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精选12篇)
1.六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 篇一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一课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类)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语。(识记类)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情感类)
二、重点难点
1、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2激发学生透过字里行间体会对祖国的热爱。
三、知识链接
1有关我国山河景色、民俗、物产的资料。知识链接:
2、赞美祖国的成语: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锦绣山河 国泰民安、3描写山水景色:水天一色湖光山色山明水秀波光粼粼、烟波浩淼、重峦叠嶂 4.“中国”这一名称始于周朝。但最初“中国”并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国都。
5古代中国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九州、海内、禹城等。
6、西湖美景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 苏堤春晓 三潭印月 雷峰夕照 世界屋脊
7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地域辽阔、地势高峻,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8、桂林山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驰名中外。
四、学习方法
1、认真阅读全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收集整理有关赞美祖国的成语和诗句。
3、学会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在阅读中过程中解决问题。
五、学习流程
1、预习案 【预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3.课文可分为哪三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帕米尔高原 银装素裹 浓妆淡抹 波澜壮阔 天工巧夺 硕果 开拓 脊梁 瓷器 城镇
(二)我会填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知道课文是围绕 这一中心安排材料的,课文从、、、四个方面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我的搜集
我搜到了有关我国山河景色、民俗、物产的资料。
(四)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小组合作探究】
1.这篇诗歌以“我们爱你---------“起句,从那几个方面来赞美伟大的祖国? 2.你从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深入探究】
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表达对伟大祖国的赞颂和热爱? 【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主题阅读,课外延伸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祖国行》中的《七子之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六、学习小结
总结:1我们的家乡是美丽的,我们的祖国更是幅员辽阔、江山如画;五千年的文明史,凝聚了世界上最璀璨的文化;古代的科技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无数的中华儿女无不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2:(1)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3)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4)要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七、达标检测
一、先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再有感情地诵读。
我们爱________________的桂林山水,爱_________________的杭州西湖,爱________________的黄山、庐山,爱_________________的长江、黄河,爱_____________的龙井茶,爱____________________的茅台酒,爱______________的江南丝绸,爱________________的景德镇陶瓷。
二、文中提到多处风景名胜,你能写出下列与之有关的诗句吗? 桂林:___________ _________ 西湖:_____________ ____ 庐山:_________________ ___ 长江:__________________ __ 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风景名胜?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
三、仿照课文第2-6节写法,写一节小诗。
我们爱你——_______ _的_____ ___,____ ____的___ _____,___ ____的_____ __,____ ____ 的__ __ ___。
七、板书设计 我们爱你啊,祖国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民族多样 文化古老 精神伟大
“ ”
2.六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 篇二
一、整堂课的设计
本节课为语言运用课, 主要是以两篇短剧剧本为背景, 让学生通过短剧表演来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本节设计以“putting on a play”为主线, 紧紧围绕短剧表演的几个部分 (script (剧本) 、setting (背景) 、director、actor/actress等) 进行。这几个部分中, 引导学生理解剧本是最关键的。所以在展示《图兰朵》部分剧照导入PLAY的主题后让学生就“What makes a good play?”展开讨论。并且根据剧本内容设计表格,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剧本:
answers:
1.five students
2. in a park
3. the invisible bench
4.the King, the Queen and Servant
5. in the King’s castle
6. the important papers
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已收集了大量关于PLAY的要点, 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要求展示其作品。
(Requirements:
1.Choose four groups by label to have a PK
2.Others act as the judges
3.Each group has only six minutes to prepare and act out the plays to the class
4.Choose the best group/director/actor/actress and report the reasons.
短剧表演时让学生依据剧本自由发挥。然后, 小组探究剧本, 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Play I
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hildren except Mike?
2) At the end of the play, Mike said, “No. I must have forgotten to tell you. ” What does he mean?
Play II
3) Why are the others unable to understand the King?
Suggested answers:
1) They are dishonest, insincere, hypocritical (虚伪的) .
2) He wanted to punish them or make fun of them.
3) Because the king expressed his opinion in a roundabout (拐弯抹角的) way and he said that he wanted important papers, but the others would mistake them for some official documents.
最后, 老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回归课本, 根据剧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畅谈自己的收获。
Suggested answer:
The two plays have a similarity. Both the plays tell us a phenomenon (现象) in our society. A group of people around us are hypocritical (虚伪的) and proud of themselves. They save their faces at all costs, but actually they will suffer from their own actions. The playwright (剧作家) write the plays in an ironic (讽刺的) way. This kind of play always leads us to thinking, because they always reflect some social problems around us. Therefore, we should be honest, sincere and have correct an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life.
