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下近义词、反义词复习(共8篇)
1.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下近义词、反义词复习 篇一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同伴的交流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运算及解决问题等方面容易出错,可能由于粗心或计算能力比较差,经常出错。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也不是很熟练,再者有一部分学生浮躁、懒散、不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都是复习过程中值得引起注意的地方。
三、复习时间 :
6月12日——6月25日
四、复习形式:
基础复习、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五、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5个单元:
1、分数
2、长方体和正方体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方程
5、折线统计图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图表、实践与综合运用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六、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彻底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熟练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熟练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掌握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七、具体安排 :
日期 内容 备注
6月12日—— 6月15日 分单元复习基础知识 根据学生实际 6月18日—— 6月20日 综合复习及检测 适当调整 6月20日—— 6月25日 查缺补漏阶段
八、复习措施:(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单元训练,对于出错多的知识点再次进行讲评和训练。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互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5)多采取独立思考、相互协作的复习方式。给学生留有较多的自主空间,充分利用小组互助的形式,通过多种复习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对各类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师生共同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提高和发展。
2.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下近义词、反义词复习 篇二
勾勒—()乐趣—()疾驰—()惊叹—()
盼望—()疾驰—()矗立—()欢腾—()清晰—()严肃—()软弱—()沉思—()巍峨—()融化—()控制—()狰狞—()实验—(清脆—(瞎闹—(奇妙—(汲取—(出使—(昏暗—(浓厚—(崎岖—(封锁—(爱惜—(逼近—(发抖—(请求—(诚心—(推却—(晌午—()静默—()重临—(闪烁—()困窘—()喧闹—()国势—()粗暴—()
照顾—()
看守—()
特别—()
信心—()
咆哮—()
痛苦—()
讨论—()
理屈—()
委托—()
耻笑—()等候—()也许—(迷恋—()羞愧—()平静—()尊重—()
显眼—()使劲—()
刚强—()
收拾—()
分配—()
拥戴—()
梦想——()
推荐—()
侮辱—()
吩咐—()
酥软—(寂寞—()喜欢—()澄澈—()轰出—()戏耍——()为难—()
节约—()
情谊—()
温暖—()
增强—()
惊慌—()
祭奠—()
爽快—()
胆怯—()
削弱—()
商议—()
灵通—())))))))))))))))))))
家当—()
顽劣—()
欢喜—()
趁势—()慌忙—()
打扮—()
打量—()
变幻—()标致—()
规矩—()
威严——()
到底—()
眨眼—()
能耐—()
等候—()
凝结—()胆怯—()
恰恰—()
考究—()
耽误—()吃惊—(消失—(惊奇—(忘怀—(精神饱满—(神机妙算—(反义词
热闹——(稀薄—(妨碍—(柔软—(安全—(刚强—(惊慌—(胆怯—(迟延—()
确实—()
奇特—()
哗笑—()
残破—()
沉着—()
抚弄—()充沛—()
茂盛—()
完好无损—()
应接不暇—()响亮—()动摇—()失败—()
干冷—()简单—()清脆—()明亮—()强盛—()昏暗—()粗暴—()崎岖—()瘦—()增强—()低沉—()放弃—()干净—()酥软—()惩罚—()
变化—()
沉寂—()
悠然—()
天穹—())严肃—()暖和—()黑暗—()尊重—()节约—()
坚持—()衰弱—()幸福—()热情—())))))))))))))
饥渴—()炎热—()宽阔—()悲—()
明白—()喜欢—()仔细——()陌生—()
簇拥—()美丽—()静寂—()残破—()无限—()茂盛—()消失—()紧张—()惊慌—()流动—()
商旅不绝—(安居乐业—(理直气壮—(近义词
勾勒——勾画 盼望——渴望 清晰——清楚 巍峨——高大 实验——试验 清脆——悦耳 瞎闹——胡闹 奇妙——奇特 汲取——吸取 出使——出访 昏暗——阴暗)
马马虎虎—())
雪中送炭—())
放诞无礼—()
乐趣——情趣 疾驰——奔驰 惊叹——惊讶
疾驰——迅速
矗立——屹立 欢腾——欢跃
严肃——严格 软弱——脆弱 沉思——深思
融化——溶化 控制——掌握 狰狞——凶恶
沉默——静默
等候——等待 寂寞——孤寂
重临——重现 也许——或许 喜欢——喜爱
闪烁——闪耀 迷恋——痴迷 澄澈——清澈
困窘——困惑
羞愧——惭愧 轰出——赶出
喧闹——热闹平静——安静 戏耍——玩耍
国势——国力 尊重——尊敬 为难——犯难
粗暴——粗鲁
显眼——惹眼
节约——节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近义词与反义词填写题答案浓厚——深厚
照顾——照看
使劲——用力
情谊——友谊
崎岖——坎坷
看守——看管
刚强——坚强
温暖——平坦
封锁——封闭
特别——格外
收拾——整理
增强——增加
爱惜——疼惜
信心——信念
分配——安排
惊慌——惊惶
逼近——迫近
咆哮——怒吼
拥戴——拥护
祭奠——祭祀
发抖——颤抖
痛苦——幸福
梦想——幻想 请求——恳求
讨论——商议
推荐——介绍 诚心——诚意
理屈——理亏
侮辱——羞辱 推却——推辞
委托——托付
吩咐——嘱咐 晌午——中午
耻笑——讥笑
酥软——酥松 家当——家产
顽劣——顽皮
欢喜——高兴 慌忙——慌张
打扮——装扮
打量——观察 标致——美丽
规矩——规则
威严——威武 眨眼——刺眼
能耐——本事
等候——等待 胆怯——胆小
恰恰——恰好
考究——讲究 吃惊——惊讶
确实——的确
奇特——奇怪 消失——消退
哗笑——哄笑
残破——残缺惊奇——惊异
沉着——镇静
抚弄——抚摸忘怀——忘记
充沛——充足
茂盛——茂密精神饱满——精神焕发
完好无损——完整无缺 神机妙算——深谋远虑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反义词
爽快——直爽
胆怯——胆小
削弱——减弱
商议——讨论
灵通——灵气
趁势——趁机
变幻——变化
到底——究竟
凝结——凝固
耽误——耽搁
变化——改变
沉寂——寂静
悠然——悠闲
天穹——天空
热闹——冷清 响亮——低吟 动摇——坚定 严肃——随便 稀薄——浓厚
失败——成功 干冷——湿热 暖和——凉快 妨碍——促进 简单——负责 清脆——沙哑 黑暗——光明 柔软——坚硬 明亮——黑暗 强盛——弱小
尊重——鄙视 安全——危险 昏暗——光明 粗暴——温柔 节约——浪费
刚强——脆弱 崎岖——平坦 瘦——胖
坚持——放弃 惊慌——镇静 增强——减弱 低沉——响亮 衰弱——强壮 胆怯——勇敢 放弃——坚持 干净——肮脏 幸福——悲哀 迟延——提前 酥软——坚硬 惩罚——奖励 热情——冷淡 饥渴——饱暖 炎热——寒冷 宽阔——狭窄 悲——喜
明白——糊涂 喜欢——讨厌 仔细——粗心 陌生——熟悉 簇拥——散开
美丽——丑陋 静寂——热闹 残破——完整 无限——有限 茂盛——稀疏 消失——显现 紧张——松弛 惊慌——镇静 流动——静止
商旅不绝——人迹罕至 马马虎虎——认认真真 安居乐业——流离失所
雪中送炭——雪上加霜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3.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 篇三
从内容上分类的成语《积累运用一、三、八》
写峰:峭壁林立奇峰罗列峰回路转写浪:波浪滔天波涛汹涌波澜壮阔 写雪:粉妆玉砌晶莹剔透冰天雪地写水:水天一色水光潋滟水乳交融 写星:群星璀璨星光灿烂闪闪烁烁若明若暗琼楼玉宇星罗棋布 写月:月明星稀月华如水月色朦胧写日:旭日东升日上三竿日行千里 关于学习的成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循序渐进无师自通豁然开朗一通百通
从结构上分类的成语《积累运用二》AABB式叠词。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成语?你还发现了哪些叠词? AABB式:疏疏朗朗密密匝匝清清楚楚影影绰绰零零散散 完完整整明明白白朦朦胧胧安安稳稳晃晃悠悠 AABC式:霍霍燃烧赫赫有名鼎鼎大名面面相觑 ABCC式:人心惶惶小心翼翼风尘仆仆衣冠楚楚 ABAC式:无边无际自言自语无拘无束各种各样 ABCB式:一通百通应有尽有以毒攻毒人云亦云 ABAB式:哔剥哔剥打扮打扮整理整理收拾收拾
过渡:这些词有加强语势和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你们还知道哪些类型的成语? 从字数上分类的成语
八字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七字成语:一寸光阴一寸金不到黄河心不死 心有灵犀一点通放之四海而皆准
六字成语:天无绝人之路风马牛不相及一不做二不休九牛二虎之力五字成语:舍命陪君子独木不成林桃李满天下急来抱佛脚
三字成语:莫须有口头禅破天荒一团糟
从特点上分类的成语(易于识记和理解(本期主要学的是前四类 含比喻:泪如泉涌月华如水势如破竹浩瀚如海 含近义词:欢天喜地无边无际自言自语千姿百态 含反义词:争先恐后前合后仰欢天喜地问寒问暖 含数字:千军万马四面八方千姿百态举一反三 含拟人:山欢水笑莺歌燕舞兔死狐悲鸟语花香 含夸张:惊天动地排山倒海一手遮天地动山摇 含反问:岂有此理奈我如何何乐而不为 含颜色:花红柳绿姹紫嫣红清红皂白白里透红 含动物:生龙活虎鹤立鸡群狐假虎威龙飞凤舞
含人体器官:眼疾手快耳聪目明手忙脚乱唇亡齿寒 从来源上分类的成语
历史故事:围魏救赵破釜沉舟卧薪尝胆完璧归赵 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画蛇添足 成语故事:刮目相看入木三分画龙点睛一鸣惊人
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开天辟地 从感情色彩上分类的成语(例30课
3、出示名言并齐读。(积累运用四运用五运用六中的名言
小结:成语和名言有很多归类方法,适合我们记忆的就是最好的,关键看谁识记得最多最快最牢。当然只积累是不够的,还要正确理解并恰当运用成语和名言。老师在这里准备了三级阶梯的练习,看大家对成语名言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如何?
三、成语及名言闯关。第一阶梯:你能识记吗?
1、用下列字组成成语:靡鼎措竭
2、找出并纠正成语中的错别字,再划去不是同一类的成语。以逸代劳(惊惶失措(学以至用(义不容词(焚书坑懦(望尘莫急(提心调胆(融汇贯通(3、补充名言及八字成语。
(1、水至清则无鱼,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瑞雪兆丰年。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不为瓦全。(5、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以下六个成语简述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若有所思冥思苦想念念不忘自言自语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第二阶梯:你能理解吗?(先读背再交流
本册书中的成语名名言很多,要理解它并不难,只要理解了其中的关键字即可,现在我们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对这些成语和名言的关键字理解了吗? 杳无音讯悲恸欲绝鼎鼎大名迎刃而解全力以赴肃然起敬 不遗余力面面相觑以逸待劳所向披靡义不容辞豁然开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当益壮,宁以白首之心。穷且弥坚,不堕青云之志。第三阶梯:你会运用吗?
1、巧填成语。
每当你喜怒乐时,神情肯定大不一样:高兴时,你欣喜若狂;生气时,你泪如泉涌;无聊时,你没精打采;悲伤时,你悲恸欲绝。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在预赛中,先以2:1落后于新加坡选手,但她毫不气馁,仍然保持冷静,因为她知道,为国争光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她全力以赴去拼最后两场比赛,在至关重要的两局中,她不慌不忙,最终成为一名鼎鼎大名的女单冠军。全中国人为之兴奋不已。
2、根据语境,填本册课本中学过的名言或八字成语。
(1现在我们国家提倡保护环境、退耕还林,因为人们牢记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的林则徐在书房里挂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幅对联,以此来勉励自己做一个胸怀宽广、为人正直、大公无私的清官。
(3走在山间,捡起一朵落花,我会低声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做人难道不应该像落花那样知恩图报、默默奉献吗?来到荷塘边,看到满池的荷花映入眼帘,我会情不自禁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阴似箭,现大正是我们读书的大好时光。可小明一天到晚就是贪玩不学习,你会劝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考得很差,小明才感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后我再也不贪玩了!”
