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文化价值

2024-11-06

茶的文化价值(共11篇)

1.茶的文化价值 篇一

小朋友,你们知道茶文化吗?也许,你们不知道。但是,读了我的文章,你们一定会对茶文化有所了解。

茶,是古代人民的一大爱好。那时,茶是有点甜,便有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斗茶图》,瞧那个挺着“将军肚”,拿着一个一尺多高的壶,正在一杯一杯的喝。还有一个人,拿着好几十个碗,准备斗茶。

茶不仅是古人斗茶好茶的游戏,它更可以治病。从前,有一个人去赶集,走着走着,他突然晕倒在地,全身发红,还发紫。正巧一位和尚从这里路过,看见这个人,泡了杯红茶给那人喝,过了一小会儿,那人便痊愈了。

茶除了可以游戏、治病,它的精神也很值得人们学习。在茶叶罐里默默地呆着,在将它泡了以后,便绽放开了,所有的养分都给了人,可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要学习茶叶这种精神。

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茶文化了吗,你们不仅要知道茶文化,更要学习它这种精神。

公众号:快乐小记者

2.日本煎茶的形成及其文化内涵 篇二

关键词:日本煎茶;形成;和敬清闲

1 日本煎茶的形成

日本煎茶来源于中国,在唐代八世纪,中国的煮茶文化开始迅速发展,开始走向繁盛时期,并且被广大民众所接受,这时候“煎茶”这个名词随之诞生。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煎茶是我国古代辛勤工作的劳动人民所发明的一道制茶工序。此种烹煎方法主要是将饼茶炙烤、然后碾碎成末,放入沸水中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候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对于茶文化的初学者而言,往往容易误以为“煎茶”的“煎”字是一种烹饪的方法,把茶叶在火上烤,或者把茶叶放在少量的热油里弄熟的意思。其实不然,“煎茶”根据词性不同可以有两种解释:如果解释为动词这是“把茶蒸熟”的意思,“煎”就是“蒸”,是一种泡茶的工序;而“煎茶”如果解释为名词,是指蒸过的绿茶。在明代的中国,煎茶这个词表示一个制作食用茶的一道工序,也就是用清水煮茶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工序渐渐被炒青所取代。据《茶经》记载,炒青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萎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

日本是一个乐于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民族,在我国唐朝繁盛时期,常派使者前来我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煎茶文化也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文化之一。中国的隐元禅师东渡日本,把我国明朝的泡茶方法传入日本,向日本弘扬了中国茶文化,煎茶因此在日本也开始发展起来。日本煎茶道形成于日本江户时代并且发扬光大,其煎茶文化至今还保存着不少中国文化的痕迹,并且发展成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2 日本煎茶的特点

日本《广辞苑》对“煎茶”一词的解释有两种:狭义的解释为“煎茶是绿茶的一种,以茶嫩叶为原料制作而成”,广义的解释是指“把茶煮了喝,或者指煮好的茶”。也就是除了抹茶以外的用水泡的沏茶方式。从日语词汇上看,“煎”这个汉字是“煮”的意思。

日本煎茶方法跟中国的类似,先将一定温度的水注入茶碗内,然后把茶叶放进去泡着饮用的方法。煎茶的步骤可以分为:准备茶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步骤。虽然煎茶道非常讲究每一道泡茶的工序,但是比起抹茶道,煎茶道是一种简单随意而又自由的茶道。因为没有任何形式的束缚,煮茶的地点可以自由选择,也无须遵从传统抹茶道的繁琐程序。正是煎茶道没有地点的要求,也没有束缚,因此而备受日本人喜爱,在日本得到普及。

从泡茶的科学角度而言,根据茶的种类不同而使用不同水温的水,因为茶的味道会因水温的高低而发生变化。一般而言,煎茶最合适的水温是70℃-80℃,那样跑出来的茶味道最好。日本人通常把水煮沸以后静置一旁,一边准备茶具,一边等待水温下降为合适的温度。待煎茶的准备工作完毕以后,水温也差不多变成了合适的温度。日本人在煎茶时,首先往茶壶注入三分之一水,让茶稍加温热,然后再把茶壶的水加至七分满,等待时间为大约一分钟,就可以开汤饮茶。第一遍泡的茶,味道很清新,有一丝淡淡的茶香。茶入口甘淡,几乎没有苦涩。第二遍时,舌尖已有茶津涌出,味道也变得比第一遍的茶味浓厚。到第三遍时,喉咙有一股甘润的感觉,满口都是茶的甘香,跟第一第二遍的清幽淡薄的茶味又不同。