整堂课有一个评分机制 (Pronunciation (1’) 、Fluency (1’) 、Costume & prop (1’) 、Team work (2’) 、Acting (2’) 、Feeling (2’) 、Creativity (1’) ) , 最后由评分员和班长宣布评分结果 (the best group/director/actor/ actress) , 并对其进行奖励。这堂课紧扣课题, 先思考再读再表演延伸, 最后讨论总结归纳, 全程以学生为中心, 为主体, 注重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馈。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了, 并感受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预习案的设计
预习案中, 设计了三个任务:
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PLAY?
2) Collect some pictures about PLAY.
3) What makes a good play?
通过完成预习案, 学生思考了一些关于PLAY的问题, 这样能带着疑问进课堂。
三、导入部分的设计
这一部分将导入与预习案紧密联系起来, 及时检测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成功的导入了主题, 为下面程序的进行打下了铺垫。导入《图兰朵》部分剧照展示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短剧的组成部分。在最后一环节, 再次由学生表演短剧。这样首尾呼应, 整堂课有始有终。
四、教后感
1.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对旁白的处理方式一直犹豫不定:到底是补充旁白还是通过表演去诠释旁白?如果补充旁白会不会限制学生的表演, 影响表演的流畅性? 毕竟表演还是一气呵成的好。最终还是决定通过表演去诠释旁白。
2.在教学过程中时间的控制和每个小组的发挥空间还有 待提高。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3.四年级上第六单元作文:胜似亲人 篇三
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老奶奶还在睡觉,小姑娘就起床了。她轻手轻脚地拿起老奶奶的衣服,扔进木桶里。不一会儿,只见小路上出现了一个瘦小的身影,原来是小姑娘去河边洗衣服了。
小姑娘洗完衣服,拎着沉重的木桶,蹒跚地走向家里去。刚走到家,老奶奶就卖菜回来了。她看见小姑娘拎着一个木桶,里面还装着她的衣服,说:“好孩子,谢谢你为我洗衣服。”她边说边把木桶提了过来。小姑娘听了,腼腆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4.六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 篇四
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陆地污染
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它们成了城市卫生的第一号敌人。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毛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2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的,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番茄汁还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库巴唐“死亡谷”事件
巴西圣保罗以南60公里的库巴唐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于世。该市位于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进炼油、实话、炼铁等外资企业300多家,人口剧增至15万,成为圣保罗的工业卫星城。企业主只顾赚钱,随意排放废水废气,谷底浓烟弥漫、抽水横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过敏症。
地球一天的污染账
地球上城市具名约有70%呼吸受污染的空气,每天至少有800人因此过早死亡;每天有1.5万人死于应用污染水,其中大部分是儿童;每天有5.5万公顷森林被毁,161平方公里的土地荒漠化;各国400多核电站产生26吨核废料,还有1.5万桶石油泄入海洋。
【另:
多人把地球想象为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积覆盖水。
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将近70%冻结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层地下水,难以开采供人类使用。
5.六年级上第8单元目标 篇五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理解作者在叙事时展开的联想和想象,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三、教学目标分析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通过查词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音和注释),能正确认读“哉”、“兮”两个生字。通过范读、领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
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能正确断句、停顿,把课文读通、读顺。
2.能借助注释、课外资料,运用朗读等多种学法理解课文中“善”、“念”、“志”、“峨峨”、“洋洋”等词语的意思,并读懂课文内容。
3.注意文中句子之间内在的联系,抓住重点句子展开研讨。大多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故事,并体会朋友间的真挚友情。
4.能背诵全文。
本文学习的重点是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强调:“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5----6年级的阶段目标中,也有“诵读优秀,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伯牙绝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有条件的,可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26、月光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进一步了解贝多芬,联系上文,想像写话,体会贝多芬内心情感。
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去讨论。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去说、去想象。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3.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理解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月光曲》分析课文中的事物与联想。在教学第八、九自然段时,让学生先读文,再看图,知道哪些语句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如,贝多芬面对纯洁、善良、酷爱音乐的盲姑娘,思绪万千,心情激荡,决定再给她弹一首曲子。这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屋里显得格外清幽,这些描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贝多芬此时弹起的《月光曲》,正是从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音乐联想。那微波粼粼的海面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美丽、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波涛汹涌的海面,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的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如果去掉这些联想的句子,只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这段文字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美。通过学生的比较阅读,教师总结:在阅读文章时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就能按照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平时观察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具体,并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27、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文章线索,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蒙娜丽莎之约》本课的教学要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思路:初读课文,粗知大意。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这个环节应给学生提供交流时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和资料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莎描写生动的。最后建议以当小小解说员、制作资料卡或其他形式向别人介绍这幅画。
