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14篇)
1.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篇一
2008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残疾人康复旨在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精神和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达到最佳生存状态.康复工作应尽早进行.使病、伤、残者丧失或削弱的身心,社会功能尽快尽大可能地恢复.因此康复工作非常重要.针对这些情况制定了2008年康复工作计划:
1、对我中心辖区内居民进行调查走访,对辖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建档.2、定时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讲座,使社区居民及家属对康复有一个基本认识,避免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3、发放有关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知识,普及健康知识.4、对建档的残疾人定期随访,建立康复治疗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康复.5、对社区康复员定期培训,以提高康复训练水平.启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8年1月
2009年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2009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计划逐一落实.通过社区调查,对我中心辖区内的残疾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对社区内因中风致残、脑卒中所致偏瘫等残疾患者有计划、有系统的制定康复方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逐步进行肌力训练、针灸、推拿按摩、理疗等治疗方法。通过我们系统的康复训练极大程度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现对200年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如下:
1、组织了康复工作教育讲座2次,请中医专家讲解康复的早期性、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2、发放了2000余份的中西医结合慢性病防治、康复知识的相关健康教育处方,普及百姓的健康知识知晓率。
3、针对社区康复人群的需求和特点,建立了康复室、中医理疗室.4、有关康复知识在电子宣传屏上滚动播出。
5、在社区内建立了社区康复点,社区康复员定期进行康复指导。社区宣传栏放置了有关中西医结合康复知识的宣传板,供居民学习。
6、对脑卒中、中风引起的偏瘫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建立了家庭康复点,小件康复器具、康复书籍免费借阅。
通过康复设施、康复治疗手段、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使残疾人能得到及时、合理和充分的康复服务,改善和提高其躯体和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启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9年12月
2.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篇二
不久前, 福建省漳浦县首家在卫生院设立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旧镇镇残疾人康复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旧镇籍残疾人士只要持《残疾证》申请, 即可在家门口接受康复治疗、训练等, 圆他们的康复梦。
漳浦县旧镇镇有1900多名残疾人, 他们的治疗康复一直是残联着力解决的问题。该康复中心现有专业医务人员8名, 各种康复设备30余件, 可为残疾人进行康复治疗。除此之外, 还为残疾人提供需求调查评估、诊断及残疾人体检、康复知识普及、提供辅助器具等服务, 并为残疾人建立健全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图为残疾病人正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3.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疾人康复机构;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5-02
我国第一个残疾人康复机构是于1988年落成的,同年,残疾人事业也被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从那时开始,残疾人康复机构逐渐被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并认可。为了能够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残疾人康复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与应用,找出当前我国康复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康复机构建设经验,对我国康复机构建设提供建设性的发展思路。
一、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现状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和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残疾人康复机构担负着对伤病者和残疾者在身体功能上、精神上和职业上进行康复医治、训练的任务,所运用的康复医学是一门涉及众多基础科学、临床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的跨科性的综合学科。通过治疗与训练使残疾人能够按其弱能程度,充分发挥其体力、智力及社交能力,使只有部分的器官和组织的残疾患者最大限度地达到不完全残废使身体留有的功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残疾人康复事业起步较晚,虽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康复事业发展思路与模式已经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模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康复机构的供需不平衡,很多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同时康复机构的建设与新的卫生、医疗体制不相配,没有实现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社会报制度改革的对接;其次,康复机构中的组织管理模式还未健全,需要制定更多的标准与规范;再次,康复机构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但是社会与高校中具有康复专业知识的人才较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康复事业人才需求;最后,社区康复并没有完全与农村卫生保健机构与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相融合,缺乏相关的政策引导,残疾预防工作也未提上相关议程。
二、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建设对策
(一)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硬件投资。规章制度是规范残疾人康复机构各方面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才能促使残疾人康复机构走向正规化发展道路。康复机构应将制定完毕的规章制度装订成册,发放至每一个员工的手中,督促所有员工积极、认真学习规章制度中的相关内容,并严格落实其中的各个条款,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康复机构的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同时,也要加强对硬件资源的投资与建设,大力筹集资金,并将其投入到购买医疗楼、手术室、手术台、医疗设备等,大力提升康复机构的服务功能与硬件水平。
(二)正确处理康复与医疗保险的关系。康复工作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唯有加强康复机构的建设、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才能建立健全我国的残疾人康复事业网络。首先,要大力加强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开展与康复机构的建设,并逐步形成全国范围的康复网络;其次,要以省级、市级康复机构为龙头,实现对县级、乡级、村级康复工作服务点的建设,形成以省为单位的地区康复网络,并组织专业人员进入农村流动康复工作服务点进行工作指导与康复服务;最后,要正确处理康复工作与医疗保险的关系,将康复工作纳入到农村保险与社会保险的范畴中,同时开展更多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按摩、推拿、针灸等的相关康复服务,以满足残疾人多元化康复需求。
(三)加大对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当前我国的康复事业正处于起步时期,尤其是在农村、山区等地,由于对康复专业知识认识较少,并缺少相关的专业器材与技术,使康复机构建设得到阻碍。因此,首先要从长远发展入手,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的康复人员福安,对于农村的康复人员选拔,应结合乡村医疗改革制度,选择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技能考试合格的、由相关卫生部门认定并发放乡村医疗执业执照的医生担任康复人员,并且对现有的康复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得到大力提升;其次,要加大对康复工作的宣传力度,定期开设康复培训班,发放康复资料,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加入到社会健康教育中,对社会各界人员宣传康复工作的重要性与具体方法,使人们能够掌握基本、简单的康复方法,能够有效预防早期疾病,并尽早治疗。
(四)提升康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康复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相同,唯有加强核心科室建设才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因此,残疾人康复机构应从众多科室中根据供康复需求发展重点科室,并在资金与人员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建立重点科室,使其实现全面与可持续发展,并通过重点科室的方法实现整个康复机构竞争力的提升,增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残疾人康复结构可以与省级、市级的重点医院结合,将一些重点科室的主管院长与科主任组织到一起,定期进行康复相关的专业沙龙,使医疗机构中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康复机构建设中,为康复机构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并且定期举行友谊活动,展现康复机构的专业实力与工作热情,使其他综合医院进一步了解残疾人康复与康复机构。提升康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是康复技术水平的提升。“八五”以来,国家每个五年计划都有白内障复明、聋儿康复、肢体残疾矫治手术、假肢装配、康复训练服务等康复项目,残疾人康复机构应充分利用项目实施,拓展业务领域,锻炼康复队伍。如通过承担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使骨科的矫治手术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承担的假肢项目使假肢装配技术得到快速提升,等等。
三、结束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康复机构建设是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残疾人通往社会生活的重要桥梁。康复机构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残疾人加入到社会发展中来,并实现自身价值,我们虽然帮助的是一部分残疾人士,但是却使更多的家庭得到了幸福与安康。因此,我们应在康复工作中转变发展思路,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康复观念与思想,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來看待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并用扎实、务实的态度来对待残疾人康复工作,为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思路,为我国残疾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康复机构。
参考文献:
[1]姚志贤.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的回顾与探讨[J].残疾人研究,2013,01:64-68.
