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补充

2024-06-08

课外古诗词补充(精选10篇)

1.课外古诗词补充 篇一

★六年级下册课外补充古诗

1.本学期复习《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中的后35首,要求学生会背,会默。其中这学期考试的内容为:《江南春》《小儿垂钓》《元日》《书湖阴先生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慧崇春江晓景》《墨梅》《石灰吟》《竹石》《己亥杂诗》。

2.《诵读经典 品味越韵》中考试内容:《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卧薪尝胆》《放火三日》《绝妙好辞》《兰亭集序》

3.课外阅读书籍(考试内容)《上下五千年》(建议:林汉达、曹余章编写)《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4. “名言警句”要求学生背诵。

附名言警句:

一、关于爱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位卑未敢忘忧国。

——顾炎武

——丰子恺

——文天祥

——范仲淹

——于谦

——曹埴

——陆游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

二、热爱集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关于母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勤俭节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五、诚实守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方必信,行必果。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何香凝

——《孟子》

——孟郊

——李商隐

——司马光

——诸葛亮

——李世民

——朱柏庐

——《论语》

——《论语》

六、立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有志周行天下,无志寸步难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志当存高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有志者事竟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中国谚语

——《论语》

——《古今贤文》

——陈涉

——诸葛亮

——曹操

——李白

——《孟子》

——《传家宝》

——《后汉书》

——诸葛亮

——佚名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七、读书学习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曹植

——李白

——《墨子》

——中国俗语

——《诗经》

——《老子》

——《论语》

——《论语》

——刘向

——苏轼

——杜甫

——《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论语》

——《论语》

——陆游

——朱熹

——韩愈

——刘禹锡

——《礼记》

——朱熹

——孙洙

——颜真卿

——佚名

——苏轼

——李苦禅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八、不怕困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九、文明礼貌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朱熹

——《孟子》

——佚名

——佚名

——《庄子》

——诸葛亮

——毛泽东

——《警世贤文》

——王宝池

——郑板桥

——中国俗语

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十、珍惜时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孟子》

——《荀子》

——《左传》

——诸葛亮

——《礼记》

——《论语》

——岳飞

——《长歌行》

——钱鹤滩

——关汉卿

——《增广贤文》

——朱熹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十一、奉献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杜秋娘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

——李涉

——陶行知

——龚自珍

——李商隐

——鲁迅

——诸葛亮

——曹雪芹

——李白

——王勃

——高适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十二、美德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傅玄

——张九龄

——苏轼

——中国俗语

——李陵

——鲍溶

——萨都刺

——《诗经》

——《论语》

——《孔子家语》

——《论语》

——周敦颐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十三、谦虚 满招损,谦受益。

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知不足者好学,耻问者自满。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劳动使一个人的道德变为高尚。

十四、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于谦

——刘备

——《尚书》

——苏轼

——中国谚语

——诸葛亮

——毛泽东

——李邦献

——申居郧

——凯洛夫

——陆游

——刘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力行而后知之真。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荀子》

——王夫之

——《增广贤文》

——《后汉书》

2.课外古诗词补充 篇二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课外阅读资源,开发,必要性,可行性

一、古诗词教学中开发阅读资源的必要性有二

(一) 中国古典诗词特点决定古诗词教学必须开发一定的阅读资源

中国的古典诗歌十分注重提炼文字, 诗人常常借助凝练深沉的语言传达丰富细腻的情感, 亦即抓住生活中富有包孕性的一点进行集中描绘, 万取一收, 以少总多, 以创造艺术“空白”, 增强艺术“空白”的表现力。

这一特点直接影响了读者的阅读过程, 读者阅读古典诗词的过程就是填补艺术空白的过程, 读者通过对“空白”的填补与创造, 与诗人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也创造、延伸、扩展了“空白”, 获得“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基于此, 填补古典诗词艺术空白的过程就是一个主观性的过程, 它需要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 获得诗歌空白处的完整内容, 实现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 从而获得美感。

