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主任职责

2024-06-27

中学教研主任职责(精选6篇)

1.中学教研主任职责 篇一

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

教研室主任是由系主任与教研室全体教师协商的基础上提名、交教务处报学院任命的。为更好地明确教研室主任的工作职责,规范教研室的日常工作,特制定本定例。

第一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团结全室教师完成教学、科研任务。

第二条组织本教研室相关课程建设的管理工作。要全面了解课程教学的情况,组织教师听课,搜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并向主讲教师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条做好日常教学的监督工作。要定期组织审查教学进度表、检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落实情况。检查教师的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

第四条组织教师制定期末考试的考试方式、考试分值、评分要求并仔细审阅试题。

第五条主动组织开展教学研究,以利于强化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要经常组织集体备课、专题教学研究、教学经验交流、观摩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引导教师选择适当的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第六条协助系部主任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帮助青年教师进修提高。

第七条要制定必要的工作制度,加强管理,切实搞好教研室工作。要制定学年和学期的工作计划,学期末要进行工作总结;根据工作需要召开全室教师会议,讨论教学等有关工作;要按学校和系部的规定,组织听课和教学观摩、评价活动;做好所属实验室、仪器室及有关物资、教具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完成学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务。

教务处

2.中学教研主任职责 篇二

一、体育教研员必须熟练地把握课程标准和整个学科的教材体系

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具体规定了体育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和各个学段、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及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和教学要求, 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全国教师用一本教材, 相同年级教学进度统一, 教研员只要根据教学大纲的指令熟悉规定的教材知识、技能与技术, 就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敦促检查, 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而新的课程标准与旧的教学大纲有很大差别,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编写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编排的结构、体例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例如, 课改前的教材大都采用线性结构排列, 是以学科知识技能本身的逻辑为主的内容体系, 课改后的教材大都采用模块结构排列, 是以学生为本、以身体运动和健康为主的学习领域结构,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构排列和编排体例问题, 而是体现了一种教学理念的变化和学科教学功能的改变。课改后的体育教师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着相当大的选择范围和余地, 难怪一些体育教师在一个学段教过几个轮回后仍然把握不了整个学段的教材体系。江苏省没有统一使用的小学体育课本, 笔者曾在若干所小学对教师做过现场调研:“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低、中年级主要打好体能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主要采取哪些教学内容来夯实低、中年级的体能基础?每个教学内容教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很少有教师能回答好这个问题, 对教学内容进行多种组合和搭配的理念大家学了很多遍, 却很少有人把它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 更没有考虑在教学中如何落实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部分学校和教师把探寻的目光聚焦在教研机构和教研员身上, 因为教研员就是进行教学研究的人员, 开发适合的教材、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毫无疑问应是教研员的本职工作与使命之一, 所以教研员要透彻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材体系, 能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从各个学习领域中改造和移植出不同性质的教材内容供学校选择和实施, 同时, 体育教研员要能上讲台、下操场亲自执教, 将自己所掌握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新课程教学方法付诸教学实践, 能上为一线教师诠释新课程理念的课改示范课。所有这些都要求体育教研员必须先于教师透彻理解课程标准, 深入浅出地把握体育课程的教材脉络, 尽管提倡“一标多本”, 各地的教材不同, 但课程标准在全国是统一的, 把课程标准琢磨透了,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高水平的教研员是和教师一起研究如何移植、改造和整合教材, 而不是照搬教材;是结合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如何“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

二、教研员必须在理念和实践的结合点上做出指导和示范

对于体育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们已不再陌生, 他们现在需要的是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际中落实这些理念, 比如, 具体到一节中小学的体育课上, 怎样才算是用好教材?怎样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渗透情意和健康方面的教育?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在不同学段和教学内容中如何表述?如何落实?怎样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突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如何探究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是否堂堂课都要体现?类似问题一线体育教师会提出一大堆, 在课改10年中, 一线教师早已厌烦了套用理论、介绍经验、大讲“该怎么做”的权威式的教研活动方式, 对一些教研员惯用的“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套”的指导和诊断课堂教学的套路很有意见和不满情绪。其实,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 在课堂上, 教师每天都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新困惑, 他们希望教研员能到课堂中和他们一起面对面地、系统地研究这些问题, 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人这样说, 在课改面前, 教研员和教师实际上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队员, 已经不存在所谓的专家、教练员了, 因为大家会面对相同的新问题, 会遇到相同的困难。如,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生成的、开放的, 教师和教研员一样都有权利对课程进行设计、对教材进行“裁剪”、对课堂进行评价, 这是传统课程下从未有过的新现象与新问题, 教研员必须通过教学研究把这些问题向教师说清楚, 必须在理念和实践的结合点上给教师做出指导和示范。记得在一次乡镇初中教师连片教研活动会上, 为让大多数教师明白到底什么是“学生主体性体育课堂学法指导”, 笔者当场上课“范教”, 这在事前可没有任何的“操练”, 学生是随机借班, 课堂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节奏的连续, 全由自己把握, 亲自下课堂向教师实实在在地示范“怎样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体育学习自主学练的指导”, 课后一些教师由衷地对笔者说:“韩老师, 您上课, 让我心服口服, 学有方向。”新时期需要“下厅堂, 上课堂”的教研员, 所有的教师希望不再看到那些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式的权威加领导的善于作秀的表演型教研员。

