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与人生

2024-12-14

命运与人生(精选16篇)

1.命运与人生 篇一

关于命运与人生为题的作文

一、人生目标

我曾静下心来想着,我们人来到这世间为的是什么?该做的是什么?辛苦一辈子得到的又是什么?

记得有一则笑话,甲、乙两人久未见面,甲是做棺木的,乙以挑大肥为业:有一天他们两人碰巧在路上相遇,甲很关心问起乙: “老兄,近况如何呢?”这位挑大肥的仁兄却皱皱眉头说:“还不是老样子,一天挑到晚,只够一家糊口。”叹了一口气后接着问起甲来:“那么你呢?”这位开棺木店的甲,也很不自在地说:“啊!一天做到晚,也只够一家人用。”

这虽是笑话,但无形中亦流露一般人在人生过程中的写实。假如人只为求填饱肚子,那实在太简单了,一餐只要两个馒头或三两面条足够了,如此一天三餐又能花掉几个钱呢?既然日常生活花费不多,为什么大多数的人都在疲于奔命呢?到底为谁辛苦为谁忙?

俗语说: “有钱能使鬼推磨。”因此有许多人认为钱多多益善;在这现实的经济社会里,的确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那么,当您家财万贯时又将如何呢?这时,您的人生应该过得非常充实、快乐和惬意吧!或许未必吧!古代人先求名再求利,现代人先求利后再求名,身为亿万富豪后,就想在社会上或政坛上争取到某种地位或荣誉。

有人说: “我才不那么俗套,我只想成大事、立大业,为理想而奋斗,为造福人民而努力。”的确有志气,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如牛毛,而成大事、立大业、千古流芳、永垂不朽者却犹如牛角,寥寥无几。

人生诚如白驹过隙,荣华富贵享受有几?那么,人一生中穷尽毕生精力,马不停蹄地忙碌,求的是什么?得的又有什么?人生既然如此苦短,我们到底该如何掌握人生的目标呢?

二、得与失

数年前,有次与友人共聚一室开怀畅饮,友人于酒兴中吟了一首打油诗,当时欣聆之余亦仅一笑了之,而今事隔多年,惟恐辞句有欠完整,观今社会,人心不古,世态炎凉之际,特将此诗一提,愿以博君一笑,且能引以为戒。诗曰:

人心不足蛇吞象,

嫦娥对镜嫌貌丑,

陶朱卜卦求财运。

彭祖焚香祈寿延。

现代人为了追求高度的享受和欲望,一生中不停地奔波和努力,我们人类自古至今,生活、文明一直不停地演进,代代旧人换新人,在这种前仆后继、奋斗不懈的过程中,至今几乎已形成一个共同模式:孩童至青少年阶段,以时间和健康去换取学历,学校毕业后再以时间和健康去换取金钱,病倒后再想以金钱换回时间和健康。听起来似乎蛮有意思,难道人就是这般的无奈吗?

凡事有一得必有一失,有一失也必有一得,这也就是相对论,人生的一切都介于得与失之间,譬如努力用功读书,必将失去健康,书读得好就是得,失去健康就是失,拼命挣钱,钱多就是得,可是拼命挣钱时人体也将渐渐失去健康;凡事都是如此,只是有形与无形的区别罢了,譬如喜欢贪小便宜的人,无形中却失去许多朋友或使自己的人格贬值,雪中送炭虽然失去一点小钱,可是却赢得了真诚的朋友,善于心机的人或许眼前的好处多多,可是长期绞尽脑汁必将导致身心失去平衡而得病。

古人曾说一句话: “为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久损之;为善之人,如庭中草木,不见其长,日久长之。”既然凡事都介于得与失之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取舍呢?让我一步步的告诉各位吧!或许熊掌与鱼翅可兼得哩!

三、学业与人生

前面亦曾提起了学业问题;那么,请问您重视孩子的学业吗?应该很重视吧!甚至认为孩子的学业重于一切,因为在这现代的社会里,学历的高低足以影响一个人这生中的命运与前程,也是君子求财所具备的条件之一。

古往今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永远无悔,一是父母,二是良师。这两种人在一生中不论流下多少血与泪,不知付出多少,依然那么坚持与执著,从不后悔。天下父母心,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子女几乎赔上老命亦在所不辞,只求孩子们能光宗耀祖、前程似锦,尤其现代人在目前时代潮流的熏陶下,无不全力以赴,竭尽心力的栽培小孩。不论吃喝玩乐,只要小孩子喜欢的,给不起仍须拼老命去挣来,几乎有求必应。

接着,就是想把子女塑造成天才儿童,尤其是目前的台湾,孩子才三四岁,就送去学钢琴、舞蹈、绘画、书法、心算及各国语言,把时间安排得非常紧促,上午学钢琴,下午学心算,晚上学英语会话。一直到了小学,白天上学,回家后仍须接受父母的种种安排。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六年小学生涯似乎很快就过去了,紧接着就是更紧张的初中阶段,白天上学,晚上补习,深夜写作业,大清早又须赶到学校自修,几乎给孩子们喘喘气的时间都没有,可怜!孩子们正于成长阶段就已遭百般的摧残,孩童们最值得回忆、最美丽的童年,尽在父母的刻意安排下消失了。

初中毕业后,幸运的孩童们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名落孙山者则须选择一家师资最佳的补习班,好好再苦读一年,以准备明年东山再起,又落榜时则须如此年复一年。古人所说的十年寒窗,是用来形容读书人的辛苦,如今考上了高中,若从幼稚园算起,前后早已超过十年了,或许可松口气吧!朋友,还早得很,进入高中阶段才是最紧张的`时刻,因为台湾的小学门大,大学门小,每年都有几万人想挤进大学的窄门,尤其较热门的科系更是难求,因此高中阶段更须格外努力了。

人生的任何比赛和赌注必然有赢家,在学业的竞争仍然如此,因此每年都有一群兴高采烈、弯腰驼背的青少年走进了大学之道,每年也有不少带着深度眼镜的年轻人走出大学之门;在这漫长的求学过程中总算告一段落,实可贺可喜!可惜,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因为有部分的年轻人长期在这种日夜不休、紧张压力的学习中,导致身心万分疲惫而失去健康,当他领了这份人人向往的大学文凭时,同时也接获了阎王爷的征召令。在这种情景下有谁不痛心呢?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仅二十余载,对国家尚未尽忠,对父母尚未尽孝,如今却犹如昙花一现,永离人寰……,谁之过?莫非造物弄人,命也!运也!

四、金钱与梦想

现代人几乎都认为金钱万能,甚至把钱看得比生命重要,为什么人人重视金钱呢?而且有人贪得无厌,不惜利用种种手段费尽心思百般争取呢?那么,金钱是否万能,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吧!

有一次,我在演讲会中请教了在场的朋友们: “请问,各位想要钱吗?”场内的人没有一位说不要的, “那么,请问各位想要多少?”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 “越多越好。”经过一番妥协后,我告诉了大家: “那么,今天我想送给各位每人新台币一亿元,各位想不想要呢?”这时大家都很高兴地说: “要!”接着我向大家声明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大家拿了这一亿元后,永远不可离开这个屋子。说也奇怪,这时所有的人都不想要这一亿元了。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认为永远不可离开这房子时,虽然有了再多的钱也等于一堆废纸罢了。没错!所以说现代人都很聪明,没有一个笨的。

不过,我却非常疑惑,既然大家都不希望有了钱而却不能离开这房子,为什么有许多人一生拼命赚钱,等到钱未赚足时,人已经病倒在床上,下半生也离不开病房,这和拿了一亿元后不能离开这房子又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大家不想拿这一亿元,而去拼死拼活的挣钱呢?而且必须累得病倒后身心受尽病魔的折腾才甘心呢?这到底为什么?其实人人喜爱金钱,并不是喜爱金钱的本质,而是把钱当做一种垫脚石而已,因此我们共同来对金钱下个定义: “金钱是用来帮助我们达成理想、梦想的一种工具罢了。”

既然金钱只是用来实现理想或梦想的一种工具而已,但欲实现理想并不是光靠金钱就可以,我曾说过:“成功必须具备许多优越的条件,而失败只需一个因素。”假如一个人赚了很多钱时,但人已病倒,请问,如此之下纵然有崇高的理想或伟大的抱负,能否实现呢?或许都将付诸流水,惟有独拥寒毯哀声泪流罢了,因为这时金钱已不再是万能的了。古人说: “凡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那么,该如何摆脱命运的安排呢?请看下文分晓。

2.命运与人生 篇二

该文试图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处境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小说主人公克里斯莫斯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1 暗无光明的人生