因此, 读者这一接受主体本身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决定了这一过程的质量高低。如何提高联想与想象能力?占有一定的素材, 根据材料间的相互联系, 由此及彼, 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换一句话说,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自身占据的材料的多少, 往往直接影响他的联想与想象的质量高低, 也就决定了他阅读古典诗词时的填补空白的能力高低。

所以, 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这一接受主体的“补白”能力, 其中开发阅读资源, 辅助学生占据阅读材料, 促成学生丰富的有意义的联想与想象, 是提高学生“补白”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从这个角度看, 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开发阅读资源。

(二) 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呼吁教师要致力于开发阅读资源

《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这一要求实际上强调的是古诗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必须扎扎实实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 学生必须切切实实地形成一定的古诗词阅读能力。

所谓“古诗词阅读能力”, 特指学生在古诗词阅读实践中和后, 具有的理解、分析、概括、鉴赏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亦即学生对古诗词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对古诗词艺术手法与风格的鉴赏评价能力。

为此, 很多学校和优秀的语文教师做出了不懈的探究, 整理出了丰富的研究心得。

纵览这些研究情况, 集中于两种研究状态:一是研究诵读在古诗词阅读中的作用;二是研究古诗词教学的实战性。

简要分析这两种研究状态:

前者“以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为研究宗旨”, 致力于“寻找到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在古诗词阅读方面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极强的人文色彩。

后者往往有两种研究角度, 一种是以教材中的古诗词为研究个体, 研究具体的有效教学案例或模式, 另一种是立足古诗词阅读能力, 设计专题, 研究具体的阅读方法与解题策略。具有极强的指导功能。

但是这两种研究没有真正体现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

前者在研究中往往忽略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具体的古诗词阅读能力, 即理解、分析、概括、鉴赏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后者在研究中虽然把古诗词阅读的能力具体化、明确化, 但“收效甚微”, 原因在于:1.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心理;2.研究教材古诗词阅读教学时, 就诗说诗, 就词说词, 常常缺乏有效迁移的过程;3.设立专题, 训练具体方法与策略, 往往割裂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联系, 机械的强化的效果远不如水到渠成的提升。

对照上述两点不足, 真正的实效性体现在两点:1.立足课内, 从课内得法, 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古诗词阅读能力;2.开发相应的古诗词阅读资源, 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这两步其实就是一个从课内迁移到课外的过程, 就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学法指导, 就是培养与提升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的有效实践。

纵观这两步, 第一步是第二步的前提, 第二步是第一步的有效落实,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所以,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自觉能动地开发阅读资源, 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

古诗词教学中开发阅读资源的可行性离不开教学实践的有力检验, 下面笔者试着结合具体实例 (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加以说明。

二、古诗词教学中开发阅读资源的可行性离不开教学实践的有力检验

古诗词教学中开发阅读资源的可行性离不开教学实践的有力检验, 下面笔者试着结合具体实例 (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加以说明。

(一) 开发阅读资源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上阕描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 下阕抒写词人杀敌报国的豪情, 教学时, 教师不妨援引苏轼的《祭常山回小猎》一诗:“青盖前头点皂旗, 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 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 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 白羽犹能效一挥。”其中的场景、壮志与词作相映成趣。

以彼诗和此词, 亦可以它文照此句。如何理解词人在“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三句中抒写的杀敌报国的豪情, 教师还可引用下面的文字:“苏轼生十年, 父洵游学四方, 母程氏亲授以书, 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 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滂, 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 吾顾不能为滂母邪?’”苏轼卫国之豪情不难体会。

