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论文(精选17篇)
1.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论文 篇一
古 田 县 华 侨 中 学 开 展
“排查突出问题、优化海西发展环境”活动情况汇报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排查突出问题、优化海西发展环境”活动的实施方案》的精神,从4月份开始,我校以“抓好落实、确保安全、万无一失”作为全校排查整治工作的重点,认真落实《通知》精神,开展排查突出问题、优化海西发展环境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落实《通知》精神,及时加强我校各项安全排查整治工作。
1、我校领导、德育部门及相关教师高度重视。人人树立“校园安全无小事”的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此次排查工作,及时结合《通知》精神,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及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并通过班会、校会、专题教育等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相关安全教育。
2、学校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排查防范领导网络体系。组成由校长吴谨为学校的第一安全排查整治责任负责人,副校长肖养华为分管校安全排查整治工作的领导机制。学校政教处负责全校安全排查整治的常规工作,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指示,每月定期检查督促学校安全工作的落实与整改,并负责学校生管组的管理工作。
3、从4月份开始,我校加强了校保卫工作力量。学校加强了值日制度,学校配备了门卫和兼职保卫教师,同时聘请了保安,加强了学校放学期间(中午、傍晚、晚自习结束后)校门口安全保卫和巡查工作,使我校校门口治安进一步改善,校外青年在我校门口逗留现象大为减少,从而更好地维护了师生利益。
4、加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我校有近400多位校内寄宿生,他们的安全工作,特别是防火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安全是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既使在我校人员编制较紧的情况下,学校还进一步增加了寄宿生的管理人员。同时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管理体系,特别是对寄宿生晚上人数的查点工作,确保住校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生管教师还充分利用晨会、集中教育等形式,向学生宣传、交通、防火、饮食、网络、用电安全知识,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5、实行领导值日安全排查负责制。学校加大对每天值日领导的管理要求,每天值日由校一、二层领导担任,实行值日领导负责制。即谁值日谁就对这一天的安全排查工作负总责。排查工作范围包括防火、防电、防水、防盗以及师生人身安全,每天对学校的重点部位至少检查三次,并做好交接班值日记录。同时,在重大节日或防汛、防火等预警期,实行二十四小时领导、教师值班,确保学校各项安全。
6、与当地公安部门联合,经常请他们到校巡查,配合学校整治各类治安隐患。
7、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禁止学生进入网吧、“两室三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各班深入开展“热爱生命、珍惜时光、拒绝网吧、做文明学生”的系列主题教育,广泛开展学生互联网道德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互联网管理规定,不看不传反动、淫秽出版物,坚决抵制网上各种有害或不良信息的侵害。
8、全面开展管制刀具收缴工作,并与学生签订《拒绝携带、私藏管制刀具安全承诺书》。
二、落实《通知》精神,及时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排查整治。
排查结果总体情况良好,学校教师安心工作,教师队伍稳定,校园及周边治安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
1、校门口有时还有些小商贩出售“三无”食品,经常驱之又来,对交通和学生人身安全造成隐患。
2、由于学校地处古福公路沿线,学校门口连接线与古福公路交叉,三岔路口没有缓冲带,公路车辆来往多,还有些车辆在路口乱停车,给全体师生出行造成安全隐患,学校多次写报告要求有关部门给予解决,近期已设立交通警示牌,但还设立没有缓冲带,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尽快给予解决,以消除安全隐患。
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在这次活动中,我校全体师生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为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提供了保证。今后我们决心进一步加大排查整治力度,为学校的健康发展不断努力。
华侨中学
2010.6.23
2.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论文 篇二
一、模拟文本学习环境,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学生的语言知识获取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文本素材引导之下。在教学中, 我们不妨从文本表达内容出发, 注重优化文本素材, 让学生的语言学习认识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激活, 以此来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此, 我们不妨通过文本素材表达内容活化, 创造与文本相关的学习环境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潜能。
在教学中, 我们可根据文本内容运用适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 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文本学习的过程之中。在模拟文本语言学习内容, 创设相似的环境时, 我们首先营造师生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让师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其次, 找准文本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体现文章表达宗旨和意图的核心词汇语句, 以便让学生能够进行理解。最后, 鼓励学生能够在接近文本语言环境中多元思考、大胆表达, 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走进文本学习环境, 加深理解感悟。
笔者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 (下同) 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 A lucky escape”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学习境界, 特采用了模拟文本学习环境的教学方法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教学中, 笔者采用了下列教学步骤:
(1) 要求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要求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思想情感深入对话。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对话表演情况, 予以总结, 针对学生在对话中未能很好体现角色身份问题, 设计了思考题目, 如:What did Justin and Paul thinkwhen they hear Susan’s help?
(3) 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能够模拟文本情境进行模拟表演, 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本的了解。
二、创设活动交流环境, 丰富学生学习思维
文本语境的创设只是对语言学习的一种再现和表达, 具有一定的复制性。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交流, 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丰富他们的语言学习思维。笔者以为, 创设语言交流学习氛围, 一方面, 能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 能够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便于他们进行及时调整。
笔者以为, 从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规律和文本学习发展的需要出发, 创设语言学习交流氛围, 以此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价值。在教学中, 首先应该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进入文本学习之中。其次, 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参与学习交流, 以此来优化学习过程和方法。最后, 为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以此来满足学生的语言表达需要。
例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5 Birdwatchers的“Reading Birds in Zhalong”教学中, 笔者就运用了上述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 笔者运用幻灯片投影出各种珍贵的野生鸟类, 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语言知识表达这些鸟的生活习性, 以此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激情。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围绕“How to protect birds?”话题进行表达交流。
三、营造自由发展环境,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近几年的英语课程教学中, 笔者发现创设一种自由发展的学习环境氛围, 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思维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自由发展环境的营造, 就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持和保证。
学生在这种自由学习环境的引导下, 能够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才华, 特别是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 能够增强自身的学习体验, 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在教学中, 我们不妨做到:首先, 创设“个个发言, 人人进步”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留一定的学习表达时间和空间。其次, 允许学生能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并对他们的发展创新之处予以表扬。最后, 设计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技能, 真正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3.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探究 篇三
摘要:本文首先谈了我国中学语文课堂环境的现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内容、中学语文课堂环境的作用意义这三个问题,其次对中学语文教学环境的优化方法进行探讨,并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经验,提出自己在实践教学工作中使用的优化语文课堂环境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引言:
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教学一线工作的难度。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教育的经验,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有着深刻的感受,现将自己的工作认识、经验、方法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现状及发展
教学环境是教学工作中必要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表现的综合。我国自二十一世纪初提出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以来,就越来越重视对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工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有些地方我国素质教育和实践的教学工作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有些地区对课堂教学环境的作用、意义认识不到位。很多教育落后的地区,中学语文教师根本不知道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为了升学率而教学,一味的以填鸭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事实上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学不到应该学会的知识,学生往往最终虽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大都是高分低能。中学语文课堂因为没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老师的授课质量比较差,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比较低,最后浪费的时间多,占用的资源也多。所以我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亟待提高,这需要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并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改善现状。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内容
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认知的活动,认知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指的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客观与主观要件。它包括了中学语文老师授课的环境和学生学习认知的环境;包括了教学工作中的客观环境以及老师、学生的心理历程;包括了动态的环境(课堂互动)和静态的环境(思考)。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内容是多元的,支撑这种环境的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语文课堂上的气氛,班级的集体凝聚力等等。如何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就需要优化这些支撑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支柱,笔者将在下文详细介绍。
三,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之作用意义
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环境的影响是全面的,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同时也在影响着授课的老师。影响学生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中学语文的认知和感悟、学习兴趣、动力、学习的情绪和最终的学习效果等诸多方面;对老师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老师授课的节奏、授课的质量等方面。中学语文课堂环境的影响是重大的,因此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就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让老师的授课节奏如备课时计划的一样正常进行,可以提高老师的授课质量;同时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对中学语文的认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四,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具体方法
以下是笔者在教學一线的工作中,总结出的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一些具体方法。一一叙述如下,供广大的同仁参考:
1,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管理方法的优化
中学语文老师对课堂的管理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优秀、科学的管理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管理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要充分备课。老师在授课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要将所要教授的内容烂熟于胸,还要将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测和应对预案;2)教师要合理规划语文课堂时间。老师大致可以将时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占时最长,是老师的知识传授,第二个部分是让学生之间互动,最后一个部分占时最短,由老师引导学生做一个简短的总结,升华并启发其深入思考;3)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扮演的是引路者的角色,所以做好课堂管理工作,就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多与学生互动,融洽语文课堂的上课气氛。
2,中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优化
中学语文课的意义在于启迪学生发现文字之美,阅读之美,文化之美。所以中学语文老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尽量使自己的课堂语言优美、生动。课堂语言的优化能够很有效地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环境。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生动、活泼,能够为课堂内容增色不少,因此老师应该尽量做到诙谐、幽默。中学语文本身就是充满乐趣的一门课,老师的课堂语言优美能够将中学语文的优势作用表现出来。此外课堂语言还包括教师的板书,老师所书写的板书应该具备两点基本的要求:一是条理清晰,逻辑清晰;二是字大且清楚,如果字漂亮自然更好。
