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专业就业前景(14篇)
1.中药制药专业就业前景 篇一
中药经营企业、医院中药房、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和中药养护等相关部门,中药生产企业、医院、药检部门的中药检验及其它与中药有关的单位部门,从事中药材栽培、中药商品购销和管理、中药加工炮制、中药养护、中药检测、制剂生产、调剂、质量监管等工作。
中药制药本科就业方向有哪些
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还不错,毕业生主要在中药经营企业、医院中药房、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和中药养护等相关部门,中药生产企业、医院、药检部门的中药检验及其它与中药有关的单位部门,从事中药材栽培、中药商品购销和管理、中药加工炮制、中药养护、中药检测、制剂生产、调剂、质量监管等工作。
中药制药本科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1. 掌握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产的基本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
2.熟悉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关键因素;
3.了解常用生产设备的结构、使用和日常维护;
4.具备常用中药制剂生产制备的职业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产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5.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中药制药本科实践与实习
包括制药工程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等。
2.中药制药专业就业前景 篇二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于2001年设置中药制药专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就业岗位群分析, 使学生初步具备中药制剂的制备、调剂、质量控制的能力[2],并能胜任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技能性操作岗位及管理岗位等。 通过对该专业知识、 能力及素质结构分析,《中药化学》为其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在中药专业知识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中药药剂员职业资格考试中,中药化学为其考试内容之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中的黄酮、生物碱、蒽醌、香豆素和木脂素、皂苷、强心苷、萜和挥发油等常见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3], 能采用合适的方法提取分离中药中的各类成分,并且进行检识。
1目前中药化学教学现状
中药化学需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作为前期基础课,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学生普遍反映化学基础差,且化学成分结构、理化性质等方面对高职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习本门课程难度相当大,学习兴趣不大。 就教师而言,上课容易出现“一言堂”,几乎就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学生被动式学习,授课效果可想而知。 我校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化学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践课32学时,理论、实践几乎各占50%,但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先理论再实践, 学生无法将理论更好地融入实践,操作过程中只是机械的重复验证性实验,缺少主动性思考过程,更多的情况下只是问该做什么,而不去想为什么。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我校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中药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教育现状迫切需要进行中药化学的教学改革。
2项目教学法在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2.1关于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最早源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得合著的《项目教学法》,德国引进后制订了 “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法规,并开始应用于现代职业教育[4]。 项目教学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而改由学生和实践项目为中心,由教师或师生共同制订相应教学内容的项目并且完成这些项目[5]。 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形式,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演示讲解、现场点评、 师生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根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在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并以此来推动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环境与模式改革,用全新的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死读书、读死书,而是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可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2.2课程设计思路
本着“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服务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方法适合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思路[6],采用项目教学法 ,结合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未来岗位群、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确定适合学生学情的项目及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与未来工作岗位的零对接。
2.3课程教学目标
2.3.1知识目标掌握中药中八大类化学成分生物碱 、 黄酮、蒽醌、香豆素、木脂素、强心苷、皂苷、萜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及必备的理论知识,并了解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存在、分布及生理活性及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新技术、新方法。
2.3.2技能目标能熟练根据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分离的步骤和方案,并可采用化学检识法初步鉴别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技术。
2.3.3素质目标具备科学严谨的学术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信息获取能力,利用书籍或网络获得相关信息,并经归纳整理,能够解决岗位实际问题;具备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达到目标。
2.4教学项目的选择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如何针对所选的教学内容及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是问题的关键,既要保证教学的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同时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项目的选取上一定要注意难度,项目不能太大、太难,必须保证学生在必要的指导下顺利实施。 同时项目的设计既有以小组为单位的大项目,也有以个人为单位的小项目,或者有些项目二者兼有。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教学质量评价的环节既可体现小组的团结合作,也可体现个人的实际操作水平,避免出现小组中某些或某个学生参与度不高,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 比如,皂苷的提取与检识方法,在项目设计中,以三七中皂苷为例,采用甲醇回流提取并回收溶剂,取适量三七皂苷的甲醇提取液, 进行Liebermann-Burchard反应的定性检识。 操作过程中,三七皂苷的提取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而理化反应检识可单独评价。
当代职业教育目标,将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内容分割成两大模块,八大项目。 两大模块分别是中药提取分离方法、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八大项目分别是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木脂素、强心苷、皂苷、萜和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技术。 对每一项目进一步分割成适合教学基本目标的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设计基本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实施项目化教学。 通过子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达到对应知识点的理论要求及能力要求。
以生物碱为例, 生物碱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已知生物碱种类约10 000种, 是中草药中最为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如黄连、苦参、防己等均含生物碱,且为其重要的活性成分。 生物碱结构种类很多,性质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时通常感到难度很大,学起来很吃力。 我校在过程中选用项目《一叶萩中一叶萩碱的提取、分离和检识》进行教学,通过一叶萩碱的提取和分离来掌握生物碱的基本性质和一些提取 分离方法[7]。 见表1。
之所以选择一叶萩中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是因为过程中用到了渗漉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索氏提取法等多种方法, 而且通过分离可得到一叶萩碱的单体,学生实验结束后直接可看到成果———一叶萩碱的浅黄色结晶,更为直观,也更有成就感。 据笔者了解, 多家同类院校在生物碱一章中多选择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作为实训项目, 过程中包括酸溶碱沉、盐析的操作,而且得到的是小檗碱、黄连碱等生物碱的混合物,无法得到单体。 相较而言,一叶萩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技术所呈现出来的是更多的实验操作,成果显著而直观,可说是生物碱一章的经典实训项目。
2.5教学实施过程
将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每班学生30名左右, 分成8组,每组3~4名,明确各组分工及成员分工。 教学过程包括创设任务情境、知识铺垫、制订方案、项目实施、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完成既定任务,并进行组间及组内讨论、 组间互评及对每组学生进行教师评价,总结记入成绩。 如以上述一叶萩碱的提取分离为实例, 首先布置查阅文献,确定提取分离路线。 开展组内讨论及组间讨论,并适时教师介入点评。 根据模块———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确定索氏提取法的操作要点及对应分值。 观看视频,并对既定评分标准进行修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自评、组间评分或随机抽调几人为评分小组进行打分。 操作结束后各组进行讨论,总结心得。 教师随即抛出问题,引导学生重新回忆操作过程及要点难点, 如索氏提取法的优点和操作要点, 为什么树脂先经碱化后再用石油醚索氏提取。 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索氏提取法及生物碱的提取分离的操作过程, 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 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 教师扮演的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给予必要时适时、适度的指导,避免出现将项目教学法的课堂沦为把理论课搬到实验室中的尴尬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同学生的交流,既包括课前交流、课堂交流,也包括课后交流。 有些同学在专业学习、课程学习及未来就业形势或生活等方面产生困惑时应及时解惑,鼓励健康向上的行为及观点,及时纠正片面或偏激的行为;课堂交流主要指在授课过程中耐心解答随堂产生的疑问并配合学校德育部门及时解决;课后交流主要指课后或学生毕业后做到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本门课程学习情况或行业应用情况,并及时对教学环节进行改进完善。 教学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知识的生硬传授,所谓教书育人,不仅仅要达到学习目标和技能目标,还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8]。 目前许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主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学改革上,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培养,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6教学手段
目前全国各大院校在中药相关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除传统的教学模式外,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9]、任务型教学法[10]、TDL教学法[11]、感官刺激法[12]等多种方法应用其中,提高授课效果。 但由于中药化学教学内容很多,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各种方法各有利弊。 在中药制药专业的授课过程中, 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方式,并且在必要阶段辅以其他方法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可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另外,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参与国家教育部主持的药物制剂专业的资源库建设,可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充分利用既有的网络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开展教学。
2.7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下,采用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 实践课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及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实践课采用各类化学成分的理化检识操作,期末考试为闭卷答题所得的分值,三部分所占比例为20%、20%和60%。 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考试发挥不理想带来的成绩不好的情况。学生参与并完成项目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为此,笔者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并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权重,弱化终结性评价,以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13]。 改革后的教学评价方式更为灵活、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间评价、教师评价及期末考试四部分,理论考试的比例也下调至40%。
