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革新

2024-08-21

财政革新(8篇)

1.财政革新 篇一

谢谢主席,也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表现。

(首先我必须指出,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革新思想更重要还是革新技术更重要,而不是单纯的思想与技术的比较。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技术的不断革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对方辩友可能想说没有思想上的革新哪会有技术上的突破。这是误把先后性当成重要性。,那么请问对方辩友,没有牛顿的母亲又哪会有牛顿呢,那么是他的母亲对人类的贡献大还是牛顿的贡献大呢?在企业的发展中技术的革新更重要。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是什么?

事实是......歼10没有自己的发动机,要进口俄国的,有木有;中国企业缺技术,手机都用山寨的,有木有;高压开关ABB、工矿控制西门子有木有啊,有木有;轴承都得要进口,国产轴承外轮不要,有木有;国产机械外国心,有木有啊,有木有.......(一段咆哮体)....中国企业大多数从事的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不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为什么啊,没有技术啊,这些企业也想把产品做好,思想上的革新也是在不断的尝试啊,但是没有技术的支撑企业就缺乏竞争力。还是比不过国外技术领先企业。再厉害的诡辩在事实面前也得低下他高傲的头颅。前面我方辩友已经列举了众多的实际例子说明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没有技术就缺乏了核心竞争力,即便有再好的思想指导也只能伦为拥有技术专利者的代工。帮着他们干活却只能看着他们数钱。(富士康成为苹果的代工就是最好的例子。)技术的不断革新是企业发展与成功的关键,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思想的革新只是选择了一条通向罗马更顺利的路,但最关键的那一条一条实实在在的路得靠技术的革新来为企业铺平啊。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企业自身所掌握的核心技术。所以我方坚持认为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革新更重要。

2.财政革新 篇二

1. 高等教育财政体制

基本经历了4个阶段:

(1) “分灶吃饭”。即1980年确定除中央高校的经费仍由中央政府负责外, 各省市地方高校所需经费由各省市区省级政府负责。

(2) “财政切块、分级负责”。即高等学校的教育事业经费由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各自切块安排、分级负责。

(3) “优先安排”。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 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该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经费优先安排的原则。

(4) “分税制”阶段。从1994年起, 国家开始实行分税制, 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在教育投资方面的责任及其财源, 也进一步调动了各级政府增加教育投入的积极性。

2.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

(1) “基数加发展”拨款模式。即按事业机构规模的大小或事业的需要确定各种人员编制、房屋和设备标准、行政和业务费用开支额度,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核定高校拨款时, 主要以“基数加发展”方式来分配经费。

(2) “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拨款模式。1986年颁发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改革实施办法》, 提出对高等学校教育事业费的拨款办法进行改革, 把原来的“基数加发展”拨款方式改为“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同时重申“包干使用, 超支不补, 节余留用, 自求平衡”, 自主统筹预算经费。

二、我国高等教育投资面临的突出问题

1. 投入不足

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经费多少的主要标志, 是看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例。1998-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是2.55%、2.29%、2.87%, 进入新世纪后的2001-2006年,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未达到4%的规定, 分别是3.19%、3.52%、3.28%、2.79%、2.82%、3.01%。具体到高等教育经费, 约占教育总财政投入的20%。因此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在国家总教育经费不足以及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比例不高的双重作用下显得捉襟见肘。而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5.2%, 发达国家为5.5%, 发展中国家为4.6%, 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 而我国仅为2.41%。2000年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3.82%、5.75%、5.25%、5.83%。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 在1999-2000年度, 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4.8%, 而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泰国和突尼斯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如果达到4%的规定, 那么1998-200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44 811.392亿元, 而实际仅33 256.57亿元, 相差11 554.82亿元。如以同期国家财政性教育投资高等教育的资金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支出33.55%推算, 则国家投资高等教育的资金按规定少投入3 876.64亿元, 远高于高校银行贷款2 000亿元的规模。

2. 效益不高

由于校均学生规模小, 我国高校生均消耗的高等教育资源大大高于国际标准。1999年在校生超过3 000人的普通高校的比例仅为45.2%。我国高校的生师比也不高, 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平均生师比为12∶1。在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低效益问题。究其原因, 在于高等学校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与竞争机制, 在制度安排中漠视了成本效益在高等学校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

3. 事权财权不统一

由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财权、事权不统一以及教育经费预算等级较低而造成一系列问题:一是教育经费预算数量相对弹性较大, 缺乏透明度;二是教育发展和政府对教育的拨款脱节;三是教育部门无权行使有效的宏观管理权与调控权, 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4. 拨款依据不合理

“基数加发展”实施起来较为简便, 但没有考虑生均成本和规模效益。因此不易克服拨款中的盲目性和制止不正当的开支行为。由于“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新模式所依据的“生均成本指标”是前一年的决算数而非符合本年实际的成本额, 因此仍无法反映当年物价波动对生均成本的影响, 也不能准确地反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5. 收费标准不科学

国外许多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均有明确规定, 如澳大利亚政府曾规定高校基本收费标准为直接教育成本的20%;美国高等院校生均学费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一直在20%左右, 其中公立院校在10%左右, 私立院校在45%~50%之间。学费占高等学校学生直接成本的比例, 印度为18%, 肯尼亚公立和私立学校分别为11%和42%, 印度尼西亚公立和私立学校分别为11%和20%。而我国现行教育法和有关行政规章也均未对学费标准做出明确规定, 《高等教育法》虽然提出了应按国家规定缴纳学费, 但对学费的确定原则、程序、基本依据等重要问题却没有明确规定, 这就导致了操作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6. 多元化筹措政策力度不够