3,优化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才能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试想一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害怕老师,讨厌老师,老师也不认真授课,那课堂之上岂不是相看两讨厌,何谈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呢?优化师生关系,老师如何做才是关键。第一,老师要端正自己的言行,品德上不敢说要多么的崇高,但至少应该优良;第二,老师之所以为老师,就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老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三,老师应该主动与学生互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第四,老师应该多多关心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去信赖。
4,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
老师与学生之间毕竟有巨大的年龄差距,有代沟是很自然的。但是老师应该努力去改进自己传统甚至落后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老师要努力去了解每一届学生的性格特点、价值取向,迎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循循善诱,引导其好好学习。老师采用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有着巨大的作用。
4.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篇四
最好的教育是好老师以较少的时间,创设一个公平、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启发,促进学生发展;最坏的教育是不好的老师无视人的作用,仅当完成教学任务,占用学生大量时间,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学生又学不到什么,得不到发展。关注课堂,注重师生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许很多老师认为研究这问题已经属于过时,但是我认为如何利用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就像“减负增效”一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而学习要求比较高,那么只有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也就是“要减负先增效”。而如何增效?老师讲课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那么老师讲解的再清楚,也都是无用功。而如果创设民主、平等、公平、宽松的学习环境,激起师生间的交流,思维的碰撞。那么课堂将拥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展示出无尽的学习生机活力。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具有发展意识和效益意识,教会学生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但长期以来,提高教学质量靠“课内损失课外补”教师加班加点,靠“题海战术”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牺牲教师和学生的休息时间,甚至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为代价,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质低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率如何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如果不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素质教育转变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早在2008年就通过“学案导学”为抓手,开展了以减负增效为目的的新的一轮教改试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明确教学目标,熟悉课标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情,探索一条轻负担、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之路。
思想品德学科作为一门以德育为主的学科,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反映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路,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课程标准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充分说明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既操作又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最佳着力点。
背景二:学情的调查分析
在实践教学中,走神、精力不集中、心不在焉、三心二意等词常常用来描述学生的表现,也正由于这些表现,老师也常常苦恼,上课犹如“对牛弹琴”,学生不能够得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现象既普遍存在又解决的收效甚微,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
我对江苏省2009年初中政治新课程教师培训常州市直属点培训班128名参加培训的政治教师进行了口头调查,70%的老师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环境有点闷,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我对我任教的八(9)班57名学生在《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这一节课学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师生构建的平等、民主、宽松的环境参与观察调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人数约为31人,能够保持的时间平均为36分钟,有3位同学注意力在20分钟。只有8位同学能全程参与讨论学习,并有好的学习感觉和效果。
作为从事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巧妙利用教学规律,从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轻松。所以这项研究对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背景三:创设优化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效率主要看法 1培养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
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培养兴趣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方法:第一,要使讲课材料适应学生的情况,讲课前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作一番分析.使所讲的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使他能够理解.不要讲深奥的、学生不能理解的东西。第二,不要把你所掌握的全部知识灌给学生,因为学生不可能一下子理解全部知识。第三,最好把讲课内容中的要点讲清讲透,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讲得很细。讲课内容集中.学生才感兴趣。第四,采用多种讲课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句话,就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幽默的语言、夸张的动作、适当的语调都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大多教师都认为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否则语言平淡呆板,只能成为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此外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3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一节课中的内容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应心中有数,重点和难点需要的时间要长些,讲的力度要深些.时间分配要讲究科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讲课切忌开始时怕学生听不懂,反反复复.絮絮叨叨.把精讲变成了繁讲,到后来一看时间不多了。便任意删减授课内容,“草率收兵”,更不能随意拖堂,造成学生厌学的后果,关注老师自身言行,老师也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言行,给予恰当的评价。
(二)、目标
实践上,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环境及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创设适合学习的物理环境、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让学习者很好地利用广阔的学习时间条件、空间条件和心理条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此课题,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完善、提高、运用适合学习者本人的学习方式,充分挖掘一切有利于教学的课程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通过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尊重学生,服务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活动场景,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性、体验性,转变课堂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为,真正地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理论上,本课题是对已有课题及教学实践中成熟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沿着人文主义、新行为主义和认知结构理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功能,继续深入进行探讨课堂教学环境,提供学生学习生活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探索出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和思维能力,并逐渐形成具有可操作的模式,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我校、我市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通过研究,希望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以期研究成果进一步地丰富课堂教学理论,并指导初中政治教学活动。
着力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并能形成以体现二十四中学教师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使教育教学更具有引领性、时代性、动态发展性和可操作性。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三)、内容
1、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新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单一的、一元的,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惟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显现激活态势。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通过学案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案优化教学过程”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2、“增效”而不“增负”。当代教育改革是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的,以不增加师生负担为前提,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自主学习,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有利于提高学业水平和能力。
3、促进师生角色的转换。“通过优化教学环境”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和研究学生的学上转到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这过程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教学大纲出发,但又不拘泥于大纲,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支持者、管理者。研究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个案研究
我将所任教班级作为这次研究的个案,对与本班进行为期约两年的跟踪研究,通过一些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进一步分析,通过思想交流、行为指导,采用调查法、访谈法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有的放矢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2、优化教学环境在各种政治课型中的应用
由于政治课属于社会学科,他有很多其他学科没有的特点,比如动手动脑的社会初中探究课、思维量比较大的概念课、利用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习题课、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的复习课、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试卷进行反馈的评讲课等,这些课都有自身的特点,如何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各种课型的教学效率是研究的内容之一。
3、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调查研究
5.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论文 篇五
以往形式的计算机教学方案主要包含了基础操作、邮件收发、办公室软件应用等基础计算机知识, 其用意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而掌握日常计算机操作技能, 能够在日后工作中熟练运用计算机基础功能。教学方案中的该种内容设定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其适合对所有人才的培养。但在信息网络的发展下, 学生们接触到了网络技术, 也享受到了信息网络的便捷。很多学校开通互联网功能, 让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学习中获取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在信息网络的支持下, 教师接触到更多创新形式的教学理念, 其也可以从网络中找到更多的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方案。
6.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论文 篇六
沈阳市第十中学:王晔
【摘 要】:由于中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这样既能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能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良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会阻碍体育活动的进程,而且会扼杀学生的体育兴趣。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环境构成要素的分析,阐述了学校体育环境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
关键词:学校体育环境;中学生;体育兴趣;影响
目前,许多中学对学校体育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兴趣,使学生的身体发展受到阻碍。由于中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是否会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体育环境的好坏。学校体育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整体系统,这些要素既有物质的,也有心理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等等。学校体育环境与学校一些体育活动息息相关,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体育活动的进程。
1学校体育环境的概念及功能 1.1学校体育环境的概念
学校体育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是指开展学校体育活动需要的所有条件的总和。狭义上而言,学校体育环境主要是指进行学校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学校体育环境是学校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相对微观的环境,不能脱离学校教育环境之外而孤立存在。
1.2学校体育环境的功能 1.2.1陶冶功能
实践证明,优雅文明、美观和谐、活泼向上的学校体育环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各种有形的或物质的、精神的体育教育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能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化学生,从而产生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1.2.2激励功能
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教学的工作热情和动机;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推动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体育环境可以为学生创造一幅诗一般的画面和意境:翠绿的草坪、清新的空气、整洁的场地、个性化的器材与充满活力的运动场面,在这里人与自然、环境、运动已经浑然一体。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运动,有谁又感受不到运动的乐趣呢?
