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习总结ppt内容

2024-07-15

大学学习总结ppt内容(9篇)

1.大学学习总结ppt内容 篇一

党课总结ppt内容大全

党课学习深刻地体会到党员的责任,懂得了共产党员意味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下面是党课总结ppt内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党课总结ppt内容篇一:

一、三大优良作风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高度概括

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实质是正确处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关系问题。它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我们党的成功之本。

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出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的实践和斗争中创造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明确了党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的根本方法和实现正确领导的基本原则。党的群众路线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处理与群众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党领导群众的基本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党和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把向人民负责和向上级领导机关负责一致起来。

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党要靠自身力量纠正错误与缺点,达到健康发展。共产党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能使我们少犯错误,即使犯了错误也能及时纠正。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党的发展和巩固也是在不断地解决矛盾,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中实现的。我们党一贯采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斗争,弄清思想,辨明是非,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达到新的团结。

二、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党的作风问题实质上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保持优良作风,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的基础和保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随时以党风党纪和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进行党性分析,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以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2、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中国共产党在工作实际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思想不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字句、个别原理的教条式理解上,大胆探索、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密切联系群众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树立良好的执政作风,就能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断清除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虚心向群众学习,这样,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卓有成效地发挥领导作用。

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地通过内部矛盾斗争、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中前进的。每个共产党员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清除自己身上的政治灰尘,加快学习速度,反省自己的不足,就能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从而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3、有利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有利于提高党的创造力。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党的路线就不能够很好的贯彻,党的中心工作就不可能得到圆满的完成。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变了,但是党的根本宗旨不能变。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最重要的是要切实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有利于提高党的战斗力。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有力武器。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会遇到许多复杂情况,党内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党的团结,影响党的战斗力。因而,只有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有效的解决党内的各种矛盾,达到统一思想、增进团结的目的,提高党的战斗力。

第二节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一、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从根本上说,党风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除了有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导外,还因为有三大优良的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保持良好的作风,不仅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而且也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2、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解决党的作风问题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国际国内及党自身状况的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和新考验,党要进一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才能发挥人民的力量,战胜各种风险,经受住各种考验。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是要大力加强党风建设,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要有真心实意,对人民群众充满敬爱之情,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必须树立群众观念,研究在新形势下体现群众路线要求的新的工作方式,与时俱进,不断改进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把群众路线真正地贯彻下去。

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必须全面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是我们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中国共产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3、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4、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另一方面又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忽视。

5、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把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作为当前党风建设的一

项重要任务来抓,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自由主义,确保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原则性和约束性。

6、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政风廉洁,就能赢得民心、保证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为政不廉、以权谋私,腐败盛行,脱离群众而又不坚决改正,就可能使党由于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而失败。

7、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政党先进性在主观世界的核心体现。是共产党员思想境界的标志。

8、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任人唯贤,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组织保证。

党课总结ppt内容篇二:

实现“中国梦想”,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

总书记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听来让我们心潮激荡。“有梦想”,实质上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理想,有信念。“有机会”,昭示着中国具有实现“梦想”的各种有利条件。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有奋斗”,则是“梦想”的落脚点。实现“梦想”而不是“空想”,这需要13亿中国人的责任、共识、改革创新和实干。“中国梦”聚集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希望;聚沙成塔,中国梦需要汇聚起全体中国人的磅礴力量。“中国”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她是我们每个人脚下的大地和头顶的天空、生活的街巷和挚爱的亲朋、呼吸的空气和跳动的脉搏,是每一个老人的记忆和所有孩子的未来。因此,托起“中国梦”,是包括你我在内的13亿中国人的共同责任,需要13亿人的关注和力量。

实现“梦想”,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要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这同样也是世界文明的共同追求,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梦想的形成,逐梦的路径,需要我们共同奋斗,在世人面前展现我们这个国家自信、前行的进程,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给世界文明添彩的过程。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我们要以更务实的行动推进教育改革,要冲破旧的教育体制、旧的教育模式、旧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大干一场。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如今,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工作来加以解决,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和创新之路。在人口红利、制度红利逐步消失的情况下,改革和创新无疑成为我们最大的红利,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只有改革和创新才能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和政府的两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行动的准则。加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倡导弘扬公平正义,减少三公消费,勤俭爱民,转变政府职能,国家机构改革的推进等等,举国上下“正能量”得以形成、凝聚,我们有了希望,有了目标,有了梦想!今天,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前所未有的接近,我们要以苦干续写中国辉煌,用实干托起中国梦想。

一个人不怕一无所有,就怕没有梦想。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我们要把“中国梦”当作自己的 “中国梦”,我们应当满怀信心、勤奋学习,大干一场。豪情满怀地踏上我们伟大民族的“圆梦”征程。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中去,胸怀理想,满怀激情,敢于担当,敢于创造。奋勇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发挥主力军作用,托起“中国梦。”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挑起重任,脚踏实地,坚守理想,保持激情,潜心学习,为我国教育大发展做出贡献。圆我梦,成就中国梦,托起中国梦!

党课总结ppt内容篇三: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有幸参加了海华学院二级党校培训班。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学习,各位老师对党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在无比叹服的同时深受鼓舞和教育。对党组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我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第一讲老师吴旭光教授主要围绕要端正入党动机展开话题。正确的入党动机是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必须前提,努力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就从这里开始。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和党的路线的制定和坚持。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要坚持不断的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做到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

第二次党课主要以观看视频为主,视频详细地列举出了许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让我们从实际出发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党,了解共产党员所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频中的一些优秀共产党员即使身患重病,但在和病魔斗争的同时依旧服务着人民,把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责任义务,都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党。由此进一步端正了我们的入党动机。

第三次党课学校有幸请到了海事大学总校的黄菊良教授,主要讲述了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前,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此外,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进入社会后能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工作中,创造一定的效益,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也应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同学。

通过这三次的党课,我的脑海里更深刻地体会到党员的责任,懂得了共产党员意味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入共产党是为了更直接地接受党的领导,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一代的我们,要把我们的党做大做强,我们要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相信,只要坚定自己的意志,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就能在党的领导下,和我们的人民大众一起,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2.大学学习总结ppt内容 篇二

工作总结要求人们对以往做过的工作进行冷静的反思。通过反思,提高认识,获得经验,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打下思想基础。下面介绍一下关于工作总结的内容以及模板的下载。工作总结的内容:

1.基本情况:这是对自身情况和形势背景的简略介绍。自身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基本建制、人 员数量、主要工作任务等;形势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有关政策、指导思想等。

2.成绩和做法: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是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

3.经验和教训: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经验教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

4.今后打算:下一步将怎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准备取得什么样的新成就,不必像计划那样具体,但一 般不能少了这些内容。模板下载:

首先,打开电脑,使用百度浏览器搜索 办公资源 关键词,找到相关网站,然后双击打开,进入页面,如下图所示。

然后根据场景和风格,进行浏览,选择你需要的类型。找到喜欢的类型后,将鼠标停留在上面,然后点击立即下载。有两种登陆方式,可以选择其中一种登录方式并完成登录动作。登陆以后,点击立即下载就可以进行PPT模板的下载了。

3.PPT美化技巧学习总结 篇三

1.一个中心

每个PPT画面只要一个中心点。也就是说:同一个时刻,只让一个点吸引观众的视线,其余的都是点缀。

“一心不能二用!”这是古人的小技巧之谈。人在同一时刻最好只关注一个焦点,这样,容易理解,容易记忆,也便于进行深入交流;中心分散的直接后果就是“乱”,中心多了,内容再精彩,颜色再协调,风格再接近,都会让人眼花缭乱。一个点做好了,往往能够刺到观众痛处,自然过目难忘。

要突出一个中心,有以下几个途径:集中、删减、主角凸显。1)集中

把相同或相似的内容集中到一个区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2)删减

把不必要的文字及图片删除,只保留最核心的内容。3)主角凸显

突出的方式有几种:放大、把颜色调整醒目、把对象置于画面中心或左上位置,不要让配角抢了风头。

2.整齐划一

不同的对齐有不同的艺术效果。1)左对齐

最常规化的对齐模式,让人一目了然;

应用最广的对齐模式,正式或非正式的PPT作品里都可应用,最容易被人接受; 但也是最缺乏个性的对齐模式,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右对齐

独特,而且增强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人们视线由左向右看,在视线还处于左侧时,往往会感到几个对象在右侧是连为一体的,强化对象间的关联感,如在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经常采用。

3)中对齐

中对齐往往给人一种保守而严谨的感觉,常用于政府、商务、科研等领域,也是初学者最经常使用的一种对齐模式。4)顶对齐

顶对齐与左对齐一样,符合人们自上而下的观看习惯。如果数个对象按顺序排列时,无论怎么样,顶端的第一排总是对齐的,这给人一种规矩、严谨的感觉。

5)顶对齐

如果图片、图表本身存在上下的区别,也就是“站立”感觉,或者其底部有明显统一的元素,则应采用底部对齐的模式,这样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

6)一体对齐

当文字与竖排图片挨在一起的时候,最好让文字依靠图片分布,即使靠近图片的一侧对齐,这样给人一种稳定性、整体感。

7)分页对齐

相同的内容(如标题等)即使处在不同的页面,位置与质感等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相似的内容(即在整个PPT处于并列关系的内容)在不同页面也应处于同样的位置。

在翻页时,任何的差错都会暴露出来,显得不够专业。分页对齐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复制文本法

针对文字,直接复制上一页的文本到下一页,会自动定格在相同位置,修改文字内容即可,文本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第二种借用参考线法

针对所有的对象,按下“Alt+F9”快捷键,会弹出纵横两条参考线,可以拖动参考线作为标尺。

如果两条不够用,按下Ctrl键并拉动参考线,会复制出更多的参考线,最多纵横可分别调出8条。

这样,对齐就不是问题啦。

3.画面统一

画面的统一,讲究的是色彩、质感、大小、风格的一致性。

统一是站在整个PPT文件的角度,讲究的是整个PPT中各个页面的一致性。比如同级的文字采用同样的字体、字号、颜色和背景图标;

比如整个PPT图表尽可能不要采用多种质感,颜色的变换要有规律性,而不是随意去设置,等等。

最求统一的目的有二: 一是美观,看起来舒服;二是便于理解,不会用乱七八糟的画面去分散观众视线。

1)文字的统一

PPT里的文字主要有4种,标题文字、阐述文字、注释文字、强调文字。一般情况下,所有的标题文字的字体以及颜色都要保持统一,而且主要是黑色或者白色,背景比较特殊时也可以用灰色或很深的彩色,不同层级的标题所有字号的大小要有明显的层次性。

阐述文字,注释文字也是如此。

强调文字一般就是在前3种文字的基础上加上醒目的颜色,或者增大字号,在字体上不要有变化。

所以,一套PPT使用3种字体基本上够用啦。

2)色彩的统一

色彩主要指图表的色彩,在应用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两个小技巧。小技巧一:同级对象色彩饱和度接近。

一般来说,图表中的标题按钮颜色较重,解释性文字的背景按钮颜色稍弱,同一个层级的颜色分量相当。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配出分量相当的颜色:在自定义调色板中,选择同一水平的色彩即可(即颜色的饱和度接近)

小技巧二:多条突出色,一条调和色。

图表的颜色整体上要与背景颜色有明显的对比,这样图表效果才能凸显; 但同时,最好其中有一种贯穿始终的颜色与背景色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图表更加融图。

3)质感的统一

三维PPT图表的引入为我们带来琳琅满目的效果,PPT一下子丰富多彩起来。从现在开始,坚持一套PPT只用一种质感,坚持保持图表与背景的兼容性。统一不是完全一样,绝对的统一会让PPT显得呆板和僵化。就像对齐讲究的是规则一样,对画面的统一主要强调画面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规则,让人看起来自然、工整、美观,还要新奇。4.善于着色

