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试验教学大纲

2024-08-14

药剂学试验教学大纲(15篇)

1.药剂学试验教学大纲 篇一

去除海水中TOC的新型药剂试验研究

为了验证LY-K01新型药剂在TOC去除率上的高效性,拟定了该药剂与传统药剂对海水TOC处理的对比实验,并对其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进行了介绍,结合该药剂的药剂机理得出该处理药剂可真正做到将氧化、吸附、混凝结合为一体,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 者:胡明涛 HU Ming-tao  作者单位:上海立源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201100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7 33(9) 分类号:X703 关键词:海水   TOC   去除率   传统药剂  

 

2.药剂学试验教学大纲 篇二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在江滨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田进行, 前茬作物为水稻, 土壤为草甸白浆土。土壤理化指标:有机质含量32.8g/kg、碱解氮135.7mg/kg、速效钾158.9mg/kg、速效磷34.2mg/kg、pH值6.12。供试水稻品种:龙粳31, 本地主栽品种。

1.2 供试药剂

植物抗逆增产剂、拿敌稳、爱可、道立锋、禾技。

1.3 试验设计

采取大区对比法, 每处理300m2, 对照200m2, 随机排列。试验设6个处理, 处理1为植物抗逆增产剂1500mL/hm2;处理2为拿敌稳270g/hm2;处理3为爱可525mL/hm2;处理4为道立锋525mL/hm2;处理5为禾技150g/hm2;处理6为清水对照。2次施药, 第1次破口期 (7月11日) , 隔10d后喷施第2次。

1.4 试验调查

水稻生育进程调查。水稻病害调查, 水稻褐变穗的分级标准, 0级:无病;1级:感病稻粒数少于5个 (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6%以下) ;3级:感病稻粒数6~10个 (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7%~13%) ;5级:感病稻粒数11~30个 (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14%~38%) ;7级:感病稻粒数30~50个 (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39%~63%) ;9级:感病稻粒数50个以上 (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64%以上) 。水稻成熟后考种, 实脱面积10m2测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气象分析

2014年水稻生长阶段3~9 月份降雨量499.7mm, 较历年多36.6mm;平均气温13.9℃, 较历年高1.6℃;日照时数1447.6h, 较历年多255.6h;≥10℃积温2776.2℃, 较2013年多149.5℃;无霜期160d, 较2013年多16d。7月份降雨量173.8mm, 较历年多60.6mm。水稻播种后高温, 水稻出苗提前1~3d, 出苗后天气晴好, 水稻秧苗素质好, 插秧时叶龄足, 插秧后上花达水护苗, 水稻返青快, 水稻结实期温度高, 增加了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2014年水稻产量高于往年。

2.2 水稻生育进程调查

各处理水稻生育进程没有差别。5月10日插秧, 抽穗期7月15日, 成熟期8月27日。

2.3 防病效果调查

2014年试验地块没有发生稻瘟病和纹枯病, 只发生褐变穗, 所以只对褐变穗做具体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 5种药剂对水稻褐变穗均有防效, 应用植物抗逆增产剂效果最好, 其次是拿敌稳, 再次是禾技, 说明喷施杀菌剂防治水稻病害的作用是显著的。

2.4 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各处理平方米穗数差别不大, 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对照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产量结果表明, 植物抗逆增产剂产量最高, 比清水对照增产6.3%;其次为拿敌稳, 比清水对照增产5.0%;再次为禾技, 比清水对照增产4.4%。

3 小结

3.辣椒疫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总结 篇三

关键词 辣椒疫病;田间防治试验;丁子香酚;甲霜灵锰锌

中图分类号:S436.4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辣椒疫病于1918年在美国首次发现,现已在各辣椒产区普遍发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可以经雨水、土壤、气流等多种途径传播,苗期可引起大面积死苗,在大田可造成叶片枯萎、果实腐烂、茎秆出现坏死等多种症状,重病丘块成片枯死,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是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辣椒一直是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的主要蔬菜种植品种,2009年,我县种植辣椒总面积达0.23万hm?,由于当年辣椒疫病在我县大面积发生危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元,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辣椒的积极性,导致今年我县辣椒种植面积剧减到0.133万hm?左右。为了抓好今年我县辣椒疫病的防治工作,在植保站其他同事的配合下,选择了6个化学剂和1个植物源农药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检测这些药剂在田间的防治效果,选出好的农药品种用于大面积防治[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在新田县龙泉镇李子源村杨太保的0.33 hm?连片辣椒地中,由于连种植辣椒,辣椒疫病发生比较严重。辣椒品种为“湘研45号”,试验地土质为红壤土,经测试土壤 pH值6.9,田间土壤肥力较高且比较一致,符合试验要求。

1.2 供试药剂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广西弘峰(北海)合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四川成都田丰农业有限公司生产;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河北保定市亚达化工有限给公司生产;清水作对照。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八个处理: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1000倍;清水对照[2]。每个小区面积30 m?,根据试验地实际情况从东至西按处理设计依次排列。每处理采用3次重复。

1.4 试验方法

在辣椒疫病发病初期进行二次大田植株喷雾,2010年6月10日喷第1次药,7 d后即6月17日喷第2次药。用东方红18型背负式喷雾器常规喷雾,对水量50 kg/667 m?,药液均匀喷布在叶片正反两面及果实上。试验田中辣椒长势均匀,试验期间天气正常,无明显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条件。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第一,药剂防治效果调查6月10日第1次喷药前调查发病基数,6月17日第2次喷药前及第二次喷药后的15 d和30 d进行药效调查,共调查4次。每小区随机调查5个点,每点5株,记录病株树、死株数或明显枯萎的植株数,挂牌标记。如果被调查的植株出现死株或明显枯萎,拔除后再调查相邻的植株,每小区每次共查25株辣椒。按分级标准记录调查植株的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见公式(1)、(2)。每个处理的病情指数取3个重复的平均值。

第二,对辣椒产量影响的调查,每小区辣椒单独采收,调查每个小区上市果实的总产量,同已处理的三次重复相加取平均值,用“kg/667 m?”表示,分析不同处理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公式(1):

公式(2):

2 结果分析

2.1 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显示,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1 000倍液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也较好,其它5种药剂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理想。

2.2 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与清水对照相比,使用0.3%丁子香酚可溶可溶性液剂1 000倍液可提高产量25%以上:使用58%甲霜灵锰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提高产量15%以上。使用期他药剂增产幅度不大。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1 000倍和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第二次喷药后30天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2.6%和75.8%,均在75%以上,其他5种药剂的防治效果相对不是很理想。因此,丁子香气酚和甲霜灵锰锌是防治辣椒疫病比较好的药剂,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使用方法为喷雾法,用量为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1 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施药时期掌握在辣椒疫病发病初始期第一次施药,7 d后再施一次。此外,丁子香酚为植物源农药,生产上与甲霜灵锰锌交替使用可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参考文献

[1]易图永.辣椒疫病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辣椒,2002(5).