三、教研员必须能提供解决教师日常教学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任务是转变教师教学的行为方式, 在转变教师行为方式的过程中, 教师会感到自己固有的经验遭到挑战, 经深思熟虑于课堂教学之前就精心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进行不下去, 就连自己教过无数遍的教科书也有很多值得质疑、商榷和改进的地方;平时习以为常的备课、上课也出现了许多可研究的问题:如何在一堂课上设置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价的学生学习目标?如何利用教学手段的变化将教师机械地教内化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如何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进行模块化、单元化的系列设计?如何把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如何把备课中的预设与教学中的随机生成有机结合起来?如何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间的多项交流和互动?面对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教研员需要长期扎根学校, 走进课堂。教研工作的生命与重心在课堂, 课堂也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事件和问题常发的场所, 教研指导只有基于课堂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价值和意义, 所以, 教研员必须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 把“脚”踩到真实的课堂里, 沉浸在教学现场这一“场域”内, 较长时间地与教师一起去观察和体悟日常教学中碰到的种种问题, 并把问题作为最有价值的课题和教师一起研究, 在实践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以提高教师实践新课程的能力, 这也是新时期教研员应该做到的。

四、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培训等活动, 搭建交流平台

营造校际间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的教学教研氛围,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按照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 划片建立东、南、西、北和城区5个片区教研活动组, 由教师投票推选出骨干教师任片区教研活动组组长 (即片长) , 片长在争取片区教师意见的基础上, 定期上报片区学年、学期教研活动计划, 教研室根据上报计划责成片长定时间、定地点、定形式按时举行片区的课例观摩、专题研讨、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等活动, 连片教研网络的建立和多种教研活动的举办是县搭建教师学习、研讨和交流的主要平台。

除此之外, 教研员还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给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专业成长提供平台:一是每学年举办一次县级示范课观摩研修培训活动, 目的是以课例为载体引领教师将新课程的理念付诸教学实践, 在实践层面提升教师对新课程的驾驭和执行能力。二是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和展示活动, 通过学习和培训, 解剖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展示专业化、可供借鉴学习的教学技能, 推广好的教学范式和经验做法, 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三是每学年开展一次专题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引导教师结合自己日常实践中的感悟展开思考, 从教学研究的角度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理论思维和升华,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教学趋向合理、有效。四是定期组织优质课评比和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 赛课不是目的, 其主要目的在于集一个学校的全体教师之力, 去集体备课、去研究课堂, 再通过赛课这个平台, 让全体教师共同交流学习, 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艺术;教学基本功比赛只是以展示体育教师最基本教学技能为核心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 目的是以其鲜明的职业特点、凸显的专业特色来锻炼体育教师履行体育教学职责、胜任体育教学工作、完成“以体育人”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五、运用任务激励与成功驱动策略, 营造教学研究之氛围

教师成长的最好氛围是在教学中研究, 在研究中学习和反思。教学和研究是教师劳动的两个方面, 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离不开教育科研的指导, 研究也离不开教学的实践, 只有两者的辩证运动才能推动教师研究乃至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 教研员可以采用任务激励策略, 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指导和价值方向。例如, 可把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小课题安排教师进行研究, 诸如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解决重点、难度的方法手段?怎样为班级多、场地小的学校安排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这些都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进行研究, 周而复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调重复的劳作, 而是被教师看作充满激情的创作和教学研究成果呈现的场所。再如, 激励教师用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方式完成教学研究任务:要求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类书籍、写一篇论文、写一篇教育叙事、制作一个课件, 以及每日写一段或阅读、或教学、或教研中的反思, 并认真落实, 让阅读、业务学习、教学研究和反思逐渐成为教师的习惯。教研员还可以采用成功驱动策略,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并想方设法地帮助教师把学习、研究所得转化成名片和成果, 如把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及研究经验在县区内推介、应用, 并积极向上级教研部门、教育网站、教育报刊等推荐、展示, 搭建各种平台助推他们成为榜样, 这样教师就会获得成功感、价值感, 其教学和研究会不断推陈出新、不断走向深入。