颜色是设计的核心,是美化的关键。

Powerpoint2007对颜色的调整主要是通过3个调色板来实现的。1)快速配色

主题颜色:即本PPT里预设的主题色,共有10种颜色,每种颜色的亮度由浅到深共6个等级。

标准色:一套由深色、红、橙、黄、浅绿、绿、浅蓝、蓝、深蓝、紫10种颜色固定排列的色彩,无论在哪套PPT里都相同。

2)选择冷暖色

冷色调与暖色调是指色彩带给人的感觉,前者给人安静、稳重、冷静的感觉;后者给人热情、奔放、温暖的感觉。

在“其他颜色”选项里调出标准调色板,左上方都是冷色调,右下方都是暖色调。

3)灵活运用相近色和对比色

用相近色做的PPT,比较素雅、比较正式、比较严谨,画面看起来也比较统一,PPT初学者可以多加以应用。

但同时可能会导致两个问题:

一是,画面较平淡,长时间观看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二是,对象间的区分度不够,有时候会让人忽视各个对象之间的的差别。

用对比色做的PPT,反差较大、变化多端、吸引眼球,但颜色把我不好会让画面眼花缭乱。

4)自如配色

这是一个PPT设计高手必须达到的境界。RGB HSL 5.对比强烈

对比是辨认的基础,也是冲击力的前提。对比度,主要是通过颜色的差异来实现的。一是保持画面内容与背景的高对比度。

传统的PPT背景一般采用纯色填充,内容则宜采用鲜艳、立体、靓丽的效果; 现在半透明效果、模糊效果应用越来越多,画面会显得透澈、活泼,但采用这类背景时,内容就需要纯色和厚重的颜色,慎用透明色和高光效果。

二是保持恩子与图标背景的高对比度。灵活运用白色、黑色文字。

在深色背景上用白色文字,在浅色背景上运用黑色文字,有时候为了强调或者凸显艺术效果,也可以用彩色文字。

但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能看得清。

三是保持不同内容之间的高对比度。

标题与正文之间、图表中各对象之间都需要用形式或颜色的区别。

一般来说,每页的大标题不宜过分醒目,只要有一定的分量,能够引起注意就行啦,但正文中图表的分量要足够高、足够重;

一般来说,图表内各个对象之间需要用明显的色彩差别来区别。内容配色的基本标准时协调:对比而又一体,相近而又不同。

6.稳定均衡

1)心中有框

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绘制这个矩形:一是按下“Ctrl+Shift”键,从内容区域中心出发绘制一个矩形;二是调出参考线,分置于矩形的四条边上,这样就能构成一个矩形效果啦。

2)三分法则

三分法则是由黄金分割演化而来的。一副图形总是被纵横均匀分布的四条直线分割,我们用一条直线作为参考线分割画面,总能得到1/3和2/3的比例。

推而广之,对角分割也遵循1/3法则。3)添加砝码

PPT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标题栏比正文区域分量会重,容易导致头重脚轻;某页只需放一些简短的文字,导致中心一侧等。这时候,我们会故意在底部、左侧、右侧添加一些元素,如色框、图片、图标、线条等,看似装饰,实则让PPT重心下移,以保持画面的稳定。

4)主次分明 PPT页面一般都是主画面、次画面相互烘托,共同组成的。

主画面分量重,颜色深,表达关系深刻,让人过目不忘,一般是由深色的图片、图表、大号艺术字体组成,并且居于画面的中心或底部,偶尔也居于中心偏左或偏右的位置;

次画面分量轻,颜色浅,主要为解释说明主画面,一般由浅色,主要为解释说明主画面,一般由浅色的图表、线条、字号较小的文字构成,并且分布在画面的四周、顶部或左右边缘。

7.搭配协调

PPT一般都是图、表、文字三者的结合,纯图片、纯文字或者纯图表的PPT都会让感到枯燥。要让三者达到完美融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版面率

PPT上、下、左、右都有一定幅度的空白,叫做留白。版面率是指非空白所占版面的多少,版面率越高,空白就越少,内容所占空间就越大。

PPT一般版面率为30%~70%,超过70%的版面就会显得非常拥挤,表现内容过多,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版面率为10%的效果一般用于特别强调的对象,如Logo、数字、口号等、接近90%的留白相信会让所有的观众过目难忘的。

有时候留白还可以是一些网格、一副抽象画或一副风景,这样的留白不会显得太空,也避免了纯色的单调。

2)图版率

即图片或图形占PPT画面的比率。图版率越高,画面越形象、生动,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力越强。

一般来说,汇报、报告、总结、简历类PPT的图版率较低,一般为10%~50%; 企业宣传、婚庆礼仪、娱乐游戏类的图版率越高,甚至可以达到100%。

3)视觉度

指在PPT中不同的文字、图表。图片。动画等元素给人视觉带来的强度。总体上,文字的视觉度最低,其次是图表,接着是图片,视觉最高的当然数动画了。在PPT制作中常常强调:少用文字,能用图表用图表,能用图片用图片,动画在某些类型的PPT里更是必不可少的法宝。

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规律: 生物类图片的视觉度高于静物类图片

仅就图片表现的对象而言,风景(特别是大海、太空、草原之类的远距离风景)视觉度最低,一般适合做背景;

没有生命的静物类次之;

水果、事物等能够刺激人的食欲的物品再次之;

动物和人的视觉度最高,而其中可爱的小动物、儿童因为可爱和弱小,较能唤起观众的喜爱;

视觉度最高的是人的脸部特写,特别是眼睛的表现力最强。

设计雪中有一个3B原则:美女Beatiful、动物Beast、婴儿Baby最能唤起观众情感诉求,表现力最强。

逼真的视觉度高于虚假图片

图片越逼真,对观众的诱惑力越强,视觉度就最高。

强烈型图片的视觉度高于平淡型图片

画面里元素之间对比较强的图片视觉度往往较高。有些图片颜色对比强烈,给人热烈的感觉;

有些图片光线对比强烈,给人明显的层次感;有些图片空间对比强烈,形成明显的立体效果。

与此相反,还有些图片缺乏层次、缺乏对比,看起来污成一团,无法给人清晰的印象。

注意:所谓对比不是胡乱对比,该突出的要突出,该弱化就要弱化。

趣味型图片的视觉度高于写实型图片

用趣味型的图片,只要不是高度严肃的场合,给PPT加上幽默的成分,观众在紧张之余也会微微一笑,记忆深刻。

只是有一个要求:即使幽默的图片,也不能牺牲画面的美观。

视觉度的强弱决定了我们对图片的取舍和使用方式。

视觉度强的图片--叙述性强,一般直接表达PPT的主题,居于中心位置,起主导作用;一个画面最好只有一幅视觉度强的图片,否则会引起图片“打架”,分散观众视线,严重的会造成画面的混乱。视觉度弱的图片--传达的视觉度滴,不会破坏整个画面的印象,但也缺乏说服力,主要用于画面的背景和点缀。

一般来说,一副画面都是由视觉度强和弱的两种图片构成的。

8.破除条框

1)半透明文本框,设计新时尚

新的设计理念制作半透明文本框,赋予文本玻璃、水晶、磨砂或塑料质感,让漂亮的背景若影若现,让画面更像一副风景。

2)一个底框,让画面不零乱

logo、奖状、头像等这些图片经常大规模放置,而且他们很不规则和统一。怎么办?

为他们加一个统一的底框,如图标。半透明矩形等,效果将大不相同。

3)图示化,可以如此精彩 能用图片坚决用图片!

把那些枯燥的文字尽量去除吧,用形象的图标、图表、图片代替,关系一目了然。观众一身轻松。

4)突破边界,才能开阔视野

既然突破,必须用颜色鲜艳、冲击力较强的元素去突破,如箭头、绸带、运动的物体等。

5)加个底座,让柱图连为一体 分散式PPT的大忌!

柱形图往往是独立的,即使用纵横坐标线,有时候会给人分散的感觉。如果给他们做一些厚实的底座,把柱形图都放置在底座上,效果会大不一样。

6)去除背景,图片更生动

图片直接粘贴到PPT页面里,那仍然还是图片,跟PPT的融合性较差:但是如果把这些图片的背景去掉,再放置到PPT页面里,并设置一定环境,这些图片就不再是图片,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精灵啦。

7)把内容融入模板,让画面浑然一体

如果善于利用模板的特点,把内容做到模板的环境里,人们看到的就是一张张生动的画卷。

8)以小见大,往往比总体更有表现力

4.大学学习总结ppt内容 篇四

计算电势的方法(2种)

1、微元法

计算场强的方法(3种)

1、点电荷场的场强及叠加原理

2、定义法(分立)(连续)(分立)(连续)1 典型电场的电势 典型电场的场强 3 高斯定理 均匀带电球面 球面内 球面外

均匀带电无限长直线 均匀带电无限大平面 均匀带电球面

均匀带电无限长直线 均匀带电无限大平面 方向垂直于直线 方向垂直于平面 2 典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典型电场的场强 均匀带电无限长直线 载流长直导线

无限长载流长直导线 方向垂直于直线 电流元 点电荷

均匀带电直线

方向与电流方向成右手螺旋 3 典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典型电场的场强 圆线圈轴线上任一点

方向与电流方向成右手螺旋 均匀带电圆环轴线上任一点 磁矩 电偶极矩 4 电场、磁场中典型结论的比较 5 静磁场 1 描述: 定义: 大小: 方向: 计算: 1.B-S Law 2.运动电荷产生磁场 3.安培环路定理 6 静磁场 2 1.高斯定理:

2.安培环路定理:非保守场(有旋场)1.运动电荷受到的力: 2.载流导线受力: 3.载流闭合线圈: 4.磁力的功: 描述磁场性质的方程 磁场对外的力学表现 7 2.物质性能方程: 3.电磁感应 2 2 8 4.典型场

①点荷系 —— ② 无限长直线 —— ③ 无限大平面 —— 9 ④ 细圆环 ——

⑤ 有限长直线段 —— 10 ⑥

无限长直螺线管 —— ⑦ 螺绕环内 —— 11 5.物质、时空、作用、运动 12 6.其它重要公式 : 13

5.中秋节日ppt内容 篇五

民间“秋祀”的重要活动主要是拜月、祭月,一方面表达对月神的感恩,另一方面祈望月神在未来给更多的庇佑和福祉。所以,每逢中秋节不同的地方都会举行不同的祭月、拜月、赏月、闹月、跳月等各类形式的既欢快又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活动,以感谢大自然,感谢天地,感谢月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的尊崇。

这种“秋祀”活动历代相沿。但是在六朝以前,农历八月十五还没有作为固定节日,唐代才将八月十五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一天,民间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身在异地的游子们都纷纷回家与家人团圆,共庆中秋佳节。

此外,中秋节的传说也非常丰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这也使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更加丰厚。

咏月古诗词集锦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6.自然辩证法概论(PPT内容) 篇六

第一讲:绪论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和性质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一是作为客体的自然界

二是作为主体的人利用科技对客体的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三是作为主体作用客体的中介物——科学技术

2、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

(1)自然界存在与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哲学

(2)人类运用科学技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技研究辩证法

(3)科学技术自身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3、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

1、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解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性质;

二是关于科学研究的辩证思维

2、《自然辩证法》手稿的主要内容:

I

总计划草案

II 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

(自然辩证法导言属于其中一个部分)

Ⅲ 自然科学和哲学

Ⅳ 自然界的辩证法。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

Ⅴ 认识自然的辩证法。认识论和辩证逻辑

Ⅵ 物质的运动形式。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Ⅶ 数学和各个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

Ⅷ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三、自然辩证法的性质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门类

(2)层次:介于具体科学技术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间

(3)任务: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区别:

(1)历史渊源的不同: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

科学技术哲学——古希腊哲学

(2)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

科学技术哲学——科技观

(3)教材体系与结构不同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方法论

科技哲学: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技与社会)