[2]程军,密忠祥,崔志茹,刘菲,王葆华,黄秋晨,周小跃,鲍雯.我国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院,2012,06:5-8.
[3]李建军,杨明亮,王方永,卫波,武亮,高峰.我国康复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1:1081-1082.
[4].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发布《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J].城市规划通讯,2013,21:13.
[5]艾诚.以更新的面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综述[J].中国残疾人,2011,02:19-21.
4.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篇四
刘小兵
残疾人康复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联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在城市和中等以上发达地区的农村,有 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达到70%以上。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北京2008残奥会,为实现这一目标注入了新的动力,提供了新的契机。因为,残奥会本身,就是从二战伤残老兵为了康复而进行的体育锻炼中逐渐发展而来的。
数千万人的渴望与需求
对残疾人而言,最大的渴望莫过于身体或精神的康复。“如果我能听得见,我一定要去当主持人。”记者采访聋儿李莹时,她向记者比划着她的梦想。“要不是我腿瘸走路不方便,我就能拍出更漂亮的照片。”拄着拐的摄影爱好者王绍良对记者倾诉着苦恼。“因为我坐轮椅,给许多人带来了麻烦。”善解人意的夏云一脸无奈。
身有残疾,往往使他们很难实现对生活梦想与追求。他们渴望恢复身体机能,渴求生活自理,憧憬健全人的生活。康复对他们来说,不仅意味着病痛的减轻或机能的恢复,更是希望的种子和美好的未来。
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8296万,占总人口的6.34%。其中包括肢体残疾2412万人,听力残疾2004万人,多重残疾1352万人,视力残疾1233万人,精神残疾614万人,智力残疾554万人,言语残疾127万人。在对残疾人进行的一项关于想接受怎样的服务和需求的调查中,残疾人有医疗服务与救助需求的有72.78%,有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的有27.69%。这些沉重的数字,呼喊着数千万人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肢体残疾的人希望通过治疗、训练和配备假肢等康复手段,提高或恢复肢体功能;听力残疾的人希望通过听力检
测、助听器验配和康复训练指导等,补偿听力缺陷,培建听觉能力;视力残疾的人希望通过手术、配镜等方法,恢复视力,重见光明;精神残疾的人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措施,促进康复„„
社会康复让残疾人融入社会
所谓康复,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各种手段,使残疾人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史珏芝是黑龙江漠河的一名农村妇女,由于患小儿麻痹症,造成髋关节、膝关节挛缩,只能蹲着走路,身心忍受了极大的痛苦和煎熬。虽然家境不好,她还是四处打听想治好自己的腿,为此还上过当,受过骗。快要绝望之际,遇到了从北京来巡回医疗的秦泗河大夫,秦大夫告诉她腿能治好,她一听立刻泪如雨下。果然,十年间史珏芝经过几次手术后,蹲着走了30多年的她终于彻底站了起来,告别了“低人一头”的日子,结了婚,生了小孩。
秦泗河是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矫形外科和北京市肢体残疾矫治中心的主任,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从事残疾人医疗服务。“这样的病例我这里还有很多。”秦大夫对记者说,“绝大多数肢残病人智力没有问题,许多人还非常有才华。只要能够通过现代矫形手术治疗和术后的康复训练,解决或改善他们的站立、行走等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还他们以自信,让他们完全融入社会,在他们中间蕴藏的极大的聪明才智就会被发掘出来,必将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此次残奥会,正是一个生动写照。我国参加残奥会的许多运动员,都接受过康复训练,他们通过康复克服了身体残疾的障碍,在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被誉为“中国的索普”的游泳选手王晓福,6岁时不幸被高压电击中,失去了右手。为了使身体得到康复,他通过各种手段加强身体锻炼,初中时被著名游泳教练张鸿鹄一眼相中,悉心教导他学习游泳,他的游泳天赋被发掘,在各种比赛中屡创佳绩,并在雅典残奥会上夺得三金一银一铜;田径运动员王芳,小时候由于身体残疾的影
响,动作不协调,身体素质差,她利用体育课不断进行锻炼。在教师的指导下,她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加强,后被选进天津市残疾人运动队,得到了正规的训练,并在雅典残奥会上获得100米、200米两枚金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残疾人事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树菡认为,康复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康复也就是“全面康复”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狭义康复则指医学康复。他说:“医学康复是康复的首要的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使残疾者全面康复的基础。教育康复包括对肢体残疾进行的普及教育,以及对智力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及语言残疾者进行的特殊教育等。职业康复包括了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等四个连续的过程,最终使残疾者能找到从事某项适合本人能力的工作岗位。社会康复是使残疾者在完成各项康复的同时,为其创造一个必要的社会环境条件。这个社会环境包括了文化、经济、社会生活、法律等方面,使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尊重。”
残疾人康复加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残疾人康复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残疾人康复加速发展。
甘肃永登的蒙向延,因摔下悬崖后冻伤被截去四肢。他只能将破篮球绑在下肢残端上跪行,度日维艰,想一死了之。“长江新里程计划”中的“长江普及型假肢”让他又站了起来。贵州息烽的宋露露、宋娇娇两位盲姐妹,早已过了入学年龄,却因贫寒而失学,得到了“长江新里程计划”的相关项目资助使她们走进课堂。田楠自幼失聪,也是得益于“长江新里程计划”的聋儿语训项目使她学会了说话,能与健全孩子一起在普通学校学习。
“长江新里程计划”是2000年由李嘉诚及其属下公司捐款一亿元港币,与中残联合作实施的计划,由长江普及型假肢项目、聋儿语训教师培养项目、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项目、贫困地区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项目、盲人保健按摩师培训项目等5个项目组成,使众多残疾人从中受益。2007-2011年,李嘉诚基金会再次捐资1亿港元,支持“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第二期),配合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实施“假肢服务”、“高科技助残就业”、“脑瘫儿童康复及残疾预防”三个子项目。
白内障是我国视力残疾的最常见和主要原因。1997年,中国残联、卫生部与国际狮子会合作,共同开展了每期五年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一期(1997年7月至2002年6月)和二期项目(2002年7月至2007年6月),一期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是实现了白内障致盲人数的负增长,二期预计共施行250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2007年达到所有的县级医院都能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有效控制白内障致盲。
2004年5月,民政部在西安市启动了“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三年来,全国共有3.5万名残疾孤儿得到了手术治疗和康复矫治,这些儿童术后康复效果显著,其中有5000多名被国内外家庭收养,重新获得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共确定了286家“明天计划”定点合作医院,基本形成了部、省两级残疾孤儿手术救治网络。这一救治网络为残疾孤儿提供了国家优质医疗资源,使多数残疾孤儿在最佳时机得到了最佳的治疗和康复。
2006年,中国残联和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了“科技助残行动计划”(2006-2015年),以帮助解决残疾人迫切需求,特别是以康复需求为目标,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直接服务于残疾人及残疾人服务机构,实现科技成果与残疾人共享。
有关资料显示,从“八五”始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已有1330多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1988年我国有计划地开展白内障复明工作以来,已完成600多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截止到2007年底,累计建立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机构1969
5.2017残疾人康复计划 篇五
2017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为做好今年我镇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我们将以创建国家级 “残疾人工作示范镇”标准为契机,继续组织实施“互助关爱助残工程”、“重症贫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白内障无障碍镇”等重点康复工程。指导全镇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努力创新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新思路、新想法,扩大残疾人享受康复服务的受益面,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和开创残疾人康复工作新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全镇康复
1、加强创建国家级“残疾人工作示范镇”工作.家庭为基础的全镇康复工作网络建设,依托康复机构、家庭,提供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2、入户进行残疾筛查,摸清底数,登记造册,进行功能评定,残疾人康复需求筛出率不低于总人口的2%。
3、为全镇内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100%,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
4、全镇的康复协调员上岗前接受残疾人康复知识与技能集中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5%。
5、充分利用全镇内部资源,实现资源利用一体化。依托康复站和全镇康复室,在全镇内为残疾人提供工疗、娱疗、肢体康复训练、日间照料等康复服务。
6、建立全镇康复站和康复室。