私人捐赠是国外名校重要的收入来源, 哈佛大学至1997年所获捐赠市值高达110亿美元, 麻省理工学院至1998年所获得捐赠市值达36.781亿美元, 耶鲁大学至1999年所获得捐赠市值达72亿美元。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实行了鼓励捐赠的政策。中国虽然也颁布了捐赠法, 但在具体税收政策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企业投资也是高校经费、特别是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大学通过合同研究、专利出让、联合科研、联合培训等方式, 竞相从企业获取经费。对这些投资者, 也应在税制上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另外, 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长期受国家政策的制约, 中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法》也相应规定“设立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因此, 其投资、集资、融资、承包制的合法性都成问题。

7. 生均教育经费总体水平偏低

1998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OECD国家大学生均教育经费平均为11 720美元, 超过1万美元的有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荷兰、挪威、瑞典和瑞士, 最高的是美国, 达19 802美元。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总体水平偏低造成了我国一些高校校舍不足、设备落后、图书短缺、教学业务经费短缺和基本支出难以维持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区域间的巨大差异, 这种矛盾更加突出。

三、完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必须思考的问题

(1) 明确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目标。各级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制度规定, 在“十一五”期间执行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目标。

(2) 明确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责任和分工。在教育财政管理上, 政府的主导地位是显著的, 政府对教育的管理思路和手段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整体发展。因此, 代表政府管理和行使财政权力的各级财政部门, 应当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的要求, 利用价格、税收、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补贴等各种经济杠杆, 通过对各级各类学校经济利益的调整、控制, 引导其经济行为和业务行为, 完成财政管理目标。从预算资金安排、使用和所产生的绩效来看, 各级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在公共教育预算管理体制的运行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 财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财政收入、相关法规和地区发展规划等作出公共支出的总量安排, 在主要的领域或部门间进行支出安排, 如安排多少比例给教育、卫生、科技、公用事业;之后财政部门要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进行对某个部门或领域中的分配, 如在教育部门内, 分配多少给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等;继而教育主管部门在前面分配的基础上, 再将资金分配给各个学校、单位以至关键项目, 以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供给, 维持政策一致性,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级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既分清财权事权, 又相互合作支持, 以保证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3) 完善公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和学生资助制度。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是一种必然选择, 与完善公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相关联的是完善学生资助制度。在国际上, 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开始, 助学贷款就作为支持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资助方式。目前, 世界上共有50多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实施了学生贷款计划。

四、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革新

1. 财政拨款为主渠, 经费逐步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六十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教育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 保证国家兴办的高等教育的经费逐步增长”。《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办学经费由举办者负责筹措”, 可以说, “谁办学谁投资”是我国高等学校经费筹措的基本原则。公立高校在学校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如果资金不足, 应当是由所有者去解决。但中央和地方财政性高等教育拨款占高校总总经费的比重却从1995年的69.32%和72.61%下降到2005年的50.05%和43.12%, 分别减少了19.27和29.49个百分点。如果说中央高校还是以财政拨款为主的话, 哪么地方高校就已经明显为辅了。因此, 应提高教育经费在GDP中的比例。将教育经费预算继续贯彻“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财政支出方案, 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支出占GDP的比重逐步达到国际平均水平。同时, 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 使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总量及生均水平的每年递增幅度, 至少不低于同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2. 促进社会捐资, 实施基金运作

1993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要“改革对高等学校的拨款机制, 充分发挥拨款手段的宏观调控作用。对于不同层次和科类的学校, 拨款标准和拨款方法应有所区别。改革按学生人数拨款的办法, 逐步实行基金制”。教育基金是由社会捐资设立, 由专门机构进行投资运作, 投资收益用于资助教育事业的新型基金。教育基金能在短时间内把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 通过专门机构, 在基金增值的前提下, 以弥补教育投入的不足。从长远来看, 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不断完善, 改革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拨款机制的条件下, 逐步实行高等教育基金制时机已经成熟, 应逐步设立和实行教育基金制。

3. 科学确定教育成本回收政策

科学确定高等教育财政成本回收政策, 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科学确定成本回收水平。提高大学学费虽然对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有益, 但有必要考虑那些处于该系统边缘的人可能受到的影响。虽然中国高校应该收多少费用还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但应根据各地区和各收入阶层的差别来考虑, 将成本回收的水平确定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

(2) 成本回收要与适度收费和建立完善的助学制度相结合。要解决成本回收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导致部分低收入学生因学费问题而上不起学的矛盾, 必须建立和完善助学、奖学制度, 以弥补成本回收带来的负面影响。

(3) 发展民办高校。让民办或私立高校适当引入经济支付能力标准选拔学生, 以满足一部分读得起书的学生的求学愿望。所以私立高校对减轻公立高校的压力, 缓解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与政府不断下降的财政支持的能力之间的尖锐矛盾。

4. 多重目标合理拨款

(1) 公平目标。根据当量学生数和不同类别、不同专业合理的生均成本作为拨款的基本依据, 体现学校之间在占有政府拨款上的公平, 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

(2) 效率目标。根据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利用效率拨款, 以促进学校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逐步建立科学的学校资源利用率指标体系, 作为评价学校资源利用率和拨款的依据。

(3) 效益目标。根据毕业生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 根据学校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效益进行拨款。逐步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作为衡量学校资源利用社会效益和拨款的依据。

(4) 政策目标。根据政府的高教发展的政策拨款:为避免高教引入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 以及由此引起的高教在总量与结构上的失衡, 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政府必须制定并不断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政策, 包括总量发展与结构调整, 并运用拨款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从拨款数量上体现数量控制与结构调整政策。

将上述多重目标合理组合为量化的、客观的、可操作的拨款公式, 并定期调整, 根据综合拨款公式在学校间分配拨款, 其中1为标准拨款基金, 2~4为浮动基金。实施方案:近期内, 拨款分配以公平目标和政策目标为主要标准, 随着时间推移, 逐步提高效率与社会效益目标的比重。因为效率与效益目标量化有较大难度, 而且影响它的因素除内部因素以外, 还有有关体制不到位等外部因素;以现有拨款实际数为拨款基数, 将高教拨款逐年增加的增量部分, 按浮动基金确定;对不同地区、不同隶属关系、不同类别和专业的学校, 在基本拨款公式基础上应有所区别。实施步骤是可先在国家教委直属院校或某一省区院校进行试点, 总结经验、修正方案逐步推开。

