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对象残疾人

2024-08-31

社区康复对象残疾人(精选5篇)

1.社区康复对象残疾人 篇一

※※※社区2010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残联:

※※※社区2010年康复工作继续以《※※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推进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建设。现就※※※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康复工作原则

2010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原则。坚持将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融入社区建设之中,以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同步发展为原则。坚持建立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社区残疾人协会为纽带、社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工作机制,以人为本,服务残疾人,将残疾人康复工作作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指导社区残协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二、完善康复组织

社区残疾人康复小组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在社区残协指导下开展工作。康复小组积极配合社区居委会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对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做到“五清”、“五落实”。即家庭状况、经济状况、残疾状况、康复状况、基本需求状况清楚;走访、帮扶、培训、安置、服务工作落

1实到位。密切同残疾人的联系,协调有关方面帮助解决残疾人康复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具体有效服务。

二、形成服务网络

康复工作形成“三个网络”。即助残志愿者服务网络、残疾人专职联络员网络、社区康复网络。建立社区残疾人志愿者队伍,广泛吸收热心残疾人事业、关心残疾人的社区公众参加助残活动,建立相对稳定的助残志愿者队伍,在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统一组织下,为残疾人提供帮扶服务;设立残疾人专职联络员,社区残疾人专干任专职联络员,加强残联、协会、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及时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人口入户需求调查表,并一一进行登记,对有康复需求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建档立卡。

三、提供帮扶服务

广泛动员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机构,针对残疾人特点和实际情况,适时安排残疾人参加市、区相关部门组织的康复培训。积极鼓励、支持、协助社区内个体、企事业单位在辖区内开设康复机构,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发挥社区残疾人协会作用,发动和组织社区助残志愿者,在社区内开展康复。结“帮扶对子”,帮扶措施详实具体,责任到户到人,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帮扶服务。及时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并按表里的要求分月进行记录。

四、开展社区康复

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社区残疾人协会、其他各类组织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就近、就地为残疾人提供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的康复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及时了解、掌握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并建档立卡;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普及和宣传康复知识,推广残疾人科普读物,并对残疾人进行心理健康康复治疗,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勇敢面对生活。开展残疾预防,建立并实行儿童残疾发生报告制度,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在社区无法满足的康复需求,应及时向其他康复服务机构进行转诊或转介。

二○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2.社区康复对象残疾人 篇二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代表铜陵市9个配备残疾人康复器材的社区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安徽省图书馆等, 为研究的宏观与微观指引方向。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搜集各种文献资料以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 按照调查内容和内容目的, 编拟出调研问卷和专家问卷调查各一份。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数据处理工具Excel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常规数理的统计、整理、处理和分析, 统计结果在报告中直观的显示出来。

1.2.4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 深入到社区人群中去, 了解人们对医疗体育的了解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残疾人的定义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 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 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的种类分别有: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残疾人康复训练走进社区可以帮助残疾人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 共享文明成果。每个残疾人的愿望就是达到康复, 社区康复也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原则和基础, 让残疾可以享有就近就地、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等特点, 对残疾人实施最有效的康复形式。铜陵市做出了新的改变, 设立8个残疾人康复服务点, 尽全力为残疾人提供义务康复训练等技术方面的服务, 尽全力为辖区内残疾人提供健康、科学的康复保障, 并配有专业医生日常指导, 辖区共有1600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获得了就地就近的康复服务。

2 . 2 铜陵市残疾人康复训练走进社区体育组织现状

铜陵市各社区有康复训练人群均制定有康复计划。铜官山区以社区康复为特色, 已逐步形成社区康复工作体系, 残疾人康复工作重点实现从以医疗到训练、从医院的战略转移。目前全区18个社区均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 其中9个社区配备了残疾人康复器材, 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提供康复指导。狮子山巩固康复示范区创建成果, 协同有关部门开展特教学院 (班) 、校园体育、福利单位及社区残疾人健身活动, 举办残疾人趣味运动会, 提高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郊区为社区40多名残疾人免费办理《康复服务卡》, 在康复站里配有价值6万余元的康复器材, 每周有4天社区卫生室医生将到现场来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分别为每周的二、四、六、日的下午, 让残疾人可以凭康复服务卡在服务站免费接收个性化康复训练和治疗。铜陵县里定期深入每个社区开办讲座, 并科学制定培训教案, 拟定课程表, 认真做好备课, 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书籍和图片, 力求通过讲课和发放资料, 以及老师的讲解、康复训练动作示范, 进一步提升康复员对患者的关爱和责任感, 尽全力为残疾人提供义务康复训练等技术方面的服务, 尽全力为辖区内残疾人提供健康、科学的康复保障。