4.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近义词和反义词 篇四
(词语手册、教材全解)
1.草原
洒脱—潇洒
清鲜—新鲜
无限—无穷
羞涩—害羞
柔美—柔和
惊叹—惊异
拘束—拘谨
境界—境地
舒服—舒适(舒畅)
勾勒—勾画 一碧千里—一碧万顷
襟飘带舞—衣袂(mèi)飘飘 2.丝绸之路
矗立—耸立
守候—守卫
隐约—模糊
古朴—朴素
典雅—雅致(高雅))
艰险—艰难
吸收—汲取
遐想—联想
繁荣—繁华(繁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浩浩荡荡—声势浩大 3.白杨
清晰—清楚(明晰)
分辩—辩解(争辩)
沉思—深思
软弱—脆弱
抚摸—摩挲
严肃—严正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开凿—开掘
爆破—爆炸
凝固—凝结
高傲—傲慢
确实—确凿(确切)
高昂—昂扬
提供—供应
威胁—威逼 5.古诗词三首
归—回
张伞—撑伞 6.东阳.童年.骆驼队
缓缓—缓慢
沉默—沉静(缄默)
侵犯—入侵
安静—清静
安排—安置 7.祖父的园子
渐渐—慢慢
抛给—扔给
随意—随便
闪烁—闪耀
存心—故意
阴凉—阴冷 8.童年的发现
迷恋—沉迷
天赋—天分(天资)
渴望—期望
幸亏—幸好
羞愧—惭愧
困窘—窘迫
驱逐—驱赶
一本正经—郑重其事
祸患—祸害
轻盈—轻巧
9.儿童诗两首
吸取—汲取
甜美—香甜(甜蜜)
商量—商讨
戏耍—嬉戏
营养—养分
戏耍—玩耍 10.杨氏之子
甚—很
乃—就
曰—说
闻—听 11.晏子使楚
侮辱—羞辱
规矩—制度
出息—作为
威风—威严
得意洋洋—得意忘形
吩咐—嘱咐
取笑—讥笑 12.半截蜡烛
显眼—明显
应付—应对
完好无损—安然无恙
猛烈—强烈(剧烈)
昏暗—阴暗
秘密—机密
凝视—注视
粗暴—蛮横
纯洁—纯净
了如指掌—洞若观火 13.打电话
方便—便利
节约—节省
浓厚—深厚
联系—联络 消灭—毁灭
14.再见了,亲人
送别—送行
忘怀—忘却
刚强—坚强(顽强)
崎岖—坎坷
焦急—焦虑 15.金色的鱼钩 严厉—严格(严肃)
可惜—惋惜
无边无涯—无边无际
照顾—照料
斑白—花白
抽噎—抽搭
衰弱—瘦弱
喜出望外—大喜过望
脆弱—软弱
厉害—严重
安顿—安排
弥漫—充满 16.桥
咆哮—怒吼
惊慌—慌乱
拥戴—拥护
放肆—放纵
惊慌—惊惶(惊恐)17.梦想的力量
放弃—抛弃
一声不吭—一声不响(一言不发)
足够—充足
洁净—干净
迫不及待—急不可待(刻不容缓)
募捐—捐赠
爽快—爽直
奖励—嘉奖
颠簸—震荡 18.将相和
理屈—理亏
无价之宝—奇珍异宝(价值连城)推辞—退却
抵御—抵抗(抵挡)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同心协力—同心同德
商议—商讨(商榷、商量)
允诺—承诺
隆重—盛大
19.草船借箭
推却—推辞(推让)
妒忌—嫉妒
惩罚—处罚
探听—打听
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20.景阳冈
吓唬—恐吓
诡计—阴谋
酥软—柔软
奇怪—古怪
耻笑—讥笑(嗤笑、嘲笑)21.猴王出世
造化—运气
安身—安家
喜不自胜—喜出望外
开辟—开拓
炎热—酷热
宽阔—广阔
顽劣—顽皮 22.人物描写一组
辉煌—光辉
可怜—怜悯
打量—端详
标致—美丽
欺负—欺侮(欺压)23.刷子李
规矩—规则
悠然—悠闲
半信半疑—将信将疑
侵犯—侵害(侵略、侵扰、侵袭)
威严—威武
发怔—发呆
难堪—尴尬 24.金钱的魔力
刻薄—苛刻
武断—果断
雅致—别致
考究—讲究
道歉—致歉
通融—变通
妙不可言—妙处不传
十全十美—完美无缺
耽误—延误(贻误)
兴致勃勃—兴高采烈(兴趣盎然)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确实—的确
美丽—漂亮
姹紫嫣红—万紫千红
天性—本性
真切—真实
改变—转变
奇特—奇妙(奇异)26.威尼斯的小艇
闻名—有名
庄严—庄重
沉寂—寂静
耸立—屹立
手忙脚乱—手足无措
摇晃—摇摆(摇曳、晃动)操纵自如—得心应手 27.与象共舞
悠闲—清闲(闲适)
笨重—沉重
手忙脚乱—慌手慌脚 尴尬—狼狈
交叉—交错
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松弛—松懈
温和—温柔(温顺)
庞大—浩大 28.彩色的非洲
浩瀚—浩渺
充沛—旺盛
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炽热—炙热(灼热)
天穹—天空
粗犷—豪放
茂盛—茂密(繁茂)
精致—精美
大饱眼福—一饱眼福
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反义词
(词语手册、教材全解)
1.草原
低吟—高唱
洒脱—拘谨(拘束)
明朗—模糊
舒服—难受
热闹—冷清
大方—拘谨 2.丝绸之路
隐约—清晰
漫长—短暂
繁荣—萧条
典雅—粗俗 丰富多彩—枯燥无味
鲜艳—素净
丰富—贫乏 3.白杨
清晰—模糊
软弱—坚强
消失—出现
表白—沉默 严肃—活泼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巍峨—矮小
开凿—封堵
高傲—谦逊(谦虚)
稀薄—稠密
复杂—简单
坚硬—柔软
凝固—融化
狰狞—慈祥
恶劣—良好
通明—漆黑 5.古诗词三首
黄昏—黎明
明—暗
张—收
坐—立 6.冬阳.童年.骆驼队
缓缓—迅速
清脆—嘶哑
幼稚—成熟
侵犯—保卫
清脆—沙哑
悦耳—难听
幼稚—老练(年老)7.祖父的园子
特别—普通
漂亮—丑陋
阴凉—燥热
新鲜—腐烂
承认—否认
黑暗—光明 8.童年的发现
迷恋—厌恶
羞愧—光荣
一本正经—嬉皮笑脸
独立—依赖
澄澈—浑浊
轻盈—笨拙
进化—退化 9.儿童诗两首
安静—喧闹
柔软—僵硬(坚硬)
遥远—附近
湿软—干硬
明亮—昏暗 10.杨氏之子 聪慧—愚笨 11.晏子使楚
得意洋洋—垂头丧气
矮小—高大
面不改色—面如土色
严肃—活泼(随便)
侮辱—尊重
安居乐业—颠沛流离 12.半截蜡烛
安全—危险
秘密—公开(机密)
昏暗—明亮(光明)猛烈—缓和
粗暴—温柔
小心翼翼—漫不经心
了如指掌—一无所知 13.打电话
节约—浪费
啰唆—简洁
现代—古代
方便—麻烦
浓厚—淡薄 14.再见了,亲人
忘怀—铭记
刚强—软弱
崎岖—平坦
暂时—长久
噩耗—喜讯 15.金色的鱼钩
严厉—和蔼
粗糙—光滑(细致)
喜出望外—大失所望
浪费—节约
衰弱—硬朗
奄奄一息—生龙活虎
脆弱—坚强
饱满—低落
三长两短—安然无恙
16.桥 放肆—拘谨(约束)
惊慌—镇定
痛苦—幸福
沙哑—清脆
17.梦想的力量
放弃—保留
颠簸—平稳
洁净—污浊
羞涩—大方
干净—肮脏
污染—净化
簇拥—散开
迫不及待—从容不迫
颠簸—平稳
一声不吭—喋喋不休 18.将相和
示弱—逞强
无价之宝—一文不值
战无不胜—屡战屡败 抵御—投降(进攻)
同心协力—各行其是
进攻—撤退 胆怯—勇敢
削弱—增强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19.草船借箭
迟延—提前
惩罚—奖赏(奖励)
推却—接受 神机妙算—无计可施 20.景阳冈
吓唬—安慰
耻笑—赞美
好心—恶意
恶意—善意 敞开—关闭
光滑—粗糙
酥软—僵硬
21.猴王出世
欣喜—难过
宽阔—狭窄
炎热—寒冷
仔细—马虎 顽劣—乖巧
22.人物描写一组
辉煌—黯淡
放诞—收敛
慌忙—从容
标致—丑陋 精神抖擞—萎靡不振 23.刷子李
悠然—忙碌
半信半疑—深信不疑
清脆—沙哑 明白—不解
天衣无缝—破绽百出 24.金钱的魔力
刻薄—厚道(宽厚)
雅致—粗俗(俗气)
拒绝—接受
恶意—好意
陌生—熟悉
素净—鲜艳
胆怯—勇敢
兴致勃勃—兴致索然
妙不可言—一无是处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神奇—普通
美丽—丑陋
改变—维持
奇特—寻常 姹紫嫣红—惨緑愁红 26.威尼斯的小艇
闻名—无名
庄严—活泼
沉寂—喧闹
耸立—倒塌 手忙脚乱—镇定自若
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27.与象共舞
悠闲—繁忙
笨重—轻巧
彬彬有礼—蛮横无理 尴尬—自然
松弛—紧张
小心翼翼—掉以轻心 惊慌—镇定
28.彩色的非洲
宽裕—拮据
强悍—瘦弱(弱小)
富裕—贫穷
温顺—粗暴
取之不尽—空无一物
繁花似锦—百花凋零 粗犷—文雅
5.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下近义词、反义词复习 篇五
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77页~78页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计数单位“一”和“十”;
2、知道10~20各个数的组成;
3、能用各种方法正确地数1~20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计数器
一、基本练习
1、第1题
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指名回答并讲评。
第(2)题:出示计数器,拨出13,指导学生看图填空。
第(3)、(4)、(5)题:老师念题,学生独立填空。指名回答并讲评。
2、第2、题
老师念题,学生数动物填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第3题
(1)指导学生从1数到20,再从20数到1。倒转来数多数几遍。(板书:1~20各数)
(2)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数,训练学生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3)训练学生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20,然后同桌伸手指练习数。
二、巩固练习
1、第4题
(1)指导看椅子上的数,找出规律,学生独立填空。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xkb1.com
全班读一读,再倒转来读一读。
(2)指导观察圆圈里的数,找出规律。
学生独立填空,指名回答并订正。
指导学生读一读。
三、提高练习
第5题
指导做法:有算式的要先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填空,老师巡视辅导。
指名回答,集体讲评。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468101214161820
6.五年级近义词及各单元复习资料 篇六
时节(季节)珍奇(稀奇)逸闻(逸事)亲昵(亲密)企盼(期盼)惊异(诧异)温习(复习)枯瘦(消瘦)依然(依旧)情义(情谊)领地(领土)歇落(歇息)照耀(照射)诚实(诚挚)亢奋(兴奋)惦记(惦念)焦躁(烦躁)摩挲(抚摩)埋葬(安葬)凝重(庄重)华贵(华丽)激越(高昂)大概(大约)柔和(温柔)依旧(仍然)悲伤(伤心)脸颊(脸庞)缘故(原因)居然(竟然)陶醉(沉醉)清秀(秀丽)知己(知音)徒劳(白费)终身(终生)幽静(清幽)苏醒(清醒)陌生(生疏)柔弱(软弱)纯熟(熟练)余韵(余味)恬静(安静)储备(贮存)溺爱(宠爱)身段(身型)热切(恳切)轻盈(轻快)优雅(优美)静谧(安静)雄浑(浑厚)陡峭(峻峭)恩泽(恩惠)忘却(忘记)欢跃(欢快)劳倦(劳累)追随(跟随)轻蔑(轻视)宛若(仿佛)倾吐(倾诉)勤勉(勤奋)奇特(奇异)茂密(茂盛)胆颤(胆寒)讥笑(耻笑)杰出(卓越)攀缘(攀爬)攀谈(交谈)欢跃(欢腾)宛如(好象)绵亘(绵延)巧妙(奇妙)勉励(鼓励)主持(掌握)艰巨(艰难)要挟(挟制)藐视(蔑视)操纵(控制)阻挠(阻拦)忍耐(忍受)念头(想法)沮丧(懊丧)凄凉(凄惨)朦胧(模糊)真挚(真诚)崇高(高尚)赞叹(赞美)晃荡(摇晃)观察(观看)端详(打量)沉闷(苦闷)爱慕(仰慕)端庄(庄重)翱翔(飞翔)顾惜(爱惜)忧虑(焦虑)抱怨(埋怨)探望(探视)沉思(深思)张皇(慌张)挣扎(反抗)竭力(努力)叮嘱(嘱咐)绝妙(巧妙)隆重(庄重)沉默(默默)感慨(感慨)毁坏(损坏)羞愧(惭愧)珍藏(收藏)沮丧(懊丧)悦耳(刺耳)遨游(翱翔)恩赐(赏赐)节制(限制)枯槁(枯竭)哀悼(悼念)陶醉(沉浸)眷念(留念)运载(承载)教导(教育)恭敬(敬重)领悟(体会)唯一(惟独)无端(无故)祭祀(祭奠)凶猛(凶恶)郑重(慎重)熟识(熟悉)允许(许可)悔恨(懊悔)爱抚(爱护)羞愧(惭愧)追悼(悼念)深奥(深刻)忍受(忍耐)团聚(团圆)逝世(去世)断断续续(隔三差五)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暑去寒来(寒来暑去)目不忍睹(目不忍视)刻骨铭心(念念不忘)兴味盎然(兴致勃勃)溺爱娇宠(娇生惯养)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赞叹不已(赞不绝口)波涛起伏(波涛汹涌)心惊肉跳(胆战心惊)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忐忑不安(坐立不安)
反义词
陡峭(平稳)精致(粗糙)挺拔(弯曲)清晰(模糊)湿润(干燥)优雅(粗俗)轻盈(笨拙)清脆(沉闷)静谧(喧闹)勤勉(懒惰)细密(稀疏)坚硬(柔软)粗壮(瘦弱)藐视(敬仰)缩短(延长)杰出(平庸)恶劣(良好)轻蔑(尊重)大概(精确)强烈(柔和)真挚(虚伪)普通(特别)甜蜜(苦涩)增添(减少)沉闷(轻松)公开(保密)艰苦(舒适)纯洁(肮脏)热烈(冷淡)嘶哑(宏亮)魁梧(矮小)蜷缩(伸直)僵硬(柔弱)潮湿(干燥)严肃(活泼)宽厚(刻薄)偶然(必然)熟悉(陌生)渺小(伟大)慷慨(吝啬)沮丧(高兴)枯竭(充沛)枯槁(丰润)湿润(干燥)神圣(卑劣)勇敢(怯懦)伶俐(笨拙)允许(反对)郑重(随便)熟识(陌生)详细(简略)爱戴(痛恨)深奥(浅显)老实(狡猾)微弱(强烈)麻木(清醒)低微(强烈)枯瘦(健壮)憎恶(疼爱)颓唐(振作)踌躇(果断)朦胧(真切)精灵(愚笨)亲昵(生疏)热闹(冷清)怀疑(相信)吉祥(灾难)急速(缓慢)失踪(出现)相熟(陌生)诚实(虚伪)隆重(简单)亢奋(低沉)衰老(强壮)拒绝(接受)华贵(朴素)茂盛(枯萎)悲伤(高兴)黑暗(光明)轻松(紧张)粗糙(精细)迅速(缓慢)温暖(寒冷)惦记(忘记)降生(死亡)抗议(赞同)
马马虎虎(认认真真)恍然大悟(百思不解)断断续续(连连贯贯)偷偷摸摸(光明正大)肃立不动(翩翩起舞)狂风怒号(风和日丽)清清楚楚(模模糊糊)波涛起伏(风平浪静)寒风呼啸(暖风习习)留连忘返(归心似箭)忐忑不安(心安理得)滔滔不绝(张口结舌)德高望重(声名狼藉)奄奄一息(生气勃勃)暗无天日(阳光普照)不甘落后(自甘堕落)焦躁不安(心平气和)炯炯有神(黯然无光)漫不经心(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左顾右盼)兴味盎然(兴味索然)窃窃私语(口若悬河)无言以对(对答如流)
句子专项
缩句
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海边的沙地里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3、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4、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5、守书摊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
6、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
7、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8、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9、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于线。
10、我的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
11、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
12、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13、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蹲在地上仔细地捡树种。
14、八岁的帕斯卡就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
15、红领巾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16、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17、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18、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
19、他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
20、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使劲地拉着一艘没有张帆的货船。21、1969年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2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油画。
23、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24、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25、皎洁的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26、一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
27、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整个树林。
28、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
29、鸟的叫声透过树林的沙沙声模模糊糊地传来30、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31、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
32、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33、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34、人民大会堂的旁边停放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小汽车。
35、同学们渴望进步、爱读好书的热情,又一次深深地印在老作家的心上。
课文内容
第一单元 第一课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第一个空格所填的成语的意思是(品德高尚,名望很大),作者把老桥比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还写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这段话中,作者把(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当作自己的朋友,跟他们热切地(打招呼)。这些朋友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作者应和。从中我体会到了(“我”和山里“朋友”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2)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这段话的意思?用“~~”画好。(第一句)(3)仿写划线句子。(同学们写的时候注意标点)第三课
1、今天,我又(躺)在(田野)中,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他随着小虫游侠,来到了“(草虫的村落)”,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花色斑斓的小圆虫),(蜥蜴),(振动翅膀的甲虫),(推着食物行色匆匆的甲虫)等。
2、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透熟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2)作者把甲虫震动翅膀的声音比作(优美的音乐),并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他们是一群(有灵性、惹人喜爱)的甲虫。
(3)“灵泉”形容泉水(有灵性)。这段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甲虫的喜爱之情)。
(4)第一句话中,作者描写了甲虫们演奏的环境。这样写的作用是:(环境的美烘托了甲虫们对生活的热爱)。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4、《草虫的村落》一文,我们深刻感受到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更加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爱恋之情)。单元小结
本单元的课文和日积月累,作者都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看似无情、无言的(物)当作有情、有言的(人)来写,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第二单元 第五课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①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②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1)这段话中描写十分恶劣的词语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2)找出文中两对近义词
(周密)——(精密)
(嘲笑)——(讥笑)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3)仔细读读画横线的句子,你从句子①中体会到了(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图、计算等都要精密,表现了他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句子②中体会到了(这是詹天佑遇到困难市的内心想法,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第六课
1、加标点:
(1)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2)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
(3)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4)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
2、《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作者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祖**亲),一个是(亲生母亲)。他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作者在异国他乡,对于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从来也没有(断过),一直(伴随)他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以前我们也学过他的文章,我对他还有这样一些了解:(以前学过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大树”指的就是季羡林爷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也是季羡林爷爷写的……等等)
3、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4、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的意思是(多次地进入到梦中来,这里指祖**亲经常到梦中来)。祖**亲频来入梦,是因为(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思念祖国,他很热爱祖**亲)。
5、然而着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地球:(地球既美丽壮观又很渺小),(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我们应保护地球)。