5. 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通过产业化来形成教育经费的自身造血功能。 (1) 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办学。可以通过鼓励社会集资的方式利用社会资金, 这其中可以考虑发行教育彩票、教育公债等形式;也可以探讨办学方式的转变, 采取兴办私立学校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学校等办法, 利用社会力量办学。 (2) 应积极倡导社会捐资助教, 不仅对于国内要积极引导, 而且海外同胞历来有关心祖国教育的传统, 要加大对他们的宣传, 积极利用外资。 (3) 学校的后勤要进入市场, 要大力发展后勤社会化。 (4) 要把教育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 在注意提高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质量的同时, 要使其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 (5) 作为非义务教育产品的接受者, 按照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 需要对教育产品的提供者进行付费, 即付学费, 这也是教育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6) 积极推动以高校科研力量为依托的科技型校办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 要走出一条以商养学, 以学促商的路子。

6. 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学生贷款资助体系

要探索银行、高校、社会中介机构协调合作的借贷管理体制, 结合社会信用机制建设, 促进贷款的发放和回收。要加强贷款资助的信息服务, 避免弱势群体得不到充足有效的信息。

7.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国家要进一步鼓励高等学校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 在全面完成正常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础上, 广泛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 拓宽高等教育的经费渠道, 使学校创收收入和社会捐赠逐步占到全国高教总经费的15%~20%, 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为改革开放, 发展社会主义市经济服务。

8. 支持私立高校发展

政府可以采取“赠地”、“赠产”、“无偿租用土地与设施”以及财政拨款的方式, 给予有条件的民办和私立高校实在的支持。国家对于民办和私立高校的教师, 应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与待遇, 留住和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到我国民办与私立高等学校任教和管理。一些公立高校可以进行“转制”的改革, 或创办产权多元的高等教育机构。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引入外资, 建立对外合作机制。

9. 加强评估投入

陕西省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各项标准的规定测算, 公办高校要达到评估标准的要求需投入资金36亿元。在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方面, 在23所需要评估的院校中, 要达到合格标准, 有17所需要投入40 751万元, 其中13所的投入超过1 000万元, 要达到限制招生标准, 有12所需要投入11 645万元。在生均图书投入方面, 要达到合格标准, 有24所学校需要投入10 944.8万元, 要达到限制招生标准, 有11所需要投入1 785.8万元。在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投入方面, 要达到合格标准, 有22所学校投入31.04亿元, 要达到限制招生标准, 有12所需要投入5亿元。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因此, 建议加强评估投入、加大基建经费投入, 安排基建专项款。

1 0. 实行法人治理

一方面, 应该认真借鉴国际上的BOT经验, 继续推进我国高等院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 真正将高等院校承担的后勤工作交给社会兴办, 以减轻高等院校不合理的开支压力, 提高其运营效率。另一方面, 应该根据高等教育的产业化特征, 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 对公立高等教育实行法人化管理。同时, 在继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基础上, 依据高等教育中个人受益程度相对较高的特点, 按照投资与受益的对称性原则, 应该适当控制公立高等院校收费标准, 进一步规范我国公立高等院校向公办民助转变过程中的经营行为。

参考文献

[1]王伟同, 等.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战略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 2004 (60) .

[2]张岩峰.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问题与政策选择[J].科学导报, 2001 (3) .

[3]吴国生.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 2008 (5) .

[4]张耘.完善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的几点思考[N].中国教育报, 2007-10-10 (3) .

3.财政革新 篇三

文化和教育环境越南经济的实质已经从基础上改变,并且带动了社会关系结构的改变。经济增长成就的后面是道德、生活方式、环境污染、传统价值下降等挑战问题。文化环境被严重地损害,这也跟教育问题有关。审美教育是人格形成的一重要部分,但越南却没有一个国家级别的艺术教育计划。越南教育部从小学到初中的教育计划中的艺术知识教育非常贫缺和落后,不给予高中生艺术教育,绝大部分艺术学院缺乏一个给予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公共艺术的计划。公共艺术的空间非常缺少,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不参加发展公共艺术。几乎很少人关注怎么把艺术作品介绍给社会而却更多地关注经商艺术环境。因此很多在越南诞生的艺术作品却在国外存在,作者-作品-公众-专业界的关系是单向关系,不存在平等的对话空间,不存在上面所说的各个因素之的间发展想法和创新行为的互动。将近30年间,美术发展环境在跟随着经商艺术市场的自发性而没有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取向如教育、鼓励和支持、组织与管理等。艺术管理家仍采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领导风格,并且在乎的是机制的利益而不是专业的发展。越南美术有时候几乎有进步并跟上时代。但是现在却仍然卡在一些老问题以及失去了发展方向。经过了30年,越南美术已经暴露出一切的弱点。2

每个艺术家的责任首先是对自己能力的误解加上过度兴奋地鼓励社会审美宽松的发展。把经验和基本思维误解为知识、艺术家的思想。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艺术家的技能和自己摸索是不足够的,他们很难接触快在速改变的越南社会。在这段时间长大的艺术家都有战争、贫寒相随的童年,他们接受战争和后战争的教育。当时,外语教育没有得到值得的关注变成他们接触国际文化、知识的阻碍。几乎没有人得到真正的翰林艺术教育,这就是越南艺术家的不小空白地方。改革开放使社会迅速分化,艺术家也不排在外。我们可以看出来,除了自己蒙着自己,艺术家还被生活压力支配。连续的展览会迫使艺术家拼命劳动,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3