[2]李朝应.辣椒疫病发病主导因素及综合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9(10).

4.药剂学试验教学大纲 篇四

24%噻呋酰胺等药剂防治水稻后期纹枯病试验

水稻纹枯病是近年来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其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不容忽视,特别是近两年来气候适宜,丹阳市水稻纹枯病都达中等以上发生水平.为此,丹阳市植保站进行了井岗・咪鲜胺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试验,先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作 者:蒋锁琴 张爱琴 许晓辉  作者单位:丹阳市植保站 刊 名:农业装备技术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EQUIPMENT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35(2) 分类号:S4 关键词: 

5.药剂学试验教学大纲 篇五

关键词:药剂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学科[1],其主要是将原药物通过各种方法制备成适宜的剂型,以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最好途径,是对理论教学最好的补充[2]。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制药工艺的改进,对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药剂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也需要优化。笔者在近几年教学中,结合药学专业药剂学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从课前准备、实验过程、效果评价3方面,对药剂学实验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1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所用教材内容侧重于药物常规剂型简单制备,不符合药物制剂生产车间实际生产过程[3],重理论、轻实践,重实验内容、轻实验意义———更好地验证理论和拓展理论,进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职业精神。此外,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药剂学实验课前准备

虽然多媒体已经进入课堂[4,5],但是单一的PPT仍然不能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鉴于目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将药剂学实验中的相关知识点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观看微课,进而小组讨论,归纳制备工艺流程,再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最终了解制剂制备过程。此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探究生产工艺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升动手能力。现以制备醋酸洗必泰栓为例,做一介绍。先将实验过程等内容制成微课视频。由于栓剂成模时灌模的多少、灌模的温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栓剂最后成型,在微课视频中,将几种情况通过视频一一展现,让学生归纳、总结,最终得出栓剂制备工艺,从而制备出合格的成品[6]。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真正了解栓剂生产工艺。

3实验教学改革

3.1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在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传统灌输式实验教学方法改为“三步教学法”,即学生结合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以及提供的微课视频,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设计实验预方案,实验课上初步了解实验原理、步骤等,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实验操作,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

3.2改革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性质,我们将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基本验证性实验、综合实践性实验和自主探究性实验,有选择地进行实验教学。基本验证性实验主要用于更好地巩固理论内容,适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践性实验有助于多学科的交融,如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自主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课余查阅资料,设计工艺路线并加以实施,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学生由执行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因而能发挥学生潜能,激发求知欲[8],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3改革实验管理模式

药剂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传统药剂学实验教学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由于实验室资源有限,一些需要大型设备如压片机、胶囊机、充填机等教学的实验往往以演示为主,学生很难进行实际操作。我们采用开放实验室的形式,让学生课后随时到实验室练习,提高动手能力。同时,成立实验室管理小组,由操作熟练、规范的学生管理和示教,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之后,适时带学生进入药厂见习,深入生产一线,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药厂的零距离对接,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4实验效果评价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9],完善的实验考核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能力水平[10]。结合实际,我们对实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分为5部分。

4.1实验预习报告

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提供相关实验视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学生通过自学,查阅相关文献,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包括文献查阅结果、本次实验基本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在实验课前上交,教师给出本次实验预习成绩。

4.2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态度的体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有些学生较少动手,抄袭他人实验报告。我们要求小组长对实验内容进行分解,让每位组员都有事可做,每个人对于实验报告的书写都有所侧重,这就需要成员对实验内容有深入了解。学生将实验报告写好之后,上传至云班课学习系统,同时附上实验成品图片。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成果给出成绩。

4.3实验态度

尽管很多实验都是在小组合作下完成的,但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却有所差异。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参与度,由小组长对组员表现进行评价,给出本次实验态度成绩。

4.4学期实验考核

学期结束前,安排一次期末实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实验动作规范程度、实验态度等。

4.5见习

为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去药厂轮岗实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深入到药厂的各个生产岗位,跟着师傅学习制剂生产的各个细节,学习GMP的各项要求。见习结束后,由带教师傅给出见习成绩。

5实验成绩

平时成绩:实验预习报告成绩占20%,实验报告成绩占30%,实验态度成绩占20%,学期实验考核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70%,见习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30%,实验总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40%。6成效实验教学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较被动,实验效果也不理想,不利于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其胜任岗位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福德.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马春娟.基于能力培养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6):49-50.

[3]范高福,刘修树.基于“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的高职药剂学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9):65-66.[4]汤继辉,金涌,臧红梅,等.药学(临床药理学)专业的药剂学教学探讨[J].安徽医药,2011,15(2):262-263.

[5]查道成.多媒体技术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利弊[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3(9):74.

[6]刘苗,张邦乐.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评定标准[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5):84-86.[7]鲁莹,钟延强.药剂学课程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J].药学教育,2012,28(2):20-23.[8]姚建文,陈静,刘珂.颜元教育思想对药学教育创新的启示[J].药学教育,2011,27(1):17-19.[9]杨金香,李俊波,贺艳斌,等.整合药学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探索建立教学新模式[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5):626-628.

6.苹果褐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篇六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处理1∶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 施用浓度600倍,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

处理2∶70%美邦甲托可湿性粉剂, 施用浓度1 000倍, 西安美邦药业公司生产。

处理3∶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施用浓度800倍, 吉林延边农药厂生产。

处理4∶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施用浓度800倍, 吉林延边农药厂生产。

处理5∶25%溴菌晴可湿性粉剂, 施用浓度1 500倍, 江苏托球集团生产。

1.2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地安排在宝鸡市陈仓区潘溪镇双基堡村, 8年生果园, 果园管理粗放, 常年病虫害发生较重。试验地为砂壤土, 肥力中等。果树栽植密度4m×3m。

1.3 供试作物与靶标

试验苹果树品种为红富士;试验靶标:苹果褐斑病。

1.4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每小区选择结果树5棵, 另设清水喷施作对照, 每个处理重复三次, 四周设保护行, 其它管理措施同大田。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一) 》, 于7月12日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喷药, 药后间隔3天 (7月15日) 、间隔5天 (7月17日) 、间隔10天 (7月2 2日) 各调查一次病指消长率。

1.5 调查方法

喷药前 (7月12日) 调查1次病情基数, 药后3天、5天、10天各调查1次防效, 共计调查4次。每小区5棵果树均调查, 每株分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固定2个新梢 (春梢和秋梢) , 调查其全部叶片, 记录总叶数及各级病叶数 (详见表1) , 计算防治效果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供试药剂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70%美邦甲托可湿性粉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25%溴菌睛可湿性粉剂, 药后10天的调查平均防效依次分别为70.28%、74.68%、62.27%、81.07%、60.50%。方差分析结果 (表2) 在0.05水平上, 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70%美邦甲托可湿性粉荆、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与其它药剂相比较防效差异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在0.01水平上, 除70%美邦甲托可湿性粉剂的处理和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的处理, 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的处理与25%溴菌晴可湿性粉剂的处理防效差异不显著外, 其余各处理间互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与其它四种药剂比较, 防效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3 结论

