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2024-06-11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10篇)

1.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篇一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外名著阅读活动”论文

题目:《毛泽东传》读后感

作者:邓朋飞

学号:1220420227

院系:信息分院

班级:12电商2班

日期:2014年11月3日

《毛泽东传》读后感

摘 要:“习惯成性格,性格定命运”。是对毛泽东一生成就总概括。特里尔的传记主要从思想、政治角度记叙毛泽东一生的角度,更多地关注毛泽东的个人生活、个性性格和心理分析,对于人物和情景的分析更为出神入化。

毛泽东在中国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是集五中角色于一身的人:他是点燃全国反抗烈火的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军事统帅、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诗人、赋予马克思主义一种新的东方伦理的哲学家、全球最庞大的行政机构的政府领袖。

同时,他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朴实的生活作风,简明厄要的文风,指挥若定的作战风格,充满辩证法的工作思路,处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不自傲,没有架子,时时刻刻对革命的各项工作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毛泽东 特里尔 中国领袖

引言

读特里尔的毛泽东传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出神入化的指挥头脑,更可贵的是特里尔写出了毛泽东的性格在他的人生经历方便起到的作用。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

毛泽东以“实事求是”汲取中国文化中精神食粮,从中国的社会中寻找革命的力量,从自己的思索中不断摸索前进的方向,从中外博大的教育理论中吸收营养,勤思考、勤实践。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

正文

一、毛泽东的天性

小时候反抗父亲和私塾先生,10岁时偏要站着背诵挑战私塾先生的权威;革命时期不认同红军中央的城市论,创立土地政策、农村根据地等独特毛式理论;建国以后,不承认苏联国际共产主义的领导,独立开创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的性格里有一种矛盾相互交织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既高傲又很平和;既有一部分虎气,也有一部分猴气;既有冷酷的一面,也有堂·吉诃德式的浪漫的一面。这种高傲让毛泽东形成了一种不畏权贵,对那些他认为不正确的东西常常不屑一顾,甚至反抗到底,而那一部分平和的一面让他对弱者、和那些贫穷的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毛泽东从来都独立思考,他说他在任何事情上,都冲不走中间路线或者被动的跟着别人走。我想这也是毛泽东能够在无前车可鉴的情况下领导中国革命成功,并接创立了特有的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的信念

从最初接受共产主义到最终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924年当他被讥讽为“胡汉民的秘书”时;在1927年第五次党代会批评了他所坚持的土地政策时;在1928年他被指令离开井冈山时……他做了很多努力并多次做出让步以便留在党的机构中。

他之所以留在党内,是因为他坚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终究会到来。他有火一般的热情,坚信他的农民军队最终会胜利!他的灵活机智的工作方法有时近乎机会主义,为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三、毛泽东的错误

毛的错误主要集中在1958年之后。对于国内的经济建设,毛走上了与刘少奇邓小平不同的道路。同样面对布拉格之春,毛认为只有加强道德教育才能防止此类事件发生,而刘少奇却认为只有执政党努力去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防止此类事件发生。58年以后因大跃进的错误和其他考虑,毛将国家主席的位子让给了刘少奇,邓小平也当上了党的总书记。两人的发展策略都是务实的,可以说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雏形,在他们的治下,农村生产大队的作用被弱化,黑市交易也合法化,也就是说可以商品交换了。但一起而来的,肯定还有一些不好的现象。毛终身重视道德作用,他真的相信资产阶级在党内复辟了,他尤其无法容忍共产党内的腐败行为,于是他积蓄力量后来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文革将无数老革命打成了反革命,毛的权力得到稳固,但由于健康的的恶化,他开始掌握权力而不施展权力。刘少奇试图挽救毛泽东的错误,他想召开政治局会议来纠正,但失败了,他刚直的很,邓小平后来某种程度上服从了,所以他们后来就有了不同的结果。现在来看,刘邓的经济政策要好于毛泽东的。

我并不赞同现在有些人所说的假如中国提前改革开放就怎么怎么样。时代不同,毛的时代客观上确实面临着两大政治力量的包夹,而且这绝不是毛的主观臆想。要在那时候改革开放需要思考。但后来的改革开放也建立在毛的基础之上。他的很多措辞使中国稳定团结,使党的权力得到巩固,这一切成就都不次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只能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情况和需要。毛永不自满,终身追求一种更人性化的社会主义,像道德一样可以让大家感觉到的社会主义,但这个很难很难。中国的复兴是个很漫长的过程,毛的种种尝试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过河,犯错在所难免的。

四、无畏进取的乐观主义

乐观主义者总是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来承受和减弱不利因素对于自己的不良影响,并使原有不利因素发挥正面的积极效应,因此他们更多关心事物的有利方面,而对不利方面,他们虽然也会高度关注,但他们不会过分担心,而是积极寻求化不利为有利的对策和办法,最后选择一条最有利的行动方案。

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革命乐观主义者,他既有对共产主义无比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火一般的激情、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的革命大无畏主义精神;他还有积极向上、正确对待人生起伏、“永不自满,总在追求一种更具人性并能深深感觉到的社会主义”的拼搏进取精神。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革命不是苦役,工作不是苦役,让劳动和工作的过程,变成一种享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面对困难,始终要有一分镇定和从容,该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要敢于面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乐观主义并不是盲目的乐观,必须要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前途的远见卓识的基础上,是科学的乐观主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乐观并不是轻松坐等,也不是遇到事情只往好的方面想,而是要有随时牺牲的准备,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从而彻底改变命运,并最终取得胜利。

