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doc

2024-09-17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精选13篇)

1.毛泽东思想概论.doc 篇一

《法学概论》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法律

广义的法律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狭义的法律则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法的历史类型

是按照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所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进行的分类。

法的创制

也称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或认可法律规范的活动。

法的适用

法的适用,是法的实现的另一种形式。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法律制裁

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于违法者依其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国家保证法的实施的重要形式。

法律解释

广义的法律解释是指国家机关、组织或公民个人,对现行法律规范或法律条文内容、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作必要说明。狭义的法律解释是国家机关的专有活动,只有被授权的国家机关才能在职权范围内进行法律解释。

违法

是指具有一定主体资格的公民或组织由于主观上的过错所实施的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依照法律应当予以追究的行为。

法律渊源

作为法理学的专门术语,“法律渊源”通常指法律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现形式。

法律关系

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汇编

又称法规编纂,是指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将现行的法律文件按照一定标准(如制定时间顺序、涉及问题性质)加以系统排列,汇编成册。法律汇编是规范性文件系统化最常见的形式,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查阅法律法规提供便利,而且往往是法典纂的必要准备。

法典编纂

也称法律编纂,是指在对某一部门法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进行审查、整理、补充、修改的基础上,制定新的系统化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部门法典的活动。

权利

是指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可从事某种行为以及要求国家或其他公民作为或不作为的资格。

义务

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

二、简答题

1法的本质、特征、作用及分类。P3-8 法的本质:(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意志;(3)法所表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国家意志是由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特征:(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量作为最后保证手段的法律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4)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之内具有普遍的约束性。(5)法有严格程序规定,具有程序性。作用:(1)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强制、教育作用。(2)法的社会作用:法的阶级统治职能,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分类: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公法和私法、国内法和国际法。

2法律解释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哪些种类。P23-24 答:(1)根据解释的主体和法律效力不同,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2)根据法律解释的尺度不同,可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

(3)根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语法解释、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和历史解释。

3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及遵循的基本原则。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司法公正和效率。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试述法律责任、法律制裁的分类。P22 法律责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为不同的分类:根据责任的内容不同可以分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根据责任的程序不同,可以分为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根据责任的人数不同,可以分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根据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分过错责任和严格责任。最常用的分类标准,是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分刑事责任、民现责任、行政责任与违宪责任。根据违法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性质和实施法律制裁的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法律制裁分为:

(1)刑事制裁,指国家司法机关对违反刑法的犯罪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而采取的刑罚措施。刑事制裁是各种法律制裁中最为严厉的惩罚措施。

(2)民事制裁,指国家司法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而采取的惩罚措施。

(3)行政制裁,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而采取的惩罚措施。——与真题呼应

(4)违宪制裁,指对违宪行为实施的一种国家强制性惩罚措施。

5试述我国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分类。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对法律规范所进行的分类。凡是采用相同的方法来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构成一个法律部门。主要法律部门有: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议论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婚姻法、资源与环境法、军事法。

6试述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P26 答:(1)当代中国法律的渊源是主要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2)法律规范制定机关和规范性文件的多样性。(3)在“一国两制”的格局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特别行政区法,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例外情况,在特定区域长期存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有不同的层次,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规章,国际条约及国际惯例等等。其中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中国法律渊源体系中居于主要地位。这是由我国国家和法律的本质决定的。同时,改革开放后英美法律文化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且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地理,文化差异较大,国情比较复杂,这使得当代中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法律渊源。

7法律关系的要素有哪些。P33 包括主体、客体和以权利和义务为主的内容。

8宪法的特征。P41-42 宪法作为特定国家的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同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一般法律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都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都是实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都具有国家意志性,具有规范性,它们的内容都主要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同其他一般法律相比,宪法又具有其本身的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法;(2)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3)宪法是阶级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9试述建国后我国宪法的发展阶段。P45 1949年9月召开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颁布的第二部宪法是一部内容很不完善并且有很多错误和缺陷的宪法;1978年宪法虽经1979年和1980年两次局部修改,但从总体上仍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因此,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即现行的1982年宪法。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1982年宪法曾经过三次修正。

10试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P55 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选举制度在运行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条:(1)选举权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4)差额选举原则;(5)无记名投票原则。11试述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及职权。P69-71 全国人大的性质和地位: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职权:第一,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第二,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第三,选举、决定、罢免国家机关的重要领导人。第四,最高监督权。第五,决定国家生活中重大问题的职权。第六,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它隶属于全国人大,向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全国人大对其的监督。职权:第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及立法权。第二,解释法律。第三,监督权。第四,任免权。第五,对国家生活的重大问题的决定权。此外,全国人大常委还行使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12试述我国的国体政体是什么。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论述题

1试比较两大法系的特点。

答:大陆法系的特点:①全面继承罗马法,吸收了罗马法的许多原则和制度,还接受了罗马法的整套技术和方法,如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人法、物法和诉讼法的私法体系等;②实行法典化,法律规范的抽象化、概括化;③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强调制定法的权威,法官一般不具有造法功能;④法学在推动法律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法学创立了法典编撰和立法的理论基础,法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任务由法学家完成。

英美法系的特点:①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②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遵循先例;③变革相对缓慢,具有保守性;④在法律发展中,法官有突出作用;⑤体系庞杂,缺乏系统性;⑥注重程序的“诉讼中心主义”。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同属资本主义性质的法,但由于它们形成的历史条件不同,因此各有差别,其表现如下:①法律渊源不同;②法的分类不同;③立法技术不同;④诉讼程序和判决形式不同。

2试述法与道德间的关系。

答:道德与法律具有一致性,它们都表现为社会的行为规范,二者互相参透、相辅相成。道德与法律区别在①在上层建筑中所属的范畴不同。②表现的形式不同。③调整的范围不同。④规范的内容不同。⑤调整的方式和手段不同。

3试举例说明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发展的条件。

社会主义法律关系充分体现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所以,社会主义法律的产生必须以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为前提条件,否则就无法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法律关系不是固有的,也不是一经产生就固定的,而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法律产生变更是由法律事实引起的。

4试述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基本义务及其内涵。P60-67 答: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①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寺依法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②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有权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以及在政治上享有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而不受政府非法限制的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包括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选择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而现在信的自由,也有过去信而现在不信的自由。④人身自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⑤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享有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申诉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享有财产权,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文化权利和自由。⑦特定主体的权利。包括保障妇女的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禁止对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国家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关系到祖国的尊严,每个公民应以主人翁的态度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关健,不仅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宁和幸福。⑤依法纳税。税收是国家筹措资金的重要方式和国民收入的重要来原,每一个公民都应当自觉遵守和执行税收法规,对偷税漏税的行为,国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案例