1.2.3健康功能
体育教育环境是师生长期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个条件好、没有污染和噪音、教学设施充足、美观整洁安全的体育教育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健康。
2学校体育的构成要素
学校体育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整体系统,这些要素既有物质的,也有心理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等等,总的来说,构成学校体育环境的要素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2.1学校体育物质环境 2.1.1体育活动的场所
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体育馆和各种体育场地(如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以及这些场地周围的环境(如阳光、空气、树木、草坪等)。这些运动场所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练习的态度和教学的效果。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全面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依据。例如田径跑道的方向一般要与子午线一致,体育馆的墙面和地板的颜色一般采用比较温暖的珊瑚色和黄色等等。
2.1.2体育运动设备
体育运动设备主要包括体操垫、单杠、双杠、篮球、足球、排球、健身器材、标枪、铁饼、铅球等体育器材设备,另外也包括体育图书资料、体育电子化教育设备等。这些运动设备的齐全与否和设计的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范围。
2.1.3体育时空要素
时间是学校内部一种无形而有力的物质环境因素,学校的一切活动之所以能有序地组织起来,就是通过各种时间的分配和安排。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不少中学的课余体育锻炼时间仍然被学校安排成了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时间,甚至正常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成了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少数学校虽然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但也只是“放羊式”的教学。国家教育部门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的学时初中一般是每周3个课时,高中是每周2个课时。地方和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与健康课时间。
2.2学校体育心理环境 2.2.1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养成的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独特的思想行为作风,是一种巨大的无形教育力量的体育教育氛围与环境,是师生员工共建的一种校园文化,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某些学校有体育周或者体育节,某些学校每个学年都开展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像班级篮球赛、足球赛等等。
2.2.2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体育教学课堂气氛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积极的程度,良好的体育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2.2.3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又构成了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互动过程,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体育教学反馈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活动不是一个人的活动,有些项目(像篮球、排球、足球、接力赛等)都是大家合作完成的,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团结,鲜明地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这一学科的特点。
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对学生的社会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谈、衣着仪表、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行为习惯等,无不作为个体文化以内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和影响学生。
3学校体育环境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
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追究其根本,学校体育环境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正面影响
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3.1.1物质环境方面
首先,体育场所设施较好的中学,在田径场的设计上,不仅考虑到了其位置、方面、采光、通风、颜色建筑材料等,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卫生与审美的要求,这样使学生在感官上觉得舒服,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性,让学生有运动的冲动。
其次,在体育运动设备方面,要是学生所在的学校能提供充足的运动设备,满足了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所要求不同体育运动设备上的需求,学生就会有运动的快感,在运动中找到乐趣,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再次,在体育时空要素方面,如果安排好恰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人体适宜的运动时间,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并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促进作用。
3.1.2心理环境方面
第一,良好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爱好,使学生知道经常锻炼身体的必要性,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生动、活跃、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和体育教学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使学生的专长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第三,体育教师的人格与教学行为、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如果体育教师本身形象好、运动能力强、并且很幽默风趣,有很好的领导能力,这样就会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不知不觉就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
总之,这些方面总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不承认有些中学在其中某些方面做得很好,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也勤勤恳恳,这是值得鼓励和欣慰的。
3.2负面影响
当前,学校体育环境在很多中学都不被重视,这对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形成和培养有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主要表现为:
3.2.1物质环境方面 在体育活动场所方面,现在的很多中学,在体育活动的场所上对学生有很大的限制,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常见篮球场都是破破烂烂,硬件设施极差,以普及较好的篮球为例,在中小学有97%的学校篮球器具都是不适宜的,其中53%的学校使用成人球,99%的学校使用成人篮架和球场,在中学使用成人球场和球具,不仅不符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也谈不上什么兴趣的培养;另外,有很大一部分城镇中学,虽然有很不错的体育场馆设施,可是却没有被用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上,学生也不理解这个体育场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这样的场地环境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呢?
在体育运动设备方面,有些中学在体育设备的设计与安排没有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场地器材的设置也不是显得那么的美观、卫生、别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恶的感觉,间接地扼杀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学习欲望。
在体育时空要素方面,许多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运动规律,不适时的时间被安排成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制约,从而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的欲望。学生的活动时间已经被学校无情地剥夺了,这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2.2心理环境方面
第一,一所中学如果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体育传统和风气,就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爱好,没有锻炼的习惯,而且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会受到限制,学校体育教学也将被视为虚无。
第二,没有了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体育教学将杂乱无章。这样,教师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对学习体育就显得很迷茫,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和信心。有些中学没有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冷漠,学生对教师越来越疏远,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就抹杀了学生的体育兴趣。
第三,学校对体育的相关信息不够重视,认为学生没有必要去看一些和体育有关的报刊和书籍,校园广播也从不播放关于体育的新闻,学校体育的信息严重缺乏,这无形中影响了学生追求体育的兴趣。
第四,体育教师的教育态度不端正和方式不合理,教师作为辛勤的园丁,并不是在学校摆脸色给学生看,看似严肃,其实是对教师这一本质工作没有做到位;其教育方式也让学生不能接受,有的老师就经常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厌恶情绪,有时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良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扼杀了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阻碍了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对学校不利,对教师不利,最终让学生的发展受到局限,学校体育教育也就“变味”了。小结和建议 4.1小结
总之,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深受学校体育环境的影响,学校体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和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体育物质环境的设计是否合理、心理环境的设计是否得当,不仅影响到了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还影响到了学校教育的很多方面。诸如体育教学质量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等等。
4.2对学校体育物质环境设计的建议
首先,体育运动场所的设计应当符合学校的实际条件,例如,农村中学就应该充分利用一些学校的空地,即使资金不足,不能建设一些必要的体育场馆,但是也要让学生有一个能进行体育锻炼的去处,不能因为场地的原因而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建设、美化校园体育设施,如学校的房前屋后都有一些小山包、树木和废弃物品,都可以改造成学校体育理想的体育设施;而在城镇中学,学校的体育场馆是有了,可是他们并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些场地,而是作为一种摆设,甚至只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才建设了那些场地。还有的中学虽然已经把体育场所建成了,但是场地的设计不符合运动和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安全、卫生与审美的要求,在场地的管理上也是漏洞百出,不能有效地利用现有场地,让人觉得那是资源浪费的表现。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不仅要加大管理的力度,体育主管部门也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学校体育场所有所完善。
其次,在体育运动设备的设计上,很多农村的中学大都不仅没有一块像样的田径场,更不用说什么健身器材和体育电化教学设备了,而且在体育器材的设计上也是不符合学生的特点,这主要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这一系列的问题;另外,在城镇中学,由于学校为了省钱,没有对体育运动设备进行高要求的设计,导致学校运动设备缺乏实用性和合理性,制约着学生的体育活动范围。针对这些情况,学校主管部门应该积极改善这些不良因素,重视体育运动设备的引进和管理,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使学校体育设备更齐全、安全。再次,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农村中学由于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和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安排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不符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使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时间;而在大多数中学里,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和高考指挥棒的挥舞,学生也失去了原有的体育锻炼时间,使得学校体育的发展受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这个情况,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教育部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让学生在合理的时间段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开展必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4.3对学校体育心理环境设计的建议
其一,在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设计上,农村中学应该努力争取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进行一些条件允许的体育活动,例如:篮球比赛、武术表演赛以及其他中国传统的或地方特有的体育活动,以活跃学校体育气氛,形成良好的学校体育风气;城镇中学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开展一些体育教育活动和比赛,诸如体育健康的基本知识竞赛以及其他相关比赛,使学生在体育认识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高,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另外,无论是农村中学还是城镇中学,要争取和依靠学校领导的支持,他们的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行政决策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学校的校风、体育传统与风气的营造。
其二,在体育教学的心理气氛设计上,农村中学应该一改原来教师的指导作风,因为教师是创造良好心理气氛的关键人物。对学生也要像学生对教师一样的尊敬,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对体育产生兴趣;城镇中学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作风和学生的集体意识上下工夫,而且应该有巧妙和妥善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让学生有一颗健康、自信、顽强的心和端正、积极的态度进行体育活动。无论是在哪个中学,体育教师都必须要专注于自己的本质工作,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使学生的情绪也受到影响。
总之,无论是在学校体育的物质环境方面还是心理方面,当前学校的状态是不为乐观的,学校应该积极应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善这一情况,极力杜绝一切不利因素,同时也大力支持一切有利因素,使学校体育环境健康地、持续地发展下去。让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健康的、舒适的环境去进行体育活动,让他们对体育活动持有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
参考文献
7.体育教学环境的调控与优化探析 篇七
1. 环境的定义:
从哲学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是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们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这个外部条件的综合,既包括人在生活中的条件和时间关系的综合,也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综合。
