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一幕优秀作文

2024-09-14

感人的一幕优秀作文(共16篇)

1.感人的一幕优秀作文 篇一

感人的一幕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磕磕碰碰,一幕幕……相信都有值得我们回味和感动的事吧……走进岁月的长廊,翻阅生命的相册,重温那曾今令我感动的瞬间……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里,知了“知了知了”地叫。公交车上,一个妇女拉着一个四五岁的很可爱的小女孩上了车。妇女好不容易才在拥挤不堪的车上找到一个位置,刚想坐下,却看到小女孩着急地寻找着座位。妇女对小女孩说:“?茗,快点来妈妈这坐吧!小女孩看到她妈妈脸上挂了几滴很小很小的汗珠,就用她那甜甜的她妈妈说:“妈妈我不累,你坐吧!让我看看还能不能找得到位置吧!”

夏天的天气太热了,妇女看到小女孩的小脸上的一颗颗汗珠在夏天的阳光下一闪一闪地,真像一颗颗水晶,妇女欣慰地笑了,说道:“?茗长大了懂事了!”

小女孩努力地寻找着座位,妇女看小女孩找不到座位,就对小女孩说:“?茗,来妈妈抱你!”小女孩乖巧地走到她妈妈身边,在她他*的大腿上……

这一幕幕虽然过去很久了,可是想起来仍可以让我陷入无限的沉思中……

2.感人的一幕优秀作文 篇二

有一次, 我让学生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大多学生写的内容空洞, 言之无物, 平淡无味, 不生动, 不感人, 并且是人云亦云。如有好几个学生都这么写:“下雨了, 我等妈妈接, 等来等去没有等来妈妈。后来我满腹委屈自己回家了。当时我恨我的妈妈。后来我才知道了这是一种理智的爱。”我精心备课, 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引导, 教给学生写好作文。

一、留心生活, 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感人素材

有的同学说生活平平淡淡, 哪有那么多感人的事情?是的, 生活中实在没有类似汶川大地震后惊天动地的感动。同样一件事,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所以, 需做一个有心人, 需有一双慧眼, 你才能拥有那份感动, 你才能拥有感悟生活的灵感。季老先生的一篇《清塘荷韵》写出他对池塘里无荷的失落、种荷的希望、盼荷的期待、赏荷的狂喜。其实这是季老对于生命的一种独到的感悟。生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 它饱尝了生命孕育的艰辛, 它经受了生命绽放的美丽。感动于生命的执著, 钦佩于生命的顽强, 于是他写下这篇优美的散文, 表达他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学会感悟, 做一个思想者, 才能拥有感动。只有感动自己的东西, 写出来才能感动别人。生活的旁观者, 对任何事情都冷漠无情, 对任何人都无所谓, 很难说他能捕捉生活中的感动, 将之写进作文里。我走在接孩子的路上, 经常看到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妈妈接送孩子。衣着不整, 目光呆滞, 并且更特殊的是她是接送孩子人群中唯一步行的, 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提着书包。她日复一日, 风雨无阻。有人说她神经有问题, 可是她在送孩子上学这件事情上, 却是如此清醒。有一天, 正是放学的时间, 暴雨如注, 我顶风冒雨去接孩子, 走近校门口, 我突然发现, 有一个人早已守候在那里。定睛一看, 原来是她———那个神志不清的妈妈。我为此而感动了, 为这种执著, 为这种神志不清的母爱。岳飞的母亲是伟大的, 孟子的母亲是伟大的, 有谁说这位母亲不能用“伟大”一词来形容呢?你生活中有类似的发现吗?你为此而感动吗?只要你留心, 这样的事非常多。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感动, 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有了素材, 并不等于有了好的作文。就像盖房子, 有材料并不等于有了房子。材料准备好了, 还需要精心设计。以此为例, 我教给学生如何将作文写得的生动、感人。我针对学生这次写的作文作了如下的讲解:有了素材之后, 一要学会联想, 学会发挥。放不开思路, 就写不好作文。二要把情节写详细写具体, 才能生动、感人。这就需要学会描写, 笼统的叙述只能是平淡无味。

二、展开联想, 学会把生活中的素材加以发挥

想象、发挥, 设置情节:天降大雨———期盼妈妈接我———失望的等待———我走在雨中———听见父母对话———揭示文章中心。

三、精雕细刻, 学会生动具体的描写

生动具体的描写:可以进行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天降大雨:我坐在教室, 忽然狂风四起, 乌云滚滚, 雨下起来了。我听着窗外狂风怒吼, 再也没有心思听老师讲课, 快放学了, 我怎么回家 (环境描写) ?我的担心:我妈妈今天是否在家, 爸爸会不会来接我, 没人接我, 我怎么回家……铃铃铃, 铃声把我从遐想中唤了回来, 放学了 (心理描写) 。

盼我妈妈接我:我站在教室门口, 翘首期盼。盼望着妈妈能接我。我的视线在人群中搜寻着, 不放过每一个人。站在风雨, 我望眼欲穿了 (幻觉:啊!穿黄色雨披的是我妈妈, 是, 我妈妈来了, 我喜出望外。近了, 我才看清楚不是我妈妈。我继续搜寻, 啊, 我爸爸来了, 对, 还是我爸疼我。只见他把另一个小孩扶上车走进风雨中;我有点失望了。我哥哥, 这次肯定是……我怀着无望的希望) 。失望的等待: (心理描写:我孤零零地站在校门口, 任凭雨水冲洗我的头发, 我的衣服全湿透了。看着一个个同学都被家长接走, 心里充满了恨, 恨爸爸、妈妈、哥哥你们也太狠心了。带着恨, 我冲进风雨中……)