7、制定培训计划,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采取集中办班、专家授课、以会代训、现场指导、镇里举办的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分别对康复协调员、康复员、精防医生、康复对象本人极其亲友进行培训,积极开展康复宣传。
8、加大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力度,使全残疾人都有医疗保障。
二、精神病防治康复
1.成立精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精防工作计划,为医疗救助患者提供上门送药、打针和心理疏导服务,定期随访,认真填写服药记录和精防表卡等。
2、为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住院,为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精神病人监护率达100%,显好率75%以上,社会参与率达65%以上,无肇事率。
3、加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力度,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班,对精神病人家属进行培训指导,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提高、充实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水平
三、肢体康复
积极开展肢体残疾人的机构康复训练,全年将为多名肢体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写好康复训练档案。
四、视力康复
1、认真组织实施白内障无障活动,广泛宣传,开展筛查,全年将对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全部提供免费复明手术。
五、听力语言康复
制定切合爱耳日主题的活动方案,并积极开展听力语言康复宣传工作
六、智障残疾及脑瘫康复
在全国补碘日期间开展宣传工作,预防智力残疾发生。
七、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工作
1、做好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调查工作。做好贫困残疾人免费配发辅助器具工作。
八、搞好预防,控制残疾发生。
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建立新生儿残疾申报制度,实现早期干预。推进食用加碘盐,预防因缺碘导致残疾。加强劳动保护、交通安全,努力减少各类致残事故发生。广泛开展“爱耳日”、“爱眼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碘缺乏病日”等活动;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全民科学与安全意识。
诸葛镇中心卫生院
6.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篇六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我们社区康复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根源性、持久性的工作之一。对于残疾人极其重要,通过社区康复能使残疾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得以改善乃至恢复,增强他们活动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从而真正融入社会。
20xx年的基本康复工作如下:
1、扎扎实实地开展康复工作。积极地展开着每月的上门免费康复工作和社区康复站工作,为残疾人做好了基本检查,掌握好辖区残疾人的身体状况,为有需要的残疾人做好及时康复工作和转介工作,为残疾人的健康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2、积极配合“康复卡训练计划”,组织残疾人参加了肢体残疾康复工作。每周二和周四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康复工作和上门康复工作,定时为残疾人的免费训练计划,并做好上门家访工作和电话随访工作。
3、残疾人的康复需从小抓起,才能收获更好的康复效果,积极为残疾儿童申请各项康复训练,辖区已有一名儿童通过残联康复训练审核,并完成了一年的免费康复训练和针灸理疗工作。
4、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为不断丰富残疾人文体生活,我积极配合残协员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辖区残疾人走出家门,从而促使残疾人朋友身心健康,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如:在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组织各项文娱活动和健康宣教活动,为残疾朋友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增进了残疾朋友间的友谊;同时为残疾朋友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残疾人朋友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7.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篇七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条件,危险性评估,泥石流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面沉降、活动断裂、地裂缝、砂土液化、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岩溶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1]。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对风险区遭受不同强度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2]。地质灾害具有广泛的危害性, 对地质环境、周边群众等均造成不利影响, 特别是大型的地震, 危害严重[3,4]。地质灾害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有效的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实现城市地质灾害的负增长,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目标[5]。为搞好地质灾害评估工作, 对现场进行充分的调查, 做好现场测量和勘察工作[6,7]。特别是采用GIS等现代技术作为辅助手段, 对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管理[8]。提高地质灾害的可控性, 降低地质灾害的破坏影响。针对地质灾害, 当前采取的措施较多, 如采用注浆、抗滑桩、小直径钢管排桩等方法治理滑坡[9,10,11]。采用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 包括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地质灾害的治理[12]。随着社会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 关于地质灾害的治理针对性更强, 强调综合性考虑处理方法, 且逐步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13,14,15]。该项目位于辽源市, 主要为残疾人康复中心楼建设, 楼高为8层, 结构采用框架结构, 规划用地面积19 095 m2, 属于一般建设项目。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 结合拟建场地的地理要素, 确定本次评估范围拟建场地面积为0.41 km2。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及综合分析研究, 查明了拟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区段及范围, 了解了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程度, 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
1 地质环境条件
1.1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总体地势微起伏, 地面高程为314.0 m~260.0 m, 相对高差54.0 m。地貌按其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主要可划分为构造剥蚀丘陵区 (Ⅰ) (在拟建工程北侧) 和河谷冲积平原 (Ⅱ) (在拟建工程南侧) 。
1.2 构造与区域稳定性
地质构造:区域地质构造单元上位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 (Ⅰ级) 、吉黑褶皱系 (亚Ⅰ级) 、吉林优地槽褶皱带 (Ⅱ级) 、石岭隆起南东端 (Ⅲ级) 。
区域稳定性:根据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拟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区域稳定性较好。
1.3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岩土体类型按成因、强度、岩体结构、力学性质, 划分为松散岩组及块状坚硬岩组。松散岩组: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粉质粘土、砂、砂砾石层, 厚度6 m~10 m, 结构较松散。块状坚硬岩组:岩性为花岗岩, 表层1 m~2 m风化破碎呈散体状, 局部风化层厚达4 m~10 m, 粗粒花岗结构, 块状构造, 新鲜岩石坚硬致密, 抗压强度220 MPa~280 MPa, 抗拉强度3.5 MPa~5.5 MPa。
1.4 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地下水类型属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砂、砂砾石层中;含水层厚度3.0 m~5.0 m, 水位埋深2 m~5 m;单井涌水量50 m3/d~80 m3/d, 富水性弱;该类型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 地下水位变幅0.5 m~1.0 m。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拟建场地范围内, 含水岩性为华力西晚期花岗岩, 风化裂隙较发育, 富水性弱, 单泉流量多为0.1 L/s~1.0 L/s, 地下水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其动态随季度变化明显, 多以泉排泄或径流补给其他类型地下水。
1.5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拟建场地内为国有土地, 附近人口居住密集,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强烈。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1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该项目位于丘陵区, 遵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县 (市) 地质灾害调查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进行评估, 本次调查期间距主楼东侧4.5 m处发现一处崩塌 (如图1所示) , 岩体高度7.5 m, 坡度85°, 崩塌物体积为10.5 m3;主楼西北侧发现一处崩塌 (如图2所示) , 岩体高度为10.2 m, 坡度85°, 崩塌物体积为35.6 m3。崩塌规模小, 危险性中等。经野外实地调查, 拟建场地仅发现崩塌地质灾害, 其规模小, 危险性中等。
