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运用(16篇)
1.计算机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篇一
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实施素质教育就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手段。有关电脑网络教学的问题,我在近两年来电脑教学实践中摸索并探究一些经验和问题。下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素质必须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在随之提高,以达到与时代同步。电脑网络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电脑技术,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质,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全面合格人才。有人要问电脑好学吗?答案是:只要你会汉语拼音、会汉字就能操作。因为,现在电脑的操作系统都是中文窗囗界面,一看就懂,一看就会。所以,我愿意为大家学会电脑操作尽心尽力,为教育教学现代化努力奋斗。
二、电脑网络教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教育事业必须跟上现代化步伐,电脑网络教学势在必行。由于我国的电脑网络教学起步较晚,加上本国的国情,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网络教学还在困境中徘徊。特别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介入了教师们的备课、上课和教学研究中,教师对应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认识不断提高,逐步建立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的建立使教师们不断的追求高效能的课堂教学模式,那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我校利用这种指导思想设计了各年段“作文三维教学模式”的课例,并上研究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发现、自主探究、积极意义构建的愉悦作文环境,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可见这样的教学模式正使原有的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新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三、电脑网络教学中的优劣
1.网络教学的优点: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直观性强,知识面宽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不足之处:①电脑网络教学缺少自己的应用软件,这有待于软件开发商的开发;②自己制作的课件还不完善,有待于自己开发制作;③多媒体网络教室上网的费用高,给上网带来不便,这有待于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解决上网费用高的问题;④网络教学还应广泛应用在其它各学科的教学中。
四、创设理想的教学环境
计算机技术把文本、图形、图象、动画、声音和视频集成处理,使信息更生动更丰富多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应用在学科课堂教学当中,创设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与效益。首先网络化的教学系统实现了高度的资源共享。如在备课时,我们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教案库和计算机教学软件库中的资源,设计教案,以提高备课质量。教师通过浏览、选择、组编,设计出一个个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既快捷又高效。我校教师还常常浏览互联网上的“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站点中的栏目。栏目中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给教师们很多启示;教学资源库常为教师们备课提供丰富的内容,使教学设计更科学、更有新意。网络化的教学系统可创设教学情境,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计算机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篇二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介入了教师们的备课、上课和教学研究中, 教师对应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认识不断提高, 逐步建立了新的教学理念。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知识的探索者;教学的内容不仅是知识, 还有方法、能力、品格;教学媒体是学生的认知工具, 既作为感知的对象, 又作为认知的途径;教学方法应为“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商讨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方法综合运用;教学的进程必须是“问题─发现─探索─创造”。新的教学理念的建立使教师们不断的追求高效能的课堂教学模式, 那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可见这样的教学模式正使原有的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新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2 教师素质必须提高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教师提出一个新的任务, 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师的素质也在随之提高, 以达到与时代同步, 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促使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电脑技术, 提高自身素质。
我在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 按照网络课本的内容, 简明扼要的说明主要内容后, 最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多操作, 多练习, 在操作中掌握要领, 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 让学生动手动脑,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网络知识海洋中自由地飞翔, 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去探索知识的宝库, 找到自己要学习的知识, 这就是根据问题, 去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
我校历来都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并且都是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不断地得到锻炼提高。更利于深入开展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教学研究。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软硬件环境的变化, 教师们都不甘人后, 个个都积极参加到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研究当中来。学校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拓宽培养的渠道, 大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在校内迅速铺开, 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涌现了一批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领先的学科带头人。
3 创设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计算机技术把文本、图形、图象、动画、声音和视频集成处理, 使信息更生动更丰富多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应用在学科课堂教学当中, 创设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与效益。首先网络化的教学系统实现了高度的资源共享。如在备课时, 我们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教案库和计算机教学软件库中的资源, 设计教案, 以提高备课质量。教师通过浏览、选择、组编, 设计成一个个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既快捷又高效。网络化的教学系统可创设教学情景, 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在教学中, 多媒体网络的介入使学生进入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 学生常被友好的界面所吸引, 思维得以激活。
4 网络化的教学环境, 培养了学生能力以及学科的探索和合作精神
学校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特别在课程中安排了计算机实践课。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些学生利用网络接触广阔的世界, 获得广阔的知识基础, 认识广阔的世界。这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排版设计美观大方, 深受全校师生的欢迎。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还培养了学生学科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目前, 我校在课堂多媒体教学中, 一般采取集中演示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集中演示时教师向全体学生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片段, 创设教学情景, 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小组讨论或欣赏等,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网络教室里, 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的通讯功能进行协作学习。
现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已成为我校各学科开展教研活动、设计制作所需教学软件的有力工具, 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工具。我们的学校今后要更努力普及网络化教育, 让所有的教师以及学生都能利用计算机为教学服务, 为终身学习服务,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绍海, 舒盾.计算机专业建设之我见《今日中国教研》.2007年第1期.