福克纳笔下的克里斯莫斯是文学评论界公认的悲剧性人物。刚刚出生就因为身上可能存在的黑人血统,被外祖父扔在孤儿院门口。在孤儿院不仅遭到孩子们的欺辱,外祖父的监视,还因偶然撞见营养师偷情而遭营养师的排挤,五岁就被虔诚的清教徒夫妇收养。由于无法忍受养父严格的请教戒规的束缚,尤其无法容忍养父对他生活的种种干涉,他杀死了自己的养父。从此他的生活便踏上了漫无边际的旅程,失去了别人的监视与看管,更变得孤独无助。在长达十五年的流浪生活中,他当过劳工、勘探工、甚至还贩卖过私酒、也与无数女人鬼混过。这十五年对他来说是荒淫堕落的十五年。他身上可能存在的黑人血统使得他漫无目的地追寻了十五年。他无法容忍别人叫他黑鬼,也无法忍受别人拿他当穷白人来看待。这十五年萦绕在他脑海里最大的疑惑就是自己到底属于哪一个种族。他无奈、愤怒直至到了疯狂的地步,因此他做了很多坏事,想要彻底地毁灭自己而得到解脱。最终,他杀死了自己的情人乔安娜而受到惩罚,流浪生活才得以告终。这个悲剧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与恶劣性并不是种族主义者们所断定的黑种人的劣根性,而是一个无法确定自己身份的人,内心无奈和无助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他影子一样漂游不定的行踪和自虐的气质,他外表的冷漠与意志力,他与女人亲近后又有意的疏远,甚至连他最后的凶杀暴力,其实都是他努力逃避自身的模糊,拼命追求身份的表现。”[5]97

2 处境中的人生

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人永远不可能单独地存在于世界上,因此也必然会受到社会、历史、环境及他人的影响。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他的自由哲学理论中,把作为社会性的人所不可避免的所有因素归结为人的“处境”。他的自由哲学中,“处境”以五种不同的方式显现:我的位置、我的过去、我的周围、我的邻人、我的死亡。一个人的人生和“处境”有着很大的联系。我们总是在“处境”中选择,但是“处境”不会成为选择的限制或障碍。利用“处境”或被“处境”利用造就了人生的喜剧或悲剧。人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由自身选择的结果。下面笔者以萨特的“处境论”的几个方面来解析克里斯莫斯人生悲剧的必然性。

2.1 我的位置

萨特的自由哲学里,人的位置是指人的住所及人所处的地点。人的住所和位置看似无从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条件。小说里的克里斯莫斯一生都是行动着的,漂泊度日居无定所。前五岁在孤儿院的日子,虽然有饭吃有床睡,似乎衣食无忧。但由于外祖父的存在,孤儿院的孩子们在外祖父的教唆下喊他黑鬼。尽管当时的年龄还不明白“黑”与“白”的界限。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黑鬼”的称呼表明他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因此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宁愿躲在衣橱里偷吃牙膏也不愿和其他孩子玩(除了一个名叫艾丽斯的女孩)。

孤儿院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住所,这对他来说也只是个暂时居住的地方。不知道会不会像艾丽斯那样突然从这个地方消失。他幼小的心灵里对于位置没有任何的概念。因此当外祖父深夜将他送走时,他一点都不惊慌,一点都不感到突然。

在克里斯莫斯被麦克依琴夫妇收养后,那个充满浓烈清教氛围的家就成了他人生的第二个住所。在养母的悉心照料下,生活也算得上衣食无忧,偶尔还可以从养母那里得到一些零花钱。在养父严格清规戒律的管教下,他形成了刚毅坚强的性格。在养父母家他完成了小孩到成人的蜕变,但是他内心的孤寂犹如一道厚实的壁垒,将他与养父母隔在两个世界里。他不满养父对他的呵斥责骂,更不满养母对他充满同情爱怜的关心。在他心里,他认为养父母是想对他的人生进行改造与占据。因此他内心愈加冷漠,充满了愤慨,愤慨爆发最终杀死了自己的养父。

为了逃避罪责,他接下来的长达十五年的生活更是流离失所。他走南闯北,干过各种工作,同各种不同肤色的女人鬼混。这十五年的生活,无论是客观所存在的住所,还是心理位置都是漂移不定的。尽管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他与乔安娜相识并成为情人,他也并没能把乔安娜为他提供的小木屋当成固定的住所。在心理上更是觉得处于乔安娜的控制中。为了挣脱乔安娜的控制,他再次杀人,落入法网,得到了应有的处罚,结束了漂移不定的人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克里斯莫斯没能摆脱“处境”对他的阻碍。“我的位置”致使他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无法选择自己的位置,无论是客观的位置,或是心理的位置,他都处于一种驱逐的状态。他无法选择继续呆在孤儿院,不愿选择跟着麦克伊琴夫妇过古板安定的生活,更不愿选择乔安娜为他安排的生活。他将自己驱逐的毫无位置,让“处境”做了他的主人。

2.2 我的邻人

人生活在一个受到邻人亦即他人纠缠的世界中。正如萨特所言,他人就是地狱。“他人成为我这里把世界窃去的存在者,使以我为中心的世界分裂”[6]106。因为有他人的存在,对我的存在产生了威胁,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冲突与混乱。

克里斯莫斯悲惨的身世造就了他孤僻冷漠的性格,这种性格致使他与周围他人的关系基本处于冷漠和不信任的状态中。纵观他一生的人际关系,他所信任的人只有他在孤儿院时像妈妈一样照顾他的艾丽斯。艾丽斯消失后这种关系就不存在了。他与养父母麦克伊琴夫妇的关系,仅是被动的接受,心里始终含有抵触情绪。麦克伊琴想将他的姓该随麦克伊琴,而他“充耳不闻…甚至没有心思对自己说我不姓麦克伊琴,克里斯莫斯才是我的姓。”[7]97。麦克伊琴以严格的清规戒律来教育他,他虽然被动接受,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也开始反抗。他拒绝背诵《教义问答手册》,甚至将它放在马厩的地面,以此来表达他的不满和对上帝的藐视。他任由养父用鞭子抽打,脸上也没有丝毫的颤动。他将养父送给他的小母牛偷偷卖掉,买了一套新衣服去哄饭店的女招待。与女招待鬼混被养父发现后,他恼羞成怒,用椅子砸死了养父。他与养父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打骂与反抗之上,他始终没将自己融入到这个家庭中,将养父对他的养育之恩看做是对他自由的限制与占有,愤恨与不满逐渐积累,故能恩将仇报。他与养母的关系更是冷漠。虽然养母待他如同亲生儿子一般,为他打水洗脚,替他挡鞭子,帮他撒谎,背着养父给他钱,偷偷给他做饭,但他从不领情。他内心的想法无比扭曲变态,他认为养母的“温情善意…(会使他)永远成为它的牺牲品,他憎恨它胜过憎恨男人冷峻无情的公正。”[7]113

女招待博比和乔安娜也是克里斯莫斯人生中的重要人物。克里斯莫斯对博比的喜欢在最初是懵懂的少年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因此最初他对博比充满了爱恋与信任,信任到将自己可能存在的黑人血统也告诉了她。当博比得知这个穷小子又没钱还是个黑人时,便毫不将他放在眼里。克里斯莫斯也渐渐得知博比是个暗娼。他对她的关系从爱恋转为玩弄。乔安娜是克里斯莫斯在杀死养父逃避罪责时偶遇的情人,为他提供住所和食物。但克里斯莫斯一直只拿她作为肉体上的依靠。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克里斯莫斯因无法忍受乔安娜对他的占有与控制,尤其是让他接受他的黑人身份,最终紧张的关系破裂,克里斯莫斯杀死了乔安娜。

除了以上主要人物,其他人物,如海因斯和克里斯莫斯之间只是监视与被监视的关系。克里斯莫斯在逃亡过程中所遇到的同事或与他鬼混的女人,与他都只是利用与占有的关系。克里斯莫斯将他一生中的他人都看作是想控制与占有他自由的人。他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主动去与他人建立信任友好关系(除了博比对他的欺骗),也不接受他人对他的友好与善意,因此它的人生充满了冷漠与无情。“我的邻人”这个“处境”最终成了限制他自由的因素。

2.3 我的过去

是指每个人拥有的已经成为改变不了的东西,也即历史过去不可补救,是构成我的性质的重要因素。我的未来选择要以我的过去为基础。“它(过去)是我们不从它出发就不能做出新决定的东西。”[7]636正是因为过去不可补救,才造就了克里斯莫斯一生的阴影。他的过去判定他可能存在黑人血统,因此他永远生活在这个疑团中,一生都在追逐自己的黑白身份,终生都没有结果。他的过去让它无人疼爱成为孤儿,继而他始终生活在不需要他人关爱的生活中,与他人为敌,冷漠孤僻,恩将仇报。他永远生活在过去中,过去没有成为他选择新生活的起点而是终点,成为限制他选择行动的又一“处境”。

