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14篇)
1.浅谈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篇一
《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课题
研究中的心得体会
通贤镇中心小学:喻柳英
无论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每个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教学固然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但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在表达时更精练,更完整,更富有逻辑。我认为数学课堂也应该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主阵地。
如果我们忽视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会习惯于成为“答题的机器”。久而久之,这样也妨碍了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妨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小学低年级时,课堂上的小手如林。可到了高年级,学生举手主动发言的人越来越少。是什么砍伐了这片“小树林”呢?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剥夺了学生展示和表达数学的机会和权力,我们的学生又如何喜欢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呢?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结果老师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却越来越少。
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首先必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消除师生间交流沟通的障碍,激励学生敢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平等、商量、关爱的口吻和学生交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哪怕有时候是和老师不同的见解。对于学生的发言,老师如果能专心倾听,并透过微笑的表情,传达微妙的、关爱的信息,这样就能消除他们紧张的情绪,让他们更加大胆地发言。教师能及时地提出合理、客观的评价,也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更加愿意表现自己。我在教学应用题时,经常鼓励学生把已知的条件和题目要求的问题说清楚,重点放在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其他的同学如果对问题和其它的意见,可以适时的补充,鼓励多种解法。在这个过程,我表现得更加的有耐心。我经常对学生说:“不用急,慢慢说”,而不是急着说:“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
(二)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会说
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要循序渐进,老师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而且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使数学语言更加的生活化,生活中的实例更加的数学化。数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会说。
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几”这节课时,我先从学生中收集了10个不同的玩具,并把它们用贴纸横向粘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玩具。你是从哪一边数的,它在第几个?这样让全班的学生轮流的说。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平日心爱的玩具,很乐意来说一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课堂的气氛很热烈。同时,由于数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学生对于理解知识更加容易、更加直观,也更有话说,更会说。
(三)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相结合,引导学生说得严密
数学作为一门集概括性、应用性、严密性于一身的科学。数学语言更加的追求逻辑的严密性。许多的学生在运用语言表达数学知识的时候,难免不能完美,学生在课堂中也经常不经意间出现一些“口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及时地关注到学生犯的错误,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知识,力求让每个学生的表达更加规范,更加严谨。比如“0除以任何数都得0”这句话,咋听起来似乎没错,可它经不起推敲,应该说“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数学语言的严密性,这是数学魅力所在。
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的简易方程时,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提问学生:“什么叫方程?”一个学生回答说:“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式子”和“等式”,这里面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意义完全不同。我用课件显示出“=”、“<”、“>”这三个符号,并指出含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的式子可以归为另一类,叫不等式。不等式以后会再研究。所以式子和等式所指的对象范围不同。其次,要满足方程的要求,等式里必须含有未知数。我又用天平的原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式”,最后用“未知数+等式=方程”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概念。之后学生对方程的表述就自觉地强调“未知数”和“等式”这两个重点了。
在教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时,我先把概念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先背诵,并强调“两边相等”和“未知数的值”这两个关键语句。紧接着在黑板的另一边列出下面几个语句,让学生判断对错。(1)使方程两边相等的值叫做方程的解。(2)4是方程X-1=3的解。(3)方程X-1=3的解是4。(4)X=2是方程X-1=3的解。
学生通过推敲,最终判断出以上四个句子的表达都是错误的。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让学生知道数学语言严密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用严密的语言来表达数学知识。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项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真正的让学生摆脱那种“越不说,越怕说;越怕说,越不会说”的恶性循环,教师就应该首先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氛围。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但不是知识的“独裁者”。愿意去听学生的说法,多给他们说的机会,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表达数学知识的能力。慢慢地,班级上举手发言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就像是长出一棵棵小树苗一样,最后长成一片树林。
2.浅谈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篇二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充分的预习
预习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时, 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快速阅读一遍, 使自己对新课做到心中有数。初步知道新课中哪些是一看就懂的, 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细读第二遍, 速度要放慢一些, 一边细读, 一边思考,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会解释的生词、不理解的语句, 要立即查工具书搞明白, 扫清阅读障碍, 实在搞不懂的问题, 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 听课时再去解决。古人有“不动笔墨, 不读书”的看法, 强调动笔读书的重要性。预习时要记笔记, 笔记可以记在书上, 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圈点、勾画或批注;笔记也可以记在本上, 记下作者简介, 新字新词, 把重点和不懂的内容纲要记在本上。课堂上, 当教师讲到自己所找的重点和疑点时, 一定认真的一边听、一边思考, 听出教师讲解的思路。经教师讲解后, 有些问题仍不明白, 就要抓紧时间和机会向教师发问, 提出自己的疑问, 直到把预习中找出的疑点弄明白为止。
二、朗读的作用是促进感官全面活动, 强化情感体验, 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朗读的练习, 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制造机会开展多样化的读书训练, 训练的形式有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单独读、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齐读、轮读。通过形式多样的读, 使学生经历对文章从感知—理解—评价等阶段。理解之后的读, 是对课文的消化、吸收、积累和内化, 是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三、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交流
兴趣是走向成功的基点, 是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在课堂上, 教师设计的问题或活动, 如果非常符合学生的兴趣, 那么学生自然会集中精力, 与教师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积极参与活动。以兴趣促进交流, 提高学生的表现欲望, 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被充分利用起来了, 学生愿表达、会表达、善表达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四、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有了自信心, 才有表达的欲望, 才能主动地接受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体罚、责怪、讽刺挖苦及较少的注意, 都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学生, 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 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珍视学生的成功, 聪明的教师从不会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 而是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语言能力的培养中去。
五、转变角色, 学生互教互学
学生尝试教师的角色, 让他们在课堂上做一会儿教师, 来讲解一个题目或某个小知识点。教师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和其他学生一起倾听。在此过程中, 允许其他同学提问, 让他来解释。这样一来, 每个同学都会充分准备, 字斟句酌, 生怕自己表达不清或者是表达不好。这样的活动虽然在组织上要花费很多精力, 准备时间较长, 活动周期也较长, 但学生反映较好。这说明只要教师提供给他们机会, 学生是愿意表现自己的, 他们愿意主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 教学观念的更新, 教育方式的创新,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实施,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完全可以更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参考文献
3.浅谈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篇三
关键词:口才;语言表达能力;氛围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农村人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可对下一代的教育却因为一些实际的原因没有跟上经济的步伐。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能力?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良好氛围,建立学生自信
一个哲人说得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进学生充满信心地去努力实践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学生就是缺乏信心,在集体场合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这样的一些行为,就会导致语言表达能力受到限制。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今天我领读”的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锻炼胆量,让学生在众人面前大声地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中,从他们内心来说都愿意当领读,开学一段时间后,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从这个事例说明,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導,最低程度的帮助,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方法。
二、丰富生活经验,激发表达欲望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有丰富的生活环境,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教师为他们组织多种活动,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多听多看。每学期我都带学生到学校四周的田埂、农田去走走,特别是四季交替之时,让他们感受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回来让学生交流交流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农村学生上超市的机会少,我就通过多方协调,带孩子去超市,让他们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挑选,教给他们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回来读读上面的使用说明或者食用方法。让他们到社会中去多接触事物,在活动中获得感受并产生交流的愿望。
三、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词汇
1.细读比较,多思善积。让学生细细读书,可以扩大词汇量,促进情感发育,并且通过比较让他们感受语言的特征和细微差别。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更容易理解词义,便于记忆。
2.读物引路,多读厚积。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从贴近口语的儿歌民谣开始。琅琅上口,明白浅显的儿歌正是学生语言启蒙的最好读物,在学生入学初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背诵,丰富他们的词汇,学生们有兴趣学,也能很快记住一些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些词语。另外,童话也是学习语言表达的好教材,开始播放由童话故事改编的动画片,里面有典型的人物,有动人的情节,优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然后,由教师读童话,到逐渐放手让学生读书看书,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教师定期用周会进行读书比赛,课外书摘抄,逐渐过渡到交流读书体会,写读后感。慢慢地让书本上的东西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表达作到“高筑墙,广积粮”。
四、言传身教,教师语言起示范
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语言经常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熏陶环境。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还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自己的讲话技巧,让学生爱听、喜欢听、听得懂。例如介绍“蚕”时,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掌握蚕的外部形状、特征、生长过程及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知识,还应注重搜集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美妙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给学生概括时可以这样说:“一条春蚕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就是吐丝,吐完丝、做完茧,它就安安静静地进入了长眠。而把柔软、洁白、光亮的丝留给人间。”用这样形象的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语言,逐步达到清楚、简练、优美,让学生喜欢听、学得快,使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五、多鼓励,重评价,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4.浅谈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篇四
作者:李维 文章来源:论文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14 20:13:23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能力已经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然而现实中,大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欠缺,适应社会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从现实出发,分析现实中语言表达能力对大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对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大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 创新培养
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学生自身的影响,学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既缺少系统的培养计划,也缺乏必要的实践训练,致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或不足。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不仅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还要能够在其他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实际行为对社会做贡献,还要用语言和言语去感染、说服别人。
现在社会用人越来越注重于表达能力和交际水平,这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对交际能力、交谈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都跟为今后融入社会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撇开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试着寻找一种创新的语言培养方式已成为提高当代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必然。
个人认为有三大因素影响语言表达能力:
一、经验的积累,二、个人角色,三、知识的丰富。没有足够的经验,从而导致了临场的应变能力不够,知识系统的不健全,导致了讲话发言时有话说却无法组织起来,无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个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没有认识清楚,从而导致了所讲的话不符实况。传统的语言培养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口语人才的需求。所以寻找一种新型的创新式的语言培养方式已成为社会的一种趋势。
怎样才能培养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呢?
