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带译文经典名言名句(带译文)

2024-12-03

中国古代带译文经典名言名句(带译文)(共5篇)(共5篇)

1.中国古代带译文经典名言名句(带译文) 篇一

劳劳亭歌

唐代: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译文

金陵之南有一座送客的劳劳亭,亭边道旁长满了离离的野草。

自古以来,别情不如长江东流之水,再加上此地的白杨悲风,更伤人情。

我像谢灵运一样缘流乘素舸,清霜之夜在长江的清流上朗咏。

曾闻昔日的袁虎在牛渚之下咏诗,被谢尚宠遇,而今我之诗才不在袁家郎之下。

而今所遇唯有苦竹寒声动秋月而已,可惜没有知音,只好空船独宿寄情于归梦之中。

2.木兰诗 带译文注解 篇二

【作者】佚名 【朝代】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木兰诗

3.秀出高分英语作文(带译文) 篇三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human activity is causing the earth’s temperature to rise.They say that this global warming will have dreadful consequences for our environment, such as drought and flooding.What should governments do to help prevent global warming? Give reasons for your suggestions.The earth’s temperature is rapidly changing.As a result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climate change such as heat waves, droughts and floods.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is is the result of human activity, which is polluting the Earth’s atmosphere.This could become a disaster if governments do not act to help prevent global warming.They can act in three ways;by supporting research, by making laws and by keeping the general public informed.Firstly, governments can support research.For example, they should encourage companies to develop vehicles that cause less pollution.They should also support alternative sources of electricity from wind and water rather than from oil and coal.As well, they should sponsor conferences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Copyright joozone

Secondly, they should make laws that limit the amount of greenhouse gases that companies can emit.Private companies should be rewarded for following these laws.They should also be punished for creating pollution.Finally, everybody is affected by global warming.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hat governments involve individuals in the problem solving process.For example they should encourage households to save as much energy as possible by using more efficient light bulbs or less hot water.They should also encourage the public to recycle, and this should be compulsory for everyone.Another way of saving energy is by public transport systems.Governments should spend money on public transport to make it as easy as possible for the public to save energy.In summary, it is clear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that governments can do to prevent global warming.They should involve companies, support scientists and encourage individuals to protect the planet.参考译文:

许多人认为人类活动是造成地球气温升高的。他们说,全球变暖会造成可怕的后果,我们的环境,如干旱和洪水。政府应该做什么来帮助阻止全球变暖吗?给您的建议的原因。

地球的温度正在迅速改变。因此有许多气候变化如热浪、干旱和洪水。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这是污染地球的大气层。这可能成为一个灾难,如果政府不采取行动来帮助防止全球变暖。他们可以在三个方面,通过支持研究,通过法律和通过保持公众知情。

首先,政府支持研究。例如,他们应鼓励企业开发的车辆造成的污染少。他们也应该支持替代的电力来自风能和水的来源,而不是从石油和煤。同时,他们应该赞助会议,讨论温室气体排放和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影响。版权joozone

其次,他们应该制定法律限制的温室气体,公司能发出。私人公司应该奖励遵循这些法律。他们也应该受到惩罚创建污染。

最后,每个人都是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因此,重要的是,政府在解决问题涉及个人的过程。例如,他们应该鼓励家庭节省多少能源,尽可能使用更高效的灯泡或少热水。他们也应该鼓励公众回收,这应该是义务为每个人。另一种方法是节约能源的公共交通系统。政府应该把钱花在公共交通使它容易

4.古诗《春日》秦观带拼音版及译文 篇四

chūn rì

春日

qín guān

秦观

yī xī qīng léi luò wàn sī ,jì guāng fú wǎ bì cēn cī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yǒu qíng sháo yào hán chūn lèi ,wú lì qiáng wēi wò xiǎo zhī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秦观阅读答案

1、古诗文中有不少写景状物时“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请再读诗歌,并分析出三、四两句诗中的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发挥想象,描写画面,完成《春日》一、二两句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

阅读参考答案:

1、从芍药含泪、蔷薇无力的`情态中可曲折地领悟到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生发的淡淡愁绪。

2、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春雨如丝,淅淅沥沥,润泽万物。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

