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7-22

城乡建设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8篇)

1.城乡建设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X X X 同 志

在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刚刚召开的全省城乡建设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国家对南京城市的新定位,统筹地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城乡规划工作,全面整合优化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品质,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新时期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提供更有力支撑。上午举行了城市设计专题讲座;刚才,杨卫泽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规划一些宏观的指导思想、要求和在新时期要重点把握的问题都作了明确要求;周岚厅长对南京的规划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晶夫同志、有关区县同志也作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大家落实好。

关于这几年规划所作出的成绩,市委市政府给予充分肯定。应该说,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城市的规划工作,近几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各类规划的修编实施,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完善的规划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和各类发展资源的集约利用,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功能的拓展提升和城市结构的完善,也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们着手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在省委省政府的领 1 导下,在住建部、省住建厅以及专家学者指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下,在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下,现在总体规划修编已经基本完成,并且进入报批程序。规划修编的过程,就是规划未来的发展过程,也是形成共识的过程。应该说,新一轮的规划修编,增强了我们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加快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信心和决心。下面结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大家交换一下关于规划的一些问题的想法。我当了三个城市的市长,在昆山、在扬州,现在到了南京,一个是县级市,一个是地级市,一个是省会城市。三个城市市长当下来,对规划问题还是颇有心得、颇有感受。我想了三句话:一句就是我们“要用科学的理念来制定规划”,一句是“要用科学的规划来引领建设”,第三句是“要用科学的机制来执行规划”。今天,我想就围绕这三句话来展开我的一些想法。

一、坚持用科学的理念制定规划

围绕南京的发展实际,应该怎么来制定好、完善好城市的规划。虽然总体规划是在市一级层面,我们区县的党政领导同志、市各个部委办局的领导同志对规划都很关注,都直接参与,是参与者、组织者、制订者、实践者。

一是规划要坚持科学定位、高端发展。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是省会城市,经过长期的发展,历代人的智慧和建设,南京已经构建了特大城市格局。国务院在去年公布的长三角规划中就已明确了南京泛长三角门户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客观上提升了南京的城市地位,2 我们争取建设部能够把南京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我体会:“现代化”是城市化发展程度,“国际性”是城市发展比较定位,“人文绿都”是城市的特质,这些是我们城市定位的高点。今后一个时期,是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也是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构建现代化超大城市格局的关键时期,规划要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题主线,我们要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国际水平作为标杆,在空间布局上要统筹好主城与近郊城乡一体发展的关系,统筹好江南、江北的关系,统筹好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关系,统筹好南京与周边都市圈城市,特别是宁镇扬之间的关系。在规划的指导方针上,要从过去注重拓展城市空间,转向城市扩展发展与内涵提升并举,更加注重城市环境容量和科学建设;从过去注重主城发展,转向城市发展和城乡统筹并举、更加注重推动城乡一体发展;从过去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建设和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并举,更加注重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从注重产业发展,转向统筹安排好城乡空间、产业、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和人口的布局,更加注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确保我们的发展始终沿着科学、可持续的轨道前行。

二是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永续发展。城市是人的生活空间。美国规划师协会(APA组织)对规划的定义,就是试图通过为现在和将来创造更加方便、公平、健康、有效,以及更具吸引力的场所,来改进人们的生活福利和社区质量。3 这个规划定位是以人为中心,把改进人的生活质量作为重点。城乡规划要把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作为根本宗旨,把宜居、安居乐业作为根本出发点,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满意度作为重要标准,更加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更加注重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统筹解决好居住、对外交通、对内交通、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以及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要通过规划,让百姓有更好的机会来选择在哪个地方生活、怎么样生活,真正建设人民幸福城市,实现永续发展。

三是规划要谋篇布局、优化发展。规划重就重在要谋篇布局,“先摆棋盘后落子”。作为南京来说,我们的规划要从宏观和战略层面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要围绕“一城三区”的总体布局,深化各区域、各功能板块和各城市组团的功能定位和布局,做到谋定而后动,下好城市发展“一盘棋”。特别是从规划的角度来说,从城市的总体来看,跳出南京看南京,跳出局部看南京。谋篇布局,先摆棋盘、后落子,不要急于先把棋子放下来,最后发现走的棋子是不对的。南京的人文、历史、生态、教育、科技、人才、土地、山水资源都非常丰富,规划要更好的认识资源、整合资源、配置资源,发挥资源优势,提升资源的价值;我们市和各区县的领导同志都要“读好南京这本大书”。南京这本书比较厚重,要真正认识它,读懂它,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希望我们市的领导,包括市各个部门,包括区县的同志,要认认真真读好这本书,在更高层面上审视我们所属的空间布局、挖掘自身的资源,4 通过规划空间布局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优化,实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发挥资源最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规划效益。

四是规划要坚持一脉相承、特色发展。南京在近2500年的发展历史中,从东吴孙权是建城第一人,到明朝朱元璋是南京建都第一人,到民国时期的“首都计划”,到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在2500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文脉、格局、信息,体现了良好的传承关系。特别是我们现在重读“首都计划”,我读过几遍,对我们城市的总体格局起了重要作用。从历史到现在,近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南京的城市规划、城市格局体现了良好的传承关系。规划“魂”在文脉,我们要深刻把握城市的历史脉络(城市沿革)、人文脉络、地理脉络、产业脉络,“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是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我认为,蓝图是不断可以描绘的,也可以各人都来描绘蓝图,但是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城市规划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这个“脉”,一脉相承。规划要注重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古迹、街巷肌理,传承好历史文脉,延续现代文明。通过高水平的规划,充分彰显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独特的生态环境风貌、展现大都市的现代化风采。

五是规划要坚持系统规划、统筹发展。城市是一个有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市民生活的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城市规划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要有总规,而且要做好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并且要把城市 5 总体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文化保护规划“多规合一”。我们要完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城市产业规划体系、完善城市功能体系、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交通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体系、完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完善城市规模和人口系统、完善规划导则和技术支撑体系等等。通过完善的规划系统,最大限度的发挥规划的综合效益,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六是规划要坚持刚性的原则,又要有弹性的空间。城市规划是法定准则,规划一经确定,就要具有权威性、刚性的要求,就要一以贯之、执行到位。规划不能跟着领导意志变、随着开发商利益变。现在我们有些规划违规,规划方面的问题很多是迁就了开发商的利益,跟着开发商的鼻子走。所以,规划要坚持公平性,只有公平、公正才能体现刚性。作为我们城市的领导者,要当好“守门员”。这个“守门员”很重要,要坚守城市规划的理念,坚守城市规划的格局,坚守城市的文脉,坚守城市的风貌,坚守城市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一茬接着一茬干,不以破坏历史文化为代价,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以伤害老百姓的利益为代价,不因眼前利益损害长远发展。我常常跟晶夫同志讲,违反规划要么就是我市长,要么就是你局长,指的是领导干部对城市规划的责任和关键作用,因为单位和老百姓违反规划,你可以说它是违章建筑、违规建设,城市领导者能不能在规划确定以后坚守得住,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到扬州去看了以后,都说 6 瘦西湖周边的天际轮廓线没有一个高层建筑,这是多少代党委、政府坚守下来的。瘦西湖周边新建每一处建筑,都必须放气球,超过气球线的,都必须要降下来,这就是坚守。要坚守住不容易,往往一看到有投资商来了,说可以投资多少钱,马上就心动了,规划也就松动了,就可以改一改了。有的为什么发生侵占公共绿地、侵占道路控制线,往往就在这个利益问题上。我们城市的领导者在规划问题的控制上,关键是两点:一个是理念,一个是利益。要么就是理念落后,规划不可能搞得好,城市设计、城市建筑也不可能搞得好、城市景观不可能搞得好。要么就是利益控制,一旦受到利益控制了,很多事情很难办。所以,我希望我们市里的各位领导,包括区县的党政领导,在规划问题上一定要坚守它的刚性。同时,现在我们城市发展未来有不确定性,规划的一个任务就是发掘、评估、解决不确定性,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城乡建设发展脉搏,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城乡发展规划,使规划既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也为长远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和余地;既要坚守总体布局,又要完善深化功能组团;既要有控制性的规划,也要有城市设计来丰富它。所以,现在国外城市规划的基准期一般是N年,对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但是总体的控制、区域的控制,比如这个地方是工业,那个地方是中央区,那个地方是绿地,那个地方是生活居住,这是要控制住的,而且必须要严格控制。如果我们把绿化用地变为住宅用地,那就整个乱套了。现在我们有的开发区里面盖满了住宅,住宅区旁边 7 又造了工厂,配套的不是现在所说的混合功能,而是一种无序的配置,对后来造成的很严重后果。所以,日常生活中工厂噪音,老百姓上访;有的时候,工厂污染,老百姓上访。但是,这个厂里又很冤枉,说建厂几十年了,你们房产开发刚刚过来,到底是谁搬。迈皋桥地区的小产权房把百江燃气厂全部围起来了,80万平方米在周边。去年7•28事故我在现场去看了,是拆小产权房呢?还是搬煤气厂呢?小产权房80万平方米,每户人家平均 80平方米的话就是 1 万户,这 1万户老百姓搬迁谈何容易。现在我们讨论下来,只能搬厂。所以,规划要能坚守住,同时要保证其弹性。坚守是坚守总体格局、总体功能、总体风貌,大的方面要坚守住。具体的在发展过程中完善提升,应该说是有一定弹性的,但不能破坏总体。当然,我们强调的规划修编,要切实履行好法定程序,做到依法合规,不能“领导调动、规划重弄”。规划蓝图的实施也要有“时间表”、“路线图”,细化实施步骤,把握建设时序,做到干一项成一项、做一件像一件,建设更多的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精品。

二、坚持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建设

这里,我就实施好总规,确保各项建设始终按照科学规划的要求落实推进,重点强调两个方面:

第一,要抓好规划的深化

总规确定以后,要加快制定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和各类控制性详规,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