3、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这句话的理解是(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5、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范围,距离远,人类根本无法到达。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样写有什么好?(使文章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体现出说明文的严谨性。)第十五课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枝流经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①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我们深知:②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我”想到故乡,想到老朋友,感到凄凉,这是因为(身在异国他乡,心中有思念,有忧愁);同时又感到甜蜜,这是因为(时常想起祖国,想起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使作者觉得很温暖)。综合学习
这组课文表达了炽热的爱国热情。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中,你搜集的爱国诗篇有()等,了解的爱国人士有()等,你度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有()等。拓展:
1、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是(长城);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保尔”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
2、下面的故事出自哪本书?
逼上梁山(《水浒传》)
哪咤闹海(《封神榜》或《封神演义》)第三单元 第九课
1、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件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
(1)这段话属于(环境)描写,作者描写屋外恶劣的天气是为了(衬托出主人公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2)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桑娜(很勤劳,很爱自己的家。)
2、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得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1)“忐忑不安”的意思是(心神不定。)
(2)这段话属于(心理)描写,用“——”画出表现桑娜担心害怕的句子,用“~~~~”画出表现桑娜坚决的句子。
(3)桑娜把死去的邻居孩子抱回家以后,心里为什么这样矛盾和复杂?(桑娜害怕把孩子抱过来会增加渔夫的负担,但她又放不下那两个孤儿,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一定要把孩子抱过来。表现出她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4)从这一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一个(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3、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地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渔夫(皱起眉)、(严肃)、(忧虑)的神态和(搔搔后脑勺)的动作,都表明了这是个问题。
(2)“熬”在这里是(忍受)的意思。渔夫心理很清楚,收养两个孤儿会给自己一家带来(很大的生活压力),但他还是做出了“(把孩子抱过来抚养)”的决定。这说明渔夫(乐于助人,他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第十一课
1、加标点
(1)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着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3)(“)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2、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这位老人其实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首席小提琴手),她故意说自己是聋子,是因为(她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我的保护谎称自己是聋子,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我觉得老人平静的眼神中像深深的潭水,你怎么理解(“我”从老人的眼神中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和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
(1)老人夸我时,我心里是一种(被人肯定的,快乐)的感觉,因此,别人遭受挫折时,我们应该给予他(鼓励),让他重拾信心和勇气。
(2)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提高,她为“我”高兴。在“我”眼里,老人不再是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们在音乐中交流。“我”对她非常感激。)课外书屋
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作品(《绿山强的安妮》),中国作家曹文轩的作品(《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作品(《窗边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丽的作品(《小海蒂》)。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1、《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1)填标点
(2)这段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山峦河流)、(动物)、(植物)等的血肉关系,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大地的(热爱)。(3)划线句子的理解:第一句(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第二句(谁都不可能拥有大地的控制权;相反,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得以延续。因此,要爱护大自然。)
2、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3、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这句话的理解(如果家园受到破坏,我们不能及时醒悟,不懂得及时补救,那么人和对大地、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人类生存离不开对大地的保护。)成语故事
(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来源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做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第五单元 第十七课
1、这一组课文都是有关(鲁迅)的故事,他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少年闰土》选自他的小说(《故乡》)。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还知道他的其他作品(《呐喊》《彷徨》等)。他以笔为武器,被誉为“(民族魂)”。
2、(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像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3、加标点
(1)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2)(“)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4、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这段话是(外貌)描写。
5、课文记述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6、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素”的意思是(向来),这句话的含义(“我”向来不知道这么多心现事,因为“我”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7、它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含义(“我”和那些少爷们整天在大院里,很少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第十八课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通过作者回忆的(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助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无比怀念、热爱和敬仰)的思想感情。
2、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你知道伯父为什么这么受人爱戴吗?(因为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表面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应该认真读书。这句话看出鲁迅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比喻当时社会十分黑暗。“碰壁”是革命者与反动势力作斗争士受到的挫折和迫害。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怕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态度。)
(3)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段话是描写人物神态和表情、动作的,从两个“清清楚楚”,说明了什么(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说明鲁迅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怒形于色。这句话表明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第六单元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被公认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诗)、(宋词)、(元曲)。
2、《诗经.采薇》 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唐诗《春夜喜雨》(写景物的,写春天的)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元曲《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水调歌头》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虞美人》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8、《满江红》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9、秋天的诗: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3)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4)《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5)《风入京使》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诗句: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
1、省略号的作用:
(1)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表示例举的省略)(2)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表示话未说完)
(3)“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多次反复的省略)
(4)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表示语意未尽)
2、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3、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这句话你的理解(海鸥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他们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4、这篇文章写了两个画面:(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可以看出(老人和海鸥之间的真挚)的感情。第二十三课
1、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用小标题可以概括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2、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篾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读画线部分,嘎羧对待玉米的态度,表现了它(急切)的心情;而看到象鞍后的神情态度,则表现出了它(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的感情。
3、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这句话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
4、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
(1)“凝望”的意思是(注目远望),从嘎羧“久久地凝望”中我体会到了(战象嘎羧在 回忆往事,它一定有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回顾拓展七
1、本组课文以描写(动物)为主,我们以前也学过一些名家描写动物的课文,如(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丰子恺的《白鹅》)等。本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的不同之处是(本单元侧重于通过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来展示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2、《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中的小女孩叫(蒂皮),这本书讲述了她和(非洲野生动物)一起生活的动人故事。
3、中国作家沈石溪的作品有(《第七条猎狗》)(《狼王梦》),加拿大作家西顿的作品有(《小战马》)(《红脖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作品有(《荒野的呼唤》)(《海狼》),日本作家椋鸠十的作品有(《孤岛野犬》)(《赤鸟》)。第八单元 第二十五课
1、默写《伯牙绝弦》
1、翻译: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这篇古文收在(冯梦龙)写的(《警世通言》)书中。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第二十六课
1、填空和加标点: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2、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盲姑娘的善良、体贴,和他们兄妹的手足情深,感动了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盲姑娘的话是贝多芬十分激动,盲姑娘是这么热爱音乐,又懂音乐,这是知音啊!)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1)填空并划出想象的句子。
4、《月光曲》写的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人们称为“(乐圣)”,他的作品有(《英雄》)(《田园》)等。回顾拓展八
1、成语(响遏行云)指的是声音高亢以至阻拦了天上的流云。
2、说说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好处:(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更富感染力。)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都是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第二单元这些名人名言激起了我们的(热爱祖国)情感。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邓小平)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第三单元这组句子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轻诺必寡信)。——《老子》(民无信不立)。——《论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第四单元都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口号和标语。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有限的)的资源,(无限的循环)。(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第五单元都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徐广平《欣慰的纪念》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 第七单元默写《马诗》(动物)《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第八单元的成语都是和(描写艺术技法、艺术品味、艺术造诣方面)有关(雕梁画)栋
(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引人(入胜)
古(色)古(香)(余)音(绕)梁(不落)窠(臼)(雅俗)共赏
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曲高和)寡(妙)笔(生)花(阳春)白雪
笔(走龙蛇)
不同(凡响)(别)具一(格)《天上的街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郭沫若(郭开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远远的/街灯/明了,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天上的明星/现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7.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下近义词、反义词复习 篇七
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24分)
1、小明原有20元钱,用掉x元后,还剩下()元。
2、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
3.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每段长是全长的()。
4、小红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4),她坐在第()列第()行。小丽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5列第3行,用数对表示是(,)。
5.能同时被2、3和5整除最小的三位数();能同时整除6和8的最小的数
()。
6、如果a÷b=8是(且a、b都不为0的自然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7、3/a(a是大于0的自然数),当a >()时,3/a是真分数,当a <()时,是假分数,当a =()时,等于3。
8、6÷27=()÷9=4÷()
9、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35立方分米=()立方米53秒=()分25公顷=()平方千米
10、在20的所有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在15的所有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
11、有一个六个面上的数字分别是1、2、3、4、5、6的正方体骰子。掷一次骰子,得到合数的可能性是(),得到偶数的可能性是()。
二、认真判断。(5分)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却不一定是方程。………………………………()
2、假分数都比1小。……………………………………………………()
3、数对(4,3)和(3,4)表示的位置是一样的。…………………………()
4、14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4。……………………… ………………()
5、把一根电线分成4段,每段是1/4米。……………………………………()
三、慎重选择。(5分)
1、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分成()。
A.12个B.15个C.9个D.6个
2、x/5是真分数,x的值有()种可能。
A.3B.4C.5D.63、五(3)班有28位男生,25位女生,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A.1/2B.28/53C.25/53D.25/284、把4干克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A.0.8千克B.总重量的4/5C.1.2 千克D.总重量的5/4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4,这两个数不可能是()。
A.4和24B.8和12C.8和24
四、细心计算(40%)
1、写得数4%
6.3+7=21.5+9.5=2.5×0.4=42.8-4.28=1-0.01=3.5÷0.5=8.2÷0.01=8.2×0.01=
2、解方程:12%
X-7.4=82 X=3.6X÷1.8=3.6X+6.4=14.43、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9%)
10和914和4226和394、递等式计算:9%
(2.44-1.8)÷0.42.9×1.4+2×0.1630.8÷[14-(9.85+1.07)]
5.根据题意列方程并解答。(6分)
1.10比2a少6,a是多少
2.7个X相加的和是10.5,x是多少
五、应用题:(27% 第1-3题每题5分,其余每题4分)
1、我国参加28届奥运会的男运动员138人,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的2倍少7人。男、女运动员一共多少人?
2、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中,共有105张有效票,北京获得56张。北京的得票占有效票的几分之几?
