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别]常见中药材的水试鉴别法

2024-06-30

[中药鉴别]常见中药材的水试鉴别法(共11篇)

1.[中药鉴别]常见中药材的水试鉴别法 篇一

荧光鉴别,是利用中药材所含有的某些成分可在紫外光或常光下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来鉴别中药材。用于观察荧光现象的仪器被称为紫外光分析仪,一般用于鉴别钱币的紫外光验钞机也可同等使用。鉴别时,将中药材样品或粉末或浸出液置于暗处的紫外光下进行观察即可。

一、中药材粉末或纵横切面置紫外灯下观察

1.麻黄:药材纵剖面边缘显亮白色荧光,中心显亮棕色荧光。粉末或药材表面显亮棕色荧光。

2.牛蒡子:粉末显绿色荧光。

3.黄柏:药材断面显亮黄色荧光。

4.地骨皮:外表呈棕黄色,常散有金黄色斑;断面木栓层呈棕色,韧皮部呈淡蓝色荧光。

5.沉香:颗粒部分显海天蓝色荧光,部分显灰绿色荧光。

6.秦艽:横切面显黄白色或金黄色荧光。

7.浙贝母:粉末显淡绿色荧光。

8.麦冬:薄片显浅蓝色荧光。

9.怀牛膝:饮片显黄白色荧光。

10.川牛膝:饮片显淡蓝色荧光。

11.黄连:饮片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12.延胡索:切面或粉末显亮黄色荧光。

二、中药材的水或醇浸出液点于滤纸上,直接或经化学处理后置紫外灯下观察

1.马兜铃: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显黄绿色荧光。

2.丹参:药材水提醇沉液点于滤纸上,显亮蓝灰色荧光。氨水熏20分钟,显淡亮蓝绿荧光。

3.高良姜:药材95%乙醇浸泡液点于滤纸上,氨熏后显黄色,挥去氨后颜色变浅,喷以1%aicl3试液,置荧光灯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4.白芷:水浸液点于滤纸上,显蓝色荧光。

5.前胡:乙醇浸出液点于滤纸上,显淡天蓝色荧光;滴加15%naoh试液后,荧光消失。

6.三七:甲醇浸提液点于滤纸上,显淡蓝色荧光。

7.葛根:甲醇浸提液点于滤纸,喷以1%aici3乙醇溶液,显鲜黄绿色荧光。

8.苦参:甲醇回流液点于滤纸上,喷以5%aici3乙醇液,晾干,显黄绿色荧光。

9.木瓜:水回流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喷以1%aici3乙醇液,晾干,显蓝色荧光。

10.关木通:75%乙醇回流液点于滤纸上,晾干,显天蓝色荧光。

11.大黄:稀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滴加稀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灯下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

三、中药材的水或醇浸液直接置紫外灯下观察

1.银柴胡:药材的无水乙醇浸提液呈亮蓝微紫色荧光。

2.苏木:水浸液显黄绿色荧光。

四、药材的水浸液或水煎液置日光下观察

1.秦皮:水浸液可见碧蓝荧光。

2.板蓝根:水煎液可见蓝色荧光。

五、其他

芦荟的水浸液与硼砂共热后置紫外灯下呈亮黄色荧光。

2.[中药鉴别]常见中药材的水试鉴别法 篇二

关键词:中药材,外观鉴别

1金银花

1.1正品为忍冬科植物, 忍冬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呈棒状, 上粗下细, 略弯曲, 黄白色或绿白色, 贮久色渐深, 密被短柔毛, 偶见叶状苞片。

1.2伪品按2005版《中国药典》, 山银花、红腺忍冬均为山银花, 冒充金银花也被认为是假药。另外, 金银花主要是掺入滑石粉、淀粉等一些杂质, 来增加重量[1]。

2山茱萸

2.1正品药材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干燥成熟果实的果肉。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 长1~1.8 cm, 宽0.5~1.3 cm, 厚约0.1 cm, 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 皱缩, 有光泽, 略透明。顶端有的有圆形萼痕, 基部有果梗痕, 质柔软, 气微, 味酸、涩、微苦。

2.2伪品掺矾山茱萸,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干燥成熟果肉掺入白矾而成。本品与正品性状类似, 唯表面明显有白霜状物。气微, 味涩。

3阿胶

3.1正品药材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熬, 浓缩而成的固体胶, 本品呈整齐的长方形块状, 大小不一, 表面棕黑色或乌黑色, 平滑, 有光泽, 对光透视略透明, 边缘半透明, 质硬酥脆, 拍之易碎。断面棕黑或乌黑色, 平滑有光泽, 气微, 味微甘。

3.2伪品 (1) 黄明胶为牛科动物牛的皮经加工而制成的固体胶, 本品呈长方形块状, 大小不一, 表面棕黑色, 略带光泽, 质硬而脆, 易破碎, 断面乌黑, 具玻璃光泽, 气微腥, 味微甘。 (2) 假阿胶为其它动物皮或硬塑料等的伪制加工品, 本品呈长方块形, 厚薄不一, 表面黑褐色, 质硬, 不易断碎, 断面灰黑色, 略具玻璃光泽, 具粘性, 略带腥气, 味微甜。

4三七

4.1正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甘草根。略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 , 长1-6CM, 直径1-4CM。表面灰黄或灰棕色, 有断续的纵皱纹及少数皮孔, 顶端有茎痕, 周围有瘤状突起, 侧面有支根断痕。质坚实, 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类。横切面灰绿、黄绿或灰白色, 皮部有棕色树脂道斑点。气微, 味苦而后微甜。

4.2.1伪品:菊三七为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呈拳形团块状, 长3-6CM, 直径约3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 有多个瘤状突起, 突起物顶端有茎痕或芽痕, 下部有须根。质坚实, 不易折断。断面淡黄色, 有突起的筋脉纹, 断续排列成2-3圈, 形似菊花心纹理, 角质。气微, 味微苦。

