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雪》教案(精选6篇)
1.鲁迅《雪》教案 篇一
雪
教学目标
品读散文诗优美凝练的语言 明确江南雪及朔方雪的不同特点
借助资料了解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924年岁暮,北方降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当时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鲁迅站在窗前,凝望窗外,不由情思翻涌,遏制不了创作的冲动,不久后,便有了今天我们遇到的这篇文字——《雪》。
二、作者介绍
鲁迅可以说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请同学们会议与他相关的哦文学常识。重点补充介绍本文的出处——散文诗集《野草》。
三、体裁介绍
散文诗: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形式上:无须分行,无须押韵,形式自由。(像散文)内容上:诗一般凝练,散文一般优美。
四、预习检测
1、生词注音
2、课文写了那几个地方的雪?请据此为文章划分结构。
江南雪(1-3)朔方雪(4-6)
五、赏读课文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分别概括出江南雪与朔方雪的特点。
概括方法:以“我认为 的雪是 的,我是从 这一句话中看出来的”的句式作答。
学生在赏析特点的时候,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一)江南雪的特点:滋润美艳 生机盎然 短暂易逝 滋润美艳
1、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赏:江南多水-滋润。读:喜爱之情
2、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赏:通过五彩斑斓艳丽多姿的花儿,侧面烘托雪的美艳 读:喜爱之情,作者对家乡雪的怀念之情
3、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赏:粘结-滋润;
洁白、明艳、生光、目光灼灼、嘴唇通红-美艳 读:喜爱之情,怀念之情 生机盎然
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赏:“那”指江南雪。采用比喻的手法,将江南雪比喻成“青春的消息”、“处子的皮肤”。
生动形象地写出江南雪孕育生命,生机盎然的特点。读:喜爱 向往 怀念
2、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赏:采用想象的手法,写出蜜蜂的飞、闹、从而写出江南雪充满生机,热闹的感觉。读:喜爱 怀念
3、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赏:孩子-生命力 短暂易逝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赏: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 读:惋惜
(二)朔方雪的特点:孤独奋飞 孤独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赏:用比喻写出朔方雪如粉如沙般松散,且“绝”不粘连,有自主选择的意味,个体孤单。
朔方雪洒落的地方为枯草上,不似江南雪落在美艳的花朵绿草上。环境苍凉孤寂。读:读出毅然决然的孤独之态,苍凉之感。奋飞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赏:旋转而且升腾-奋飞
为何要奋飞?不愿屈服于晴天溶解的命运
如何奋飞?与天地抗争,席卷天地,包裹天地,有横扫千军,锐不可当之势。读:语气:热情地赞颂,激昂的语气
语调:升调
语速:稍快
注意重音:晴天
旋风
蓬勃
奋飞
灿灿 生光
火焰
大雾
旋转
升腾
弥漫太空
闪烁
六、研读课文
1、你认为作者更欣赏哪一种雪?
朔方雪,用江南雪的柔美来衬托朔方雪的壮美
2、为什么他更欣赏朔方的雪?结合鲁迅相关资料,谈谈你的感受。
资料补充:在半殖半封内忧外患的黑暗年代,许多有识之士成立各种革命组织,高举义旗,寻求光明。但鲁迅不认为政权的交替能带来本质的变化,所以他从未加入过任何一个革命派别,而是选择弃医从文,以唤醒民众为己任。但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麻木国民,不能理解、更不能回应鲁迅的“呐喊”。即便如此,孤军奋战的鲁迅从未停笔,他甘于不被理解,孤独求索,始终义无反顾,不屈不挠地坚守自己的革命阵地。理解:抓住“象征”意义。朔方的雪具有和鲁迅一样的处境与精神,朔方雪象征着鲁迅身上那种孤独而不屈的斗争精神。提示:象征是散文诗最常见的写作手法,它具有含蓄地表现深刻寓意且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
七、归纳主旨
1、作者写作此文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孤独而不屈的斗争精神的赞颂。
总结:江南雪虽美却短暂易逝,因为它经受不住环境的考验。有着孤独而不屈斗争品格的朔方雪才是作者所爱,正如他在文章的结尾深沉地赞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是的,在严寒中,即使孤独,它也要坚定不屈地抗争,即使不幸牺牲,死掉,也相信它不屈的精魂会不息地旋转、升腾、闪烁!