3、甲、乙、丙三人到图书馆去借书,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8天去一次,丙每9天去一次,如果4月25日他们三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4、有一块布长8米,正好可以做12条同样大小的裤子。每条裤子用布几分之几米?每条裤子用这块布的几分之几?
5、把一张长20厘米,宽16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纸没剩余,最多可裁多少个?
8.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下近义词、反义词复习 篇八
分数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生活中分数的广泛用途,会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中秋节到了,小华家买了很多月饼,分月饼的任务当然就落到小华的身上了。你看,小华一会儿就把这几块月饼分好了。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月饼的阴影部分占一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
等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理解单位“1”
师:第二天,小华的爸爸又买回一盒月饼共8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小华,你把这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吧。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 等学生分好后,抽一个学生分的小圆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师:这时,小华的爸爸又提出了问题。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每个人得的月饼是这8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引导学生理解把8个月饼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8个月饼的14。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刚才小华分出了1个月饼的1/4,这儿又分出了8个月饼的1/4,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1/4表示的月饼数量一样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下面的月饼图: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1/4代表的数量不一样。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一个1/4是1个月饼的1/4,而后一个1/4是8个月饼的1/4。课件中随学生的回答在图形下出现相应的文字。
师:对。前一个1/4是以1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而后一个1/4是以8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平均分的整体不一样,对分出来的每份数量有影响吗?
让学生意识到,整体“1”的变化对每份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以1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1/4个月饼;以8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2个月饼。
师:像这样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分数还很多,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幅图。课件出示第2页的熊猫图。
师:这里是把多少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请分一分,并填空。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每个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师:通过上面的研究,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都是以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像这样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的含义。
师:把12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6个学生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这里是把谁看作一个整体? 教师再举两个例子,深化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2理解并归纳分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些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或6份,想一想,其中的1份是全部小棒的几分之几?其中的2份呢?其中的3份呢?
学生操作后回答,如:我拿了10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有2根小棒,这2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1/5。2份有4根小棒,这4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2/5„„ 师:想想自己操作的过程,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可能这样表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但是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几份”,所以我们一般把前一个“几份”说成是若干份。
归纳并板书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试一试: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师:看看最后(五星图)这个分数,请同学们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生:这个分数表示把15颗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占这个图形的35。
师:把15颗五角星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生:1/5)其中的3份呢?(生:3/5)35是由多少个15组成的?(生:3个)所以,35的分数单位是1/5,35/里面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说一说:3/7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5/6,9/10呢? 3说生活中的分数
师: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书上第3页课堂活动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说生活中的分数,你们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吗? 学生说生活中的分数。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1第4页课堂活动第2题。2练习一第1,2,3,4题。
分数的意义
师: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你能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吗? 课件出示如下的题目: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月饼的();(2)把一张手工纸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3份是这张纸的();(3)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5份是这个苹果的()。学生汇报答案:依次为1/4,3/6,5/8。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师:同学们观察这3个例子,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你认为什么是分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教师
引导学生总结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师:说得不错,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课件出示主题图),图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 生:图上的同学在边看地图边讨论。师:他们在讨论些什么呢? 学生汇报。(略)
师:你能从他们的对话里找出有关的分数吗?
引导学生回答: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我国陆地面积约是世界陆地面积的7/100;我国森林覆盖面积约占世界森林覆盖面积的1/25;我国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1/4。师:这些分数和我们原来学习的分数有哪些不一样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这里的分数不是把一个物体分成若干份,而是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师:分析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数。(板书题目)
师:中秋节快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月饼,现在我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课件演示分月饼的过程)
生:每份是这个月饼的1/4。(课件显示1/4)
师:我把8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课件同步演示),每份是这堆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生:每份也是这堆月饼的14。(课件显示14)
师:我把12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又是这堆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生:每份还是这堆月饼的1/4。(课件同步展示)
师:(把3幅图都集中在同一个画面上)同学们,请看这3幅图,我们共同用了哪一个分数来表示? 生:1/4。
师:请你比较一下,都是1/4,它们表示的部分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是因为被分的东西不一样。
师:你能具体说说每一次分别是以什么作为一个整体来分的吗?
估计学生会这样汇报:第一次是以一个月饼作为整体来分的,第二次是以8个月饼作为整体来分的,第三次是以12个月饼作为整体来分的。
师:比较这3次分月饼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点:(1)被分的月饼越多,每份分到的月饼就越多。
(2)不但可以把一个月饼看成是一个整体,还可以把多个月饼看成一个整体。
师:这两个发现都很重要,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五(1)班的男生占全班人数的1/3,这里就是把“全班人数”看成一个整体;又如本校女生人数是全校人数的1/2,这里又是把“全校人数”看作一个整体。这样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哪些? 学生举例,并说明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发现不但可以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还可以把许多物体合起来看成一个整体。师:下面我们把许多物体合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师举起一些小棒)这些小棒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吗? 生:可以。
师:(举起更多的小棒)这些小棒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吗? 生:也可以。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些小棒作为一个整体,同学们可以拿5根、也可以拿10根、15根、20根,你喜欢哪个数就拿多少根,拿好了吗?(学生:好了)请同学们把这些小棒平均分成5份。学生分小棒。
师:举起你们小棒的1/5。学生各自举起自己小棒的1/5。师:你们举起的小棒都是一样多的吗?
让学生直观地看出:举起的小棒不一样多。5根的1/5是1根,10根的1/5是2根,15根的1/5是3根„„ 师:请你们举起你们小棒的3/5。学生举小棒。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从手中的小棒看出:举起的小棒还是不一样多。5根的3/5是3根,10根的3/5是6根,15根的3/5是9根„„
师:为什么举起的都是1/5或3/5,小棒的根数却有的少有的多呢? 生:因为我们每个人拿的小棒不一样的。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说明被分的东西越多,每份就越多。
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课件出示第2页“分一分”)学生先讨论再全班交流。
生:把6只大熊猫玩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的2只熊猫是这个整体的1/3。
师: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都很关心把谁作为一个整体这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和原来学习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汇报:原来学习的分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而今天学习的分数是把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师:分析得好,刚才同学们说到了“一个物体”或“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你能找出刚才“议一议”中这些分数的单位“1”吗? 学生找单位“1”并汇报。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主题图(课件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说的这些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单位“1”?
学生讨论汇报。(略)„„
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的例
2、例3以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理解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获得价值体验,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一、复习准备
11/3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3/4又表示什么呢? 2什么是分数?
3用200cm2的纸板做8个学具,平均每个学具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
二、导入新课
师:最后一个小题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生:除法。
师:为什么用除法呀?
生:因为要把200cm2的纸板平均分成8份。
师: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要用除法计算,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和分数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师:把4m的长度平均分成5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研究:一方面想一想用算式怎样计算;另一方面想一想用分数表示每份的长度。(板书:用算式计算用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可以从中选一个问题来研究,一会儿老师听听你们的意见。学生讨论。
师:想好了吗?哪些同学研究了第一个问题:用算式怎样计算每份的长度? 生:4÷5。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把4m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师:哪些同学研究了第二个问题:怎样用分数表示每份的长度? 引导学生说出把1m平均分成5份,每份就是15m。4m中有4个1m,就有4个15m,就是45m。师:把4m平均分成5份,每份的长度用算式表示是4÷5,用分数表示是45,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发现除法与分数是有联系的,4÷5的结果就是4/5。
师:是不是所有的除法和分数都有联系呢?它们是怎样联系的呢?同学们做一做下面的题目就更清楚了。学生完成第4页例2下面的“议一议”,要求学生先填表,再说自己的发现。师: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1÷3=1/3;3÷4=3/4。
师:比较这几个式子,它们的算式和商有联系吗?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发现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师:你能利用除法与分数的联系,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结果吗? 生:能!
引导学生完成第5页的试一试。在学生完成3÷9=3/9;1÷6=1/6;4÷7=4/7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a÷7=()();a÷b=()(),逐步归纳出用字母表示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师:a÷b=ab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师:同学们看看教材,书上专门说了一句“b≠0”,你知道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规定吗?
指导学生说出因为除数、分数的分母都不能为0,所以在这个等式中也要强调除数、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师:这样一来,同学们就能全面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了。2教学例3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师:我们知道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后,就可以用它们的关系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了。下面我们先来研究小华家养的鸡、鸭、兔的问题。课件出示第5页例3。
师:从图中我们知道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有2只兔、3只鸭和4只鸡。师:要求兔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应该怎样列算式? 生:2÷3。
师:由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能算出2÷3是几分之几吗? 生:2÷3=2/3。师:为什么?
生:因为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用这个关系可以知道2÷3=23。师: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解决鸡是鸭的几分之几和图中其他的数学问题。学生讨论解答。(略)
3总结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和区别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但是它们有没有区别呢?请小组讨论后填写下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表格:
联系 区别 除法 分数
学生讨论填写表格后,将一个小组的结果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联系 区别 除法 分子相当于被除数,是一种运算。
分数 分母相当于除数。是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师:这样一来,我们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就更加深刻了。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5,6,7,8,9题。
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
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方法。2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学探究,构建新知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位同学两张相同大小的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或正方形纸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2填空。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2)3/4的分数单位是(),3/4里面有()个1()。(3)4/5里面有()个15,3/5里面有()个15。(4)7/10里面有7个1(),7/9里面有7个1()。
揭示课题: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走进新课,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教师出示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片,请问如何判断两张纸的大小?(把两张纸重叠放在一起,完全重合,说明相等。)师将两张纸翻一面贴在黑板上,请说出阴影部分各占多少。板书:1/4和3/4。
(2)你会比较1/4和3/4的大小吗?
①请利用老师发给你的材料:分一分,比一比,说明1/4和3/4的大小。②讨论交流:
生1:我通过画图直接比出来3/4>1/4。
生2:1/4里面有1个1/4,3/4里面有3个1/4,3个1/4比1个1/4大,所以1/4<3/4。师:第二个同学能用前面学的分数单位来思考,比较出了14和34的大小,很好!(3)试一试: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4/5○3/5 5/6○1/6(4)引导发现规律:
师:这三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点?怎样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呢?(思考、交流)师:同学们的发现跟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看看数学家是怎样概括的。板书: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齐读一遍。
师:你认为应用这个规律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前提条件是什么?(分母相同)(5)练习:
请写出能应用这个规律比较的两个分数,并比较大小,同桌相互检查。2教学例2 比较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1)师: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机会。老师也写出两个分数:3/5和3/4,能用刚才的规律进行比较吗?为什么?
师:分母不相同,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不相同,把一个单位“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每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请拿出老师发的材料,分一分,比一比,想一想。(3)展示汇报交流。
生1:通过画图,比较出了3/5<3/4。
生2:发现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生3:分两张同样大小的纸,也就是单位“1”相同。1/5<1/4,所以3个1/5小于31/4,也就是3/5<3/4。(4)试一试: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6/7○6/11 3/4○3/8(5)发现规律:
师:这三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点?怎样比较,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6)练习:
请写出能应用这个规律比较大小的两个分数并比较,同桌互相检查。
说说同分母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同分子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它们在比较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2/7○4/7 2/5○2/3 3/8○7/8 1/2○1/9 3/10○7/10 2/25○9/25 11/25○11/26 5/13○5/11 2判断并说明理由。
6/17>5/17()2/11<2/9 7/9>7/8()9/100<9/10
四、课堂总结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作业
完成练习二有关习题。
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比“1”小的分数都是真分数,比“1”大或等于“1”的分数都是假分数,会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操作、观察和填表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练习卡。【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练习: 1什么叫分数?
2在下面的图中涂上颜色来表示相应的分数。3/4 5/8
3在直线上用点来表示下面的分数。
1/5 5/5 8/5 3/5 6/5
学生独立在练习卡上完成后,抽学生把答案拿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进行全班交流。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都能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完成涂色和填数这些练习了,下面请你们翻到数学书第12页例1,按题目的要求,以1个圆为单位“1”,在下面的图中涂上颜色来表示相应的分数。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几个学生把自己涂的结果拿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发现有的分数的涂色部分不足一个圆,有的分数的涂色部分刚好一个圆,有的分数的涂色部分是一个多圆。
师:刚才同学们是以几个圆为单位“1”进行涂色的? 生:以1个圆为单位“1”。
师:以1个圆为单位“1”,涂色部分“不足一个圆”,“刚好一个圆”,“一个多圆”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以1个圆为单位“1”时,涂色部分不足一个圆的分数小于单位“1”,涂色部分刚好一个圆的分数和单位“1”相等,而涂色部分是一个多圆的分数比单位“1”大。师:请把你的发现填写在表中:
比1小的分数 和1相等的分数 比1大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几个学生把答案拿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进行全班交流。师:请同学们观察,比1小的分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比1小的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
师:对,这种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就叫做真分数。(板书: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师:你还能说出几个真分数吗? 引导学生说出几个真分数。
师:再请同学们观察,和1相等的分数以及比1大的分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1相等的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而比1大的分数分子都比分母大。
师:同样,我们也给这种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取个名字,叫做假分数。(板书: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师:像这样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你还能举出几个吗? 引导学生说出几个假分数。
师:真分数和假分数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
三、强化新知识
视频展示台出示第13页中“试一试”第3题。
1/2 1/4 5/4 3/4 4/4 3/2 7/4 8/4 先让学生独立在数轴上用点来表示上面的分数,然后集体订正。
师:观察这些分数,在数轴0~1这段距离上的分数是什么分数?在数轴1这个点上和数轴1~2这段距离上的分数又叫什么分数?
