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的作文(19篇)
1.错别字的作文 篇一
随着我的年龄不断增大,烦恼也如影随形。亲爱的同学们,我想倾诉一下我心中的烦恼,来减轻一下我的负担。
一年级时,我的妈妈和老师就发现:我的错别字就像细菌一样多,作业上全都是因错别字打的红叉叉,当时我并不以为然。多拓展一些字词就行了,这些细节不用太在意,但到了中年级我才发现这些细节才是我真正的“天敌”。我因错别字产生了很多笑话,比如一次中,本想写:妈妈的衣太大,结果把它写成了大;还有《水浒传》写成了《水许传》;在我写这篇文章时也出现了不少错别字,“不断”和“不段”,同学们都说我是错别字大王。no!但错别字给我带来的烦恼也不止这些。
10岁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下滑迅速,老师在对我进行严厉批评时指出了我的问题。基础太差,导致分数低。“都是错别字”我想,它让我看拼音写汉字错,课文填空也错得多,错字一抓一大。把这种尴尬的情况,使我在同学和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我对考试越来越没有自信心了,出门上课也老是要问别人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写?老这样下去怎么办呢?看来要改,但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别样的烦恼。
一开始妈妈打了很多张《中国汉字表》回来,垫在我学习做的垫子下,我每天背半张,这上边还有一些有助于记字的小口诀。就这样“错别字攻坚战”打响了,接着错别字发起反击,每天语文书大本营都会派出新士兵加入战斗,每次我背完了以前的老字,又有许多新字气势汹汹的朝我杀来。于是我拿出第二套方案,每天我将字典放在旁边,只要有不会的字立刻查然后做上记号。可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也想放弃,但我坚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每天进步一点总能战胜困难。
终于我见到了胜利的曙光,我现在写的错别字比以前少多了,成长中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悲伤,也有很多烦恼。但在烦恼中我成长了,我的毅力更强了,我定力更好了,我成绩也提升了,我烦恼着成长着。
2.错别字的作文 篇二
如:“他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睛”、“我感冒了, 妈妈让我躺在火坑里”、“一打开门屋里到处是妹子”、“邻居的阿姨, 他性子急可心肠却很好”、“爸爸是个洒鬼”……
初读这些句子, 我一头雾水:眼睛怎么还可以随意移动, 架到鼻梁上去呢?孩子已经感冒了, 妈妈还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这不是犯神经吗?谁敢乱扔妹子, 有多少个妹子啊?阿姨怎么变成男的了?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继而想到是错别字惹的祸, 真是可笑、可气、可叹……不纠正它确实难解心头之恨。
如何减少习作中的错别字呢?
一要弄清病因。中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首先, 自身因素。 (1) 书写基本功差。在小学的识字过程中最常见的基本的汉字书写没有掌握, 常添笔少画。如把“挖”下面的“乙”写成“九”;把“星”下“生”的一竖给拉透了;把“品德”的“德”中“心”上的一横丢掉了。更有甚者是有的学生连自己的姓都写错了, 如把“董”下面的“重”少写了一横。 (2) 有的学生只急忙应付作业, 真正会写的字也因马虎或急躁而写得缺胳膊多腿, 如具体的“具”上面的三横常少写一横;隆重的“隆”常少写“生”上的一横;成就的“就”常把右边的“尤”写成“龙”;烟酒中的“酒”写成“洒”, 而这些字在听写时是很少有人写错的。对自己拿不准的字, 不是去查字典, 不去思考意思, 而是马虎应付, 要么用同音字代替, 要么另造“新字”。如把“尤其”写成“由其”;把“咎由自取”中的“咎”写成“酒”也有写成“九或舅”还有些同学造的字, 不只自己不认识, 连字典上也找不着。
其次, 外部语言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信息的获取途径非常广泛, 除了字词典、课本、报刊外, 还有网络、手机、电视、街头广告牌等。尤其是后者的错别字也会严重影响学生。 (1) 新兴的网络语言“斑竹”已登堂入室, 而正室“版主”却被打入冷宫。 (2) 手机上的错别字也是举不胜举。写贴子, 发短信的人也只是依赖汉字传递信息, 并不注重文字正误。 (3) 扑面而来的广告语, 为了加大宣传力度, 引人注意, 不惜乱用乱改词语, 如某卖止咳药的广告语将“刻不容缓”篡改为“咳不容缓”;某蚊香的广告将“一文不值”改为“一蚊不值”。大街上挂出的两条横幅上“汇声汇色 (炒外汇) ”、“慧声慧色—陈慧琳南京演唱会”的广告语误导学生对“绘声绘色”的理解和书写。店铺名称的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如将“装潢部”的“潢”大多写成“璜”;就连“家具”也写成了“家俱”。而如今的中学生对网络、媒体都很敏感, 往往天真地以为这些网络媒体上的字是完全正确的, 不打折扣地接受。这样, 错别字病毒就开始了广泛的传播、蔓延, 我们不得不加强防范, 抵制不良影响。
二要针对种种病因, 对症下药, 尽量减少错别字。
端正态度, 认真书写。识记时一定要看清楚字的结构, 做到不添笔, 不少画。遇到拿不准甚至不会写的, 随时查字词典。
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不要轻易以网络、传媒、招牌上的字为蓝本, 而应以字词典为基准, 规范汉字书写。
面对易混淆的汉字, 我们可采用这几种方法区分: (1) 同音异形字, 可分辨意思来记形。如“弛、驰”把弓拉紧叫“张”放开即“弛”所以有了“紧张松弛”这对反义词;而“驰”与马有关为“奔驰”义。 (2) 形近音异字, 我们可以辨音记形。如“今、令”可通过声母来区分, 凡声母是“l”的都写成“令”如“怜、邻、玲、伶、岭”等, 否则写成“今”如“衾、岑、念、含”。 (3) 形声字, 形旁即义符, 表示汉字的意义范畴。如“冫”表示冷, “冽”即凛冽严寒之意, “氵”表示水, “洌”即“清洌”清澈之义, “灬”表示炎热, “烈”即烈日炎热之义。据此, 既记字形又理解字义。
3.错别字的作文 篇三
2.形似类考生因字形相似而错误地加以运用。如考生把“盲目”写成“盲目”,“彻底”写成“沏底”,“辩证”写成“辨正”等。这类字字形只有极小的差别,但读音意义却完全不同。
3.义混类考生把两个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字混同。有为数不少的考生在写“郑板桥的创新源于他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创新地融合”时,将“模仿”误写成“摹仿”,“融合”误写成“溶合”。
4.人名类考生对人物的名字书写不当。如作文材料中的“板桥”是郑燮的字。有考生为了灵活变化,却弄巧成拙,将“燮”字写成“斐”、“躞”、“燮”、“燮”等,显露出考生人文素养的“短板”。
5.地名类考生对地名的书写或古称掌握不当。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有考生将地名“扬州”误写成“杨州”“温州”写成“温洲”。
6.成语类考生对已经学过或掌握的成语理解不透而导致书写错误。如考生把“不计其数”误作“不记其数”,“融会贯通”误作“融汇贯通”,“水乳交融”误作“水乳交溶”。
4.错别字带来的烦恼作文 篇四
在浩瀚的中文海洋中,住着许多声音一样或者长相一样的文字小精灵,他们多数很调皮,在人们召唤他们时会让像自己的好朋友去完成任务,导致许多粗心的人“上当”了,包括我的弟弟。
