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说课稿

2024-07-20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说课稿(共10篇)

1.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说课稿 篇一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拨弦》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欣赏者,作为欣赏教材的音乐作品是欣赏对象,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平,有助于发展幼儿欣赏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欣赏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我班幼儿已能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体验音乐的情绪,而这些发展都以听为基础。大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更精细,对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知力逐渐增强,他们的发展方向是从音乐的表面深入其内部,听便音乐中有趣的变化,发展音乐感受力。基于以上对幼儿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了音乐作品《拨弦》。

该作品为德国作曲家德立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原为ABA结构。由于其A段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别具特色,加之旋律活泼,被称为“拨弦”,现在提供给幼儿的就是A段。该段又可分成四个大句,每个大句又可再分为小句,各小句一般都以带重音的跳音结束。其中的规律是:第一大句的第1、2、3小句有重音结束,第二、四大句的第1、2、4小句有重音结束,第三大句只有两小句,它的第1小句有重音结束。本段音乐尤其能培养幼儿的听辨力。我为该乐曲的欣赏编配了故事和游戏“聪明孩子和笨老狼”,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内驱力,萌发其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这些是大班幼儿所需要的。

二、说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跳跃的性质,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反复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

(2)启发幼儿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或游戏结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3)在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让幼儿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1、从音乐本身的角度分析,本首乐曲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幼儿充分感知乐句中的重音,从而感知整首乐曲的特殊乐句结构,提高听辨能力。可以说化解了“重音“就化解了幼儿理解乐曲的障碍。

2、从幼儿的发展状况分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让幼儿对乐曲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想象、有所创造,首要的途径就是听,唯一可感知的就是各音乐要素的特征。虽然幼儿的现有水平已能区分音的重轻,但在本次活动中,要有从所有的跳音中感知带重音的跳音就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必须借助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手段方法来解决。我将运用反复欣赏感知与图示相结合、与操作参与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逐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

目标(2)的提出是为幼儿更好地、更丰富地表达自己对乐曲中重音的感受,也是艺术活动情感性的要求。

目标(3)具有整合性,因为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是一种积极情绪,也是活动主题带给人的情绪,可以让幼儿感知。

新《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所以,教学活动的过程必须注重幼儿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因此本次活动的设计遵循了儿童学习的心理过程,以聆听引导模仿,借模仿导致运用,以运用诱发创造。

三、说重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跳跃的性质,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难点: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或游戏结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

为了解决这个重难点,我以故事引入主题,借助故事中“狼”的形象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旋律,用手指游戏来感知节奏和重音,激发幼儿的兴趣。结合图谱,让幼儿更直观的看出重音的间隔。

四、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学会看图谱以及图谱上所表现的各种符号。教师对乐曲的熟悉,根据乐谱画出节奏图谱,节奏图谱要能帮助幼儿感知,我用倾斜的脚印代表走路的狼,用相反方向的狼头表示狼回头看,即带重音的跳音。为给幼儿更明显的提示,我对表示音时值的横线也作了处理,用绿色表示可以走,红色表示停止动作,这是一种经验的迁移,也是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尊重。

2、物质准备:音乐磁带、狼的头饰、配合故事内容的图片。

五、说活动过程

1、第一环节是情境激趣,初步感知。我用充满神秘感的故事为引子,一开始就为幼儿创设本次欣赏活动必须的良好气氛和乐于倾听的心情,同时解决音乐跳跃的性质问题,为进一步感知留悬念、作准备。

2、第二环节是理解内容,感知节奏与重音结束,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运用配图的演示将视听结合,让幼儿在观察中找到音乐进行和任务活动之间的规律。这个规律既是故事的悬念的答案,又是游戏的主要规则,更是音乐节奏的形象化表现,而且它来自于幼儿自己的感知实践,包含了形象感知、归纳内容等多元智能的培养。第二步,用形象的狼走和狼停下来回头看揭示节奏、重音及其特点,以提问:狼走的时候音乐是怎样的?狼回头看时音乐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既而引入重音概念的方式引导并推进幼儿在音乐经验上的发展,让幼儿在反复感知乐句的过程中发现了音的力度不同。第三步,用手指游戏来感知节奏和重音,这既是对第二环节活动的总结,也是让幼儿体验探索发现艺术美的成功和乐趣,还是下面活动的难点分解。整个第二环节解决了句末重音这个难点。

3、第三环节是初步感知乐曲结构,是部分转向整体的过程。因为该段乐曲的结构规律不易为幼儿感知,所以只是初步感知。我将用“狼总是走一点儿就回头看吗?”自然地把幼儿的思绪和注意转移到全段乐曲的欣赏上来,并运用反复感知与图谱相结合的方法使全曲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感知重音的间隔,了解乐句中有的地方没有句末重音,从而强化幼儿对重音的感知。然后用模声的方法让幼儿响应和表现全曲中的重音。