2.4 我的周围

这是指我周围的物,亦即工具。它们的存在依靠我的自由选择。根据我的自由选择它们支持或反对我。在分析“我的周围”这个“处境”因素对克里斯莫斯人生的影响中,笔者将“我的周围”的概念宽泛化,理解为所存在的除个人以外的所有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社会因素,思想体制及人文环境。小说的背景放在美国的南方。十九世纪后半叶及二十世纪初,美国经历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所带来的冲击动摇了南方以种植园为主的经济模式。内战中南方的失败摧毁了南方人过去的荣耀。传统世界的消失使得南方人无所适从,他们愤恨、焦虑、无奈,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克里斯莫斯所体现出的精神状态是整个南方社会的精神状态。如学者们所评论福克纳所创造的“约克纳帕塌法世界中的大多数主要人物在不同程度上都是旧南方的遗老遗少或是南北战争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孤魂野鬼。”[8]50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南方人拒绝现代力量,但抵抗不了现代力量的威力。感慨自己的悲惨人生却找不到出路。除此之外,清教主义思想对人们的毒害根深蒂固。清教思想对黑人的排斥及偏执扭曲了南方人的人性。南北战争虽然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但黑人的自由与平等却遥不可及。这些外在的客观因素,也是造成克里斯莫斯人生悲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2.5 我的死亡

死亡是对一切选择的否定。它是作为限制的“处境”,但是它把人生改造成另一种命运。死亡既是人生的终结也是另一种命运的开始。“我的死亡”是对主人公克里斯莫斯人生影响最复杂的因素。他既对主人公的人生产生限制,也带来了希望,是绝望中的最后一丝希望。

死,对克里斯莫斯来说是必然的结果。他先后杀死了自己的养父和情人。前一次逃脱了罪责,让他延续了十五年的对身份追逐的生活。后一次杀人放火引起了社区人们的公愤最终将他处以私刑。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死亡的结果无可避免,给他的人生带来了限制。然而,如果读者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克里斯莫斯自己主动选择了死亡。如果按照前一次的方法,他说不准还可以侥幸活上十五年。但是在逃亡一个星期后,他静下心来,发现自己生活的三十多年毫无意义。他明白自己永远无法找到自己的身份,再也不想继续追逐下去,选择平静地去迎接死亡。他自动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当人们抓住他时,他并没有否认自己是克里斯莫斯。他对死亡的主动承认与接收使“我的死亡”这个“处境”因素成为对他人生有利的因素。死亡代表他否定了自己毫无意义的追逐,代表他主动承担了杀人的罪责。从存在主义角度来看他对自己一生的选择和行动承担了应有的责任。他以死亡这种方式选择了另一种命运,不能平静安宁地生活但可平静安详的死去,是绝望中的希望。

3 结束语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中,存在先于本质是最核心的。人的自由选择与行动被赋予了相当高的价值。同时萨特也认为人的自由不是任意的,自由可能受到“处境”的限制,但是“处境”不能阻止人的自由选择。从这个角度讲,人在“处境”中是绝对自由的。自由赋予“处境”以意义,“处境”只有在人的选择中才会呈现其具有阻碍或帮助的现实意义。人是自由选择的绝对主人,因此人虽然处在“处境”之中,却命定地具有超越性,人的存在是超越“处境”的存在。可能存在的黑人血液,漂泊不定的生活(我的位置),他人对我的看法(我的邻人),对身份毫无结果的追逐(我的过去),社会历史因素对我的影响(我的周围),这些外在的因素虽然会极大地限制和阻碍克里斯莫斯的人生,但并不能控制他意识上的自由选择。不可以决定是否有黑人血液,但可以选择过黑人或白人的生活;不可以决定成为孤儿的命运,但可以选择与养父母幸福地生活;不可以控制他人对他的排斥,但可以选择接受友好、付出真诚。正因为他放弃了自由选择,无法战胜自己的内心,所以让“处境”作了他的主人,导致了人生悲剧。唯有选择死亡的方式,以主动和坦然的态度迎接死亡,才让他的人生得到了最后一丝希望。克里斯莫斯的悲剧人生足以警示世人,要以阳光健康的态度面对现实,努力奋斗,创造人生!

参考文献

[1]杨敬仁.20世纪美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2]柏里尼.福克纳传[M].吴海云,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3]肖明翰.威廉.福克纳:骚动的灵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4]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5]生安锋.现代社会中人格的分裂与模糊——试析《八月之光》中的双重人格[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S1):96-100.

[6]杜小真.一个绝望者的希望——萨特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3.创业改变命运 励志照亮人生 篇三

从业前:

李辉刚下岗时,这对一个从贫困农村考上大学,好不容易在省会城市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而不久却又下岗的人来讲,真的有些不适应,其实也是接受不了!因为上班不到三年,又结婚生子,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生活,李辉干过卖早点,卖水果,也曾经干过搬运工等等,这一切都很不适合瘦弱的李辉,也并不是此工作不行,只是不适合李辉去做。很多工作成功与否,关健是否适应你去做!在家人的建议和李辉的考察以后,决定干回收废旧物品!

在创业路上:李辉发现,回收废旧物品不但本钱少,风险小,而且利润大,更没有赔钱的可能。刚开始李辉和妻子两个干,走街窜巷的收废品,后来自己又开了废品收购站,再后来发现收废品深加工的利润更大,更有前景,为此,李辉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行情,采取不同经营方式,取得不错的效益。

看看李辉是怎样经营回收废品的:李辉的每个废料加工颗粒厂,都是建在收购废品较集中的地方,人们也更好地把废品送给李辉。李辉收的废品价格,一般都比别人的价格高,这有几个原因:第一,收的货物量大,比那些收了再卖的废品站利润大。第二,节省了很多运输费和人工费,因为李辉收的价格高,那些小商小贩和居民也都知道了,也都上门给李辉送去。李辉对工人都是多劳多得开资,有的工人晚上自愿加班,李辉的加班费更高!对那些上门送废品的人们,都有以家人们称呼,使人感到亲切。李辉经常告诉下面的工人:“和气生财,是世上最好的生财之道!给我们上门送废品的人们,送的不是废品,实际上送的是钱,我们应该热情才对!”

李辉的泡沫颗粒和机器的销售也和别人不一样!颗粒都是直接送到需求厂家,和厂家从没有中间环节!价格就不会低也不会受制于人!和厂家都是合同结账,从不拖欠货款!李辉对供给厂家的颗粒质量要求也较严格,该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价格,从不投机取巧,把不好的掺进好料中卖!为此,李辉的颗粒在很多大厂家里都是免检的!因此李辉做的很成功,也赚了不少钱。他的亲威朋友也跟着做了起来,为此李辉也应用上了自己大学里学到的化工机械特长,经常给亲戚朋友做机器,没有想到是李辉做的机器既便宜又实用!所以他做的机器也很畅销!因为买机器赚钱了,他们的亲戚的亲戚也跟随做,也赚了钱!那些买了机械的人们,有的为了降低风险快速得到现款,就把加工好的废塑料颗粒又卖给李辉,李辉为了保证大家共同的利润,也坚持在以每吨赚200元的基础上回收加工好的废塑料颗粒,有的即使买别人的机器,有加工好的产品,李辉一样高价回收。李辉坚持回收的量大了,利润少点也要收!因此,李辉做的生意更活更好做!现在李辉每月回收颗粒近1000吨

李辉经常对那些做此生意的伙伴讲:生意是死的,人是活的,把生意做活多动脑筋!要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实际对待,可以灵活的收购和销售到厂家,做生意一定要做灵活!做的人多了,没有做不好的生意!如果有时侯做的不顺利,不要着急,多留心,想想看是什么原因?因为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要动不动就找客观原因和理由!例如,现在的大超市很多吧?那么街上的一些小商店不也都在开着吗?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很多,难道别的地方就没有卖衣服的吗?要懂得:有同行没同利的道理!

前几年,李辉根据市场的需求,别人是把泡沫做块卖,李辉是把泡沫做成颗粒卖,当别人把泡沫做成颗粒卖时,李辉又把以前不过网的颗粒做成过网的颗粒,永远走在别人前面,七八年了,每吨纯利一直保持在1500-2000元!别人把粉碎好的矿泉水瓶片加工成颗粒一天加工1吨,每吨利800元,而李辉是把粉碎好的矿泉水洗干净,每吨利500元,每天可以加工十吨,一天纯利5000元!有的很多登门拜访的人,上门求教,李辉就根据他们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投资。例如,当地如果有加工泡沫颗粒比校多的,你可以收他们加工好的,再进行二次过网加工,因为过了网的颗粒今明两年需求量更是成倍的增长!价格也会一路翻升!而且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以后建筑上的外墙保温带必须用泡沫塑料挤出板!这又是多么大的商机!

随着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和谐社会的深入,2008年后,国家禁止一切洋垃圾输入,今后废塑料的加工和利用,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很阳光的很有前景的行业!最重要最现实的是,加工废旧泡沫塑料,是投资少、见效快无风险的优良项目——因为是把不值钱的废品变成高价值的再生品,有的可以如原料一样用,又怎么能赔钱呢?又怎么能不做呢?!

