价格需要依据两国的两种产品的总产出之比得出, 公式法中只能说明贸易模式但不能说明贸易得利, 局部均衡分析法的贸易参与方各自的供需方程难以得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有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 由于当时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发展才起步, 所以当时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运用表上作业法分析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但表上作业法中的假定过于简单, 之后的经济学发展表明在不同效用函数水平下世界交换价格是不同的。直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及哈伯勒提出的机会成本理论被引入之后才使古典贸易理论分析方法进行了创新, 分析中必做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产者角度获取最大利润或最小成本, 也就是边际转换率要等于相对价格。二是消费者角度获取最大效用, 也就是边际替代率要等于相对价格。三是封闭时市场出清, 自由贸易时则贸易平衡。
国际贸易或国际经济学教材中对古典贸易理论分析一般基于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在局部均衡分析中要知道世界价格与国内供给与需求方程后再分析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从而说明自由贸易对贸易参与方是双赢的, 从而增加贸易双方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但世界价格是贸易双方的贸易方程最终均衡形成的, 所以在局部均衡分析中先假定世界价格是有些勉强的。如果知道两国的劳动力、劳动生产率与效用函数情况进行一般均衡分析更加能够准确地说明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二、实例分析绝对优势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假定现有英美两国各有20单位的劳动, 英国在布与小麦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分别20与8, 美国在布与小麦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10与12, 如果两国的福利函数都为U=XY。 (设布为X产品, 小麦为Y产品) 。
一是求各国的生产可能性 (PPF) 方程并图示之:
二是求封闭状态下均衡时各国的生产与消费量及福利水平。
三是如果两国实行自由贸易且均衡, 各国的贸易模式是什么?各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是多少?此时各国的福利水平是多少?
四是在同一图上对上述两问进行分析。
分析:从绝对劳动劳动生产率可以看出, 在自由贸易时, 英国在布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第一, 英国的PPF为X/20+Y/8=20即:Y=-0.4X+160 (1)
美国的PPF为X/10+Y/12=20即:
第二, 因为U=XY, MUx=Y, MUy=X, 为保证最大收益, MUx/MUy=Y/X=Px/Py
封闭时:为求最大福利, 一定有英国:由MUx/MUy=Y/X=Px/Py, Y/X=0.4, Y=0.4X, 代入到 (1) 式有X=200, Y=80;美国:由MUx/MUy=Y/X=Px/Py, Y/X=1.2, Y=1.2X, 代入到 (2) 式有X=100, Y=120
封闭时市场出清。英国的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 都是200的布与80的小麦。同理, 美国的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 都是100的布与120的小麦。此时的福利水平:英国的U=200*80=16000, 美国的U=100*120=12000
由方程 (1) 与 (2) 有英国布的相对价格是0.4, 美国的布的相对价格是1.2, 所以在自由贸易时, 英国应该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布, 进口小麦;美国应该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小麦, 进口布。由 (1) 式此时布的总产出为400, 由 (2) 式小麦的总产出为240, 所以布的国际相对价格为Px/Py=240/400=0.6。而且此时的消费可能性 (CPC) 方程为
两国的MUx/MUy=Y/X=Px/Py=0.6, 有Y=0.6X, 代入 (3) 式中有X=200, Y=120
此时英国出口的布为400-200=200, 进口小麦为120-0=120;美国出口的小麦为240-120=120, 进口的布为120-0=120。此时的福利都为U=120*200=24000
图示分析如图1所示:
三、实例分析比较优势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假定现有中美两国各有60与20单位的劳动, 中国在布与小麦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5与3, 美国在布与小麦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分别10与12, 如果两国的福利函数都为U=XY。 (设布为X产品, 小麦为Y产品)
一是求各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 (PPF) 并图示之。
二是求封闭状态下均衡时各国的生产与消费量及福利水平。
三是如果两国实行自由贸易且均衡, 各国的贸易模式是什么?各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是多少?此时各国的福利水平是多少?
