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测管理规定

2024-08-07

实验室检测管理规定(11篇)

1.实验室检测管理规定 篇一

检测实验室如何建立管理体系

[摘要]文章重点介绍检测实验室如何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建立管理体系――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到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过程。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评审准则;管理体系

[作者简介]韦柳宁,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综合科科长、工程师,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c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8-0102-0003

为了使检测结果始终保持可靠,就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这些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因此要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体系。可以说,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管理体系来运作的,建立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实验室管理的主要任务。换言之,为保证实验室的最终产品――检测报告,校准证书能满足社会上广大用户的质量要求,把实验室的组织机构、职责、工作程序、质量活动、管理活动和各类资源、信息等协调统一起来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就构成了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检测实验室为了保证向客户提供的检测服务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并施行有效的管理体系。《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按照国家认监委的要求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实验室应于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转版工作,也就是说实验室必须于2007年年底前完成管理体系的改版。目前,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已按照新《评审准则》的要求顺利地完成了转版。笔者作为中心管理体系文件的主要编制人,并长期从事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管理工作,现就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心得体会与同行共同交流、探讨。

一、以客户为关注焦点

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坚持为客户服务的原则,无论是政府指令性任务,还是客户的委托,均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竭力满足其合理的要求,并据此来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例如,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如下:

1、质量方针

科学准确、客观公正、优质高效。质量方针是实验室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是全体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其内涵解释如下:

科学准确: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科学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数据和质量评价的准确性;

客观公正:不受任何来自商业、行政或其他压力的影响,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与判断,保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优质高效:增强服务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优化管理环节,增强技术效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2、质量目标

(1)全面贯彻中心的质量方针,跟踪《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改进。

(2)坚定不移地执行“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的服务宗旨,使客户的投诉处理率达100%。

(3)在用设备完好率及计量检定,校准准用率达到100%。

(4)检测报告的结论差错率为0%。

(5)检测报告发放及时,报告内容完整、清晰、结论准确。

二、领导作用

建立管理体系并按照管理体系运作,涉及实验室的各个部门,是一项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的工作。因此,实验室最高领导者的决心是非常关键的,他对管理体系工作的观念、态度直接左右管理体系建立的进程,可以说领导的重视是一个实验室管理体系创建、保持并规范运行的基石和后盾。最高领导者要想指挥和控制好一个实验室,必须做好确定方向、策划未来、激励员工、协调活动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等工作。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领导就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专门组建一个负责建立管理体系的部门。该部门既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宣贯,又负责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管理,确保中心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三、全员参与

实验室中符合要求的各级人员是实验室的组织之本。有了管理层的重视只是工作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如果管理体系只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基层人员的认真执行,那么管理体系将形同虚设。如何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作性是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管理体系建立伊始,领导全面负责、把握大局、正确引导,并组织全员进行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让每位员工都熟记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质量活动的各个环节,全面掌握,并在检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贯彻执行,确保实验室质量方针的实现。

四、确定组织机构,分配质量职责

由于各个实验室的性质、工作内容不同,不可能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组织结构模式,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则,有利于实验的检测业务范围,有利于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即实验室内部机构设置合理,部门岗位职责明确,这样才有利于实验室各环节的衔接,有利于质量职能的发挥,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以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为例:为保证中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设置有一个综合科和三个检测科,并对中心下属各部门的职责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界定。中心管理层由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组成,并有符合要求的任命文件。为鉴别潜在的利益冲突,对参与检测和对检测有影响的关键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了界定,如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审核人员、校核人员、综合科科长、检测科科长、样品管理员、档案管理员、设备管理员、检测人员、内审员、质量监督员。并对关键管理人员指定了代理人,如: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

五、编制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好坏,关系到体系运行的优劣,因此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应建立在符合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首先要把《评审准则》的各个要素读懂、吃透,掌握其实质内涵,把理性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第二要结合自身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着手体系文件的编写。文件的编写并不是对原有管理文件的否定,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对照要求,加以调整、完善,编制出既符合标准又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文件,切忌脱离实际,高不可攀。管理体系认证有一句行话“写到做到”。当然,体系文件是动态的,应在执行过程中适时地予以修订。中心管理体系文件的策划编制按下列的步骤进行:

1、首先是由经过培训,对《评审准则》充分认识,具有内审员资格,熟悉本中心的业务范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机构、人员、环境、设备的人员负责编制。

2、确定管理体系文件的框架,中心的管理体系文件共分为A、B、C、D四个层次:

(1)A层次:管理手册一阐明本中心的质量方针、目标,对管理体系要素进行描述,是管理体系

中的最高层文件;

(2)B层次:程序文件――是对直接影响质量活动的要素予以控制所规定的方法以及实施管理体系所遵循的步骤和规则,是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3)C层次:作业指导书――是工作人员实际操作的依据文件,它是程序文件的操作性文件。包括操作规程、实施细则、检验方法、自校规程和期间核查规程等。

(4)D层次:其他质量文件――管理记录和技术记录,是管理体系运行所产生的文件。诸如表格、原始记录、报告等。

3、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后,依次编制管理体系文件。中心的编制的总体顺序为:先编制A层次管理手册、然后编制B层次程序文件;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形成后,依据相关要素和程序的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和其他质量文件等C、D层次的文件。

4、本中心的管理体系覆盖了《评审准则》全部19个要素(其中管理要求11个要素,技术要求8个要素),未进行任何删减。为确保管理手册的符合和完整性,中心的管理手册的目录均按《评审准则》的19个要素的顺序编排;除对应于管理手册的每个要素建立19个支持性程序文件外,还增加了其他相关的程序文件,对有关要素和检测活动过程进行了规定,共用30个支持性程序文件来具体展开描述管理手册的19个要素。

六、管理体系文件的全员培训

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应及时传达至有关人员,质量负责人组织宣贯,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使中心人人都了解建立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在管理体系培训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在整个中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要求所有与检测活动有关的人员熟悉与之相关的管理体系文件,加以理解和有效实施,从而保证质量体系的贯彻落实。

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质量管理部门在质量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管理体系的日常运行管理,并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为确保管理体系运行持续有效,中心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质量监督

监督工作是保证检测/校准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本中心按照《评审准则》4、1、10条的要求设立了多名监督人员,并在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监督员的职责、工作要求和程序、实施监督的记录和结果,以及在监督工作中发现“不符合”工作和处理意见。中心做到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的作用,于每年年初制定监督计划,规定监督工作的范围、数量,对检验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和验证。

(1)要求监督员对委托样品检测工作的监督工作量应达到检测工作量的5%~10%。监督内容包括: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设备状态、检测标准的确认、原始记录的真实性、检测报告的规范性。

(2)对现场检测进行监督,监督内容包括:合同的完整性、环境条件、检测设备状态、检测标准的确认、原始记录的真实性、检测报告的规范性。

2、有效进行内部审核

实验室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简称内审,通过内审对实验室开展的质量活动进行检查,验证实验室的运作是否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评审准则的要求。同时是实验室自我审核、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一种系统性活动,是保证管理体系更加有效运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通向管理评审和现场评审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质量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中心内审的要求如下:

(1)中心应按照《内部审核程序》的要求定期组织进行内部审核,一般一年不少于一次,应包括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并覆盖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岗位或工作场所,确保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符合性。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审核频次。