7.花生叶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篇七

关键词:叶斑病;花生;对比试验;防治;增产

中图分类号: S43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5-0027-02

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黑斑病等)是花生最常见的一类病害,阜新地区每年都有一定面积的花生感染此病。个别重发病的年份,发生面积可达种植面积的70%以上;在轻发病年份,发病率也可达30%左右。叶斑病主要危害花生叶片,可导致花生提早落叶、植株早衰、果实不饱满、产量严重减少。花生叶斑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但随着药剂使用年限的增加,加之花生重茬严重,一些常用的常规药剂防治效果变差。为更好的防治花生叶斑病、减轻农民损失,特进行药剂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治花生叶斑病的理想药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阿米妙收(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先正达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爱苗(苯甲·丙环唑)乳油: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欧博(氟环唑)悬浮剂:巴斯夫(德国)有限公司生产;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山东诺华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花生品种为阜花12。

1.2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设在阜蒙县大固本镇,土壤为沙壤土,pH值为7.1,土壤有机质含量1.3%。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1) 喷施阿米妙收(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 mL/667 m2; 2) 喷施爱苗乳油10 mL/667 m2;3) 喷施欧博(氟环唑悬浮剂)20 mL/667 m2;4) 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 喷施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 喷施清水(CK)。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10行,行长6 m,行距50 cm,小区面积30 m2。2013年5月5日播种,露地栽培,其他种植方法及田间管理与生产田相同。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第一次施药时间为2013年7月29日,15 d后再施药1次,共施药2次。采用卫士牌WS-16P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片孔径1.5 mm)进行喷雾,药液量为30 kg/667 m2。

1.5 调查方法

2013年7月29日调查施药前发病基数,9月22日调查最终病情。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每株按上、中、下各调查10个叶片。根据为害分级标准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并于花生成熟后进行产量测定。分级标准(以单叶片为单位)见表1。

药效计算方法为:

病情指数=×100(1)

防治效果(%)=

1-×100(2)

式中:CK0为施药前对照区的病情指数;CK1为施药后对照区的病情指数;pt0为施药前药剂处理区的病情指数;pt1为施药后药剂处理区的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药剂处理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各药剂处理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效果见表2。

由表2可知:防治花生叶斑病效果最好的药剂为阿米妙收、欧博和爱苗,其中阿米妙收的防效最高,达到74.2%,而欧博和爱苗的防效相当,在70.0%左右;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的防效较低,其中甲基托布津的防效为60.1%,而多菌灵的防效仅为44.4%。

2.2 各药剂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各药剂处理花生的产量调查结果见表3。

由表3中的数据可知:与CK相比,5种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后,花生的单株荚果数、百果质量、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增产效果最好的是阿米妙收、爱苗和欧博,增产率分别达到了32.59%,24.9%,21.37%;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的增产效果相比前几个药剂要差一些,增产率分别为15.96%和12.0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阿米妙收、爱苗、欧博、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这5种药剂对花生叶斑病都有防治效果,其中阿米妙收、欧博和爱苗这3种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效果最好,防效均在70.0%以上,而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对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不佳。与对照相比,阿米妙收、欧博和爱苗均可使花生产量显著增加,增产率分别为32.59%,21.37%,24.9%。综合分析,推荐使用阿米妙收、欧博和爱苗防治花生叶斑病。

参考文献

[1] 庞振凤.几种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药剂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56-57.

[2] 范君龙,殷君华,姚潜,等.五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的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4(5):96-98.

[3] 邹宗峰,田明英,缪玉刚,等.新型农药防治花生叶斑病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46-147.

8.药剂学试验教学大纲 篇八

[摘要]本文对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研究,并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教研室教学改革经验,探索培养应用型中药药剂学人才的措施及途径。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2-0110-02

本文就目前中医药院校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教研室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经验,探索培养应用型中药药剂学人才的措施及途径。

一、教辅手段——多媒体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静态信息动态化,有利于反映生产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药厂GMP车间对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很少有实地参观考察的机会,而使用影像资料可以生动直观地反映生产过程,轻松突破空间限制,让学生获得印象深刻的直观认识。使用影像资料可生动直观地再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配以解说等能给学生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且逻辑性强,印象深刻。利用Flash动画模拟制药设备运行状况,有利于讲解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如讲解压片机的构造和原理时,用Flash动画表现压片过程中上冲、下冲的运动过程,让学生对压片的细节过程有一定认识,再用录像展示压片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抽象概念直观化,有利于抽象知识的理解

中药药剂学授课中的一些概念特别是新剂型比较抽象,实践教学中又不能涉及,学生缺乏直观印象,往往难以理解,利用图片则可形象展示其外观或内部构造,有利于抽象概念的掌握。如利用实物照片展示纳米乳剂的透明外观及普通乳剂的白色浊液,进而指出纳米乳剂因其质点粒径小于可见光波长而使光线可透过形成透明外观,可使学生留有深刻印象。再如用图片展示微囊、脂质体等药物载体的结构或其电镜照片,形象而直观,教学效果远远超出教师口述描绘。

(三)信息量大,可灵活调整,容易跟踪学科前沿,形成对教材的补充

由于教材本身具有滞后性,又受篇幅所限,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学科的研究动向。多媒体教学允许教师通过查阅文献或结合自己的科研补充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如靶向给药中的受体途径,近年来病理学的研究特别是肿瘤细胞病理学的研究发现了诸多的受体途径,教材中均未涉及,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这个领域的科研动向。

(四)可形成网络课件,打破授课的时空限制,形成良好互动

目前很多高校已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将相关教学材料上传至网络,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复习相关知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自由发言,就自己的疑惑提出问题寻求教师帮助,或者就多媒体授课的效果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点对在课堂授课中不善于表达个人疑问的学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教师亦可在网络平台上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或根据学生在网络平台提出的意见对授课进行适当调整,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与科研、生产实际、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一)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中药药剂学课程直接与生产实际相关连,实践性强。为弥补欠缺生产实践教学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药品生产企业拍摄的常用中药制药设备工作运行以及常见剂型生产工艺过程的影像资料逐步补充到多媒体课件中,使学生对中药制剂的生产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对理论课教学相对抽象、空洞的现象有较大改观。

(二)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学科前沿知识、发展动态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如本课程组成员承担着国家支撑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将在科研活动中的收获、体会以及经验教训结合相应教学内容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以及基础的科研素质的养成。针对本课程属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发展较快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查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使用学校现有的学科数据库资源,获取相关信息,每学年与学生进行不少于2次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本课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提高方面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授课对象有近80%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掌握的本行业的相关信息、动态介绍给学生,对学生就业起一定的引导作用。