2.教学环境的定义:教学环境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1]。教学环境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讲,社会制度、家庭条件、社区条件等都属于教学环境。狭义上讲,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如校园、各种教学设施、校风、人际关系等。我们一般所说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狭义的教学环境。
3.体育教学环境的定义: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
二、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析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校系统内部的所有事物,几乎都可以认为是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其中,直接作用于体育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活动效果发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硬环境和软环境。
1. 体育教学的硬环境。
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主要包括:(1)各种物理因素:空气、温度、光线等。(2)各种体育教学设施:体育教学设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性设施,如桌椅、实验器材、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设施等;另一类是体育器材设施,如各种场地、各种器材。这些设备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对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2.体育教学的软环境。体育教学的软环境主要有:(1)班级规模:许多研究发现,班级规模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有影响,而且对师生双方的课堂行为以及个别化教学的实施也有极大影响。(2)人际关系: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如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师生的关系、教师间的关系、学生间的关系等,都与教学有密切的关系。(3)校风班风:校风是指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是一种集体行为风尚,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也是一种巨大的潜在教育力量。班风是指班集体的所有成员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它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不仅能塑造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又能影响他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4)课堂教学气氛:指班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状态,它集中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和班集体之间的关系。积极地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体育教学环境的调控与优化
(一)体育教学环境调控与优化的依据
1.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社会大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社会大众的生活环境等。社会大环境的任何变化都可能成为影响和改变教学环境的客观因素。在中国“举国体制”影响下,体育的发展呈现出重竞技体育轻大众体育。面对体育环境的变化学校体育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紧随时代脚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创建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抵制各种不良之风和不利因素对体育教学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学校体育目标。
学校体育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校体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化。体育目标对体育教学活动有指导作用,同时各级各类学校有着不同的体育目标。因此,要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就必须充分考虑学校体育目标。
3.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学生的身心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的过程之中,在发展的过程中当然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也并不是所有的环境影响都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只有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环境才是有利的。因此,在创设良好体育教学环境时,必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4. 学校实际情况。
中国各省市、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不同,造成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因此,在创设良好体育教学环境时,要立足于自己学校的实际。只要能充分考虑并利用本学校的现有条件,并不断改善体育教学环境的面貌,都有可能创建成有自己特色的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二)调控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
1.学校体育教学硬环境的优化策略。(1)加强场馆建设。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场馆、器材等,是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也是影响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直接制约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也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所以,学校要根据教学的规模和学生人数的需要,加大对这些硬件的投入,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进而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2)体育教学设施的整体协调。体育教学设施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全面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依据,学校上下都树立全局观念,把各种体育教学设施有机的协调为一个整体,使它们向着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任务。(3)合理布局体育教学设施。体育场馆的建设布局要合理、空气要通畅、光线要明亮,各类器材应摆放合理。场馆的建设和美化一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基本规律。在体育场地周围多种植树和草,并根据自然环境的周期变化、学期循环的规律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合适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和场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使学生真正热爱体育,充分享受到体育课所带来的乐趣。(4)因地制宜,利用本校的优势。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事实是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学校体育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充分利用本校的有利环境,通过科学的设计、巧妙的布置各种器材设施,才有可能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从而给教学环境的建设带来突破。
2.体育教学软环境的优化策略。(1)信息的筛选。学校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社会上的一些信息会不时的传入学校,尤其是现在的信息社会更是如此。这些信息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的,也有对教学起到反作用的。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选出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信息,预防、抑制不良信息在学校中的传播。(2)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校特定范围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态度和理想信念,进而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的情趣、学习的行为与动机、学习的效果与效率,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3)建立和谐的宽松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具有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其自身的主导作用,协调优化各教学要素,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之中。
摘要: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法,对环境、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构成要素等基本问题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控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教学环境,体育,调控,优化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71.
[2]孙卫卫.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4):124-127.
[3]高云,唐艳婕.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37-339.
8.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 篇八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都开始提倡全民健身运动、阳光运动这都落实了在学校以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性思想。要建立一个理想并且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就需要让体育教学系统自相去匹配,使之能更好的为体育教学去服务。都知道体育教学的环境是构成体育系统教学关键,这对于高校的体育教学的质量都是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的,所以就要能够更好的去优化好的教学环境使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体育的教学。
【关键字】体育教学 环境优化 策略探讨
在现如今提倡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理念下,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革。学校的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育系统中重要乃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经不能在像以前那样只是简单讲授给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1]。现如今是要着重去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性精神和动手的实践能力,把体育教学的目的变成以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型的人才为主。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生活下,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所以更要在学校的阶段就开展高效的体育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做最好的宣泄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去优化体育的教学环境从而达到一个全面提升体育教育的基础。
一、教学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学的角度看来,体育教学环境是在所需要的体育教学开展的有利的综合条件,是严格的按照人们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特殊的物质所组织起来的活动[2]。在其中的体育教学环境的物质性因素影响最大,因为物质环境是构成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的部分,同时也是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后进行的体育运动的必要物质条件。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就需要学校去更新原有的基础体育设施的配套,如体育场地、运动的器材、体育相关的图书和资料、空气、光线、水源等等。只有在物质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开展一系列的相关的体育活动,起到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关键。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社会心理的因素,因为社会心理的环境是在学校的外部所构建起来的,它是会潜在的影响学生和老师的精神力量和思维方法,都为了学生以后步入社会的人机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能力所打下基础。
实践表明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环境所起到了积极性的增效作用,在不同的环境因素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去发挥出在体育教学中的增效影响[3]。例如,保证先进的体育场地设施及标准的体育器材,使得在今后的体育教学活动物质的环境就能得到基本的保证,来满足在日后的教学活动能更好的开展进行。同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也能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学习的效率也就会随之的有所提高和发展。在今后步入社会生活中也能够起到建立与人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作用,维护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探讨
(一)体育设施物质环境的优化
设施环境主要是包括了运动的场所和运动中所需要的器材,这是体育教育的基础性的设施,它的是否完善和整齐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下,学校的体育场馆在健身的作用下功能也在形成多样化的发展,开始形成集聚了教学、休息、娱乐、审美为一体的多种功能。实践和研究都表明,建立了一个好的体育教育设施环境会为体育的教学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因为体育场所内的器材、设备、布局、场地、装修模式、整体的色调、实际活动的范围、光线强度、等等问题都会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比如,足球场的布置的格局、,草地的柔软程度、观众席上的坐位等都会直接影响人的感官能力,在另外的一些体育设施中色调的搭配问题显得很重要,如体育场地的地面就要采用暖色调,因为暖色调比冷色调更能够有助于运动员和健身者兴奋度的提高,因为不同的彩色会带来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
(二)体育教学自然环境的优化
有的自然环境是人不能去改变的一些自然因素和地理因素,因为从整体上就决定了学校的环境面貌和特征。在面对自然环境的问题时候,就要采用扬长避短的方式,正确的因地制宜合理的开发并充分的利用。在一些山区的学校,因为平地的面积较小所以要多制造出小型但形式多样的体育场地,利用自然的地理环境开展一些如登山、露营等体育项目,临近海边就可以开展海上游泳等项目。
(三)体育社会心理环境的优化
在学校的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就要步入社会并接受生活给予的挑战和压力。这个时候学校需要做的就是做好体育工作去创建学校的体育传统,因为这是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学风问题并使该问题可以得到学校的重视,为今后的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也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校园的体育文化是是学校内部的一种体育文化氛围,秉持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进行熏陶。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与校园文化结合相互联系,高品味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进一步影响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的处事能力和判断能力。
总结
在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今天,素质教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体育教学环境也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让体育教学在一个开放式环境下进行。而体育教学也只有充分的利用了体育教学的环境,并且与环境的作用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才能相互的发挥整体的作用。体育教学能够帮助人的思维方式和身体素质都能得到较好的提升,在明白了体育教学重要性后应多创造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并在其中的活动中激发自己的兴趣以达到高质量的生活和学习的目的。而体育教学之所以改革的原因,也就在于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来推动系统化的发展培养社会各界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丽辉,朱立斌. 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思考[J]. 黑龙江史志,2010,13:195-196.
