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

2024-12-18

镇痛药(12篇)

1.镇痛药 篇一

用药指导 ▎解热镇痛药不合理用药处方解析

解热镇痛药中以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双氯芬酸等解热作用较好;对炎症导致的疼痛,以吲哚美辛、双氯芬酸、氯芬那酸较好;对抗风湿,以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吲哚美辛较强。另外,解热镇痛药常与抗组胺药、中枢镇静药、镇咳药、抗病毒药等组成复方制剂,用于感冒的对症治疗。解热镇痛药还具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及月经痛等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几乎无效。为避免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应在餐后服药,不宜空腹服药。高龄、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症、有出血倾向、消化性溃疡以及有上消化道出血和(或)穿孔病史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本类药物。对有特异性体质者,使用后可能发生皮疹、血管性水肿、哮喘等反应,应当慎用。如患者对解热镇痛药或其中成分之一有过敏史时,不宜再使用其他同类解热镇痛药,因为这类药物中大多数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

与地塞米松合用例1:患者,男,37岁。因“双膝关节痛5周”就诊。诊断:风湿性关节炎。处方:吲哚美辛片25 mg,3次/d,口服;地塞米松片0.75 mg,3次/d,口服。解析两药合用可加强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地塞米松能促进蛋白质分解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并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降低胃与十二指肠黏膜组织对胃酸的抵抗力,阻碍组织修复,使溃疡愈合迟缓,对活动性溃疡病患者忌用。吲哚美辛的解热消炎作用较强,但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多,易产生溃疡,还能引起胃出血和穿孔,故两药合用,对胃的刺激作用相加。建议吲哚美辛不宜与地塞米松合用。与溴丙胺太林合用例2:患者,女,17岁。因“头痛1周”就诊。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3个月。诊断:①紧张性头痛;②慢性胃炎。处方:对乙酰氨基酚片0.5 g,3次/d,口服;溴丙胺太林片15 mg,3次/d,口服。解析对乙酰氨基酚为弱酸性药物,在胃及肠液中大部分呈非离子型,而药物吸收速度直接与胃排空速度有关;溴丙胺太林能延迟胃排空速度,使对乙酰氨基酚的吸收少而慢,血药浓度低,达不到治疗浓度,因此疗效差。建议对乙酰氨基酚与溴丙胺太林不宜合用,可用硫糖铝代替溴丙胺太林。与制酸药合用例3:患者,女,46岁。因“双膝关节痛3个月”就诊。诊断:风湿性关节炎。处方:吲哚美辛片25 mg,3次/d,口服;氢氧化铝凝胶20 mL,3次/d,口服。解析

吲哚美辛对胃肠道刺激发生率较高,合用氢氧化铝凝胶,以保护胃壁。但氢氧化铝凝胶呈碱性。吲哚美辛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且能被氢氧化铝凝胶吸附,使吲哚美辛吸收降低30%左右,而使血药浓度及疗效降低。其他制酸药如三硅酸镁、碳酸钙与吲哚美辛可发生类似相互影响。建议

可先服吲哚美辛,隔2 h后再服氢氧化铝凝胶。用法、用量有误例4:患者,女,53岁。因“双膝关节痛1个月”就诊。诊断:风湿性关节炎。处方:布洛芬缓释胶囊0.6 g,2次/d,口服。解析布洛芬缓释胶囊的正确用法:成人,1粒(0.3 g/次),2次/d,口服。过量服药可出现恶心、呕吐、胃肠道溃疡及出血、转氨酶升高、头痛、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嗜睡。建议更正布洛芬缓释胶囊剂量。例5:患者,女,31岁。因“双肘关节痛2个月”就诊。诊断:风湿性关节炎。处方: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0.1g,3次/d,口服。解析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为缓释制剂,1次/d即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且不易发生蓄积中毒。根据药动学原理,药物剂量增加,并不能使药物作用强度相应增加,只能增加毒副作用。缓释制剂在临床使用时仍按普通剂型的用法进行使用,可造成药物体内蓄积,引起毒性反应。建议更正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用法。例6:患者,男,41岁。因“双膝关节痛2个月”就诊。诊断:风湿性关节炎。处方:吡罗昔康片40 mg,2次/d,口服。解析吡罗昔康的半衰期为45 h,正常用法为1次/d,20 mg/次。服药量>20 mg/d时,胃溃疡发生率明显增高,严重的合并出血甚至穿孔。处方中2次/d,且剂量大,易引起毒性反应。建议更正吡罗昔康片的用法、用量。儿童发热使用安乃近例7:患儿,男,2岁。2 d前出现鼻塞、流涕,伴发热。查体:T 38.8℃;听诊: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血常规正常。患儿无其他基础疾病。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方:安乃近滴鼻液3滴,4次/d,滴鼻。解析《中国0~5岁病因不明的发热诊治指南》中认为,安乃近可致中性粒细胞数目减少,不推荐儿童使用。而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相比较,其退热效果相当,但阿司匹林会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的风险,鉴于其对消化系统、肝肾功能的损害,所以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在儿童中应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儿童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3个月儿童常用退热剂的剂量为对乙酰氨基酚10~15 mg/kg(每次建议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儿童使用美洛昔康例8:患儿,男,12岁。因“双膝关节痛1个月”就诊。诊断:风湿性关节炎。处方:美洛昔康片7.5 mg,1次/d,口服。解析美洛昔康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消炎、镇痛和解热作用。<15岁儿童禁用。建议不宜应用美洛昔康,可选用贝诺酯。>2种解热镇痛药同时应用例9:患者,男,56岁。因“发热、头痛1 d”就诊。T 39℃。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处方:酚氨咖敏片1片,3次/d,口服;去痛片2片,3次/d,口服。解析酚氨咖敏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0.15 g、氨基比林0.1 g、咖啡因30 mg、氯苯那敏2 mg;去痛片每片含氨基比林0.15 g、非那西丁0.15 g、咖啡因50 mg、苯巴比妥15 mg。两药都含氨基比林及咖啡因,作用类似,重复应用解热镇痛药,导致用量太大,毒性增强。建议含有相同组成成分的复方制剂不宜合用。酚氨咖敏与去痛片不宜合用,任选一种即可。例10:患者,男,61岁。因“双膝关节痛”1个月就诊。诊断:风湿性关节炎。处方:贝诺酯胶囊1 g,3次/d,口服;双氯芬酸片50 mg,3次/d,口服。解析贝诺酯与双氯芬酸均为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使用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应避免非甾体抗炎类药之间的联合应用。建议贝诺酯与双氯芬酸避免联用,可单用贝诺酯胶囊。例11:患者,女,26岁,因“发热、头痛1 d”就诊,T 39℃。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处方: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 mL,肌内注射;维C银翘片2片,3次/d,口服;氯芬黄敏片2片,3次/d,口服。用药约30 min后,患者出现大汗淋漓、头晕、眼花等症状。解析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本身即为强效解热镇痛药,而维C银翘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氯芬黄敏片含有双氯芬酸钠、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3种药合用作用过强,退热过快,以致患者出汗过快过多、血容量急剧下降而出现虚脱。不能同时服用成分相似的多种抗感冒药。建议不宜应用氯芬黄敏片。例12:患儿,男,7岁。因“发热2 d”就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处方:贝诺酯片0.25 g,3次/d,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片2片,3次/d,口服;泰诺退热口服糖浆10 mL,3次/d,口服。解析贝诺酯为对乙酰氨基酚与乙酰水杨酸的酯化产物;小儿氨酚黄那敏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75 mg;泰诺退热口服糖浆每2.5 mL含对乙酰基酚80 mg。对乙酰氨基酚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另外,对乙酰氨基酚1次推荐量为0.25~0.5 g,对于一个7岁儿童,此处方中的对乙酰氨基酚1次量明显偏大。这主要是由于没弄清复方制剂的成分及含量所致。建议可单用小儿氨酚黄那敏片。专家提示应用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病原因。鉴于发热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指标,而应用退热药后改变了体温,可掩盖病情,影响疾病诊断。因此,本类药物仅适用于热度很高或持续发热时间较长的患者。另外,由于解热镇痛药只对疼痛的症状有治疗作用,既不能解除疼痛的致病原因,也不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预防合并症的发生,故不宜长期服用。