4、第四环节是充分感知,主要运用游戏帮助幼儿在动态中感知重音,表现乐曲结构。有了前三环节的铺垫,幼儿已产生了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对句末重音和乐曲结构也有了一定认识,所以有游戏的基础,但他们在游戏中将脱离图谱的帮助,完全处于活动状态中,因此,对重音的把握,对情绪的控制都有了新的挑战。为此,我将安排两个层次的游戏帮助幼儿达到自主感知、自主游戏。第一层次是一般玩法的游戏,直接按照游戏方法进行,可以让幼儿再次感知句末重音,第二个层次是创造性的游戏,即在幼儿有一定水平的感知力后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加入重音处造型、多个幼儿扮演狼等方式,既顺合幼儿的心理和活动的创新需要,也使本活动更有生命力。另外,整个游戏过程教师都将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到其中,发挥师幼互动、优化活动的作用。

5、延伸活动:继续让幼儿玩这个游戏,深入感知乐曲句末重音和特殊的结构。

六、说教法学法

1、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一下几种教法: ⑴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此活动,我使用故事引出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⑵图谱教学法:当幼儿初步感知了乐曲的节奏以及重音部分,再如图谱相结合,使全曲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感知重音的间隔,了解乐句中有的地方没有句末重音,从而强化幼儿对重音的感知。

⑶提问法:适时的提问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乐曲的节奏变化。⑷游戏法:以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兴趣,也可让幼儿更快、更好、更容易接受、巩固所要掌握的内容

2、学法:

⑴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想这次活动一定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通过游戏,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的体验,获得新鲜感、成功感。

⑵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七、说亮点

1、纵观整个活动,始终以情境化的教学、游戏的方式,引领着幼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体现着愉悦性、发展性。

2、横向分析各个环节,或给幼儿抛出问题,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或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层层递进,让幼儿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体现了创造性和主动性。

3、剖析教学方法和手段,二、三、四环节中的手指游戏、模声和两个层次的游戏,都使幼儿从看和听的表面的活动转向了亲身的体验与感受,体现了操作性。

4、整个活动注重幼儿素质、能力和个性的培养,注重幼儿的主动活动,强调幼儿的活动过程,使幼儿在音乐的审美教育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的乐趣,简单的技能和审美情趣,在与环境和教师的互动合作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思维主动感知、丰富经验和积极表现。

2.大班美术活动《腊梅花》说课稿 篇二

教学策略:

1.观察铺垫,对比了解腊梅特征。

利用活动前观察冬天树木做铺垫,用观察树木的落叶、落树枝与腊梅的不畏严寒形成对比,鲜明的感受腊梅的品质特征。

2.自然取材,制作过程真实、新颖。

将吹、点的作画形式改为借助遮挡、喷画的形式表现腊梅树干、树枝,用团、压、粘贴橡皮泥等方法制作腊梅花,比以往的绘画方式更具趣味性。

3.冬景情境,操作渗透自然常识。

把冬季落枝叶、飘雪花的情境作为操作手段,在操作中重现这些景象,使孩子对腊梅冬季开花,不畏严寒有具体深入的了解。

4.巧排时间,观察、制作相穿插。

将观赏腊梅的时间安排在喷洒雪花后,既可以使孩子充分观察后对制作腊梅花有所引领,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让喷洒变湿的纸面晾干以便于下一步的粘贴。

活动目标:

1.借助遮挡喷画的绘画形式表现腊梅树干、树枝,能够用团、压、粘贴橡皮泥等方法制作腊梅花。

2.了解腊梅花不畏严寒、冬季开花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孩子到户外感受冬天的环境变化,捡枯树枝。

2.枯树枝若干(分别放在四个篮子里);黑色卡纸、装好白色颜料的喷壶、橡皮泥(以上材料每个孩子一份);书法用具一份。

3.有关雪中腊梅的PPT。

4.做成窗户形状的大背景板。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枯树枝也有大用处。

(1)教师出示枯树枝,回忆树枝的来历。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

(2)讨论枯树枝的用处。

师:冬天来了,树上的树叶都落下来了,这些枯树枝也掉了下来。想一想,这些树枝可以有什么用处?

2.拼拼摆摆,枯树枝变成小树木。

(1)大胆想象,尝试在卡纸上把小树枝拼成小树。

师:原来这些枯树枝还能有这么多的用处。不过枯树枝,还是最喜欢自己在树上的时候的样子,我们让这些枯树枝再变回小树吧。

(2)讲讲自己的小树

(3)好朋友之间互相讲一讲

3.喷喷洒洒,“小雪花”有神奇大妙用。

(1)教师拿喷壶在拼好的画面上方喷洒,边喷边说,“冬天到,雪花飘”。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下。

操作要求:每人拿一个喷壶,右手握紧,食指扣动开关,尽量垂直喷在树枝以及卡纸上面,多喷一点。

(2)拿掉枯枝,感受神奇变化。

师:轻轻地把树枝拿起来放回篮子,看看卡纸上有什么变化。

4.做做粘粘,朵朵梅花悄然“开放”。

(1)欣赏腊梅花的ppt图片,了解腊梅的外形特点。

师:冰天雪地,很多树木都会停止生长。但是有一种树却不怕寒冷,努力的生长,还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猜猜它是谁?(观看ppt)

(2)观察做好的腊梅花,讨论制作材料及方法。

师:我这里有一朵做好的腊梅花,猜一猜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样做的?