28、我的舞台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快速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6.六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 篇六
小嘎子通过暗道, 直奔韩家祠堂后面而去。东墙根插着十几个苇子, 好像一排大屏风。他熟练地把第三个苇子轻轻挪开, 一侧身就从缝儿里钻了进去。他又把苇子原封摆好, 猫着腰往前摸, 摸进一个窟窿。他悄没声地来到老钟养伤的地方, 只见老钟在削一件什么东西。
小嘎子近前细看, 原来老钟叔 削的是一 支木头手 枪。枪筒是用子弹壳改成的, 衬着柄儿上的鱼鳞纹, 像真手枪一样。小嘎子乐得一把抢过来。 老钟叔说:“慢, 我这枪要给一个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英雄! ”小嘎子眼珠骨碌一转, 说道:“我就是! ”老钟微笑着说:“好, 就送给你吧。可你要当得起一个小英雄啊! ”小嘎子把纯刚大伯的话告诉了老钟叔, 然后把枪往腰里一插, 搂住老钟说: “老钟叔, 这回可以带我去当侦察员啦。”老钟笑笑说:“有支木头手枪就能当侦察员, 没这么简单哪! ”
老钟霍地站起来说:“罗金保是 个机智勇 敢的侦察 员, 有回路上给两个汉奸拦住, 他一下挡开两把刺刀, 掏出盒子枪, “砰砰”两下, 两个汉奸就完蛋啦。”小嘎子正听得出神, “啪! 啪! ”村外真的响了两枪, 接着就是马蹄声, 吆喝声…… 老钟拿起 盒子枪、手榴弹, 小声说:“这回, 敌人来得可不善啊! ”
敌人突然包围了“鬼不灵”。“嗵! 嗵! 嗵! ”有人在砸韩家祠堂的大门。老钟打开小门, 想跳到西院去, 却见老奶奶房上正有两个鬼子四处张望。老钟急忙把小门顶 个结实, 回头看见小嘎子有点儿慌张, 就轻声说:“沉住气 , 我叫你怎 么样就怎 么样! ”
“哐啷”一声 , 大门给砸开了, “嗵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老钟拿起一把镰刀, 比试着问:“小嘎子, 他们进来, 你敢不敢拿这个剜 (wā) 他们?”小嘎子接过镰刀说:“敢!”
刚准备好, 门外忽然一声大吼 : “里头的 八路 , 出来! ”小嘎子脸色发白, 脚动了动要往后抽。老钟把头一点, 他赶紧站稳了。外面两个伪军原是乱吓唬壮胆的, 见里面没有动静, 又用刺刀乱戳。“嚓”的一道白光, 一把刺刀伸了进来, 险些戳在老钟的头顶上。小嘎子打了个寒噤, 急看老钟, 只见他大气不出, 不慌不乱, 就像正待捕鼠的猫儿似的蹲着。小嘎子胆子不觉一壮, 便也鼓着劲等待。伪军闹腾了一阵, 见屋里全无动静, 一个说:“到底有没有人? 你上窗户去看看。”另一个说:“有什么好看的, 里头给你一家伙! 万一是个地道口 , 还说不定 有地雷呢! ”两个家伙溜走了。
7.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 篇七
勤业中学王庆华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用毛笔书写,初步培养书法修养;
2、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3、初步了解联想、想象的作用,在写作中学习运用想象;
4、学习婉转拒绝。
二、单元教学设想:总课时安排11课时。其中阅读8课时(21、23课分别2课时,22课1课时,24课3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天上的街市》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背诵。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学习: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课堂学习:这是一首成熟的现代格律诗,非常适宜反复朗读。第一课时把朗读训练作为基本的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齐读、个别读、默读、自由读、听录音、美读),力求读出感情,读出意境来,熟读背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3、课后学习:学习用毛笔正楷字抄写课文。
《天上的街市》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1、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课文写作背景。
2、课堂学习:
(1)交流课文的写作背景;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领悟诗歌的思想内涵。学生思考交流体会。
(3)讨论诗人由街灯产生了哪些联想与想象?有何作用?
(4)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诗中的想象较故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课后学习:发挥想象,将来的某一天,假如你成了中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将会……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理解童话中想象的作用,对作品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培养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作者。
(2)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问题:“七颗钻石: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学生自渎课文,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在文中划出描写小姑娘爱心行动的语句,并简要分析;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生精读课文,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第三块,创造阅读。“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你是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会做怎样的梦呢?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学生创作、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学习课文后,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学生交流。齐唱《爱的奉献》下课。
(3)课后学习:开展一次献爱心行动,写下自己的感受。(待续)
《蔚蓝的王国》(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通过朗读,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屠格涅夫。
2、课堂学习:本文是优美的散文诗,第一课时安排反复朗读,可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并且谈谈自己认为最优美的语句,简要加以分析。
3、课后学习:找《猎人笔记》阅读。
《蔚蓝的王国》(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体味想象的魅力。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摘录优美的语句。
2、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和同学讨论:为什么作者“四周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蔚蓝的海”,“头顶上是同样无边无际的、同样蔚蓝的海”,课文中却说两次说“蔚蓝的王国呀!我看见过你……在梦中?”