首先,多跟别人交流,多锻炼自己。要看一些与提高交际能力有关的书,学习别人的经验。语言表达能力表现在人的交际能力上,交际能力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能力。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百分之十五,而交际能力却占百分之八十五。放眼现实世界,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成功的管理者或企业家无不和突出的交际能力连在一起。然而,现在有不少孩子不善交际,不会交际,甚至害怕交际,有的到了成年,还视交际如险滩。交际作为一种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应该注意培养。如何培养呢?
第一,应该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一种必须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参与体育活动不仅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胆量。这胆量,正是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种要素。人们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既有利于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人一旦爱上体育运动,就会主动寻找对手进行活动,这种寻找,就是交际。
第二,可以经常外出旅游。节假日期间,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不但能增长见识,陶冶性情,还可以培养兴趣、开放胸襟。旅游属于一种开放性活动,交际也是开放性的,两者相通。交际需要人们坦露自己,需要主动和热情。在旅游中,人们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新的朋友,了解新的交际内容,旅游结束,自己的见识广了、谈资多了,这又为以后的交际增加了话题。
第三,可以有意识地独自做客、待客。串门做客,需要寒暄和问候,也需要交谈和有关礼物的收送,这样的过程必然使人的交际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第四,有意识地训练说话能力。交际能力的核心就是说话能力,因为交际最直接形式是交谈。在交谈中,可以时常出一些模棱两可、具有可辩性的话题让别人辩论;也可以有意地提出一些不正确的或片面的观点,据理反驳;平时话语中的差错,也不要那么刻意。平时,也要多参加演讲赛,上课或开会时积极发言。
第五,克服三种在对待交际问题上的错误认识:一是认为人的交际能力是天生的。实际上,交际作为一种能力,是在后天培养中逐步形成的,培养的方法主要是实践。二是认为能说会道不算本事。其实,与心灵手巧一样,能说会道确实也是一种本事。有人认为21世纪的人才应该具备以下这样几种素质:①能言善辩;②通文墨;③眼观六路,耳听八方;④会“小兴”,即能即兴抒发感情。这四种素质中就有首尾两点涉及到“说”,可见“说”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性。三是认为交际会影响学习。适度的、与志同道合者、与优于自己的人交往,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有助于促进学习,有助于智力激活。交际是一种思想、观点和感情的相互碰撞,在频繁的碰撞中,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得启示,获取灵感,共同提高。
第六,最重要的是建立自信,不要怕。只要你为人谦虚,待人和善,没人会不喜欢与你交流和做朋友。至于能不能够口若悬河那个并不重要,因为我知道真正内向的人认为口若悬河的人其实根本不会说话,到正式场合要他讲话他根本就什么都不会说,因为他的废话太多了,大多数话都没经过大脑,又怎么能让别人爱听和喜欢呢?所以在平时就放松一点,正正常常地与人交流和沟通,需要说的就说不需要说的也可以不说。
其次,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总结起来就是“积累,仿写,创造”。
“积累”。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在作文中就是指语言。作文简单说来就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能否掌握和运用经典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作文成败的一个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积累语言。我们平时阅读时,可以从各类杂志和书籍中收集一些精美的语句摘抄下来,然后每天熟练地朗诵,用以培养自己的语言感觉能力。俗话常说“拳不多手,曲不离口”,只有做到每天坚持,才能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这里之所以强调朗诵,是因为这是形成语感的良好途径。“成功属于有心人”。积累精美语句的工作虽然苦,但苦得值。它能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再者,它也可以增加我们的见闻,因为要收集精美的语言,我们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样也就间接扩大了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的阅读量上去了,头脑里储存的东西多了,还发愁作文能力不提高吗?
“仿写”。摘抄积累精美的语言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语言感觉能力,但是只有积累,没有仿写,我们没有办法将积累的语言很好地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仿写是指在原文的语言结构和字数大体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根据情况改动或增减一些词语和句子,使之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仿写应该与积累保持同步,坚持每天一次积累、一次仿写,时间长了,形成了一定的表达风格,自然就知道运用语言的技巧了。
“创造”。仿写还只是停留于模仿的基础之上,要想形成真正有自己语言特色的文章,就必须学会创造。在语言积累和仿写达到一定时间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自己的创造了。所谓创造,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想法。要学会创造,一定的语感是必备的,此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一般来说经典的语言具备有三个要素:语言的节奏;典雅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同音乐、舞蹈一样,语言是有节奏的。所谓节奏,是由一对相反的因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的。比如音乐的节奏是由声音的高低、续停等形成的;舞蹈的节奏是由动作的刚柔、快慢等形成的;而语言的节奏则是由语言的舒缓与激越形成。整齐的句子和短句子激越,散句子和舒缓的长句子舒缓。所以要形成语言的节奏,就必须长短结合,整散结合。有创造性地表达语言是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达到的一个境界。原因在于很多学生认为:既然我已经背了很多精美的语言了,为什么不直接拿过来使用?既方便又省事。学生在刚开始写的时候,总觉得很多地方写不好,于是就放弃创造,选择仿写。
其实,“阳光总在风雨后”,很多事情只有经过时间的磨练才会实现,只要不断地坚持努力,成功就在眼前向你招手微笑;但一旦放弃,成功就会绝尘而去。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等的一段时间,但也是离阳光最近的时候。所以,大家不要放弃积累和仿写,因为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才会有创造,积累得越多,仿写得越熟练,创造就会越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以及思想积淀就越有益处。
参考文献:
【1】陈伟琳,马洪海;师范院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思考[J];天中学刊;1999年04期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浅谈中国高校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缺失——《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4期
【3】李军,刘涛;浅析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就业之关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3).