(3)制作腊梅花。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可以多做几朵,画面会更漂亮,也可以粘上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和几片飘落的花瓣。

5.窗外雪地,腊梅花盛开在“雪地里”。

(1)在教师帮助下把完成的作品粘贴到准备好的”窗户”背景板上。

师:做好的小朋友,把作品拿过来我们一起把它展示出来。

(2)欣赏作品,感受“窗外、雪花舞、腊梅花香”的美好意境。

师:你们看,透过窗户,雪天里的腊梅花开得格外美丽。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它不怕寒冷,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下面,我想给我们的作品取名题字“傲雪寒梅”!

(3)教师将“傲雪寒梅”用书法的形式写到大作品上,让孩子感受国宝艺术的美丽,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3.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活动背景

我班的孩子是我从小班带到大班的,对于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能力发展我都有比较清楚地了解。在教学活动中,我一直担任美术领域的教学,通过小中班的积累,进入大班以后,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和表现形式,比如:粘贴、泥塑、装饰等,但是在平时的艺术活动中,从孩子们的作品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想象力很丰富,但技能不足,作品常常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有的孩子技能技巧掌握的不错,但只停留在模仿阶段,没有自己的创意,表现形式单一。前段时间,老师都在进行户外器械的增补和区角材料的创设,当看到老师将一个个废旧物品变成了漂亮的器械、教玩具时,孩子羡慕极了,常常围在老师身边,也想来一试身手。“老师!这个是怎么做的呢?”“老师!我来帮你做好吗?”一言一行中表现出了对废旧手工制作的极大兴趣。因此,我以此为契机,根据班上幼儿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点,选取了在幼儿生活中也是在区角制作中孩子们最常见、最易收集的瓶子作为活动主要的操作材料,并以促进幼儿在原有美劳创作技能能力基础上有所提高为目的,设计了本次大班美术活动《漂亮的瓶子》。

《纲要》中艺术领域提出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以及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化的人和事,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情趣。”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美术发展水平,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积极参与瓶子的装饰、改造和制作,体验自主自由创作的乐趣,同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适宜的材料和方式对瓶子进行装饰,并用语言表达自己创作的意图,发展动手和动口的能力。

活动重点:

1、学会根据自己的能力选用适宜的材料和方式对瓶子进行“主题式”的装饰。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创作的意图。

在选取材料时,幼儿可能会出现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材料,而忽略了自己自身的能力范围,比如:幼儿想用卡纸装饰瓶子,但卡纸的使用需要剪刀的配合,如果剪刀使用不熟练,势必影响卡纸使用,针对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所以我将“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用适宜的材料和方式对瓶子进行装饰”作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作品完成后,让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创作的意图,能增强幼儿总结的能力,强化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技能技巧的掌握。

难点:采用“主题式”的装饰对瓶子进行装饰。

在平时的积累中,孩子在艺术活动中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构图能力和技巧,但很多孩子在创作时还是有主题不鲜明,作品表现内容太零散。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我们应该在每一次活动中找到一个突破点,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提升。本次活动中,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可能会通过观察范例发现某些作品中“主题式”的装饰形式,但更多的孩子可能孩子只是停留在对瓶子进行点缀性的装饰上,因此,可以通过让孩子看范例和欣赏同伴典型作品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学习采用“主题式”的装饰对瓶子进行装饰。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活动前准备:

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各种塑料瓶子,并把它清理干净。幼儿的每一次活动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的,安全是活动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所以在请家长协助准备材料时我特意提出孩子们在操作中所使用的都必须是塑料瓶子,因为塑料瓶子不会破碎,能保证孩子们操作的安全性。

活动中的准备:

1.各色水粉颜料、棉签、卡纸、剪刀、胶泥、双面胶、抹布、废报纸。这是一堂幼儿自主自由的美术活动,所以材料的提供不但要考虑孩子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满足全体幼儿的选择需要。颜料用于绘画,对瓶子进行平面装饰;卡纸可以满足幼儿剪、贴的需要,对瓶子进行立体的装饰;胶泥可用于对瓶子进行立体装饰,提高幼儿压、捏的技能。

2.根据活动内容,我创设了“瓶子变变变”的情景,这样能给孩子一个暗示,为活动展开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孩子兴趣,为其更为主动的学习提供了可能。针对活动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幼儿园的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情景的创设能马上抓住每一个孩子的视线与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与暗示,我创设了“瓶子变变变”的情景。

2.观察指导法:美术活动幼儿操作环节中,经常说到“教师巡回指导”,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目标不明确,需要老师的巡视来加以指导,也能增加幼儿操作的安全感,同时也便于掌握幼儿在操作中的随机信息,然后老师再把这些信息抛给幼儿,让幼儿说自己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会用什么方法解决,让幼儿的实践操作来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加突显老师在活动中引导者的角色。

3.整合教学法:这种方法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不至于使幼儿学起来枯燥无味,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活动中以装饰活动为主线,与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作品的语言活动相融合。

