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2024-09-21

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共14篇)(共14篇)

1.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一

高职人才培养的第一关键能力-基于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

文章通过界定职业汉语能力的内涵,从语言交流沟通是社会交往的首要前提;语言能力是思维能力的`直接体现;国际职业教育界关于关键能力认定的实践三方面论证语言交际能力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第一关键能力,提出了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在课程体系上提出建立以大学语文为基础课程,以职业汉语、演讲与口才等相关课程为渗透性课程.以语言技能实训课程为延伸性课程的汉语课程体系,在评价机制上提出发展性评价、综合性评价、质性评价、参与互动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原则.

作 者:陈众平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浙江,绍兴,31刊 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年,卷(期):8(4)分类号:G712关键词:关键能力 职业汉语能力 课程体系 评价机制

2.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二

1 什么是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人们胜任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是个体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的热情和能力,是影响人们职业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

职业能力包括“专项职业能力和通用职业能力”两种[1]。专项职业能力是完成某项工作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能力。通用职业能力指的是一些基础的能力,如文字表达、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能说他具备了职业能力。”[1]例如,企业需要的软件开发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的开发工具,实践能力强,完全靠动手吃饭,不会动手做的开发人员是不会有企业需要的。企业需要的软件开发人员应当是具备专项职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员工。他们能够针对IT市场变化,结合软件企业的具体技能需求,具备知识更新的自我学习能力,熟练的操作能力、规范编码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实践技能人才。

2 IT职业的技能特点

(1)综合性

IT学科属于新兴边缘学科,涉及计算机、数学、语文、艺术等多个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2)实践性

IT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和领会相关信息理论,才能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3)IT技术更新快

我们了解到短短几十年,IT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我们手中的手机和电脑,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更新换代。IT领域的知识必然会以很快的速度更新,所以,“活到老,学到老”是对这个行业的一个形象描述。

(4)团队合作

合作学习、协同工作是从事IT行业工作必备的素质。不论是从事开发、测试、营销,还是技术支持、系统运行维护等岗位的工作,都要能够与团队很好的合作,协同工作。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要学会配合,善于交流、相互支持,取长补短。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任务。

3 如何培养IT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

3.1 加强素质教育,不断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

(1)以思想道德为基础,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

目前许多企业都把“道德品质”列在人才标准的首位,也是企业对人才要求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要用正确的政治思想引导和教育学生,善于自学和自修,不断陶冶升华自己的情操,毕业后带到社会工作中去。

(2)以社团为活动依托,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就业竞争,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义务电脑维修活动、假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系列活动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高昂的工作热情,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纪律观念和踏实的工作态度,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以学科竞赛为手段,积极促进学生专业能力

通过开展“打字比赛”、“装机比赛”、“网页设计大赛”、“Flash大赛”、“photoshop大赛”、“Logo大赛”以及每年一度的全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比赛等学科竞赛。同时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参与各种工程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经历了一个项目从设计、开发、实施到维护的全过程,充分认识到提高专业能力在实际工作的重要性,深刻体会到项目的人性化设计如何将“以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4)以职业素养为目标,努力培养学生心理健康

针对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不断提高、其诚信品质、责任意识和心理健康需要不断加强的状况,首先是将“两课”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可以利用浓郁的校园文化和各种主题班会由师生共同参与进行各种职业素养的培养。

3.2 加快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不断贴近职业生涯目标

(1)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设置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2]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推广,社会对高技能型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方向也在不断地变化。近年来,我们依据行业发展需求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从原本仅有的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逐步调整、增加了司法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Web开发与设计技术等专业,使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生产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态度的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其注重的是实际的工作能力,学习的是工作过程知识,掌握的是应用能力,强调的是应用的熟练性。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是操作使用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3)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各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式上采取以过程化知识为主、构建知识与能力体系结构的方式,形成以应用为特点的课程体系。不是按照计算机学科的体系设置课程,不是根据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来决定课程内容;而是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建立以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应用能力而不是理论知识。

首先,分析职业岗位对人才的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需求,即明确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然后,构建知识与能力体系结构,分析这些能力群中每一项能力培养又各需要哪些知识点或能力的支持。再分析支持这些能力培养的各门课程本身又需要哪些知识点和课程的支撑。最后,紧紧围绕各项能力培养这个中心,对各种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确定课程内容,从而最终确定安排哪些课程,各自的学时数,以及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等。并且逐步引进“双证书”制度,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4)根据课程要求,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

理论教学体系的思路:一是理论教学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确保各项教学目标有相应的教学模块;二是以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为框架,所设置的理论教学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理论教学体系又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教育目标框架;三是以满足共性与个性同步发展为主体,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为学生今后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四是以便于评价管理为标准,体现学校教育的规范性。

在教学方法上应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散到系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问题驱动方式。开课伊始就对学生提出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环境,采用课堂教学、网上课堂、多媒体课件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互动学习,在学习中培养能力和素质,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组织上尽量多采用案例讨论、自主学习的模式。开展小组课题研究、完成研究性专题作业,或开展社会调研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考核方式上不断进行改革,由于课程中强调培养应用能力和团队精神,因此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采取的考核方式也不相同:笔试卷面成绩与上机操作成绩综合、论文、调研报告、上机完成某个具体“作品”作为评价成绩的依据、根据实际完成网络或服务器配置的情况来评判成绩以及在完成大作业中所起的作用给出成绩等。

(5)根据课程内容和职业要求,确定教材的选用和编写

为满足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内容体现应用性、适用性、实用性,突出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选用标准。优先选用获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同时,大力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之余,编写适应高职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新课程体系,具备实用性、科学性和易学性的教材,做到选、编并举。