(二) 开发阅读资源有利于学生鲜明感受作品的艺术风格

仍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 这首词后人评价极高, 在于它在题材和意境方面的开拓意义:词的上片叙事, 下片抒情, 气势雄豪, 酣畅淋漓,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读之令人耳目一新。所以, 感受苏轼豪放词作的风格, 当由这首词说开去。教学时, 教师完全可以引用苏轼自己的评价来感受这一艺术风格:“近却颇作小词, 虽无柳七郎风味, 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 所获颇多。作得一阕, 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 吹笛击鼓以为节, 颇壮观也!”后三句对于豪放的定义形象生动, 教师借此引导学生感受词作之“壮”。

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 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之余, 不忘附上苏轼经典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当学生齐声吟咏“大江东去, 浪淘尽……”时, 对苏轼词作的豪放之风必能鲜明感受。

(三) 开发阅读资源有利于学生有效探究作品的艺术手法

南京市人民中学的毛韵华老师曾将李清照的《如梦令》《醉花阴》和《武陵春》三首词组合在一起教学, 既完整地展现李清照人生和情感历程, 更丰富了学生对词“长于设景”的特点感知。这样的教学, 实际上就是古诗词教学中有效开发阅读资源的典范。

当教师把采用同一艺术手法的不同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时, 这一做法无异于“一唱三叹”的手法, 相互应和, 彼此照应, 映象深刻, 收获甚丰。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用典, 引导学生理解“亲射虎, 看孙郎”、“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和“西北望, 射天狼”用典的深意并不难, 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古典诗词中用典这一艺术手法的表现力, 却需要教师用心设计。

教学中, 教师不妨将这样几首诗词组合起来:杜牧的《赤壁》《泊秦淮》,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辛弃疾的《破阵子》《南乡子》, 组织学生探究用典手法的特点与作用, 从而明了其言近而旨远, 含蓄而婉转的艺术表现力, 相信学生定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总之, 无论从必要性还是可行性来看, 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研究开发可利用的阅读材料, 此举必将有效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能力。

3.课外古诗词补充 篇三

关键词:课外辅导;目标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61-1

语言作为一门交际的工具,必须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大量的实践才能举一反三,进而形成语言交际能力应用于实践。学生每天课堂学习英语的时间只有45分钟,外加两天一节的晨读课,使学生缺乏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现实环境。因此,进行课外辅导就十分有必要了。下面,我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谈我对开展英语课外辅导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明确课外辅导的目标定位

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导学案对课文内容作好充分的预习,指导学生跟着课文磁带,模仿语音语调;在预习时自己查字典,理解单词,理解文章的意思。课前预习充分,才能使使老师课堂上能有更富裕的时间对基本语言点和知识结构作进一步的拓展,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得到更多的锻炼,从而有可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另外,还要重视课后复习,复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对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形成学科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结合“四清”练习,培养学生的复习意识和复习习惯,进而使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使复习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引导学生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学习英语不仅自身要勤奋,还要巧学,巧学就是灵活运用学习方法。比如,学生普遍比较苦恼的就是单词记忆,我就利用课外时间以专题的形式辅导,向学生介绍单词之间发音和拼写的内在联系,在拼读时如何利用音节记忆单词,以及如何按照读音规则记忆单词。学生正音的压力往往比较大,我便在课外辅导过程中以朗读课文及口语练习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语音语调,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背诵或朗读课文,或者两人以对话的形式来练习,教师边听边查,逐一正音,这样就弥补了课堂中无法全面检查的缺陷,也能及时发现语音薄弱的学生,及时进行强化辅导。

3.辅导学生优质高效地完成课后作业。我们布置作业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学生独立作业,教师指导作业和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要注重作业,及时批改,从中获得教学信息,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问题,并及时向学生反馈,改善教学行为。优秀作业采用要点指导和评语激励等批改方式,全班表扬,让其他学生以此为榜样。对学有困难或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激励。同时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实施作业当面批改,或当面辅导,帮助有困难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二、创新英语课外辅导的形式和内容