六、充分利用网络, 实现多维互动和资源共享

一方面, 教研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学科教研活动资源中心, 实现学校教师间的信息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共享, 即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浏览其他学校或教师的计划、备课、教研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场地器材的配置与使用情况等。另一方面, 教研员可以利用网络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和对话, 通过网络把各种资料和信息如教案、课件、论文以及学习材料等与教师进行及时共享, 主要途径有QQ群、电子信箱、博客、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教研部门的网站等。

七、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3.教研室主任工作职责 篇三

教研室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组织和科研单位。教研室的基本任务是执行专业的教学计划,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系部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作为教研室的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应当履行下列职责,搞好本教研室的建设工作从而进一步的配合和推进系部工作:

一、教学组织管理

1、每学期初根据学校和系部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室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教研室工作计划(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和业务进修等)、教研活动计划,并制定组织实施计划的方案。学期末在全系会议上作出工作汇报。

2.学年初制定出学年工作计划或要点,学年结束要做学总结并向系主任汇报。

3.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按照学校以及系教学管理的规定,协助系主任落实教师教学任务;组织本教研室教师讨论和编写教学大纲;选择适合本学院学生使用的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进度计划。

4.本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开拓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新的专业,并及时更新和调整现有的专业。

5.教研室要建立听课制度。教研室主任除配合系进行教学检查和评估外,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性听课(并认真填写《听课记录表》。听课记录表作为教学档案交教研室以及系办公室存档。)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和教学情况。对教学认真负责,教学效果优秀的教

师要大力表扬;对教学不认真,教学效果差的教师要指出,并限期改正;对教学认真但教学效果差的教师采取帮扶措施,请有经验的教师给予指导;对确实不能胜任教学的教师,要及时向系部提出整改意见。

6.教研室主任除自己听课外,每学期还应在教研室内组织观摩教学或教学交流、研讨,并进行课后讲评,共同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1.课程建设是教研室的基本建设。教研室主任应抓好这项工作,在确保所开课程在预期内达到合格标准(学生评议、同行评议、专家评议)的基础上,积极配合系加大对优秀课程的投入与开发,按照优秀课程标准进行建设,形成课程教学组织的网络化、模块化、现代化。

2.课程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研室主任应严格把关。命题时出A、B两份平行试题并附参考答案。教研室主任对试题、参考答案认真审核签字;对任课教师的单科成绩登记表也应审查签字。

3.教学研究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室应坚持开展教研活动。教研室主任应按照工作计划组织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开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对课堂讨论、实践教学、辅导答疑、考核等各教学环节的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研究

1.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教研室主任带头并组织教研室成员积极申报各项科研基金,联系独立学院的横向课题研究。

2.在科研项目研究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形成团队合力,力争发表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

3.努力探索教材改革,积极组织教材的参编与合编任务,不断地培养本教研室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与体系。

四、学术交流

1.积极参加校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研室成员撰写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在各类核心刊物上发表。

2.主动地调研兄弟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相互交流,建设与培养具有核心竞争的专业,为招生的优势打下基础。

五、师资管理与师资培养

1.教研室主任掌握教研室人员的工作情况,配合系制定和落实教师培养计划,包括学术方向、专业发展方向、培养任务、培养时间、培养标准和要求,定期检查落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所采取的措施落实情况。同时,检查教研室人员的工作量,做好教学评估和鉴定工作。

2.组织教师备课,审核教师授课计划,检查教师期初、期中和期末授课计划完成情况。经常深入课堂和学生中间,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好教学质量关。

4.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 篇四

2、负责制定本室学期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逐项落实和进行期末总结。

3、负责审批本室任课教师学期授课计划,并进行教学进度的检查。

4、协助系部做好本室所辖专业班级的教学安排、教师分工和教学督导与教师考核及期中期末考试的试题审核等工作。

5、负责做好本室所辖各专业的实习材料的申报计划并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实习材料进行验收。

6、负责对本室所辖实习场地的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7、负责组织本室教师开展教研、科研活动。