2.镇痛药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2013年麻醉药品处方共3341张, 起至详细记录麻醉性镇痛药用药名称、用药天数、总用药量、性别、年龄和临床诊断等情况。对麻醉性镇痛药处方分布进行统计, 同时对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也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采用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 (DDD) 和药物利用指数 (DUI) 方法, 并以《新编药物学》 (第16版) [3]及临床常规量为参考标准, 确定DDD值, 利用用药频度 (DDDs) 排序[2]和药物利用指数 (DUI) 对用药量进行评价。DUI等于DDDs除以用总药天数。DDDs等于总用药量除以该药DDD。DUI≤1.0为合理用药, DUI>1.0说明用药剂量大于DDD, 医师有滥用麻醉药品的现象。

2 结果

①通过对2010年至2013年我院门诊医师开具的麻醉性镇痛药日处方分析得知, 2010年、2012年哌替啶注射液的处方数及构成比均处于第一位, 2013年稍有下滑。而哌替啶片则呈逐年下滑趋势, 吗啡控释片、缓释片构成比逐年递增, 吗啡注射液构成比也表现出逐年递增趋势。在所做统计的4年中, 其他麻醉性镇痛药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医师结合患者病情临床选择用药, 并按照药品的药理作用开具处方, 没有集中使用一种麻醉性药品, 由此说明医师日处方用药合理。②对2010年至2013年麻醉药品应用进行分析可知, 每年的DDDs排序, 2010年、2012年哌替啶注射液居于首位, 2011年哌替啶片居于首位, 2013年哌替啶注射液和片剂退出首位, 说明在用药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而吗啡缓释片连续四年排序前3位, 吗啡控释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主要用于癌痛患者的镇痛。2013年吗啡缓释片DUI=2.39>1, 其他麻醉药品DUI<1, 这说明我院医师日处方没有滥用麻醉性镇痛药。

3 讨论

3.1 对处方构成比的分析:

从麻醉性镇痛药处方分布统计中可见, 2013年我院医师开具的哌替啶注射液处方越来越少, 而开具的吗啡制剂处方量越来越多, 尤其是吗啡缓、控释制剂较为突出。从我院的麻醉性镇痛药品应用的科室和诊断统计中来进行分析, 2013年以前主要用于骨折、急性阑尾炎、胆绞痛、肾绞痛、胆囊切除手术及术后。癌症疼痛病例处方构成比为30%。到2013年以后, 癌症疼痛病例处方构成比达50%以上。芬太尼、舒芬太尼比吗啡的镇痛效果明显的多, 大约相当于吗啡的80倍, 它们的镇痛作用发挥的较为迅速, 基本上不出现不良反应, 但是镇痛时间稍微短些, 这些优势都比吗啡突出。所以, 我院芬太尼制剂处方构成比逐年增长, 主要用于手术麻醉镇痛与镇静。手术后患者借助镇痛泵达到镇痛的效果。现在我院增加了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应用。作为外用的芬太尼透皮贴剂, 其脂溶性较低, 镇痛效力强, 使用患者无不良反应, 适于不易口服用药的癌症患者或者慢性疼痛患者镇痛, 其DUI<1, 说明我院医师用药合理。

3.2 对各种麻醉性镇痛药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分析:

通过对我院四年间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统计分析可知, 2013年哌替啶注射液、片剂DDDs排序均居首位, 2013年以后处方用药有所下降, 因为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与吗啡作用相似, 但比较只相当于吗啡的1/12~1/8, 镇痛持续时间很短, 胆绞痛、肾绞痛、急性阑尾炎患者较为适合使用, 胆囊切除术后及手术麻醉前也较为适宜。统计表明, 我院临床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吗啡控释片、缓释片逐渐的代替了哌替啶, 主要原因在于哌替啶在人体的代谢成去甲哌替啶, 且具有中枢神经毒作用, 若连续用药或大剂量重复使用, 必定造成去甲哌替啶积聚, 出现神经中毒症状, 成瘾性增加。所以哌替啶只适用于直肠癌、肝癌、胃癌、膀胱癌等术后止痛, 不适用于慢性晚期癌症患者治疗。由于哌替啶镇痛作用快, 有的医师将其用于结石疼痛或内脏绞痛等急性疼痛患者, 体现了用药的日趋合理性。

3.3 吗啡缓、控释制剂的应用:

在所做的4年统计中, 癌痛治疗中吗啡缓释片的使用每年排序前3位, 吗啡控释片使用量逐年递增, 吗啡控释片、缓释片镇痛效果极强, 远远超出盐酸哌替啶。吗啡控、缓释片的应用总的来说较为合理。但极个别处方对于吗啡控、缓释片的用药频率不太科学, 有的处方每8 h甚至每6 h给药1次, 日量30~210 mg, 用药次数过频。吗啡控、缓释片的释放无峰谷现象, 患者服用后镇痛时长约为12 h, 效果较好, 无不良反应, 基本上无成瘾性, 所以宜于重度疼痛患者使用。由于吗啡制剂引起肠道平滑肌松弛, 容易产生呕吐、恶心、便秘等胃肠道反应, 有时患者对吗啡制剂难以忍受或者禁忌用药时, 可用芬太尼透皮贴剂, 因此, 医师要合理用药, 根据患者情况使用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舒芬太尼注射液, 在手术中经常用于诱导麻醉, 剂量也较大。瑞芬太尼注射液DDDs排序前3位, DUI也较高, 镇痛作用快, 维持时间短, 不影响肝、肾功能, 在人体内无积蓄。因此, 瑞芬太尼注射液在手术中用于全麻诱导和持续镇痛用药合理。其他麻醉性镇痛药DUI<1, 特别是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逐年下降。这充分说明我院医师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 恪守医德, 日处方用药合理化, 不滥用药。同时, 我院加强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临床使用, 制定严格的用药制度, 对一线医师及护士严格加强培训, 提高医师及护士的医德素质, 严禁将麻醉性镇痛药品带出院外。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癌症患者的止痛疗效, 减少了患者的用药成瘾性, 也保障了麻醉性镇痛药用药的安全性。

分析2010年至2013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 我院癌症患者在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方面主要是吗啡缓释片、控释片, 通过多次临床验证, 证明了这种药品的疗效的可靠性。同时也验证了我院严格控制用药、建立健全临床麻醉性镇痛药物使用制度的科学性;更为重要的是, 临床医师认真执行《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恪守职业道德, 以科学的态度, 遵循按阶梯、按时、个体化及无创给药, 使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更合理、更有效[4], 确保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政司.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教材[M].北京:红旗出版社, 2005:99.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67.

[3]李运密, 刘建华, 安文婷, 等.我院2003-2006年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2) :95.

3.怎样应用解热镇痛药 篇三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在家庭应用很广泛的药物。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大注意,它仅仅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药物,没有根治的效果。他们往往忽略了,发热和疼痛是许多疾病引起的共有症状,只有首先弄清引起发热、疼痛的原因,治疗这些疾病,才能消除病根。如果见热、见痛就用解热镇痛药,或者一味依赖解热镇痛药,就极易发生掩盖疾病症状,贻误治疗的情况,这是在应用解热镇痛药时,应该首先要想到的。

作用和特点

解热镇痛药的主要作用,顾名思义是解热、镇痛,此外,大部份解热镇痛药还有一定的抗炎、抗风湿作用。

这些药解热作用的特点是:1,只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或者恢复正常;对正常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2,它对人体内部的产热过程没有影响,只是通过血管扩张、出汗等途径,加强人体的散热过程,从而起到解热的作用。所以,对于高热虚弱病人以及老人、儿童要慎用,防止引起大汗虚脱。

镇痛的特点是:1,对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关节痛、痛经等钝痛疗效较好,对于外伤的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的绞痛则几乎无效。2,其镇痛的强度是中等度的,效果不及鸦片类药物;但是作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可达4~8小时,而且久用不会成瘾,也不抑制呼吸。

注意几点

1,成年人若体温超过38.5℃,可以适量应用解热镇痛药。婴儿发热,则一般不要应用此药,可给予镇静药,同时增加他们的睡眠时间,使大脑皮层得到阻抑性保护,体温即可下降,若小儿体温超过39℃,在采取其它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应用解热镇痛药。

2,观察有无大汗淋漓、极度虚弱和血压下降等虚脱现象,如有这些现象出现,应按具体情况采取补液、保温和应用升压药等措施。

3,注意有无恶心、呕吐、过敏、粒细胞减少等副作用,长期服用者要定期检查血象。

4.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 篇四

医院 达标/符合程度≥60% 达标/符合程度≥70%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

达标/符合程度≥80% 达标/符合程度≤90% 评价结果 项目 评价内容与方法 a b c d e 1.麻醉管理(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证实)1.开展麻醉工作能满足临床业务与患者的需要 1.1麻醉工作与医院功 2.可随时(24小时X7天)提供麻醉、心肺复苏、镇痛服务 能任务相适应 3.开展院外的麻醉服务有管理制度与批准程序,有登记 1.人员岗位职责明确,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师 2.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 3.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1.2有麻醉工作质量和 4.麻醉用具清洗、消毒符合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安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技术操作 5.重大麻醉报告、审批制度 规程 6.麻醉缺陷管理与意外应急处理预案,有具体措施 7.有麻醉风险评估的制度,实施分级(ASA 分级)管理 8.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和安全管理会,有记录,提出改进措施 1.实施麻醉的手术必须具备麻醉机