春日古诗秦观翻译

昨夜里轻轻的雷声携带来了一夜的绵绵细雨,晨光里琉璃绿瓦上反射的浮光阴暗不一。

5.古代名句带解释 篇五

12.安不忘危,盛必虑衰。语见《汉书〃陈汤传》。意思是,安定时不忘记危难,强盛时要想到衰败。这两句话现在常用来告诫人们,要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加强危机感和责任感。

1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语见王勃《滕王阁序》。东隅:东方,日出的地方,代指早晨,也比喻人的青少年时期。桑榆:日落的地方,代指晚上,也比喻人的晚年。意思是,早晨已经过去了,但抓紧晚上的时间还不算晚。这句话从《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化出。现在用来劝勉人要及时努力,坚持不懈。过去没有取得成就,还会有所作为。1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语见王之涣《登鹳雀楼》。穷:尽。意思是,要想穷尽目力看到千里之远,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台。现在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也有单用最后一句来激励人们鼓足干劲,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胜利。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语见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千帆:言船之多。意思是,在沉船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两句诗现在常用来比喻反动势力的必然灭亡,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1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语见李绅《悯农》诗,加上开头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说明农民耕种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劝勉人们要尊重农民的劳动,要珍惜粮食。1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语见苏轼《题西林壁》。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上。只缘:只因为。这两句诗是借景说理。为什么不能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自己处在庐山之。现用来说明,要了解事物的全貌,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高瞻远瞩,全面、客观地认识、观察问题,否则就会被假象或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它的本质和实质。1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见叶绍翁《游园不值》。不值:没有遇到人,这里指没进去。意思是满园的美好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鲜艳的粉红色杏花伸出墙来。现在常比喻形势大好,也可比喻新事物冲破压抑,茁壮成长,旺盛喜人。19.拾穗虽利,不如躬耕;束炬夜驰,不如早行。语见施闰章《警志诗》。躬耕:亲自耕种(田地)。束炬:捆起火把。意思是,拾稻穗麦穗,虽也得到好处,但不如自己种田收获多;拿着火把赶夜路,不如早点动身走。现在常用来说明做事与其只顾眼前,不如早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道理。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语见《论语〃公冶长》。敏:思想敏捷。问:请教。思想敏捷而又爱好学习,不认为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是一种耻辱。现常用“不耻下问”来赞扬既有学问又虚心向一般人求教的人。

古 代 名 句 选 读(二)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见《史记〃李将军列传》。蹊(xī):小路。意思是,桃树、李树虽然不能以说话来召引人,但它的花鲜艳、绚丽,果实甘美,人人喜爱,因此树下人来往不绝,自然走出一条小路来。这句话用来比喻踏实工作、卓有成就的人,不自矜夸,自然会得到人们的崇敬。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语见宋朝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迁:迁移、改变。意思是,看见好的,就要改变自己的态度而去向他学习;有了错误,就要改正。

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语见《荀子〃儒效》。知:同“智”。聪明并且喜欢向别人请教,然后才能成为有才能的人。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语见韩愈《调张籍》。蚍蜉(pífú),蚂蚁的一种。诗句原意是:李白、杜甫的作品是伟大的,有些人想要抹煞,那是徒劳的,就像蚂蚁想摇动大树一样可笑。现在常引用这两句来讽刺那些过高估计自己的人。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语见《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见:音义同“现”。书多读几遍,道理自然就懂了。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见《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语本汉朝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意思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听信一方面的话,就要作出错误的判断。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语见《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景公的大臣梁丘据很佩服国相晏婴,认为自己不管怎样努力也赶不上他。晏婴不同意这种看法,他鼓励梁丘据,说了这句话。意思是:努力去做的人就可以成功,努力前行的人就可以到达目的地。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见《诗经〃大雅〃荡》。靡:无。鲜(xiǎn):少。克:能。凡事都有好的开端,但很少能够有好的结局。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说明事物难得善始善终,有劝勉人持恒成事的意思。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原作“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焉:哪里。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还依附在哪里呢? 这句话用来比喻基础没有了,赖以生存的东西也就不能存在。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语见《战国策〃赵策一》。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

