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孟浩然的思想

2024-06-24

浅谈孟浩然的思想(共10篇)(共10篇)

1.浅谈孟浩然的思想 篇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二句交代了事件(送别)、人物(诗人和孟浩然)、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同时在写实中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的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十分敬重孟浩然,他们是好朋友。烟花三月,本是友人互相唱游的大好季节,但他们却要离别,怎不令他惆怅和留恋。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借景抒情。我们可以想象,朋友走了,诗人却久久伫立在黄鹤楼上,深情地目送友人乘坐的一叶孤舟顺流而下,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尽头。诗人把自己那深沉而强烈的情感,融化在碧空里,在天际,越发的宏大而深远。这种深厚的情谊,跟大自然壮丽的景色融为一体,绝没有一丝的低沉伤感,却更显得飘逸而豪放。全诗感情深沉,意境深远。诗歌可直译为:我在黄鹤楼上送别了亲爱的老朋友,阳春三月他顺流东下去往扬州;那远去的孤帆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在天边奔流。

2.浅谈孟浩然的思想 篇二

关键词:孟浩然,清幽,平淡,壮逸

孟浩然是盛唐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之一, 作为一位终身布衣的山水诗人, 他诗中以清幽淡远的景致为多。诗人一生面对大自然, 或放声高歌;或浅吟低唱, 成功地创造出了一个恬淡、幽清、旷远的意境及与此意境相协调的风神散朗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从而形成了以清美淡远为主但又不是壮逸的的艺术风格, 为万紫千红的唐代诗苑增添了一朵风韵独标的奇葩。

一、孟浩然诗中的清幽之美

孟浩然作为一个盛唐诗人, 在诗中表现了多方面的审美追求, 他的山水诗表现出多种色调和风致。但作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 他又有自己鲜明而突出的艺术个性, 以及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能在万象纷呈的自然美中, 撷取一枝情有独钟的花朵, 以表现自己的独特审美情趣。在大自然的花苑中, 他最爱清淡之美, 他的诗注重清美的意境的创造, 在他的笔下, 诸如高士的孤怀, 隐居的幽寂, 登临的诗兴, 赏物的情趣, 清晨的净爽, 静夜的冥思, 都表现得十分清美自然。打开一部《孟浩然集》, “清”字会时常跃入读者的眼中。孟浩然的诗喜用清字, 据陈抗等人统计, 《孟浩然集》中清字出现过60次。这些清字, 除用于专有名词如沈太清、太清、清明等5个清字必用外, 尚有55个清字。其有赞扬人的品德谈吐的, 如清芬、清贞、清颜、清兴、清谈;有状时晨的, 如清日、清昼、清夜;有写空间地域的, 如清都、清洛、四邻清;有写事物的, 如清晖、清风、清弦。这些清字, 都是用作形容的, 是对某种事物的美好特征的强调。不难看出, 他对清字有着特别的喜好和感情。清作为一种审美意识, 在他心目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孟浩然偏爱“清”, 也喜“幽”。他称山为“幽山”, 称人为“幽人”, 兴为“幽兴”, 与人出游称“寻幽”等。他在诗中常常用清而幽的景物来创造清幽的意境, 如《秋登万山寄张无》:“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作者由于思念友人而登万山远望, 却望不见友人, 只见北雁南飞;放眼远远的天边, 那天边的树细如荠菜;移目近看江畔, 舟形如月, 一片静谧;归村的人们安静地在渡头歇息, 这是多么清幽的一幅画面!孟诗的清幽不仅因他选取了清而幽的物象, 更主要得益于他那份清幽的心境。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光都过着隐逸生活, 这种生活追求的是一种清幽的生活境界, 因而形成他偏爱清幽的审美心态。

孟浩然在诗中不但爱写“幽”字, 更主要的是善于创造清幽的意境。如著名的《春晓》: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这首小诗, 千百年来久传不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语言, 不在于奇绝的手法, 而在于它那清幽的韵味。诗曲折通幽, 回环波折, 给人以无穷的兴味。