八、感读课文
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对江南雪与朔方雪有了更美得想象,对鲁迅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文章有了更深的感悟。下面让我们把我们的感受通过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
请女生朗读江南雪的部分,读出对美好的喜爱、怀念、惋惜之情;男生朗读朔方雪的部分,重点读出热情的赞颂之情。
在深情朗读中结束课堂。
2.鲁迅《雪》教案 篇二
阅读《雪》,我们要特别关注文中的三个词语,它们有力地再现了鲁迅精神。
(一)“可是”一词第一次再现了鲁迅精神
文章除了写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还写到意象雨。作者没有直接写江南的雪,而是用“暖国的雨”作引子。这确实符合读者的感受,江南情景首先会让读者想到雨,而且,还会赋予江南雨浪漫主义的色彩,甚至让人浮想联翩。但是,作者没有给读者这样的预设,相反,第一句就把读者震慑住了,他说暖国的雨是单调的,不幸的。这种情怀从何而来呢?生长在江南的作者难道不喜欢雨吗?他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要告诉读者的是他的精神世界。他认为,“暖国的雨,从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与单调、不幸的雨相比,雪更加滋润美艳。因此,他更加喜欢的是江南的雪,至少,努力、奋斗过的雪才是作者最怀念,最感动的。“可是”一词让我们发现了鲁迅的感情更加倾向于江南的雪,也体现了作者的战斗精神。
(二)“但是”一词第二次再现了鲁迅精神
文章的前三段,作者以饱满的语言、较长的篇幅描绘了江南雪的秀美,后三段,作者以激昂的语言、较短的篇幅描绘了朔方雪的壮美。作者首先用了两个奇妙的比喻写出了江南雪的滋润美艳和活力,然后通过想象和回忆描绘了一幅冬花雪野图:用各种花草衬托出了雪的滋润美艳,用花草的颜色衬托出了雪的洁白;用蜜蜂的忙碌衬托出了雪的活力。最后加上一个温情的雪罗汉,作者告诉读者的是他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是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但是”是个有力的转折词,作者的感情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江南的雪滋润美艳,温馨感人,却失去了永恒的价值。雪人最终消融了,也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不是永恒不变的,那么,还是坚硬、顽强的北方的雪更加惹作者喜爱。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精神已经随着朔方雪在战斗着和奋飞着了。
(三)“精魂”一词第三次再现了鲁迅精神
诗最大的特点是韵律美和节奏美。它指的就是言之长短,声之高低。文章最后两段简短而且有力,如果说前面对江南雪的描写是优雅舒缓的,那么,后面对朔方雪的描写则是铿锵有力的。如果说前面的江南雪表达了作者的喜爱,那后面的朔方雪则表达了作者的赞美。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想象丰富。正如毕加索所认为,他不是按所看到的样子表现事物,而是按他想象的样子来表现它。鲁迅先生把自己想象成了在整个北方的天宇下孤独的战斗者。“五四”运动过后,政治气候低潮中的年轻人处于消沉时期。瞿秋白在《新青年》上说:“鲁迅先生虽然独自呐喊着,只有空洞的回音。”鲁迅先生孤独战斗的心境就表现在了这篇散文诗中。文章中也饱含着对青年的“勉励”之情。“死掉的雨”,是作者自身已近迟暮年纪,青春隐逝,但是,他的精神仍然在顽强地与黑暗残酷的现实做着斗争。不屈服,不放弃,才是鲁迅先生坚守的生命哲学。“精魂”不仅是坚强的雪,而且是鲁迅的精神。