三、构建较为完善系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在实验教学中,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科的特点,可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比如将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实验两部分,验证性实验着重对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进行训练,强调统筹安排实验内容和手技,达到合理安排、规范操作的效果;设计实验突出综合性、创新性。除中药制剂工艺设计实验以外的三个设计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中药制剂工艺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训练达到基本掌握能根据处方特点、要求以及临床需要,进行中药新制剂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中药制剂工艺条件、稳定性的考察和优选。

四、充实“综合技能培训”的内容

“综合技能培训”(中药药剂部分)主要是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前,对其进行中药制剂生产常用生产设备的使用及调试、保养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培训过程中主要针对与中药生产企业联系密切的特点,结合实例介绍中药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及管理程序、基本运营情况以及相应岗位的基本工作技巧等,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突出培训的实效性,使学生对中药生产企业管理运营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同时,对学生毕业前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迷茫甚至恐惧心理起到了一些缓解作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四问”教学法

教学方法方面,采用问题式、启发式、质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四问”教学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在授课中还注意学生哲学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出疑点式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上课时,适时质疑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计导向式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在较为关键之处,提出彼此相关的问题,连续提问,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进行探究和总结;提出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在教学中变换思维角度,探求不同的解决问题途径,开拓新思路,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设计互逆式问题,启发和训练学生举一反三、逆向思考,使学生不仅知其一,而且知其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六、引入PBL教学法,并形成自己特色

我们在中药学专业的部分学生中开展了题目为“浸出制剂制备工艺的设计”的PBL教学,先由主讲教师制定出PBL教学法实施计划,根据中药药剂学理论课讲授的中药制剂的浸提、分离、纯化、浓缩的单元操作及浸出制剂的制备内容,每组由指导教师给学生提供处方,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设计方案,组织学生讨论,最终制定出合理的制备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中药浸出制剂制备工艺的设计过程,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座谈,认真总结,不断改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方法改革奠定了基础。

七、结语

在培养具备创新科研能力的中药学高水平人才的过程中,建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已成为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研究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储晓琴等.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药学服务与研究,,12(5).

[2] 时军等.中药药剂学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安徽医药,,14(12).

[3] 王晓颖.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探讨教改关键之教师因素[J].海峡药学,,23(3).

[4] 王英姿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中药药剂学应用型人才[J].齐鲁药事,2012,31(1).

9.药剂学试验教学大纲 篇九

关键词:方剂学; 教学改革

中医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虽然同属中医学的范畴,从培养的目标来看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中医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人才。

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饮片、中成药和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该专业以后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中药和中成药的生产工艺操作、生产技术改造和产品的质量控制。

1 方剂学的教学现状

从教材来看,目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方剂学在编写时对证治机理、辨证运用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主要侧重于中医临床的应用。

关于药物的现代研究、配伍后的药物效应、现状方剂学实验等方面的叙述几乎没有。

而从培养目标和从业方向的实用性来看,这些知识恰恰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需要学习的。

从教学大纲来看,现有大纲重点是辩证施治。

而中药制药专业的重在药物的配伍、药效、剂量、副作用和现代药理研究。

如果按照现有的大纲教学,会造成学生所学习到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会出现相脱节的情况。

从实验来看,中医药为什么走不向国际市场,其中的大部分原因在于中医药属于“黑箱”操作,没有客观的评价依据。

方剂学实验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医药不断提高“含金量”,做到有据可依。

现在高职院校在方剂学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普遍落后,有的院校甚至没有方剂实验室。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按照专业需求,进行教学教材的改革:中医与中药制药技术是两个培养目标不同的专业,在对知识结构的掌握要求上也是不同的。

在学习方剂学课程上,教材的编写和大纲的制定上应注意突出专业和层次,解决目前教学内容单一化、针对性不强的特点。

现行的方剂学教材和大纲都是根据传统中医药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设计编写的。

就使得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在开设方剂学课程时,所学习到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相脱节,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培养要求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编写出适合新兴专业使用的教学教材和大纲,适当的调整教学的侧重点,让方剂学与现代药理、药物化学、药物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运用实验研究的`手段,从实证的角度认识方剂效用与方内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阐明方剂效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研发复方新药。

这样才能使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发挥所学到的知识。

方剂学教材中原有的组成、用法、主治、证治机理、方解、运用和医案不变,可加入一些现代研究和制剂方式。

如辛凉解表剂中的银翘散在服用方法上应在原用法的基础上应加上现代研究。

古代的服用方法是散剂,但现代临床多将其共煮为汤剂,在煎药的时间必须减短。

目前银翘散剂型多种多样,有丸剂、片剂、颗粒剂、袋泡和浓缩袋泡剂。

这几个制剂其中丸剂和片剂,效果发挥较差,颗粒剂、袋泡和浓缩袋泡剂保存了该方的有效成分,相对而言具有方便、价廉。

新研究:银翘散是中国研制的一种有效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新中药“金花清感方”的基础方。

在进行方剂大纲编写的时候,教学的侧重点可以适当加大现代研究的比重上,这样就能把教材、教学大纲从根本上把两个专业区分开来,新的知识点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发挥良好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中药制药技术的专业性特点。

2.2 根据实践需要,合理调整教学侧重点:方剂的证治机理一直是传统方剂学的教学重点,是中医临床专业的教学重点。

中药制药技术研究的是制剂,方剂的配伍是教学的核心。

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减少证治机理的教学比重,重点加强配伍是十分必要的。

2.2.1 药物的配伍:药物的配伍主要分析的是药对配伍、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

在以往方剂学的教学中,主要重视透彻分析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较适用于中医专业的教学。

而中药制药技术重在制药,复方在制药过程中广泛运用。

药有七情,药对的配伍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是经典复方疗效的体现。

药对是复方的最小单位,它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重要的81对药对,如:当归配白芍,苍术配厚朴等。

并注重药对的现代研究,如黄芪配当归能够触发MCF-7细胞雌激素α受体磷酸化,而单味的黄芪或当归却不能。

2.2.2 药物配伍的相互作用:配伍恰当可以改善药剂性能,增强疗效,但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配伍都是合理的。

在制药过程中如不注意药物的配伍,会使有些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药物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药物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配伍禁忌的讲解,如“十八反”中的甘草忌芫花,现代药理学研究,两者配对使用后,CYP1A2、CYP2E1、CYP3A1/2的酶活性增强。

药物的配伍应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研究,这样在临床实践中,有利于新的中成药的研发。

2.3 开展实验,让知识变得更直观:民间有“是药三分毒”之说,如果药物使用不当、或病人敏感性过高都会造成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有关中成药的毒副反应报道日渐增多,如曾经震惊我国的龙胆泻肝丸致尿毒症事假。

方剂学的实验不仅能验证药物的疗效,还能了解药物的毒性反应。

在开设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在做实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如“麻黄汤与桂枝汤发汗作用比较”实验,通过对比的形式来找到两个方剂的不同之处;“大承气汤对小白鼠胃肠蠕动作用观察”能够很直观的观察到小鼠的肠子在大承气汤中加速蠕动,说明大承气汤有泻下作用。

