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作用(共13篇)(共13篇)
1.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作用 篇一
【摘要】: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是展示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盛装舞台,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进器。因而要将竞赛活动纳到常规教学范畴,将竞赛内容与规则列为课程内容,将竞赛成绩作为教学评估指标,将竞赛成效延伸到就业创业之中,全方位发挥其指挥棒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竞赛 常规教学范畴 课程内容 教学评估指标 就业创业 指挥棒作用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技能竞赛,尤其是国家级技能大赛是展示职业教育质量的盛装舞台,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进器。人们都说普通教育的高考具有教学指挥棒作用,目前,职业教育技能赛还只是停留在选拔层面上,未曾普及到全体同学,与教学结合得还不是很紧密,与学生就业创业距离还远一些。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指挥棒作用要全方位发挥。
一、将技能竞赛活动纳到常规教学范畴
普通教育瞄准高考,研究高考,模拟高考,师生是全员、全程参与。目前,职业教育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竞赛,但都是选拔性的,是部分专业成绩好的学生训练与参与,是临近赛事做的突击性教学,未贯穿到学期、学年教学之始终。校级技能竞赛开展得更少些,一年一度的技能节也只是成绩优秀的同学所为,其他同学有的只是看看入选同学表演的热闹,难得亲身去感受,获奖更是少数同学。如同体育运动会一样,可报名,也可不报名。不比普通教育的高考列入了教学范畴,从高一年级开始,就瞄准高考试题的走向,并且融进期中、期末、阶段考试、模拟考试之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不得缺席或逃考。
技能竞赛是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校级技能竞赛更要从入学的那时抓起,应纳入到师生的教学范畴,师生法定要参与到学校开展的技能竞赛当中,这样才能有类似普通教育高考的地位与效果。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技能竞赛要面向所有学生。参与竞赛的学生人数越多,越能反映教学质量和水平,就越具代表性。技能竞赛“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通过人人参赛、逐级举办比赛,让技能竞赛覆盖每所职业学校、每个专业、每位专业教师、每位学生,逐步形成“人人都参与、专业全覆盖、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局面。
比赛就会产生竞争,有竞争就能激发动力。技能竞赛能激发参赛者学习动机,鼓舞其斗志,使其产生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功效与内在驱动力。参与技能竞赛的选手范围广,比赛规模大,自然能够提升比赛成绩的含金量。技能竞赛的规模大,也提高了技能竞赛整体的规格和水平,提升了比赛的影响力。
技能竞赛对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竞争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个人与个人、组织与组织之间不自觉的比较,都有获得较高比赛名次,以期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对于取得较好成绩的组织和个人(包括学生和指导老师)来说,是对自身学习成绩和努力工作的认定,激励人们不断进取,从而对成功的经验起到强化作用,使参赛者更加努力,更加主动,以保持或取得更大成绩。同时,能够督促比赛中的后进组织和个人查找问题,努力学习和工作,以改变落后状态。
二、将技能竞赛内容与规则列为课程内容
技能竞赛,是由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或有关行业部门、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据教育部、劳动部颁发的专业教学标准、技能训练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开展的群众性教育类比赛活动。其内容与规则不应是临时下达,而是公开颁布,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颁布实施前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定稿后作为教学与训练的目标,技能竞赛内容与规则应列为课程内容。
以来,教育部牵头组织多家单位先后在重庆、天津举办了全国性技能竞赛活动,各地各级也举办了各类相应的技能竞赛。参赛者遵照统一规则,在等同条件下,充分地发挥智力与能力,去争取比赛的胜利。评判人员严格依据竞赛规则和规程执法,公正无私地进行观察、分析、判断,从而做出裁决。近几年举办的技能竞赛,从方案设计上看,操作技能性强;从项目设置来看,大多为技能型紧缺专业,充分体现了技能性,反映了社会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
技能竞赛的内容、规则和标准等,有力地引导教育教学工作,影响着职业学校的各项工作。其导向性表现在:引导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课程模式、把握教学重点,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实验实训条件。通过竞赛还可以获得有关教育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信息反馈,以改善和调节教育目标、课程和教材等过程,了解教学工作中的长短、功过,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以实现自我调节,从而促进教学工作和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技能大赛的举行牵动了各方面的改革。应赛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周密计划、团队合作、综合训练模式及参赛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为课程改革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每次比赛之后,学校都会围绕“技能大赛与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对大赛的主要内容、走向及其对技能人才培养基本要求进行分析,把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大赛的前沿要求与企业用人需求等结合起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水平。有的`学校已经把每年的技能大赛列入教学计划,并作为专业教师进修的重要内容。如,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仅在技能大赛,就选派出40名专业教师到现场观摩大赛,学生的参赛作品一出来,教师们就进行拍照或摄像,并要求每一位观摩的专业教师写出分析报告,包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这样,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课程改革就能顺利进行。
三、将技能竞赛成绩作为教学评估内容
就像高考是考察普通教育的利器一样,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教育的标尺。技能大赛在职教人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分量,她的应运而生给学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技能大赛的目的是对专业教学质量进行考评。这个评价标准比传统的更合理,更与职场岗位要求的相关标准趋于一致,更能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参加技能大赛的学校想在大赛中获得了好成绩,就会在赛前组织师生拜师学艺,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趋势和最严格的评判标准。如,20中职烹饪技能大赛,上海的参赛学校,赛前就专门到上海锦江集团拜师学艺,了解烹饪方面的最新评判标准,结果在大赛中获得了好成绩。深圳还特别奖励技能大赛中获胜选手将户口办进市区。
传统的课程评价只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已经不能适合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技能大赛迫使人们对职场岗位要求标准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应该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导向,具有社会性、适切性、情境性、形成性和多元性等特点。为了适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就要建立以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评价体系。技能大赛的开展正有利于评价体系的建立。因为凡是在技能大赛中获奖选手,不但他们所选项目是企业所青睐的,而且,所选技术的操作过程更是与在真实环境中高度相似,它的评价标准则完全是真实职场的标准。
技能大赛是近年提出的评价教育教学思路,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效果。全国技能大赛是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同时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通行的评价方式之一。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技能大赛的内容和各项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真正检验出各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质量,逐渐向国际评价标准过渡与接轨,让技能大赛进一步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教育教学水平高低的权威认证。
近年来,技能大赛在职教领域成了热点名词,在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下,技能大赛开展得轰轰烈烈。技能大赛检测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展现出职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像杠杆一样“撬动”了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
四、将技能竞赛成效延伸到就业创业之中
在技能竞赛中,企业以不同形式参与进来,有的企业参与竞赛项目设计,把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融入比赛,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的企业提供竞赛专用设备和技术支持,为比赛的顺利举办奠定物质基础;有的企业在竞赛现场招聘,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搭建平台。这种校企合作的举办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推动了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
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当今社会要完成一些重要的工作和事情,需要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而需要培养学生乐意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合作。如今很多企业把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定为第一重要素质。技能竞赛设置了团体竞赛项目,突出团队合作理念,反映了现代大工业发展尤其是装配制造业发展对团队合作的高要求。技能竞赛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解决问题的合作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技能大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学校重视技能训练,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它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职业学校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向企业和社会客观地反映了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大赛让学生有了展示技能的机会,使企业更加了解学生,了解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对学生技能要求非常高,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带来了方便,使校企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如,近年来,汽车业“井喷”式发展,让企业明显感到技术和管理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涂装”人才,漆料有毒性和培养成本高的现实,成为影响“涂装”人才培养的瓶颈。而技能大赛增设“喷漆”竞赛项目,正是顺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搭建了舞台,使校企合作实现了“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力度加大了,就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训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总之,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课程、教材建设和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具有深远影响,对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能有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校企结合、工学交替提供合作平台,能整合社会资源,提升职校认可度,增强职校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因此,要全方位发挥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指挥棒作用。
(原载《职教论坛》)
2.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作用 篇二
一、警察体育的定义
警察体育 (Police Physical Education) 隶属于体育学, 源于军事体育, 是公安学与体育学的结合, 既具有公安属性, 又具有体育属性。警察体育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型交叉学科。在发展过程中, 其定义争论较多, 现在也没有一个被绝大多数警察体育专家所认可的权威诠释。
警察体育的发展依赖于公安学的发展, 和警察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而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 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 保护公共财产, 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说明了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是在法律的框架下, 具有暴力性、强制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警察体育素质就成为了人民警察职业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环, 是衡量一名警察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 也是衡量警察队伍素质和队伍建设的关键依据。所以, 警察体育是发展人民警察的身体素质, 提升维护社会治安、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惩治违法犯罪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的一门科学, 具有实战性的特点。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 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 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警察体育是体育学的一个分支, 包含典型的体育属性, 同时, 又结合了公安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 具有典型的实用性、对抗性、暴力性的特点, 这些属性和特点成为警察体育外延的主要构成元素。包括:警察身体素质的提升, 警察执行警务实战能力的提升, 警察警务执法思维的养成, 警察身心健康的保证, 警察体育教育的开展, 警察体育竞技活动的训练与竞赛, 警察体育文化的建设。在此, 对警察体育的概念定义为:警察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手段, 以提升人民警察执行警务活动所应具备的专项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的,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此概念的含义分为五个方面:第一, 警察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手段来开展的, 反映了警察体育的体育本质属性, 突出警察体育的发展是在体育学的发展框架基础上的。第二, 警察体育的开展是建立在人民警察执行警务活动的法律行为基础上的, 是受国家法律所约束和受国家法律所保护的, 是公安本质属性的体现。第三, 警察体育是以提升警察专项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的, 体现其职业特点和职业性质, 突出了警察体育的指向性。第四, 警察体育具有促进警察身心健康的作用, 警察体育是提升警察个体与群体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的有效手段。第五, 警察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既是一种社会活动现象, 又是一种文化活动现象, 警察职业是社会环境下的一种职业, 警察也是社会成员中的个体, 警察文化、警察体育文化也是一种文化的构成元素。