[2]刘波.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途径研究[J]. 才智,2014,04:86.
9.浅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五优化 篇九
素质教育有三个要求: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三是主动发展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抓好了课堂教学,也就掌握了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实现且掌握素质教育的这些要求和主动权,关键在优化课堂教学上下功夫。
一、优化备课方案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
1、精心制定计划。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按照学期语文教学计划进行。制定计划首先因领会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要求;其次要通读教材、了解其全貌。掌握每篇课文在全册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此外,还要尽可能浏览全套课本,以便在制定计划是考虑上下相承、前后衔接的关系。再次是逐步了解班级情况。知道授课班级的学生数、男生比例、学习劲头和纪律是怎样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如何。
2、多方了解学生。备课要吃透“两头”,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精通教材是解决语文教师人与教材之间的矛盾;了解学生则是解决教和学之间的矛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做远期备课的一般了解和近期备课的特殊了解。除此之外还应了解本年级学生与上下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的不同,各个班的学生差异、男生的特点,对程度不同学生的要求等等。通过课前、课上、课外多种途径来了解学生。
3、刻苦钻研教材。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中心环节。此前所做的一系列工作都为钻研教材而打基础、做准备。因此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力求突出针对性、体现精细性、把握综合性、发挥创造性。把作品语言文字转化为教学语言,从而引导学生吸收与转化。这样再经过“三环六步”法程序来实现“鸳鸯绣取从君看,金针还须度与人”。最终实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己掌握“金针”,自己去刺绣最新最美的图画。
4、科学设计教学。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统筹规划自己教学活动的总体设想。科学的设计,能使教学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可保证教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固而能有效避免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随便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设计教学大纲、语文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基础来安排教学程序制定课时课题设计。
5、精心编写教案。教案是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的书面方案,是教师施教的蓝本。它包括“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三个方面。它使教学目标明晰化、教学内容条理化、教学过程序列化、教学方法科学化,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它也是教师总结经验、改进教学的宝贵资料。
二、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教学的起始和归宿。对此教师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制定切实教学目标。
1、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一要明确、二要具体。即要提出课堂教学结束应达到的具体要求;三要恰当。要保证教学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又要使绝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后达到;四要完整、各个目标齐全且在教学中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因素整体优化、融为一体。
2、落实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目标首先以认识为主线,分层落实、揭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完善的认识结构。避免课堂中的“一刀切”现象。教学做到即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然后以智能目标为核心、主动发展。将教师的主动培养和学生的主动提高结合起来。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是密切相关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源、以练习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的五主原则。因此教师在优化课堂结构、合理分配时间的同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导语设计,巧妙新颖。在传授新知识之前,教师都应有目的、有计划的精心设计一段教学语言。我们知道巧妙新颖的导语往往能抓住学生的心灵、唤起注意力、创造良好的情境、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新课,通前联后。素质教育的主体中,导入新课应体现“温故知新的原则”。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将与此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例如我在讲授鲁迅的作品《孔乙己》时,针对不同文章的题材将他的所有作品进行分类归结。再根据每篇文章出处的不同将它们分类。让学生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识记。
3、传授新知,主体参与。传授新知是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人物。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将学生的外部学习活动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
4、巩固练习,多种角度。教师设置练习应有“质”与“量”两个方面的要求。练习紧扣中心、难点,有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应用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进行测试量化。用多种形式、多种角度让学生说理、讨论、操作。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和技能,且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5、课堂总结,高度浓缩。课临近结束的短短几分钟内,教师要对整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高度浓缩、提纲挈领的归纳概括,给学生以精要深刻的印象。引起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
6、板书设计,精、简、明、新
好的板书能配合教学直观形象揭示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学生通过它能够提纲挈领的掌握文章中心和结构。可以依据它有条理地复述课文,而且可以记好笔记,有利于课后的巩固复习。因而有人将板书比喻为开启思想的钥匙、引导形式进入知识胜境的导游图。从教师方面来说,板书设计如何,就能看出教师对教材把握的程度,甚至可以反映出钻研精神、工作态度。因此板书设计又成了优化课堂教学的另一举措。
四、优化教学方法
1、着眼于诱导 变“苦学”为“乐学”。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识活动变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2、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的根据教材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得“真知”形成自己的“营养品”。使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例如我在讲《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几个叙述事例,然后让学生试说几个事例中描写的中心人物是谁。他们各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就很快的翻阅课本、查寻资料,自己开始琢磨、自己开始推敲。把教师的这种引导力转化成了自己的驱动力。
3、着力于疏导 变“难学”为“易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教师指出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时,学生往往思维受阻或偏差。此时教师应指点迷津。拨开疑云,在学生“山重水复”时利用疏导的方式使他们获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化难为易中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着手于指导 变“学会”为“会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以上“三导”之外,还应着手对学生的学法和认知策路进行指导、使学生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心智技能得到协调发展。将表面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
五、优化教学环境
“环境造就人”,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
1、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板书语言、体态语言三种。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讲究艺术性。在课堂上教师的口头语言力求作到;精练准确、条理清晰、生动形象、抑扬顿挫;板书语言力求做道;文字规范、布局合理、简洁美观、条理分明;教师的体态语言力求做道;整洁大方的穿着、精神抖擞的面貌、端庄稳重的举止、和蔼可亲的态度、恰到好处的教态。
2、融洽的师生关系。“人非草木、熟能无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上的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又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思想品德的形成。
3、合理化的课堂管理。“活而不乱、静而不死”一向是课堂管理的科学体系。因此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合理化的课堂管理势在必行。施教过程中教师只有科学、合理的组织课堂,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实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活动中学新知、探新知。把学生组织成一个温暖且富有上进性的“战斗部队”,把课堂组织成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大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顺利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而作铺垫。
4、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事教育事业的人都明白,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学任务、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构成的运动过程。更新教学手段、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应根据教学内容、设备条件、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化组织,实现抽象问题的具体化、枯燥问题的趣味化、静止问题的动态化
10.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论文 篇十
摘要:信息时代在,电化教育手段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颠覆了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还在教学理念上有所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运用现代电教手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进行阐述,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建议。关键词:电教手段 中学化学 优化改革 1前言
电化教育技术是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选择性运用现代教育资源如:投影仪、幻灯、网络课程、微视频以及电视和计算机等,在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进行更直接、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传播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它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依赖性非常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观测环境得到了改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均发生了巨大转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的放矢的选择电教手段等问题都是一线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就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整合一点经验之谈,希望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2电教手段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1视觉距离优势
利用幻灯、投影的方式去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问题,不仅可以有效代替传统板书教学,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学生与化学反应过程实现近距离接触,并开拓思路。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选择投影演示,可以使实验可见度成倍放大,体现视觉的距离优势。例如:在电解CuCl2 溶液的实验中,如果实验过程选择为投影演示,那么实验过程中阴极的碳棒出现红色的铜,以及阳极的碳棒上出现气泡的实验现象,就会非常清晰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相反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法演示,班级后排同学对实验过程和具体实验现象都很难看清。2.2视觉效果优势
在化学试验中,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弥补传统实验中的不足,大大增强演示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氟、氯、溴、碘及其重要的化合物”的章节中,在课堂教学内容讲解后,就“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进行实验教学,通过投影演示进一步得出结论,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原子可以置换出化合物中非金属活动性较弱的离子,具体顺序为:F>Cl>Br>I,这一章节的内容其实相对枯燥过于抽象,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就拜托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2.3教学实验反复性优势
实验视频是现如今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由于化学课堂教学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一般学生在课后很难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复盘”,复习仅凭记忆回顾,效果欠佳。利用电教手段对已做过的实验进行采集,并上传网络教学平台,这不仅对于没有条件进行实验“演示”的基层教学单位是一种极大的帮助,对于看过实验过程还想再看的学生也提供了平台。
3电教手段在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 摄像机可变焦距的实际运用
摄像机由于镜头具有可变焦功能,因此一些化学反应不明显、现象不清晰的实验过程需要运用摄像机进行微距录制。在摄像机微距的视角下,教师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实验现象都会相对清晰地呈现在屏幕前。例如:在 “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知识点的讲授中,巧妙的运用摄像机微距技术可以解决由于托盘天平的指针太小影响可见度的问题。3.2微视频的实际运用