2.每床配置有生命体征监护仪(至少包括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 氧饱和度)3.麻醉及手术所用的消耗物品应有合格证明,包括全麻回路、阻滞 1.3基本仪器设备 麻醉用针、有创监测装置等 4.开展全麻应具有麻醉气体监测仪

5.每个手术间应备有气管插管条件(包括直接喉镜、口咽通气道、气管导管)、医用气源 6.急救复苏设备(包括简易呼气器、便携式氧气等)2.麻醉质量管理团队(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证实)1.由麻醉专业主任医师负责管理麻醉质量工作

2.1质量管理团队 2.由多名麻醉专业副主任医师人员团队负责麻醉日常(节假日)的管 理工作 1.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2.2实施质量管理 2.负责制定与实施麻醉质量控制方案 3.负责制定、实施与审核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3.实行麻醉与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手术通知单、排班表中获得证实)1.医院对麻醉医师资质与能力有明确的要求 3.1麻醉与镇痛操作分

2.分级授权到每名医师 级与授权管理制度落实 到位 3.医院对麻醉医师有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制度,有评价记录 1 CHA-PJPG 麻醉管理

4.具有麻醉学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方可独立进行各种麻醉操作 5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不可独立进行麻醉活动,必须在上 级医师指导下工作 6全麻原则上应由副主任医师主持执行 1.人员设置,至少做到每张手术台具一名主治医师以上麻醉专职人员 3.2心肺复苏高级教程 2.每一位麻醉医师均经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能熟练掌握,有培 培训 训记录 4.麻醉前管理措施到位(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与麻醉管理团队人员交流与沟通中获得证实)1.每位病人都应有麻醉前评估。(1)选择麻醉方法和制定麻醉计划(2)安全地使用合适的麻醉药(3)病人全身情况适合麻醉 4.1由具有资质的人员 开展麻醉前评估、麻醉(4)手术前准备完成 诱导前再评估 2.在麻醉诱导前应即刻对病人进行重新评估 3.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风险的原因与有重点预防措施 4.这两种评估都要由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师进行。5.这两种评估结果都要记录在病史中 1.麻醉服务必须仔细计划并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4.2每位病人都应有麻 醉计划/或方案和麻醉2.对每位手术患者实施麻醉风险评估有记录 风险评估记录。(应从 3.明确使用何种麻醉方式、给药途径、其它用药和输液,监护项目 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检查获得证实)4.预期的麻醉后管理 1.有制度与程序规定麻醉前由麻醉师与患者、家属或其它委托人进 4.3与病人.家属或病 行充分说明与沟通 人授权委托人讨论该麻 醉风险。麻醉优点及其 2.说明所选的麻醉方案及术后镇痛有关的风险,益处和其它可供选 它可能的选择。择方案,说明与沟通的结果记录病程记录之中 5.麻醉中管理措施到位(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与麻醉管理团队人员交流与沟通中获得证实)1.实施的麻醉与麻醉计划保持一致 2.麻醉的全过程在病历/麻醉单上得充分的体现 5.1实施的麻醉操作的3.实施的麻醉方法变更有明确的理由,并获得上级医师的指导和同 全过程必须记录于病历意,必须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麻醉单中 4.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过程,迅速得到上级医师的指导,必须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5.有麻醉效果评定 1.持续监测麻醉过程中病人的生理状况。5.2持续监测并记录麻 醉过程中每个病人的生2.有完整的信息监测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中,连贯无中断、无涂改 理状况。3.准确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 2 CHA-PJPG 麻醉管理

6.麻醉后管理措施到位(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检查,与麻醉管理团队人员交流与沟通中获得证实)1.具备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所需的设施与设备 6.1麻醉术后复苏室 2.复苏室人员知晓现行的管理制度及流程 1.应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实施全程观察,监测结果记录在病6.2监测、记录麻醉后 历中 病人的状态,有资质的人员根据已确立的标准 2.转出麻醉恢复室有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决定是否将病人从麻醉术后复苏室转出 3.准确记录病人进、出麻醉术后复苏室的时间 1.有随访记录 6.3术后24小时后有麻醉师的随访记录 2.记录有患者对效果的评价 7.术后镇痛(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检查,与麻醉管理团队人员交流与沟通中获得证实)1.术后镇痛管理制度、选择指症、操作常规 7.1术后镇痛管理 2.实施术后镇痛的相关人员均知晓与遵守

1.镇痛器材、药品管理有制度 7.2术后镇痛器材与药2.麻醉药品与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符合国家法规 品管理 3.有使用记录 1.实施术后镇痛之前,由麻醉师与患者、家属或其它委托人进行充分 说明与沟通,并记录在病历 7.3术后镇痛过程管理 2.术后镇痛过程有观察,结果记录在病历之中 3.术后镇痛效果有评价,记录在病历之中 评价达到“a”级的说明: 评价为“d”“e”级的说明: 提出的改进意见与建议(此栏不得空白,至少提出三条)检查人员签名/日期 3 CHA-PJPG 麻醉管理

麻醉报表 项目名称 1.麻醉总例数 全身麻醉例数 椎管内麻醉例数 神经阻滞例数 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2.1门诊患者例数 2.2住院患者例数 3.3其中手术后镇痛 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 3.1复苏成功例数

4.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 4.1进入麻醉复苏室例数 4.2离室时Steward评分≥4分例数 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

5.1.麻醉中发生未预期的意识障碍例数 5.2.麻醉中出现氧饱和度的重度降低例数

5.3.全身麻醉结束时使用催醒药物例数 5.4.麻醉中因误咽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数 5.5.麻醉意外死亡例数

5.6.其它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

5.术后镇痛的管理规范与程序 篇五

一、术后镇痛应在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是予以实施,并在麻醉总结中注明术后镇痛的方式,给药途径,药液的配方。

二、建立访视制度:我科安排全体麻醉医师在麻醉后随访时对术后镇痛的病人进行访视,负责处理发生的并发症或镇痛不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每位医生在对患者访视之前都应先做自我介绍,说明来意,然后了解镇痛泵的安置情况,观察和询问镇痛的情况,重视副作用的治疗,术后镇痛做到有始有终。

三、努力做好宣教工作;重视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病人家属对镇痛治疗的理解和合作对提高镇痛治疗的质量非常重要,对病人及其家属术前一定要说明镇痛的方式和方法,镇痛泵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对镇痛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要事先对病人及家属有个说明,解除病人及家属的顾虑,提高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对镇痛不全的分析好原因,做好解释工作并妥善处理,给病人对术后镇痛以更多的了解,求得病人的配合。

四、加强镇痛治疗知识的普及:对临床科的医生加强镇痛知识的宣传工作,多向他们宣传术后镇痛可以给病人带来的好处以及对疾病的康复的有利因素,争取临床医生的理解与支持。对病房护士加强护理方面的培训,建立病房护士参与制,以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及时反馈镇痛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病人的镇痛质量和满意度。

五、镇痛泵的安置和使用护理;对静脉使用镇痛泵的病人要注意三通的开放,对硬膜外使用镇痛泵的病人事先要对硬外导管固定稳妥,同时回到病房对病人及家属都应做好注意事项的交待工作,防止病人因为身体的移动而出现导管的脱落,导致镇痛的失败,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对病房接班护士也要做好对镇痛泵装置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同时对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时反馈给麻醉科医生,以便能得到及时的处置。

6.镇痛药 篇六

目的 观察痛风灵胶囊的镇痛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热刺激引起小鼠疼痛反应法、冰醋酸刺激引起小鼠扭体反应法,以及甲醛法引起小鼠足疼痛反应,观察其镇痛作用,并采用甲醛疼痛模型观察其对炎症局部组织中前列腺素(PGE2)的影响。 结果 痛风灵胶囊可以明显抑制醋酸导致的小鼠扭体反应, 但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无明显镇痛作用,对甲醛所致小鼠第二相反应有明显抑制,降低炎症组织中的PGE2含量。结论 痛风灵胶囊对外周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炎症组织中PGE2生成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algesic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Tongfengling(TFL) capsules. Methods Analgesic effects of TFL were observed with pain model mice induced with hot plate, writhing response induced with acetic acid and mouse formalin test. The content of PGE 2 was measured in mouse formalin test. Results TFL capsules could not elevate the pain threshold, but could inhibit writhing response and second phase of formalin test in mice,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PGE2 in mouse formalin test. Conclusion TFL capsules has obvious analgesic effects, which was related to its inhibitory effects on peripheral inflammatory mediators PGE2.