时光回到那天上午,已经放暑假的我正带着从幼儿园的`预备班接出来的弟弟准备回家。弟弟马上要上小学了,已经认识了不少字。我们边走边玩,走到一家太阳能热水器的卖店门口,这家店门口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正忙着低头吃着白菜呢。而比小白兔更吸引我的是那家店的店名——“随心所浴”,哦,原来是那店主刷了个小聪明,把成语“随心所欲”改成“随心所浴”了。我看见弟弟也在看店名,还时不时懂了似得点点头,我急忙说道:“那是错误的‘浴’,正确的‘随心所欲’的‘yu’是‘次字旁’的,可别弄错了呀!……”可弟弟正一心一意的喂小兔子。根本没注意听。我长叹一口气,无可奈何的脚伤弟弟走了。
过了几天,我正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着电视。突然,弟弟从外面跑进来,他不由分说地塞给我一张纸,然后跑回他的房间,甩上了门。我仔细一看那张纸,原来是一张只能让我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的、几乎打满了红叉的试卷。我再仔细一看,原来这份专门考成语的时间上出了很多关于“随心所欲”的题目,而弟弟全部写成了“浴”,还把“淋浴”的“浴”写成了“欲望”的“欲”。唉,你说这害人不害人,因为一个店名而丢去了许多分数。
5.生活中的错别字作文 篇五
我跟着路队出去,突然发现旁边的肖邦琴行的两个“吉他”不一样,一个是“吉他”,另一个却是“吉它”。我笑了笑,心里想:这样的错误都能犯!我真是服了他们了。
路队解散时,我看见前面有一辆卖麻花的车子。仔细看的人会发现“麻花”的“麻”写错了,右边的“木”少写了一撇;“酥”也写错了,“酉”里的一横与“儿”重合在一起了。光从这点上来判断,我就知道了这位老板的文化素质不高。在回家的途中,我惊奇地发现,一个卖房子的地方,名称居然写错了!“香港城”的“城”横折钩的“横”没了。我十分诧异,刚才卖麻花的是小本生意,素质差点儿可以理解,可“香港城”是大的房产商哪,怎么也写错字呢?
看来,咱们的汉字的确难写哈,要不然,我不会随意找几下就发现了生活中的错别字。不过,中国人写错中国字,这总有点说不过去。无论怎样,认真学习,认真书写,这是对汉字起码的尊重。
下午来到学校,我跟老师一说,老师表扬了我,说我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不过,老师跟我说,“吉他”也可以写成“吉它”,因为是音译词,两种写法都对。汉语中的外来词还有很多这种情况,要把握好,不然,想找别人的错误,结果却是自己先错呢。
6.生活中的错别字作文 篇六
“李润龙,让我看看你的作业本行吗?”不行!“他警觉地看着我,“看一下!”“我正和别人换找呢”,“我就找一个”,“那也不行!”哎,真拿他没办法。第二次任务以失败告终。
我仔细寻找着下一个“目标”,正好张培蕾闲着。我一把抓起作业本,一下扑到张培蕾桌子上。“张培蕾,能让我看看你的错别字吗?”,“我错的`太多,你还是不看为妙。”她死死地搂住作业本,生怕它飞了似的。“哎呀,朋友嘛,就看一下,张培蕾,你最好了……”我使出浑身解数,努力说服她。终于,她极不情愿地打开了本子。嗯,“荆棘”的“荆”写错了,“屑”也写错了……“张培蕾,‘悉心照料’的‘悉’你写成了‘细’”,“就是‘细’”,“不是”……我们吵了起来。“书上肯定有!”我翻开书,仔细地找着,“看!‘悉心照料’”“哦”她点了点头,认真地改了过来。“谢谢!”“不用谢,共同学习嘛!”我合上本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第三个任务圆满完成!如今,汉语已经传播到全世界,如果人们写错别字,并且见了错字还不改,会让外国人笑话的。自己国家的语言都学不好,还去学他国的文化,时间久了,会让中国的国风下滑。
7.关于初中生“错别字泛滥”的思考 篇七
“识字与写字”本来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 初中生为什么会经常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追根溯源, 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在主观上, 师生不够重视。首先,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重视不足, 忽视读写教学, 对每篇课文后面的“读一读, 写一写”视而不见, 甚至对学生作业中“错字满天飞”见怪不怪。第二, 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认为, 拼音识字只是小学生的功课, 小菜一碟, 初中生对此不必小题大作, 写个把错别字无关紧要, 笔画少一笔多一笔也没什么关系。更何况受应试教育、功利主义的影响, 初中生普遍重视数理化学习, 重视英语学习, 而不愿意在语文学科上花费太多精力。在客观上, 受社会大环境影响, 影视作品中误读误写泛滥成灾, 网络语言声势浩大, 大肆蔓延。另外, 许多学生过早使用电脑书写, 影响了他们对汉字笔画的识记, 影响了他们对词语搭配的正确判断。当然, 初中生错别字泛滥也与汉字本身有关, 与其他语言相比, 汉字难写难记是有目共睹的, 汉字笔画结构复杂, 字体书法历经演变, 多音字、形近字层出不穷, 这些困难确实客观存在。因此, 我认为初中“识字与写字”教学仍然不可忽视, 纠正错别字势在必行。
一方面, 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汉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 它形式优美, 一字就是一幅画;它结构科学, 生动活泼而意蕴丰富, 许多西方语言学家都为之惊叹不已。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 是信息的载体, 是启发人们智慧的钥匙。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标准, 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扎实的文字基础, 是学好各门知识和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 社会各界、所有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师, 一定要澄清思想, 提高认识, 身体力行, 突破思想误区。
2000年10月31日,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 每年9月为河北省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宣传月, 简称“双推月”。下列情形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 (一)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名称、公文、公务印章和公务用名片的用字; (二) 幼儿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字; (三) 各类广告、告示、标志牌、指示牌、名称牌、标语牌、招牌、会标的用字; (四) 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印刷、电子出版物的用字; (五) 影视屏幕和网站用字; (六) 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用字; (七) 地名、公共设施的名称用字; (八) 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字。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推行“三纳入一渗透”, 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 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 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 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 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