4.2.2竹节三七为五加科植物竹鞭状扁圆柱形, 长5-22CM, 直径0.8-2.5CM, 节间较短, 每一节上方有一圆形微凹的茎痕.表面淡黄白色或灰褐色, 腹面有致密的纵皱纹.质坚硬, 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至淡黄色, 有数个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香, 味微甜[2]。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8

3.[中药鉴别]鉴别真假西洋参 篇三

参滋补作用强,适用范围广,深受人们欢迎,但因其价格昂贵,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以人参冒充西洋参出售。两者虽为同属植物,但功用却各有不同: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能补肺降火、养胃生津,而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可大补元气、强心固脱、安神生掌。更有甚者,一些人竟用小的白芷伪制成西洋参来牟取暴利。白芷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全无西洋参的效用。人们如果上当受骗,不仅经济e遭受损失,还可能贻误病情,因此。应学会辨别真假西洋参。

鉴别西洋参的真伪,主要是通过外形、颜色、质地、断面和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来判断。

进口西洋参圆柱形或纺锤形,无芦头、须根和支根。表面土黄色或类白色,去皮者为白色,带粉,全身有横向内陷细环纹,狭线形横向皮孔及众多不规则的纵皱纹,顶端的环纹较密,色较暗。质硬,体轻,不易折断。断面平坦,呈淡黄白色,无裂隙而有放射状花纹,以及明显的棕黄色形成层环,皮部散有黄棕色树脂道。气微芳香,味苦带甘,有粘性,含口中能生津

国产西洋参主根圆柱形,常带有芦头,无支根但有须根。表面浅黄褐色或黄色,皮细腻,上部有密集横环纹,全体有纵皱纹,并具横长皮孔样栓化疤痕,一般较细长,微隆起。质坚、体重,断面呈淡黄白色,形成层环纹色较深,并散有多数红棕色小点,放射状纹理明显。气微香,味微苦、回甜。一般质量较好的西洋参应该具有条匀、质硬、体轻、表面横环纹紧密、气清香和味浓郁的特征

生晒参伪制的西洋参外形与真品西洋参相似,但其表面呈灰黄色或黄白色,横环纹疏浅断续,纵皱纹深而明显,形成层环纹为棕黄色,有人参特有的香气,味甘、微苦。少数带有芦头的伪制西洋参可见较长芦头,并有纤维状或鳞白芷伪制的西洋参外形亦与真品西洋参相似,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横纹及细纵纹,横向突起的疙瘩状皮孔特别明显。质地坚硬,体轻,端面白色,粉性,木部较小,占横切面积的1/3,并散有黄棕色油点。气微香,味苦、辛。

4.[中药鉴别]常见中药材的水试鉴别法 篇四

龙胆

来源于龙胆科植物龙胆、三花龙胆、条叶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产地:龙胆主产于东北等地区。坚龙胆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性状特点:龙胆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质脆,断面有5~8个木质部束环列。气微,味甚苦。坚龙胆根表面无横皱纹,表皮膜质,易脱落。质坚脆,断面皮部与木部易分离。显微特点:龙胆根横切面:表皮残存。外皮层明显,内皮层明显,每一个细胞由纵向壁分隔成数个类方形小细胞。形成层不甚明显。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坚龙胆无髓部。成分:均含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如龙胆苦苷。当药苦苷、当药苷等。含量测定:《中国药典》版一部规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龙胆苦苷不得少于1.0%。

附注:伪品鬼臼为小檗科植鬼臼的干燥根及根茎。根茎呈不规则块状,上端可见凹陷的茎痕。根圆柱形,表面棕褐色,平坦或显纵皱纹。断面显粉性,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苦。六角莲为小檗科植物桃儿七的干燥根及根茎。根横切面显微特征可见皮层木化纤维众多,初生木质部五原型。

秦艽

来源于龙胆科植物秦艽、粗茎秦艽、麻花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性状特点:秦艽呈圆锥形,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沟。根头部常膨大,多由数个根茎合着。质坚脆,断面木部黄色。气特殊,味苦而涩。麻花艽呈圆锥形,下部由数个小根互相交错纠集呈麻花状。质松脆。断面呈枯朽状。小秦艽主根通常一个,较瘦小。残存茎基有纤维状叶鞘,表面棕黄色,断面黄白色。

徐长卿

来源于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及根茎。根茎呈不规则柱状,四周生多数细长的根。根表面淡褐色或淡棕色。质脆易折断,有粉性。香气特异,味辛,有麻舌感。

成分:含牡丹酚。

紫草

来源于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或紫草及内蒙紫草的干燥根。产地:新疆紫草主产于新疆、西藏等自治区。紫草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紫草主产于内蒙、甘肃。性状特点:新疆紫草(软紫草)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多扭曲。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常十余层重叠,易剥落。质松软,断面呈同心环层,木质部较小。气特异,味微苦、涩。紫草(硬紫草)皮部薄,木部较大。内蒙紫草皮部略薄,常数层相叠,木部较小。饮片新疆紫草片(软紫草)为不规则圆柱形切片或条形片状。紫草片(硬紫草)为不规则的厚片。显微特点:根横切面木栓层将韧皮部、木质部层层分隔。木栓细胞及薄壁细胞均含紫色素。成分:均含有羟基萘醌色素类,为有效成分。理化鉴别:取粉末置试管中,将试管底部加热,生成红色气体,并于试管壁凝结成红褐色油滴。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版一部规定,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含羟基萘醌总色素以左旋紫草素计算,不得少于0.80%。

丹参

来源于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产地: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等省。性状特点:根茎粗短,根数条,长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老根外皮易成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气微,味微苦涩。栽培品粗壮,外皮紧,断面角质状。显微特点:根横切面木质部8~10数束,木质部纤维常成束存在于中央的初生木质部。成分:含结晶性菲醌类化合物: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等。隐丹参酮是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其水溶性成分中分得原儿茶醛、丹参酸甲、乙、丙等。理化鉴别:(1)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条上,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亮蓝灰色荧光。将此纸条悬挂在氨水中(不接触液面),20min后取出,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淡亮蓝绿色荧光。含量测定:《中国药典》年版一部规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规定,本品含丹参酮ⅱa不得少于0.20%。