Key words:Tongfengling capsules ; analgesic effect; prostaglandin(PGE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痛风灵胶囊主要由秦艽、防己、延胡索等组成,经临床证实有明显的镇痛疗效。为此笔者对痛风灵胶囊的镇痛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并探讨其镇痛的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NIH小鼠,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A017),符合SPF级标准。

1.2 药物及试剂痛风灵胶囊:本院中药药理教研室提供,批号:0702。冰醋酸: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批号:1214。甲醛:汕头市光华化学厂,批号:20040316。罗通定片(30 mg/片):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41001。吲哚美辛肠溶片(25 mg/片):广东华南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50801。

1.3 主要仪器YLS-6A型智能热板仪(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设备站);UV-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对热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1] 取雌性NIH小鼠,体质量18~22 g,依次放入热板内,仔细观察并记录自放入热板至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凡舔后足时间小于5 s或大于30 s者则弃之,共测2次,取平均值作为给药前痛阈值。将筛选合格的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生理盐水、罗通定、痛风灵胶囊高剂量、低剂量灌胃,给药容积为20 mL/kg,1次/d,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后1 h、2 h测量痛阈值,比较各组的差异。

2.2 对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2] 取NIH小鼠64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 g,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吲哚美辛、痛风灵胶囊高剂量、 低剂量灌胃,给药容积为20 mL/kg,1次/d,连续给药5 d,于末次给药后1 h,分别由腹腔注射0.6%醋酸(0.2 mL/只)。观察15 min内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比较各组差异。

2.3 对甲醛法小鼠疼痛强度的影响[1] 取NIH小鼠48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 g,随机分成4组,即生理盐水组、吲哚美辛阳性对照组、痛风灵胶囊高、低剂量组。各实验组小鼠每日灌胃给药1次,给药容积为20 mL/kg,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5 d,末次给药后1 h,各小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2.5%甲醛生理盐水溶液50 μL/只,立即观察1 min,10 min,20 min,30 min,40 min时的疼痛反应,每时间段观察45 s,记录该45 s内出现的最高痛级,并按分级标准评定受试动物的疼痛强度,比较组间差异。评分方法:舔、咬或抖足3分,提足2分,跛行1分,走动自如0分。

2.4 对甲醛致小鼠足肿胀组织中PGE2含量的影响[2] 取NIH小鼠48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 g,随机分成4组,即生理盐水组、吲哚美辛阳性对照组、痛风灵胶囊高、低剂量组,各实验组小鼠每日灌胃给药一次,给药容积为20 mL/kg,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5 d,末次给药后1 h,各小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2.5%甲醛生理盐水溶液50 μL /只,24 h后处死小鼠,距右踝关节上1 cm处剪下右足, 称重, 剥皮后浸泡于5 mL生理盐水中1 h, 以1 5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上清液0.5 mL,加入0?5 mol/L氢氧化钠-甲醇溶液2 mL,在50 ℃水浴箱中水浴异构化20 min,加甲醇稀释至20 mL,于紫外分光光度计278 nm处测定吸收值,并按下述公式计算PGE2含量:PGE2含量(μg/g)=(E278×13.13×Vt×D)/W。比较各组间差异[注:Vt=PGE2浸泡液总体积,D=稀释倍数,W=右下肢重量(g), E278=278 nm处的吸收值)]。

2.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分析(ANOVA),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3 结果

3.1 对热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 给药2 h后,罗通定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痛风灵胶囊高剂量、低剂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明痛风灵胶囊对热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无明显镇痛作用。见表1。

表1 痛风灵胶囊对热板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略)

Tab.1 Analgesic effect of Tongfengling capsules on the pain induced with hot plate in mice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P<0.01(t检验)

3.2 对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吲哚美辛组,痛风灵高、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痛风灵胶囊对醋酸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有明显镇痛作用。见表2。

3.3 对甲醛法小鼠疼痛强度的影响[1]致炎20 min,吲哚美辛组、痛风灵高、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表明痛风灵对甲醛所致小鼠第二相反应有明显抑制。见表3。

表2 痛风灵胶囊对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略)

Tab.2 Analgesic effect of Tongfengling capsules on the pain induced with acetic acid in mice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P<0.01(t检验)

表3 痛风灵胶囊对甲醛法小鼠疼痛强度的影响(略)

Tab.3 Analgesic effect of Tongfengling capsules on pain reaction induced with formalin in m ice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t检验)

3.4 对甲醛致小鼠足肿胀组织中PGE2含量的影响 吲哚美辛组、痛风灵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表明痛风灵可降低炎症组织中的PGE2含量。见表4。

表4 痛风灵胶囊对甲醛致小鼠足肿胀组织中PGE2含量的影响(略)

Tab.4 Effect of Tongfengling capsules on PGE2 level in mouse formalin test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t检验)

4 讨论

中医认为,痛风是由于脾肾亏虚,湿浊毒邪滞留肌肉关节,从而引起关节肿大、畸形[3]。痛风灵胶囊方中秦艽、防己、延胡索等均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而且秦艽与延胡索配伍可增强其镇痛作用。

本文采用物理和化学刺激法实验,结果表明痛风灵胶囊的高剂量和低剂量能抑制小鼠扭体反应,但对小鼠热板痛阈无效,说明其对外周性疼痛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但对中枢性疼痛的作用不佳。

甲醛疼痛刺激法为单纯持续性自发痛模型,此模型只诱导一双相的持续性自发痛过程,而无长时程的痛超敏现象。小鼠足底皮下注射甲醛引起的反应可分为两个时相,0~10 min出现者为Ⅰ相(早期相),该反应主要是直接刺激C纤维所致;10~60 min出现的反应为Ⅱ相(迟发相),该反应则由炎症介质的产生、释放引起。吗啡类药物能抑制两相疼痛,抗炎镇痛药物则只能抑制Ⅱ相反应,该法可初步了解受试药物的归类及作用机制

[4]。实验结果表明,痛风灵胶囊可降低Ⅱ相痛级分值均数,而对Ⅰ相反应无抑制作用,提示其属于抗炎镇痛药。

7.镇痛药 篇七

关键词:苏芬大尼,二氢埃托啡,循环

气管内插管时心血管副反应的发生及其预防早有文献阐述, 其中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药物对比副反应的抑制程度与其镇痛强度成正相关。二氢埃托啡和苏芬太尼均是强效镇痛药, 强度约是芬太尼的10倍, 据此估算两者作用相当。我们拟通过临床观察比较两药在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副反应的效果, 确定其用于麻醉诱导时的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ASA I~Ⅱ级病人18例, 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术前检查未发现有心、肺及肝脏功能异常, 无高血压或高血压病史。随机均分为三组, 每组6例。组I的苏芬太尼0.6μg/kg, 平均年龄35.33土3.92岁, 体重为64.50±2.35kg;组II为苏芬太尼1.2μg/kg, 年龄34.67土5.98岁, 体重63.50土8.55kg, 组III用二氢埃托啡0.6μg/kg, 年龄34.67±4.44岁, 体重64.67±4.07kg。

1.2 麻醉方法

术前45min阿托品0.5mg肌注。病人入手术室后先建立静脉通道, 每组半数病人行动脉穿刺, 留置套管, 接压力传感器, 用于动脉测压及抽取血气标本。上述操作完成后, 病人平卧静息10rain, 然后开始麻醉诱导。按前述预定剂量经静脉滴入麻醉镇痛药, 同时面罩给纯氧去氮, 并在必要时行辅助或控制呼吸。静滴镇痛药后1min, 三组皆静注2.5%硫喷妥钠5mg/kg, 注速以不明显引起动脉压下降为准, 一般l~2min注完。给予琥珀酰胆碱1.5mg/kg, 肌松完善后, 经口明视下行气管内插管, 要求从置入喉镜到插入导管在30s以内完成, 否则不予以统计在内。置管后给予潘库溴铵4mg, 行机控通气, 并吸入50%N2O维持麻醉。