一是深化推进“一城三区”规划建设,优化城市格局。要 8 按照“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一城三区”城市空间布局,要把握这个总体布局、把握大格局、大的主轴和大的空间组团。我们的老城要认真仔细研究,包括“首都计划”,其轴向非常明显,东西向中山东路、汉中路,南北向“三中路”(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但是现在出了城墙,出了秦淮河,我们的道路体系基本就乱了,所以交通问题组织上还有些问题需要完善。根本在于我们的道路体系、网络体系要进一步的完善,交通不成网就很难完善。出了中山门以后,我们的宁丹路也好、雨花路也好,缺乏协调统筹。现在去江宁,去东山镇区,卡子门是个大卡口,当然有很多因素,比如有红花机场、土山机场,在东南这个方向,没有几条干道可以过得去。我们讨论南京的道路体系,也看到几个不可移动的因素:一个是紫金山、玄武湖,必须绕着走,不可能都打隧道;第二个就是明城墙,城墙围合43平方公里,城墙内外是天然的屏障;第三个是长江,江南和江北之间有长江阻隔,毕竟不像秦淮河那样架桥容易。所以对道路网络体系、交通网络体系要认真去研究,才能有效地去采取措施。对一城三区,在功能上,特别是主城区、老城区重点是要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提升科技创新、金融、交通物流、商贸商务、文化教育等功能,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充分展示现代化、国际化、人文绿都的新形象。仙林、东山新区建设,要加快从单一的居住城、大学城、产业城,向综合性新城区转变,加快功能完善。仙林、东山需要不断地完善包括交通的组织,商务服务和商贸的一些功能。浦口新城 9 的开发,要加快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和项目建设,“先做环境、后上项目”。同时,要更多关注六合(江北新区部分)和高淳、溧水区域的发展和整合,提升规划建设水平。

二是深化全域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格局。最近省委省政府在常州召开了城乡一体发展会议,重点强调新一轮城乡建设要突出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去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行动纲要》,对全市6600平方公里进行全面统筹、一体规划、一体发展,明确了建设8个新城、60个新市镇、1300个新社区新型城乡空间结构体系。这里我强调一下,统筹城乡规划是全域统筹的规划,要把城乡的产业、交通、环境、土地、农业“1115”规划等统筹考虑,要逐一落实到镇(街)、村(社区)。乡镇村发展规划要把城市文明和田园风情融合发展,不能照抄照搬城市格局,我们总的要求是否符合实际,要落到底才能检验。前几天,绍泽同志组织11个城乡统筹试点镇街讨论规划,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包括我联系的江宁谷里,就是把农村规划得像城市一样。现在不断调整修改,比原来要好得多,因为农村就是农村,新市镇的建设要是把它建成现代文明和田园风情紧密结合、融合发展。前不久我到溧水东屏的长乐村去住了几天,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按照原规划,长乐村必须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变成一个新社区,但长乐村旁边就是卧龙湖,湖边开发的就是国际化小镇,如果说进一步整合,可能是另外一个新的考量。但镇里、县里没办法,因为总量是市里分到县里,县里分到镇里。我认为总体要求 10 是8个新城,60个新市镇,1300个新社区,我看1350个、1280个也不要紧,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三是深化各大功能板块规划,优化城市组团。十大功能板块是“一城三区”规划的具体实施、延伸深化,是在一定空间组团内的详规深化,也是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一项重要举措。现在,十大功能板块的总体规划都已完成,要继续深化、细化和完善分项规划。随着规划的深化,今后还有一些功能性板块要统筹规划。前不久和周谦同志去看谷里周边的地区,包括牛首山、将军山、吉山、凤凰山,我们城南地区有一个大的好的生态廊道,要把这个地方打造成城市南部地区的生态绿地,适当的发展郊野旅游项目,就要跨雨花台区、跨到江宁区等,要有机地整合板块,雨花搞的软件谷、江宁搞的东吉谷、江宁的软件园,包括板桥新城,都要加强整合,现在开始就要高度重视,要整合这些功能板块。河西新区要全力打造成金融集聚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文化体育中心和滨江宜居城区;南部新城要打造成全市的都市交通商务新中心和时尚文化休闲中心、绿色宜居新城;浦口新城要打造成科技、生态、滨江、宜居特色的新城区;麒麟生态科技城要打造成国际化科技研发园区和国际化生活社区;城南历史文化街区要修缮好历史文化街区和打造旅游景区;下关滨江要规划建设成为高端商贸、商务服务集聚发展的滨江新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要建设智慧生态岛;燕子矶和迈皋桥地区要进行旧区更新、功能转换;保障性住房建设,丁家庄、东花岗西花岗、上坊桥和西善桥岱山 11 四大片区是城市新区组团,要把居住和各种文化、教育、商业、养老等功能规划配置到位,下一步新增的100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人才房的规划,要与各功能区发展结合,与城市发展主轴衔接,与“地铁小镇”建设结合;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是围合城市的文化带、生态带。我们现在的城墙围合市43平方公里,过去的土城头部分已经破坏,但大部分还存在,从下关上元门、观音门,到江宁的麒麟门、沧波门、高桥门、上坊门,进入秦淮新河,这个一圈60公里,围合面积是290多平方公里,这对城市框架的拉开很有好处,改善城乡特别是近郊的环境风貌、品质都有很大的好处,所以现在是加快推动百里风光带的建设,建成都市历史展示带、市民休闲好去处和城市绿色生态屏障。

四是深化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功能规划。要通过实施有效的空间开发规划调控,推进优化提升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生态保护区域三大功能区域的建设,进一步深化完善国土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文化保护和发展规划;深化编制城市功能规划、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民生建设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促进区域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五是深化城市专项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分区规划要有效地做好衔接和协调,包括城市交通、道路、水系保护、历史文化、生态建设等等,大到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小到城市公共家居设计;上到城市天际轮廓线,下到地下管网,都要深化细化。我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市区公共交通规划。12 市委市政府去年邀请新加坡陆路管理局,组成一个专业团队,工作了半年时间。新加坡整个国家,也是一个城市700多万人,他们的面积跟我们城区、建成区的面积差不多,是 700平方公里,但新加坡同时留有大量的湿地、水库、滨海岸线,它的交通组织就是分散式的组团布局,交通组织非常有序。因为是一个国际性的城市,流动人口量很大,他们的交通组织对我们有启示。我们请他们对我们的城市规划,特别是公共交通规划提出中肯意见,他们认为我们公共交通总体上也达到一定水平,但跟老百姓的感觉和城市未来发展的希望来说,公共交通还存在一定问题。我们希望到2014年左右,公共交通出行率达到 40%,到 2015 年更高。现在不从解决的路网开始,不从解决各种交通工具的有效衔接开始,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新一轮市区公共交通规划建设,要重点解决好主城与河西新城之间的交通衔接,解决好主城与周边几个副城之间的交通组织,解决好江北之间、城南和江宁之间的交通组织,解决好交通拥堵的节点、合流点问题,解决好换乘中心的布局。现在在南京南站建设了高铁、地铁、长途客运、城市公交、私车等零距离换乘中心,今年年底到明年可以投入使用南京站北广场小红山换乘中心。今年开工在马群建设换乘中心,在浦口、龙潭规划一定区域内的换乘中心,通过马群换乘中心建成以后,东边沪宁高速、宁杭高速的长途巴士都在外围进行换乘,私家车可以在外围停下来,轻轨、地铁建成后,减少对城市中心区、主城的交通流量。现在我们正在改造绕城公路,今年要把马群到花神 13 庙这一带改造完成,现在除了南站北广场还未完成以外主干道都做了。为什么现在堵,所有东边来的车都从中山门进来,通过这个换乘中心以后,今后到河西、白下、秦淮的其他车流,可以从绕城、通过光华路、石杨路、江山大街,减少对城市主干道特别是中山东路上的交通压力。解决好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无缝对接,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路网,促进主城与城市组团有机整合、有机发展。

六是深化城市设计,提升规划建设品位。城市设计主要解决城市各项因素的重组布局,包括优化城市与山水、地形等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包括调整城市内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得城市有序发展,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生活品质。对每个功能区、每个片区、每条街道、每幢建筑、每处景观,都要精心搞好形象设计,注重建筑的造型、色彩、风格的协调一致,做到历史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打造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建筑精品和城市亮点。对于城市设计,不但市级层面要重视,而且区一级也要高度重视。现在有的连锁店,一栋建筑大红、一栋桔黄色,突然冒出来,对周边景观影响很大,希望区里规划、建设部门把好关,特别是在民国风貌建筑周边,突然冒出一个大红大黄色的建筑,就像小姑娘脸上没化好妆,画眉毛没画好,脸上一块大墨汁,这个小姑娘再美也不美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去把关,包括规划局、城管局,还有其他部门。

第二,发挥规划管控引导作用

规划是政府依法行政、实施宏观调控、优化要素配置的 14 重要手段,是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加速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我们城市规划建设总体是好的,但现在城市发展中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比如中心区环境恶化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垃圾污染等对生态环境平衡破坏的问题;城市用地粗放、无节制蔓延、侵占绿地等问题;城市公共交通不畅、网络体系不完善、居民出行不便捷、停车设施不足等问题,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文化、教育、卫生资源配置不均、布局不合理,拉大了公共服务资源的地区差距;城市的城中村、老小区改造还没有到位的问题等这些“城市病”不同程度的存在,少数居民生活环境不好,这些既有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有规划本身造成的问题或遗留的问题,下一步城市规划中需要逐步有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

要通过规划手段,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用规划推动整合优化配置各类城市资源,提升资源价值。规划的过程,就是资源的挖掘、整合、优化、提升价值的过程。一个是整合资源。南京空间资源有限,土地等资源要素短缺,但城市的科教等创新资源、人力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生态环境资源非常丰富,如何把南京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是规划首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再一个就是提升资源的价值。星云大师与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这个老和尚拿了一块石头给小和尚,让他去卖,告诉他这块石头值很多钱。第一次小和尚下山到一个村上去卖,根本无人来问;第二次老和尚让小和尚到一个更大的集镇去卖,有 15 人只愿意出很低的钱,但是小和尚想到老和尚说这个东西值很多钱,没有愿意卖;第三次老和尚让小和尚跑的更远,到一个更大的城市去卖,很快石头就被人高价买走了。星云大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好的资源要放到最好地方去,资源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得出它的价值,资源的价值要在更高的层面才能得到认可和体现,好的东西要派上好的用场,黄金土地要产生黄金效益。我们现在有很多好的资源,规划要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提升,要面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资源犹如一块布料,规划就是裁剪,高手剪裁,布料可以剪成国际高档品牌,化简单为神奇,使资源集约、价值提升;反之就成败笔,造成遗憾。我们现在一些同志不太重视资源的价值,土地、岸线随便卖了,廉价卖了,实在可惜。

二是要用规划推动完善功能提升能级,增强集聚辐射力。城市是发展的载体,是居民的生活空间,城市的规划建设、功能配置、生态环境建设,都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体现宜居的要求。我们建设泛长三角承东启西的门户城市,不仅是地理上的门户,还要成为功能上的门户,要进一步深化规划、优化布局,加快做好城市的中央商务区、文化中心、行政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制造业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包括换乘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功能的规划建设,着力提升城市能级、集聚力,增强辐射力。去年在规划浦口新城的时候,一块地卖到1000多万,与以前买十几万、五十万相差太远,当时网上有评论说面粉比面包贵,浦口房子才卖8000元/㎡,16 现在楼面地价7000、8000多。雅居乐为什么这样?后来我见到雅居乐老总,他说拍卖前他在这个地块上待了3个小时,最终有三个原因让他拿这块地。第一,规划把浦口新城调整为一个新的城市中心,包括医疗、文化、商务、商贸中心都放在这里,不是新村的规划。第二,滨江大道由快速路改为了一条亲水的生活性道路,改变了人与水的距离。第三,现在规划从长江到老山佛手湖的中央绿化带,360米宽、约4700米长,政府愿意规划建设为大型绿地,表明是下了决心提高品质,当时就交代南京公司的人,只要不超过8000元一个平方米就拿。后来我看网上也有一个评论说,浦口终于摆脱了低层次的开发。面粉比面包贵,问题是同样的面粉做什么面包,如一般的面包就是价格低,如果是法式面包,价值大大提高。规划一定要考虑功能完善,提升价值。