3中药化学教学改革未来发展目标
3.1教材建设方面
在现行版本的中药化学教材中,糖和苷类单列一章,但在历年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涉及很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而且在以后各章节教学中,有些重点内容反复提及,如糖和苷的检识反应———Molisch反应。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直接将其打散,揉入其他各章。 如在黄酮一章中,选用 “槐米中的芸香苷提取 、分离和检识 ”为例 ,将芦丁的检识方法作为子项目,采用Molisch反应进行检识,从而将抽象的方法作为一个可操作、可以直观观察到结果的形式出现,令学生更加印象深刻;再比如苷的水解反应是一个难点,将其结合到强心苷的酸水解反应中,两方面内容互相补充,互相说明,授课效果更好。
另外,现在许多教材虽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进行编排,但许多内容根本不适应教学,一些有效成分的提取只是参见以前版本的教材。 比如,甘草中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实际在操作过程中很难得到甘草次酸单体。 笔者近几年也多次参与《中药化学》教材的编写工作,但是关于项目教学法的内容也在逐渐摸索中,未来期待能编写更适应当代职业教育的《中药化学》教材,而不仅仅是拘于编排形式的变化。
3.2教学项目的设计
教学项目的设计应注重与药物分析、中药炮制、中药药剂等学科的融合,通过开设学科交叉的项目设计, 使学生做到中药学知识的系统掌握, 而不是死学硬学。 目前开设的实验多与现代工业化药企的生产差距较大,所以未来将开展与更多家药企合作,通过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制订教学项目,真正实现工学结合[14]。
3.3师资建设
中药化学的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和不断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教学流程设计和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 教学模式的改变带来的成果毋庸置疑,但笔者想说的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同样重要的是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许多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经试讲、面试、考试合格后即可具备教师资格,从一个学校走向另一个学校,没有企业生产经验[15,16,17,18]。 笔者认为教师应不仅仅拘泥于校门之内,拘泥于学校的实验室,更应该走向药厂,结合生产一线强化实践技能。 目前许多高校教师走向工作岗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形式,企业出于生产效益、风险预估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愿让实践者参与其中,教师专业素质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可想而知。 期待以后更多院校和药企关注此类问题,使教师真正具备双师资格。
4小结
项目教学法在中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地位无可替代,但实施起来问题较多,诸如每年学生情况不同,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是一线教师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课堂气氛沉闷、把理论教学搬到实验室中的情况,同时,教学评价方法也应逐步完善。 怎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需不断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全国多所职业院校在《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的教学过程中相继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但辽宁省可说寥寥无几,故此次教学改革除可填补这一不足之外,也期待在前人的基础上更为创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摘要:根据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现代高职教育特点,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在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式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本文就课程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项目和任务的设计、实施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成果及未来发展目标等方面阐述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以提高授课效果、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中药制药专业就业前景 篇三
关键词: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65-02
一、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部半湿润、半干旱、干旱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大,过渡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道地中药材品种。目前全区中药材品种有1500种之多,资源蕴藏量在1.1万吨以上。在全国重点普查的363种常用中药材中,宁夏就有157种,占普查品种的43.3%。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盛誉。宁夏由此被国内中药界公认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色的天然药库,具备发展中药产业的资源基础和优越条件。同时涌现出了以启元国药、伊正回药等为代表的中药企业,以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沃福百瑞等为代表的以中药为基源的营养保健品企业,以国老富民农业产业股份公司、隆德县西北药材公司等为代表的从事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及外销的农工贸一体化企业。探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涉及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到中医药服务业的产业链。中药产业被列为宁夏区域的支柱产业。宁夏中药现代化产业开发科研成果已逐年增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对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及专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中药科研的学科带头人固然缺乏,但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管理人员、生产技术工人也是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2010年我院根据产业需求适时开设了宁夏地区第一个高职院校的中药技术专业。依托国家百所示范院校专业群建设,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初具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中药生产技术”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为把本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建了“工学结合、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课程改革并已初见成效,教师队伍建设已具一定规模,建成了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及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①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工学结合、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②为了促使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环境更加贴近,与企业、研究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应及时调整本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基地的设置及功能。
二、借助“宁夏中药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的科研优势,探索“教研产、多主体”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宁夏中药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是宁夏科技厅于2011年批准的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科计字[2011]28号文)。“中心”围绕宁夏重点道地中药材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以构建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平台为核心,以中药饮片的炮制加工、特色中成药、中药兽药和中药保健品研究开发技术和工艺为目标,产业化关键技术熟化配套和集成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实行产学研结合,培育产业创新联盟,力争为宁夏中药种植,加工企业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企业的核心竟争力;力争培养造就一批产业急需的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企业技能型人才;力争研究开发出一批特色中药原料药、中药制剂、中药兽药、中药保健品及高效饲料等,引领带动宁夏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的发展。“中心”是迄今为止全区唯一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的工程中心。十二五期间,宁夏中药产业将以高端化、规模化、集成化的模式,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大发展。围绕着这一目标,新的技术、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将逐渐应用到中药行业的发展中,因此中药行业的从业人员除中药科研的学科带头人外,生产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是既懂中成药成型工艺、中药制剂机械、中药炮制等知识,又熟悉新技术、新剂型在中成药的应用,在实践能力上偏向于综合型和创新型,从而能对现代化的中药生产应付自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即在先进的生产线上既能负责工艺技术,又能对现代化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改造能力的人才。针对宁夏中药行业这一支柱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借助“宁夏中药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的人才优势、科研创新环境的优势,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模式的创新,改革我院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研产、多主体”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教”:在校内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素质拓展等课程的学习,训练和培养其操作技能及职业素质。“研”:在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同时,以科研助手的角色参与“中心”项目的研发,提高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产”:学生通过在校专业理论、技能的学习,以及在“中心”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并通过企业顶岗实习,进一步提升职场素质。“多主体”:教研产相结合,形成以学校、科研中心、企业及行业多主体参与人才培养一批中成药制造业、中药种植、中药销售、中药物流等领域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提高宁夏中药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从而带动中药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建立集“教学、研发、生产、服务和就业”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
针对中药专业办学活力不足,教学、科研、就业结合度不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探索建立集“教学、研发、生产、服务和就业”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才能实现“教研产、多主体”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实现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教学、科研、生产成果的多丰收,实现学校、工程中心、企业行业的多赢。校内实训基地是通过仿真、真实的实训场所,为学生实训教学服务;通过与企业相一致的仪器设备,为工程中心提供研究成果的中试研究。工程技术中心除为宁夏中药产业提供技术研究外,通过科研课题的实施,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让学生充当助手,为学生提供提高创新能力的场所,通过技术成果的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从而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企业(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教学环境及准就业环境;是工程中心科研成果转化的受体。学校、工程中心、企业三者功能相互交融,成果相互享用,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
通过创新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宁夏乃至周边地区的中药行业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实现真正意义的“产学研”结合,提升中药专业服务中药行业的能力。
课题项目:本文为宁夏教育厅2011年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课题“高职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宁教高〔2011〕271号)。课题负责人:冷晓红
4.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和方向 篇四
研发人员----在药厂、大学、研究所的研究部门,从事药物研发工作;
生产、技术人员----在药厂,从事药品生产、技术工作;
质检化验人员----在药厂、食品厂、药检所,从事食品药品质检化验工作;
管理人员----在药厂,从事药物的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营销人员----在药厂、医药营销公司,从事药品营销、内勤等工作;
药剂师----在医院药剂科,从事制剂、质检、临床药学等工作;在药店、医药营销公司,从事药品使用指导咨询等工作;
药检人员----在药检所从事药物的质量鉴定和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公司职员----在医药贸易公司或制药企业从事药品流通及国内外贸易。
药品监督人员----公务员,在国家、省、市、县药品监督局,从事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等工作;营养师----在医院药剂科,从事制剂、质检、临床药学等工作;在药店、医药营销公司,从事药品使用指导咨询等工作;
5.中药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五