1.3 监测指标及方法

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滴镇痛药后、喉镜置入前、置喉镜中、气管插管中 (置入气管导管30s内) 、插管后3min和5min7次记录各指标变化, 包括:动脉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心率 (HR) 、心输出量 (CO) 、每搏量 (SV) , 并计算出平均动脉压 (MAP=1/3脉压+舒张压) 。其中后三项指标是用Bomed Nccom-3型无创心功能测量仪测得, 动脉血压每组半数病人应用San-eiB3型四导生理监测仪行上肢动脉直接测压, 半数通过袖带式血压计间接测得。另外, 在直接测压的病人, 于气管导管置入即刻抽取动脉血标本, 测定动脉血气值。各指标结果用平均数加减标准误表示。组内各时段间比较采用F-Dunnett t检验, 组间比较为F-Q检验。

2 结果

全部病人人在30s内完成插管, 诱导中均未见有肌僵发生, 血气检查PaCO2未见超过6k Pa。

2.1 MAP变化 (图1)

组I病人气管插管时, MAP较基础值明显增高 (P<0.01) , 幅度为58.62%, 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 。3min后逐渐恢复, 5min时达基础水平。组II和组III的MAP变化情况相类似, 静注硫喷妥钠后MAP下降 (P<0.05) , 但与组I比较无显著差异。气管插管时呈轻度升高, 分别为6.01% (组1) 和11.00% (组III) ,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MAP于插管5min后下降并低于基础值, 组II降低12.99% (P<0.05) , 与组I比较, 差异显著 (P<0.01) , 组III仅下降6.23%, 与基础值和组I比较皆无明显差异。

2.2 SBP和DBP变化 (图1)

组I的SBP和DBP在插管时显著上升, 分别达29.30%和46.94%, 与组II、组III比较, 差异显著 (P<0.01) 。组II和组III SBP于静注硫喷妥钠后下降 (P<0.01) , 插管时恢复至基础水平, 但3min后又下降, 5min时分别降低了13.82% (P<0.01) 和10.20% (P<0.05) , 组II、组III DBP于静注硫喷妥钠后, 分别降低11.68% (P<0.05) 和9.72% (P>0.05) , 与组I比较无明显差异, 气管插管时轻度上升, 分别为11.01% (P<0.05) 和14.28% (P<0.05) , 3min时恢复至基础值, 5min后较基础值下降, 幅度为11.29% (P<0.05) 和2.79% (P>0.05) , 与组I比较P>0.05。

2.3 HR变化 (图2)

组I气管插管时HR增加达24.97% (P<0.05) , 与组II、组III比较, 差异显著。5min恢复达基础值, 组II、组III HR保持平稳, 仅于插管后5min, 组II HR减慢了7.76% (P<0.05) , 但与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2.4 SV变化 (图2)

组I SV于气管插管时下降较明显, 约降低26.13%, 但由于个体差异, 统计处理P>0.05。组II SV保持稳定。组III SV值于气管插管后, 呈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 在插管时、插管后3min及5min分别降低了13.20%, 17.29%和16.65% (P<0.05) , 但与组I和组II比较, 无显著差异。

2.5 CO的变化 (图2)

三组CO值基本保持平稳。组I和组II于插管时稍有下降, 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5min, 组I、组II呈现统计意义的降低 (P<0.05) , 三组间比较, 差异不显著。

3讨论

文献报道, 二氢埃托啡的镇痛强度为芬太尼的10倍, 而苏芬太尼则相当芬太尼的5至10倍, 由此推算两者的作用强度之比为1:1至2:1, 麻醉性镇痛药用于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副反应, 已取得可靠的效果, 疗效与所用药物的镇痛强度成正变关系。本实验所用0.6μg儿g二氢埃托啡与1.2μg/kg苏芬太尼, 在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副反应方面, 取得相近的效果, 从而得出二氢埃托啡的镇痛强度约是苏芬太尼的两倍, 如以二氢埃托啡的作用强度为芬太尼的10倍, 则苏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是等量芬太尼的5倍, 与Howie的结论相似。

麻醉性镇痛药用于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副反应时, 如用量较大而手术时间较为短暂的

情况下, 则有术后残余呼吸抑制之优。二氢埃托啡与苏芬太尼皆屑高强效麻醉镇痛药, 在较小剂量下, 不仅可达满意效果, 经在体内通过再分布, 还可较快地消除其药理作用, 保证术后呼吸较快地恢复。文献报道, 两药物在等效剂量应用后, 术后呼吸恢复的速度均较芬太尼为快, 从这一点看来, 用于麻醉诱导更属可取。

本实验应用0.6μg/kg的苏芬太尼, 未能取得有效的结果, 与Key氏的结论不一致。

他用0.5μg/kg的苏芬太尼于气管插管前静注, 就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实验方法上的差异可能是结论不同的原因之一。Kay氏文中未说明静注硫喷妥钠及苏芬太尼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如用药后血压明显降低, 即使血压于插管时上升较多, 与诱导前比较, 也可能上升不明显。Kay氏所用硫喷妥钠和苏芬太尼是在30s以内推毕的快速诱导, 而作者实验中的硫喷妥钠推注较慢, 以血压不低于基础值的20%为限, 多在1~2min推毕。

实验中, 尽管应用1.2μg/kg的苏芬太尼和0.6μg/kg的二氢埃托啡均未能完全阻止舒张压于气管插管时的升高, 但幅度很小, 平均在1.3kPa以内。如果临床需要完全避免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则需加大剂量。在插管后5min, 两组血压、心率皆有所下降, 与文献报告结果相似。其中, 苏芬太尼组心率下降幅度更大一些。

8.解热镇痛药——散利痛 篇八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l~2片,每日3次,24小时内不能超过6片。12~16岁少儿,每次服0.5~l片,24小时内不能超过3片。12岁以下儿童一般不宜服用本品。

【不良反应】有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风疹块等。

【注意事项】妊娠早期妇女应慎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均禁用。

【相互作用】本品与酒或含有酒精成分的饮料同服,易引起不良反应。与苯妥英钠合用,会降低后者疗效,且能增加对肝脏的毒性。

【剂型规格】片剂,每片含扑热息痛250毫克,异丙安替比林150毫克,咖啡因50毫克。

【贮存方法】密闭于干燥、阴凉处保存。

治胃肠溃疡药--胃仙U

【适用病症】本品为复方的双层药片,外层含强力抗酸剂,给药3分钟后,即迅速溶解,在胃壁形成保护膜,并中和过多胃酸。10分钟后内层药片逐渐溶解,所含维生素深入溃疡部位,促进胃粘膜组织的再生,促使溃疡面的愈合。本品还可调节胃肠功能,消除胃痛与胃胀。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酸过多、消化不良及胃痛、便秘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l~2片,每日3次,饭后服,连用2~3个月。

【注意事项】勿中断服药,以免复发;孕妇及青光眼患者禁服;服药期间勿食用高脂肪、豆类及剌激性食物,并减少吸烟和饮酒。

【剂型规格】片剂,每片内含氯化磺酸甲基蛋氨酸25毫克,尚有甘草酸钠、葡萄糖醛酸、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

【贮存方法】密闭、避光保存于干燥处。

镇静催眠药--速可眠(司可巴比妥、速可巴比妥)

【适用病症】本品具有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口服后15~20分钟入睡,维持2~3小时。用于催眠,尤适宜于入睡困难者。也用于紧张、焦虑不安、过度兴奋,以及麻醉前和手术前的镇静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①用于镇静,成人每次50毫克,每日3次。②用于催眠,成人每次100~200毫克,睡前服。③用于麻醉前给药,成人每次200~300毫克,手术前l~2小时服。

【不良反应】有倦睡、头晕、无力、皮疹、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等。

【注意事项】(l)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禁用。(2)若连续应用,易产生耐受性。用药l~2周后,催眠作用明显降低。久用可产生依赖性,故不可滥用。

【相互作用】本品与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睾丸酮、雌激素、孕激素、口服避孕药、口服抗凝血药、氯丙嗪、氯霉素、强力霉素、地高辛、苯妥英钠等合用时,可能降低疗效。

【剂型规格】胶囊剂,每粒100毫克。

【贮存方法】密闭于干燥、阴凉、避光处保存。

抗心绞痛药——异乐定(单硝酸异山梨酯)

【适用病症】本品作用与硝酸甘油相同,但疗效强且持久。它能直接扩张小血管,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使心脏能量消耗减少,因而心绞痛得以缓解。此外,本品还可改善心脏缺血区的血流供应,以利心脏功能恢复。本品适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和心绞痛的预防。也可用于心肌梗塞后慢性心绞痛、高血压伴有心绞痛等。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20毫克,每日2次;严重病人,可在临睡前加服20毫克。