1、因邻里矛盾,李某于一日在众人面前辱骂了张某,请你分析该违法构成。

分析:李某当众辱骂张某,侵犯了张某的人格尊严。我们《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齐某与陈某均系B中学1990届初中毕业生,陈某在1990年中专预选考试时成绩不合格,失去了升学考试资格。齐某则通过了预选考试,在统考中成绩为441分,超过了委培录取的分数线。后来A商校发出了录取齐某为该校19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的通知书,陈某从B中学领取了该通知书后即以齐某的名义入A商校就读。

目前,陈某在其工作单位某银行支行人事档案中的姓名为“齐某”,工资单位仍为“齐某”,“陈某”为其户籍中使用的姓名。齐某经过复读,后就读于某劳动技校,自1998年7月,有相当一段时间下岗待业。后齐某知道事实后,以其受教育权被侵犯为由,起诉到法院。要求B学校和陈某赔偿损失。

请问:齐某的请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以侵害其姓名权、受教育权为由

根据本案事实,陈某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某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本案中,齐某被陈某等被告侵犯的权利包括姓名权、受教育权和劳动就业权,但实质上齐某主要受到侵犯的是公民的受教育权,侵犯姓名权只是侵犯受教育权的手段,对劳动就业权的侵犯也只是侵犯教育权的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可见受教育权是一项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对受教育权受侵犯如何处理,我国民法通则没有规定,在涉讼侵权行为发生期间,也没有可适用的其他法律规范

2.毛泽东思想概论.doc 篇二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第一课的授课中能否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将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一) 教师要仪表端庄, 增强亲和力

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课要求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但如果教师授课总是表情过于严肃, 语言枯燥乏味, 学生自然会对这门课失去学习的兴趣。笔者在上第一课时, 注意做到服饰整洁大方, 仪表端庄, 笑容亲切。在第一课教学流程的设计上, 笔者把歌曲《东方红》设置为课件开篇的背景音乐, 学生一进入课室, 就能听到触动心弦的歌曲。上课时, 笔者还给学生唱了《东方红》, 学生在听的同时不禁流露出喜悦和敬佩的眼神, 也和老师一起唱了起来。这样, 通过真情的流露去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滋润学生的心田, 学生在歌声中也开始大胆参与了课堂上的互动环节, 在情感上与教师有了更多的共鸣, 课堂气氛也更加和谐。

(二) 教师要谈吐文雅, 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美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还要做到谈吐文雅, 语言生动。生动的语言往往可以让严肃的理论灵动起来。毛泽东既是卓越的政治家, 也是一位富有革命豪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因此, 在第一课的授课中, 我们可以用毛泽东的诗词解读毛泽东的思想。在简介毛泽东的生平时, 笔者一共引用了毛泽东少年时代写下的《五古·赞天井》;青年时代撰写的 《西江月·井冈山》;中年时代撰写的《沁园春·雪》;老年时代写下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诗词介绍毛泽东生平。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在朗诵诗词时, 教师应该通过苍劲有力的板书和富有激情的语言、眼神、表情及手势, 让学生通过诗词走进伟人精彩的内心世界, 体验历史的风云变幻。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 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师必须追求语言的艺术美, 教学语言用得好, 学生就自然喜欢听你讲课。

二、以游戏、传说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以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第一课的授课中, 笔者并没有着急给学生介绍课程的知识结构及重难点, 而是和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游戏, 名称叫“思想与行为”。笔者首先请学生平心静气, 双手互握, 掌心悬空, 两手食指平行伸直, 相距五至十厘米, 让学生想象有一条拉力很强的橡皮筋, 紧缠双指;接着老师以低沉的声音说:“同学们感觉橡皮筋越来越紧, 双指越靠越近, 越靠越近。”在学生的欢笑声中, 教师会发现大家的双指正慢慢互相靠近。这时, 笔者问学生该游戏说明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异常精彩, 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最后老师小结, 游戏说明了思想驱使行动, 大家只有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 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才能端正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态度。游戏设想的初衷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都是90后大学生, 他们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思想活跃, 价值取向多元化。但他们的社会阅历浅, 信息来源多元化, 要弄清其中的是非非, 的确相当困难。据了解, 部分大学生对毛泽东本人认识肤浅, 不能正确地评价他的功与过, 并对毛泽东个人产生偏见, 当然就不喜欢上这门课。思想家是思想的载体。要让学生喜欢上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 首先必须使他们内心要接受毛泽东, 产生了解毛泽东的兴趣, 这样, 以毛泽东为主体的科学思想才能被学生接受。因此, 笔者认为第一课有必要引导学生客观全面评价毛泽东。

(二) 讲述传说及奇异现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上做游戏这个环节是学生始料不及的, 他们没有想到课程理论性这么强, 老师居然安排了游戏环节。游戏过后, 他们内心充满了期待, 老师下一步要讲什么呢?笔者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就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了毛泽东故乡韶山的传说以及毛泽东铜像的三个奇异现象。1993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1月6日, 毛主席开国大典铜像运抵韶山当天, 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反季节傲霜开放。12月20日上午10点20分, 江泽民同志为铜像揭幕, 天空刹时顿现日月同天的奇异现象, 前后共持续了8分钟, 有中央电视台录像为证。12月26日, 六只粉红色蝴蝶绕铜像盘旋, 久久不肯散去。人们说那是毛主席家死去的六位亲人化蝶诉衷肠。学生边听边发出赞叹声, 用好奇的目光望着我, 还有个别学生感叹着说:“伟人就是不同啊!”其实,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通过互动教学法构建专题教学模式

(一) 设置专题教学, 精简凝练教学内容

专题教学模式就是以专题为单位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双向互动教学为运作形式,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于教学各环节的教学操作体系。[1]具体来说, 即是在教学中打破教材原有的章节体系, 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成若干专题进行深入分析讲授。[2]据了解, 部分学生不喜欢上《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认为中学的历史、政治课与该课程教材重复的内容较多, 没有兴趣再学习。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笔者依据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 形成了包括“毛泽东的成功和失误”和“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及当代价值”等十个理论专题。教学实践证明, 专题教学模式可以打破教材重复冗长的章节体系, 能够更好地精简凝练教学内容, 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二) 以互动教学法提高专题教学的效果

首因效应具有难以抗拒的魔力。俗话说, 爱屋及乌。当学生对毛泽东有一定好感时, 往往对与他相关的思想也会产生较大的兴趣。为了更好地提高专题一“毛泽东的成功和失误”的教学效果, 笔者采用了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和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其中, 互动教学法的运用对有效构建专题教学模式起着关键作用。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 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 拓展创造性思维, 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3]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有效开展专题学习, 笔者先播放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的部分片段, 然后介绍了毛泽东的一生同28的不解之缘。例如:毛泽东曾以“二十八划生”作为笔名。他的一生交叉算起来可以分成三个28年, 第一个28年是指毛泽东1893年出生至1921年建党;第二个28年是指1921年建党至1949年建国;第三个28年是指1949年建国至1976年毛泽东逝世。接着, 笔者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毛泽东的功和过, 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在相互辩论、相互交流中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由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此外, 教师在互动教学中还要发挥领路人的作用, 抓住契机启发、引导和点拨学生。例如:学生在辩论毛泽东是功大于过, 还是过大于功的问题上最为激烈。当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毛泽东所犯的错, 是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主义性质前提下出现的失误, 是探索中的失误, 属于量上的错。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反思专题教学, 如果教师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满堂灌”的话, 不管你专题设置的内容再好, 也免不了有学生玩手机甚至上课睡觉的现象发生。因此,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互动教学法构建专题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笔者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 第一课的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无止境, 教无止境。教师应进一步创新教学的内容及方法, 使学生对政治理论课不再产生厌学心理, 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更好地展现和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于庆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专题教学模式探析[J].佳木斯大学学报, 2010 (1) :131-133.