化学是研究微观粒子变化的课程,由于缺少直观表象,因此内容相对枯燥。微观粒子肉眼看不见,身体又感知不到,所以仅凭假想来认知的过程,时而久之一些学生会感到乏味,产生厌学情绪。微视频的出现可以极大地缓解这一问题,例如教师在介绍“分子”的概念时,首先通过一段微视频的演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视频演示为“画面出现一只蜜蜂,它奔向花丛去采花蜜„„”。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蜜蜂要奔向花丛呢?”伴随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较为轻松的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增加,课堂氛围也随之活跃。3.3计算机三维技术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具有三维图形处理能力,它可以把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识或危险系数较高,不便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计算机三维技术进行制作,最终以3D动态视频的形式在大屏幕或投影终端输出。其中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静态变为动态,微观过程宏观化等都是3D技术的极大体现。例如,在“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知识点中,如果运用传统教授法,则讲授过程抽象、枯燥、概念模糊,学生理解难度大,但是如果运用3D技术模拟核外电子运动和化学键的形成就会相对直观,形成离子键时的电子的转移、阴阳离子的形成、离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平衡等都有清楚的表示,学习过程不再抽象、乏味。3.4网络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电教手段中,网络课程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话题,网络课程对于需要借助实验演示以及动作模拟的课程非常有效。化学网络课程包括:课程演示、实验演示、习题以及拓展资源四部分。其中课程演示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点摘要演示;实验演示是实验课全貌的重现;习题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考察,通过网络习题学生完成自我检测,最后拓展资源是与本章节相关联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知识的补充,是现有知识体系外的内容拓展。网络课程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拓展知识面上都有不错的表现。4.结束语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的重要意义在于合理而恰当地选择电教资源,切忌一刀切。中学化学课程一线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育资源,让教育技术更好的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1.中学化学教学衔接的优化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衔接;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众所周知,初中化学的学习,除了应对考试之外,也是为了高中的学习打基础,更好的在生活中应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工作中,如何在初中抓住教学重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优化中学化学教学的衔接,是每个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衔接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想要做好中学的衔接工作,首先要根据大纲的具体要求,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师不能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影响教学的态度,要耐心细致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充分激发他们的潜力,教师的工作是教书更是育人。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每个学生都是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二者缺一不可。
在做好对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对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为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打好基础。化学这门学科不只是在初中学习的单一性学科,在学生以后的求学道路上也会学习。教学工作不是一时的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师,不仅是指对学生当前负责,更要对他们的以后负责,不能让学生在升入高中后感到化学学习的吃力而失去信心,放弃学习。
二、明确衔接内容,注重侧重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对初中化学大纲教学目标和相关考试范围了如指掌的基础上,也要对高中将要学习的相关化学知识有所涉猎,明确有联系的内容,并在教学工作中有所侧重。例如在科学粤教版九年级,第四章:生命之源——水中第四节,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和第五节,化学方程式,这两节内容主要在学生理解了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基础上,学习有关化学式的意义写法和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相对分子质量等。在高中学习中,与之有联系的是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规则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计算相关物质质量并引入新的概念。第八章:生活中的酸碱盐,本章主要讲述盐酸、硫酸、硝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常见酸碱的基本知识;遇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等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氯化钠、碳酸钙、硫酸铜等常见盐制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在高中将对酸碱盐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包括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溶液酸碱性的现象分析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对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融合点有所了解,教学中要注意侧重,进行合理的教学工作。
三、培养学习方法,传授学习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正确学习化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提高自学能力。提倡在学习之前要对下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预习,明确下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范围,对整体知识有个基本了解,找出预习时的重难点,以便于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解决问题;在课堂听课时,要眼看,看老师做实验的实验现象,老师的板书等;耳听,听老师对重难点内容的讲解;手记,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对重难点知识的记录等;脑想,多动脑思考,多想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计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等。课后复习,在课后整理笔记,理清思路,并通过做适当的练习题来检验学习成果。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多加指导,使学生尽快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同时,化学教师也要传授学习技巧。很多学生对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只会死记硬背,反复背诵,忘记,再背诵,再忘记,恶性循环,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制定知识结构图,先理解内容的本质规律然后再进行理解记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不能只听老师讲课,不主动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能从中发现不同现象,总结规律,这种对知识的获取方法更形象直观,不易忘记。例如观察各种溶液的颜色和相关化学反应的溶液顏色变化,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能更好的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溶液相关知识的记忆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寻找初高中知识的融合点,做好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这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化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一些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工作,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中学化学教学衔接的优化工作,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天勋,成明远.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衔接的探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6):17一19
[2]潘苏东.从分科走向综合)初中阶段科学课程设置问题的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2):6.
12.田径教学环境优化策略的初探 篇十二
1. 加大对场地、器材投入建设
田径教学场地、器材的好坏, 对田径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在目前体育院系扩招的情况下, 根据田径教学的规模和学生人数的需要, 体育院系尽可能地增加投入, 提供充足、优良的场地器材, 以保证田径教学的质量。改善田径场地与设施的条件、器材, 是提高学生学习田径兴趣, 取得良好田径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理想的场地、器材对学生的田径学习心理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相对于其他项目, 田径教学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已经很少了, 优化硬环境一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田径教学基本规律, 这是提高田径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
2. 精心钻研教材, 灵活采用教法
充分的器材, 整齐的场地, 清晰的线条, 新颖的标志, 松软的沙坑, 都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激情的兴趣。比如, 在学习急行跳远场地布置时, 在松软的沙坑边沿插上彩色的小旗帜, 画上白色的踏跳线, 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形成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师如果以便利教学, 便利学生以及注重课堂教学中的视听角度和场地环境合理的布置, 这些对体育教学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 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田径教学大纲的要求, 统筹安排合适的田径项目、场地进行授课, 选择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 使学生真正热爱田径, 全身心地投入田径的学习, 充分享受到田径课的快乐, 使得田径教学硬环境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 在炎热的夏天, 可以选择一些对场地设备要求不高, 宜在阴凉场所教学的教材。而在严寒的冬天, 教师则可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大和耐力性项目, 课中若遇天气突然变化, 教师应果断地改变教学内容转移教学场地。在春秋两季雨水较多的季节里, 教师应多做些室内教材的安排, 利用现代电化教学的手段进行运动项目的观摩分析和讲解, 克服自然气候的不利条件, 达到和气候条件相适宜的良好的田径教学环境。
3. 融洽田径教学课堂师生关系
美国教育家吉诺特认为:“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 作为教师, 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关系, 要能夺得每个学生的心。”田径教学过程中, 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积极地与田径教师进行交流, 参与其中保证田径教学的师生对话、交流、互动的成功进行, 田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 教师应该给学生面子, 把自己的尊重、关爱、支持平等地给予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才能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田径教学之中, 也让师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积极愉快的田径学习氛围中学习, 会积极的参与田径教学活动。
4. 完善田径教学评价体系
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和连续性的评价过程, 评价应从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田径教学中的评价体系该是多元、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田径成绩只靠一个学期考核是不够的, 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采用过程性评价有许多优越性, 更加客观、公正、全面。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实施由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使田径教学评价为完成田径教学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 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 能够实现对田径教学和田径学习的有效控制, 为提高田径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信息和咨询。
5. 营造和谐的田径教学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祥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田径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动机、兴趣等总是在一定的情景及气氛中产生的, 田径教学气氛一旦产生, 作用于学生的田径学习行为, 并影响田径教学实际效果。优化田径教学气氛能够进一步保障田径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田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田径教学活动的机会, 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投入田径的学习的全过程, 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 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鼓励、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使学生不断地体验到学有所得的快感,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结语
总之, 在物质环境投入不足的情况下, 在现实教学中要量力而行。要注意物质环境与社会心理环境的整体效应, 尽可能因地制宜的从社会心理环境入手, 优化社会环境心理环境, 用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来弥补物质环境的不足, 使得田径教学环境处于最优化状态。
摘要: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 环境也塑造人。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 试图从环境的角度, 从田径教学特点出发, 来探讨了优化田径教学环境的几个策略。
关键词:田径教学,环境优化,策略,初探
参考文献
[1]李权权.高师体育院系田径教学环境分析及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0, 6.