(6)根据职业能力需求,确定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几乎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平时的专项上机实践和实验外,在学期末或学期中还集中安排了课程的综合技能训练--课程设计,专业学习的阶段性或总结性技能训练--实训、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特别强调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重视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每个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人员、设备和技术优势,并结合讲座、示范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确保学生的实践效率和质量。每个实践环节都设有严格的考核标准,采用笔试、口试、操作、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保证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3.3 推行工学结合,不断增强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其教学必须突出实践环节,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接近一线的环境培养学生,贴近市场开设专业,专业更新快,技术含量高。因此,要求我们变革传统的教学机制,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培养出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一线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工学结合就是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根据工学结合的核心是校企合作、精髓是实践教学、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我们主动与企业联系,采用学校集体组织与学生个人落实实习单位的办法,推行工学结合,融入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就业能力。学生将所学的基础专项能力和综合实务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形成真正的实习顶岗能力。通过顶岗实习,同时还将一些非专业的知识和素质转化为能力运用到实践中,也体会到了企业运作的理念和工作岗位的酸甜苦辣。这一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通过顶岗实习,他们以一种“真实”的“职业人”身份参与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在思想上、行为上以及职业能力上较实习前成熟了许多、提高了许多。他们的学习生涯与将要进入的职业生涯已经连接起来,实现了学生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

工学结合模式,既保证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融合、教学与生产融合、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融合,实现了培养目标与企业用工的‘零距离’接轨”。[2]同时,学校在此过程中可以更多、更真实地了解企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了解所培养的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度、社会对学生的满意度,以便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面向应用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实现了企业、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多赢。

3.4 注重“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教师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各校应该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培养”和“引进”两种方式来解决。[3]培养是对现有的教师进行企业或工程经验的培训,让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到企业锻炼,参加实际的工程项目开发,在实际工作中增强能力。引进就是要把有经验的工程师引进到学校来,完成专职或兼职的教学任务。让他们在实践教学环节和综合性课程教学中担负重任,请他们参编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由他们来承担实践教学特别是实习环节的教学指导任务,同时还经常请他们为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岗位能力描述、企业运作介绍等,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许多鲜活的成分。

4 结束语

IT职业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对不同的IT职业有不同的要求。和其他职业相比,IT职业能力中更多地体现为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将知识经验转化为工作能力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经验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我们只有对其岗位特征、职责和要求都有透彻的了解,才能自觉地去培养和提升这种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这个行业立得住,站得稳。

摘要: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与其他行业相比,IT行业具有发展速度快、技术更新快、人才流动大等特点。IT职业能力更多地体现为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将知识经验转化为工作能力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经验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因此如何培养和提升IT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IT,高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陆海,周明.IT职业规划与职业化塑造[M],科学出版社.2008:87-94

[2]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经验汇编.第一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101-111

3.论人文素质与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三

关键词:高职生;人文素质; 职业能力

G711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而过去的教育就是主要教学生做事,却不是很好地教学生做人。人文素质教育可概括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教育两大类,前者又以文、史、哲为主。

如何才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建设

《大学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对于文化素质教育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学科价值,是面向我院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和素质教育课。《大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传播、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及鉴赏水平的重要载体。所以,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是“大学语文”课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学科价值主要体现在:

1.基础工具价值 “大学语文”在继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之上,能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否则,学生既不易获得新知识,也无法传递取得的科研成果,甚至于直接影响其将来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2.素质教育价值 “大学语文”主要从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出发,从知识、艺术、情感、思想道德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其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可真正做到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

3.德智教育价值 “大学语文”对于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的训练,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感悟能力、鉴赏能力;文学作品的丰富的想象性、情感性、思辨性、发散思维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还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高尚人格的有力手段。教师可采用精讲与泛读、讨论、观摩、鉴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法,适当运用录音、录像、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品位。

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参与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特殊意义,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培养人的定位中是一种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高等院校学生所应具有的综合素质来说,毕竟还是显得单薄。如果缺少了人文修养,无论你有多么过硬的能力,总是接受了一种不完全的高等教育。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必须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此基础上,将高等教育所必须的人文修养,作为提升“人”的品位的重要内容,使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具有“职业能力”又具备与所学技能相对应的人文修养的“全面”的人。

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都处于刚建立和整合时期,缺少必要的经验和可行性操作程序,许多问题,包括“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都在探索之中.因此,对短时间不易见效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校园文化,往往就在紧张和忙碌中被忽略。而校园文化建设又是配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校进入规范化、有序运转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职业学校本身就存在历史短暂且缺少文化底蕴的问题。要想名副其实,学校的整合就必须以文化的提升作为基础,必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尽快提高学校的文化档次。同时,高职院校从生源状况来看,与其他高校相比,学生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素质教育中,除动手能力之外,人文修养也被提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其次还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而没有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想实现素质教育,塑造人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不可能的。这种情趣性的文化生活诸如诗歌朗诵会、作品评论活动、写作兴趣活动、歌舞演出活动、文化沙龙活动以及书画展示活动、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等,与课堂的理性文化构成一种完整的校園文化气象。可开展各种人文讨论,各种社团活动,校园艺术节和文化节等,以及多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创造出校园的文化氛围,从而完成对学生丰富人格的塑造。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活动能够营造健康高雅、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包括举办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等各类讲座,举办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等,举办专业技能大赛、英语、计算机大赛、模拟竞聘会、学习成才素质大赛等技能竞技活动,举办音乐绘画欣赏、联欢会、故事会、书评会、演讲赛、卡拉OK歌手大奖赛等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竞技活动。

我们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淡化了对人的素质的培养,使教育与社会对人的要求始终没有达成统一。在校学习期间高分数的优秀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相应的工作,学得死、学得单调,成为他们适应社会和在社会上求得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高分数低素质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要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适应于社会岗位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提倡“职业能力”和“人文修养”并重,两者都是形成学校师生员工群体意识不可缺少的内容,要两手抓,相互协调,像鸟的双翼,飞翔并进,哪一翼出了问题,它都飞不远。总之,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是包含两个方面内容的,除了动手能力之外,还需要有综合的人文修养,只有让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成为高职学生飞翔的双翼,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立元.论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文教资料,2015,12.

4.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四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通过分析综合职业能力的含义,阐明逆向设计高职课程体系的思路和方法,重点阐述了所构建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并提出对其评价的`四个指标.