中药学专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西药疗效迅速,但化学制剂副作用大,天然的中药却无毒无副作用,这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中药。目前除了日本、朝鲜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加强中药研究外,一些西方国家也开始研究和使用中药。我国近年加强了对中药研究的投入,一些中药饮片和成药的生产实现了工业化。中成药的产生克服了中药服用麻烦的缺点,又保留了中药的优良特性。在21世纪,中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大批中成药制药企业发展壮大起来,因而中药学专业就业选择更有余地,除了在各级医院担任中医师工作,在有关学校及中医临床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外,还可以在中药制药企业从事科研、制剂、产品开发和销售工作。总体来看,药科类毕业生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据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介绍,近几年,这几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总体供需比达到1∶3~1∶4。据了解,中药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单位的发展方向和知名度、是否能给自己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工作地点和薪酬水平。中药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药学类,其中药学类共10个专业,中药学专业在药学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9位。
6.对中药制药技术 篇六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其治疗“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汤中就有“治半夏”的记载,表明当时预治疾病已经使用了药物常规炮制品。
到了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斩断、研、锉、捣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
同时,炮制理论开始创立。
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药……有毒无毒,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
明代时期,中药炮制发展得较为全面,在理论方面,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统地论述了若干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记载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人盐走肾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难化增益元阴;陈璧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至令平和……”。
他还强调:“凡药制造,责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著名的医药学者李时珍集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治”一项,收载了各家之法。
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中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但也常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而影响疗效,并且不同药用部位药效有异。
而原药材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所以中医临床配方用药都是用炮制后的饮片。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常常是一药多效,而中医治病往往不是要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有所选择,因此,需要通过炮制对原有性效予以取舍,权衡损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某些不利于治疗的作用消失,力求符合疾病的治疗需求。
疾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病情的发展变化多端,症候的表现不一,脏腑的属性、喜恶、生病病理各异,故立方遣药及炮制品的选用都应考虑这些因素。
如:女贞子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清虚热,且药性较平和,养阴而不腻,清热而不损阳气,实为滋阴补肾之良药。
但生用或制用与病情变化有关,当患者肝肾阴亏,兼有肠燥便秘者,可选用生品,既可补肝。
肾,又可润肠燥,二者兼顾,且用量宜大;当便秘已去,肝肾阴亏之象尚未完全消除时,除调整处方外,女贞子则宜制用,增强其补肝肾之力,避免过用生品又引起滑肠。
由此可知,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所以炮制是中医运用中药的一大特色。
2、炮制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
炮制方法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主要依据。
炮制工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1)中药净制与疗效
中药净制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对药效的影响很大。
因此,中药在用于临床之前,基本上都要经过净制处理,方能人药。
从古至今,医药学家对中药的净制都非常重视。
中药亦要求以净制后的“净药材”人药,《中国药典》炮制通则把净制列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
2)软化、切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切制之前,需经过泡润等软化处理,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
然而,控制水处理的时间和吸水量很重要,若泡浸时间过长,吸水量过多,则药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疗效,并给饮片的干燥带来困难。
利用蒸气软化药材,应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坏。
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
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
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方中桂枝以气胜,白芍以味胜。
若白芍切厚片,则煎煮时间不易控制。
煎煮时间短,虽能全桂枝之气,却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时间长,虽能取白芍之味,却失桂枝之气。
方中桂枝、白芍均为主药,切均薄片,煎煮适当时间,即可达到气味共存的目的。
饮片的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干燥,就会发霉变质。
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含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敏感的成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
3)干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干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
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
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
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许多中药炒制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如炒谷芽、炒麦芽、炒扁豆等。
中药经炒制处理后,能从不同途径调整药物的功用,满足临床不同的用药要求。
煅制法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
此外,煨制、干馏等法对疗效也有明显影响。
尤其是煨制后,药效常有明显的变化,干馏法则常用于制造新药。
如木香生品行气止痛作用明显,煨木香则专于实肠止泻。
3、炮制与药性的关系
中药通过炮制,其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都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常常异致功效、用途发生相应的改变,运用于临床所产生的效应也不一样。
7.中药制药专业就业前景 篇七
随着中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 中医药产品在“绿色、环保、健康、自然”的呼声中再次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中医药产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世界药品市场上, 中药材、中药制剂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其中植物药 (包括天然植物药和人工种植植物药) 市场份额达到近300亿美元。然而, 目前国际许多国家已经出现多种研究植物药的新思路, 尤以日本、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为首, 他们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方法使得中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 处在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 作为中药生产的故乡———中国, 中药的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出口份额相当低, 且多为原料药, 以低端产品为主。更加严峻是其他国家研制、开发的中医药产品已经进入我国市场, 并走向世界市场, 甚至在我国申请专利, 这是对有着悠久中医药发展历史的我国的中医药产业的巨大挑战。面对日趋严峻而激烈的中医药市场的竞争, 我国研制、开发现代新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已是迫不及待。但我国现阶段以中医药理论与技能为基础的中药制药人才及生物制药人才极度匮乏。基于此, 结合本溪药都经济开发区开设以中医、中药为背景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是非常必要。
2 中药制药生物制药专业的性质与产学结合
以中医药知识为基础, 以现代先进的科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的, 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 以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为主要发展方向, 在中职学生层面, 专业设置应主要以培养适合药品生产企业需要的岗位操作工及岗位质量检查员为主要目标。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应分别将中药制药、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先进设备结构、设备操作方法、设备操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及岗位质量检查员各岗位检查项目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 以解决中药及生物药生产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和实施GMP生产操作。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医药学、生物学、中药制剂技术、生物药制剂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各种药品生产设备的操作, 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及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药品质量控制。结合我校的的优势与药都企业建立长期可靠的产学交流。使学生将所学的技能更适合企业工作的需要。
3 培养模式的探索
制药的相关专业在我国部分高校及部分中职院校有所开设, 但大多数院校主要注重于化学药品生产的研究, 与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 在培养方向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上有一定的差别。虽然各院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注重于化学药专业知识的培养, 但在学科建设上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的, 为我校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对于中职院校来讲具有中医药基础的制药方面专业人才, 中医药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其必须具备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实验、实训、工厂实习、技能大赛, 毕业设计来进行培训的。一般的培养模式是在开设专业课的时候开设这一门专业课的相关实验、实训课, 对理论课讲解的知识点、原理、方法等进行验证和巩固。
学生们在实验、实训室学习的条件毕竟是有限的, 而且其规模也难以与工厂相比。在实践教学中, 学生们在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实习, 工厂实习虽然很辛苦, 但是学生们还是很认真刻苦, 并且学习兴趣高于在校学习。学生们普遍认为, 通过在药品生产企业的实习, 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 使自己所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更加熟练, 能够适应将来的正式生产工作。
我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在专业设置上, 本校的中药制药专业是本溪市第一个以中医药基础为背景的制药专业。专业已于1996年招生, 目前在校学生近500人。专业开设至今, 在校领导的关怀及相关老师的努力下, 教学改革工作有了一定的积累, 并取得相当大的成绩。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将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制药人才。对解决本溪药都地方药品生产企业生产人员, 特别是具有中医药基础知识的技术工人匮乏, 具有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将能更好地促进本溪市地方经济的发展, 为辽宁省甚至全国的中医药企业提供后备人才力量。
4 结语
我认为在课程设置上, 应加大中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制订相对完善的教学计划, 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具有中药特色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药品生产技能人才培养。在教学方式上, 应加强校企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提高教学质量, 共同培养具有中医药基础的合格学生。尽可能安排学生到制药企业车间参观学习,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环节中, 要实验、实训室相结合, 实训室、工厂实习相结合, 力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随着中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 中医药产品在“绿色、环保、健康、自然”的呼声中再次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中医药产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世界药品市场上, 中药材、中药制剂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其中植物药 (包括天然植物药和人工种植植物药) 市场份额达到近300亿美元。然而, 目前国际许多国家已经出现多种研究植物药的新思路, 尤以日本、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为首, 他们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方法使得中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 处在了世界先进水平。
关键词: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本溪药都,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雷亚明.高等学校专业建设的研究——面向浙江地方经济创办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0, (12) .