欢迎想从事此行业的人们,到山东济南亲自考察,李辉的四个泡沫塑料颗粒加工厂和一个机械厂,(因李辉很忙,不一定在哪个厂,故此不再登地址,到济南后打李辉的手机,他在哪个厂就打到哪个厂找他)。

李辉联系方式:0531-82128963

86828513013606403070

http://www.jnjwfkj.com

4.命运理想人生诗歌 篇四

命运,凭什么你

画好一个一个的`格

把我们挂那里面

让灵魂慢慢的消亡

留下一具躯壳

可梦想发芽了

灵魂在颤抖

灵魂他开始挣扎、反抗

他想冲破这格牢

他冲击着格壁

却只撞出了一条裂缝

阳光雨露渗透了进来

滋润着梦想之芽

灵魂还在坚持

嘀嗒嘀嗒……

嘭!

梦想长成了大树

胀破格牢

梦之树接受到

阳光的直射

雨水的浇灌

空气的洗礼

终于

那些受压抑的枝丫

可以肆意的生长

可以预见

梦之树长成了一棵

参天大树

人们啊

用那尚未死去躯干

握着你的灵魂之锤

去敲开命运壁垒

守护梦想之芽

5.感受人生命运的随笔 篇五

提起这位阿A,全村无人不晓,受地喂猪家务活,脚踢手打,根本不够她干。稍有空闲,总想出去走走,她把这叫做全村旅游,既不花钱,又可增长见识。全村六七百户人家,她都能叫出来,谁家的姑娘后生有多大,谁家的男人做什么营生,谁家喂猪有个好办法;谁家种地有个新花样;她都一清二楚。一个巷子里的人,想要知道全村的新闻,不需到处打听,只问她一个人即可。她绝不是闲游乱串,每走一步都有目的,更不是游山玩水,光看不学,凡是能学到手的东西,都要想方设法弄到手。另她大惑不解的是:一些干部人家,常常是宾朋满座,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尤其是那些干部的婆姨们,真让她羡慕的眼红,在家不说,出的门来人们总是笑脸相迎,没话的总想找话跟人家聊聊,不好说的也要打个招呼。就是哑巴也是指手画脚露出满面笑容。说实在话,如今政策好了,吃穿已不是问题,阿A需要享受的正是这种精神。阿A本是那种有心计的女人,在干部家坐的久了,也看出点门道。

原来什么营生也不如当干部。她终于悟出了这样一条道理。这个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懂得的道理,对于阿A来说,知道的有点太晚了,这怨谁呢?因为家里穷,从小没念过一天书,她对书十分迷信,相信那里边肯定有这些道理。她开始对自己在终身大事上的选择后悔起来了。人们还羡慕我有福气有眼光,找了个能闹钱的老汉。呸!人家支书村长的老婆才叫有福气有眼光呢。想到这里,阿A不能不把自己同那些支书村长的老婆做一番比较,她对着镜子左观右看,实事求是的说,自己脸有点黑,不属于漂亮货,但高身大手精明能干,比起支书村长的老婆来,绝不在她俩之下

要是再小二十岁就好了,阿A有时自己安慰自己。那样的话就是打架拼命也要把支书村长抢到手,阿A没念过书,论文不行,论武可毫不含糊。她坚信支书村长的老婆不是她的对手。对于干部们的行径,阿A心中早已有底。她也想利用自己是女人这个条件,把支书村长弄到手,哪怕转不了正,也可暂时享受一番。可惜,她一来长得不够漂亮,二来从小没练过那套武艺,功底太薄,终于小试了几次以后败下阵来,再也不敢登场。她也动过离婚的念头,可中年离异农村也不时新,况且,拖儿带女绝无可能。退一步想,就是自己真的离了,人家支书村长的老婆也一定不会跟咱对换。阿A彻底绝望了。

我们的阿A毕竟是位强人,她没有在感叹中消沉,也不会钻进牛角尖里不出,正像我们解几何题一样,这种思路不对,可以换个角度改改思路,于是,她想到了自己的女儿,今年已经十七岁,谁不算十分漂亮,但也能摆上桌面。可惜,支书村长的儿子太小,都不到十岁。她也听说,古时候有钱人家早早为儿子娶下大媳妇,为的是伺候公婆。可现在是什么时代,人家肯定不愿意。这可把阿A给难住了。她想,这也许就是命吧!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阿A碰到一个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后生。仔细一打听,原来是支书的叔伯小舅子,阿A终于又看到了曙光。尽管这后生个子不高,家庭经济也不好,可毕竟是皇亲国戚呀,阿A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找来媒人,两天功夫便定下这门亲事。管定亲也不行,阿A仍不放心,现在漂亮姑娘多得是,谁不想攀龙附凤,一旦有一个比咱漂亮的姑娘插手,定亲又不是领了证,完全可以变成一纸空文。阿A知道,自己的姑娘仅仅十七,不够领证的年龄,现在离典礼的日子还有两个月,这两个月就是危险期,阿A左思右想,决定把女儿送入夫家,她的理由是让他们先恋爱后结婚。女儿也深知妈妈的用意,不愿让妈妈失望,抓紧时间把皇亲的种子收进自己的地里。

虽知,天有不测风云,支书酒后开车,出了车祸,一命呜呼,树倒猢狲散,虽然亲戚还是亲戚,可再也不是性皇性国了。看着女儿的肚子一天天长大,阿A该怎么办呢?

6.人生激励,驾驭自己的命运 篇六

信不信命运好像是一件迷信的事,但生活中因为没有人真的能够每件事都心想事成,所以几乎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在自己的努力以外,还有一种神秘力量在左右自己的未来,那种力量就被称为命运,

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立即感受到命运的魔力。有的孩子先天畸形、出生在穷困家庭;有的孩子天生美丽、生在亿万富豪之家。这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人的一生其实就处在看不见的命运之力和看得见的意识之力的交互作用之中。人的意识之力在绝大多数时候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尽管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天灾人祸,或赢得亿万乐透大奖,但这种命运之力绝对压倒意识之力的情形发生的几率很小。因此,我们不用担心天灾人祸,也不要奢望明天中大奖。当命运的力量完全主导的时候,比如突然的大地震,龙卷风、海啸、飞机失事,人的意识之力几乎不起作用。也正因为此,不管是豪商巨贾,还是各界名流,很多人喜欢求神问卜,希望通过另类接触来解决命运之惑,

其实,人的一生始终挣扎在“人定胜天”的意志努力和“自甘认命”的.消极态度之间。人终有一死,从这个角度说,这场意识力量和命运力量的较量,其结局已经设定好了。

正因为“玩不过命运”是所有人生的终极设定,而自甘认命的态度又不符合人心的意志努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找一种中和的解决之道。

7.命运与人生 篇七

杰克·伦敦和凯特·肖邦两位现实主义作家不约而同地为自己笔下的两位斗士式的主人公选择了自溺于大海的死亡性结局,这无疑表现出作者们以死亡的情境为背景对这个看似面带微笑却无比残酷和荒谬的时代和社会所进行的深刻的揭露和控诉,个人渺小的力量注定要湮没在世俗的洪流中,攀岩峭壁的勇士即使会凌当绝顶也一片心寒,那从低处仰望的胜境原来是一场虚空,一个人毕竟不可能完全摆脱他客观生存环境的制约。有人认为肖邦小说的结局反映了作者对于时代的一定程度的妥协,埃德娜在离经叛道、违背妇德后的最终下场就是既无法回到过去又无法立身于当前,死亡似乎是唯一的出路。在她的心里,对自由、爱情、独立和尊严的强烈渴望已经使她无法再重新沦入到貌合神离的牢狱般的乏味婚姻中,而她所追求的却又不容于男权社会。女性被社会所设定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对自己的丈夫怀有一种仰慕和顺从,给自己的孩子无限的疼爱。生育和操持家务似乎是女性恒定的角色,而这些都是埃德娜所无法忍受的。而马丁·伊登较之埃德娜,其行为似乎可以被人们接受,因为他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付出的艰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不竭的热情和钢铁般的意志是美国人所推崇的。但是杰克·伦敦笔下的马丁却是一个如埃德娜一样悖逆传统、离经叛道的美国梦的追寻者,他的梦是追寻自我的自由之梦,与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一夕暴富、万人景仰、地位显赫已经是风马牛不相及了。马丁希望赚到很多的钱是因为他想获得更大的自由,不必为三餐所累。当露丝以勃特勒先生成功的事迹激励他的时候,他却嗤之以鼻,因为对他来说如果成功的代价就是要损毁身体和丧失生活的乐趣,那他宁愿不要这种成功,由此可见,他有他自己对美和生命的理解。正如他自己的宣言一样:“我就是我,即便是全人类一致的意见我也不想服从,不想改变我的审美趣味。如果我不喜欢一件东西,我就是不喜欢。就是这么一句话,我找不到天底下任何理由来假装喜欢它,就因为我的大多数同类喜欢它,或者装作喜欢它。有关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不会跟着时髦走。” (1) 马丁·伊登在成名后感到无限的悲哀,同时感觉自己回不到从前了,因为在他和旧时的同伴之间横亘着成百上千本书,对于他以前的生活方式他已经是一个陌生人了。他的功成名就已经使他不可避免地成为资产阶级的一员,他在无边无际的思想王国里跋涉得太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思考已经使他既无法回到过去兽性一般但逍遥快活的底层劳动大众的生活中,又无法附和资产阶级空洞、虚伪和庸俗的价值观。阶级身份的跨越并不是简单的,对于那些极度追求物质成功的人似乎是可能的,但是有时却要以精神原则的丧失为代价。而对于那些英雄式的拥有美好的和崇高理念的人来说,这可能是终身也无法跨越的鸿沟。