作 者:高振强 GAO Zhen-qiang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宁波,315175刊 名:宁波工程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年,卷(期):21(3)分类号:G642.0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5.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五

培养目标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方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需要工作的学生培养成工作需要的职业人”。高职英语专业各模块应以“培养合格的职业人”为核心,调研、分析本专业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明确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制定课程标准,根据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特色。

课程体系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核心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能体现出模块特色。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就业岗位有对外贸易公司的业务员、行政秘书、单证员等;与幼小英语教育相关的就业岗位有幼儿园、小学、幼教机构英语教师、培训师等;与旅游英语相关的就业岗位有导游、酒店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等。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各模块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标准确定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等,并且要及时与用人单位或毕业生沟通,了解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实施标准及内容。只有这样,学校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能力培养有效实施的保障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语言教学能力,同时应结合各模块的特色,具有与该模块相应的技能证书,要有真正的工作经验或体验,熟悉相应行业的要求及工作流程。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上要避免只看高学历、高职称而忽视教师的高技能与实践经验。应鼓励在职的专业教师自学相应模块的行业知识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应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培训,熟悉相关岗位技能,了解相关的工作流程及操作程序,并在实践中了解企业需求,构建具备实践性、科学性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应包括的内容

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应体现两大主题,即英语应用能力+职业技能。企业招聘高职英语专业学生首先看重的是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者会更有优势。因此,首先应明确英语应用能力在将来择业时的重要性,要打好语言基本功,将专业知识学扎实,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英语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行为规范符合本行业的准则,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言应用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具有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熟悉本行业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沟通技巧,具有一定的应用英语写作能力,能合理规范地完成行业英语相关书面材料的撰写。

专业技术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一定的行业英语理论知识,熟悉行业英语应用的流程与组织应用方式,能合理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在熟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发挥个性特长,创造性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结合企业需求与英语教学的特点,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内容、课堂教学模式及校外实践训练方式。要将英语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本专业课程设置,各模块课程设置的内容应体现以下三大主题:

1.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要针对企业的需求确定不同行业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比如,小学或幼儿园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发音与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对学生应加强语音和课堂教学用语的训练;商务英语则要侧重语言交流能力、写作翻译能力的训练;旅游英语不仅要侧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2.职业能力培养。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建立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明确各门课程的职业能力标准。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营销的基本理论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流程,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能力,课程包括外贸英语函电、报关业务、外贸单证实务、电子商务、涉外文秘等;幼小英语教育则要培养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与教育学相关知识,掌握幼儿英语教学的相关技巧与方法,灵活运用课堂管理策略。

3.专业素质拓展。应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具体岗位需求全面补充、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幼小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单位包括幼儿园、小学及英语培训机构,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针对少年儿童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还应尽量全方位地完善自我,在课程设置的内容上也应根据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要求,补充相关的辅助教学方法,如简笔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旅游英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导游的相关知识,还应使学生对酒店服务与管理等业务有所了解,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1)构建仿真教学环境。可将课堂教学环境营造成仿真工作环境,或建设校内实训室,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主动积极地体验、演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应尽量利用校内的商务实训室、旅游实训室、幼小实训室创建仿真场景进行教学。比如幼小实训室可以根据幼儿园或幼教机构的教室布局风格,将椅子环状布置,让教室中心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演练;旅游实训室可以创建仿真的旅游车、旅行社,设置机场接待、酒店入住、景点介绍等场景,使学生能够在模拟场景中演练本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

(2)创建校外实践基地。要积极联系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单位,努力创建校外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演习的平台,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储备工作。幼小英语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就业方向联系幼儿园、小学、幼教培训机构等单位,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在实际岗位见习、实习,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商务英语教育可以充分采用“请进来”的模式,联系企业的优秀员工及管理人员给学生做讲座或进行专项技能培训,使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方方面面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努力将一些中小企业发展为校外实践基地,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在实际岗位上得到锻炼,进一步提高职业能力。

(3)加强毕业综合实践与创新创业的指导。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指导学生将就业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及时做好总结与反思工作,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契机。

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评估在对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考核评估方面,不仅要考核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掌握运用情况,还应对其职业技能进行考核。各模块应根据企业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与考核项目,将实践项目与考核相结合,重点检测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相关的职业素质。因此,英语专业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英语四级、六级证书,还应具有与模块相应的技能证书,比如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书、导游证书、单证员证书等。

6.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六

2.1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辨别和自律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责任与诚信意识等。

2.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适应就业岗位群的能力,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主要集中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公共体育运动与竟技场所、运动休闲俱乐部、体育主题公园、温泉度假酒店、星级酒店康乐部、旅游咨询公司的技术培训、技术教练、营销策划、接待服务以及其他管理岗位。休闲运动指导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休闲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2.3核心能力

7.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 篇七

一、高职会计学生就业岗位群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一) 高职会计学生就业岗位群。

通过对我院近五年约1, 200名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调查发现, 高职会计学生毕业后初次就业主要的岗位群是出纳、会计助理、会计人员等岗位, 涉及的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保险机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会计代理公司等。

(二) 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针对学生就业的岗位群, 通过对近两年来浙江省的各单位招聘财务人员要求进行的调查, 归纳总结见表1。 (表1)

从总体上看, 各个招聘单位对会计岗位人员要求具备的能力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表达、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较强责任心;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与学习能力等。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又不断涌现新的要求, 主要包括:对会计专业资格证书要求越来越严格。很多单位的招聘底线都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则会要求至少具有初级会计资格、中级会计师职称, 并且强调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同时,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工作环境、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 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开阔的专业视野来应对。

二、构建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框架

结合我国会计岗位需求的现状和社会环境变化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包括三个方面, 即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

(一) 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它具有适用性、通用性, 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及是非辨别能力等。

(二)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高职会计学生从事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 包括:

1、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会计专业学科知识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具体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财政、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以及税法、经济法、会计法等知识, 并且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对业务进行分析及熟练完成会计业务处理。

2、组织管理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会计人员越来越多地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和管理实践, 所以会计人员对经济学、管理学、风险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知识都应有所涉及和了解,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3、团队合作能力。

财务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 并不是单独存在的, 会计人员要具有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才能将工作完成得更好, 这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十分关注的。

4、职业判断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经济业务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会计人员时常面临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选择, 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根据对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分析, 作出最公允的判断, 对复杂的经济业务做出合理的、公允的处理。

(三) 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主要包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造力。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有些知识用不上、有些知识不够用、有的要从头学起, 这就要求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学会学习, 尽快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