此外,活动还将适时采用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以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对瓶子“看看--想想-做做-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运用观察法、操作法、师生交流生生讨论等学习方法。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一、看一看,激发创作兴趣

二、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三、做一做,动手探索创作

四、讲一讲,分享交流作品,体验成功快乐 第一个环节:看一看,激发创作兴趣。这个环节我以一个魔术师的身份出现,通过“瓶子变变变“的魔术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力,通过瓶子前后变化发现瓶子的外观和作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时,老师顺势介绍:“有的瓶子上还藏着故事呢!你发现了吗?”引导幼儿发现瓶子的主题式装饰,初步感受到不用的瓶子也可以变成美丽的艺术品,让幼儿感受瓶子“变废为宝”的美,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动手创作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在欣赏完瓶子前后的变化后,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被激发出来,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求也来尝试一下。我以:“你想让瓶子有什么变化?”“你想要什么材料装饰瓶子呢?“让幼儿通过讲述来明确装饰的不同方法,为接下来的动手操作整理好思路。

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创作设想和制作思路,是很非常有必要的,原因有2个,第一,它可以帮助孩子明确主题,为创作提供内容。第二,它可以帮助能力弱的孩子拓展思路,吸纳别人的创意的同时,确立了自己的主题。

三、做一做,动手探索创作

《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地去说教,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孩子。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来,在肯定大部分幼儿创作的基础上,重点观察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允许他临摹范例上的有的内容,也可以允许他学习同伴的作品,更多地是教师用语言去帮助他开导思路,“你平时会画什么,今天都可以画在瓶子上”“你想做什么?老师帮你做一个形状,你来添,使它变的更加漂亮。”这个环节,老师要善于观察操作过程中主题较鲜明创作内容典型的案例同全体幼儿分享,引导幼儿完成作品。

这一环节既包括活动的重点,又含有难点在里面,在教师的细心的观察和正确的引导下,活动的难点:主题式装饰,很轻松就可以克服了。

四、讲一讲,分享交流作品,体验成功快乐 《纲要》指出“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喜欢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别人给予的赞赏。”我们知道,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我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呢?”为孩子们搭建了彼此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幼儿在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和骄傲。

四、延伸活动:

1.在自由活动中,继续让幼儿制作,并引导幼儿发现不同材料装饰后的瓶子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贴了胶泥的瓶子能做花瓶用,宽口瓶可以当笔筒,用颜料装饰的瓶子可以放进豆粒做响筒等等“

2.继续在班中开展各类“变废为宝”的制作活动。

3、结合活动中幼儿个体能力进行提升,投放各类操作材料在美工区,提升幼儿综合运用能力,由本次的个人创作过渡到集体创作。

4.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说课稿 篇四

大班美术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大班幼儿临近毕业,孩子们都依依不舍,互相交换礼物,每天都会和同伴开心的在一起,感受着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带来的乐趣,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都是好朋友这个主题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将主题以美术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孩子通过创作画面而感受到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美术活动是幼儿细化的活动之一,于是从大班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入手,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在日常教学与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主题,设计与主题相关的情节。比如:一起做游戏、一起看书、游戏等。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祈祷向导作用。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在观察和讨论的基础上,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并合理地布置画面

2.能够准确的画出二至三个小朋友在一起的活动

3.体验好朋友即将离别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大班幼儿喜欢画画,在观察和讨论的基础上,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并能够合理地布置画面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来解决;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能力的不同。引导幼儿画出和好朋友发生的开心的事以及好朋友相处的情节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幼儿无限的创造力。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一下准备:

1.课前和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在日常中引导幼儿发现和好朋友在一起开心愉快的事情

2.绘画纸若干、水彩笔、油画棒

3.绘画范例若干(好朋友在一起看书、跳绳、游戏等)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恩能够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

根据幼儿现阶段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示范法、讲述法等。整个活动我遵循了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为此我运用了操作法、讨论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以谈话形式导入主题,从兴趣入手提问:“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在幼儿园我们都有好朋友。”能说一说和好朋友在一起快乐的事吗?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游泳、看书帮助他们整理衣物等。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的经验,并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环节二:教师出示范例图

我们和好朋友有很多愉快的事情,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幅画,你们看看他们在和好朋友做什么?跳舞的、做游戏的、跳绳的等。他们都和好朋友在什么地方开心的在一起?