第二块,比较阅读。想一想,《蔚蓝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所想象的世界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三块,拓展阅读。利用《发展性评价手册》比较阅读《老人》。
3、课后学习:完成《发展性评价手册》。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安徒生。,
2、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读课文,思考皇帝为什么会上当?
第二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块,讨论童话的特点。
3、课后学习:改编课本剧。
皇帝的新装(第二、三课时)
两课时安排给学生排练课本剧,教师指导。
诵读欣赏(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能背诵。
三、教学步骤:学生读诗歌,简要讲述诗歌内容,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四、课后学习:默写。
写作(两课时)
一、课时目标:了解想象,运用想象。
二、教学步骤:自读短文《想象》,了解相关知识。
课本练习。
8.六年级上第二单元综合实力测评 篇八
一、读拼音,写词语。
zǔ náo kònɡ zhì jī xiào zhēn zhì ménɡ lónɡ()()()()()jǔ sànɡ()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浆()挠()讥()桨()绕()叽()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狂风()()心潮()()()()如洗()()不回 水()石()()居()业
四、在正确选项的括号内标“∨”。
1、在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时,“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错”在:(1)低估中国人民,中国已有了自己的工程师。()(2)他们不应该要挟清政府,应与清政府好好商量。()(3)他们之间不该争夺,应该评分这个权利。()
2、外国报纸干轻蔑我国无法修筑京张铁路的理由是:(1)清政府腐败。()(2)要挟未成而发火。()
(3)沿途高山深涧,连他们自己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
3、“人“字兴线路使火车容易爬坡的原因是:(1)两个火车头,前拉后推。()(2)火车有巨大的惯性。()(3)“人”字形减缓了坡度。()
五、按要求写句子。
1、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高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
五、乱句整理,把正确的序号写在句前的括号里。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挣做好事。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他连忙回头,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鲁迅读书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却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鲁迅总是想在较少的时间里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到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的工作,有时也靠在椅子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的更紧,不管斗争多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有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自己爱惜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浪费别人时间的人,和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请你用横线划出第3、4自然段的中心句。
2、第三自然段写了“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的事,有几个表示时间的词更能体现这一点,请你依次找出来。
3、读原文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答案。(1)“哪里有天才?”这句话的意思是()a.不知道哪里有天才。b.世上没有天才。
c.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人就是天才。
(2)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这是因为()
A.时间就是生命。
B.人活的时间越长,表明他的寿命也就越长。
C.人的生命的长短虽然是用时间来衡量的,但是,人生存得意义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都做了什么。你浪费别人的时间,使别人在这段时间里一无所获,那不是在浪费别人的生命吗?
(3)“他工作起来从不知到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这是因为()
A.他不需要太多的睡眠时间。B.他有通宵工作的体力,从不知道累。C.他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成,他极为珍惜时间。
4、这篇文章围绕鲁迅珍惜时间选择材料,作者选了那几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5、读完本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鲁迅的优秀品质。
6、第3自然段中说,他在去世前不久,仍然不停的用笔做武器,同敌人进行斗争。请你思考后回答:笔是书写工具,怎么是武器呢?
八、习作。
9.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优化测控 篇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优化测控
三 峡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 )湍( )涧( )曦( ) 啸( )溯( ) 漱( ) 嶂( )襄( )奔( )属( )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是:,,。,,, 。
③故渔者歌曰:“ ,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巘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 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三)
①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②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7.上文两段文字都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试给第一段加上标点(在原题上加标点即可)
1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迳狼尾滩 ②负刀牵牛③虽途迳信宿 、④犹望见此物
⑤相去二里 ⑥悉作人面形⑦或大或小
19.试把第二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20.找出第一段中与行者歌谣相呼应的语句。(用波浪线标出)
21.用现代汉语说出第二段文字中“人滩”何以得名的原因。
22.试比较上面两段文字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一、1.qu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①水经注疏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奉节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③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①真、实在②通“缺”,中断③极高的山峰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⑤飞奔的马 快⑥几⑦消失⑧从、在
4.①如果 自从 ②有时 或者 ③即使 虽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无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这里指太阳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和高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二)11.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2.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3.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三)17.……东,……迳黄牛,……滩,……曰“黄牛滩”。……起,……人,……牛,……黄,……高,……回,……宿,……物。……曰:“……牛,……牛,……暮,……故。”
18.①经过 ②背 ③即使 住两夜 ④还 ⑤距离 ⑥全、都 ⑦有的
19.江水又向东,流经狼尾滩,又越过人滩,袁山松说:“两滩相距二里。人滩的水流十分湍急,滩南岸有青色石块,夏天淹没冬天露出,那些石块棱角清晰,分布在几十步中,都像人面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其中特别清楚的连胡须和头发都具备,因此叫做‘人滩’。”
20.此岩既高……犹望见此物。
21.因为滩南岸有石块,都像人面形状,其中清楚的,连胡须和头发都具备。因此叫做人滩。
22.都写了岸边的石的形状,都用了比喻手法和引用说明。不同点:①段写法由近到远,抓住一块岩石去写。②段由远到近,从大到小,写了一些石块给人的总的印象。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寥寥数语( ) 秣陵(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怀民亦未寝( ) 水中藻荇交横(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答谢中书书( ) ②五色交辉( )
③四时俱备( ) ④晓雾将歇( )( )
⑤夕日欲颓( )( )⑥沉鳞竞跃( )
⑦念无与为乐者( ) ⑧相与步于中庭( )( )
⑨积水空明( ) ⑩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填空题。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 ,字 ,号 ,有“ ”之称。谢中书即 。
②苏轼,与其父 、其兄 合称“三苏”。他们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 、、,以及唐代的 、。
4.翻译下列语句。
①清流见底 ②五色交辉