生:数轴0~1这段距离上的分数是真分数,在数轴1这个点上的分数和数轴1~2这段距离上的分数都是假分数。
师: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进一步知道了:比“1”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和“1”相等或者大于“1”的分数叫假分数。
四、巩固练习
师:你们能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真分数和假分数呢?我们来试一试。1“试一试”第1题。抽个别学生回答,说出判断的依据。2“试一试”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总结出当分子等于分母或者是分母的倍数时,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3课堂活动。
4完成练习三的练习。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这节课你还有哪些收获?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分数卡片;学生每小组准备4张大小相同的纸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多媒体展示教材主题图。
师:在数学兴趣活动后,同学们都办了数学小报,其中设计有“数学趣题”。请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如果4张小报的大小是一样的,他们4人数学趣题占的版面也是一样大吗?
师: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许多科学家的发现也是和大家一样从猜想开始的,但只有经过验证的猜想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学习当数学家吧!
二、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1分纸折纸,初步感受 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吧。
师:请小组长拿出4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分给组内的4个同学,用对折的方法分别把4张纸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和8份。并用涂色的方法分别表示出1/2,2/4,3/6,4/8。(板书这4个分数)学生活动,一人折一张纸。
师:请大家把4张纸条的左端对齐平放在桌上,观察比较:涂色部分面积的大小怎样?(小组合作,分工完成。)
师:实验做完了,结果怎样?
生1:我看到4张纸条涂色部分面积的大小完全相同,并且没涂色的部分面积的大小也相同。师:观察得很仔细!这说明了什么? 生2:说明了4个分数一样大。
师:真棒!一样大,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生:等号。(师板书如下:1/2=2/4=3/6=4/8)师: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
师:刚才的实验证明我们猜测正确吗? 生:正确。
2观察对比,概括分析
师:观察一下这个等式,4个分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生:分子分母都不同,但分数的大小相同。
师:分数的大小为什么相同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研究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师:请同学们从左到右观察这些等式,想一下,这4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保证了分数的大小不变?
小组讨论后汇报。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生1:从1/2到2/4是分子乘2,分母也乘2;从1/2到3/6是分子乘3,分母也乘3。生2:从2/4到4/8也是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
随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演示:1/2=1×2/2×2=2/4;2/4=2×2/4×2=4/8。师: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变化规律表达出来?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再请同学们从右到左观察这些等式,想一下,这4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保证了分数的大小不变呢? 同桌讨论后汇报。
生1:4/8到1/2是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4;3/6到1/2是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3。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演示:4/8=4÷4/8÷4=1/2;3/6=3÷3/6÷3=1/2。师:这个变化规律又可以用哪句话表达出来?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3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哪些同学能把刚才我们观察到的这些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如有困难,可以看看书中第16页上是怎么说的。
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这句话)
师:说得非常棒!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学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齐读一遍。
师:你认为在这句话中哪几个字特别重要,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生:相同的数。
师:相同的数,指一些什么数?
生:指同时乘或除以的数必须是相同的一个数。师:性质中为什么要说“0除外”?
生1:分子、分母同时乘0,分母就变成0了,而分数中分母是不能为0的。
生2:同时除以0更不可能,因为0不能作除数。若学生不能完整地说出来,则由老师 引导补充。说说为什么刚才数学趣题占的版面的大小是一样的。师:现在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你的看法。
三、巩固练习(多媒体演示)1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1/5=1+3/5+3=4/8()(2)12/8=12÷6/18÷6=2/3()
(3)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2找朋友:说出一个与老师手中卡片上分数一样大的分数。
3写一写:自己设计一个分数,并写出与它相等的分数,比一比,在1分钟里谁写的多。4独立完成练习四第1题,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是怎样理解的?
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能对分数的性质进行简单应用。
2感受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请同学们在大屏幕上面的分数中分别找出和2/4,4/6相等的分数。(多媒体课件出示:4/2,4/8,2/3,10/12)
生:和2/4相等的分数是4/8;和4/6相等的分数是2/3。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我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选的。师: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吗?
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师: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简评:充分应用学生原来掌握的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经验之上,也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二、教学新课
1把3/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师:首先让我们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课件显示教科书第30页例2)师:你认为在这一题的要求中,哪几个字最重要?给大家提个醒吧。
引导学生说出:我认为“大小不变”这几个字很重要,我要提醒同学们在化分数的时候不能改变分数的大小。师:怎样才能在不改变分数大小的情况下,完成题目的要求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辅导有困难的小组。
师:你是怎样把3/4化成和它相等的分母是8的分数的? 生1:我把分母和分子都同时乘2,化成了6/8。师:为什么要分母和分子都乘2呢?
生:因为要想把3/4的分母化成8就必须把分母乘2。师:为什么分子也要乘2呢?
生:因为题目要求不改变分数的大小,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分母和分子同时乘2。师:你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生: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和他结果一样的请举手。(板书:用分数的性质来化:3/4=3×2/4×2=6/8)师:都是使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的吗?有和他的解法不一样的吗?
(说明:如果学生都是同一种解法,教师则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第二种方法来解;如果有学生用了商不变的规律,则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以下按第二种情况设计。)
生2:我还有一种做法。3/4=3÷4,把被除数3和除数4同时乘2就变成了6÷8,6÷8=6/8。师:为什么要把被除数3和除数4同时乘2呢? 生:因为除数和被除法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师:这里运用了我们前面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化:3/4=3÷4=(3×2)÷(4×2)=6/8)
师:同学们能用两种方法把3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真不错。2把15/2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师(指板书):同学们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把152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吗? 生:能。
师: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谁愿意把你的化法像老师这样,把它写在黑板上呢? 抽学生板书,让学生边板书边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完成板书: 分数的性质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3/4=3×2/4×2=6/8 15/24=15÷3/24÷3=5/8 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化:3/4=3÷4=(3×2)÷(4×2)=6/8 15/24=15÷24=(15÷3)÷(24÷3)=6/8 3比较,汇报发现
师:同学们用两种方法分别把34,1524化成了分母都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些化法,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发现两点:
(1)把一个分数化成另一个大小不变的分数时,可以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也可以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化。(2)对于两个分母不一样的分数,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你们的第二个发现很有价值,在后面学习约分、通分时还要用到。当然,我们的第一个发现也很重要。刚才同学们有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分数,有的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化分数,这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规律是有联系的。你能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为什么会有联系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里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所以分数与除法有联系,这样分数的基本性质就与商不变的规律有联系了。所以我们在把一个分数化成另一个与它等值的分数时既可以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也可以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化。4完成第16页“试一试”
把1/3,22/36化成分母是1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三、练习巩固
练习四第2~7题。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呢?从中你明白了些什么?
五、拓展练习第18页思考题。
约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1。【教学目标】
1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2知道什么是互质数,能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数。
3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交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因数的知识,并且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一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下面几个数的因数。屏幕上呈现7,25,81三个数,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已经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谁愿意来汇报一下结果? 生1:7是一个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数。生2:25的因数是1,5,25。生3:81的因数是1,3,9,27和81。
二、探索新知
师:看来同学们对有关因数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还想不想继续再找几个数的因数呢?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19页的例1)请同学们分别写出12和30的因数。完成后抽学生汇报。
生:12的因数有1,2,3,4,6,12;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师:和这个同学的答案一样的请举手。很好,接下来请你们认真观察一下12和30的因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强调两个发现:(1)12和30的因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2)这两个数都有相同的因数1,2,3,6。师:把你们的发现填在这两个圈里。
师:这两个发现很重要。12和30有不同的因数,但是也有相同的因数,你们能给这些相同的因数1,2,3,6取个名字吗?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因数”、“共有因数”等。
师:其实,“相同因数”、“共有因数”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这些因数是这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师:12和30的公因数有哪些? 生:12和30的公因数有1,2,3,6。师:其中最大的一个公因数是多少呢? 生:是6。
师:最大的一个公因数,我们把它叫做最大公因数。(接着板书: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师:你能用找因数的方法找出18和2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 生:能!
学生找18和2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后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找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了,但是大家觉得这样找麻烦不麻烦呢? 生:这样找太麻烦了。
师:所以,我们应该找一个又快又对的方法,这就是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怎样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会用短除法来找一个数的因数,现在请你们用短除法分别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找出12和30的因数。
师:能试着把你们刚才写的两个短除法算式合并成一个短除法算式吗?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一下。学生完成后汇报。教师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把两个短除法算式合并为一个短除法的过程: 师:作除数的2和3是12和30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2和3是12和30的公因数,因为2既能整除12,也能整除30,是12和30公有的因数。3也是这样。
师:除到商是2和5以后,除1外还能找到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吗? 生:找不到了。
师: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除到商是互质数时,还能除下去吗? 生:不能了。
师:这时我们来思考一下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这个最大公因数应该含有哪些因数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个最大公因数应该含有两个数的公因数,应该是2×3=6。
师:这个想法对吗?同学们可以直接用“6”这个数作为除数去除12和30,看除出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学生除后证实其结果是互质数。师:这样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6是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
师:你能总结出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先用短除法来除,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除数相乘,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三、巩固练习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合作交流认识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互质数,还能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你们真能干。接下来咱们用所学的知识来练习练习。你们有信心吗?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都有哪些收获?讲给同学们听听
约分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页例2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
1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理解什么是约分,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用这个方法正确地约分。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写出28和42的公因数,并指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什么是互质数?在3和8、12和18这两组数中,哪组数是互质数?
4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48化成分母是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吗? 师: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来探讨一个新的问题——约分。(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师:彩色卡片占全部卡片的几分之几? 生:占全部卡片的3050。师: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把全部卡片平均分成50份,彩色卡片占其中的30份。
师:现在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比较大,你能把这个分数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但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和分母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师:为什么要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呢?
使学生理解:“缩小”是为了使分子、分母变小,“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是保证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看能把3050化成哪些分子、分母都比较小,但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然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学生化出的分数可能有:30/50=30÷2/50÷2=15/25 30/50=30÷5/50÷5=6/10 30/50=30÷10/50÷10=3/5 师:这些结果都符合老师的要求吗?你还有哪些发现?
指导学生说出这些结果都符合老师的要求,因为这些分数是分子、分母都比30/50的分子、分母小,但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学生还可以从中发现15/25=6/10=3/5。
师: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且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的过程,叫做约分。
师:同学们刚才用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数的方法进行约分,但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同学们可以看看书,看书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书写方法约分的。学生看书。
师:书上的小朋友是把3050化简成哪个分数呢? 生:化简成35。
师:比较刚才的化简过程和这两个小朋友的化简过程,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多媒体课件演示:30/50=30÷10/50÷10=3/5 315—30—50—25—5=3/5 330—50—5=3/5 学生讨论后回答:相同的地方是:都展示了把3050化简成35的过程;不同的地方是:书写方式不一样。师:能解释一下后两种约分的过程吗?
使学生明白,中间的一种约分方式是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一次一次地去化简;而后一种约分方式是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一次就把分数化简为3/5。
师:这两种化简方法都可以,但是在平时的约分过程中,我们一般都采用后两种方式。下面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15/25,6/10和3/5的分子、分母都比30/50小但大小都与30/50相等,因此把30/50化简成这三个分数的过程都是约分的过程。但是比较这三个分数(即15/25,6/10和3/5),你能发现35与前两个分数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吗?
使学生理解前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除了公因数1还有其他的公因数,还可以进一步约分;而最后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是互质数,不能再约分了。
师:像这样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我们在约分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都要把原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同学们会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吗? 生:会。
师:那么我们来试一试。引导学生做第21页的课堂活动。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哪些是最简分数,哪些不是最简分数。你能把这些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吗?
试一试:把18/24,6/18,10/35化成最简分数。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略)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4,5,6题。
通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倍数?你能找出50以内3的倍数、7的倍数和9的倍数吗? 2 27是哪些数的倍数? 3请你说一说找倍数的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应用这些知识来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探讨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找出50以内4的倍数和6的倍数。在自己的练习单中把4的倍数用圆圈圈起来,把6的倍数用三角形圈起来。练习单: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师:在用圆和三角形圈4和6的倍数时,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的数只圈了圆或三角形,有的数又圈了圆又圈了三角形。师:哪些数上圈了圆,哪些数上圈了三角形?
引导学生说出圈了圆的是4的倍数,圈了三角形的是6的倍数。师:那么既圈了圆又圈了三角形的数呢?
引导学生发现既圈了圆和三角形的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师:你能把你的发现填在下面的圈里吗? 完成后抽学生汇报。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2,24,36,48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所以,我们把12,24,36和48叫做4和6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
师:现在你们知道什么叫公倍数了吗?
引导学生说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师:20以内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20以内2和3的公倍数有6,12,18。师: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呢? 生:6。
师:两个数的公倍数有许多,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接着板书: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师:你知道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吗? 生:是12。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生:因为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48„„其中12是最小的一个,所以12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师:请你用这种方法,找出8和12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找出来后,问学生是怎样找的,全班集体订正。
[简评:教学中用画圆圈和三角形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有的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从而理解和掌握公倍数的概念。这个认知过程既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又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学习用短除法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但是大家觉得这样找麻烦不麻烦呢? 生:这样找太麻烦了。
师:所以,我们应该找一个又快又对地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就是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怎样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呢?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在前面是怎样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
引导学生回忆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且把这个短除法板书出来。如: 师:在这个短除法中,作为除数的“2”表示什么?作为商的“2”和“3”又分别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从倍数和因数的角度看,作为除数的“2”是4和6的公因数,作为商的“2”和“3”是4和6各自的因数。
师:4和6的最小公倍数应该是哪些因数的乘积呢?
应该是4和6的公因数与4和6各自因数的乘积。如果学生分析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已经知道的4和6的公倍数12分解质因数,也就是用12=2×2×3的方式,让学生明白4和6的最小公倍数应该是4和6的公因数与4和6各自因数的乘积。
师:现在知道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吗?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先用短除法来除,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除数和商相乘,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12。试一试:用短除法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都有哪些收获?讲给同学们听听。
四、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1,2,3题。
通分
(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六中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通分,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通分。2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渗透转化和比较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设疑激趣
12/5里有()个1/5,4/5里有()个1/5。24/7=()/28 3/8=15/()3/7=()/21 3求下列每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2和187和96和30 4织布厂有甲、乙两台织布机,甲台织布机每分生产7/8m花布,乙台织布机每分生产5/8m花布,哪台机器生产得快?