二、警察体育与体育、军事体育的差别
警察体育隶属于体育学, 是以体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为基础, 将体育运动项目运用于警察体育中, 再结合公安学加以改变和运用, 在体育学的基础上添加了警察职业特色和职业手段。警察体育是在军事体育的孕育下形成与初步发展的。警察和军队的性质都是国家的武装力量, 是国家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都具有强大的武力, 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 都具有职业暴力性特点。警察和军队职业区别在于:第一, 归属不同:公安机关属于政府的一个部门;而军队受军委管理。第二, 职能不同: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而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第三, 手段不同:公安机关是制止和打击违法犯罪, 以防卫、控制和抓捕为手段;而军队是以军事防御和军事打击为主要手段。由此衍生出来的警察体育和军事体育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交叉和渗透, 也有许多借鉴, 但在学科定位、学科分类,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所采用的技能运用、战术思维等都产生了较大差别。
三、警察体育的作用
(一) 完善警察队伍建设。警察体育是公安学的组成部分, 是不可分割的构成要素, 是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警察体育中的队列训练、警察礼仪是规范警察工作、生活行为的依据和基础, 是培养警察良好的仪表体态、饱满的精神风貌、严整的警容风纪、协调一致的队伍动作、紧张严肃的警察作风的重要手段。通过训练, 有效保证了警察队伍的管理原则、管理秩序和制度建设, 保证了警察战斗中的指挥原则和指挥权的有效运作, 是警察队伍建设、队伍管理、战斗指挥的正规化、现代化、科学化的有序组织保障。
(二) 提升警察身体素质。人的因素是决定战斗胜败中最重要的因素, 而在人的因素中, 身体素质又是警察战斗力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警察的身体素质是一切警务技战术得以实施和运用的基础条件和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警察体育的技战术的训练、提升与运用, 都必须依靠强大的体力作为基础支撑, 警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 才能承受艰苦、复杂、多变的执法环境的负荷, 有效发挥警察体育技战术水平, 圆满完成警务执法任务。警察体育中的公共体育和体能主要以提升警察的各种身体素质为目的, 体能是指身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包括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适应外界环境的身体能力等身体素质机能能力。
(三) 提高警察警务技战术能力。警务技战术是警察体育的主要研究内容, 是人民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中主要运用的手段和方法, 是警察体育教育训练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攀爬术、机动车驾驶、泅渡等基本技能;散打、拳击、摔跤等格斗技能;擒拿术、缉捕术等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各种警械装备的使用技术;各种警用枪支的实战射击技术;查缉战术、追击堵截战术、解救人质战术、枪战战术、缉捕战术、行动指挥、临战战术等警务战术与指挥;防暴队形、防暴技能等防暴战术与指挥等等。警务技战术对有效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提高捕获犯罪分子及犯罪嫌疑人的能力和成功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有效保护自身安全, 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和决定性因素。
(四) 提升心理素质。警察体育教育训练可以使警察产生和强化积极的情绪体验, 降低和解除紧张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乐观主义的感受, 增强安定感;警察体育能改善警察对自身体质体能水平的认知, 对自己身体外貌的认知, 对自己身体战斗力、抵抗力、健康水平的认知, 从而提高身体的自我评价,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警察体育通过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 促进警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发展, 进而促进警察思维的灵活性和灵敏性, 提升智力的发展;警察体育以各种体育活动的方式, 促进警察个体间、团体间, 以及个体与团体间的沟通与交流, 促进心理释放与心理肯定, 完善心理修复, 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促进警察心理健康和提升心理素质。
(五) 培养意志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通过警察体育的教育训练, 有助于培养人民警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和思想作风, 有助于培养人民警察机制灵活、沉着果敢、英勇善战、谦虚谨慎的优良品质, 有助于培养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法律、忠于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六)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警察是以团队的方式来完成国家赋予的法律责任的, 警察体育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方式, 不断强化和促进警察的团队意识、团队观念和团队作风, 培养警察的集体主义观念, 促进警察的团队配合、团队协作、团队保护的行为习惯和精神。使团结不再是一句口号, 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七) 丰富警营文化。警营文化是社会文化现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警察体育文化又是警营文化中最重要的支撑元素之一。警察体育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 将愉快健康、高尚文明的精神生活带到了警察生活的余暇。警察体育文化活动融教育性、趣味性、情感性、健身性、广泛性、易接受性于一身, 推进警察健全性格的培养, 丰富警察的精神文化世界, 推动警营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四、警察体育的意义
警察体育是警察队伍建设和警察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完善警察队伍建设, 提升警察身体素质, 提高警察完成警务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警务技战术能力, 增强警察应对突发状况的心理素质, 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训练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 活跃警营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随着我国各级公安机关的深化改革和警察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强力推进, 要不断加强警察体育研究, 改进警察体育教学训练的方式方法、训练理念, 提高警察体育教学训练的科学性, 提升警察素质, 避免和减少警察在实战中的伤亡, 弥补和完善警务技战术理论, 突出实战性、科学性、适用性、灵活性, 符合现场环境和临战状态的技战术要求, 更加有效地制止犯罪行为, 抓捕犯罪分子,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为我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文轩, 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7
[2]姚鑫, 杨柳.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7
[3]韩铁稳.普通逻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4]满庆寿, 狄志伟.警察院校体育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 1
[5]王海源.警察体育与警务技能辨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8
[6]黄玉珍.试论警察体育的功能[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3, 5
3.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作用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游戏 意义
1体育游戏的意义
体育游戏是激发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体育游戏也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促进小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丰富小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而且小学生在进行体育游戏时,一般都分组进行,通过体育游戏,不仅能教给小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还能培养小学生组织纪律意识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对小学生的心理、身体发展和各方面的能力培养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使小学生在游戏中释放自己、陶冶自己的情操、消除学习压力。
2体育游戏的主要特点
2.1娱乐性
中学体育教师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特点,选取或创编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游戏内容,而体育游戏娱乐性可以吸引着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因而有助于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活跃体育课堂气氛,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进行体育练习的积极性。而体育游戏本身具有的竞赛成分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练习体育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练习体育的趣味性,比纯粹的竞技比赛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动作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2普及性
可以说,在中学体育教学的教育手段的选择和应用上,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体育教育手段。体育游戏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因人、因地不受性别、器材、年龄等外部条件的限制。男女均可,形式多样,老少皆宜,便于普及,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参加不同的体育游戏。而且,体育游戏活动规则易于掌握,方法简单易行,具有非常广泛的普及性。
2.3目的性
任何体育游戏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行为,其是人们通过有意识的体育运动来达到传授体育的技能、发展体力和智力、培养情操,进而为从事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活动提供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在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游戏参加者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创新游戏内容、制定相应规则、传授体育游戏的经验以及不断地创编出全新的体育游戏以适应中学体育教学新的活动要求和教育目的。
3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应用
3.1有效创建开展体育游戏的情境
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期间,教师有效创建体育游戏的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让其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并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有一定故事与情节的游戏更有吸引力,能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中,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游戏不但有吸引力,还有相应的规则与要求,小学生进行游戏时就能够根据这些规则与要求培养遵守规定、团结友爱、勇敢与坚强的良好品质。而游戏情境的创建能够使小学生在轻松的活动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运动技能及规律,更好地锻炼运动思维,从而成功地进行创新实践。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好奇心较强、兴趣多、擅长表演且能够较快地接受新事物,这些特征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要有效创建教学情境,并应用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3.2在实际教学中,要切合实际,选择适宜体育游戏
小学游戏的教学方式,教师选择游戏的好坏都关乎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游戏的选择和教学显得特别重要。游戏要符合儿童的体质能力、需要、兴趣、品德和智力水平,符合其发展规律,符合教师自身指导水平和教学时间、教学设备等客观条件,不从儿童实际出发,不针对儿童存在的问题,就会削弱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甚至有损儿童的身体健康。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小学生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注意这些细节性的问题,多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身心特点,身体机能等方面考虑,为他们营造出一个活泼、有序健康安全的游戏氛围,让学生都能在这个大环境中安心游戏,安心学习。
3.3适当改变并创新体育游戏活动
喜爱游戏是小学生最突出的特点,但因为其兴趣转变较快,假如游戏内容较为单一,长此以往也会降低小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要适当对游戏进行改变与创新,相同的游戏使用不同的开展方法,可以使小学生时刻都有新鲜感,并能吸引其注意力,启发其想象能力,让游戏变得更具特色。比如,开展贴膏药的游戏时,一般情况是教师将男女生各分为一组,游戏内容总是一个学生追着另一个学生跑。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进,将男女生混合分组,也可以让一个小学生同时追两个,或是两个追一个等等,这些改变都能提升小学生对游戏的兴趣。
在游戏教学期间,教师也要依据小学生的特点持续创新与改变游戏方法。依据小学生的游戏情况,教师还能够适当指导并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如进行网鱼游戏时,就可以进行一定的改变及创新。如可以给鱼设置一定的角色,选择出一只鱼王,让鱼王带领其他鱼来躲避鱼网,这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更加团结一致;还可相应地增加一些破坏鱼网的鱼,如此就可把鱼与鱼网置于相同的地位,进而鼓励小学生的鱼敢于向捕捞者发起挑战。
结语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小学生体育动作技术的形成,还能够提高小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小学生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生理机能的发展,所以体育教师要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体育游戏。
【参考文献】
[1]庄绪华,葛长春.浅析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44-46.