三是要用规划推动产业提升,优化生产力布局。现在,我们明确了城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四区两县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主城区要按照规划要求,进一步明确各自在服务业领域的主导产业,明确定位,集聚发展,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各郊区县、各开发园区,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强化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促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四是要用规划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今后几年,我们要重点抓好铁路枢纽港、禄口机场空港、南京港和过江交通、轨道交通、城乡干线公路交通、城乡公共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南京南站、南京 17 站、龙潭、马群、浦口等换乘中心规划建设,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市区和区域交通承载力。同时对电力、通信、上水下水雨污分流管网等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成网提升。

五是要用规划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彰显文化特色。要牢固树立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的理念,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方针,挖掘保护好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国文化遗产,保护好清凉山片区、明皇宫片区、夫子庙—老城南片区等三大片区,做好孙权、朱元璋、孙中山的文章,规划建设好孙权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明皇宫遗址公园、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府博物馆、非物质遗产博物馆、城墙展示馆、宝船遗址博物馆等,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同时,控制老城区建设容量、建筑体量、建筑高度,对老城保护项目不强调一地一项目的平衡。老城南地区不强调本身平衡,市政府考虑从其他地方筹集30亿投入老城南改造,而不是从老城南来平衡。

六是要用规划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品质。要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为抓手,重点规划建设好紫金山—玄武湖中央公园,明外郭—秦淮河百里风光带,滨江、滨河两岸风光带,沿路沿线生态廊道、干线公路生态带、化工园区生态防护林带,以及城市公共绿地小游园建设,建立各城市组团之间的生态开敞空间。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重点是中央公园、百里风光带,长江(从三桥到四桥)滨江两岸、秦淮河(从天生桥到三汊河口),这几条都是100 18 里,要规划建设好。同时,围绕大气治理、水系整理、垃圾分类处理,推进城市环境整治;继续抓好城市主干道、背街小巷、沿河沿江的环境整治;继续大力推进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启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七是要用规划推动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幸福宜居城市。规划是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城乡规划要注重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人民幸福城市打下坚实基础。要切实做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社区服务、公共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卫生资源向新城、新镇、新社区布局。要强化养老、残疾人服务等社会福利设施的规划建设,保障和服务老有所养。

三、坚持用以科学的机制执行规划

科学地制定规划是前提,规范地执行规划是关键,再好的规划,不执行不落实都是一场空。落实好规划,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要坚持头头抓、抓头头。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龙头就要头头抓、抓头头。各级党政一把手是规划的第一责任人,也是规划的第一落实人。规划经法定程序审批后,就是城乡建设的“宪法”,任何单位、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不得突破规划,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坚决遏制“领导换一茬、规划变一次”的现象。市里已调 19 整了规划委员会,我担任主任,并完善了规划审批制度。二是要坚持规划的法制化、规范化。实行城市规划法制化管理,关键是要把规划管理的过程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健全运行机制,把报建程序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任何规划审批都不得违背法定程序;要健全约束机制,建立规划审批责任制和执法违法追究制,确保规划严格实施;要健全监督机制,把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防治执法者滥用权力、徇私枉法,防止利益集团影响规划实施。最近纪委查了一个案子,有的人反映有很多房子在楼上搭建,违章多了20多套公寓房,还办了房产手续,这牵涉到国土、房产、规划等多个部门的人,所以要查的非常严肃,一定要严肃处理。现在媒体对规划监督很多,常常暴露出来我们的规划执行不严,控制不严的问题。规划部门的领导首先要严格把关,首先要坚持得住,可能会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为了城市的发展,必须要坚守,防止滥用权力,防止利益集团违反规划的实施,有些利益集团很厉害,盘根错节。不仅规划部门要监督,而且市里、区里都是规划监督部门。作为领导干部,作为公众权力部门,不能因为利益集团的强烈要求影响规划实施。三是要坚持规划的公开透明、阳光运行。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推行公众咨询制度,在规划论证过程中推行市民旁听制度,在规划审批前推行公示制度,在规划执行过程中推行社会监督制度,把公开透明、阳光规划原则,贯穿于规划的编制、修订、论证、批准、实施的全过程,使政府的决策更好地体现和维护公众的意愿和权益。四是要坚持规划的权威 20 性、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随意变更;要坚持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所有的重大项目的论证和实施,都要坚持规划先行;所有的规划调整修编,都要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所有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受到严肃查处,有效解决违法违章建设成本不高的问题,确保科学的规划得到落实。五是坚持规划效能评估机制,要在规划实施进度中,进行规划评估,提升规划效能。这也是考验规划部门的能力和水平,进行规划的效能和评估。

同志们:坚持科学规划,引领转型发展,既是南京新时期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的重要职责。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科学制订规划,严格执行规划,真正把规划各项目标落到实处,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做出新的贡献!

2.城乡建设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刚刚过去的一年, 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克难攻坚、开拓创新、真抓实干, 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突出表现在:

一是全力扩大建设领域投资,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新突破。全年市政基础设施、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474亿元, 超额30%完成投资目标任务;全区建筑企业总产值完成822亿元, 同比增长27%。二是全面提升城乡规划水平, 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快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我区城镇化水平达40%, 比2008年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 广西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三是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改善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廉租住房建设完成投资19.62亿元, 解决10.83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完成了这项自治区为民办实事任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成投资45亿元, 竣工住房2.39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完成8.3万户, 超过前8年改造量的总和。四是全力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 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注入新内涵。通过实施118项污水处理和81项垃圾处理项目建设, 全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4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6%, 比2008年提高10个百分点。“城乡清洁工程”拓展延伸, 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五是全面启动城乡风貌改造, 统筹城乡发展迈出新步伐。城乡风貌改造一期完成投资3亿多元, 赶在百色起义80周年大庆之前全面完成, 城乡风貌初具特色,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特别值得肯定的还有, 在推进自治区“三馆一基地”等重大公益性项目以及广西参与上海世博会展馆建设中, 我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精心规划, 用心做事, 各项工作推动有力, 进展顺利。

二、认清形势, 进一步增强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 我区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 已进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城乡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和趋势, 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 中央继续实施扩内需保发展政策措施, 推进城镇化已成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和强大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 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 给城乡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 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 把推进城镇化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 大力拓展发展空间。

(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 我区进入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今年初建成, 为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开启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使我区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经济、文化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这为我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镇发展, 大力发展城镇开放型经济, 便捷地融入区域合作的经济体系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 也对我区城乡建设部门的行政效能、服务理念, 以及企业经营者、干部群众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知识, 努力树立新观念, 积极适应新变化, 加快城乡建设发展, 使我区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加快我区城乡建设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突显

国家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加大西部优先发展支持力度后, 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这必将推动我区加快城镇化进程, 早日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我们必须用足用好中央支持广西的政策, 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推动国内外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向我区集聚, 加快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我区跨越发展。

(四) 我区城镇化建设进入一个快速扩容、快速推进的新时期

近几年, 我区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3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 城镇化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今后国家将进一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同时随着我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工业化加速推进, 必将迎来城市新一轮快速扩容、城镇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的重要机遇期。我区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将加快向城镇转移, 第二、三产业会加速向城镇聚集发展, 大批城镇将不断扩大和出现, 每年将新增城镇人口100万人以上, 这对城市规划、管理以及道路、给排水、住房、休闲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领导和管理城镇的能力, 着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

(五)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职责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增加了新的内容, 拓展了新的领域

这次机构改革, 把住房问题列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首要职责, 强化了政府对解决住房问题的责任, “城乡”二字, 凸显贯彻统筹城乡的发展方略, 这些, 标志着建设部门由单一的专业部门, 转变为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的重要部门, 进一步提升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组建设立, 是全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新起点、新纪元, 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强城乡统筹、推动科学发展、注重改善民生的坚定决心,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进一步增强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更加注重城乡统筹, 更加注重科学发展, 更加关注民生。

三、突出重点, 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

今年, 我区要继续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投资将进一步扩大, 改善民生的位置将更加突出。作为赋予住房保障和统筹城乡发展新职能的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住房保障, 加强城乡统筹, 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 着力强化城乡规划调控作用, 促进城镇化发展

推进城镇化, 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已成为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和重要抓手。要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发展,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1. 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调控引导。

要加快推进和依法编制城乡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总体规划, 加快编制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加强城市设计, 塑造城市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颁布实施, 把城乡规划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重大项目规划选址管理, 将重大项目纳入城乡规划加快建设;要完善规划督察员制度, 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2. 加快中心城市 (区) 发展。

要加快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柳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和其他大中城市新区建设。把工业园区、开发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建设, 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 产业向城镇集聚, 打造一批强市强镇;要按照“完善功能、突显特色、提升品位、优化环境”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中心城市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 完善城市功能。要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在设区市全面开展“数字城管”建设, 加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

3. 加快发展县城和小城镇。

把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加快编制县域城镇总体规划, 尤其是建设中的主要交通干线节点城镇建设规划, 着力解决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加快发展县城和重点镇;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购房落户政策, 推动农民工向城镇有序转移;要实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进一步完善以小城镇为依托、中心村为节点的县域村镇规划布局, 以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为契机, 推进村镇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二) 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住有所居”的目标。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更涉及民生。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房地产市场, 实行省级政府负总责, 市县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 推动我区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1. 加强廉租住房保障工作。

2009年, 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各市签订了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状, 并将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列入自治区人民政府10件为民办实事之一。我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完成了目标任务。其中, 各项指标任务完成较好的南宁、柳州、玉林、防城港、崇左、桂林等7个城市, 自治区人民政府将给予奖励。今年的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十分繁重。做好廉租住房保障工作, 关键是加强领导和抓好落实。各级政府作为责任主体, 要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协调有关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按照廉租住房保障规划, 确保廉租住房建设用地和配套资金,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 增加廉租住房供给, 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2. 加快政策性住房建设。

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力度, 把经济适用住房保障范围逐步向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扩大。要加大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力度, 完善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配套政策, 抓好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审批、建设工作。要将棚户区改造作为重要的惠民工程, 并与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结合起来, 尽快出台《推进我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 加快推进城市、国有工矿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积极开展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住房建设试点, 增加普通住房供应, 多渠道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3. 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