日本煎茶的茶具中,比较特别的是盛茶的茶壶,叫“急须”,这名词来自中国。“急须”出自我国诗人宋黄裳的诗歌《龙凤茶寄照觉禅师》:“寄向仙庐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自注:“急须,东南之茶器。”,意为“煮茶、暖酒器名”。“急须”是日本的茶壶,形状小巧玲珑,一般容量只能供2~3人饮用。其把柄与壶嘴成直角,把柄和壶身也成直角,方便右手持握,由于把柄和壶身隔得比较远,所以用手握着茶壶也不容易被烫伤。中国的“急须”的把柄根据位置不同,分为后手(弯把)、横手(侧把)、上手(提梁把)三种。日本的“急须”以壶口和壶把垂直的“横手(侧把)”为主流。通常用紫砂、陶瓷、铁制、银制的材料制作而成,其中金属器比较多。中国的饮茶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着变化,“急须”的出现是因为唐代的饮茶方式主要以煮茶法或煎茶法为主,“急须”是当时用来煮茶的茶具。之所以把壶嘴做的很高,是为了避免茶汤溢出;将手握的直柄做成中空,是为了插入导热慢的木棒,以免倒茶时烫手。在那时候不论是煮茶还是煎茶,茶都需要通过煮的方式进行,而“急须”就是当时非常普遍的煮茶容器。在我国某些地区的方言中,“急须”的含义跟字面意思一样是“急用”的意思。

由此可见,日本学习中国的煎茶文化,煎茶的工序和茶具都被完好地传承了下来,并发扬光大为茶道。许多中国古代茶器的原始名称仍然被保留着,“急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跟原来相比茶壶的形状略有变化,用途也不再拿到明火上煮茶,但是“急须”不烫手、小巧轻便的优点依然被大家所接受并且沿用至今。

3 日本煎茶道的文化内涵

日本人之所以把喝茶当成是一种艺术、一种精神享受,甚至不惜投入巨资建造专门的茶室,购买昂贵的茶具,耗费金钱上茶道课程,是因为茶道是一种精神乐趣。点茶人的泡茶手法与茶室的摆设、茶具的形状和颜色达到协调时,会给喝茶人带来一种美感和乐趣。

日本茶道精神体现在“和、敬、清、寂”四个字中。“和”是和谐,和谐分为外在的和谐和内在的和谐,外在即茶室的环境,包括了茶室的摆设,茶具的选取,甚至是茶室内香味要以和为本,实现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和谐;而内在的和谐也就是内心的平和与安静。“敬”是指“尊重”,茶室里的人地位不分高低,宾主要相互尊重,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做到相敬相爱。“清”是指“通过喝茶对灵魂的洗涤”。因此,茶室要保持清洁整齐,人们便通过喝茶可以去除身外的污浊达到内心的清净。“寂”是指“无”,也就是通过喝茶忘却世间烦恼,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众所周知,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和煎茶道,煎茶道虽然没有抹茶道那么普及,但是也受日本人喜爱。比起日本抹茶道,日本的煎茶道更加讲究简洁。因为煎茶的工序比较简单,所以煎茶道更强调“茶道与效率”“简练之美”。与上文所述的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略有不同,煎茶道的精神在于“和、敬、清、闲”。区别在于“寂”和“闲”两个字,“寂”讲究的是“忘我”,而“闲”讲究的是诚信、满怀诚意,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内心的和谐。通过煎茶领会内心和谐愉悦、互相尊重、净化心灵、满怀诚意,使肉体与精神都得到舒展。

自古以来,日本煎茶道因其自由、简单的程序深受日本普通百姓的喜爱。人们从工作和生活的繁文缛节中释放出来,通过煎茶而达到身心的放松。日本的茶道一直保留着自古至今独有的特色并且注重文化的继承,这是我们所缺少的文化传承精神。

参考文献:

[1]陆羽.茶经[M].京燕山出版社,2009.