1.结合实际,组织英语竞赛。我结合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开展不同形式的英语竞赛活动。如英语书写比赛——让学生按照统一的书写规范书写某个单元的词汇,或者抄写课文中的一段,先在两个不同的班级内部进行评选后汇总并评出优胜者,然后将书写好的张贴在教室的文化墙以供其他学生借鉴;英语课文模仿比赛——选定一篇文章,要求全班学生跟着课文录音磁带模仿其语音语调,并做到声音洪亮,语音、语调基本符合教学磁带的要求;英语课外模仿比赛——给出学生一些模仿的材料和模仿的评分标准,由学生自行选择,题材可以是故事,散文,诗歌等等,通过英语创意比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制作班级英语小报。每月根据教学内容和当月的时事设定几个主题,组织学生从网上或者报纸收集相关的资料,用英文制作成小报,选出制作精良的小报,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展示供学生阅读,不仅锻炼了学生英语翻译、写作能力,也丰富班级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3.给学生播放VOA慢速英语。从网上下载音频,利用晚自习前15分钟进行,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社会时事。

类似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成绩都得到了提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课外辅导也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教学是一项因人而异的工作,学生的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注意的现象。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了个体的差异,在授课时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有意识的差异化教育。但是,面对统一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吸收掌握情况必然会有差异,几节课下来差异就变成了差距,有的同学“吃不饱”,有的同学“消化不了”,而这个差距只能在课外辅导中得以弥补。对此,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因人施教。对后进生积极观察鼓励,帮助他们赶上班级的步伐,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英语水平,同时也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对于“吃了不消化”的学生,应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在课后帮助他们修正作业,再次分析课上讲解的知识点,帮助记忆单词,并建议他们结对辅导;对于尖子学生,我对他们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积极向课外延伸,阅读课外书籍等,不断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4.古诗填词补充 篇四

敕勒( ),

阴山下,

( )( )穹庐,

笼盖( )野。

天( ) ( ),

野( ) ( ),

( )。

望庐山瀑布

( )照( )生紫烟,

遥看瀑布( )

( )

疑是( )

池上

( )撑小艇,

偷采( )莲( )。

( )解藏踪迹,

浮萍( )

必背古诗 测试题

1、( ),后不见来者.

2、( ),悠然见南山.

3、( ),燕山月似钩.

4、( ),只是近黄昏.

5、( ),一览众山小.

6、明月几时有,( ).

7、随风潜入夜,( ).

8、生当作人杰,( ).

9、 海内存知己,( ).

10、少壮不努力,( ).

11、本是同根生,( ).

12、谁知盘中餐,( ).

13、野火烧不尽,( ).

14、谁言寸草心,( ).

15、青山遮不住,( ).

16、欲穷千里目,( ).

17、但愿人长久,( ).

18、十指不沾泥,( ).

19、国破山河在,( ).

20、百川东到海,( ).

21、感时花溅泪,( ).

22、大江东去,( ).

23、人有悲欢离合,( ).

24、山重水复疑无路,( ).

25、春花秋月何时了,(

26、问君能有几多愁?( ).

27、黄沙百战穿金甲,( ).

28、劝君更尽一杯酒,( ).

29、粉身碎骨全不怕,( ).

30、南朝四百八十寺,( ).

31、独在异乡为异客,( ).

32、桃花潭水深千尺,( ).

33、不知细叶谁裁出,( ).

34、莫愁前路无知己,( ).

35、天苍苍,野茫茫,( ).

36、青箬笠,绿蓑衣,( ).

37、横看成岭侧成峰,( ).

38、毕竟西湖六月中,( ).

39、等闲识得东风面,( ).

40、遗民泪尽胡尘里,( ).

41、问渠那得清如许,( ).

42、竹外桃花三两枝,( ).

43、欲把西湖比西子,( ).

44、东边日出西边雨,( ).

45、路人借问遥招手,( ).

46、洛阳亲友如相问,( ).

47、绿阴不减来时路,( ).

48、蒌蒿满地芦芽短,( ).

49、( ),人间能有几回闻.