1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语见《战国策〃楚策四》,原句是“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意思是,丢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迟。这句话比喻出了事故或犯了错误之后,如果及时想法补救,还可以防止再受损失。

1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见屈原《离骚》。曼曼:即漫漫,长、远的样子。修:长。意思是,道路是那么遥远,但我仍将到处追求真理。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语见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朱:朱砂,红色颜料。

意思是,接触朱砂,就会染红;接近黑墨,就会沾黑。现在用来比喻接近好人,容易变好;接近坏人,容易变坏,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1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语见《论语〃学而》朱熹注。意思是,有错就改正,无错加以自勉。现指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语见《论语〃卫灵公》。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就必然会有眼前的忧虑。1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见《礼记〃中庸》。豫:同“预”,预见,事前做准备。立:成功。意思是,凡事有预见,事前做准备,就能成功;事前没有准备,就要失败。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语见《老子》三十三章。意思是,能够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聪明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明达的人。这就是说聪慧明达的人,既能知人,又有自知之明。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患:担忧,怕。不要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贤: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省(xǐng):检查,察看。看见有德才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看见德才不好的人,就对照检查自己有无类似缺点而改正它。

古 代 名 句 选 读(三)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见《老子》六十四章。意思是,行千里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现在用来比喻:宏伟的事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或用来说明,攀登科学高峰重在打好基础。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语见《荀子〃劝学》。绳:木工取直的墨线。金:金属利器,如刀剑等。就:就近。砺:磨刀石。利:锋利。意思是,木头用墨线量,就能取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两句话用来说明,人们要经过学习、磨炼,才能进步。强调了学习、锻炼的重要性。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语见《韩非子〃喻老》。原句是“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意思是,千里长的河堤,可能由于蝼蛄蚂蚁的洞穴而崩溃。现在常用来比喻:忽视微小的漏洞,可能造成大祸,启示人们懂得防微杜渐的必要性。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语见李斯《谏逐客书》。让:推辞。择:挑拣。就:造成。意思是,泰山不舍弃细小的泥土,所以能这样高大;江河、海洋不挑拣水流的大小,所以能这样深广。这两句话现在用来比喻:学习要兼收并蓄,财富要逐步积累,告诫人们不要小看和舍弃细小的东西。5.言必信,行必果。语见《论语〃子路》。果:果断,坚决。意思是,说话一定要守信用,行动一定要果断。现在用来表示说话一定要守信,行动一定要实践自己的诺言。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见《论语〃卫灵公》。善:把……做好。利:使……锋利。器:工具,器具。工匠要想把活做好,必先把工具磨得锋利。现在用来比喻要把事情办好,首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也用来说明工具合适,方法对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见《汉书〃董仲舒传》。《淮南子〃说林训》最早写作“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只在岸上羡慕深水中的鱼儿,不如回家织网来捕鱼。现在常用来比喻说明:空想不如实干。

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语见诸葛亮《诫子书》。意思是,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习获得成功。现在用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激励人们刻苦钻研,勤奋读书。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语见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弯腰,引申为恭敬谨慎。瘁(cuì):劳累。意思是,恭敬而谨慎地去做,竭尽劳苦,到死才罢休。这表现了诸葛亮忠诚辅佐刘禅的决心。现在用来赞美革命者为革命事业奉献最大的力量,直到牺牲生命为止的高尚精神。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勿:不。意思是,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太小而不去做。这两句话是刘备临终前给儿子刘禅的“遗诏”。现在用来告诫人们,坏事很小,也不能去做;好事不大,也应该去做。