【4】王雅灵;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李维(1983-),女,湖南长沙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生工作处教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
高校教育应重视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邱凌1 龙双涟2 鄢爱兰2 发布日期:2011-1-24 11:47:13作者:湖南语言文字在线点击次数:691
高校教育应重视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2邱凌 龙双涟 鄢爱兰 南华大学文法学院 2 南华大学教务处
摘要:针对大学生语言表达水平亟待提高的现状,高校教育应更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试讲”环节,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和自信,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语言能力 高校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要求很高,对素质教育也比较重视,但大多数学校在强调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身体、心理等素质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其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素质的提高,其结果往往是造成学生专业基础扎实、业务能力强,却不能恰当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更谈不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从相关调查来看,一部分高校大学生语言素质的整体水平较差,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表达都反映了这一状况,就口语的表达而言,由于社会交际少,交流机会少,对语言的表达能力把握不够。不少学生不愿也不敢在课堂、讲座等公开场合发言。课堂答问顾此失彼、大庭广众发言胆怯、与人交际学生腔、求职面试词不达意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言语交际能力较弱的表现。其次,语言基础知识不牢固,表达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弱。有的学生因为词汇知识掌握的不全面,不能熟练运用成语、惯用语等来表情达意,用词欠妥当、词汇不丰富、句式不灵活,不符合语言环境和语体风格等要求,表达时前言不搭后语,结构混乱,层次不清。再次,缺乏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很不规范,有些学生连个人简历和求职信的区别不甚明了,如有的学生将社会调查报告或写成抒情散文或是堆砌罗列材料,没有必要的分析论证。对大学生而言,科技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他们必须掌握和熟练运用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但不少的学生对其基本的写作要求或格式都不明确,更何谈其论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同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能否取得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这的确是对大学毕业生全面素质的严峻考验。我们从每年毕业生“双向选择”的人才交流市场上了解到,有的毕业生专业成绩、外语水平都很好,就是因为口才差或文字表达能力较弱,难以在招聘者面前一展才华,突出自己的特点,结果失去了一个又一个机会。而那些口才好或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却能在招聘时充分表现自己的某些特长和优势,较容易地挑选到理想的单位。那么工作以后又怎样呢?有人做过调查,结果表明,不少企业的技术人员无论年龄大小,不管是重点或非重点院校毕业,不论学历高低,写作能力强的为数不多。受过高等教育但撰写工作报告和一般文件仍感吃力的大有人在。这些现象在各机关事业单位、高等学校、研究院所也较普遍。不少人辛辛苦苦干工作,一年到头却总结不出来东西;有的人科研成果很突出,却苦于不能把它写成学术论文公之于众以致于影响自己迈向更高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这种种情况都说明了无论是高校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还是高校的在校学生,其语言表达能力都亟待提高。怎样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素质 2.1 明确语言类课程的价值地位。
从目前高等院校尤其是一些理工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只有较少的一些院校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开设了写作或言语交际、演讲与口才等素质选修课,但由于其定位为非专业性的选修课,课时安排极其有限,与学分没有必要的联系,更多学生在选课时往往会因为学分的考虑而舍弃这些可选可不选的选修课程,在这些学校中所开设的语言类课程就如同虚设。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开设语言类课程对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学素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语言类课程如果是作为非专业性的选修课来开设,必然会流于形式,使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愿望难以实现。因此,从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等方面保证语言类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
2.2明确教学目的、改革教学内容,把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确立为高校开设语言类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想、文化都需要靠语言来表达、传播,严密的思维只有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来实现。这就要求大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准确理解其直接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并具有组词成句、联句成篇的本领,以保证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因此,针对目前大学生语言表达整体水平较差这一状况,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观念上实现新的转变,把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同时,在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选编中适当增加语言教学和应用写作方面的内容。
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而言,更新教学内容成为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内容的更新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和指导的,基于高等院校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素质这一重要目标,教学大纲的制定中要有针对性地增加口语教学和实用文体写作方面的教学内容。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决定了其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实用文体写作则具有很强的适用价值,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今天,以适用为目的的实用文体写作已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试想: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不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写出文理通顺的文章,即使在科技方面研究出成果,又怎能转化为生产力呢?从这个角度讲,实用文体写作显得至关重要。一个大学毕业生不会写常用公文,不会写计划和总结,甚至连工作经验也不会总结,他又怎能担负起相应的工作职责,发挥一个大学生应有的作用呢?因此,新的时代给现在的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懂专业,又会写文章。
2.3 更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试讲”环节,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和自信,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育虽然在教学要求上提出的是“语”“文”并举,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往往重“文”轻“语”,而在语言教学上又往往重“书面语”而忽略了口语教学。很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除了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外,几乎很少有主动“发言”的机会。在此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本来就缺乏当众开口的锻炼,一旦需要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常因担心说错而怯场,即使是被要求在课堂上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会紧张得思路混乱,语无伦次。因此,教师需要耐心地帮助大学生突破怕出错的心理障碍。首先,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其大胆开口;其次,对学生的回答开始时不必苛求完美,要以鼓励为主,即使回答得不好,纠正时也要对其积极发言予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敢于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落落大方地表达,自如地发挥其语言潜能。
怎样建立一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模式呢?要树立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改变课堂上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状况。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出发,课堂教学设计学生“试讲”环节,为学生主题“发言”环节创设环境,提供平台。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试讲”环节,对发展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扩展了学生视野,学生从资料的查找和收集中广泛获取相关知识,不仅加深了对作家的感知,对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高学生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其次,试讲环节最重要的目标还是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表现自我。因此,试讲后要因材施教,认真开展教师点评,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时一方面多使用赞赏和的话语,帮助学生消除胆怯、躲避心理。另一方面侧重以语言理论和语用实践指导学生语言表达中的不足,增强其自信,促其改进提高。学生互评不仅有助于对照别人,触动自我,而且有助于活跃和融洽课堂教学的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前准备的积极性。第三,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试讲需要课件辅助教学,即使三、五分钟课件的准备工作也能够让学生充分锻炼自己动手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而展示自己个性化成果的同时又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此外,围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一中心,除了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精心设计学生“试讲”和其它发言的机会。在课外也可以配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采用朗诵、演讲、课本剧、辩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施语言的动态教学,逐步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报,2002,(3).