[2]黄应章.农村中学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初探[J].黄河科技导刊, 2009.1:67-68.
[3]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
13.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论文 篇十三
一.为何提出外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
我们经常在上完一堂课或听完一堂课时,尽管课堂很投入,气氛也很热烈,但总有一种欲说还乱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课堂的结构层次不清晰,导致训练不到位,教者不清,学者不明,以致于费时低效。
二.层次性原则的基本内容
外语课堂教学的层次一般分为三个;理解性层次,操练巩固层次和交际性层次。
1.理解性层次 主要指教师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片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感知和观察外语的特点,在情景中理解,识记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和进行机械性句型操练。这一层次的活动是在教师的控制下开展的。
层次性活动的表现形式为引入,讲解,示范,模仿和机械操练(包括机械替换,句型转换,四段式问答,各类复合句的联结等)。在引入和讲解时,可让学生静听,增加语言输入;教师示范后,学生跟读与朗读,强化记忆,训练正确发音,替换时,可用单词,实物,图片等。如学习“I like…”:教师可利用幻灯片呈现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指导如下进行:
T: film
: I like films very much.
T: bananas.
: I like bananas very much.
T: apples
:I like apples very much.
在这一层次,师生在活动中的角色分别为:教师是讲解者和师范者,学生是观众和模仿者。由于涉及到较多的机械操练,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操练的目的,学生只有形成了操练的内部动力,才会认真地对待。
2.操练巩固层次 主要指在情景中通过有意义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言语技能。众所周知,学习外语要不断积累,巩固和完善外语知识结构。因此,在这一层次,特别强调有意义的训练,旨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习兴趣,为开展听,说,读,写技能训练提供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
这一层次的活动是在教师的半控制下进行的,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参与者。活动形式可有以下几种:(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可以把问题设计在电脑上,这样就节约了很多时间。(2)可以在网上下载图片,键入关键词,让学生看图说话。(3)提供复述提纲,关键词,图表等复述课文。(4)教师给学生不同的信息卡,学生相互补充信息。(5)根据实物回答问题。
3.交际性层次 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活动。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如果外语知识只停留在记忆阶段而不能对对其灵活运用则变成僵化的知识,由于得不到灵活运用,知识也得不到巩固。因此,运用知识进行交际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环节,只有重视和加强这一环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交际性层次所表现的特点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教师基本上不予控制,语言材料不限定,活动内容不是围绕某个特定的语言项目,学生可自由选择词汇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强调表达的流利性和语言所表达的内涵;活动者之间有交际的需求,有需要填补的信息沟。从师生的作用看,教师是裁判,帮助者和记分者,学生是表演者。由于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交际是和创造能力紧密紧密相联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是重点。
交际活动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交流信息。如在入门阶段,可利用电脑呈现与人见面的场景,介绍各自家庭情况导入交际练习,如:Hi ! Everyone. My name is Tom .I will tell you about my family .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my….What about you? (2)达成共识。班上有些事情需要全班同学讨论后才能做出决定,如郊游需带哪些东西。可以先放录像,让没有郊过游的同学,有一个初步印象。(3)解决问题。(4)故事接龙。(5)辩论。组织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辩论,有正方和反方。
三.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首先是大容量,集成性和快速高效,他可以把大量的图文信息,音像信息集中再一起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来,从而极大地增大了学生信息输入量。其次是趣味性强。电脑可把静态变成动态,抽象变成具体,把宏观的东西微观化或把微观的东西宏观化,化枯燥为生动,从而优化了学生的认知方式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电脑多媒体在英语层次性教学中的应用
电脑多媒体技术创设类似真实的生活情景。情景教学在英语层次性课堂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是交际层次中,尽可能的创设类似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学生尽量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英语素质,是在英语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实现交际法教学的关键。而电脑多媒体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在理解层次里,结合生词创设情景,结合情景讲故事:在词汇教学中,单纯的生词学习是乏味的,在操练巩固层次上,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拉近情景与学生距离,提供更多有助于扩大认知范围的信息,就能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和记忆生词。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潜在的语言习得能力的发挥,有利于英语顺利教学的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这是英语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这恰恰是多媒体的优势所在。
14.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论文 篇十四
优化多媒体教室环境,构建人性化教学空间
随着高校教学向网络化、多媒体化方向发展,多媒体教室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多媒体教室前期设计、设备选择、人性化环境建设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如何构建合理的、人性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作 者:郑红英 作者单位:河北理工大学现代技术教育中心,河北唐山,063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62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 投影机 环境15.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论文 篇十五
(一) 高校体育设施、场地建设情况
由于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户外性, 各项体育设施、场地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 关乎着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程度以及兴趣培养, 所以说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 齐全的体育硬件设施和宽阔的场地是保障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就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设施及场地的建设情况来看总体较为乐观,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主要表现为, 本科院校由于办学时间较长, 无论在国家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方面还是生源方面较普通高校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并且经过近年来对体育设施、场地的不断翻修和维护, 使得当前本科院校的体育设施、场地建设较为完整。与本科院校相比, 高职院校无论在体育设施的更新换代方面还是场地建设方面都较为落后, 存在参差不全的不良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多方原因造成的, 不仅包括资金投入不足、学校领导不重视还包括不能对体育教学进行准确定位。
(二) 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情况
要想使学生对体育教学有更加理性和深刻的认识, 就应当对体育的价值以及功能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学习的奥妙之处, 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更加重视体育这门学科, 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当前在体育价值观教育方面本科院校相比较专科院校重视程度较高, 这主要是由于专科院校的学生受当今激烈的就业压力影响, 为能在毕业后谋求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而将自身过多的精力都用在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上, 进而逐渐忽略了自身的体育学习, 这种情况下即便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再完善也难以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途径
(一) 完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硬件环境
体育设施、器械、场地等体育教学硬件环境的完善情况是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是造成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而体育教学硬件环境的不完善关键是由于投入经费不足所引起的。因此, 我们要想完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硬件环境, 改善体育教学参差不齐的现状, 首先就要加大体育教学经费投入。作为政府来说, 要在坚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 给予各院校体育教学独立发展的空间, 使其能够根据院校本身的实际情况来自由发展本院校体育教学事业, 并在对体育教育经费的分配过程中, 努力做到分配主体的均衡、合理、公平。同时还要鼓励院校通过引进外资、校企结合等多种形式来筹措体育教育资金, 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作为学校来说, 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 不断拓宽体育教学经费的来源, 通过实行校企联合、场馆运营等形式来多方筹措体育教学经费, 加大体育设施、场地建设力度, 对陈旧、破损的体育器械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新换代。作为师生来说, 不仅要通过对体育教学设计的优化, 来提高对现有硬件体育教学环境的利用率, 使现有体育教学硬件元素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满足日常体育教学需要。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以通过自制体育器材来改善体育硬件环境不完善的现状。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 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以对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构成辅助作用。由于体育这一专业的教学不仅包括体育技巧训练、身体锻炼还包括基础的体育知识讲授, 它集合了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对于一些动作、状态的讲授较为模糊, 学生难以理解, 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辅助体育课堂教学, 就能够通过多媒体图形模拟、视频播放等功能来将学生头脑中陌生的动作、状态进行平面、立体化以更加生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此外,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还能够起到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拓宽学生视野的目的,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
(三) 构建良好的体育教学文化氛围
构建校园体育教学文化氛围, 强调在校园内围绕学生而开展的一系列的体育文化活动, 最终在校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体育文化精神氛围, 它与学生的生活方式、体育学习状况、校园体育学习风气等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在校园内构建良好的体育教学文化氛围, 有助于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对体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认识,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行为以及学习效率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十分注重体育文化氛围的构建, 通过校园报纸、广播等形式对体育文化向学生进行广播和宣传, 并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外活动、竞赛, 以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崔岩.对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分析和改革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06) .