师:怎样比较哪台机器生产得快?
生:78里有7个18,58里有5个18。78大于58,所以甲织布机生产得快。5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师:怎样比较哪个工人检验得快? 生:看78和56谁大,谁就检验得快。师:能用第4题的方法比较吗? 生:不能。
二、探究发现
师:比较7/8和5/6时有困难,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7/8和5/6的分母不相同,不能直接比较。
师:同学们能不能借助一些已经学过的知识,设法把这些分数转化成我们能直接比较出大小的分数,再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生:我们可以先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再比较。师:根据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来转化? 生: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分母相同的分数)师:要把7/8和5/6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先要确定什么? 生:先确定相同的分母。
师:现在各小组先确定7/8和5/6的相同的分母,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让有不同解法的同学汇报并板书。估计有以下几种解法。生1:我们发现48是8和6的公倍数,可以用48作相同的分母。我们是这样做的: 7/8=7×6/8×6=42/48 5/6=5×8/6×8=40/48 因为42/48>40/48,所以7/8>5/6。
生2:我们发现24是8和6的公倍数,可以用24作相同的分母。我们是这样做的: 7/8=7×3/8×3=21/24 5/6=5×4/6×4=20/24 因为21/24>20/24,所以7/8>5/6。
师:这两种方法都达到了转化为相同分母的目的。“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生1:我认为两个都是8和6的公倍数,选24和48作相同的分母都可以。
生2:我认为选24作8和6的公分母时,计算简便一些。如选用较大的公分母作相同分母,会增加计算的难度。
师:通常选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相同的分母。我们把选定的“相同分母”称为公分母。
师: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转化成相同分母的过程,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这个转化过程在数学上称作什么呢?请大家自学课本第24页。生:运用了转化的思想。学生看书汇报。
师(指板书):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的过程,叫通分。把原来板书中的“→”换成“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完成板书。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通分)
三、巩固应用
1第24页课堂活动。
师:第一个图中的2/3通分转化成6/9,从图上看,阴影部分的面积有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通分时,分数的大小不变。
2通分:2/7和5/11 3/10和7/20 5/9和4/15
四、归纳梳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五、拓展延伸
师:要比较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除了通分以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合作解决第26页思考题。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用多种办法解决。(通分、画图„„)
通分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例2的情境图,学生说从图中得到的信息。
师:一个工人1时检验了这箱产品的7/8,另一个工人1时检验了这箱产品的5/6,你能直接比较出哪位工人检验得快些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我们以前学的都是将分母一样的分数进行比较,这里的两个分数分母不一样大。
师:分母一样的分数叫做同分母分数,分母不一样的分数叫做异分母分数。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呢? 生: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来比。师:不错,在转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使学生意识到转化时要注意不能使原来的分数大小发生变化。
师:怎样才能使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而分数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研究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选择哪个数来做这两个分数的新分母呢? 组织学生讨论发现:这个数应该既是8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师:像这种既是8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8和6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
二、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怎么找8和6的公倍数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回忆一下我们前面是怎样找公因数的。生: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看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师: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找两个数的公倍数。教师边说边板书:(1)找两个数的倍数;(2)找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找出8和6的公倍数。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汇报找倍数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8的倍数有:8,16,24,32,40,48,56,64……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2,48…… 师:为什么要打省略号呢?
生: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多的,不可能写完一个数的所有倍数。师:那么8和6公有的倍数有哪些?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8和6公有的倍数有:24,48……
师:我们把24,48……这些8和6公有的倍数叫做8和6的公倍数。在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几? 生:24。
师:24就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公倍数)
师:想一想,能不能找到8和6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不能找到两个数最大的公倍数,因为不能找到两个数最大的倍数。
三、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这样找到了8和6的公倍数后,我们就可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了。同学们可以选择8和6的公倍数24作新分母,也可以选择它们的公倍数48作新分母,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同学们会吗?(生:会)大家试一试吧。学生解答后,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7/8=7×3/8×3=21/24 7/8=7×6/8×6=42/48 5/6=5×4/6×4=20/24 5/6=5×8/6×8=40/48 师:现在能比较出谁检验得快一些吗? 生:叔叔检验得要快一些。
师:用24作新分母和48作新分母的答案都一样吗?(生:都一样)但用谁作新分母计算简便些呢? 生:用24作新分母计算简便一些。
师:所以一般情况下,都用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新的分母。但是,每次都这样用列举倍数的方法来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太麻烦了,我们应该探讨一种更简便的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下面就来讨论怎样用短除法来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分数与小数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例
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3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用小数和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中的阴影部分。2(1)0.3里面有3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2)0.12里面有12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3)0.016里面有16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3把下面各个分数写成除法算式。2/3 5/6 8/4 师: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把3/4,11/25,23/8化成小数。
师:怎样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呢?对照前面复习的内容,你觉得可以用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来把分数化成小数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可以把分数写成除法算式来计算。
师:我们可以试着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求出它的小数商。师:用这个方法,自己选一个分数试一试。
学生完成作业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3/4=3÷4=0.75 11/25=11÷25=0.44 2/38=23÷8=2.875 师:能说一说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吗?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先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再求商。
师: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在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 要求学生完成第28页课堂活动第2题,完成后抽学生回答。师: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时你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 生:把这些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后,有些算式除不尽。
师:这些能除尽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不能除尽的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你能具体说一说哪些分数能除尽,哪些分数会出现除不尽这种现象吗?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能除尽(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4,3/5,7/10。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12,6/7,11/15。
师:把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你会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以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4=2×2 5 10=2×5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12=2×2×3 7 15=3×5 师: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作出哪些猜测?
引导学生说出:我猜想分母只含质因数2和5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除了质因数2和5,还含有其他质因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请同学们自己写几个分母只含质因数2和5的分数来试一试。学生试后,肯定这个猜测是对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简评:联系复习题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突出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推动作用,用“分解质因数”作一个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数化小数时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深化学生对分数化小数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分数化小数方法的掌握水平。]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把0.4,0.8,0.85,1.125化成分数。
师:怎样把这些小数化成分数呢?我们可以联系小数的意义来想:0.4是几分之几?0.85又是几分之几呢? 师:你能联系小数的意义在下面的直线上填上合适的分数吗?
学生填后,问学生是怎样填的,引导学生说出0.4就是十分之四,0.8就是十分之几,0.85就是百分之八十五,1.125就是千分之一千一百二十五。师:现在大家知道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了吗?
生:0.4是十分之四,把它写成分数就是4/10,化简后是2/5。(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4=4/10=2/5。)师:这样想对不对? 生:对。
师:请同学们像他那样思考,把0.85,1.125化成分数。学生思考解答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0.85=85/100=17/20 1.125=1125/1000=9/8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我是这样想的,0.85表示百分之八十五,写成分数是85/100,把这个分数化简后是17/20。师:(抽第二个学生回答)你又是怎样想的呢? 学生回答略。
师:你们赞成他们的想法吗? 生:赞成。
师:我也赞成他们的想法,谁来归纳一下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指导学生说出:把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想这个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再把这个小数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够化简的要化简。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对口令游戏:由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小数,另一个同学迅速地把这个小数化成分数,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简评:强调前面的“经验”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有效地运用原有经验来学习新知识;用对口令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七第1,2,3题。
分数与小数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分数与小数比大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较为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3/4 7/8 4/9 8/15 3/20 2说一说分数化小数的方法。3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0.7 0.84 0.25 1.75 4说一说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和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也就是说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数与小数。(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师:从题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师:要想知道谁栽的树高,就要对两个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同学们在比较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是分数,一个数是小数,不好直接比较。师:利用前面掌握的知识,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和“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两个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2)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
师:同学们可以从中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来进行比较。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统计一下哪些学生选择了第一种比较方法,哪些学生选择了第二种比较方法,然后分别抽学生把作业放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如: 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比较:
0.8=8/10=32/40 7/8=35/40 35/40>32/40 师:这种比较方法主要经历了哪些解题过程呢?
生:先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再与另一个分数一起通分,最后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师:这样比较大致要经历三个解题步骤。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同学又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呢? 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7/8=7÷8=0.875 0.875>0.8 师:这样做又主要经历了几个解题步骤呢?
生:经历了两个步骤: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师:两种比较方法得到的结论一样吗? 生:一样,都是小华栽的小树要高一些。
师:不同的比较方法得到相同的结论,说明了什么?这对我们今后解决问题有什么启发吗?
引导学生说出解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今后解决问题时要对照具体情况进行思考,努力做到灵活解题。师:在这两种比较方法中,你更喜欢哪种比较方法呢?为什么?
[简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围绕“为什么要进行分数与小数互化”、“用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每种解决方法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这样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问题为主线,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掌握水平。] 2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会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来解决问题了吗?下面我们找一个更难一点的数学问题来解决。多媒体课件演示:6个小朋友在对话,小红说:“我身高0.98米。”小青说:“我身高9/10米。”小丽说:“我身高0.9米。”小娟说:“我身高93/100米。”小强说:“我身高1.03米。”小勇说:“我身高1.05米。”小朋友说的话用对话框显示出来,最后提出问题:“这6个小朋友,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七第4,5题。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思考题。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第1题、第2题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本单元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2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知识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分部分整理后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随学生的回答完成下面的板书: 分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约分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通分 分数与小数把分数化成小数 把小数化成分数
师:下面我们就来分块整理和复习这些知识。
[简评:本单元知识点比较多,通过“树”型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这些知识点,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 2复习分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叫分数?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出示分数的意义。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0页第2题。
师:这位阿姨和这位叔叔谁买的多一些?你能结合分数的意义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说出,叔叔买的苹果多一些,因为尽管都是买一筐苹果的1/5,但是叔叔那筐苹果的数量要多一些,单位“1”的数量多一些,每份分到的数量也要多一些。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从中明白了单位“1”的多少能影响每份数的多少,因此在学习分数时,要注意单位“1”对分数的影响。
引导学生完成第31页练习八第1题。
[简评:先回想分数的意义,再用这个意义来解题,通过解题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师:下面我们再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分数单位?你能说出4/7,11/18的分数单位吗? 学生回答略。
师:你能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请你用分数表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视频展示台出示:4÷812÷2415÷25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然后请学生完成练习九第2题。
师:分数可以分成哪两类?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假分数有哪两种情况?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本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主要可以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师:什么叫约分?
生:把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化成和原分数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师:在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重要呢? 生: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师:同时除以什么数呢?
引导学生说出同时除以分子、分母的公因数,也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师:请同学们把16/28,25/100约分。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约分的过程,全班集体订正。然后 引导学生完成第32页练习九第4题。师:怎样通分呢?
生:把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分别化成和原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师:通分时我们一般选哪个数作为两个分数的公分母? 生:一般选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它们的公分母。师:你会求最小公倍数吗?请你求出12和16的最小公倍数。学生完成后,要求学生说一说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师:下面请同学们把1/3和1/4,1/5和3/20,4/9和5/12通分。
学生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32页第5题第一横排的题目。
[简评:把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和约分放到一起复习,有利于沟通这些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二、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发现这些知识有哪些联系?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第二单元:长方体正方体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7页的例
1、例2的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九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直观图。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或物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老师去了一个新建的广场,很漂亮,你们想看看吗?(投影仪展示主题图)广场上有些什么建筑物、设施呢? 生:广告箱。生:雕像座子。„„
师:能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吗? 生:有长方体也有正方体。
师:在这幅图中,你有什么关心的数学问题要问吗? 生1:注满这个水池需要多少水? 生2:做一个广告箱大约要用多少玻璃? 生3:做这样一个纸箱要用多少纸呢?„„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知识。(引入课题)
二、探究学习1摸一摸,认一认
师:今天你们带来了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呢?展示给大家看看吧。师:像这些形状的图形都称作立体图形。(投影出示直观立体图)
师:请大家摸摸看,这些物体与我们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呢? 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一个面上,长方体不止一个面。师:你能指出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吗?(课件展示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指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而两个面相接的边称为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师:请给你的同桌介绍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的面、棱、顶点吧!2探索特征
师: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你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汇报: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12条棱,8个顶点。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有12条棱,8个顶点。
课件演示:让长方体、正方体旋转,清晰有序地显示6个面。学生有序地数出这6个面。师: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吗?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是相等的,正方体所有的面都相等。师:怎样来证明这个结论呢?请小组的同学想一想、试一试吧。学生讨论汇报:
生1:我们是直接观察出来的。
生2:我们是量每个面的长和宽,求它们的面积得出的。师:在长方体中,像这样相等的面有几组呢? 生:3组。
师:长方体、正方体的棱又有什么特征呢?
生观察后汇报:我认为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都是一样长的,长方体中有的棱相等。师:是这样的吗,让我们动手来量一量吧,并把相同长度的棱指给你的同桌看。
学生汇报量出的结果: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的4条棱相等。(边说边比划)
师: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长度一样吗? 师:像这样的3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课件出示棱的名称,同桌相互指一指。
课件展示:将一个长、宽、高不相等的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师:再想想:正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
师:正方体的12条棱都是一样长,我们就不再分长、宽、高了,把它们都称作棱。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呢?
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6个面都相等的长方体。(板书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3小结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想一想它们是一种什么图形呢?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
三、课堂活动
第37页课堂活动第1题:分类,把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1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2练习九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哪里是长方体的长、宽、高,再分别指出其长度。其中有特殊的长方体吗,这时的长、宽、高还可以怎么说?