[2]桑田忠親.茶道の歴史[M].講談社,1979.

[3]新村出.広辞苑(第六版)[M].岩波書店,2008.

3.奉茶的礼仪 篇三

由于中国南北待客礼俗各有不同,因此可不拘一格。

常用奉茶的方法一般是双手奉茶,用右手的伸掌礼表示“请品茶”,而客 人则用右手伸掌礼进行对答,表示“谢谢”。奉茶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先 长后幼、先客后主。斟茶时也应注意不宜太满。“茶满欺客,酒满心实”。这是中国谚语。俗话说“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分。”这既表明了 宾主之间的良好感情,又出于安全的考虑,七分满的茶杯非常好端,不易 烫手。同时,在奉有柄茶杯时,一定要注意茶杯柄的方向是客人的顺手 面,既有利于客人的手拿茶杯的柄。

4.茶的诗句 篇四

1)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出处: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出处: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3)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出处: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4)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出处: 钱起《与赵莒茶宴》

5)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出处: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6)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出处: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7)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出处: 张继《山家》

8)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出处: 陆游《幽居初夏》

9)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出处: 黄庭坚《送王郎》

10)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出处: 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11) 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 ——出处: 皇甫冉《寻戴处士》

12) 午醉醒来,红日欲平西,一碗新茶乳面肥。 ——出处: 王之道《南乡子(寄和潘教授元宾喜晴)》

13)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出处: 辛弃疾《定**•暮春漫兴》

14)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出处: 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15)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出处: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16) 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出处: 李涛《春昼回文》

17)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出处: 储光羲《吃茗粥作》

18)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出处: 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19)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出处: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0)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出处: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1)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出处: 杜耒《寒夜》

22)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出处: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3) 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出处: 大须《暮雪》

24) 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 ——出处: 陶振《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

25) 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出处: 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

26)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出处: 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27) 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出处: 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28)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出处: 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29) 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出处: 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30) 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出处: 吴文英《无闷•催雪》

5.茶的滋味故事 篇五

小的时候,父亲喝茶极为俭省,一斤散茶足够他喝一个多月了。那时茶还是一种奢侈的.东西,时时诱惑着年少的我。

读书时,早去晚归,由于长期饱饿不均使我患上了胃病,父亲便领我到城里的一位老中医那儿,每星期拿回一包药,那老中医一再叮嘱父亲:“胃病忌寒,不要让他喝茶。”一句话让我好生难过,未尝茶滋味便让我远离了茶的清香。

后来参加工作了,经多方治疗,胃病得以彻底根治。我终于可以喝茶了,一股压抑了多年的喜悦从心底奔涌而出。我激动地从超市买回一包茶,用剪刀轻轻地剪开袋口,将茶倒出少许放入洗得光亮如镜的玻璃杯中,然后慢慢地往杯里倒入滚烫的开水,顿时,茶叶在水中缓缓地舒展开来,浸出淡绿色的叶汁,让人口舌生津,垂涎欲滴。

谈恋爱时,女友的父亲常到外地出差,不时捎回各地的茶品。每次到女友家,伯父总是津津乐道地向我介绍各地的茶叶情况,哪种茶味浓,哪种茶味淡,哪种茶解渴,哪种茶保健……伯父边说还边给我泡上一杯。沱茶、绿茶、红茶、花茶、苦茶、甜茶……一次一个茶品,让我大开眼界,大饱口福。

6.茶的温暖作文 篇六

生活中需要多一些这样的温暖,人们都说城市是钢铁森林,因为人与人之间全是冷漠。人们很在意时间,不想在认为无关紧要的事上花费时间,所以路上全是匆忙,对待陌生人全是冷脸,对生活中一些认为无关紧要的情感也全是漠然。久而久之,人会麻木,会很无情。