5.《课外古诗词诵读》问题 篇五

(一)《秋词》

1.《秋词》中直接表达秋日胜春朝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秋词》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秋词》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传统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4.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的。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积极乐观的心态。5.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答:借景抒情,描写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鹤飞冲天的景象,借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6.从炼字角度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_ 答:“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7.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画面。

答: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豪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抒发了旷达的胸怀和奋发的精神。

(二)《夜雨寄北》。

1.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答:这两句是实写,两个“期”写出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惆怅和无奈,“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表达愁思之深重,情景交融。

4.简析“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中“涨”字的妙处。

答: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3.“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4.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这两句是虚写,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西窗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重逢情景。“何当”突出今夜的孤寂、郁闷和内心的相思之苦,表达思念与渴望团聚的深情。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运用了什么写法? 答: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雄心壮志形成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2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答: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雨夜之声,虚写梦境战场杀敌,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和爱国情怀。3”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答:一方面交代了特定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4.诗中“僵”、“尚”二字用的好,请说出理由。

答:“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四)《潼关》。

1.这首诗描写奔腾壮阔山势不逊诗句: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这首诗主题: 对王朝更替兴亡的感慨,对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同情

3..描绘“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画面

答: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了,古城又显出了它的寂寞。

4.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拟人

6.课外古诗词鉴赏·龙 篇六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3分)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二、(济宁市)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元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 分)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三、(德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5分)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四、(温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2分)(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

五、春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六、(一)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2、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雨 后 池 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八、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怎样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九、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腔: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分)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十、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1.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2.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十一、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十二、(内江市)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结合诗句理解,作者在什么情景下想起“作家书”的?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2、“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展现当时的情景。(120字以内)(5分)

古诗鉴赏答案(学生用)

一、(1)触觉、视觉、听觉。(2)孤寂凄冷。

二、(1)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夜开尽更无花)。寄托了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三、(1)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评分:写出手法1分,写出景物特点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2)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写出“喜爱之情”1分,写出“挽留之意”1分。四.(1)裂

折(2)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无前的精神。

五、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六、1、都是指诗人自己。

2、想得、遥知。

3、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独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七、1、答: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现水面的平静。

2、答: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八、1、答:高直、陡险

2、答:要做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

九、1.“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评分标准:2分。意对即可。若两字均赏析,按前一个评改。

2.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评分标准:2分。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十、1.空、闲

2.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

十一、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十二、1、“见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思乡之情(对亲人的思念)(5分,前问2分,后问3分)

2、评分要点:注意要素,使用描述性语言写出细节,酌情给分(5分)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鉴赏(教师版)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3分)

(1)触觉、视觉、听觉。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2)孤寂凄冷。

二、(济宁市)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菊花

元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 分)

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夜开尽更无花)。寄托了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三、(德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5分)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评分:写出手法1分,写出景物特点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写出“喜爱之情”1分,写出“挽留之意”1分。

四、(温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2分)

“裂”“折”(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无前的精神。

五、春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六、(一)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都是指诗人自己。

2、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 “想得”“遥知”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独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七、雨 后 池 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现水面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答: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八、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怎样的特点? 高直、陡险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要做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

九、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腔: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分)

“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评分标准:2分。意对即可。若两字均赏析,按前一个评改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评分标准:2分。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十、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1.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空”“闲”

2.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

哀情(或对比)。

十一、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十二、(内江市)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结合诗句理解,作者在什么情景下想起“作家书”的?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见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思乡之情(对亲人的思念)(5分,前问2分,后问3分)

7.小学二年级课外古诗词 篇七

二年级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唐)高适(shì)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水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zhāo)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huán)。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石灰吟

----(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竹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临江仙(三国演义卷首篇)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8.《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篇八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主备人:涟水县方渡中学 张建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南》指出:对于诗歌,尤其是古代诗词,常常将三个方面作为考查重点:①诗歌名句积累与运用;②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③具备初步欣赏诗歌的能力。