审美观念3.1

思维观念在我们过久封闭的社会背景之下,越南画家没有完整和科学地接受艺术信息,从此没有哲学、美学的基础导致对“美”的认知不完整。美术作品里的固有“唯美”观念阻拦了形成创新的思维。唯美在艺术发展进程中已经不是唯一和太重要的因素。此事我们从复兴到现代艺术都可以看到。十九世纪末,自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派到概念派在西方出现,艺术发展进程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这些艺术派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审美观念,但是在越南印象派之后的艺术观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文凭的观念导致艺术家对自己学习、研究缺乏了尊重。3.2

雕塑技术观念艺术空间的理解过于粗糙和僵硬:博物馆、展览会是作品展示的默认地方,其他空间被视为不存在。实际上很多公共空间、环境可以让艺术发挥其功能(广场、机场、车站等)不更新实线方法:只单纯是一些主流方法如画、印、凿、雕等。此外,媒体、互联网、计算机、播放机、摄像机没有被视为美术的实线工具。材料的概念没有得到完整和科学的理解:只承认物质材料(在绘画中的油漆、真漆、丝等。在雕刻中的铜、木、石等)而不重视非物质材料(文化、历史、政治等)和当代生活的直接材料(任何材料)。4

问题介入方式4.1

主题接入方式从给战争时期的社会宣传的工、农、兵等主题,画家现在改为画风景、静物、少女等。那单纯是回到过去的,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以风景、静物、少女为美术对象。然而,1986年到现在的社会生活实际是信息的迅速而不断变化、人们要面对并必须做出选择的生活新问题等等。这些应该是创造艺术的丰富现实材料、是创新想法的忠实启发,但实际上现实的生活很少被选择为许多人艺术道路的目的。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到在无数的美术大学生以及无名画家的作品里面都仿佛有浪漫、具有诗意的农村、山村风景。另一些被看为更进步一点的画家在宗教外衣下的去寻找“抽象、超实艺术”。越是神秘、模糊越好因为那也意味着越有装饰性,现实的价值几乎没有。没有一位画家敢面对社会实际以及社会在需要的问题。艺术在这段时间的唯一现实或许是回避现实。4.2

语言介入方式在绘画语言方面,继承印度支那时代画家(1925~1945由法国人培养)是逻辑和必要的,但仍然不够。社会生活迅速變化,互联网的出现要求艺术家去学习、更新绘画语言。艺术不仅真实地反映本地社会的心里空间而且还要从区域以及全球文化背景中确定独立的位置,再者,艺术有时候还要求使用自己的语言信号来预报将来的能力。1986年后的改革时期,越南社会和经济有巨大的变化,导致文化环境、社会关系的改变。这要求艺术去摸索、采用新的语言来满足历史和将来。5

结论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越南经济、社会有没有发展、变化,文化艺术仍然是社会预报的日记。那么我们要做出什么才能拥有一个新鲜、创新、人文而宽阔的艺术,给欣赏艺术者带来幸福并对得起前人(李、陈、黎朝时代的美术)。现在只有建立一个拥有科学基础设施、同步和专业的艺术环境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开放和先进的艺术。任凭每个人的努力和互联网的帮助之下,接触全球的文化艺术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越南现代社会现状是艺术的非常丰富材料,其余的事情就看每位艺术家的信心、勇敢心、努力学习和更新态度以及敢于面对自己、面对现在的社会问题。从越南社会阶段1986~2015的实际情况,本人有如下的建议:第一,苏玉云(To Ngoc Van)先生创作肖像,照片中的,美丽而充满着,但身后却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历史悲剧,面对这样一个极具矛盾的人物形象,画家陷入了深思和探索,他深刻理解那一代人的命运,画家要把真挚的情感和良知转换成画面的视觉呐喊, 洁白的衣裙在深色的背景映衬下暗喻了捍卫生命价值的纯洁之美。第二,绘画为一种认知和反驳社会问题的工具和接触现在社会背景的直观方式,正如阮雄山(Nguyen Hung Son)画家(1966)的“劳动市场”作品。第三,阮明光(Nguyen Minh Quang)即本人的 “星星的死亡”作品表示从死亡里意识到生活的有限性、生活的无常是正常。这些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在每个社会关系的价值。最后我自己问自己如果缺少每个画家的贡献,我们能否有一个真正革新的艺术的阶段?很显然,如果我们不开始于乐观的精神,那么什么都不会发生。注释:①Nguyen Thu Giang 提供。②作者图原。参考文献:[1]

越南当代绘画[M].越南河内:美术出版社,1980.[2] Painters in Hanoi:an Ethnography of Vietnamese Art[M]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4.[3] Vietnamese Aesthetics From 1925 Onwards[D] . University of Sydney/Sydney College of the Arts,2006.[4]

From Nostalgia towards Exploration:Essays on Contemporary Art in Vietnam[M] . Kim Dong publishers,2005.[5]

[DB/OL]www.witnesscollection.com.[6]

4.技术革新例子范文 篇四

中国: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2、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壮举。装载着大批援藏物资的列车10月15日陆续抵达拉萨。

3、我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龙芯2号,其单精度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20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0亿次,最高频率为500MHz,功耗为3瓦至5瓦,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其标准测试程序的实测性能是1.3GHz的威盛处理器的2倍至3倍。信息产业部、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合作,建立“中科梦龙”龙芯产业化基地,一条以龙芯产业化为目标的高科技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4、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 北京时间1月18日3时16分,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按照计划,冰盖科考队将在最高点建立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象观测。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盖最高点,是人类南极考察历史上的一次壮举,表明我国南极事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5、全球记载种类最多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 与世界上同类著作相比,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收载植物种类和所含卷册最多,总体编研水平高,是我国近百年来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全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它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共5000多万字,9000多幅图版。

6、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巧妙地对吸附于金属表面的钴酞菁分子进行“单分子手术”,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并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从而实现重要的物理效应,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的广阔前景。《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的论文,并在同期的“透视”栏目中对该成果进行了评价。