[2]段爱萍 对理工科大学生开设语言文学类课程的意义和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3)
[3]郜晓芹.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易教育讯 大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着就业、升学和留学等几条出路,毫无疑问就业可以说是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必须要面对的。即使暂时不需要考虑但是升学和留学之后最终也要就业。今年北京大学就大学生求职和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显示了目前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现状。
表达能力欠缺成为就业阻碍
这份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男女生的就业差距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差距相差不大。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2010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研究生和本科生、专科生相比就业优势不再突出。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而且在薪酬上也没有拉开很大的差距,最高工资基本都是在3000元左右。
对于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此次调查报告显示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曾为包括微软、IBM、三星、摩托罗拉、腾讯、中移动、奥美、西门子、宝洁、宜家、西安杨森、友邦保险等一系列世界500强及知名企业提供过校园招聘指导与服务、万学教育ACT职业能力老师王梵老师在此浅析一下职业能力,在培养职业能力之前先要理解什么是职业能力。什么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就是为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它是从事具体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由于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我们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例如软件工程师就需要很强的软件编程和管理技能,医生就需要很强的医学专业知识。如果需要从事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就需要大学期间好好学习相关的专业,很多人通过考研(微博)或者读博,为的就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增强自己的专业职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一般指企业需求人才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首要能力就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格魅力。例如:美国总统竞选都是通过演讲来获取民众的支持与信任、马云、比尔盖茨、巴菲特等都具有一流的演讲能力和人格魅力。表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先天就具备的,需要后天不断的努力。练就成熟的语言表达技巧可以围绕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可能很大人平时很擅长演讲,但是当面临即兴表演的时候束手无策。大学生求职时面临的各色的人物,在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和性格的前提下要获得对方的肯定很大部分就要依靠灵活的表达。所以和演讲式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应该更侧重于灵活性。同时联系的材料也应该有所针对性,可以专门就销售和沟通进行专项训练。在进行专项训练的时候,如果面对的是真正的面试官或者随时给你刁难的其他面试人员,那效果绝对是事半功倍的。这一点在万学教育ACT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课堂上可以看出来,直接面对面试官的表达能力的提升要比普通途径的提升速度迅速很多。
5.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五
一、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
二、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
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在这个方面教师的语言应做表率,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低年级可以要求学生先想后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中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高年级则可要求学生逐步运用语言准确、简练且有根据地进行表述。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导致以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是学生养成科学使用语言的良好习惯。
6.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成果 篇六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一、是落实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反映
1、贯彻了新课标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一教改的途径。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机械的练习。生活化教学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跳出“教室”学语文,所倡导的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积极愉悦的课堂生活唤醒了孩子们沉睡的潜能放飞被囚禁的情愫,使每一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上都得到了发展。
2、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语文学习不再应该是独立的、封闭的、机械的,它是灵活的、开放的。本课题研究引导学生积极展示于课堂,全面开发学校语文学习资源、家庭语文学习资源、社会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学习语文,利用语言表现自己的思想。
3、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在为学生学习语文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学习背景,并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主动地学习语文,能动地吸收语言,积极地运用语言。
二、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素质
1、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实验教师在实验实施过程,广泛学习与语文教育相关的理论著作和教研杂志,并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大胆进行教学革新,锻炼了科研能力,锤炼了专业基本功,促进教学思想教学风格的初步形成,激发了全校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使教师群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促进了教师角色和观念的转变
(1)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帮助者、促进者,与学生一起创造、参与课堂生活,在师生互教互学中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2)教师人才观、学生观、发展观发生了变化,课题组成员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采取交流式、案例式等有效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理论底蕴,能上好课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喜欢学习语文,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关注生活,并自觉进行语文学习,课堂上,能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语文学习兴趣浓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会发表个人见解。学习优秀的学生养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学习中等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再附和别人的意见、随大流了,而是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学困生有时发言出乎大家的意料,比谁说得都要好。当我们看到孩子在课堂上争先恐后、不甘示弱地表达、交流时,当我们听着孩子们那充满童真却不乏机智的回答时,我们被他们感染着。
2、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提高较大。学生在语文成绩、作文、阅读能力及语文学习习惯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取得了较大成效:学生能从课内预习到课外预习,从扶到放,使大部分学生学会了预习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工具书、质疑、查阅课外阅读资料等,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具有了一定的质疑水平,学生懂得了质疑的一般方法(如对课题的质疑、对重点字词的质疑、对课文的空白点质疑等),训练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敢说、愿说,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拉近了心理距离,学生乐于学习了。传统的教学活动多数只有“主--客”的单向活动,压抑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给学生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在研究中从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需要出发,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体验情境以及适时的激励机智,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温暖和谐的氛围,学生在思维上是紧张的,但在情绪上是放松,心理上有安全感,不再感到压抑。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好的学法受到大家的鼓励,不全面有效的学法也不会受到嘲笑和指责,而是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己的才能,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情绪,融洽了师生关系。
四、促进了“科研兴校”教学管理模式形成
本课题实验取得较好成效,对学校开展课题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全校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教育科研气氛浓厚,“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把教学与科研紧密地联系起来,“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管理模式逐步形成。
五、实验产生了社会效应
通过宣传及各种实践活动,广大学生家长首先被调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而且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了转变,语文学习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使社会对学校的教育现状有了更直接的理解,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立打下基础。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形成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以期全面提高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课题实验人员的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
2、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研究报告、学生作品、教师论文、教案、教学案例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深刻体现设想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3、由于涉及到学生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因此让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方面还有很大困难,因此,需要争取家长和社会各个会生活方面的配合。
4、个别教师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无效的“非语文”教学活动掩盖了对文本的理解,整节课看起来热闹,其实学生缺乏有价值的思考,收获甚浅。如何精心设计语文活动,使其对语文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7.浅谈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篇七
一、创设生活情景, 让学生“想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思维是语言的“内核”, 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 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 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
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 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十几减几”时, 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星期天花猫咪咪和黑猫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 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玩耍, 它们高兴极了.咪咪说:“瞧, 我钓的鱼多!”菲菲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它俩越争越厉害, 咪咪说:“这里共有13条鱼, 我钓了8条花金鱼, 你钓了几条黑金鱼?看看吧!”可是金鱼游得太快, 菲菲眼都数花了, 也没有数出来.它无奈的说:“小朋友们, 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创设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情景,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二、创设情感情境, 让学生“敢说”
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使学生敢表达.在课堂上, 教师要亲和的与学生进行交流,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如, 你讲的有点道理, 请继续;你再好好想想, 呆会儿教师请你好吗?如果……就更好了.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待学生, 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让学生时时在教师充满鼓励的目光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带微笑, 耐心倾听, 并适时用“说得好!”、“不用急, 慢慢说”等语言进行鼓励.这样, 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丰富教学内涵, 让学生“能说”
1. 说算理, 数学的逻辑思维强, 思维一定要条理分明, 有根有据.
例如, 在教学“9+5”的进位加法时, 我要求学生先拿小棒摆一摆.然后提问“怎样摆动小棒, 就知道9加5等于几呢?”一下子激起学生想说的欲望, 交流出来居然有三种想法, 一种是一根一根数的, 还有一种是在9的后面接下去数, 还有一种是用凑十法想的, 接下来我让学生到投影下来演示怎样移动小棒, 要求边操作边讲解.然后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好?为什么?学生都选择凑十法, 因为这个方法最简便, 数数太麻烦了.这里, 我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解说, 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
2. 说思维过程, 例如教学“求未知数”, 出示例题图后, 让学生充分讨论:
7+ ( ) =10括号里填几?可以怎样想?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的说是看图想的, 有的说是根据10的分与合想到的, 还有的说是根据减法想的, 我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大胆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形成遇事多思考, 有理有据的好品质.
3. 看图说算式.
例如, 在平时的练习中经常会出现看一幅图写四道算式的题目 (左边4朵花, 右边5朵花, 要求写出两道加法两道减法) .我一般先是指名说图意, 学生会说左边有4朵花, 右边有5朵花.怎么列加法算式呢?学生会说左边加上右边4+5=9, 右边加上左边5+4=9, 然后我让学生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说把左右两边合起来一共有9朵.接着又问, 怎样列减法算式呢?学生会说从总数中去掉其中的一部分, 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为学生学习简单的应用题作好准备.
四、重视训练过程, 让学生“善说”
1. 讲究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语言表达的完整就是思维的完整, 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往往不能很连贯, 不能说上一句完整话.比如, 教师问:“5加7等于几?”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说:“12.”虽然没有错误, 但久而久之, 不仅会养成学生的一种惰性, 还会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 要求他们把每一句话都说得完整, 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 讲究语言表达的简洁性
语言表达要求完整, 但也要讲究表达的简洁明确, 语言的精练也反映了思维的清晰.平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说话完整但不罗嗦, 语言少而精练.例如, 在教学“整十数加 (减) 整十数” (二年级下册) 30+20时, 要求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想的过程, 即: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 就是50.