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乐观主义精神,面对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从容应对,不逃避;面对工作进步中的挫折和失落,我们要调整心态,不抱怨。要敢于担当,勇于接受挑战,学会把消极的想法从自己内心中扫除殆尽,始终充满阳光、充满希望,让任何艰难险阻变成坦途。

五、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学一时易,学终生难。毛泽东同志在个人学习方面,堪称我们的典范和楷模,他“一生勤奋读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少年时,他对父亲说:“活我要照常干,书也要照常读”;青年时,“常在学校图书馆全神贯注地读长沙和上海的报纸直至深夜”;战争时期,“如果能在一个村子里住上一段时间,毛泽东总是在黄昏时分走出窑洞,坐在一只小凳子上,手中拿着一本《学英语》手册”;建国后,“他不断地读书,在50 年代的世界领导人中没有哪一位——甚至包括戴高乐——在读书和写文章方面超过毛泽东”;哪怕在出行的列车上,“毛泽东的车厢内有他自己的大木床和许多书”;即使到了晚年,在视力急剧下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借助放大镜进行阅读。

毛泽东同志并非只注重自己个人的学习,他对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更是关心和重视,刚到延安,就成立了抗日军政大学,专门培养党和军队的管理干部;建国伊始,就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并普及了初级教育;即使在文革末期,他在接见教育家、原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时,当得知“大学生学中学的课本,他们的文化水平只能与小学生相比”,他痛惜道:“这种形势持续下去,要亡党、亡国。”

正如毛泽东同志的名言:“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在各项金融新业务、新政策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要有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要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要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通过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

结语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但也是个普通人,一辈子不可能不犯错误,但这些错误丝毫也不能掩盖他的伟大,更不会遮蔽毛泽东思想的正确光芒。也正是因为犯了错误,才让毛泽东同志这样一个无比纯粹的共产主义者形象更加完整。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向毛泽东同志学习。要始终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工作中一旦出现错误,要及时发现,勇敢纠正;要正确对待批评的声音,正如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忠告:“不要总认为只有自己行,别人什么都不行”,团结同志,依靠群众;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坚持学习,不断改造思想,不断完善自我,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2.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篇二

关键词:教学改革,以人为本,教学效果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 这一阶段是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的重要。高校开设思想政治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主要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培养“三德”, 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近年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健康、向上。同时也仍然存在缺乏吸引力, 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 如果课堂教学只注重理论的灌输, 而脱离了学生实际, 学生是不会喜欢的。因此教师须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改善与创新, 如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 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并针对社会变化出现的新问题, 通过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课堂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营造双向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绝对主体,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影响了课程的实效性。因此, 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体现以人为本, 教学相长, 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给学生自由和空间, 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 鼓励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 勇于创新, 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构建朋友式师生关系, 营造积极主动氛围

作为教师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兴趣常常是和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人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有好感, 就会对它产生兴趣, 因此, 教师和学生要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 将心比心, 以情育情, 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这样才能做到“亲其师, 信其道”。思政课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交流, 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 教学过程教师要注重情感的交流, 教学民主, 情感共鸣, 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 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2、鼓励学生参与,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单向教授, 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从而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积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对问题产生质疑, 进而讨论和解决, 将整个过程内化理论知识。当代大学生已经形成了思政课枯燥、无关紧要的思维定势, 对于许多问题往往不感兴趣, 不做评论,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讨论, 创新。

二、优化教学手段, 营造互动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多是一堂课长篇大论的单向讲授理论知识, 学生没有热情, 教师在课上一个人唱“独角戏”, 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内容充耳不闻。因此, 思政课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凭借多媒体教学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抽象的理论知识过于死板, 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多媒体教学则具有生动、直观等优点,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些优点,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此, 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录像、影视、动画、图片资料, 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和想象力。除此外, 还可以利用网络途径开展教学, 把课堂延伸到网上,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 更有吸引力。鼓励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社会事件, 积极参与讨论, 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坚定他们的政治方向。

2、美化语言表达, 激活课堂气氛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学语言,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最直接的工具。激情的语言可以创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传递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言的魅力, 主动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在实践探究活动中, 培养创新能力

古人陆游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等理论内化为自觉。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搭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实践出真知, 简单的知识传授不是目的, 要以正确的理论为依据, 实践为途径, 让学生真正领悟各中道理, 形成良好的素质和道德,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构建课堂教学、论坛研学、情景体验相融合的教育教学

方式,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单纯的说教, 要努力积极探索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方面, 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主动质疑, 主动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在论坛研学方面, 可以多组织以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身边小事为主题的研讨会开展讨论。在情景体验方面, 通过情景再现, 角色扮演, 讨论, 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实效。

2、充分运用案例, 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分析能力。

教师要根据课程需要, 准备案例, 尽量以正面案例为主, 由于在校大学生还未步入社会, 对于事物缺乏正确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因此, 思政课教学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从正面剖析问题, 讲道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知。通过教学案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积极分析, 再分析和思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思政课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 教师把学生当做“容器”, 采用“填鸭式”教学, 结果出现学生不爱学, 教师不爱教的现象。新时期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激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主动性, 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以完成好教育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民堂.用复合方式提高思政教育实效[N].中国教育报,

3.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篇三

【摘 要】“红船精神”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它影响着“红船”旁的高职大学生,也影响着每一个普通人,将其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十分重要。本文试着对“红船精神”进行探析,以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弘扬“红船精神”。

【關键词】红船精神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 意义 策略 展望

大家都知道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的故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平静的南湖上的一艘小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一个代表全民族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党的诞生,从此引领中国人民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红船”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象征,“红船精神”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