2 . 3 社区体育组织的形式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还处在一个初步阶段, 需要整合与完善, 社区进行居民的体育活动形式主要表现在:以居民自发的、松散的健身锻炼为主, 社区组织管理为辅的形式。社区组织形式是一个民间组织形式, 多为群众自发的、非正式的群众组织, 在公园、社区空地上晨练是最为常见的组织现象;街道社区组织形式, 各社区为促进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加强交流开展的体育活动, 如广场舞、象棋比赛等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一些协会构成社区组织形式, 为促进某项运动项目的推广, 一些协会推出该项运动的比赛, 下达文件到各社区, 以社区名义参加比赛。安徽省现有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是政府部门设立的体育行政管理机构、各种社会体育组织和商业性体育组织并存。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1) 加强残疾人康复训练可以全面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创造积极的社会价值。

(2) 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以康复机构为指导、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康复训练, 以恢复或补偿功能, 增强其生活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在康复训练的同时, 应该通过谈心、劝说、开导等方式, 解除或减少残疾人的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心理。

(3) 铜陵市残疾人康复设施较少, 后勤保障也不是很齐全, 很难维护残疾人的根本利益, 身体机能不能得到好的恢复。

(4) 缺乏专业指导让残疾人失去信心, 专职体育工作人员奇缺, 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 社会体育志愿者的数量也非常有限。体育团体的发展呈自由式状况, 以居住小区组织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还没有成熟起来。

(5) 社区残疾人康复室利用率不高, 服务的对象相对狭小。残疾人有很多种, 而铜陵市社区残疾人康复室仅仅能够吸引的是一些中风、脑梗后落成的残疾人, 而且年纪还不能偏大, 而这部分人群在社区残疾人中所占的比重原本就不大。

3.2 建议

(1) 配备专业体育康复人员根据一定的人口和小区性质, 加强体育锻炼, 促进残疾人身心发展, 推动全社会共同进步。

(2) 在政府部门建立能够负责开展残疾人社区体育工作的领导机构, 专门负责制定残疾人社区的开展工作, 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中体育专项的分配, 督察和指导各社区建立、健全残疾人社区体育组织。

(3) 做好社区体育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增强残疾人恢复身心健康的信心。

(4) 建立专门的残疾人社区体育组织, 负责日常残疾人体育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残疾人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提供社区体育服务;加强与小城镇各社区残疾人体育组织的沟通和联系。

(5) 市场提供的私营性体育活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产物, 是居民体育健身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能够弥补政府投入不足、社会体育组织建设不完善时满足不了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服务需求的不足。社区体育组织可以与商业性体育组织合作, 在他们意愿承担费用的范围之内提供体育活动服务, 这为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摘要:深层挖掘社区文化;实地调研铜陵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状况;了解残疾人康复训练的植入对铜陵社区文化的影响;利用社区文化, 将医疗体育与社区文相结合, 带动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 并提出设想。全面了解社区体育的组织现状, 宣传社区康复理念、建立康复队伍, 加强多部门合作, 重视社区康复发展, 加强残疾人康复训练走进社区的现状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对铜陵市残疾人康复训练走进社区的现状研究中现实存在问题进行系统的剖析梳理并找出深层次原因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铜陵市,残疾人,康复训练,社区

参考文献

[1]付蕾.安徽省小城镇社区体育组织现状的调查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 2013 (3) :81-84.

[2]高维岭.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 2004 (10) :21-25, 30.

3.社区残疾人康复的工作总结 篇三

一、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强化部门工作责任,做到“四个纳入”。

社区康复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与重视,离不开各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为加强对社区康复工作的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社区康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各城区分别成立了由政府区长为组长,分管区长为副组长,民政、卫生、财政、教育、残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把社区康复工作目标、任务、责任、措施分解到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考核各职能部门康复工作完成情况,以此作为考核部门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各街道、社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各城区把创建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取得了较好效果,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好评。20xx年我市xx港区被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20xx年xx区、xx区、xx区的创建工作又被授予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