四是在同一图上对上述两问进行分析。
分析:从绝对劳动劳动生产率可以看出, 美国在布与小麦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中国在布与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 但是可以看出在布的生产上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2倍, 在小麦的生产上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4倍, 所以两国自由贸易时, 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在布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一, 中国的PPF为X/5+Y/3=60即:
美国的PPF为X/10+Y/12=20即:Y=-1.2X+240
第二, 因为U=XY, MUx=Y, MUy=X, 为保证最大收益, MUx/MUy=Y/X=Px/Py
封闭时:为求最大福利, 一定有中国:由MUx/MUy=Y/X=Px/Py, Y/X=0.6, Y=0.6X, 代入到 (4) 式有X=150, Y=90;美国:由MUx/MUy=Y/X=Px/Py, Y/X=1.2, Y=1.2X, 代入到 (5) 式有X=100, Y=120
封闭时市场出清。中国的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 都是150的布与80的小麦。同理, 美国的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 都是100的布与120的小麦。
此时的福利水平:中国的U=150*90=13500, 美国的U=100*120=12000
第三, 由方程 (4) 与 (5) 有中国的英国布的相对价格是0.6, 美国的布的相对价格是1.2, 所以自由贸易时, 中国应该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布, 进口小麦;美国应该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小麦, 进口布。
由 (4) 式此时布的总产出为300, 由 (5) 式小麦的总产出为240, 所以布的国际相对价格为Px/Py=240/300=0.8。而且此时的消费可能性方程为
两国的MUx/MUy=Y/X=Px/Py=0.8, 有Y=0.8X, 代入 (6) 式中有X=150, Y=120
此时中国出口的布为300-150=150, 进口小麦为120-0=120;美国出口的小麦为240-120=120, 进口的布为150-0=150。
此时的福利都为U=120*150=18000图示分析如图2所示:
四、对比较优势的理论的进一步分析
通过这两个实例分析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中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当然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的影响更大, 但同时要说明的是国内对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对比较优势的陷阱的解读远不如比较优势理论。在大卫·李嘉图模型中, 贸易开放会导致生产完全专业化于比较优势产业, 而比较劣势产业会被淘汰。这个结论源于大卫·李嘉图模型的单一生产要素假定, 不具有普遍性, 而且大卫·李嘉图模型是静态比较优势, 而不是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大卫·李嘉图模型的单一生产要素假定使得这个模型不能用来分析贸易开放的收入分配效应以及由此引出的贸易政策问题。为了分析动态比较优势, 美国学者VERON将产品周期理论运用于国际贸易的动态比较优势分析, 美国学者PO-ETER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了钻石模型, 这两个分析动态比较优势的理论都认为应该从国家层面培育创新能力, 实行技术创新。另外从注重需求上构筑国际销售渠道建设, 这样才能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变为贸易强国, 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从而达到缓解国际贸易纠纷与摩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海闻.国际贸易[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8.世界经济的失衡与均衡 篇八
消费、投资、储蓄失衡
世界经济失衡表现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常项目逆差,以及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对美贸易盈余。一九九五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开始扩大,二○○六年达到八千多亿美元。除美国外,经常账户存在较大逆差的国家还有西班牙、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这五个国家占全球总逆差的80%左右。经常项目存在较大顺差的国家有中国、日本、德国、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这五个国家占全球总顺差的50%以上。
在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美国需要存在一个适度的经常项目逆差。因为美元是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金融交易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美元增量作为媒介和储备,这个增量通常是其他国家通过对美的贸易顺差来实现的,并同时表现为美国贸易逆差。问题是边界在什么地方?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出现世界对美元的信心问题,美元就会贬值。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悖论”。目前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显然是太高了,一九八五年美国经济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为4%,二○○六年这一比重达到8%以上。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其国内消费、投资和储蓄关系的失衡有关。美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拉动,近年来,美国劳动生产率提高、个人收入增加、资产价格上涨,以及公共开支扩大等都进一步刺激了消费。在消费扩大的同时,美国个人储蓄率即储蓄占实际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却不断下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约为10%,一九九五年下降到5%,二○○五年变为负数,至今仍为负数。投资支出较快增长。近年来由于美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带动了投资支出不断扩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投资占GDP比重约为18%,现在已经超过了20%。但由于美国储蓄率过低,无法满足国内消费和投资需要,不得不通过国外资金流入和国外商品进口来弥补,表现为经常项目赤字。
亚洲巨额贸易盈余也与消费、投资和储蓄关系的失衡有关,而亚洲国家消费、投资和储蓄关系的形成和变迁既与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也与亚洲金融危机有关。
首先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二战”后,亚洲国家为了实现赶超目标,大都选择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储蓄、抑制消费,结果造成亚洲地区庞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主要服务于出口,特别是向美国市场的出口。其次,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危机后亚洲的储蓄率有所上升,近年来亚洲经常账户盈余并不是储蓄率上升的结果,而是投资率下降的结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东南亚国家投资占GDP的比重为35%,现在下降到26%以下。实际上,金融危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投资需求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之后,拉美地区的投资需求也出现了大幅下降。总之,由于亚洲国家的储蓄率较高,而消费较少,投资率下降,当国内消费和投资不能完全吸收国内储蓄时,就有可能出现出口增加或资本流出增加的趋势,表现为经常项目盈余。
此外,汇率制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二○○二至二○○四年,国际外汇市场曾出现了针对美国经常账户巨额赤字的调整,美元大幅贬值。这本应成为美国减少贸易赤字的机会,但是,由于不少亚洲国家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美元没有能够对亚洲货币充分贬值,美国对亚洲的贸易逆差也没能得到相应的减少。
经济全球化下的失衡与均衡——资源与要素流动
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理解失衡问题的重要背景。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包括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贸易发展,以及国际分工格局变化。这些变化是导致世界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也是推动世界经济从失衡走向均衡的重要力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的快速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过去二十年中,全球GDP年均增长速度为3.5%,国际贸易年均增长速度为7%,国际资本流动年均增长速度为14%。国际资本的快速流动一方面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发展创造的有利环境,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国内制造业大量外移,其产业链延伸到世界各地。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国内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现在,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达到80%左右,而工业产值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仅为20%左右,其消费品和制成品大量依靠进口。与此同时,亚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东亚制造业的平均年增长率达10%以上,成为全球生产制造基地和各类制成品的出口基地,出口能力不断提高,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也就是说,在新的分工体系中,亚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形成经常项目顺差。这些顺差主要为美国市场吸收,表现为美国的贸易赤字。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其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金融市场的优势,大量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弥补了贸易逆差。这样,在全球化提供的更加广阔的平台上,世界经济向着均衡的方向变动。也就是说,全球化打破了旧的平衡,并通过对资源和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重新配置,逐步建立起新的均衡。
失衡是否可持续?