二、孟浩然诗中的平淡美

孟浩然的诗以一种淡泊的胸怀、闲静的心态、平和的情感, 朴素的美学趣味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创造出一种平淡美的艺术风格, 流露出一种温和温润的情感, 包含着深厚的内容。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谈而味终不薄”。也就是说, 读孟诗, 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 去体会其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 但它用省净的语言, 平平地叙述, 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 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 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的程度了。但诗中溢着清澈有味的田家生活和清真、朴素、淡雅、淳厚的故人情谊。一个普通的村庄, 一回鸡黍饭的简单招待, 却被表现得如此富有诗意, 那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 那种朋友之间互相敞开的心扉, 那种绿树、青山、场圃、桑麻的眼前景, 写来很是轻松。这种清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 与诗中描写的对象———朴实的田园和谐一致, 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为一片, 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又不平浅枯燥, 平淡中蕴含着无穷的清味。这种清淡, 是大巧之补、是浓厚之淡、淡而实腴、淡而实美, 真正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

胡应麟《诗薮》称其诗风“简淡”、“雅淡”, 并赞其“淡而不幽”。孙器之则用形象的语言, 描写其淡的风格之状“如洞庭始波, 木叶微落。”意谓他的诗如平静的潭水, 没有大波大澜汹涌澎湃的情状。这是非常符合孟浩然诗风实际的。

闻一多先生说:“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 而是将它冲淡了, 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在谈到《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时说:“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在谈到《万山潭》时说:“淡到看不见诗了, 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 说是孟浩然的诗, 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 更为准确。”闻一多先生的意思是说他的诗全篇浑朴, 不在一联或一句上特别着力, 其诗不可句字赏摘。这的确是孟浩然诗境的特点, 他的诗读来好像是淡淡的, 似没有什么惊人之处, 但却不乏深厚的诗意。譬如《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诗“专心古淡”而形成的清淡自然的风格, 很少矫饰, 不见造作, 其大多数诗是他纯真心灵的自然流露。如《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我行穷水国, 君使入京华。相去日千里, 孤帆天一涯。卧闻海潮至, 起视江月斜。借问同舟客, 何时到嘉嘉。全诗无一难词难句, 都是自然口语, 平平说出, 娓娓而谈, 把友人离别的惆怅, 旅途所见的情景, 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 清淡之至, 令人惊叹。

三、孟浩然诗中的壮逸之美

前人研究孟浩然的诗作, 主要侧重对孟诗的清幽、平淡之美进行阐释, 其实, 孟浩然诗作中亦不乏具有壮逸之美的诗作。孟浩然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诗人, 40岁之前, 在家乡隐居读书。其中《田园作》详细描写他这时的生活:

弊庐隔尘喧, 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 植果盈千树。粤余任推迁, 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 丘园日已暮。晨兴自多怀, 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 争食羞鸡鹜。望断金马门, 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 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 一荐甘泉赋。

这里除了对自己田园生活的描写外, 也表达了自己的志趣, 倾吐了待价而沽的愿望和心中的愤懑。这首诗表达了孟浩然想走入仕途, 有所作为的豪逸之情。

孟浩然的诗作中, 有些篇章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建功立业、济世安民、报效国家的壮志, 如:

观涛壮枚发, 吊屈痛沉湘。魏阙心恒在, 金门诏不忘。 (《自浔阳泛舟径明海》)

男儿一片气, 何必五车书。好勇方过我, 才多便起余。运筹将入幕, 养拙就闲居。正待功名遂, 从君继两疏。 (《送告八从军》)

有些篇章抒写怀才不遇的愤激、对黑暗政治的强烈不满, 如:

寂寂竟何待, 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 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祗应守寂寞, 还掩故园扉。 (《留别王维》)

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弊庐。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岁暮归南山》)

也有些作品歌颂游侠精神或表现这类人物的豪迈气概, 如:

四海重然诺, 吾尝闻白眉。秦城游侠客, 相得半酣时。 (《醉后赠马四》)

游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送朱大入秦》)

还有些篇章描写雄浑壮阔自然风光:

又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说: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就表达了诗人迫切希望通过丞相的援引而一登仕途的心情。全诗气象开阔, 意境浑厚, 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情, 洋溢其中。