[2]洪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研究理论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5) :90-93.

3.毛泽东思想概论.doc 篇三

试卷二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共产党做出《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正确的政策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是()A、参议会制度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多党合作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5、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提出民主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新民主主义论》 C.《〈共产党人〉发刊词》

D.《论联合政府》

6、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

A.经验主义

B.冒险主义

C.机会主义

D.教条主义

7、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A、《论十大关系》

B、《不要四面出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8、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

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 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

10、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最主要的特点是()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11、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会议是()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D、中共七届五中全会

12、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A.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 D.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13、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C.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D.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1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

A.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B.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

C.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D.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A.马克思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6、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1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爱国主义

18、现阶段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A.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进行下去 B.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D.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19、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A.实现两岸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发展两岸经济贸易关系 D.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2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A.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B.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D.发扬顾全大局、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2、简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3、简述我国统一战线的涵义和基本任务。

三、材料题(20分)

材料一: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

——2011年4月温家宝)问题:

(1)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其现实意义。

(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中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具体到现阶段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2.试论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4.毛泽东思想概论 篇四

简答题: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④关于政策和策略

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⑥关于党的建设

3.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仅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逐渐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使中国完整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地位。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③民主资本主义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处在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或直接统治之下,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造成了中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中国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

4.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武装夺取政权,以战争解决问题。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内没有民主,没有合法斗争的权力;对外没有民主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另一方面,中国的反动统治者异常残暴,不仅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经济、军事和技术的援助。面对这样的敌人,中国人民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5.简述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和以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建设为依托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三位一体

—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

—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

—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依托

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

7.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理论是什么?

①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8.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党的一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三个基本要求: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不以为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②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③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论述题:

1.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所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这种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

①毛泽东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一切的指针。

④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及其艰难的事业。

⑤毛泽东思想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

2.试分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①农村包围城市是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唯一正确的道路。

②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得出来的,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突破前人,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

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同形形色色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顽强精神。

④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的深入调查和对中国国情科学把握。

⑤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树立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自己的路的榜样。

3.为什么说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巨变?

①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全确立,使亿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踏上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③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和计划经济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发展道路。

4.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5.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篇五

(一)调查目的

2011年3月27日,在XX老师的带领下,我们XX班全体同学对中山广场进行了教学实践,将改革开放前的中山广场与现如今熠熠生辉的中山广场相比较,结合在课堂上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的研究了改革开放前后,我们的祖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基本理论

本次调查主要基于“三个有利于”等的相关理论。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的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要求我们从抽象的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中跳出来,以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在改革开放中放开手脚,大胆地试验。改革开放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命运,它从根本上解放了思想,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以辩证的眼光来看,虽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落实与发展,逐渐地凸显出诸如城乡差距、贫富分化以及腐败等现象,但就如同邓必坚所说:对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无需讳言,也不应该讳言。北京时间2011年1月20日,初步测算,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单从这些个数字来看,改革开放是正确的也是成功的。

(三)实地调查概述

总高近19米的毛主席像,神采奕奕又亲切慈祥,巨手挥指前方,伟岸而威严的屹立在广场的正中央。现如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广场无时无刻不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广场始建于1913年,当时称中央广场。1919年称浪速广场;国民党统治时期,浪速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沈阳解放后仍沿用此名;文化大革命时期称红旗广场;1981年又恢复了中山广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一个广场有多少关于历史的记忆呢?这个城市,这个国家,近百年来所经历的对外的民族夙仇与数十年来的内部政治激荡,就这样在这里固化成形。

(四)分析阐释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曾经告诉过我们,能否实现一个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是要以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为基础而建立的,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则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生产力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也就决定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于是,改革便成为了一项崭新的事业。以下,便是我通过对于中山广场的教学实践,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为理论基础,对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种种变化的几点分析:

1.社会生产力发展

广场呈现出一个圆形辐射状,站在广场的正中央,络绎不绝的车辆仿佛为这个巨大的圆形增添了一抹灵动的光环。现在,我们将目光转移到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那短短的几十年,五、六十年代,根据当时的形式需要和条件,公路的建设基本停驻在将原有的大车道、便道进行修补与改造这样初级的层面上,那时的公路,充其量也就是一种“应急公路”。然而,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公路客运周转量从1978年的521.3亿人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11506.8亿人公里,增长了足足21.1倍。于是,出现了“早高峰”、“晚高峰”这样的新兴字眼,地铁通车的里程数不断的延伸,出租车随叫随到,不论从理性的数据还是切身的感性体会,无不彰显了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从这样一个小点映射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2.综合国力的增强

沿街到处走走,偶尔会看到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听爸爸说,以前的沈阳几乎是看不到的外国人的,仅有的几个能看到的地方之一也就要数中山广场了,其原因在于中山广场正北方向的辽宁友谊宾馆。辽宁友谊宾馆始建于1931年,成立于1970年,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是接待国家政要和外国元首以及商务、旅游、会议宾客的大型别墅群式花园宾馆,同时,也是沈阳是最早运行英语角的地方,意味着外国文化在我国开始推广。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学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是以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为目标建立的一所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机构。孔子学院建立的意义,一方面是作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另一方面,也标志值我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站在广场上,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无法否认的是我们的生活水平不论是在衣食住行物质生活还是文体娱乐的精神生活上,都在不断的提高。从衣食住行方面上来看,我们已经成功的完成了由穿暖到个性化、由吃得饱到吃得好、住房由拥挤到舒适宽敞、交通有闭塞受限到舒适快捷、由物资贫乏到琳琅满目这些转变。30多年来,人们对于衣着的需求不单单表现在数量的增加,同时也反映在对于穿着质量的明显提高;服装的功能也由过去的单纯的遮体御寒演变为体现个性化审美意识与塑造自我形象的载体。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们现今对于粮食需求量的下降表明了人们不再为吃饱而发愁,而更多的关注于“吃什么”、“如何吃”,对于食品的口味也越发的挑剔了。现如今,琳琅满目的商品充斥着大大小小的商场,人们不再单单满足于衣食住行这些最为简单的生活必须品上,而是以日常生活用品等生存资料为主向彩电、冰箱、空调、计算机等发展和享受资料为主转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精神生活的极大富足在改革开放之后也更为突出的表现出来。30年前,人们会在露天影院观看《庐山恋》,三十年后,人们会带着3D眼镜坐在凉爽舒适的电影院里,手捧着爆米花观赏《阿凡达》;30年前,人们会几个人坐在收音机前,听听新闻、听听小说故事、听听流行的《东方红》、《社会主义好》、《咱们工人有力量》,三十年后,人们会拿着手机一边听着MP3,一边聊着QQ,偶尔会随着歌曲轻轻的哼唱……娱乐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主旋律。人们从关系如何“生存”到关注于如何“生活”,不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好的佐证吗?