从理论上讲,平衡是相对的、短期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常态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任何时间内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同时,一些国家的顺差必然表现为另外一些国家的逆差。这些赤字和盈余从一个国家看是不平衡,从全球化的视角看是平衡。从现实出发,就美国与亚洲国家的贸易关系看,失衡是存在的、也是严重的,在长期内不可能持续。但是,在短期内,由于这种失衡表现为一种动态均衡,因而呈现出一种相对的可持续性。
短期内,全球经济失衡能否持续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美国经济能否继续增长、双赤字是否能减少;二是亚洲能否逐步降低储蓄率;三是世界经济能否继续保持低通胀下的较快增长。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三个方面都显示较好的态势。
美国双赤字减少二○○五年以来,美国经济一直保持着3%以上的较快增长。尽管受到次级债风波的影响,但市场对美国的增长前景依然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二○○八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为2.8%。美国已创造了连续四十九个月保持就业增长的记录,这是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就业增长。就业率是美国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较好的就业率意味着美国经济将保持一个较快的经济率。
贸易赤字小幅下降。二○○七年九月十八日,美联储宣布降息五十个基本点至4.75%,十月三十一日美联储进一步降息二十五个基本点至4.50%,美元汇率随之大幅走低,其中,欧元对美元汇率升至1.45%以上的历史最高。实际上,二○○七年以来,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一直以较大的幅度贬值,推动了美国出口增长加快。上半年,美国出口增长是进口增长的二倍,贸易逆差减少了一百四十亿美元。二季度,美国出口对GDP的贡献超过了消费支出,这是近二十年来第一次。两次降息后,美国货币政策的拐点已经基本形成,美元利率可能进入新一轮降息通道。市场预期,随着美元汇率的调整,美国的出口可能进一步增加,经常项目逆差可能进一步减少。
财政赤字大幅下降。二○○○年布什政府上台后,大力推行减税政策,并以此作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源泉,现在已见成效。二○○四年以来,美国财政赤字以每年减少一千亿美元的速度逐年减少。由二○○四财年的四千一百三十亿美元,下降到二○○七年的一千二百二十八亿美元,为五年来最低,占GDP比重为1.2%,为近四十年平均水平的最低。
亚洲国家扩大内需面对失衡,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将经济增长的动力从外需转为内需。许多亚洲国家已经开始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包括中国和日本这两个顺差较多的亚洲国家。最近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转变。日本政府也制定了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缩小贸易顺差的改革计划,包括鼓励妇女就业,将临时合同工人纳入国家保障计划;减少对外国人就业限制;减少对FDI流入的限制;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步伐,提高非贸易部门的劳动效率等。
世界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从根本上讲,失衡问题能否缓解取决于世界经济能否继续保持低通胀下的较快增长。就目前的情况看,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国际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全球资本流动、贸易扩大和产业转移,使世界经济增长潜力得到了更好发挥。二○○六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5.2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二○○七年、二○○八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5.2%和5.4%。不仅高于在过去的四十五年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3.7%,也高于过去四年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4.8%。
9.考研 理论经济学领域高校排名 篇九
考研 理论经济学领域高校排名
考研备考已经启程,部分考生还未选定目标院校或专业,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发布《学科评估结果》,以下是在理论经济学领域排名前10名的高校,供考生参考: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91 10001 北京大学 87 10486 武汉大学 86 10055 南开大学 84 10246 复旦大学 10284 南京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81 10384 厦门大学 10558 中山大学 79 10183 吉林大学 78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10697 西北大学
10.《经济理论与实务》高级经济师 篇十
第一部分 经济学
一、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
(二)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公司制度
(三)公司治理结构
四、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的调节
(二)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四)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
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一)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四)经济波动
(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六、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二)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
(三)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
(四)宏观调控的目的和政策目标选择
七、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市场及其运行