现代社会信息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 知识更新的频率不断加快。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 “一次教育, 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据有关统计, 一个人所需要的知识5%~10%来自于学校学习, 而另外的90%~95%是要通过在以后工作过程和继续教育获得的。因而, 学会如何学习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理论、会计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 企业的经济业务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作为一名财务人员, 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学习账务处理时不能死记硬背, 要理解为什么是这样做的, 掌握会计的方法, 学会能够用现有的知识推敲出相似的经济业务处理能力, 这才是终身受用的。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会计教育改革措施

(一) 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保障教学质量的指导性文件, 是高职院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方案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就业为导向,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 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 立足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特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形成与岗位能力紧密相接的课程体系, 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并要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二) 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设计。

会计是为经济服务的, 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去认识、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目前, 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许多课程设置体现的是专才教育的模式, 过分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 这种模式的缺陷是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学科严重分离, 致使教师和学生都无法跳出会计的框架, 学生无法全面理解会计, 对未来职业发展不利;课程体系设计应通过对学生就业岗位群梳理, 实施典型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分析, 邀请企业财务专家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 并召开研讨会, 按照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图1) , 对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和任务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和创新性重构, 开发设计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由基本素养模块、职业基础技术模块、职业核心技术模块、职业考证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组成的“五层次”递进式的职业 (专业) 教育课程体系, 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实践以“岗位”、“能力”为主。

(三) 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 组织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 针对岗位技能, 以工作岗位核心技能为中心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要以实践性知识和经过选择的相关理论知识为主, 理论教学应注重知识的应用, 而不是知识本身, 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做”, 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 使学生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理解实践。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应注意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定位、注意当地的需求及当地职业岗位对人才技能的要求, 兼顾前后续课程。

高职会计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因而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 要系统考虑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根据人才的培养要求, 设计和更新教学实训项目, 课程教学的组织要以工作项目和任务来引领, 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 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多种教学方法交叉运用。

教学过程中, 应贴近企业实际, 用企业实际业务解释会计理论, 便于学生理解。以学生为主体,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多启发、多引导, 可以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教学法。

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 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扮演法。

按照财务岗位设置, 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一角色,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分工合作能力, 如会计实训课程中分别设置出纳、会计和财务主管岗位, 进行分组实验。

3、情境式教学法。

模拟企业实际业务, 有利于缩短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之间的距离。

4、比较分析法。

将相关知识比较分析, 对照学习, 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5、讨论教学法。

突出学生参与,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在课件中体现。教学课件的设计应直观生动,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尽可能增大信息量;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及教学过程的连贯性、系统性。

(五) 完善现有考评机制, 全面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

目前,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是大部分学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 这种以教师为主体、凭一张期末试卷考试成绩的高低为主的评价体系, 既无法公正评价和衡量学生的职业能力, 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需要。如今用人单位在招聘财务人员时越来越重视会计从业资格证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因而我们可以将证书模式纳入考核体系, 部分课程实行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实行考核方式多样化。比如, 将平时测试、学习情况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改变考试题型与题目、突出考查专业知识运用等, 突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加大过程性评价成绩的比重, 注重学习的过程考核, 而不是仅用一张期末试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完善现有的考评机制, 形成以职业能力考核为重点, 以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为参照标准, 知识、能力、素质考核并重的考评体系。通过考评,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考评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摘要:本文从职业生涯角度出发, 通过对会计毕业生就业岗位及用人单位招聘财务人员要求的调查, 对高职会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探讨, 归纳总结高职会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从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调整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机制,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会计教育,会计岗位,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惠忠, 刘勇.会计教育改革: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会计研究, 2009.12.

[2]杨晓华.基于就业导向的学生职业能力框架构建——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财会通讯, 2009.9.

8.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八

【关键词】高职英语 “职业能力” 培养

1.引言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职业能力”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以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遇到一系列的问题,降低了学生培养的效果。“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的特点和重点,同时也是开展高职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外来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于人才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中,其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仍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下文对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不足

第一,教学过程中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与普通高校有很大的区别,其主要以培养学生实用性技能为主。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已经设立的相关英语专业,但是课程设置上依然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目标不够先进,对于英语教学工作的目标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定,教学计划制订过于死板,逐步出现了与高职教育目标脱离的现象。教学过程对于“职业能力”培养没有科学的规划,严重制约了后期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二,英语教学模式不够完善。由于英语教学模式不够先进,其对于学生的教学过程主要采用陈旧、单一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对于教材与教师的依赖程度,难以达到对于自身能力发展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单一教授的方式,通过说教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完成英语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学生也缺乏足够的“职业能力”成长机会。

第三,相关教学投入不足。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投入有效,英语专业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整体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完善的教学资料和相关设备,难以满足新时期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教学投入的不足,也造成了师资队伍水平不足,人员流动过大,教学水平也有待更好的提高。

3.提高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第一,构建完善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职业化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标准,并且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要构建合理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并且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改革,结合本学校专业特点,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的实用性。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加强相关“职业能力”训练的建设,对于社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服务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成长,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语言能力、计算机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

第二,创新教学模式。英语属于语言类学科,其自身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属于一种语言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于这一问题进行重视,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创新,有效地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在新教学模式推广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模拟实训的内容,对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对于不同环节的重新设计,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真实的英语应用环境,完成“职业能力”的成长。另外,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地与其他校外企业进行联合,通过建立校外实习项目,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参与,增加学生与真实工作岗位基础的机会,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成长水平。

第三,加强教学投入。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组织者,并且其自身需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水平。在开展教学工作中,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保证整体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管理者要积极地引入优秀的教师人才,并且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通过定期地组织教师去实际企业进行考察和锻炼,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后续教学工作的合理性与实效性。

第四,实现科学化的评价。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并且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进行评价。传统评价只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其难以真正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检验。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并且将期末评价与学习过程中评价相结合,采取开闭卷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核,保证学生具有足够的英语运用能力。只有保证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和合理,才可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劳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的考察。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并且其能力职业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色化目标。在开展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开展,大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英语教学模式不够完善、相关教学投入不足等问题进行重视,采用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提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一卉,彭宣红,戴日新.论第二课堂中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17).