3. 讲究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 又缺乏数学语言, 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过程中借助学具的操作来提供语言的内容, 在操作中训练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正确性.例如, 在教学“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时, (二年级上册) 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进行语言训练: (1) 第一行摆2朵红花, 第二行摆8朵黄花, (2) 分一分:把2朵红花看作一份, 8朵黄花可以分成这样几份, (3) 想一想:8里面有 ( ) 个2. (4)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 ( ) 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 一句一句说成连贯的话.从叙述操作过程到表达思维活动, 由浅入深, 使学生明确:8里面有4个2, 8是黄花的朵数, 2是红花的朵数, 所以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8.浅谈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篇八
关键词:体会数学语言;认真阅读;抓住时机;训练规范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97-01
一、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分析
农村数学课堂大部分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的“双边活动”还是“单项活动。”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来。老师讲什么学生就怎么做,老师说东不敢说西,即使自己有不同的想法也不敢提出来。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有多的。有些课堂老师让学生回答也是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只让学生回答“怎么列式”、“是多少”的结果就可以了。认为这样做也是能节约一些时间来做其它的练习,觉得学生懂了,说不说完整不重要,而且考试又不考说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了偷工减料。在平时的作业中发现,问题:这块玉米地大约可以收获玉米多少千克?学生解后回答:“3600千克。”问题:平均每棵桃树占地多少平方米?解后答:“6平方米。”这样的做法行吗?不行,回答应该是完整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但是,还有部分数学老师则认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老师的份内事。如果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数学老师更应该培养学生说话准确、精炼。记得有这么一句名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如果能用准确无误、逻辑性强的数学语言表达,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发展很快。而且,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策略
1、体会数学语言,让学生“想”说
数学语言表面上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准确、严密、简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一种内在的美感。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加法意义时,看图引导学生说:把左边的兔子和右边的兔子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让孩子深入体会到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从而感受到数学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说好的兴趣。
2、认真阅读,让学生“学”说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真正理解。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地学好数学,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落实,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在数学课上给孩子三、四分钟的时间阅读;也可以在课后组织孩子阅读和数学相关的报纸、刊物。(例如:数学报里的一些解题思路等)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
3、抓住时机,让学生“练”说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从说完整的话开始,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图意,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说操作过程,说分析过程。训练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先想后说、先操作后说,逐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学生在表达上有困难时,教师需要引领孩子说逐渐到让孩子独立说。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我通常是先让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题,然后让学生口述题意,说出解题思路,比如题目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信息?等等,再说出数量关系,最后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解答。反馈时,让小学生说说每步算式求的是什么。这样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巩固和发挥,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教学连除应用题“一共有224本书,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时,我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条件?(2)要求的是什么?它与什么有关系?(3)题目中关键是先求出什么?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让全体学生说,先说给同桌听,并互相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时要有条理、说清楚,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再思考:“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来解决?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还可以提出中间问题,怎样解答?再让学生自己先说,然后再让学生同桌互相说。用这样的方法来拓宽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训练规范语言,让学生“善”说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其实对学生进行规范数学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正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通过规范的语言表述的训练,学生才能做到善想善说。
首先,要求学生说话要正确、完善、准确、精炼。比如有的学生说:“8是倍数,2是因数。”“把一些物体分成六份每份是六分之一。”“零上温度是正数,零下温度是负数”这样说都不准确、精炼。
其次,说话要有根据、连贯、通顺。如:“2008年是闰年还是平年?为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因为2008除以4的商没有余数,所以2008年是润年。”
9.浅谈美术课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九
绥阳县茅垭镇茅垭中心学校王林涛摘要:将小学美术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整合,既能让学生看懂画、画好画、评好画,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实现双赢双效。在美术教学中采用组织学生欣赏优美文章,了解事物的具体特征。让学生描述其所见所闻所想,创作生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自评和互评美术作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评价教师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谈欣赏名画范图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美术教学语言表达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样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学生要确切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就必须有较好的语言能力。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密不可分,彼此助益。一方面个人的艺术感受能力弱,他就不可能选择恰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他有了艺术感受之后,再通过恰当的词汇表达出来,感受就会得到强化。”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所提倡的诗画结合,成为了民族艺术的一个特色和优良传统,至今还在发展。由此可见,文学与绘画是同根同源互为依存的姊妹艺术。因此,将小学美术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整合,既能让学生看懂画、画好画、评好画,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实现双赢双效。
一、在美术教学中组织学生欣赏有关优美文章,了解事物的具体特征。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见识不广或观察不仔细,以致绘画时头脑里一片空白,无从画起,于是,我想到了搜集有关优美文章读给学生听,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用笔描绘。如教学二年级美术(浙美版)《处处有鲜花》一课时,由于正值油菜花开时节,我便找来一篇描写油菜花的优美文章读给学生听,同学们听后,既知道了油菜花的构造、形态和色泽,又掌握了不少美词佳句,然后再放手让学生画油菜花,真是一举两得。
二、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描述其所见所闻所想,创作生动的美术作品。
在小学美术教育领域里,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是个难题,教师要求学生创作美术作品,学生不是画不出来,就是画一些像幼儿园学生画的画,或者就是临摹成人的作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中训练方法的问题,学生不知道画什么、怎么画。由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我在教学中便尝试着让学生先描述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然后把自己或别人描述的情景画下来(如有趣的课外活动、难忘的一件事、美丽的公园„„),经过长期的实践,我发现,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有的反映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有的是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有的则是一项伟大的新发明,其中不乏生动优美之作。如教学六年级美术(浙美版)《难忘的一件事》时,首先出示几幅范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说画中描绘了一个什么情景,然后找一个或一组同学上台大胆地表演一场难忘的场景,教师相继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表演的情景,接着再让更多的同学简洁且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难忘的一件事,教师在学生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及时指出、更正,最后再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进行描绘。
通过先让学生描述所见所闻所想,然后创作绘画的方法,不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的想,大胆的说,大胆的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自评和互评美术作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往学生美术作品的优劣多是以老师为中心来评判,学生参与的评价都是被动的,长期这样便埋没了学生对作品的主观判断意识,不利于提高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是美术作品评价,能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评价,转变成为主动的思想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提问:“你认为自己(或某同学)的作品美吗?具体说说是你认为美的理由?”、“你认为自己(或某同学)的作品有什么美中不足之处,你的建议是?这种评价自己和同学的美术作品与语文课里的看图写话十分相似。让学生评价自己和同学的美术作品,学生感到非常轻松,尤其是自评,因为这幅图是他自己画的,整个创作过程的想法、体会、感受非常真切。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的画、想、写、说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表达能力得以不断增强。
四、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评价教师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位置,而不能把自己当成评价的权威者高高在上。师生评价的互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达到最高境界。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敢于接受学生的评价。如教学三年级美术(浙美版)《设计小板报》时,先引导学生欣赏板报,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然后将课件制作的板报)图片)展示给学生,要求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评议老师的作品,让他们评价老师的作品,他们可高兴啦,总想挑点刺,有的同学说报头太小,不够突出,应适当大些;有的同学说整幅板报版面的字图搭配不均衡,有些地方可适当留空;有的同学说每个栏目的标题没有创意,应在颜色和字体以及排列上有所变化„„