(2)内审员应经过培训,具备内审员的资格,并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3)当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导致对管理体系运作的有效性或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产生怀疑时,中心应按照《不符合工作的控制与纠正程序》和《不符合工作的预防程序》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内审员应及时记录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被审核的部门应针对内审提出的不符合项,认真分析原因,制订纠正措施并及时实施纠正。如调查表明,本实验室检测结果可能已受到不良影响,则应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客户。

(5)内审组应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并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跟踪和验证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内审员根据审核结果对受审核部门的管理体系运行现状作出客观评价。

3、重视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最高领导者对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以及对本实验室的适用性,组织进行的综合评价活动。其应当考虑到的因素有: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审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南宁市建筑管理处检测中心对管理评审是这样规定的:

(1)初次内部审核之后,正式资质认定之前进行首次管理评审。实验室的管理评审在正常情况下,在一次完整的内审后,每年至少一次。当发生特殊情况时,中心主任可决定增加管理评审的次数。

(2)实验室应详细记录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改进措施,中心主任应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这些措施,质量负责人对评审结果形成评审报告。

(3)管理评审中发现不符合工作时,应执行《不符合工作的控制与纠正程序》及《不符合工作的预防程序》。

(4)决定采取的措施涉及管理体系文件的修订时,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通过外部审核进行改进

在3年的计量认证周期之间,要经历监督审查,在计量认证扩项、获得的各类资质的年审中,都要经历外部审核。通过外部审核,不同的技术专家从不同的视角发现中心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有效的纠正措施,实施有效的整改,必要时制定预防措施,这也是计量认证后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之一。

八、结语

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维持和持续改进是一项长久工作,是提高检测工作质量、满足客户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是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履行承诺的保障,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永恒的目标、永恒的活动。

2.实验室检测管理规定 篇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也使得食品安全更加引起人们的关心与注意,这也向食品检测实验室这一判定食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机构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进行了论述,以更好地促进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开展。

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意义

对于食品安全来说,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一个重要内容,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因此,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可以有效加强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更好地促进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正处在一个发展期,无论哪个部门在食品监管实施的过程中,都要对食品进行检验后才可以确定食品是否可以投入到市场之中。因此,通过加强食品检验可以更好地为食品监管提供一个有力的技术支持。如果食品在检验过程中出现错误,不仅会导致食品监管出现问题,而且也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通过对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食品检验质量,保证食品的安全性,更好地促进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

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措施分析

提高食品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在食品检验中,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与素质直接关系着质检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要想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就要不断提高食品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要对食品检测实验室所有在职人员进行定期的食品检验相关技术的培训,对新技术进行更新与普及,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对于在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要及时解决,加强工作经验的总结与交流,更好地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要不断加强对食品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团队意识的培养。在食品检验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两个人可以解决的,通常需要整个食品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合作完成。因此,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团队意识,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集思广义,从而使得问题得到更好解决,以提高食品检验的质量和效率。另外,要加强对食品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就要不断提升食品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工作人员思想觉悟,培养食品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与法制意识。

提高对食品检验方法的管理

在食品检验工作中,食品检验方法是其关键所在,方法运用是否正确,关系着食品检验结果与质量。因此,在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中要提高食品质量检验方法与手段。一是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对食品进行采样。抽样是食品质量检测中一项最基本的工序,它对食品质量检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食品检测的过程中,应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来对食品进行正确的采样。二是要优化食品物理检查方法,提高食品的质量检验精度。物理检验在食品质量检验方法中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三是必须完善感官、化学、微生物和其他形式的检查方法,提高食品的质量检验的准确性,为食品质量检验水平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

加强对食品检测实验室检验仪器设备、设施的管理

在食品检验工作中,食品检验仪器设备与设施是重要的载体,食品检验仪器设备与设施可以更好地确保食品检验工作的开展,为食品检验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在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中要加强对食品检验仪器设备、设施的管理。要确保食品检测实验室食品检验仪器设备与设施到位,所有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在运用检验仪器设备、设施对食品进行检验前,要加强对仪器的调试与检测,只有检验仪器处于正常状态下方可对食品进行检验。对于这些检验仪器设备、设施的管理要由专人来负责,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在使用检验仪器设备、设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与维修,这样可以更好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要建立食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

要想更好地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就要建立食品检测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以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对食品检测实验室、食品检验质量进行制约管理。在食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中,要加强对“保持与持续改进”思想的秉承与运用。“保持”就是要保证新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在运行中要经常检查该体系的不符合项并改进。最后通过这一个周期的管理评审评价新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经过改进得到一个更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实施新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继续进行检查和改进,得到不断优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如此循环运行,不断地进行改进。

结语

3.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测及管理 篇三

【关键词】实验室;检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337-01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从1981年美国诊断出全球首例患者至今的25年间,已有2500万人不治身亡,感染者达到3950万人,资料表明全球目前每8秒钟就新增1例感染者。这些感染者是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测出来的?我们该怎样科学检测和管理呢?

1实验室检测

1.2免疫学检查 循环淋巴细胞显著下降,TH细胞减少,TH/TS小于0.1;T细胞功能下降,迟发型皮肤试验转阴,体外试验证明以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刺激时,T细胞反应降低,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下降,产生白细胞介素2及a-干扰素下降。B细胞功能失调,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对新抗原刺激不产生应有的抗体反应,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

1.2HIV抗体检测目前,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检测方法是做HIV抗体检测,它是诊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主要指标。检测方法包括:1.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2.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3.免疫荧光检测法(IFA);4.免疫印迹检测法(Western Blot,简称WB法);5.放射免疫沉淀法(RIP)。其中前三项常用于筛选试验,后二者用于確证试验。HIV感染后数周或数日内常不能检出抗体,95%的受染者在5个月内可测出抗体。但也有感染后3-4年仍不能检出抗体者,此时有必要检测HIV病毒。

HIV抗体检测流程是:受检者先要到国家批准的有资质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做筛查试验。需要说明的是,筛查实验室是不能发出HIV抗体阳性报告的。如筛查结果为阳性,需要用两种试剂复测,若复测两种试剂均为阴性,则报告“HIV抗体阴性”;若两种试剂均为阳性或一阴一阳,必须再将标本送到国家批准的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做确证试验,如确证试验结果无法确证为阴性或阳性,则报告确证试验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一般要求在3个月的“窗口期”后复查,复查结果如果仍为不确定,必须再过3个月复查,最终结果仍为不确定或为阴性,则可排除受检者为艾滋病感染者。

2实验室管理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提供的检测数据是制定遏制艾滋病的传播流行措施的重要依据。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初筛检测实验室6000多家,116家确证实验室。随着艾滋病检测面的不断扩大,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无法完成更多的初筛检测任务,因而更多的初筛检测就由初筛检测实验室来承担。而对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是全面提高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技术水平,提高检测质量,确保检测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2.1加大对实验室硬件的投入,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对初筛实验室的建设条件和仪器设备进行资金的投入。保证实验室人员业务能力、设施环境等条件满足检测要求。

2.2健全和规范管理制度,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样品的管理、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措施、实验室工作制度等,并严格按制度执行。

2.3在初筛实验室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实验室建立检测标准操作程序文件和实验室管理文档,建立检测数据库,制定废弃物管理及处理制度,使实验室的工作得到规范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现代预防医学,[M]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 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