【不良反应】有眩晕、头痛、面部潮红、灼热感、恶心等。用大剂量可见血压下降。

【注意事项】(l)严重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肌梗塞、青光眼患者均禁用。(2)孕妇、乳母应慎用。(3)本品不宜嚼碎吞服,服用期间应禁酒。

【相互作用】与降压药合用,能增强其降压作用,故不宜合用。与酒类同服,会导致反应迟钝。

【剂型规格】片剂,每片20毫克。

【贮存方法】密闭于干燥、阴凉处保存。

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

【适用病症】本品主要能阻止病毒的穿入和脱壳,能封闭细胞膜上的病毒通道和抑制溶酶体膜减少溶酶体的释放,致使病毒不能完成复制周期而死亡。此药用于亚洲A-Ⅲ流感病毒感染发热者,以及作为流感流行期人群的预防用药。另有抗震颤麻痹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0.l克,每日2次;小儿每千克(公斤)体重每日3毫克。

【不良反应】有激动、抑郁、失眠、嗜睡、口干及胃肠道反应。也偶有青斑和踝部水肿等症。

【注意事项】(l)孕妇和乳母禁用。(2)服药期间应避免驾车和操纵机器。(3)用量过大,可出现中枢神经症状。

【剂型规格】片剂或胶囊剂,有每粒含0.l克、0.2克两种。

【贮存方法】干燥处密封保存。

抗病毒药——金刚烷胺

【适用病症】本品抗真菌作用较弱,对阴道滴虫也有一定作用。主要用于口腔、胃肠道、皮肤、阴道真菌感染及阴道滴虫病。

【用法用量】(l)口服。成人每次50万~100万单位,每日4次,连用7日。儿童每千克(公斤)体重每日给予5万~10万单位,分3~4次服。

(2)局部用栓剂、软膏剂等。

【不良反应】较大剂量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但减量或停药后即迅速消失。皮肤、粘膜局部应用时,刺激性较小。

【注意事项】对深部真菌病无效。皮肤和阴道真菌感染时,局部外用有效。

【剂型规格】片剂,每片50万单位。软膏剂,每克10万单位;栓剂,每粒10万单位。

【贮存方法】避光密闭于干燥、阴凉处保存。

降血压药——甲多巴(甲基多巴)

【适用病症】本品降压作用温和而可靠,适用于轻度、中度、重度多种类型高血压,如妊娠高血压、冠心病高血压、老年性高血压等;对肾性高血压和伴有肾功能不良的高血压尤为适用。还可用于雷诺氏症、神经原性血管痉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0.25克,每日3次;必要时可逐渐增加剂量,但每日最多为2克。

【不良反应】常见嗜睡、头痛、口干、腹胀、腹泻、乏力等,一般能耐受,不影响治疗;偶有肝功能障碍。服药期间可使尿液颜色变深。

【注意事项】(l)急性肝病、嗜铬细胞瘤、精神抑郁症病人禁用。(2)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相互作用】氢氯噻嗪、左旋多巴、地巴唑等可增加本品的降压效果,故合用时用量应酌减。利血平、碳酸锂、阿米替林、多虑平、麦普替林、优降宁等可降低本品的降压效果,故不应同服。

【剂型规格】片剂,每片0.25克。

【贮存方法】密闭于干燥、阴凉处保存。

排胆结石药——胆通(羟甲香豆素)

【适用病症】本品具有较强的利胆、解痉、镇痛作用,利于胆石溶解和排出,且对早期胆固醇结石和孤立性、混合性结石也有效。主要用于胆囊炎、胆道感染、胆石症等(如单发性或多发性胆固醇结石),并可预防胆囊结石术后的复发。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0~400毫克,每日3次,饭后服。

【不良反应】个别病人会出现头晕、胸闷、腹胀、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但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注意事项】(l)孕妇禁用。(2)肝功能不全及胆道梗阻者慎用。

【剂型规格】胶囊剂,有每粒l00毫克、200毫克两种;片剂,每片200毫克。

【贮存方法】密闭于阴凉处保存。

9.镇痛药 篇九

各科室:

根据《河南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暨综合评价标准》及《河南省临床麻醉管理规范和技术常规》中“麻醉分级操作规定”和“麻醉病情评估分级”的要求,现将我院制订的麻醉与镇痛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

林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 O 一 O 年七月二十七日

麻醉与镇痛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

为贯侧落实卫生部及省卫生厅有关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及质量控制标准,确保麻醉工作程序规范,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管理措施到位,根据《河南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暨综合评价标准》及《河南省临床麻醉管理规范和技术常规》中“麻醉分级操作规定”和“麻醉病情评估分级”的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麻醉与镇痛病人的分类

1、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 IV 级 ASA 分级标准是: 第一级:病人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第二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能代偿阶段; 第三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

第四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失代偿阶段; 第五级:无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2、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 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铁儿麻醉,支气管内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

3、手术分级标准(参考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修订))

4、新开展项目、科研手术。

二、麻醉与镇痛医师级别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麻醉医师的级别。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

1、麻醉医师

(1)低年资麻醉医师: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从事麻醉医师岗位工作 3 年以内。

(2)高年资麻醉医师:取得执业医师以上资格,从事麻醉医师岗位工作 3 年以上。

2、麻醉主治医师

(1)低年资麻醉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 3 年以内(2)高年资麻醉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 3 年以上。

3、麻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麻醉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 3 年以内。

(2)高年资麻醉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 3 年以上者。

4、麻醉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麻醉与镇痛权限

1、低年资麻醉医师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开展 ASA 分级 12 级手术病人的麻醉如神经阻滞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及部分全麻,一二级手术麻醉,气管插管术等

2、高年资麻醉医师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开展 ASA 分级 23 级手术病人的麻醉、二三级手术麻醉、初步熟悉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铁儿麻醉,支气管内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

3、低年资麻醉主治医师

可独立开展 ASA 分级 23 级手术病人的麻醉、二三级手术麻醉、初步掌握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铁儿麻醉,支气管内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轮转疼痛门诊

5、高年资麻醉主治医师

可独立开展 ASA 分级 34 级手术病人的麻醉、三四级手术麻醉、熟练掌握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铁儿麻醉,支气管内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轮转疼痛门诊

6、低年资麻醉副主任医师

可独立开展 ASA 分级 4~5 级手术病人的麻醉、四级手术的麻醉,轮转疼痛门诊

7、高年资麻醉副主任医师

指导下级医师操作比较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下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疼痛门诊疑难病人诊治等

8、麻醉主任医师

指导下级医师操作比较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各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疼痛门诊疑难病人诊治,开展新项目、极高风险手术麻醉等

四、麻醉与镇痛审批程序

1、麻醉科带教组长必须由高年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担任,带教组长按医师级别确定组内每例手术的麻醉医师茗单。需要全科会诊的,至少提前 1 天交科主任组织全科会诊并审批。

2.科主任审批全科各医疗组每例手术的主麻、副麻名单,确保医师级别与手术分类相对应,签字生效。原则上,不批准越级手术。特殊情况下可以批准,但必须保证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五、麻醉与镇痛审批权限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科主任及麻醉组长的书面签字应落实在手术通知单的审批经过栏目中。

1、择期手术由科主任审批

2、急诊手术由住院总审批

3、夜班及节假日手术由麻醉组长或住院总审批

六、特除麻醉与镇痛审批权限

1、资格准入麻醉与疼痛诊治 资格准入麻醉与镇痛是指按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专项资格认证或授权的麻醉与镇痛。由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认可的专业学术机构向医院以及医师颁发专项麻醉与镇痛资格准入证书或授权证明。已取得相应类别麻醉与镇痛资格准入的麻醉医师才具有主持资格准入麻醉与镇痛的权限。

2、高度风险麻醉 高度风险麻醉是指麻醉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股,由医务股负责人决定自行审批或提交业务副院长审批,获准后,麻醉科主任负责审批。

3、急诊手术麻醉 预期手术的麻醉级别在值班医生麻醉权限级别内时,可施行麻醉。若属高风险或预期麻醉超出自己麻醉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告麻醉组长或住院总审批,必要时向科主任上报。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师暂时不能到厂主持手术麻醉期间,值班医生在不违背上级医生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4、新技术、新项目

(1)一般的新技术、新项目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在已填写的《重要麻醉审批单》上签署同意意见后,上报医务股,由医务股备案并审批。

(2)高风险的新技术、新项目由医院上报省卫生厅审批。必要时由省卫生厅委托指定的学术团体论证、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同意后方能在医院实施。