10.黄瓜霜霉病生物药剂筛选试验总结 篇十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

(1)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延边春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2)农抗120水剂(武汉科诺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3)腐殖酸铜水剂(有限公司)

(4)20%井岗霉素百丁溶性粉剂(武汉科诺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5)72%克露可湿性粉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

2.供试作物

黄瓜品种祥云金棚宝(结瓜初期)

防治对象是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

3.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在日光温室内进行,土质为栗钙土,肥力中等,pH7.5~7.8,栽培管理措施一致,黄瓜长势均匀。试验设计4种药剂处理,设常用药剂杜邦克露处理和清水处理2个为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18 m,随机排列,小区间设l行保护行。用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喷雾。以后第7~10d喷一次,连续喷3~4次,

4.调查方法

药前调查病情基数,药后3d、10d分别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调查5点,每点5株挂牌调查全部叶片,以每株每一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按照分级标准记载各级病叶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E(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一CK×PTl/CK×PTo)×100

=(1一对照药剂药前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后病情指数/对照药剂药后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显著性测定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PT)法.

二、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农抗120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10d后的防效

为88.6%井岗霉素、春雷霉素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6.9%、83.8%与杜丰区克露的86.0%防效相一致,无显著差异。腐殖酸铜的防效与其他处理之间防效差异显著。从药后3d到l0d的防效看,除腐殖酸铜的防效有所下降外,其他试验药剂处理防效均呈逐渐上升趋势。

三、结与讨论

1.试验证明4种生物药剂对作物安全。除腐殖酸铜外,农抗120、井岗霉素和春雷霉素与常用药剂杜邦克露的持效性一致。

2.农抗120、井岗霉素、春雷霉素对作物安全,耐冲刷,药效持久,能明显减少施药次数。表现出非常高的保护、治疗效果。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显著,适时用药1次,药后l0d的防病效果均达80%以上,是防治黄瓜霜霉病较为理想的药剂。与常用药剂杜邦克露的防效无明显差异性。最佳用药适期为发病期初期,用药过迟,影响防效。

3.腐殖酸铜防治效果虽与常用药杜邦克露的防效有明显差异性,但防治效果也在70%以上,可在黄瓜生产中推广应用。

4.建议:用农抗120或井岗霉素800~1000倍液或春雷霉素倍液1500~2000倍液或腐殖酸500~600倍液或杜邦克露800~1000倍液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施,以后每隔7~10d再用药,连续用3~4次左右,才能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

11.温室白粉虱防治药剂对比试验 篇十一

在3~5月份, 在棚桃生长期进行了多种农药防治白粉虱的对比试验, 试验共设6个处理: (1) 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 (2) 10%吡虫啉WP 1000倍液, (3) 25%噻嗪酮WP 1000倍液, (4) 1%甲维盐乳油1000倍液, (5) 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 (6) 空白对照。小区面积20m2, 每处理4次重复。定点定株调查虫害发生数量, 每小区调查10株, 每次喷药前和最后一次喷药后5~7天, 调查各小区虫口数量, 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喷药后注意观察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有无药害产生。

虫害发生初期进行第1次喷药, 喷药2次, 间隔期7天。喷药器械为山东卫士牌WS-16型喷雾器, 667m2地按药液60kg计算。

在试验结束后,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包括防治效果、推荐剂量、施药日期、方法、施药次数及间隔期、安全性评价、注意事项等。

2 防治效果

药后1天调查防效分别达到了47.84%、52.83%、60.87%、62.63%、73.35%, 以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防效最好, 明显高于其它药剂。

药后3天调查防效分别达到了63.57%、75.16%、89.54%、91.94%、92.06%, 以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和1%甲维盐乳油1000倍防效最好, 达到90%以上, 明显高于其它药剂。

药后5天调查防效分别达到了70.06%、82.58%、92.91%、97.68%、89.29%, 以1%甲维盐乳油1000倍防效最好, 明显高于其它药剂;其次为25%噻嗪酮WP 1000倍液。

药后7天调查防效分别达到了71.04%、82.13%、91.43%、93.33%、84.68%, 以1%甲维盐乳油1000倍防效最好, 其次为25%噻嗪酮WP 1000倍液, 明显高于其它药剂。

12.药剂学试验教学大纲 篇十二

浅谈中专药剂专业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教学

作者:张郴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6期

摘 要:通过对我校药剂专业毕业生、实习生,实习单位带教人员进行调查问卷、访谈,针对发现的问题,对药剂专业《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的教学进行改革尝试,力求培养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药剂专业 调查 药理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c)-0156-02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熟悉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一般原则和基本治疗方案,了解重点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指导合理用药,预防和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开展药学服务和从事药剂专业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近几年我校药剂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社会零售药店、医院药房等,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具备较强岗位适应性,成为面向基层的技能型高素质型药学人才,我们通过对医药企业实习的学生及相应带教人员等进行调查和访谈,从中获得一些对教学改革有益的意见和建议。1 研究方法与结果

1.1 对象与方法

对本校2009年药剂专业毕业后在药店工作的学生,共31名进行问卷调查;对有我校实习生的药店带教人员、店长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对药店的部分员工进行小组访谈。

1.2 结果

1.2.1 从事职业

本次调查共收有效问卷31份,其中25人占(80.6%)从事药店营业员工作,2人(占6.5%)为收银员,4人(占12.9%)为库房管理员。

1.2.2 工作情况

(1)能独立承担药品销售工作的时间: 有17人(占54.8%)能在两周到一个月时间中能独立承担药品销售工作;有8人(占25.8%)能在一至三个月能独立承担药品销售工作;只有1人(占3.2%)能在零至两周内可以独立承担药品销售工作。

(2)与非药剂专业毕业同事相比,学生认为自己的优势:有16人(占51.6%)认为自己与非药剂专业毕业同事相比,在医药专业知识方面更强,有7人(占22.6%)认为自己与非药剂专业毕业同事相比没有优势,有4人(占12.9%)认为自己沟通能力上有优势。

1.2.3 用药指导情况

(1)据统计当顾客咨询选用药物时,仅有38.7%的学生能做到询问用药者情况后自行判断,有32.3%的学生向顾客推荐反馈疗效好的药品,有22.6%的学生则向顾客推荐店里销量最好的药品,更有极少数(占3.2%)学生推荐广告上经常看到药品或请顾客咨询坐诊医师。当顾客咨询药物情况的时候,有90.3%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用量,83.9%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用法,87.1%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作用;但仅有54.8%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注意事项,51.6%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禁忌症,35.5%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不良反应。

(2)据统计学生最擅长推荐药物中居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感冒、清热解毒药,儿科用药和抗生素。最不擅长推荐的药物中居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心血管药物,肝胆消化系统药物、中药品种。有38.7%的学生能把大多数常用药物商品名和通用名相对应,有32.3%的学生只能把3/4的常用药物商品名与通用名相对应。当顾客问及某药品疗效时,有51.6%的学生按药品说明书进行介绍,仅有25.8%的学生按药理学知识介绍。