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 ⑥水中藻荇交横
二、阅读
(一)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6.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8.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9.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10.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1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
13.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14.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画出)。
1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6.本文可分三个层次,从表达方式看,作者先 ,再,最后。
参考答案:
一、1.liáo mò tuí lín yuè yù qǐn zǎo xìnɡ
2.①回复信 ②交相辉映 ③全、都 ④早晨 消散 ⑤将要 坠落 ⑥(借代)鱼 ⑦考虑,想到 ⑧共同、一起 在 ⑨形容水的澄澈 ⑩只是 清闲的人
3.①陶弘景 通明 华阳隐居 山中宰相 谢微 ②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韩愈 柳宗元
4.①清澈的河流现出河底 ②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③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猿和鸟儿不住地啼叫 ④还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山异水的人 ⑤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⑥(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二、(一)5.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6.“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7.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8.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9.……共谈‖高峰……仙都‖…… ①层:引子,引出写景 ②层:具体写景 ③层:议论、抒情,点明中心。
10.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二)11.月色美,触景生情。 12.“庭下如积水空明”发挥奇特想像,用了新奇的比喻。
13.月色皎洁。空灵。14.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16.叙事 描写 议论。
观 潮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京尹( ) 雷霆( ) 艨艟( )( ) 奔腾( ) 乘骑( ) 如履平地( )
倏尔( ) 一舸无迹( ) 善泅者( ) 罗绮( ) 倍穹( ) 僦赁( )( )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方其远出海门() ②吞天沃日()
③则一舸无迹() ④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
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⑥则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
⑦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⑧倏尔黄烟四起( )
⑨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⑩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3.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 )发( )身,手( )十幅大彩旗,( )先鼓勇,溯( )而上,( )于鲸波万仞中,( )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④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二、阅读
(一)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6.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7.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8.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9.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 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二)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0.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11.概括两段内容。
12.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13.上文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yǐntínɡ ménɡchōnɡ bēnjì lǚ shū gě qiú qǐ qiónɡ jiù lìn
2.①当……时 ②用水淋洗 ③船 ④马 树立 ⑤加倍高 ⑥租用 即使 ⑦巨浪 浪头高
⑧忽然 ⑨江岸 ⑩城墙 连接 3.披 文 持 争 迎 出没 腾身
4.①当潮远远地从海口起来的时候,仅像一条银线。②不久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③出没在洪涛巨浪之中。④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块席子大的地方也没有闲着。
二、(一)5.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 最后一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6.形、色、声、势 7.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夸张:际天而来,吞天沃日。
8.水军演习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
9.烟消波静 动静相衬 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二)10.勇猛 矫健 灵活 旗尾略不沾湿。 11.①段写吴地健儿精湛的水上表演。②段写观潮的热闹场面。
12.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13.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
湖心亭看雪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沆砀(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小船 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⑥雾凇沆砀 ⑦焉得更有此人
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 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 ③是日更正, , ,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 , ,上下一白。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阅读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一、1.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
2.①完了,结束 ②消失 ③撑,划 ④鸟兽的细毛 ⑤独自 ⑥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汽弥漫的样子 ⑦哪能 ⑧指酒杯 ⑨客居 ⑩等到
3.①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陶庵 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⑤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9.余 客 客 于 客
10.“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1.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诗四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草盛( ) 荒秽( ) 草木长( ) 燕( )然 候骑( )
鸡豚( ) 叩( )门萧( )关 箫( )鼓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晨兴理荒秽() ②带月荷锄归()
③道狭草木长() ④但使愿无违()()
⑤使至塞上() ⑥单车欲问边()
⑦江入大荒流() ⑧仍怜故乡水()
3.填空。
①《归园田居》选自 ,共有 首,本诗是第 首。作者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 。成语“ ”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②《使至塞上》是作者 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 。”
③《游山西村》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著名诗人。
4.填写诗句。
①,带月荷锄归。 ②衣沾不足惜, 。
③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
④山随平野尽, 。 ,云生结海楼。
⑤ ,柳暗花明又一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
6.“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
7.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8.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二)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 诗。
10.本诗首联交代了 和 。
11.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你能用画笔描绘出来吗?