七、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

1、按照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院成立麻醉与镇痛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委员会,对具有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麻醉医师进行首次专业能力审核后授予其相应的麻醉与镇痛权限,并定期进行专业技术能力追踪评价。

2、拟申请独立开展相应类别麻醉医师提出书面申请,科主任签字同意后,上报医务股。

3、医务股组织医院麻醉与镇痛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管理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对申请医师专业能力进行评定,经审核合格后方予批准独立开展相应类别麻醉与镇痛。

八、麻醉分级

1、一级麻醉 低平面蛛网膜下腔脊神经阻滞,腰部硬膜外脊神经阻滞,下胸段硬膜外脊神经阻滞,小儿氯胺酮肌肉或静脉麻醉,小儿基础麻醉,病情较轻四肢手法复位病人的静脉麻醉,眼科手术的麻醉,常见耳鼻喉科小儿手术的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术。

2、二级麻醉 常用的神经阻滞术,上胸段硬膜外脊神经阻滞,普通颅脑外科手术病人麻醉,胸科病人麻醉,支气管麻醉术。小儿颌面部较大手术的麻醉,经鼻气管内插管麻醉,心导管检查病人的麻醉,危重及病情复杂(失血性休克、严重肠梗阻)的急诊病人麻醉,小儿硬膜外麻醉,气管内麻醉,唇裂手术的麻醉。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麻醉。

3、三级麻醉 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心包切除术病人麻醉,内分泌疾患病人的麻醉,病情严重病人的麻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低下等),控制性低血压麻醉、严重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麻醉,肾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复杂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湿肺病人的麻醉,口腔颌面部疾病致气管插管困难以及需行肌皮瓣移植术的麻醉。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麻醉,控制性低温手术麻醉。

4、四级麻醉 复杂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严重内分泌疾患病人的麻醉,既往有心肌梗赛病人的麻醉,严重休克,严重脏器功能低下病人的麻醉。各种复杂手术及病情危重、诊断未明病人的麻醉,新开展手术项目病人的麻醉。

附:西平县人民医院麻醉医师独立开展麻醉级别汇总表

西平县人民医院麻醉医师独立开展麻醉级别汇总表

科室 医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医师级别 开展麻醉级别 备注 独立开展AS分级 麻醉科 宁桂枝 主治医师 高年资主治医师 34 级麻醉手术 独立开展 ASA 分级 麻醉科 李春伟 医师 高年资住院医师 23 级麻醉手术 独立开展 ASA 分级 麻醉科 李晓焕 医师 高年资住院医师 23 级麻醉手术 独立开展 ASA 分级 麻醉科 张杰兵 医师 高年资住院医师 23 级麻醉手术 独立开展 ASA 分级 麻醉科 岳保生 医师 高年资住院医师 23 级麻醉手术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 麻醉科 胡志强 医师 低年资住院医师 ASA分级 12 级麻醉手术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麻醉科 王晖 助理医师 低年资住院医师ASA分级12级麻醉手术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麻醉科 赵朵 助理医师 低年资住院医师ASA 分级12 级麻醉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麻醉科 赵书会助理医师 低年资住院医师ASA分级12级麻醉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麻醉科 肖木芬助理医师 低年资住院医师ASA 分级1级麻醉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麻醉科 刘艳 助理医师 低年资住院医师 ASA 分级12级麻醉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麻醉科 何志勇 助理医师 低年资住院医师 ASA 分级 12 级麻醉手术

一、执业助理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及新入人员

在各级医师指导下参与麻醉工作,如神经阻滞麻醉(包括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腰丛神经阻滞麻醉、颈丛神经阻滞麻醉),部分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麻醉、骶管麻醉、胸腰段硬膜外麻醉),部分全身麻醉(包括普外、妇产、泌尿、骨、耳鼻喉、口腔、整形等科手术的各种麻醉法)和气管插管术。

二、低年资住院医师(毕业后从事麻醉工作三年以内)

独立或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上述各种麻醉操作和管理,掌握术中常规监测技术以及输血补液。初步掌握心、肺复苏术。

三、高年资住院医师(毕业后从事麻醉工作三年以上)

除低年资住院医师的内容外,逐步掌握高位硬膜外麻醉;部分开胸手术的麻醉(包括食管、纵隔、肺的手术),脑外科脑膜瘤、听神经瘤等手术的麻醉;部分特殊病例的麻醉(如柯兴氏综合征、胰岛细胞瘤等);支气管及双腔管插管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操作部分心脏手术麻醉、低温麻醉、控制性低血压麻醉。熟悉术中各种监护技术,掌握心、肺、脑复苏术。

四、主治医师

指导助理医师及住院医师进行上述各种麻醉操作和管理,独立操作病危、疑难病例的麻醉。掌握各种特殊病例的麻醉(如嗜铬细胞瘤、肾移植术等)、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掌握术中各种监护技术;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术。

五、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

指导各级医师操作比较疑难病例的麻醉及解决各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开展有关麻醉的新方法及新技术。

六、各级医师必须掌握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等设备性能,并具有排除一般仪器故障的能力。参照:“河南省医疗机构麻醉质量控制管理标准(三级医院)(试行)”

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麻醉医师独立开展麻醉级别汇总表 科室 医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 取得时间 医师级别 备注 务

10.镇痛药 篇十

目前结核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位。

结核病在我区仍呈发展趋势,耐多药结核病逐年增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化疗方案等理由的`出现使抗结核治疗面对较大挑战。

-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结核病患者较前增加了1.5倍,因受地域及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成了亟待解决的理由。

药物抗结核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基础,而结核的化学治疗是人类制约结核病的主要手段。

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怡诺尼康)组合药是一种新型的抗痨药。

由当地CDC发放于4月开始正式用于临床,做为结核病强化期的应用。

由于是组合药,故适合于18岁以上患者。

将18~60岁的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并比较两组药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

98例入选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感染科204月-1月的住院的患者,所选患者均为初治患者。

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范化实施工作指南》版的诊断标准,将18~60岁的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散装药组49例,组合药组49例。

散装药组49例中男35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39岁,分别患有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

伴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1例。

组合药组49例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25~50岁,平均27.5岁。

分别患有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

伴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2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作用(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原发性肺结核;(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继发性肺结核;(4)结核性胸膜炎。

排除以下情况:(1)结核性脑膜炎;(2)肾结核;(3)骨结核;(4)腰椎结核;(5)结核复治者;(6)耐药者[1]。

1.3 治疗策略

治疗前患者均行肝功、肾功、尿酸及血沉检查排除功能欠佳的情况。

组合药组采用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怡诺尼康)组合药(由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出产,国药准字为H1903),其中每1片药物含异烟肼0.075 g,利福平0.15 g,吡嗪酰胺0.4 g,乙胺丁醇0.275 g。

根据公斤体重每30~37 kg为2片,38~54 kg为3片,55~70 kg为4片,71 kg以上为5片,1次/d,清晨空服,连服10 d。

散装药组根据每个人公斤体重计算出4种药的计量后选定每日空腹顿服,(1)由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1022349的利福平0.15 g及乙胺丁醇0.25 g。

(2)华北制药股份公司提供国药准字为H420222005的吡嗪酰胺0.25 g及异烟肼0.1 g。

1次/d,也连服10 d。

在笔者所在科室治疗7~10 d,未发生副作用者便转入当地防疫站,由他们监督给药。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价参照文献[2]分为显效、有效、一般及较差,总有效=显效+有效+一般。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PEMS 3.1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咳嗽、发烧、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在3~5 d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痰涂片阳性的患者于服药8~10 d后痰涂片转阴,结核性胸膜炎(渗出性)患者在服药的情况下配合抽取胸腔积液及胸腔内注入药物,一般抽取2~3次积液可吸收。

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散装药组98.0%及组合药组87.8%,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组别显效(例)有效(例)一般(例)较差(例)总有效率(%)

散装药组(n=49)32115198.0

组合药组(n=49)27106687.8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散装药组的患者在服药3~5 d后出现胃肠道反应6例,治疗10 d后复查肝功出现异常3例,尿酸升高1例。

组合药组服药2~5 d后出现胃肠道反应9例,治疗10 d后复查肝功出现异常15例,尿酸升高3例,视神经炎1例。

两种药物均无过敏现象,见表2。

3 讨论

当前在笔者所在地区结核病的制约面对的主要困难有:(1)贫困人口的结核病发病率高,发现率低。

(2)耐药结核菌感染增加,随着交通方便,人口流动加剧了传播性。

(3)化疗药物耐药也是造成耐多药患者增加的因素之一。

在临床上早期强化期的药物治疗仍然显得非常重要。

严格按照化疗的原则即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

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结核临床表现:有结核中毒症状如发热、盗汗、咳嗽及咳痰等表现,尤其咳嗽超过2周,出现咯血现象更加有助于判断。