8、负责做好本室教师值日安排和检查工作,负责对本室教师培训与进修计划提出建议。

9、负责本室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开发工作。

10、深入课堂和实习场地了解教学情况,做好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工作。

5.教研室主任的岗位职责 篇五

教研室是按学科门类组织起来的教学基层单位,其任务是在分院和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一、教研室主任的岗位职责: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把教学放在首位,热心集体工作,团结和关心本室教师,搞好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2、在分院领导下,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学习专业科学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学和学术水平;

3、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制订本教研室的课程授课计划,组织教师拟定、实施教学大纲,选用或编写教材,制订实验或实习方案;

4、选聘授课教师,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

5、管理和促进开课教师的备课、讲授、实验、辅导、课堂讨论、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

6、组织开展教学研究,互相听课,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7、在分院领导下积极开展课程和专业建设与评估工作;

8、抓好课程考核工作,制定考试大纲,积极进行题库建设,组织考试命题、成绩评定及教学质量分析;

9、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开展各项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

10、抓好本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根据课程内容和科学研究需要,提出添置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的建议,不断充实完善教学和科研设备;

11、管理教研室教师的培养和进修计划,搞好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

12、搞好教学档案建设,积累、整理、保存好下列档案资料:(1)学校、分院下发的教学工作文件;(2)本教研室工作计划及课程教学活动计划;(3)课程教学(含实验、实训)大纲;(4)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训练的内容、要求及实施方案;(5)教学日历及备课资料;(6)科研学术交流及教师个人的科研成果 1 材料;(7)实验室建设材料;(8)试题汇集和试题库建设资料;(9)本教研室组织活动的资料;(10)其他有关资料。

6.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开展校本教研 篇六

1. 立足教学实际, 走适合的校本教研之路

中学历史教学开展校本研究必须立足以下现实:一是中学教师的研究能力;二是学校的教研资源;三是教育教研的时间。中学教师绝大部分是大学本科毕业, 他们没有接受过类似研究生的专门研究指导, 缺乏理论知识, 学校图书资源相对缺乏。中学历史教师授课班级多, 周课时也多, 有升学压力, 进行教研时间相对较少。因此,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校本教研, 不宜搞太大的课题。课题研究或者教研对象, 应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出发点。教研成果以经验性文章为主。如果能这样, 中学历史教学校本教研一定能做到教研促进教学发展。

2. 注重教学反思, 走研究共同体的发展道路

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其实就是教师内在的专业自觉,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 应该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每一节课后都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导入新课如何?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过程与方法是否呈现?情感教育是否体现?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同样道理, 每个单元、每个学期、每个学年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最好能写写教学反思日记, 日积月累, 专业肯定有长足进步。事实上, 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师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可贵的发展资源。

同事间的日常交流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中学历史教学开展校本教研由于受教师教研能力、教研资源以及教研时间的限制, 学校的历史教师一般就3~5人, 因此, 要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 合作显得更为重要了。如何组织学科老师进行学科知识的积累、交流与分享?教研组就是最好的载体。教师每个工作日在教研组生活工作的时间有好几个小时, 教研组见证着教师全方位的生活, 所以, 以教研组为载体, 集中几个人的智慧有助于克服分散的单打独斗, 有助于共同关注课程标准、教课书与教学内容的深入阐释, 有助于共同关注教学任务的分析、学习内容的呈现、课堂教学的组织以及学生的练习、测验与评价等等。通过探讨学科上的问题, 老师之间容易形成合力, 在教育科研方面就能取得学科满意的成绩 (这当中骨干教师的学识、智慧与人格感召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教研组作为一种研究共同体, 其实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不言而喻的”共同理解和协同创造的集体, 只要这样的共同体走向和谐共生的道路, 肯定会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3. 体现学科特色, 与校园文化的形成相结合

中学历史教学校本教研有着自身学科的特性。历史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时, 要密切关注课程标准、关注史学动态、关注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等等。历史教研还应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比如, 我们学校是一所全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期间, 不少文化名人曾经在学校工作过, 比如梁漱溟、何香凝、莫乃群等等。我们教研组利用学校有利的传统文化开展了校本研究, 编写了《广西社会·贺州版》, 就把梁漱溟等名人在学校的工作经历以及对后人的勉励整理到乡土教材中。学生阅读乡土教材后, 深受鼓舞。由此, 我们的教研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上一篇:学习《关键在于落实》一点心得体会下一篇:经销商营销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