我走在雨中:我一步一滑, 摔倒, 爬起;再次摔倒, 再爬起。风无情地撕扯着我的衣服。我不能前进, 不能迈步。雨, 顺着头发往下流。我不能睁开眼睛。天啊﹗老天故意和我作对似的, 我在风雨中挣扎了有半个小时, 终于走进家门。我一腔的怒火、我满腹的委屈……我一定向他们大发雷霆。

父母对话:站在家门口, 爸妈的争吵使我止住了脚步。妈妈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说:“你真是太狠心了, 说什么锻炼锻炼孩子, 啥时候不能锻炼, 这么大的雨……”妈妈哽咽着……“孩子就得摔打, 光娇惯着, 长大能干什么?别担心了, 相信我儿子是最棒的。”爸在夸我坚强。

风雨中准备的委屈、牢骚, 一下子不知从何说起。我也想起了学过林海音的一篇文章《爸爸的花落了》。那个爸爸也是那么做的, 说是历练历练。

揭示中心: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此时, 我明白了妈妈心疼的泪水是爱, 爸爸的撒手不管也充满了爱呀。风雨中, 我领略了两种不同的爱。

3.感人的一幕 篇三

那天,我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地听到门响,睁开惺忪的眼睛,发现妈妈正往外走……

“妈妈,你要去哪儿?”我焦急地问。妈妈放下她的行李箱,扭回头对我说:“宝贝,妈妈要去很远的地方培训一段时间,你在家里一定要听爸爸的话!”年幼不懂事的我拉住妈妈,不让她走。这时,爸爸把我抱起来,催促妈妈快走。看到妈妈离去的身影,我哭喊着:“妈妈,别走!别走!”

从那天起,我天天想妈妈,我更恨爸爸。如果不是他,我或许可以把妈妈追回来,或许我和妈妈可以一天也不分开。因此,爸爸说什么我也不听,他做的饭我也不吃。

一天晚上,总不见爸爸回来。我忽然有一种担心,于是跑出去找爸爸。我边找边想:是不是我做得太过分了?伤了爸爸的心?我祈祷:爸爸,你一定没事的!

在街角的一个小饭馆里,我找到了爸爸。“爸爸!”我激动地叫起来。一股酒味扑鼻而来,旁边搁满了喝过的啤酒瓶。“爸爸,你在生我的气吗?咱们回家吧!”爸爸却像没看见我一样:“老板,再来一瓶!”我掏出自己积攒的零花钱,替爸爸结了账,把爸爸扶回家。

到了家,我扶爸爸上床睡觉。可是,我的肚子却开始抗议,我不禁自言自语:“好饿!”本来还有点醉的爸爸挣脱了我的手,摇摇晃晃地走到厨房。我一愣,随后跟进厨房,看见了让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画面:爸爸正在为我做饭!我扑在爸爸身上,留下了后悔、感动的泪水:“爸爸,都是我不好,我不应该让你伤心,也不应该对你发脾气,你永远都是我的好爸爸!”

这一幕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山西省永济市城北中心校晓朝学校

4.那感人的一幕作文 篇四

至今那一幕仍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记得那个夜晚,寒风呼啸,不禁令人毛骨悚然。寒冷的北风咆哮着,撕扯着阻挡在它前面的一切,毫不留情的卷走树上的最后一片树叶。这仿佛是在向天地与人间的万物生灵显示出来。

我在被窝中不禁打了个寒战,起床想找点水喝。咦,妈妈房间里的灯怎么还亮着?难道妈妈还没有休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忍不住蹑手蹑脚地走到妈妈房门前,轻轻的推开房门,透过门缝往里瞧。顿时,我的心中不由得为之一振。只见妈妈坐在台灯下正在为我织毛衣,嘴里还忍不住念叨着:“这天怎么冷的这么快,我可要赶紧织好让他明天好穿,可别冻着了。”忽然间,妈妈一不小心将针头扎到了手指上,一股鲜血流了出来,而妈妈却简简单单的拿了张纸擦了擦又继续织起了毛衣。在不经意间,我发现了妈妈的眼中布满了血丝,额头上又多了几条岁月留下的烙印,几丝银发爬上了她的鬓角……我轻轻地关上了房门,回到房间,回想起刚才那一幕,恍惚间竟泪湿眼眶。记忆里,谁眼角带笑;谁把快乐与喜悦缀满眉梢;谁的白发悄然爬满鬓角,时光已老。

时光流逝,繁花落尽,我们成长中的每一幕都记录了生活中父母对我们无私的关爱。有的已离我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而这一幕却令我终身难忘。

5.感人的一幕作文1000字 篇五

他开始演唱了,是我最爱的词人辛弃疾之作《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这位老人略有苍凉和磁性的嗓音入耳,可以捕捉到岁月的气息。老人的头发、眉毛、胡须皆白,面庞、眼角的皱纹泛起,他骨节突起的手指熟练地拨动琴弦,脚下踩着鼓点,身形随着节拍轻轻律动。现代感十足的音乐,与千年之前的词作缠绕在一起。“凤箫声动玉壶光转”,辛弃疾先生笔下的盛景仿佛透过歌声,投影在今。太平之盛景,“一夜鱼龙舞”,至夜,这片繁华的土地仍是歌舞升平。镜头切换至台下观众,众人皆是被这带感的音乐带动热情,挥动手臂,目光满是惊讶及赞许。