环节三:幼儿绘画,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我们也有好朋友,大家每天开心的在一起,有许多开心的事,请小朋友画画你和你的好朋友吧?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作品。

环节四:教师小结

我们毕业了上小学,会分开,但是我们还依然都是好朋友,我们可以和好朋友打电话,周末的时候也可以约好朋友一起出来玩。

六、教学评价

5.大班美术《快乐小蚂蚁》说课稿 篇五

大班美术《快乐小蚂蚁》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欢迎大家分享我的美术活动《快乐小蚂蚁》,小时候我们都观察过蚂蚁,看到他们整天忙碌的样子,我们想到了勤奋、团结,看到他们用触角“说话”,我们又感到“神秘”,所以,带领孩子观察蚂蚁成了我与他们共同的心愿,《快乐小蚂蚁》这一贴近幼儿又让幼儿充满兴趣的活动并应运而生。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我预设的活动目标重在使幼儿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探究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幼儿相互友爱,团结协作的精神。

2、幼儿大胆想象,运用绘画形式表达蚂蚁的各种动态。

3、激发幼儿对昆虫中的探究兴趣,了解小蚂蚁的外形特征。

在设定目标,我注重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注重目标的“三维度”与“五大领域”的整合,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活动的重难点,离不开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是相辅相成的,此活动的重点、难点分别如下:

重点:蚂蚁生活习惯的绘画创作。

难点:绘画手法表现“蚂蚁搬家”的情景片段。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要求幼儿观察蚂蚁及蚂蚁寻找食物的场景。

2、物资准备:绘画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的工具,特殊的材料,将会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投入创作中,本次活动我准备了课件、音乐、教具、为幼儿准备了纸和笔、油画棒。

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与探究”之间的关系我将教法与学法确定如下:

1、审美熏陶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身体各部分结构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还有三对足)及它的生活习惯。

2、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搬食物进场,教师的目的是创设蚂蚁快乐生活拟人化的形象和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能力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延伸活动幼儿搬食物结束活动,前后呼应。

3、游戏法:跟孩子一起玩“蚂蚁搬家”的游戏进一步加深孩子对蚂蚁搬东西时各种动态的了解,为下一环节绘画做好埋伏、促成,目标及重点的达成。

在本次活动中,我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活动的主体精选如下的学法。

1、体验法: 利用体态语,让幼儿作律动体验,蚂蚁抱、抬„„各种运食物的办法加深对活动的感觉,和对内容印象的深刻。

2、多种感官参与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做做、画画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求新知,寻求发现。

教学流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的程序

活动流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欣赏观察,分析问题。

(3)玩玩做做,解决问题。

(4)画画赞赞,活动结束。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幼儿搬食物进场。

2、欣赏观察,分析问题

这是活动的重点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观察蚂蚁开心的场景,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蚂蚁(乐乐)”和它的朋友在干什么,(幼儿说和做)第二环节,观察并演示加深了解蚂蚁的各种动态,(请幼儿把乐乐搬东西的动作上台演示2个或3个)

1、玩一玩,解决问题

让幼儿一起做运动,把蚂蚁搬家的动态全部融汇一体,加深幼儿的映像,突破本活动目标的重点和难点。

2、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教师分解示范

3、画一画,赞一赞,评一评结束活动

通过层层铺垫,幼儿表现蚂蚁动作时就容易很多,播放音乐让幼儿轻松创作。

⑴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幼儿注意蚂蚁各部分的结构特征。

⑵表现搬运食物时的各种动态。

⑶表现蚂蚁在什么地方、白天、晚上、晴天、雨天?

6.背太阳幼儿园大班美术说课稿 篇六

说活动教学思想

美是一种艺术,美的因素无所不在。审美作为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在我们的儿童时代更是发展为强烈的审美情感。幼儿园的审美启蒙教育是将各领域的审美体验交织、渗透、强化,最终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就美术活动而言,应该将启迪智慧与美好的心灵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努力在创设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中,给幼儿以丰富的感官刺激,鼓励他们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受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自由地释放出来.从而得到审美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升华。

所谓美术,美是体验,术是表现。两者必须和谐统一。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却很容易出现两者对立的情况:一是有美无术,幼儿只是在接受一些十分概念化的图式,因而失去了表现和创造美的热切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美与术的统一,如何将各种美的因素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我想这是我们审美启蒙教育要努力追求的目标。所以我想在这一方面作一个初步的`尝试。

说话动教材

《背太阳》这一内容选自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带有一丝童话色彩,情节不断变化的故事。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将人人熟知的太阳作为主人公,将房子、大树等比作地球上的朋友,为了让太阳工作得轻松一点,朋友决定轮流出来背太阳。故事虽简单.却充满了儿童情趣,而在幼儿绘画创作中,欣赏感受始终是第一位的。幼儿表现创作的欲望只能通过充分感受才能萌发,又只有在表现创造的亲身体验中才能领悟美的真谛。这里所说的情趣即为审美情趣。在绘画创作中。技能水平可以有高有低,但情趣是不能没有的,所以我想用这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背太阳》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营造一个优美动人的意境来感染幼儿,大胆地表现美,创作美。

说活动目标

作为一次美术活动,我想教师应该十分注意美的形式对激发孩子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在技能目标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运用重叠的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在构图上,那些连成一片的房子,郁郁葱葱的树林或是手拉手的云朵等衬托着一个半圆形的大大的太阳,大与小、名与少的对比配合。给人以平衡的美感。

在情感目标上,我想让孩子感受道德情感的美应是整个活动的灵魂。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群体之间的互相帮助及团结的巨大力量,这些抽象的情感品质通过内容语言及图象会给孩子一种具体、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并使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进一步体会到这些美丽情感品质的美.而这种美会使整个活动极有光彩。