3.对鲁迅先生《雪》的赏析 篇三
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的雪和雨给人的感受是有差别的。作为一个在南方长大的人,童年的鲁迅自然对暖国的雪和雨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而对于一个多年在北方生活的人,成年的鲁迅对北方的雨和雪又有自己的不同感受和品味。
一、江南雪:虽美,但短暂
文章一上来并没有写雪,而是从江南的雨写起:“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这是自然之实,但是作者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来写,流露出对江南雨一丝一缕的遗憾,还有一点点抱怨和不满。对于冰冷的、坚硬的雪花,作者好像充满了期待。
虽然变不成梦中的雪,但江南的雪也有自己的魅力,作者自然流露出了赞美和喜爱之情——“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鲁迅对江南雪的赞美多么直接,多么慷慨!可见欣赏之意,热爱之情。鲁迅先生的比喻更是奇妙,贴切,精彩!江南的雪美,和着早春的美景,雪后的江南简直就是一副奇妙的画,一首绝妙的诗。
美和艳,是江南雪的突出特点。江南的雪自然给喜爱大自然的孩子们带来了无限欢乐。江南的雪不够刚,不够厚,不够硬,虽美,像处子的皮肤,但毕竟太薄太嫩,经不起日晒,经不起风吹。对这种柔弱之美,作者虽然欣赏,但是并不眷恋。江南的雪就像江南的水一样,柔柔的,纤纤的,太媚、太艳、太女人气。她不能给人斗志,不能给人力量,不能给人勇气和胆量,她给予人的是一种担心和后怕,是一种瞬间就可能消逝的美丽。
像一个柔弱的处子,虽然滋润美艳,但是毕竟太柔弱,太纤弱,没有力量,没有硬度,经不起折磨,经不起考验,经不起摔打。江南的雪骨子里就没有那种刚性和雄性。因为没有力度,没有厚度,没有冷度,所以很容易失去自我,很容易消逝,无论如何你也挽不住,留不住,她瞬间就会消失,不知不觉就没有了。这种昙花一现的美,人们除了惋惜之外,还有什么呢?尽管人们喜欢,尽管人们热爱,可是那遗憾往往更让人牵肠挂肚。
二、朔方的雪:蓬勃昂扬,敢于献身
江南的冬天冷不起来,硬不起来,缺少冬天的真正滋味兒,所以对江南的雨,不抱希望,没有过多的奢望,除了遗憾之外,连幻想都没有。
朔方的雪,狂野、奔放,有一种北方男子汉的品格和精神,给人一种雄性的力量:“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是朔方的雪,这是给与了我们无限幻想的雪。这雪不惧怕,不含糊,不胆怯,不妥协,不忍让,勇敢顽强,她有韧性,有信心,有勇气,有斗志,有一股特别的雄性之美。
在狂风面前,如果像南方的雪那样,就不知被吹到哪里,吹成什么样子,就不知变成了什么。朔方的雪之美,美在坚强,美在顽强,美在抗争,美在力量,美在蓬勃地奋飞,美在不停地旋转,美在向上的升腾。
“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就是一个斗士,他不自卑,不畏惧,不退缩,敢于斗争,勇于斗争。他的性格成就了他的追求和梦想,他眼中的北方的雪,就是一种不屈服的斗士,鲁迅读懂了北方的雪,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找到了知音,产生了共鸣。这雪不就是在战斗的鲁迅吗?