(五)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于中山广场的教学实践与我们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我深入的了解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党时刻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严格的鞭策着自己,使我国的生产力得以迅猛的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度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三十多年的努力拼搏,三十多年的沧桑巨变,我们看到的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一派国家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同时也逐渐显露出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沈阳中山广场毗邻大型商业街太原街,广场周围有多家金融机构,还有文明中外的辽宁宾馆,东南方位是沈阳著名的医疗机构医大一院,这也成为了中山广场附近人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据了解,沈阳市汽车牌照的注册量以每日1000台左右增长,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与时剧增,中山广场附近的公路拥堵情况也日益严重。因此,如何改善中山广场附近频频堵车的现状,逐渐成为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限制私家车出行,制定单双号出行制度,减少每日的行车量;增设高架桥,增加地铁路线,以此减少公路的行车压力;同时,提高全民的对于交通法规的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滞留与损失。

6.毛泽东思想概论.doc 篇六

一、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尝试一下下面几种教学方法。

1. 灵活运用现代化的视频资料

概论课具有较强的政治理论性, 容易给人“枯燥”感。现在, 各种题材的影视作品和专题片很丰富, 用视频资料来辅助教学可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如在第十二章我选用了专题片《澳门十年》中的内容, 第十四章的教学采用了建国六十周年大阅兵的视频资料。通过选用记录片、故事片、理论片、革命歌曲、动漫等多种形式的视频资料, 有效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形象、更直观的了解, 活跃了课堂气氛, 丰富了课堂教学, 深受学生的欢迎与喜爱。

2. 开展专题演讲、课堂辩论

专题演讲、课堂辩论适用于教学内容涉及某一热点问题的章节。此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兴趣小组, 组织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的数据资料,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探讨, 最后由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汇报形式可以采用专题演讲、课堂辩论等形式。这种汇报的形式改变了过去教师上课“一言堂”的现象, 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了主动学习。例如, 我在民生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教学中就采用了专题演讲、课堂辩论的形式,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指导学生选读重要文献资料

在指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重要文献时, 我将学生对重要文献资料的选读纳入教学计划中,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精选了部分著作推荐给学生, 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并写出读后感 (把读后感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 然后在课堂教学之中适时地将重要文献资料的原文引入其中, 从而使学生更加透彻地领悟其中的要义所在。

4. 组织实践教学

在《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延伸课堂教学, 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在组织社会实践的教学时, 教师要根据学校、学生及社会实践情况等进行综合的考虑。 (1) 结合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如2009年下半年, 正值建国六十周之际, 湖南省展览馆举办了“三湘巨变———新中国成立60周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于是我利用这次展览机会组织学生参观, 让学生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课堂教学理论。 (2) 利用共青团等先进青年组织, 开展与社会共建的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 加深对理论的体会。 (3) 利用周末、“五一”等假期,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社会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对相关的社会问题开展调研 (如“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等) , 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 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夯实教学内容, 增加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 优化教学内容, 拓展教学内容的外延

在《概论》的教学中, 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优化, 对教学外延进行适当拓展, 从不同层面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比如, 在第八章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的教学中, 以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为例, 我就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进行了补充。在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谈到人与人的和谐, 我补充讲授了《选举法修正案草案》修订问题, 即“同票同权”“同命同价”“同工同酬”的“三同问题”。在教学第十二章《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时, 我对目前台海局势现状、台湾地区的选举、美国对台政策等进行了补充, 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对台政策。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原有知识的优化, 对课外内容的补充, 有效地充实了教学内容, 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外延,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2. 及时、恰当地运用最新理论成果、时事热点, 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介绍一些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这一点在《概论》的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要讲好《概论》, 教师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不断丰富的、发展的党的理论与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是教师补充的主要内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教师可以将一些国际、国内重大时事问题及时纳入教学, 运用相关的理论加以阐释, 进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 理论联系实际, 实现理论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教学《概论》时,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 根据教学需要, 有针对性地选用各种具体事例来说明、阐释理论。脱离现实的理论就是空洞的说教, 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教学的效果也不好。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用历史的进程、历史的实践和历史的逻辑来说明历史上产生的理论, 用现实的任务、现实的实践和现实的问题来分析当代理论的发展。如教学“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时, 教师可以用某地方在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来说明 (如山西大寨的科学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选择事例时要努力做到贴切、生动与求实, 即案例既要尽量符合教学内容, 尽量给人“动”起来的感受, 又要符合历史的客观事实。 (2)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 从理论的深度上进行挖掘, 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科学理论进行深入分析, 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加强师德修养, 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可靠保证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要想在有效的课堂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1. 教师要更新观念

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也不例外, 他们对权威不会盲从, 会根据自己的观点去判断事情。因此, 教师要根据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身心发展规律, 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内心需求, 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权利、个性、隐私、尊严, 进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以自身教学理念去影响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可以做到教学相长,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加强专业学习与教学科研, 做到“学高为师”

“学高为师”是说“两课”教师要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 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成果, 不断提高自己理论修养水平, 并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教学之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是系统的科学体系, 只有深入研究, 才能把握其精髓、领会其实质。因此, 担任《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师, 要根据教学的需要, 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科研的水平。概论教师只有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做到“学高为范”, 才能对教学的内容在深度上进行挖掘, 在广度上进行拓展, 从而能够给学生传授更为丰富、更深层次的知识, 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使学生在对教师的敬仰、钦佩的过程中喜爱这门课程的学习, 提高教学效率。

3. 教师要加强人格修炼, 做到“身正为范”

“身正为范”是说教师要以人格的魅力去影响、感召学生。学生只有“信其人”, 才会“信其言”。这是教师人格的力量。教师的人格是教师自身政治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的综合体现。与其他课程的教师相比, 《概论》课教师的人格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 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是单纯的说教, 而是授课者理想、信念和教养等人格力量的真实外化和表现。教师的智慧才华、理想情操、意志品格乃至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担任《概论》课的教师要以卓越的人格力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影响, 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参考文献

[1]陈彩云.工科院校中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自身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J].消费导刊, 2009 (5) .