学生评价教师的作品往往比评价学生作品兴致高,总想挑点刺。评价时极其认真、细致,他们都能找出自己作品比教师作品好的地方,自信心极大提高。每次作业都非常认真,而且课前认真预习,寻找资料,争取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通过长期训练,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大大提高了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五、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谈欣赏名画范图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美术课程内容标准》中对不同学段、不同学习领域都提出了对学生美术表达素养的要求。如“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能否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能否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与生活、环境以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的浅显认识”、“能否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描述美术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正好美术欣赏课不仅担负着文化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任,它还应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反过来说,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了,对于上好美术欣赏课,提高教学质量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美术欣赏课是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美的感受与体验,但每个学生都会有独特的感受与体会,会进行绝不相同的描述和评价。如教学六年级美术(浙美版)《外国传世名作》时,先让学生欣赏本课编排的名作,待学生仔细阅读文字介绍说明后,提问:为什么这些作品被命名为“传世名作”?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字介绍和查找相关资料,再谈感悟,就欣赏《蒙娜•丽莎》这幅画而言,我提问学生: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只是简单地说:“一个青年妇女的半身肖像”,便结束了回答。这时我便启发学生:“这仅仅是一幅肖像画吗?你们从画面中还看到了什么?”有些学生补充:“身后还有一些景物作衬托。”“你们都看到画面上有什么样的景物?”我问。这时,学生纷纷说:“树丛、小河、石桥、乡间小路向远方蜿蜒隐去。”“像这种肖像画是不是一个普通的青年妇女肖像画?谁还能用已学过的语文知识,描述一下人物表情?”通过教师
更深一步的启发,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这幅人的肖像画:有的说我看到的是一位年轻的妇女,像真人一样的感觉,面带微笑,身穿一件既朴实又华丽的衣服,那双温柔而富有弹性的女性双手,随意交搭在前面,显得既稳重又大方;蒙娜丽莎的额头较宽,鼻子高而直,而那双黑色的眼睛,充满着智慧和光芒,她那微微扬起的嘴角,仿佛有一丝平淡的微笑。有的学生认为,她温柔、甜美、端庄而大方。从她的神态来看,好像有一种无限的遐想,从她那微抿的嘴唇和微挑的眼角看,好像感情脉脉的样子。有的学生说:“蒙娜丽莎似笑非笑,好像透着点伤感和忧虑。”还有的说:“笑得很严肃、冷漠。总之,给我们一种既朴实又高贵的感觉。”„„
教学实践证明,在评论名画范图时,除了讨论本身内容之外,还要触类旁通、旁征博引,启发学生在美术中展开自由的、充分的、丰富的、美妙的联想,这样才能更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4、《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
5、《习作教学如何有效实施》;
10.浅谈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十
一、教师要言传身教,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语言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要具有:
(1)要有“教育性”。教师被人民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教师不仅教师,更要育人。因此,教师的每一句工作用语,都必须以能给学生积极、进步的影响为准则,而绝不是相反。
(2)要有“科学性”。教师职业口语的科学性,是由教师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决定的。当教师给学生做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时,用语必须入情入理,符合客观实际。当教师给学生讲课、做辅导工作时,用语必须准确、简练、得体,用精当的话表达知识的内涵,揭示科学的奥妙,使学生听得有趣,记得牢靠,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要有“规范性”。教师职业口语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自身的规范性。即首先,语音规范,应当使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教师口语应当是学生学习普通话口语的模范。其次,用词、造句、成章等,都应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标准,准确、生动,没有错误。
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
(一)发展听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提高听说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一方面是现代社会传声技术的发展,声音直接替代了许多过去必须靠文字来传递的信息。比起书面语言来,“说”比“写”来得更迅速而直接,运用得更加广泛。另一方面,在人们日常交际活动中,听话、说话是不能须臾离开的。现代人高频率、快节奏的社会活动,对人的“口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话人必须能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因此,要使读写能力得到发展,就必须充分重视听说训练。
(二)良好的听说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前提
培养听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古代发明印刷术以前,人们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口耳传授。老师耳提面命,弟子细听强记。后来有了印刷术,书籍大量出现,阅读就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无论在旧时的私塾,还是今天的课堂,“听讲”仍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师生双方的听说能力影响教学效果。从学生方面来看,听说能力强的学生,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能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捕捉住知识的要点,因而学习效果就比较好。
(三)小学语文阶段应分年级段着重做到的训练
1.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着重加强学生汉语拼音的训练
低年级是学习拼音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学习普通话最容易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将学习标准的规范了的北京语音,从而为学习普通话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准声韵调,这是基础;第二步,读准常用字,这是行之有效的捷径;第三步,掌握语流中的音变规律,这是做到“字音标准”,“语调自然”必不可少的条件。
2.中年级注意加强学生阅读、朗读能力及复述能力的训练
中年级要在低年级普通话学习的基础上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行词语的积累,这样对于学生口语交际及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高。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复述培养,通过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复述锻炼学生口语表达,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自信心。
3.高年级在中低年级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新教材内容增加了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教师要根据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
三、巩固和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操作活动,促进思维,边做边说,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有声言语阶段。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好奇心强,又好动,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解决某个问题时往往说不出自己的想法、思路,或者不能完整地表达出来。根据这个特点,为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先用直观教具摆一摆,想一想,再说一说。
从有声言语过渡到内部言语。把操作、思维和语言结合起来,是学生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有声言语过度到内部言语,从而使学生的心智活动简化,自动化把“外化”活动方式转化为“内化”的智力活动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
(二)、在解题答问的过程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数学语言训练,纠正各种语言错误
教学中,进行解答时,必须运用语言,而运用语言,实质上是人脑对思维进行加工整理与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解题答问这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景象运用语言的训练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三)创造条件,给学生增加独立训练的机会,巩固和发展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训练与能力的培养,不能单凭教师传授得来,而要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在完成某项学习活动中实现。因此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数学“语感”,初步可以克服表达数学思想时思维品质方面的缺陷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并逐渐增加,让学生独立训练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四、加大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的力度,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1)学讲普通话,逐步提高学生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改革开放的深入使人们的交际越来越广,“读写”与“听说”的应用比例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传递口语信息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运用规范的语言和准确的表达方式进行交际也就格外重要。
(2)多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进入社会之后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而口语表达能力(口才)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能力,为此从小就要对学生一定的说话训练。①说话要适应语境,注意前言后语。②注重体态。如面部表情要与表达内容配合。③讲究修辞。
11.浅谈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篇十一
一、选材贴近生活, 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现行教材的口语交际中, 部分交际内容与农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有很大差距, 对农村学生而言是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的。如“有了电脑, 还要花工夫练字吗”“超市购物”等, 农村学生面对这些生疏的题材, 当然觉得无话可说。因此, 教师最好针对农村的生活环境, 另行设计一些口语交际, 让他们在乡村的田野、花草树木等常见事物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从而激发他们的说话欲望, 并就此展开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尽力鼓励学生, 在课外多留心观察身边事物, 与此同时, 用心去探索、去感受生活中的一切。课内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创设情景, 通过互相交流, 互相评议, 使学生对熟知的事物畅所欲言, 激活口语交际的课堂气氛。如乡村的树木特别多, 秋天到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落叶, 用不同的叶片贴成画, 然后以“树叶粘贴画的制作过程”为题, 说作画的过程, 介绍贴画时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春天到了, 让学生到田野里去, 搜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 整理好, 编成小册子, 在班上交流, 使学生在紧贴生活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听和说的能力。总之, 如果选题贴近生活, 学生对交际内容有了细心的观察, 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 有了丰厚的生活积累, 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去交流, 自然就有了可说的内容。
二、消除思想畏惧, 使学生敢于诉说
大多农村小学生除了看电视, 听广播以及上课能接触到普通话以外, 其他所有的生活环境中的交流都是以方言为载体的。因此, 在上口语交际课时, 大多数学生羞于讲普通话。究其原因, 是他们认为自己普通话说得不好, 怕因为自己表达不清而被同学们笑话。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首先要从简单的内容入手试用普通话交流, 并用语言、掌声、表扬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与此同时要让所有学生明白敢于发言就是一种勇气, 同学们应该尊重敢于发言的同学, 而不该笑话他。其次, 如果有的学生运用普通话确实不流利, 语言表达因此而受到阻碍时, 作为教师, 千万不能强其所难, 硬性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 以免加剧学生对口语交际的畏惧感, 使学生不敢诉说。不阻先让学生用方言说一说, 在以后的交流中逐渐学用普通话。这样一来, 学生消除了思想畏惧, 对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感也就敢于表达了。学生发言的人次就会渐渐增多, 口语交际的课堂气氛也就相应的逐渐活跃了起来。
三、倡导课外延伸, 使学生乐于互说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因此, 要想拓宽口语交际的范围, 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并要求学生把口语交际向课外延伸。平时引导学生深入农村社会实践活动, 与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 以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也就是说要将口语交际训练渗透到学习和日常的生活中去。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可以针对交际内容, 课前适当地布置一些交际课前的准备作业, 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生活实践环节中进行交际;课上, 学生在已有经验上尽量组织语言, 进行清晰、流畅的表达;课后, 开展自我反思。如布置主题为“逛集市”的交际作业, 让学生在逛集市中有意识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并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样与别人交谈, 怎样推销自己商品的, 让学生在经过充分准备、酝酿后再来交际。交际课上, 让学生有的扮“小顾客”, 有的扮“售货员”进行表演、交际。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说话表意清楚, 用语礼貌, 态度大方, 倾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 耐心。课后, 总结自己不足, 学习他人优点, 从而切实提高交际能力。