另一方面, 行动上要落到实处。针对初中生这一特殊阶层, 语文教师重负在肩, 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应不断地向学生灌输规范书写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意识。一定要把消灭“初中生错别字”落到实处。
例如, 教师在初中阶段, 要把拼音识字贯穿到教学中, 从汉字构造入手, 加强汉字形和字 (词) 义教学。汉字是意音文字, 字形与字义是密不可分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汉字的部首“两点水”代表“冰”, 如“冰、凉、冻、凝”等字, “三点水”代表“水”, 如“污、汗、潮、汐、沤、漆、沁、江、河、湖、泊”等字, “四点底”代表“火”, 如“热、烈、蒸、煮、熏、熬”等字, 这些知识非常有助于学生识记生字。
再如,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特别是楷书的练习。初中学生应该先把字写正确, 一笔一画, 准确到位, 如“肺”字左边偏旁“月”, 右边共四画, 一“竖”到底, 而非五画的部首“市”。许多学生书写潦草, 龙飞凤舞, 名为“行书、草书”, 实则错字连篇。第三, 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这一好习惯对纠正错别字至关重要。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就学会了查字典, 到了初中阶段, 学生往往把字典、词典搁置一边, 遇到生字词, 或不屑一查、或懒于一查, 因此写错字形、读错字音就在所难免。字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 一定要虚心向它请教, 时时向它请教。关于查字典, 笔者作为一名教师, 感触颇深。2011年河北省语文中考试卷的阅读选文中, 有如下句子“他总会翻然醒悟”, 起初我认为其中的“翻”字应写作“幡”, 断言试题有误。然而, 翻开字典一查, 原来“幡然醒悟”也可以写作“翻然醒悟”。正是查字典的习惯, 才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语言。
8.最顽固的错别字 篇八
调查学生作业发现,将“即”写成“既”的竟高达40%;而把“既”写成“即”的也有10%。
究其错误的原因:
1. 音,“即”和“既”音近,仅声调不同:“即”读“jí”;“既”读“jì”。
2. 形,部分相同。
3. 义,重要的一点在于不明了这两个字的由来和在现代汉语中的确切的含义。
追溯源流,“即”和“既”原先都是会意字。它们相同的左边作为一个构字部件,是古代盛食物的食器。“即”字的右边是侧面双膝跪地的人,他正在靠近食器吃东西。于是“即”字的意思由实向虚变化,就有了走近、靠近、就、立刻、马上、快要、就要、就是、就算是等。
“既”字右边的也是一个侧面双膝跪地的人,不同之处在于他回过头去不再面对食器中的食物,表示此人已经吃饱、吃完的意思,所以,“既”字的意思就有了尽、完了、终了、不久、不久之后、已经、已经这样、既……又……(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等。
4. 用法上,特别是当它们构成双音词,在复句中作关联词语时,很容易混淆不清而误写。由“即”字组成的双音节关联词语有“即使、即便、即令、即若”等,它们都属于“连词”,词义是“就是、就算、哪怕”的意思,经常用在表示让步的假设复句前一分句中,并常和后一分句中的关联词“也、还、总、又、仍然”等呼应。
由“既”字组成的双音詞,只有少数的几个。其中“既然”“既是”等连词,常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前一分句中,以讲明前提或原因,经常和表示结果的后一分句中的关联词“那么、则、那、所以”等呼应。
“即”和“既”,貌似神异,只要我们掌握了上面几点,就从本质上认清了它们,混写错写的现象就不会再存在。
9.纠正作文中错别字的教学活动 篇九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作文中的错别字则是难点中的难点。现在我依然记得去年第一次批改学生作文,我一边读一边圈出其中出现的错别字,一篇二百多字的文章通读下来,我看着满是红圈的文章,我戏说了一句“满江红啊!”
经常听见语文老师报怨,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导致这一现象有许多原因,有些汉字在记忆过程中没有达到精通分化的程度,学生对字形掌握不牢,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特别是汉字的多音、多义现象,学生更是不易掌握,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错误。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我在这次任意题目作文批改完后,针对出现的错别字特别设计了一个教学活动。下面是我总结的这次作文出现的一些错别字:
1.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 道“里”。2.帮妈妈干活,是我最开心的时“后”。
3.“令”天下午,我们到学校操场集合,举行运动会。
4、我“吧”作业写完了。
为了改善这一现象,针对出现的错别字我特别设计了一个教学活动。活动开始,我首先告诉学生这次活动的目的,即纠正作文中的错别字,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然后,要求学生自己朗读自己的作文,边读边自己找错别字。
接着,让学生相互交流作文,互相找错别字并且纠正,时间久了不仅能解决错别字的问题,还可以让大家的作文变的丰富多彩。
然后是教师对这次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进行归纳、比较、分析。最后,让学生改正错别字,朗读作文。
在活动结束时,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增加用字机会,强化记忆。学生识字的目的在于应用,一是读,二是写。应用既是检验学生识字效果的手段,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汉字的有效途径。只有在用字过程中,才能发现识字上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才能真正学会用字。一个字只是在小楷本上连续写几个、十几个是不够的,只有通过汉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应用,才能真正认识它的多义性。坚持写日记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首先,学生必须正确对待写日记,不能应付了事。其次,教师必须认真批改,不能走马观花。学生在日记中出现的错别字,不仅要挑出来,还要强调学生改正过来,教师给予评定。最后,要经常组织“日记展评”“选读日记”等活动来激励学生写好日记。
10.错别字作文 篇十
有一天,我梦见我进了汉字王国,那里的汉字都是能动能说话的。我觉得很新奇,就一直往里走,心想:这儿简直太好了!走着走着,我就看见了一座极其雄伟,极其壮观的城堡,见许多人都去城堡里,我也想去看看城堡里的样子,就混进了人山人海的人群里。我走到城堡前,觉得就像是到了仙境一样。走进大厅,大厅里全是关于汉字的常识,我猜想这城堡的国王一定很喜欢汉字。我一边看一边走,终于来到了一道门前,可是,我却发现前面的人都灰溜溜的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轮到我进去了,门前的士兵说:“说一个描写高兴的四字词语!”我想:“这还不简单~!”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兴高采烈!”士兵惊讶的眼睛都睁大了,支吾着说:“恭喜你,过……过……关了!”我心想:“这也太简单了吧!!”