黄芩

5.[中药鉴别]天麻伪品巧识别 篇五

常见的假天麻主要有以下几种:

马铃薯,别名土豆。块茎呈长椭圆形,压扁状,表面无沟纹及皱纹,鹦哥嘴及点状环痕均为人工捏造,干后产生细裂纹,味淡且甜。

大丽花块根,别名大丽菊。块根扁缩,纺缍形,象牙白色,有细小的平行纹理,体轻,味淡微甜,嚼之粘牙。

紫茉莉根,別名胭脂花。根呈长圆锥形,有纵沟及星点状下陷或小洞状的须根痕,味淡、有刺喉感。

芭蕉芋的根茎。顶端有茎基,灰棕或灰黄色,半透明,质坚硬,表面可见微突起而不连续的须根痕。

羽裂蟹甲草的块茎,别名羊角天麻。外形似天麻,环节明显,但无鹦哥嘴,质坚,表面有不规则沟纹及皱纹,并有疣状须根痕,一端有残留茎基,略下凹,圆形。    .

芋的一年生块茎。呈压扁状,有纵沟及皱褶,顶端有芽苞残基,下端有棕色的圆形疤痕,断面粉白色,微甜有麻舌感。

黄精根状茎,别名老虎姜。有结节,有细皱纹及稍隆起的环节,茎痕明显,呈圆盘状,俗称鸡眼,其上布有许多小麻点,味甜,嚼之有粘性。

栝楼的干燥块根。呈不规则的圆,纺缍形,一端有茎基残留或扎成短嘴状。纵断面富粉性,有黄色筋脉条纹。

商陆干燥根,別名山萝卜。呈纺缍形,顶端常有茎基残留或两端均为切面痕,可见同心环状层纹,外表可见须根痕,味淡,麻舌。

6.中药材的鉴别与检测 篇六

中药材的真假、质量的好坏, 会直接影响临床应用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于中药材的鉴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中药材的鉴别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有很多, 通常可分为对植物自然形态的鉴别, 对炮制药材外表性状的鉴别, 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的鉴别, 以及化学分析、生物测定等鉴别方法。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 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 也就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的鉴别。

(1) 看外观, 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 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等。 (1) 看药材的表面, 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药用部位的不同, 其外形特征会有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 而根茎类药材都有较多的茎痕, 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状等等。另外, 一些药材有着它们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征, 或光华、或粗糙、或长有鳞叶、皮孔、茸毛和突起等。 (2) 看颜色。药材颜色的不同或变化, 不仅与它的品种和本身的质量有关, 不适当的加工和储藏方法也会直接影响药材的色泽, 因此颜色是鉴别药材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 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 (3) 看断面。无论植物也好, 动物也好, 都是由一层层的组织器官构造而成的, 当药材被切开, 这一层层的构造就会清晰地展现出来, 就像古树的年轮一样。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 而这些特征就是药材内部构造的直接体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各种分层、纹路和不同形状的小点。

(2) 手摸, 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 疏松还是致密, 光滑还是粘腻, 细致还是粗糙, 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不同药材的质感是不一样的, 即使是同一种药材, 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 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3) 口尝和鼻闻, 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 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 尤其对于鉴别一些有浓郁气味的药材是很有效的, 如薄荷的香、鱼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尝法鉴别药材的意义不仅在于味道还包括“味感”, 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学物质也有密切关系, 在中药材口尝鉴别的实践中, 可按药材的品种和质量分类进行判断。

(4)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 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

2 中药材的检测

在中药饮片质量抽查中, 不仅存在外观质量不合格的品种, 还常存在药品质量标准不合格的产品。中药材的本身仅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 其外部往往也粘附泥土、砂石、石灰粉等无机杂质 (以根和根茎类药材及某些动物类药材更易见) 。药材粉末直接入药的制剂, 若投料前挑拣清洗不净, 外来的无机杂质有可能被带到制剂内, 直接影响制剂的质量, 因此, 进行中药材测定以作为控制药材质量的一种手段, 是十分必要的。[2]

2.1 药材取样法

(1) 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 (1) 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 取样5件; (2) 100~1000件, 按5%取样; (3) 超过1000件的, 超过部分按1%取样; (4) 不足5件的, 逐件取样; (5) 贵重药材, 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 破碎或粉末状药材的取样:包件多的, 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1) 一般药材100~500 g。 (2) 粉末状药材25 g。 (3) 贵重药材5~10 g。 (4) 个体大的药材, 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如药材的个体较大时, 可在包件不同部位 (包件大的应从10 cm以下的深处) 分别抽取。

(3) 平均供试品的量:平均供试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的3倍数。

2.2 杂质检查法

中药中杂质的混存, 直接影响药材的纯度。这些杂质系指:来源与规定相同, 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无机杂质, 如沙石、泥块、尘土等。

2.3 水分测定法

第一法 (烘干法) :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第二法 (甲苯法) :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消除了挥发性成分的干扰, 测定准确度高。但样品消耗量大且使用过的样品不能回收利用, 故不适合贵重药材的水分测定。本法适用于蜜丸, 如:六位地黄丸。

第三法 (减压干燥法) :本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样品消耗量少, 用过的样品可以回收再利用。

第四法 (气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按药典规定进行。本法方便, 快速、灵敏、准确, 且不受其它组分的干扰, 不受环境湿度的影响。被广泛用于各类中药制剂水分的测定。

2.4 灰分测定法

(1) 总灰分测定法:总灰分是指中药材经加热炽灼灰化遗留下的无机仅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 其外部往往也粘附泥土、砂物;酸不溶性灰分主要为不溶于稀盐酸的砂石、泥土等、石灰粉等无机杂质。药材的总灰分包括药材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 (即生理灰分) 以及药材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 (即外来杂质) 。