一、“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意义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认为她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并将其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三个基本内涵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各有侧重,其首创精神是核心,奋斗精神是灵魂,奉献精神是根本。

让已经为党和人民提供94年无比精神动力的“红船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真正走进大学生心里,红船旁高校的思政老师责无旁贷。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红船精神”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换为课程资源,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创新教育模式,探索“红船精神”传承之路,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坚定大学生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浮躁风盛行,崇尚金钱至上,强调自我价值,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扭曲等负面效应,有针对性地用“红船精神”对年轻人加以规范,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不忘本,不变质,自觉用辛勤劳动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使“红船精神”薪火相传,显得尤为重要。

二、“红船”旁的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相关认识

经过调研了解,嘉兴大学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对“红船精神”有些了解、认识和感悟,概括起来大致如下:

红船犹如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南湖之滨;红船更是一种精神,始终提供力量源泉,让人永远铭记于心,倡导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激励努力奋斗,不放弃,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甘于奉献,激励人们爱党、爱国、爱人民,拥护共产主义,推进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建设。红船畔的大学生思想上就该如此,行动上亦应体现。

三、“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践策略

为了更好地使“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思政老师应该联系学生对“红船精神”的认识,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践策略。

结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结合“红船精神”的学习、实践,培育一批有信仰、能实践、善创新、甘奉献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更要着重解决信仰、奋斗问题,而且要注重实践,着重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四、“红船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展望

同学们通过对红船精神的学习,将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要通过教育,培养大家的创新能力,将“红船精神”更好地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红船精神”,将理论更好用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文化,热爱文化,让红船精神代代相传。

让党员成为文明的窗口和旗帜,把党的圣地建成党建高地,激发出整个社会向上的力量。新时期,作为党的诞生地,嘉兴这座红色城市的党员和普通市民以“红船精神”为动力,凝聚力量,集聚人心,精心打造“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的红色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船文明”。“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如今,“红船”早已红遍中国,“红船精神”也早已辐射神州大地,不仅南湖畔的高校,而且中国所有高校都应更多地了解与传承这种精神,让青年一代更好地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2]邹建良.“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02).

[3]邹建良.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5(05).

[4]胡建成.改变中国命运的船——红船精神及其当代价值[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

[5]郭维平.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基于价值导引视角[J].嘉兴学院学报,2015,27(04):28-33.

[6]骆小峰.从红船精神的阐述到中国精神的弘扬——论习近平对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J].嘉兴学院学报,2013(04).

[7]罗获发.弘扬红船精神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知识经济,2012(20).

[8]陈立力.“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05):81-84.

4.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篇四

[摘 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校教学改革始终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显示出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差的弊端。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学方法、高校课堂和师生关系。思政理论课教师需要基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反思和探索,以便为当前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课堂;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8-004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8-02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颁布实施,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其在观念、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的新需要。这一工程是自上而下运行的,承担这一任务的是高校本身。但其自觉性和主体性如何,对教学功能的认识又如何等问题,直接决定着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施的成效。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是有效解决当前高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矛盾之首要前提。本文以高校思政理论课为例,旨在说明有效的教学改革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教学方法看教改

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专题”为例,传统的讲授方法是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国内外环境分析切人。这样的开场白虽面面俱到,但却显得苍白且缺乏人情味。要让九零后的学生明白他们还未出生的二十多年前的历史是不容易的,那么,又如何让他们理解党和国家在那样的背景下做出抉择的原因呢?我选择从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偷渡事件讲起,点题后直接引入纪录片“南粤纪事”之“黑潮:三十年逃港**纪事”。之所以选择这部短片是因为讲的是宝安县的历史,作为同省人,很容易拉近年轻学子的心理距离。加之,片中人物的命运在历史洪流中沉浮,情节引人人胜,主人公的所思所感更是发人深省。视频播放结束后,摆出问题。在学生回答完毕后,给出邓小平当年在听完县领导汇报后的讲话。通过对比,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分析出:偷渡问题的产生不是靠部队围堵就可以解决的。生活过不下去,人民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偷渡。因此,只有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偷渡问题。之后,让学生总结:20世纪70年代末,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将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以及怎样改革和开放?将宏观的社会背景与普通人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讲,会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学生身临其境听故事的同时,会换位思考,以便深刻领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将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是多么不易,又多么坚定。在此基础上抛出十八大以来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学生就更加容易理解。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专题”为例。用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引入,与学生一起分析韩剧在中国以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热播的原因,并以此导人新课。在阐述完基本知识点后布置“角色扮演”作业。设计“角色扮演”环节要达成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1)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2)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及参与的意识;(3)锻炼学生的“说话之道”。我国的中学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地听讲和记忆,但高校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辩证思维、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除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教学之外,还需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在他们准备和执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以上这些能力。理不辩不明,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社会问题,并找到可操作的解决路径。因此,高校教改应首先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创新。

二、从高校课堂看教改

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既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更决定着改革能否在课堂中深根发芽。教改要持续深入地完成,需在教学中注重以下两点:

(一)重视导课

导课,即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内容。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时间,但它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一些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不够,很少产生主动预习的行为。重视导课环节,旨在解决学生没有预习的缺憾。好的导课是一门艺术,它如同桥梁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同一台戏剧的序幕,开启之后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

在讲授中,应有效地运用创设情境式导课和设置疑问式导课。备课时,根据章节内容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如同亲身置于某种特定的场景中,从而深入体验教材所讲之内涵。学生在导课中积蓄的情感会逐渐转化为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让学生参与课堂