[2]刘惠霞.“职业能力”: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立足点[J].中国成人教育,2010(09).

9.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九

本文针对生物制药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的调研和分析,为构建高职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和学习内容的基础提供依据,为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提供依据。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生物制药中级岗位职业能力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使我们获得了第一手社会资料和职业信息,以及就业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并总结出生物制药中级岗位职业能力的具体条目。关于职业能力的定义及其包含的具体元素和组块,相关学者论述纷杂,一直未见终结性的权威理论。笔者通过在企业多年工作、调研积累的经验,研究了德国的药物制剂框架教学计划,形成了自己的关于职业能力的理论观点。“职业能力”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是一种生存能力,一种实现个人价值的能力,一种与社会关联的能力。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一个人在特定的职业场所,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在职业生涯的某个阶段,所需要具备的行为能力。

它不是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它不包括一个人在非职业活动中的能力,即不应该包括一个人在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社交活动、个人爱好中的行为能力。从职业能力的组成元素上看,应该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经验等成份。考虑文章由整理到职业教育的通常的课程体系的构架,本文将职业能力划分为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三个方面。“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所需要具备的心理、体力、行为能力和价值观,它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软实力”。职业素质有着与职业相关的基本属性,它体现在某个特定的或某些范围的职场的职业活动之中。职业素质并不具有普适性,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有相同的职业素质要求。

因此,生物制药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就有了一定的特殊内涵。此外,职业素质的要求也与岗位的等级有关,中级岗位的职业素质高于初级岗位而低于高级岗位。职业素质包括个人素质、社会能力和职业修养三个方面。“个人素质”指的是人的个性修养和基本的生活、工作能力。“社会能力”指的是个体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及集体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职业修养”指的是一个人的职业观念、职业习惯和职业认识。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虽然某些个人素质,比如对家庭的责任和关爱等,对于一个职业人也是很重要的,但并不属于职业素质,因此也不属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培养任务。“专业能力”指的是劳动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它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并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这种能力有明显的专业属性,特别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职业发展能力”是指职业人获得岗位提升、适应技术发展和应对职业变革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元素中,包括心理、思维和方法,以及职业边际知识和技能。心理上要有职业发展的追求和准备;思维方式上能够理解技术发展、生产组织变革和新的工作关系;有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方式方法;有相邻职业的基本信息,并了解获取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和组成 高高职职生生物物制制药药技技术术专专业业人人才才培培养养的的能能力力标标的的相关边际知识和技能的途径。生物制药中级岗位职业能力的确定,应该基于广泛的制药岗位工作任务调研。本课题调研了武汉联合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虎泉药业有限公司、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红桃k集团、武汉新华扬生物有限公司、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安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制药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的学生在生物制药、药物制剂、中药制药等企业的就业岗位和工作任务作了详细的了解和探讨。调研针对制药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在工作的1至10年中的主要工作任务,特别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学生,从进企业工作的初学阶段,到中级技术员或助理工程师,再到高级技术员及工程师,各个不同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调研结果显示,共涉及46项常做工作任务。通过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讨论分析,按工作岗位总结出三条工作主线:质量检验与质量保证工作岗位主线,生产操作工作岗位主线,技术管理工作岗位主线。常做的工作,并不一定都是典型工作。

所谓“典型工作”,是指在特定岗位员工所做的具有特征性、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工作,它要求员工具有相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本文从不同文章由整理企业的职业岗位群中调研获得46项常做工作任务,有些工作是同类工作,共性较大,予以合并。还有些工作不需要专业的学习,可以不作为转化学习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在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的讨论分析后,共归纳出20项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

二、制药岗位工作任务调研和典型工作任务归纳

10.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十

11月参加了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为期二十天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班,通过学习与交流,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有很多感受:

1、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高职的学生入学成绩低,在学习方面不爱学习、甚至厌学。学习和生活缺乏自信。要使学生阳光起来,增强自信,成为一个有能力,有抱负的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获取社会的生存能力。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担负起这个责任。

要想培养好学生,有出路,不能再走传统的教学的路子,改变现状,就要教改,教改首先是课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率先走出了这一步,为我们其他院校带了个好头。以课程设计为重点,以区域经济为依托,同企业联合,引企入校,采用新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2、课程单元设计

课程单元设计的重要一点突出能力目标,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子项目应有两个以上,内容逐渐加深;由老师操作到学生完全自己做。

项目设计过程中要融入课程中的专业知识,明确专业内容在教材的位置单元。然后确定每单元课程目标,确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单元课程训练应有学生课外并行的项目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课程整体设计

以企业生产过程来进行课程开发,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课程整体设计的重要原则是①职业活动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项目载体;④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一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特别是课程的能力目标);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进行内容的组织和改造;③选择、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④设计单项项目,用于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⑤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体化设计;⑥课程考核设计等。

4、体会

1)项目化教学,首先设计很重要,要求教师有企业经历,才能设计出好的项目。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实训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耗材应跟上,否则课程计划得修改。项目化教学应由上到下实施,只有老师在做就很难实施。硬件条件、软件条件,学生的人数这都非常重要。

2)以项目为主线的教学内容,用到的知识才教,不涉及到的知识就不教。对于有些考证的专业就很难实施。学生学习的内容不系统。

3)我想项目化教学不能一哄而上,得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逐渐开展,逐渐铺开,寻找适合自己本校的方法,有创新,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又走到一个死板的模式里面去了。

11.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职业能力;会计教育;职业道德;实践教学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状况是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学校会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育方面,这种侧重于课堂知识灌输,学生完全生搬硬套课堂老师的讲授,

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的教学方法,忽视了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没有道德教育课程,他们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忽视也会引起学生本身对这方面的不重视,但这方面的欠缺会严重影响职业能力,甚至严重导致在工作中犯错、犯罪。

一、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

(一)在目前的会计专业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足,属于薄弱环节,没有专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导致学生对相关国家政策与法律规定缺乏了解,社会责任感不强,工作后不能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人格扭曲的现象。