3.因为是课外诵读,所以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注重方法的点拨和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课前完成,当堂检查),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默写(当堂完成);

2.结合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了解诗歌考察的形式(具体可查看《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南》中“诗歌阅读指导”内容),结合试题,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默写。

教学难点:结合问题赏析诗歌,体会作者情感。教学过程:

一、学习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一)检查学生熟读、背诵情况;(齐读、点名背诵:建议中等生)

(二)根据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结合课前预习情况,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三)围绕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回答问题。

1.试分析诗中所写的作者离乡的时间、地点以及描写的景物。明确:秋天的夜晚,峨眉山,主要描写了山、月、江水。2.诗中五个地名连用,试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明确: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青衣江)、清溪、三峡、渝州;作用: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文下解读中说“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再读全诗,试分析作者的复杂情感。明确:对未来的憧憬、对家乡的依恋、对友人的思念等。

(四)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1.齐背;2.独立默写;3.对照文本订正(用不同色笔自己订正或互批)

二、按以上流程分别学习《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建议:

(一)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注重方法的点拨和目标的达成;

(二)尽量围绕“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设计问题; 1.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拓宽;

2.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提出问题。

(三)默写内容,下课收齐,教师再批阅。(了解默写情况)

9.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 篇九

一、分课默写: 《长歌行》: 1.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3.诗中暗示美景不是永恒不变的,从而隐喻时光一去不返,人的寿命有限,要倍加珍惜时光之意的一句:朝露待日。4.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5.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6.诗中通过蕴意深远,水到渠成,极具感染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7.古诗词中有许多告诫人们要懂得惜时的名句,请写出你知道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隋寸功。(杜旬鹤《题弟侄书堂》)(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野望》: 1.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2.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6.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早寒江上有怀》: 1.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2.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句云:“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此诗中与这两句意境相近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5.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6.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诗句: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7.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远离他乡的羁旅之情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1)夕阳西下,断阳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2.诗中表现诗人渴望援引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4.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5.诗中表明作者对自己不能报效君主而深感愧疚的诗句: 端居耻圣明。6.诗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又心怀内疚的诗句: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7.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8.诗中形象地描写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积广大,充满活力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9.诗中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0.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水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黄鹤楼》: 1.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2.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3.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诗中表现诗人怀念家乡的惆怅之情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诗中能够诗人触景生情而起思乡之愁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请写出古诗词名句中关于“乡情”的两句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春望》:

(1)《春望》中描写安史之乱后国都长安破败,荒草遍野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春望》中采用反衬手法以乐衬悲,运用互文的名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春望》中谢战火不断,家书珍贵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春望》中写诗人忧国思家,心情沉重,以致华发稀疏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望岳》:

(1)《望岳》中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语意较近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2)《望岳》中,被人们引用,富有哲理的千古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3)《望岳》中,描写泰山雄奇秀美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望岳》中,表现出诗人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具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高极目,世间尽收眼底。杜甫在《望岳》中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这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6)杜甫《望岳》中表现作者的登临决心的豪迈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在课内外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常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慨,请你有学过的一句诗来表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结束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毛泽东同志长征时期所写《忆秦娥•娄山关》诗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名句,抒发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雄心壮志。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唐代示人杜甫《望岳》中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杜甫在《望岳》中,用“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来表现自己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的气魄。

二、理解性默写:

1、颜真卿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我们所学的诗歌《长歌行》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长歌行》中所要表达的人生哲理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汉乐府《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完整诗句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4、王绩的《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6、《早寒江上有怀》中抒发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7、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写出崔颢《黄鹤楼》诗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0、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1、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2、崔颢的《黄鹤楼》中,作者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景象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3、崔颢的《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李白《送友人》中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5、刘禹锡的《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6、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的诗句是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7、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8、在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诗句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或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1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默试题