高校理论课的深度不容怀疑,但难免遇到曲高和寡的尴尬。加之很多同学本身在思想上对理论课就缺乏重视,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过好在那些用脚投票的学生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简单好玩的课程。因此,教师应不断调整课程的表现形式,有意识地设计相关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分享结论产生的过程。

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最大阻力,不仅仅是学生的主观意愿,更多的是教师的角色定位。高校教师应有意识地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以经典案例导入课程内容,抛出问题,营造出良好的接纳氛围,广泛接受学生的奇思妙想,并鼓励其批判精神。一个人善不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其是否具有创造能力的尺度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最重要的是促使其养成主动思考和提问的习惯。教师应引导并鼓励学生不囿于现成的答案,多角度地提出假设,独立分析,勇于质疑。哪怕学生的问题不合常理,也不要指责和批评,应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学科思想发展的脉络,以提高其创造性思维。

三、从师生关系看教改

(一)调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维护和谐的教学环境,需要调控师生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直接提醒、及时转换、语调变换、幽默调节、鼓励激励。教学不仅仅包括传授学生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各项素质,使其获得全面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对此,教师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首先,增加课堂吸引力,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课堂气氛好坏,学生喜不喜欢听讲,与教师讲的好坏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不断丰富授课内容。其次,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应与学生保持沟通,密切留意他们的生活世界以及所关心的话题,要对社会发展的现状、科技水平等有深刻的认识,能够灵活地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案例。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选取的案例要有所差异。再次,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因兴趣导向和成就动机不同,导致其在听讲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教师应抱着宽容和理解的心态,运用积极的隐性台词,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激励,对反应欠佳的学生给予引导。

(二)以同理心获得学生的认可

传统的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说教,这样很难使学生信服且内化于心。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全面部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任务时,重申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源自新华网)的明确要求。前两个“进”很好操作,但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头脑”则十分不易。九零后的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加之互联网时代下,他们有更多渠道接触到中国社会的负面消息及其不实报道。如何让他们坚定信心,明辨是非?如何让他们把对理论体系的理解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不着痕迹的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习惯施加影响,以弥补当前理论课教学雷声大雨点小,动作大但收效甚微的尴尬。

教改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信任、愉悦的良好氛围,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使教学节奏张弛有度、活泼有序。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成长,获得成就感,可能这比仅仅获得书本知识更有意义。教无定法,基于教改的思考和探索还在继续。

参考文献:

5.刍议强化理论对思政课教学的启示 篇五

刍议强化理论对思政课教学的启示

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他对人的学习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强化理论。学习是一种行为,引起这种学习行为的变化是通过教师的强化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意识不断增强。但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弱化或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理解为思想政治课可以让学生游离于教师之外、课堂完全由学生掌控的“自由”活动。我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或是课堂教学怎样改革与创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因此,学习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于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更好地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思想政治课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实践意义。

一、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

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学说。强化理论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是强化是塑造学生行为的重要手段。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人的行为,成功的教学就在于分析强化的效果,以及设计精密的操纵强化过程的技术。在他看来,教师的职责、使命不仅是教书,而且也在于育人。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模范行为和教学艺术去影响、感染学生,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强化能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反馈信息,引导其学习方向,改变其不良行为习惯。反馈信息是强化人行为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动态的、能动的活动,不仅能对学习作出某些反应,而且更关注学习的结果。如每当考试结束,学生就急于要知道分数,甚至还要了解自己的学习在班级的排名位置。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反应后提供的反馈信息愈及时、具体、明确,则对学习的`强化效果愈佳。它既能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的激励,又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促使其对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

三是强化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强化,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化。根据强化的来源,强化可分为内部强化和外部强化。内部强化则是自我强化,就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而增强自己的情绪和信心,使其产生更加努力的行为。外部强化是教师针对学生实施的教学手段,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信心的必要条件。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或某种事件的刺激而作出的反应,思想和行为随着环境刺激或事件刺激的改变而改化。当学生在学习上缺乏正确的方向和动力时,教师可通过积极的强化方式,如师生的真诚对话等,通过外部因素的刺激作用促使学生内在因素的变化,从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从不想学向想学转变。

二、强化理论对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1.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因,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一个学生如果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那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能动的;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正,行为不端,这时,他对学习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常常有教师抱怨,政治课不好上,有些学生听课不认真、不爱学习。也常常有学生诉说,政治课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动力,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毋庸讳言,影响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既有教材有关知识滞后的原因,又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有很大关系。不同的教师由于所展示的教学特色和教学能力有差异,因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就截然不同。当然,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信心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但是,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的教诲和引导,尤其是具有针对性的恰到好处的启发和诱导。

例如,一位高三男生在上课时常与一同桌女生说话,听课漫不经心。我故意提问那位男生,他却答非所问、茫然不知所措,同桌的女生也从中觉得不好意思。这时,我对课堂用心听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同时讲述了我曾教过的几位考上清华、北大的尖子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一席话触动了他的心灵,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功效。下课后,他立即向我表示:“老师我错了,从此以后我一定要认真听课,请您相信我”.这种晓之以情,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2.及时反馈学习信息,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信心

所谓及时反馈学习信息就是指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课外作业、考试等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传递给本人。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不仅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优势和长处,并从中受到鼓励,增强学习信心;而且也使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劣势和短处,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态度,促使学习的不断进步和提高。