2.2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通过对拟建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条件综合分析, 并结合工程建设特征对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根据拟建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标准, 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根据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建筑工程结构特征, 经野外调查, 对致灾因素综合分析, 该拟建工程周围山体松散堆积物较厚, 约2 m厚, 坡度较陡, 裸露基岩表面风化较强烈, 工程建设过程中场地需要切坡、整平, 存在进一步引发或加剧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划分, 确定为建设工程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 危险性中等。
拟建场地内现状条件下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拟建建筑物可能遭受工程建设本身 (切坡) 引发的崩塌地质灾害的危害, 其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另外, 该拟建工程位于沟口处, 周围山体松散堆积物较厚, 厚度2 m左右, 地形纵坡坡降约176‰, 汇水面积约50 652 m2, 若遇强降雨条件可能遭受泥石流地质灾害, 预测拟建工程可能遭受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 危险性中等。
综上所述, 拟建场地地质环境条件中等, 生态环境较好, 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及遭受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 危险性中等。
2.3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按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进行。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大小依据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和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 选其中危险性等级大的确定为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等级。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Y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等级;Y1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等级;Y2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等级。
根据式 (1) 判定, 拟建工程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及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 危险性中等, 拟建工程范围内土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2.4 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流程及评估级别
地质灾害评估工程在现场调查踏勘的基础上, 进行地质环境基本特征分析和建设项目分析, 划分评估级别, 确定评估范围后, 进行现场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估要素选取后进行现状、综合和预测评估, 最后提出防治措施, 得出结论。通过对评价结论进行论证, 不合理, 需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估。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的规定, 根据场地地质环境条件, 综合判定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
3 结语
8.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当前社会背景;残疾人;职业教育;就业工作
一、残疾人就业困难的现状
1.用工单位拒绝接受残疾人就业
虽然我国在残疾人就业的问题上也多次召开了会议研讨,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保障残疾人更好就业,例如在一些省、市、自治区当中就出台了一些明文规定,要求各企业、各事业单位每年必须提供2%-5%的残疾人就业比例,如若未按照此规定来做,用人单位应根据上一年度平均工资和年度的差额人数来为残疾人支付就业保障金额。但是就目前各企业执行情况来看,其效果并不理想。有些用人单位宁愿缴纳残疾人的就业保障金额,都不愿意为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个别单位甚至拒绝接受残疾人。这样的做法不仅伤害了残疾人的尊严,更是对国家规定的一种蔑视,十分令人愤怒。
2.残疾人保障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虽然也有一些关于残疾人法律规定以及残疾人保障权益等,但是就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看,关于残疾人的一些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仍然做的十分不健全,并且一些职能部门并没有发挥他们应该发挥出的效能,对于破坏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做法执法力度不够。一些用人企业不仅不用残疾人,他们还挂靠残疾人的名义骗取国家的补助以及减免一定的税收,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国家法律的蔑视,更是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做法。
3.个人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残疾人并不是没有就业职位,而是到了自己的岗位之后发现自身并不能适应这个岗位的需求,不能为用人单位产出合理的效能。这里的原因可以简单的分为几个层面:第一,他们本身文化素质偏低,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硬性要求;第二,他们不适用当前社会下的竞争机制,他们由于对自身有种自卑心理而能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在竞争当中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第三,一些残疾人习惯了被别人可怜的生活,对企业对他人有种严重依赖的思想,相信这类残疾人也必不能在当前的社会机制下生存下去。
二、针对残疾人的就业指导及相关对策
1.加大残障人士的扶持力度
政府加大对于残疾人就业的宏观调控力度,政府各职能部门也应加大对于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从而进一步加大残疾人的就业力度。政府税务部门、工商部门、金融系统等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保障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足额缴纳,充分利用好法律手段,从而支持残疾人就业。我们的执法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的对于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进行抽查,一旦发现有虚报、谎报等造假事宜,一定要严惩不贷,坚决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2.营造良好的社会救助环境
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事情决不能仅仅从国家层面出发,我们一定要在整个社会当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帮残助残氛围。首先,我们要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在广泛的电视媒体与移动媒体当中,多做一些公益性的帮残助残公益广告,为的就是让大家拉近与残疾人的距离感,让大家对残疾人不在陌生,愿意接受残疾人,从而让残疾人的社会地位有明显增强。其次,我们可以在社会当中多做一些调查问卷,让大家从直面了解残疾人,让大家对于残疾人的意识形态做到真正的转型。最后,社区、街道以及其他的一些服务性机构也要定期帮助残疾人解决一些他们自身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让残疾人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关爱,让他们减少自卑,减少敌视,使得他们更愿意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从而便于他们更好地就业。
3.加强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残疾人的教育要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抓起,而不是到了考虑就业之时才开始重视他们的教育程度。职业教育残疾人他们的教育意识形态要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让他们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形势有清楚的了解,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才能在将来的就业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残疾人职业教育规划
1.建立适合残疾人的职业教育课程
我们的学校在进行残疾人职业教育之时也要合理划分残疾人类别,以便进行合理的授课,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为全面的职业教育。例如:当我们面对那些在听力上有障碍的残疾人学生时,我们可以发挥他们视觉较好的长处。这部分同学虽然听觉不好,但是他们的视觉意象确是十分的丰富,他们很容易洞察其他正常人所不能快速洞察的小细节,所以,在职业教育当中,分类教育很有必要。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根据他们所要就业当地的经济情况与文化类型等特点,制定出一些个性化残疾人职业教育方案。
2.打破传统教育模式
我们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是为了服务社会而开办的,如果我们所教授的课程与用人单位所需求的技能严重脱节,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所以,我们不能在如同以往的课堂一样只是顾着向同学们讲述,我们要学着走出去,学会与企业之间做出良好的互动,只有与企业互动好了我们学生就业的希望就会大大的增加,所以,只要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哪里都是課堂,我们不能再拘泥于黑板上的课堂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因为我们所教授的学生他们是一群特殊群体。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加强品德教育,注重品德修为
21世纪,我们不再是一个仅仅为了追逐利益的时代,那些有才无德的人注定要被这个时代所抛弃。所以,我们在对这些残疾人进行职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思想教育,确保为企业输出的都是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现在我国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与就业当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及国家加大政策力度方面的扶持工作,执法监督部门加强对于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社会和人们对残疾人多一些关爱,我们残疾人的职业化教育进程就会变得越来越快,就业道路就会变得越来越顺畅。
参考文献:
[1]郭毅.中国残疾人就业歧视问题研笼[J].西北大学. 2008.