(二)会计职业能力的现状不利于会计教学改革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在目前的会计教学实践中,注重应用性理论的教育,忽视基础性理论的教育;重视专业知识的掌握,忽视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上岗后只会机械记账,既缺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又缺乏从事理论探讨的能力。目前大多数企业对新招收的会计人员,一般会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岗前培训成本,从而加大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有的学生甚至改行就业,降低就业要求。

(三)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培养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从事具体会计岗位工作、具有专业岗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会计职业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综合管理、金融、法律等相关学科知识,对具体会计事项做出判断,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而目前,多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仍停留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传统的会计课程上,即使一些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大多也是理论型的,很难产生效果。致使学生不能宏观地从经济学、管理学的领域对经济问题进行全面的把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会计模拟实训大多是采用产品制造企业的会计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实训项目基本上都局限在会计核算上。由于在模拟实训中不存在具体的会计环境,所给出的问题都是十分规范的,基本上把需要进行职业能力提高的要素作为已知条件给出,实训课程往往变成了验证性训练,学生不需要进行判断,也就无法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四)课程考核不规范,阻碍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会计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考核中,大多以闭卷笔试为

主,更多地侧重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这将导致学生在思想上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实践能力的训练松懈下来,造成在校各门功课全优的学生到了实际工作岗位却表现得无所适从。

二、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措施

(一)大力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本

会计人员只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讲求职业道德,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才能确保会计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专业课的传授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有团队意识。为此,要在教育思想上变过去单纯地以培养学生“做事”为目标的模式为既培养学生“做事”又培养学生“做人”的模式。就人才素质的整体而言,“做人”比“做事”处在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位置上。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促使其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促使其学会做人、学会合作,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培养成为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会与人共事的人。选取现实中的关于会计的案例,发掘知识点中所蕴藏的会计职业道德。以案说法,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将职业道德有机地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中去。交给学生规避职业风险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念。

(二)不断丰富拓展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基础

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全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合理、可靠的会计职业判断。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培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高校会计专业课程除了设置常规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外,还应加大其他课程的开设力度,如:经济、金融、证券、外贸等课程。其目的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知识

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应变能力。具体可通过开设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方式进行。

(三)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强化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形势所需,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适应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才能提高职业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会计实践中通过不断训练逐步积累起来的。

1.尝试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所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就是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边讲边练,及时让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去处理具体的问题,以此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加深对理论理解的效果,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教学是高职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亲临工作一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可选择当地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要尽可能取得企业的支持和配合,给学生实习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四)强化综合能力

现在的用人单位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不是单纯狭义上所指的专业技能,也不局限于书本上那一套东西,而是多学科、多专业融合的综合能力。除此外,还应有随机应变和独立处理问题等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经常与银行、税务、工商、审计、财政、客户以及本单位的领导、职能部门和职工打交道,在交往中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与分歧,财会人员要在相关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积极努力,与对方取得共识,使问题妥善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对学生宣传会计法规,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另外,我还不断向学生灌输社交意识,学习社交知识和沟通技巧。通过安排模拟会计工作和财会法规知识竞答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沟通,学会组织协调,效果非常好。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热情高涨,社交能力与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从学生毕业时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普遍感觉良好,他们的社交能力大大高于进校时的水平。

学校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认同品格。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学校教育的目的并非是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成为专业的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合格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美荣.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中国成人教育,2007-05.

[2]张国华,姜莉.从职业判断视角谈我国大学会计教育改革.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8(6).

12.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十二

据调查, 与本科生比较, 社会普遍反映高职生工作上手快, 本科生上手慢。但三五年之后, 本科生专业技术和工作能力普遍比高职生提高快。高职生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提升慢, 后劲不足。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帮助高职学生实现职业持续发展?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1 高职生职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原因

1.1 学校对学生职业持续发展问题关注不够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生就业问题, 对学生就业率进行严格考核, 促使学校重点关注学生就业能力, 而对学生职业持续发展能力关注不够, 缺乏系统性的培养。

1.2 欠缺目标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

一是学校没有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目标教育, 高职生普遍欠缺清晰、长远的人生奋斗目标, 自我实现、自我奋斗的意识差;二是职业发展指导不够, 学生不了解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生涯, 不了解职业发展不同阶段对知识、能力和任职资格的不同要求, 没有职业发展规划, 没有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成长计划。

1.3 欠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职生录取分数越来越低, “有的高等职业学校降到总分100分、80分录满为止, 这意味着, 高考5门课程平均每门成绩20~30分的学生都可以上大专”[1], 学生学习基础差, 学习兴趣低,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学生学习能力低。进入职场后, 不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方法, 不善于分析和总结, 工作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自然缺乏发展后劲。

2 培养职业持续发展能力, 为学生职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1 学校要改变观念, 高度关注学生职业持续发展问题

2008年就有人提出, 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跳出就业能力培养的小圈子, 树立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基础, 以关注学生一生职业发展为宗旨的新的教育理念[2]。笔者认为, 人才培养, 不但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让学生赢在起跑线,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和持续发展, 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 学校要树立以职业发展为主线, 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核心, 以实现学生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要改变观念, 高度关注学生职业持续发展问题。

2.2 开展目标教育, 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人生奋斗目标

高职生发展后劲不足的原因, 关键就在于缺失人生目标。因为没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学习欠缺主动性, 努力程度低, 学习差, 就业竞争力弱。进入就业后, 难较快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 影响工作能力的提升, 影响职业持续发展。因此, 在高职教育中, 首要任务就是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在学生中开展目标教育, 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人生奋斗目标。

2.3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编制《职业发展指南》, 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应职业, 了解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对知识、能力和任职资格的要求, 了解就业上岗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持续发展核心职业能力, 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制定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成长计划, 为职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培养执行力

很多人理想和人生奋斗目标都很远大, 但就是没什么成就, 关键原因就是没有行动和努力。古人说,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目标不管有多大, 最关键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 是把目标分解成计划并完成计划。这就是执行力。学校要帮助学生学会分解目标、制定计划、有效管理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高效完成计划, 这是实现学生职业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2.5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现代社会处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理论、技术、观念, 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在不断的创新。要想实现职业持续发展, 就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念。学校在夯实学生就业核心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要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学习内容,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实现学生职业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工作能力的基础。

2.6 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工作, 最关键的就是三句话: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再多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都是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能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 决定了一个人在职场中的竞争优势。因此, 学校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确保学生在职场赢得竞争优势。