为加强对社区康复工作的领导,我们从“四个纳入”着手,完善社区康复的组织领导。一是把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和社区康复服务,使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二是将创建全省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纳入部门目标考核内容。建立条块统一的协调管理网络,对相关部门和单位工作目标进行检查考核。三是把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安排,建立职责明确的工作责任网络。各区残联相继制定了《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实施方案》,对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任进行了明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及时研究解决辖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将残疾人的医疗救助,纳入全市的医疗保障体系。全市有4968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个人交纳部分由财政部门予以全额补贴。为扩大重度残疾人的医疗救助范围,我们积极与市医保局协商,将一级、二级的肢体残疾;一级、二级、三级的智力和精神残疾;一级盲、二级盲、一级低视力;一级听力语言残疾纳入重度残疾人员之列,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同时,各区也在医疗保障上出台了优惠政策,为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提供了切实的服务保障。

二、突出残联指导作用,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做到“四个到位”。

为了促进我市社区康复创建工作的深入发展,增强创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使基层残联在创建工作中少走弯路,市残联针对社区康复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认真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学管理、规范建档。针对各级残联应准备的档案资料,市残联制定了统一规范的样本,逐级对康复协调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中遵循实用性,围绕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以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为重点,着力提高基层康复管理人员、康复协调员的业务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各级残联必须规范建档、科学管理,不得疏漏马虎,说到的要写到,写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记到,记到的要看到。

二是加强指导、督办提高。定期下到基层残联,对康复协调员进行业务指导,在指导、督办过程中予以规范。市残联严格按照达标要求,对基层不规范的做法,限期整改。在指导、督办中发现好的典型,予以大力推广。各区残联相互参观学习,取长补短。通过指导、督办,各区的创建工作都是你追我赶,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为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康复经费保障到位。各区财政按照辖区覆盖人口每人不少于0.3元的标准,预算残疾人康复经费,在此基础上各区还通过各种渠道筹集专项资金,全市共投入经费200多万元,为社区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康复服务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根据各个时期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需要,按照专项一事一报,特事特办的原则,增拨专项经费。各街道、社区抓住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供经费支撑。

二是康复技术指导到位。由市残联康复办公室牵头,协调各辖区内卫生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医疗机构,成立了视力、听力语言、肢体、精神、智力残疾康复五大技术指导中心和辅助器具服务站,各类中心(站)充分发挥技术示范、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知识普及、咨询转介等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都设置了残疾人康复室。积极为残疾人开展康复医疗训练服务。

三是康复协调员配备到位。全市xxx个社区通过招聘,配备了政治思想素质好,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热爱残疾人工作,有奉献精神的同志担任康复协调员。对一经录用的康复协调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康复协调员的补贴经费由市、区两级残联共同承担。四是康复需求服务到位。面对残疾人康复的巨大需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最大限度地为残疾人提供就地、就近的康复服务。黄石港区在各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和精神病防治监护小组,设立了家庭病床,在医院提出了“一免三优惠”的服务措施,对卧床不起、家庭困难的残疾人,社区免费将服务电铃安放在床边,只要有难事,一按电铃就有社区干部或志愿者前来帮助。xxx区对辖区贫困精神病人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咨询费,对医疗费予以优惠10%-15%。xxx区从三个专项服务着手,实施优质服务,效果良好,社区残疾人对康复工作满意度达98%以上。xx区针对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时给予救助。家住xxx街道办事处xxx社区的精神病患者xxx是精神病人,在开展康复需求调查中了解到他弟弟也患了精神病,其父身体虚弱,长年吃药,一家人生活来源完全依赖其母,社区将这一情况上报后,及时为他们办理了免费服药救助卡。

三、突出创建工作特色,营造创建工作氛围,做到“四个结合”。

我们围绕创建工作目标,结合当地残疾人工作实际,突出创建特色,将创建活动与整个残联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有力推动了社区康复创建工作的开展,使残疾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特色服务。

一是将创建活动与各项业务相结合。我们根据残疾人在医疗康复、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康复服务、就业培训、生活保障、法律援助等转介服务,将康复服务延伸到残疾人工作的各个方面。

二是将创建活动与重点康复项目相结合。我们将白内障复明、盲人定向行走、假肢装配、精神病防治等重点康复项目与创建活动相结合。近年来,在市城区开展白内障无障碍城区创建活动,对社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发现一例,免费手术一例。xxx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依托辖区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为贫困精神病人免费送医送药。xxx区、xxx区结合社区康复的创建工作,积极做好盲人定向行走培训,通过专业老师授课,指导盲人、盲人亲友、社区康复协调员掌握定向行走基本要领,盲人及其亲友受益匪浅。为满足盲人的心理需求,xxx开展盲人“看”电影活动,先后为盲人放电影五部,深受广大盲人的好评。