痰检查是确定传染和诊断、治疗的主要指标,笔者所在医院采取萎-尼氏染镜检结果报告标准。

PPD实验以及血沉检查胸腔积液常规及生化检查符合渗出性转变而诊断。

因笔者所在医院条件有限,不能做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

11.常用镇痛药要合理应用 篇十一

第一阶梯(一般疼痛和轻度癌痛):患者表现为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活动时痛感减轻,基本不影响睡眠。其止痛药物以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为主,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扶他林(双氯酚酸)、布洛芬(芬必得)和消炎痛(吲哚美辛)等。主要用于轻度疼痛的治疗,特别是肌肉痛、肌筋膜痛和关节痛,也可用于头痛和轻度癌症疼痛,特别是骨转移性癌症疼痛的治疗。

第二阶梯(中度癌痛):患者表现常为持续性疼痛,并影响到睡眠和食欲。应在第一阶梯用药的基础上, 加用第二阶梯弱效阿片类止痛药。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右丙氧酚、强痛定、曲马多和痛力克等。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长期服用形成药物依赖。

第三阶梯(重度癌症):患者表现为癌痛剧烈难以忍受,晚间入睡困难,疼痛加剧,寢食难安。此时应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片(及缓释片美菲康、美施康定等)、度冷丁、羟考酮和丁丙诺菲等;还有多种替代药品,如美散痛、安侬痛和二氢埃托啡。

此外还有作用于神经系统的镇痛药物,代表药物有曲马多、强痛定、二氢埃托啡、阿米替林、多赛平、卡马西平、普瑞巴林和苯妥英钠等。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可以根据作用机制分别用于治疗多种疼痛,其合理应用大有讲究。

如何科学合理服用解热镇痛药

1.低热时不要急于应用解热药:发热是机体一种本能的防御反应,发热时机体的吞噬细胞功能加强,白细胞增加,抗体生成增多,有利于免疫系统杀灭致病微生物。故感冒发烧,若非高热(>38℃),一般不主张用退热药。应用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但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病原因。由于用药后改变了体温,可掩盖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

2.应严遵医嘱,千万不可贪快而加大剂量:退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之过急则有害健康,严重者可因大量出汗而致虚脱,甚至休克!服用药物应该严遵医嘱。

3.确诊病症,“对症”用药:必须是属于头痛、牙痛、肌肉痛、月经痛、关节痛和神经痛等,才能应用解热镇痛药。突然发生的其他疼痛,如外伤所致的剧痛或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胃痛、肚子痛等,用解热镇痛药则无效果。

4.不随便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用药最多不超过5天:若用药后5天仍然不见好转,应去大医院看医师。虽用药也不能消退的长期发热,大多隐匿着重大疾病!

5.掌握用药时间、忌空腹服用:为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解热镇痛药宜在餐后2小时内的半空腹状态下服用;切忌空腹服用,否则会加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反应,严重者可致胃溃疡、胃出血和胃穿孔等。

6.注意各类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应用前应了解解热镇痛药的毒副作用和防治方法,以免到时手足无措。主要副作用有过敏反应及皮疹、胃肠道反应(如胃溃疡、胃出血等)、肝毒性和肾损害等。例如阿司匹林可引起人体抗凝血功能障碍和胃出血;安乃近可使人体因体温下降过快、出汗过多而虚脱;消炎痛常会使人发生过敏反应,如哮喘、荨麻疹等。在10多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中,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是WHO推荐的较安全的药物。

7.注意复方制剂中的多种成分、避免“重复用药”:这类药物的复方制剂很多,不少是大同小异,主药相同,故购买前一定要看清药物有无相同的成分,以免不合理的重复用药。最好选用“单一性”药物,尽量少用复方制剂。如笔者曾见一关节痛者,为求更好的疗效,同时服用两种解热镇痛药泰诺林、百服宁(主药均为对乙酰氨基酚),自以为“联合用药疗效好”,可2周后就出现了肾病症状。

12.镇痛药 篇十二

关键词:麻醉性镇痛药,癌症,用药调查与分析

麻醉性镇痛药的合理应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及时、准确、合理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物是医师用药的基本原则[1]。如若对其管理不当, 不仅影响疾病治疗, 还可出现滥用现象。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00年, 让癌痛患者不同, 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要求。我国卫生部也下发了关于我国开展“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工作通知及治疗方案[2]。为评估我院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 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癌症患者处方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及分析, 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门诊药房检索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癌症患者处方, 共786张, 分别对患者性别、年龄、病史、药敏情况及所用药品名称、剂型、规格、用法用量、用药次数、给药总量、用药天数等。调查各种麻醉性镇痛药在处方中的分布情况, 以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DDD) 及药物利用指数 (DUI) 为指标, 评价我院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应用的合理性[3]。参考《新编药物学》第15版及各科室实际使用情况, 确定药品的DDD值, DUI越接近1, 说明临床所用麻醉性镇痛药剂量越合理。其计算公式为:DUI= DDDs/实际用药总天数, 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

1.2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2.1 麻醉性镇痛药处方分布情况

本研究中共786张处方, 其中男性287例, 占36.51%, 女性499例, 占63.49%。所用麻醉性镇痛药根据剂型及规格不同分为9种, 各种麻醉药品处方分布及构成见表1。

2.2 处方在各年龄段应用分布

将本组研究中用药分为癌症疼痛用药和非癌症疼痛用药, 在癌症疼痛用药组中, 60岁以上老年患者应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癌症疼痛用药组相应比例, 应用麻醉性镇痛药所占比例也明显高于非癌症疼痛用药组相应比例。处方患者年龄分布见表2。

2.3 麻醉性镇痛药临床应用情况

盐酸吗啡注射液DUI值明显<1, DUI=1.31, 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DUI=1.00, 其他DUI值均低于1。详见表3。

3 讨论

麻醉性镇痛药一般用于术中及术后镇痛, 更多是用于晚期癌症病人的镇痛。在本组分析中发现, 患者性别中以女性用药分布较多。相关资料分析[4]与妇科人流术广泛应用麻醉性镇痛药有关, 在本组中女性用药利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者占48.98%。

本组分析中, 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分析与医师用药习惯有关, 目前常用人工合成阿片类强效镇痛药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量居首位。癌症患者出现疼痛难忍时, 医师常会采取盐酸哌替啶注射液, 而忽略WHO推荐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 实践证明, 哌替啶代替不了吗啡治疗癌性疼痛。在止痛作用中, 哌替啶止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10~1/8, 其止痛作用维持时间仅为2~4h。若要得到吗啡止痛作用, 要每3h注射哌替啶100~150mg。频繁使用会造成中枢神经毒性反应及成瘾性[5]。同时对老年人安全隐患较大, 因此, 对于癌症患者应尽量减少以哌替啶代替作为镇痛药物。

吗啡在镇痛作用中效果较为强大, 被癌症三级止痛阶梯疗法指导原则列为阿片类代表药物。其为认为是长期应用的治疗癌症疼痛药物。在本组研究中, 硫酸吗啡缓释片DUI=1.31, 有超量情况, 分析中, 相关处方将其3次/日口服, 缩短了间隔时间。硫酸吗啡缓释片有长效作用, 缩短给药间隔时间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 因此, 应加以重视, 按说明书严格规范应用。

盐酸哌替啶、吗啡、布桂嗪注射液DUI<1, 说明未达到正常DDD值, 对病情治疗达不到目的。经查证, 同种药物有同日多次应用现象, 根据相关规定[6], 明确规定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1次用量。在本组研究中, 除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外其余品种均接近1, 用药相对较为合理。

根据癌症三级止痛阶梯疗法知道原则, 规范用药, 对癌症患者疼痛症状、身体状况、社会功能、疲劳程度, 口服给药、按时、按阶梯给药及个体化原则, 整体质量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任智文, 童荣生.我院2007-2009年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 7 (4) :34-36.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化学和生物制品卷) [S].2005年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孙燕, 顾尉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4]冯文涛, 熊杉, 钟明镜.我院2003-2007年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20) :1538-1539.

[5]Radbruch L, Elsner F.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transdermal-fentanyl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in Germany[J].Keio J Med, 2004, 53 (1) :23-29.

上一篇:复兴路少儿英语培训暑期班,复兴路少儿英语培训【慧读国际】北京海淀区小学生英语兴趣班下一篇:经典,超级脑筋急转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