3、20世纪后的现代科学哲学主要流派:(1)逻辑经验主义:

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标准的科学哲学体系;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等。逻辑经验主义认为: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在于证实它的方法,表述经验内容、能为经验证实的命题才有意义,否则就是形而上学。只有分析命题(包括逻辑和数学公式)和综合命题(表述经验内容的命题)两种命题有意义。

(2)证伪主义(批判理性主义):

20世纪40年代后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波普尔、拉卡托斯和沃金斯。波普尔反对可证实性原则,代之以可证伪性原则;认为全称命题无法通过有限的观察得到经验证实,但可以通过单称陈述进行证伪;波普尔把科学看作是知识增长的动态过程,认为科学进步的主要机制是批判。他的科学发展模式是:P1(问题)→TT(试探性理论)→EE(排除错误)→P2(新的问题)。波普尔否认科学能认识客观真理,但可以做到逼近真理,并提出了确认逼真度提高的一系列原则。

(3)历史主义:

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60年代后逐渐开始流行,被认为是科学哲学发展中的一场“革命”。主要代表人物有图尔明、库恩、费耶阿本德、汉森等。历史主义认为,逻辑经验主义单纯研究科学理论,置科学活动本身于不顾;批判理性主义以可证伪性为分界标准,完全否认归纳的作用,否认科学传统及发展中的连续性等,都不符合科学实际。库恩以“范式”理论为核心,提出了从“前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的科学发展模式。(4)科学实在论: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与实在论相对立的思潮;代表人物有塞拉斯、夏皮尔、普特南、邦格等。实在论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状态和过程是真实存在的,微观观察不到的客体也是真实的;认识是外部世界的映象;科学理论是似真的、趋近于真理的过程。反实在论认为:电子、光子根本不存在,之所以建立关于微观状态、过程和对象的理论,仅仅是为了预测和产生我们感兴趣的情形;认识不一定反映外部世界,关于认识的理论只不过是工具罢了,科学规律是虚设的。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1、标志: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反杜林论》

《自然辩证法》手稿写作于1873~1883,其中1876年5月至1878年8月创作《反杜林论》

1925年由前苏联国家出版社以德俄对照本第一次出版

2、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背景:

(1)哲学辩证法的发展:黑格尔作为近代哲学辩证法集大成者,第一次把整个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绘为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并相互联系着的过程,并以此批判自然科学研究中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和经验主义的倾向。

(2)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在19世纪的全面进展,开创了科学发展的新世纪。尤其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深刻地提示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性。

3、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1)在自然观方面:科学地描绘了自然界的辩证图景,阐明了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

(2)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揭示了在实践基础上科学认识的逻辑和科学发展的辩证法

(3)在科学技术观方面:揭示了各门自然科学之间的辩证联系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

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1、列宁的新贡献: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1)物质观方面,强调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2)运动观方面,重申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3)时空观方面,肯定了唯物主义关于的时空客观性的观点

2、自然辩证法经受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挑战

3、自然辩证法的新领域:

科学社会学;科学学;技术文化学

第三节: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要求

一、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辩证规律

二、有助于人们客观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关系

三、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方法

第二讲:自然观的变革

第一节:古代与中世纪的自然观

一、史前人格化的自然观

史前人类对自然几乎一无所知,只是通过想像来认识事物。人类把人和生物的某些特性投射到外部世界上去,认为自然和人一样是个有生命、能运动、有感觉和意识的有机体,将自然人格化。

二、古代整体论的自然观

(一)中国古代机体论的自然观

1、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

在物质结构理论上:“五行说”、“阴阳说”、“八卦说”

最有价值的思想: “自然感应论”

2、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

“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等

3、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

(1)天:天神,主宰国家命运和人的吉凶祸福

(2)天:自然,一切人事均应循乎自然之道

(二)古希腊由生成论转向整体论的自然观

1、古希腊哲学早期:

(1)泰勒斯:第一个直接而明确地探讨自然的本质,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2)毕达哥拉斯: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数”,用抽象的数学关系来把握世界。(3)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把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具体事物转移到物质结构上。

古希腊早期自然观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A、认为世界存在着一个统一的本质,这种“本质论”的思想长期统治着西方科学界。

B、用数学关系来说明世界,是科学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方法。科学数学化的潮流正是发源于古希腊。

C、“原子说”所开创的从物质结构层次上进行研究的方向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近代科学研究。

2、古希腊哲学后期: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A、重视对事物的具体观察和实验

B、依照严格的逻辑来建造知识体系

C、首先引用数学方法来考察具体的物理定律

这种研究方法所体现的实验、逻辑与数学方法的统一,正是近代自然科学大厦的三大支柱

(三)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1、在对自然的认识上:

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不断变动着的整体,并赋予其神秘的目的性。

2、在对自然的认识方法上:

具有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

3、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

古代中国崇尚天人合一,反对用科技改变自然;古希腊则形成了天人分离,主张征服和利用自然的功利主义科学观。

三、中世纪神创论的自然观

中世纪:公元5世纪——15世纪。

在自然观上是神创论。在方法论上重视三段论式推理

11世纪后,欧洲人在十字军东征中,从阿拉伯人那里找到了失落的古希腊文明,开始积极学习东西方的科学技术,并开办大学。到13世纪时,欧洲人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酝酿着一场科学的革命。

第二节: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一、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产生

1、理论基础——对神创自然观的否定:

1543年,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天体运行论》发表。《天体运动论》之所以被作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由于日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神创论的自然观,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性意义。

2、实践基础——各种机械技术的广泛运用:

从中世纪末期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日益发展的工场手工业尤其是钟表业,促进了机械技术的发展,为早期的机械论自然观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者们借鉴机械技术的成功,用机械论的思想去理解大自然的运行。

3、笛卡儿的机械论哲学:

早期机械论自然观的代表人物——笛卡儿

早期机械论自然观的特点:将宇宙与机器进行简单类比

二、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成熟

1、机械论自然观成熟的科学基础:

牛顿力学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建立及其获得的巨大成功,使科学家将力学定律运用到整个自然界,使力学思想成为科学思维的模式。机械论自然观走向成熟和极端。

2、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

主要代表人物:牛顿

17世纪:霍布斯(英)、斯宾诺沙(荷兰);

18世纪: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法)

基本思想:“世界是一部机器,它是由隋性物体组成,按照物理必然性运动,且与各种思维存在物的存在无关。”

三、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特点和价值

1、机械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在对自然的认识上,主张:原子的基本性;自然的不变性;机械的直观性;世界的既成性。

(2)在认识自然的方法上: 强调用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研究自然,将研究对象还原为它的最终组成因素和最基本的关系,建立了实证论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过高地估计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将人类看作是自然的主人和中心,看不到自然对人的反作用。

2、机械论自然观的价值:

自然观方面:将对自然的解释建立在经验与实证的基础上,克服了古代自然观的局限性。

科学研究方面:将上帝从自然体系中驱逐出去,从根本上摧毁了神创论,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思维方式方面:实证论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虽然具有片面性,但却是科学研究中必要的一种方式。

3、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性:

(1)机械性;(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

4、机械论自然观的衰落:

到19世纪下半叶以后,随着自然科学从经验领域进入理论领域,自然科学本身所固有的辩证性质与机械论自然观的矛盾逐渐激化,机械论的图景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第三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自然观的诞生的科学基础

天文学:

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

地质学:

赖尔的“地质渐变论”

生物学:

拉马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细胞学说

物理学: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电磁学理论;热力学理论

化学:

尿素的人工合成;元素周期律

二、辩证自然观的建立及特点

1、辩证自然观诞生的标志: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明确地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思想,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辩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上: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有规律的运动中,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2)在认识自然的方法上:用辩证的观点看世界,着眼于一切自然现象的矛盾统一与永恒的运动和转化,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生产劳动基础上深刻地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分化与统一。

3、辩证自然观的特征:

(1)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实现了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3)实现了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

(4)实现了人对自然关系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第三讲:唯物辩证自然观的发展

第一节:系统自然观

一、系统自然观的形成

1、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1)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分子生物学;(3)系统科学;

(4)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新发现。

2、现代科学发展彻底推翻了机械论自然观:

(1)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新发现,否定了原子基本性的原则;(2)爱因斯坦相对论、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创立,否定了机械直观性的原则;

(3)微观物理学研究的新发现,否定了世界既成性的原则;

(4)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的辩证性质。

3、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在对自然的认识上: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自然系统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

自然系统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自然系统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2)在认识自然的方法上:

提供了系统的思维方式:把对象与组成它的要素和它所处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系统整体具有组成它的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整体的功能不能还原为要素的功能;要从动态的开放的角度去看待系统。(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自然是一个整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保持与自然的协调;人的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是深刻的甚至是不可逆的,人负有保护生态平衡的责任。

二、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

1、什么是系统:

贝塔朗菲:系统是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2)系统各要素之间具有着特定结构

(3)系统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并与环境相互作用

2、系统的类型:

(1)从系统和环境的关系角度: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2)从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角度: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3)从系统所处的状态角度:平衡态系统、近平衡态系统、远离平衡态系统(4)从人对自然的认识程度角度:黑系统、白系统、灰系统

3、系统的特点:

(1)系统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系统具有既依赖于构成要素又不同于其构成要素的特定性质与功能。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加和性关系;非加和性关系(2)系统的层次性

A、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相干性

B、层次越高,结构越简单,结合度越弱

C、下层系统会作用于上层系统;上层系统也作用于下层系统

(3)系统的开放性

指系统与周围环境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系统不断与其环境(直接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环境对系统的作用:

A、环境提供了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

B、系统的功能只有在环境中才得以表现

C、环境对于系统具有调控作用

三、自然界系统的演化发展

1、什么是演化:

演化是指系统的结构、状态、行为、功能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不可逆的变化。

演化的不可逆是指自然界和物质系统过去、现在、将来均呈现出差异性而且不会自动向原有状态回复。

2、演化的两个方向:进化与退化

达尔文认为:进化是生物器官的专业化和完善程度的提高。

系统科学认为:进化是物质体系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演化过程和趋势。

3、自然演化的基本趋向是进化:

一分为多是自然演化的基本前提;多中选优是自然演化的基本机制

进化与退化的关系:

A、没有纯粹的进化或纯粹的退化

B、进化与退化常常包含在同一个过程中

C、系统的进化是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的4、自然进化的条件(自组织机制):

(1)系统必须处于开放状态

(2)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状态

(3)系统具有非线性相互作用

(4)系统存在内部涨落

5、自然界的演化的规律性:

(1)自然演化具有和谐性

(2)自然演化具有交替性

(3)自然演化具有周期性

第二节:生态自然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劳动是人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控制

3、人要学会预见自己行为的长远影响

4、人的生产要顾及其他物种的生存需要

二、生态自然观确立的基础

(一)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

1、生态危机定义:

所谓生态危机,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协调、不平衡现象对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威胁。

2、生态危机的根源——人类的不当活动

生态危机表面上是自然现象,实质上是人为结果。其形成有着深刻的人性根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是人类在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上的错误所带来的,是人类只考虑自身利益甚至是只考虑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而功利主义地对待自然的恶果。

3、生态危机的表现:

生态危机在当代主要表现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物种灭绝、自然灾害、疾病„„

4、对生态危机的反思:

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反思; 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反思; 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反思

(二)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

1、生物科学与生态自然观:(1)要尊重生物多样性:

(2)要尊重自然界生物与非生物的整体性(3)要尊重自然界的自然进程

2、环境科学与生态自然观:

(1)环境有限性的理念:地球资源及环境接纳废弃物容量是有限的;

(2)环境的循环性理念:作为生产者的植物、消费者的动物、分解者的微生物之间存在着一个无废弃物的物质循环;

(3)环境整体性的理念:环境是一个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有许多正、负反馈机制。