我进去以后走了很长时间,终于听见了国王的声音,我兴冲冲地跑过去,只见国王给了我一些医疗用品就让我出去了。我出去后,旁边多了许多穿围裙的汉字,我暗想:这不会是我的佣人吧?进入我在汉字王国的房子,正在欣赏我的房间时,他们就急不可待地叫我换上工作服出去了。我出来以后,居然变成了汉字王国的救星,当到赶到病房,有许多汉字在等我。我坐在诊台,“巾”对我说:“我最近总是感觉少了什么,全世界人的钱都没了,我是不是生病了?呜—————呜————!”我看了看它说:“你没事儿,就是少了一笔,来,让我给你添上!”我用笔给它画了一顶帽子,全世界的钱都回来了。后面还有许多病人在等待着我的治疗,但我没时间了,我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11.故事里的错别字 篇十一
从前有个穷鞋匠,日子过得一落千丈,后来他穷得连做鞋的材料都买不起了,只剩下最后一张皮料。他把这张皮料裁剪好,发现它刚刚够做一双鞋,然后便上床休息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睡眼朦胧地走到工作台前,惊奇地发现鞋已经做好了。他完全被弄胡涂了,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过了一会儿,一个顾客走了进来,他一见这双鞋便爱不释手,并花高价把它买了下来。这样一来,鞋匠就有了足够的钱去买可做四双鞋的皮料了。
第二天清早,鞋匠发现四双鞋又已经做好了。就这样,日复一日,他头天晚上裁剪好的皮料,次日一早都变成了做好的鞋。不久,鞋匠的生意越来越兴盛,他成了一个有钱人。
圣诞节前的一个晚上,鞋匠对妻子说:“咱们今晚熬个通霄,看看到底是谁在帮助咱们,好不好?”妻子欣然同意。他们藏在了挂着衣服的房间一角。午夜一到,两个光着身子的小人走了进来,他们刚一坐下,就拿起裁剪好的皮料开始做鞋,又是椎,又是缝,还不时地敲敲打打。鞋匠目不转睛地看着,对他们的手艺赞赏不已。两个小人做好了鞋,又把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然后才急急忙忙地离开了。
第二天早上,鞋匠的妻子为了感谢这两个小人对他们的帮助,又看到这两个人都光着身子,便提议给他们做一身小衣服。鞋匠很赞成。到了晚上,鞋匠把给两个小人的礼物都准备好,放在工作台上,没有再放裁剪好的皮料。
午夜时份,两个小人又蹦蹦跳跳地走了进来,可他们没有找到裁剪好的皮料,却发现了两套漂亮的小衣服。他们迫不急待地穿上衣服,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边跳边唱:“咱们穿得体面又漂亮,何必还要当个皮鞋匠!”
从此,两个小人再没出现过,而鞋匠一家人一直过着富足的日子。
[原来如此——改错]
1.“一落千丈”应为“每况愈下”,意为情况越来越坏。
2.“朦胧”应为“蒙眬”,形容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3.“胡涂”应为“糊涂”,意为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4.“兴盛”应为“兴隆”,两词词义相同,但兴隆多形容生意,兴盛多形容国家、事业。
5.“通霄”应为“通宵”。
6.“椎”应为“锥”,意为用锥子或锥子形的工具钻。
7.“时份”应为“时分”。
8.“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意为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12.矫正小学生错别字的道与术 篇十二
通过学生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我进行成因分析, 并采取一些措施: (1) 调动学生的多种识记器官, 巧教、巧记。识字教学的形象化、游戏化、生活化, 可使学生识字变得轻松愉快。“既”和“即”这两个字不少学生会混淆。教学时, 告诉学生“既”和“即”都是会意字。它们的左面是一个器皿, 而右面是一个人, 他们都在器皿里吃东西, 前面的“既”中的这个人已经吃饱了, 就要走了, 所以“既”表示“已经”的意思。而“即”中的这个人正在吃, 所以“即”的意思是“靠近”。 (2) 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小学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学习的重点, 让学生养成字典随身带, 遇到问题及时查字典的习惯, 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长期下去, 学生的错别字也就会逐步减少了。 (3) 培养学生纠错意识。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 往往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纠错意识。可让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 每周做一个汇总, 把这些错字再总默写一遍。我还组织学生开展“找找身边的错字”等语文实践活动, 收集街头巷尾广告宣传牌上或是家里亲戚朋友经常写错的字, 经过收集、讲评, 让学生心中牢记正确的字, 并回家宣传推广一些常用的汉字用法。 (4) 为了减少学生因掉以轻心、粗枝大叶而出现的不必要的失分, 我要求学生在答题时“读”、“读”、“思”相结合, 懂得“学而不思的道理”。答题时要求学生先读题目, 再解题, 再读全句, 思考一下意思是否正确, 字是否写错, “做必读, 读必思”, 即使一看题目, 十分熟悉, 也不能不加思考轻率下笔。通过对“矫正小学生错别字的道与术”的研究, 我明白, 作为教学活动起主导作用的教师, 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汉字修养和改进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了解汉字的结构规律, 从笔画、笔顺、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剖析、讲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了, 积极性也提高了, 学生不会写或记不清的字, 不会敷衍了事, 而是向同学、老师问, 或是查字典, 随意乱写或错写现象明显少了, 错别字现象得到了严格地控制。通过对“矫正小学生错别字的道与术”的研究, 我的整体思想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自己在写字、课堂教学上有一个质的改变, 在平时教学中也更注意学生认字、识字、记字的方法, 并培养学生养成了正确书写的好习惯。不断地实践, 不断地研究, 不断地强调, 相信一定能摸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要:在小学阶段, 老师是十分重视识字教学的, 总是花相当长的时间, 一字一字地认真教。可是听写时写不对的情况时有发生;学过的常用字运用情况更让人担心, 要么多笔少画, 要么写成别字。矫正小学生的错别字成了语文老师特别关注的事之一。本文简单阐述了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运用汉字能力的方法与措施。
13.错别字作文 篇十三
大家知道为什么人们会写错别字吗?我给你们讲讲我的看法。一些学历比较少的人写错别字是因为,他们学的东西不多,从而没有更多的知识,写不来的字就随便选一个字,这种情况比较少。比较多的是,有些学历很好的人也会写错别字,比如在上五、六年级的同学也多会写错别字,包括我。错别字都是在写一个字时,忘记了或不会写了,从而从学过的字里面选一个读音相同,或读音相似的字来代替,就写出了错别字,这种导致写错别字的原因是“谐音”,谐音就是和某个字读音相同或相似的另一个字。
既然知道了写错别字的原因,我们就来讲讲怎样避免这些错别字。让我说的话,避免错别字其实没什么难,也没有什么诀窍和窍门,让我给你们讲讲吧。写错别字之前,我们会因为谐音而写错,有些是你不知道字怎么写了才会因谐音写错别字,还有一种是你没想到这个字我不会写,就直接写了错别字。两种,避免方法我都给大家讲讲。第一种,你遇到一个字不会写,这时,你不应该拿另一个字来代替,按理来说,你找另一个字代替后会知道自己写了错别字,所以你不会写时可以请教自己的同学,或者老师,知道这个字怎么写了后,应该把它记住,使自己在考试时记住它,不再写错。第二种,你写了错别字后根本不知道,对于这种现象我的办法也不是很好。我觉得应该写完字后,仔仔细细地看一遍,发现了错别字再改正,这种方法最适合在考试的时候用,是你不会因错别字而考低分。