[2]吉卫田,贾益芹.对聋校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04(2).
作者简介:李业华,男,湖南浏阳人,硕士,研究方向:高校管理。
9.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模版] 篇九
3、康复医学是以功能障碍为主导,而功能障碍又分为病损(器官、系统损伤)、残疾或失能(个体损伤)和残障(社会水平损伤)三个层次。
4、康复医学包括:基础康复医学、康复残疾学、临床康复评定学、临床康复治疗学。
5、康复医学的对象主要是:残疾者及其功能障碍。
6、致残原因有:疾病、营养不良、遗传、意外事故、物理化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7、《国际残疾分类》将残疾划分为三个独立的类别,即:病损、残疾、残障。
15、1987年我国残疾分五类: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
一、康复医学的功能独立评定(FIM)等级是什么?
二、关于残疾三级预防: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联系
21、什么是多重残疾?
答:一个人同时兼有两种以上残疾称多重残疾,或称复合残疾。
22、何为精神残疾?
答:是指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导致其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
23、精神残疾分为哪三级?
答:社会功能严重缺陷为一级精神残疾(重度),社会功能有缺陷为二级精神残疾(中度),社会功能有轻度缺陷为三级精神残疾(轻度)
24、目前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答: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服务。
25、康复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哪四种形式?
答:是通过机构康复、社区康复、上门服务和信息服务四种形式。
26、智力残疾概念是什么?
答:是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
27、残疾人的概念是什么?
答: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8、“十五”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检查用表有哪些?
答:有市辖区、县(市)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检查用表;街道(乡镇)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检查用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检查用表。
29、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检查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自杳和抽查了解自身工作的成效、问题、任务完成情况找出差距、明确今后工作方向。同时可以发现好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为今后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30、我国的残疾人分为哪几种类别?
答: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它残疾人。
31、智力障碍可以表述为什么?
答: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显著低于平均智力水平,同时伴有日常社会生活方面的明显障碍,患病时间在发育年龄阶段(18周岁之前)。
范文网【】
32、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答:一是与概念有关的一些适应能力。二是社会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适应能力。三是日常生活中的技能。
33、智力障碍的教育康复主要包括那几个领域?
答: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4、(删除)
35、耳聋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
36、康复的作用是什么?
答: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37.康复训练的功能评估的步骤包括:
初次评估、中期评估、末期评估
38.初次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10.社区残疾人居民康复工作总结 篇十
一、构建三大康复网络
为了夯实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基础,街道着力构建广覆盖的助残康复网络。
1、康复管理网络融入和谐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制定了《江湾镇街道“创建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街道”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主任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任务融入和谐社区发展,工作任务分解到街道相关科室及社区卫生中心、派出所、社区中小学校等相关单位。建立了“定岗、定员、定时”的管理模式。定岗,根据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根据各科室、各单位工作重点,制定岗位职责,实施目标管理;定员,明确社区康复措施的岗位责任人,逐一落实管理服务队伍;定时,根据社区康复工作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定期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康复主题活动。形成了街道主导、社区单位协同、齐抓共管促进残疾人康复的工作局面。
2、康复服务网络形成服务平台。街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积极构筑融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助残康复平台。为改善残疾人活动康复条件,今年专门辟出1100平方的场地,建立集社区阳光之家、残疾人活动室、残疾人治疗护理为一体的的残疾人之家。目前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工作已完工,近期将启用,至此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服务平台在江湾镇街道全面建成。
3、康复指导网络深入助残工作各个领域。成立由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牵头,卫生中心、康复、教育等有关机构专业人员参加的社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依托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对卫生中心6名社区医生和30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进行“康复服务、功能评定、训练计划、心理沟通、言语训练、上门调查”等康复知识的培训,带动了一批社区康复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结合“送康复服务上门”,组织社区康复需求调查专题培训;结合养护工作,进行了养护调查数据库管理培训;结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开展了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培训,使培训工作做到了学以致用,在助残康复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实施四项康复工作
近年来,江湾镇街道持之以恒地实施四项康复行动计划,把助残康复工作做到残疾人心坎上。
1、举办“阳光行动”――温暖智障人士。从XX年开始,街道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在新市南路建立了100平方米的“阳光之家”。目前68名16-35岁的智障人士在这里参加培训,街道为他们成立了智障人士腰鼓队、舞蹈队、图画小组、编织小组、英语小组和兴趣小组,丰富智障人士文化生活。在去年世界夏季特奥会社区接待期间,“阳光之家”学员与特奥代表团成员们共同开展了文艺联欢、体能训练等活动,充分诠释了特奥运动的深刻涵义。
2、“照料行动”――关怀精神病残疾人。为了使精神残疾人在康复期有良好的康复环境,街道创建了“温馨护理站”,承担帮助患者定时服药、开展精神护理、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职能。护理站制定作息制度、康复内容,建立学习园地,开展卡拉ok、户外文体等活动。经过“照料行动”,实现了护理站学员们零肇事的目标。街道组织表演的配乐诗朗诵――《温馨护理站,幸福的港湾》,在参加上海市精神病防治中心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11.社区精神康复与社会工作介入 篇十一
关键词:精神性疾病 社区康复 社会工作 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078-01
一、社区精神康复的产生与发展
社区康复思想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表的《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对社区康复做出定义:“社区康复是社区发展计划中的一项康复策略,其目的是使所有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的目标。社区康复的实施要依靠残疾人、残疾人亲友、残疾人所在的社区以及卫生、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目前人们所说的社区康复,主要指残疾人在社区中的康复。其概念是:在城乡社区积极调动和协调有关部门和人员,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资源。在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方面为残疾人及其他康复对象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
现有的精神康复工作的研究基本上是医学和心理学取向的,没有涉及社区资源与精神康复的结合,从社区干预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少。由于专业社会工作在内地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中国内地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去研究精神健康的研究还很少,更缺乏社会工作视野下的介入模式研究。
二、社区精神康复中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支持网络
精神疾病患者在患病之后,自身要遭受疾病的困扰,这不仅影响了他们自己的正常生活,也给他们的家人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使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精神病患者的生活。除了患者的家人之外,社区内管理残疾人的社工也会在经济上给与精神病患者家庭帮助,同时还会寻找一些其他有效的帮助方法。精神病患者服务对象与周围其他人形成了一个人际关系网络,服务对象遇到了问题之后,他的关系网络中的人就会给与服务对象一些帮助。这就是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①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为精神病患者服务时,不仅要关注服务对象自身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也要注重服务对象的人际关系网络,观察和分析服务对象有哪些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利用。
(二)重要帮助者