[2]王丽霞.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33) .

7.毛泽东思想概论习题 篇七

一、填空题: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

2、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3、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是指。

4、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是

5、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6、毛泽东明确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之一的论著是。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8、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始于

9、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10、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强调了人民军队。

11、体现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的标志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初期毛泽东写下的、、、、、、的理论体系。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13、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是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路线的主体是。

15、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是。

16、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

17、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

18、新中国的基本党政制度是

19、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

21、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22、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

2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

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25、在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是。

2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是27、1963年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

28、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29、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们需要党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

30、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是。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

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E、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2、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

A、推翻军阀官僚的反动统治

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E、实现共产主义的的社会制度

3、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良好的群众基础

C、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E、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4、国民革命时期,组成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政治联盟的阶级有()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E、大资产阶级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

A、民主与专政的相互结合B、衔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革命阶段

C、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

D、扩大了对敌人专政的范围

E、概念表述准确鲜明

6、我国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是()

A、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B、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建立人民公社

E、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新中国建立初期,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主要有()

A、国营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8、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

A、《论人民民主专政》B、《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E、《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毛泽东提出的我国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

A、去粗取精B、全面继承C、兼容并包D、古为今用E、洋为中用

10、小资产阶级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思想方法上的主观性、片面性

B、政治倾向上的左右摇摆性

C、组织生活上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

D、组织关系上的宗派主义、山头主义

E、工作作风上的官僚主义

三、简答题:

1、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的关系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改革总路线及土改中应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3、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了怎样的解释,如何理解?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是什么?

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

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7、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8、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3、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述的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概论参考答案

一、1、毛泽东

2、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3、进行人民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

制度

4、一切从实际出发

5、五四运动

6、《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7、没收

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8、南昌起义

9、以乡村为中心

10、必须服从党的绝对领导

11、《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

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

对党八股》

12、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3、中国共产党

14、劳动者联盟

15、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6、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

17、茶陵

县工农兵政府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9、民族区域自治20、新

民族主义社会

21、国营经济

22、《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23、一化三改

24、互

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25、毛泽东

26、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27、科学技术现代化

28、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29、党外人士对我们的监督

30、群众路线

二、1、ABC2、BD3、ABCDE4、ABCD5、BCE6、ABC7、ABCDE8、CD9、DE10、ABCD

三、1、答: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和异常凶狠,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但

是,围绕着武装斗争,开展其他形式的斗争也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其他斗争形式的配合,武装斗争就

不能取得胜利。

2、答: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改革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

度,发展农业生产。土改中应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是:一是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二是必须坚定地

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答:“‘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借用古人“实事求是”这个词将它的含义扩大了。他说的意思是指通过研究已经

发生的事实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4、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民族资产阶级。

5、答:第一、有助于少数民族在与汉民族形成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当家作主;

第二、有助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发挥积极性,促进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有助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帮助,实现国家富强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6、答: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

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7、答:第一、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实践中,实现的将马克思主

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不断深入中尤其是在同党内各种“左”,“右”倾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第三、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吸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精华。第四、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8、关于现代世界的情况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

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

四、1、答:第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毛泽东思想

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而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第二、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三、党中央的一些总结革命经验、提出重大理论原则、制定重要政策的,在党的历史上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文献,都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发生过重大作用。

2、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

导者,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第二、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马列主义科学的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革命纲

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

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答:第一、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明确了执政党

建设的客观依据。

第二、提出了学习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等新任务,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

第三、强调了务必防止骄傲情绪和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的问题,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指明

8.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篇八

制药工程二班 于原超11120240213 当我们要去远行时,我们首先要确立方向,前进的方向是决定我们快乐与否的根本条件,而我们并不会独自上路所以我们并不能一个人决定路的方向,所以只有民主才会使大家都开心。前方道路是艰辛也好平坦也罢,我们都没有办法事先知道,所以我们要一直保持一颗创新的心才会使路途更加丰富多彩。

生活在当今这个繁荣而且和平的世界中我们偶然回望在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到处都充斥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人们的要求并不高,也只是安定的生活和言论的自由。但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

首先明确的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即道路的选择.道路的选择关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脉、中国十四亿人民的幸福,而且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和经济水平还不算发达,人民社思想也比较落后,所以实现中国的富强是一条既艰难又崎岖的道路。但是怎样确定道路的正确与否呢?实践证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在党和中央集体领导下:我们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小康生活,解决了温饱与上学问题。所以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会富强,国家强人民才会安康。人民才会义无反顾的去拼搏,去创造。

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民主自由也是相当重要的。为什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人民安居乐业而不是历史中的恐慌不安呢?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切最求平等。纵观历史,哪个君王不是一手遮天掌握百姓的生死,百姓根本没有权利说不。科举考试是想选拔有才能的人辅助君王却因为金钱把有才能的人拒之门外。想想这样的统治怎么会长久?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愿被约束,古语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事实证明,从古至今中国人向往这自由、民主的国家,没有人甘愿被人所约束。所以坚定的走民主自由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曾几何时马丁路德金为了解放黑人而激情演讲了《have a dream》他为了追求平等可谓抛头颅洒热血。与他们相比我们要幸福得多。在我们幸福的同时,我们也有相应的责任,就是发展中国,强大中国。

曾经的我们像一只骄傲的雄鹰在草原上翱翔;曾经的我们像一匹骏马傲视一切放荡不羁;曾经的我们骄傲的不用洋人的物品。但是,一切都被慈禧太后揭穿了,他揭穿了我们中国人的愚昧、揭穿了我们中国人的虚假骄傲。闭关锁国彻底打破了我们安于现状的思想。依然记得纪录片中各国列强的丑恶嘴脸,依然记得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侮辱着我们。多少年轻的生命到在“落后”的脚下,多少凄惨的哭声因“落后”而想起,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所以我们要强大就必须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为有了创新,世界各地都可以生活在一个网络中,因为有了创新,千里在外的游子有了与亲人诉讼哀愁的机会,因为有了创新,我们可以享受一切你想的到得的快乐。当前国际形势要求我们不得不走创新道路,也只有创新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古人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我们这些生活在21世纪这个现代化生活中的大学生有什么理由不向前看?钱学森为了祖国的发展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的怀抱,当今的中国只是一个外表光鲜靓丽而实则枯燥无实的空架子。他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成熟很多,大多数国民创新素质底下,缺乏主动意识,不敢想不敢做,思想顽固,创新力运用不佳。相反日本在二战后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现在也是一个科技信息大国,成功挤进发达国家之列。如果中国人也有强大的爱国之心?如果中国人愿意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不信我们十四亿的兄弟姐们不会使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

9.李大钊的教育思想与贡献概论 篇九

一、李大钊的教育思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 李大钊非常重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并提出过不少精辟论述, 形成了以发展教育来提高国本、培养人才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有关教育的意义。