[2]安晓倩.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体育时空,2016,(5):70-72.
4.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作用 篇四
水资源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控制性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发展十分迅速,中小河流治理作为水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我国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大作用。但在我国当前实际的中小河流治理当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对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没有引起十分的重视。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只有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保障我国水生态环境效益,从而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中小河流治理现状概述
我国中小河流众多,水域面积广阔,河流沿途经过的城市也较多,对沿途城市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当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人们对生态坏境质量的需要,我国就此展开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就我国当前的中小河流治理情况来看,河流治理的重点主要是疏通河道、防洪排涝,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小河流的防洪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但是在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中小河流规划不合实际
中小河流缺乏系统的规划工作,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薄弱,基本情况不清,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明,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河流沿岸的城镇规模日益扩大,社会财富日益聚集,对防洪安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河流规划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河流治理和管理的需要,难以有效指导当代河流的治理和保护。
1.2水污染严重
我国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广阔,中小河流沿途经过城市的工业以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到河道,致使河水被污染,河水污染就会破坏河流的生态系统,恶化水环境。
1.3河流人工化
在我国当前的中小河流治理当中,由于治理工作的需要,在河道工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混凝土结构、石块等硬质材质来砌筑河床,致使河流被完全人工化,影响到了河流的水环境。
1.4以防洪防汛为主,忽视水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当前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以防洪防汛为主,为了充分发挥河道的防洪功能,治理工作者势必会对中小河流进行工程性的改造,在河道工程中,难免会破坏河流沿岸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水生态环境。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面对此种问题,治理工作者大多采用的是先施工后治理的方式,只注重眼前的防洪防汛改造,对于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中小河流治理在水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分析
2.1中小河流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宝贵资源,在我国,中小河流面积广阔,河流流量大。而水生态环境是指环境水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各种水分条件的适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状况。由此可见,水生态环境与中小河流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中小河流沿岸的动、植物以及人民群众之间构成了一个全新的生态体系,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将直接影响到生态体系中的每一个个体。
2.2中小河流治理有助于河流沿岸生物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中小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在中小河流沿岸的生物也比较多,但是我国地形复杂,而且全球气温持续升高,给中小河流的生物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中,通过筑建河床,为中小河流沿岸的动植物提供必要的水源,为中小河流沿岸的农业灌溉提供便利,同时河流的水分还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功效,协调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中小河流治理的有效对策
3.1统一规划,全面治理
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必须做好科学、全面的规划,根据我国当前中小河流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严格按照规范的标准,给洪水足够的通道,按照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从而规划出合理的治理方案。
3.2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针对我国中小河流水污染严重的问题,主要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为此作为相关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国家要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坚决打击污水乱排的行为。作为企业,更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废水的过滤,严禁向河流排放有毒的废气废水。
3.3减少河流的渠化
在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河道工程所用的混凝土、砌体石块等硬质材质会对原生态的河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致使河流自身的自然条件失去优势。为此,我国在中小河流治理中,要尽量减少河流的渠化,保持河流的先天自然条件,在河流治理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的采用植物养护的方式去保持和改善河流沿岸的生态环境,从而既满足河流的防洪功效,同时又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
3.4综合治理
中小型河流大都发源于山丘区,河道比降陡、切割深,洪水来势迅猛,泥沙含量大,易对下游治理工程造成淤积和水毁。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与上游小流域治理相结合,对上游山丘区采取退耕还林、封沙植草等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同时通过修建谷坊、塘坝等基础设施以减少河流泥沙,调蓄河道径流,同时在考虑到河道的防洪功能外,还要注重河流沿岸的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治理与防护的协调发展。
4.结语
5.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作用 篇五
性
【标题】试论中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值体现 【作者】杨 莹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素质教育价
【专业】美术学
【正【指导老师】吴 兴 红
文】 引言
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教育。可是,我国长期以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美术教育一直是极其薄弱的环节,近十年来,虽然在《中小学美术大纲》的指导下,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为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可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差甚远。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伊莱恩?皮尔科汉和鲁斯劳特劳斯?盖纳在《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著述中认为美术能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美术教育对启迪心智,培养人的创造性能力,求其异思想,审美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提高智力发展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而中小学美术教育恰好在素质教育中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美术教育的概述
(一)、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和创造性,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之功效。它适应于人们延续美术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愿望,并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日趋成熟。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门类,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发展和完善了人的精神和身体。教育是美术的功能之一,但美术并非是有意识地教育人,虽然它对人有着某种影响,而美术教育是有意识的教育活动。①美术是以其终极作品作用于人,而美术教育则以作品的学习与制作过程和终极作品一起发生作用。美术主要关心的是作品的效果,而美术教育除此之外还对个性作用的过程抱有兴趣;美术主要诉诸于人们的眼和脑,而美术教育既诉诸于学生的眼和脑,还包括手的训练。在美术教育中,美术是一个基础性因素。离开了美术不可能存在美术教育。但美术教育比美术更为深刻广泛,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情况
美术教育,在古希腊的教育中就被列为美育的重要学科,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古老的中国,均历史悠久。时至社会主义的今天,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国家把美育放在了重要的地位。②然而,事实上,我国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还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美术教育重要环节的美术课往往没有具体的落实到位,或者把美术课作为纯技术性的技能技巧训练课,不是把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再者,美术师资水平低,教学设备相当简陋,甚至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问题严重。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美育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除客观的一些实际困难外,主要还在于人们对于美术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目标与教师要求之间存在偏差,美术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与创造美的能力,而多数美术教师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认为“画得好就一定是好学生”,这些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到钻研教学、改变教法上来。这种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审美心理。尤其是在国外是把美术教育当作素质教育来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调个性的形成,是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虽提倡素质教育,可在实施中却不尽人意。
第二、过分强调“双基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美术课中的双基训练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苛求学生画得与书上或自己的一样,忽视了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及不同的心理变化;不注意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忽视了学生作品中创造性因素的存在,不利于学生的创美意识的形成。③? 第三、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存在着偏差。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老师恨不得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情况,只注重了作业的某一结果的获得,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创造性的参与,忽略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体验。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也往往只注意作品的形,而忽视了作品中创造力的表现,这种只注重某一教学结果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发掘学生的创美潜力。21世纪,我们的教育逐渐转向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保证全体公民应具备基础文化素质,并努力使这种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从而带动整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提高,为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基础。④普通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美术教育是一种基础美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它具有全体性。普通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画家、雕塑家和工艺美术家的教育,尽管这些专业的教育必须依赖于普通教育所提供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审美品质。按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我国的所有的公民在中
小学都应该接受普通美术教育。
二、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运用美术手段,感染培养受教育者的一种社会工作和社会文化现象。它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建设社会文化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⑤?而“学校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照上述教育总体要求,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其他辅助性美术教育活动,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项工作。⑥
素质教育,是指国家强制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素质教育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⑦
素质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其目的集中在人格的培养上,注重智力的素质,气质为情的素质,性格为意的素质,能力为技的素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各方面有着学科独特的优势。如今的小学对美术、音乐课则总称为艺术课,艺术课对小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培养,尤其是他利用的是育教娱乐的方式来体现素质教育。当今的国外对艺术课的开展更加的重视,这不得不让我们看到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在我国不同时期的美术教育中,都普遍存在着重视课堂教学,忽视自然教学的现象。无论是在启蒙时期,还是在最后的专业学习时期,往往都忽视了自然的重要性,使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关心度下降。而今天的美术教育早已不是那种纯粹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当作培养全面发展人的一种手段,也被视为实施素质教