12.浅谈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篇十二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但是,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我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老师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大部分班级的数学课堂,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语,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因此,我进行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进行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学产生的作用;
2、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情况;
3、教师对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认识;
(二)、学生方面主要包括:
1、学生在数学课上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2、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正确性;
3、影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因素;
三、调查对象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一、二、三年级120名学生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学生问卷设计了9道封闭题。教师问卷20份,设计了8道题。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一部分:对教师问卷的分析
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现状统计表(教师卷)
调查内容 选项 人数比例
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大部分愿意 610 60%
少部分愿意 410 40%
很少有人愿意 010 0%
语言表达的正确性连贯性 大部分学生能达到 010 0%
少部分学生能达到 610 60%
个别学生能达到 410 40%
学生数学语言的掌握情况 丰富 010 0%
一般 510 50%
甚少 510 50%
学生数学语言的使用情况 大部分能正确使用 010 0%
少部分能正确使用 610 60%
个别能够正确使用 410 40%
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 每个学生比较平均 210 20%
大部分经常说 510 50%
少部分经常说 310 30%
给学生说的时间 大部分 510 50%
少部分 510 50%
基本没有 010 0%
使用鼓励性语言的情况 经常鼓励每一个学生 110 10%
对表现好的鼓励 710 70%
偶尔会鼓励 210 20%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的数学语言少,有50%的教师认为学生掌握的数学语言一般,还有5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数学语言掌握甚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经常回答问题;教师给学生说的时间较少。而这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在调查中几乎没有教师认为学生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有60%的教师认为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还有40%的教师认为只有个别生能够使用数学语言
第二部分:对学生问卷的分析
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现状统计表
调查内容 选 项 人数比例
课堂提问 经常 2977 37.7%
偶尔 4177 53.2%
不敢 777 9.1%
回答问题 经常回答问题 2277 28.6%
有时回答问题 2877 36.4%
很少回答问题 2777 35.0%
回答问题的正确情况 经常是正确 2377 29.9%
有时正确,有时错误 4477 57.1%
经常答错 1077 13.0%
代表小组发言 非常愿意 1634 47.1%
偶尔愿意 1734 50.0%
不愿意 134 2.9%
父母问上课发言的情况 经常 2777 35.1%
偶尔 3277 41.6%
从不 1877 23.3%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堂提问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少,只有20%的学生经常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只占10%-20%,我们的家长对于学生的课堂发言也比较轻视,只有三分之一的家长经常询问学生的上课发言情况。
六、调查结论
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造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有许多,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剖析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三类:
(一)、学生方面:
1、指导答案,内向,不想说: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只愿作听众。其实这样做,非但教师的威信难以持久,而且学生的参与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只是些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缺乏语言表达的技巧,缺乏理清条理进行不断思辩的能力。由于学生不敢说,也就难以暴露其思维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制,而且一些错误的认识由于没能及时得到纠正,很可能会在以后的练习中再次出错。
2、畏惧,不敢说:
由于有少数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尊严与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使得学生“师云亦云”,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当学生站起来面对众人时,就有两种担忧,一是怕自己心中的形象不能为他人所肯定;二是怕自己表现出与形象相反的形象来。因而学生当众作口头表达时,往往会表现得紧张不安。这种心理上的紧张畏惧感,导致学生说话张口结舌,零碎语、口头禅增多,断断续续,语不成句,语序颠倒等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主要是由于学生缺少语言实践,自信不足造成的。
3、阅读量小,数学语言积累少,不会说:
广积才能薄发,人非生而知之,没有“进”也就没有“出”;没有积累,也就没有倾吐;没有吸收,也就没有表达。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善读书,缺乏语言积累,自然无话可说。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远远不够,缺乏丰富的数学语言积累。
4、缺少自主学习:通过观察、访谈,我们还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我曾问过一些同学数学书上的一些标记的.意思(比如说:虚线方框、虚线表示的数字等),多数同学竟然说不清楚。多数同学的课前预习,就是把要学的内容读一遍,至于是否看懂,能不能进行一些模仿练习等从不考虑。
(二)、教师方面
1、提问方式不当: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未得到更新,在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运用。在课上的提问过多、过难或过简单都会影响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激励性语言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而浓郁的兴趣一直被认为是学生的“润滑剂”,只有当学生有了想说话的愿望时,他们才会情绪高涨,畅所欲言,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在积极的言语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而训练形式过于单一、老套,就难以让学生迅速产生说话动机。
3、指导性语言少:语言教学常常“停留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观念认识上,未认识到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很少探索其培养方法。数学语言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数学语言难懂难学,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学生不能驾驭数学语言。有的人认为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事,其实不然,数学语言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常在数学课堂中出现会做不会说,爱说说不出的现象。
4、没有创设说话机会:小学生掌握规范的数学语言必须进行反复练习。可目前有的数学教师为了赶进度,一个问题点到即止,没有真正从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考虑,教师布置自学或讨论内容时,很多同学消极参与,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使学生产生了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三)、其他因素:农村周围交际的环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不够重视、缺少与孩子应有的言语交流;学生的听力、记忆力等也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与素质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精神是相悖的。它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弘扬,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过重,这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七、教学建议
1、对教师进行数学语言教学的培训
对于数学语言的使用以及教学情况,有的教师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等,另外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需要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自身语言素养,明确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目的,掌握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多种教学方法。
2、加强数学课堂教学中“说”的训练
我们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说的训练”看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认真地完成。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给学生提供说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生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尽量多地重视学生说的质量,使之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7月。
13.浅谈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篇十三
东于中心小学
武福爱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也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缜密性,语言的连续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很有必要。于是我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作为我行动研究的内容,试图探索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操作策略,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一. 营造民主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
通过调查问卷,我发现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来自于教师,教师一方面比较威严,主导作用凸显,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容忍,以至于学生因害怕说错而三缄其口;二来不能做到面向全体,课堂上急于让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只让少数几个“优等生”回答,使多数学生成为陪客,长此以往,多数人得不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差。
2、来自学生本身,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害羞,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
3、来自于其他学生,当一些学生说错了时,会受到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嘲笑,使学生没有勇气说话。由此,我觉得要让学生自信地张口,就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情景,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让学生敢想敢说。
在我的课堂里,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而是一个共同参加学习活动的伙伴;学生感到自己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得到培养,同时树立起在课堂上大胆表达的自信。同时,在课堂的导入、新课展开、反馈讲评、巩固延伸、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要、尽量采用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尽可能地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二.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自己“溶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并且自觉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得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感兴趣,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思维也就越活跃。在教学中,我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肯想愿说。1.体会数学语言的美感,激发想说的兴趣。
数学语言表面上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准确、严密、简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一种内在的美感。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比如在教学除法时,关于余数的表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而学生往往会说“余数不能比除数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了解到两种说法的不同,深入体会到数学语言表达的严密性的美,而感受到数学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说好的兴趣。
2.体验语言表达的愉悦,激励想说的兴趣。