例如,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反馈方式有两种。一是课堂提问法。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就给予“你回答得很好,表达清晰,见解独到”的评定;对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若是回答不上来,就用要“学会听课,学会珍惜,学会尊重”的评语。二是考试激励法。对于优秀学生,就用“学习刻苦努力,力争上游,敢于超越”的评定;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就用“希望学会学习,不甘落后,老师相信你、期待你”的评语。这些反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能起到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作用。

3.凸显个性,分层教学,使学生在政治课学习中得到发展

在同一个班级的数十名学生中,他们存在的智力因素、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等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和重视差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根据不同个性差异和特点,施以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手段,进行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是课堂分层教学法。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他们对教师所施加的影响和产生的效应就不尽相同。因此,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必须了解、摸清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优势和弱势等,并采取相应的强化措施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生活与哲学》模块时,由于该模块的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因此我常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提问,把难度较大的问题留给学习处于中、上游的学生,把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学习不好的学生。这让他们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其学习的信心。

二是自查自纠与个别指导结合法。自查自纠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考试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正确估量自己,发现问题自行纠正。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并非易事,一个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学习中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才能在学习中获得最佳效果,实现自我超越。

6.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篇六

高校思政理论实现和谐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目前,面对新形势,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呈现出不太和谐的状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和谐现象,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和谐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作 者:娄先革 作者单位:新乡,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453007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年,卷(期):“”(21)分类号:G72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和谐 必要性 可能性

7.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篇七

一、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网络化教学模式,是凭借学校的优质师资,依托多媒体通信网进行远距离交互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突出了网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网络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易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网络化教学模式具有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方法综合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表达方式多样化、教学信息交流范围扩大化、教学环境个性化等特点。网络化教学模式与科学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有助于促进教学现代化的实现,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优秀人才培养。

二、高职思政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不仅是国家的规定,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养成关注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 随着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开发应用,不少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也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一名高职教育工作者,我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采用网络化教学模式进行了长期学习和研究。我认为,当前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高职校园网络建设滞后,系统功能不全面,有待完善和提高

网络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虽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研成果也在不断向教育实践进行转化,但是网络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还是跟不上教学的需求。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建设了校园网络,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办公需求、新闻宣传,给大学生提供的学习功能却相对滞后。在网络化教学中, 对网络的依赖是极为密切的,网络系统的功能急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部分高职教学设备相对落后,不利于进行网络化教学

部分高职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引入先进的网络教学设备,只能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进行授课,不利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3.部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教师对网络化授课模式不了解,缺乏相应的教学技能

网络化教学模式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还需要提高自身利用网络进行授课的教学技能,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老师来说是一大挑战。有些教师为了减轻教学负担,就将其几年前录好的视频进行重新播放,但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精神不相符合。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随着新理论的提出,教师应该及时地深入学习新理论,根据新理论讲授新的内容。

4.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采用网络化教学,有时错估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高职阶段,有些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较差,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授的内容有时比较枯燥,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强。网络化教学要求大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认真学习,但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会在上课的同时玩游戏、聊天、上淘宝等。 这就分散了大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降低了网络化教学的效果。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模式优化措施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色, 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就必须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优化改革。针对上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对症下药”,完善网络化教学模式。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研究,我认为,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网络化教学模式。

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完善其服务功能

网络系统的完善是进行网络化教学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要想提升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和政治意识的培养,就必须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不断完善网络系统的功能,扩大校内网络系统的服务范围。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关注国内外新闻时事,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网络系统,使网络系统给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便利。校内网络不仅有利于学校工作,有利于学校规章制度的宣传,而且为网络化教学模式的贯彻实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前,部分校内网络建设满足不了网络化教学的需求,制约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采用先进的校内网络设施来实施网络化教学模式。

2.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用网络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激活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有网络和计算机的情况下,大学生就可以登录教务系统, 随时随地地学习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为了便于大学生的学习,高职院校就必须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先进的设备是提升网络化教学水平的有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与时政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先进设备的引入可以方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和关注时政新闻;先进设备的引入满足了教师授课的实际需求,便于教师网课的录制与播放,而且有利于提升网络化教学中的视频质量,因为画面清晰度、声音辨识度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3.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网络化授课的教学技能

在高职思政课中,授课教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采用网络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低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应定期对网络化授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教师对网络化教学模式有更全面的认识,掌握必要的网络化授课技能,从而改变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网络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天壤之别,进行网络化授课的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高职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技能。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化教学模式的资源进行多元化教学。思政理论课的讲授需要大量的信息,在进行网络化教学时,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信息量大的优势来灵活地进行教学,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 显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改变枯燥的理论灌输教学形式,注重理论知识与时政新闻相结合,通过课件等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思政理论课从其内容上讲确实有时可能枯燥无味,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网络化教学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将枯燥的理论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白这些理论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3)高职思政理论课网络化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长久而且深远的, 人文素养的教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灌输人文思想, 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更好挖掘,从而为我国培养一批具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4)高职思政理论课网络化教学中,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程标准提倡“双边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网络化教学中也不例外。因此,应当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老师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从而不断改善教学不足。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通过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相应地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任务,通过作业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结束语

8.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篇八

关键词:案例教学;因材施教;音乐院校;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8—0233—02