灯光在老人身后闪动,老人眼角虽被时光留下痕迹,生出许多鱼尾纹,但他黝黑的眸子中处处是坚毅和深情,闪烁着光芒!唱至高潮处,他面庞抬起,无限深情地望向远处——“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曲渐渐终了,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在人们心中,众人意犹未尽,沉浸其中,台上台下一片沉寂,不久,掌声雷动。

老人背起了吉他站了起来向人们示意·。他叫陈彼得,从主持人介绍中得知,他是最早一批中国风音乐作曲人,许多作品从老辈传至现在。74岁的他,用苍深情的声音,讲述着他选这首曲子的缘由。这个跨越千年的合作,是他代替辛弃疾演唱的,他唱出了那位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爱国词人的心声,唱出了辛弃疾对盛世中国的渴望!

随后,他端正地站着,以他饱含深情又带嘶哑的、一个老人激情呼唤的声音朗诵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当他读至“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时,我已从他的眼中看到泪光,“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尾音漫开,老人再也忍不住情感,身体弯成90度,左手捂着面庞,双腿略曲,头深深低了下去,眼眶处的皱纹紧紧挤在一起,泪水止不住淌了下来。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感染了,泪流满面。我也哭了,任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

看着老人不甚整齐的山羊胡,内心某处被深深震撼了!良久之后,老人才直起腰站直了身躯,目视前方,一片坚定。老人说,他要努力作曲,将这样来自远古的讯号,传给下一代,传下去……

6.地震中感人的一幕作文 篇六

一个孩子的母亲被压在了废墟下面,过了很久也没有人发现她。但是,这位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

当官兵发现她时,官兵们竭尽全力营救。过了几个小时,外面已经足够她出来时,可是,她的脚却卡在了里面。这时,这位母亲说:“为了儿子,我一定要出来!”这位母亲要了一把钢锯,从膝盖上用力锯下去。她忍着痛,锯得到处都是血,就像在锯木头时锯木灰一样。

过了一会儿,终于锯掉了,她坚强地从里面爬出来。当时,在场的人都感动地哭了。在另一处,当地震发生时,楼梯已经倒了,一个家里的母亲和儿子却还在。当楼房倒下时,母亲急中生智用一张桌子撑住了倒塌的房子。

当儿子饿起来时,母亲就咬自己的肉给儿子吃,当儿子渴起来时就用自己的血去解除儿子的饥渴。就这样,过了几天,当官兵把他们救出来时,母亲已经死了。

7.台湾校园一幕 篇七

去年这时候, 我正好在台湾。台湾的家对面是一所中学。一大早, 我被校园里的大喇叭吵醒。这懒觉是睡不成了, 但精神头儿却上来了。我拿起相机, 冲上楼顶, 准备实现很久以来的想法———拍一些台湾的校园生活。

楼顶的角度果然不错, 也看得真切, 原来学校在举行一个开学颁奖仪式。

我只是奇怪, 主席台上没布置任何桌椅, 只有校长一人在宣读什么。接下来, 两排学生鱼贯登台, 接受颁奖。每颁一人, 校长都会退后半步, 微斜上身, 向学生施礼答谢。学生还礼后, 他再转向下一位学生。颁奖完毕, 校长又向全体学生深深鞠下一躬。

简短的仪式, 让我走了神, 差点忘了拍照。当时, 我的大脑在快速地搜索大陆中小学开学典礼的一些场景:主席台前往往是一排排桌椅, 脚下大红地毯, 桌上鲜花簇拥。学生向校领导敬礼, 领奖, 校领导们则按照官职顺序, 依次念着多年重复的万能祝辞———今年我们将沿着……贯彻……按照……切实抓好……可谓岁岁年年人不同, 年年岁岁话相似。

这种记忆, 从我的儿时, 一直延续到当今我女儿的时代。

晚上, 我向老婆“炫耀”楼顶俯拍的佳作。她自小在台湾长大, 轻描淡写地说, 我们小时候就这样, 没啥。这类活动不讲排场, 老师和校长要向我们鞠躬, 而不止是我们向老师行礼。我们小时候, 每个学生都要遵守“四维八德”, 这是台湾学校共同的校训———“礼义廉耻”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所以, “礼”是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的启蒙教育之一。

老婆说, 这“四维八德”教育从幼稚园一直延续到大学。大陆讲德智体全面发展, 而台湾还要加上“群美”。“群”就是如何与他人相处, 合群, 团结。在群体里, 没有“礼”是行不通的。再比如在台湾家庭中, 家长与孩子之间是互说谢谢对不起的, 那是真心的致谢和道歉, 而不是敷衍。老师和幼稚园小朋友之间也是如此。所以, 学生打小就有平等观念。

在台湾, 各个班也有自己的班会, 在每个学期的期末, 全班同学自己投票选举下学期的班干部, 老师完全不干预, 也不作任何暗示。没有利益色彩, 选出来的班干部就是老老实实为同学服务的社会职位。所以, 大家从小就有一种被选举出来要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说到这儿, 我还真记起来曾看过台东一所学校的纪录片, 讲的就是班干部的民主选举过程。片中, 竞选班长的学生不仅要发表公开演讲, 宣布自己的承诺, 还要在私下里使劲, 说服尽可能多的同学加入自己的阵营, 那种认真程度实在不亚于政坛的一场选举。也许, 这就是台湾人最早的民主选举的启蒙吧。

而我所知道的大陆一些学校, 班干部经常由老师指定, 或由老师以推荐、暗示等方式间接任命。而有的家长, 为了让孩子混个一官半职, 甚至给老师送礼, 一来显得孩子有“出息”, 二来或许可捞些学分照顾之类的好处。

老婆说, 你似乎对大陆教育意见不少啊, 怎么老是听你在家嘟嘟囔囔的, 大陆近些年不是也在进行素质教育吗?