育中“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 当然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它自身的实现,也有赖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要进步,就的依靠教育手段来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正好给其他学科带了个好头。而恰恰在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是最强的。所以我们就应该把握好学生的成长方向,善于利用一切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而美术教育就恰能起到这个作用,通过美术教学方法或作品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发掘创美意识与潜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完美型”人格,开发学生智力,挖掘潜能等等。只要把这些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那么素质教育就不是空口说白话,就能为未来的社会培养大批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三、中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⑧在美术教学中就是要训练学生善于发现美和感受美。对美的鉴赏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美的认识、识别;二是对美的欣赏。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审美活动中首先需要美的感知作为出发点,它是萌生美感的基础。美感知的敏锐程度,直接影响美感的广度和深度。在当今社会审美能力日趋严重,艺术设计被受重视。比如服装设计,我们的服装款式新颖,色彩和谐漂亮。都离不开美
术教育的功劳。
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召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⑨
在《美术课程新标准》的指引下,强调“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美术的学习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理解美术,才能扩大和加深对美术的体验、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有了深刻体验支持美术学习。才能突破纯粹的技能技巧训练的层面,将人类的精神财富内华至学生的心灵和行为,促进学生人
格的完善。
我们知道,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美术能影响人的文化、修养、品味、情绪,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一直感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严肃紧张有余,宽松和谐不足,这样沉闷的环境,对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无疑是一种伤害。这就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美术教学中讲究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美术作品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审美理念去塑造事物,以生动的视觉形象集中鲜明且具有倾向性地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多讲解和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端正他们的思想品质,提高他们识别生活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去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二)、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规律性与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知道创造性劳动是劳动最有价值的体现。比如我国的四大发明,比如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只有不断创造,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而在美术创造领域中,艺术大师毕加索难能可贵的勇气,他一生的精力在寻找儿时作画的感觉,他之所以名扬世界,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开创了立体主义画派。可见,绘画对学生的重要性及创造的重要性。⑩当然一个社会是否有利于其成员创造力的发挥,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表现出来的。
6.试论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论文 篇六
一、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课特点
1、强调“健康第一”。健康第一是整个学校的指导思想,更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最基本的理念。新课标强调指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传统体育教学只强调增强体质,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显然这已不符合现代健康观。现行新课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集中反映了新的课程理念。
2、弘扬主体性。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尊敬服从教师,过分强调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统一行动,学生只能在“统一”的框框内被动学习。新课程明确强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彼此平等,相互沟通,共同发展,这种民主、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为小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宽松的教学环境。
3、倡导新学法。新课程理念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培养了学生终生体育的愿望和能力。
二、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师如何进行体育实效教学
1、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科学的健康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坚持经常锻炼,培养健康意识,最终形成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注意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交流的快乐。通过安排克服障碍和经受与适度挫折的训练,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要把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即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具体到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运动负荷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考核办法的制订等方面,都要考虑到个体的具体情况,使学生能接收,能乐意学习。新课标中的健身体育、愉快体育、民族体育以及与体育密切相关的营养、保健、生理、心理健康的知识,都应向学生传授,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2、确保主体性的发挥
(1)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导演”,让学生成为主要角色,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如小学三年级蹲撑前滚翻的考核,我讲解考核方法,演示一次,接着让学生自测一次,然后分组考核,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结果情况很好,既达到了考核目的,又让学生学到了裁判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2)教师的教学态度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参与热情。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加迅速。”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情融洽,学生对教师就会更加尊重,对教师的教学也更易接受。若教师面无表情,过分严肃,会使学生觉得紧张,甚至产生焦虑情绪,给学生造成精神上的压抑感,你再要求他专心、用心也是无济于事的。体育教学实践课大多在操场上,学生容易受干扰,教师更应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和蔼可亲。这样学生才能感到轻松、愉快、亲切,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思想集中,反应敏捷,容易学会动作,即使有一定难度动作,也会开动脑筋,攻克难点,掌握它,学会它。
(3)教师不能偏执于师道尊严。由于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生成性,学生有时会先知于教师,教师有时会失去“先知先觉”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课堂就成了师生之间平等交往,互动的场所。课堂教学的时间更多的还给学生后,学生的奇思妙想就会有新见解,新建议,甚至可能对教师的指导性建议提出疑问,这时教师就应该放下知识的权威,勇于承认知识的不足或技术的短缺,尽力保护学生主动参与教改的热情,并要大力鼓励学生提问题,生疑、质疑,从而使主体性体育教学顺利实施。
3、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伙伴,因此教师的指导性不可能是绝对权威的,也不可能采用强制性手段,显然指导的难度大了,对教师的要求也高了。笔者认为,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适时、高效、全面的指导上。“适时”就是不能老放马后炮,要有洞察本领,如能洞察一切则更好,最起码应做到适时指导:学生对动作要领或是动作要求不理解时,或是练习没劲感到厌倦时,或是学生之间有纠纷时等,都要非常及时的给予指导。“高效”就是指导要得法、得当,只要一点拨,就能驱散迷雾,豁然开朗。“全面”就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指导。课的任何一个部分都要关注,都要指导。指导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有行为习惯、情感心理。为使自己达到“适时、高效、全面”的指导,就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研究吃透教材,要了解和研究自己所教的学生,既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的远,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信息,才能接得上嘴,插得上手,点拨学生思想的火花,提高指导效果。
4、注重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单一,以皮尺、秒表决定一切,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评价。在这种评价思路指导下,有的体育教师就把评价当板子,对那些上课不守纪律的,对绝对权威有不同意见的,就任意压分数,致使师生关系紧张,矛盾恶化;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对学生总是没有好声好气,如学生一提问题,就责怪学生:“这也要问”!有的学生协调性差些,前滚翻动作做不好,就冲着学生说:“这么简单的动作也不会做,笨得像猪一样”,等等。总之,这种不合理的评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锻炼身体,学做真人的积极性,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以上这几种教学方式只是我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的一点粗浅想法。但是,我想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实效教学的前提和条件
如何使你的课堂具有实效性呢?首先,备课要充分考虑实效性。一堂成功的课,一堂真正有实效的课,是与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密不可分的。它首先建立在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上,它体现了教师钻研教材的水平或备课的能力。一堂课有效与否就要看本堂课有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否能找准重、难点,能否挖掘出教材中潜在的文化内涵,能否层层深入地抓住教材的明线和暗线,再根据教材安排、学生的年龄及特点,将其有机地结合,构建完美的课堂预设。小学体育教学也是这样的,这个“预”就是体育教学中的备课。备课是否具有实效性,体育用具及场地的准备对于你的教学起不起作用,如果起作用,那么它就具有实效性;反之,就不具有实效性。其次,课堂教学时间和容量的合理安排。一节课40分钟,如果课堂结构松弛,进程缓慢,健康知识容量少,也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我在教学时做到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学生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再之,合理地与生活实际情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合理地应用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易于解决知识的重难点,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记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7.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作用 篇七
一、在“读”中培养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案例1]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2My Schoolbag A部分5个字母:Jj、Kk、Ll、Mm、Nn。授课教师对这5个字母设计了下面几种读法:一是让学生按顺序用前升后降的方法连续读几遍, 使他们先熟悉字母的读音。二是在大写字母前加上“big”, 在小写字母前加上“small”让学生读。例如, 男生拍手读“big J”, 女生拍手读“small j”。三是倒读几遍:Nn、Mm、Ll、Kk、Jj。四是5人一小组读, 给每一个组里的5名学生分别命名为:Jj、Kk、Ll、Mm、Nn, 然后组长问:Who’s Jj?一组员答:I’m Jj。五是让学生2人一组边击掌边读。在这一过程中, 每个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
[分析]
英语字母说起来简单, 但要让全体学生读准确、辨清楚不是领读几遍就能解决的。案例1中的授课教师设计了五种读法, 使学生在读中区分了大小写;强化了对这5个字母读音的记忆;加强了学生辨认字母的能力;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在“读”中悟出结构
[案例2]
这是四年级的一节英语课, 其中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2 My Schoolbag B部分中的6个数词:twenty-one, thirty, thirty-one, forty, fortyone, fifty。授课教师设计了这样几种读法:第一, 先分后合:[twen]、[ti]→[′twenti] (twenty) , [θ藜:]、[ti]→[′θ藜:ti] (thirty) ...第二, 由简到繁:twenty→twenty-one, thirty→thirty-one...第三, 打手势:当手掌垂直向下时 (↓) , 读重音, 当手掌从左向右时 (→) , 读非重音。第四, 男女生轮换打节奏对读, 例如, 男生:twenty (X X) , 女生:one (X) , (稍做拓展) 女生:twenty (X X) , 男生:two (X) …
[分析]
二十一到五十的数词拼写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但案例2中的授课教师抓住了这些词的构成特点,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各种读法, 把每个数词科学地读了出来, 这样就降低了学习难度,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渐领会这些数词的结构:整十数的最后一个音都是[ti], 十位数与个位数之间有一短横, 数词fifty在学生读熟了[fif]之后, 就能根据读音完整地写出fifty了。可见, “读”对记忆单词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多音节词, 这种把写建立在读的基础上的做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读”中理解含义
[案例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1How Do You Go There?B Let's read部分, 是关于几个不同国家交通规则的一篇短文, 短文后有5道判断题。这篇短文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扎实、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来说, 难度不会太大, 可是其他学生则认为是单词的堆积, 无法理解其意, 要正确做出这五个判断题会有一定困难。所以授课教师设计了如下五步曲:第一, 扫读一遍问题;第二, 快速读 (划出不会读的和不理解的词语及句子) ;第三, 听录音小声跟读;第四, 慢速读 (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可以根据上下文猜) ;第五, 重读问题, 做判断。笔者看到绝大多数学生判断正确。
[分析]
像案例3这样难一点的短文, 要让学生准确理解其含义, 必须得反复读, 但如果不考虑策略, 让学生“死”读, 势必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其意, 当教师纠正答案时, 其他学生说“Yes”, 他们也会跟着附和。本节授课教师设计的五步曲阅读法, 一环套一环, 层层递进, 在第一步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使学生浏览了全文, 进行了整体感知, 划出了不会读的和不理解的词语及句子;第三步模仿地道的英语, 解决了单词的读音和句子的语调问题;第四步使学生能边读边想, 让全篇短文的含义尽在掌握之中;第五步使判断正误水到渠成。教的本质在于引导,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 指而不明,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自己不要讲得太多, 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读”中去体验、去感悟。
四、在“读”中掌握技巧
[案例4]
教学内容是: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6 A Field Trip B Read and write部分。授课教师在教学这篇对话时, 通过不同的方法, 让学生正确读出句子的升降调, 读出句子中的强弱变化等。在处理了对话中的几个新词后, 师生们是这样做的。
T:Please read the dialogue by yourselves.