[2]叶东惠.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学科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研究生培养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09 (06) .
[3]杨锋, 刘静.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09) .
[4]邓浩, 付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J].内江科技.2011 (02) .
[5]徐昱玫, 刘文珂.上海市非体育院校“211”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1 (05) .
16.谈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优化 篇十六
一、优化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按教材授课是历史教师的教学惯例,但很少有人考虑教材知识的组织形式是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如何区分主次;是不是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等问题。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内容质量的高低对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影响极大,教给学生零散、孤立的知识与教给学生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教给学生一般的知识与教给学生学科的核心知识,单纯教给学生感性材料与同时教给学生理性知识,教学效果大不相同。机械地对照教材子目按部就班地讲授,效率低下。因此,优化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删减与质的改造,迫在眉睫。
教学内容的优化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删除枝节内容,保留主干部分,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核心知识、骨干知识;二是合理调整原有知识的组织形式,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优化的本质就是提高学习内容的质量,就历史学科而言,因为其内容不像数学、物理般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而是内容繁杂、头绪繁多,学科知识体系藏而不露,教学重点、难点难以确定,加之历史学科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理论体系也多有变化,因此教学内容的优化更有必要。所以,要教好历史课,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集约化的梳理,并优化组合,以显现学科知识体系。而历史知识前后相连的因果性,左右交织的关联性,历史现象变化、发展的过程性,也为优化教材的内容提供了可能。
二、优化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一)主题化。每一节课都应有教学中心,即涵盖面广、聚合能力强的教学主题,要用这个主题把历史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有迁移力量的知识群,以发挥群体效应和系统效应。
(二)集约化。布鲁纳认为学生学到的观念越是基本,则这些观念对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宽广,基本观念具有既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用性。提出应把具有较高概括性、包摄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放在教学中心。历史教师要把历史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在学科知识体系中起普遍作用的核心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使之成为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的重点,并使之释放最大的教育能量。
(三)结构化。抓住若干历史基本主题,按照历史知识固有的内在联系,对历史知识作优化组合,使之序列化、系统化、整体化。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单单是孤单的历史现象,而是历史的过程、历史的走向、历史的本质、历史的规律,掌握的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历史过程可从点、线、面三个角度去优化。从点上来说,单一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要体现出来;从线上来说,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要梳理出来;从面上来说,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发展走向要体现出来。
(四)层次化。历史知识本身是有层次的,学生对知识也是分层次理解和接受的。先认识历史表象再形成历史概念,先形成历史概念体系进而认识历史规律,这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客观过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人的认识规律。优化教学内容必须分清历史知识的层次。要按“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逻辑关系组合历史材料;要按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层次提出学习要求。
(五)方法化。传授历史思维方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内容的优化离不开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式,同样,优化的内容应该成为历史思维方法的载体。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应该渗透在历史教学方案中。一要体现一般思维方法,如如何分析、如何综合、如何比较、如何概括。二要体现历史学科独特的思维方法。
三、教师实施优化教学内容应树立的意识
(一)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内容的依据,教学内容优化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要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优选内容,不能离开目标另搞一套。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按此目标要求优选内容,才能达到优化效果。因此,要把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学目标的优化统一起来。
(二)学情意识。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研究学科教学与评估的要求,即大纲与考纲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照应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生学习的现实需要,因为优化教学内容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优化的内容要发挥其效应,必须遵循知识的内化规律。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以,优化内容必须联系学情、顺乎学情。
17.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论文 篇十七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将成为中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育机构、部门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进行多方面、多层级的尝试。然而,在教育改革、改进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几乎全国都在搞一刀切,那种模式取得了成功就在全国进行推广。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欠缺推广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探究式的教学有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在现阶段,在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中学,如何认识和定位网络要学?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网络教学?本文结合本地情况提出相关看法。【关键词】中学教育 网络教学 农村
一、引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探究式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网络教学做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模式、方法和媒体。网络教学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增强。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微小的细节扩大化,复杂的演示简单化。但要发充分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就必须对网络教学有正确的认识。现代教育观念和系统思想、方法仍然是网络教学的指导思想,但又要适应网络教学的新内容、新形式、新要求。
二、认识网络与教学
现在人们对网络教学的共性认识是:凡是在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均可称之为“网络教学”,无论你是通过网页发布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将一堂讲授型的课共享给另外一个课堂的样式(类似电视直播);还是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加工样式--如WebQuest,以及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型课程等等都属于“网络教学”。而这种认识是狭隘和片面的,网络教学和核心价值和思想是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怎样的教学活动方式是独特的、是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要正确认识和定位网络教学,我们要了解各种学习方式的分类与特点、各种媒体技术的特质,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基本的学习方式
我们在这里主要讲述两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是指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结论”1。探究学习又是一种目的,通过探究学习,学习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专家思路,感悟科学方法(包括人文艺术、社会历史、数学科技等领域的各类方法)。
所谓接受学习是指一种让学习者接受现成结论的学习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已有知识领域的概念和结论。当接受学习受到极端功利主义影响的时候,对这些概念、结论的意义理解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考试、甄别的时候能够在测试卷上再现这些概念和结论的符号。
依据研究,探究、接受等学习方式依据学习者行为的主动--被动维度,可以分为主动接受、被动接受、主动探究和被动探究四种方式。当然,让孩子们事事发现,从时间和资源的分配来看却也不够现实。所以在定义“探究学习”时候,人们特别提出为了反对将探究学习深化,不强求学生活动的全面“发现”性,而更注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通过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来解决疑问等特征。其实,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贯通各类学习方式的线索,一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意愿,因为人是目的和意义的动物,离开了“目的”、“意义”,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能够被有效激发的;二来它可以有机地整合其他几类学习方式,让学习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转化能力,体验生活、感悟智慧。
(二)学习方式、信息传播模式与交互性
从信息传播的模式来看这些学习方式,可将其分为单向交流模式和双向交流模式两大类
1、接收学习方式则是一个线性的单向交流模式。
2、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模式。
这两种模式之间,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因为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等方面各有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模式还是一种单向交流的模式,而网络技术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单向传播,更以其灵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
一些实际上被称呼为“多媒体课件”的软件,它们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多种媒体”的特征,但是线性的组织流程、事先的打包封装。使其多媒体的“选择性”、课堂运用的“灵活性”特征(与互动关联)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从某种角度来看,依托这类手段实现的交流还不能属于双向交流。
我们可以这样说:教学中交互性即便没有网络也必须体现,而有了网络以后,就有了更为有效的实现手段。
三、存在问题
1、广大教师对网络教学的认识和定位多有偏颇。
在实际教学中,提到网络教学,大多教师自然地将重点放在网络上,教学中常见的情况:一是过分运用和依赖计算机网络,课堂被技术主导,以课件或教学资源为中心;二是完全抛弃,即便在教育信息化的潮流中,有些教师不得以运用计算机技术,也只是作为课堂中的一个摆设。
2、教师对网络教学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掌握甚少。
由于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欠发达地区的广大教师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掌握相当有限,虽然国家对这些地区进行了经济上的扶助,硬件条件已相对具备,但由于教师计算机能力不足,不能开展网络教学。
3、相关部门和学校对网络教学重视不够。
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已进行了30余年,在这30余年中,国家尤其是针对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给予高度的重视。但各级部门和学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设备闲置,维护不力。或者不能积极进行教育信息的化的探索与建设,把教育信息化当作一个边缘工作,只照章行事应付检查。尤其是绝大多数农村学校,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往往要兼任其他工作,因此,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边缘工作”。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培训学习
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全体教师对网络教学的认识,能够将网络与教学真正的结合起来。同时,提高各级管理部门及学校负责人对网络教学的认识,以使其重视网络教学,方能使网络教学在教学第一线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也让国家投入的设备物尽其用。
2、加大软件建设力度
【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论文】推荐阅读:
中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研究论文09-02
试论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的论文09-05
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09-29
初级中学体育课堂游戏管理研究论文06-25
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08-14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2014高中体育教师论文 如何上好体育理论课06-10
拓展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资源的教学策略10-23
写体育课的中学生作文11-01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