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史工作创新之管见(精选2篇)
1.地方党史工作创新之管见 篇一
切实加强地方文献工作――湖南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管见
地方文献工作是省级图书馆工作重点之一,地方文献建设是省馆建设重点之一,这一点,大家认识是统一的,也是比较明确的。我们湖南图书馆积几十年搜集聚敛之功,入藏了相当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料,基本上形成了馆藏特色。在提供使用和服务上也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为纂修专门志、地方志、党史志,为古籍整理出版等方面,更是成绩斐然,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赞誉。
从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出发,我馆把地方文献库从保管部析置出来,单独设立一个部门,在全国图书馆界据说是“独此一家”,堪说足够重视了。而建部以后,对地方文献工作并没有进行认真研究,业务指导思想、搜集范围、整理方案都不明确,以至于工作无进展,差强人意,造成进退两难的被动局面,以此而言,又只能说不很重视。基于此,本文试就如何扭转局面,切实加强地方文献工作谈一些意见。
一、地方文献工作的指导思想
目标是行动的前提,没有目的或目的模糊必然导致盲目行动。湖南省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之所以没有能开拓出新的局面,关键在于目的不明确,业务指导思想不端正。地方文献部是一个横断部门,其业务与采编、阅览、期刊,书目参考等部门的工作是交叉的,处理不好就容易形成馆中之馆。因此,首先要确定地方文献部的任务,明确地方文献工作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地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
湖南地方文献工作的任务是搜集、发掘本省地方文献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通过宣传、报导、借阅,使人们认识湖南、了解湖南、热爱湖南、建设湖南。它的具体目标是:
(一)为各级领导机关及有关部门的决策、规划、制定方针政策,提供省情资料和历史借鉴。
(二)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了解有关专业的历史和现状,为从事专业史的研究提供系统资料。
(三)为各地、各部门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参考资料。
(四)为修志、编写年鉴提供历史的和现实的资料。
(五)为子孙后代保存地方史料。
二、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
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是由地方文献的概念所决定的。什么是地方文献?长期以来、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释,从广义角度来理解,认为地方文献是由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包括长期在本地工作的有影响的人物)著述和内容述及本地的出版物三个部分组成。这种提法源于图书馆界泰斗杜定友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杜先生长广东中山图书馆期间,就认为广东地方文献包括:广东史料、粤人著述(包括外省人在广东工作、生活过的“寓贤”)和广东出版物,并提出“巨细无遗,宁滥勿缺,片纸只字,亦搜藏之列”。杜先生离馆后,几十年来,肖规曹随,广东中山图书馆的同志沿袭了杜先生的原则,虽积累了一定的藏书,但并没有收到应有效果。另外一种解释,即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就是以出版物的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点为划分地方文献的唯一标准,象甘肃省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是坚持这一条的,他们的地方文献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作用。在图书馆具体工作实践中,后一种理解被证明是符合事物本质的认识。因此,湖南地方文献是指内容上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一切出版物(无论其出版形式、出版地和出版物的载体如何),只要是反映湖南的社会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军事、物产资源、文教科技、语言文字、山川河流、气候灾异、风格人情、名胜古迹等内容的图书、报刊、图片、照片、影片、乐谱、碑帖、谱谍、墨迹、简报、会议录、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等,即使是零张散页,也在收藏之列。而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内容上无湖南地方特色的,均不应作地方文献处理。当然,不容忽视所收藏的资料,除内容必须具有地方性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强调资料的史料性。
地方文献收藏的主要内容,具体地说可以是:
1.地方党,政、军、群众团体的文件、会议录、公报,领导人的讲话、报告稿;
2.地方报纸和主要报导、反映湖南省情的刊物以及中央、各省市报刊反映湖南的资料;
3.考察和研究湖南的资料,如调查报告、游记及专门论述;
4.有关物产分布、资源调查、经济发展状况的资料;
5.有关工业、农业、科技文教各项事业的.概貌,机构团体、事业发展史等方面的资料;
6.有关疆域变迁、地理沿革、气候、灾异的资料;
7.省内各部门(专业志)、县、市地方志、党史志、民族志、乡土志、山川志、地名录;
8.省内各学会、协会、各学术团体的会议材料(不含专业性论文、报告);
9.综合反映省、地(市)、县的资料,例如:农业区划资料等;
10.革命史料(包括工运、农运、青运、妇运的历史、现状)、党史资料;
11.文史资料,主要是反映湖南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也包括文化艺术方面的史料,象地方剧种的沿革、唱腔、服饰;地方色彩的绘画、雕塑、碑文、金石等;反映本省区有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
12.本省籍政界、军界、文艺界及各界历代著名人物(包括长期在本省工作、生活过的有影响的人物)的照片、手稿、日记、信函和传记、回忆录、著作研究材料及其主要代表作;