1、颜真卿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我们所学的诗歌《长歌行》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长歌行》中所要表达的人生哲理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汉乐府《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完整诗句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4、王绩的《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6、《早寒江上有怀》中抒发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7、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写出崔颢《黄鹤楼》诗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0、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1、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2、崔颢的《黄鹤楼》中,作者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景象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3、崔颢的《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李白《送友人》中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5、刘禹锡的《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6、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的诗句是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7、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8、在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诗句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或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黄河之水天上来,3 奔流到海不复回。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1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课内背诵、默写篇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直接默写。

1、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___。

2、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不以疾也。

3、青林翠竹,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土要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

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8、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10、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

11、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

1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

1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15、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二)理解性默写。

1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2、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5、《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2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8、《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0、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1、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2、通过《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33、《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34、《归园田居》中透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5、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36、《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

37、透过《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39、《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4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1、《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42、《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

43、《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44、《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45、《望岳》中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6、《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47、《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48、《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9、《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50、《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51、《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2、《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53、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4、《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5、《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良多趣味。

56、《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量„„猿鸣三声泪沾裳。

57、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8、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9、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60、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61、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2、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请你举出两例,课内课外不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测试参考答案

(一)1.详细 类 整齐的样子 邀请 竟然 通“邀”,邀请

2.C 3.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等 4.D 5.⑴渔人把自己听到的时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村的人,他们都感叹起来。⑵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6.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像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二)1.托物言志 2.⑴出名 ⑵简陋 ⑶高尚、美好 ⑷使„„劳累3.B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繁杂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5.C(三)1.⑴多

⑵美丽而不端重

⑶更加

⑷亲近而不庄重

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有人喜欢;对于莲的爱好,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品格气质4.言之成理即可。5.略

(四)1.⑴雕刻 ⑵是 ⑶零数 ⑷左右

2.(1)(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2)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4.大苏泛赤壁 5.构思的巧妙 说明是在泛游赤壁

(五)1.⑴以„„为亲 ⑵职业 女子出嫁 2.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与,通“举”。选拔 3.⑴(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⑵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4.(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六)1.⑴飞奔的马

⑵早晨 2.B 3.⑴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⑵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5.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七)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3.(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4.旷达、豁达

(八)1.⑴交相辉映 ⑵消散 ⑶坠落 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3.略4.略

(九)1.⑴当„„时 ⑵年 ⑶烧 ⑷堵塞2.C 3.C 4.⑴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⑵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

(十)1.⑴完了,结束 ⑵撑,划 ⑶穿 ⑷客居

2.⑴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 ⑵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 ⑶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3.D 4.B 5.⑴痴

10.课外古诗词补充 篇十

(一)江陵①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出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二)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三)闺怨(唐)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

【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做简要分析。

(五)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雨后池上(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七)雨晴(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八)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九)新晴(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表达效果。

(十)送友游吴越①(唐)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的哪些特色?

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字的妙处。

(十一)秋江(宋)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注】①酒旗:古人酒店外挂的小旗,青白布制成,以招徕生意。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十二)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各有怎样不同的形态?

(十三)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四)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十五)题奉晚(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谈谈你的理解。

(十六)夜雪(唐)白居易

已讶①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②声。

【注】①讶:惊讶。②折竹:竹子折断。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境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十七)菊(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长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十八)社日①(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子。

1、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

2、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十九)江上渔者①(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②爱鲈鱼③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注】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小、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十)春游湖(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参考答案)

(一)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二)1、从空间的间隔,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在贬居生活期间的孤苦情绪。

2、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三)1、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2、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四)1、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五)1、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六)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七)1、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八)1、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九)1、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2、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十)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

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十一)1、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2、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

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十二)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十三)1、柳条、藤蔓、黄莺。

2、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十四)1、答:景物:江、鸟、山、花。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十五)1、吟余小立闲干外。

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十六)1、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层次。

2、孤寂凄冷的心境。(或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和无限感慨。)

(十七)1、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

2、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十八)1、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2、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十九)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二十)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上一篇:学做家务作文350字下一篇:广东省注册会计师《税法》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