4.试验室检测环境管理制度 篇四

一、试验检测人员在进行试验检测之前,应确保试验检测环境符合规范要求方可试验检测,并做好记录。

二、试样制作、样品储存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

三、胶凝材料试验室、水泥养护箱、砼耐久性室、标准养护室的环境为受控环境,应严格控制保证符合规范的技术要求。

1、胶凝材料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2、水泥养护箱环境控制:温度20±1℃,相对湿度≥90%,采用自动控制、人工记录来监控温、湿度条件,每天上、下班时间各记录一次,填写环境条件记录,由试验员执行。

3、砼耐久性室温度为20~25℃。

4、标准养护室的环境控制:温度20±2℃,相对湿度≥95%,采用自动控制、人工记录,由试验员执行。

5、标准养护室的环境设施,水泥养护箱半年做一次核查,由设备员负责组织执行。

四、受控环境的试验室试验样品应提前储存至受控环境,保证试验时样品温度和受控环境一致。

5.检测实验室内审报告 篇五

为检查和验证实验室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符合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按本中心管理体系文件的各项要求有效运行,内审组根据内审计划,于2010年9月28日到29日,开展管理体系内审,现将两天的审核实施情况及审核发现报告如下:

一、审核依据

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 2.《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应用说明》(CNAS/CL09:2006);

3.《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实验室的应用说明》(CNAS/CL10:2006);

4.《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 5.《质量手册》

2010内审报告

四、内审组组成

本次审核是从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证书,经中心最高管理者任命的内审员当中选取黄碧波、曹俊、方晓飞、李水明、凌明玉等5名同志组成内审组,黄碧波同志任内审组长。

五、审核计划实施情况

1.内审组按预定的计划和进程(内审实施计划)开展本次审核活动。

2.为确保本次内审的顺利开展,内审组长于内审前1周编制内审实施计划,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并以书面通知形式发放到相关科室和人员,对内审的分工注意了公正性和回避性,内审员不得审核自己所在的科室和岗位。

3.内审首、末次会议由内审组长主持,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内审组长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本次审核目的、依据、范围、内审组的组成、审核方式、时间安排及抽样风险等。中心主任也从进一步完善提升管理体系角度对内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4.由于事先通知,各科室和人员都能合理安排工作,积极配合内审员能按预定的时间安排开展审核。

5.本次审核对2009年内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关注。

六、审核发现

通过2天的审核,以及内审组同审核对象的沟通,本次审核发现管理体系运行中的突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主要有:

(一)实验室管理和检测工作的突出方面

2006年3月10日生效

2010内审报告

1.注重管理体系的符合性与适宜性。中心主任定期组织管理评审,综合评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根据工作类型与工作量的变化,提出改进要求,对有关科室和岗位进行了调整,中心及时组织人员先后修订完善了《质量手册》

2010内审报告

检测工作的全过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溯源和准确性。

4.注重实验室安全和环保。一是建立相关程序,定期对实验室危险品管理、水、电、气等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未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二是对5名高压灭菌器操作人员进行压力容器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压力容器操作证;三是与专业废物处置公司签订废弃物集中处置协议,对检验废弃物、医疗废物分类存放、集中处置,确保实验室安全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5.积极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一是参加国家认可委组织的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测定、半固体中副溶血性弧菌能力验证,均取得满意结果;二是参加镇扬徐通泰五地疾控实验室间比对活动,水中pH、奶粉中蛋白值、半固体中致病菌分离鉴定;三是参加省疾控中心组织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盲样考核,空气中苯、丙酮、正已烷、正丁醇和乙酸5项考核指标(其中丙酮、正已烷、正丁醇和乙酸是认证认可范围之外的项目)均以合格的结果通过考核,是镇江地区唯一以全部合格结果通过考核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心自2007年取得国家认可实验室资格,历次参加的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均取得满意结果,由此可见,本中心的检测结果是准确可靠的,并顺利通过省卫生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督查。

6.注重客户意见的收集。一是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党(政)务公开栏以及中心网页中公开服务承诺和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结合行风建设,设立意见箱,在收费室、公共卫生科、职业卫生科等窗口部门发放民主监督卡,主动征求服务对象意见;三是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发放征2006年3月10日生效

2010内审报告

求意见表,调查客户对检测工作的满意度,广泛征求客户意见,作为检测工作改进和服务程序优化的依据。各科室均未接到有关检测工作投诉,进一步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在市优化办双优竞赛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排名较上年有所上升,创成了镇江市文明单位称号;检验与放射科创成了镇江市青年文明号,目前正争创省青年文明号;职业卫生科正争创镇江市青年文明号。

7.注重服务社会大众。为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大对全市生活饮用水监测频次,并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向有关部门和领导通报,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顺利完成农村生活饮用水国家监测点项目监测任务,采取从采样到报告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按时上报检测结果,获得2008、2009省、市农村饮用水监测先进集体荣誉。开展全国典型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全分析本底调查的标本采集和部分项目的检测,为维护大众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8.注重检测报告质量。从抽查的餐具消毒质量、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生活饮用水检测及公共场所检测等50份检测报告上看,一是数据采集准确,未发现检测记录数据与检测报告数据不一致或记录不全现象;二是对结果解释结论正确;三是数值修约符合规定,四是报告信息符合相关《检测报告管理程序》(JRCDC/CX-32)文件要求;五是对未通过认证认可项目进行有效的标注;六是报告连同检测记录由办公室统一保存,符合程序文件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文件控制。文件的借阅(如绩效考核整理资料时职2006年3月10日生效

2010内审报告

业卫生科借阅检测报告),只是按一般档案管理,由借阅人出具借条,办公室未能按《文件控制程序》(JRCDC/CX-03)要求履行审批手续,填写文件借阅登记表。

2.检测人员授权。未能及时按《人员的需求和培训程序》(JRCDC/CX-15)对新上岗人员(常心乐、张军、朱海俊)进行技能确认和授权,就从事现场采样、检测和有关检测仪器的操作。

3.修正因子的应用。检测人员对修正因子概念理解不透,职业卫生科、公共卫生科现场检测记录(如噪声测定记录(JRCDC/JL-15)等)中结果计算没有应用修正因子记录。

4.质量监督。质量监督员未掌握监督重点,公共卫生科、职业卫生科质量监督员制订质量监督计划,开展质量监督时没有监督新上岗人员的记录。

5.质量控制。检验与放射科在检测工作中虽然采取了质量控制措施并记录在检测记录中,但没有按《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程序》(JRCDC/CX-31)要求制订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6.服务和供应品采购。后勤管理科对物资供应商进行了调查,也收集了相应的证明材料,但没有提交学术委员会评定,对物品验收要求理解不清,仅按一般物资对数量、规格等进行验收,没有组织使用科室进行质量验收,未能提供相应的记录。

7.采样记录填写。卫生科和职业卫生科检测人员在现场工作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采样记录填写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记录数据的修改不符合要求,如(消)检字201000761号报告,修改处未签名确认;2,采样记录填写不完整,有2006年3月10日生效

2010内审报告

缺项,如:(职)检字201000840报告中,未填写采样仪器编号、样品保存条件和采样时现场设备运行情况。

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内审组与各责任人进行了交流沟通,开出了7个不符合项,均为一般不符合,并得到相应责任人的确认。