说活动准备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供给他们常用的水彩笔和蜡笔外,还提供了记号笔和多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及大号的水粉笔,便于幼儿表现大面积的色块,尝试多种作画方法,可以用记号笔描线,可以用蜡笔勾边,也可以用油水分离法。这样一来,无疑又构成了美术创作中的形式美。

说活动过程

7.大班语言活动——《听雨》说课稿 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兴华幼儿园的李晓峰,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节大班语言活动《听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而孩子们也异常的喜欢雨,每当下雨,他们就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新《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构成,并培养其对语言的敏感性。”大班幼儿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作品的主题也随之有了较大的扩展,出现了想要模仿创造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听雨》这篇充满趣味性、童真性、并且用拟人化来表达小雨点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优美散文作为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借助画面观察、感知、理解、想象、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散文诗的形式,从而进行仿编。通过活动旨在锻炼幼儿想象力,整体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等。

2、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把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欣赏诗歌《听雨》,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2)能大胆自信地交流下雨天的活动,表达自己对下雨天的喜好。(3)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乐观地去看待事物,让自己拥有好心情。活动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与情趣。活动难点: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大胆想象和创编。

3、活动准备:ppt课件、背景音乐、诗歌挂图

二、说教法

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看下雨课件让幼儿聆听雨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问谈话法: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积极思考问题,理解诗歌内容。通过谈话,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拟人、排比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演示法;通过课件、层层挂图的展示,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诗歌的句式特点和意境美,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生活。

4、讨论交流法:通过讨论交流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创编,更好的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三、说学法

1、多感官参与法:“说雨”环节首先让幼儿聆听雨声,“听雨”环节幼儿观看课件和挂图,这样幼儿在听听、看看、讲讲、议议中,能轻松的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2、观察讨论法:“听雨”环节中让幼儿观察四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讨论同样是雨点,为什么发出不同的声音?

3、想象创编法:在“听雨”环节,重点提问: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它在干什么?激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不仅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还培养了幼儿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四、说过程

1、说雨

请幼儿聆听雨声音乐,说说自己喜欢下雨或不喜欢下雨的原因。

2、听雨

欣赏诗歌,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1)从“小豆豆”的角色引入,引出诗歌。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听雨》。

(3)分段欣赏

①第一段重点提问:小豆豆不喜欢下雨的原因?妈妈教了她什么好办法?

②教师朗诵重点部分,以层层展开图片的方式,辅助幼儿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和情趣。

重点提问:四句话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样是雨点,为什么发出不同的声音?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

(4)结合图片,教师再次完整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5)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重点提问:雨还会落在哪里?它在干什么呢?

3、雨趣

感知雨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1)观看ppt课件:在雨天我们还能做什么事让自己快乐呢?

8.大班语言活动《风》说课稿 篇八

白寨小学 王海英

一、说设计意图:

语言活动《风在哪里》,是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以优美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风的存在。诗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风的情境作了巧妙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树枝翩翩起舞,花朵频频点头,草儿轻轻晃动”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能够丰富孩子的词汇。在活动中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扩展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创造性应用语言的能力,在玩玩、看看、说说中体验活动的愉快。“风”对孩子们是一个相当熟悉的话题,我们便可利用现实生活,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看,听风的存在,在春天来临时,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官发现自己周围的事物。用语言来表达它们的美,进而激发孩子们根据已有经验朗诵和仿编。

二、说目标定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鲜明的结构特点,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所接受。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我将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帮助幼儿体验诗歌中所蕴含的美感,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幼儿理解诗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词语的意思。

情感目标:感受诗歌的意境,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仿编诗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感知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另一个方面,我主要是创设一种积极的语言环境,利用环境和生动的课件让幼儿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想象和发现,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来解决仿编这个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我准备了录音磁带和生动的电脑课件,这样可以让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景。并以散文诗的内容为画面配以充满感情的朗诵,能吸引幼儿,诱发幼儿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培养幼儿理解和想象的目的。活动前让幼儿去观察景物,主动去发现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为本次的活动打下基础,为此我做了以下的准备:

1、录音机、配乐诗磁带、风的声音、背景音乐。

2、课件《风在哪里》。

3、诗句的结构图及课件。

四、说教法:

孩子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有趣的东西所吸引,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还要积极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于是,我选择了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1.提问法: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维,才能进行探索,倾听诗歌,设计提问,引导幼儿想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出主要内容。

2.联系法:图片联系实际,让幼儿把已有经验与事物图片进行联系,这是对幼儿已有经验更好的体现。

(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健康性的和谐统一。)

五、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到探索活动中,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中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因此,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大胆的观察,讲述,表现。

2.观察法:让幼儿对诗歌的前半部分进行观察,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然后鼓励孩子朗诵诗歌,最后根据相同的句式进行仿编。

总之,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感官参与活动。通过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积极主动学习的。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说课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我采用了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方法来组织本次活动,基本流程为:导入激发兴趣----欣赏散文诗《风在哪里》----再次欣赏散文诗-----整体欣赏散文诗-----仿编诗歌----活动结束。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活动开始以放风筝的形式导入,能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对风产生强烈的认识欲望。