北国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是雨的化身。雨死了,是为了变成坚硬的雪。雨必须死掉,也只有死掉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和狂风斗争,才能用自己坚硬的躯体和黑暗斗争、抗争。这是雨的追求,这是雨的理想,这也是革命家的鲁迅的追求。不惧黑暗,敢于牺牲自我,“粉身碎骨浑不怕”,这就是鲁迅,这就是没有奴颜媚骨的鲁迅。这雪,就是鲁迅,就是像鲁迅一样冲在斗争前沿的广大战士。
牺牲自己,这个代价太大了。可是雨不怕,不犹豫,不畏惧,不留恋。所以,雨死了,慷慨地死了,变成了美丽的雪,变成了顽强的雪。雪是雨的魂,是雨的魄,是雨的灵魂,是雨的精魂。不怕死,也是雨的精魂。雨化成了雪,雪在替雨战斗。雨没有死,雨依然在战斗,只不过变了形式,变身成了坚硬的雪而已。雨的生命在延续,雨的灵魂在雪身上。这是北方的雨,和永远也变不成雪的南方的雨不同。空中飘飞的不是雪,是雨的精魂,是雨的替身。
作者,这哪里是赞美雪,而是在赞美北国的雨。北国的雨比暖国的雨,幸运,有福气,能够变成坚硬的雪,而不是变成瞬间就消逝的雪,该是多么幸福,多么荣幸。
作者喜欢北国的雪,也喜欢北国的雨。喜欢雪的雄性、坚硬和顽强。作者渴望成为坚硬的雪,渴望成为一种能够奋飞的雪。这北方的雪,完全是在恶劣的环境下逼迫而成的。北方的环境特别恶劣,如果没有特别的能力,是很难生存下去的。那严寒,那狂风,那一切的一切都会毁灭人,都在摧残人。雨不得不变成雪,就像南方的雨不能变成坚硬的雪一样,北方的雪想有一点温柔,有一点美艳,那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刚烈,只能坚硬,只能顽强抗争,只能献身自己。作者对雪的赞美,就是对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赞美。
4.雪 鲁迅 篇四
鲁迅
一、教学理念:
言为心声,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作者一种人生态度的流露,文学活动也就是人们用文字来提升生命觉悟的一个过程,所以本课应该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借助于对文字的朗读、品析去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二、教材解读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文字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教版语文教材把本文编入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这个单元的课文共有五篇,都是散文诗,不但拓展了学生文学视野,而且有助于学生从思想、写作方法、修辞等赏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从而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鲁迅先生的这篇《雪》,是一篇散文诗,中心是表现鲁迅性格的软与硬的两方面。估计编者这样安排,是欲通过本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过程与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语言美,比较、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作者寄寓的精神追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⑶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六、教学步骤:
(一)、寻找有缘人,拉近心里距离(课前5分钟)
同学们,能与大家相识于德阳初中,我倍感荣幸,说明我们有缘。现在让我们互相打个招呼吧!(姓名、年龄、爱好等)今天,老师想告诉大家,我的爱好。我爱讲台,爱在讲台上与同学们一起度过那激情飞扬的岁月;我爱音乐,爱在美妙的旋律中任思绪飞越千山万水;我爱大自然,爱在青山绿水间享受人生的乐趣,更爱在那寒冬时节漫天飞舞的雪花,它飘飘洒洒,轻盈的身姿,从天而降,把大地装点成银白一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进鲁迅先生的《雪》。
(二)、说雪,情景导入(3分钟)
师:雪以她素洁的灵魂,动人的姿色,神奇的变幻,不知博得多少文人墨客的钟爱,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咏雪的诗句,请说说看。
1、《诗经》中《小雅、采薇》的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晋联句诗 谢太傅寒雪日集儿女讲论文义,雪下大了,公曰:“大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的情态美)(3、南朝梁吴均有一首《咏雪》五言诗,近于律体,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4、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5、唐·白居易《夜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6、岑参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8、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写刘备风雪访孔明途中遇见黄承彦的口吟雪诗,又把雪花比拟为玉龙鳞甲剥落纷飞。):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10、陆游在《夜大雪歌》:(把雪花飘落比作天女散花、麻姑掷米。)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师(深情地):请看大屏幕,下雪了,广袤的苍穹下,梨花溅落,让人浮想联翩,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落雪,激起了鲁迅先生的诸多情思。一瞬间,他的目光越过千里冰封的世界,越过几十年的时光隧道,回到了童年的南国故乡。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散文诗《雪》,在诗意的语言中感受鲁迅先生博大的胸襟。
板书:雪
(三)、展示教学目标(1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诵读感受语言美,比较、探究不同雪景描绘中作者寄寓的精神追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读雪,初步感知(6分钟)
1、走近作者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小说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
2、写作背景 《雪》写于1925年1月。鲁迅先生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作者寄情于雪,抒发了自己在黑暗中追求光明,在严寒中寻求温暖的情感。
(设计说明:通过对作者及相关背景的了解,为深入了解本课的情感起到铺垫作用。)