1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语见《孔子家语》。意思是,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端正 行为有帮助。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1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语见《北齐书〃元景安传》。原句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意思是,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现在常用来比喻:宁可为正义事业而牺牲,决不丧失气节而苟活。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语见杜甫《望岳》。会当:定当。凌:登上。绝顶:最高峰。意思是,我定当登上泰山极顶,高瞻远瞩,那时,所有的山岭定会显得十分矮小。这两句诗是从《孟子〃尽心上》中“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语化出,既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伟,也反映了诗人年轻时志高气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现在常引用来表示有远大抱负,或用以说明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14.业精于勤,荒于嬉。语见韩愈《进学解》。嬉:戏耍。意思是,学业的精深在于刻苦勤奋,荒废在于嬉戏游惰。现在用来勉励人们勤奋学习,不断上进,不要因循堕落,荒废时光。1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语见刘禹锡《乐天兄示伤微之、敦信、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一诗。意思是,春天树木的新叶催落了旧叶,奔腾的流水前波让位给后波。现在常引用这两句诗比喻新旧事物交替的必然性,说明“新陈代谢”是自然界的规律,启示人们支持新生事物。1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见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八首之三。纸上:指书本。绝:极,彻底。躬行:亲身实践。这两句诗现在用来说明,学习知识不能只靠书本,要联系实际,亲身实践。1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语见陆游《游山西村》。复:繁多。意思是,山一层层,水一道道,好像阻挡了去路,可是转过去又是一个绿柳成阴、山花烂漫的村庄。现在常用来比喻绝境中的希望和转机,给人以安慰和鼓励。1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语见杨万里《小池》。荷叶的尖角刚露出水面,早有蜻蜓站在上头。现在常形容人们热爱新生事物,新生事物刚一露头就能敏锐地觉察到,并热情支持,大力扶植。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见朱熹《观书有感》。渠:它,指塘水。为:因为。意思是,问它为什么这样清澈,因为上有源头,活水不断流来。现在常用来比喻学习要想取得成绩,必须不断地吸取新东西,充实新内容。也用来说明,不断从生活中吸取原料,才能写出新鲜活泼的好文章。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语见文天祥《过零丁洋》。汗青:代指史册。古时记事用青竹简烤出水汽后书写,水汽似汗,因称“汗青”。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谁能不死,要紧的是使报国赤诚永垂青史。现在用来说明革命者面对敌人,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即使牺牲生命,也是死得其所,永垂史册。

古 代 名 句 选 读(四)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骐骥,良马。驽(nú)马,劣马。骏马跳跃一下,还不到十步远;驽马拉十天车,也可以走得很远。这句话以骐骥与驽马相对比,说明做学问和修养品德都要坚持不懈的道理。2.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语见《淮南子〃说林》。意思是,翻了船的时候,才看得出谁是善游的;马狂奔的时候,才看得出谁是本领高强的车把式。人的才能往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见出高低。所以识人往往在关键之时,紧急危难之中。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语见《韩诗外传》。玉不加工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能使品德有所成就。以玉喻人,以琢玉喻学习,以“成器”喻“成行(xíng)”,比喻恰当贴切。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语见《尚书〃旅獒(áo)》。亏,欠缺。篑(kuì),盛土的筐。堆积很高的山,因为只差一筐土而未成功。这句话说明,即使是很小的缺点,也会影响结果。现在常用来警诫人们不要因事情接近成功而自满,以致功败垂成。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见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思是,熟读万卷书,写起文章来才得心应手,如有神助。前句写读书要下苦功,后句写作文自有其乐。这是诗人实践的体验。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语见《礼记〃学记》。意思是,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切磋,就会知识浅薄、见识短浅。古人学习,很注意同学、朋友的观摩、切磋,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我们应该记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7.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语见《孟子〃离娄下》。意思是,做事情应有所考虑,有所选择,应该做而且做得到的就去做,否则,就不做。这样,才能集中力量把事情做好,才能有所成就。如果这也想做,那也想做,分散时间,分散精力,则往往一事无成。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语见《诗经〃小雅〃小旻》。意思是,小心谨慎,好像面临深渊,好像在薄冰上行走。这里是用“临深渊”“履薄冰”时的心情来比喻处事谨慎的态度。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语见《老子》七十三章。天网,天道如网,后用以比喻国法。恢恢,宽广的样子。意思是,天道的网宽广无边,看起来很稀疏,但决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后世用以形容坏人终究会受到惩罚,无处逃避。