温暖是可以感染人的.,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觉得自己的生活缺乏色彩与芬芳,那就多给身旁的人一些温暖。这样开心了自己,也愉悦了他人。不能小看这样一份温暖的力量,曾经有一位犯错被关押的犯人,他一生坎坷遍尝冷暖。

心灰意冷之下想要结束自己生命,行动之前他回想自己的一生,他告诉自己,如果能够在过往的回忆中找到哪怕一点的温情,就不做傻事。想来想去,想到了读书时候老师的一次赞扬,那次是一次作文课,他的作文写的不好,可是老师评价说,字写的挺好。就这么一句赞扬的话,拯救了一条生命。

7.茶的文章散文 篇七

来到茶社,朋友热情相迎。

一进门,便看到茶社的迎墙上错落有致的四个大字“缘,自茶香”。

好一个“缘”字,“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便是对缘字的诠释,“士为知己者死,女卫悦己者容”,只有缘字当头,才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名利易得,缘字难求。

缘是心灵深处的一种共鸣,一种相通,一种默契。

茶香有缘,有爱才有缘。

朋友丰厚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一斑。

在随想之际,朋友已经备好茶具,邀我落座,共同品茶。

舒缓的古筝音乐,古韵悠悠,静雅而清新,如高山流水,如珍珠落玉盘,茶香伴着古韵在纯净的空气中轻轻流淌。

朋友的茶道技艺精湛细腻,一丝不苟,每一个步骤都那么平静淡定,优雅从容,一看便知是爱茶之人。

绿茶清新淡雅,幽香渺渺,略带青涩,犹如闺中待嫁女儿,纯洁无暇,清秀靓丽,羞涩可人。

我喜欢冬日悠闲的下午,坐在阳台上,洁净的玻璃杯泡上一杯龙井茶,紧实的叶片在水流的冲击下翻滚向上,停在杯口,在温水的浸泡下,慢慢舒张开来,犹如仙女下凡,花雨如蝶,翩然而下,沉落杯底,嫩芽舒展,叶尖朝上,竖立水中,如春日新绿,煞是赏心悦目……仿佛看到蓝天下,白云间,采茶女儿轻歌曼舞,玉指轻挑,将天地之精华纳入腰间小篓,掬在你面前,不由得让人心旷神怡……碧绿的茶汤,清澈而透亮,细看之下,竟有纤细的毫毛漂浮于其间,袅袅茶香,沾在杯口,粘在水面,慢慢弥散开来……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朦胧中,恍若置身于春意萌动的西湖畔,柳芽翠绿,柳枝轻摇,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烟雨蒙蒙的断桥边,妩媚清秀的白娘子,轻移莲花步,手把纸油伞,身姿曼妙,期盼着与许仙的千年邂逅……岁月流转,物是人非,柔美而纯粹的爱情故事成就了断桥的永恒,成就了流芳百世的西湖佳品……

朋友相聚,泡上一壶铁观音,当紫砂壶颜色渐渐有浅变深,温润亮泽,仿佛茶香飘散在空气中。

如涓涓细流般斟入杯中,金黄亮丽的茶汤,瞬间弥散的茶香,尽收眼底,弥漫在鼻尖,正是“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

呷上一小口,在口中轻轻流转,暗香游走于味蕾之间,平滑而圆润,芳香而甘醇,毫无苦涩之感,久久不能散去,直至沁入心脾,沁入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唇齿留香,茶香飘逸,如沐春风,如坐云端,幽香醉人……我向来对铁观音有一种崇敬之心,或许来自于对它名字的敬畏,抑或是对它高尚品质的敬仰。