我说, 素质教育确实没少提, 但喊口号谁不会啊。学分还是学生的命根啊, 高分就可能意味着未来的高学历, 高学历就可能拥有高收入、高职位, 跻身权贵阶层。

教育不能以知识为本。现在很多孩子懂的知识不少, 但不会做人。尤其是面对越来越复杂、价值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 没有基本的礼义廉耻平等民主的教育, 教育就是一只无头苍蝇, 飞得快、飞得高又有何用?

我比画着无头苍蝇乱飞的样子, 惹得老婆忍俊不禁。

我则继续“嘟囔”。你看有些人, 一旦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那眼球就长到了头顶上, 不再愿意俯身去看社会底层了。从学生时代就被熏陶出来的官本位思想, 也开始发作, 于是他们攀权附贵, 争权夺利, 把社会搞得乌烟瘴气。

当年“从娃娃抓起”的娃娃, 如今也都有了自己的娃娃。而现在的教育, 仍是当年教育娃娃的教育, 你说这个问题不值得嘟囔几句吗?

老婆连声称是, 还反问了我一个问题, 她说, 听很多人说过, 最完整的中华美德教育是在台湾, 而不是在大陆, 你也这样认为吗?

我说, 我不作评价, 但这至少是一个特别严肃的课题。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国民不能道德自省, 那将比经济发展滞后、社会贫富分化等问题更为可怕。要知道, 当面给予孩子的, 孩子会学习;背后掩饰的, 孩子会效仿。施之以礼, 孩子还之以礼;施之以利, 孩子趋之若鹜。礼与利之间, 只在自尊与他尊之间徘徊。没有了自尊, 他尊便成了强权下的威严。

8.感人的一幕作文450字 篇八

那是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市场里吵吵嚷嚷,大家都在讨价还价。 突然,一声尖叫弄得大家都停下来,路过的行人也怔住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了一下坐在地上的孕妇。 一位中年叔叔上前问清情况后,拔腿就跑。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大家都追了上去。只见叔叔拉住一个金发年轻人的衣服,年轻人把手伸进裤兜,拿出利器,割伤了叔叔的手。叔叔说什么也不放手,他用膝盖顶住年轻人的腿,年轻人跪下了。可年轻人还在挣扎。――我们总算弄明白了,原来是年轻人枪了孕妇的项链。几个大哥哥见此情况,就上去帮忙,用绳子紧紧地捆绑着年轻人,接着迅速地报警。 叔叔把项链还给孕妇后,就消失在人群中…… 我转身回家,泪珠夺眶而出,我知道――我是被深深地感动了。

第3篇

9.地震中感人的一幕作文 篇九

在这一年,这一月份,这一时间,为什么灾难却发生在汶川人们的面前呢?这让多少无辜的学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还让多少可怜的人无家可归,更让多少人失去家庭的温暖……

在这次地震中听见了很多的感人事件:一名老师用身体挽回了三名学生的生命,自己却身亡了;一位小孩午休时感觉地面晃动,马上就让大家快逃,救回了少数学生的生命;一位老师自己救了学生,可是他的女儿不幸失去了生命等等,这些事例都是与死神打交道,让人看了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其中我要介绍的是这些事例里我认为最感人的是: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

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这个故事让我感到母爱是伟大的,无价的,神圣的。在灾难来临时,母亲的神态是庄严的,母亲的话语是坚定的,母亲的动作是严谨的。她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只有母亲才能做出来的。

10.一则感人的教育故事 篇十

这个叫作泰迪的男孩实在不令老师感到愉快, 所以有时当汤姆森太太批改作业, 在泰迪的练习本上用红笔划上大叉, 并给他一个不及格的F时, 她竟有种解气的感觉。

这天, 按照学校的规定, 任课的汤姆森太太开始阅读前任老师给班上学生的评语。汤姆森太太特意将泰迪的放到最后来阅读, 她不愿自己的情绪被过早破坏。然而, 那些前任老师们给泰迪的评语, 却让汤姆森太太颇感意外。

泰迪一年级老师这样写道:“泰迪是个开朗爱笑的孩子, 他总能很好地完成布置给他的作业, 而且泰迪待人友善, 跟他相处是一件愉快的事。”

他的二年级老师对他的评语是:“泰迪是个优秀的学生, 同学们都喜欢他。但他母亲致命的病带给他不少的痛苦, 他的家庭生活一定挺艰难。”

三年级老师写道:“他母亲的去世对他打击很大。尽管他在尽自己最大努力学习, 但他的父亲好像对此并不关心。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 泰迪不幸的家庭生活一定会影响到他的发展。”