五、课后操作
小组活动: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页剪一剪的活动1,第41页练习十第1题。【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进一步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侧面展开图)。2能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面积。3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计算。【教学难点】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谁能说说它们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
一、探究新知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的意义
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我们都知道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是长方体或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部分,我们就称这6个面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我们能看到或摸到的这些部分都是这个物体的表面。师:(出示三棱柱模型)它的表面是由几个面组成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师:请大家拿出一件自己喜欢的物体,像刚才那样把它的表面介绍给你的同桌。2剪一剪,看一看
师:为了更好地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我们把它们剪开来看看,怎么样?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师:通过剪一剪,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的大小。像这样,一个物体表面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板书:一个物体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师: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呢?
生:就是它的6个面的总面积。(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课堂练习1实际操作 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辅导。2判断
(1)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是长方形。()(2)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4个面面积相等。()(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页例1。【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教具学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出示一个长方体,指名摸它的表面。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今天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二、探究学习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1:制作下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4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情况,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生1:我们组是这样算的:8×4×2+4×5×2+8×5×2=184cm2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我们组是把6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后再相加。
生3:我们组是先算“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即:(8×4+4×5+8×5)×2=184cm2。师:为什么求出这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就可以了?
生:长方体6个面可以分为3组,相对的面相等,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一半,再乘2就可以了。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长×高+宽×高)×2。(师板书)师:观察真仔细,归纳能力真强。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交流交流吧。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又怎样算呢? 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汇报交流。
生1:我是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的计算方法来做的。生3:我觉得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就可以了。师: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2题。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集体评析。2练习十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动脑和同伴间协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算? 师:(出示一个纸做的袋子)想知道做这样一个漂亮的纸袋子需要多少纸吗?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什么知识呢? 师:今天我们就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二、探究学习1教学例2 让学生齐读例2。
师:请大家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看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生:有一个面不做,只需要求出5个面的面积。让学生先试着计算,再交流汇报。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生1:25×35×2+10×35×2+25×10=2700(cm2)。前后面左右面下面
生2:(25×35+10×35+10×25)×2-10×25=2700(cm2)。六个面的面积上面 „„
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思考,明确应算哪几个面。2试一试
师:做这样一个灯笼(上下都是空的),至少需要多少红绸?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来思考应算哪几个面,再独立解决。汇报交流:
生1:我是这样思考的:这个灯笼上下面都是空的,不需要做,只需求前、后、左、右4个面的面积。35×5×2+35×5×2=70(dm2)
生2:我认为还可以这样算:35×5×4=70(dm2),因为它4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师:他的思考方法很独特,明白这样算的原因吗?再把你喜欢的计算方法给同桌说说吧。师:在解决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些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应结合实际来思考问题)
三、课堂活动
1教科书第41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
让学生4人小组先猜一猜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会不会相等,再动手摆一摆,算一算。汇报交流:
生1:我把它们放一排,摆成了一个长方体,发现表面积减少了7cm2。师:为什么表面积会减少呢?
生1:8个小正方体摆在一起就会减少14个面,所以表面积减少了14cm2。生2:我把它们放两排,摆成了一个长方体,发现表面积减少了20cm2。生3:我把它们放两层,摆成了一个正方体,发现表面积减少了24cm2。师:表面积的大小是否与摆成的形状有关呢? 2课堂活动2 先动手量出计算表面积需要的数据,再算一算,然后同桌间相互交流,进一步知道计算表面积需要哪些数据,以及应怎样算长方体的表面积。3课堂活动3 量一量,算一算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书皮纸。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同伴间的协作能力。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第4题。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汇报时谈谈需要求几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体积与体积单位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44页的例
1、例2。【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猜测、观察、动手的过程,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2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3、dm3、m3。
3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对cm3、dm3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教具学具】
教具:量杯、土豆、绳子、杯子、视频展示台。
学具:装满沙的杯子、橡皮块、积木等。【教学重点】
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意义。【教学难点】
体积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比一比: 抽生说。
生:图(1)是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图(2)是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图(3)是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师补充:说得对,图(3)是比较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体积。
二、教学例1 1实验(1)猜一猜:
出示装有带颜色水的量杯和土豆。
师:如果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不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为什么?(2)看一看: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上升。
(3)想一想:把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教师将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下降。(4)说一说:
分组讨论刚才的实验过程及水位变化的原因。
汇报:把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上升,因为土豆占了原来一部分水的空间位置,水就往上升,把土豆从水中取出后,土豆占有的空间又被水填上去了,所以水位就下降。以前学的《乌鸦喝水》中,乌鸦就是运用这个方法喝到水的。
师:说得真好。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体会到水位的上升和下降是因为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5)做一做: 将杯中的沙子全部倒出,把你们的橡皮块或积木放进去,再把沙往杯子里装,你发现了什么? 生:剩了一部分沙,装不进杯子里。
师: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生回答后师概括:对,积木和橡皮块也占了一定的空间,放到杯子里就挤占了原来沙的空间,所以,沙就装不完了。2概括
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小组讨论,抽生说。
师:通过实验,我们体会到了土豆、橡皮块、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师:是不是只有土豆、橡皮块、积木才会占有一定的空间呢?(不是)师:对。比如说我们的书包装课本、文具盒等物品,放的书越多,书包剩下的空间就越小,就是因为这些课本、作业本、文具盒会占一定的空间。你还能举例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空间吗?(如晚上洗脚,吹气球等。)抽生说一说,也可同桌互说。3归纳
请一大一小个子的两个学生站在一起,比较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如某某的体积大,某某的体积小。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抽生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大小。
三、教学例2
师:同学们,和长度、面积一样,我们也常常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单位。1师生共做。
(1)画一条边长为1cm的线段,标出长度。
(2)画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标出边长和面积。2从学具袋中拿出一个小正方体,量出它的棱长为1cm。师:这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立方厘米的大小?抽生说一说。
师:对,棱长为1cm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用字母表示为1cm3,读作1立方厘米。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1cm3,读一读。
3列举生活中体积为1cm3的物体的例子。
师:知道了1cm3的大小,你能举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吗? 生:我的小指头尖的体积大约是1cm3。生:一颗骰子的体积大约是1cm3。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cm3的大小。4小组活动。
用几个体积为1cm3的小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并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体积分别是多少立方厘米? 5认识1立方分米。
师:同学们,我们除了以“立方厘米”作为物体的体积单位,还常常需要使用一些较大的体积单位,比如立方分米,你知道1立方分米是多大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1立方厘米是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那么1立方分米就是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师:对,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也可写作1dm3。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看看它的体积有多大。
6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哪些物体的体积比1dm3大?哪些物体的体积比1dm3小?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体积与体积单位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5页的例
3、例4和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题,练习十一的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1m3的概念,建立1m3的大小观念。2能区别使用1cm3,1dm3,1m3去度量物体的体积。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具准备】
米尺,棱长分别为1cm,1dm的正方体。【教学重点】
各种体积单位的大小。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教学难点】
用体积单位去度量物体的大小。【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出示一根线、一张纸):一根线的长度用什么单位去度量?(长度单位)一张纸的大小用什么单位去度量?(面积单位)
师(拿出一盒粉笔):粉笔盒的体积大小又该用什么单位去度量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体积单位。
二、教学例3 师:刚才同学们知道了1cm3,1dm3的大小,你能说说1m3的大小吗? 引导学生得出:棱长为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写作1m3。师: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m3的大小吗? 做游戏:
3个学生用3块1m长的尺子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墙角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m3,然后让学生依次钻进去。呀!1m3能装10个学生。
将书包放在这个正方体模型里垒起来,能垒多少个书包?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1cm3,1dm3,1m3)
师:你能说说这三个体积单位谁是最大的?(1m3)谁是最小的?(1cm3)
三、教学例4
出示例4:1dm3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师:1dm3等于多少立方厘米?能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来吗?
1将学生分组,用棱长是1dm的正方体推导。教师巡视指导,让每个学生在1dm2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为1dm的正方体纸盒(木块)的6个面上。
2展示推导过程:一排有10个,一层有100个,10层就是1000个,所以1dm3里有1000个1cm3。3归纳总结:课件展示将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的过程,并板书:1dm3=1000cm3。
4你能推导出1m3=()dm3吗?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出结果,再抽生说一说推导的方法。用刚才的方法推导出1m3=1000dm3。5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1dm3=1000cm3 1m3=1000dm3 得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四、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
出示表格,学生独立填写,并集体订正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mdmcm10 面积单位m2dm2cm2100 体积单位m3dm3cm31000
五、课堂活动
第1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第2题学生可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六、课堂练习
第48页练习十一第1题。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可分组活动,先用1cm3的小正方体拼出一个和墨水瓶盒大小差不多的长方体,估算一个墨水瓶盒的体积。再将小正方体装在墨水盒里,比较一下估算的结果。
七、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2~4题。
八、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体积与体积单位
(三)【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的例
5、例6,第48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一第5~6题。【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思考中理解容积的含义。
2知道常用的容积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3能根据容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容积单位的互化。【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一些标明物体的容积的包装、牛奶盒子、杯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
1m=()dm 1dm=()cm 1m2=()dm2 25dm=()m 100cm=()m 1dm2=()cm23 5m3=()dm 37500cm3=()dm3 怎么换算的。
2说说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二、教学例5 1容积的含义
师演示:把牛奶盒子里的水倒入杯子里,能装满4个杯子。思考:1盒牛奶的体积与1杯牛奶的体积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因为1盒牛奶可以装4杯牛奶。
师:1盒牛奶可装4杯牛奶。这些牛奶盒、杯子都叫容器。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2试一试
师: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容器,并比一比它们容积的大小。生1:气球是容器,它容纳的空气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生2:杯子是容器,它装满1杯水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生3:冰箱是容器,它能容纳食品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师:同学们,看看你们早上喝的牛奶的盒子上都写着什么?(250mL,1L„„)师: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mL”是毫升,“L”是升。
师:1毫升是指能容纳1cm3的物体的容积,用字母表示为1mL。1升是指能容纳1dm3的物体的容积,用字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母表示为1L。
牛奶盒上的250mL和1L,就指的是它们的容积。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常常以毫升或升为单位?(眼药水、饮料、牛奶等液体)师:你知道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吗?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分米=1升 问:你能根据体积单位的进率推导出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吗? 板书:1L=1000mL。
三、教学例6
1视频展示例6的主题图 问:冰箱的容积指什么呢?
(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210L合多少毫升,是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2)学生独立完成。(3)抽生说一说并归纳方法。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的数 210×1000=210 000(mL)
答:电冰箱的容积大约合210 000mL。2试一试
抽2个学生板算,其余齐算。订正时归纳一下换算的方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3及时练习
96m3=()dm3 13.2dm3=()cm3 1235dm3=()m3 597mL=()L
四、课堂活动
1第48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和课堂活动第2题。(1)说一说。
可以让同桌互动,教师巡视检查。
(2)观察并计算。(先让学生看懂题意,再独立算,并与同桌交流算法。)2第46页课堂活动第3题。
先让每个学生估一估自己的拳头有多大,然后记住水位,再将自己的拳头放入水中,记下这时的水位,两次水体积的差就是拳头的体积。最后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
五、课堂练习1练习十一第5题。
先独立连线,再集体评析。2练习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7页的例
1、例2的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九的第1,2题。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直观图。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或物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老师去了一个新建的广场,很漂亮,你们想看看吗?(投影仪展示主题图)广场上有些什么建筑物、设施呢? 生:广告箱。生:雕像座子。„„
师:能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吗? 生:有长方体也有正方体。
师:在这幅图中,你有什么关心的数学问题要问吗? 生1:注满这个水池需要多少水? 生2:做一个广告箱大约要用多少玻璃? 生3:做这样一个纸箱要用多少纸呢?„„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知识。(引入课题)
二、探究学习1摸一摸,认一认
师:今天你们带来了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呢?展示给大家看看吧。师:像这些形状的图形都称作立体图形。(投影出示直观立体图)
师:请大家摸摸看,这些物体与我们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呢? 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一个面上,长方体不止一个面。师:你能指出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吗?(课件展示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指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而两个面相接的边称为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师:请给你的同桌介绍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的面、棱、顶点吧!2探索特征
师: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你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汇报: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有12条棱,8个顶点。
课件演示:让长方体、正方体旋转,清晰有序地显示6个面。学生有序地数出这6个面。师: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吗?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是相等的,正方体所有的面都相等。师:怎样来证明这个结论呢?请小组的同学想一想、试一试吧。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学生讨论汇报:
生1:我们是直接观察出来的。
生2:我们是量每个面的长和宽,求它们的面积得出的。师:在长方体中,像这样相等的面有几组呢? 生:3组。
师:长方体、正方体的棱又有什么特征呢?
生观察后汇报:我认为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都是一样长的,长方体中有的棱相等。师:是这样的吗,让我们动手来量一量吧,并把相同长度的棱指给你的同桌看。
学生汇报量出的结果: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的4条棱相等。(边说边比划)
师: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长度一样吗? 师:像这样的3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课件出示棱的名称,同桌相互指一指。
课件展示:将一个长、宽、高不相等的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师:再想想:正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
师:正方体的12条棱都是一样长,我们就不再分长、宽、高了,把它们都称作棱。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呢?
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6个面都相等的长方体。(板书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3小结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想一想它们是一种什么图形呢?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
三、课堂活动
第37页课堂活动第1题:分类,把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1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2练习九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哪里是长方体的长、宽、高,再分别指出其长度。其中有特殊的长方体吗,这时的长、宽、高还可以怎么说?
五、课后操作
小组活动: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页剪一剪的活动1,第41页练习十第1题。【教学目标】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1通过操作和观察,进一步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侧面展开图)。2能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面积。3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计算。【教学难点】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谁能说说它们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
一、探究新知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的意义
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我们都知道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是长方体或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部分,我们就称这6个面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我们能看到或摸到的这些部分都是这个物体的表面。师:(出示三棱柱模型)它的表面是由几个面组成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师:请大家拿出一件自己喜欢的物体,像刚才那样把它的表面介绍给你的同桌。2剪一剪,看一看
师:为了更好地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我们把它们剪开来看看,怎么样?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师:通过剪一剪,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的大小。像这样,一个物体表面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板书:一个物体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师: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呢?