它毫无娇柔造作之感,无论是精美珍贵的紫砂壶,还是普普通通的茶杯,坚实紧凑的铁观音入杯“铮铮”作响,清脆悦耳,韵味十足。

无论是温热水还是沸水冲泡,舒展开来,叶片大而厚实,油绿润泽。

不论是高官权贵,还是平头百姓,它都以同样宽厚的姿态展现在你面前,满满的.充盈着你的茶杯,不似绿茶那般芽叶分明,冲泡讲究,居高临下。

北方绿茶具有北方泥土的厚重,带有浓浓的板栗香,它体现了北方汉子的朴实与豪爽,更耐冲泡。

红茶热情奔放,香味十足,略带淡淡的药香,可驻颜养身。

花茶香袭逼人,让人不由得欣喜若狂……

经过了漫长的冬季,阳春三月,茶树嫩芽萌发,正值享受阳光灿烂,空气清新之际,突然被看似无情的双手置于烈火的炙烤之中,仿佛青春被无情扼杀,生命被无情终止。

然而,经过力与火的砺炼,生命被赋予了无限的韵味,它浴火重生,完成了对生命更高层次的追求,促成了生命价值的完美体现,成为世人面前的尚品。

8.写茶的诗句 篇八

1)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顾况《焙茶坞》

2)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

3)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4)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六羡歌》

5)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6)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郑谷《雪中偶题》

7)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白居易《两碗茶》

8)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张籍《夏日闲居》

9)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李咸用《访友人不遇》

10)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李商隐《即目》

11)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茶诗》

12)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郑谷《峡中尝茶》

13)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

14)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白居易《琴茶》

15)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元稹 《自述》

16)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曹邺《题山居》

17)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曹邺《故人寄茶》

18)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刘兼 《从弟舍人惠茶》

19)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吕岩《大云寺茶诗》

20)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李郢《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21)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刘禹锡《尝茶》

22)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成彦雄《煎茶》

23)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贾岛《郊居即事》

24)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钱起《与赵莒茶宴》

25)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白居易《即事》

9.茶的启示作文 篇九

浓郁的气息散发着悠久的文化,悠久的文化中品尝出人生的艰辛,小小的“湖泊”中漂浮着几艘“小船”,平静如镜的“湖水”中,释意出的是人生中的奥秘。茶,有人视它如金钱,有人却对它不屑一顾[注: 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

 

形容极端轻视。],品茶的人也分为两类。让我们走进历史的大门,品味茶的历史。

品茶

世界饮料上百种,可我以前认为茶是最难喝的,也是最廉价的。起初品茶是受我父亲的影响的,一开始父亲说茶十分好喝,我半信半疑[注: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把桌上的一杯茶一饮而尽,就是没有尝出父亲所说的味道。但一看到父亲尝得津津有味[注: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我也照葫芦画瓢[注: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学着父

10.写茶的诗句 篇十

1、东西南北中央佛,共饮乾坤一碗茶。——宋·释印肃《颂十玄谈·还源》

2、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元·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3、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清·曹雪芹《第二回回头诗》

4、色随春焙茶烟碧,凉入晨烹灶火残。——宋·冯时行《谢韩秀才送松栽四首其一》

5、茶烟午灶,听击棹、歌声笑语迟。——宋·熊禾《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

6、飞仙不可呼,野僧意甚真,煎茶清樾下,童子拾堕薪。——宋·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

7、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8、今日谁能留下马,古人犹自酹先茶。——宋·牟巘五《和任东律山长》