3、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诗。所谓散文诗是介乎诗与散文之间,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雪》就是散文诗中的一篇精品之作。
4、课文生字新词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要求掌握)
博识 美艳 消逝 褪尽 凛冽 升腾 脂粉奁(课下注释中的生字词语)
磬口 陈淏子 胡蝶 壶卢 朔方(注意白话文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5、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读诗是一种高雅的、令人陶醉的活动,读散文诗能陶冶人的情超。同学们,让我们以诗样的情怀,一同分享这份喜悦。我们合作一下,你们感觉怎样?老师读一段,同学们读第一段,轮流诵读。咱们比一比。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实力、带上感情。一边朗诵,一边联想优美画面,将自己融入情境中。读完后,我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感受到的画面。
(师生轮流诵读课文,读完后及时点评)
6、理清文章脉络
(1)同学们在诵读完雪后,请想想在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在文中的哪些段落?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一找。(1、2、3江南的雪;4、5、6朔方的雪。)
(2)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抓住关键段落、词句读读,想想。在文中作上批注。(用文中的话回答 “滋润美艳之至”)
朔方的雪有什么特点?抓关键段落、词句。作上批注。(用文中的话回答“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五)、赏雪(10分钟)
文章用细腻的笔法写出了两种不同地域特点的雪景,下面让我们走进那美妙的景致,一同去赏雪吧!首先让我们踏雪江南,请女同学们读读写江南的雪的段落。男同学们思考: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从温度、硬度、和颜色三个角度写出雪花“冰”“硬”“白”的特点,强调了雪花不向严寒屈服的品格。
(1)在描绘江南雪景中,哪些文句表现“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之至”?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说明春虽未到,但已闻到春天的气息。“极健壮”说明充满生命的活力,“处子”表现青春的美丽。这些写出江南的雪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雪野中的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 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景物:宝珠山茶、单瓣梅花、蜡梅、杂草。色彩: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形态:宝珠、单瓣、磬口、杂草。
这句通过描绘出事物的色彩、形态,产生积极的视觉效果,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人的想象。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雪景图。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这一景致出于作者的想像,表现了江南雪野的一片生机。写出江南雪景的特点及沉醉江南雪景的情感。
(2)作者是怎样来写“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之至”的?(可从文章的表现形式,修辞手法等方面来解答)
(师小结:作者用两个极含表现力的比喻:“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一虚一实,形象的写出了江南雪景的生机与活力、滋润美艳特质。单瓣梅花的白中隐青,磬口腊梅花的深黄和杂草的冷绿与雪野的洁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江南的雪是色彩斑斓、明艳秀丽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艳丽的雪野春花图。)
(3)在描绘朔方雪景时作者是怎样来写“朔方的雪”的“如粉、如沙”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朔方雪景特点的句子来加以分析。)
男同学读课文,女同学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a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如粉”、“如沙”这两个比喻写出朔方的雪又干又细、决不粘连的特点,与江南雪的特点截然不同。
b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c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如包藏火焰的大雾”这个比喻形容朔方的雪在风中飞扬、旋转、升腾的壮观景象,表现其旺盛而不可抑止的力量以及不屈斗争的精神。
d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无边”体现辽阔,“凛冽”突出天寒,写出北方环境的恶劣。“闪闪”是对雪花在空中飞舞情形的描摹,也是对雪花抗争精神的表现既符合雪花特点,又表现雪花同严寒战斗的品格。
e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北方的雪,没有花朵的映衬,没有蜜蜂的陪伴。北方降雪的时候,是一片肃杀,万籁俱寂,唯有那雪花是唯一的舞者。
死掉——北方的雨死掉就成了坚硬的冰冷的灿烂的雪花。
精魂——北方的雨死掉了,但是他的坚硬与刚强升华为雪的精魂。(对北方的雪的喜爱。这句话是对朔方雪的赞美,歌颂了朔方雪面对严寒而又严酷的环境表现出的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文中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师小结:作者通过描写,突出了朔方的雪那种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弥漫太空”的飞雪,“如包藏火焰的大雾”,不仅自己“升腾”“旋转”“灿烂的生光”,而且使整个“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尽现北国飞雪的壮美和独立张扬的个性。作者写北方的雪,更是写自己。)
(屏幕显示)材料链接:
他心中的理想,他的心志、性格、做人做事的原则,无一不契合着朔方大雪的本质,铺天盖地地飞落,纷纷扬扬地挥洒,咄咄逼人地闪烁,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扑向黑暗中的世界,梦想塑造出一个洁净和纯美的辉煌。