上述几类作品明显地属于“雄浑壮逸之作”, 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力量之美”, 可谓风骨凛然。这表明了孟浩然的诗作除了表现隐逸生活的诗篇以及山水行旅之作外, 其诗作还具有雄浑壮逸之美。

孟诗用独特的艺术视角来观察生活, 用新颖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生活, 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并且做到了艺术上的兼容并包, 在其中的数个方面有特出的展现, 在平易朴素的外表下面蕴含着深沉的美学内涵, 如空谷幽兰, 散发着清秀淡雅芬芳。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3.孟浩然的隐居 篇三

文|于客

从小以来,对于孟浩然,我们必然是耳熟能详的。且不论其他的作品,单是《春晓》一诗,就足以让我们记住这个唐代的大诗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看起来虽然不着痕迹,宛自天开。实则笔力深厚,落纸高妙,非常人所能为。便是李白杜甫、王维高适,恐怕也难以做出这样的诗篇来。当然,我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准,或许后者在诗歌的造诣上远迈前宿,但是这样的文字只可能属于孟浩然。正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可能属于李白,“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只可能属于王维一样。

“颀而长,峭而瘦”和“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是孟浩然的样子,我觉得很符合他的气质。至少从他的诗来揣测,他也应该是这个样子。闻先生说的“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再没有笔孟浩然更具体的例证了”,就是这个道理。

知人论世。了解孟浩然的诗,必先要了解孟浩然。从孟浩然这里抽离出他的诗性,一以贯之,我们方能随着他的文字感受他的情怀。隐居,便是他的诗歌的土壤。闻一多先生说:“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闻先生的评价是很精准的,我觉得。出世和入世,自来便是中国文人的一块心病,然而这病的根子,却在儒家观念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所以无论是穷是达,大家都不会忘记天下,独善其身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兼济天下的目标。所以许多隐逸之人,并未有纯粹的寄情山水的心思,不过是一时的`蛰居而已。最著名的莫过于隐居东山的谢安。但如果看一看孟浩然,我们知道情形略有不同。他也曾有过心向天下、志在君王的渴求,比如“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和“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两句最为人熟知,而后一句读来满腔怨气,宛似妇人,简直不像是孟夫子的手笔。但是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理解:出仕就要有出仕的样子,归隐也要有归隐的情志。写第一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时,正是他干谒张丞相想要进仕之时,后一句则是他四十岁入长安时巧遇明皇帝说的话。在这种情形下,他既然抱着一颗求仕的心,我们就不应该苛责他什么。而当他真正隐逸在林野中的时候,我们读一下他的诗作:

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鸟藤间。幼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沼月棹歌还。

这样的宁静恬淡,唯有心无杂念,一心所向山野林樵之人才能看出、悟出、写出。只有身在江湖,心亦在江湖,才会如此闲雅安适,心无戚戚。故而浩然之诗尽绘山水行迹,鸟语花香,而不著些许惆怅之意,忧切之愁。非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才是闻先生说的“为隐居而隐居”。干一行爱一行,这是诗人的良心。就像陶渊明一样,想要出仕就去做官,不想当官就来隐居,无需拖泥带水,干脆利落。

4.唐代孟浩然的诗句 篇四

2、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

3、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4、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6、 喜逢金马客,同饮玉人杯。 ——孟浩然

7、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

8、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9、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 问,平海夕漫漫。 — —孟浩 然 《 早寒江 上有怀》

10、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孟浩然 《留别王侍御维》

11、 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 ——孟浩然

12、 绿树村边舍,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

13、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诗 丁大不至》

14、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

15、 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

16、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孟浩然 《春中喜王九相寻》

17、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 空 伫立。 — — 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怀》

18、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 宿来,孤琴候萝径 。 ——孟 浩 然 《宿业 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19、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

20、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孟浩然

21、 对于这首诗我情愿一读再读,它勾起了我对儿时无限的思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 知 多少。 春 天 酣睡, 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孟浩然 《春晓》

22、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 ——孟浩然

23、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孟浩然

5.孟浩然的送别诗 篇五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世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官如张九龄等有往来,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送卢少府使入秦》孟浩然

楚关望秦国,相去千里馀.州县勤王事,山河转使车.祖筵江上列,离恨别前书.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孟浩然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送吴悦游韶阳》孟浩然

五色怜凤雏,南飞适鹧鸪.楚人不相识,何处求椅梧.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孟浩然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

《送陈七赴西军》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孟浩然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孟浩然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江上别流人》孟浩然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高阳池送朱二》孟浩然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竞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径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馀草露湿罗衣.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孟浩然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

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

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孟浩然

君不见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沓翠晓氛氲.