9、客病消茶碗,禅心醒石床。——明·潘之恒《游楞伽山》

10、何物堪留客,烹茶成雪芽。——宋·留元崇《茶园》

11、大舸鼓声远,小轩茶味长。——宋·陈鉴之《晚凉湖边放步》

12、强拈茶碗对梅花,应是花神笑我多。——宋·吴芾《梅花下饮茶又成二绝》

13、浓煎饭后茶,个中良可安。——宋·吴则礼《閒居》

14、俗氛妨人选胜,危坐待归啜茶。——宋·程公许《郡事多冗命绳翁拉彦翔则明德素游赵园彦翔归》

15、日长更有幽忧病,临罢兰亭品建茶。——宋·释道璨《病起和徐处士并寄致轩二首其一》

16、莫嫌鞭马踏春泥,茶鼎诗整偶共携。——宋·韩元吉《雨中伯恭至湖上》

17、何似相携古兰若,细看香篆味茶甘。——宋·喻良能《游龙井》

18、回首方知但青子,胡琴声里怨茶商。——宋·陈造《游山阳十首其一》

19、一杯世味蒲萄熟,薄薄分明胜煮茶。——宋·李石《公寿送蒲萄以酒答之二首其一》

20、茶炉寒夙火,佛案晓添花。——宋·张耒《何处春深好二首其一》

21、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清·大须《暮雪》

22、此襟不许肥膻污,明日清茶说与闻。——明·王履《余从山回友人王橘洲以鹅酒见饷期共饮问所得》

23、有约不来过夜半,煮茶敲碎一池冰。——宋·赵必象《再用前韵集句》

24、永惟东南害,茶法盖其首。——宋·王安石《酬王檐叔奉使江南访茶法利害见寄》

25、不饮客来还贳酒,长闲饭罢必煎茶。——宋·潘牥《山居苦》

26、茶烟永日看轻颺,槐火今年又一新。——宋·韩元吉《次韵陈子象谢新火诗》

27、静憩方开宴,徐行更试茶。——宋·楼钥《陪沈虞卿使君游钱园》

28、煮茶僧请诗,茶香竹当户。——宋·释道璨《纪梦》

29、已炊藟散真珠米,更点丁坑白雪茶。——宋·陆游《秋日郊居》

30、爱花高酒户,煮药污茶铛。——唐·姚合《送狄兼谟下第归故山》

31、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唐·柳宗元《夏昼偶作》

32、香分宿火薰,茶汲清泉煮。——唐·唐彦谦《游南明山》

33、不惮山头路,来煎饭后茶。——宋·朱利宾《题妙觉寺》

34、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唐·李商隐《即目》

35、有一编书传,一囊诗稿,一枰棋谱,一卷茶经。——宋·吴泳《沁园春·生日自述》

36、醉起西窗日欲斜,新烟初试雨前茶。——宋·赵崇嶓《醉起》

37、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清·乾隆《观采茶作歌》

38、检点簿书茶贡蚤,体量风物橘奴肥。——宋·张伯玉《寄新定苏七太守》

39、欲听茶鼎转风松,底事云房白昼封。——宋·姚勉《寄感山二诗僧》

40、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宋·石介《岁晏村居》

41、采茶寻远涧,斗鸭向春池。——唐·张籍《寄友人》

42、翠竹山茶映落霞,猿啼鹊噪道谁夸。——宋·释印肃《学无学颂一十五首其一》

43、静无俗驾叩柴关,急遣僧房借茶臼。——宋·章甫《谢张倅惠茶》

44、石鼎煮茶非异事,井阑镌字是何年。——宋·董嗣杲《金沙井》

45、花繁春正王,茶美梦初惊。——唐·薛能《春日闲居》

46、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宋·陆游《幽居初夏》

47、因来问茶事,不觉过云东。——明·居节《雨后过云公问茶事》

48、开士分朝饭,邻翁唤午茶。——宋·陆游《幽事》

49、数醆绿醅桑落酒,一瓯香沫火前茶。——唐·韩偓《己巳年正月十二日自沙县抵邵武军将谋抚…偶成一篇》

50、把似啜茶看孟子,何如痛饮读离骚。——宋·李伯玉《吏隐堂》

51、影薄谁停绣,香清似煮茶。——宋·张镃《山茶花》

52、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噇空腹茶。——唐·李昌符《婢仆诗》

53、山园茶盛四五月,江南窃贩如豺狼。——宋·梅尧臣《闻进士贩茶》