一、我国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背景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指某一课程中,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把社会实践中较典型的,具有一定程度疑难性的真实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分析、研究,并解决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起源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选取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成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2]。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之事。目前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当中,如法律学、管理学、行政学等,都引入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颇多。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案例教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没有完全发挥其育人作用,究其原因,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简单传统、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思政工作者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谋求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者也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尝试通过案例教学,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情景体验和脑力冲击,利用案例教学高度的拟真性、灵活的启发性、鲜明的针对性等特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效果。理论上,各学者分别从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方式方法、具体程序、应注意的问题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而在实践方面,大连理工大学对案例教学的探索走在了全国各高校的前面。该校在1998年就开始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编了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案例教学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而在实行案例教学后针对学生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也表明,该校绝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持欢迎态度。2008年11月26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50多名专家学者重点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编写和使用以及案例教学的开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可见,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开展应注重因材施教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只有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将案例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拉埃丁(Richerd·Riding)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材料的表征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即学生的认知风格与学习材料的表征方式匹配与否,将直接影响学习结果[3]。每一个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既有其优势、长处,有利于学习的一面,又有其劣势、不足,不利于学习的一面。当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特征与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相匹配的时候,便能够做出主动的努力。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尽管“因材施教”这一概念并非孔子本人提出,是宋代朱熹在总结孔子教学方法时归纳出来的,但其“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确实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论语》曾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认识到,人的智力有智、愚、中之分,人的性格有鲁、缓之异,人的心理状态有勇进与退缩之别,而且每个人的才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教学中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人而施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在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因材施教的思想尤其重要,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认知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三、音乐院校学生特点与需求研究

目前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所进行的研究尚未深入和系统,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搜索相关文章也并不多,而且这些文章几乎都是面向所有的高校学生,只有一两篇是针对高职院校,针对音乐院校学生案例教学手段的文章尚为空白。而事实上,音乐院校学生与其他综合性大学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的差异性是比较大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结构都比较独立,因此,面向音乐院校学生的案例教学必定不同于其他高校,需要做专门化的研究。

作为音乐院校的学生,其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思政课案例教学实施的效果。艺术院校的学生人文素质相对偏低,他们对于政治理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往往低于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太过于艰深的概念原理往往让他们抓不住要点也毫无兴趣。但另一方面,因为受到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艺术表演的训练,音乐院校的学生大多思维活跃、大胆活泼、敢于表现自己,这对于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的案例教学而言,是非常有利的。音乐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应该恰当地把握学生群体的优势和劣势,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利用学生的特长,把握学生的认知风格,找到适合艺术学生的案例教学方法。

音乐院校案例教学的功能不但在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更在于通过各种真实案例的接触,能够明白社会的道德原则与行为规范。而作为学生本身,由于大多数时间都用于专业技术的训练,对社会生活往往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离和脱节,对案例教学所承载的丰富内容有着内在的需求。音乐院校学生是未来社会音乐文化的创造者或传播者,他们必须真正的了解这个社会,认识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明白这个社会的真实需要,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的优秀作品。音乐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文艺工作,他们的思想相对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往往更加自由和无拘无束,利用思政课帮助他们塑造崇高的艺术精神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认识,使其成为德艺双馨的人才,是音乐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四、音乐院校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案研究

第一,音乐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具有可行性。笔者通过课堂实践,证实了音乐院校的思政课运用案例教学的手段,可以增强政治理论在学生心目中的理解和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政治课的效率,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值得大范围的运用和推广,使其成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

第二,思政课案例教学应贴近音乐院校的实际。思政课案例教学不仅要注重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要注重贴近音乐院校学生的实际。音乐院校学生主要关心的领域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文化和艺术生活方面,这是音乐类学生生存发展的大环境或者说未来环境;二是大学生群体的状况和经历方面,尤其是艺术院校学生的状况,这是音乐类学生生存发展的小环境或者说现实环境。这两个环境与音乐院校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故最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第三,音乐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应侧重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是间接的,艺术院校的学生也是如此,学校生活的实际决定了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非常有限,要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并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来正确的理解这个社会,案例教学是重要的手段。案例教学的取材可来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要在贴近学生实际的前提下,深入挖掘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正确社会观念的引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通过思政课堂的潜移默化,提升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思政课案例教学应注重音乐院校学生的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道德建设是主要的内容,演艺圈作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其道德示范作用不可小觑。音乐院校学生是未来的演艺工作者,他们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对今后中国音乐艺术领域的道德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在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中间也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第五,音乐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应灵活多样。案例教学的方式很多,可以是老师举出实例让学生思考分析,也可以是播放视频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是抛出一个辩题让学生相互争论。老师在组织案例教学的时候应该灵活多变,但要注重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统一,尽量做到案例的展现生动直观,问题的提出引人思考,得出的结论清晰明了,既要让学生乐于参与,又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收益。

目前,各高校均在大力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而案例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共性方面已取得重要的成果。本文从音乐院校的个性入手,探寻音乐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个性特征及方式方法,能为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深化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其他专业院校(如艺术院校、体育院校、医学院校等)的思政课改革找到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刘斌.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J].科学教育家,2008,(6).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篇九

[前 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它为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东华理工大学化生材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121002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调查小组” 主要围绕学生情况、针对主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及感受、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以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几个方面内容,对广大院系同学们关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知展开随机抽样调查,以准确把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认识和态度,旨在给我们学校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参考和评估依据。

本班共有28人,全班采用分组参与。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含有客观题14题、问答题1题,本次调查的问卷共发放100份,随机抽样调查了东华理工大学12级、11级、10级的在校大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100,回收率达100%。问卷主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采取不记名方式设计,问卷调查过程中并配以随机访谈取得一手材料。

我们通过讨论分析了如何有效地获取问卷信息,最终采用类似选票计数的方法计算出每一个问题的每个选项的被选中的票数,然后统计出该项在该问题中的比例,依次分析每个问题得到整个分析结果;其次,对于工作量的问题,我们考虑了人手及题量选项数复杂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分配,统计各项的票数;最后组长进行审查及计算各项的概率。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分析工作的每一项,在组长的分工下,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针对学生对问卷的答题情况,经第三小组的同学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研究,融合大家的想法于一体,将调查结果和实际分析汇报如下。