14.错别字作文 篇十四
我们首先要识别那些错别字,把生活中的错别字“揪”出来。比如有时街头做促销,有些卖家会把甩卖的“裤子”写成“库子”,把“乐”写成“东”,让人们无法理解,闹出笑话。
我读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乌鲁木齐一个挂面厂从日本购进了十吨的塑料袋,可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认真检查,当塑料袋运过海后,细心的海关人员发现“乌鲁木齐”的“乌”写成了“鸟”,成了“鸟鲁木齐”让十八万元付之东流,让人哭笑不得。我也有类似的教训。记得有一次考试,我把“降”写成了“隆”,当时,我没有检查出来,自以为写的是对的,心里还暗喜:还好考试前我复习了,不然我可能都写不出来了呢。试卷发下来后,老师在我的那道题上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叉,并把正确的字写在题的旁边。我感到非常吃惊,我怎么会写错了的呢?而且就错了这一笔,整道题的分都没了。看来这错别字还真是害人不浅啊!作为学生要痛下决心,消灭错别字。
究竟怎么避免错别字呢?
我经常用“分和”的方法来记住汉字,避免错别字。比如“翼”字可以分成成“羽”、“田”和“共”;金令――叮当响,王令――是人名,小巧玲珑,真可爱;小土DD尘,小大DD尖,鱼羊DD鲜,不正就是歪……
15.错别字的作文 篇十五
一、小学阶段学生作业中存在错别字的常见情况
1. 同音代替。
如“戴”写成“带”, “九州”写成“九洲”, “竞”写成“竟”, “暑假”写成“署假”, “亲人”写成“情人”, “金碧辉煌”的“碧”写成“壁”或“璧”字等。
2. 画蛇添足。
如写“试”“晓”“荒”等字时, 常把“试”字多添一撇, “晓”和“荒”字多加一点。
3. 偷工减料。
如“夏、真、惧、俱、直、值”等字, 常常少写一横;蒙眬的“蒙”字, 秃宝盖下是两横, 学生就忘记一横。裸露的“裸”, 有同学将左边衣字旁错写成“示”字旁。
4. 形近干扰。
如“亨”与“享”, “钓”与“钩”, “己”与“已”, “拔”和“拨”, “辩”与“辨”, “候”和“侯”, “戍”和“戊”及“戌”等字, 许多学生混用。
5. 置换部首。
如将“棉”写成“绵”, “凌”写成“淩”, “虚”写成“虑”, 等等。
6. 变形金刚。
如左右结构的写成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的写成左右结构。
二、学生错别字形成原因的分析
1. 粗心大意。
我们知道, 小学生能够坚持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 尤其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更是如此, 时间一长他们的注意力就不再集中, 经常丢三落四, 这时候进行生字教学如果再没有一些有效的教学措施, 形成错别字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譬如一些字存在着相同笔画而位置有所不同的情况:土——士, 犬——太。又如, 一些结构大概相似, 实则笔画不同的情况:人——入, 戊——戌。
2. 理解能力有限。
我们知道, 从事生字教学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特别是那些抽象事物及理论意义的生字更是如此, 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理解能力均有一定的限制, 学习运用理解生字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的想当然的现象, 致使一些错别字现象发生, 如“我们一起道工园玩吧”“请你在说一遍好吗”等情况。
三、纠正小学生作业中错别字的有效策略
1.利用课件演示汉字的书写过程, 帮助学生记忆难点。课件演示时, 其鲜活的画面、迷人的音响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 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如“赢”字部件多, 学生容易写错,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 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 让“赢”字中的各个部件一一有序地以各种方式、各种颜色出现, 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们既清楚了书写的顺序, 也记住了字形。有些字, 学生容易出现多笔少笔的现象, 这同样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纠正。如“武”字, 学生经常加撇, 课件中首先出现了正确的“武”字, 然后再加上黑色的一撇, 这时下面立刻出现了一个红叉, 并出现提示音:“我不需要这把刀 (这一撇) 。”学生看后就很少再给“武”字多加一撇了。再如, 学生经常把“旬”里的“日”写成“曰”, 课件也可通过演示把“曰”拉成“日”的过程, 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
2.指导学生挖掘汉字的组成当中所蕴含的深意。我们知道, 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能够经受得住时代的考验, 最终成为唯一的一种写意文字是有其一定的生命力与创新性的。我们在教授学生认识汉字的过程中, 如果能够有效结合汉字的意义这一策略, 就会给学生枯燥的生字课堂带来诸多的幽默, 活跃了我们的语文课堂,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他们的心灵, 还提升了我们的课堂效率。譬如, 我在讲授“福”的时候, 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先对于幸福的理解很简单, 他们没有要求有房有车有存款, 没有要求电脑手机高科技, 他们以为, 有衣服穿, 一人一口田就知足了。如果加上“幸”的话, 也好解释, 那就是一块土地, 有钱花便足矣。一堂课上, 学生因为我的这个解释而学习劲头十足, 有效盘活了整个课堂。类似的例子很多, 如“奉献”, 如果有人专门把“献”字里面的“钱”拿掉, 那么就成为了名利之徒, 不能称之为“奉献”。又如“家”, 在古代人眼里, 拥有一头猪就能成为一个幸福的家庭等等。
16.如何控制小学生的错别字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错别字;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81-01
小学生错别字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共性话题。我任多年的语文课,在学生们作业量增大的同时,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错别字太严重。总是混淆形近字,形音字,甚至写成错字。比如把“琴”字下面的“今”写成“令”;把“终身不再弹琴”写成“终身不在弹琴”;把“不在话下”写成“不再话下”……所以,我一直做小学生汉字纠错能力的培养。
冷静审视目前小学生的错别字现状,我们会发现情况不容乐观。作文写作中,很多学生文采飞扬,辞藻华美,词汇丰富,但唯独错别字却有“一箩筐”。大量错别字直接影响了小学生交流、表达和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也对语言文字学习起了相当大的阻碍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错别字已成为制约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和语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帮助学生努力纠偏纠错,帮助学生使用正确规范的汉字,势在必行!