当精神病患者遇到困难时,他周围的人都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只是每个人所给予的帮助是不一样的,在这当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帮助者,他们成为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极其重要的支持者。比如服务对象的父母亲、配偶、子女以及好友等,都有可能成为服务对象的重要帮助者。②这些重要帮助者是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中的关键人物,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在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时,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重要帮助者,也就是充分利用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保证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扎根于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中,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拥有的资源。
三、社区精神康复的介入模式
(一)专业服务与非专业服务相结合
在精神病患者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服务:一种服务是由专业的服务机构所提供,这种服务具有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另一种服务是由服务对象身边的重要他人提供的,这种服务不同于专业的服务,但是却在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照顾服务对象的日常起居,监督服务对象服用药物等,这些照顾都融入于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且影响的时间也是持续的。社会工作者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务,应该整合专业服务和非专业服务,把专业服务融入到非专业服务当中。
(二)不同专业之间服务相结合
精神病患者在面临问题和困扰时,需要不同的专业服务,不仅涉及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还涉及其他专业服务,例如医院的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师的心理治疗等。在精神病的治疗中,服务对象的问题越严重,他所需要的专业服务就越复杂,所需要的服务的种类也越多。而且,服务对象往往需要先接受其他专业的服务,等服务对象的生理机能恢复到一定程度之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专业介入才会更加有效。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是协助服务对象恢复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只是多种专业服务中的一种,它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社会工作者能否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有效的专业服务,而且取决于社会工作者能否将服务对象所需要的不同的专业服务整合起来,让不同的专业服务相互促进。③
(三)社会工作不同专业服务方法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不同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根据服务对象的发展需求规划专业服务方法,将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整合起来运用与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在为精神病服务对象规划、设计服务方案时,首先不是去考虑运用什么样的专业方法,而是要先去了解服务对象有什么样的发展需求,然后再考虑用什么样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能够促进服务对象发生改变。也就是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的运用需要围绕着一个服务焦点:快速有效地促进精神病服务对象的改变。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专业社会工作在内地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成熟的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康复的模式和方法还尚未建立起来。社会工作者要从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出发,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康复时,应当从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将专业服务和非专业服务相结合,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的专业服务;二是要将同专业的服务相结合,为服务对象提供间接的专业服务;三是要将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相结合,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专业服务。
注释:
[1]Adams,R.(1996).Social Work and Empowerment. London: Macmillan Press, p.28.
[2]Clicken, M.D. (2004).Using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s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A Positive Approach for the Helping Professions.Boston: Allyn and Bacon, p.6.
[3]Macmillan, R. &Townsend, A. (2006).Landscapes of Volunteerism: New Spaces of Health, Welfare and Governance (pp.15-32).UK, Bristol: The Policy Press, p.18.
参考文献:
[1]童敏.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N].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4月第21卷第2期
[2]香港浸会大学课题组.精神病康复者对续顾服务意见的初探[R].香港浸会大学,2003年
12.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篇十二
“二抽”数据显示, 中国现有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 296万,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34%。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虽然享受到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但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原因以及他们自身的障碍导致他们普遍缺乏政治、经济和社会机会, 在改革中也受到了较之健全人群更大的冲击, 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付出了更多的改革成本。
残疾人社区康复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使残疾人在家庭和基层康复机构得到康复的训练和服务的一种康复形式[1]。由于社区康复具有就近就地、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等特点, 成为残疾人康复一种新型、经济、有效的康复服务形式。在中国, 社区康复又称为基层康复, 内涵是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 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卫生人员、教育人员、民政人员、社团、残疾人及其家属亲友等参加的社区康复系统, 在社区进行残疾的普查、预防和康复的工作, 使分散在社区的残疾者得到基本康复服务, 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的目标[2]。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界定调查范围是北京市海淀区的部分街道, 随机选取五个社区进行调查。调查的对象主要是生活在各个社区的残疾人, 最终共完成问卷50份, 其中有效问卷43份。
2.实施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对问卷题目的编制, 建立在前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社区残疾人的基本信息、残疾状况、社区提供康复服务现状三个方面。
3.分析工具。本研究主要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 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来查看残疾人康复服务现状以及问题, 并且运用多元统计回归, 来考察康复服务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
二、统计分析
1.残疾人基本情况。 (1) 性别:本次调查获取有效样本43份, 在这43份有效问卷中, 男性27人, 占样本总数62.8%;女性16人, 占样本总数的37.2%, 男女比例约为6∶4。“二抽”数据显示, 全国残疾人口中, 男性为4 277万, 占51.55%;女性为4 019万, 占48.45%。性别比 (以女性为100, 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为106.42。 (2) 年龄:从年龄分布状况来看, 绝大多数残疾人处于劳动年龄阶段, 主要分布在30~60岁的区间内, 43个调查对象中, 30岁以下的10人, 占23.3%;30~59岁之间的有26人, 占60.5%;60岁及以上的7人, 占16.3%。“二抽”数据显示, 全国残疾人口中, 0~14岁的残疾人口为387万, 占4.66%;15~59岁的人口为3 493万, 占42.1%;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 416万, 占53.24% (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 755万, 占45.26%) 。 (3) 文化程度:从文化程度来看, 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残疾人5人, 小学文化程度4人, 初中文化程度的9人, 高中文化程度的20人, 大学或大专学历的5人。受教育程度略呈左偏分布, 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残疾人占一半以上, 可见调查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良好。“二抽”数据显示, 全国残疾人口中, 具有大学程度 (指大专及以上) 的残疾人为94万, 高中程度 (含中专) 的残疾人为406万, 初中程度的残疾人为1 248万, 小学程度的残疾人为2 642万。 (4) 婚姻状况:从婚姻状况来看, 已婚残疾人占51.2%, 未婚残疾人比例为37.2%, 离婚残疾人比例4.7%, 丧偶的残疾人约占7%, 可见超过一半的残疾人处于已婚状况。“二抽”数据显示, 全国15岁及以上残疾人口中, 未婚人口982万, 占12.42%;在婚有配偶的人口4 811万, 占60.82%;离婚及丧偶人口2 116万, 占26.76%。 (5) 就业:在43份问卷中, 有33个调查对象有工作, 占76.7%;10个人没有工作, 占23.3%。这说明了被调查的残疾人中能够就业的人占绝大多数, 残疾人的整体就业情况良好, 绝大多数都能够获得工作。“二抽”数据显示, 全国城镇残疾人口中, 在业的残疾人为297万, 不在业的残疾人为470万。 (6) 收入:43份问卷中, 收入情况这一选项有32个有效数据, 其中, 月收入在600元以下的有5人, 占11.6%;月收入在600元~1 000元之间的有15人, 占34.9%;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有12人, 占27.9%。“二抽”数据显示, 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2005年人均全部收入, 城镇为4864元, 农村为2 260元。12.9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低于683元, 7.96%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在684元~944元之间。