3、生态学与生态自然观:

生态学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揭示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人对自然界所负的生态责任。

生态位指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机能关系人类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但人类又不断在改变自己的生态位,并因此影响和改变其他生物的生态位。

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一)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在对自然的认识上:

(1)自然界是一个由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所构成的自然整体,以生物系统为核心,具有内在的活力;

(2)自然界的生命系统是以各生物之间的食物营养关系为纽带所构成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

(3)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物系统通过与环境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而生生不息;

(4)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一定的自净与自调能力的动态平衡的系统。

2、在对待自然的思维方式上:

(1)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强调物质系统的复杂性,避免简单化,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间寻求合理的统一;

(2)主客相融的思维方式。自然是人类生存前提和基础,人类是内在于自然的一个生态要素,应寻求人与自然之间应有的和谐;

(3)生态价值观。自然不仅有经济价值,也具有生命、伦理、科学、美学、精神、多样性与统一性等价值,具有多元性。

3、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1)人要正确地认识自然。要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积极顺应自然,而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独立于自然之外;

(2)人要理性地变革自然。不仅要考虑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其他物种生存发展的需要;不仅要看到变革自然的短期结果,更要学会预测长期结果;不仅要重视变革自然所引起的自然方面的后果,也要重视它的社会方面的后果。

(3)人要自觉地保护自然。没有对自然的保护,变革自然就会变成粗暴的、狂妄的破坏,最终使人类丧失生存的家园而毁灭。

(二)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要求

1、树立高度的生态价值理念与环保意识:

要缓解生态危机,必须正视人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成员身份,尊重自然系统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树立高度的生态价值理念,认识到任何一个物种都是生态大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对于整个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爱惜自然、保护环境。

2、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1)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以降低人类生活水平为代价;

(2)保持自然发展的可持续性,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潜力和功能;

(3)保持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保证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3、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要真正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要实现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也要进行社会关系的变革,要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这样一种以追逐利润为目标的社会制度,把一切包括自然都当作是谋利的手段,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对抗。第四讲:科学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与价值

一、科学的涵义与科学划界

1、科学的定义:

“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

——贝尔纳

2、科学的划界:

(1)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科学的特征在于它的确实可靠性(知识和方法可靠)

培根:科学的本质特征在于科学方法的确实可靠

实证主义(孔德、马赫等):科学知识是能用经验来证实的东西(2)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观点:

A、逻辑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 或能直接被经验证实; 或能直接被逻辑证实、间接被经验证实

B、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科学就是没有被证明为错误的理论

C、科学历史主义 :是否在范式指导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

D、多元划界标准(邦格):科学划界的标准是多元的

3、科学划界的意义

(1)有利于明确科学的知识特性,有效地捍卫科学的尊严和社会形象;(2)有利于人类更明确地区分科学知识和非科学知识,以更有效地揭露伪科学和反科学。

二、科学的本质属性

1、自洽性———理论内部各命题之间的无矛盾性

2、相容性———某个理论中的命题与这个理论之外的相关背景理论之间的无矛盾性

3、体系性———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

4、可检验性——可证实性、可证伪性、可重复性

5、主体际性——诸多主体间的交互性

三、科学的价值

1、科学有无价值:

科学的价值:科学及其成果对人类的有用性 科学中立说:科学只是一种工具,无所谓价值 科学负荷说:科学始终与社会相互作用而负荷价值

2、科学有何价值:

(1)科学的内在价值:

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对科学事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科学的外在价值:

认识功能与价值;物质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道德价值 第二节: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

一、科学认识的定义和要素

1、什么是科学认识

狭义:科学理论

广义:科学认识的活动

特征:A、科学认识活动目的是为了生产知识; B、科学认识活动是一种专业活动

2、科学认识活动的要素

(1)科学认识的主体

(2)科学认识的客体:对象的客观性;对象的可知性;对象的可控性

(3)科学认识的手段:

物质性工具:硬件(仪器、工具、设备)

思想性工具:软件(研究程序、推理规则、科学语言与符号等)

二、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

(一)提出科学问题

1、科学始于问题

科学问题: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

2、科学问题的来源

(1)经验事实积累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问题(2)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发生矛盾产生的问题(3)科学理论体系本身的内在矛盾所产生的问题

(4)不同科学学派和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问题(5)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需要所产生的应用问题

3、科学问题的结构和类型

(1)问题的结构:问题的指向、研究的目标、求解的应答域

(2)问题的类型: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经验问题(事实问题); 概念问题

4、科研选题的原则和步骤(1)科研选题的原则:

A、创造性原则——目的B、科学性原则——根据

C、可行性原则——条件

D、需要性原则——价值(2)科研选题的步骤:

A、课题的前期调研

B、课题的构思和论证

C、课题的提出和评审

(二)科学事实的获取

1、科学事实的定义和特征:

科学事实:科学认识的主体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对于个别对象的真实描述或判断。

类型:

事实Ⅰ: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征

事实Ⅱ:主体对观察实验所得结果的陈述和判断

特征:(1)以单称判断表现

(2)可复核、可重现

(3)比较精确和系统

(4)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2、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1)科学观察:

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或理论指导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方法。

特征:A、在一定的思想或理论指导下;

B、往往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

C、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

分类: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

原则:客观性、全面性

(2)科学实验: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手段。

特征:A、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

B、强化或激化研究对象; C、重复或再现研究过程或结果

类型:A 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判断性实验 ;

B 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定性定量实验;

C 直接实验、模拟实验(物理模拟、功能模拟、数学模拟)

3、观察和实验中的若干认识论问题

(1)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观察是中性的,还是渗透理论的?

A、观察过程不只是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加工信息的过程;

B、观察陈述是通过语言、符号表达的。

(2)观察实验与仪器的关系:

A、在宏观领域中:测量仪器对被测量对象的作用可以忽略或设法抵消

B、在微观领域中:测量仪器对被测量对象的作用无法忽略或消除

(3)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问题:

在获取科学事实过程中,由于偶然事件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称为机遇。

(三)科学定律的形成

1、科学定律的含义: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普适性命题。

表达形式:通常为全称命题

特征:普遍性、简洁性

2、由科学事实上升到科学定律的途径:

借助于归纳、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

借助于想象、灵感等非逻辑思维方式。

(四)科学假说的提出

1、科学假说及其类型:

假说: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

构成要素:

A、事实基础;

B、背景知识; C、对对象本质的猜测;

D、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

类型:

A、经验定律型:为解释已知的科学事实而提出的假说

B、原理定律型:为解释已知的科学定律而作出的假说

2、假说的特征:

(1)假说的科学性;

(2)假说的假定性;

(3)假说的易变性

3、假说建立的方法论原则:

第一,科学假说应当符合科学世界观

第二,科学假说不应当与已经考验的理论相矛盾

第三,科学假说不应当同已经检验的事实相矛盾

第四,科学假说应当是可检验的 第五,科学假说应当符合简单性原则

(五)科学理论的创立

1、科学理论及其结构:

科学理论: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的知识体系。

结构: 基本概念 + 基本原理 + 科学推断

2、科学理论的特征:

(1)相对真理性;(2)全面系统性;(3)逻辑完备性;(4)普遍性

3、假说向科学理论转化的条件:

(1)假说通过了实践的检验:

A、解释性条件:能成功解释已知事实,且没有遇到反证

B、预见性条件:由假说作出的科学预见被实际所证实

(2)假说通过了科学共同体的理性检验(逻辑评价):

逻辑评价是指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作出的评价。

逻辑评价的标准:

A、相容性评价。(不相容:新理论存在着错误;旧理论包含错误或不适用新的领域)

B、自洽性评价。(不自洽:不一定是理论错误;悖论的破解可能带来重大科学革命)

C、简单性评价。(越简单普适性越好;越简单越可能符合自然的本性)第五讲:科学认识的方法与科学发展模式

第一节:科学认识的方法

一、科学方法及其重要性

1、什么是科学方法:

方法: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目的的活动方式。包括采用的手段和程序。

科学方法:科学研究者为实现科学研究的目的所采用的思维和实践的手段、技巧、规则、程序等。

2、科学方法的属性:

(1)科学方法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从客观上来说:科学方法是对研究对象客观规律的应用

从主观上来说:不同主体对同一问题可能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2)科学方法的层次性:

A、哲学方法:最具普遍性、最抽象的方法

B、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适用于各门具体科学的具有较高普适性的方法

C、各门具体科学中的特殊方法:仅适用于个别学科或各别领域的具体方法

3、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1)提供了科学研究成功的范例,增加了后来者成功的概率

(2)有助于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贝尔纳:“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难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消弱,甚至可能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

二、建构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

(一)逻辑思维

1、逻辑思维及其特征:

(1)定义:逻辑思维又叫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2)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论证

(3)特征:A、抽象性;B、确定性;C、形式性;D、精密性

2、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1)演绎法

定义:演绎是以一般概念、原则为前提,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

最基本形式(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作用:在科学假说的检验过程中;在科学理论的建构过程中

公理化方法:从尽可能少的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运用演推理规则,推导出一系列的命题和定理,从而建立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法。建立一个严格的公理化体系需要备以下条件: ①无矛盾性——公理之间无矛盾

②完备性——公理的数量足够

③独立性——公理 15 彼此独立。

(2)归纳法:

定义: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

类型:

A、完全归纳

B、不完全归纳——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3)分析与综合

分析: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解为一定的部分、环节、要素并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综合:在分析基础上把从分析中所获得的对部分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统一整体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是分析与综合的结合。(4)类比与移植

类比(类推):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别的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

移植:是吸取、借用一个研究领域或对象的理论成果和科学方法,运用于其他研究领域和对象的一种方法。

(5)逻辑与历史的一致

历史:事物发展的历史或认识发展的历史;

逻辑:人们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过程

逻辑与历史的一致:人们的逻辑思维过程是对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或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反映。

(二)非逻辑思维

1、非逻辑思维及其特征:

(1)定义:又叫具象思维,是主体运用表象、直感、想象等形式,依据研究对象的有关形象信息,结合贮存在大脑里的形象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形态。

(2)形式:意象、直觉、想像

(3)特征:形象性;

非逻辑性;

粗略性;想象性

(4)缺陷:不易表达;常常失真和不准确;无法考察感官不能直接触及的现象

2、非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1)形象思维:

定义:凭借形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思维手段:图形、典型模型等

思维方式:联想、想像

思维特点:直观性、形象性、整体性、概括性(2)直觉思维

定义: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特征: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

基础:过去的体验和知识水平

(3)灵感思维

定义:是在一定知识信息储备的基础上,对疑难问题久经沉思之后导致不同知识信息之间的突然沟通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活动。

3、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

(1)科学研究既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非逻辑思维

提出问题:逻辑思维

解决问题:非逻辑思维

构建体系:逻辑思维

(2)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不可分离的

没有纯粹的逻辑思维;没有纯粹的非逻辑思维

(三)系统思维定义:

1、定义:

系统思维方法是指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来解决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方法的总称。

2、原则: 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模型化原则

3、类型: 系统分析方法;控制方法;信息方法;功能模拟法;黑箱方法;自组织方法

第二节: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

一、逻辑实证主义(归纳主义)的模式

1、归纳主义的基本观点:(1)科学的基础是经验

(2)科学的方法是归纳

(3)科学的进程是累积式渐进

(4)科学的模式是线性的:观察—归纳—定律

2、归纳主义模式的缺陷:(1)科学并非始于观察

(2)归纳得出的科学知识不能保证可靠

二、逻辑否证主义(证伪主义)的模式

1、证伪主义的基本观点:(1)科学开始于问题而非经验(2)理论是大胆的猜测而非概括(3)科学方法是试错而非证实(4)科学划界的原则是证伪

(5)科学发现的模式:P1 ——

TT —— EE —— P2

问题一一假设一一证伪一一新问题

2、证伪主义模式的合理性与缺陷:

合理性:把科学发展看作是一个动力学过程提倡理论思维和革命批判精神

缺陷:否认了科学发展的积累性;忽视了科学检验的确定性方面

三、历史主义(科学社会学)的模式

1、历史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特点:

(1)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是否在范式指导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2)科学发展的模式: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

2、历史主义的合理性:

从动态的、历史的角度来考察科学,所提出的科学发展的模式最接近于科学发展的实际。

第六讲:技术的本质与价值

第一节:技术的本质

一、什么是技术

1、技术的概念:

近代的技术: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完整体系。

1879年10月21日:爱迪生在他创立的技术研究实验室中成功地进行了电照明实验,标志着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技术从此产生。这一日被定为现代技术的诞生日。

2、技术的定义:

狭义:

A、方法技能说;

B、劳动手段说; C、知识应用说;

D、人类活动说

广义: 把一切讲究方法、技能的有效活动都称之为技术。

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1、技术的本质:

人类在进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

2、技术的特征:

(1)技术的自然性与社会性

自然性: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社会性: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主体需要与社会条件限制(2)技术的物质性与精神性(3)技术的中立性与价值性(4)技术的主体性与客体性(5)技术的跃迁性与累积性(6)技术的整体性与层次性

三、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对象都是物

(2)科学与技术活动都要遵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3)科学与技术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4)科学和技术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5)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两者的基本特征不同(科学——客观性;技术——主观性)(2)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

(3)两者的活动性质和方向不同(4)两者的基本矛盾不同

18(5)两者的思维方式不同(6)两者的成果形式不同

3、科学家与技术专家的不同气质:

科学研究者应具有:好奇心、想像力、抽象能力和逻辑能力

技术研究者应具有:设计、组织、管理、经营能力以及经济头脑与市场意识

第二节:技术的构成

一、技术构成的要素

1、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

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

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

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2、技术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既是历史的关系,又是现实的关系

二、技术的分类

1、广义的技术分类:

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人类自身技术

2、狭义的技术分类:

(1)按照技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实验技术、专业技术和工程技术

(2)按照物质的基本运动形式 :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3)按照生产劳动的过程:

有生命过程:植物栽培、动物饲养、捕获、人类保健等技术

无生命过程:采掘、材料、机械、建筑、交通、通讯和动力

3、技术分类的原则和标准:

(1)整体性的原则

(2)层次性的原则

(3)动态性的原则

4、各国技术分类的特点:

发达国家特别注重技术中的“通用性”和“先导性

发展中国家依据各自国情,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三、技术的体系和结构

1、技术的体系:

(1)定义: 技术体系是各项技术要素依据自然规律和社会条件,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结而组成的系统。(2)内在联系:

一是技术要素之间在自然属性方面的联系

二是技术要素与社会条件的联系

(3)技术体系的特征:整体性;社会性;层次性;环境制约性(4)技术体系的演化变迁:

第一技术体系: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主导技术:蒸汽动力技术

第二技术体系: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主导技术:电力和内燃机技术

第三技术体系:20世纪40年代开始。主导技术:微电子技术

2、技术的结构:

(1)定义:

技术结构是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三种技术活动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技术结构的变化: 古代单相技术结构:经验型;

近代双相技术结构:实体加经验型;

现代三相技术结构:以技术知识为主导

第三节:技术的价值

一、技术的积极作用

第一,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有力杠杆;

的村,技术导致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二、技术的负面影响

1、技术产生负面价值的原因:

第一,技术应用过程经常会远离行为的动机;

第二,对技术应用后果的准确预测无论是技术的创新者还是社会公众都难以做到;

第三,技术开发者与技术应用者的动机会有不同的,甚至会是截然相反。

2、技术负面作用的表现:

(1)一种技术应用于同一个对象,会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后果;

(2)一种技术用于不同的对象,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果;

(3)某些技术应用时一旦失控,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三、如何看待技术的价值

第一,技术的应用在任何时候都既有正面价值又有负面价值;

第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既要遵守技术的自然逻辑,也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

第三,技术的应用应有必要的约束。

第七讲:技术方法论

第一节:技术方法概述

一、技术方法及其特点

1、技术方法的定义:

是指人们在技术研究和开发活动中所利用的各种方法、程序、规则及技巧的总称。

2、技术方法的特点:

(1)技术方法的实践性。这是科学与技术方法的最大区别。

(2)技术方法的科学性。现代技术大多根据已有的自然科学原理研成。

(3)技术方法的社会性。技术必然受到经济和现实世界客观条件的制约:

第一,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在技术方法的选择上必须必须考虑成本、市场、经济效益等各种经济因素;

第二,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在技术方法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自然环境因素,也要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法律道德、科学教育水平等社会环境因素。

(4)技术方法的综合性。技术方法必须考虑综合场景和综合目标。

(5)技术方法的经验性。经验是技术研发人员不可忽视的重要能力

二、技术方法的类型

1、一般技术方法:

一般技术方法是从各门特殊技术方法中总结概括出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技术方法。

两大类:技术研究的理论性方法

技术研究的创造性方法

2、特殊技术方法

3、技术决窍

三、技术研发活动的一般程序

1、课题规划(社会需求确立、技术发展预测、技术目的设定、技术后果评估)

社会需求确立:技术问题总是位于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现状的交叉点上

技术发展预测:技术预测只反映技术演化的规律,不具有高度的精确性

技术目的设定:技术目的具有综合社会性

技术后果评估:技术评估以社会总体利益最佳化为目标

2、方案构思与设计(技术原理构思、技术方案设计、技术方案评价)

技术原理的构思(技术发明):原理构思是为要创造的客体建立赖以运行的基本原理

技术方案的设计:方案设计是为所要创造客体寻找一种结构形式

技术方案的评价:方案评价是从工艺和经济两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认定

3、验制与实施(产品研制与试验、技术鉴定、技术实施)

是从技术方案到相应的技术产品的过程

即从观念的对象转化为物态对象的过程第二节:技术预测与技术评估方法

一、技术预测的方法

1、技术预测的重要性:

前苏联在上个世纪50年代把电子管的小型化作为电子技术的主攻方向,没有预见到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微电子技术起步迟缓,造成后来整个计算机工业的落后。

每元预测费可以获得约50元的经济收益

2、技术预测的一般特点:

概率推断性;结论误差性;可检验性

3、技术预测的基本步骤:(1)确定预测目标

(2)调查、收集、整理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4)实施预测

(5)分析、评价预测结果

(6)写出预测报告,提交决策者

4、技术预测的基本方法:(1)定性预测法:

定义:对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性质和程度上的判断。

特点:主要凭借人的经验以及分析能力;

着重对趋势、方向和重大转折点进行预测 ;

适用于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资料的场合。

优点:简单迅速、省时省费

缺点:不确定性较高

方法:专家会议法;专家调查法;主观概率预测法(2)定量预测法:

定义:运用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的方法

特点:适用于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的情况下(历史资料和现实数据)

优点:能作出数量上的准确描述;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少;

缺点:比较机械,对信息资料质量要求较高。

方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

二、技术评估的方法

1、技术评估概念:

技术评估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采用科学方法,预先从各方面系统地对相关技术的利弊得失进行综合评价的活动。

目标:社会总体利益最佳化

2、技术评估的特点:

(1)长期性

(2)综合性

(3)社会性

(4)批判性

(5)动态持续性

3、技术评估的原则:

(1)技术评估系统性原则

(2)技术评估客观性原则

(3)技术评估可行性原则

4、技术评估的程序要求:

(1)明确评估目的(2)掌握技术概要

(3)了解问题和环境

(4)分析潜在的影响

(5)查明非容忍性影响

(6)制订改良方案

(7)综合评价 第三节:技术方案的构思、设计、试验方法

一、技术原理构思的方法

1、什么是技术原理:

技术原理是技术工作者根据已有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经验,通过创造性思维和技术试验所获得的关于实现某一技术目的的途径、手段、方式和方法的特定的理论规范。

2、技术原理的构思方式:

(1)技术原理的局部性改良。即技术原理的渐进性发展

(2)技术原理的整体变革。即技术原理的突变性发展

(3)技术原理的扩散。即技术原理的连锁性发展

3、技术原理构思的基本方法:

(1)科学原理推演法(原理推演型):将基础科学中的关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向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特殊规律的推演,由此实现科学原理向技术原理的转化。

(2)实践经验发明法:是在观察实验、技术试验或生产实践中,凭借对经验的总结或偶然的顿悟而完成。

(3)原理改进法: 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以获得新

(4)技术转移法(移植综合法):是将其他领域的技术研究成果借鉴、移植到所从事的技术领域,进行技术原理的构思。是一种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转移。

(5)自然模拟法(仿生法):是以类比方法为基础,以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作为模拟的对象,从中吸取创造新技术原理的方法。

(6)回采法:在新条件下,“回采”已被否定的老技术,使老技术在新条件下“复活”的方法。

二、技术方案设计的方法

1、技术方案设计的意义:

技术设计是根据开发、研制方案的要求,按照技术原理的构思,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知识,使开发、研制方案具体化。其最终结果是提出包含有技术系统和总体结构及其实施工艺过程的图纸和说明书。

技术设计是把技术原理转变为技术实体的桥梁。

2、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

(1)常规设计法。

源于:已有设计;已知结构元件组合;技术发展史;最新技术情报资料;技术实验

(2)功能设计法。将功能分为基本功能与辅助功能,以最低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功能

(3)功效学设计法。(非具体设计法,而是设计构思时的出发点之一)

根据人体测量学和人的生理特点设计操作空间;

根据生物力学设计操作机构;

根据人的感觉能力设计仪表和操纵板(台);

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工作环境。

(4)系统设计法(优化设计法)。要素设计——结构设计——综合设计

三、技术方案试验的方法

1、技术试验的实质:

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中以科学原理为指导、以应用为目标的探索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技术创造过程

试验与实验有何区别?

2、技术试验的类型:

(1)依据试验在技术活动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可分:

实验室试验——单机试验

中间试验——小批量实地试验

生产试验——带有试验性质的批量生产

(2)依据试验的具体目的的不同可分为:

性能试验、对照试验、析因试验和模拟试验。

3、技术试验的方法:

(1)单因素试验:0.618法;(2)多因素试验:降维法;

平分法;陡度法;分批试验法;正交设计法;抛物线法

7.论文答辩ppt应包括内容 篇七

2、其次,需要有一个目录页来清楚的阐述本次答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接下来,就到了答辩的主要内容了,第一块应该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4、之后,是对于研究内容的理论基础做一个介绍,这一部分简略清晰即可;

5、重头戏自然是自己的研究内容,这一部分最好可以让不太了解相关方面的老师们也能听出个大概,知道到底都做出了哪些工作,研究成果有哪些,研究成果究竟怎么样;

6、最后,是对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展望。

7、结束要感谢一下各位老师的指导与支持。

8.中层竞聘演讲稿ppt内容 篇八

小编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中层竞聘演讲稿ppt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关注网获得更多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是个难忘的日子,是我第一次面对大家进行竞聘演讲。我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竞聘的机会,感谢评委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我讲评,感谢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个性温和,但充满激情;我做事稳重,但不张扬;我为人正直,但不固执。

我已经步入人生的不惑之年,在这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世纪,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常常门心自问:“我还该不该有自己的梦想,我还有没有梦想?我的梦想在哪里?”我深思过,也傍徨过、惆怅过。凭心而论,我工作时间虽长可人生平几而普通。二十多年来,我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是这次竞聘上岗的机会又一次唤醒了我沉睡的梦想。我没有辉煌的过去,但是,我会把握好现在和将来。为此,我来这里展示自我,让大家认识我,帮助我,进而喜欢我,支持我。我希望能靠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靠自己的实力而不是靠运气来赢得这次竞聘。我这次竞聘具有五个优势:

一、有丰富的机关工作经验。我在机关工作近二十年,特别是在基层科的十多年里,我能服务好基层,并得到了基层同志的认可,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二、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能不断加强个人修养,以“明明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为信条,踏实干事,诚实待人。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办事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三、有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我出生在农村,种过田,进过厂,吃过苦。我爱岗敬业,不管干什么,干一行爱一行,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四、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我喜欢看书读报,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撰写一些信息、先进事迹、经验材料和调查报告,具备较好的文字功底。

五是有较大的年龄优势。我正值人生中年,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敬业精神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所热爱的工作中去。

假若我有幸竞聘成功,我将不辱使命,努力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养。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胜任本职工作。

二、摆正位置,当好配角。在工作中,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真正做到工作到位不越位。

三、勤奋工作,不计得失。我将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吃苦肯干。今天,我是本着锻炼、学习、提高的目的来参加竞聘。如果我竞聘成功,我会努力;如果我竞聘不成,我会更努力。我想,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每走一步,包括参与这次竞聘,都属于成功。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将以这次竞聘为新的起点:对待人生,会多一份梦想;对待工作,会多一份努力;对待领导,会多一份尊敬;对待同事,会多一份微笑;对待生活,会多一份热爱;对待家庭,会多一份责任。我相信,只要努力,有时我们自己都会惊讶自己的潜能。

各位,现在,我以一个小故事结束今天的竞聘演讲。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费尽了大半生的财力和精力,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实验室,但是一场大火,无情地将他几乎一生的心血付之一炬。当他的儿子在火场附近找到父亲时,67岁的爱迪生居然平静地坐在一个小斜坡上,看着熊熊大火烧尽一切。他扯开喉咙对儿子说:“快叫妈妈来,让她看看这场难得一见的大火。”大家都以为这场大火可能对爱迪生的打击是沉重的,但是,他平静地说:“感谢上帝,正是这场大火,我又可以重新开始了”。没过多久,就诞生了留声机。

最后,我有个请求,请允许我邀请在座的评委、领导、亲爱的同事和我一起,用最真诚、最热烈的掌声,为参加竞聘的同志加油;为获得成功的同志祝福;为我们光辉灿烂的明天祝福。

谢谢大家。

尊敬的领导、同事:

大家好!

首先感谢公司给我提供这个介绍自己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叫叶春仁,196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

1988年参加工作,1994年10月进入公司。1994年10月至XX年6月从事驾驶员工作,XX年7月至XX年10月任拱北分公司21路、56路线长,XX年10月至XX年12月任拱北分公司车管员并协助调度工作,XX年12月至今任拱北分公司三车队车队长。

多年来获得的荣誉:1995至XX年连续六年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珠海市“96”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交通运输先进工作者;XX至XX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公司标兵;XX至XX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XX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XX业绩考核评为优秀。

将自己在珠海公交工作多年来的工作体会与大家分享,同时希望得到一个个人能力发挥的平台,更好地为公交事业出力。

1.本人政治素质过硬。身为中共党员,有强烈的组织纪律观念,坚决服从公司及领导安排、指挥,有强烈的责任心,追求上进。

2.本人诚实做人。尊重上级,团结同事,乐于助人,上下级关系及同事关系融洽,多年来受到同事的好评,容易被员工接受。

3.踏实做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忠于职守,工作上吃苦耐劳,业务上勤学好问,注重实效,经常与司机、修理工一起探讨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自03年起,通过担任分公司线长、车管员、调度员、车队长等多个基层管理岗位的锻炼,掌握熟悉分公司业务、运营流程、安全服务工作要求和参与事故处理。工作多来年受到分公司的肯定和公司表彰。

5.协调和执行力强。在担任分公司基础不同的管理岗位工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与公安、交警等部门的人脉关系,为解决线路和分公司出现的一些辣手问题;同时在与员工沟通过程中,以自己的方法,建立了工友感情,在贯彻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和生产计划过程中,比较顺利。

1.做好分公司经理的助手和参谋,开展分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做好分管的工作。

2.根据分公司的实际,重点抓好驾驶员的安全思想教育,以提升驾驶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为工作目标。

3.以当前开展“创文”和“行评”为契机,找准安全服务工作薄弱环节,抓好分公司安全服务管理基础工作,做好员工服务思想的培养;注重线路管理细节,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

4.协助经理组织制定好分公司的生产计划和具体营运方案、协调抓好车间工作和车辆维修计划;深入线路和生产一线调研,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为一线员工排忧解难;做制度的执行者,做员工的贴心人。

如果我能竞聘成功,我一定珍惜公司给我的机会,努力工作,实践设想;如果竞聘不成功,我不气馁,我会一如既往的在本职岗位上奋发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谢谢!

各位领导、老师们:

我名叫×××,性别:男,1971年出生,现年34岁,学历:硕士。1991年至1995年在成都气象学院读大学,XX年至XX年在职攻读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硕士。1995年毕业分配于乐山一职中任教,1995年至1996年在学校生产实习处工作,1996年至1999年担任99届计算机班班主任,1999年至XX年担任计算机专业部主任,XX年至XX年担任学校教务主任,XX年至今担任学校校长助理兼教务主任。

(一)、扎扎实实抓教学管理,规范和完善学校课堂教学。

1、制订教学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有章可循。分别制订和完善了《教师考核评估体系》、《教师学月考核办法》、《教师教学管理制度》、《机房上网管理的规定》、《体育教师教学管理的规定》、《课堂教学管理规范(要求)》、《高三年级教学实习管理规定》等12项制度和规定,使学校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保障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2、建立教学管理反馈机制,确保管理信息畅通。建立了“四制二会(四制:每日记载制、每周反馈制、每月汇总制、每月考核制,二会:半期、期终学生和教师座谈会”)和“一通报(每周不定期地对教师上课情况、实验室情况、教室规范情况、“三无”学生情况进行抽查,对抽查情况进行通报)”的教学检查督促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学校教学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加以解决,确保管理到位,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强。

3、狠抓课堂教学补充,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一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一是在学生中成立了朝华文学、蓝球、计算机、管理、导游等近20个学习型协会(或社团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充分行使管理权力,锻炼学生能力,丰富课余生活;二是每年组织春、秋两季运动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二抓培训,提高学生技能。利用学校计算机等现有教学资源,在中午、下午放学、晚自习、星期

六、星期天等课余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旅游、家电等培训,抢占学生课余时间,提高学生技能。三抓竞赛,加强学生竞争意识。一是组织校内各种比赛和技能汇报表演,为学生搭建竞争平台,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自己,在表演中树立自信;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内、省内的各种比赛,扩充学生视野,提高竞争意识。

4、创新管理形式,完善教学管理。一是每期编写教学管理指导手册,校级、中层、专业部主任、教研组长人手一册,用于指导全期教学工作,做到了计划明确、任务落实,各项工作有的放矢。二是编写了教师工作手册,教师人手一本,对每位教师教学管理更加到位。三是组织全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编写了寒暑假作业,让学生寒暑假有事可做。四是要求学生毕业前要完成毕业设计(或大型作业),弥补了我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空白。

(二)、与时俱进抓教学改革,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紧扣“从做开始、先会后懂,重在于会、力求于精”的改革主导思想,针对学校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一抓分班,针对性教学。把高考班从普通班剥离出来,分为对口高考班和就业班。高考班按“应试”教育,注重理论教学,重在于懂;就业班按“市场”规律,强化学生技能训练,重在于会。二抓课程结构,确保改革有核心。按照项目或模块化教学思路,以就业为导向,分别对电子、计算机、旅游、计经管四大主体专业进行了全面的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组织教师编写讲义45种,共132万字,现已印刷发行33册,弥补了现有专业教材的不足。三抓教学方法,确保改革顺利实施。要求教师抛开传统的“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满堂灌教法,参与教改的课程80%时间应在实验室进行,鼓励教师采用“工序化”等新的教学方法,在实验室边讲授边示范,学生边学边操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技能。四抓考核,确保学生质量。专业课程实行专业综合化和“ab”制考核,文化课进行教考分离和能力考核,体育课实行体能考试,严格考核纪律,确保学生质量。五抓保障体系,确保改革驶向正确。根据教学改革进程,定期召开各种教学改革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改革思路,确保改革驶向正确。

(三)、认认真真抓教学研究,增强学校发展后劲。

围绕学校教学改革,大兴教研之风:一是组织开展了“说议听评”课,教师参与率98%以上;二是开展了评“优质课”的活动,近三年有21名教师获奖。三是进行了赛课活动。完成了语文、政治、数学、体育、计算机、旅游、计经管、艺术、电子专业教研组的赛课工作,近80名教师参与,参与率95%。

。四是制订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专业教研组和语文、英语、数学、政治教研组在学校“从做开始、先会后懂”的教学指导思想下,紧紧围绕“改革”开展教研,分别酝酿和拟定了各自实施方案。五是积极推广“礼仪广播操”。以“礼仪广播操”为载体,将学生礼仪礼貌、形体、健身等融于体育教学之中,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体育教学。

(四)、积极主动抓对外工作,树立学校优良形象。

发挥我校“国重”辐射效应,充分利用“再就业培训基地”、“旅游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两大牌子的优势,树学校优良形象:一是与大众实训基地进行了很好的教学衔接,圆满完成了04、05、06届汽修专业学生教学实习。二是与市就业局、市劳动局密切联系,进行了计算机、市场营销、创业等短期培训,培训下岗职工近3000人。三是与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旅游局一道组织了近80场成人考试,考生近万人次。四是与市教育局一并组织和策划了“乐山市第三、第四届职教风采技能大赛”,全市30所职业学校参加。五是与市体育局、市棋协一道组织实施了“乐山市第十届青少年棋类大赛”,全市近50所中小学校参加。通过我校严密的组织,教职员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1、抓重点,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巩固现有教学改革成果,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以学生考试考核和课程综合化改革为重点,把好学生质量关:专业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推进项目或模块化改革;文化课程以“够用、能用”为前提,结合专业特点融于专业教学之中。

2、实践学分制,最终在我校实行弹性学制。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结合专业特点,先在个别专业推行学分制,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一条实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实施办法,后在全校推行学分制,最终在我校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弹性学制)。

3、构建我校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最终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教研、网上教学”。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教学管理难度随之大增,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学校是必选之路,充分发挥我校“校园网”的作用,实现全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减少重复脑力和体力劳动,把我校建设成为一个大型的现代信息化中等职业学校。

以上是我个人的基本情况、近三年的工作情况和若再次当选的工作设想,假如同志们再次信任我,我将按照自己的设想,全身心地、以饱满热情投入学校教学改革洪流之中,全心全意地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好务,为同志们服好务。当然,若这次不能当选,说明自己在工作中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我将改正之,并与当选者一道共同托起“乐山一职中”教学的明天。

9.就业指导(PPT里备注的内容) 篇九

合理定位,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优势。明确自身优势就是要明确具备的能力和知识、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明确自身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知识,需要我们从所学的专业以及以前参与过的活动中去总结和发现,比如可以总结在校学习期间哪些专业知识是自己掌握比较牢固的?哪些专业课程在课程设计或实践过程中能得心应手?同时,还需要我们去回顾曾经参与的各类活动中,哪些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训,如: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等。明确自身优势还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比如开朗、沉稳、坚毅、幽默、宽容等,不同性格类型的人适合的工作岗位也不尽相同。不管是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的强弱还是性格特点,都必须能拿出具体的佐证材料或者事实进行证明,从而增强其可信度。而这就需要你清楚的认识“我曾经做过什么”、“怎么做的”以及“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比如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获得的证书或奖励;担任过学生干部,有什么收获或成绩;曾经在什么单位进行了实践等。个人经历作为个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仅是你对自己优势的一个很好的证明,而且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你个人的综合素质及潜力状况。目前备受招聘单位的关注,不容忽视。