10.管中窥豹,只见一斑。语见《晋书〃王献之传》。原句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从竹管里看豹子,只能看到它的一个斑纹。用来比喻眼光狭窄,所见有限;也可用以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全体。1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语见《孟子〃告子上》。暴同“曝(pù)”,晒。意思是,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比喻缺乏恒心,努力时少,懈怠时多,什么事都做不成。12.近水楼台先得月。语见宋代俞文豹《清夜录》。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的照射(近水处无树木遮掩,或因水光的反射,所以近水楼台先得到月色)。比喻由于靠近某人或某物,优先获得利益或照顾;也用来讽刺利用某种方便,非法占有利益的行为。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语见《论语〃为政》。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行。现在用于说明人必须讲信用;也用来警告某些不遵守诺言的人,必将暴露其虚伪面目,为众人所唾弃。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语见《诗经〃小雅〃鹤呜》。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雕琢出玉器。原指别国的贤才也可以为此国所利用。后多用来比喻借助朋友的批评,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借助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语见杜甫《登高》。意思是,无边无际的落叶飒飒飘坠,无穷无尽的江水滚滚而来。这两句诗原是写诗人登高所见的深秋景色萧索而壮观。现在也用来比喻腐朽势力的衰亡和新生力量的不可阻挡。

16.前车覆,后车戒。语见汉代刘向《说苑〃善说》引《周书》。意思是,前面的车子翻了,后面的车子就应当引以为戒。比喻应当接受前人失败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本《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知,即“智”。意思是,对同一个问题,仁者看了说是仁,智者看了说是智。现在用来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1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语见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豪门贵族家里吃不完的酒肉腐烂发臭,而路上却有无数饿冻而死的尸骨。后来一直被引用来说明旧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残酷现实。1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语见《易经〃系辞下》。穷,尽头。意思是,事物发展到穷尽,就会发生变革,变革了才能继续发展下去,不断发展才能永久存在。这句话后来也简作“穷则思变”,说明人们穷困艰难时,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20.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语本汉代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耳朵听的,不如亲眼见的;亲眼看见,不如脚踏实地去做一做。现在用来提倡人们要亲自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2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语见《孙子兵法〃谋攻》。意思是,打仗总能取胜的人并不是最高明的军事家,不打仗却能使敌人的军队屈服,才是最高明的军事家。22.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商君书〃更法》引习语。萌,萌芽。意思是,愚笨的人对已成之事还糊里糊涂,聪明的人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见到了。2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语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最高,第一。意思是,创立道德规范最为重要,其次是建立功业,其次是创立学说。这三种贡献不论多久也不会被人遗忘。24.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引习语。糟糠,酒糟和谷糠,比喻粗劣的食物。意思是,条件好了,地位高了,不能忘记贫贱时的知己好友,不能抛弃曾经共度艰辛的妻子。25.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引古谚语。意思是,能按某种方法去做的人不一定能讲清这个方法,研究某种方法的人不一定自己能做到。26.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语见《诗经〃小雅〃北山》。溥,同“普”,普遍。率,沿着。率土之滨,义同“四海之内”。意思是,全天下的土地都是帝王的,全天下的人都是帝王的臣民。2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语见《孟子〃离娄下》。恒,经常。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经常爱他;恭敬别人的人,别人经常恭敬他。28.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语见《列子〃汤问》。欐(li),房屋正中的梁。意思是,歌声的余音围绕房屋的梁旋转,很长时间都听得到。形容歌声优美,耐人寻味。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语见《老子〃道经三十三》。了解别人的人聪明,自己了解自己的人高明。3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语见《老子〃道经三十三》。战胜别人的人有力气,能战胜自我的人更强大。

古 代 名 句 选 读(五)1.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语见《老子》三十三章。战胜别人,只不过有勇力而已;能自我克制的才是强者。这两句话的重点在后一句,要人克制自己的物质欲念。现在人们也常用来说明自我克制、战胜自己的重要。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语见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烈士:古时泛指有远大抱负、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与现在专指为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的人不同。意思是,有志之士到了晚年,雄心壮志并未消失。这两句诗抒发了曹操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他老当益壮的精神。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见《论语〃子路》。统治者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发命令,百姓也会做得很好;统治者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令,百姓也不会听从。现在常用来说明“身教甚于言教”。教育别人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即使再三告诫,严格要求,也不能使人信服。4.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语见《国语〃周语上》。为:治理。决:开凿水道。宣:疏通。意思是,治理河川的人,要开凿水道,使之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疏通言路,让百姓敢于讲话。这里以“为川”比喻“为民”之道,强调了广开言路的重要。5.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语见《孔子家语〃五仪》。意思是,水能浮起船,水也能把船弄翻。古人把百姓比做水,把国君比做船,借以说明国君对百姓的依存关系,值得为政者深思。6.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语见《尚书〃泰誓下》。