2、播放课件A(幼儿寻找风的录像)

请幼儿联系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让幼儿对风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二、欣赏散文诗《风在哪里》,播放课件B(完整的散文诗课件)初次完整欣赏散文诗,老师有感情地朗读,配合课件,把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向幼儿展现得淋漓尽致,把孩子带到了散文诗优美的意境中,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做好铺垫。

三、再次欣赏散文诗,播放课件C(诗歌第一段课件)幼儿对语言有一个逐步积累,消化的过程,个环节采用边看图边欣赏的方式,伴随着几个问题的提出,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枝叶的“翩翩起舞”、花朵的“频频点头”、草儿的“轻轻晃动”,让幼儿视,听,动三者相结合,更形象具体地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内容和词语。另外通过师幼合作,激发了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不仅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整节课所蕴含的情感基调做渲染,让孩子体验风儿与树儿、花儿、草儿一起欢快舞动的景象,为幼儿全面掌握散文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整体欣赏散文诗,播放课件B。

整体欣赏散文诗,不仅巩固了幼儿学习的知识,更让幼儿进一步体会到了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五、仿编诗歌

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积极思维,想象,让幼儿尝试按照诗歌的结构和语句来仿编内容,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较好地渲染了这首诗歌的意境美。

六、活动结束

9.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 篇九

《捏面人》这个活动内容是一个说唱歌曲,含有京剧中的韵味。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其中念白的内容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歌中加上念白部分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原则,幼儿可以根据所想到的即兴创编歌词,使他们既有成功感,又不破坏歌曲的完整性。此外,捏面人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已经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我想通过这一活动让孩子萌发对民间艺术的一点热爱。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特制定以下目标:

1、按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带京味的说唱歌曲。

2、根据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创编歌词。

3、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带京味的说唱。

难点:有节奏的朗诵念白部分并进行创编。

四、说教法、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游戏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

五、说活动过程:

1、首先师生问好,选用歌曲中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作为发声练习的素材,使幼儿觉得新鲜有趣,活动的兴趣得到激发。

2、第二个环节是有节奏的练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这是歌曲中说的部分,也是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说的内容就和是唐僧师徒四人通过图片的指引使幼儿可以很轻松的说出来。

3、第三部分是学习新歌。

(1)首先是反复欣赏第一段,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同时在这首歌曲中它所包含的京味也是比较有特色,特别最后一句,在此我通过反复的欣赏和幼儿自己说一说、学一学的练习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2)接着完整欣赏歌曲,通过欣赏比较本首歌曲与其他歌曲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这是一首说唱形式的歌曲。

(3)然后变换演唱形式来练习巩固歌曲。采用了集体演唱、为歌曲编配动作和分角色表演唱等方式,让幼儿在变化,新鲜有趣的感觉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4、最后一个环节是创编歌曲的念白部分,给幼儿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创编能力和大胆表现的能力。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1、通过与幼儿观察蜡烛燃烧时火苗的变化引导 幼儿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感受。2、在音乐的伴奏下,感受不同程度的风对火苗和肢体动作的变化。3、体验动作和音乐带来的乐趣。活动的重点是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现火苗的变化;难点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感受风对火苗和肢体的变化。根据目标和内容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安排了三个基本环节:欣赏烛火,肢体展示,聆听音乐、感受音乐。

在这个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丰富的、可观赏性的物质环境。活动开始,一个非常优美、寂静、富有诗意的活动环境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一根根漂亮的蜡烛摆成了心型,跳动的火苗、优美的音乐响起,吸引着他们的眼球、感染着孩子们的情绪情感,通过让幼儿看、说、听模仿等多种感官,去发现美、创造美,为幼儿的表现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空间。

教师亲切、开放式的提问为又幼儿创设了一个温磬的心理环境:“小朋友,今天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呀?”“看到这些燃烧的蜡烛你有什么感受?”“远远的看去,这些小火苗像什么呀?”等。

游戏“吹蜡烛”和“我和风婆婆一起玩”让幼儿再次体验火苗、风、肢体动作的变化。

根据幼儿的兴趣,我请配班老师分别扮作风婆婆、火妈妈,让幼儿扮作一根根的小蜡烛,我则是一根大蜡烛,和幼儿一起体会蜡烛点燃和没有点燃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用动作来表现,随后神秘的客人“火妈妈”的到来更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让火妈妈来给蜡烛宝宝们点燃小火苗,“小火苗”快乐的舞动着,这时,风婆婆出现了,吹着微风、中风、大风,小蜡烛们在风婆婆的吹动下,快乐的跳着、动着,从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接下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用肢体动作表现火苗的变化。教师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艺术的形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分享创造的快乐。我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师教、幼儿模仿的“灌输式”教育,运用情境体验法,让幼儿自主的感受、模仿,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游戏的形式自由表达、自由舞蹈,使活动达到高潮,从而使幼儿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美的`熏陶。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主动性的相互发挥,教师以饱满的、富有激情的语言鼓励,启发幼儿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音乐与动作、动作与环境带来的乐趣。