2.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生活影响分析。在调查中, 我们设计了“您认为康复服务对您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如何?”这一问题, 43位调查对象中, 选择影响积极的有14人, 占32.6%;选择没什么影响的有26人, 占60.4%;选择影响消极的有3人, 占7%。这表明大多数残疾人不认为社区康复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由于考虑到问卷中出现了大量的分类型数据, 简单的回归变量无法满足分析要求, 故把所有的分类型数据通过虚拟变量进行转换, 得到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到, 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不大, 平均数为2, 在问卷中表现为没有什么影响。但是, 我们也需要注意到, 关于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这个问题的方差达到0.937, 是非常大的。说明关于这个问题, 大家的答案差距很大, 个人的看法有很多不同。再对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作相关分析, 对上述指标 (社会团体、医院、企业、个人 (包括亲属) 、专业医师、家属协助、社区设施、其他、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 进行分析后得到相关分析的结果, 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 可以看到与残疾人生活影响相关性最大的是服务提供形式中的“其他”选项和服务提供主体的“企业”这两个因素。但是结合以上的频数分析, 可以看出, 造成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这两个选项选择的人较少, 选择的差异量少, 在总体分析中, 得出的同质量则高。但是, 可以想到, 这样的问题出现大概是因为所选择的样本量太小, 如果扩大样本容量, 应该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另外, 可以看到医院这个变量的影响是负的。
以下分析康复对残疾人影响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我们采用强制进入的方法。从对模型的总结可以看出, R平方达到0.286, 并不是很高, 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不是很好。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数据。从对方程的检验结果来看, 方程的显著性水平并不高。最后的总体方程为:Y (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 =1.75+0.142X1 (专业医师) +0.145X2 (家属) +0.596X3 (社区设施) +2.25X4 (其他) +0.357X5 (社会团体) -0.384X6 (医院) +2.108X7 (企业) -0.346X8 (个人) 。这个方程表明, 服务主体为“政府组织”和“志愿者服务”的情况下, 对残疾人康复的影响为1.75。说明这两项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很大, 仅这两项都达到了康复服务对残疾人生活影响的平均水平。我们还可以发现, “医院”的参与和“个人”及亲戚在残疾人康复中的参与可以提高康复服务对残疾人生活正面的影响。此外, 从方程中可以看出社区服务中, “社会团体”这个服务主体和“社区设施”这项服务活动的影响相对较高, 在今后社区康复服务中应大力发展这两个方面。最后, 我们从社区康复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的残差累计概率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数据离标准线的分布还有一定的规律性, 说明残差不是完全的离散的, 线性回归的拟合方式不是最合适的。
结论和讨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当前的社区康复服务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还十分有限, 残疾人普遍觉得社区康复服务对其生活没有什么明显的帮助。第二, 在社区服务中, 政府主体和志愿者服务的形式对残疾人帮助较大。应更加注重政府责任和更多的开发服务形式, 寻找更适合残疾人的服务方式。第三, 社会团体这一主体的参与和社区提供康复设施的影响也比较显著, 应大力发展这些服务形式。第四, 医院提供的专业性服务和家人亲属的帮助可以明显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也反映出此次调查研究的一些局限的地方:一方面, 问卷逻辑性不够强, 很多实际问题在调查开始前没有考虑到, 致使很多数据没有从问卷中表达出来。另一方面, 问卷样本量较小, 这使得很多结果有较大的偏差。
参考文献
[1]江立华.论中国城市社区福利产生及其运作机制[J].江汉论坛, 2003, (10) .
13.社区残疾人康复的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一、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强化部门工作责任,做到“四个纳入”。
社区康复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与重视,离不开各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为加强对社区康复工作的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社区康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各城区分别成立了由政府区长为组长,分管区长为副组长,民政、卫生、财政、教育、残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把社区康复工作目标、任务、责任、措施分解到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考核各职能部门康复工作完成情况,以此作为考核部门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各街道、社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各城区把创建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取得了较好效果,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好评。20xx年我市xx港区被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20xx年xx区、xx区、xx区的创建工作又被授予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
为加强对社区康复工作的领导,我们从“四个纳入”着手,完善社区康复的组织领导。一是把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和社区康复服务,使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二是将创建全省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纳入部门目标考核内容。建立条块统一的协调管理网络,对相关部门和单位工作目标进行检查考核。三是把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安排,建立职责明确的工作责任网络。各区残联相继制定了《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实施方案》,对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任进行了明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及时研究解决辖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将残疾人的医疗救助,纳入全市的医疗保障体系。全市有4968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个人交纳部分由财政部门予以全额补贴。为扩大重度残疾人的医疗救助范围,我们积极与市医保局协商,将一级、二级的肢体残疾;一级、二级、三级的智力和精神残疾;一级盲、二级盲、一级低视力;一级听力语言残疾纳入重度残疾人员之列,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同时,各区也在医疗保障上出台了优惠政策,为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提供了切实的服务保障。
二、突出残联指导作用,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做到“四个到位”。
为了促进我市社区康复创建工作的深入发展,增强创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使基层残联在创建工作中少走弯路,市残联针对社区康复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认真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学管理、规范建档。针对各级残联应准备的档案资料,市残联制定了统一规范的样本,逐级对康复协调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中遵循实用性,围绕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以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为重点,着力提高基层康复管理人员、康复协调员的业务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各级残联必须规范建档、科学管理,不得疏漏马虎,说到的要写到,写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记到,记到的要看到。
二是加强指导、督办提高。定期下到基层残联,对康复协调员进行业务指导,在指导、督办过程中予以规范。市残联严格按照达标要求,对基层不规范的做法,限期整改。在指导、督办中发现好的典型,予以大力推广。各区残联相互参观学习,取长补短。通过指导、督办,各区的创建工作都是你追我赶,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为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康复经费保障到位。各区财政按照辖区覆盖人口每人不少于0.3元的标准,预算残疾人康复经费,在此基础上各区还通过各种渠道筹集专项资金,全市共投入经费200多万元,为社区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康复服务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根据各个时期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需要,按照专项一事一报,特事特办的原则,增拨专项经费。各街道、社区抓住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供经费支撑。
二是康复技术指导到位。由市残联康复办公室牵头,协调各辖区内卫生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医疗机构,成立了视力、听力语言、肢体、精神、智力残疾康复五大技术指导中心和辅助器具服务站,各类中心(站)充分发挥技术示范、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知识普及、咨询转介等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都设置了残疾人康复室。积极为残疾人开展康复医疗训练服务。