西方社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物质财富极度增长,巨大的物质膨胀使得人类的整个生存领域湮没在物欲横流的浪潮中。物质的追求替代了更高意义上的精神的追求,人类精神的家园遭到无情的放逐,传统的精神理想如纯真、善良、崇高、真诚、爱等都变成物质沙漠中的绿洲。正如俄国诗人普希金在其《致恰达耶夫》中所写的那样:爱情、希望和平静的光荣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就是青春的欢乐,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消亡。虽然埃德娜和马丁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但是他们并没有被世俗的恶浪击倒,他们悲剧性地自溺于大海的结局虽然使他们成为时代的牺牲品,但是他们却通过自己充满勇气的行为和自由的选择完成了自我的追寻和对时代悲剧的超越。“初看起来,以任何代价求取生存的意志似乎表明了生命力的顽强坚执。但是,它也可以被看成是不经任何怀疑和问询就顺从于坚持自己被指定的、成为习惯存在的身份的标记。相反,逃避生命最初看来可能像是胆小害怕,但是只要人被迫过着毫无尊严的生活,除了死亡的恐惧之外没有什么可以使人眷恋生活,那么追求死亡就可能是无畏无惧的”。 (2) 埃德娜和马丁·伊登在生存的世界中感到无比的窒息,自我已经在世俗的礼教和道德评判中丧失殆尽,自由之神遥不可及,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自由栖身和自由歌唱的地方。“死是不痛苦的。是生,这种可怕的、使人窒息的感觉是生的巨痛;是生给予他的最后一击”。 (2) 两位作家在描写最后的场景时并没有使用任何清晰直接的词语来直言两位主人公的死亡,从中能够看出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个人抗击命运的勇敢行为并不抱悲观绝望的态度。“当新方式逐渐显露,旧方式还仍然存在着。面对尚未消亡的旧生命方式的持久力和内聚力,新方式巨大突进最初注定要失败。过度阶段是一个悲剧地带”,“在最后的狂暴中,旧方式重新集结起全部力量,他所能摧毁的,惟有英雄,那新生命方式的第一个伟大人物。新方式随后的突破就不再是悲剧的了,它将获得成功”。 (3) 杰克·伦敦和凯特·肖邦选择主人公自溺于大海的结局揭露的是整个时代命运的悲剧,奏响的却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凯歌,他们对全人类所呐喊的是:“行动吧,勇敢地成为你自己!”

“所有人必须面对他的有限,并从能力的极限回顾反省,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所处的情境。有些限制他能够突破、克服;有些则可以通过心灵的感知并凭借由符号象征而获得的推断去超越;可仍有一些限制他既不能突破,又超越不了。不过,即使是失败的经验也是重要的。一个人的失败可以为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换取超越性的象征意义”。 (4) 马丁·伊登和埃德娜为了自己的梦想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并承担起一切由此带来的后果。埃德娜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很大程度上缘于罗伯特的追求,使她对爱情有了重新的憧憬,而马丁·伊登也是由于露丝的出现才萌发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他们因为爱情而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不完满性并且勇敢地行动起来以求现状得以改变,在努力拼搏的过程中体味到自己生存的有限情境和自我实现的无限可能性。因此,美好的爱情理想只是海市蜃楼或者是镜花水月般的触发点,追求的过程是一条荆棘丛生炼狱般的坎坷之路。“在人穿越煎熬、痛苦、死亡等有限情境时,由于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事实的坦然接受,他得以超越这些情境,体认到自己真实的存在,……但是由于有自由与超越,人的有限性就不同于世上其它事物的有限性,尽管他会在忧惧中经验到空无,人仍然有可能通过选择属于自己的存在而肯定自己”。 (5)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易春译.悲剧的超越.工人出版社, 1987.

[2]吴格非.萨特与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人”的存在探询.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

[3][美]杰克.伦敦.马丁.伊登.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4][美]凯特.肖邦.觉醒.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5]司有仑.生命.意志.美.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6.

[6]毛崇杰.存在主义美学与现代派艺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8.

8.励志照亮人生 创业改变命运 篇八

王利芬曾坦言,她十分喜欢《对话》,因为这是一个十分开放的平台。“《对话》始终关注的是人,是在全球经济浪潮裹挟之下,在前沿阵地拼杀之中的那些兴衰沉浮、浴血奋战、焦虑惶恐、创新求异的中国人。”王利芬这样说道。她始终希望通过展示那些与国人之中的骄子的对话,来激励奋斗中的中国人,点燃他们心中的斗志和智慧,为个人的成功创业指出一条光明大道。王利芬认为,只有个人的创业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才能解决,慢慢地,我们全社会才能真正和谐起来。

2004年9月,王利芬赴美国耶鲁大学和布鲁金斯学会研究美国电视媒体。在美国学习的一年中,王利芬深入了解了美国电视业的发展现状和运作机制,并生发了很多自己在国内传媒业经历的感悟,这些内容都已经收录在了她的新书《对话美国电视》中。但是更为有意义的是,她关注到了当时美国一档很好的电视节目,叫《学徒》。这实际就是一场淘汰选拔商业人才的电视真人秀,王利芬十分惊叹这种通过电视选拔商业人才的方式。她马上想到要在中国也办一个类似的节目,以此向大众宣扬正确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理念,鼓励国内的人们在目前中国的艰难转型时期用自主创业来自救,宏观上来讲,这样做还可以弥补贫富差距的鸿沟。如果节目真的办成功,那这将是遵照国家的自主创新国策、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举动。

带着这个设想,跃跃欲试的王利芬结束了一年的学习回到国内。此时国内已经出现类似的商务人才电视选拔节目,这使王利芬开始思索如何才能把节目办得更好。首先她认为做这样的节目绝对不能照搬,国外的东西需要“本土化”才能适应观众心理的内在需求和市场需求,才能准确把握正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前沿。而“本土化”实际上就是创新、再创造。于是王利芬对美国《学徒》作了两点根本性的改造:第一,就是其价值观与《学徒》完全不同,她把握的两个节目主题词是“励志”和“创业”;第二,王利芬摒弃了《学徒》中“一切向钱看”的理念,这种观念在中国人的文化习惯中是不那么容易被接受的,也与节目导向不符,于是王利芬当即把它拿掉。发财致富本身是没有错的,但王利芬不主张媒体做功能性的发财致富,作为一个媒体更重要的是成为引导价值观的精神性中坚力量。

再就是,王利芬在节目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即它并不与国内其他同类节目一样做的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功能性筛选,而是希望用创业精神寻找创业人才,以此来作为贯穿整个节目的红线,选拔一批能够带动时代创业浪潮的创业先锋。这与《学徒》选拔人才的目标是完全不同的。王利芬说:“创新创业人才跟职业管理人不同,职业管理人是可以培训的,创新创业是精神性的东西,主要来源于要改变自身命运的冲动。”她认为在这样一个现代商业社会中,创新才是个人和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最核心的竞争力。整个节目的过程就是着力打造民族的奋进精神、创业创新精神,启迪人们在更广泛的创业领域获得奋发向上的人生。她的这些理念出来以后,中央电视台二套的《赢在中国》横空出世,这档节目在2006年中国电视界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王利芬是《赢在中国》绝对核心的制作人,这一次她不仅以成功电视人的姿态长时间停留在观众的视线中,而且她一直推崇的励志元素和创业激情也通过节目传递给了千家万户,让无数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真正做到了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用一档节目改变了一部分人的看法和命运”。由于《赢在中国》已经在中国创下的巨大影响力,王利芬本人被评为2006影响中国管理十大女性之一,这不仅是对她在《赢在中国》取得出色成绩的表彰,更是对她在当前中国创业大潮中一贯坚持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理念的肯定。

王利芬在个人创业的道路上无疑是成功的,她每一次开创性的举措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节目中,她也总是以睿智冷静的形象示人,但是不要以为王利芬仅仅就是一个缺乏温情的智者,恰好相反,她的内心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民族情结,在她的节目和话语中,观众总是可以切实感受到她的真诚,而她做《赢在中国》这个节目的初衷,也正是想鼓励那些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经历着阵痛和煎熬的人们自主创业,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他人的命运,改变社会和国家的命运。王利芬曾经在自己的博客中留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创业者带动的是一片平安,一片生存的保障,一些人的尊严。”她能够把这种发自内心的对他人命运的关注、对民族和国家的希冀作为创办节目的宗旨,始终把微小个体的梦想的实现与国家富强、社会稳定联系起来,我想,这才是她自身不断创业创新,并不断通过制作节目来鼓励、提倡全社会发扬创业创新精神及理念的源动力吧。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9.人生的命运作文800字 篇九

一节课过去了,没有任何人搭理它,它想回到课桌上,当孩子的画纸,但是,没有人去关注它,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而这几乎是奢望。