7、我国测定珠峰新“身高”8844.43米 国家测绘局宣布了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这组数据是迄今为止国内乃至国际上历次珠峰高程测量中最为详尽、精确的数据。与1975年所测得的珠峰高度相比,最新公布的珠峰高度降低了约3.7米。此次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活动,反映了我国测量珠峰高程的技术水平和权威性,对于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测绘科技水平、促进地球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8、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入地下5158米 经过近4年努力,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胜利竣工,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成功深入地下5158米,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这标志着我国“入地”计划获得重大突破。这也是当前正在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20多个项目中最深的科学钻井。

9、能在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研制成功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直径只有200纳米,装载的药物在沿途不会泄漏,直到引导到了某一个特定的疾病靶点、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才释放出来,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完成用“运输车”装载消炎、止痛、抗癌药物的装载控制释放和定向传输的实验。这项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上。

10、最高分辨率“中国数字人男1号”诞生 南方医科大学构建完成的“中国数字人男1号”,高效数码相机像素达2200万,图像分辨率为4040×5880,是目前世界上0.2毫米虚拟人切削中分辨率最高的数据集。此外,按60兆一帧释放,该数据集的数据量超过540千兆,为世界之最。“数字人”在医学、航天、航空、影视制作乃至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另外:

1.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6年9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进行的首日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电流大于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2.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组围绕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在纳米结构的探索、组装规律和单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产生国际影响。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

3.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的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在《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的“西藏大气簇射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积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亿观测事例的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物理学家合作发表了有关高能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线等离子体与星际间气体物质和恒星共同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最新结果,这些实验观测的前沿进展被审稿人誉为宇宙线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4.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40.1%,丙烯选择性39.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5.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处理器,也是祖国大陆地区第一个采用90纳米设计技术的处理器。中科院计算机所研制的龙芯2E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1.0GHz,实测性能超过1.5GHz奔腾IV处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点,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龙芯2E处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围内。“十一五”期间,龙芯处理器将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6.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

水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江河湖库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水体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监测技术实现水体污染遥测,系统集光学遥感技术、光谱学、分析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实现对水体多组成份有机物的在线遥测,发展和提高了我国水体污染在线遥测的技术水平。

7.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8.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9.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10.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评论 | 20 5

2013-04-23 18:22 热心网友

两院院士评选出的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2、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壮举。装载着大批援藏物资的列车10月15日陆续抵达拉萨。

3、我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龙芯2号,其单精度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20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0亿次,最高频率为500MHz,功耗为3瓦至5瓦,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其标准测试程序的实测性能是1.3GHz的威盛处理器的2倍至3倍。信息产业部、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合作,建立“中科梦龙”龙芯产业化基地,一条以龙芯产业化为目标的高科技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4、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 北京时间1月18日3时16分,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按照计划,冰盖科考队将在最高点建立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象观测。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盖最高点,是人类南极考察历史上的一次壮举,表明我国南极事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5、全球记载种类最多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 与世界上同类著作相比,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收载植物种类和所含卷册最多,总体编研水平高,是我国近百年来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全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它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共5000多万字,9000多幅图版。

6、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巧妙地对吸附于金属表面的钴酞菁分子进行“单分子手术”,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并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从而实现重要的物理效应,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的广阔前景。《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的论文,并在同期的“透视”栏目中对该成果进行了评价。

7、我国测定珠峰新“身高”8844.43米 国家测绘局宣布了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这组数据是迄今为止国内乃至国际上历次珠峰高程测量中最为详尽、精确的数据。与1975年所测得的珠峰高度相比,最新公布的珠峰高度降低了约3.7米。此次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活动,反映了我国测量珠峰高程的技术水平和权威性,对于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测绘科技水平、促进地球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8、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入地下5158米 经过近4年努力,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胜利竣工,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成功深入地下5158米,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这标志着我国“入地”计划获得重大突破。这也是当前正在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20多个项目中最深的科学钻井。

9、能在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研制成功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直径只有200纳米,装载的药物在沿途不会泄漏,直到引导到了某一个特定的疾病靶点、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才释放出来,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完成用“运输车”装载消炎、止痛、抗癌药物的装载控制释放和定向传输的实验。这项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上。

10、最高分辨率“中国数字人男1号”诞生 南方医科大学构建完成的“中国数字人男1号”,高效数码相机像素达2200万,图像分辨率为4040×5880,是目前世界上0.2毫米虚拟人切削中分辨率最高的数据集。此外,按60兆一帧释放,该数据集的数据量超过540千兆,为世界之最。“数字人”在医学、航天、航空、影视制作乃至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另外:

1.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6年9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进行的首日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电流大于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2.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组围绕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在纳米结构的探索、组装规律和单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产生国际影响。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

3.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的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在《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的“西藏大气簇射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积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亿观测事例的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物理学家合作发表了有关高能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线等离子体与星际间气体物质和恒星共同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最新结果,这些实验观测的前沿进展被审稿人誉为宇宙线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4.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40.1%,丙烯选择性39.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5.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处理器,也是祖国大陆地区第一个采用90纳米设计技术的处理器。中科院计算机所研制的龙芯2E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1.0GHz,实测性能超过1.5GHz奔腾IV处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点,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龙芯2E处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围内。“十一五”期间,龙芯处理器将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6.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

水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江河湖库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水体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监测技术实现水体污染遥测,系统集光学遥感技术、光谱学、分析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实现对水体多组成份有机物的在线遥测,发展和提高了我国水体污染在线遥测的技术水平。

7.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8.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9.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10.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袁隆平1930.9.1-1953年,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与西南师范大学 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4艘载人飞船。这是第一次将中国女航天员载入天空。

2013年1月26日,中国自主发展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

5.高考改革新方案 篇五

江苏省教育厅于2月23日上午10:00召开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沈健厅长通报江苏省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动向,其中包括社会瞩目的高考新方案。

实施“3+3”模式 选考科目调整为“6选3”

在高考科目设置方面,和现行高考方案相比,江苏省普通高考统考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保持不变;选考科目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即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选考科目,并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高考综合改革20xx年启动 20xx年正式实施