三是康复协调员配备到位。全市xxx个社区通过招聘,配备了政治思想素质好,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热爱残疾人工作,有奉献精神的同志担任康复协调员。对一经录用的康复协调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康复协调员的补贴经费由市、区两级残联共同承担。四是康复需求服务到位。面对残疾人康复的巨大需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最大限度地为残疾人提供就地、就近的康复服务。黄石港区在各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和精神病防治监护小组,设立了家庭病床,在医院提出了“一免三优惠”的服务措施,对卧床不起、家庭困难的残疾人,社区免费将服务电铃安放在床边,只要有难事,一按电铃就有社区干部或志愿者前来帮助。xxx区对辖区贫困精神病人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咨询费,对医疗费予以优惠10%-15%。xxx区从三个专项服务着手,实施优质服务,效果良好,社区残疾人对康复工作满意度达98%以上。xx区针对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时给予救助。家住xxx街道办事处xxx社区的精神病患者xxx是精神病人,在开展康复需求调查中了解到他弟弟也患了精神病,其父身体虚弱,长年吃药,一家人生活来源完全依赖其母,社区将这一情况上报后,及时为他们办理了免费服药救助卡。
三、突出创建工作特色,营造创建工作氛围,做到“四个结合”。
我们围绕创建工作目标,结合当地残疾人工作实际,突出创建特色,将创建活动与整个残联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有力推动了社区康复创建工作的开展,使残疾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特色服务。
一是将创建活动与各项业务相结合。我们根据残疾人在医疗康复、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康复服务、就业培训、生活保障、法律援助等转介服务,将康复服务延伸到残疾人工作的各个方面。
二是将创建活动与重点康复项目相结合。我们将白内障复明、盲人定向行走、假肢装配、精神病防治等重点康复项目与创建活动相结合。近年来,在市城区开展白内障无障碍城区创建活动,对社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发现一例,免费手术一例。xxx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依托辖区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为贫困精神病人免费送医送药。xxx区、xxx区结合社区康复的创建工作,积极做好盲人定向行走培训,通过专业老师授课,指导盲人、盲人亲友、社区康复协调员掌握定向行走基本要领,盲人及其亲友受益匪浅。为满足盲人的心理需求,xxx开展盲人“看”电影活动,先后为盲人放电影五部,深受广大盲人的好评。
三是将创建活动与扶残助残相结合。我们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精神卫生日”等节日,广泛宣传各项创建活动。通过《xx日报》、《xx晚报》、xx残联网站,大力宣传社区康复协调员的.先进事迹。同时,还利用街道、社区宣传阵地、制作宣传橱窗、创办黑板报、张贴宣传标语,举办知识讲座,印制康复宣传册,较好地普及了残疾人康复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是将创建活动与工作奖惩相结合。我们将社区康复的创建工作纳入全年目标管理考核之中,对每一项具体指标进行量化,实行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统一奖惩。去年市残联共拿出xx万元对各县(市)区进行了以奖代补,有力促进全市社区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完善创建工作制度,规范创建运作模式,做到“四个建立”。
为了促进我市社区康复创建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完善社区康复各项工作流程,规范社区康复的创建行为,在工作管理上我们努力做到“四个建立”。一是建立完善康复需求的调查机制。社区康复协调员、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员多次入户走访,进行调查摸底,详细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时填写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建立每人一档,因人而异的康复服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实行各类残疾的分类管理机制。通过康复需求调查,对各类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了分类管理,实行分类指导,提供相应的康复训练和医疗服务,并分别填好《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档案》、《精神病防治康复记录手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三是建立康复效果的评估机制。各区残联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筹建集康复、训练、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康复室(站),配备康复训练器材,按照各类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分别建档立卡,组织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残疾人的康复训练由专业医生或康复协调员指导,制定训练计划,康复训练效果由医生进行评估并记录归档,将康复评估结果指导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四是建立各类康复人员的培训机制。努力抓好康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围绕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以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为重点内容,采取逐级培训的方法,加大对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康复指导员的业务素质,力争培养一支业务过硬、热心服务、乐于奉献的社区康复工作队伍。
14.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篇十四
2012年,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将继续围绕《徐州市残疾人工作要点》确定的任务目标和省、市残联的安排部署,结合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现状与需求,继续以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以开展残疾人康复救助为重点,采取“点面结合、以点促面”的工作方式,力求残疾人康复工作在“面上出成效、点上创特色”,努力开创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新局面。
1.落实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精心安排各项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
贯彻落实省、市出台的各项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根据任务分解及要求,并结合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中的有关项目,不折不扣,公平、公正、公开地把各项康复惠民政策及康复救助项目落到实处。着力做好:0-6岁残疾儿童康复、精神病服药补贴、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辅助器具配发、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假肢及矫形器适配、聋儿助听器适配等惠民项目。
2.科学化、规范化打造残疾人康复机构
严格按照江苏省残疾人康复机构认定标准,继续推动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引导其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完善服务功能,加强指导检查,健全规章制度,严
格按操作规程开展工作。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康复服务机构,为我县早日实现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和形成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
依托县卫生服务体系,在全县各镇卫生院内增设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各村(社区)建立康复室,承担辖区内残疾人康复指导与服务任务,构建以县残疾人康复中心,镇、社(村)居委会残疾人康复站(室)为骨干的全县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
4.加大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力度
根据《江苏省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审评实施方案》及《评审细则》,将社区康复工作的普及作为重要康复目标。结合县卫生部门、各镇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指导员、康复协调员的作用,及时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做细、做实残疾人康复救助、医疗和转介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层层有人负责、联系畅通的工作机制。已经建成的社区残疾人康复室在加强硬件管理的同时,要以建立辖区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与康复训练档案、实施康复训练服务为重点,优化康复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5、做好康复人才培训和康复队伍建设
切实做好康复人才需求调查和需求计划的制定,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康复人才培训工作。重点抓好社区康复协
调员培训,力争全年完成100名以上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任务。配合上级残联做好康复咨询师、辅助器具适配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等新职种的申报工作和国家继续康复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工作。积极选送康复骨干参加省、市残联组织的康复人才培训和有关会议,分层次对康复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建设一支符合县情特点的残疾人康复工作队伍。
6、推动残疾预防工作,宣传普及康复知识
【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残联如何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07-04
新源乡2011年残疾人康复工作小结07-23
社区康复对象残疾人08-31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08-22
残疾人康复管理制度11-18
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11-20
香港残疾人士康复服务06-25
残疾人之家工作09-07
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06-24
2022残疾人协会工作计划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