(2)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酸不溶性灰分即总灰分中不能溶于10%盐酸的灰分。测定酸不溶性灰分能较准确地表明药材中有无泥沙掺杂及其含量。

2.5 浸出物测定

例:刺五加胶囊, 取本品10粒, 倾出内容物, 精密称定, 研细, 精密称取适量 (约相当于刺五加浸膏0.75 g) , 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 以甲醇作溶剂进行测定。其控制指标为甲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30%。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在历经数代人们的总结、提炼, 形成如今的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 并逐渐形成像河南“四大怀药”“浙八味”等一系列的道地药材, 正是这些道地药材以质量可靠、性能稳定、效果确切, 为我国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确立了道地药材的独特地位。道地药材就是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3]历史发展到今天, 总结前人经验, 补充完善、制定中药系列标准是中药现代化的需要, 也是中药国际化, 造福全人类的需要。

摘要: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优秀文化的瑰宝, 中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成分复杂, 中药材在保管过程中因采取措施不当、或者在药材的生长加工过程中药物残留, 重金属含量增高等因素, 都可能导致药材的变质、发霉。药材粉末直接入药的制剂, 若投料前挑拣清洗不净, 外来的无机杂质有可能被带到制剂内, 直接影响制剂的质量, 因此在选取中药材时要进行系统的鉴别与检测。

关键词:外观,口尝,水试,取样,水分测定,灰分测定

参考文献

[1]杜毅.中药学[M].北京农学出版社, 2007.

[2]张丽.现代中药学[M].上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

7.[中药鉴别]如何识别真假野山参 篇七

一、野山参(生晒参)的性状

1.参芦(根茎):野山参长有比其主体(主根)较长或等长、光滑如筷状的圆芦(俗称雁脖芦),圆芦上端生有数个或多个状如马牙或堆花样的芦碗 (茎痕)并依次排序,清晰可数,又称二节芦或三节芦。

2.参芋(不定根):在圆芦上部周围生有多条较粗壮的形如枣核状的芋。

3.主体(主根):多呈人字形、疙瘩形、跨海形等(俗称武形体),也有少量的顺长圆柱形 (俗称文体),其体径一般约为 1.5~3.5cm之间,长度约为2一 locm之间,整体呈灰黄色,有灵性感。

4.体纹(肩纹):在主体的上端部生有多条紧密连贯、排列有序、深陷细密的环状横纹(俗称铁线斗纹),其纹幅总宽度一般在lcm以下,横纹下部有纵纹。

5.须条(支根须):在主体的下端自然分杈,一般生有两条均匀细长、柔韧性较好的长须(较主体长数倍),清晰不乱,无细毛须(俗称皮条须),并具有明显的珍珠点(疣状突起点)。

凡具有以上五大性状特征的人参为极品野山参;也有五形不全者,但其必符合芦、纹、须三大性状特征才是野山参。

二、移山参类人参的性状

移山参类人参的种类分为移山参、籽山参、趴山参和工艺参。虽然种类不同,但其性状大致相同。

1.参芦(根茎):短而粗,芦碗较大,多为数个呈排列松散,茎痕较浅,尚有部分短粗的转向芦和缩脖芦,也有较多细长的线形芦或竹节芦。

2.参芋(不定根):多侧生多条,呈细长的柳条状,少有蒜瓣状,无枣核状芋,线芦、竹节芦侧生芋较少。

3.主体(主根):多粗胖顺长,较野山参明显粗大虚嫩,呈黄白色,少有菱形体。

4.体纹(肩纹):主体上端生有少量、粗浅,多不连贯,有松散的环纹,并具有散纹状(跑纹)。

8.中药鉴别依据及方法探析 篇八

关键词:中药鉴别,鉴别依据,鉴别方法

我国对中药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悠久的历史, 关于中药形态特征的记载也非常之多, 但是由于一些文献记载并不详尽, 导致很多中药品种混乱现象比较突出[1], 因此就衍生了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有关中药品种和特征, 并并制制定定中中药药质质量量标标准准以以开开发发新新药药源源的的一一种种应应用用学学科科[[22]]。。而而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药鉴别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新的学科理论和实验技术不断渗透到中药鉴别领域中。中药鉴别依据和方法不断向着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对近些年出现的中药鉴别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简单单介介绍绍。。

1 色谱法

色谱法又被成为层析法。其鉴别依据是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色谱法正是利用这种差异而使各组分离, 并根据分离所得到的色谱图进行中药鉴别。色谱法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 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于中药鉴别, 它不仅能对中药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还能对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近年来色谱法已经成为中药鉴别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王雪莲[1]对色谱法的具体分类进行概括, 提出其主要包括:薄层扫描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以及气相色谱法。以薄层色谱法为例, 它又被称为薄层层析, 是一种层析分离技术, 它通过将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 加以合适的溶剂作为流动相, 对药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2 光谱法

光谱法的鉴别依据是:通过某一段波长, 检测中药对这段波长的吸收情况和吸收光谱的情况。光谱法主要包括: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导数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荧光光谱法以及质谱法[3]。以红外光谱法为例, 杨飞勇等[9]提出通常我们所用的红外光谱法主要是指中红外光谱分析, 它以波长为横坐标, 强度或者其它随波长变化的性质为纵坐标, 将得到的能够反映红外射线与物质作用的谱图, 具有特征性强、简便迅速、取量小以及准确等特点。比如, 熊胆为较为名贵的药材, 但若用猪胆或者牛胆冒充, 一般的鉴别方法是很难鉴别的, 但用红外光谱法则能显著显示熊胆和猪胆、牛胆的区别, 迅速进行真伪鉴别。

3 热分析法

热分析法的鉴别依据是:在相同环境下对中药和参比物进行加温, 对比两者的温度变化、加温时间等, 以达到鉴别中药的目的。周雨箐[3]对热分析法按照分析内容进行分类,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热重量法、差示扫描热量法以及差示热量分析法。应用最多的是差示热量分析法。