农村危房改造对我区巩固国防、安定边疆、加强民族团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大意义。2009年, 中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8.3万户, 各地加强领导, 克服困难, 全面完成了这项量多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任务。今年我区计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万户, 任务更加繁重。各地要高度重视, 把农村危房改造与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城乡风貌改造等结合起来, 突出抓好加强领导、建立机构、配套资金、落实责任、督促进度和强化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要按照倒排工期、确保如期完工的要求, 全面完成这些为民办实事任务。

4. 加强和改善房地产调控。

要完善住房消费金融、税收政策, 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用地供应, 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的开发建设。鼓励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房地产业, 引导农村劳动力进城安居就业, 扩大市场总体规模。规范发展住房二级市场, 盘活住房租赁市场。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 完善商品房开发管理和预售等制度;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 着力推进节能减排, 促进城乡环境改善

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既是实现我区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 也是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 改善城乡环境的重要内容。

1. 加快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2009年, 我区城镇生活污水垃圾设施建设工作, 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下, 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 玉林、柳州、桂林3市, 陆川、北流、平南、隆安、临桂、荔浦、苍梧、岑溪、田阳、平果、凌云、合山、宜州、凤山等14个县市, 项目建成或进展较快, 在此予以表扬。今年是我区实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 所有市县和国家级园区都必须完成污水垃圾处理厂的建设任务, 全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超过60%, 力争达到70%。各地要全力以赴, 创新投融资体制, 拓宽投融资渠道, 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项目建设;加强项目施工组织和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确保所有列入计划的污水处理设施在2010年6月底前建成, 垃圾处理设施在2010年年底前建成。

2. 推进建筑节能。

要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促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和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组织推广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工程。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 力争我区今年新建建筑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95%。加大淘汰落后砖瓦产能力度, 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确保“十一五”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3. 继续加大“城乡清洁工程”实施力度。

要以第七届市容“南珠杯”竞赛活动为载体, 完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向乡镇拓展延伸, 加强建制镇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 组织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试点, 提高村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四) 着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推进城乡特色塑造

提升形象和品味, 塑造城乡特色风貌, 是加快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区自然生态优势突出, 我们要加快塑造城乡特色, 建设山清水秀、海碧天蓝、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城乡环境, 促进我区发展。

1. 加强城市特色塑造。

充分发挥广西山、水、绿的自然生态优势, 挖掘城镇的历史文化内涵, 坚持特色立城、绿色建城, 在城市建设中, 体现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尽量做到不砍树、不推山、不填水, 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打造特色宜居城市。加快南宁市“一江四湖”水系建设, 打造南宁“中国水城”;完善桂林“两江四湖”、柳州“百里柳江”生态休闲景观带建设, 打造桂林、柳州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名城。实施“差异化”城市建设, 加强其他城市的自然生态保护、历史文脉传承、功能结构完善、景观形象打造、文化内涵塑造, 凸显城市特色, 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大力推进城乡风貌改造。

组织实施城乡风貌改造, 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 是统筹城乡发展、塑造壮乡建设特色的重要内容, 也是改善城乡环境、保障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各地要高度重视。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 多渠道整合资金, 加大投入, 以改造“竹筒房”为重点, 结合村镇公共设施配套和农房建设, 抓好菜单式管理、标准件建设, 全面推进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 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转变作风, 努力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一) 要抓好统筹协调工作

所谓统筹, 一是指城乡要统筹, 善于把握大局, 努力推动城乡建设的统筹发展;二是指部门要统筹, 建设工作涉及诸多部门, 各级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善于统筹部门工作, 协调部门关系, 形成部门合力, 推动工作开展;三是指工作要统筹, 建设工作涉及面广, 工作量大, 要善于抓住重点, 真抓实干, 逐步推进。需强调的是,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今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在深入研究“十二五”重要指标、重大项目、重大政策措施的基础上, 创新规划理念和编制方法, 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加强与国家住建部以及自治区有关部门的衔接, 抓紧修改完善基本思路, 抓紧组织起草规划纲要, 抓紧做好相关专项规划编制。

(二) 要加强项目督查, 认真抓好落实

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2010年为民办10件实事中,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占了安居工程、城乡风貌改造两大项, 涉及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城乡风貌改造三大块工作;加上廉租住房、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工作, 全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地要围绕自治区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 建立健全联合督查、专项督查等机制。自治区要组织联合督查组, 重点督查项目进展、资金到位、工程质量、施工安全、资金使用等, 及时掌握情况, 协调解决问题, 推动项目建设。要健全工作机构尤其是廉租住房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落实工作责任, 提高工作效率, 严格责任追究。要把上述工作纳入自治区绩效考核范畴, 必要时启动问责程序, 追究地方领导的责任。

(三) 要从严治政, 加强廉政建设

各级各部门要更加注重反腐倡廉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建设优质工程、安全工程、阳光工程、廉政工程的相关文件精神, 强化专门监督和全过程监督, 切实把“四个工程”的要求贯穿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确保办成事、不出事。

3.在全市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文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包头的生动实践,通过各种文艺样式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凝聚力量、凝聚人心,我市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一是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我们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要奖项达100多项。电影《吴运铎》、广播剧《宗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惊蛰》荣获中国话剧艺术最高奖“金狮奖”,舞蹈《醇香》、摄影《北纬45°心情草原》、撕纸《吉祥草原》、中国画《天韵草原·赛场》分别荣获“荷花奖”“金像奖”“山花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一大批好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二是特色文艺各领风骚。糅合包头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独创的地方剧种漫瀚剧,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区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赴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市漫瀚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土右旗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我市民间剪纸艺术,兼具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文化特质,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剪纸艺术品牌。三是文艺人才声名远播。著名美术教育家兰尚濂老师,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成为中外知名的画家、教育家。美术大家刘大为、杨飞云,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油画院院长职务,艺术成就非凡;著名书法家麻天佑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其隶书作品人称“麻隶”;白铭、闫汝勤、任德超、潘志成等一批书画大家,作品广泛流传,形成了当代书画界的“包头现象”。著名诗人纪征民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星铭作曲的歌曲《我从草原来》,传唱祖国大江南北。老一辈作家玛拉沁夫、歌唱家马玉涛,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国家一级编剧闫甫、郭长岐多年倾心戏曲创作,为漫瀚剧成为创新剧种奠定了基础。四是群众文艺方兴未艾。鹿城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品牌文化,为文艺精品走进群众提供了展演展示平台。社区之光大舞台、少儿艺术节、农牧民文化大院风采大赛、老年艺术节、文博书法绘画展等一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既让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艺创作,又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成果,展现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五是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我市已拥有书法、美术、作家、摄影、曲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艺协会会员3000多人;国家一级编剧、演员30多人;有影响力的民营文艺机构200余家;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迅速成长,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不断涌现,网络作家、个体演艺人员等新生力量持续壮大,为包头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2014年10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阐述了文艺的重要作用、根本方向、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10月,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努力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既搭建了文艺事业的大空间大舞台,也呼唤着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文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自己的追求奋斗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融汇到建设现代化包头的实践中去,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坚守为民导向,努力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体现文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切实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怀有真挚爱民的情感。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古往今来,那些关心群众疾苦、关注人民生活的伟大诗人作家,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比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托了对人民命运的悲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包含了对百姓冷暖的关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等等。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对人民饱含真挚的感情、怀有浓重的热爱,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从而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nlc2023090902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文艺创作的根在基层、本在人民,只有让人民成为主体、成为主角,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创作才会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文艺工作者才真正践行了服务人民的创作导向。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始终坚持为劳动人民、劳苦大众进行创作,被称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创作和感情倾注于被压迫劳动人民、为劳苦大众而歌的作曲家”。我市创作的话剧《北梁人家》,描绘了2000多名干部与北梁群众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共圆“宜居梦”的感人事迹,反映了北梁人民期盼和梦想,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就必须代表他们的利益、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写和作、为他们歌和唱、为他们鼓与呼,做他们多彩生活的演绎者、真实感情的传递者、心灵诉求的代言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不断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随着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地人对包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包头的经济社会、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地方特色,这些光靠对外宣传、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地人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包头大地、传承包头文化、讲好包头故事、唱响包头声音、光大包头形象,让外地民众通过欣赏我市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包头的认识、增进对包头的了解。

第二,发扬精品意识,努力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需要优秀作品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艺高峰,需要优秀作品来构筑。当前,我市文艺创作总的态势是好的,但扛鼎之作、经典之作还不是很多,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柳青、丁玲等老一辈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作品,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几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品的人物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亲自下煤窑、当矿工,感受其中的人物心态和生活。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影响力、得到群众认可,是因为它们从劳动群众的最深厚根基中汲取了养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态度,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要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和机制,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前线,深入重点民生工程最前沿,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最基层,使作品始终体现时代特色、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我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西口文化与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汇发展,孕育形成了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根植包头文化沃土,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包头特色、反映包头风格、体现包头气派、展现包头风貌的文艺精品,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当前,我市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伟大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发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我市人民群众在这些伟大实践中的事迹,努力从实践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人民群众热火朝天搞建设、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励人作品。

要潜心研究、潜心创作。从古至今,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汉代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铸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峰;我市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用近30年的时间酝酿打造《茫茫的草原》,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较早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与斗争的长篇小说。这些文学巨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树立了丰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拒绝喧嚣、耐住寂寞,用情感和功夫锤炼、用时间和心灵酿造,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巨制,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第三,大力铸造灵魂,努力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中发挥作用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要切实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履行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包头各族人民力量的神圣职责,真正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

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紧紧围绕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国梦·尽责圆梦”“德润鹿城·文明包头”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深情讴歌各行各业践行“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全面反映包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优秀作品汇聚起建设包头、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继续发扬我市在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唱响爱国主义的永恒旋律。正确、生动地反映和描写包头发展史,大力弘扬包头文化核心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起各族人民热爱包头、建设包头、发展包头的豪迈热情和精神动力。

nlc202309090206

要弘扬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民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比如,根据我市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清章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守候》和话剧《惊蛰》,生动再现了朱清章三十年不离不弃,终于唤醒植物人母亲这段撼人心魄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广大观众受到极大的感染;以文艺志愿者为主题的《爱+1度》微电影,深刻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快乐。这些作品不仅向世人生动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还引导人民增强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做好新时期文艺创作工作,必须要继续坚持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人们感悟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要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和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润作品,使文艺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哲学内涵、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好中华文脉,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挖掘出来,把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要找准当代生活的底蕴和传统文化血脉之间的契合点,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包头独特魅力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文艺能否给人以价值导向、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德艺修养这个根本,追求德艺双馨,赢得人民尊敬。