12.找出本诗中的对偶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三)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 和此行的 。
14.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15.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16.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17.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四)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8.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 推移展开叙述。
19.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20.“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21.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参考答案:
一、1.shènɡ huì zhǎnɡ yān jì tún kòu xiāo xiāo
2.①野草 ②扛着 ③生长 ④只,违背 ⑤出使 ⑥慰问 ⑦广阔无际的原野 ⑧爱
3.①《陶渊明集》 五 三 陶渊明 《桃花源记》世外桃源 ②王维 山水田园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③《剑南诗稿》 陆游 务观 放翁 南宋
4.①晨兴理荒秽 ②但使愿无违 ③征蓬出汉塞 长河落日圆 ④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箫鼓追随春社近
二、(一)5.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思想。6.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7.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8.用语平淡自然,而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二)9.五言律10.出使原因 目的地
11.最精彩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
12.对偶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三)13.地点 目的 14.山势随着平原渐渐消失,江水向辽阔的原野缓缓地流淌。此联写远景。
15.“随”、“入”二字,能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16.明月倒映入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17.不是。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18.游 时间 19.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20.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10.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篇十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蒋健
单元学习目标:
1. 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 初步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扩展文章内容,丰富课文内涵。
3.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4. 体味和推敲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 学会婉转拒绝。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皇帝的新装 2课时
七颗钻石 1课时
语文活动:讲故事比赛 1课时
蔚蓝的王国 1课时
天上的街市 2课时
.写作:想像 3课时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学习资源:
1.图书资源: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丽思漫游仙境》《爱的教育》
2.网络资源:
www.lyhxx.com/zwid/default.html
www.ntscc.gov.tw/imaging.htm
www.bookbar.net
3.影视资源:
《牛郎织女》《哈里波特》《国王的新衣》《海的女儿》
教材分析:
想像,是指对已知的事物形象经过思维加工,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奇妙的想像能给人类心灵世界以自由,让思维的触觉上天入地,涉古历今,从而求新立异,为人类创造出新形象、新思想、新启迪的翅膀。本单元主题词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材料,驰骋想像的热情,4篇名家手笔既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又视通八极,心游万仞,并且把深刻的哲理告诉给大家。
《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成熟的`现代格律诗。诗作写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诗人郭沫若感到极大愤怒。他在五四时期对祖国的憧憬归于破灭,一度的兴奋激动陷入苦闷厢澹但他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诗人在对生命的沉思中调动起丰富的审美想像力,以新的灵感的方式改变视觉感应中的秩序。不仅用眼睛眺望,而且以心灵感受星空,从地上的街灯到天上的街市,由街市上的物品到街市上的人,虚实交错,展示心目中的天国乐园,特别是牛郎织女的幸福美满、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更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劳动人民命运的同情的进步思想。诗歌清朗仪隽美的立意想像及和谐悠扬的音律,使人在神异的幻景中感受到悠远的真情。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蔚蓝的王国》是“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诗。作者以真挚的爱心饱蘸激情地描写了“梦中”的平静、安详、美丽的大海和快乐、幸福、年轻的人们,在自由、活泼、清新的行文中赞美青春,歌颂爱情,追求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表达岁月已逝的人生慨叹,用梦幻手段把作者充满爱的内心世界在充满神奇、美丽 、爱情的蔚蓝王国里展示出来。从而激励读者在行云流水中去感受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情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想象的魅力。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力作之一。作者从纯洁的童心出发,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反映生活,用带有强烈动作的语言来展开情节,叙写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身裸体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激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员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启示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使学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设计:
第1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明确任务。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以及发展性评价手册。
2 浏览目录、课文等。 巡视,指导。
3 讨论,交流。 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
4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谈感受(自己最感性趣的内容,印象最深的内容)。 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
2 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 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
3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第2学时 《皇帝的新装》(一)
学习目标:1.能用小标题概括童话各段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顺序。
2.能理解童话的寓意,从中受到启示,敢说真话。
课前学习: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作者安徒生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倾听,讲述。 导入:你喜欢童话吗?你读过哪些童话作品?