教育部明确江苏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为20xx年,并要求于20xx年6月底前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根据这一要求,江苏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应该是从20xx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起开始启用,在20xx年普通高考中正式实施。

考生可享受同一必考科目两次考试机会

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包括1个整体方案和5个具体方案。整体方案是《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具体方案包括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等5个方案。

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方案是严格遵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节点和制度框架内,结合江苏省省情和教育实际,并在总结以往高考改革经验、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制完成的,力求体现国家要求,具有江苏特色。

在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方面,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做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的要求,江苏省实施了招收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确定了实施区域。

在改进考试形式和内容方面,和现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相比,江苏省将开齐开足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13门科目均列入必考科目范围,江苏省考生在高中期间可以享受同一必考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

在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方面,严格执行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关于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要求,自20xx年起,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的考生加分政策;自20xx年起,将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调整为“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

在改革监督管理机制方面,江苏省将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省招委会各成员单位的考试招生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分工协作机制,完善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6.企业文化,从何革新? 篇六

原来的文化理念有些用不了,原来的做事方式现在行不通了,员工的凝聚力没有原来强了,企业的文化要进行系统提升了。

某晚,与一地产公司老总喝茶,谈到他公司发展情况,叹曰:经过几年发展,我们公司由原来的单一项目公司发展到如今的多项目、跨地域公司,由原来单一的房地产开发到如今的集开发、销售、物业、信息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加上现今地产品牌的作用日渐凸出,我发现必须对企业的文化进行系统提升,因为原来的文化理念有些用不了,原来的做事方式现在行不通了,员工的凝聚力没有原来强了。

其实,这个老总的企业文化变革问题是现今很多发展中的企业面临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企业需要进行文化革新呢?

文化革新企业的类型

引发企业进行文化革新的原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

内因如公司业务/产品线变化、公司业务范围(地域)发生变化、公司领导人发生变迁等等,这类企业大部分属于快速发展的企业。如上文提到的那个地产公司,由于产品线和业务范围都发生了变化,导致公司的管理、经营方式发生变化,人员构成和思想、理念也跟原来不一样,因此必须进行文化的革新,以适应新的形势。

外因如政策变化、社会观念变化、技术革新、经济发展、竞争环境变化(如竞争加剧)等等,这类企业即遭遇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企业。在外因的作用下,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应对竞争,必然会对企业的战略、运营模式、竞争策略等等进行相应的变革,而变革能否成功,关键在战略的执行力,而执行能否到位关键在人员的思想、认知是否到位,而决定人员思想、认知的就是企业文化。因此变革要从心开始,从思想开始,从文化开始。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还有一类需要进行文化革新的企业,那就是发展十年以上但没有系统进行过文化梳理的企业。在中国,10年以上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非常不易,但是如果发展10多年还是很小的企业就更不易了。民营企业的文化核心基因是老板的思想和观点,而且大部分企业的原始文化基因是:忠诚、勤勉、敬业。然而经过10多年的发展,企业如今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也大不同前,企业需要建立的是一种新、特、快、适的文化,对员工的要求就偏向于智慧、科学、专业、沟通等。同时为了凸现企业的品牌形象,必须要建立与品牌一致的员工、服务和文化形象,如果不进行文化的系统梳理,企业的发展必将遇到重重阻力。

那么文化革新的方向在哪里?

优秀企业的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革新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文化应该起到的作用。企业文化的作用既不是万能的,也不应该被低估,但它可以在企业管理中也发挥着其他的东西无法发挥的作用:

一、指引方向,告诉员工企业存在的意义,企业未来将为成为怎样?让所有员工恪守着共同的价值观念,知道哪些是应该奉行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从而形成合力,减少冲突,使广大员工为实现崇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凝聚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要得到人心就必须首先懂得人心,建立人性化的企业文化。

三、激发潜能。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勇敢面对承担问题、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创新负责解决问题,让员工在团队中学习,在创意中成长。

四、规范行为。制度缺陷,文化弥补。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职责在制度上难免会有空隙或者是重叠之处,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文化。老板不可能时刻监督基层员工,更无法时刻监督跨地域的管理者,让他们积极主动工作的是建立在道德、信仰、职业素养上的文化“软约束”。

五、保障品牌。企业形象对外是品牌,对内是文化。品牌是外部利益相关者长期对企业产品、服务、人员等品牌接触点认知的结果,而提供产品和服务关键在企业的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内部员工,使他们提供一致的、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保障品牌的成功。以上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和建设目标。然而,为了弄清企业文化革新的方向,还必须了解优秀的企业或者说成功品牌的企业文化有哪些特征,以此为我们的企业文化革新提供借鉴。

通过对国内外成功品牌的研究,发现他们在文化上有着以下六个共同的特征:

一、有着伟大的梦想

品牌的本质是梦想,梦想是企业经营比“人、物、钱、信息”更贵重的资源。一个清晰的、独有的、能够振奋人心的品牌梦想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这个梦想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就是企业的使命和愿景。

伟大的品牌都有着伟大的梦想。耐克“立于体育之巅”、宝马“全力以赴”、沃尔玛“给穷人提供跟富人同样的购物机会”、雀巢“像母亲一样喂养世界”、蒙牛“强乳兴农”„„让全体员工乃至客户、合作商知道并产生认同的梦想才会产生无穷的魅力。企业领导人是梦想的发起人,但是这种梦想不能只停留在领导者的心中。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老板说自己的战略和愿景很清楚,但是自己的员工确比较模糊,这样上下就难以形成合力,文化的作用力自然会削弱。

二、以顾客为导向

文化应该为企业发展服务,为企业品牌建设服务,因此必须以客户为导向。以客户为导向就是建立客户导向理念和文化,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的预算、计划、控制、管理、经营体系,以此保障客户的利益,实现企业的发展。