婵娟流入楚王梦,倏忽还随零雨分.空中飞去复飞来,

6.孟浩然的田园诗 篇六

他,少年时期刻苦读书成就了一番大业,他,中年时期科举失败远游求官,他,老年时期饮酒作乐到毒发身亡。

他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达他厌恶官场之情,他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表达他的生活闲适之情,他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表达了他钟情山水之情。

孟浩然是唐朝为数不多的一个布衣诗人,他的一生是生活闲适的,他的一生是钟情山水的,他的一生是向往自由的,他的一生是志趣高远的,他的一生是淡冶宁静的。

他就是我心中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7.诗人孟浩然的生平经历 篇七

诗文少年

唐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

唐圣历元年(6),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

唐景龙二年(7),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唐景云二年(7),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漫游求仕

唐先天元年(7),冬天,送张子容应考进士,作诗《送张子容进士举》,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唐开元五年(7),游洞庭湖。干谒张说。登岳阳楼,作《岳阳楼》诗以献。

唐开元六年(7),二月,张说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四月赴任。浩然居家,作诗慨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唐开元八年(7),暮春,浩然抱病,有赠张子容诗《晚春卧病寄张八》。九月九日,浩然与贾舁登岘山,诗酒唱和。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韩思复任襄州刺史。卢馔为襄阳令,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游洞庭襄汉,孟浩然与李白结交为好友,成莫逆之交。当年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浩然与卢馔立石岘山。

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三月,浩然游扬州,途经武昌,遇李白。李白于黄鹤楼作诗送行。

入京不仕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平春》诗,抒发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年孟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张说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隐居山水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洛阳,夏季游吴越,与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拟荐浩然,浩然作诗婉言谢绝,次年游玩于江南的.名山古刹。

唐开元十九年(731年),孟浩然同年43岁,春,在越州有赠谢甫池诗,表示出对农事的关心。继续在江浙一带会友作诗。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不仕,当年浩然回襄阳。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推荐他,孟浩然因考虑到上京干谒张九龄未果,认为作为刺史的韩朝宗也无法让他入仕便没有按照约定赴京。同年李白赴襄阳,和孟浩然游玩。李白走后,浩然入蜀,往游广汉。

幕府入职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浩然在荆州一带多所游览,夏,浩然患背疽,卧于襄阳,当在本年。次年病加重,多有好友探看。

终于南园

8.失意文人的样板-孟浩然 篇八

我们先来看一首小诗: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

想必只要是中国人都应该会背这首诗,其语言浅显得如同在说话,但却充满了意趣。在这里我就不翻译了,因为据说唐诗是不可译的,一翻译那就只能破坏意境。

但我们可以在这里就这首诗做个推理。

首先,诗人睡觉睡到自然醒,能够拥有如此良好的睡眠质量,可见其没有公务缠身,也就是说无官一身轻。不比那些做了官的文人,天天都有应酬,天天都去喝酒。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见他在做官时,这个案牍是天天有的,饭局也不会少。

其次,诗人所住的房子周围有很多鸟,也有很多树,所以才会出现满耳的鸟语,满地的落花。我想这种场景应该只会出现在山上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山上的一间房子里,诗人睡觉睡到自然醒,醒来后还伸了个大懒腰,一会儿听听鸟语,一会儿又看看落花,既无案牍劳神,也无饭局应酬。这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啊!像极了在山中隐居的一个隐士。

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盛唐时期的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不错,诗人孟浩然就是个隐士,而且还是个资深隐士。