意思是,树立品德,一定要使之滋长;清除坏人坏事,一定要干净彻底。这两句表现了疾恶从善的鲜明态度。“除恶务本”现在多说成“除恶务尽”。7.德不孤,必有邻。语见《论语〃里仁》。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单,一定会有人亲近他。现在人们用这句话赞扬品德高尚的人,也说明加强品德修养的必要。8.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语见《韩非子〃有度》。阿:曲从,迎合。挠:弯曲。意思是,法令不能曲从于权贵的意志,绳墨不能随着木头的弯曲而弯曲。法令制度有它的严肃性。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坚持法治,是治国的根本。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语见龚自珍《己亥杂诗》。抖擞:振作,奋发。意思是,我劝老天爷再振作起来,不要只用一个标准来造就人才。诗人不满当时在清王朝统治下“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热切盼望来一个风雷激荡的巨大变革,使中国成为一个有生气的国家,因而唱出了这样热情呼唤变革、呼唤人才的诗句。后人常用来表达扫除一切清规戒律、择优选用人才的思想。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语见《老子》五十八章。灾祸啊跟着的是幸福,幸福啊隐藏着灾祸。这是说,遭祸,可使人谨慎起来,把后来的事做好;得福,会使人骄纵起来,因而导致犯错误。这正是祸福相因的辩证思想。这句话现在用来启发人们要辩证地看问题。

1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沛(pèi)公,刘邦。这两句话原指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在鸿门宴上,项羽的武将项庄出来舞剑,名为助兴,实则想乘机杀害刘邦。现在人们常用这两句话来说明,说话做事,表面在此,而实质在彼。

12.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语见《庄子〃骈拇》。凫(fú):泛指野鸭。胫:小腿。意思是,野鸭的腿看起来短了些,但如果硬把它接长了,那就会成为忧患;鹤的腿看起来长了些,但如果硬把它砍短了,那就十分可悲。说明世上的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凡事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蠢事。后简化为“断鹤续凫”,比喻违反自然规律。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语见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是,野火是烧不尽野草的,只要春风吹来,它又会生长出来。今天常用这两句话来比喻说明,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是扼杀不了的,不论遭到多么严酷的摧残,只要有适宜的条件,必然会蓬勃地发展起来。1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语见《后汉书〃黄琼传》。副:符合,相称。意思是,一个人名气太大了,他的实际情况就难以与之相称。这两句话现在用来规劝名高的人,不要自视过高,要不断进取,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15.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语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原句为“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是,总得掌握上千支曲子,而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上千口宝剑,而后才能识别剑的好坏。现在常用来说明,只有通过实践,进行比较,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1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语见《论语〃微子》。谏:阻止,挽回。追:来得及。过去的事已不能更改,将来的事还可以挽回。现在常用这两句话勉励人要抓紧机遇,及时努力,不要因循坐误。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语见《易经〃系辞上》。原句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方术。古代称天文、医学为方术,这里泛指事物。意思是,事物都是按同类的聚集在一起,东西都是按类别分成一堆一堆的。这两句常用来指坏人同坏人臭味相投,自然会凑合在一起。18.不以一眚掩大德。语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眚(shěng):过失。不因小过错而抹煞大功绩。现在用来说明,看人要看全部历史,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要因为一时的错误而看不到人家好的主流方面,或抹煞、否定他的全部功绩。19.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语见韩愈《答李翊书》。遂,顺利地成长。晔(yè),火光很盛的样子。意思是,树根茂盛的,树上的果实自然充实,灯油多的,灯光自然明亮。这两句极其贴切地比喻说明,为学和做人一定要注重根本。20.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语见《吕氏春秋〃不苟》。意思是,即使尊贵,也不仗势胡作非为;即使被信任,也不阿谀逢迎。这两句从正面提出了做人的准则。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见《论语〃雍也》。意思是,懂得某种专业的人不如爱好这种专业的人,爱好这种专业的人不如以从事这种专业为快乐的人。现在用来激励人们热爱并深人钻研自己所担负的工作。2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语见《论语〃雍也》。知:同“智”,聪明。意思是,聪明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现常被用来比喻有修养的人的兴趣爱好。2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见《孟子〃尽心下》。贤明的人凭着自己的透彻明了去教人,帮助别人也透彻明了;现在那些教人的人,就凭自己糊里糊涂的头脑,却要使别人透彻明了。后人常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来说明连自己都糊涂盼东西,绝不可能教得让别人明白。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见《左传〃僖公十四年》。焉:疑问代词,哪儿。附:依附。意思是,皮已经不存在了,毛还附着在哪儿呢?比喻基础没有了,依附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东西也就无法存在了。现常用来揭示失去基础的某种事物,必然无法存在下去的前景。25.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语见李白《与韩荆州书》。韩荆州:韩朝宗,荆州刺史。识:指见面。这辈子不希罕加封万户侯,只希望能和韩荆州见上一面。极言对韩荆州的敬重,认为与他结识比封万户侯还荣耀。后人常以“但愿一识韩荆州”来表达对某一人物的敬仰之情。