(3)通过对实习生的访谈得知,顾客询问最多的问题依次为药品成份、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等。而学生在实习及工作中感到自己比较欠缺的正是关于药品的成分、含量、用法、用量等专业知识,觉得学校的学习实用性不强,到了实际工作中对药品非常陌生。讨论

通过以上数据和访谈情况表明,学生在学校期间掌握的理论知识有限,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药品专业知识欠缺,不能与临床需要相结合做好用药指导工作,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等问题,为此,我们在药剂专业《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力求培养实用型人才。

2.1 整合教学内容,力求“新、实、精”

“新”—— 随着医药事业迅猛发展,药物的更新换代加速,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不断被深入认识,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药物作用靶点。在教学中增加一些临床应用较多,但课本没有提及或者没有作为重点药物提及的内容,如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西洛他唑,能够可逆性抑制多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临床广泛用于改善慢性动脉硬化性闭塞引起的慢性溃疡、疼痛、发冷及间歇性趾行等症状[2]。还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给学生介绍某一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以扩展学生的知

识面,更好地与临床用药接轨。如:“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高血压的合理用药”,“抗生素滥用的危害”等讲座,既可更新药理学知识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即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及日常生活中,药物商品名众多,一种药有好几个商品名,而教材上的药名基本上是以通用名为主,以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药品非常陌生,针对这一难题,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多介绍常用药物的商品名,讲解药物商品名与通用名的关系,例如:芬必得/芬尼康/芬力克的有效成分均为解热镇痛药布洛芬;严迪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沐舒坦/乐舒痰/润津的有效成份均为祛痰药氨溴索。同时,以课后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药店、医院药房收集药物商品名,并相互交流讨论,以班级为单位登记汇编成册。这样既增强了教学内容实用性,也使学生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当面对品种繁多的药品时能根据其通用名判断主要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精”,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精心设计课件,使教学内容少而精,重点突出。重点讲解各章节的代表药物,其他一般药物只讲解其特点或者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头问题找答案自主学习,例如:讲授利尿药一章时,先带着学生复习生理学中尿液生成的基础知识,再讲解药物对尿液生成的影响机制,进而提出问题:“按药物作用部位不同,利尿药如何分类?各类利尿药作用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利尿药相关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利尿药作用比较表,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既避免上课“满堂灌”,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临床上为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降低医疗费用,通常会使用复方制剂(一般由于2种或2种以上药物组成)。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相关章节选择一至两种有代表性的复方制剂,向学生介绍其主要成分,分析各自药理作用及联合用药的优缺点,例如:常用感冒药白加黑(美息伪麻片),由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右美沙芬、苯海拉明(夜片中含有)组成。其中,对乙酰氨基酚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能缓解感冒发热、四肢酸痛、头痛、咽痛等症状。伪麻黄碱为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选择收缩上呼吸道血管,缓解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使鼻塞症状减轻,但对全身血管影响较小,对心率血压几乎无影响。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非麻醉性镇咳药,作用强度与可待因相等或稍强,但无成瘾性,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中枢,不良反应少,有效抑制咳嗽症状。而在夜片中增加了H1受体阻断剂苯海拉明,具有抗过敏镇静作用,能帮助病人入睡。这几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同时减轻感冒常见的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咳嗽等多种症状,也减少各药的用量,进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对复方制剂各组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原理的讲解,有助于新旧知识相互串联,也有利于学生掌握临床合理用药指导。

2.2 加强药理学实训课程

实训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3]。依据药剂专业学生毕业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要,在校企合作行业专家共同指导下,将我校药剂专业药理学课时分配进行了调整,总课时为114学时,理论及动物实验课时96学时,实训课时18学时。实训内容的选取以药品零售服务和药房药学服务两个岗位的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零售药店、医院药房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突出用药指导知识。以模拟药房为平台,通过角色扮演驻店药师、顾客、患者、零售药店营员等,开展药品说明书的阅读和使用、用药指导、用药咨询、处方审核等技能实训。教学中通过教师讲解分解任务,学生分组自主策划并亲自实践完成从询问病情、阅读药品说明书、分析复方药

物成分明确药品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到提供用药指导等一系列药学服务过程,做到“教—学—做”有机结合,有效缩短了药理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学以致用,更体现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药剂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3.马铃薯黑痣病药剂防治试验 篇十三

关键词:马铃薯,黑痣病,药剂防治,试验

马铃薯黑痣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引起的土壤和种薯带菌传播的病害,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防治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种薯调运、迎重茬、种植面积增大,黑痣病危害面积逐年增加,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着马铃薯产量、品质和产业的发展,生产上急需明确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有效杀菌剂,因此,通过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初步筛选出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最佳防治药剂,以解决马铃薯黑痣病逐年危害加重威胁生产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块布设在历年发病的重茬马铃薯田中,土壤类型为黑垆土,上年土壤封冻前667m2施农家肥1500kg、普磷50 kg、碳铵50 kg,进行全膜双垄覆盖。选用带菌率95%以上青薯9号,人工点播株,距35cm。

试验共12个处理,不设重复,小区面积130m2:15%甲霜灵•福美双0.5kg兑水3kg拌种马铃薯80kg;15%甲霜灵•福美双0.5kg兑水6kg拌种马铃薯160kg;高巧30m L+安泰生10m L拌种马铃薯50kg;高巧30m L+瑞苗清10m L拌种马铃薯50kg;40%五氯硝基苯1000g/667m2兑土6 kg施于播种穴内;10%嘧菌酯20m L兑水6kg拌种马铃薯160kg;10%嘧菌酯20m L兑水3kg拌种马铃薯80kg;甲基硫菌灵400g/667m2拌种;2.5%适乐时(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0m L拌种马铃薯100kg;99%恶霉灵2000倍液苗期喷雾;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苗期喷雾;对照(CK)。

2 结果与分析

2.1 开花期不同药剂处理防治黑痣病病茎率调查结果

表1结果表明:较对照而言,各处理均有防治效果,尤其以处理1、处理10和处理9,3个为好,防效均达70%以上。其余各处理防效在43%~59.2%之间。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注:F=64.73,F(0.05)=2.26,F(0.01)=3.18。

2.2 收获期不同药剂处理防治黑痣病薯块调查结果

表2结果表明:各个处理对黑痣病均有防效,其中:处理9防效最好,达74.85%,处理1次之,防效为70.66%,其他各处理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8>处理5>处理10>处理7>处理4>处理6>处理11,分别为67.37%、58.08%、57.19%、53.29%、52.99%、41.92%、34.43%、29.04%、7.78%。

注:F=216.54,F(0.05)=2.26,F(0.01)=3.18。

防效=(CK-处理)/CK×100;