解决错别字的几条具体办法:
1、自主识字: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急于讲出某一课生字的特点及识字的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汉字教材造成新奇、诱惑,引起学生主动探求汉字特点的兴趣,并逐渐培养起辨析汉字的能力,从而掌握识记的方法。(1)自主发现联系:汉字是意音文字,有“字形藏理,字音通意”的总规律。了解了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可以避免错别字的产生。如出示“跑、跳、踢、跨”,朗读后讨论发现了什么,借助动作演示,學生发现这些字都与“足”有关,让学生从中悟出形旁可表意。如教学“清、请、情、晴、蜻”一组字,让学生通过朗读、观察,发现其共同点是都有表音的声旁“青”,加上不同的表意形旁构成,从而让学生认识形声构字规律。(2)自主发现差别:当学生遇到难于辨别的细微特征时,这些特征就是区分不同事物的关键特征,这时加强辨别的最好方法是,突出关键特征加强对比。如教学 “戌、戍、戊、戎”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后,要在每个字的关键部位用彩笔标出,在学生辨别后,要及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反馈,对于由于能力问题而产生的错误辨别不能随意批评,而应该鼓励引导进一步辨别,鼓励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正确的答案,并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平时多讨论“你是怎么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形近字的?”“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部分?”。辨别后还可以编成顺口溜来加强记忆。平时还要多开展比一比,评一评“辨字高手”等活动。
2、自主纠错:(1)发现方法:形别字从读音入手,如作祟(suì)不是作崇(chónɡ);音别字从意义上加以判断,如“不计其数”意为数目多得无法计算,不是无法记忆或记录,当然不能写作“记”;义别字之间不能混写的主要原因是约定俗成,如“丰富多彩”不能写作“丰富多采” ,像这种只能“死记硬背”了。(2)合理竞赛: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改变传统做法,不对错别字一一圈出,也不要写范字,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引导自主发现,自主改正,可以批示“发现地雷,请立即进行扫雷行动”“扫雷结果汇报”,这样不但不会给学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强记忆。在同学之间开展竞赛活动,互挑对方各项作业中的错别字,然后将这些错别字的规范字记录到专用的本子上,记录的方式鼓励个性化,比如在关键部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加上提示语,页面装饰……这样的作品一定要给展示的机会,并及时反馈评比。这种纠错的竞赛活动要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去。比如开展寻找课外积累错别字的活动,让学生平时查看报刊杂志,在家庭、学校附近的广告牌、商店招牌上寻找错别字,找到后主动帮助主人改正。每月评比“火眼金睛”“汉字小卫士”还可以在“美化汉字角”张贴他们的照片,介绍事迹,展示成果。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规范汉语的责任感而且提高了纠错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观察领悟、鉴赏激趣: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一说这个字每一个笔画、部件分别写在田字格哪里才显得好看,写时应注意什么,形近字的细微差别在哪,关键部分可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如“春”在记字形前先引导学生想一想,春天有些什么特征(阳光明媚,天气暖和,植物开始生长),学生悟出“春”字的下面应是 “日”字,这样就不会写成“目”字。编顺口溜“春天到,太阳暖”以加强记忆。也可以讲汉字的造字故事给他们听,如光字上面为什么是小字头,因为它是根据小儿手拿烛台的样子造字的,这样学生就不会误写成学字头了。教师的范写也比较直观,也是最直接的指导,要引导学生看清每一笔的运笔方法。教师的书写要力求美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字的美,激发写好字的内在需求。要经常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同学的书写,学会评价。评价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学习过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纠错能力、鉴赏能力,还可以激发兴趣,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4、循序渐进、强化训练:写字按描摹---临写--背帖默写循序渐进。临前要求学生认真读帖,思索字形特点,看准主要笔画起收的位置。临时要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临完后还须与范字比较,找出差距再临,再比较,再临……直至达到形似,形成技能。鼓励学生背帖默写,并展示成果。练字时还要注意创设安静的环境(如播放轻音乐),使学生保持平和的心境。练字不能贪多求快,而是贵在持之以恒。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教学中特别是易写错的字要让学生不断练习、强化。强化可以在造词造句中进行,在作文中进行,在其他学科作业中进行,“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时”。通过发展性评价,开展各级各类书法竞赛,给学生表现的舞台,以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也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和意志力的发展。
17.错别字作文 篇十七
答案很快揭晓了,原来是在同学的作文稿中寻找错别字。
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篇作文稿。当我一拿到那篇作文稿,低头一看,啊!这字潦潦草草,龙飞凤舞,我连文章作者姓氏名谁都没看出来!我猜这个小作者有可能不太喜欢写作文,是被妈妈强行拉来上课的。到了这里对待作文也是草草了事,一点也不认真,有可能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教室里吧。我估计,这位小作者文章中的错别字会有很多。
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班级里霎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低着头,认真地批改作文了。大家都想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将藏在作文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偶尔,教室的某个角落会传来窃窃私语。
我也不例外,仔细地找作文中的错别字。看着看着,我改变了对那位小作者的看法,因为我在他文章中竟找不到的一个错别字!这下我认为我可能对那位小作者的看法是很错误的,他有可能只是字写得潦草,写作水平还是不错的。
瞧,我座位前的这位女同学真有趣,找到了错别字,不确定,还要用手在空中比划一下,想一想,确定后才低头画个圈,打个叉,真认真呀!