2.7 培养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强调分工与协作的社会, 一个人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 是保证其在工作中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对他人公正宽容、获得他人协作与帮助、胜任岗位和拓展事业的重要条件。所以, 在学校, 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意识,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能力。

2.8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职场上, 避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管理者最喜欢、最愿意栽培的是在工作中能主动寻找任务、主动完成任务、主动创造财富的员工。在单位人手不足或者是领导没有及时安排到的工作上, 能及时补场, 毫无怨言。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来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 而是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 勇于负责, 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业务上追求精益求精, 认真处理那些难度大、要求高的工作。因此, 学校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在没有外力驱使的情况下, 积极主动寻求任务、设计目标、制定并实施计划以及追求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

2.9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 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推动事物不断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就是要在旧的观念、技术、体制下, 培育出新的观念、技术和建立新的体制、创建新的事物。人们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工作能力, 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一个人的人生职场中, 是不断发展个人事业的基础。一个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人, 是不可能得到事业上的突破和良好的发展的。”[3]学校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会换位思考、系统思考, 培养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和视野, 变换角度看问题, 学会不断创新思想理念、调整思维角度和工作方法。

摘要:高职教育不仅仅要把学生从学校送到就业岗位, 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学生职业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不仅仅看就业率, 最重要的是要看毕业生进入社会以后的事业成就。学校要改变观念, 从高度关注学生就业要转变到高度关注学生职业持续发展, 采取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剑平.纪宝成:市长市委书记孩子几乎不上职业院校.http://121.192.32.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3041508363547-2&cata_id=N002[.2013-04-15].

[2]唐婧妮.联系职业发展改革高职会计课程体系[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4) .

13.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十三

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要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合作也是职业素质中关键的一个因素,现在用人单位很看重一个人的合作精神,因为企业是一个团队,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做好的,一个人能力再强,没有合作精神也很难在企业中立足。

现在毕业生想要做一个优秀的员工就必须具备下面的职业素养

像老板一样专注

作为一个一流的员工,不要只是停留在“为了工作而工作、单纯为了赚钱而工作”等层面上。而应该站在老板的立场上,用老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像老板那样去专注工作,以实现自己的职场梦想与远大抱负!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不做雇员,要做就做企业的主人,第一时间维护企业的形象。

学会迅速适应环境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不能够迅速去适应环境已经成了个人素质中的一块短板,这也是无法顺利工作的一种表现。相反,善于适应环境却是一种能力的象征,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手中也握有了一个可以纵横职场的筹码,不适应者将被淘汰出局,善于适应是一种能力 适应有时不啻于一场严峻的考验 做职场中的“变色龙”化工作压力为动力

压力,是工作中的一种常态,对待压力,不可回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疏导、去化解,并将压力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高压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取得巨大成就的兴奋剂。别让压力毁了你 积极起来,还有什么压力不能化解

善于表现自己

在职场中,默默无闻是一种缺乏竞争力的表现,而那些善于表现自已的员工,却能够获得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那些善于表现自己的员工是最具竞争力的员工,他们往往能够迅速脱颖而出。善于表现的人才有竞争力把握一切能够表现自己的机会 善于表现而非刻意表现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工作中,学会低调做人,你将一次比一次稳健;善于高调做事,你将一次比一次优秀。在“低调做人”中修炼自己,在“高调做事”中展示自己,这种恰到好处的低调与高调,可以说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低调做人,赢得好人缘 做事要适当高调 将军必起于卒任

设立工作目标,按计划执行

在工作中,首先应该明确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去致力追求。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船没有罗盘一样。每一份富有成效的工作,都需要明确的目标去指引。缺乏明确目标的人,其工作必将庸庸碌碌。坚定而明确的目标是专注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目标是一道分水岭 工作前先把目标设定好 确立有效的工作目标 目标多了等于没有目标做一个时间管理高手

时间对每一个职场人士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时间,但是在同样的时间内,有人表现平平,有人则取得了卓著的工作业绩,造成这种反差的根源在于每个人对时间的管理与使用效率上是存在着巨大差别的。因此,要想在职场中具备不凡的竞争能力,应该先将自己培养成一个时间管理高手。谁善于管理时间,谁就能赢„ 学会统筹安排 把你的手表调快10分钟

自动自发,主动就是提高效率

自动自发的员工,善于随时准备去把握机会,永远保持率先主动的精神,并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他们头脑中时刻灌输着“主动就是效率,主动、主动、再主动”的工作理念,同时他们也拥有“为了完成任务,能够打破一切常规”的魄力与判断力。显然,这类员工才能在职场中笑到最后。不要只做老板交代的事 工作中没有“分外事” 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 想做“毛遂”就得自荐

勇于承担责任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认为:“没有人能够想当然地‘保有’一份好工作,而要靠自己的责任感去争取一份好工作!”世界上也许没有哪个民族比得上德国人更有责任感了,而他们的企业首先强调的还是责任,他们认为没有比员工的责任心所产生的力量更能使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了。显然,那些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员工才能在职场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工作就是一种责任

14.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篇十四

培训总结

今年暑假,有幸来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全国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培训。这次培训班的时间是2013年7月5日至7月24日,总共20天。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知道了高职教育改革理念,理解了什么是任务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式以及如何使用这种任务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式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改革,总的来说是受益匪浅,下面就这次培训做一个总结:

一、综述

这次我参加培训地点是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继续教育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是一所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全日制综合性高等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首批立项建设院校。校舍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学院下设6个二级学院、1个教育集团,11大类43个专业,并涵盖了机电、模具、计算机、电子信息、生化、物流等与当地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全日制高职在校生8000多名,非全日制学生和各类培训人员16000人。学院还是全国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首家高职高专实验基地、教育部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浙江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所等。2005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教大会上受到了表彰。2006年,与宁波海天集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入选 “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是高职院校唯一一个入选案例。由于其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显著的职教成果被教育部设立为全国高职高专教师培训基地。