七、审核结论

经过两天的审核,经内审组讨论认为:本中心的检测工作基本符合管理体系文件的各项规定,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有效运行,基本符合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等相关规定,未出现严重不符合。

八、措施建议

为确保本中心管理体系能持续符合相关规定,针对本次审核所发现的问题,审核组提出以下建议:

1.各相关人员和科室应认真学习掌握《准则》、《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规定,严格按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和检测工作。

2.各科室和人员加强沟通,按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履行职责,增强记录意识,对质量管理和技术运作的各个环节按规定进行记录,作为证据材料妥善保管。

3.对内外部文件进一步清理,按要求标识、控制、管理和使用,防止误用作废文件而影响检测质量。

4.及时修改和完善不适用的记录表式,确保持续符合准则要求。

5.由于本次审核是抽样检查,故存在一定风险和局限性,没有发现不符合的不一定全都是符合《准则》要求,各2006年3月10日生效

2010内审报告

相关科室和人员应以此为契机,在日常的工作中及时总结、发现,举一反三,对出现的或潜在的不符合及时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以确保本中心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6.审核的深度和广度尚有欠缺,在今后的审核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将内审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和细致。

7.对本次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由相关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纠正措施,将纠正材料报内审组,由内审员或质量监督员跟踪验证,并在下一次内审中予以关注,以防再次出现。

8.本报告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办公室按文件控制要求,受控发放到各相关科室和人员。

附:2010年内审不符合项汇总表。

编制人:

批准人:

日 期:

6.检测实验室风险控制程序 篇六

4.1培训,意识和沟通

4.11 诚信要素识别前,质量负责人应对诚信要素识别、监控人员进行诚信要素识别、监控相关的培训,掌握诚信要素的识别和监控的基本方法。

4.12采取培训、召开诚信会议的方式,将与诚信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制度贯彻到每一个员工,树立诚信理念,提高质量意识,遵守社会承诺,提高品牌效应。4.13质量负责人应就公司诚信要素监控情况召开会议,分析诚信相关的法律及规章等执行情况以及预防潜在的失信风险。4.2诚信要素的识别

一下条款所属内容均有可能导致失信风险,由质量负责人及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对以下的内容的识别及监督。为保持诚信信息的有效性,定期对诚信要素重新识别,如有变化要及时更新。

4.21法律要素

4.2.1.1公司的检测/检验/校准活动是否符合《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认可准则》,《检验机构能力认可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诚信相关要求。4.2.1.2是否对指定专人对诚信方面相关的法律信息进行跟踪、汇报、处置。4.2.1.3公司是否是依法注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独立开展检测/检验/校准能力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是否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22管理体系

4.2.2.1管理体系是否覆盖公司所有部门、场所及检测/检验/校准活动,体系中是否有诚信建设相关要求。是否能避免管理体系与实际运行的脱节。

4.2.2.2是否有申诉、投诉处理程序,当有诚信方面的投诉时,是否能被程序化有效处理。4.2.2.3在内部审查和管理评审时,是否输入诚信建设相关评价。4.23独立性和公正性要素

是否有独立性和公正性相关的文件和措施保证管理人员及员工不受任何行政、财政及其他外来不正当的商业因素,检测/校准结果不受外来人员或组织的影响; 4.24人员

4.2.4..1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核查人员等是否接受诚信相关的培训 4.2.4.2人员能力是否满足岗位需求。4.2.4.3工作人员是否

与所从事的检测/检验项目委托方,存在不正当利益关系;

参与任何有碍于检测/检验判断独立性和公正性的活动;

参与和检测/检验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谋求不正当利益,威胁、诱骗或者利用欺诈的手段影响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

出具虚假数据和结果或不客观的报告数据和结果。4.2.4.2人员档案是否真实可信。4.25设备设施

4.2.5.1仪器设备是否定期检定/校准,在校准周期是否进行期间核查。4.2.5.2计算机自动化设备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进行验证和维护。4.2.5.3设备设施是否有利于检测/检验/校准活动的开展。4.2.6样品管理

4.2.6.1是否有文件和措施对样品的标识、存储、流转和处理进行管理。4.2.6.2是否能保证样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4.2.7标准方法

4.2.7.1是否指定专人定期跟踪标准的制定情况,进行信息收集。

4.2.7.2是否对新标准进行确认,明确新方法投入的时间,保证所用的检测/检验/校准方法为现行有效的方法。

4.2.7.3是否严格按照检测制度、标准、方法、程序、方案、作业指导书等从事检测/检验/校准。

4.2.7.4检测方法偏离,是否有文件进行规定;

4.2.7.5检测方法偏离是否经过技术判断,获得批准。4.2.7.6检测方法偏离是否为客户接受; 4.2.8环境条件

4.2.8.1是否有环境控制文件及记录。

4.2.8.2环境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检测/检验/校准要求。4.2.8.3是否建立环境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该程序是否实施并保持,以应对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的紧急情况和事故。

4.2.8.4建筑安全是否符合要求 4.2.9能力验证

4.2.9.1是否实施质量控制活动.4.2.9.2实施质量控制活动时,是否严格按照标准、技术规范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检测。4.2.9.3是否如实报告检测/检验/校准结果及原始记录。4.2.10报告

4.2.10.1检测/检验/校准报告是否符合方法中规定的要求,是否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报告检测结果。

4.2.10.2检测/检验/校准是否符合声明,如检测/检验数据、结果 仅证明样品所检测/检验项目的符合性等。

4.2.10.3检测/检验记录、报告、证书不应随意涂改,需要修改时是否有相关规定和授权,发布全新报告时,是否有唯一性标识,并注明代替的原件。4.2.10.4是否能够识别和保证检测/检验报告、证书的真实性。

4.2.10.5是否有措施保证任何人员不得施加压力改变检测/检验的实际数据和结果。4.2.10.6在批准的范围内,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是否正确使用获证标识。4.2.11记录控制

4.2.11.1在在检测/检验的全过程(包括样品的来源和流转过程)记录是否实事求是,认真填写、严格核对、准确无误。

4.2.11.2是否随意编造、更改或者销毁原始记录。4.2.11.3原始记录是否真实和可追溯。

4.2.11.4原始记录是否得到妥善保存和管理。

4.2.11.5检测/检验/校准人员对原始记录真实性是否负相应的法律责任。4.2.12客户服务

4.2.12.1客户服务人员是否充分明确客户的检测/检验/校准对象的要求,并能正确理解客户的特殊要求,填写委托协议书,明确责任义务和权力。

4.2.12.3是否存在虚假宣传,保证合法、有能力以及按时完成合同。

4.2.12.3检测/检验时,需要或者已经发生偏离合同时,是否及时通知客户,配合客户分析带来的影响,是否取得客户书面同意。

4.2.12.4当偏离合同带来不良后果的,公司是否承担相应责任。4.2.12.5是否有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程序。4.2.12.6是否有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保护程序。4.2.13分包管理

4.2.13.1对委托项目欲实施分包时,是否将分包协议书书面通知客户,得到客户同意,最好是书面同意。未事先征求客户意见或者客户不同意分包的不应该进行分包。4.2.13.2检测/检验报告是否清晰标明分包方出具的检测/检验结果。4.2.14诚信文化