要提高艺术修为。现在,有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人们不喜欢,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曲低和寡,主要原因是文化功底不深,实践功底不深;有的不注重积累积淀,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宣传、广告、公关上,结果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遗忘了。古人经常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际上只有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我们一些文学大师、艺术大家,无不是经过日积月累、艰苦磨练才修成正果的。历史只承认真正的艺术,关键是要舍得下硬功夫、下苦功夫。广大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品质,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努力通过潜心钻研、苦心历练达到成功的彼岸、艺术的高峰。

要恪守道德情操。精品力作都是有大德的文化人所作,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之所以千古传颂,就是他们本身的为人境界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注重品德修养,自觉锻造人格修为,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严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文化人。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要强化文艺担当。文艺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但教育是第一位的功能。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积极向上;一部坏的作品可能让人走火入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文学艺术家影响的是全社会的人,一定要在文艺育人、弘扬正气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担负重要责任。总书记在《忆大山》一文中写到,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来。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大家一定要学习贾大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在团结人民群众、营造社会和谐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努力为全市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极端重要性,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明包头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要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切实做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艺改革发展领导权。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规律、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要高度重视文艺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

要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文艺的发展首先看作品,作品的背后是人才。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没有好的作家、艺术家。要加强高端人才、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艺领军人物。要大力宣传推介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家,整合社会资源,对他们承担的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给予支持,力争有更多的名人入选自治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要引导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要强化文化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知名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接班人,推动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积极探索凝聚、吸纳、利用各类文艺人才的有效渠道,加强文艺人才引进,壮大文艺人才队伍。

要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环境关系文艺生态的涵养,关系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拿出细化、量化、具体化的落实措施,更好促进文艺创作生产。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要加强对文艺队伍的团结引领,诚心诚意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充分涌现、文艺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的生动局面。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助推伟大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望,多出精品、多创佳绩,为开创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年4月15日)

4.城乡建设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时光的脚步走得真快,忽悠间,一眨眼又是一个春天,一个播种未来的春天。

这次规划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总结xx规划建设工作,让我们回忆过去一年耕耘的路程,品味收获的成果,从而唤起全体同志加倍努力工作,义无反顾地迈向新的征程。同时,对xx局机关各科室、下属有关单位工作考核目标情况进行通报并表彰。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xx年工作回顾

xx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广大干部职工认真执行上级和局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恪尽职守。

一年来,我们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主要做了以下九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政治建设,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一年来,全局认真学习贯彻“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一是深刻领会。把学习贯彻“xxxx”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作为加强干部职工思想建设和推进全局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并坚定不移地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去。二是精心组织。第一,认真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功经验,组织开展了党的先进性建设活动。将学习贯彻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郑九万精神和连志英先进事迹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每一个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党纪教育。第二,组织好了“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共指派8名干部任农村指导员,积极向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第三,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共建活动。充分发挥规划建设部门人才、技术、政策等方面优势,局机关二支部与**东街村结对共建是全市第一个直属机关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局属9个党支部先后与有关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为基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第四,认真开展“五动富民”计划。发动广大党员干部,落实好一户一册一干部工作,利用规划建设职能,积极帮助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

二、加强建章立制,狠抓工作落实

在xx年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制定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批后管理、工程竣工验收、设计条件和规划会审等相关制度,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用制度保障工作的落实。年初,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印发了《xx年市规划建设局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表》,列出了我局xx年的8项重点工作,明确完成时间,由分管领导牵头,各科室负责落实。同时,根据科室和单位的工作职能,与局机关各科室、下属有关单位签订了xx规划建设工作考核目标,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责任,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坚持工作创新,增强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意识

xx年“两法”宣传月无论从宣传形式还是宣传内容上,较往年有很大的创新。4月1日,在《**日报》一个版面围绕法律法规宣传、违法建设拆除、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工程安全整治四大主题,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直观、明了,社会反响很好;各所设摊开展咨询,展示规划成果,发放“两法”手册、测绘和墙改资料等共8000多份,悬挂横幅和张贴标语上千条;第一次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两法”宣传标语16余万条;4月6日,牵头组织市政园林局、房管局、旧城指挥部、旧村指挥部等建设口单位开展规划建设成果展示和法律法规咨询;整个宣传月期间,在**电视台滚动播出“两法”宣传标语;局领导到各所组织“两法”宣传座谈会或走访乡镇和村居。同时,各有关单位组织了大规模的拆违行动,狠刹违法建设之风。

四、深化规划编制,促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一)深化**市市域总体规划。我局非常重视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xx年着手编制,xx年4月份,组织了规划纲要审查会并顺利通过。

(二)深化山坡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和督促相关乡镇尽快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各组团已经开始运行。

(三)深化临港产业总体规划。组织**湾港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会审会,并顺利通过。积极协助港区管委会,港区各项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四)修编和审批各类规划。指导重点镇编制好近期建设,并协助有关部门,切实抓好有关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同时,完成了**市“两沿五口”整治规划、市区高速公路入口景观规划、甬台温**和**站站前详细规划、**片区综合交通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心大道和电器城大道修建性详细规划、**市消防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局当前和今后的重大工作目标,工作走在前头,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规划指导。

一是全面开展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调查研究。依照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大力倡导编制村庄布点规划,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广泛听取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召开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制作《**市乡镇布点规划、村庄规划调查表》,局班子成员带队对全市910个村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基本情况调查,掌握了第一手基础资料。二是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首先,理清村庄布点规划思路。按照“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建设中心村”思路,明确村庄布点规划内容。其次,提出村庄布点规划原则意见。突出中心村建设,提出了不宜发展村庄的条件。再次,全面整理村庄布点规划文本。组织技术骨干,按照省、市村庄布点规划要求和对照村庄布点规划原则意见,完成对全市28个乡镇(除**港区3个镇外)原已编制的村庄布点规划图文等基础资料的整理。最后,完善村庄布点规划,按程序报批。

在听取乡镇意见的基础上,对各乡镇村庄布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现全部完成文本编制。三是理清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思路,逐步完善村庄近期建设规划。首先,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分为改造型村庄、整治型村庄和保护型村庄三类,注重基础设施配置。其次,分类指导,科学编制村庄近期建设规划。根据村庄建设规划分类指导原则,在不改变原规划前提下,科学编制村庄近期建设规划,着重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搞好试点。一是企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试点。确定**与当地官头、白鹭屿、硐头三个村开展企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试点工作。二是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8月份,通过深入调查和充分研究,并积极听取了有关乡镇的意见,经过多轮讨论和全面比较,在全市17个镇3个乡共选定中心村、基层村、城中村21个,设计面积共518.95公顷,局班子成员、局机关中层干部在规划设计院设计人员和管辖规划建设所管理人员的共同配合下,分别负责联系一个村。局里还特地从基础设施配套费返回中抽取资金,每村补助10万元。

五、突出重点工作,实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

认真落实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要求,争取了**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通知及实施意见》,与市监察局联合出台《**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实施方案》。突出抓了以下四大重点工作。

(一)抓规划依法编制和规划审批。根据**“六城联创”工作思路,突出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强调规划的使用性,进一步深化各类规划。

(二)抓行政行为规范。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规划行政许可规程,统一文书格式,进一步提升规划行政许可全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水平,出台了《**市规划建设局拆除违法建设操作规程》,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三)抓“阳光规划”深化和审批制度完善。深化规划编制、规划调整、项目审批、监察查处的公示制度,规划公示33项,没发生因公示不到位,引发上访和要求听证的事件,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审批上,提出了审批倒置,受到**市的肯定;继去年会审制度改革后,将所有的工业企业的方案会审全部转为内审,全年共对168个项目进行了内审,其中工业企业141个,为提高工业企业的进场率和竣工率做出了不小的努力。同时,进一步完善、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xx年,共对310个建设项目进行选址(不包括中心工业园区),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16个,用地面积240.74万平方米;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94个,建筑面积162.81万平方米。对1718个个人建房进行选址,用地面积13.94万平方米;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378个,建筑面积95.35万平方米。

(四)抓廉政和勤政建设。与下属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并出台《xx年规划建设局机关科室、下属单位纪检监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xx年,局系统没有干部职工因违法违纪受到纪检部门处理。

六、强化监察和信访管理,遏制违法建设行为和突发性事件

从xx年开始,我局就建立和完善了违法建设查处制度。进一步规范规划建设监察工作,明确了违法建设案件查处分工制度,建立违法建筑属地管理机制;明确了规划监察职责和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了监察巡查制度,加强建设项目批后管理。今年以来,局系统共组织150次拆违行动,拆除600多处违法建筑,计18万平方米(包括破坏性拆除),收取罚没款4100万元。

xx年是《信访条例》颁布实施第一年,局里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一是健全机构。成立了信访室,配备信访专职人员,各有关单位确定了信访负责人和兼职信访员。二是加强信访责任制的落实和组织信访干部培训。年初与各有关单位签订信访责任书,年中组织了信访干部培训学习。三是做好信访接待和通报。每月15日局领导按时参加市长信访接待日,每月10日为本局领导接待日,每月定期编发规划建设信访通报。今年,共受理信访件705件,回复率100%,无出现因信访工作处理不当而激化矛盾,集体越级上访为零。

七、发挥行业管理,推进各项建设工作

(一)建筑业稳步发展

市委、市政府把建筑业列入了我市的第四大产业,我局把扶持和做大做强本地建筑企业作为局重要工作之一,积极引导企业在做大做强上下工夫。经过努力,xx年,东城建筑公司晋升总承包二级企业;2家商品混凝土公司转正,2家咨询公司申报乙级资质,3家招标代理公司资质复审,受理招投标代理机构申报1家,升级2家;帮助**建桥建设集团公司申报建设部总承包一级资质(xx年2月8日已批准公示);**建筑公司正拟组建总承包的一级企业;核准建筑企业三级4家;核准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定资质5家。在宏观经济调控和房地产开发降温的形势下,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28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省外产值2.28亿元;建筑业创税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xx年**地税五十强中建设企业就占了9席,纳税金额超千万元的13家企业中占了3家,分别是柳川房地产开发公司、建桥集团、温州金开利房地产开发公司;**东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兴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分别以327万元、291万元、290万元、274万元排在第40、44、45、49位。

为加快建筑业的发展,我们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听取意见和努力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大力发挥行业主管指导作用,经常召集企业负责人座谈,共同商讨发展大业,研究制定了《拓展壮大乐清建筑业若干政策》,努力争取市政府出台政策;正在起草《**市建筑业“十一五”规划》。