4 中药指纹图谱检定技术

中药指纹图谱检定技术借鉴了法医学中的指纹鉴定, 但又不单是简单的概念重复。中药指纹图谱鉴定技术指的是中药在经过适当的处理之后, 将中药中一部分化学成分信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表达, 比如中药中的已知活性成分、非活性成分以及部分未知成分, 将表达出来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然后根据指纹特征和技术参数进行说明[4]。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鉴定手段, 主要用于评价中药质量的真实性、稳定性以及优良性。

5 中药生物效应鉴定法

中药生物效应鉴定法的鉴别依据是:中药的归经、功能主治, 其主要是通过高效液相、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现代分析分离手段与放射性配体研究中药中的活性成分, 建立中药质量评价系统[5]。该方法的表征体现主要有:有效成分半数、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浓度EC50值、表现解离常数Ki值、半效抑制浓度IC50值等。

6 分子生物学技术

该方法主要是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 产生于1985年, 它是一种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的快速体外DNA片段扩增技术, 因此也被称为无细胞分子克隆技术。该技术的问世给中药鉴别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PCR能够将中药中所提取出来的痕量的DNA扩增到足以用来检测分析的数量[6]。而由PCR延伸出来的鉴别方法很多, 比如:RAPD、RFLP、SSR、AP-PCR、DNA、AFLP等[8]。以DNA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最为常用, 在目前这个绝大多数动植物都并不具备基因组DNA资料的情况下, 它不需要进行专门设计扩增反应引物, 也不需要预先知道要被研究生物基因组的相关核苷酸序列, 能够适合各种品种之间的差异, 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并且该方法还具有快速、专属性强、准确以及重现性好等特点[7]。但是由于目前中药中很少有DNA存在, 因此该方法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它仅限于能够被提取到DNA存在的药材鉴别中。

7 化学模式识别法

20世纪60年代末, 模式识别被引入化学领域, 其鉴别依据为:物以类聚。即两个相似或者同类样本间的距离是比较近的, 因此就能够根据相近距离的函数来进行判别和分类, 然后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胡妮娜等[10]提出化学模式识别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技术:主成分分析法、贝叶斯判别法、SIMCA分类法、聚类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模糊动态聚类分析法、导线谱线组法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等。中药鉴别就是运用这些方法将中药中的成分提取物的光谱或者其它一些经量化的数据指标, 运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从这些指标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从而获取能够用于中药鉴别的有效信息, 也就是说它是以计算机代替人的一种对药材进行分析、判断、鉴别的方法。

8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中药鉴别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目前临床上关于中药的鉴别依据和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由于我国中药品种繁多、形态各异, 尤其现在对于药材的加工炮制方法也很多, 对于药材的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药材的某些特性, 容易造成药物的真伪难辨。因此, 笔者认为在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中药鉴别时, 应该博览众法、灵活运用, 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中药鉴别工作,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王雪莲.浅谈中药鉴别依据及方法[J].大家健康, 2011, 5 (8) :49-50.

[2]周雨箐.中药鉴别方法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 2009, 21 (4) :22-24.

[3]张汉明, 徐铁峰, 秦路平, 等.中药鉴别研究的发展和现代鉴别技术介绍, 2009, 22 (1) :59-60.

[4]张建忠, 栾丽, 王艳春.浅谈中药的火试法鉴别[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5 (10) :213.

[5]陈惠红.几种全草类中药及其混淆品的鉴别[J].淮海医药, 2009, 11 (3) :258.

[6]刘敏莉, 李柏.常用中药鉴别方法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 2009, 10 (25) :212-213.

[7]杨飞勇, 宋宇鹏, 周玉芬.红外光潜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10 (25) :321-322.

[8]袁浩.紫外谱线组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 2010, 8 (11) :49-51.

[9]邸平, 孔德辉, 解朝霞.浅谈中药鉴别的方法与技术[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10 (8) :101-102.

9.几种易掺杂混淆中药的经验鉴别 篇九

1 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中药材的鉴定依据目前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和《部颁进口药材标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炮制规范。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级药品标准上没有收载的药材, 可根据有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进行鉴定、分析。取样方法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版一部) 附录Ⅱ。中药鉴定的对象非常复杂, 有完整的中药 (个子货) , 有碎块、饮片、粉末, 还有提取物、中药成方制剂。可根据不同的对象、目的, 选择相应的方法, 有时还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常用的中药鉴定方法有4种, 即: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2 几种常见中药的真伪鉴别

2.1 通草与伪品向日葵茎髓

2.1.1 通草

本品源于《神农本草经》, 《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收载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 (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 K.Koch.) 的干燥茎髓。呈圆柱形, 长20~40cm, 直径1~2.5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 有浅纵沟纹。体轻, 质松软, 稍有弹性, 易折断, 断面平坦, 显银白色光泽, 中部有直径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 纵剖面呈梯状排列, 实心者少见。

2.1.2 伪品向日葵茎髓

为菊科植物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 Linn) 茎髓充伪通草, 长10~30cm, 直径0.8~1.8cm, 表面纵纹明显较正品粗糙, 有时可见纤维状物。其断面为实心, 无光泽, 不中空。

综上, 正品通草来源为通脱木, 其鉴别要点为在药材表面比较光滑, 有光泽;断面中空而有圆形隔膜。伪品向日葵表面较粗糙, 中央无空心。

2.2 马勃与伪品小灰包

2.2.1 马勃

本品为灰包科真菌植物蜕皮马勃 (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 、大马勃 (Calvatia gigantean (Batsch.Ex pers) Lloyd) 或紫色马勃 (Calvati lilacina (Mont.er Berk) Lloyd) 的干燥子实体。脱皮马勃呈扁球型, 无不孕基部。直径15~20cm, 包被灰棕色至黄褐色, 纸质, 常破碎成块片状, 孢体灰褐色和浅褐色, 紧密有弹性, 用手撕之, 内有灰褐色棉絮状的丝状物。触之则孢子呈尘土样飞扬, 手捻有细腻感。大马勃不孕基部小或无, 残留的包被由黄棕色的膜状外包被和较厚的灰黄色的内包被所组成, 光滑。