三是将创建活动与扶残助残相结合。我们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精神卫生日”等节日,广泛宣传各项创建活动。通过《xx日报》、《xx晚报》、xx残联网站,大力宣传社区康复协调员的.先进事迹。同时,还利用街道、社区宣传阵地、制作宣传橱窗、创办黑板报、张贴宣传标语,举办知识讲座,印制康复宣传册,较好地普及了残疾人康复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是将创建活动与工作奖惩相结合。我们将社区康复的创建工作纳入全年目标管理考核之中,对每一项具体指标进行量化,实行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统一奖惩。去年市残联共拿出xx万元对各县(市)区进行了以奖代补,有力促进全市社区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完善创建工作制度,规范创建运作模式,做到“四个建立”。

为了促进我市社区康复创建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完善社区康复各项工作流程,规范社区康复的创建行为,在工作管理上我们努力做到“四个建立”。一是建立完善康复需求的调查机制。社区康复协调员、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员多次入户走访,进行调查摸底,详细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时填写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建立每人一档,因人而异的康复服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实行各类残疾的分类管理机制。通过康复需求调查,对各类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了分类管理,实行分类指导,提供相应的康复训练和医疗服务,并分别填好《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档案》、《精神病防治康复记录手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三是建立康复效果的评估机制。各区残联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筹建集康复、训练、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康复室(站),配备康复训练器材,按照各类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分别建档立卡,组织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残疾人的康复训练由专业医生或康复协调员指导,制定训练计划,康复训练效果由医生进行评估并记录归档,将康复评估结果指导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四是建立各类康复人员的培训机制。努力抓好康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围绕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以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为重点内容,采取逐级培训的方法,加大对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康复指导员的业务素质,力争培养一支业务过硬、热心服务、乐于奉献的社区康复工作队伍。

4.社区康复对象残疾人 篇四

坚 持 以 邓 小平理 论 和 “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想 为 指 导 , 认 真 贯 彻 十 七 大 会 议 精 神 , 坚 持 树 立 科 学 发 展 观 , 以 新 北 京、新 奥 运 为 动 力 , 以 新 农 村 建 设 为 契 机 , 抓 住 机 遇 , 着 眼 于 残 疾 人 的 康 复 需 求 , 把 残 疾 人 的 康 复 工 作 纳 入 我 社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大 局 , 全 面 提 高 残 疾 人 康 复 服 务 质 量 和 服 务 面 , 确 保 2010年 残 疾 人 “ 人 人 享 有 康 复 服 务 ” 目 标 的 实 现。

二、目 标 和 任 务

1、做 好 本 社 区 残 疾 人 康 复 需 求 调 查 表。

2、在 区 残 联、街 残 联 领 导 的 指 导 和 关 心 下 ,新 建 一 个 残 疾 人 康 复 服 务 站 , 责 成 专 人 负 责 , 并 对 康 复 技 术 人 员 进 行 专 业 培 训 , 采 取 多 种 方 式 对 有 康 复 需 求 的 残 疾 人 进 行 康 复 训 练 , 提 高 其 独 立 生 活 的 能 力。

3、协 调 区 残 联、街 残 联 ,为 精 神 残 疾 人 免 费 办 理

服 药 手 续 , 对 其 进 行 康 复 训 练 , 提 高 其 独 立 生 活 的 能 力。

4、免 费 人 为 视 力 残 疾 人 发 放 需 要 的 器 材 ,为 视 力 残 疾 人 进 行 视 力 功 能 训 练。

5、免 费 为 肢 体 残 疾 人 发 放 需 要 的 器 材 ,进 行 肢 体 残 疾 人 康 复 训 练。

6、做 好“ 全 国 助 残 日 ”、“ 国 际 助 残 日 ”系 列 宣 传 教 育 活 动 , 普 及 康 复 知 识。

三、主 要 措 施

1、加 强 领 导 , 健 全 组 织。

积 极 配 合 区 残 联、街 残 联 领 导 的 工 作 , 做 好 有 关 领 导 分 配 的 任 务。

2、加 强 部 门 间 合 作 ,落 实 “ 人 人 享 有 康 复 服 务 ” 的 目 标。按 照 政 府 “ 引 导、鼓 励、扶 持 ” 的 原 则 , 大 力 争 取 社 会 力 量 兴 办 残 疾 人 康 复 服 务 机 构 , 并 纳 入 残 疾 人 康 复 工 作 的 运 转 轨 道 , 指 导 康 复 服 务 机 构 向 专 业 化、规 范 化、个 性 化 服 务 转 型。