(二)建筑市场不断规范

认真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进行招标,去年共完成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95项(工程施工招投标85项、工程监理招投标4项、工程设计招投标2项、设备货物招投标4项),其中公开招投标69项,邀请招标26项,公开招标率达100%。据统计,在95项招投标中,标底价12.5亿元,中标造价11.16亿元,降低工程造价1.34亿元,平均造价下浮率10.7%。采取了资格预审办法,保证了市场充分竞争,有效防止了串标等情况的发生。同时,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在招投标活动中,公示23家单位和9名项目经理不良行为;在标后管理中,共发出整改通知书31份,查处33家单位不良行为。

(三)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与30家施工企业、115个开工建设项目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认真做好建筑施工许可和工程竣工验收管理。严格按照《**市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和规范工程竣工验收程序。xx年,共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154个,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6.7亿元。全年共验收117项工程,总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完成工程备案84家,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3、认真开展“创优夺杯”活动。xx年,创**市级文明标化工地37个,创**文明标化工地8个,省标化工地2个;办理工程质监手续174个,总监督面积173.75万平方米,竣工工程合格率100%;指导市建筑协会做好结构评优和创杯活动,有8个项目评为结构优质工程,6个工程评为“**杯”优质工程,推荐3个工程参加**市“瓯江杯”评选。

4、认真开展“铁网三号”行动。成立“铁网三号”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组织人员排查了252个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和违反规划建设程序的违法项目,总面积23.8万平方米,并按违法情形轻重三批进行整改,整改率达97%。同时,对c、d类企业进行全面的整治,c类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整改率达100%,施工现场整改率达80%,d类企业及施工现场整改率达100%。经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铁网三号”行动各项工作任务,有效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

5、认真开展施工图审查备案与监管。规范设计单位和审查机构行为,加强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建立相应的备案,并对勘察设计企业、审查机构的不良记录进行登记。全年完成的施工图审查项目156个。

6、认真开展季度质量安全检查和在建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全市建设工程例行质量安全检查每季度雷打不动,及时通报检查结果,认真抓好整改落实。特别指出的是9月份由局领导班子带队的质量安全大检查,从程序、市场行为、质量、安全等方面对全市171个工程的160万平方米建筑进行大检查,涉及42家施工单位。进行综合评定后,通报表扬和通报批评各17家,其中停工整顿的工程4个,暂停在**市投标的企业4家。

7、认真开展质量和安全专项检查。积极配合**市建设局,组织了对我市3家商品混凝土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原材料进场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和检验、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督促商品混凝土公司落实整改意见,建立质保制度,完善管理体系,规范企业市场行为。

8、认真开展建筑科技进步。一是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建筑节能示范项目2个,分别是上海花园和天豪公寓,施工面积分别为11万和6万平方米。上海花园获建设部“百强住宅示范小区”奖。二是积极推广新技术示范工程。**集团综合楼申报**市新墙材应用示范工程。三是积极推行新墙材。我市新墙材生产企业达到了14家,今年新建1家,取得生产认证2家,实现新型墙材产量1.0556亿块标砖,新墙材推广应用面积67万平方米,全市城镇新墙材应用达88%。

(四)房地产业平稳调整

国务院、建设部、省建设厅出台的新建住房结构比例有关政策后,我局及时召集有关人员,多次专题研究应对措施,并积极向市政府建议。根据**市政府关于新建住房结构比例会议纪要精神,做好清理。xx年8月份,对6月1日以前通过招拍挂已取得土地,但未取得建筑施工许可证的房地产(包括经济使用房、康居工程)项目集中进行清理,按**市政府文件精神,原则予以认可,同意办理相关手续。6月1日以后取得土地的,要求套面积90平方米占70%以上;每公顷套密度和每公顷净密度,在方案会审中严格把关。同时,编制了“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确定住房建设规划调整范围为**、**、**、**、**5个镇。对6月1日以后在市政府确定住房建设规划范围内取得出让土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严格按照国办发[xx]37号、建设部建住房[xx]165号和省建设厅建房发[xx]183号文件执行。通过我局努力,避免了因政策原因引发我市房地产业波动的局面,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51亿元,房屋施工面积86.0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97万平方米。同时,会同市工商局、市发改局、市房管局对违规预售、违规开发、违规经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有所好转。

(五)监理市场着手整顿

12月份,对全市所有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公司的市场和现场行为进行专项检查,通报表扬和记不良行为记录各2家,1家公司一年内停止在**承接业务,通过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各监理单位的监理行为。

(六)企业改制顺利进行

我局多年的企业改制工作终取得实质性成效,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成功落实企业改制任务。局属乐建公司、二建公司已经顺利完成改制任务;房开公司和城开公司顺利开展;建筑设计院计划进行重组。

八、提高服务水平,解决实际困难

全局干部职工树立了大局意识、争先意识和服务意识理念,能把服务基层、服务乡镇、服务企业、服务农村作为工作要求。局班子领导带头,各科室及单位负责人多次到有关乡镇和重点企业现场办公,帮助乡镇和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与规划建设工作相关的实际问题。对工业企业,简化了审批程序,为加快全市工业企业进场率和竣工率做出了努力。对个人建房的审批和处罚,重新进行规范,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服务水平;做好了个人违法建设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和完成个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清理工作。

九、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素质

一抓班子团结分工。本着有利于工作的原则,年初进行了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切实增进团结,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抓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建设。一方面注重抓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干部职工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结合市委开展的“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加快发展”活动,深入基层调研,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加强服务。三抓党风廉政建设。首先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局班子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局机关各科室和下属单位负责人书面进行了廉洁承诺,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其次做好责任制分工的牵头工作。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再次做好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xx年没出现干部职工违法违纪事件。四抓党建工作。一是做好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和制定相关制度,制定了《xx年市规划建设局党的工作要点》、《xx年市规划建设局党委中心组和机关干部理论学习的意见》以及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自身建设,形成党内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做好党务工作。首先,坚持支部书记例会制度,及时向各党支部传达局党委和上级有关精神。其次,做好各党支部改选工作,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再次,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xx年发展新党员6名,7名党员转正。

xx年,我局荣获**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工作目标考核双料优秀单位,局机关被评为文明机关,xx年**市“1+1”暖人心工程先进集体、xx年**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以上成绩的取得(欢迎访问国土资源网http://,范文大全),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的结果;也是全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实践“xxxx”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向全市规划建设工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违法建设仍屡禁不止。尽管每年都在加大工作力度,但违法建设行为还是普遍存在,群众意见很大,并给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二是制度的落实还不到位。我局每年都在制定和完善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制度落实不到位,发生工作被动和滞后现象。三是建设工程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投标过程中的串标,以及工程的挂靠设计、无证施工等违法行为等屡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我市建设市场秩序。四是规划建设参与城市建设的能力还不强。五是规划建设队伍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新的形势下,广大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和工作创新有待提高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重点加以解决。

5.城乡建设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同志们:

龙年元宵节刚过,自治区马上召开滇桂黔石漠化区(广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会议,部署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昨天自治区会议一召开完,今天我市就接着召开滇桂黔石漠化区(河池)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可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刚才,市发改委韦琪副主任传达了自治区会议的主要精神,并具体部署我市规划编制工作,对规划编制内容和规划编制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请有关县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我市的规划编制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紧迫感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把滇桂黔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为落实新《纲要》,国家提出打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

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是在新世纪头十年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绩的前提下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是对新阶段扶贫开发所处的历史地位

科学判断基础上采取的重大举措。目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片区扶贫攻坚就要围绕新阶段新任务展开。

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是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扶贫开发以来扶贫模式的重大创新。经过多年扶贫攻坚,我市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制约我市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我市仍然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是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我市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程度低的滇桂黔石漠化区,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只有实施片区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统筹考虑基础设施,统筹安排产业发展,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凝成合力,形成片区扶贫攻坚的整体效益,才能解决滇桂黔石漠化区这样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发展的共性的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国家将广西29个贫困县列入滇桂黔石漠化区,我市有7个贫困县列入其中。把这7个贫困县加入到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主战场,对于我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全市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扶贫办的要求,滇桂黔石漠化区须于 2

2012年2月底前报送规划分省初稿;根据自治区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各市必须于2月11日前,向自治区有关部门报送相关素材,自治区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短短两天,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经不起任何怠慢。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立即组织开展工作,相互密切配合,上下通力合作,才能确保按时按质完成自治区部署规划编制工作。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完成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 一要明确责任。这次规划编制工作的文本写作由自治区完成,不用需要我们编制规划文本,但是需要我们提供相关素材。为做好相关工作,已经将自治区的编写提纲及分工方案印发给大家,自治区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就是对口市直部门的工作任务,请市直各部门认真对照自治区的分工方案,做好本部门的相关工作,加强对各县市区的指导,主动与上级对口部门沟通衔接;同时对各县上报的材料要站在全市的高度综合平衡好。

二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县人民政府和市直各部门一定要把规划编制工作纳入当前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负总责,要亲自过问规划编制工作;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具体组织规划的编制工作,要组建专门的规划编制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明确内部分工,切实做到有领导具体管、责任落实到位。

三要加强沟通协调。片区规划是宏观性、前瞻性和指导性较强的跨区域综合性规划,涉及领域广。同时做好片区规划是各有 3

关部门和各县共同的责任。需要相关部门在规划编制工作中齐心协力、紧密配合。一方面,请市发改委、扶贫办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各县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协调,有力、有序、高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市直各部门之间,各县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共同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自治区的规划里,不能相互揭短、窝里斗。

四要确保工作质量。这项工作自治区留给我们的时间非常短,要在短短的两天内把各县的功能区域定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革创新、政策支持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规划好、设计好,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如果我们不认真对待这项工作,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不注重规划编制的质量,最终受影响的将是各县自己的长远利益。因此,各县人民政府和市直各部门要把提高质量作为规划编制工作的根本要求,着力在把握发展大局上下功夫、突出规划的战略性,在深入研究政策上下功夫、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在强化综合统筹上下功夫、注重规划的协调性,在求实求深求细上下功夫、增强规划的操作性,提升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反映本地特点、整体目标、功能区划和产业布局,发展目标要量化,任务要明确,重点要突出,保障措施要有力。

五要加强经费保障。自治区对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很急,我们 4

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投入这么多力量和精力,没有坚强有力的资金和后勤保障是不可能实现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花在规划上的钱是种子钱,各县要舍得投入必要的经费。要通过经费保障让当前最重要的规划编制工作落实好。

六要超常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如果还是以一般的强度去推进是无法完成的。从工作安排上要打破常规,在工作措施上要以非常的举措,在人员安排上要组织擅打硬仗的同志参加,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的人员要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在规定时间里加班加点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同志们,片区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我们做好新10年扶贫开发和区域发展的基础,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如果规划编制工作不认真、应付了事,这将会影响到我们未来10年的发展,我们也将无法向人民群众交代。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坚决落实。我们要以片区规划编制为契机,着力在破解区域发展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全力推进我市贫困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大发展、快发展。