(学生开始认真地读起来。)
T:Please look at the dialogue and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Compare with you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学生紧盯书本一边听一边用笔做着标记。)
T:Well, who can tell us how we should read it?
S1:特殊疑问句要读降调。T:Good!Please have a try.
S1:Where is John?Where is Amy?
T:Good job!
S2:陈述句也读降调。For example, it's time to go.Tell him we're leaving.And so on.
S3:一般疑问句要读升调。For example, is he playing chess?Is she writing a report?And so on.
T:Well done!
S4:我注意到了句子里有的单词读得重, 有的单词读得轻。例如, 在It's time to go.这个句子里, “time”和“go”读得重, “It's”和“to”读得轻。
T:You are clever.一个句子也有重音, 主要动词、名词、副词、疑问词等通常都要重读, 一般规律是轻、重音交替出现, 造成一强一弱的效果, 体现出英语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S5:I understand.But she's running to us!一句中to不读[tu:]而读[t藜], 为什么呀?
T:句子中的单音节介词、单音节连词、冠词、代词等一般要弱读, to属于介词, 所以在句子中要弱读为[t藜]。
S6:She's running to us!Look!She's over there.语气很强烈。
T:You're right.Wu Yifan突然发现了Amy, 所以他很惊喜、很激动, 因此同学们读的时候, 节奏要快, 音调要高, 语气要强烈。OK?
Ss:OK.Thank you.We understand!
T:Now please work in groups of three.
(学生三人一小组读得很投入, 每当一名组员读得不对时, 其他组员争着示范, 教师巡视指导。)
T:Which group wants to read? (学生纷纷举手)
T:Group1, read it.Others listen and fin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7:你们的语音、语调都很好, 但是“Tell him we're leaving.”句子中“Tell him”后面要稍微停顿一下, 可是Wang Ping一口气就读完了。
S8:……
在师生共同探讨和尝试下, 同学们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不论是发音、连读、语调还是感情等方面都把握得很到位。
[分析]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是小学英语教学目的之一。而小学五年级英语课本里的对话内容已趋于丰富, 各种句式同时出现,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示范, 让学生在不同的读法中体会各种句子的语音、语调和感情变化等。案例4通过试读、范读、做比较、小组合作读等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读英语的技巧。
五、在“读”中感受精彩
[案例5]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2 My Schoolbag B Let's learn and Let's chant部分。Let's learn部分是二十一到五十的数词教学, 难度较大, 也很枯燥。授课教师在向学生示范完这些数词的读音、结构和写法后, 利用Let's chant这一部分巩固了数词和询问数量的句型。
1. 播放录音, 让学生仔细听, 仔细体会磁带里的范读。
2. 学生跟磁带小声模仿。
3. 师生拍手打节奏齐读。
4.“一”对“多”读。例如, 一名女生读:How many picture-books…其余学生接读:do you have?这名女生又读:Forty!Forty!Forty!也可以反过来, “多”对“一”读。比如, 全体学生读:How many picture-books…其中一名学生接读:do you have?…
5. 男女生对读;小组比赛读;打擂台决出优胜者。
在灵活多变的、充满趣味的诵读中, 学生里边打瞌睡的没有了, 东张西望的、抠指甲的也消失了, 一个个瞪圆了小眼睛, 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英语的活动中。
[分析]
二十一到五十的数词教学如果设计不合理, 就变成了教师领读, 学生跟读, 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乏味, 再加上询问数量的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长而难, 要让刚学了一年英语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它们的确有难度, 然而授课教师恰当地利用教材里的chant, 设计多种读法, 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学生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这些数词, 而且也使他们像记口诀一样对询问数量的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脱口而出。教师指导有方, 学生读得高兴, 读得有信心, 读出了英语课堂的精彩。
结束语
“读”是英语学习的传统方法, 也是现代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读”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 丰富学生的想象, 形成语感, 激发情趣, 增强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正确、有效、声情并茂的朗读, 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使他们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读”中得到培养, 更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使学生想读、爱读, 进而爱说、爱学。学习英语的确要做适当练习, 但归根结底, 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 不是做练习“做”出来的。“读”出来的英语是地道的、自然的, 因为使用者凭借的是“语感”;“做”出来的英语往往流于生硬, 因为使用者是依赖“语法规则”硬“做”的。因此, 我们小学英语老师要重视课堂上“读”的训练, 让学生充分地读, 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读”的水平, 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介绍了各式各样的读法, 并阐述了“读”对小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性, 旨在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读,英语教学,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如何学习英语词汇[J].英语周报 (小学教师版) , 2007 (3)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黎茂昌, 曾美良.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小学外语教学 (小学篇) , 2008 (6) :9-12
[4]马剑辉.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探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 (小学篇) , 2008 (8) :12-15
8.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作用 篇八
摘 要 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科技化使竞争深入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方式。体育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体育对于培养大学生所需要的竞争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作用。在机会相等的条件下,谁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强,谁就有可能抓住机遇,占据优势,立足于社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竞争意识 作用
一、前言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的最为明确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三维健康观把健康从单一的生理扩展到了心理及社会等领域,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科学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也进一步加大了各种人才的竞争力,处在大学时代的当代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是知识技术的准备,心理素质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要在大学校园里得到很好的锻炼,有了良好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力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对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机会相等的条件下,谁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强,谁就有可能抓住机遇,占据优势,立足于社会。
二、竞争意识与体育活动特点
(一)竞争意识的特征
1.竞争的争利性与激励性。人们之所以参加竞争,其目的就是在资源或利润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希望自身能够抓住机遇,发挥能力与优势,并在竞争中获胜,从而得到尽可能大的利益或好处,以利自身的需要与满足、生存与发展。精神追求的较量与物利益争利性是竞争本身固有的特质,它是竞争得以形成的原动力。由于竞争精神和物质所获得的不同,一方面反映人的能力和智慧的高低,因而关系到个体对自我的价值与能力的认同与社会的评价和贡献。另一方面,它又关系到人的切身利益的获得与享有,进而影响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质量与空间。所以竞争必然具有激励性,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竞争的扩展性与风险性。竞争之所以具有扩展性,一是因为竞争通过比较、鉴别,形成动力并推动发展;二是人们的欲望、潜力是无限的,在竞争中能够得到不断的激发和释放,所以在竞争中总会形成扩展的优势。虽然每个竞争的主体在竞争中力图获胜,但由于竞争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和偶然性的干扰,决定了在竞争中任何竞争主体所做的决策,其判断性、选择性、正确性无法得到百分之百的保证,产生了判断、选择、决策的错误和竞争失败的可能性。因此,竞争必定伴随着风险的存在。
(二)体育活动特点包括健身性、教育性、文化性、竞赛性、技能性、娱乐性和社会性等
首先,健身性,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进而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协调发展;其次,教育性和文化性,日本学者前川峰雄说“体育是通过可视为手段或媒介的身体活动进行的教育。”文化性,体育作为文化现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理解,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再次,竞赛性,竞赛性是体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大多数体育项目都是具有竞争性的,这也对参与体育运功的人的竞争意识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体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的作用
(一)学校体育与学生竞争意识、竞争能力的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激烈的竞争性是现代体育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体育运动之所以被人们狂热崇拜,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以最直接、最不加掩饰的竞争方式,呼唤着人的本质力量。学校体育可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它可以酿造一种紧张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竞争的热忱,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潜力,驱除懒散,焕发热情,追逐成就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遵守规则,对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对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首先,它可以培养积极进取的思维方式;其次,它可以培养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竞争者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的人与病态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讲,健康(心身并健)的竞争者都倾向于坚定、勇敢、果断、敢于冒险、进取而又百折不挠,并有败中求胜的信念;而体弱多病者往往倾向于动摇、怯懦、犹豫等,另外,体育的竞争也是一种智慧的较量。任何一种体育比赛都要求以己之长,克彼之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质上就是一种竞争的技巧。
(二)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不会合作的人就不会竞争,只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才能更有力的去参与竞争,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合作、小组间的合作等合作学习法,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交流,取长补短,全面的发展。
(三)促进学生自我培养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逐步形成竞争的能力,并能转化成一种有形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主要取决于学生本人的自我愿望和努力程度。教师要善于把握他们这种愿望和努力方向,同时引导他们正确分析主客观情况,找出竞争成败的原因,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人才。体育运动最富竞争性,它为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在竞争中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竞争即是力与美的比赛,也是行为、意志品质的较量。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树立起勇敢、自信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敢于接受挑战,勇于竞争的意识。在体育教育中,根据竞争风险性的特征,培养学生善于承受挫折与压力的能力。在比赛中,有胜利就有失败,教师应让大学生懂得胜利是人人向往的,失败也是难免的,生活中没有常胜将军,要有坦然面对失败的胸襟,以及从头再来的信心。此外,还可以通过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因为球速的快慢、角度的偏倚,都需要学生当机立断,采取相应的战术或补救措施。如果不能迅速做出明确判断,那么胜利将与你擦肩而过。
(四)体育教学具有培养竞争意识和品质的特殊功能
体育运动是竞争性的活动,体育教学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竞争意识养成的教育。“竞争是体育的灵魂,没有竞争就没有超越,就没有创新和发展。”体育与保守和惰性势不两立,体育运动的强烈的竞争性激励着每一个参与者必须全神贯注倾其全力地去拼搏去夺取。持久的体育教育活动可以养成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
在体育竞争中只能产生一个优胜者,其竞争的目的性与实效性极强。在体育运动中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体在同一规则下争夺同一目标,先得为胜,后得为败,不容争辩。通过体育教学能使学生切实体味到竞争的真谛。通过体育运动比赛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情趣与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身体机能、心理素质和竞技水平,从而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现代体育的竞争不仅比身体机能、竞技水平、经验,而且还比思想、意志、作风和拼搏精神,这是一种全面的抗衡和竞争。竞争的参与者必须具多方面的良好素质。体育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对人的机体产生影响,它不仅能影响到人的生理,还能影响人的心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所以,“现代体育同时还能够作为社会教化手段来促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凌.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82.