以客户为导向必须根据客户的需求和生活形态,确定品牌的形象和价值定位,采用有效的沟通策略,实施高效的品牌沟通机制和沟通渠道、方法,通过内部文化塑造管理好品牌接触点(如企业网站、刊物、宣传片、名片、员工形象、服务、俱乐部等等),使得品牌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以客户为导向关键是客户实际怎么看待我们,而不是我们以为客户怎样看待我们或者我们希望他们怎样看待我们。

三、以员工为核心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是内部的员工。只有真正了解、尊重他们的真实需求,了解了他们对企业真实的看法和期望,文化建设和革新才能有的放矢,提出能指引方向、凝聚人心、激发潜能、规范行为、保障品牌的文化体系。

四、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与企业品牌核心价值一致

品牌的核心价值定位是我们希望外界对我们品牌长期、一致的认知,而要想真正建立这种形象的品牌就必须通过内部品牌的塑造,用相应的文化来指引、约束和凝聚员工,让他们自发的采取我们和客户所预期的行为。一个老说假话、承诺不兑现的企业不可能建立诚信的品牌,一个奖励创新、不追求创新所犯错误的企业才能保证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逐步建立创新的品牌形象。

五、学习型企业

伟大品牌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善于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为建立学习型企业而不懈努力。

客户是创新的根源。伟大品牌建立了快速、高效的客户跟踪机制,定期对客户进行调研,了解客户对品牌的评价和期望,找到品牌差距,洞察客户生活形态,把握客户需求方向,提前做好满足客户需求准备。

六、责任型企业

伟大品牌讲究伦理,关注社区、国家和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英国石油公司BP、壳牌石油SHELL每年都发布《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中国地产界中城联盟成立“治沙基金”关注阿拉善盟的绿化和环保问题,当纹川地震后苏州工业园区的网站上大半个窗口滚动播出地震情况,呼吁大家共同救助„„这些企业的形象因此赢得了外部的尊重,也赢得了内部员工的心。

以上六点尽管不是优秀企业文化相同点的全部,但却是最主要的相同点,为梦想建立伟大品牌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最后,文化革新具体实施的步骤是怎样的呢?

对文化革新企业的建议

根据以上对企业文化革新的分析,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革新时可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一、洞察——找到文化的症结

“对症才能下药”。如上文所说,为了最大的发挥文化的作用,必须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全面的审计,包括:

1、对企业战略进行梳理,并分析战略对企业文化的要求;

2、对文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到历史成因;

3、员工对企业文化现状的评价和期望,找到其中的差距;

4、对企业品牌战略和定位进行梳理;

5、对行业品牌和文化进行梳理;

6、对下属企业文化进行分析,使之与未来的文化体系相融合。

通过以上分析,找到员工对文化建设不满意的是什么?期望是什么?他们真正的需求在哪里?企业的战略、品牌对文化建设有哪些要求?未来文化的方向是什么?原有文化中哪些是要保留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现在必须做哪些改变?改变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力?

弄清楚以上问题就知道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难点和解决方法。

二、破冰——让大家动起来

“没有人会拒绝改变,但所有人会拒绝被改变”。解决排斥心理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认同到改变的意义、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领导要保持一致意见,并不断宣传、宣贯变革思想;

2、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3、利用媒体、网站、杂志造势,营造紧张、危机氛围;

4、让大家模拟、体验不变革带来的结果。

这四种方式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最方便的方式,被广大企业所采用。

三、登高——提升远见的文化体系

在全面系统的文化审计和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出独特的企业文化体系。

1、文化体系必须立意高远。必须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看问题,必须适应并帮助公司未来的发展,必须面向国际。

2、文化体系必须实效。文化是为企业的品牌和发展服务,因此企业文化体系必须与企业战略相匹配,与品牌相一致,并用实际来检验文化的效果。

3、文化体系必须全面。文化体系必须包含企业理念系统、行为系统、企业文化推广系统、企业文化组织保障系统等在内的体系。

4、文化体系必须为员工所接受。只有被接受了他们才能认同、才能按照这个文化约定的方式进行执行。

当然,做到以上几点不容易,需要专业的人员与公司相关成员一次次地共同研讨、碰撞。

四、落地——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

当企业文化体系建立后,万里长征才刚刚起步,随后要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进行大量的宣传、贯彻工作,以促进新的文化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保障工作:

1、领导保障。领导者要努力宣贯新的文化体系,要身体力行,按照新的文化体系要求自己和他人,做好表率。

2、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的企业文化管理组织,大家分工明确,把企业文化的触角伸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和角落,让文化落地生根。

3、资源保障。文化建设需要投入相应的资源,包括资金资源、时间资源、领导重视资源等等,保障企业文化的开展。

4、制度保障。必须对企业文化管理内容、各个企业文化岗位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规范企业文化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

在做好以上四个保障的同时,要科学进行企业文化的推广规划,策划相应的事件,做好培训工作,制作培训和学习材料,让文化在员工心中生根、发芽。

7.教务改革新思路 篇七

一、建设开放式管理体制

传统的高等院校管理体制还延续着政府管理体制的模式,上下级观念明显,事务分配明确,经验证明这种管理体制在学校建设初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以一个有眼光、有谋略的领导者担任关键职位,带领着一群有志之士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可是社会发展迅速,社会体制不断改革,多元化越来越明显,如果仅以一人或少数人之谋略带动学校发展显然是不合理的。建立学校的目的是为国家各个方面培养相关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要与时俱进、全面发展。上至高层管理,下至师生队伍,都要以团队模式进行改革建设,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优中选优,达到开放式管理体制建设,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

1. 信息传达迅速、公开。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的流通将对无论是政府、高校还是企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的迅速传达是一个团队发展的关键,建设一个高效的信息传达机制将有效提高学校的综合管理能力。信息传达的及时性保证了发展的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趋势,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教学秘书工作的时效性主要表现在所有的教学准备工作必须在教学活动实施前准备就绪,讲究效率,不做无效劳动,不做重复工作,争取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教学效应的最佳发挥。另外,一所高校的发展还与他的信息传达公开性密不可分,信息的公开既可以让每一个管理者、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也可以让在校人员进行高效率的工作、学习,信息传达的公开性保证了一所学校的透明度,也可以为学校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2. 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