[2]赵凤, 袁增明.中等职业学校应努力实施分层次教学[J].课外阅读, 2010, (9) .
8.中药制药专业就业前景 篇八
关键词: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教学方案
从当前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来看,如果想要更好的实现中药制药工艺的发展,其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更需要相关的技术人才的培养。还需要科技研究所的支持和中药企业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针对中药制剂工艺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联合的攻关,进而提升中药制药的工艺。而中药制药的教学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在现阶段分析有效的现代中药制药工艺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代中药制药工艺教学的重要性研究
从题目中就能够看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专业性的科目,中药制药工艺学是大三下学期和大四长学期所开设的一个科目。分析其重要性,其在中药制药工艺教学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现代中药制剂自身来分析,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对于中药的现代化有意义,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现代中药制药工艺主要涉及到两个重要的环节,这两个环节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衬托的,分别是中药原材料的产生工艺和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而本研究所设计到的中药制药工艺便是属于中药原材料的生产工艺,其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比如中药的前处理工作、中药有效成分的提炼工作,中药的浓缩工作以及干燥工艺等等也都是对重要成分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环节[2],而这些换将将都体现在中药制药工艺学当中,因此可见这些环节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药物本身的质量。所以说在中药制药教学当中,需要将技术性作为专业导向,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突出表现出来,同时将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和制药工程等科目当做为这一科目的基础性科目,要将综合性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在日后的中药生产当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价值,推动中医学的更好发展。
二、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方法探索
1、促进多元化教学的综合运用。虽然说中药制药的总体发展和化学制药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当前依然存在一些发展较好的中药制药企业,其能够做到积极的对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当前中药生产的升级与换代的发展目标。而立足于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的长远发展,需要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着手分析,主要来说便是对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需要对中药制药工艺提出更新更完整的教学要求。对于中药制药教学来说,其教学不能够脱离课本而存在,但是也不能够脱离实际当中各种资源的利用,所以说从当前中药制药的特点来看,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综合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目前的环境来看,首先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应用,对于国际上植物的生产工艺的相关资料的了解、掌握运用能够更好的提升中药制药教学的质量。从现在的教学情况来看,当前的教学还局限在课堂条件下的教学上,学生很难从教材上直观的对相关的工作流程和制作工艺进行感受。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本节课堂的需要和相关内容,重点选择一些比较直观且具有说服力的教学实例进行教学,也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课,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和幻灯片,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能够对于相关的中药制药过程进行置管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进新工艺的运用,全面评估教学效果。技术在发展,发展到当前的情况下,基本上每一年都会有变化,但是教材的编写却无法做到一年以更换,当前所采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教材和实际生产当中所涉及到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很多中药企业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开始大力引进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制作工艺,同时研究院方面也在不断的加大力度对于新的技术和方法的研究。这就要求,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当前中药制药工艺的更好掌握,更好的适应当前环境的发展,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依托教材为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以外,还需要时事对当前的形式和大环境进行关注,当有新的工艺或技术被应用之时,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学习工作,进而将新工艺和新技术在为学生讲学的过程中,穿插着教给学生。不需要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但是做到心中有数是必然的
本研究主要就现代中药制药工艺教学的教学方法探究工作进行分析,同时也简单的谈了中药制药工艺学的重要性,分析了两点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对于当前的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工作,必须要立足在课堂之上,同时还要有效的和实践相结合,只有先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中药制药工艺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丽红,贺小贤.基于案例教学的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3(01):421-422.