[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此次调查的同学中工科、理科、文科比例约为2:2:1。

第一、我校大学生对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评价良好,但自觉学习的兴趣依然不高 从问卷显示结果来看,在100名被调查者中,对”目前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的基本评价”很满意的占13%,较满意的占40%,一般的占33%,不满意的占14%。表明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效果评价比较高。对于提问“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8%的学生认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33%的学生选择了“认清了现阶段的中国国情”,18%的学生选择了“对考研有帮助”,21%的学生认为“没有收获”。这两题表明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比较明确的。然而当问到“你去上思想政治课的表现、听课效果怎样?”时,19%的学生选择了“认真听课做笔记”,31%的学生是“不做笔记,没必要”,30%的学生选择了“边听课边做其他事”,20%的学生是 “不怎么听课”,当然还有20%的学生经常翘课,这些回答辜负了老师的对我们的期望,似乎老师的努力白费了。

这几组数字说明,我校大学生对新一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较认可的,对学校整体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评价较高,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在思想、学习等方面有较大收获。但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主观意向不很明显,大多数学生们的学习乐趣和兴趣都没有被提升上来,学习不够自觉,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将自己对思政课的认识在实际体现出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被动学习情况,有教师讲课方法需要改进情况,有教材内容需要整编情况,有社会现状的负面影响等等。

第二、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总体评价较高,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在回答“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了解途径?”时,37%的学生回答“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21%回答“报纸”,27%选择了“网络新闻”,15%是“电视”,从他们的回答可知,学生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基本满意的。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均担课量又很重,导致很多人闲暇时间少,与同学交流互动的时间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因此较多的学生选择了报纸和网络新闻媒体来了解思政理论知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许多高校领导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资力量问题重视不够,学校很少引进政法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欠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职称结构偏高、后继乏人的局面。另一方面,就是学生自身问题,自觉性不够,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不得不以其他方式来学习。

这次的答卷中显示,大学生们相较于专业课,对思想政治课翘课情况是20%经常不去,26%的学生偶尔翘课,37%很少翘课,剩下的翘课率和专业课差不多。而闻到翘课原因时,15%选择“课程内容重复”,34%认为“课程内容空乏”,24%的学生觉得“课程理论性太强,不易理解”,还有27%选择了“老师上课缺乏吸引力”,不少学生选择翘课是认为课程内容空乏,无生活感,还有就是思想政治本身就是偏于理论的课程,理论性比较强自然难以理解,说明了老师没有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上课的关键就是将课本知识讲活来,以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部分学生翘课是因为老师上课缺乏吸引力,表明老师在思政课程讲解方面还缺乏生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大学生们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不低。这就告诉但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有全心全意为学生的热心,要结合广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德才”兼备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当务之急,也是发展之需。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和教材内容基本适合学生需要,但其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改进和加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材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对课程和教材反映如何?

在回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时,你比较喜欢哪类案例?”时,35%的学生选择了“社会热点新闻”,19%的学生选择“历史人物、事迹”,23%选择了“生活实例”,剩下选择了“其他”,由此看出学生比较热衷于社会焦点事件。我们分析:教材上在很多重大问题上的阐述都稍嫌笼统,欠缺实质性内容,如果教师不大量展开和深化,大学生们很难有兴趣阅读,甚至有一部分学生直到课程结束时还没有仔细看过书。而且理论性过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功底较差是主要原因。对这两门课程的教材,任课教师需要二次加工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删补,使体系更为完善;亦可采用专题的形式,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们的知识需求,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做到“因学生施教”,而非“因教材施教”。

另外从调查结果上看,学生所喜欢的案例涉及面极为广博,既有社会热点、历史人物、生活

实例,又涉及其他方面如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方面。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时应注意到是否保有了这套教材体系的连贯性、是否保有了知识点的科学性、是否有助益于提升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第四、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本次调查中大学生对“你最希望教师用哪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的回答是21%选择“纯粹

理论逻辑推演教学、教师从头讲到尾”,31%的学生选择“教师经常提问,师生交流互动”,24%的学生选择了“主题讨论式学生上台讲解”,24%选择了“每次课程留下时间让同学针对疑惑大胆向任课老师提问”,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是比较超前的,他们希望教师更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喜欢教师经常提问,与他们的互动交流、讨论式教学,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去,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他们的愿望和要求。而这些愿望与要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希望几乎完全相同,它也指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而前面谈及学生翘课很可能就是由于课程的强理论性,加之老师与同学的交流互动方面还做得不够,导致学生上课缺乏吸引力,无法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此外,有较少数学生提议要求老师讲课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多用实例讲解以激起同学们的兴趣;有人建议老师上课多点到并加强上课纪律管理;个别学生建议将此课程改为选修课或取消。从学生方面来讲,不少学生认为应该积极发言,多向老师提社会问题。

通过问卷和分析,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管部门要认识到,至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师自身应该做到:

1、教师先要转变教育理念,把“教育学生”转为“服务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教师都发现今天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心理状态,还是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和80后,70后大不一样,不能再强硬地把自己的想法套到学生们的头上,也就是说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基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首先树立起“服务学生”的理念,学会尊重学生,并结合不同专业大学生们的需求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主张,应让他们在宽松、感性的氛围里学习,在学习的欠缺中激发求知欲,进而主动找出事物的真谛。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针对高校大学生们学习兴致不高的原因,结合不同课程内容以及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要提高学习兴趣可以考虑采纳下面几种办法:

把幽默带入课堂,实施趣味教学。从一般角度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气氛应该严肃谨慎,尤忌信口开河,但这并不等于要我们教师把课讲成生硬呆板的样子。任何环境下,幽默风趣的语言都可以使人摆脱沉闷和尴尬。我们教师在讲课时,不妨多用点幽默效应,以解除师生间的隔阂,避免双方关系弄成僵局,进而有效增强我们为人师者在学生中的亲和力。

把典型带入课堂,实施榜样教学。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上课一开始,就通过运用生动、鲜明、准确的材料,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把他们的注意力迅速引入课堂,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采用这一方法的关键是使用的材料必须富有典型性,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根据广大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是比较超前的特点,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调查显示学生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多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教学,要增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多采用讨论式,启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尽量避免“满堂灌”。

4、学校多途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将自愿选择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内容广泛性和形式多样性相结合;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在活动中,我们大学生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在校内,可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利用各级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辩论赛、演讲赛、影视教学资料片观摩、讨论会、社会调查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校外,可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博物馆、纪念馆和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开展参观、访问、学术讲座和相关的纪念活动。

[小 结]

总体而言,这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卷调查”活动,为我们掌握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运行状况提供了基本依据,也为下一步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基础材料。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育的新途径,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

***附**

10.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篇十

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大致相同,指的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而学生会是学生与学校、院系沟通的重要枢纽,是学生工作的代表,这就要求学生会成员拥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掌握较高的工作效率。同时,学生会也是学校、院系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桥梁。高校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就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学习,发挥思政工作理论在学生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下面就政法学院学生会廉洁文化研究会开展的活动及所获的活动效果谈谈如何更好地在学生会工作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重要作用。

一、准确理解并灵活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

1、坚持正确科学的方向原则。在学生会工作中,要坚持这一原则,增强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原则的自觉性。廉洁文化研究会在4月份举办的以“反对校园腐败亚文化,反思我的大学生活”为主题的座谈会就充分体现了符合党中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要求。这坚持了正确的方向原则,坚持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充分贯彻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原则的自觉性。这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把握时代的主旋律,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开展活动要紧跟时代步伐,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2、坚持求实原则。坚持求实原则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这一精髓是求实原则在思政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在学生会工作中,学生干部一定要深入学生生活的实际,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如:廉洁文化研究会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生活学习状态,并于4月份特举办此次座谈会,这为大学生反思自我,剖析自我,净化自我提供了一个平台。所以,做好学生会工作,必须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相关活动。

3、坚持民主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加以合理引导,引导学生敢讲真话,能讲真话。在学生会的具体工作中,只有通过学生干部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发挥学生干部在组织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才能调动学生团结起来支持学生会的工作。在此情况下,一定要坚持贯彻民主原则。要畅通渠道,创造氛围,发扬民主,广开言路,使学生对学生会工作敢讲真话,能讲真话。这就要求学生干部放下“官架”,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如:廉洁文化研究会4月份举办的活动和之前举办的关于“大学生学生干部如何廉洁奉公”的座谈会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指出学生会工作不足的机会,广大同学在此说出了身边的腐败事件、“潜规则”,并大胆说出了对学生会某些工作的意见等。这对于改进学生会工作,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要做好学生会工作必须坚持民主原则,充分发扬学生的民主精神。

4、坚持渗透原则。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融入生

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学生会工作是为了服务广大同学,提高同学的思想觉悟的。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原则就是要求在学生会工作中自觉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部门的活动中去以实现对学生全方位潜移默化的影响。

5、坚持激励原则。坚持在学生会工作中运用各种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动机,参加活动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前进。目前,学生会各部门开展工作运用最多的激励机制就是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不可否认,这是一种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通过外部刺激来强化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但是,长期的荣誉刺激和物质刺激会使广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功利化。所以,在学生会工作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会各部门开展的活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充分激发学生行为的主动性,使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活动参与中得到更好地发挥。

二、充分掌握并努力实践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方法

在学生会工作中,要灵活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方法,细致地分析,巧妙地应对各种情况和问题。学生会各部门在开展相关活动时,要注意理论宣传法和实践锻炼法的结合,注意榜样示范法和咨询辅导发的具体灵活运用。如:在开展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系列活动中,既要注意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又要注意通过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的形式以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如:问卷调查、访问老师、演讲、写作等形式使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并内化成为自己的品德意识。

三、认识把握并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

管理是学生会的基本工作。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人用最好的方法去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目标管理、计划管理、规范管理、信息管理、队伍管理。在学生会工作中,目标管理和计划管理是必须要掌握并灵活运用的。

1、目标管理:确立明确且具有可行性的目标。在开展活动前,一个令人振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可以起到明确方向,鼓舞斗志,激励人心的作用,有利于活动顺利开展并获得应有的效果。而目标含混不清又不切实际,则活动难以顺利展开。所以,在每次开展活动时,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如:廉洁文化研究会举办的此次座谈会活动的目标是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反思大学生活,锻炼学生能说会写善思考的能力进而为建设廉洁校园贡献理论基础。

2、计划管理:把目标具体化并预先进行行动安排。计划应该是具体的,其内容、时间安排、实施的措施都是具体可行的。在开展活动时,要制定内容完整的计划即策划书。计划的内容包括:活动背景及意义、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参与人员、活动时间地点、活动流程等。因此,学生会各部门在开展活动时必须要有详细具体可行的活动策划书以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上一篇:aieiui音节词下一篇: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