13.本省民族的起源、演变、迁徒、繁衍生息、阶级斗争、生产斗争、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资料;
14.历史纪念地、名胜古迹的研究、介绍材料和图片;
15.反映本省各方面的图片、照片(新闻图片、风光图片、历史纪念图片等)。
由于关于地方文献的这些概念一直都没有得到统一明确的认识,导致地方文献收藏范围的混乱,这是地方文献工作起色不大,进退两难的基本原因。目前,我馆地方文献库入藏的书刊主要是三部分:毛泽东著作、湘版图书、湘版期刊。这种“三位一体”的藏书组织是上述地方文献由三部分组成这种认识的产物,有必要重新认识,把认识统一在对地方文献的本质理解上,对藏书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重新规划和布局。
下面对目前入藏的三个部分做些分析。
(一)毛泽东著作
我馆入藏毛泽东著作各种文字、各种版本2,600多种,10,000多册。毛泽东著作是马列主义文献宝库中的珍品,是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作为毛主席家乡的省级图书馆珍藏毛泽东著作,既责无旁贷,又引以为骄傲和自豪。在已经形成馆藏特色的基础上今后还要进一步做好这个工作,尽量做到完整、系统、搜罗无遗,使其在我馆藏书中灿烂生辉。但把毛泽东著作作为地方文献是不恰当的。毛泽东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是全中国人民的领袖,他的著作内容博大精深,而限于反映湖南的却极少,不能以毛泽东同志是湖南籍的伟人而把他的著作屈尊为地方文献,对毛主席著作也应该坚持以内容为划分标准,否则,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一批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健在的湘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不也应该在地方文献库“虚位以待”吗?!还有军事界、经济界、文艺界及其他各界的著名湘籍人物呢!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从曾国藩到胡耀邦,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彪炳显赫,著述宏富。他们的著作要千方百计进行搜集,但不能都作为地方文献。
(二)湘版图书
湖南有出版社十家:人民、科技、教育、少儿,美术、文艺、岳麓和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书刊1,500种左右。把这些出版社出版的书刊单独入藏,其意义主要在于反映湖南的出版、印刷情况,当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化科学的发展水平。湘版书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如果按《中图法》来类分的话,分布在二十二个大类,绝大多之书籍内容不反映湖南。因此,湘版书不能完全入藏地方文献库。如要作为版本样本收藏,可以因循旧例,在基藏书库入藏,并建立一套湘版书的目录,按统一书号排列。
(三)湘版期刊
据采编部提供,目前所订阅和收到赠受的湘版期刊405种,其中正式出版的有203种。如此种类繁多的湘版期刊,以内容为划分标准的话,绝大多数不应作为地方文献收藏。例如:在地方文献库收藏的90种刊名前冠有“湖南”二字的期刊.初步鉴定可以作为地方文献的仅10多种,占六分之一左右;采编部作为地方文献订购的62种(订价约250元),内容反映湖南的13种,占五分之一多一点,完全不反映湖南的41种,占三分之二。
经过对地方文献库藏期刊的粗略分析,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反映、报导湖南省情及历史、现状为办刊宗旨,俾使读者了解和认识湖南。例如:湖南政报、湖南画报、党支部生活、湖南经济研究、湖南教育、湖南文艺界等等。学报多是专业性刊物,有的又分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自然科学版的不能作为地方文献,即使是社会科学版,也只是有限的篇幅载对湖南的考察、研究;报导该校的规模、历史、发展动态等材料。
3.技术性刊物。为科研、生产、设计、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为同行提供国内外信息。有一部分是纯理论性、技术性刊物,例《湖南数学通讯》、《机车电传动》、《微型电脑》等,不属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还有一部分刊有经验交流、科研成果的介绍,会议报导、事业发展概述、企业管理,这些内容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湖南的情况。
4.各种专业学会、协会办的刊物。一般是专业性文章,也载有学会动态、事业的调查研究、专业发展史。 同一学会、同一单位办两个刊物,一种是反映事业发展,一种是学术性刊物。如:湖南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湖南电力系统》、《湖南电力技术》;省农业厅主办的《湖南农业》、《湖南农业科学》;省林业厅主办的《湖南林业》、《湖南林业科学》。
5.以提高读者科学文化水平,进行学术交流为目的。例如:《公共外语》、《少年作文辅导》等。
6.文艺刊物。这类刊物且多且杂,须区别情况,慎重处理。有的是具有湖南民间或民族特色,象《湖南戏剧》;而多数文艺刊物并不是企图通过文艺形式来反映湖南,显示不出地方特色。
7.不是本省编辑,只是由本省出版或发行,更不能视为地方文献。例如:《中国》,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编辑部编辑,湖南出版和发行;《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是北京市期刊登记证第1288号,只是印刷、发行在郴州。
综上所述,湘版期刊可否作为地方文献收藏,要视其办刊宗旨而定。凡是以报导,反映湖南情况(不管是全面反映,还是重点反映某一方面)为主的刊物,都应作为地方文献收藏,并注意期刊的连续、完整。一般理论性、专业性、技术性刊物实以提高群众科学文化水平和培养阅读欣赏能力的刊物,不以地方文献入藏,而对其中概述事业发展、专业史等有关内容可采取复印、抽印,或做索引、文摘,集中以主题归类。文艺刊物中对一些着重反映湖南情况的代表作,以及关于湖南人物的报告文学,不论作者籍贯,都可以考虑作为地方文献,处理办法和上面的相同。
三、地方文献的收集
收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深入细致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经过十年、二十年甚至几辈人的努力,才可望具备一定的规模,生产出一批成果。