合理定位,其次要发现自己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会有有一些弱点,有的甚至是与生俱来的弱点。我们必须正视,并尽量减少其对自己的影响。卡耐基曾说:“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对待,尽量寻找弥补、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趋于完善。”我们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了解自己有些什么缺点,看看他人眼中的你与自己眼中的你有什么不一样,从而发现其中的偏差,提升自我。同时,由于自我经历的不同,环境的局限,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一些经验上的欠缺,特别是面对招聘单位纷纷打出数年工作经验条件的时候。有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还没有认识到或认识到而一味地不懂装懂。正确的态度是:认真对待,善于发现,并努力克服和提高。

合理定位,再次要合理明确职业定位。职业定位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社会形势和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爱,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做出一番成绩。择己所长,是我们快速适应职场的需要,只有将自己的特长和职业结合起来,才能较快地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工作环境,也只有将自己的特长和职业结合起来,才有利于我们增强工作中的自我价值感,从而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积极主动的工作中取得成绩,也可以使自己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职业定位,还需要认清社会形势和社会需求。我们在寻求职业定位的过程中,需要清楚国家的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政策、了解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结合社会需求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合理定位,不能一味追求“高”、“大”、“铁”的工作。

求职信的组成部分:

1、标题:在用纸上方用大写字体写上“求职信”,以显得美观、大方;

2、称呼:如果用人单位明确,可以直接写上单位名称,并在后面加上“尊敬的××领导/负责人”。如果用人单位不明确,则统统这样写“尊敬的领导/负责人”。千万别要冠以最高领导职务,这样容易引起第一读者的反感;

3、申请职位:目标明确,表达对目标职位的兴趣。

4、技能、能力描述:胜任特征描述;

5、结尾:表达对用人单位的谢意。千万别要提出要求。

6、落款:署具体日期,以及亲笔签名。

电话面试:

电话突然打来怎么办

企业突然来电,往往令你措手不及,也许你正在上课,也许正在运动,也许正在公车上,此时没有任何准备,建议你首先试探看看对方是否可以给你一些准备时间稍后再进行电话面试,如“对不起,我正在有事,能不能换个时间给您打电话?”等等,千万不要说自己没有准备,否则很有可能让你失去这次机会。

一旦赢得时间,最先做的应是马上摊开资料写一份提纲,从容应答。当你能坦然放松地与对方进行电话交谈时,应该将对方单位名称、招聘岗位,以及你所感兴趣的职位等弄清楚。

假若对方表示占用时间很短,要你配合的话,也不要紧张,先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然后理清思路,先做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有条不紊地回答提问。

电话面试会问什么

确认求职简历的真实性,企业人事部门首先会对简历内容进行确认,看看是否有漏洞,是否有不符合事实的地方。此时,应聘者必须冷静快速地回答问题,回答过程中的任何犹豫都有可能给对方造成说谎的印象。因此,最好将简历放在手边,可以看着内容回答提问。

其次,对简历内容确认之后,面试官会针对应聘岗位问些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比如你的专业技能、对应聘职位的看法,有时会问得更细一些。对于这些问题,千万不要慌张,保持镇静,抓住问题要点,尽你所能,如实回答。

在回答一些专业问题时,你的答案要尽量显示你对那些专业术语非常熟悉,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清楚,重点突出,不要回答得含糊不清。

任何面试都是双方进行相互观察和了解,而不是面试官单方面“审问”应聘者。面试官会对应聘者提出各种问题,以此来衡量你是否适合本公司,同时应聘者也可以向面试官提出任何你想了解的问题,但薪资待遇问题最好不要提及,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比较功利。接听电话要冷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从容面对电话面试,就得先了解电话那头的“对手”是谁。因此,要问清面试官的名字与公司名称,并确定自己的念法正确。

当然,对应聘公司的信息了解得越多,就越容易应对面试。其一,容易理解面试官的提问;其二,当面试官了解到你掌握很多公司的信息时,会对应聘者产生好感,面试也会变得轻松起来。如可能,最好提前准备一份你要问面试者的问题清单。你还需要整理出一份你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列表,这会让你的实力一目了然。

同时,在手边放一些纸和一支笔,记录对方的问题要点,便于回答。记住,接电话的时候不知道说“你好”,光是“喂”,“印象分”就差了,接下来的效果可想而知。

接听电话要注意语速

在面试过程中不要机械地背诵你所准备的材料。回答问题时语速不必太快,发音吐字要清晰,表述要简洁、直截了当、充满热情,使得谈话有趣而易于进行,快了反而会弄巧成拙。

如果问题没听清楚,要很有礼貌地请面试官重述一次,不要不懂装懂。回答时尽可能表现得有礼貌,不要答非所问。要记得,请求面试官说得更清楚一些是正确的做法。如有必要,甚至还可以要求面试官改用其他方式重述他的问题。

感到紧张是很自然的,但是要试着让自己慢慢放松。如果你说得太急,面试官会很难听懂你的意思。一旦你感觉到很紧张,而且在说某些话时无法继续下去,最好停下来,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说:“对不起,请让我再来一次。”

记住,尽量保持语调轻松,充满自信。值得一提的是,外资企业的电话面试大多是用英语交流,只要英文不差,听得懂对方的问题,回答要力求简单明了。

电话结束时说什么

在电话结束时,要记得感谢面试官,而且你还要保证面试官有你正确的电话号码,以便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他能找到你。结束电话之前,一定要感谢对方来电话,显示你的职业修养。

最后,专家提醒各位:无论如何,大学生在电话面试中要把握实话实说的原则。同时,在接电话过程中保持合适的语速和职业化态度是能赢得高分的关键要素。

小组面试按照内容主要分为案例分析类、问题解决类和技能考察类:

(1)案例分析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际的商业问题。案例分析可以很好地测试应聘者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自信心、商业知识以及沟通能力等素质。

(2)问题解决型: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一个模拟的难题。如:公司年底举行员工联欢会,你们是公司市场部小组组员,请开会讨论年底联欢会的各种安排,这类问题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密切配合。

(3)技能考察型:通常是在小组成员共同参与下考察你的演讲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类小组面试可能会要求应聘者饰演特定的情景剧,例如:应聘者三人为一组,每人随机抽取一张纸条,每张纸条上对应一个名词,要求同组的3个组员根据抽到的名词表演一个情景剧,抽到的名词可能如“米老鼠”、“飞机”、“姚明”等;这类小组面试也可能会要求应聘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就某个陌生的主题准备短时间的演讲和辩论。

由于参与小组面试的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争取到小组公认的角色,并为小组的讨论结果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角色并不是在讨论前明确指派的,而是在完成任务的讨论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1)领导者(Leader)

为什么要做领导者?领导者在小组团队中担负的责任最大,他要将整个小组的思维及讨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并要协调整个小组,使得小组讨论能高效完成目标、达到正确的结果。领导者的角色在小组讨论中由于表现机会比较多,容易引起HR的关注。

但并不是说成为领导者就一定能通过小组面试。首先,作为领导者,你带领的小组必须能顺利完成任务目标、获得正确的讨论结果,即对于领导者的考核通常基于整个小组的表现结果。如果小组整体表现良好,那么领导者极有可能被优先选出通过。但如果小组整体表现差,那么领导者也极有可能第一个被淘汰。此外,是否优先选择领导者也与公司的文化及招聘职位相关。

那么如何才能在小组面试中成为领导者,并且成为一个优秀、成功的领导者?

小组讨论的最开始阶段属于总体思路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领导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引领正确的思路。只有当小组成员信任你提出的思路,能出色解决问题时,他们才可能愿意配合你,然后大家一起来充实这个解题思路。但是思路的提出不一定就是领导者才能提出,领导者可以引导和总结其他小组成员的思路,综合大家的思路和意见,形成一个正确的小组整体解题思路,这个过程也无形中体现了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在这个阶段,你可以首先自告奋勇做一个开场白:“我们遇到的是一个……问题,目的是要实现……,在讨论具体解决方法前,我们先来确定一下总体解决思路…”,“我先谈谈我的想法,大家然后再此基础上补充和改进,好吗?我的思路是这样…”只要思路比较清晰、而且大方向不存在明显错误的话,多数成员都会认同的,然后再加上其他成员的建议和意见,这样下来就可以形成小组的总体思路。接下来小组在总体思路的每个步骤上,讨论具体的执行方法,这样你也就能自然而然地成为小组的领导者。

在进入具体执行方案的讨论阶段时,那么领导者的任务重点应该是鼓励小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讨论,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控制流程,使得具体讨论能围绕着总体思路来展开,一步一步向解决问题的目标靠近。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要特别注意与小组其他成员的互动和反馈,例如:“你指的是降低操作成本吗?”、“那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能降低成本呢?”、“你说的是提高生产能效、重视员工培训吗?”、“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吗?”等等。作为领导者,你应该善于发现每个成员的特长,并恰当地引导每个成员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让每个成员都为小组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较为专业的意见。例如:“……你是学市场营销的,你认为这类问题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应该怎么处理呢?”等等。当然,在讨论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成员讨论话题偏题的迹象,领导者应该能够及时发现并作出引导和调整。

作为领导者,还应该注意引导那些不怎么说话或者争取不到说话机会的成员,让他们也能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开口说话,发表观点和意见。例如:“还有其他的意见吗?要不我们来听听××同学的意见,看看专业为化学的他对于这个环境污染源控制问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学会多用疑问句,并且及时综合和综合团队其他成员的观点和意见。

通过以上的细节,领导者的领导力才能够得以体现。记住,在小组讨论中,领导力并非意气指使,也不是所谓在其位谋其政,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来带动整个小组前进,用合理的安排来确保小组整体计划的进行,并用自己的知识和充分的分析来促成整个小组有效的讨论。

担任领导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不要强制让其他人推选你做领导者;

首先牢记一点,千万不要自作主张让别人推选你为领导者。

领导者不一定是别人开口叫你的,因为在小组讨论中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都有当选领导者的机会。另外要看到,领导者的身份不在于称谓,而在于是否能真正担当起引导整个小组走对方向、达到目标。有些同学在小组讨论中虽然属于有实无名的“隐性领导”,但为整个小组担当的责任、所做的贡献都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这样的表现最终是能够被HR看到和肯定的。

第二:讨论过程中适时做总结;

我们还要明白一点,在小组讨论的最后阶段代表整个小组做陈述总结、回答HR问题的人不一定就是领导者。在讨论过程中,如果能适时总结别人的观点和意见,或者总结讨论状况并引导整个小组进入新一轮讨论,无形中你就是领导者。可能整场小组讨论下来你发表的意见、观点并不多,但是你却同样能成为贡献最多的人。

成为小组讨论领导者的实用技巧:

1:提早来到面试场地,熟悉情况,听听其他同学的聊天,搜集相关信息;

2:别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应仔细聆听,将人的信息尽量全面的记录下来;

3: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前,注意复述面试官和其他小组成员的话(展现快速学习能力)。

4:对遇到话说得特别多的同学要持肯定态度,对于那些话不多甚至不说话的同学,要多鼓励,真正照顾到团队每个成员的利益。

(2)时间控制者(Time-Keeper)

由于小组讨论的时间有限,为了能够保障小组讨论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进行,通常在小组中有一个成员需要做时间控制的工作,这就是小组讨论中另外一个角色——时间控制者的任务。

控制者是小组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员,不仅关系到整个小组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充分讨论问题,从而得到完善的小组解决方案,还关系到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机会是否均等,并且发挥各自最大的贡献,以实现小组方案的最优化。

在很多公司组织的小组面试中,时间控制者通过的几率比较大,这是因为时间控制者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其团队合作和对小组的贡献很容易凸显。但是,一个出色的时间控制者并不是仅做计算一下时间这样容易的工作,里面大有学问所在。

---时间划分

作为时间控制者,应首先牢记第一任务是时间管理。所以在了解时间规定、得到小组讨论题目后,应根据问题解决的困难点将时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在小组形成整体思路的过程中,时间控制者应该围绕着整体思路的情况来调整时间划分,并及时与领导者和其他成员沟通、协商。

以下是某位同学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争取到时间控制者角色的表现:

“我们要讨论解决的是一个……问题,可能在解决××、××等问题上,会遇到困难。我建议,在讨论前先根据题目的情况,将讨论时间这样来分块,大家看看有没有意见?