四年级的老师最后这样写道:“泰迪退步了, 对上学也没有多大兴趣。他朋友不多。上课爱打瞌睡。”

读到这里, 汤姆森太太才意识到问题所在, 作为老师, 她第一次觉得自己很惭愧。

转眼到了圣诞节, 汤姆森太太的学生们给她带来了各色各样的圣诞礼物, 所有的礼物都用彩纸包装, 还扎着漂亮的丝带, 唯有泰迪的礼物包扎得很难看, 而且用的还是商店里包杂物的牛皮纸。在同学们窃窃私语中, 汤姆森太太打开了泰迪的礼物, 里面是一个只剩一点点香水的小瓶子, 和一只镶着廉价石头珠子的旧手镯, 甚至有些珠子还脱落了。不少同学都笑了。然而, 汤姆森太太却制止了大家的笑。她把手镯戴到手上:“这真是一个漂亮的手镯。”她一边大声说, 一边还把手腕上洒了洒泰迪带来的一点点香水。放学后, 汤姆森太太在办公室门口见到一直在等她的泰迪。泰迪红着脸轻声说:“汤姆森太太, 今天, 你真像我妈妈。”

泰迪的这句话, 让汤姆森太太后来在办公室独自哭了很久。以前, 她一直以为自己不过是在教学生阅读和算术, 从未想过原来教师还能给予学生知识以外的东西。

从那天起, 汤姆森太太给了泰迪特别的关注, 她常常和他一起学习, 对他的每一个进步都给予肯定, 而且她越鼓励他, 泰迪的学习干劲就越大。到了那年年底, 泰迪已经成为班上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一年以后, 汤姆森太太在她办公室的门下, 发现一张纸条, 是泰迪写的, 他告诉汤姆森太太她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转眼六年过去了。汤姆森太太收到泰迪的另一张线条。他说他已经高中毕业了, 全班排名第三。他告诉汤姆森太太她仍然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又过了四年, 汤姆森太太收到泰迪的一封信, 信上说尽管学业和生活有时很艰难, 但他一直努力着。现在他就要大学毕业了, 而且获得了学校最高荣誉奖。他再次告诉汤姆森太太, 她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一晃又是四年。汤姆森太太收到泰迪的另一封信, 他说本科毕业后, 他决心继续深造。信的末尾, 泰迪说, 她依然是最好和他最喜爱的老师。然后是他的签名, 这一次, 他的名字有些长了, 上面写着, 泰迪·斯徒伍德, 医学博士。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春天的时候, 泰迪又给汤姆森太太发了一封信。泰迪说他遇见了一个女孩, 打算结婚。他说他的父亲已经在几年前去世了。他想问一下汤姆森太太是否同意出席他的婚礼, 坐在原本是留给他母亲的那个席位上。汤姆森太太当然一口应诺。

那是一次感人的重逢。泰迪和汤姆森太太紧紧地相互拥抱。泰迪看见汤姆森太太的手腕上, 正戴着那年圣诞他送给她的礼物———一个破旧的、甚至连好些珠子都已脱落了的旧手镯, 而且, 他还闻到了一股淡淡的他所熟悉的香味。泰迪百感交集, 轻声说:“谢谢你, 汤姆森太太, 谢谢你信任我, 鼓舞我, 让我懂得命运可以改变, 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汤姆森太太也热泪盈眶, 她同样轻声地告诉泰迪:“泰迪, 你错了, 是你改变了我呀, 正是因为你, 我才知道该怎样做一个老师。”

11.感人的一幕250字作文 篇十一

・・・・・・・・   感 人 的 一 幕

・  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

12.感人的一幕400字小学作文 篇十二

感人的一幕400字小学作文

大街上,人来人往,欢笑声、吵闹声、车响声、抱怨声交加在一起。 商店里的物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从里面出来的女孩们,欢笑的谈论着购买的物品;马路边,几个菜农,正在吆喝着卖新鲜的蔬菜;那边两个阿姨半开玩笑半吵架,但这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一切,都是那么平常。 马路中央,来来往往的车辆有的飞驰着,有的.正在缓缓开动。“嘟、嘟、嘟……”一阵有规律的声音在我背后响了起来,我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位老爷爷,手里拿着拐杖,走一步点一下。每一步都是试探着前行着。当他走到马路中央时,我不禁担心起来,老爷爷一定会受伤的。然而,出乎意料的一幕发生了:老爷爷走到马路中央时,前方本是绿灯,而正在前行的车辆却像看到红灯一样,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老人似乎发现了什么,嘴角荡起一丝微笑。当他缓缓走过马路后,车辆又若无其事的前行着。一切还是那么平常,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但刚才那一幕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13.感人的一幕优秀作文 篇十三

1851年, 《纽约时报》在美国纽约创刊, 秉承“刊载一切适于发表的新闻”的报训, 时报砥柱中流, 在时代的浪潮中愈发强大, 日益彰显风范。如今, 它不仅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报刊, 同时在西方, 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占有相当的席位, 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界各大新闻舆论走向, 备受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

2 综述时报的研究现状

不可否认, 鉴于时报的影响力, 国内外有不少学者纷纷对《纽约时报》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解读。纵观时报的研究现状, 从语言学角度对新闻篇章进行文本的剖析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同时, 《纽约时报》与其他媒体报纸的对比分析也是研究的热点。欣喜的是, 近几年, 有学者开始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解读时报的新闻报道, 即便如此, 也鲜有研究者追溯其媒体自身享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根源。 (魏晓冰, 2013:7)