2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语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两句诗形象生动,写尽了无限的苦闷。现今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满怀失意愁闷,无从解脱。2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语见杜甫《赠花卿》。像这样美好动听的曲子,应该只有天上才有,人间哪里能够听到几回呢?这两句诗常被用来赞美他人歌声的悦耳动听,或用来赞扬演奏的神妙动人。2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语见王维《山居秋暝》。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山上的松林;清冷的泉水,轻轻地流过静默的溪石。这两句诗描写山中有明月青松,有流泉青石的夜晚,成为刻画闲静幽美、恬淡宜人环境的名句。2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语见王勃《滕王阁序》。意思是,“落霞”与“孤鹜”一同飞向天边;同样清明的“秋水”与“长空”青青蒙蒙融为一体。这两句华美辞章因描写了一幅具有旷远的背景,在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色彩明丽的画面而成为千古名句。30.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语见明〃于谦《咏石灰》。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牺牲生命,我也丝毫不会害怕,要保住一生的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诗借赞美石灰石被击得粉碎,烧成一团白粉,来比喻志士仁人高尚的人格和视死若归的大无畏精神。后人常以这两句诗来歌颂受尽折磨仍不改操守、不向恶势力屈服的英雄。

古 代 名 句 选 读(六)1.义无反顾,计不旋踵。语见汉〃司马相如《谕巴蜀檄》。反顾:回头看。计:决策。旋踵:后退。踵(zhǒng),脚后跟。意思是,满怀正义,决不回头,下定决心,不向后退。现在常用来表现为正义事业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语见《韩非子〃说林上》。萌:发生。端:开始。末:结局。看到了微小的征兆,就可以预知(某件事将要)发生,看见端倪,就可以预知结果。这是赞扬有预见的人,同时也说明事物的发展是有迹可循的。熟悉掌握了事物规律,往往就能见微知著,见始知终,从而防患于未然。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语见《国语〃周语下》。崩:山倒塌。学好就像登山一般费力,学坏如同山崩一样快速。古人说:“人之就(趋向)恶,如水之趋下。”这说明人要学好,一定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刻苦磨练的精神。否则是不易收效的。4.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语见《荀子〃大略》。尽:彻底探索。究:坚持到底。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总是彻底探索事物的道理,善于实干的人总要把难办的事坚持办到底。这 两句话启示我们:彻底探索则理必通,坚持到底则事必成。善学者和善行者的成功秘诀就在“尽”“究”二字上。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语见《庄子〃养生主》。涯:边,尽头。意思是,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这两句话提醒人们要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努力实践,最大限度地去掌握知识。6.受人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语见《慎子〃外篇》。与:给。意思是,接受别人赐予的人总是会畏惧人家,给别人好处的人总是显得趾高气扬。这两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情世态,使人无限惶悚。畏人者固可悲,骄人者亦可鄙。立身处世,怎样才能不畏人也不骄人,值得深思。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语见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意思是,由于受到人心真诚的感动,连金属和石头都被打开了。现在多用来形容真诚足以感动人心;也用来比喻意志坚定,能克服一切困难。8.冒天下之大不韪。语见《左传〃隐公十一年》。不韪(wěi):不对,错误。意思是,犯了天下最大的错误。现在多指公然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而干坏事。9.末大必折,尾大不掉。语见《左传〃昭公十一年》。掉:摇动。树梢太大,树木一定会折断;尾巴太大,就不便摇动。现在常用来比喻下级力量大于上级、部分力量强于整体所造成的指挥失灵的局面。10.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语见《孙子〃谋攻》。