9.中药制药课程设计心得 篇九
中药材是中药制药生产的主要原料,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是中成药的主体,中药制造的全过程都以高质量的活性有效成分为中心,经过药材的预处理,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再经中药制剂与包装制成中成药。生产过程的重点在于有效成分的完全提取,分离、纯化过程中有效成分的稳定保留及生产过程中质量检测与监控。
优良的中药制造生产过程应具备:①产品内在质量高而稳定(即有效成分含量高);②生产全过程的有效成分总收率高;③生产过程中无交叉污染(符合国家GMP规定要求);④产品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及过程质量监控;⑤全过程生产技术装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 不可忽视的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改良提高中药材内在有效成分的含量,这是现代中药制造生产过程的源头及基础。
一、药材的预处理
中药材的预处理包括非药用部位的去除、杂质的去除、药材的切制、必要的炮制四个部分。中药材中常常只使用其有用的部分而去除其非药用部位,例如,用根的药材需去茎,用茎的则需去根、去皮壳、去毛等等,带入药材的杂质需清理,药材在除杂清洁后需要切制成一定规格,并要经过必要的炮制过程以供生产之用。药材的预处理是中药制药生产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近年来开发出来的一批药材前处理设备无论从性能、使用情况、操作控制等方面都显得落后,这是中药生产的一个较突出的问题,
二、药材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尽量分离除去药材中无效成分是现代中药不断追求的目标。服用散剂是100%的药材物质进入人体消化道,服用汤剂则仅占药材总质量中的10%~15%,丸剂、片剂、硬胶囊剂等也如此,口服液、水针剂等液体制剂采用了水提醇沉或絮凝澄清工艺则减少到5%~8%左右,但活性物质提纯到这样程度离物的质量要求还是相去甚远,只有在工艺技术上继续有所突破才能获得更高的纯度,新的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因此而不断出现。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主要集中在解决增加提取过程的传质推动力并减少所用的溶剂量上,三级逆流动态萃取是较理想的工艺和装备。在此基础上,当前则集中在解决过程的效率上,即强化提取速率、提高活性成分的提取得率,例如,药材细胞的破壁技术(加酶萃取等)、超声提取、微波萃取、加压萃取、超临界态二氧化碳萃取等。提取物纯度的提高仅靠传统的沉降、过滤、蒸发浓缩等是远远不够的,从
10.中药制药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
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脚步,人类正在进入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智能技术和“云计算”给制药工程科技创新带来空前机会,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制药过程分析技术、过程参数在线检测技术以及制药过程装备都将发生重大革新。我们应抓住这一轮工业技术革命机遇,前瞻性布局,通过自主创新抢占制药技术战略制高点,实现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此,笔者建议:①将中药质量控制由“平面控制”模式发展为“立体控制”模式,加大中药制药技术升级改造力度,创建中药制药工艺品质优化、过程检测与过程质量控制集成一体化技术,从而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水平;②以PAT理念,创新发展中药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建立整个制药工艺链各单元环节质量风险预警机制,从原料到中间环节直至最终产品质量检测都追求高品质工艺水准,以精密工艺品质确保药品质量,由此打造中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③促进中药制药设备从简单制造向复杂制造或高端制造转变,研发模块化、智能化、低碳化高效设备,从根本上改变中药工业装备技术落后局面;④将基础药学、工业药学与制药工程学交叉融合研究,探索和实践产学研用合作共赢的无缝衔接模式,凝聚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力量进行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共同跨越科技成果向工业转化的“鸿沟”;⑤针对中药制药关键环节和技术难点,聚焦于能够引领中药企业转型升级的变革性技术,以协同创新形式研发新一代中药制药核心技术,直接进行产业化应用。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深刻影响制药工程技术未来的发展走向,生产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极大促进中药工业技术跨越式创新发展,实现中药制药技术升级换代,进而大幅度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使中成药产品走向世界。
11.中药及中药专业的发展前景 篇十一
日前国家注重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制定“中药十二五”规划等相关前瞻性计划大力促进中药的发展。在全国各地投设中药现代化研究基地和重点科研项目, 具体而深入地从药材、有效成分、药效以及新药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药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
中药材的种植是对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源头性保障, 国家制定GAP种植规范, 从绿色、高效、可持续方面保证中药药材的质量。首先在药材的资源方面, 因为我国比较特殊的地形地势, 药材的分布也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其种类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北至西南由少增多, 但药材的蕴藏量则以北方最多, 向南逐渐减少。从产地上讲为GAP基地的选址提供了参考。GAP的标准操作规程对中药材生产是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应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适应范围、引用标准、环境条件、种类特征、种子、栽培管理、采收加工、药材质量标准测定以及包装运输储存环环都必须严格把关[1]。
比如用GAP质控下栽培的中药丹参作为重金属内控标准物, 研究其制备和表征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丹参内控标准重金属含量的数据准确可靠, 稳定性好, 可作为丹参中药材重金属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 也可作为其他中药GAP规范管理中有毒元素的内部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2]。再比如现在大家非常熟悉的养生之宝人参, 利用HPLC及其他分析法, 得出人参花蕾 (果实) 在各时期均以人参皂苷Re含量为最高, 不同时期其人参皂苷含量波动;得出抚松县无公害栽培人参基地六年生人参于9月1日至9月11日采收, 加工的人参产量高, 质量好;得出对五年生栽培人参留种田进行留外方二圈花蕾, 中间全部摘除的疏蕾方法是可行的大田留种操作方法。这些操作结果为确定人参的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我们知道, WTO对于中国来讲, 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国际中药市场的竞争讲究的是药材的真实、优质、稳定、可控。在这样的环境下, 实施GAP的优越性就非常明显, 第一它从中药生产的第一关——种植入手, 各个影响因素均有严格的监控;第二它很好地保护了有限的中药资源;第三对药材规模化种植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基于GAP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仍然有许多地方亟待被改建完善。主要的问题包括知识产权较难实现社会共享、未能迅速推广认证药材品种的规范化生产技术;增加了GAP的实施难度和准入门槛;国家的投入未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对通过认证的产品缺乏标识, 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的建议是SFDA需完善现行GAP法规;SFDA组织研究、发布各种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技术指南;发放GAP认证标识[3]。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是在中药种植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热点, 通过中药指纹图谱分析更精确地确定道地药材的质量, 普通药材的质量等级和真伪优劣药材的鉴别等。目前, 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一种中药理论研究和新药开发的模式和方法, 是中药化现代关键问题之一。中药引入指纹图谱的手段是因为指纹识别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特征鉴别手段, 指纹具有唯一性, 这是由指纹的遗传物质本身的唯一性决定的。按应用对象来分类, 可分为中药材 (原料药材) 指纹图谱、中药原料药 (包括饮片、配伍颗粒) 指纹图谱和中药制剂指纹图谱;按测定手段分类可分为中药化学 (成分) 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
由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技术难度较大, 客观困难较多, 需要不断地探讨与交流。那么指纹图谱质控技术对现代制药学的发展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 此技术可以保证中成药的功效。此外, 它也是带动当前中药工业的现代化技术, 是牵动中药农业现代化的技术纽带, 是实现中药走向世界的必要保证。
那么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又有哪些建立原则呢?一个理想的指纹图谱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对药物物质基础的相对显示, 而应该将测定的参数通过一定的数据相关性比较, 并联系药物, 从原材料到最终制成品整体过程的质量特性, 对中药进行整体相关性、有效性的控制。指纹图谱的建立应该针对分析样本的特性。另外, 实际测定中, 影响一个方法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从样品来源、组成、供试样制备、不同仪器、测定条件等等, 都会对结果有所影响, 所以测定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可变性, 也是指纹图谱测定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指纹图谱研究在现代制药研究产业的应用。比如中药白芨, 中药白芨的化学成分复杂, 但白芨水浸液荧光光谱图中只出现两种组分的荧光峰, 实验条件一定时, 两种组分荧光强度都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可以作为两种组分定量分析的基础。再比如枸杞, 可以用到DNA指纹图和化学指纹图谱法来对枸杞子的质量进行测定。由于其具有应用范围广, 分析结果准确、快速、重现性好等众多优点, 日益受到重视, 非常适合构建中药指纹图谱。在中药的创制过程中, 指纹图谱学体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利用数学和化学统计学手段、依托计算机科学进行综合整理和评判, 以获得更高层次的生物学信息而服务于生命科学。中药指纹图谱学的核心就是依托中药指纹图谱信息学技术手段获得关于中药的全面物质信息和中药作用于生命体的生物信息, 最终目的就是弄清中药的作用机理、代谢规律, 实现药效的最优化和毒性的最小化, 生产出优秀的新型中药, 即实现中药指纹药剂学的目标。