54、粉色和云汲,茶香带石煎。——宋·张景脩《题玉泉》

55、陪客常留煨芋火,课儿频煮读书茶。——宋·黄崇义《诗一首其一》

56、客行有债频沽酒,老怕无眠戒饮茶。——宋·戴复古《南康县用东坡留题韵》

57、茶灶笔床随处有,等闲留客坐春风。——宋·陈允平《赠杨子中》

58、松吹和琴杂,茶烟到树分。——宋·宋无《寄题无照西园》

59、蜀纸麝煤沾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唐·韩偓《横塘》

60、太守徒行访隐君,门前净扫茶烟湿。——宋·方凤《怀古题雪十首·李伋郊雪》

61、相看醉后还能醒,驱遣睡魔那用茶。——宋·赵希逢《和新市杂咏》

62、重来红紫随风雨,犹有野田黄茶花。——宋·方回《三月三日西湖第三桥四首其一》

63、兽炉暖、慵添困,带茶烟、微润宝薰。——宋·吴文英《恋绣衾》

64、松间鸣瑟惊栖鹤,竹里茶烟起定僧。——明·王守仁《登凭虚阁和石少宰韵(南京作)》

65、钟陵寂寞几何年,公自茶山又一传。——宋·赵蕃《别曾运使》

66、为谁开,茶花满路。——当代·金庸《水龙吟·燕云十八飞骑》

67、茶烟熏壁暗,萝月射窗明。——宋·邹登龙《王氏山居》

68、新酿酒,旋烹茶。——宋·陈允平《鹧鸪天·寿表兄陈可大》

69、频唤老僧同夜粥,间从邻叟试秋茶。——宋·陆游《述意》

70、就焙尝茶坐诸客,几回到口重咨嗟。——唐·李郢《茶山贡焙歌》

71、上书如啜卢仝茶,直论国体宁无哗。——宋·杭学士人《古诗》

72、猿下任窥煎药鼎,客来慵动碾茶槽。——宋·林逋《病中》

73、知味不随鸿渐唾,剡翁自种剡翁茶。——宋·陈著《次韵戴帅初觅茶子二首其一》

74、景物因人胜,茶瓜为客留。——宋·杨公远《再用韵十首其一》

75、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唐·白居易《题施山人野居》

76、却遣茶娇故相恼,从来佳茗比佳人。——当代·钱钟书《王辛笛寄茶》

77、午窗初睡起,幽兴付茶瓯。——宋·陆游《睡起书触目》

78、麾去茶经,袭藏酒颂。——宋·张炎《踏莎行·咏汤》

79、雪浮粳稻压春酒,霞嚼槟郎呼早茶。——明·杨慎《滇海曲(八首)》

80、户小难禁竹叶酒,睡多须藉菊苗茶。——宋·洪遵《和弟景卢月台诗》

81、莫道别时无酒语,与君剪烛夜烹茶。——宋·李石《诸友惜别夜坐德行堂饮茶》

82、借鼎烹茶去,无人说赵州。——宋·董嗣杲《妙智寺明上人他适因得一游》

11.茶的温暖作文 篇十一

一杯茶,或许对别人无关紧要,但是,在那样的日子里,就是一杯茶和我一起挺过来的。“XXX,78分!”看着老师阴沉的脸,隐约带有一丝恨意的眼睛。我知道,我又让他失望了。看着日渐下降的成绩,不由得皱起眉头,心中也如一团乱麻怎么也解不开。恍恍惚惚又过了一天。踏着略有些沉重的脚步,腿开了家门,妈妈又出差了。望着空空的家,我累了,无力地倒在床上。

不知过了多久,门被人打开了,是爸爸,一如往常疲惫。不知多久,我没有见过他一面。显然,他看见了我的成绩单,那张已被我揉的不成样子的纸被随意扔在了垃圾桶的旁边。他无奈地摇摇头,把我轻轻摇醒。我知道他想和我说话,谈谈学习和生活。

“你累了吗?是不是我和你妈给你的压力太大了。”他认真地说。我明白他的意思,是想让我放松。可一到考试,我就像戴上了无数隐形的枷锁,怎么也挣脱不了。就像那个将灵魂卖给恶魔的男人一样,摆脱不了命运的束缚。我需要一种温暖,虽不刻骨铭心,但要给坚强的力量。

兀地,父亲放了一杯茶在桌上,是我最喜欢的苦丁茶。虽然苦,但是细细品尝,便会找出那不易发现的甜。细呷了一口,那苦味便排山倒海地冲向我的味蕾,可回味后,便是满口清甜。

茶杯上袅袅升起的热气,是父亲的爱。茶,是父亲的感觉,是温暖的感觉。苦是父亲的严厉,甜便是父亲的关怀。我拥有的不仅是一杯茶,还有父亲所给予的温暖。

上一篇:中考数学证明问题下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打电话》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