6.城乡建设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一、正确认识“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所谓规划,就是对未来的谋划。它是对一个区域、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一项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发展策略的筹划或谋划,是指导未来工作开展的规范性、权威性文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我国政府经国理政的一个优良传统。国家从“十五”开始就把人才规划纳入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是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的贯彻落实,是我国发展思想和规划思想的重要进步。我市也制定了“十五”人才开发规划,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精神,大力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人才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长,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不断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市的“十五”人才开发规划也明显地存在着未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求结合不紧、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和监督措施等问题;我市人才开发具体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不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我市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国、我市能不能抓住和利用好未来20年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关键在人才。##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强调,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科技体制改革,他最关心的都是人才问题。xx同志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xx同志要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这些都告诉我们,实现国家的富强,需要数以亿万计的各方面人才,更需要尊重和重视各方面的人才。“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才有非常之功。”

在“十一五”期间,从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看,我市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人才竞争将愈演愈烈,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人才争夺将达到白热化,这给我们留住、吸引人才带来了新的、更大的挑战;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内在需求看,我市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结构变化对未来人才数量、人才素质、人才结构的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给我们最大限度的挖掘人才潜力、促进人才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我市人才工作的新形势看,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最终要落实到各级领导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上来,体现到党委、政府凝聚群众、吸纳人才的整体能力上来,同时贯彻落实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也要求转变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和落实人才强市战略,这给我们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难的任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现在不对未来几年的人才开发工作进行综合性研究、系统性思考和整体性谋划,我们将难以廓清“十一五”人才开发的工作思路、难以把握“十一五”人才开发的正确方向、难以应对“十一五”人才开发的困难挑战。因此,将“十一五”人才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科学编制我市“十一五”人才规划,不仅是国家和省的文件要求,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市人才开发工作的迫切要求。

二、正确理解“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

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编制好“十一五”人才规划,对于更好地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的新论断,是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开发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当前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工作的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指导“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在指导思想方面应重点把握和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的核心,也是人才工作的灵魂。编制人才规划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规划内容首先要服务和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开发“两个全局”的结合点上进行编制,提出务实、有效的人才开发措施,建立健全人才开发的宏观调控机制,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支柱产业集聚,引导人才向缺口领域、急需区域转移,为各类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搭建好各种事业平台,从而推动人才实现自身价值,让一切创造财富的资源充分涌流。其次,规划内容还要以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才群体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各类人才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确立开明开放的人才观,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鼓励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可以成才。

(二)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人才规划涉及人才工作面广,内容多,要注意既讲求全面,又突出重点,做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在人才视野和范围方面,对人才的着眼点不仅仅局限于国有体制的,还要扩展到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和个体、私营范畴;不仅仅局限于城镇范围,还要扩展到广大农村地区;不仅仅局限于市内,还要扩展到全省、全国甚至国外。在具体开发措施和侧重点方面,要处理好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抓紧培养急需人才,又要有前瞻性,为实现持续发展打牢基础、储备后劲;要处理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满足各类人才需求的关系,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适用人才的培养;要处理好自主培养人才和积极引进人才的关系,要把立足点放在自主培养和自我发展上,放在现有人才作用的发挥上,以此为基础积极引进外地人才。

(三)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必须大力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人才开发的真正目的,不在于人才数量的多少、学历职称的高低,而在于鼓励人才进行实践和创造。因此制定人才规划必须重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着眼解决制约人才成长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关键问题。要构建人才开放选拔机制,打破所有制、区域、身份限制,扩大选人用人视野,逐步形成一种海纳百川、广纳群贤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形成人才的终身教育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立体化、外向型的人才继续教育格局;要深化人才的业绩分配机制,真正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要大力创新引才、聚才、用才的政策环境,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靠真心真情、真爱真用,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还要健全人才规划的实施保障机制、实施考核机制,确保规划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

三、正确把握“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方法

在“九五”、“十五”期间,我市主要由人事部门负责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开发规划,对全市人才资源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都发挥了相应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十五”人才开发规划集中体现了推动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工作思路,还获得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如何在总结以往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将我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和迫切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的工作方法问题提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领导与落实责任制相结合按照国家、省关于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的工作要求,我市成立了“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市人才开发暨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下的临时性议事协调机构,由市人事局和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的领导同志分别任组长、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教育局、统战部、农工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资委、科技局、科协等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人事局人才规划开发科,成员由市人事局、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统计局有关同志组成。之所以要专门成立这么一个机构来牵头抓“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是由“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很广、协调难度很大的特点决定的。“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今后几年我市人才开发全局,涉及到人才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是单独某个部门的任务,也不是某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只有顾全大局,落实责任,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才能把人才规划编制好。因此,不管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还是今天参会的其他市级部门,都是“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责任单位,对《××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明确的基础资料准备工作都责无旁贷,对我市人才开发事业都责无旁贷。希望不管是牵头部门还是配合部门,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好承担的工作任务。

(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人才规划相结合我市正在制定“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发改委还确定了包括人才规划在内的十四个重点专项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的依据。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因此,“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要充分考虑我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人才开发目标、措施与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相协调尊重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人才开发事业,从而保障建立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资源队伍,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人才规划还应与其他专项规划相协调,研究如何为重大工程项目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撑,使人才开发更好地为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立足当前,考虑长远。解决当前人才工作的困难和问题,是我们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的出发点。但是,规划不能仅仅局限在解决短期问题上,不能因为对短期问题的重视而忽视了对长期问题的战略性考虑。要从解决当前问题出发分析研究他们的变动趋势,从中提炼出长期性、全局性、规律性的东西,作为“十一五”人才规划的重点。

(三)转变观念与更新方法相结合一是要改变党委、政府“包打天下”的思想方法。制定规划的主体是政府,推定规划实施的主体也是政府,但规划实施的主体本身却是各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编制人才规划属于政府职能范围,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的是主观能动性,而非计划性指令,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人才的配置已经是全社会的行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势不可挡。因此,在“十一五”人才规划中,要分清哪些是需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哪些是需要政府出面组织和落实的,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注重创造良好的制度、政策和环境,充实履行公共职责和制度创新的内容。

二是要改变组织、人事部门“包办一切”的思想方法。以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的“十一五”人才规划,内在地要求以更高的开放性、更广阔的视野开展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度。因此,我们印发的《××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采取了人才工作部门与经济工作部门相结合、人才工作专业部门与人才工作综合部门相结合、党政部门与专家学者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前期研究和后期论证,其目的就是要尽可能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尽可能扩大社会参与面,使“十一五”人才规划具有较高的战略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三是要改变人才规划研究只注重定性分析的思想方法。局限于进行定性分析的人才开发规划在情况分析、目标确定、任务考核方面的科学性难免受到置疑,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自然也大打折扣。因此,在“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加强定量分析,在调查研究中用数字说话,合理运用各方面的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分析、预测,把历史数据、即时数据用好、用活。我建议大家在改进人才统计体制以提高人才规划数据准确度、改进数据预测模型以提高人才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强化人才开发目标量化考核以提高人才规划实现度等方面多下功夫,争取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7.城乡建设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一、五年来的回顾

标准定额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各次中央全会精神,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统筹对内对外开放的要求, 坚持改革创新、抓住战略机遇、突出重点领域、注重工作实效,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 做了大量开拓性和基础性的工作。

标准定额从注重技术性到技术与政策并重的转变, 为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开辟了新的途径。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部署, 在重点领域及时制定了一批涉及“四节一环保”、公共安全、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和新

(2007年12月2日)

的建设工程劳动定额。

强制性条文到全文强制标准转变, 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法规体系构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最近颁布的《城乡规划法》首次明确执行标准的强制性规定。借鉴国外技术法规的经验, 发布实施了全文强制的《住宅建筑规范》, 改进工程建设标准制度有了好的起步。

完善标准体系, 提高了标准编制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出台了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电力工程等一系列标准体系框架, 标准的覆盖范围大幅提升, 工业建设领域标准滞后的状况明显改善。实现了标准制订修订从分散到有目标、有重点的转变, 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制定的发展方向。

标准工作从服务国内到面向国际的转变, 在推进标准的国际化战略方面开创了新局面。在地方标准化工作取得全面进展的同时, 启动了我国工程建设标准英文版的翻译出版工作, 首次帮助其他国家制定了工程建设标准, 使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全面推行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 实现了定额定价到市场竞争定价模式的转变。通过发布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以政府投资工程为重点, 建立了市场形成工程造价机制, 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实现采用竞争的方法, 来保证工程质量又降低工程造价。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标准定额工作, 几年来,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 强调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从法规、标准、政策、科技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推进工作, 为标准定额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财政给予大力支持,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 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大力推进, 为标准定额制定、实施和监管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准定额工作之所以能取得重要进展, 是与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贯彻中央的一系列指示和要求分不开的。在此, 我代表建设部向为推动标准定额工作付出不懈努力并做出积极贡献的全国标准定额战线上的同志们, 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五年的成绩, 我们的体会是, 在理念上, 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决策, 坚持以人为本, 采用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突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定位上, 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考虑, 把标准定额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在思路上, 紧紧围绕中心工作,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同时, 充分发挥标准定额的引导约束作用;在机制上, 坚持行政管理和组织编制分离又协调的工作机制, 更加注重部门的协调配合, 更加注重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更加注重依靠专家的力量;在体制上, 坚持改革创新, 理顺政府职责和事业责任的关系, 促进了标准定额工作体制的不断完善, 保障改革的不断深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同志们, 我们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 标准定额工作从重视工程建设向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全方位转变;从重视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向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城市安全运行转变;从重视工程技术向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公共政策转变;从注重标准制定向加强标准定额强制性规定并依法实施监督转变, 仅有了好的开端, 落实这些要求任重而道远。还应该看到, 在新的发展阶段, 标准定额工作与新要求相比, 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当前标准定额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 重要标准定额的制订修订需要进一步加快, 技术支撑体系有待完善, 实施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方向, 深入研究, 不懈努力, 深化改革, 予以解决。

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认识标准定额工作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要求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充分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坚持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重新审视和认识标准定额的重要性, 继续加强和改进标准定额工作。

进一步从转变发展方式来认识标准定额工作。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从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 把握发展规律, 创新发展理念, 注重发挥标准定额的基础性作用,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提升产业水平, 推进管理创新, 提高质量效益, 适应宏观调控和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

进一步从城乡统筹发展来认识标准定额工作。要立足于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 在推进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注重发挥标准定额的引导性作用, 促进城乡科学规划, 城镇建设集约发展和土地资源节约利用, 适应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从构建社会和谐来认识标准定额工作。要立足于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注重发挥标准定额的保障性作用,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保护社会公众权益, 确保工程质量和城市运行安全, 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进一步从建设生态文明来认识标准定额工作。要立足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注重发挥标准定额的约束性作用, 制定并强制推行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标准定额, 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目标, 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 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进一步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来认识标准定额工作。要立足于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注重发挥标准定额的推动性作用, 建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 及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成果, 适应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要求。