病情指数=100×∑(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

2.3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黑痣病产量及商品率调查结果

小区测产结果表明:各个处理较对照均有增产效果,尤其以处理9为好,增产率达29.6%。处理1、处理3、处理2、处理7,4个处理增产率在20.8%~25.9%之间。处理4、处理10、处理8、处理5、处理6,5个处理增产率在11.1%~18.1%之间。处理11增产率最低,为9.1%。

小区商品率调查结果表明:除处理11外,其余各处理商品率均高于对照,尤其以处理1、处理9、处理3、处理2和处理4,5个处理为好,商品率超过45%,与对照的薯块商品率差异达极显著。

注:F=20.94,F(0.05)=2.26,F(0.01)=3.18。

3 结论与讨论

14.陆良县马铃薯虫害药剂防治试验 篇十四

关键词 马铃薯;害虫防治;药剂防治试验

中图分类号:S532;S435.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0-02

陆良县是云南省第一大平坝地区,属于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为15.2 ℃,年降雨量958.4 mm,全县水资源丰富,土层深厚,整体环境有利于马铃薯种植。马铃薯生长周期短,栽培简单,整体应用十分广泛,陆良县现阶段种植的马铃薯主要是小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大春马铃薯有少量种植,从目前的种植情况来看,虫害较为严重的是小春马铃薯的块茎蛾、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色蛴螬和金针虫;秋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是白色蛴螬,特别是当天气干旱时,块茎蛾也较为严重[1]。调查发现,陆良县部分地区由于马铃薯害虫危害导致减产20%左右,个别地区甚至高达70%,因此选用8种较为常见的马铃薯害虫防治药剂,随机选择陆良县马铃薯种植田进行试验,分析不同药剂对马铃薯害虫的防治效果,从而讨论分析针对陆良县马铃薯害虫防治的主要药剂和方法[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1.2%苦参碱-烟碱AS 15000 mL/hm2;0.26%绿丹AS 15000 mL/hm2;40%辛硫磷EC 8000 mL/hm2;10%吡虫啉WP 7000 mL/hm2;48%乐斯本EC 5000 mL/hm2;4%啶虫脒WP 6000 mL/hm2;4%地星GR 100 kg/hm2;2%阿维菌素WP 5000 g/hm2。

1.2 试验区域选择

在陆良县马铃薯种植地区随机选择16块种植田,分别种植丽薯6号,密度为4 000塘/667 m2,采用单垄双行种植模式,试验田的肥水管理同普通田一致。分别将8块田随机分配不同的药剂,将8种药剂在马铃薯播种前施于种植沟内,然后再将马铃薯种植。剩下8块田作为对照空白组进行试验,种植丽薯6号,并不添加任何药剂,在收获季节对种植地害虫数量和种类进行统计[3]。

1.3 调查及数据处理

在马铃薯收获时,以8 m2为一个调查取样点,每块试验取3个点进行调查取样,调查马铃薯害虫种类和数量,并实测取样点的马铃薯产量。对于8块空白组试验田,分别对试验田中的马铃薯害虫进行统计和分类,对陆良县马铃薯的害虫种类和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对于添加药剂的8块药剂试验田,按照害虫危害程度进行被害情况分类,整体等级分为5级:第1级是马铃薯没有受到害虫危害;第2级是马铃薯表面出现害虫取食斑痕,印记较浅;第3级是马玲是块茎出现小于1 cm2害虫取食斑痕,虫道数小于4道;第4级是马铃薯块茎出现害虫取食斑痕40%左右,并且虫道数大于6道,但是部分马铃薯块茎还拥有食用价值;第5级是马铃薯块茎出现害虫取食斑痕大于60%以上,完全失去食用价值。取每块试验田3个取样点的平均值,计算出马铃薯害虫指数、被害情况和防止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害虫情况分析

根据表1可知,陆良县马铃薯主要害虫种类是块茎蛾、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色蛴螬和金针虫。从数据分析来看,危害最大的分别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地老虎对于马铃薯的后期生长危害最大,常常会导致马铃薯的品質下降和无法食用的情况出现,因此,针对地老虎的害虫防治是目前主要的防治方向。

2.2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害虫防治效果分析

根据表2加入药剂后试验田的害虫数量和表3害虫防治效果分析可以看出,药剂试验田4的害虫种类最少,相比其他药剂10%吡虫啉对于害虫的防治高达60%以上,虽然其他药剂对于害虫的防治效果也高达40%,但是10%吡虫啉的防治效果最佳。由于陆良县地区的马铃薯主要害虫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10%吡虫啉对地老虎有很好防治作用,而且地老虎属于地下害虫,10%吡虫啉的有很好的土壤渗透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害虫的出现。

3 结果与讨论

陆良县在20世纪90年代大力推广种植马铃薯,同时不断引进马铃薯新品种和新耕作技术,加上陆良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创造了一年三季栽培模式,马铃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马铃薯种植已经成为陆良县重要的农业发展产业;同时,马铃薯也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马铃薯种植受到的害虫危害越来越大,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绝收的情况,从试验数据可知,陆良县马铃薯主要害虫种类是块茎蛾、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色蛴螬和金针虫,以地老虎类地下害虫为主;参试的8种药剂中10%吡虫啉的防治效果最佳,因此,建议在马铃薯虫害防治中应选择防治效果较好的吡虫啉。

为巩固和提升陆良县马铃薯产业,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做好虫害防治:一是农业防治,马铃薯种植进行精耕细作,特别是每年的冬季进行深耕可以消灭越冬的害虫,减少来年的虫害,特别是陆良县是以地老虎为主的地下害虫,冬季深耕可以消灭地老虎的虫卵,除了冬季深耕以外,还应该进行春灌,春灌也可以有效消灭部分害虫;二是进行药剂防治,通过使用吡虫啉来播种前撒入到土壤中,对于害虫情况较为严重的地区需要加大使用剂量,这样可以有效防治害虫的产生和危害;三是诱杀成虫,大多数马铃薯害虫都有一定的趋光性,可以使用黑光灯和频振式杀虫灯进行成虫的诱杀。通过以上3种方式可以极大地降低马铃薯害虫数量,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巩固和提升陆良县马铃薯产业。

参考文献

[1]栾红岗,谢红生,王谷珍,等.陆良县大春马铃薯氮磷钾合理用量试验[J].云南农业科技,2014(6):4-7.

[2]邵艳,谢付生,胡红珍,等.陆良县马铃薯品比试验[J].云南农业,2011(2):30-31.

[3]栾国强,陈森林,刘常生,等.陆良县小春马铃薯耕作技术探讨[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7:5.