2 仔细阅读课文,归纳概括。 布置任务:整个故事围绕皇帝的新装展开,如果课文第一段用小标题“皇帝爱新装”概括,请也用类似的小标题给课文故事拟个提纲。
3 交流,评价,补充。 组织交流评价。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思考,讨论。 问题情境:文中所提的那种衣服真的存在吗?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下,皇帝为什么会上当?
2 全班讨论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
3 思考,讨论。 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皇帝、大臣及老百姓一开始为什么都不敢说真话?作者为什么最后由一个小孩子说出了真话?
4 各抒己见。 学了这篇童话,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第三块:语文活动――《皇帝的新装》课本剧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学生分成两大组,大家讨论,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推选演员和导演进行排练。 巡视,指导。
课后学习: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组织排演。
第3学时 《皇帝的新装》(二)
学习目标:1.把童话改编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
2.通过对演员的评价,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3.发挥想像,续写童话。
课前学习:改编、排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本剧表演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表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 组织、观看课本剧表演。
第二块:精读课文:揣摩人物性格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评价两组学生的表演,在评价中分析各人物的性格特征。 组织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a.剧本编写的评价;b.人物表演的评价。
第三块:迁移拓展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思考,想像,讨论。 问题情境:骗子行骗后逃之夭夭,当皇帝去大街游行时,如果两个骗子也混在人群里偷看,他们之间将有一段怎样小声而得意的对话?
2 全班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
3 思考,想像,.写作。 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大家展开想像,续写《皇帝的新装》。
4 全班讨论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如《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并讲给附近的小朋友听。
第4学时 《七颗钻石》
学习目标:1.能感悟到“爱”的神奇力量,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11.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十一
一、神机妙算我能行!(共35分)
1、口算(5分)
0.2×0.4=8.2+1.8=100-35.22=2.5×0.4=0.8×50=
2.4×5=0.9-0.52=3.99×1=0×3.52=12.5×8=
2、列竖式计算(12分)
42×5.45.6×1.80.25×0.046
(保留两位小数)
验
算
3500×0.961.08×250.12×0.44
(保留到十分位)
3、怎么简便就怎么算.(18分)
0.125×320.78×1013.26×5.7-3.26×0.7
56.5×99+56.51.25×213×0.819.625-(4.716+9.625)
二、填空。(共28分)
1、根据321×23=7383,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3.21×23=3.21×2.3=32.1×2.3=
32.1×0.23=3.21×0.23=321×0.023=
2、在下面的圆圈里填上“>”、“<”或“=”。
23.2×0.9○0.915.6×3.2○3.2×15.6
1×0.36○13.6×5.2○52×0.36
3、5个1.6相加,用加法表示是,用乘法表示是(),
结果是()。
4、0.35×2.73的积有()位小数,a×2.3的积是三位小数,那么a至少是()
位小数。
5、0.27扩大到它的100倍是()。325缩小到它的是()。
6、填空。
31.69618.94530.463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精确到百分位
7、一块玻璃长是1.2米,宽是0.85米,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平方米,如果每
平方米的售价是18.5元,这块玻璃是()元。
三、判断题(共5分)
1、0.36时=36分。 ( )
2、一个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数。()
3、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1。()
4、“1.6×0.35×5=0.35×(1.6×5)”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结合律。
()
5、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积不变。 ( )
四、文字题。(共6分)
1、1.25乘4.2减5,差是多少?
2、比4.7的1.5倍多3.05的数是多少?
3、3.5与4.9的积是多少?(精确到个位)
4、25.26的3.6倍是多少?(保留两位小数)
五、我能解答生活问题。(共26分)(第4题6分)
1、五(3)班的黑板长3.2米,宽1.5米,同学们在黑板的一周围上花边,花边长多少米?
2、湘江花园的一幢大楼有16层,每层高2.96米,这幢大校高约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门票成人:每张4.5元
儿童:每张2.5元
3、小玲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游玩,只见入门处写着:
请你帮她算一算,买门票一共要几元?
4、小兰家每天平均用电2.3度,八月份她家共用电多少度?如果每度电0.79元,她家八月份一共应缴纳电费多少元?(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2.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 篇十二
(二)学习内容: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学习重点:让学生体验 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7--9的乘法口诀。
学习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习难点:7--9的乘法口诀。课时安排:
1、7的乘法口诀
4课时 2、8的乘法口诀
3课时 3、9的乘法口诀
4课时
4、整理复习
1课时
7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第72页。学习目标:
1、编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习重点: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学习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
二、自主探究:
1、完成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
2、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3、比一比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1、一个星期有几天?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4个、5个、6个、7个呢?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说口诀。
5×7
2×7
6×4
7×3
7×5
7×6
7×4
7×7
7×2
3、游戏:邮递员送信。
7×5
7×6
5×7
4×7
3×7
7×4 4、7×2+7
7×5+7
7×7-7
这三题可以怎样计算?能用乘法口诀计算吗?哪句口诀? 5.:开放题:如果忘记了7*6=?你可以怎样想积?