[2]张志宇.试谈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竞争能力培养[J].科学教育论坛.2005(19).
[3]刘军.论体育的竞争精神[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45.
9.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作用 篇九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而教师是教育改革与进步的关键。因此,近些年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一直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通过与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讲教师和相关领导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当前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评价存在问题。因此,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展开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良性发展。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评价现状调查问卷》通过查阅评价理论相关文献,以及与培训主讲教师访谈后编制而成。问卷的被试是参加过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问卷第一部分是对问卷被试的基本信息调查,第二部分是调查题目部分。第二部分又分为3个小模块,3个模块根据评价类型分为诊断性评价调查、形成性评价调查、总结性评价调查。每一个模块由5~6道测试题组成,采用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混合的形式。在问卷的提问与回答方式方面也混合采用二元选择式和里克特五级量表形式。
问卷面向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邢台等地区的参训教师进行发放,共发放350份,收回310份,问卷回收率为88.6%;有效问卷300份,问卷有效率为96.8%;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2.1参加培训教师的基本信息情况
通过对30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女教师比男教师略多,分别占总人数的53%和47%;教师的最高学历以本科为主,达到总人数的83%。教师年龄处于31~40岁和教龄处于儿~之间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7%和53%,表明当前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以教龄为以上的中年教师为主,而30岁以下、教龄少于10年的青年教师正逐渐成为被培训的主要人群。
从参加培训教师所任教学科方面来看,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达到总人数的45%,数学教师达N2o%,语文教师达到13%,而其他一些学科的教师人数均占总人数比例的10%以下,部分学科甚至没有教师参加培训。
2.2培训的诊断性评价现状
本次调查通过5个二元选择式题目对培训的诊断性评价现状进行调查。5个题目分别调查培训前期是否对参训教师进行过参加培训的意愿、参加培训的动机、告知培训的学习目标、告知培训的评价标准、测试现有教育技术水平等5个方面的评价。调查发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诊断性评价阶段比较重视告知学习者培训的学习目标和培训的评价标准以及学习者参加培训意愿的评价,但是忽略了对参训教师学习动机和现有教育技术水平的评价。
2.3培训的形成性评价现状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形成性评价现状也通过5个二元选择式题目对其进行调查。5个题目分别调查培训过程中是否对参训教师进行过学习积极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对培训教师和培训过程的意见、对培训的满意度等5个方面的评价。调查发现,70%以上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形成性评价是比较满意的。
2.4培训的总结性评价现状
调查发现,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N67%的总结性评价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分析方法,而且主要采用上交学习作品的评价形式。50%以上参加培训教师认为培训最后的评价内容与培训内容比较匹配,培训最后的评价标准是比较合理的。
3培训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不同学科教师参训人数的不均衡性较明显
通过调查,发现参训教师多为信息技术教师,其次是数学、语文等主要科目的教师,而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的参训教师人数较少甚至没有。可见主科教师的参训人数明显多于其他学科,理科教师的参训人数多于文科,各学科教师参训人数的不均衡性较明显。因此,在今后的.培训中应该重视让各个学科的教师都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3.2培训缺乏对教师学习动机和现有能力的评价
培训的诊断性评价忽略了对参训教师的学习动机和现有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评价。学习动机和现有教育技术能力都是培训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在今后的培训中应该通过诊断性评价对参训教师的学习动机和现有教育技术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让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3忽略学员个体间的差异性成为培训评价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评价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见表1)。
由表l可见,有50%的参训教师认为评价过于强调一般趋势,忽略学员个体间的差异性是培训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评价重心过于关注培训结果,忽视对培训过程的动态评价的问题次之。那么在今后的培训中应该采用因人而异而且相对灵活的评价方式,注重教师在培训中个人能力的改变,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或者只根据最终成绩对所有教师进行评价。
10.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作用 篇十
河上中心小学 陈亮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开展得如火如荼,“科研兴校”已成为各学校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一个重要法宝。教育科研对于学校发展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科研是衡量教育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教育科研也属于第一生产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它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科研在教育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育科研对教学实践又有什么样的具体作用呢?
(一)加强教育科研,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深入
教育改革牵涉的问题十分广泛,诸如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等。这些都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正确的回答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纳入教育科研的轨道,形成不问断的改革与创新的局面。所以,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不仅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出科学依据的源泉,而且是引导教育改革与实践深化的动力。
(二)加强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需要
决策科学化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决策。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教育、信息日益社会化。各种关系互相交织在_起,而且变化十分迅速。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涉及很多因素,而且各种因素间的关系又十分复杂。只靠单一的学科知识,凭老经验,按“老皇历”,是难以奏效的。教育科研以其综合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帮助人们观察分析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并对它作出符合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功能。领导决策要达到科学化就离不开教育科研。
(三)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作为观念教育科研的先导,教育科研可以深化观念的转变。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就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编写的.它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的主体观、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和面向未来的人才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就是在于改革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要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加强对教育新理念的学习与研究,在接受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要进入前人没有进或者没有完全征服的领域,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努力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新的制度、新的经验、新的体制等等。将它们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顺应历史潮流,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的教育科学研究是造
就有作为的教育家和提高教师素质的熔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口号。教师要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进行专题研究,使“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不断涌现。教育科研使教师的教
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增添了教育的乐趣,增强了教师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五)通过教育科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
11.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作用 篇十一
一、体育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学生的锻炼意识,增强学生的体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才能将自己的才华和学识更好地体现出来,才能够有机会发展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够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无论是古代还是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现在,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只能是幻想,自己努力学习获得的知识都将没有展示的舞台。为此,在学习发展的过程中,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强壮的体魄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特别是中学生时代,这个年龄的学生正在处于长身体的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个良好的锻炼时机,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体育活动锻炼自己的身体,确保自己能够拥有坚实的革命“本钱”。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拥有的素质就是健康的体魄,只有在这个保障下才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去接受更多的考验和挑战,才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顺利地克服困难,永远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同时,初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和创设者,他们必须拥有强壮的身体来挑起这个重大的使命和责任。而学生健康的体魄需要体育教学来进行科学的训练和引导,在初中学习阶段也只有体育课堂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时间和空间。为此,我们体育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训练项目,采取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参与活动和自由训练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排球技能的过程中,我极力为学生营造出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运用良好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训练的兴趣。在充分提高学生的排球技能之后,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紧张的比赛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重视起体育课堂的学习,重视提高自己的体育素养和能力,积极地锻炼身体,促使自己拥有健康和强壮的体魄。
二、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提高学生合作精神