4.2.14.1是否在公司内开展诚信教育。

4.2.14.2是否定期对员工的诚信行为进行评价、4.2.14.3是否开展与诚信相关的活动,如诚信演讲等,树立员工的诚信理念。4.2.14.5是否参与外部的诚信文化传播,推广品牌效应。4.2.15诚信保障

4.2.15.1是否建立诚信要素识别和诚信要素监控等程序。4.2.15.2是否有措施保障诚信要素的有效识别和监控。4.2.16责任

4.2.16.1公司遵守诚信要求,必要时否向社会和监管部门提交诚信报告。

4.2.16.2严格执行质量监督及保证程序,保障质量安全,实验室和验货是用水、用电及使用易燃易爆、有毒试剂集中的场所,实验室有制定相关的程序保障实验室安全和保障人员健康。确保危险化学品、毒品、有毒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或、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合理分配资源,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4.2.16.3对工作人员按照相关程序及规定进行培训,包括现场、专用的工作培训,对新进、调职和在事故发生地方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实验人员应穿白大褂、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4.2.16.4具备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的关键过程及绩效指标,及应对检测/检验数据和结果、服务和运行出现的风险的关键过程及绩效指标。

4.2.16.5当检测/检验数据和结果、服务和运行有失信行为时,首先客户对结果的应用失去意义,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公司的服务质量、社会现象等受到影响,降低公司的社会公信力及品牌形象。及时采取纠正、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执行《改进控制程序》。主任负责安抚客户,挽回公司的社会形象。

4.2.16.6在检测/检验/校准、服务、运行中发现带有区域性、普遍性以及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重大质量问题时,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报告。

4.2.16.7公司所有的活动和行为以及与客户、供方和合作伙伴的行为道德规范。4.2.16.8支持公益事业,如承担公益检测/检验、组织公益宣传等。4.3诚信要素评价 4.3.1评价方法

采取判断打分法,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填写“诚信要素识别评价表”,评价诚信要素。

诚信要素判断是否/符合,每项诚信要素符合诚信要求为1分,不符合为0分,根据诚信要素对检测/检验/校准活动、服务和运行的影响程度分为重大诚信要素、一般诚信要素。重大诚信要素不允许有不符合项,一般诚信要素不符合项不超过2项,即判定为符合诚信要求,否则为不符合诚信要求。

4.32根据评价结果,出具诚信报告。4.4诚信要素控制

7.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设分析 篇七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

我国经济的不断增强, 刺激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进步, 对检测实验室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检测实验室具有高度具有服务性与专业性的特点, 重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数据分析和检测依据, 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和检测职能, 以求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检测实验室要将提升检测质量作为重要目标, 不断的提升检测质量, 优化检测技术, 为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而努力。

1 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审计不到位

检测实验室是服务于社会、企业、大众的重要组织, 应严格控制检测质量, 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反复的确认, 才可下定论。但是, 由于检测实验室的内部审计不到位, 并没有对检测的各个环节、流程、检测系数进行确认, 仅凭检测人员的一面之词就下结论, 对检测的质量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旦出现问题, 后果不堪设想。

1.2 质量控制意识低

质量检测数据是由检测人员得出的, 由于检测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失误而导致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由于检测人员或质量控制人员的疏忽, 在质量检测时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 为了简化操作流程, 过早的下结论, 最终由于质量超标而导致社会损失巨大。此类现象的发生, 其主要原因归咎于检测人员或质量控制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低, 并没有将质量控制最为重点项目来抓[1]。

1.3 检测数据不真实

检测数据的不真实主要取决于检测人员或质量控制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上。部分质量检测人员工作态度不够严谨, 在记录检测数据时发生书写上的错误, 是个人态度和素质缺失的重要表现;企业为了获得卫生许可, 对质量检测人员进行贿赂, 质量检测人员受到利益的驱使, 而做出了不真实的检测报告, 是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2 加强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2.1 加大审计与监督力度, 以加强对质量的全面控制

由于检测实验室检测的对象都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像食品、化工、环境等, 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2]。由此可知, 更要加强监测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 加大内部审计与现场监督力度,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建设情况等进行严格的审核, 扩大审计范围, 提高审计质量, 对实验室现场进行监督, 严格监督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检测人员的行为、操作流程、检测手段等内容, 以保证检测的规范性, 对提高检测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检测实验室中, 应建立实验室审计与监督小组, 对实验室的检测过程进行跟踪性审核与监督, 随时掌握检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对日常的检验工作的质量数据进行抽查, 可有效调动质量检测人员的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检测质量, 为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升级保障。

2.2 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性

食品检测、化工检测、环境监测等对检测质量的要求很高, 可能一个小数点之差就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性, 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因此, 应加强质量检测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性, 能意识到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端正的职业态度, 对提高检测质量具有积极意义[3]。另外, 在检测实验室的检测中, 检测数据出错、不真实的现象叠出, 制约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检测人员应认真对待工作, 严格进行规范性的操作, 对产生的质量检测数据进行反复的确认, 与此同时, 要提升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 不被利益所诱惑, 刚正不阿, 都有利于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性和个人素质, 能以更专业性的态度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将真实的检测数据进行上报, 杜绝出现数据不真实、假报、误报的现象。

2.3 构建质量风险预警机制, 做好风险预防措施

质量检测是一项复杂、难度系数大的工作, 会随着被检测对象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难度, 也就意味着检测质量会相对受到影响, 检测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尽量避免检测错误或风险的出现, 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做好风险预防措施, 对存在异议、难度大的检测物质要进行小组讨论或有更为专业的人员进行检测, 并进行反复的确认, 一旦发现问题或错误判断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目前, 潜在的质量风险问题颇受关注, 只是通过相应的数据或客户提供的信息来进行判断, 并没有具体的科学资料予以支持, 会存在潜在质量风险, 要对潜在质量进行预防, 实现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系统化建设。

3 结语

通过对当前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受到制约。加强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 应加大内部审计力度, 对质量检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审核;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性;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 实现对检测实验室的现场监督;构建质量风险预警机制, 做好风险预防措施, 以及时应对风险的发生, 为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设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秀青.企业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认可[J].环境技术, 2011, 02:41-44.

[2]郝群辉.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J].环境与生活, 2014, 16:122-123.