进一步从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认识标准定额工作。要立足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注重发挥标准定额的规范性作用, 结合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适应扩大开放的要求。

进一步从规范市场秩序来认识标准定额工作。要立足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注重发挥标准定额的调控性作用, 强化标准定额的政府监管力度, 促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 适应进一步开放的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从建立服务型政府要求来认识标准定额工作。要立足于显著增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注重发挥标准定额的技术法规性作用, 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依据, 促进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改革的要求。

总之,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继续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总体趋势, 落实科学发展、节约发展、集约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 更加重视公共安全和社会公正公平, 巩固和发展五年来的成功经验, 正视存在的不足, 不断研究新情况, 依靠法规和机制的完善,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积极性, 不断推进标准定额工作的与时俱进。

三、深化改革, 开创标准定额工作的新局面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我们必须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把握形势, 抓住机遇, 进一步解放思想,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 促进标准定额工作的新发展。

坚持强制性标准发展方向, 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法规体系。通过总结全文强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的经验和做法, 加快一批全文强制标准的制定, 逐步形成与现行强制性条文有机结合, 满足我国工程建设发展要求的技术法规体系, 促进标准体制改革。

改革和改进组织制定方式, 依据体系加快标准定额制订、修订步伐。以标准定额体系为指导, 统筹规划, 突出城乡规划、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安全运行、防灾减灾、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业建设等重点领域, 完善经常性复审修订机制, 继续实施标准国际化战略, 鼓励社会广泛参与, 不断提高标准定额水平。

完善标准定额法规制度, 探索形成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相结合体制。贯彻《标准化法》、《城乡规划法》、《节约能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 加快建立健全标准化和工程造价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要在有关行政立法中充分体现技术法规和实施标准定额的要求, 在技术法规制定中积极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 逐步形成技术法规为支撑、行政法规为保障的新体制。

强化标准定额实施监督, 切实发挥标准定额的调控作用。明确责任, 加强协调, 发挥地方标准化的作用, 规范工程造价计价行为, 坚决遏制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在改进工程建设管理方式, 落实节能降耗减排要求, 提高政府工程的科学决策水平, 实行更加严格的土地政策, 全面推进落实城市无障碍建设标准等方面, 强化标准定额的实施。

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提高政府管理社会和公共服务能力。要把企业和执业人员执行标准定额的情况记录, 作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咨询业的诚信体系建设。依靠信息化技术, 不断提升政府的科学决策和行政管理水平,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按照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 全面加强队伍建设。要适应政府科学决策和提高标准定额编制水平的需要, 加快完善标准定额技术支撑体系, 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家队伍。要满足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保障标准定额实施的需要, 逐步建立起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要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作用, 加强全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使标准定额能够在规划、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8.城乡建设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八

一、总结成绩,把握方向,增强做好健身气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已成立10周年时,刘鹏局长在为纪念中心成立10周年制作的画册题写的序言中对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10年来所做工作和所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总结健身气功这些年来的发展,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在健身气功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指导和支持,始终得到各级政府以及体育部门、行业体协、体育院校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各级健身气功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了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已经举行两届,很多高校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明年还要进行中小学健身气功课程试点。民政部、外交部等部门对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的成立和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给予了有力支持。

体育总局党组始终高度重视健身气功工作,各有关司局也给予了很多指导和支持。以总局名义对全国推广健身气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批准健身气功列入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正式比赛项目,批准申请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批准健身气功申报国际奥委会群众体育奖等,可以说对健身气功的每一步发展都给予了特别关爱。与此同时,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体育部门的领导参与健身气功活动的越来越多,各地健身气功的管理机构、社团组织、经费逐年增加。总之,健身气功的发展离不开各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基础建设扎实。为了加强阵地建设,体育总局从2005年起启动了健身气功“和谐站点”工程。在这项工程的引领下,各地站点不仅数量逐年有新突破,而且通过树立标杆发挥示范作用,使站点建设从城市到农村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目前,排在前3位的山东、河南、江西,站点数量均已超过1000个,有24个省区市站点达到了300个以上。除站点建设外,健身气功推广工作也在不断探索一些新路子,比如江苏南京开展的广场教学,北京和浙江杭州建立的健身气功俱乐部,武汉体育学院正在筹建的健身气功培训基地,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待条件成熟时,可以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各地重视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骨干培训工作,既有对管理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常规培训,也有新开辟的行业体协骨干培训,特别是今年开展的巡回教学活动,将健身气功志愿教学、骨干培训、展示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些年来,健身气功科研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完成了90多项课题研究,特别是先后编创的9套新功法,深受社会好评和广大习练者喜爱。在科研成果基础上编撰的一系列科普读物、成果汇编、知识荟萃等,为广大群众习练健身气功提供了实用性强、易懂易学的理论指导。

三是大型活动活跃。近年来健身气功工作的最大特色就是注重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各种类型的活动遍布城乡,丰富多彩,并且形成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按照“活动与建设并举”的原则,各级体育部门、行业体协积极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表演展示和交流比赛活动。江西、江苏、安徽等省还使健身气功登上了全国农运会、全运会、全国体育大会等全国综合性体育盛会的表演展示舞台,安徽亳州创办了中国健身气功博览会,这些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各地展示交流、赛事活动越办越多、越办越好,可谓是遍地开花,今年广东、江苏、上海等许多省市举办活动都在10场以上。除表演、展示、交流等活动外,多层次的全国比赛、邀请赛、联赛等赛事也已逐步形成体系。以活动和竞赛搭建平台,实现了促进建设、营造氛围、推动发展的新局面。

四是海外推广深入。健身气功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人类健康,既是健身气功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走过5年历程,每年推广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发展,每年健身气功社团组织都在增加,每年表演展示、教学培训、科普讲座都在改进,每届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规模和水平都在提高。特别是今年,首次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和在香港举行的两岸四地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均获巨大成功。可以说,健身气功对外推广工作每年都有新突破、新进展。随着“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的深入开展,这项工作赢得了海外合作伙伴的欢迎,得到了我有关使领馆、当地华人华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和肯定。健身气功国际比赛的参与面广,代表性强,水平较高,是对外推广成果的集中体现。

二、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健身气功的文化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发展繁荣的任务,同样肩负着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培养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在我国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健身气功工作同样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健身气功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与中华文明有着紧密联系。深刻认识气功文化的现实价值,深入挖掘气功文化的内容精髓,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并且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对于发展繁荣中华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健身气功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理论建设,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加强健身气功基础理论建设,这几年大家做了很多工作,编撰出版了一系列科普读物和科研汇编,去年启动的“四种健身气功辅导教材”和“健身气功学”两项重要课题正在进展中,在各种骨干培训中也开始融入一些新的理论内容,这是很好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视野可以再开阔一些,争取更多领域、更多学科、更有建树的专家,整合更多的资源为我所用,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健身气功文化理论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二是打造活动品牌,进一步凸显健身气功的文化特色。随着新功法的深入推广,健身气功的活动逐渐多了起来,也形成了一系列品牌活动。比如前面提到的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不仅在国内开展得红红火火,而且还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表彰。再比如全国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中国健身气功博览会、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等,这些活动都是很好的品牌。健身气功开展活动的时间还不长,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很不易,需要巩固完善,需要创新发展。活动开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些瓶颈问题,比如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问题。要突破这些瓶颈,就要从增强文化内涵入手,想办法在活动中凸显健身气功的文化特色,使我们的品牌活动更加精彩,更有吸引力。

三是开展宣传报道,进一步营造健身气功的文化氛围。健身气功的媒体宣传曾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健身气功》杂志、中国健身气功协会网站、中国体育报健身气功专栏等自有媒体的宣传效果越来越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电视媒体也逐步开展了一些宣传报道,节目的收视率也比较高,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健身气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媒体和人群的关注。宣传报道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什么时机宣传、在哪宣传、宣传什么、怎么宣传,都是很有学问的。健身气功的宣传报道既要把握好政策尺度,确保适时适度,积极稳妥,又要根据形势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突出文化特色。

nlc202309011240

四是加强对外交流,进一步做好健身气功的文化传播。这些年“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的成功开展,让世人了解健身气功,走进健身气功,更多的海外人士因此爱上了中国文化,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健身气功的各项工作中,最能体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就是海外推广。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开创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的新局面。我们就是要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把更加引人入胜的内容展现给海外人士;就是要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海外人士;就是要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以更加卓有成效的组织和人员动员海外人士。我们看到,今年的健身气功通过进入欧盟总部、进入孔子学院、进入国外高校,正在逐步向国外主流社会发展,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已经批准成立并正在筹备之中,这些都是当前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的重头戏。希望今后继续加强研究,准确把握这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行之有效、事半功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方法和手段,努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做贡献,为造福人类健康做贡献。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健身气功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工作千头万绪,我想大家还要继续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进一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继续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坚持正面宣传推广,树立健身气功科学文明的形象。健身气功工作关乎社会稳定,关乎群众健康,关乎文化发展。健身气功工作能够在困境中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好的局面,既来自于全国健身气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也得益于各级领导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在建设体育强国、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健身气功也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今年总局领导对健身气功工作的一些批示,也反复强调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二)进一步加强站点管理。建站设点,是管理健身气功的重要抓手,也是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重要依托。实践证明,这些年健身气功之所以能够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地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夯实了站点这个基础,通过组建站点形成了基层规范化的管理网络,构建了群众练功和交流的平台。因此,站点建设在健身气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管理工作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在今后工作中还必须继续坚持。加强站点建设一定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数量多少是衡量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志,但数量要服从质量,要严格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中的要求进行管理。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既要做好年检工作,又要在平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进一步探索推广模式。随着健身气功越来越为群众所接受,以站点为主的健身气功推广模式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拓展。今年气功中心初步制定了健身气功俱乐部和健身气功培训基地配套管理制度并启动了试点工作,从策划到实施,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对于这样的新生事物,一定要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运作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真正做好试点工作,从而上升为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的样板。气功中心已经连续两年与群体司合作举办行业体协健身气功培训班,这是推广工作一个新的领域,能够使更多群众受益。我们以前有过在厂矿企业推广健身气功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够结合行业体协的特点运用好,推广好。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参与了健身气功比赛。健身气功进学校、进课程对于健身气功发展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下一步要加强与教育部的沟通,争取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在制度建设方面,为了统一国内外练功人员等级,便于管理,在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之外,国内也要开展健身气功段位制试点工作。希望尽快制定出试点工作方案,做好相关评定和套改工作。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推广的新路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然,工作中还必须坚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又好又快地发展。

上一篇:城建工作讲话下一篇:二年级学生歌颂祖国诵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