下一节是体育课,几个孩子拿着跳绳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它兴奋极了,心想:“孩子们看见了我,一定会非常高兴他将会有一张洁白的画纸了!”可是结果让它大失所望,几个孩子从纸上一跃而过,纸上不仅留下几个大脚印,还有几道被跳绳抽的纹痕。

教室里安静了,这张纸现在只想回到它的家,冰凉的地板让它瑟瑟发抖,风见了,觉得它可怜,便把它吹到了操场上,它飘呀飘呀,终于来到了操场。突然,一个脏兮兮的足球,没等它来得及躲闪就扑到它身上来,接着足球被一脚踢飞,当然,它也被弄折了。它好痛,也好伤心,本来能光荣地被别人使用,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它流下了两行泪,哭着进入了梦乡。梦见它又被撕毁,又被踢飞······它感觉浑身湿漉漉的,还有一点儿微微的痛,它缓缓睁开了眼睛,不知何时,它被吹出了校园,现在,一只流浪狗正叼着它,像如获珍宝般叼着它,见着人还直立起来,做出一副讨人喜欢的样子,可人们一见到这只又脏又臭的狗,就躲得远远的。狗受到了冷落,吐掉纸,垂头丧气地离开了。纸再次被遗弃。

正值晌午,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纸被晒干了,但它已经一息尚存了,一个小女孩看见了,忙把它扔进了垃圾箱。

10.命运与人生 篇十

最近,总是觉得自己有点恍恍惚惚的,就像一片被风吹起的叶子,由命运把自己摧残,自己却不知何去何从。

“以澜沧为界,勒住你的战马!如果非要强行吞并武林的话,请想像你将要付出的代价——如果你不想让她成为月神的祭品……”在乱糟糟的脑海里,唯有这句话显得特别清晰。努力的静下心来,沉默片刻——难道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吗?任何事情。曾经,做过的一切一切,都只是茫然。看到手工书上漂亮的东西,自己也想要做,于是,不顾一切的,寻找材料……结果,材料找齐了,而自己,却失去了信心。那时,自己像公主一样骄傲,对身边的事都视而不顾,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回头想想,去找材料的时间,可以做好多有意义的事情了,自己无缘无故浪费了时间,留下的,只是惋惜。难道,这是所谓的代价吗?我看,命运就像是在做一笔买卖,买主是自己,而卖主,也是自己,需要考虑的,只是自己到底愿不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这笔买卖,不可以讨价还价,也不可以反悔。一旦做出了决定,就难以收手。

一个小小的选择,却会给命运一个很大的转折。

自己曾经教会别人——要学会坚强。也写过很多安慰自己的文章。但是,到最后才真正明白——脆弱的,其实还是自己。受伤之后,在别人面前强挤出微笑,装出一副很坚强的样子,但是,事实还是自己在受伤之后,偷偷躲在一个角落伤心。

如果真的有月写到的忘川河,不管跋涉多少艰难的路途,我也要找到它,喝一口忘川河水。忘记曾经的所有,重新开始。自己慎重的考虑一切,让付出的代价不那么的多,也就是让自己失去的不那么多。但是,天地间怎么会有那么神奇的河呢?

那么,就让焚烧三界的火焰烧掉心中的一切。让曾经化为一片尘埃,随风飞逝,飘去那个叫做天堂的地方。永永远远将曾经埋葬,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不要再失去那么多。

也许,这是不可能的。能做到的只是“痛改前非”,将曾经所犯的错误当作一个教训,要自己学会慎重的考虑事情。

我还希望,从我心中开放的那朵梦昙花,是纯白色,不带一点点污渍,永远的纯白色……

11.人生大交响 命运三重奏 篇十一

王保定《唐摭言》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于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此材料一出,对{滕王阁序》的评价——《滕王阁序》一文,其当行出色在于其摹写景物的极尽能事——几成盖棺之论。然而,古今文采词藻之美甚于《滕王阁序》者大有文在。翻看魏晋南北朝文尤其是骈文,便知笔者所言不虚。《滕王阁序》之所以能够在千载后依旧拨动读者心弦,当然有其形式上的华美原因在,但此绝非其主要原因。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说:“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激起天下读者心灵共鸣的,不是其他。而是文章中蕴含的思想。一篇文章,如果能道人所欲道而不能道,代读者立言,读者怎能不惺惺相惜,宝爱有加?

文学创作有许多母题,比如爱情、阴谋、复仇、道义、战争等,但在众多的母题中,只有一个——命运,是几乎人人都会遇到的,是几乎每个文人都会反复思考的。《滕王阁序》就是王勃代所有文化人演奏的一曲命运交响。千百年来,只要乐声响起,所有听众总是能凝神屏息,总是能感慨唏嘘。

人的一生,无论是谁,都会面临挫折。下者,为衣食所忧;中者,为名利所困;上者,为人生终极价值所惑。锦衣华服的贵家子弟,会有老病之虞,所以佛祖虽贵为王子,终于不得不感叹生命无常。人性所在,每当遇到挫折困厄,人们在自我反省之余(甚至之前),总是会感叹人生无常,命运不公。孔子虽被后人目为至圣先师,却依旧摆脱不了这个“俗套”。他一生罕言天命,但最终总结自己一生时,却感叹不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悲慨一生无成。是命运不佳所致。司马迁也借《伯夷列传》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人世间一切都没有定规,好人不长命,恶人延千年。有时,困顿和通达与个人的才学、品德无关。“朱门有勋贵,陋巷有颜回。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王勃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正是迎合了前贤、后学这种思考或质疑,不知激起过多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在沦落之际,吟诵几句《滕王阁序》中的如出己心的名言,大概可以给自己一点点宽慰吧?至少会让自己觉得沦落之途中还有别的行人,自己不至于太过孤独吧?

面对“造化小儿无定据”的困窘,人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躺在命运的泥潭中打个滚。破罐破摔,自暴自弃,接受命运的任意安排。另一种是以一种更加倔强的姿态,睥睨命运。稍有作为、抱负者,总是选取第二种态度。虽然他们有时也会射冷眼、发怪话、抢地呼天痛哭骂娘。但他们的心中永远放不下这样的质疑:难道我就这样沉沦下去吗?命运与我作对,我就该屈服于命运吗?西方乐圣早就慷慨陈词过: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的那曲《命运交响》已经成为唤醒沉沦者雄心的法宝。早这位乐圣九百年,中国的王勃就用同样具有乐感和诗情的语言阐述过类似的思想情感。“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隋;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早熟成才,但因年轻持才、处事轻率,多受挫辱。但其文虽有苍茫惶惑之意。心中却始终拥有一股不服不屈之志。在滕王阁宴集中,始时谦抑合礼,颂都督阎公之德,称宇文新州之仪,赞孟学士之文采,褒王将军之武略,人情练达,似乎宴集中之一帮闲,让人顿起“为人为文毋乃太媚”之慨。然而,当他的目光摆脱筵席人物,将其投向阁外自然景物,读者顿觉其心胸开朗,了无凡俗之态。至“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语,更露峥嵘头角。那掷地有声的七个字,外表谦和,说“微命”说“书生”,其实内里高扬着一种不屈的意志,可以说是厉声表白自己的与众不同,也是睥睨宴中衮衮诸公。最后几句“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简直是庖丁模样,解牛后为之踌躇四顾,善刀而藏之了。在座诸位,原本心存竞争,力图出人一头地者,并大惊失色,而原本无心者,必拍案叫绝,钦服不已。清代余诚说:“对众挥毫,珠玑络绎,固可想见旁若无人之概。”正是细心体察到了王勃的心态。自负、自豪,睥睨群公,这种心态,正是那些多才以及自负多才的文人的心理常态。鲍照《拟行路难(十八)》:“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李白《行路难》“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梁甫吟》“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李贺《浩歌》“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都是对命运不公的不平之鸣,是对自己未来的相信。与王勃《滕王阁序》可谓同调异弹。至于那些没有雅奏技艺,不能赋诗作文的芸芸众生,并非没有相同的心声,只是他们的心声随人事而没,我们不得见闻而已。在某时某地,他们肯定曾选取《滕王阁序》表达过自己的心声。这是《滕王阁序》知音代不乏人的又一原因。

然而,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被命运拨弄,就在于与命争衡吗?人生究竟有没有终极价值?王勃借他的《滕王阁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英雄已矣,贵胄已矣,浮华已矣,韶光已矣。这与其说是感叹滕王李元婴,不如是说感慨自己的人生虚无。末二句,被人传为有衰飒之气,并一度被后人视为王勃溺亡的预兆。然而,在鬓发萧疏之年,夜静人定之时,哪个士子没有发出过如此的感慨呢?王勃只是将老年的悲慨前置到少年时期来抒发而已。这种感慨曾被王梵志的唐诗冷峻无私地表白过(“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被苏轼的宋词苍凉地吟唱过(《南乡子)“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被萨都刺的元曲貌似豁达地歌啸过(《木兰花慢》“人生百年寄耳,且开怀,一饮尽千钟”);被冯梦龙的话本小说哀叹过(《喻世明言》“浮名身后有谁知?万事空花游戏”);被曹雪芹的章回小说高歌过(《红楼梦》之《好了歌》)。甚至被《圣经·传道书》跌足痛哭过——“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一生的奋斗,究竟有何价值?既然连崇尚今世当为来世苦修以便来世安享的宗教都认为人生的价值虚无,那普通人中宵难寐,不用目视鼻,鼻视口,口观心,只要略一低头,略作沉吟,便当怀疑一日行事、一年行事乃至一生行事,皆是捕风。张中行在《负喧三话》中也说:“回顾过去,感到人生真是如梦,往者已矣,来者也不会有什么价值,而又不能不活下去,所以更是苦。”正所谓千古同慨。