现在中学生很多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每个学生在家庭中都是掌上明珠,家长都舍不得打骂,从而使得现在孩子都比较娇惯和自我。这就表现在现在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事能力、交流能力都不能和自己的年龄相符,使得这些中学生都缺乏一定的集体主义思想,导致在班集体中凡是都以自我为中心,并不关心他人的感受和班集体的荣耀,更不会有团结的精神。针对这种情况,在体育教学中我就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体验到团结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完跑步的基本技能之后,我就会组织学生开展接力比赛。众所周知,接力赛是团队精神,需要队友之间的合作和配合,如果在接力赛中队友之间不团结、不友好,即使个人的成绩及表现多么优秀也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此,每个小组想要取得成功的话就必须团结在一起,通过队友之间密切的配合以及相互的鼓励才会取得良好的佳绩。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就会高度重视团结,看到集体力量的重要性,从而主动改善自己自私、狭隘的坏毛病,形成良好的集体主题思想。
三、体育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在数十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性格都有多不同。性格是学生的一种天性,也是在成长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所形成的,我们不能够是侃侃而谈的外向性格好,还是沉默寡言的内向性格好,但是我们最为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训练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能力,让无论哪个性格的学生都能够拥有坚韧的性格和品质。在教学过程中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比较胆小,既想表达自己有有一些害羞和胆怯,针对这种现象,我便会组织一些互动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互相搭档的过程中展开交流和探讨,给他们制造表现自我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地享受这种过程,喜欢上与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顽强大胆的意志能力。
四、体育教学能够磨练学生的心志,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类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强大、激烈的竞争,人们的承受能力显得那么脆弱和无助。更何况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更是为了点点的成功而欣喜不已,却会因为一点的不如意就胆怯灰心。在他们幼小的心理中认为失败就是很没面子的事情,即使一点点的不如意也会使得他们的情绪跌落谷底。这种心理素质是无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健康发展的,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正视自己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并且要勇于承受和担当,敢于解决遇到的种种困难。为此,我在设计体育训练活动的时候,便会常常利用那些具有竞争意识的比赛,因为比赛就会分出胜负,就有有好坏之分,这样就会在体育课堂中磨练学生的心志,让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把失败和落后看作是自己努力和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完善和提高。
体育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以上所述知识其中的冰山一角而已。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成功组织和完成每一堂体育课,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能涨。体育教师也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方式和方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好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12.试论教育管理中的情感激励作用 篇十二
一、情感激励的内涵
所谓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 诱导人的行为, 使其发挥出内在潜能, 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根据激励的表现形态, 激励可划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精神激励就是社会、组织或个体成员,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借助于精神载体 (如思想、观念、情感、信念、荣誉、期望等) 来激发、启迪、塑造、诱导激励对象, 引起激励对象在思想结构、精神状态、心理体验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从而有效地实现社会、组织或个体成员预期目标的过程。由此可见, 情感激励是精神激励因素之一。所谓情感激励, 即是加强与职工的感情沟通, 通过改善工作环境与条件, 减轻工作强度, 关注员工的疾苦, 关心员工所思所想所求, 使职工感受温暖, 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 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和对群体的依恋。它倡导的是以情感人, 通情达理, 用情感的感召力去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从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取的精神去工作的过程。
二、情感激励的特征
情感激励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重视感情投资。感情投资是在加深人与人之问的感情方面下工夫、花“本钱”, 也就是利用人情的手段来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二是在管理上充分体现职工的主体地位。坚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目标一致、利益一致的原则。从满足职工的合理需要出发, 帮助其实现自身的价值, 通过每个被管理者事业上的成功来实现管理的成功。三是热情地关怀人, 将真挚的感情注入人的心灵中, 这是情感激励的主要内容。我国有“重情义”的优良传统, 人们历来重视通过关怀人来改善、亲密人际关系。领导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重视对被管理者的关心, 包括对其工作的关心和对其生活的关心, 这样会有利于密切同他们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维持和强化, 将成为实现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情感激励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情感激励是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在教育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 情感激励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认同感、归宿感。强有力的情感激励是一种胶合剂, 可以显著聚合人心, 成为全体教师从情感上认同的价值目标。第二, 情感激励有利于增强教育管理每个成员对组织使命的承诺感, 成功的情感激励可以使组织使命得到明确的表达, 并融合到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工作任务和环境中去, 可以促使教育管理每个成员形成强烈的使命感与承诺感。第三, 情感激励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它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四、情感激励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一) 满足教师自尊的需要
只有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才能干好本职工作。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是情感激励首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向教师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关怀与重视, 宣传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宣传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 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岗位是神圣的, 职业是光荣的。同时。还要让教师明白,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教师职业将成为人们最羡慕的职业之一。二要开展尊师重教活动。通过表彰和宣传教师的劳动成果, 给教师带来荣誉感。教师工作中做出了成绩, 要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每年教师节可把表彰和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作为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 对做出贡献的教师要给予表彰。三要向教师展示教育发展的美好前景, 使教师看到自己的锦绣前程。实现教育现代化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把自己的劳动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部分, 把个人的价值实现与个人的事业成功寄托于教育事业的振兴与发展上, 必将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二) 把成就感、成功感带给每位教师
“严师出高徒”虽是古训, 但至今仍不过时。很多出了名的教师无不是在严谨治学, 从严要求的环境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人是有惰性的.没有压力, 就没有动力。通过“加压”, 使其尽快成熟。教师一旦在严谨治学的精神下, 克服了惰性及自满心理, 形成了严格要求自己的好习惯, 也就迈出了事业成功的第一步。学校领导要为教师创设一种研究、切磋的学术氛围, 激发教师的创造意识;要对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时予以表彰和奖励, 使教师感到成功的乐趣, 使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以满足, 进而促进教师更加愿意热爱教科研活动, 且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和素质。根据新时代教师的素质要求, 要给教师提供发展深造的机会, 鼓励教师在岗自修或脱产进修, 使教师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支持教师进行创造思维教学实验, 以开辟索质教育的新路子。
(三) 创建和谐校园, 让教师对前途充满信心
第一, 关心教师的生活。教师对生活方面的要求一般是不过分的, 作为学校领导应尽量与以满足。教师的职称, 工资待遇等直接牵涉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都应合情合理的予以解决。对于教师遇到的一些困难, 领导能够出面帮助的就不能视而不见;能伸手援助的, 就应尽心竭力。平时要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 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建设一个美丽优雅的校园, 让教师在充满温馨的环境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只有心理装着教师, 教师才能心中装着事业。领导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教师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第二, 诚心诚意地依靠教师, 形成参政议政、人人关心学校的局面。学校的管理最终落到学生身上, 而学生管理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因此, 教师对学校工作最有发言权, 最能发现工作中的问题, 最能提出合乎实际的建议。领导要注意听取教师的意见。正确的积极采纳。事实上, 很多教师要求并不高, 只要他权益受到尊重。心情舒畅了, 工作累点、苦点也心甘情愿。第三, 领导要注意自身形象的感召力。要办好一所学校, 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很多教师之所以乐意在一个学校呕心沥血, 默默无闻地奉献一生。不是图的别的, 是因为遇到一个让他服气的领导, “士为知己者死”正是这个道理。学校有一个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 才能带出一支干事业的教师队伍。领导带了头, 教师才感到有奔头。领导在工作上真抓实干, 不摆花架子, 不沽名钓誉, 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治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校风。第四, 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对人、对事都要公平合理。要一视同仁, 奖罚分明, 不搞亲亲疏疏。不为小团体谋利益, 对有成绩的同志要予以肯定和表彰, 对歪风邪气敢于理直气壮的打击。第五, 要清正廉洁, 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当前群众最不满意的是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学校虽然被人们认为是一块净土.但绝不能掉以轻心。领导不图名利、大公无私, 才能受到群众的尊重和欢迎。领导要严格要求自己, 用自己献身教育事业的真挚情感去感染教师。
五、结语
总之, “以情动人”、“以情励人”是最富有成效的激励方式。情感激励是世界上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学会感情投资日益成为每一位成功管理者的必备素质。要充分利用情感激励, 发挥情感激励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人本管理时代, 情感激励在教育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运用情感管理能够最大化地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教育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分析了情感激励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并探讨了情感激励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育管理,情感激励,应用
参考文献
[1]贾妍眷.情感教育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阴[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3) :56-58.
[2]林债.关于情感教育问题的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 :74-76.