为了弥补上述的缺失, 该文试图从西方修辞学视角出发, 探讨时报树立其权威地位和机构威信的修辞根源, 究其如何“感人以威”。

3 探寻西方修辞学

在西方, 修辞已然成为一个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学科。学者们纷纷从修辞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建构人们对从公共领域到学术领域的各种话语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 西方修辞与当代中国话语中流通的“修辞”不同。在中国, “修辞”常常被称作“修辞手段”或“修辞方法”, 指的是通过修饰、润色或调整词语和语句, 从而达到提升言语表达效果的方式和方法, 而西方修辞学除了致力于追求更精练、更准确的话语和表达之外, 它还囊括了更多更广的范畴和概念。

3.1 定义西方修辞

早在公元前5世纪, 早期的修辞学家, 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昆提利安等, 就开始通过日常的教学或话语实践活动, 提出了西方修辞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为西方修辞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西方修辞学发展至今, 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出于不同视角和目的的学者给修辞下了不胜枚举的定义。究竟什么是西方所理解和实践的“修辞”, 学者们各执一词, 莫衷一是, 始终没有统一的定论。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在他的《修辞学》一书中提出, 修辞是一门真正的艺术, 是修辞者在修辞活动或话语实践过程中善于发现可用的劝说手段的能力。 (Herrick, 2001:75) 昆提利安 (Quintilian) 认为, 修辞是“[使人]善于言辞的知识和技能, 而这个能力是成为理想政治家、演说家的必要前提”。 (Gage, 2007) 培根 (Francis Bacon) 认为修辞协调着“理智”、“想象”和“意志”这三大人类功能, 在理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 从而促发人类情感, 改变意志, 最终影响行为。 (Gage, 2007) 伯克 (Kenneth Burke) 作为当代修辞学的领军人物, 提出了“认同” (identification) 这一重要思想。对于伯克而言, 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善用“符号”的动物。 (Foss, 2002:212) “人们通过对话语的运用促使他人产生认同, 达成共识, 从而形成一定的态度或采取某种行动”。 (刘亚猛, 2004:220)

在不可胜数的西方修辞理论和定义中, 该文不妨将修辞看作“通过象征手段 (symbolic means) 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的一门实践”。 (刘亚猛, 2004:2) 以该定义为基础, 文章将由浅入深地探讨《纽约时报》如何借助“象征手段”构筑起修辞人格和机构威信。在此, 象征手段 (symbolic means or symbols) 指的是任何可用来表达或传递信息和想法的符号、标志、记号、手势、物体, 甚至声音等等。

3.2 解析修辞人格

西方修辞理论认为, 说话者或话语实践者诉诸于自身良好的公信力和品质, 即是在践行修辞人格在话语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因此, 一个人良好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以及道德品质构筑起修辞人格。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修辞学》中提出, 修辞作为一门劝说的艺术, 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说服:诉诸修辞者人格 (ethos) 、诉诸受众情感 (pathos) 以及诉诸道理 (logos) 。他对修辞人格做了两大经典论述:一是在三大说服手段中, 修辞人格发挥了支配性的作用;二是与修辞者自身拥有的人格不同, 修辞人格是一种全新的构建。 (李克, 刘新芳, 2011:202) 亚里士多德强调, 说话者首先必须直接或间接地向听众展示自己的某种美德, 表现出较好的人格特征;与此同时, 修辞人格的构建也是一种交际活动, 基于整个修辞活动的过程——修辞发明、谋篇布局、文体风格、记忆和演讲技巧。在此过程中, 说话者技巧性地表达观点, 受众对说话者人品的感知至关重要。

西塞罗和昆提利安也认为, 一个人要成为一名合格修辞者的前提是拥有善良、正直、诚实的品质和美德, 而修辞人格作为说话者观点、态度、感情、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受众、促使受众做出行动。

随着西方修辞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英国修辞学家坎贝尔 (Campbell) 在其《修辞原理》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 这一著作中指出, 修辞人格涵盖了身份和品质这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西方修辞理论中的“权威”这一概念与修辞人格密不可分。 (Campbell, 1963) 由此可见, 为了实现成功的、有效的劝说, 除了良好的品质, 修辞者还应适时展示出与其身份地位匹配的修辞权威。倘若一个人有较高的修辞权威, 那么他所说的话则容易被受众信服、易被观众接受, 人们总是易于尊重并接受权威, 当这种威信转化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人格魅力权威时, 则表明说话者有了较高的修辞人格。一旦修辞者选择了恰如其分的修辞人格, 那么他所说的话就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

4 时报的机构威信

中西方媒体在新闻思维和话语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我们的印象中, 中国媒体在播报新闻、传达信息时, 总是倾向于投射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形象——以高姿态、以政府当局的声音向大众传递讯息, 因为在国人眼中, 政府发布的消息总是最权威最可靠、因而也是最值得信赖的。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 在西方, 媒体从业者或说话者总是倾向于投射出一种平等、真诚和谦逊的态度。在西方媒体看来, 受众会对那些给他们“压迫感”“强权感”的人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从而不愿意、甚至拒绝接受其观点;而那些真诚的人则更易打动受众, 得到受众的认同 (identification) 。这正如刘亚猛先生 (2004:23) 在他的《追求象征的力量》一书中所阐述的观点——修辞作为“象征力量”的体现只有在自己的“身份”和所服务的目的不被“识别”出来的时候才有可能发挥效力或者发挥最大效力, 任何成功的修辞因而无不成功地极力掩盖自己的“修辞性”。简而言之, 只有当受众没有意识到说话者正试图改变或影响他们的想法和行为时, 此时的劝说或修辞任务才达到了最大的效力。