8.实验室检测管理规定 篇八

【关键词】 卫生检测;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02-02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与水平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重要管理方式,将其运用到卫生检测实验室的管理方面,不仅有助于提升卫生检测实验室的管理质量,而且有助于创新卫生检测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与方法。

1 关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

1.1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在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组织、所有部门、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将管理技术、专业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和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产品的全部活动。

1.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与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包括: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全社会参与以及全程控制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包括:全面管理、为客户服务、以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

1.3 全面質量管理在卫生检测实验室的应用 卫生检测实验室运行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一个卫生检测网络中以全体卫生检测人员参与以及以质量为中心的过程,它的目标是在卫生检测的过程中,找出质量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实验的环节中进行验证或者评价,对出现的问题与安全隐患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它不仅是卫生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最高层次,同时也是保障卫生检测质量的重要措施。它贯穿于卫生检测实验室运行的全过程,并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质量管理的控制程序或者制度,以此保证卫生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和工作开展。

2 当前卫生检测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问题之一——检测设备运行不稳定 卫生检测设备运行不稳定,究其原因是仪器设备的质量低,检测的方法存在问题或者仪器设备老化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检测数据出现误差,使得检测结果与预期的结果较大偏差。

2.2 问题之二——实验室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的主要表现是业务水平低、责任心与归宿感不强等,卫生检测操作技能不过关,经常出现实验操作失误等低级错误措施,导致检测数据缺乏可靠性、准确性以及可信性。

2.3 问题之三——检验方法影响检验检测结果 卫生实验的检验方法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虽然对于一些实验有强制性国家标准来依据,但这些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各种检验方法应熟练加以学习和掌握应用之后才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卫生检验检测活动,否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

2.4 问题之四——实验试剂与用水的纯度与等级影响检验检测结果 实验试剂或者用水的纯度与等级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主要表现主要是选择的纯度与等级与实验要求不相符、实验器材的使用不正确,以及器皿清洗不干净或者高压灭菌的效果不合格、干扰检验结果的污染物没有彻底被清除等。

3 加强卫生检测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

3.1 措施之一——保障实验室设备与周围环境的稳定 要保障实验室设备与周围环境的稳定,就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按计划认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这包括除尘、防震以及除湿等内容;二是对经常用到的设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和按期检定/校准以提升设备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三是根据各种卫生检测实验性质与目标的不同,要消除实验室周围可能发生意外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隔离;四是对检验室内部可能潜在的安全隐患,要采取相应的手段防止交叉污染对仪器设备造成的不利影响。

3.2 措施之二——选择正确的检验方法 要选择正确的检验方法,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根据卫生检测实验的标准、检测目标等原因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检验方法,首先强制性国家标准;二是选择非标准检测方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内容包括:样品基本干扰、检测方法的检出限、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抵抗外来作用的稳定性,并应进行验证确认。

3.3 措施之三——提升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 要提升卫生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就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根据卫生检验检测的需求,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检测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其内容包括质量控制、检测操作技能以及检测的标准化,以不断更新的知识来丰富检测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二是制定严格的业务考核机制,卫生检测实验室中的各类工作人员要进行贵重仪器操作、精密仪器操作或者专业技能的考核,并对考核合格者颁发上岗证,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要重新进行培训;三是在卫生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中,后勤工作人员、管理人员也要全力参与,将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并落实到个人。

3.4 措施之四——保障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要保障卫生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就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不断提升卫生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二是要采取措施检查实验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实验试剂或者用水的纯度;三是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这包括卫生检测实验室开展检验能力与比对实验等内部质量控制以及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质量控制。

3.5 措施之五——强化卫生检测实验室环境的控制 要加强对卫生检测实验室周围环境的控制,主要以下两点:一是严格地划分每一个实验室、污染区、消毒区以及洗刷设备器皿的位置与管理任务并明显标识;二是在检验检测实验的过程中要保证实验室对采暖、湿度、通风以及采光的要求。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卫生检测实验室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但在实际的检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新问题与矛盾,强化对卫生检测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从中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探索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新模式,从而持续提升卫生检测的质量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惠乐,赵晋英,卢建华,胡彦玲.卫生检测机构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2).

[2] 周必满.卫生检测质量控制结果评价方法的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9(5).

[3] 张丽,李蕙.卫生检测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4).

9.恶臭污染检测实验室解决方案 篇九

摘要:运用ISO/IEC 17025等相关标准,从人、机、物、法、环等方面整体解决恶臭污染检测实验室建立的基本问题,并对臭气浓度检测室(嗅觉实验室)的布置、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重点说明。本方案为恶臭污染检测实验室建设和认证认可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ISO/IEC 17025;恶臭污染;建立;臭气浓度;嗅觉实验室 odor pollution testing lab solution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SO/IEC 17025 and relevant standards, considering the overall human, machine, material, method and environment etc., the basic issu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dor pollution testing laboratory are solved, and the layout, 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odor concentration test room(olfactory Laboratory)are well explained.The solution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authoriz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odor pollution testing laboratories construction.Keywords:ISO/IEC 17025,odor pollution, construction, odor concentration, olfactory Laboratory 1 引言

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均有对恶臭气体排放的限制条款,如《环境保护法》第24条: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0条: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居民区受到污染。

恶臭气体检测,是为恶臭污染管理和控制及制定法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而恶臭实验室也是建立在对恶臭检测的基础上。恶臭实验室的建设不仅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还应符合我国现行实验室认证认可体系的要求。2 解决方案

2.1 人员要求

恶臭实验室一般作为第三方实验室而建立,需要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DT ISO/IEC17025:2005),以及CNAS-CL26:200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感官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和CNAS-CL10: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对人员的要求。对于臭气浓度的检测,GB/T14657-93《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对检测人员(嗅辨员)还有特殊要求。表1-1是相关准则、标准对人员的要求。

2.2嗅辨员考核

嗅辨员考核包括: 2.2.1笔试

2.2.2现场提问 2.2.3鼻试

在一个通风良好的房间里,考官给出5张白色纸条。考官事先将其中3条浸入无臭液中1cm,另两条浸入标准臭液中1cm,然后将5条臭液纸条间隔一定距离平行放置,令考生嗅辨。如第一次嗅辨无误,则进行下一种气味的嗅辨。一般来说,要保证能分辨出花香、汗臭、甜锅巴气味、成熟水果香和粪臭这5种单一气味。如嗅辨时有一张纸条嗅辨有误,将不能通过考核。表1-2为标准臭液的组成及性质。

2.2.4判定师考核

判定师除了嗅辨员的考核外,还对其经验有所要求,如操作、配气等方面要求均严于嗅辨员。(表1-1已经提到)

2.3 检测方法

2.3.1方法概述

恶臭气体的测定主要分为感官分析和仪器分析。臭气浓度测定一般用臭气强度法或臭气浓度法,其他恶臭气体一般采用仪器分析法。

臭气浓度法分静态稀释法和动态稀释法,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就是典型的静态稀释法。

仪器分析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嗅觉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电子鼻法、传感器法、比色法等方法。2.3.2我国推荐方法

GB 14554-93规定了8种恶臭物质和臭气浓度的限值,并指定了对其检测的标准方法,见表1-4。

2.4 仪器设备和材料 2.4.1 分析仪器

从表1-4所列的标准方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除了臭气浓度是用鼻子来评价之外(有条件可购买电子鼻),分析另8种恶臭物质只需要气相色谱仪和分光光度计,对于分光光度计在此不做阐述,表1-5是气相色谱仪的相关配置。

对于标准方法中填充柱均可用合适的毛细管柱替代,如分析硫化氢等就可选择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固定相的PLOT-Q柱。2.4.2其他设备和材料

除分析仪器外,其他仪器设备和耗材见下表。

2.5 设施和环境条件

依据GB/T14657-93和GB/T 13868-2009《感官分析 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对臭气浓度检测室(嗅觉实验室)进行简要说明。2.5.1整体要求和布局

实验室至少具备供个人或小组进行嗅觉评价工作的检验区(嗅辨室)和准备区。

实验室应建立在嗅辨员易于到达的地方,应避免建在交通流量大的地方,除非采取干扰措施。参考设计图如下:

2.5.2检验区(嗅辨室)2.5.2.1一般要求

检验区最小应能容纳6~7名嗅辨员同时工作。检验区应紧邻准备区,以便提供样品等。但两个区域应隔开,以减小气味干扰。

为避免对结果带来误差,不允许嗅辨员进入或离开检验区时穿过准备区。2.5.2.2环境条件

检验区应能通风换气;检验时,保持温度在17℃~25℃。检验区的环境条件总体感觉应尽量使人感到舒适。2.5.2.3气味

检验区尽量保持无气味。可以安装带活性炭过滤器的换气系统,必要时,可利用形成正压的方式减少外界气体的侵入。

检验区的建筑材料应易于清洁,不吸附和散发气味;相应的设施和装置(如桌椅等)也不应散发气味干扰检验;根据实验室用途,应尽量减少使用对检验有干扰的设施和装置。

使用清洁剂等不应在检验区留下气味。2.5.2.4安全防护

应配备相应的通风厨和设置安全出口标志。

2.5.3评价小间 2.5.3.1一般要求

嗅辨试验一般由1名判定师主持,6名嗅辨员分别单独对三只试验气袋进行嗅辨。为了避免嗅辨过程中的干扰和相互交流,通常可以使用独立的评价小间进行工作。2.5.3.2数量

根据检验区空间大小和嗅辨员数量等确定评价小间的数量,并能保证检验区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提供样品的空间。2.5.3.3设置

推荐使用固定的评价小间,也可采用临时或移动的。

若评价小间是沿着检验区和准备区的隔墙设立的,则宜在评价小间的墙上开一窗口以传递样品。窗口设计应便于样品的传递并保证嗅辨员看不到样品准备和样品编号的过程。为方便使用,应在准备区沿着评价小间外壁安装工作台。

评价小间内宜设有信号系统,以使嗅辨员准备就绪时通知主持人。可通过开关打开准备区一侧的指示灯或者在送样窗口下移动卡片。评价小间可标有数字或符号,以便嗅辨员对号入座。

2.5.3.4布局和大小

评价小间的工作台应能容纳样品和必要的器具及设施,同时能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嗅辨员填写记录等。

工作台长最少0.9m,宽0.6m;评价小间侧面隔板的高度至少高出工作台面0.3m。

2.5.4集体工作区

条件允许时,可设置一个集体工作区,以便于判定师和嗅辨员进行讨论,同时也可用于培训。集体工作区应足够大,能摆放一张大桌子及配置舒适的椅子供所有人员同时使用,桌子应能足够放置必要的物品和器具。

2.5.5准备区(配气房)2.5.5.1一般要求

准备样品的区域要紧邻检验区,避免嗅辨员进入检验区时穿过准备区而对检验结果造成偏差。

各功能区内/间布局合理,使样品准备工作流程便捷高效。准备区应保证空气流通,以利于排除样品准备时的气味及来自外部的异味。地板、墙壁天花板和其他设施所用材料应易于维护、无味、无吸附性。准备区建立时,水、电、气装置的放置空间要有一定余地,以备将来位置的调整。2.5.5.2设施

准备区需配备的设施,主要有工作台、洗涤水池和其他供应洗涤用水的设施、必要设备(如无臭空气净化装置等)、清洗设施、贮藏设施、其他必需的设施。3 认证认可

3.1计量认证(CMA)

计量认证是依据《计量法》第22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实验室如需对外出数据,即作为第三方实验室,就必须通过计量认证。在《计量法》的强制条件下,计量认证默认成为实验室认可的前提(注:计量认证并非实验室认可的法定前提,认可是自愿性的)。3.2申请条件

实验室管理体系正式运行超过6个月(计量认证为3个月),进行了完整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并至少参加一项所申请检测领域的能力验证计划,且获得满意结果的证明(计量认证对能力验证无硬性要求)。正式受理后一般应在3个月内安排现场评审。

如想节省时间,可以申请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二合一” 评审,这样就可以一步到位。(写于2009年9月,2010年修改)参考资料:

1.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2.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3.国家环境保护局.GB 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4.国家环境保护局.GB/T 14670-93空气质量 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5.国家环境保护局.GB/T 14675-93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6.国家环境保护局.GB/T 14676-93空气质量 三甲胺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7.国家环境保护局.GB/T 14678-93空气质量 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

10.地质实验室样品检测系统的探究 篇十

结构设计—B/S结构

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之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当前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统一客户端,能够把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进而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3]。客户端不用再安装其他任何的客户软件,只需安装一个浏览器,比如NetscapeNavigator或InternetExplorer,一个服务器,比如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Server等数据库,这样一来浏览器就能够通过WebServer与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交互,客户就能够利用浏览器直接访问相关资源数据信息。B/S结构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操作,而并不需要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拥有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设备即可,客户端能够实现零维护,系统更容易扩展。随着B/S结构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由于需求推进了AJAX技术的发展,它的程序也可以在客户端的电脑上进行某些部分的处理,进而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而且还提高了交互功能,以便进行局部实时刷新。该系统选用三层结构,即前台使用ASP.NET技术,中间层将iis作为服务器,后台将SQLServer作为数据库层。前台的ASP.NET技术主要负责控制页面,显示资源信息数据,及时反馈用户的操作信息等等[4]。ASP.NET技术又被称为APS+,但它不只是APS的简单升级版本,而是MicroSof研发的新一代ActiveServerPages脚本语言,它是微软发展的新型体系结构.NET的一部分,它的新型技术构架能够让每一个用户的网络生活都变得更为简单。IIS服务器则是利用Internet在用户和地质实验室样品检测资源管理部门之间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工具,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信息的实时动态交互,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信息搜索查询功能,另一方面为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在Internet上发布资源信息的服务。InternetInformationServices(IIS,互联网信息服务),是一种网页服务组件,它包括了用于网页浏览的网页服务器、用于新闻服务的NNTP服务器、用于文件传输的FTP服务器、用于邮件发送的SMTP服务器。IIS促使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成为了一件极为容易的事情。SQLServer数据库主要负责存储、编辑、收集相关的资源信息,并提供输出功能。SQLServer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而SQL是英文StructuredQueryLanguage的缩写,意思为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同各种数据库建立联系,进行沟通。按照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规定,SQL被作为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SQL语句可以用来执行各种各样的操作,例如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等。

数据库设计—SQLServer

在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是采集整理相关资源数据的工具,科学地集中相关资源数据信息,然后再由资源数据管理系统保存输入数据库,最终由资源部门管理人员维护这些数据信息,如果这些数据信息的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并获得了确认发布的批准,工作人员方可通过发布系统将资源数据信息发布到网上,以便用户浏览查询资源数据信息。设计系统采用的MicrosoftSQLServer2008,推出了相当多的新型特性,促使它成为了当前最为强大、最为全面的MicrosoftSQLServer版本。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开发和管理资源数据基础设施的时间以及成本费用,能够提供一个最为全面的平台,及时地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数据信息[5]。另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信任性,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MicrosoftSQLServer2008可以对整个资源数据库、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等进行加密工作,而不需要改动任何应用程序;MicrosoftSQLServer2008可以为加密的密钥管理提供一个极为全面的解决方案;MicrosoftSQLServer2008可以为用户提供审查自己数据操作的服务,进而提高了遵从性以及安全性。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当前的地质实验室样品检测能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该从建库的数据信息整理到格式转换阶段,都应该严格规范相关工作流程的具体技术路线,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比如数据的录入、管理、维护、信息发布等等。地质实验室样品检测能力资源管理系统最基本的工作模式,就是利用系统的后台管理系统集中各个地质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资源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信息输入资源数据库进行管理工作,最后再利用前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浏览查询服务。这样一来,用户就能够有效地借助前台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地了解地质实验室样品检测能力资源的相关数据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也能够有效地通过该系统加大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互动,进而进一步地提升地质实验室的试验技术水平。