作为学校的管理模式应该脱离传统的绝对服从上级的模式,高层管理作出的决定往往着眼于学校的整体建设上,有时忽略了所作决定具体实施的可行性,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以确保学校的建设在整体和局部上都达到合理的改进。对于高层管理团队公开的信息要做出合理的反馈,对于正确的决定给予肯定,对于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减少了错误决定实施的往复过程,保证了发展的有效性。职工大会是反馈机制的最好方式,现在所要做的重点是要深化各种机制的有效性,不能只是走个过场,重在质量。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将对学校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更新教学秘书职责观念

对待教学秘书职责的传统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提高,教学秘书一职不同于其他职业中秘书一职,不应只处理一些日常琐事、上传下达,所涵盖的任务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适合高校的发展趋势。教学秘书既是基层的管理者,又是面向师生的服务者,同时也是联络者。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其管理、服务、协调的工作职能。我认为要想充分发挥教学秘书一职的重要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更新。

1. 提高任务的具体实施能力。

作为连接高层管理和师生的枢纽,教学秘书的职责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充分发挥该职位的重要性,首要一点就要不断加强任务的具体实施能力。高校高层管理作出的决定或者方针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实际的实施中需要对上级精神进行一定的细化,细化的好坏往往是学校发展道路中的成败关键,只有实施的好才能说明方向的正确性,否则即使是一些正确的、适应发展趋势的建议也将不能得以实施,成为学校的损失。因此,对于抽象精神的理解能力和细化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学秘书职业能力的首要指标。

2. 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总结能力。

枢纽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另外一个地方,那就是对于教学工作的总结能力。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准之一就是这个学校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越强,所培养出的学生具备的能力就越强,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才能担当更重的职责。因此,需要不断对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调整的首要工作就是对问题的总结,总结越有深度、越全面,问题暴露的就越完整,为学校的发展指引明确的方向,学生满意、老师满意,一所高校才完成了最基本的任务。由此可见,教学工作中的总结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学秘书职业能力的另外一个标准。

3. 全面提高教学秘书在职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如今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在岗人员的综合素质都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综合素质的高低往往是决定在岗人员能否更好地完成自己职责的关键。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分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学秘书岗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学秘书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对学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秘书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的提高,责任感强和奉献精神、业务素质的提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心理素质的提高,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勇于面对挫折、创新能力的提高,坚持实干的精神。综上,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将会有利于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效率,使其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确保各项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以上主要从管理体制和教学秘书的工作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一所高校来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道路上需要所有管理工作者和全校师生做出应有的贡献,仅有贡献还不行,还需要所有事务的实施上具有相当高的时效性,效率越高,发展得越快。教学秘书作为连接管理层面和师生的纽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岗人员能力越强,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培养、老师的提高起到的作用越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管理体制和教学秘书职责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一流的高校,才能培养出更高层次的学生。

摘要:“教学是立校之本, 科研是强校之路”, 教学工作已经日益成为高校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工作的好坏, 进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基层的管理者、联络者和执行者, 教学秘书在保证教学正常运行、维护高校教学秩序的建立起着桥梁和枢纽作用, 因此, 探讨教学秘书的管理机制和职业能力, 为以后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岗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8.会员计划革新 篇八

现在,即使经济复苏,顾客消费结构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企业必须针对这一变化调整会员计划。新型的会员计划要能够在销售终端提供个性化的优惠或积分兑换,这种实时的、具有针对性的营销能帮助增加会籍制和零售商品牌顾客的忠诚度以及销售额,同时显著降低获得和保留顾客的成本。

另外,很多机构在尝试简化会员计划,从而不至于产生过高的营销预算。简化入会过程;消除会籍费用;提供短期奖励,而不是参考积分;对不景气时期加入会的顾客提供额外的奖励。这些激励制度非常有效,可以保证会员计划持续发挥作用。

维护忠诚顾客

为了让顾客可以区分不同会员计划,与竞争对手的计划比较后有所偏好,企业要采用一些战术,例如追踪顾客行为,从而了解顾客并清楚他们的具体需求。应用正确的话,会员可能会是经济回暖之后树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快速制胜的步骤包括:

认识顾客:收集顾客的相关数据,建立一个全面的数据库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关键的是,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保持与顾客的联系会让他们感到有归属感,同时可以提醒他们有哪些新选择。

保持忠诚营销预算:忠诚营销是可衡量的。与其他大众营销手段的开支相比,忠诚营销的预算更容易证实是有效的。实施成功的话,会员计划有利于在现有顾客基础上实现利润最大化,并吸引新顾客。

鼓励合作:共享会员计划越来越广泛,企业意识到,在共享会员计划时,预先投资较低,并且可以接触到更大的顾客数据库。多方合作有助于提高会员计划的效果。

会员计划新方案

忠诚的顾客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要增加这些顾客的数量,就需要善待他们。会员计划的持续革新对改善顾客体验至关重要。新一代的会员方案需具备如下优势:

投其所好、有针对性的奖励:发卡人和零售商将可以追踪并分析顾客购买行为等信息,以在销售点终端实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奖励。通过在正确的时间向目标顾客提供合适的优惠和奖励,从而避免了浪费,最终带来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并增加购买。

降低营销成本:通过批发商在销售点终端提供个性化的推广,降低运营成本,比传统营销推广手段效果更好。传统的方式是通过直邮或其他大众广告手段向广泛受众进行推销。

方便参与:顾客可以选择任何支付卡来自动入会并参与某促销活动,包括一些提供额外奖励的卡。

购买时兑换:顾客现在可以在销售终端实时积分、储值或兑换奖品。这种功能补充极大地改善了银行和零售商的传统会员计划。

上一篇:剪彩程序下一篇:10公里徒步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