正巧,我的生日到了,我想,何不乘此同孩子们一起过一个生日呢?于是,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我请孩子们一起和我过生日,一起唱生日歌,活动在美好的祝福和歌声中结束。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注重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情感体验为出发点,由情而生美,由美而生乐,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满足幼儿的愿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综上所述,我的这个活动主要体现了《纲要》的以下精神:

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教育的机智性、趣味性。

2、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了幼儿情感、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想,这种以幼儿的情感、兴趣为出发点而生成的教育活动,最能满足幼儿,幼儿在这样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习得,将终身受益。

10.大班美术《创意公鸡》说课稿 篇十

大班美术《创意公鸡》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美术《创意公鸡》。

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绘画活动的模式直接影响着幼儿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即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对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限制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本节课我为幼儿提供技能知识的拐杖,自由表现的空间,让幼儿能够充分的创想与实践。

二、活动目标:

1、学画公鸡,突出公鸡的主要特征。

2、鼓励引导幼儿表现不同形态的公鸡。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育目标和我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把突出公鸡的主要特征作为本课的重点,把表现不同形态的公鸡作为本课的难点。让幼儿在原有的绘画基础上自由的、自主的、创造性的进行绘画,提升自我的创作兴趣和自信能力。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为了有效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兴趣导学法,观察法,归类引导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学法:主要采用了经验迁移法,儿歌记忆法,让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愉快的,自信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五、教学法理论依据

本次教学活动遵循“三为主原则”,做到“一个注意”,体现“一个整合”。“三为主原则”即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一个注意”是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一个整合”:教学过程体现整合性,对多元智能发展提供保证。

六、活动准备:幻灯片,白纸、记号笔,花朵类、蔬菜类、水果类、树叶类、生活用品类图片。

七、活动过程:

(一)、提炼公鸡的主要特征

1、导入: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来考验一下你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请告诉我你看到的像什么。

(这里强调观察和想象,并明确幼儿回答的方向,为以后环节幼儿大胆的创想做铺垫)

--幼儿回答,老师充分肯定,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想象

2、刚才小朋友们分享了许多,你们的想象非常的丰富,那看到这些图形,你们最先想到什么动物?(这里我进行了两种情况预设,因为在实际的课堂上,幼儿的回答并不一定朝着你想要的答案而去,所以老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孩子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回答)

A(幼儿回答公鸡)--是吗,和公鸡有关系。那这是公鸡的什么?为什么这么认为?(强调圆圆,尖尖,高高,长长,分析鸡爪--这是公鸡的腿和鸡爪,我们只看鸡爪部分,数一数一条腿上有几个脚趾?

B(幼儿回答其他动物)

--你想到了XX,那它的腿是这样的吗?它的嘴是什么样子的?问:那你现在认为是和公鸡有联系,还是和XX有联系?

--根据你们的回答,我来给大公鸡编一个小儿歌(圆圆的眼睛尖尖的嘴,高高的鸡冠长长的尾,三前一后变鸡爪,大公鸡呀多么美)

3、--接下来我们玩个小游戏,考验你们的记忆力,看什么不见了。

(加深幼儿对公鸡主要特征的记忆)

(二)、引导幼儿想象表达出不同形态的公鸡身体

--现在有了公鸡的......还缺公鸡的什么部位?

--身体

--恩,把公鸡的这些部位和身体组合起来,就会变成一只完整的公鸡了。我们来试一试(教师示范圆形身体的公鸡)

--我画了一只圆形身体的公鸡,你们认为公鸡拥有什么样的身体会更漂亮、更独特?(尽可能抓住时机运用归类引导法)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

--是这样的吗?(出示幼儿回答的内容,激发幼儿回答欲望。并进行简短情节描述,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奥,原来不同的形状也可以成为公鸡的身体,你们还想到什么形状?

?--苹果/萝卜/树叶/月亮/

--奥,原来水果/蔬菜/植物/天空中的事物也可以成为公鸡的身体,你们还想到什么?(出示一下准备好的相关类别图片)

(启而不发时)

--A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吃的用的,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来作为公鸡的身体?

--B我也想到了一种,看我用什么当成了公鸡的身体(点击预设好的水果或蔬菜类公鸡)接下来的引导同?

(幼儿的表达没有问题,重点在于教师的引导,要善于抓住有利的契机并有效利用)

(三)、出示范画,引导激励幼儿自由表达画的主体内容

--你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哎,大公鸡走了,它去干什么了呢,我们快来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肯定幼儿的表达)

--大公鸡的故事太有趣了,你们想不想也画漂亮的大公鸡?那你的漂亮的大公鸡在干什么呢?它会在什么地方,是和谁在一起呢?他们在干什么?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出示不同类别的图片请幼儿借鉴)

请画完的幼儿进行互相欣赏讲解或向客人讲解。

(我认为作品的赏析评价环节完全可以放到第二次活动进行,因为没有完成绘画的幼儿是不愿意听别的小朋友的介绍的,老师也不应该影响幼儿的作画)

上一篇:小升初数学一对一辅导方案下一篇:门诊治疗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