从事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同志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头脑灵活,善于交际,有较宽的知识面,对湖南的史、地、治、人、事、时都有较深的了解,这是一个从事征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是搞好征集工作的基本条件。同时,要“知己知彼”:“知已”,熟悉馆藏,对地方文献资料的收藏况情了如指掌,成竹在胸才好有目的地访求。不然的话,一无所知或若明若暗,工作就会茫无头绪;“知彼”,掌握出版信息,了解发行的门径。目前出版发行是多层次、多渠道的,如不了解情况,难以收集到所需要的资料。某些资料的发现是“曲径通幽”,需要有一点执着精神。在知已知彼的基础上,就要广泛联系,与各单位、各部门建立征集交换关系,这是一般的征集程序。征集,是收集方式之一,也是主要的一种方式。在这一、二年内,我认为着重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派出专人,深入到省内各系统、各县市访求、征集或是购买。征集工作只是停留在“空中联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入进去。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早在1983年就已经行文,建立了省内出版物的缴送制度。但文件要真正不折不扣地贯彻下去光靠文件本身的力量是不行的,“红头文件”只能帮助我们扫除征集工作中的某些障碍、问题的解决还要靠我们的工作。盛世修志,现在各条战线、各个县、市都在组织力量纂修专门志、地方志,正是我们收集地方文献资料的极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收集过程中,提供馆藏情况,解答咨询,帮助修志人员提供资料线索。在收集中服务,在服务中收集,建立起一种融洽的,互相配合的关系。在收集时,收集的面宜宽不宜窄,只要是地方出版物和历代文献资料,能收集到的尽可能搜罗无遗,收回来后再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我们不仅要收集当代的文献资料,也要十分注意历史地方文献资料的征集、选购。另外一方面,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散见于各种古籍,近现代出版的图书报刊之中,要做好复印、抄录,剪辑、题录、文摘工作,这也是地方文献收集的主要方式。
四、地方文献工作的内容
地方文献工作的内容几乎包括了全馆业务部门工作的内容、采访、编目、藏书组织、流通阅览、书目咨询、情报资料服务。而它作为图书馆的一个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在工作上既有分工,又有所侧重。
藏书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要求建立一个能自成体系的地方文献库,说起来也不无道理。但目前本馆地方文献资料按一定的藏书体系分藏于好几个业务部门,如果不考虑现实情况,过分强调集中馆藏地方文献资料,这样势必打乱了全馆的藏书体系,影响其他部门的正常工作,影响读者服务的质量。藏书体系是指一个馆而言,把全馆藏书根据总的工作目标和各个业务部门的任务组织成一个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整体。如果各个部门都搞成一个“小而全”的体系,形成各自为政的态势,实际上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只会破坏全馆的藏书建设。严重地浪费有限的购书经费,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省馆的任务。因而,地方文献库的建立应该有一个顾全大局,追求整体效益的前提,不能片面强调部门藏书的完整性、系统性。确因工作需要,也当然要调进一批复本或复制件,其他部门要大力支持。
地方文献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二,资料工作和书目工作。地方文献工作有别于阅览期刊保管等部门的是:不只限于一次文献的借阅,而主要是提供二次文献并经过集中归类整理后的资料,这就是我所讲的资料工作。先要制定一个总体开发计划,然后确定分步实施的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发掘、整理、编辑地方文献,再一个是书目工作,是地方文献部完成部门任务的主要手段。通过书目索引集中揭示馆藏,向读者宣传和报导,架起读者与资料之间的桥梁。
现在就要着手组织力量编制《湖南地方文献分类表》,这种科学的、适用的、地方性很强的分类表无法借用几部正式的分类法和其他馆已经编制出来的分类表,只能借鉴和参照,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编制出一个《湖南地方文献分类表》来。这种地方性很强的分类表无法借用几部正式的分类法和其它馆已经编制出来的分类表,只能借鉴和参照,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编制出一个科学的、适用的《湖南地方文献分类表》来。力量都消耗在内部扯皮上,贻误工作,贻误事业。总之,只有全馆一盘棋,才有可能切实地做好地方文献工作。
〔出处〕 图书馆 1986.(3)
2.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之管见 篇二
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切不可千文一面;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以抒写有个性的作文。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创新作文教学?下面谈谈笔者的一孔之见。
一、鼓励学生阅读,在广泛的阅读中奠定创新基础