——黄蓓佳《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六)、悟雪,合作探究(10分钟)有感情地齐诵课文后小组讨论:
作者更欣赏哪里的雪?为什么?(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心得。可从文中找出依据,也可自己分析归纳。联系时代背景。)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雪中美景,一幅表现出了江南雪的优美,一幅则体现了朔方雪的壮美。
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鲁迅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作者记忆中,对故乡有许许多多回忆。那记忆是温暖的,是美好的。正如江南的雪,雪中美好的景色,让人回味和留恋。故乡永远是鲁迅温暖的家,美好的理想是鲁迅永远的向往和追求。
北国,是鲁迅现在生活的地方,现实严酷的环境,作为战士,故乡固然十分美好,让人眷恋,但现在更需要坚定、勇敢、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正因为如此,才有《雪》中描写的壮美的江北雪景图。
描写南方的雪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爱,也流露出柔美事物不能永存 的惋惜。“朔方的雪花”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孤独寂寞之中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而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让人欢喜,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它最为形象地体现了鲁迅看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朔方飞雪奋飞之际,更见鲁迅先生的特质精神: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直面惨淡的人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这种写法就是 “借景抒情”。我们把这种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师小结:阅读鲁迅先生的《雪》,我们既欣赏到优美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飞雪,更能体察到他那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所以说,《雪》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精神的赞歌。美情、美景相得益彰。
(七)、赞雪(10分钟)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雪象征着不屈的斗士。在你的想象中,雪还可以象征着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采用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来赞赞你心中的雪。将你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入美丽的雪中,让雪花带上你我的情思,化成一段美妙200字左右的文字,来慰藉我们的心灵。
学生作文指导,点评。(播放动画音乐,写作5分钟,交流5分钟)
(八)、板书设计
雪
鲁迅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追求美好理想
对 衬
比 托
5.鲁迅雪读书笔记 篇五
今晚在这样一个不算寒冷的夜里,读鲁迅的《雪》,我好像也读懂了他老人家的寂寞。
拓展阅读:雪原文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磐口的腊梅花;雪下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的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6.雪 鲁迅 教学反思 篇六
一、对课文主旨的把握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最为明朗的一篇,然而对于文章的主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钱理群说,鲁迅在博大的、运动的“自然”中,发现与肯定了自己;有人说,《雪》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的赞歌。但是对于初三的学生,如果对课文主旨的把握脱离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可接受程度,是没有价值的。倒不如简单理解为,作者通过笔下的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寄托鲁迅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并赞美了这样一种战斗精神——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我想这样有助学生更深入、更真切地认识鲁迅——体验鲁迅的情感,感悟鲁迅的精神。
二、对教学环节的设计
在《雪》这片文章里,作者对南方雪景的描写是那么色彩丰富:血红的山茶花,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蜡梅,冷绿的杂草,所以我认为本文教学的设计重点应该是语言教学,只有基于语言品味的领悟才是最真切的。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从品味语言入手,才到体验情感再到感悟精神。文本的探究,比如通过对一些修辞、字词的品味等等,使学生更容易由景及人、由情到精神,从而领悟文章内涵。紧扣文本进行“细读”,也许有点老套,但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方面却是最实在最需要的。
三、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从课堂教学的效果看,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都体验到了鲁迅那在孤独中向往美好的情感、在孤独中依然奋进的精神。不过,在课堂具体实施的时候,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
比如:
1、整个课堂显得比较平淡,表现不出鲁迅的战斗豪情。
2、对最后一段“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分析不够到位,许多学生的理解靠的是死记硬背。
3、对鲁迅独立、奉献、战斗精神的分析不够完整,显得有些割裂。
【鲁迅《雪》教案】推荐阅读:
雪鲁迅108-04
鲁迅雪09-08
鲁迅《雪》说课稿10-16
鲁迅祝福赏析教案06-15
在酒楼上鲁迅教案11-18
鲁迅与时间优秀教案设计06-12
1.鲁迅爱书的故事教案11-06
鲁迅《风筝训练》07-05
鲁迅方向07-08
风波。鲁迅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