不管你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谁又没有过以上的感慨呢?只是有时我们言不能达意,没有能够明确表述而已。然而正是由于这点,当我们读到《滕王阁序》中的相关语句时,才会欣然而起“于我心有戚戚焉”、相视莫逆的感觉,以为“夫子道我所欲言”也。这也正是《滕王阁序》千百年来知音不绝的原因所在。

12.与人民同命运与时代同发展 篇十二

与人民同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编者按:金秋九月, 满眼收获。在这美好的季节里, 《齐齐哈尔日报》迎来了创刊60周年。同眸一曱子, 齐报辉煌60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当前全国报业普遍面临着其诞生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今年8月, 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 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迎接新的挑战, 探索新的发展, 再创新的辉煌, 齐报人想在前头, 走在路上。在喜迎60年社庆的大喜日子里, 他们没有庆功, 没有摆宴, 而是居安思危, 以独特的方式, 搞了一次意寓深远的庆典。他们攀高结贵与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共同主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的高峰论坛。主体深远、切中要害、响者云集, 中国记协、中国报协、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城市党报协会、辽宁省报业协会、吉林报业协会、黑龙江省记协、黑龙江省报业协会等中央、省级和全国城市党报的社长、总编百忙之中莅临鹤城出席论坛, 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共谋发展。

13.命运与人生 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朋友:

下午好!

首先,让我作为一名教师,对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湘西职院参加创业培训,表示诚挚的欢迎!

在你们中间有村长、书记,有大老板和专业大户。你们都是农村的精英,拥有很多创业的优势。比如有土地资源、有劳动力、有健康的身体,有创业的勇气和智慧。还有些人曾经出去打工,见过世面,受到市场经济思想观念的熏陶和锻炼,也积累了不少的资金。一句话,你们是农民中的姣姣者!很多人过着比城里人更舒适,更滋润的日子。

但有的人也还在摸索创业的路上。

说句实话,我们农民朋友创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少技术,少资金,少人际关系,少经营管理知识,少市场营销技能等等,还有一些陈旧的封闭思想的束缚,让创业之路显得困难重重。但你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带着镣铐的舞蹈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舞蹈”,当我们披荆斩棘,冲破重围,见到彩虹时,那种喜悦和快乐,是无比伦比的!

如今太平盛世,创富神话天天在上演;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创业大军中。每个人都怀有梦想,每个人都追求成功。然而梦想的实现、目标的达成都是需要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付出的。对于现实,我们存有太多的不满和渴望,希望通过

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使经济实现富有,地位得到提升。

我相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既然我们惊羡成功企业家的巨额财富和辉煌人生,何不自己努力让自己也品尝一回成功的滋味!活跃的市场中,充满了无限的商机和利润,只要你有敏锐的眼光,有开拓的魄力,有不懈的追求,那么不久的将来,你也会加入到成功创业者的行列当中。要相信自己是能够成功的。

著名的成功学家卡耐基告诉我们:“世界是无限的,人的潜能也是无限的。只要胸怀坚强的信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命运的宠儿,他们中大多都有着贫苦的家世、艰辛的童年,在创业的道路上也经历过无数的失败、彷徨甚至绝望。然而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聪明敏锐、敢于冒险、永不言弃的品质使他们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实现了梦想,成就了伟业。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其实,许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太难,我们做不到,而是因为我们没去努力,才会觉得事情太难,古人曰:“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我不敢狂言,只要想做就一定成功,但是起码我敢说,只要想做,就有成功的可能。是吧?

行动是梦想的翅膀。但是面对现实,很多人望而生畏。客观地说,创业确实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成功的创业者往往

都经历过特别艰辛的时期。但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这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成大事者,经历磨难和锻炼是其成长的必经之路。

成功的创业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为梦想不懈的打拼。“三分命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不是吗?

有人害怕创业要承担风险,一旦失败,自己将一无所有。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其实创业根本没有风险。成功了,你收获财富;失败了,你收获经验,是下一次成功的资本。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朋友,很多人是一无所有的,有什么好多考虑的和害怕的呢?在勇与谋,胆识于智慧的选择上,不用多考虑,就选勇气与胆识吧!即使没有成功,也就是生活处境没有改变而已。所以不要犹豫,怀着自己的梦想,大胆地前进!用行动来成就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你要知道,在自主创业、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你并不孤单。一直有很多坚强的身影陪着你,一起披荆斩棘,向着胜利前进。有一首歌曲《在路上》,就是这样一群百折不饶的创业者们自己写的歌词,是这样写的 “那一天

我不得已上路

为不安分的心

为自尊的生存

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心酸

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

已化作我的坚定

在路上

用我心灵的呼声

在路上

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

是我生命的远行

在路上

只为温暖我的人

温暖我的人”

这一群不安分的人,如今已成了创业英雄,他们是:柳传志,马云,牛根生,俞洪敏,刘永好??他们为当今的中国创业者树立了一面创业、创新的旗帜!有机会我们可以看一看“为创业加油”这个光碟,这里讲述了众多创业成功者的创业经验与人生感悟,深入剖析了他们的成与败,得与失,其中有他们曾经遇到的困难,曾经走过的弯路,曾经承受的巨大考验??每一句话都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在这里创业英雄齐聚一堂,智慧碰撞间激情澎湃,高潮不断涌起,妙语连珠,发人深省。“听君一席话,少走十年弯路”,与其我们自己长久地在黑暗中摸索,何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别人更早看到希望的曙光呢?

在这里我们将感同身受地分享他们的艰辛和喜悦,他们

那种克服困难的勇气、坚韧的毅力、执著的信念,以及与众不同的个人魅力,都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我们,使我们的创业激情燃烧起来,使我们更坚定改变命运的决心和信心。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中,我们需要获取的,不是迅速致富的宝典,而是传递给自己一种自我努力、发愤图强的精神动力。

今天你们让我感受到了你们对这次培训机会的珍惜,感受到了你们对创业的热情和对现代技术信息的渴求。

我相信通过半个月的学习与交流,你们一定会点燃自己创业的激情,增强创业的自信心,提高创业的技能,寻找到一种完全适合自己的创业模式!

农民创业现在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这个机遇来自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来自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就三农问题累计下发了13个1号文件,近8年更是发了连续8个中央1号文件:一个比一个步伐快,号角响,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根据学院安排,我和大家一起有1天半的学习时间。我们一起学习怎样创办你的企业,学习8个中央1号文件,惠农强农政策,以及一些农产品网络营销知识和商务礼仪知识。

其实成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我们燃起成功的欲望,激发创业的激情,勇敢地迈出第一步,那么,创业一定能改变命运!

谢谢大家!

2011.10.11

14.命运与人生 篇十四

在人生的海洋中,命运的小船自在航行,如果把风交给了帆,那就请让自己紧握方向舵,当回命运小船的船长吧。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有些人垂头丧气,望天长叹; 而还有一些人暗中努力,奋起直追。有人会嘲笑他们:“再怎么努力也白费,这都是上天注定的。”可努力的人会说:“我要把握人生,改变命运。”

老天爷一定是正确的吗?我们要有勇气质疑命运。年仅17岁的孙策早年丧父,坚强的他带着残破的家在袁术手下苟且偷生。他本来可以当袁术手下的一名普普通通 的兵卒,但他质疑了命运:“我的人生定该如此吗?难道我不能像我父亲那样也成为一代枭雄吗?不,一定不是这样的。”于是他召集旧部,以为父亲报仇为由向袁 术借兵,并最终用自己的双手打出一片天地,雄霸江东,为后世的繁荣打下基础。在暴风中行驶的小船,如果随波逐流,终将在大海中沉没;而如果乘风破浪地与大 海搏击,则有平安到港的可能。

有人说:“这世界上并没有偶然,有的只是要发生的必然。”既然一切的事都是人生给我们的必然,那就让我们来改变它吧。最近的大片《2012》就是一个好例子,主人公杰克只是一个大富豪的司机,当世界毁灭,地球重新洗牌时,他和他的家人好像只有死路一条。到处都是地震,海啸四起,太平洋那头的救命方舟好像离的很远。但他们紧急起飞躲过了大裂缝,从火山喷发中逃出躲开

了火山灰,他们驾着人生小船改变了原本的命运航线并最终摆脱了死神的追击。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贝多芬不服耳聋的命运创作出绚丽的乐章;妥尔陀耶夫斯基拖着病痛的身体为我们带来一部部生动的小说;陶渊明改变“为五斗米折腰”的 小官吏命运,毅然回归山林去过清贫生活才能留名千古„..他们不仅与不可违抗的命运搏斗,还掌握了自己人生的方向舵。

15.骆驼祥子与于连的悲剧命运比较 篇十五

关键词:骆驼祥子,悲剧,比较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子毁灭给人看。祥子与于连的人生充斥着悲剧性色彩, 但其悲剧的表现却不尽相同。

一、悲剧命运的表现

作为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社会底层的拉车夫, 祥子身上具有大多数乡村百姓朴素的生活愿望和淳朴品质。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体力好、踏实肯干、勤俭节约、淳朴要强、善良诚实, 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 没有任何不良嗜好, 为了能买一辆车不再受拴车人的气, 娶个乡下姑娘的拼命拉车的祥子, 最终在买车的事业、家庭婚姻上遭受接二连三的打击, 祥子彻底的沦落了, 成了吃喝嫖赌的走兽。祥子在漩涡里挣扎还是逃不出命运的枷锁最终重重的沉了下去。善被恶吞噬, 希望被绝望打到, 光明被黑暗取代, 一切有价值的美好品质在残忍的现实面前毁灭。“当初咱倒要强过呢, 又有一定点好处没有?”