3、加 强 培 训 , 提 高 康 复 工 作 者 的 整 体 素 质。组 织 社 区 协 理 员 和 康 复 站 技 术 人 员 参 加 康 复 知 识 培 训 , 提 高 其 自 身 素 质 和 业 务 水平。

4、加 大 宣 传 力 度 , 提 高 全 民 康 复 意 识。

5.社区康复对象残疾人 篇五

残疾人康复站工作情况介绍

袁家湾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建立于2008年,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省残联“全民健身助残工程”落户社区,为社区增配了一批健身器材,残疾人康复训练与健身活动同步开展。如今,社区已经成为“有组织、有场地、有活动、有服务”的“四有”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多次评为荷塘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社区残疾人康复示范点”等。

一、社区残疾人及康复训练服务基本情况

袁家湾社区共有残疾人59人(视力3 人,听力语言4人,肢体40人,精神2 人,智力10人)。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建立以来开展了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为41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档案;为30名肢体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训练;建立了8个家庭康复训练点,为8名重度肢体残疾人上门进行康复指导服务训练;对2名精神残疾人进行日常监护和免费服药救助;推荐了1名智力残疾人进入盛康日托中心工疗康复;为21名残疾人进行了辅具配适。

袁家湾社区康复站设在社区活动中心,有室内训练室60平方米,修建了无障碍通道,配置了残疾人康复器材10件、健身器材 1

12件,配套DVD光盘、康复知识普及读物100余册,配有一名康复指导医师和一名社区康复协调员。

二、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工作情况

1、建立健全机构,动员社会参与。康复站建立以来,由社区主任担任组长,依托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在社区建立了卫康室。聘请了1名医生担任康复指导员,并选配了1名康复协调员,将残疾人康复融入了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以康复站为服务平台,联合卫康人员等做好社区康复工作的组织、宣传、实施等工作。如:每年开展“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咨询活动。联合组织辖区单位残疾人和居民残疾人到康复站开展康复和健身活动,如:组织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到社区康复站训练的同时开展电动乒乓球、电子飞镖、桌上足球等体育健身活动和竞赛,提高参与康复的积极性。形成了社区康复站主导、卫生服务中心指导、辖区单位协同、残疾人广泛参与的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工作格局。

2、狠抓“四个服务”,推动工作开展。一是提供医疗、转介康复服务。以市三医院为依托,为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和转介服务3人次,并发放住院补贴3000元,目前2人均在稳定期;邀请株洲市爱尔眼科医院医生对社区105名老年人进行白内障筛查,目前已实施手术2人,成效明显。二是开展功能训练,进行康复分类指导。采取定期开展康复训练和家庭康复指导相结合形式。康复站每周一、三、五向残疾人免费开放,由康复员及社区

康复协调员对残疾人康复训练进行分类指导,帮助恢复功能。同时,将集中训练和家庭指导相结合。康复站还开展了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在重度肢体、精神残疾人家庭分别建立家庭训练点,根据个性化康复需求制定简易康复器材指导残疾人在家庭进行必要的功能训练。比如:患进行性肌萎缩的11岁肢体残疾儿童丁泽荣,通过在其家中设计安装简单实用康复器材和康复员上门帮助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延缓了病情的发展。现年43岁的精神残疾人王笑梅,通过上门督促她服药并指导其母亲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在病情复发联系三医院住院治疗,及时对其进行了转介转诊服务,目前,王晓梅病情稳定。近两年来,康复站为肢体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训练150人次,显好率达50%;开展体育健身活动10余次,参与人数达200余人;发放轮椅、康复器材等辅具21件;帮助1名左下肢残疾人安装了假肢;对1名盲人进行了定向行走训练,帮助他提高生活质量;推荐了1名智力残疾到盛康残疾人日托中心参与手工串珠制作,达到了工疗娱疗的康复目的。残疾人家属对康复点的工作满意度非常高。三是宣传普及康复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康复站在“爱耳日、助残日、精神卫生日”等节日,广泛开展康复知识、康复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开展上门送医、送药、送知识的“三送”服务。四是提供助残康复服务。成立了以社区康复站牵头,卫生服务中心及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为骨干的康复助残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有100余人,不定期开展康

复助残服务活动80余人次。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残疾人签定了服务协议书,定期组织体检,志愿者帮助不方便的残疾人到康复点训练等。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一是选送康复协调员参加上级残联组织的社区康复知识培训和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二是邀请康复中心指导医生到康复站举行康复知识培训、讲座,提高康复工作人员业务和服务水平,提高残疾人自训能力。

上一篇:【精华】老师写人作文下一篇:救火英雄王锋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