学生只有在不断得到鼓励时,他们的语言表达才能完全与流畅的思绪一致,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也才有畅所欲言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课堂中,要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各显其才的机会,坚持面向全体,紧抓少数的原则,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向不同水平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来回答:难度偏低的问题,让一些学困生回答,那怕是说头丢尾,也以鼓励为主,再请其他同学补充,让后进生拿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记忆更深,又不打击说的积极性;好学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不太难的问题则安排中等学生回答,这样,调动每个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三.教会语言表达策略,让学生“能”说
教学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给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策略,如数与代数教学主要训练学生条理清晰地叙述算理、算法、概念、法则以及公式的来源;统计与概念教学主要训练学生描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可能性事件;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训练学生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分析过程,对自己的推理和思考进行合理地解释;空间和图形重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教给学生有条理地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思考的策略,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以语言促思维,让学生能说会说。
1.计算教学,算理表述要有条有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教学的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还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比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12÷4时,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被除数的前一位数比除数4小,商不够1个百,就要把3个百和1个十合起来是31个十,除以4得7个十,7要写在十位上,再把十位上余下的3和个位的2合起来是12,除以4得3,所以商是73。学生通过这样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逐渐达到运算技能的自动化阶段,不仅使他们获得运算的速度和较高的正确率,而且充分运用语言表达准确的表述自己的思维,优化了自己的思维程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2.概念教学,语言表述要准确严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学生在对某个概念抽象概括时,将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把非本质性剔除,抓住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述。学生语言表达是否严密,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程度。
3.图形教学,推导过程要连续完整
公式、法则等的教学,要展开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提供大量所需的感性材料,又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对感性材料进行概括,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思维方法。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怎样剪,怎样拼之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下面问题:(1)割补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怎样?(2)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3)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通过连续完整的语言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得透彻,记得也牢。
4.应用题教学,思路表述要简明精炼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解题,却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精炼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是要从语言训练入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如:水果店运来4筐苹果,运来的桔子是苹果的3倍,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桔子一共有多少筐?就训练学生从条件出发可以这样想:根据“运来4筐苹果,运来的桔子是苹果的3倍”可以求出桔子有多少筐,再根据“4筐苹果和12筐桔子”可以求出“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桔子一共有多少筐?”;从问题出发可以这样想:要求“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桔子一共有多少筐?”要知道“苹果有多少筐和桔子有多少筐”,而“桔子有多少筐是未知的”,可以通过“水果店运来4筐苹果,运来的桔子是苹果的3倍”这两个条件求出。
经常像这样引导学生用简明的精炼的词语表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按一定的逻辑、一定的规律来表述,可使他们日积月累地学会有条理地说,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学生有条理分析应用题的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就会把这个分析过程用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以后教学应用题时,仍然坚持让学生口述分析过程,逐步就会流利地表达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
四.进行规范语言训练,让学生“善”说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其实对学生进行规范数学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正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通过规范的语言表述的训练,学生才能做到善想善说。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外,还要求他们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训练不但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学生在整个表达过程中的语言是否规范,用词是否精练,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对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只有重视对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训练,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的思想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对学生数学语言精确、规范化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在规范学生数学语言的同时,作为教师本身更应注意语言的规范化,让学生
在模仿中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成为日后思维的准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完善,但他们的模仿性强,这就需要课堂上的教师语言作为典范,成为规范学生语言的依据。所以教师语言要具有准确性、示范性,教师说话时必须语法规范,用词恰当,言简意明。对概念陈述时要准确规范,合乎逻辑,对解题思路的论述要有理有据,讲求顺序性。
14.浅谈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篇十四
关键词:语言表达,交际,学生
语言表达就是交际双方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的思想感情的交流。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 在这个时代,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然而表达能力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 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缺少系统的培养计划和实践训练, 致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或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无论多么科学、合理的教学载体, 或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 如果学生根本不感兴趣, 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多观察学生的反应, 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愿意学习对提高我们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二、让学生敢于表达
很多时候学生不是没有适当的语言来描述或者形容, 只是因为迟疑忐忑的心理而导致表达不明晰简练。因此教师在课堂中, 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 多表扬, 多鼓励,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让学生大胆地积极主动地说。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重视每个学生的表现, 引导学生多开口表达, 可以先自言自语, 然后要求同桌互相说或小组轮流说, 最后组织全班交流说。这个过程中应该允许他们失误, 从实际出发, 认真研究分析他们的知识缺陷, 真心地帮助他们, 并且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三、使学生掌握方法
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不会表达或表达有困难的现象, 学生的语言表达存在不少问题, 影响了表达效果。如词汇量匮乏、近义混用、褒义和贬义乱用等等, 以致语意模糊乃至错误。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学会积累语言。若没有相当丰富的词汇语句的积累, 想要口舌如簧怕也是不容易的, 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中, 内涵与学识尤为重要。我们应从杂志和各类书籍中收集一些精美的语言摘抄下来, 熟读背诵, 以培养自己的语言感觉能力, 所以最好多看些书。
此外, 外部语言表达与内部语言思维是同步进行的, 口语只是将思维外化了, 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关的, 如果思维混乱, 所表达的内容就很难被听众了解, 所以说话训练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在说话训练过程中都要善于引导学生理顺思维。可以从阅读理解文言文开始, 文言讲究的就是精练准确, 你在学习唐诗宋词中自然可发现词语的使用, 搭配, 语句的顺序, 逻辑等等妙处。有一定的积累了可练习做对联, 自己动手动笔效果更好。同时可以看些话剧名著或者剧本, 揣摩里面的人物对话, 散文集, 小说一类的也是提升思维和修养的。
积累提高文学素养的过程,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准确的运用词汇和语句, 所以实操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建议学生坚持写日记, 一来是可以提高文笔水平, 锻炼表达, 二来也可以加深印象, 同时还可以于日记中对自我的某些不足加以改进。书面语言表达的积累, 时间长了, 自然就知道怎样运用于口头语言的表达技巧了。
四、帮学生总结技巧
鉴于口语表达的临场性, 给我们两点启示, 第一, 说出去的话想收回来是不可能的, 这就要求想好了再说;第二, 说话要受氛围的影响, 要考虑听众的反应, 要适时调整语言及语速, 这要求提高本身的素质。为了避免产生歧义, 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多听别人的说话方式, 从中学习其好的说话技巧, 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也是为多说做准备, 多说, 并不是逮什么说什么, 乱说一气, 而是有准备、有计划、有条理地去说。说的过程中, 首先要清晰、流畅, 让人听得明白。其次要响亮, 一般说话要把音送到人家耳朵里, 让人听得清楚。最后要求要口语化, 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是有区别的, 口语一般用词比较简单、非正式、语法结构比较简单, 即句子一般比较短, 多用简单句, 主要在日常生活的对话中使用, 也可用在叙述、交谈、讨论、辩论、演讲等方面;而书面语则比较正式, 用词比较讲究、优雅、贴切, 结构较为复杂, 句子偏长, 复合句较多, 主要用于撰写文章, 著书立说, 颁布法律、法令, 颁发文件、公告等。在语用方面, 就是指口语和书面语除了在句法和语意方面有区别外, 在什么语境下采取什么语气、措辞和表达方式来表达字面意思和弦外之音等方面也有区别。例如当我们写好一个书面的东西, 不是读是说出去的时候, 就要口语化, 口语化有三个途径:1) 书面语中的单音节词在口语里都要变双音节词。比如, 书面语“此时”, 口语表述就要用“这个时候”。2) 文言词变白话词。例如有这么一篇演讲稿:“教育历来被视为一片未加污染的绿洲, ”如果说出去就有两个地方要变动一下, “教育历来被人认为是一片没有受到污染的绿洲, ”显然第二句效果好些, 这就是说, 第一要把单音词变多音词, 第二要把文言变白话, 有的书面语“良久”, 口语就只能说“很久”。3) 书面语停顿靠标点, 口语靠情感的处理、靠语气的变化。说话时, 语言、声调、态势语要综合考虑, 如果语调没有变化, 语言是枯燥的, 如果没有加一点体态语, 语言是不生动的, 系统的综合要求在说话是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来完成说话内容, 且各部门、各系统要有整体感、协调感。
语言表达有一个过程, 就是从生活到思维, 再由思维外化成口语, 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人所说的话, 包含了这个人的生活体验、文化素质、道德水准, 听其言可了解这个人。同样的稿件各人说出来的效果不一样, 就是因为各人的生活阅历不同, 对生活的理解不同。所以要调动知识素养、要调动能力素养, 要调动生活积累。口语表达是传声的、有感情的, 同时手段是多样的。传声包括声音的高低快慢, 强弱长短;表情包括面目、眼神、手足。
【浅谈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推荐阅读:
浅谈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11-29
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10-02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10-19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08-17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任忠燕09-23
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拓宽学生思维12-29
充分发挥农村优势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12-01
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策略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