系统功能的实现

数据库的管理为了更好地保障资源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应该选择相关数据的生产者进行资源数据信息的管理工作。因此在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当中,相关数据的采集作业应该让数据生产者利用数据库系统科学合理地完成[7]。当有新的资源数据信息诞生的时候,数据生产者就应该严格按照数据标准格式,从数据中总结提炼出数据的各项特征,然后将它们按照相应的标准要求输进数据管理系统。在所有的数据特征填写完成之后,再利用数据管理系统进行逻辑检查,若是无误,尚可将这些资源数据信息添加进数据库内。为了有效地保障网站资源数据库的安全,一方面,后台客户端登陆应该采用用户密码与验证码的双重安全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利用安全、灵活的客户端权限管理模式来保证资源数据信息维护和共享的安全性。地质实验室信息维护是资源数据库信息管理的关键步骤,它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息的维护:第一,维护和管理系统信息和常规信息,其中系统信息的管理维护工作主要是管理后台超级用户和权限以及管理前台登陆用户,而管理维护常规信息指的就是编辑和管理相关的新闻公告、服务机构、规章制度等信息;第二,维护地质实验室基本信息所牵涉的基本代码表,指的就是维护实验检测的产品名字、产品领域、仪器类型等等代码;第三,维护各个地质实验室的资源数据信息,维护地质实验室的基本信息、相关资源状况、样品检测能力、仪器设备信息等等。资源数据的发布资源数据库系统只有通过了数据网络发布才能真正地实现资源数据的共享,因此资源数据的发布工作自然就是地质实验室样品检测能力资源实现共享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这项工作应该由资源数据发布系统负责完成,该项工作选用的是当下最为流行的B/S结构,并结合最新型的网页设计技术,将系统的资源数据信息发布在主界面之上。用户能够自由地进行访问、查询、搜索等,用户可以查询的内容包括了服务机构、虚拟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方面,查询方式是关键字快速查询方式以及组合式高级查询方式。

系统所具备的主要特点(1)能够为地质实验室样品检测能力资源管理提供功能全面的服务平台,不仅方便了用户浏览查询相关的资源数据信息,也进一步提高了地质实验工作国际合作交流的意识,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推进我国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含量的提高。(2)管理方便,由于该系统是以网页形式设计并在网络上运行的,因此相关管理人员便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电脑,利用浏览器进行远程控制管理工作。(3)安全性好,MicrosoftSQLServer2008能够有效地提高数据系统的安全性能,只有管理人员才能对相关内容进行操作。(4)简单实用,利用B/S结构,用户应用起来极为方便,不需要安装其他的客户端软件,利用浏览器便能够直接访问查询,再加上查询方法也十分便捷,只要直接输入关键字即可,或者是组合式查询。

11.实验室检测管理规定 篇十一

[关键词]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自动化;信息化;管理分析

前言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建设工程检测工作虽然也不断的进行完善,但是与日益迅猛发展的建设工程发展的速度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在建设工程检测工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用自动化与信息化检测系统完成检测工作意义重大。

一、实现建设工程检测的实验室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建设工程发展速度之快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为体现建设工程的公平、公开、公正,从每个工程开始立项之前都要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整个工程的实施来参与操作,第三方机构在该工作中的公平和公正性的监督是不可或缺的。但过去的建设工程的监管工作在这方面是空缺,并且过去的建设工程的监管工作存在很大的漏洞,監管工作不全面、不到位。比如说,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由于过去的检测工作的不成熟,对建筑材料质量合格报告造假或所用的检测材料和实际施工时所用的材料不一致等现象屡屡发生,建筑工程的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这些原始的检测方法,所检测的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也较差。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适应现代建设工程发展的水平,亟需有一套系统的、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操作平台来解决上述漏洞。实现建设工程检测的实验室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建设工程检测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不但检测的数据准确性更高,还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一个系统,就能全方位的监测各个环节的工作,包括前面所提到的第三方机构的公平和公正性、施工队伍、监理机构等的各个责任主体都能及时的进行监控,为监督管理者提供各个环节最真实,最及时的监测数据。

二、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所发挥的积极的作用

(一)降低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

传统的检测机构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测时,因建筑工程的环节比较多,而环节之间不能按一个标准进行检测,并且各个环节检测所用到的检测器械也不尽相同。各个环节所检测的数据还要通大量的人力进行计算后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不仅投入检测设备、人力、精力等资源,所检测的数据准确度也难以保证。而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检测系统,将各个环节所应检测的工作通过软件的分析后,检测数据自动生成,而且非常准确。不但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人力、监测设备的投入,还能使各个环节的监测工作能够顺利衔接。

(二)监测流程的操作更加规范,监测数据更加真实

建设工程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各个行业的建筑工程所进行检测时的标准、流程、方法都不同,检测人员所需掌握大量的、多方面的检测知识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即使工作能力强也必须投入较多的检测人员,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而自动化的信息检测系统,轻轻松松就可以把上述问题全部搞定,只需少量的工作人员将各个行业中各自的初始数据录入系统软件,软件处理后自动生成数据,形成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中的所有数据准确无误。自动化的信息检测系统操作简便,流程规范,不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还能节约工作的时间和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增大检测工作的公正性

自动化的检测信息系统只需将原始数据输入软件后,系统内部自动计算和绘制工作。避免了传统检测工作中对各个环节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需到实地检测,检测人员与受托方频繁接触,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有失公正。而自动化的检测信息系统有效的避免了上述问题,增大了工程质量检测的公正性。

三、提高建设工程检测的实验室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一)树立新的管理理念

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的优势非常多,要想真正在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中发挥作用,首先监测人员要树立新的管理的理念。真正认识到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对建设工程检测工作中的优势,检测工作人员的认识到位了,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才能应用于建设工程中各个环节的检测工作,发挥它的效率高、节约时间、数据真实、准确性高的特点,保障建设工程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培养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方面的人才

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最终是需要质量检测人员进行操作,检测人员的操作能力、专业知识直接影响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所以说,培养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方面的人才是提高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工作的关键,对人才的培养要加以重视,只有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足够熟练,再加上过硬的专业知识,自动化检测信息系统能够更好的在建设工程检测工作中发挥作用。

(三)不断更新充实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工程检测人员熟练掌握自动化的信息检测系统,对于建设工程检测工作的检测人员来说不仅节省了检测工作的劳动强度和精力,最终所得到的检测报告的数据还非常精确,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检测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整个建设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目前,由于我国的建设行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并且每个行业的环节比较复杂,现在所使用的检测系统都各自独立,比如说有办公自动化系统、检测管理系统等,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将各个环节的自动化信息系统整合到一个自动化信息平台上,实现各个环节独立系统的信息共享,在一个平台上就能独立完成所有环节的检测工作,更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节约工作的时间。

四、结语

上一篇:平行四边形教学实录文字下一篇:女性主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