2.2.2 伪品小灰包

为同科真菌植物小灰包Lycoperdon Pusillum Batch ex.Pers。的干燥子实体伪充马勃使用, 其呈陀螺形。2~3个丛生一堆或单个, 直径1~2cm, 外表土黄色至淡茶褐色, 无不孕基部。包被2层, 外包被易于脱落的一层细小的颗粒所组成, 内包被薄而平滑。孢体呈密黄色至淡茶褐色。

综上, 正品马勃与伪品小灰包在性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鉴别马勃真伪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3 肉苁蓉与伪品锁阳

2.3.1 肉苁蓉: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2005年版药典收载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或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 (Schrenk) Wight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肉苁蓉多为扁圆柱形,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 密被覆瓦状排列肉质鳞叶, 质地硬而韧, 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 多排列呈波状环纹, 气微, 味甜微苦。管花肉苁蓉呈扁圆柱形、扁圆形及芋艿状等不规则形, 直径4~6.5cm, 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 多扭曲, 密被略呈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片, 体重质坚硬, 无韧性, 难折断, 断面颗粒性, 多呈灰棕色, 有的外圈呈黑色硬胶质样, 黑褐色点状维管束众多, 不规则散在, 有的有小裂隙。气微, 味甜微苦。薄层色谱有甜菜碱的斑点。

2.3.2 伪品锁阳

为锁阳科植物锁阳 (C y n o m o r i u m songaricum Rupr.) 扁圆柱形, 微弯曲, 表皮棕色或棕褐色, 直径15~50mm, 体重、质硬、难折断, 残存三角形黑棕色鳞片, 表皮粗糙, 具明显纵沟不规则凹陷, 断面浅棕色或棕褐色, 有黄色三角状维管束呈不规则环状排列, 气微味甘而涩。用盐酸甜菜碱作对照品其薄层色谱在相应的位置无斑点。

综上, 由于近年来肉苁蓉资源急骤减少, 有人用锁阳科植锁阳冒充正品使用肉苁蓉使用, 它们在性状上虽然有些相似, 但是, 它们化学成分存在着较大差异, 通过薄层色谱很容易看出, 肉苁蓉有甜菜碱的斑点, 而锁阳却没有。

参考文献

10.中药饮片掺伪的鉴别 篇十

许多医院从正规厂家中所购买的中药饮片也存在掺伪情况,对其原因进行探究,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人为掺伪严重,许多药材公司经常到集贸市场中大肆收购中药饮片,不经认真严格的质检就直接供给医院进行流通;二是专业的中药饮片鉴别人员能力不足,对真伪品难以分辨。

因此,加强中药饮片的质量管控,医院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现将几种常见的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述如下。

1 掺入杂质

1.1红花的真伪鉴别

1.1.1掺玉米粉:红花中撒入玉米粉,将其拌匀,然后适量的喷洒清水,待红花的色泽渗透到淀粉中,再以手揉搓,充分晾干制成干品。

1.1.2鉴别特征:掺伪的红花色泽会不鲜亮,花上常附着粉末,粉末一般呈淡黄色或者炎黄色,与红花相互粘结之后整体形状为条状或者块状,以手轻捏即散。

将其放入水中后水会变浑浊,粉末会直接下沉。

若将粉末筛取出来,以口尝之,则会感觉存在玉米面味[1]。

1.1.3掺细砂:将极其细致的砂筛取出来,拌入红花之中,充分拌匀。

1.1.4鉴别特征:红花一般色泽明亮,而且质量较轻,而拌入细砂,抓起后会感觉质量较重,同时手上会附着较为细小的粉末。

将手放置于光下观察,会发现有亮星;将药材放入口中嚼之,有砂粒感;放入水中,粉末会迅速的.下沉。

1.1.5掺菊花粉:捣碎野菊花制成粗粉,然后均匀的掺入到红花中

1.1.6鉴别特征:以眼观之,药材颜色会整体较浅,将其放入放大镜下进行观察,会发现其条叶状与红花形状明显不同,其中有粉末状的物体掺杂。

1.1.7掺红糖:熬制浓稠的红糖水喷洒到红花上,晒干。

1.1.8鉴别特征:红花的整体颜色会较为暗淡,以手触摸会感觉手感稍硬,观察发现有白色粉末附着,口尝味涩。

1.1.9掺明矾:将大剂量的明矾置入水中,喷洒到红花上,晒干。

1.2.0鉴别特征:虽然红花色泽无明显变化,但是手感稍硬,有白色粉末附着,口尝味涩[2]。

1.2 金银花的掺伪鉴别

1.2.1掺盐或石灰水:将盐水或石灰水均匀的喷洒到金银花中,晒干

1.2.2鉴别特征:药材表面附着粉状物或者糊状物,呈黄白色或者白色,短柔毛无法看到。

闻之,清香气较为微弱;尝之,味咸、涩;置入热水中,水变浑浊,有沉淀物沉积于水底,呈灰白色。

1.3 青天葵的掺伪鉴别

1.3.1掺泥砂:一般常在青天葵卷中包入泥砂

1.3.2鉴别特征:抓起后感觉药材体重,以手捏之有棘手感,同时伴有砂粒的摩擦声响出现。

将青天葵置入水中,叶片经过水的浸泡舒展开,就会发现里面包裹的泥沙。

1.4 天竺黄的掺伪鉴别

1.4.1掺碎花岗岩:将花岗岩打碎后均匀的掺入到人工合成的天竺黄中

1.4.2鉴别特征:花岗岩质地坚硬,难以产生破碎,观其断面会发现药材的光泽及亮度均相对黯淡。

以手搓之,会出现碎石碰撞之声。

2 以伪充正

2.1元参冒充野山参

正品:真正的野山参形态如雁脖般稍扭曲,根茎长,上部有芦碗密生,而下部则没有芦碗,主根上端呈现螺旋纹,细密深险,须根长且稀疏,粗细均匀,疣状点密布。

伪品:整体呈浅黄色,具有圆柱形的主根,具纵纹,上部的环状横纹一般由刀刻而成,连接主根及支根的地方胶粘的痕迹明显,根茎细长,芦碗非自然生长,而是粘接加工而成。

11.[中药鉴别]常见中药材的水试鉴别法 篇十一

1 区别

1.1 来源区别[2]