我最终没有发现这位小作者的一处错别字。老师让我们把自己找到的错别字选一个写在黑板上,我只好问同桌借了一个上去写。大家找出来的错别字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有的自创了一个字,有的拿个同音形近的瞎写一气,有的简直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一位同学上去批改正后写的字。因为他要边看边想这个字错了没有,而且我们把正确的字都写得很小,所以这位同学批改的非常慢,出乎意料的是,有五位同学虽然找出了错别字,但是还是没有改对。
错别字是作文中最常的事,每个人都会写错别字。在生活中要多看看书,增加识字量;在写作文中遇到不会写的字时,可以询问老师或查查字典,千万不要胡乱写;写完后多多检查,这样也许错别字就会少些了。
18.错别字的作文 篇十八
分析所选样本来自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1~6年级6个平行班级中,每个年级随机选取1个班级(详情见下表所示)。
因语文课堂作业本是小学生汉字书写最多的, 其中的错别字具有代表性,故从头至尾仔细查阅了所有187名小学生的187本语文课堂作业本,将作业本中的错别字一一摘录,共统计出969个错别字。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名学生作业本中重复出现的一个错别字,无论出现几次,都将其作为一个字来处理;若同样的错别字出现在两本不同的作业本中,就将其作为两个错别字来处理。[1]采用Spss16.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输入、管理,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和F检验,对当前小学生错别字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小学生错别字的学段差异
根据各年级的语文作业本,统计到的错别字总量为969个,从1~6年级分别为:1个、139个、309个、 248个、138个、134个。各年级人均错别字及发展趋势见下图:
分析小学1~6年级人均错别字趋势图可知,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错别字呈倒U形曲线发展,从二年级开始急剧增多,在三年级(人均错别字8.83个)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人均错别字为2.26个, 到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达到顶峰,人均错别字达8.57个,第三学段(五、六年级)情况有所缓解,人均错别字为4.53个。
小学生错别字的年级发展趋势,与王香荣 (2013)调查的结果相一致。他的调查表明,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的增大,错别字逐渐增多,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年级又逐渐呈下降趋势。[2]这一发展趋势,与小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发展、知觉分化水平等因素相关,也与阅读量的扩展密切相关。在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内容以拼音学习为主, 生字学习为启蒙阶段,因此错别字在作业本中出现得并不那么频繁;在第二学段,随着课文难度的加大,阅读量的增大,生字量也增加,同音字、近音字、 形近字的突然增多,学生猝不及防,导致错用、错写生字的几率急剧升高;而到了第三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达到形式运算阶段,各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加上学习要求的提高、阅读量的增加,较第二学段而言,错别字将会有所减少。
二、小学生错别字的类型差异
将统计到的错别字,以汉字的构字要素“音、 形、义”为依据,划分为四类:(1)音错字,主要有两类:同音混淆,如将“甜蜜”写成“甜密”;近音互用, 如将“教导”写成了“教道”。(2)形错字,包括对汉字部件或汉字本身的肆意更改、增减笔画、形近滥用三类。如将“却是”的“却”写成“去阝”把“体育” 的“体”写成“休”,将“钓鱼”写成了“钩鱼”,分别代表这三类字形错误。(3)义错字,主要有两类:字义相混, 如将“缘分”写成“缘份”;前后互换,如 “含苞”写成 “包含”。(4)其他错字,指不能对其出错成因根据 “音、形、义”这一标准进行分类的错别字,比如将“凄凉”的“凄”写成“ ”,“环境”的“境”写成“”。
各个学段小学生出现的错别字类型均以形错字居多,形错字占小学生错别字总量的56.86% (分别占三个学段错别字总量的48.57%、57.63%、 59.56%),其次容易出错的是音错字(占35.40%), 义错字(占6.81%)和其他错字(占0.93%)这两类所占比例很小。这一调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论相似,白金声(2013)对小学生的作文本做了统计,将错别字分为错字和别字两类,得出错字中以形错字居多。[3]
小学生的错别字类型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差异,除了占错别字总量极少的其他错别字外,小学生错别字中的音错字、形错字、义错字三类错别字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差异,即三类错别字在第一学段较少,第二学段急剧增加,到第三学段开始减少。无论哪个学段,形错字的出现都明显高于音错字和义错字,而形错字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第二学段。
《中华字海》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收字85568个,然而,组成这8万多汉字的基本笔画只有约30个。以笔画“点”为例,简简单单的一个笔画即可分为左斜点、右斜点、长点三类,可想而知一撇一捺之差,即为截然不同的汉字,加上汉字笔画繁难, 让知觉分化尚处在发育中的小学生措手不及。这就难怪形错字占到小学生错别字总量的56.86%。据语言学家吕叔湘统计,在所有汉字中,汉字的同音率高达80.49%。加上汉字音调的变化 , 这对于认知水平尚浅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导致了音错字位居小学生错别字第二的位置。义错字和其他错字所占比例本身就小,在作业和练习中出现得自然就较少。
三、小学生错别字的性别差异
1~6年级男生84人,统计错别字470个,人均错别字 为5.83个;女生103人,统计错别 字479个,人均错别字为4.65个。如下表可见,小学生错别字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错别字显著多于女生;但是在错别字的分项目,即音错字、形错字、义错字和其他错字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注:*P<.05 ** P<.01,下同。
关于小学生错别字的性别差异,尚未看到前人的相关研究。我们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即使是小班教学,也有三十来位学生。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教师采用统一的教材、 教学、试卷,学生采用统一的坐姿和统一的练习,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以来,我们的小学教育, 比之创新,更强调规范和制度,所以,这样的教育,比之男生,其实更适合守规矩的女生。也有很多教育学者呼唤:教育,请等等男生!在汉字的书写中,男生和女生性格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守规矩、听老师话、有耐心的女生错别字出现明显要少于男生。
四、小学生错别字出现与家庭、成绩的关系
让班主任对187名小学生的家庭对学生学业重视情况按照“低度重视、中度重视、高度重视”进行三级评分,学业成绩按照“合格、良好、优秀”进行三级评分,来探讨小学生错别字出现和家庭重视、学业成绩两项指标的关系(见下表)。
小学生错别字的出现与家庭重视和学业成绩两项指标均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与学业成绩关系更为密切。学业成绩越好的小学生,错别字出现越少;家庭越重视的小学生,错别字出现越少。 错别字出现越少的小学生,学业成绩越好,家庭越重视。具体而言,形错字与家庭重视、学业成绩均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音错字与学业成绩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错别字的其他类型与家庭重视和学业成绩不存在显著相关。汉字既是小学生学习的表现之一,也是成绩的评判标准之一,小学生错别字的出现与学业成绩呈现显著中度负相关就不足为奇了。