早在1913年, 李大钊年仅24岁之际, 他就提出了“教育乃是一国培根固本的重大事务”的论断, 强调对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的教育是无论如何不可忽视的[1]9。为此, 青年李大钊积极奔走呼吁社会各界团结起来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 提出昌学主张, 鼓励身边友人在面对社会政治的黑暗与颓靡之时有强烈的意识去昌学而己, 并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昌学的社会基础。此外, 李大钊将国家危亡的挽救与国民教育的发展相联系。他说, 如果政府不想成为亡国的罪人, 就应该尽早反省过去的错误, 尽早觉悟, 制定国家的根本发展大计, 普及教育、恢复民意、生聚训练, 唯此方能摆脱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此时, 李大钊将救国的根本出路定位在教育事业上, 足见他对教育发展的重视。毕竟一个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的国家和民族是难以振兴和富强的。

2. 关于教育的普及。

既然教育是培根固本的国家大事, 那么教育的对象就不能依地位高下或贫富尊卑而定, 而是做到无论何种出身、职业、性别, 全体中国国民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李大钊曾说, 要发展教育, 就必须让所有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都可以拥有学习和研究的机会。李大钊十分同情封建社会制度下那些为生计所迫而未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广大劳动人民。他认为, 不让人受教育就是束缚个性、侮辱个性的行为, 也不是时代所允许的;除了政治上的民主选举、经济上的平均分配, 在教育方面也须要机会平等;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不能再像以往那样, 设立几个专门学校按照死板的程序制造一班死板的智识阶层, 而要尽快设立大量教育补助或补救机构, 让一般的劳动者也有机会去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从中国的教育现状出发, 尤其有必要依靠教育补助或补救机构改变我们知识贫弱、教育不昌的局面。可见, 李大钊对发展劳动者教育的主张和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除了城市劳动者教育, 李大钊还十分关注农村教育问题。20世纪初, 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其中又有绝大多数农民目不识丁, 农村教育的普及条件严重不足、任务艰巨。对此, 李大钊认为, 农村可以效仿城市中半工半读的教育形式, 因为广大农民作为劳动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适用于针对城市劳动者的教育模式。他还专门写了《工读》一文, 对“耕读传家”的乡间古语大加赞赏, 还将其稍作调整, 改称作“耕读作人”。李大钊在此表达了一个明确的含义, 即:以耕读形式让原来没有或缺少文化教育的农民在田间劳作之余可以获取一定文化知识。与此同时, 李大钊还鼓励城市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启发农村民智、改善中国农村现状、将文明时代的导线牵往农村、用知识的光明驱散农村的黑暗。李大钊的这些思想主张无疑为中国近代农村教育的起步与发展指明了道路。

教育普及无可避免要触及中国封建社会上千年来一直存在的性别问题。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观念影响下, 中国人口“半边天”的妇女长期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李大钊用“半身不遂”来形容和讽刺了这种不平等。他认为, 比起参政议政来说, 针对女性教育的普及更加要紧;妇女们唯有掌握好了知识这种利器方能争取在个性解放、妇女解放斗争中赢得最后胜利。民国初年, 男女不同校的现象还十分普遍, 但专门为女性教育开设的女校又寥寥无几。李大钊突破传统束缚, 首倡并践行了男女同校。在家乡河北乐亭, 李大钊筹办了一所初等小学, 取名为大黑坨学校, 除了开设男生班, 亦开设有女生班。每次回乡, 李大钊都会挨家挨户动员乡邻将家中女孩送到大黑坨学校去上学。在他的说服和带动下, 很快就有几十个女孩被家里送去上学读书, 其中有些女孩在后来还考入了县城的中学, 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舆论震撼。

3. 关于教育的目标。

古今中外, 教育的目标无外乎培养人才, 然而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阶段, 培养人才的标准又不尽相同。在中国20世纪初民族饱受屈辱沧桑、民主革命的潮流势不可挡之际, 抱负伟大的李大钊希望教育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服务效力并拥有足够聪明才智可带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可用之才。为此, 李大钊在教学实践中多次启发学生们尽早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观。在他的《社会学》课程中, 每个新学期的第一节课, 他都会教导学生说, 学习不是为个人的功名利禄, 而是为于社会服务中对知识加以实际应用。他不断鼓励学生为人民造福贡献才智力量、为挽救中华学习科技文化。1924年李大钊曾在苏联面对前来莫斯科学习的青年团员发表演讲, 他说道:我们大家来莫斯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为国内的革命服务的, 而不仅仅是来求取学位的;我们的学习和我们的革命一样, 是为了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民族的振兴[2]275。在此, 李大钊不仅提出了对学子们的殷切期望, 也提出了有关教育目的的要求。

二、李大钊的教育贡献

上述李大钊的教育思想源自于他长期的教育实践, 而在教育实践中, 他又为中国近代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李大钊在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期间, 通过授课、演讲、图书馆工作、发起组织社团等方式进行教育活动, 还发表了大量有关教育事业的文章。

李大钊在1918年至1922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为改善图书馆制度不全、管理不善、藏书过少、设备落后的状况, 李大钊通过数次制定和发布《图书馆主任公告》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 通过购置、搜集、捐赠等方式扩大藏书量, 通过扩建和搬迁图书馆改善阅览环境及其他硬件条件。在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中, 李大钊将北京大学图书馆不仅打造成一个藏书之地, 更将其转变成为北京大学, 乃至全北京市、全国的一个重要教育机构, 他通过在图书馆内举办演讲、学术报告、辩论等形式, 将图书馆海纳百川、传播真理的教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毛泽东就曾经回忆说:“我就是在李大钊手下做图书馆管理员的时候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并迅速朝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的。”

李大钊从192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到1927年英勇就义, 8年间, 他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朝阳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大学等著名学府为学生讲授经济学、图书馆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门课程, 并出任过几所高校的学生指导教员, 在北京高校师生中拥有极高的声望。同时, 他在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哲学、教育学等领域所取得的学术研究成就, 也极大提升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水平。

1920年, 李大钊发表了《由纵的组织到横的组织》一文, 文中提出要发展学生与学生的联合、教职员工与教职员工的联合, 在联合中实现个性的平等与自由, 在联合中互爱互助, 实现大同景运。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从教期间积极践行他的这一思想, 组织或参与了诸如北京大学进德会、新潮社、学余俱乐部、工读互助团、图书馆协会、辩论会、《世界周刊》社、共产主义小组等多个学生社团[3]162。他利用这些社团为平台维护学生权益、进行学术交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与教育。

总而言之, 李大钊不仅以教育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传播和践行马克思主义, 也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形成了关于教育意义、教育普及、教育目标等重要教育思想, 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史事综录[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2]李大钊.李大钊文集[M].人民出版社, 19847.