生:就是它的6个面的总面积。(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课堂练习1实际操作 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辅导。2判断
(1)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是长方形。()(2)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4个面面积相等。()(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教学内容】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教科书第39页例1。【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教具学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出示一个长方体,指名摸它的表面。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今天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二、探究学习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1:制作下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4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情况,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生1:我们组是这样算的:8×4×2+4×5×2+8×5×2=184cm2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我们组是把6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后再相加。
生3:我们组是先算“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即:(8×4+4×5+8×5)×2=184cm2。师:为什么求出这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就可以了?
生:长方体6个面可以分为3组,相对的面相等,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一半,再乘2就可以了。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长×高+宽×高)×2。(师板书)师:观察真仔细,归纳能力真强。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交流交流吧。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又怎样算呢? 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汇报交流。
生1:我是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的计算方法来做的。生3:我觉得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就可以了。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师: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2题。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集体评析。2练习十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动脑和同伴间协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算? 师:(出示一个纸做的袋子)想知道做这样一个漂亮的纸袋子需要多少纸吗?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什么知识呢? 师:今天我们就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二、探究学习1教学例2 让学生齐读例2。
师:请大家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看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生:有一个面不做,只需要求出5个面的面积。让学生先试着计算,再交流汇报。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25×35×2+10×35×2+25×10=2700(cm2)。前后面左右面下面
生2:(25×35+10×35+10×25)×2-10×25=2700(cm2)。六个面的面积上面 „„
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思考,明确应算哪几个面。2试一试
师:做这样一个灯笼(上下都是空的),至少需要多少红绸?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来思考应算哪几个面,再独立解决。汇报交流:
生1:我是这样思考的:这个灯笼上下面都是空的,不需要做,只需求前、后、左、右4个面的面积。35×5×2+35×5×2=70(dm2)
生2:我认为还可以这样算:35×5×4=70(dm2),因为它4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师:他的思考方法很独特,明白这样算的原因吗?再把你喜欢的计算方法给同桌说说吧。师:在解决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些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应结合实际来思考问题)
三、课堂活动
1教科书第41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
让学生4人小组先猜一猜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会不会相等,再动手摆一摆,算一算。汇报交流:
生1:我把它们放一排,摆成了一个长方体,发现表面积减少了7cm2。师:为什么表面积会减少呢?
生1:8个小正方体摆在一起就会减少14个面,所以表面积减少了14cm2。生2:我把它们放两排,摆成了一个长方体,发现表面积减少了20cm2。生3:我把它们放两层,摆成了一个正方体,发现表面积减少了24cm2。师:表面积的大小是否与摆成的形状有关呢? 2课堂活动2 先动手量出计算表面积需要的数据,再算一算,然后同桌间相互交流,进一步知道计算表面积需要哪些数据,以及应怎样算长方体的表面积。3课堂活动3 量一量,算一算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书皮纸。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同伴间的协作能力。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第4题。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汇报时谈谈需要求几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体积与体积单位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44页的例
1、例2。【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猜测、观察、动手的过程,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2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3、dm3、m3。
3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对cm3、dm3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教具学具】
教具:量杯、土豆、绳子、杯子、视频展示台。
学具:装满沙的杯子、橡皮块、积木等。【教学重点】
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意义。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教学难点】
体积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比一比: 抽生说。
生:图(1)是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图(2)是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图(3)是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师补充:说得对,图(3)是比较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体积。
二、教学例1 1实验(1)猜一猜:
出示装有带颜色水的量杯和土豆。
师:如果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不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为什么?(2)看一看: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上升。
(3)想一想:把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教师将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下降。(4)说一说:
分组讨论刚才的实验过程及水位变化的原因。
汇报:把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上升,因为土豆占了原来一部分水的空间位置,水就往上升,把土豆从水中取出后,土豆占有的空间又被水填上去了,所以水位就下降。以前学的《乌鸦喝水》中,乌鸦就是运用这个方法喝到水的。
师:说得真好。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体会到水位的上升和下降是因为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5)做一做: 将杯中的沙子全部倒出,把你们的橡皮块或积木放进去,再把沙往杯子里装,你发现了什么? 生:剩了一部分沙,装不进杯子里。
师: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生回答后师概括:对,积木和橡皮块也占了一定的空间,放到杯子里就挤占了原来沙的空间,所以,沙就装不完了。2概括
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小组讨论,抽生说。
师:通过实验,我们体会到了土豆、橡皮块、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师:是不是只有土豆、橡皮块、积木才会占有一定的空间呢?(不是)师:对。比如说我们的书包装课本、文具盒等物品,放的书越多,书包剩下的空间就越小,就是因为这些课本、作业本、文具盒会占一定的空间。你还能举例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空间吗?(如晚上洗脚,吹气球等。)抽生说一说,也可同桌互说。3归纳
请一大一小个子的两个学生站在一起,比较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如某某的体积大,某某的体积小。抽生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大小。
三、教学例2
师:同学们,和长度、面积一样,我们也常常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单位。1师生共做。
(1)画一条边长为1cm的线段,标出长度。
(2)画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标出边长和面积。2从学具袋中拿出一个小正方体,量出它的棱长为1cm。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师:这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立方厘米的大小?抽生说一说。
师:对,棱长为1cm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用字母表示为1cm3,读作1立方厘米。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1cm3,读一读。
3列举生活中体积为1cm3的物体的例子。
师:知道了1cm3的大小,你能举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吗? 生:我的小指头尖的体积大约是1cm3。生:一颗骰子的体积大约是1cm3。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cm3的大小。4小组活动。
用几个体积为1cm3的小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并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体积分别是多少立方厘米? 5认识1立方分米。
师:同学们,我们除了以“立方厘米”作为物体的体积单位,还常常需要使用一些较大的体积单位,比如立方分米,你知道1立方分米是多大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1立方厘米是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那么1立方分米就是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师:对,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也可写作1dm3。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看看它的体积有多大。
6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哪些物体的体积比1dm3大?哪些物体的体积比1dm3小?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体积与体积单位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5页的例
3、例4和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题,练习十一的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1m3的概念,建立1m3的大小观念。2能区别使用1cm3,1dm3,1m3去度量物体的体积。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具准备】
米尺,棱长分别为1cm,1dm的正方体。【教学重点】
各种体积单位的大小。【教学难点】
用体积单位去度量物体的大小。【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出示一根线、一张纸):一根线的长度用什么单位去度量?(长度单位)一张纸的大小用什么单位去度量?(面积单位)
师(拿出一盒粉笔):粉笔盒的体积大小又该用什么单位去度量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体积单位。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二、教学例3 师:刚才同学们知道了1cm3,1dm3的大小,你能说说1m3的大小吗? 引导学生得出:棱长为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写作1m3。师: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m3的大小吗? 做游戏:
3个学生用3块1m长的尺子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墙角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m3,然后让学生依次钻进去。呀!1m3能装10个学生。
将书包放在这个正方体模型里垒起来,能垒多少个书包?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1cm3,1dm3,1m3)
师:你能说说这三个体积单位谁是最大的?(1m3)谁是最小的?(1cm3)
三、教学例4
出示例4:1dm3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师:1dm3等于多少立方厘米?能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来吗?
1将学生分组,用棱长是1dm的正方体推导。教师巡视指导,让每个学生在1dm2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为1dm的正方体纸盒(木块)的6个面上。
2展示推导过程:一排有10个,一层有100个,10层就是1000个,所以1dm3里有1000个1cm3。3归纳总结:课件展示将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的过程,并板书:1dm3=1000cm3。
4你能推导出1m3=()dm3吗?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出结果,再抽生说一说推导的方法。用刚才的方法推导出1m3=1000dm3。5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1dm3=1000cm3 1m3=1000dm3 得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四、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
出示表格,学生独立填写,并集体订正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mdmcm10 面积单位m2dm2cm2100 体积单位m3dm3cm31000
五、课堂活动
第1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第2题学生可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六、课堂练习
第48页练习十一第1题。
可分组活动,先用1cm3的小正方体拼出一个和墨水瓶盒大小差不多的长方体,估算一个墨水瓶盒的体积。再将小正方体装在墨水盒里,比较一下估算的结果。
七、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2~4题。
八、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体积与体积单位
(三)【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的例
5、例6,第48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一第5~6题。【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思考中理解容积的含义。
2知道常用的容积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3能根据容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容积单位的互化。【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一些标明物体的容积的包装、牛奶盒子、杯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
1m=()dm 1dm=()cm 1m2=()dm2 25dm=()m 100cm=()m 1dm2=()cm23 5m3=()dm 37500cm3=()dm3 怎么换算的。
2说说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二、教学例5 1容积的含义
师演示:把牛奶盒子里的水倒入杯子里,能装满4个杯子。思考:1盒牛奶的体积与1杯牛奶的体积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因为1盒牛奶可以装4杯牛奶。
师:1盒牛奶可装4杯牛奶。这些牛奶盒、杯子都叫容器。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2试一试
师: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容器,并比一比它们容积的大小。生1:气球是容器,它容纳的空气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生2:杯子是容器,它装满1杯水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生3:冰箱是容器,它能容纳食品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师:同学们,看看你们早上喝的牛奶的盒子上都写着什么?(250mL,1L„„)师: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mL”是毫升,“L”是升。
师:1毫升是指能容纳1cm3的物体的容积,用字母表示为1mL。1升是指能容纳1dm3的物体的容积,用字母表示为1L。
牛奶盒上的250mL和1L,就指的是它们的容积。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常常以毫升或升为单位?(眼药水、饮料、牛奶等液体)师:你知道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吗?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分米=1升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问:你能根据体积单位的进率推导出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吗? 板书:1L=1000mL。
三、教学例6
1视频展示例6的主题图 问:冰箱的容积指什么呢?
(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210L合多少毫升,是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2)学生独立完成。(3)抽生说一说并归纳方法。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的数 210×1000=210 000(mL)
答:电冰箱的容积大约合210 000mL。2试一试
抽2个学生板算,其余齐算。订正时归纳一下换算的方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3及时练习
96m3=()dm3 13.2dm3=()cm3 1235dm3=()m3 597mL=()L
四、课堂活动
1第48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和课堂活动第2题。(1)说一说。
可以让同桌互动,教师巡视检查。
(2)观察并计算。(先让学生看懂题意,再独立算,并与同桌交流算法。)2第46页课堂活动第3题。
先让每个学生估一估自己的拳头有多大,然后记住水位,再将自己的拳头放入水中,记下这时的水位,两次水体积的差就是拳头的体积。最后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
五、课堂练习1练习十一第5题。
先独立连线,再集体评析。2练习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体积与体积单位
(四)【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练习十一第7~8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更深入,能熟练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全班学生共做用手比划1cm3,1dm3,1m3的大小,并举例说明。2填空
1dm3=()cm3 1m3=()dm3 1L=()mL 46.5m3=()dm3 1350dm3=()m3 2145cm3=()dm3 750mL=()L 76dm3=()L4 2L=()cm3 1m3=()cm3 学生齐练,集体订正,订正时抽生说一说做4.2L=()cm3和1m3=()cm3的思考过程。
二、解决问题的练习1练习十一第7题(1)题分析题意时,引导学生明确花盆的容积为512mL,就说明这个花盆里可装512mL的泥土,但问题中的单位却是dm3,即:512mL=()dm3(2)题方法同(1)题:816L=()mL 2练习十一第8题
先让学生认真读题,抽生说一说读题后有什么收获(了解自己每天饮水量为1100mL),再把盛满1100mL水的瓶子拿给学生看一看(帮助学生产生感性上的认识),在读题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这个题有3个问题要解决),你准备怎么去做?(逐个解答)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3思考题
(1)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多少个?(2)组内交流你的数法。
(3)动手操作。同桌合作:用学具摆一摆书上的几何体,数一数小正方体的个数,验证自己刚才数得对不对。(4)说一说: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52页的例
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二的1~3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探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渗透“猜测——实验探究——验证”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12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表格一和表格二。【教学重点】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www.edudown.net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1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游戏吗?这是老师用1cm3的正方体拼成的积木,(课件出示)你能说说它们的体积吗? 师: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小结:我们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2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要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
生1:可以将这个长方体切成小的体积单位,看它包含着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就可以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
生2:将这个长方体浸没在水中,根据水面上升的刻度读出长方体的体积。生3: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用长×宽×高。
教师小结: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适用呢?在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是不能切开来数的。把什么物体都浸没在水中,看水面上升的刻度也比较麻烦。那么,生3的方法是否成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二、问题探索
1探索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1)4人小组合作“搭积木”。电脑出示活动要求:用12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并填写表一: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1cm3正方体的个数体积(cm3)长方体一 长方体二 长方体三 思考:
①长方体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分别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②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2)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规律。
生:每排个数就是长方体长所含厘米数,排数就是宽所含厘米数,层数就是高所含的厘米数。长方体的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或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或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学生自主探索。(3)用实例验证规律。
师:刚才我们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个公式对所有的长方体都适用吗?
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学具中自由选取若干个1cm3的小正方体,搭成形状不同的两个长方体,验证每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否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请每小组(2人小组)同学一边实验一边填写表二: 长(cm)宽(cm)高(cm)体积(cm3)第一个长方体 第二个长方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师:看来我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请给自己一颗探索星。(4)用字母公式表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板书和长方体的立体图,想一想: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用字母怎样表示长方体体积公式呢?(板书:V=a×b×h)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下近义词、反义词复习】推荐阅读: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2-30
小学语文:第三单元 第15课《长城和运河》教案(西师版三年级下)01-03
西师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09-23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左右-西师版09-30
西师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