13.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作用 篇十三
【摘要】英语的逐渐普及,对英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教育在英语教育中也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而言,存在着以下问题:家长不够重视;家长没“条件”重视;家长不知道如何重视的问题。家长应该多重视,多参与,多鼓励,多督促。家庭中实施英语教育的途径:发现生活中的英语;利用动画片、电视上及网络上的儿童英语节目;读、讲故事相结合。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小学英语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义务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提高我们学生的素养,培养具有长信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因此,从1999 年开始,我们国家开始在小学全面开展英语教学。
随着英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学校和家庭的英语学习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而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最佳阶段。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陌生语言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等。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学习外语时有许多成人甚至中学生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例如模仿力、可塑性强等。对于学习外语,他们有着极大的潜力。随着英语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学习不仅仅与学校的教育有关,更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现实状况
在小学阶段一周只有三节英语课,教学的反馈情况及家长的重视程度自然没有对语文和数学这么高。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触三到四次,每次仅二十分钟,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并且有些学生甚至在英语教师上课说英语时,起哄或吵闹,这又影响了其他学生英语的习得。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说是没有。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比较多,父母的文化程度不是太高,对教育的观念各有不同。一些英语的回家作业没办法得到监督,甚至没办法开展。没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小学自觉性还不强的孩子们来说,完成作业的效力就不高。
二、原因分析
影响农村小学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家庭因素是多种类、多层次的,这些因素与家长与家庭的关心程度有很大的关联:
(一)家长不够重视
有些家长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对子女的英语没有要求,对自己子女的英语漠不关心,对子女不完成英语的口语作业的情况也不在意„„这些态度,都会严重影响到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和态度。
首先,这样的家庭一般,他们的父母文化层次普遍偏低,且父亲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明
显不均,母亲受教育的程度远远低于父亲,从而导致了他们的子女在早期就缺乏良好的启蒙
教育。绝大多数的家长根本就没有英语知识,根本没能力给予子女英语方面的指导或帮助,从而给他们子女学习英语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其次,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前没有足够的英语学习基础,造成了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严重脱节。从而引起他们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对英语学习有很强的畏惧心理。而这些负
面因素又直接导致了他们缺乏英语学习的动力,偶尔还会对老师的教育开导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本来就滞后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糟糕。
(二)家长没“条件”重视
重视需要“条件”,有些家长这么认为。条件包括:各种有声的电子产品,送孩子去补
习班的费用,关心孩子英语学习情况的时间的等。英语是一门语言,对孩子来说,学习的最
佳途径是听和模仿。一方面,现在市面上的有声电子产品应接不暇,让人无从选择;另一方
面,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家庭收入等问题也很少会考虑。现在有关英语的补习班、兴趣班也是
层出不穷,要不要送孩子去上英语兴趣班?上怎样的兴趣班?都是家长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家庭教育与环境的负面影响对孩子英语的学习影响是很大的。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最
基础的科目就足够了。更何况才八九岁的孩子,他们在学汉语时还没有学好呢,再来个英语,不是要分不清楚了吗?因此,当孩子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
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而是心怀疑问:“这
么小的孩子,能学好吗?” 特别是我们农村学生的家长,虽然也能认识到从小学开始学英
语的重要性,但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所以在教师要求家长
在家中督促孩子多学、多听英语时,以自己不懂为由来推脱,更无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了。
(三)家长不知道如何重视
通过家长会的了解,也有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
为初中打基础的关键期,认识到儿童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他们想要积极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鼓励孩子去买些参考书,做练习等等,然而,收效甚微。
三、对策探讨
家长应不应该关注孩子的英语学习,很明显,答案是肯定的。那如何去有效地关注孩子的英语学习呢?我们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家长多重视
家长应该以主动积极的心态来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能够多关心自己孩子的英语学习,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家长能够积极有效地与学校合作,共同探索在英语教育方面的适
合学生的正确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自觉性,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有效地
提高学习英语的质量。把英语的学习和其他主课的学习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有效地形成家
校合力,和学校一起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助力。
(二)家长多参与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其实,孩子们不需要家长过多的辅导,只要你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合适的家庭氛围,他们就能树立信心,以极大的兴趣投入
到英语学习中。
一开始学习英语,孩子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在掌握新的语言的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表
现欲望。他们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向你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我们今天学了⋯⋯”还会考考
你:“苹果,苹果,怎么说?”此时,你要抓住时机,为孩子提供展示的空间,渲染你自己
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不断鼓励你的孩子:“真棒!”“都会讲英文了。”此时,家长应
该让孩子对周围的物品用英语说上几句。甚至,你还可以让孩子教你几句简单的英语,时不
时的,跟孩子说上几句。这不仅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望,而且也巩固了孩子在学校学到的知
识。这样不但达到亲子共融,而且会维持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家长积极参与的这个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兴趣是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三)家长多鼓励
家长要乐于做孩子的忠实听众,鼓励孩子说英语。初学英语的孩子一般兴趣都比较大,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课堂上,教师会采用多种的方式,尽其所能,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
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家长应该在孩子回家以后给孩子提供一个说的机会,让
孩子把学习英语的氛围带回家里。不懂英语的家长同样可以为孩子提供其展示语言才能的舞
台。如让孩子教家长一些英语的单词或英语歌曲的英语。而此时的家长应该煞有介事地跟着
孩子说上几句,并给予鼓励和赞扬,这样做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减轻了孩子的心理负
担,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爱读、敢说英语的习惯。
家长积极参与的这个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兴趣是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四)家长多督促
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回家听录音,养成每天听读英语的习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第一个“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对于所学习的材料,最初的遗忘曲线是“急剧下降”的,但随着时间的进展而逐渐减慢,也就是说,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它提醒人们要抓住“及
时复习”。由此看到,家长在孩子回家后,就督促孩子及时听录音。早起后和睡觉前,在孩
子洗漱时放一段录音,坚持久了,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最好能跟孩子一起制定英语
听录音的时间表,家长要有耐心,每天都督促孩子把学过的内容听一听,读一读,说一说,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关键是坚持,持之以恒,定有效果。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成绩稳步上升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稳固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家长要细致、持之以恒地督促,直到孩子发现这样的好
习惯确实可以提高成绩、获得丰收。比如:督促孩子有意识的识记单词、文章、句型等;认
真做作业,及时更正错误;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单元结束后,整理说所学的知识;每天坚持读一读,听一听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四、家庭中实施英语教育的途径
由于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 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时间和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 给孩
子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输入, 这一点非常重要。家长应该重视生活化的英语教育, 日常生活
中与孩子交流, 借助多媒体音像资料, 给孩子创造较好的英语听说环境。
(一)发现生活中的英语
孩子年龄越小,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也越密切。我国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就十分提倡生
活教育, 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 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孩子感到亲切、自然, 充
满人情味, 能适应生活, 获得经验, 获得发展。孩子每天能接触和感受到的莫过于家庭生活
和少量社会生活, 将教育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 能给幼儿一个完整生活的概念。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带领孩子发现生活中的英语呢?可以从孩子生活的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孩子自身的生活内容。孩子最想了解的就是自己和认识的人。在与成人的接触和生活中,他们会慢慢地发现自身的变化, 探索成长的规律。二是孩子家庭的生活内容。家是幼儿最熟
悉和喜爱的地方, 是他生活的第一环境。因此, 许多与家联系的生活内容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包括家庭成员、职业、居住状况、家居摆设、餐具等,每一项都可以扩展内容。三是学校的生活内容。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 他们可以游戏、学习、生活、运动, 可以接触许多的孩子、老师和工作人员。所以,学校的生活内容包括设施设备、活动室、学校里接触的人等。以英
语教育生活化为指导原则, 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 带领孩子认识他生活中的事物,在给孩子
喂食或一起用餐时、与孩子游戏、带孩子散步、去幼儿园接孩子时, 根据孩子对事物的认识
水平, 见缝插针地直接输入英语, 用上简单的句型, 反复输入。但如果家长不懂英语,则可
以保持一颗和孩子一样积极去发现英语的心态,比如,看到牛奶包装袋上的英文Milk,可
以考考孩子, 孩子会努力调用大脑储备来回答,如果碰到不知道,可以和他一起通过查字典,查电脑,或询问老师的办法来解决;再如让孩子留心身边的英文广告牌、警示牌,积极去发
现生活中的英语。
(二)利用动画片、电视上及网络上的儿童英语节目
少儿时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而这个语言学习关键时期的关键又取决于孩子所能够
接触到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的质量决定了孩子语言交际能力生成的结果。非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运用英语交往的机会少,很容易遗忘。所以环境对于孩子的英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
用,而通过英语动画片创设语言情景,使孩子生活在一个广阔的语言环境中,吸收并使用完
整的语言,进而带动并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语言同动画片的其他声效一样都是增强孩子感受的要素。孩子看懂动画片并不是基于动画片中的语言,恰
恰相反,孩子 通过学龄前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强烈地感受了动画片的内容,为他
们进一步学习语言设置了语境。基于动画片的优点,决定用一些动画片辅助他的英语学习,这样家长不在家的时候,家里其他人也可以帮放;即使在家,但没时间陪伴孩子时,可以放
给他自己看。比如,有时跟里面的人物一起念,一起唱,有时候可以静静地看。再比如,Disney
英语,龟兔宝宝,外星人(E.T.),狮子王,花木兰,乡村熊,精灵鼠小弟。
在家里不准备其他的碟,孩子在家无聊的时候,又没有好的电视节目时,他只好看英语
碟了。给孩子看过的动画片,家长都要事先看过或与孩子同时看,与他谈论,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和他的感受,让他感觉有意思。网络上有不少配有动画的英语故事, 时不时让他看一
下, 玩玩里边的游戏, 下载一些英语歌曲给他听,平常也放一些儿歌磁带。
(三)读、讲故事相结合各种年龄的孩子都爱听故事。听故事和讲故事对孩提时代的母语学习很有帮助,对于他
们的外语学习也具有相似的效力。听故事时,学生没有字字弄懂,也能理解意思,故事中许
多词语的重复出现既自然又令人愉快,这样语言方面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孩子都爱听故事,遗憾的是有些孩子跟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给孩子借阅或购买一
些英语故事书,这些书里配有彩图和简单的英语。如果故事书中语言材料较复杂, 笔者就简
化故事中的语言材料,最好句法简单,出现的是孩子能懂的词汇。讲故事时,家长以自然状
态出现,用平常的声调说话,吐字尽量清晰,当故事中出现不同的人物时用不同的声调,讲
究抑扬顿挫。注意语言的节奏,适当的停顿和加强语气,还注意身体和脸部的表情,必要时
配上夸张的动作,这可以让孩子很有兴趣。
总之,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对于不懂英语又十分关注
孩子英语学习的家长来说,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
境,极大地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当前农村初中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滞后的原因及策略
【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作用】推荐阅读:
多媒体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06-21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10-01
中小学补习教育07-18
中小学法制教育06-21
中小学法治教育讲话09-02
中小学教育的特点09-15
溺水安全教育中小学10-03
中小学安全教育资料07-31
中小学书法教育论文08-02
中小学继续教育计划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