运用现代化仪器比如高效液相色谱, 超声波浸提技术, 大孔吸附树脂、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多项技术对中药中主要药效成分进行提取、精制和含量测定, 比如地笋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中, 我们主要研究其挥发油是否有增强纤溶的作用, 我们联合了GC-MS法以及化学计量学等其它的分辨方法, 为其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参数。蒲桃茎、叶和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中, 我们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方法分析鉴定了其化学成分, 比较了不同部位各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异同及物性, 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蒲桃资源提供参考。另外在超临界CO2技术分离提纯青蒿挥发油及成分这一实验中, 我们则是结合了SFE和GC-MS二者的优越性。
克服传统煎煮费时, 有效成分被消耗的缺点, 去除余质的干扰, 更大程度地利用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跨越中药饮片加工的阶段, 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根据化学持性制成不同的剂型直接用于疾病的治疗。这些技术在很好的保留了传统中药炮制精髓的同时, 也显示出非常强大的优越性。比如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 技术, 在萃取率、保留药物有效成分和生产周期等方面均有较为理想的水平[1]。再比如超微粉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药物利用率的问题。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省时、节能和获率高等优点。超声波辅助提取有温度低, 溶剂使用量少, 节约能源等优点。近年来这两种辅助提取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并在天然产物提取中得到了应用。近年来, 随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药新制剂的开发研究取得很大成绩。所涉及的新药剂型包括口服液、冲剂、软胶囊以及一些新工艺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进行中的新药研究和“二次开发”。目前中药作为新药研究领域一个新的方面拥有着庞大的药源基础和开阔的前景。中药来自于天然药物, 我国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 还有很多尚未开发的品种有待发现和研究。并且采用包含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缓释控释技术以及脂质体制备技术等多项现代化技术将中药制成不同剂型用于临床, 对于某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在某些程度上优于化学药, 甚至在某些常见病的治疗上与化学药等效或者更具安全性。这对于我国新药研究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国内知名院校重点实验室和企业合作, 利用中药抵抗传染性疾病 (禽流感) 的研发平台, 建立一个抗禽流感H5N1病毒中药筛选平台。实验证明效果良好, 这也是全球首次通过实验室证明中药对治疗人感染禽流感有效。就抗病毒颗粒治疗禽流感的处方、工艺、用途申请了2项中国发明专利, 先后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申请专利。中药的新药研究开发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国内, 对国际市场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国内外市场需求,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都将促进我国中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尽管如此, 在新药研究发展还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市场竞争压力, 中药新药研究中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不力, 中药新药研究人才培养能力欠缺, 经济实力不强, 重基础 (药学、药理、毒理) 轻临床现象较普遍, 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对中药新药研究部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中药新药研究的主导思想应当是创新中药, 走从研究到开发的高速公路。至今已有1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 其中一类新药占11.5%, 二类占6.5%, 三、四类各占40%, 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 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永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 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们对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和思考。自我国加入WTO组织后, 我国中药发展面临以下三大机遇:一是加快发展的机遇, 二是政策扶持的机遇, 三是合资合作的机遇。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国医药工业面临着新的调整和变化以及“洋中药”对我国中药市场的冲击。因此, 发展必须破解四大危机:一是理论传承危机, 二是种质资源危机, 三是产品创新滞后危机, 四是国际竞争加剧的危机。并且开发高技术含量的中药新产品, 改变我国目前以资源输出为主的中药外贸格局, 这对加速中药走向世界的进程意义十分重大[1]。
通过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解决了中药在人体中药理作用发挥的不明确性和难解释性, 使中药更好地被科学公众认可, 拓宽中药国际国内市场。
在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的趋势下, 医药院校的中药专业也在蓬勃的开设和发展, 中药专业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 专业性、系统性地培养中医药人才, 掌握中药传统知识技能和现代化发展的最新信息技术, 适应市场和行业需求, 以实现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中药带着极其深厚的医学理论积累和文化品质, 以平和而谦逊的姿态, 行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仿佛是一位微笑不语的老者, 又仿佛是一位朝之蓬勃的年轻人在传统医学理论和先进科技的碰撞下, 厚积薄发, 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走向光亮的明天。
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中重要部分, 目前其发展前景也是受到了许多专业人士的关注。本文从GAP种植、中药指纹图谱和中药新药研究三个方面探讨中药专业的发展前景, 通过分析当前各个领域的研究形势, 提出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
关键词:GAP种植,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新药研究
参考文献
[1]魏志华, 阎红敏, 王新民, 等.中药远志GAP标准操作规程[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7) :85.
[2]黄志勇, 庄峙厦, 王小如.GAP质控下栽培丹参重金属内控标准物的制备和表征[J].中国中药杂志, 2003, 28 (9) :808.
12.中药制药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二
PAT思路一言蔽之,就是制定了一个能够用于研究且控制药品生产流程的一个完整体系,充分解释了质量源于设计这一理念。如要实现工业转化,PAY应当采取的.集成办法对当前我国中药制药全部环节实施化学、物理上的风险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各种可能会引发的药品质量变动因素,第一时间试验检测各工艺步骤的材料以及质量指标,完成中成药质量控制目的。这种技术手段重点涵盖了中成药生产全过程建模研究,单元工艺和质量关系建模,其目的旨在为了进一步说明可能会左右工艺品质的每一个节点,制定质量风险最小的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分析过程分析化学和生物检测手段,创设中药制药过程质量监测体系。
2.2 品质优化思路
对中药制药阶段中的每一个单元工艺实施深化分解剖析,正确掌握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标准之间的有关性,创设制药工艺品质量控制标准,对部分工艺参数进一步优化,把严谨、先进、科学、可操作性的技术落实到每一道制药环节和工艺品质量检测中,精确掌握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与每个工艺步骤,最终达到中药制药工艺品质能够全面显著提升。
2.3 组建现代化的中药制药设备
在传统的中药制药设备背景下完成向高科技、现代化的生产制造设备转化,研制出具有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的先进设备。只有把现代化的多媒体及数字技术深入应用至中药企业的设备控制操作中,才能够从硬件上强化设备的运作实效率,直观地提升药品产品的生产质量,也一改我国医药界普遍认为的中药工业设备技术低下的看法[3]。
另外,将基础性药学、工程药学以及制药工程学相互复合,一齐展开探讨,以“合作共赢”的标准进行探索,把不同学科特性的力量来一齐推动协同创新,才能够更加优质地实现对科技创新中各个环节的整合,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工业产品,满足中药企业的生产效率。
3 结语
13.生物制药前景 篇十三
科研小组课题报告
课题名称:生物制药前景与发展方向
生物制药定义:
利用生物活体来生产药物的方法。有时特指利用转基因动植物活体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如利用转基因玉米生产人源抗体、转基因牛乳腺表达人α1抗胰蛋白酶等。
生物制药的概念:
生物药物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药物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主,包括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有目的人工制得的生物原料成为当前生物制药原料的主要来源。如用免疫法制得的动物原料、改变基因结构制得的微生物或其它细胞原料等。生物药物的特点是药理活性高、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生物药物主要有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这些物质的组成单元为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等,对人体不仅无害而且还是重要的营养物质。生物药物的阵营很庞大,发展也很快。
简介:
生物药物的阵营很庞大,发展也很快。目前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别是合成分子结构复杂的药物时,它不仅比化学合成法简便,而且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半个世纪以来微生物转化在药物研制中一系列突破性的应用给医药工业创造了巨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效益。微生物制药工业生产的特点是利用某种微生物以“纯种状态”,也就是不仅“种子”要优而且只能是一种,如其它菌种进来即为杂菌。对固定产品来说,一定按工艺有它最合适的“饭”—培养基,来供它生长。培养基的成分不能随意更改,一个菌种在同样的发酵培养基中,因为只少了或多了某个成分,发酵的成品就完全不同。如金色链霉菌在含氯的培养基中可形成金霉素,而在没有氯化物或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生成氯化的物质,就产生四环素。药物生产菌投入发酵罐生产,必须经过种子的扩大制备。从保存的菌种斜面移接到摇瓶培养,长好的摇瓶种子接入培养量大的种子罐中,生长好后可接入发酵罐中培养。不同的发酵规模亦有不同的发酵罐,如10吨、30吨、50吨、100吨,甚至更大的罐。这如同我们作饭时用的大小不同的锅。
我们吃的维生素、红霉素、洁霉素等,注射用的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就是用不同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医药上已应用的抗生素绝大多数来自微生物,每个产品都有严格的生产标准。预测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它将广泛用于治疗癌症、艾滋病、冠心病、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加剧,让创投机构在中国的脚步变得格外谨慎。但于北京举行的“2008ChinaVenture中国投资年会”上,以生物制药为代表的医疗领域,却被参会的创投精英一致看好。眼光盯准生物医疗领域虽然政府一直在鼓励创新研究,但是国内新药非常少,大部分都是舶来品。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医药行业成为医疗健康细分行业的重点投资领域。其投资案例数量为4起,占医疗健康行业总投资案例数量50.0%,投资金额为4963万美元,占医疗健康行业总投资金额78.8%。与以往投资仅仅关注成长型企业不同,在生物制药领域内,创投把目光放到了一些有非常技术平台的早期企业上。除了需要拥有优质团队外,我们只有在非常明确市场前景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投资这样的高科技技术公司。实际上,在医药健康投资成功的比例比其他行业低,投资生物制药领域成功可以获得几百甚至上千倍的利润,但同时也面临巨大风险,包括资金、开发人员稳定性、管理方面的问题,国内市场失败的原因1/3是市场,管理占2/3。”生物制药产品产业前景创投机构看好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眼光盯准生物医疗领域创投机构也将面临高风险更倾向于海外上市上市公司及产品。
2006年,中国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2,247,89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8%;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9,055,51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实现累计利润总额4,130,63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06%。2007年1-11月,中国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7,703,45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92%;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4,588,31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14%;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578,84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5.83%。
2008年1-11月,中国生物、生化制品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9,739,747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86%;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64,248,14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9.8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7,688,93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81%。
2009年1-11月,中国生物、生化制品制造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286,336,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6.93%;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0,402,682,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4.10%。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新兴国家医药市场却表现得风光这边独好,中国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生物制药市场也分外亮丽。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新增中央投资4.42亿元,支持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以及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专项的建设,此举为今后生物制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存在不少差距。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从科研到产业化,将是一条艰难的路。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力度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同时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将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这两个因素将为生物医药产业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生物、生化制品行业将依然呈现较快发展态势。
薪酬水平:
由于医学工程师覆盖的领域比较多,用人单位的情况和每个人的学历、能力都有不同,所以这一职业的薪资有很大的弹性,一般大学毕业生月薪在3000元左右。
职业前景:
具有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人才前景看好。这类人才需具备两方面技能:其一是新品研发,其二是仪器操作。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信息领域、医疗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都有强大的需求。主要生物工程制药产品及用途:
哈药集团
1、干扰素
2、GM-CSF3、EPO治疗红细胞减少症
海王生物
1、γ2b型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和丙肝
2、人体免疫核糖核酸
3、重组促红 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细胞减少症
4、重组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桂林集琦 促白细胞生长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癌特效辅助药
天坛生物
1、基因乙肝疫苗乙肝预防
2、体外诊断试剂
复星实业
1、基因诊断试剂体外扩增、探针杂交、定量检测、点基因突变检测
2、γ-干扰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3、EPO治疗红细胞减少症
4、重组链激酶(γ-SK)心脑血管梗塞的抢救用药
5、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6、白细胞介素-11(IL-11)增强血小板产生
7、重组葡激酶
8、基因工程水蛭素治 疗心血管疾病9基因芯片
华东医药 促白细胞生长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癌特效辅助药
美罗医业 促白细胞生长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癌特效辅助药
三九生化
1、肿瘤坏死因子(TNF)杀死肿瘤细胞
2、重组促肝细胞生长素
3、肺表面活性因子
4、基因重组降钙素
星湖科技 基因芯片临床诊断、商品检验检疫、新药开发等多种用途
九发股份
1、促白细胞生长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癌特效辅助药
2、TPA治疗血栓、心肌梗 塞
3、白细胞介素-11(IL-11)促血小板生长
4、HAS治疗失血性休克
亚泰集团 抗癌系列生物导弹药物
长春高新
1、人生长因子(γHGH)使人体增高
2、GM-CSF
3、G-CSF 吴忠仪表 重组抗肿瘤血管生长治疗药物STSTIN(3A)
金花股份
1、乙肝乳凝快诊试剂
2、转移因子治疗免疫系统疾病
天目药业
1、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
2、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
东阿阿胶
1、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红细胞减少症
2、白细胞介素-11(IL-11)增 强血小板产生
3、内抑素
上实联合
1、乙肝试剂
2、艾滋病抗体诊断试剂
3、红细胞生成素
金宇集团 生物基因工程疫苗
复华实业 生物基因工程疫苗
14.现代制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篇十四
我院设计的某中药提取车间是中型中药工程项目, 该项目将国内外先进的制药工艺和设备运用到中药的生产过程之中, 建成了一个符合GMP要求的现代化中药生产基地, 该工程建成后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该提取车间项目的设计难点在于要在一个厂房内完成发酵、提取和制剂3部分内容, 即设计一个涵盖生物制药、中药提取、医药制剂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设施的综合性生产厂房。由于该项目生产工艺的特殊性, 其设计难度不亚于同类大型项目。