因此, 纵观《纽约时报》的报道, 可以发现, 在构筑其机构威信的过程中, 时报总是煞费苦心地在受众心中产生“真实性情的流露”、“实话实说的表述”、“合情合理的论证”等印象, 读者不仅因此认同了时报的观点, 而这样的报道在颇具说服力的同时, 不会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正是这苦心经营的良好形象, 时报进一步拥有了新闻“权威”, 当这种机构威信转化成修辞人格魅力时, 《纽约时报》的声音最终得到了各国人民的认可, 做到了“感人以威”。

5 从报道看其机构威信的构筑

理论需要实证的支撑。该文选取了2011年11月《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标题为Apple’s Visionary Redefined Digital Age的报道来分析说明时报是如何构筑起机构威信和修辞人格的。

首先, 报道的主要内容涉及苹果产品和它的创始人乔布斯。这篇报道发布的时间是乔布斯病逝后不久, 那么, 这样一篇报道势必受到大众的关注, 同时, 由于苹果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风潮, 人们会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与其相关的讯息。因此, 时报通过成功的选材抓住了潜在的读者和受众。

其次, 报道还花大量笔墨向读者描述了乔布斯是如何凭借自身的努力白手起家, 取得今天的成就, 而乔布斯这奋斗的一生正是“美国梦”的真实写照。美国人民十分敬重和佩服那些通过自己努力并最终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因此, 报道通过真诚的笔触带给读者积极的影响, 并得到了受众的认可和赞同。

除此之外, 时报精心雕琢的新闻语句也对其修辞人格的构筑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a breakthrough in making personal computers easier to use”“These transformed not only product categories like music players and cellphones but also entire industries, like music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w York Times, 2011:par 10) , 这些语句看似在称赞乔布斯做出的伟大贡献, 实际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苹果公司的自豪感——为苹果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占有的席位而深感骄傲。但时报并不是直接、赤裸裸地向读者描述这种自豪和骄傲, 它借助的是乔布斯这一载体——通过描述一个富有天赋、勤奋努力的人实现“美国梦”的奋斗经历。因为美国人民敬重孜孜不倦、勤奋刻苦的人, 当他们认同乔布斯时, 他们对苹果公司的认同和赞扬也随之而来。《纽约时报》这样的劝说方式不仅令人信服, 也能使读者更加欣然地接受, 这正如上文所提及, 修辞作为“象征力量”的体现只有在自己的“身份”和所服务的目的不被“识别”出来的时候才有可能发挥效力或者发挥最大效力, 即西方修辞理论中定义的自我蹈晦 (self-effacement) 。

综上, 《纽约时报》就是这样通过不同的“象征手段 (symbolic means) ”去影响受众的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 从而逐步构筑起机构威信, “感人以威”。

6 结束语

《纽约时报》享有的较大影响力和地位, 究其原因, 正是它苦心经营、用来“感人以威”的机构威信。修辞的根本任务是促使受众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态度或行为, 按照修辞者的意愿行事, 而权威在西方真正的或现实的修辞实践中从来都是关键的关键, 对象征力的追求在很大意义上可以说是对话语权威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 要实现成功的劝说, 修辞实践者必须获得某种修辞权威。鉴于此, 《纽约时报》成功把握住了信服受众的砝码。

从本质上说, 西方修辞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对各种象征力量的技巧性追求。因此, 在阅读西方新闻报道的同时, 洞悉字里行间修辞策略的运用, 探究西方媒体如何建立起机构权威, 就具有相当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研究意义。当然, 本课题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选取的报道是否具有代表性、探讨的角度是否做到具体化和多元化的辩证统一, 这些都亟待指正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魏晓冰.《纽约时报》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修辞根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3.

[2]Herrick, James A.The History and the Theory of Rhetoric:anIntroduction[M].Needham Heights, MA:A Pearson EducationCompany, 2001:75.

[3]Gage, John.Expansive and Restrictive Conceptions of Rhetoric[R].Fujian Forum, 2007.

[4]Foss, Sonja K, Foss, Karen A&Trapp, Robert.ContemporaryPerspective on Rhetoric[M].Illinois:Waveland Press, 2002:212.

[5]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6]李克, 刘新芳.修辞权威、修辞人格与修辞劝说的互动关系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202.

[7]Campbell G.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Southern IllinoisUniversity Press, 1963.