通常说,孩子的教育,50% 在家庭教育,20%在学校教育,20% 在社会教育,还有10% 在自我教育。美国的科尔曼报告表明,家庭通过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估等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施加影响。这些处于家庭弱势的黑人学生,自我评估比较低,他们觉得环境过于强大,不可能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人生。他们对自己的前途缺乏自我期望,觉得没有盼头,学习士气比较低。从而造成学习成绩低,黑人与白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从科尔曼报告和我们的研究可以看出,家庭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巨大影响。重视学业的家长,通常更加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对孩子的作业和学业也会适当关注。通过以上间接和直接的方式提升了孩子的成绩,降低了错别字的出现。教育是什么?笔者认为,教育 =80% 陪伴 +20% 促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陪伴孩子成长,通过陪伴、观察孩子,才可能了解孩子,与孩子做朋友,进而走进孩子的心灵,在了解的基础上,家长才可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19.关于初中生“错别字泛滥”的思考 篇十九
“识字与写字”本来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初中生为什么会经常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追根溯源,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在主观上,师生不够重视。首先,许多初中语文教师重视不足,忽视读写教学,对每篇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视而不见,甚至对学生作业中“错字满天飞”见怪不怪。第二,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认为,拼音识字只是小学生的功课,小菜一碟,初中生对此不必小题大作,写个把错别字无关紧要,笔画少一笔多一笔也没什么关系。更何况受应试教育、功利主义的影响,初中生普遍重视数理化学习,重视英语学习,而不愿意在语文学科上花费太多精力。在客观上,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影视作品中误读误写泛滥成灾,网络语言声势浩大,大肆蔓延。另外,许多学生过早使用电脑书写,影响了他们对汉字笔画的识记,影响了他们对词语搭配的正确判断。当然,初中生错别字泛滥也与汉字本身有关,与其他语言相比,汉字难写难记是有目共睹的,汉字笔画结构复杂,字体书法历经演变,多音字、形近字层出不穷,这些困难确实客观存在。因此,我认为初中“识字与写字”教学仍然不可忽视,纠正错别字势在必行。
一方面,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汉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它形式优美,一字就是一幅画;它结构科学,生动活泼而意蕴丰富,许多西方语言学家都为之惊叹不已。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信息的载体,是启发人们智慧的钥匙。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标准,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扎实的文字基础,是学好各门知识和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社会各界、所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澄清思想,提高认识,身体力行,突破思想误区。
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每年9月为河北省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宣传月,简称“双推月”。下列情形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名称、公文、公务印章和公务用名片的用字;(二)幼儿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字;(三)各类广告、告示、标志牌、指示牌、名称牌、标语牌、招牌、会标的用字;(四)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印刷、电子出版物的用字;(五)影视屏幕和网站用字;(六)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用字;(七)地名、公共设施的名称用字;(八)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字。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推行“三纳入一渗透”,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
另一方面,行动上要落到实处。针对初中生这一特殊阶层,语文教师重负在肩,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不断地向学生灌输规范书写的重要性,提高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意识。一定要把消灭“初中生错别字”落到实处。
例如,教师在初中阶段,要把拼音识字贯穿到教学中,从汉字构造入手,加强汉字形和字(词)义教学。汉字是意音文字,字形与字义是密不可分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汉字的部首“两点水”代表“冰”,如“冰、凉、冻、凝”等字,“三点水”代表“水”,如“污、汗、潮、汐、沤、漆、沁、江、河、湖、泊”等字,“四点底”代表“火”,如“热、烈、蒸、煮、熏、熬”等字,这些知识非常有助于学生识记生字。
再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特别是楷书的练习。初中学生应该先把字写正确,一笔一画,准确到位,如“肺”字左边偏旁“月”,右边共四画,一“竖”到底,而非五画的部首“市”。许多学生书写潦草,龙飞凤舞,名为“行书、草书”,实则错字连篇。第三,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词典的习惯,这一好习惯对纠正错别字至关重要。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就学会了查字典,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往往把字典、词典搁置一边,遇到生字词,或不屑一查、或懒于一查,因此写错字形、读错字音就在所难免。字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一定要虚心向它请教,时时向它请教。关于查字典,笔者作为一名教师,感触颇深。2011年河北省语文中考试卷的阅读选文中,有如下句子“他总会翻然醒悟”,起初我认为其中的“翻”字应写作“幡”,断言试题有误。然而,翻开字典一查,原来“幡然醒悟”也可以写作“翻然醒悟”。正是查字典的习惯,才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语言。
远的不说,就拿最功利的中考来讲,许多初中生因为错别字不仅影响了语文成绩,而且殃及到文综成绩。错别字就像庄稼地里的害虫和杂草一样,迟早会破坏了整个收成。
【错别字的作文】推荐阅读:
出售错别字作文10-28
小学作文:寻找错别字08-13
错别字真别扭三年级作文11-07
错别字调查小插曲作文700字12-31
有关错别字的调查06-11
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01-04
关于错别字的调查报告11-01
十大类英语中的错别字10-13
错别字的成因及其对策浅探12-19
我是如何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的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