我参加培训的时间是从7月5日到7月24日,总计学时160.在20天的培训时间里,我们认真聆听了多名专家的讲座和宁职院多名老师的课程设计案例分享。其中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张慧波院长所作的高职教育实践和感悟,宁职院戴士弘教授所作的高职课程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宁职院职教研究所所长任君庆所作的教学与科研,宁职院教务处处长所作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宁职院叶鹏教授所作的课程与教学--实践者的思考等讲座等等。课程设计案例包括机械制图、思政、中医、国际商务单证、唐宋诗词鉴赏、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等。除了培训,基地负责人还给我们布置了作业,比如每天的日志、所带课程的教学整体设计等,最后培训班还安排了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课程整体设计的测评。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感受到宁职院从领导到一线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重视和努力,正是因为能有巨大的付出所以才能换得今天在高职教育领域的成就。而我们学校要想出成绩必须向诸如宁职院这样一批高职示范院校学习。首先要转变观念,教育改革提升到一定程度一定是教育管理的改革,仅有教学改革而教学管理不改革或者教学管理改革不配套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所以正像张慧波院长所说的那样,高职教育改革应该进行顶层设计,然后从上至下逐层开展。其次,改革应该落实到每门课程上去,不仅专业课核心课程要改,其它基础课公共课也要改。改革应该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至于是采用项目化改革还是工作过程为导向还是案例式教学可以依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而异。最后,改革肯定是困难的,是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但是只要我们肯努力,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成功了不仅受益的是学生、学校还有我们自身。

二、宁职院培训的总体印象:

1、培训基地人性化、到位的服务给我很深刻的印象。班主任姒依萍老师、班助李慧慧老师十分负责任,事事与班集体商量,尽量满足全体学员的要求。据我观察,每个学员都私下拿这次培训与以往经历过的培训项目作个比较,都觉得这次培训无论从内容和形式、服务上都占优势。

2、培训讲师都极具代表性和具有个人魅力。张慧波、戴士弘、任君庆、何明友、叶鹏、程勇、胡克满、孙鹏飞、周碧蓉、叶霜霜、黄燕等专家老师,从宏观教学管理改革到微观课程改革,为我们作出了全面的指导和示范。他们个性都十分鲜明,张院长领导大气、戴教授课改权威、任教授语言犀利风趣、叶鹏老师逻辑缜密等等,给我印象十分深刻,极其钦佩。

3、培训内容很现实,就是要我们将自己的一门课按照能力本位进行项目化改造。这个要求看似单一,但做起来很难。每门课都做成一个或几个项目贯穿始终,这个突破点的寻找十分费脑筋。所以这次培训整体来说,学员都是紧张的。我们都很认真的听讲座,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自己的课程设计改革。

三、得到的启发:

1、精品课首先应是观念上的精品,所谓思想决定行动。如果观念上没有更新,再怎么“添油加醋”,课程仍然会原地踏步。

2、理解了“项目”、“情境”、“任务”的关系。要设计出与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项目与任务;要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与任务。上课不是布置任务,而是描绘出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下,学生自主思考该如何做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情境是项目、任务发生的原因。情境来至于工作过程,但不是简单工作过程的照搬照抄,而是根据教学课程体系的要求,有针对有目的的把工作过程的情境引入教学,是工作过程的升华。

3、课程改革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老师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但是光有老师的教学改革是行不通的。课程改革上升到一定高度,一定是教学管理的改革。教学管理必须为教学改革服务,为教学改革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从下往上的改革思路一定会在行进过程中夭折,会使老师对学校从“没有满意”发展成“不满意”,造成负面效果。深职院、宁职院都是从上往下的改革作风,从领导层开始下定决心,全校教师共同实施课改大计,才能取得卓越成效,这是我们真正要学的东西。

4、课改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课改不改都能上,都行,但是教学效果怎么样呢?这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急不燥。

5、如果一个课程的教学学生很闲而老师很忙的话,这个教学肯定是失败的,如果反过来,教学过程学生很忙而老师很闲的话,这个教学肯定是成功的。我们现在有很多的课程教学,老师很忙,基本是满堂灌,两节课下来,老师累的汗流浃背,而学生呢,昏昏欲睡,要不就是玩手机或聊天。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许适合于本科层次的学生教学,但是对于我们高职学生却是不适合的。有的老师在抱怨学生高考分数低,学生底子差的时候,我想说一句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学生上课的时候没有兴趣,学不进去,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学或者学不好,你看他们打电脑游戏的时候怎么玩得这么好,打篮球的时候怎么这么有激情呢,就是因为那是他们喜欢的东西。那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带给学生喜欢的东西呢。

四、我自己的课程改革:

当老师也有5年多的时间了,在这5年间做为一个老师,我也一直想当一个合格的老师,不断努力着试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但也有时候感觉到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也尝试过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但教学过程中总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而教学的效果也并不那么尽如人意。通过这次学习和课程设计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之前的种种关于课程的内心的纠缠在这里好像都迎刃而解了。课程改革可以说现在是一种趋势,我们学校也在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但是,不管我怎么努力都好像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虽然自己也很努力的去做,但是在教学效果上来看总也没有什么大的改观。

通过这次的学习,学习了戴士宏老师的关于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的先进理论,这套理论很完善,它的核心的内容就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首要目标,手段就是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把工作过程引入教学,以任务驱动学生能力的快速提高,让学生更愿意主动的去学习。然后学习宁职院各位老师的各种专业的实例解说,感觉自己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并以此来指导我的《空气调节》课程的课程设计改革,虽然在开始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不知道如何把能力本位引入到我的课程,比如不知道如何改造现在以知识本位为主的教学体系,比如不知道如何进行情境设计等等。最终完成了我的课程设计。在这个设计中我的核心思想是用情境导入项目,用项目引入任务。

1、课程模块设计

2、教学情境设计

3、教学考核设计

最后,课程设计虽然完成了,但是我觉得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设计本身并不完善,还有很多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其次课程的实施性还不是很强,要想在课堂上真正实施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第三,课程设计要求有很多的工厂及公司工作的经验,这正是我欠缺的。我将在未来合适的时间找机会到工厂和公司实习,增加我的实际工作的经验,以此来不断完善我的课程改革设计,来完善我的课程教学。

上一篇:中学保卫干部的简要述职报告下一篇:现代诗精选3汪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