由于课堂、教材的容量和时空的限制,学生不可能从语文课堂和教材中获得丰富的素材,这样就使学生创新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语文课文和优秀的课外读物为学生提供了范例,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词汇、用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知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阅读中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是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基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形成广阔思路的可能性越大。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从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素材,这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积累创新素材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学会写生活里头的事情,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用心感受生活,首先必须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带着感恩的心态生活。这样才不至于对身边的事物漠不关心、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才会从“小”中见到“大”,从“平凡”中悟出“卓越”来。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自身的生活是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是他们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泉。教师应尽量地引导学生去领会、思考,无论对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尽可能地感受出其中蕴涵着的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时代精神。
三、自由写作,轻松作文,营造创新氛围
作文本无定法,应让学生自由写作,放任思绪,天马行空,写“放胆文”,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如中心突出、选材典型等。学生学习作文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写作技巧,写是提高技巧的根本途径。“写什么”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怎么写”。我对学生强调要写出“真情实感”而不是“美好情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喜欢,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写”,又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所以,在作文中我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写“放胆文”,绝不搞“秋后算帐”、“抓辫子”,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抒发自己真实经历的内心感受,说出有独立精神的有个性的话。对于一些反常的观点,只要他写出真实的内心感受,言之有理,我照样给予鼓励、给予高分。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写作热情,让学生“体会到写作本身也是一次愉快的经历”,“是一种享受”。
四、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获取创新灵感
如果说联想能够使知识得到充实和丰富的话,想象就是在知识不断充实和丰富的基础上的不断创新。联想和想象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受到陶冶、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首先,教师本身要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容精神,转变观念,破除迷信权威的思想,营造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想;要容下个性特别的学生,更要容下对自己说“不”的学生,让每个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其次,对学生的想象,教师不仅要给予支持和肯定,而且还要积极诱发,积极引导,让学生能想。课堂上,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使课堂形式灵活、多样,气氛活跃、热烈,充满激情,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其时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流露出情感的涟漪,“随心所欲”地创作出个性突出、立意新颖的“创新作文”。
再次,还应教会学生利用物象或文字进行有意想象和再生性想象的训练,让学生放任思绪,各抒己见,尽情畅想。
五、作文指导和点评侧重命题、结构、语言,体验创新乐趣
命题时,要求学生不人云亦云,可借鉴古诗词、流行歌曲、谚语、格言等。半命题注重封闭和开放的双重性,要求学生能出其不意。
指导学生文章结构要别具一格,语言有特色。散文化的构思,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结局的出人意料,文体的匠心独运,时代发展的超前预测,社会生活的夸张介绍,广告艺术的嫁接,文学话语的运用,均能大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作文中有令人鼓舞的表现。
我们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文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大胆地去写他们想写的、爱写的一切,去尽情展现带有他们生命痕迹的心灵和风采。在创新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创作,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龙川县培英学校)
【地方党史工作创新之管见】推荐阅读:
创新计生工作 打造地方特色09-24
地方科技创新项目示范07-27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09-12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地方财政投入模式探讨11-14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07-12
长春市党史工作综述10-29
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总结范文09-25
小学地方课程工作总结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