四、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第74-75页。学习目标:
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具准备:实物图、小棒。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7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3、填空:
()三十五
六七()
()七四十九
4、看卡片说得数和口诀。
7×5
7×3
7×6
6×4
5×2
5、看数说它是由几和几相乘得来的。
二、自主探究:
教室里要摆3行花,每行7盆。一共要摆多少盆?问:要求问题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分析计算,再交流想法。
三、拓展应用:
请将本月的日历记录在上表中。
1、第一个星期日是()号;第二个星期日是()号;
第三个星期日是()号;第四个星期日是()号。
2、仔细观察着四个数字,你有什么发现?根据你的发现解决下面的问题。第二个星期日是()=()+7×(); 第三个星期日是()=()+7×(); 3.开放题:第15题.四、课后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第76页。学习目标:
1、初步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学习重点:理解 “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学习难点: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具准备:实物图、小棒、圆片。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什么是“倍”,(板书:倍的认识)你对“倍”有哪些了解?你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动手摆小棒,用小棒摆正方形。
你摆了几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4根?
摆两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几个几?摆三个、四个呢?
2、师: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问:4的3倍是几个几?
你能摆出4的3倍吗?但不摆正方形。说一说自己摆的是几的几倍。
3、指着2个4根问:它可以说成什么?谁能摆出4的2倍?
4、把下面的说成几的几倍或几个几。
3个2、2个5、4个6、3个5。
2个3倍、5的1倍、4的6倍、3的4倍。
5、师:这还有一道难题,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例3: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应该怎样摆?谁有办法?小组合作摆一摆。
汇报:第二行摆几个圆?为什么?怎样摆能清楚的看出来? 用数学算式怎样计算出来?为什么?
三、拓展应用:
1、画一画。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的3倍、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的5倍。小组里1人画一个。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2、教材76页的做一做。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第二行该怎样摆?怎样算的?
3、老爷爷昨天买了2个鸡蛋,今天他买的是昨天的3倍,请你算出他今天买了几个鸡蛋?学生计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练习十七的第1题。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填空。
5、练习十七的第2、4题。独立思考,然后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
6、.开放题:玩具店里有8辆小汽车,?
补充一条信息,和一个问题,并计算出来.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第77页。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情景图 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借助线段图或学具操作,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学习难点: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学习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具准备:实物图、小棒。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6的5倍是多少?
7的2倍是多少?
列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周末的大扫除同学们都在认真的打扫卫生,出示例4的主题图。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擦桌椅的有几人?
2、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决。
3、汇报:怎样摆的,怎样列式的,为什么?师画图形
擦桌椅的人数是7的2倍,求擦桌椅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2个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小组中再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问:求跳蹦床的小兔有几只?也就是求什么?如何列式?
4、根据算式摆一摆,说一说。
3×4
5×2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第79页。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学习难点:借助动手操作,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学习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具准备:实物图、小棒。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
(1)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摆4个三角形、摆5个三角形。
2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4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学生边摆边填,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摆圆片,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6个圆,你能看图说一句话吗?(3)第一行摆3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
2、算一算。
(1)7的6倍是多少?
4的5倍是多少?
3个7是多少?
2的7倍是多少?
(2)苹果有5个,桃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桃有几个?(3)小红今年5岁,妈妈的岁数是他的6倍,妈妈今年几岁?
二、拓展练习:
1、(),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小猴有几只? 让学生思考,这个题能解决吗?为什么?怎么办?
2、小华有5本画报,故事书的本数是画报的7倍,? 学生补充上问题后,再解决。说出解决的想法。
三、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8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教材第80页。学习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学习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对口令。
三七()
()十二
五七()
2、抢答。
4×5
5×6
3×2
4×3
7×4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1、根据小狗连跳的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编出口诀吗?想一想,把你编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
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2、快速记8的乘法口诀。
检查口诀记忆情况,对口令、同桌接背,开火车背,正着背,倒着背。完成书上80页的填空。
三、拓展应用:
1、一只螃蟹八条腿,两只螃蟹()条腿,三只螃蟹()条腿,四只螃蟹()条腿,五只螃蟹()条腿,六只螃蟹()条腿,七只螃蟹()条腿,八只螃蟹()条腿。
2、口算比赛。
1×8
2×8
6×8
7×8
3×8 4×8
5×8
8×8
3、每盒8个茶杯,有4盒,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4、()×4=32
8×()=56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推荐阅读:
六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请爱护环境吧10-12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词语06-24
六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07-30
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测试卷06-19
六年级下第一单元作文07-05
六年级上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08-27
六年级第一单元的作文怎么写09-21
7上第一单元作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