(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三)金融监管
八、对外经济关系
(一)国际经济组织
(二)对外贸易关系
(三)对外经济合作关系
(四)对外金融关系
九、合同法制度
(一)合同法制度概述
(二)合同的订立和成立
(三)合同的效力
(四)合同的履行
(五)合同的担保
(六)合同的变更与转让
(七)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八)违约责任
(九)合同的管理和合同争议的解决
十、公司法律制度
(一)公司法概述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四)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与转让
(五)公司债务
(六)公司财务会计
(七)公司合并、分立
(八)公司破产、解散和清算
(九)法律责任
十一、证券法律制度
(一)证券和证券法概述
(二)证券市场的主体
(三)证券发行制度
(四)证券上市
(五)证券交易
(六)上市公司收购
(七)证券监管制度
十二、物权法律制度
(一)物权与物权法
(二)所有权
(三)用益物权
(四)担保物权
(五)占有
第二部分
一、管理概述
(一)管理
1、管理的含义
2、管理的作用
3、管理的性质
管理学原理
4、企业管理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者
1、管理者的角色
2、管理者的层次
3、管理者的技能
(三)管理理论的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
二、计划
(一)计划概述
1、计划的含义
2、计划的类型
3、计划的程序
4、计划的要求
(二)预测
1、预测的作用
2、预测的内容
3、预测的方法
(三)决策
1、决策的类型
2、决策的过程
3、决策方法
三、组织
(一)组织的含义和类型
1、组织的含义
2、组织的类型
(二)组织的基本概念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部门化
4、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三)组织的基本原则
1、组织服从战略原则
2、授权和责权一致原则
3、分工与协作原则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四)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1、直线职能制
2、事业部制
3、矩阵制
4、网络组织
5、虚拟组织
(五)组织变革
1、组织变革的原因
2、组织变革的方式
3、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
4、组织变革与学习型组织
四、领导与激励
(一)领导与领导者
1、领导
2、领导者
3、领导者的素质
(二)领导理论
1、领导特质理论
2、领导行为理论
3、领导权变理论
(三)激励理论
1、需求层次理论
2、双因素理论
3、期望理论
4、强化理论
5、公平理论
(四)激励方法
1、物质利益激励方法
2、精神激励方法
五、控制与协调
(一)控制
1、控制的含义
2、控制的类型
3、控制的过程
4、控制的重点
(二)协调
1、协调的含义
2、协调的作用
3、协调的方法
(三)沟通
1、沟通的含义和作用
2、沟通的方式
3、沟通的障碍
4、沟通的技巧
六、战略管理
(一)企业战略的制定
1、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
2、企业的愿景、宗旨和目标
3、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二)企业总体战略
1、稳定战略
2、发展战略
3、撤退战略
(三)企业竞争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
2、差异化战略
3、集中战略
(四)企业战略的实施
1、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2、企业战略与组织文化
3、企业战略的控制与修正
七、现代管理的方法
(一)分析问题的方法
1、因果图法 2、5W1H法
3、标杆管理法
(二)分配资源的方法
1、规划论方法
2、网络计划技术
3、价值工程
4、企业资源计划(ERP)
(三)系统管理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
2、目标管理
3、平衡记分卡
4、供应链管理
第三部分 国民经济管理
一、概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三)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四)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
二、市场管理
(一)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完善
(二)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
(三)政府与市场秩序
三、产业管理
(一)产业结构与布局管理
(二)产业组织管理
(三)产业发展规划
四、区域经济管理
(一)区域经济布局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五、资源管理
(一)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管理
(二)科技资源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
(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国有资产管理
(一)国有资产的特征与分类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
(三)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四)国有资产的评估与重组
(五)国有资产的监督
七、国民经济的监督调控
(一)国民经济中的基本关系
(二)国民经济衡量与监测
(三)国民经济预警
(四)国民经济调控
八、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三)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四)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
(五)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协调
【经济学均衡理论】推荐阅读:
均衡区域经济发展建议12-08
信息经济学理论10-07
经济学价值理论10-27
行为经济学和前景理论12-2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理论经济考研初复试经验11-06
对经济学失业理论与我国就业问题探讨10-21
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经济09-0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常识12-03
休闲农业生态经济的理论研究论文09-16
新增长理论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