10.毛泽东思想概论[范文] 篇十

革命统一战线曾在我国革命过程中起到过不可磨灭的作用。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路线之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从本质上讲,统一战线就是无产阶级争取同盟军.即无产阶级为了战胜自己的敌人,而与中国社会的其他进步阶级,进步政党,进步团体,进步阶层以及各种可能争取到的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之下结成的一种政治联盟.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统一战线的为什么能够形成,形成统一战线的原因及基础又是什么呢?这里我将做一下简要的分析.中国建立统一战线的联盟,并不是偶然的,主要是中国的国情和革命敌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中国,阶级力量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可以用“两头小,中间大来形容”。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在中国社会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另一方面,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虽然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掌握有大量资产,但实际上它所占的人口比例也很小.无产阶级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关系,是最有前途的阶级,因此是真正的革命力量;而地主大资产阶级代表了中国最落后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是真正的反动力量。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广大的社会群体,其中如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知识分子等,他们是非革命的或者半革命的力量.

中国革命的敌人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而且有强大的封建势力,在一定的时期内还有也人民为敌的资产阶级反动派,尽管地主大资产阶级人数不多,但是却是一个拥有现实实力的强大的反动力量,因此新生的无产阶级要仅仅依靠本阶级的力量,去打败拥有广泛的传统社会优势的地主大资产阶级,进而打败帝国主义,取得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要胜利,就必须联合其他阶级的力量,也就是形成统一战线的基础.

毛泽东选集中提到:"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所受的压迫主要是民族压迫,绝大部分多数阶级都是要求反抗民族压迫的。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分析道:“中国工人和农民都是要求反抗的„„;中国的小资产阶级也事要求反抗的„„他们有同帝国主义势不两立的小生产的经济地位;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在斗争的某些阶段,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左翼)是有参加斗争的可能的„„”这就使整个民族中的各阶级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乃至各种民族人士都有可能被动员起来参加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为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全民族的基础.于是毛泽东提出“目前是大变动的前夜,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站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具体地说,中国的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农民阶级占了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又是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的主要承担者.他们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革命队伍的主力军.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是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反封建,而反封建的核心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反革命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广大农村的自然经济,以及帝国主义之间、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提供了可能。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凶恶而强大的,而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革命根据地。另外,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小资产阶级也是深受压迫的阶级,“帝国主义和中国反革命势力曾经给了他们以重大的损害„„现在他们眼看就要当亡国奴了,除了反抗,再没有出路”,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在帝国主义压迫下可以和无产阶级合作,因此他们也是可以争取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力量之一,具有“一方面不喜欢帝国主义,一方面又害怕革命的彻底性”的两面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对他们政策的两面性,即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在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上,无产阶级政党应当注意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忽视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有参加革命斗争的可能性,反对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采取“左”倾关门主义政策;另一种是忽视资产阶级特别是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纲领、政策、思想之间的原则差别,反对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同资产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做必要的斗争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这种种因素就决定了统一战线的可行性.从而形成了这个集各种进步社会力量于一身的政治联盟。

毛泽东以一个卓越领导人的独到的智慧,早在1925年“中国社会各界级的分析”一文中,就对中国的各阶级情况做出了精辟透彻的分析,为日后的统一战线构想打下了理论基础,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各方面形势都已成熟时,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正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在后来的实践中不断的思考以完善统一战线,提出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巩固,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而以斗争为达到团结一切抗日势力的手段”等针对统一战线的精辟论断,从而巩固了统一战线并最大限度上发挥了其作用,促使了革命胜利的到来。

11.毛泽东思想概论学习心得 篇十一

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概论,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我有如下的体会: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生前其思想即受到人们热情的颂扬和真诚地学习与运用,去世后更得到深切地尊重和广泛地传播。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说:“毛泽东的思想将继续指导世界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不再升起。”美国前总统福特说:“毛泽东的确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确实是我们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从各个方面的反映,各个角度的透视表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寻求归宿的一座丰碑。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所谓实事求是,也就是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去研究和探讨其中所固有的规律性。它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按照这条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要做到实事求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根本的途径就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向认识的对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作为人们行动的向导。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即是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毛泽东强调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就是把“实事”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根据,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根本立场;“是”就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而承认事物是按照自己所固有的规律永无止境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求”就是去研究、去探索,通过科学研究和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然后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从而达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方法。总之,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详细地占 有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加以综合性的处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见,实事求是原则简洁明晰地表达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毛泽东哲学思想既是实事求是原则的根据,又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实事求是原则涵盖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调查研究中国的基本国情,科学地总结人民斗争的实践经验,并且在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同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用中国自己的民族形式表达了诞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和气派。

12.毛泽东思想概论.doc 篇十二

一、规范教材名称

教材名称是影响学生对课程认同进而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概论》课程的名称历经多次变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始,其间历经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数次名称的变更。名称的频繁更变使该课程失去了作为一门正式且重要的课程应有的严肃性、科学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也使其始终难以在规范的学科领域名正言顺地占居一席之地。这不仅制约了该课程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对该课程的有效认同。当一门课程既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又不能得到教师的认同时,就无法保证其教学质量。诚然,多年来该课程名称的不断变更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逐渐步入正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日趋正常,规范该教材名称的时机条件已经成熟。因此,我们建议,将该课程的名称确定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之所以建议此名,一是因为该名完全符合中宣部、教育部制定的“05方案”中对本课程内容性质的规定: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因为该名称符合规范的学科课程对教材命名的要求,既充分体现其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自身特点,又要简明了然。三是因为该名适应了该课程发展对自身规范的需要,是该课程发展到现在的必然要求,也是必然结果。总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之名在内容上既能涵盖该课程现有内容的全部又能够开放地吸纳不断形成的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同时,该名称比现教材名称要简明和规范。

二、增加绪论内容

绪论是著作的开篇,在全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性质的著作对绪论的内容要求也不一样。作为教材,绪论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核心概念的界定,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体系结构、基本特点,课程意义,学习方法等。不难看出,绪论就是对全书的一个总体介绍,简要但宏观地回答了三个问题:什么是该课程?为什么要学习该课程?如何去学习好该课程?就此而言,绪论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就体现出来了:首先,绪论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具体课程内容之前就能够对该课程教材有一个宏观上、总体上的认识和把握,为学生学习该课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绪论对该课程意义和学习目的的阐述,既为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重要性提供足够的依据,又可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所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感、自觉性和积极性;其三,绪论所介绍的学习方法将为学生学好该课程提供一条有效捷径。然而,如此重要的绪论内容却被现有教材所忽视。鉴此,我们建议增加绪论部分。其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基本框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性质和特点、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目的和方法等。事实上,绪论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以上三个方面,而且还体现在,这一部分的安排,可使课程教材的体例布局更加协调、科学和规范。总之,对教材而言,“绪论”的地位与作用是十分明显而重要的,因而是必不可少的。