殆(dài):危险。意思是,了解敌方,又了解己方,那就会百战而没有危险。现在泛用这两句话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情况,特别是矛盾各方面的情况和特点,切忌主观、片面,盲目从事。1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语见《汉书〃陈汤传》。意思是,安定时不忘记危难,强盛时要想到衰败。这不仅说明治国要有深谋远虑,也说明凡事都要有预见,早作打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12.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语见《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上面喜爱、提倡什么,下面便更加追求、喜欢什么。比“上行下效”的意思更进一层,人们应以此自警。1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语见《史记〃商君列传》。诺诺:随声附和的顺耳之言。谔(è)谔:正言厉色的逆耳之言。意思是,一千个人的顺耳话,抵不上一个人的有用的逆耳之言。这两句话告诫人们特别是领导者要善于倾听逆耳的忠言。1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语见《老子》六十三章。诺,应许。易:把事情看得容易。意思是,轻易对人许诺,一定难以守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两句话告诫人们:待人接物,言行一定要谨慎。做事要从难、从严去做,不要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容易了。

15.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语见《老子》六十四章。慎终:在事情将结束时仍然认真、谨慎地去做。事情将要结束了,仍然像开始时那样认真、谨慎地去做,事情就不会失败。这句话提醒人们:善始善终是成功的要诀;有始无终,则不免败事。

16.民以食为天。语见《汉书〃郦食其(lìyìjī)传》。意思是,人民把吃饭问题看做根本。后来常被引用来说明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的物资的重要性,启发人们必须注意发展社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1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语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再聪明的人考虑问题一千次,其中必定有一次差错;再愚蠢的人考虑一千次,也必然有一次是正确的。后人常引用来启示人们要全面辩证地考虑问题,不应该主观武断,不能什么都绝对化,要搞“群言堂”。18.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语见贾岛《题诗后》诗。意思是,两句诗,琢磨了三年才写成,一吟它就感动得双泪直流。后人引用这两句诗,有时说明创作必须有严谨的态度,必须经过艰苦的过程;有时则告诫人们要重视作品的意境,不要拘泥于对表面词语的雕饰。19.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下笔,就使风雨都为之震惊;诗歌写成后,使鬼神都为之哭泣。两句盛赞李白诗感人肺腑,现在引用来主要是赞美某人的艺术才能的超绝,艺术效果之巨大。20.咬定青山不放松。语见郑燮《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竹子紧紧扎根于岩石之中。现在多用来比喻咬定目标,决不放弃努力。

21.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语见宋代陆游《金错刀行》。三户亡秦,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中楚南公的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堂堂,盛大的样子。意思是,即使楚国只剩下几户人家,最终也能灭掉秦国,难道今天偌大的中国就没有收复失地实现统一的人才?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语见宋代岳飞《满江红》。等闲,轻易,随便。意思是,不要轻易地虚度年华,让头上频添白发,到老来再懊悔痛哭也枉然了。

23.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抱朴子〃审举篇》引东汉童谣。举、察是汉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秀才,才学优异。孝廉,孝悌廉洁。

意思是,推荐的秀才不识字,选拔的孝廉不和父亲住在一起。讽刺地方长官举荐的人才名不副实。24.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上》引齐人言。镃(zi)基,锄。时,指农时。即使人聪明,也不如乘势而上;即使农具好,也得配合季节气候。说明外部条件非常重要。

上一篇:专项培训协议书下一篇: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