《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 他是一个锯木厂厂主的儿子, 从小遭受父亲和哥哥的虐待的平民青年。性格敏感孱弱的他, 有着非凡的记忆力, 在苍白脆弱的外表下有着“宁死上一千次, 也要飞黄腾达的不可动摇的决心”。于连迫切想上流社会, 拥有丰厚的年薪, 显赫的地位来完成自己的“责任”实现平等反抗压迫。

在于连往短暂的一生中, 他因和马蒂尔德小姐的结合使他得到过想要的一切, 最终因为一封举报信又失去了所有, 在开枪伤人后走上断头台, 结束了宝贵的生命。悲剧在于连身上不仅体现于身体的毁灭, 更在于他对自己“飞黄腾达”野心以及奋斗道路的否定, 他一直渴望的自由平等并不会因为自身地位的提高、财富的增加而实现, 真正使他感到幸福快乐的不是名利地位而是真诚的爱。可悲的是, 懂得这一切在失去所有之后, 在即将死亡之时, 于连:我已彻悟, 可机会不再。

祥子已经死了, 还在动的是他的尸体;于连虽然死了, 他的反抗精神虽死犹生。祥子想要的一直得不到, 即便得到了最终还要失去;于连费尽心机得到的却不是自己最想要的, 等到明白什么是最想要的时候机会已不在了。究竟谁更加不幸, 谁的命运更加悲哀, 留待读者自酌。

二、悲剧命运的形成过程

大凡是能称之为悲剧性人物的, 其人生总不是一帆平顺的, 总要历经坎坷, 命运起伏跌宕。

祥子的命运悲剧便是围绕在买车和娶妻两条线索展开的。在事业上, 祥子买车三起三落。在城里努力拼搏了几年, 辛辛苦苦攒钱买车, 买车车丢攒钱钱没, 赚的都是血汗钱可车丢钱没是那么容易, 仿佛就发生在一瞬间, 一切到最后又回到了原点。在事业上, 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第一次买车, 祥子省吃俭用整整拉了三年的车, 凑足了一百块钱买了一辆新车。没过多久, 因军阀混战, 祥子被大兵捉了去, 车也被抢了去。第二次, 祥子在混乱中惊魂未定的逃了出来, 还买了顺手牵出来的几匹骆驼得了三十五块现洋。祥子把买车是为自己的信仰, 他找到刘四租用他的车子拼死拼活的攒下了几十块钱之后还没来得及买车就被贪婪虚伪的孙侦探敲诈走了, 就这样第二次买车的计划泡汤了。第三次买车在祥子和虎妞结婚之后, 祥子不愿意和虎妞一样闲着, 他得找点事做“拉上自己的车”, 不久, 祥子拉客人受了雨病了这一病拖拖拉拉的花去了不少积蓄, 加上后来虎妞难产请收生婆、“虾蟆”“大仙花”又花了一大笔钱, 结果虎妞死了孩子也没了, 为给虎妞办丧事他不得不把车卖了。这次, 祥子连哭都哭不出来了。

在家庭婚姻上, 和虎妞的结合, 使得祥子那点奋发向上的精神也被强势的瞧不起自己的虎妞缠着往下坠。在这个不公道的世间, 走投无路处处遭受挫折和压迫的祥子, 告诉我们文明之城是不平等的, 只有作为动物的“欲望”是平等的。

“于连的悲剧命运是围绕维里埃市长家、贝藏松神学院和德·拉莫尔侯爵府这三个地点以及德·莱纳夫人、玛蒂尔德小姐的两段爱情开始的。

于连受聘家庭教师来到了市长家, 认识了德·莱纳夫人。在市长家, 于连见识到了各种各样损人利己的阴谋, 时政要人的贪污腐败。在参观收容所之后, 他由那俗不可耐的奢华联想到“那钱说不定就是利用职务之便从配给他们的肉食上揩下来的油”。自尊敏感渴望平等的于连蔑视虚伪的市长, 为实现对侮辱他的市长的报复, 他经过激烈而沉重的心理斗争在夜晚乘凉之时握住了市长夫人的手。以爱情为报复手段来反抗不平等的于连, 半真诚半虚伪处在矛盾之中的和德·莱纳夫人产生了爱情, 不仅获得了报复的胜利, 完成了“责任”还获得了幸福。然而这种生活没过多久就被仆人爱丽莎的一封匿名信打破了, 于连迫于压力同时也为了维护德·莱纳夫人的名誉离开维里埃来到贝藏松神学院。在阴森恐怖、气氛压抑的神学院, 教士利欲熏心, 彼此之间, 相互嘲讽、猜疑、嫉妒、谄媚、勾心斗角, 他们奉行金钱至上的原则。于连在这里变得更加虚伪自私, 他将每一个人都是做自己的敌人。由于于连出众的才华, 他得到了彼拉神甫的赏识, 在彼拉神甫离开贝藏松时向德·拉莫尔侯爵推荐了于连, 于是于连得以进入侯爵府跻身上流社会。在侯爵家, 于连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超凡的记忆力得到侯爵的重用并且由于于连傲视贵族特立独行, 赢得了玛蒂尔德小姐的注意。在经过亲王恋爱经验的指点和一场场近似“战争”的头脑爱情周旋后, 玛蒂尔德小姐终于拜倒在于连脚下, 不久德·拉莫尔小姐怀孕, 德·拉莫尔侯爵得知真相后尽管恼羞成怒却不得不面对现实, 最后做出妥协赐予于连10000法郎的巨额财富和一片土地以及轻骑兵中尉的委任状。于连拥有了梦寐以求的金钱、地位、美人, 可这一切都被突如其来的德·莱纳夫人被迫写下的告密信化为泡影。盛怒之下的于连持枪在教堂中枪击德·莱纳夫人, 尽管德·莱纳夫人只受了伤于连仍被判以杀人罪被抓入监狱, 在监狱中于连得以平静下来思考人中回首过去的所作所为, 这时方才明白自己最大的幸福是和德·莱纳夫人一起在森林里散步, “我就是这样, 死于22岁。再给我五年的生命, 让我和德·莱纳夫人一起生活”。于连为了维持自己最后的尊严拒绝了朋友富凯和情人德·拉莫尔小姐的援救, 最终走上断头台, 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透过祥子与于连的悲剧性人生, 我们深刻的意识到不管在怎样的时代怎样的国家怎样的阶层都不能放弃希望, 不能磨灭良知, 要为了自己和大多数人的幸福一起不卑不亢的奋斗!

2004 (

参考文献

[1]唐克龙.《骆驼祥子》:承认的悲剧[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01) .

16.命运与人生 篇十六

这次论坛是自2002年上海华东师大、2004年山东诸城、2006年北京师大之后又一次全国日记人的聚会。寇广生老人发起的华夏日记博物馆同时落户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图书馆。早在2007年7月,张欣校长与洛一高老校友日记达人寇广生在山西省运城市的新教育年会上就达成共识,目前已经在图书馆三楼开辟出1000平方米场地供“华夏日记博物馆”布展。中午,与会人员参观了华夏日记博物馆,日记博物馆的建立为更多的日记同仁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同时也为百年名校洛一高增添了一道素质教育的人文景观。

未来的华夏日记博物馆将主要有两大职能:一是面向全国日记爱好者征集藏品,做日记史料的保护和展示;另一方面是将日记和中小学教学TOg结合起来,倡导在全校甚至全市中小学师生家长共同记日记,拓宽语文写作教学。同时,洛阳一高还将依托该博物馆在网络上开辟师生日记园地,举行日记狂欢节及日记论坛、日记大赛等,将构建遍及全世界的日记网络,全面掌握具体资料,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写日记的行列,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上一篇:最新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下一篇:老人洗手好习惯助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