三、完善体系结构

中宣部、教育部制定的“05”方案指出,《概论》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显然,该课程教材内容逻辑地包含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什么?”对这三个问题分别展开论述,就构成了本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完整内容。现行教材虽然在体系结构上都体现了这三个问题,在内容上也都回答了这些问题,但在章节内容安排上仍存在不足。章节安排的逻辑关系体现不明显,结构不严整,每章似是各自独立的板块;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理论成果的单列介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未能作出应有的充分阐明,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被一定程度地肢解和碎化。对此,我们提出以下编写思路:全教材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问题(详见前述)。第二部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主要阐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代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主要交待形成原因、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重点阐明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并阐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交待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重大意义和相互关系。第五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内容,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理论,一国两制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外交建设理论等。按照这种结构编写教材,既体现了“05方案”的要求又符合教材建设规律,同时还紧扣教材名称并使整个内容结构富有逻辑推理性,从而更加科学严整。

13.毛泽东思想概论小论文 篇十三

专业:班 级:任课教师:姓名:学 号:成 绩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来源

至今为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大多着力于阐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建构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分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来源则很少涉及。所以本文试图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来源作一较为完整的阐述。

一、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来源之一。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涉猎了传统军事思想知识,后来根据革命事业的需要,有选择地吸取了有关内容,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军事观点。毛泽东在少年时代阅读了《三国演义》、《水浒》、《左传》等书,特别喜爱阅读《三国演义》。他对这些书籍的兴趣终生未曾衰减,非常熟悉书中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毛泽东到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后,又特别仔细地阅读了《资治通鉴》和《读史方舆纪要》。在第一师范读书笔记本《讲堂录》中,毛泽东还用心记下了一些《孙子兵法》的条文。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这与《孙子兵法》的军事观点基本相同:“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后来,毛泽东又作了与《孙子兵法》中的观点更为一致的论述:“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虽然毛泽东也吸收了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对这一观点的解释仍然运用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提出了“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的命题。毛泽东晚年曾对身边工作人员孟庆云说过,中国的军事家可以不懂政治,但政治家不能不懂军事。这里,毛泽东几乎是重复了孙子的话:“不可不察也”。在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掌握并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中关于军事指挥的一个著名观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1927年秋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到湖南发动秋收起义。按中央指示,湖南省委制定的秋收起义计划是先在湘赣边界发动起义,攻占醴陵、浏阳等城市,然后夺取长沙。起义爆发后,起义军很快便遭受了重大损失,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决定改变原定计划,放弃攻打长

沙的原定方针,沿罗霄山脉南下,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这一行动,虽然与“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央关于全国总暴动的方针不一致,但避免了革命力量的无谓损失。到达井冈山后,毛泽东又没有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制定的“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从而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中央时,以争取革命在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为目标,提出了一整套“左”的错误主张,指令毛泽东等人率红军攻打南昌、武汉等城市。一如既往,毛泽东虽然接受了中央的指示和决议,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机械地执行命令,而是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去争取达到中央规定的斗争目标。既执行了中央的决议,又使红军不致因中央的错误指导而不顾自身条件的许可,盲目地死拼硬打。毛泽东、朱德等人指挥红军一方面以向南昌推进的姿态,佯攻大城市;另一方面则突入湘赣间敌人力量薄弱之处,抓住战机,先后取得了文家市战斗和攻占吉安的重大胜利,扩大了革命影响,发展、壮大了红军,大大扩展了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担任中央领导后,在指挥战争时,总是要求各地战场的领导人,一方面要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和命令;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自主性,独立地处置实际情况。毛泽东往往十分尊重战场领导人的意见。1948年初,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推动解放战争的进程,毛泽东指示粟裕率10万部队打过长江,到江南宽广纵深地域进行机动作战。粟裕接受命令后,一边率领部队进行渡江的准备;一边审时度势,分析了敌我形势,向毛泽东建议,部队不过江,留在江北打几个歼灭战后再过江,毛泽东接受了粟裕的建议。于是,粟裕等人先后发起、指挥了豫东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在豫东战役中,毛泽东曾指示粟裕独立处置一切,不必请示报告。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战争观和军事指挥观来自中国传统军事思想。

二、虽然毛泽东注意吸收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但是毛泽东更注重从战争的实践中去掌握军事规律。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如著名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是从毛泽东和朱德领导工农革命军创建根据地的斗争经验中得出的。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后,接受了袁文才、王佐部队的斗争经验,又取得了二次攻打茶陵等战斗的经验,毛泽东将这些经验概括起来,于1928年1月提出了“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迫”十二字游击战原则。

[5](19)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在粤北湘南坚持斗争,也总结了与毛泽东相类似的经验。1928年4月,朱毛会师。毛泽东综合两军的经验,于1928年5月提出了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这一原则

成为了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又如慎重初战的思想是毛泽东1929年1月提出,后来才加以系统化的。1929年1月,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五路围攻,毛泽东、朱德决定采用“围魏救赵”之计,由红五军留守井冈山,红四军出击到敌人后方,调动敌人回防,以打破敌人的围攻。然而,红四军下山后,第一仗就打了个败仗,结果未把敌人调动,自己也回不了井冈山,最后井冈山也失守了。这一仗后,毛泽东就常常讲要慎重初战,不打则已,打则必胜。到1936年,毛泽东总结了五次反围剿的经验,结合外国军事理论,提出了初战三原则,即:“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这样,使慎重初战的思想,形成系统化理论。

从1930年起,红军开始实行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并取得了关于运动战的初步经验,毛泽东又用了一个十六字诀来概括运动战的指导思想,即“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以此为指导,红军先后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现实经验,提出战略战术原则,用来指导作战。并且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而不断地加以修正、完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说:“十大军事原则,是根据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初期的经验,在反攻时期提出来的。十大原则也要根据今后战争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可能要修正的。”这就是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以步兵战斗为主的一维战场上进行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产生、形成的。随着未来战争向多兵种、多维空间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也必须随着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针对现实问题,总结现实经验找出规律,用以指导解决战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之所以具有活力,之所以是指导战争的正确理论,关键在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从实际出发,在实事求是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方法论来源于唯物辩证法。毛泽东不是单纯从军事学角度去研究战争规律,指导战争,而是把研究战争、指导战争提到了哲学的高度,运用唯物辩证法去研究战争规律,去总结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这使毛泽东军事思想脱离了单纯的军事学的范畴,而具有了丰富的哲学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毛泽东明确了战争的基本问题。正如一切哲学家首先要明确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一样,毛泽东指出:“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对于这个基本问题,毛泽东以前的军事家大多笼统地表述为夺取胜利,至于胜利的完整含义是什

么则没有明确表述,囿于军事学范畴,往往将胜利具体归结到某个目的上。

【参考文献】

《毛泽东军事文选》[M].北京:军事科学院战士出版社,1981。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樊昊.毛泽东和他的顾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上一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发主稿下一篇:教师节优秀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