1.1.1 皱皮木瓜

拉丁文名Fructus Chaenomelis Speciosae,别名皱皮木瓜、宣木瓜、红木瓜。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达2m,小枝无毛,有刺。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10cm,宽1.5~1cm。花簇生,淡红色或白色;花柱5,基部合生,无毛;梨果球形或长圆形,长约8cm,干后果皮皱缩。花期3~4个月,果期10个月。各地常有栽培。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浙江。采制:夏、秋季果实绿黄时采摘,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1.1.2 光皮木瓜

拉丁文名Fructus Chaenomelis Sinensis;别名冥楂、土木瓜。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冥楂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的果实。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m,枝无刺,幼枝有淡黄色柔毛。叶互生,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8cm,宽2.5~6cm,边缘有刺芒状锯齿,齿尖有腺点,幼时有绒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5;花瓣5,淡红色;雄蕊多数;子房下位,5室,花柱3~5,基部合生,有柔毛。梨果长圆形,长可至15cm,深黄色,木质,芳香。花期4~5个月,果期9~10个月。各地常见栽培。主产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广西。采制:夏、秋季果实绿黄色时采摘,纵剖后置沸水中烫后晒干。

1.1.3 毛叶木瓜

拉丁文名Fructus Chaenomelis Cathayensis;别名木桃、樜子。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Hemsl.)Schneid的果实。植物形态: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6m;小枝紫褐色,无毛,有浅褐色皮孔。单叶互生;托叶草质,肾形、耳形或半圆形,边缘有芒状细锯齿,下面被褐色绒毛;叶柄长约1cm;叶片椭圆形、倒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11cm,宽2~4cm,先端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有刺芒状锯齿,下半部较稀,有时近全缘,幼时上面无毛,下面密被褐色绒毛,后脱落。花先叶开放,2~3朵簇生于2年生枝上,花梗短粗或近于无梗;花直径2~4cm;萼筒钟状,外面无毛或有短毛,顶端5裂,裂片直立,卵圆形或椭圆形,先端圆钝至截形;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0~15mm,宽8~15mm,淡红色或白色;雄蕊45~50,长为花瓣之半;花柱5,基部合生,柱头头状。果实卵球形或近圆柱形,先端有突起,长8~12cm,宽6~7cm,黄色有红晕。花期3~5月,果期9~10个月。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采制:夏、秋季果实绿黄色时采摘,纵剖后置沸水中烫后晒干。

1.1.4 西藏木瓜

拉丁文名Fructus Chaenomelis Cathayensis;别名榅桲。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西藏木瓜Chaenomeles thibetica Yu的果实。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5~3m,通常多长有长达1~1.5cm的刺;多年生枝条黑褐色、红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屈曲,散生长圆形皮孔。单叶互生;托叶大形,近镰刀形或肾形,长约1cm,宽约1.2cm,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褐色绒毛;叶柄长1~1.6cm,幼时被褐色绒毛,后脱落;叶片革质,卵状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6~8.5cm,宽1.5~3.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中脉及侧脉均微下陷,下面密被褐色绒毛,中脉及侧脉均显著突起。花3~4朵簇生;萼裂片5,宿存,反折,三角卵形,先端急尖,长约2mm;花柱5,基部合生,并密被灰白色柔毛。果实圆形或梨形,长6~11cm,宽5~9cm,黄色。分布于西藏(拉萨、林芝、波密)、四川西部。采制:夏、秋季果实绿黄色时采摘,纵剖后置沸水中烫后晒干。

1.1.5 其他混用品及混淆品

新疆个别地区以蔷薇科植物榅桲(木梨)Cydonia oblonga Mill.的果实代木瓜入药;云南和四川西昌、雅安地区曾以蔷薇科植物栘衣属植物栘依Docynia lelavayi(Franch.)Schneid.和印度栘依D.indica Decne.等的果实作“小木瓜”或“酸木瓜”入药。均属误用。

现也有人将水果番木瓜称为木瓜。其实际为番木瓜科番木瓜属,热带常绿果树,小乔木。栽培种番木瓜,又名木瓜、乳瓜、万寿果。学名Carica papaya L.。番木瓜属有40多个种。较重要的种质资源尚有:茎花番木瓜(caulifolia Jacq.)、秘鲁番木瓜(C.monoica D e s f.)、山番木瓜(C.c a n d a m o r e n s i s H o o k.f.)、五棱番木瓜(C.pentagona Heilb.)、槲叶番木瓜(C.quercifolia Benth.et Hood.)。原产美洲热带地区,中国引入栽培约有200多年历史,产于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1.2 药性区别[3]

1.2.1 皱皮木瓜

性味:性温,味酸。功能主治:平肝舒筋,祛湿和胃。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1.2.2 光皮木瓜

性味:性温,味酸涩。功能主治: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主治风湿痹痛、菌痢、吐泻。

1.2.3 毛叶木瓜

性味:性温,味酸涩。功能主治:驱风、顺气、舒筋、止痛。主治腰膝酸痛、脚气肿痛、呕吐腹泻、腓肠肌痉挛。

1.2.4 西藏木瓜

性味:性温,味酸涩。功能主治:健胃祛湿,舒筋活络。藏医用以治脾虚、消化不良、耳病、咳嗽、脚气肿满、筋脉拘挛及湿痹等。

2 鉴别

2.1 性状鉴别

2.1.1 皱皮木瓜

果实卵圆形或长圆形,多纵剖为两瓣,长4~9cm,宽2~5cm,厚1~2.5cm。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剖面边缘向内卷曲,果肉红棕色,中心部分凹陷,棕黄色。种子扁长三角形,多脱落,脱落处平滑光亮。质坚硬。气微清香,味酸。