我院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 便使该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和GMP认证。正式投产后运行稳定可靠, 1年后便达到设计产量和质量要求, 得到甲方的充分肯定。
本文将结合该项目, 着重介绍新工艺、新技术在该生产厂房中的应用情况。
1 项目概况及平面布局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2.7万m2, 厂区内分一、二期进行整体规划, 其中1号生产厂房为整个一期工程的重点, 位于整个基地南侧, 总建筑面积8 000 m2, 平面呈矩形, 层数为2层, 结构形式为钢筋砼框架结构, 建筑高度为18.75 m。
整个生产厂房由发酵车间、提取车间、固体制剂车间、仓库、动力站房、变配电站和办公生活等部分组成。我们将各生产车间均布置在一座两层 (局部三层) 的长方型厂房内, 各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区域在各层集中布置, 生产岗位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安排。物料的流动绝大部分集中在各层平面内完成, 部分垂直物流尽量利用工艺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自然完成。
本设计中将提取车间用钢平台分成三层, 一层为出渣层, 二层为操作层, 三层为投料层。三层除作为投料外, 还布置了同提取罐配套的冷凝器、冷却器和酒精计量罐。将提取罐悬挂在二层钢平台上, 单效蒸发器也布置在二层, 为方便操作, 其下布置提取液储罐和回收酒精储罐。整个设计工艺流程顺畅, 操作方便。充分利用了空间, 减少了占地面积。
根据工艺流程需要, 我们将人流主入口设置在北侧, 物流入口设置在东侧与整个基地内人流、物流协调统一, 同时有效地组织了各种流线, 功能分区明确, 便于生产管理。
2 技术方案介绍
好的技术方案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基础条件, 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项目建设和运营全过程的合理性。本项目在详尽了解业主的需求以及厂区用地的基础上制定了以下的技术方案。通过实践证明, 该技术方案可行。
2.1 首次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中药固体发酵
该项目在工艺设计上重点突出了“现代化”和“高技术”, 以实现固体发酵工艺的自动化为技术创新重点。在设计中采用了新开发的先进的单元操作系统, 并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传输系统将它们连成自动生产线。在发酵环境条件控制方面, 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 实现两种冷媒的自动切换, 满足工艺不同阶段、不同工况的要求, 实现了发酵过程控制的自动化。该工艺的实施, 不仅有效地推动了中药工业的技术跨越, 而且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中药工业领域的成功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2.2 实现了中药提取与制剂生产设备的系统集成和质量控制的在线检测
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 因此, 实现以单元制造技术系统集成的自动化控制生产线是该项目完成技术跨越、实现制药工艺现代化的重点之一。为此, 本设计采用先进单元制造设备进行系统集成, 建立了包括提取、浓缩、干燥在内的几个单元操作系统。各系统既相对独立, 又相互连接, 可以完成动态连续生产, 实现了整个提取工艺流程的连续化和物料转移的管道化。
为了提高成品的质量, 在设计中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铝塑包装、装盒一体化的自动生产线, 它还具有在线检查、称重、自动剔出不合格品等功能, 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该设计选用的NT25型铝塑包装机采用了数字式以及红外线透光扫描等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 为生产提供了精确的质量参数, 与先进的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相结合, 快速、高效地进行质量控制, 从而全面提升成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 推动中药工业的整体技术进步。
2.3 实现了中药胶囊有效成分的定量控制
为实现质量控制现代化, 该胶囊在生产质量检测中采用了包括HPLC检测在内的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质控手段, 并制定了科学而严格的质量标准。其中包括有效药用成分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研究、稳定性考察等, 从而确保了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4 全过程密闭化的固体制剂工艺流程
固体制剂车间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整个过程如下:由提取车间来的浸膏经喷雾制粒干燥机完成干燥作业后, 料斗由一台提升转料机扣合固定, 并提升翻转180°置于整粒机之上, 整粒机下直接放置混合料斗, 开启并控制提升转料机锥体下部的出料蝶阀, 干燥器料斗中的干颗粒经过整粒机直接进入混合料斗, 在这里无需人工多次转料, 也没有中间转料容器, 大大减少了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当将提升转料机与整粒机之间及整粒机与混合料斗之间用软连接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时, 整个转运过程将在几乎密闭的条件下进行, 极大地减少了粉尘。
接满料的混合料斗直接进入自动提升料斗混合机。该机能自动提升料斗, 夹紧料斗, 按规定的转速与时间自动完成总混作业。该机在完成总混作业后, 能自动水平停止在原处。接着用100~200 L左右的料桶将混合机中的物料放出来, 然后让混合机松夹下降至地面。合格的物料送入胶囊填充间, 使用提升加料机给胶囊填充机加料, 生产出合格的胶囊剂。该胶囊剂用真空上料系统加到铝塑包装机的料斗内, 后者完成铝塑包装, 再用输送带送入装盒机装盒, 最后, 经热缩、装箱、打包得成品。
该工艺流程几乎是全封闭的, 因此, 生产过程基本上没有粉尘产生。胶囊填充机、铝塑包装机和装盒机均为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 成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2.5 先进的消毒灭菌方法
对洁净室进行消毒灭菌的常规方法有紫外线照射、气体熏蒸和消毒剂擦拭。但以上常规的消毒灭菌方法都存在很多不足, 如应用紫外线照射法, 采用的紫外灯管杀菌能力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减退, 而且紫外线穿透力极弱, 容易有死角, 杀菌作用也会随着菌种不同而不同, 同时, 湿度对灭菌效果影响也很大。WHO的GMP指出:由于紫外线的效果有限, 不能用紫外线灭菌代替化学消毒。采用化学药剂熏蒸和消毒剂喷洒, 作用周期长, 空调净化系统非生产长时间运行, 造成能耗增加, 同时化学药剂熏蒸存在二次污染。这些化学药剂大部分有强烈刺激作用, 有的还有致癌作用。另一方面, 化学药剂熏蒸由于不能每天进行, 而人与物携带微生物污染源天天进出洁净区, 其带入的微生物不能靠清场打扫卫生和一般消毒剂擦拭和喷洒来解决, 会出现微生物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情况。
臭氧灭菌除有与其他灭菌手段共有的高效、广谱灭菌功能外, 还有其他许多独特的长处。首先是臭氧灭菌操作使用非常简便, 没有二次污染的清洗问题以及紫外灯照射存在死角的问题, 臭氧的扩散运动, 可以使任何角落得到消毒。而且, 臭氧可以方便地实现每天消毒, 从而减少人员非作业班次, 达到增产节约的目的。
2.6 高温、高湿的空调处理技术
本工程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复杂, 在生产过程中的提取工序大量使用酒精, 房间要求防爆, 因此在送风支路上设置防爆电动密闭阀和防火阀, 且采用直流形式。本工程独具特点的高、低温培养间, 是产品发酵的关键工序, 目前尚无成功可借鉴的做法和经验。在生产中物料接种后应保持环境的温湿度为 (31±2) ℃、 (65±10) %, 经10 h左右时间在温度促使下, 加之其自身生长特性, 物料的温度将会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工作经验及相关实验数据表明, 空调系统应能提供足够的冷量, 以防培养基温度再度上升使菌种烧死。当温度上升趋势被控制后, 培养过程开始逐步向低温培养阶段过渡, 环境耗冷量逐渐减少。针对不同高温培养间投料时间不同的特点, 4个高温间分别设置了独立的空气处理机组, 其中包括多个功能段 (表冷段、加热段、干蒸汽加湿段等) 。由于高温培养间环境参数为高温高湿, 若利用常规冷媒 (7~12℃) 的冷段冷却降温, 会使房间内的水分大量析出, 致房间相对温度很低, 造成菌种干死。为此设计中采用了高温段 (16~21℃) 冷媒, 通过表冷器对空气进行处理, 避免了大量水分的析出, 又实现了降温目的。16~21℃的高温水利用空调换热机组由7~12℃冷水变换后供给。10 h后向低温培养间过渡, 低温培养间温度应保持在22~24℃, 湿度高于30%, 需利用7~12℃冷媒来实现, 因此必须利用2种冷媒的切换来实现培养间不同阶段的要求。另外, 设计中还考虑到节能运行的要求, 如当外界自然空气能达到使用要求的时候, 可以利用全新风, 为此系统设置了单独的排风机, 送、排风机均为变频风机, 使系统实现变风量、变新风运行。[1]
综上所述, 该项目中的工艺设计代表了中药生产工艺发展的新趋势, 在制剂生产方面大量采用西药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 中药提取方面生产设备越来越个性化, 即对于特定的药物, 采用特定的工艺和设备, 满足其特殊要求。
3 实施效果
该工程设计总体布局合理, 功能分区明确, 一期、二期工程有机衔接, 工艺流程和设备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各专业设施配备合理, 运行稳定可靠, 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投产验收后, 一次性通过GMP认证, 并突破性地解决了长期困扰生产的高温高湿的调节问题, 现已安全运行7年多, 通过实践证明了该项目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该项目产品不仅畅销国内, 而且已出口美国、欧洲、日本和东南亚市场, 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市场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 具备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潜力, 达到了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中药制药专业就业前景】推荐阅读:
制药专业实习总结06-12
制药专业自我介绍11-20
制药专业自我评价11-21
生物制药专业简历11-14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11-11
制药工程专业实训总结10-25
生物制药专业求职个人简历06-27
制药工程专业英语第七单元07-12
生物制药专业求职简历经典模版08-07
中药专业知识二总结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