大家先用3分钟时间独立思考,并写下初步方案,然后我们轮流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每人一分半钟,一共是12分钟。然后我们用20分钟时间来深入讨论,得到更为综合完善的方案,接下来我们再给5分钟的时间选出代表,让他整理思路和准备总结,最后由他代表小组做总结陈述。整个过程是3+12+20+5=40分钟,而题目规定是45分钟,我们有5分钟左右的机动时间。这样的时间划分,大家认为可行吗?

如果可行的话,好!那现在我们就开始吧!”

当然,也有些同学通过比较直接的方式争取到时间控制者的角色,例如:“我带表了,计时方便,让我来计时吧”。

---管理时间、配合领导者推进讨论

作为时间控制者,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小组预先设定好的时间规划来管理时间,要学会适当打断发言超时或者发言罗嗦、偏题的同学,同时也要适当引导小组成员在讨论过程中简明扼要。

例如:当出现某位成员说话超时或者偏题的情况时,应及时打断其发言:“××同学,时间到了,请先停一下,轮到××同学发言了”、或者“刚才大家各说各的,我们先回到总体思路上。我们讨论到哪一步了呢?”;在引导成员发言要简明扼要时,可以表示“××同学,你能用几个词总结你刚才的讲话吗?”、“××同学,请简要阐述你思考的结论是什么?”等等,也可以通过赞扬的方式来引导,如“××同学提到的××这个问题很有见地,现在的重点是解决×××问题,大家认为该如何解决呢?”。

---机动时间的处理

如果出现剩余时间充足的情况,那么时间控制者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进一步推动小组方案的完善讨论和进一步的总结。例如:“现在还剩4分钟,我们想想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吗?”、“我们把问题解决了,现在还有4分钟,大家讨论一下以后怎么避免同样的生产问题发生吧!”

(3)建议者

建议者是指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纯粹就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不直接或间接领导小组,也不做时间控制者、记录员及总结者所作的工作。一般在小组讨论中,建议者所占的人数相对其他角色要多,属于比较平淡的角色。但并不是说建议者就没有发挥的空间,一定会被HR忽视。

作为建议者,首先要注意自己所提的建议和意见一定要有逻辑合理性、正确的方向性,这是HR能够观察到的属于建议者角色的亮点。正确的、富有逻辑性的建议,一旦被小组认可、采纳,那么提出建议的建议者也能获得加分,从而有可能从小组讨论中突围出来。

其次,在与小组其他成员讨论、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团队精神,发言前先总结下别人的观点,稍作评价,再提出自己意见,这是尊重他人的做法。在讨论过程中,如果自己有意见,先听听看其他人怎么说,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意见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也可以发现他人所遗漏的地方找机会补充。

作为建议者,有时候会发现自己对小组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任务没有什么想法,基本上很难发表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或者遇到的案例和问题,自己还未读完或读懂题目材料,小组就已经开始讨论了;或者小组其他成员已经把你的想法和观点都想到并阐述了。面对这些情况时,首先不要心慌,仔细听取别人的谈话,在别人发表完毕之后,自己先做下总结,然后将他人的意见综述一下,然后加上自己的一点补充,这样也能巧妙造成自己也有观点、意见发表的迹象,从而扭转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

(4)记录员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人的观点与发言,都需要有人记录整理,并在总结展示阶段将整理好的材料提交给发言的成员,这就是记录员角色的大致职责。记录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一个优秀的记录员能及时把讨论过程中关于要点问题解决的发言、有创意的点子等清晰的记录下来,同时还要在重点问题没有讨论结果或者出现跑题的情况下,适当提醒相关成员。担任这个角色需要较强的笔记能力,笔记速度、对要点的把握、笔记的工整性上都有较高的要求。

那么如何在小组讨论过程担任好记录员的角色呢?建议从以下方面展开:

--重点明确,记录清晰

在小组确定整体解决问题的思路后,将小组确定的时间划分安排,将一张纸分成几部分,在每部分的页头标明该时间段内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快速而准确记下每个成员的发言,包括成员名字及发言内容(不用全部逐字记录,但完整意思一定要记录,包括好点子和坏点子),并结合小组的整体解决思路,把相关的发言重点用记号标明。

--协助小组领导者解决问题盲点,推进小组讨论

如前所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讨论偏离题意、目标方向错误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作为记录员也应该要适时提醒整个小组或某个组员,同时将重点的意见建议清晰地记录下来,并传达给小组领导,从而推进整个小组讨论的进程。例如:“就×××问题我们刚才已经讨论到×××步骤了,接下来应该进入到下个环节问题的讨论……”。

---恰当总结发言,争取做小组代表来总结陈述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及总结展示前,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简要的总结一下小组讨论的结果。例如:某个同学在一次担任记录员的小组讨论结束后,拿起记录要点的纸,对这所有小组成员说:“大家的发言及讨论我都记录在这张纸上了,接下来,我向大家简要说明一下我记录的要点吧!……”,在其他成员听他做汇总的过程中,他有重点地、思路清晰地将整理好的讨论方案要点一条一条的说出来,并在适当的时候点名

夸奖了小组其他某个成员的建议或意见。并在最后说“这就是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全部记录在这里了,接下来哪位同学去做代表陈述?我将这张纸给他。”而其他组员在听完的总结后,都一致选他作为小组代表做最后的总结陈述、小组展示。

对于小组讨论过程中的坏点子,例如:与解决小组问题大局目标相冲突,或者是节外生枝不在问题的讨论范围之内等等,作为记录员该怎么处理呢?如果小组某个成员只提出一次这样的坏点子,且没有占用太多讨论时间的话,可记录下来而不用向大家点明。如果再次被提出来,并引起小组整体讨论的话,记录员就应该要明确表态,引导小组讨论朝正确的方向进行。

(5)总结者

实际情况中总结者的角色应该在总结展示阶段才会出现,总结者的职责就是代表整个小组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向面试官陈述,或者代表小组上台做方案成果展示、演讲等。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总结者都是在讨论结束后由整个小组一致投票选出来的,所以担任总结者的人必须能够赢得小组其他成员的信任,而这个信任大多数是在之前的讨论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如果你获得了代表小组做总结的机会,那么在看完总结材料后,建议在第一时间和其他角色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以确认自己的理解和想要总结表达的思路、方式准确无误。在做总结陈述、小组展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说话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如有必要,可以将小组成员思考的过程简要概括一下。

--如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选取自己的角色方向?

在了解小组讨论过程中的角色分工之后,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角色方向呢?建议从以下两点考虑:

1.权衡自己及小组其他成员的能力、性格和专业构成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性格,其能力、专业素质、背景经历等也不尽相同。如果你最初想要做领导者,但如果小组中有其他成员的能力更强,那你可以选择其他辅助的角色。

2.根据自己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当中的习惯及表现来合理选择角色

这个原则换句话说就是要做真实的自我。如果你属于逻辑思维比较强,更善于做推理演算的纸面工作,但却不善于语言表达的话,那么你就不要做总结者的角色,可以做其他辅助的角色。如果你善于思路引导、善于活跃讨论气氛、有对大局观的把握,那么你可以考虑做领导者或者时间控制者等等。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综合选择角色。

小组讨论过程中的基本礼仪及原则

在小组讨论发言时,要面向小组成员,而不要看着面试官说话。因为讨论是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的,与面试官无关,小组其他成员才是讨论过程中最重要的人;

尊重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友善待人,不恶语相向。相信每一个成员都想抓住机会多发言,以便“突显”自己。但过分表现自己,对他人的观点无端攻击、横加指责、恶语相向,往往只会导致自己最早出局。没有一个公司会聘用一个不重视合作、没有团队意识的人;注意多用建议性批评,不用批评性建议;

不能将小组讨论弄成“一言堂”。不可滔滔不绝垄断发言,也不能长期沉默,处处被动。每次发言都必须有条理、有根据;

所有的讨论都要基于材料,不能做自己的假设;

关于简历:

篇幅:一页为佳,如果两页,第二页要超过2/3.字体:姓名和小标题可以用黑体,其他一般用宋体。尽量避免一份简历中使用多种字体,少用斜体和下划线,但可以适当运用粗体强调。正文字号一般五号字。姓名可以二号字体。

范例:请描述一件让你感觉最失败的事情或者经历What+STAR+Key Words法则

What:在大三暑假,我应聘联合利华暑期实习生失败了,而且是在第一轮小组面试中就被淘汰了。这对于向来以能言善辩在班级里著称的我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失败(Key Words)。

Situation:当时我们小组讨论的话题是牙膏销售,每个人代表一个城市。每个人能看到的材料就是自己所在城市的牙膏销售中出现的问题。当时整个小组讨论进行得很不顺利,因为我们小组的Leader特别强势,他完全主导了整个讨论,而且实话实说,他确实是引导整个小组走错了方向。他一直在用SWOT方法引导大家进行分析讨论,但是实际上,整个小组领取到的材料已经就是SWOT当中的T(Threaten)了,牙膏在各个城市的销售已经遇到了威胁,我认为需要重点讨论的是具体的应对措施,而不是再重新分析一遍SWOT。

Task: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一直在尝试扭转整个局面,把整个小组讨论引导到具体行动方案的制定上来。Actions:我首先提醒Leader他的思路不对,但是他还是坚持自己原先的思路。然后,我又尝试争取小组其他成员的支持,但是其他组员刚才已经跟着Leader分析了半天,都不愿意或者不敢中途转换思路。

Result:最后小组讨论的结果很惨,我们组除了Leader过关,其他人全部没通过。过后我做了总结,我认为Leader被选中,应该是由于他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和踊跃。而相比之下,我没有能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之所以将这次小组面试的经历作为我最大的失败经历(Key Words),并不是因为没有能通过小组面试的结果,而是因为自己在心态上的一种失败。在心态上,我没有完全投入到小组讨论的解决问题实战中,而是过于注重个人留给面试官的印象,总是提醒自己不能太Aggressive,因为别人的经验里面提到面试官最讨厌太Aggressive的“出头鸟”!这样的心态导致我不能强势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导致失败。从这个失败中我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首先从集体利益出发,也就是要想办法为集体解决问题,先有集体的成功,才会有个人的成功。为了集体的利益即使失去了个人的风度也在所不惜。而如果“私心”太重,反而会影响自己的表现。

(点评: 后面的总结偏长,在实际面试中只需要一分钟就可以阐述完毕,而且很可能是在面试官引导之下逐步完成的。)

总体点评:这个同学回答的精彩之处在于自我升华。他从一次普通的实习生申请面试失败之中,领悟出一个做事的准则:有公心,无私心,自然会解决事情并赢得别人的尊重。

例:如果你被刷了,你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应聘者:鉴于今天的表现以及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我提到我的性格缺点是慢热,我是慢热型的人,等我把思路理清楚开始想一招致命的时候,别人已经结束了,有点太慢了。

面试官:能不能理解成你反应迟钝?(点评:面试官巧妙设下圈套,应聘者不能跟着他的思路走。)

应聘者:不能,我虽然慢热,但是我认为我是在全面思考之后,然后再做出反应,希望一招致命。而且技术服务职位(应聘的岗位)需要我们先倾听,然后再做出反应是吧!(点评:应聘者巧妙地将面试官的问题引入到自己如何适合这个岗位上,将劣势变成优势,非常聪明。)

上一篇:医者仁心作文下一篇: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