14.感人的一幕初中作文600字 篇十四

读初中了,却要踩着单车骑上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到达学校,于是,学校旁边的小饭店便成为了学生们的午后聚集地。一个下午,我来到一个小饭店,因为这里的东西都很好吃,所以总是会有几个大人来这里买饭盒,当然饭盒都是现成的,免不了一段等待……

老板娘熟练地把面条放进饭盒里,转身就要把一次性筷子放进饭盒里。她突然说道:“不用了放筷子了,反正是要拿回家吃的,给它加上一个袋子就够了。”老板娘愣了一下,显然是不曾遇到过这种境况,等她反应过来,赶紧把饭盒放进袋子里,然后麻利的打了个结……

15.感人的一幕九年级作文 篇十五

每次经过他的保安室,总能看见里面摆着整整齐齐的雨伞。他安静地守在学校大门口,仔细地关注每个进出校园的人。在守好自己的岗位的同时,力所能及地为他人提供帮助。

这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隆隆”的轰鸣声在头上盘旋,快要下雨了。上学前,即使妈妈再三强调让我带把雨伞,但我出门太匆忙,最后还是给忘记了。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只见前前后后的人们撑着各种颜色的伞在路上走着,只有我一个人冒雨前行。

“哗哗哗!哗哗哗!”大雨倾盆而下,为了赶快到达学校,我只好在马路上奔跑起来。突然,我感觉身边多了一个“黑衣人”,雨也停住了,原来是头顶上多了一把雨伞。我转过身一看,是那位保安,他穿着一身黑色的制服,身材高大魁梧,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撑着一把大大的雨伞,像一棵大树一样,伸展着枝叶为我遮风挡雨。

保安伯伯叔关切地对我说:“夏天热,淋一身雨,再回去班里吹空调,准会生病。学生生病落下的功课不好补,你一定不能感冒了。来,我送你进去。”我点了点头,就这样,我被保安叔叔安全地送进了学校。

进校门后,我低头一看,自己一点儿也没湿,正想对保安叔叔道谢呢,只见他又撑着伞护送另一个小男孩了。我远远地朝他望,他就这样来来回回地忙碌着,送完一个又一个学生,雨水打在他的衣服上,他却丝毫不在意。他有意识地把伞倾斜着,生怕旁边的学生淋湿。

16.怎样使文章生动感人 篇十六

“感人者莫先乎情”, 只要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写真实的自我, 抒真切的感情, 这是作文的灵魂。在作文中要表达真情实感, 从“自我”角度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

那么, 怎样才能写出情感真挚、新颖独特的作文呢?

一、用心去生活

“我手写我心”, 作文本事我们发表见解、宣泄感情的一个途径, 那种一吐为快的感受应该让作文成为一种快乐的活动。可实际情形是, 许多同学并不喜欢写作文, 他们觉得在作文中无话可说, 无情可抒。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长期生活在家庭和校园这狭小的空间内, 视野狭窄, 阅历有限, 生活积累不够;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生活的熟视无睹, 视而不见。因此, 要从根本上解决作文中“无米下锅”, 必须用心去体察生活, 关注生活, 感悟生活, 积累对生活的经验和认知, 从习以为常中发现令人感动的东西, 从熟视无睹中发现生活的潜流。鲁迅笔下的杂文《灯下漫笔》, 就是从换钱的小事中看到了“中国人从来就没有争到人的价格”这个大问题。只要用心去生活, 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多份考究的目光, 就不会没啥写, 也就不会看见作文题目就挠头, 不知从何处下笔了。另外, 还要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可以采用读书摘记、日记、每日一诗文、手抄报交流等形式和做法积累作文材料, 在读写中, 训练我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多角度思考

文章是作者思想的载体, 是思维的产物, 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思想自有其特殊的魅力。人云亦云, 最容易落入俗套, 因而也就无新意可言, 更无动人之理。“文章最忌随人后”,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怎样才能不随人后呢?

比较常见的是逆向思维, 多维立意。关于逆向思维, 许多文章都讲过了, 这里不再多说。下边简单谈一下多维立意。

变换思维角度, 调整思维方向, 即多维立意, 在写作中也会受到标新立异之效果。俗话说“一树梅花万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不同角度看, 同一事物可以呈现出不同风貌, 给人不同美感。朱光潜先生说过:对于一棵古松, 商人有商人的审美态度, 科学家有科学家的审美态度, 艺术家有艺术家的审美态度。在写作中, 多维思维比起逆向思维要么A、要么非A的思路来, 也显得要问多得多。比如写煤, 可以写它的一身漆黑朴实无华, 可以写它的发光发热无私奉献, 也可以以物喻人, 写其虽其貌不扬, 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作文想要出新意, 最好能摒弃一般人的思维角度, 找到新的视角, 见人所未见, 思人所未思, 道人所未道。只有这样, 我们的作文才会流光溢彩, 动人心弦。

三、形式上精雕细琢

一个平常的故事, 让人编写的波澜起伏;一个平常的道理, 让人讲得入木三分;一处平常的景致, 让人写的栩栩如生, 引人入胜;一封平常的书信, 让人抒写的有情有韵, 感人至深……这种叙写的成功, 除了要具备深厚的生活积累, 独特的思维角度以外, 还需要具备谋篇布局上的巧妙构思以及锤炼语句之功力。一篇文章层次混乱、词不达意、语言干枯, 及时有再好的立意, 也很难打动人的。要把人或物表现的具体生动、形象逼真, 首先要构思巧妙, 注意布局谋篇:或以时间为序, 或以空间为序, 或以实物间的逻辑关系为序;或先叙再议, 或先议再叙, 或边叙边议……其次要注意用词精当, 巧用修辞。词语选择精当, 修辞用得贴切, 会使文章“文采”出众。

如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对“诚信”的论述:

诚信对人, 诚信对己, 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 唯有与高出的交接对视, 才能沉淀出对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 放上它, 生命摇摆不定的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边;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 能够洗尽欺诈, 留下启悟心灵的真谛。

上一篇:高中职业规划教学计划下一篇:广告安全责任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