15.药剂学试验教学大纲 篇十五

高职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同步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万春艳 戚文革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2期

[摘要]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制药类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尚有一定差距的现状,课题组成员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教育的药剂学教学新路子,创建了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双向同步教学新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实用药学专业人才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

[关键词]高职 药剂学 理论与技能 同步教学

[作者简介]万春艳(1967-),女,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制药工程系执业药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级医药工程师、执业药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双向同步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0059)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8-0076-02作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我们制药工程系的工作目标是“培养从事一般药物制剂和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应用型、普及型高级药学专门人才”。在制药专业领域中,药剂学内容涉及工业化生产实践及医疗用药实践,是制药类各专业教学的主干专业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制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且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不能充分体现我们的培养目标。为了使学生既能满足药剂岗位需要,又能适应终身教育的需求和未来职业演变的趋势,密切结合药品生产实践和医疗应用实践,为医药企事业单位培养一支高技能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高职药剂学教育面前的课题。

课题组通过改革药剂学教学方法,注重结合社会实践,探索出药剂学课程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提高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制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从事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制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是构建药剂学教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1.调整课本内容。根据高职院校“理论以够用为度,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特点,对药剂学理论教学内容应求精,即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对简单易懂的内容安排自学,对难理解、难掌握的内容可以取其精华,只讲解小部分,其余由学生课后自主加以了解。而对于常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液、口服液、软膏剂等则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同时,适当增加新剂型如缓控释制剂及生产实践知识的介绍,跟上时代潮流,补充教材内容落后于生产实践发展的不足,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增加实例教学的内容。在讲解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具有国家标准的制剂处方为实例,向学生介绍工艺设计的原理,并逐步讲解工艺流程及在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开自学讨论。这样,既可增强学生对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课程整合。把制药设备和药剂学整合为一门课程,减少课程之间的交叉和避免不必要的内容重复,达到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同步教学的效果,同时做到“削枝强干”。经过对课程优化整合后,减少了课程门数,节约了教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实验室去做实验,也为学生参加制药生产实践预留了时间。这完全符合我国提倡缩短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时间,强化实践教学的宗旨。

二、教学方法改革

1.理论教学。药剂学教学以剂型为主线,每个剂型都设计相应的实训内容,做到具备理论知识之后,在实验室进行制备操作。也可以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把原来在理论课中讲解的剂型的制备方法,放到实验室进行,做到边讲边练,边练边讲,讲练结合,重在实训。

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成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要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药剂学教学效果。药剂学各章节涉及很多药械设备,所以传授这一类知识必须借助电教媒体展示,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刺激,加深对工艺流程、设备构造的理解,为他们到药厂参观、实习以及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

2.实践教学。药剂学实验主要以处方设计和制备为主。以往实验教学基本是由教师分析成熟的处方,讲解处方中主药特点,分析各种辅料在处方中的作用,将工艺流程详细地写在黑板上,学生只要照方抓药即可,这样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而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使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大大改善。例如“常用软膏剂基质制备”这一实

验,首先在实验讲解中为学生提出几种基质类型——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同时将制备几种基质所需药品统一放置在操作台面上,然后让2~3名学生组成实验小组,根据理论课中学习的知识挑选制备每种基质所需的辅料,写出处方;其次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处方,要求学生总结出各类型基质制备方法及制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按照学生处方设计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以提示和启发为主,肯定学生的合理设计和创新思维,不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首先,实验的教学方式讲究多样化。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经常有意设置一些困难,学生排除了困难,则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其次,让学生参观往届学生的作品也是做实验和进行实训的最好“开场白”,它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可将每一届学生好的实验作品保留下来,贴上“某某同学制作”的标签,摆放在实验室的展柜内,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实践教学的方法要求新、求变。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经验的积累,在具体的教法上做一些改进和提高是办得到的。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实践教学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三、教学手段改革

1.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指实验时间开放、实验内容开放,学生、教师可利用课余任意时间来实验室做想做的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加强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内容的基础技能训练,在实验教学中以布置预习实验的形式,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开放实验室深入了解下次实验需用到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药品性质和工艺过程。因为学生不可能在有限计划学时内熟练掌握生产设备的使用,而掌握这些常用设备的使用又是制药类学生进入社会前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所以我们通过实验预习的方法,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开放实验室中完成这些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训练上有计划,知道在什么时间内必须熟悉哪些仪器设备的使用和药品剂型的生产。

开放性实验涉及的实验内容较广,实验设备及药品比较多。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应注重自身的知识更新及实践操作技巧的提高,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过硬的实验技术能力,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动向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争取把最新最实用的技术介绍给学生,撰写出更多、更新的实验内容。同时,教师应尊重学习者独立的人格与个性,把学习者看做是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个体。为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既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

2.开展技能大赛。为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以技能培养为突破口,深化课程改革,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融合,实现“教、学、做、考”合一,达到以赛促改的目的。我们在全系高职学生中举办药物制剂技术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乳剂的制备、颗粒剂的制备、压片机的拆装、片剂的制备等内容的技能比武。通过以上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了学生潜能,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营造了“比技能、展风采”的良好文化氛围,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创造了条件。

3.实行“双证书”制。“双证书”教育是衡量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在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时,把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和实行“双证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一项技能鉴定证书。药物制剂工是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必须获得的岗位技能鉴定,其等级标志着掌握实践技能的水平,由设在我校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考核并发证,学生只有达到技能鉴定的标准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双证书”制度的推行,提高了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推动了药剂学理论与职业技能双向同步教学的顺利实行。

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学校充分利用校属药厂的优势,确保学生有2周的生产见习时间,使学生亲临生产第一线,尽早适应药物制剂的生产实践。我们将学生放在全真的实际工作环境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既能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又能真正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我们让学生熟悉每一道操作工艺,学会每一台设备的使用及维修,从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和谐统一。通过校企合作,采取“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技能同步提高的目的,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考核方式改革

为促进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同步提高,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采用贯穿于整个药剂学教学环节的全面考试、考核方法,即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均增加考试或考核。其内容包括技能水平考核、理论考试和基本素质考核。技能水平考核分为阶段性技能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试。阶段性技能考核采用由各个实验项目的成绩综合而成的方式;综合能力测试采用现场一对一考试的方式,侧重于技能的考核。理论考试分为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可以按大纲要求及学生学习的现状分层次命题,以求考试能真实反映教与学。基本素质考核分成上课出勤情况、课堂讨论问题表现情况两个部分进行考核。上述考试方法,增加了技能检测和综合实验考核在总成绩中所占的分值,强调了掌握技能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既重视理论的学习,又不轻视实验操作,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在高职药剂学教学改革中,我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制剂生产工艺为教学主线,以技能培养为突破点,构建理论与技能双向同步提高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目标具体化、能力培养综合化、教学内容实用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过程生动化、成绩评定科学化、课下教学组织化的目标。同时,实现了课上教学与课下辅导相结合、传统授课方法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创建了高职药剂学技能化、实用化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用成.当前高职实践教学解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7).[2]王鸿磊,张雪松.职业教育考试改革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6(10).[3]宋志轩,初玉霞.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9).[4]隋博远.改革高职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上一篇:送给父母的感恩节祝福短信下一篇:物业公司安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