2.1.2 光皮木瓜

果实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多纵剖为2~4瓣,长4~9 c m,宽3.5~4.5cm。外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光滑无皱纹,或稍带粗糙;剖面果肉粗糙,显颗粒性。种子多数,密集,通常多数脱落。种子平扁三角形。气微,味微酸涩,嚼之有砂粒感。

2.1.3 毛叶木瓜

果实长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棕色或棕黑色,因干缩而有多数不规则的深皱纹。横断面果肉较薄,厚约0.5cm,每室种子20~30粒,红棕色,扁平三角形。

2.1.4 西藏木瓜

果实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多纵切成2~4瓣。表面红棕色或灰褐色,饱满或稍带皱缩;剖开面果肉较薄,厚约0.5cm,果肉较松软。种子密集,每室25~30粒,红棕色,扁平三角形。

2.2 显微鉴别

2.2.1 皱皮木瓜

粉末棕红色。石细胞类圆形、类长方形、类三角形或类方形,集群或单个散在,纹孔及孔沟明显。纤维成束,有时上下层交错排列,末端多纯圆、术化,常有不规则纵裂纹,孔沟不明显。外果皮细胞多角形,有棕色内含物。中果皮薄壁细胞淡黄色或浅棕色,类圆形或类长圆形,皱缩,偶含细小草酸钙方晶。果肉薄壁细胞壁极厚,极皱缩,细胞界限不清楚,含黄棕色或深棕色物。果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长方形.外壁角质化、胞腔小内含红棕色物。

2.2.2 光皮木瓜

粉末红棕色,石细胞方形、类圆形或长圆形,有的一端狭长.壁厚薄不一,壁厚者几无胞腔,层纹明显,孔沟稍粗,大多分枝,有的胞腔内含棕色或红棕色物。少数石细胞并含淀粉粒或棕色物中包埋有草酸钙方晶。纤维成束或散在。外果皮细胞多角形,有棕色内含物,可见少数气孔。中果皮薄壁细胞类圆形,皱缩,细胞界限不清楚,含细小草酸钙方晶。果肉薄壁细胞较厚,稍皱缩,胞腔内充塞黄棕色物,其中包埋有定粉粒及草酸钙方晶。草酸钙方晶呈方形、菱形或双锥形。淀粉粒单粒类圆形、脐点细缝状;复粒多由2~3分粒组成。

2.2.3 毛叶木瓜

粉末棕红色,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类三角形,孔沟密集,有的呈分叉状,纹孔圆形或线形,有的层纹明显。纤维扁长形或长方形,末端圆钝,顶端略尖,长短不一,胞腔较大。果肉薄壁细胞类圆形,壁皱缩,胞腔中含棕黄色物质。

2.2.4 西藏木瓜

果肉(包括花托及果皮)横切面:花托表皮细胞1列,外壁极厚,内含棕色物;皮层厚,外侧有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内侧有外韧型维管束,稀疏环列。果皮外果皮为石细胞层,由10余列石细胞紧密排列而成,石细胞多角形或稍延长,壁厚,孔沟明显;中果皮薄壁细胞壁稍厚,其间贯有细小维管束;内果皮为多列扁平形厚壁细胞,有的含棕色物。粉末:深红棕色。(1)石细胞无色、淡黄色或橙黄色。类圆形、类长方形、长条形、长椭圆形、类三角形或类方形,直径12~82μm,长至136μm,壁厚5~20μm,层纹大多明显,孔沟细,有的胞腔内含棕色或红棕色物。(2)果肉薄壁细胞(原花托部分)壁较厚,极皱缩,细胞界限不清楚,含黄棕色或深棕色物。(3)纤维成束,有时上下层交错排列,直径11~27μm,壁厚薄不一,木化,常有不规则纵裂纹,胞腔内含棕色物。(4)中果皮薄壁细胞淡黄色或棕色,皱缩。(5)果肉表皮细胞(原花托部分)断面观类长方形,外壁厚14~32μm,角质化,胞腔内含红棕色物,此外,尚有网纹,螺纹导管,色素块。

2.3 荧光检查

取粉末2g,加70%乙醇20mL,回流1h,滤过,滤液滴于滤纸上,待干,喷洒三氯化铝乙醇液,干燥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

2.3.1 皱皮木瓜

蓝色荧光。

2.3.2 光皮木瓜

鲜黄色荧光。

2.3.3 毛叶木瓜

蓝绿色荧光。3.3.4西藏木瓜

绿色荧光。

2.4 化学定性

取粉末2g,加70%乙醇20m L,回流1h,滤过的提取滤液1m L于蒸发皿中蒸干,加醋酐lm L使溶解,倾入试管中,沿管壁加入硫酸数滴。

2.4.1 皱皮木瓜

两液接界处显鲜艳的紫红色环,溶液上层显棕黄色。

2.4.2 光皮木瓜

两液接界处显紫红色环,溶液上层显淡绿色。

2.4.3 毛叶木瓜

两液接界处显棕红色环,上层液显淡黄色。

2.4.4 西藏木瓜

两液接界处显棕红色环,上层液显黄绿色。

3 小结

虽然市场上常见的4种同样叫做“木瓜”的药材都来源于蔷薇科(Rosaceae)木瓜属(Chaenomeles),但只有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近熟果实被《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收载为中药“木瓜”的来源,其他均应作为伪品处理。上面介绍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荧光鉴别和理化鉴别四种方法均能准确鉴别出四者,鉴别工作各单位可依照自身设施条件进行。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I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7.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七十二卷[S].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350-354.

上一篇:器械经营监督检查要点下一篇:大学校园公益广告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