应该说,孟浩然最初也不想当隐士,要知道在盛唐那个时期,有谁会愿意在一个山上度此一生呢?尤其是像孟先生这样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那就更不会了。

真正的隐士,不是看破红尘就是被红尘看破,几经沉浮之后,觉得活得太累了,才会去纵情山水的。但年轻时的孟浩然是有理想的,是有抱负的。这几乎是所有文人的通病,都想着怎么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浩然早年是住在襄阳附近的鹿门山上,可那并非是隐居,并非是看破了红尘,而是为了读书。

实在是孺子可教啊!平时看书看累了,他就会写写小诗,自娱自乐一下,说不定当时还有红袖添香的艳福呢!

再后来,孟浩然便开始游历了,他的足迹遍布长江南北以及巴蜀、吴越等地,巴蜀就在今天的四川境内,而吴越则是指江浙一带,也算是见过世面了。

可老是这么游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心中的理想还在,心中的抱负仍旧,看来还是得去试一试。

于是,在孟浩然四十岁的时候,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到长安去走一遭,也就是去进京赶考。

按理说,以孟浩然的才华考个进士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命运偏偏就跟他开了个玩笑——他没考上。

丢人啊!郁闷啊!失落啊! 想想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诗名早已誉满天下,可现在却被这科举考试给绊住了。

浩然兄啊,其实你也不必过于自责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进士的.录取率是非常低的,今天的公务员国考都没它那么难。你老兄所参加的唐朝进士考试那才是真正的“中华第一考”,每次往往只录取那么十几个人,多的时候也不过是二三十个这样子。

但孟浩然不这样想,他可没有回家复读的打算。于是他哀叹啦!看,人家王维那可是进士出身,现在已经是朝廷重臣了。不知道他现在还认不认我这个朋友了?算了,还是去看看他吧!

一天,孟浩然来到了王维家。

王维到底是王维,并没有因为孟浩然的落榜而怠慢他,而是热情地接待了他。孟浩然想必当时欷歔不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拉着好友的手说:“想不到你老兄还把我当个朋友。”

一向自视甚高的孟浩然,其满腔热血不免变成了满腹牢骚,正向王维倾诉着呢,这时,一位大人物来了,他叫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了。

王维诚惶诚恐,准备接驾;孟浩然就比较搞笑了,不知道是被天威震慑,还是因为准备不足而不知所措,一听皇上驾到,他竟一头扎到了床底下,躲了起来。王维忙于接驾也来不及阻止他。

等皇帝坐定之后,大诗人王维就把好友给“出卖”了,说有一个家伙慑于天威,躲在了他家床底下,而且还是位诗人。要知道这王维哪敢欺君。

唐玄宗一听,原来竟有位大诗人躲在了床底下,于是便把他叫了出来。要知道,唐玄宗曾几何时也是一文学青年,平时有事没事还喜欢搞个诗歌派对呢,这下倒好,一下就有了两位大诗人。于是玄宗便问他:“诗人近来可有什么大作啊?读来让朕听听。”

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主考官就在眼前,只要你孟浩然发挥出色,也就能够像王维那样了,那就好好表现吧!面试开始。

“最近有什么大作?有啊,俺最近由于落第,刚写了一首诗,那就读它吧!”

站在一旁的王维心中窃喜,想孟老弟的诗歌久负盛名,写过无数好诗,只要略选一两首把它读出来,便可得到唐玄宗的青睐了。

这时只见孟浩然清了清嗓子,张口就来了一句:“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玄宗皇帝一听,就觉得味儿不太对。旁边的王维想必听到后也皱起了眉头。

那么这是一首什么诗呢?这首诗名叫《岁暮归南山》,全诗如下:

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

9.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篇九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的一些小诗,如《春晓》也写得含蓄清丽、韵味悠长。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孟诗思想内容不甚丰富,但从艺术的完整、精美上来讲,与王维完全可以并驾齐驱。

10.孟浩然的经典名言 篇十

1、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

4、绿树村边舍,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5、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

6、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8、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0、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12、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13、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

1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6、愁因薄暮起,(名言警句 )兴是清秋发。

上一篇: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应注意的问题下一篇: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