3.计算机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篇三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作为科技革新的成果,其在人们现代化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日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引导学生掌握这门科技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如何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实效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计算机教育优化的思考重点。本文在对虚拟技术特性优势作出简要分析和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就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对进一步促进我国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教学;虚拟技术;特性优势;运用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普及化发展,各院校生源数量不断增长,使得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计算机实验教学资源更是匮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同时,受制于有限的资金、资源支撑,很多院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环境陈旧过时,与科技发展的步伐相去甚远。如此环境下培养的人才也自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虚拟技术良好的独立性、迁移性等优势,使其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发挥了巨大功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院校资源困境,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实效。
一、虚拟技术的特性优势
虚拟技术是一种通过分区或组合CPU、内存、磁盘空间等计算机资源,打破了物力逻辑结构的壁垒,创设多个操作环境的访问技术。时至今日,虚拟技术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已进入了普泛化发展阶段。计算机实验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且任务繁杂的科目,在操作中很容易出现诸多系统故障,传统模式下受制于此难以进行全方位演示。而虚拟技术支持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无需配置交换机、路由、房间等,只需投入少量资金即可构建复杂的实验环境,同时可虚拟出多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和硬件资源,因此无需担忧破坏性实验或危险性实验等对计算机造成损伤,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硬件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很难在真实的实验环境中全部统筹进来,即使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实验室,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过时,与时代潮流脱节。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只需进行升级包安装操作即可保证先进性,意味着时刻与技术发展接轨,有利于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实效性。
二、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作者基于上述认识,结合计算机实验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单机操作
在计算机单机操作实验教学中,虽然无需搭建网络平台,但丰富的课程内容设置依然对实验环境提出了千差万别的要求。例如,随着Windows到Linux/Unix等操作系统升级,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为了确保实验教学效率及效果,计算机需要同时搭载多个版本的操作系统,然而事实上普通计算机是无法将这些兼容在一起的,而且会影响其反应速度。针对此类计算机实验教学课程问题,可以通过运用虚拟技术予以解决。具体而言,相关教师可以在安装Windows系统的实验计算机上部署虚拟机系统,继而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创建多个虚拟机,此后可在每一个虚拟机上安装不同的系统版本进行随意切换。在此过程中,缘于虚拟技术良好的独立性,学生可在实验中进行任意操作,而不必担心操作失误对物理主机造成破坏或系统崩溃。如此,在这样的计算机教学实验环境支持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大胆实践,利于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培养。
(二)网络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是一项实践工程,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动手操作验证理论,在亲自搭建、配置网络上跃跃欲试。然而,很多院校的计算机实验环境决定了其不可能让学生随意配置网络,以免操作失误造成设备损坏或网络崩溃等,影响其他实验教学课程的正常开展。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不仅打击了学生计算机实验教学参与积极性,还影响了其学习效果。对此,可运用虚拟技术搭建一个局域网环境,虚拟出一个具备完整硬件、虚拟网卡等的网络组件,进而组织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虚拟机组网,培养他们一定的网络设备配置能力。同时,还可藉此平台进行DHCP、DNS服务器架设等计算机实验,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操作环境。此外,教师还需运用虚拟技术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活动,分别扮演攻防两种角色,深刻理解ARP欺骗、DOS攻击、木马植入等工作原理,掌握一定的应对和处理技巧。虚拟技术搭建的网络环境基本与现实无异,因而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验体验,并且有机地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其对培训知识、技能的掌握。
(三)资源共享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作为主体,越来越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很难对计算机实验内容全盘接收和掌握,需要课后进一步的消化练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提高其学习成效意义重大,因此应给予高度支持。对此,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利用虚拟技术的可移植性,将部署好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环境迁移到移动设备中,由学生自由支配和使用。在此過程中,学生只需将移动设备中的文件复制到个人电脑上,启动虚拟机即可拥有与实验教学相同的环境,并就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反复练习。除此之外,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桌面软件处理中的运用,包括客户端设备、服务器虚拟、桌面虚拟等,可以发挥巨大的功能作用。通过此种技术操作,教师可利用远程协议对服务器联结下的学生电脑进行操作,与学生实现深度交流,如此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结语
4.计算机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篇四
李 艺摘自《中国电化教育》1999.9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个新事物,任何人都不可能预先具备成熟的经验,开展这项工作的困难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光明性、不可抑制性及其在我国的现代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不会放弃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继续尝试,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制约着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呢?笔者以为,是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方法上存在着问题,基于对计算机交互功能的盲目崇拜,基于对国外CBE、CMI、CAL,CAI以及ICAI概念的模仿,国内学界多仅仅把CAI及ICAI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内容,虽然有人指出了计算机在辅助课堂教学方面的重要性,也有人提出计算机辅助教学概念与CAI和CAL的异同,但是随着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积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旧有CAI概念的遗患需要进一步克服,还需要把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一些,就是说,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覆盖还应该更广泛一些。
一、我国当前流行的几种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实践形式
1.以生-----机交互为中心的交互形式
这种形式包括个体化学习乃至基于生——机交互的群体学习,甚至还可以包括基于网络的生一机交互学习。这种学习显然是以“课件”概念为代表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的存在以市场上推出的形形色色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为标志,适宜于个别化学习的传统“课件”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积极地展示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这种辅助教学形式在面向知识选择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成人,在继续教育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在中小学生的学习时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更由于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教学形式代表着更具将来意味的教学支持手段侧面,任何关心未来教育的人士,无不对它投入特别的关注,并希望在一定的规模和层面上展开关于它的研究与实践,为即将到来的未来教育积累充分的经验。这种学习形式曾一度几乎被认为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全部!从实践的角度说,应该坚决反对单纯得把这种学习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全部内容,应该还它一个合理的地位,它的适度存在是无可置疑的。
2.计算机辅助授课的形式
笔者宁愿把这种教学形式仅仅局限在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狭隘范围之内。因为其它形式的辅助授课还极为少见。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课堂授课这种教学形式的长期存在性了,更不用说这种教学形式在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而获得的学习对任何一个学习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而课堂教学这种形式恰好是从“人”那儿学习的有效形式之一,这些学习包括从教师那儿的学习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永远是充满魅力的交流,其存在是永远不可代替的。计算机作为先进的媒体,没有理由不对课堂这个重要且可能永久存在的教学形式给予关注,计算机走进课堂,可以使这种交流锦上添花,更加充分得提高效率,如何使计算机进入课堂,国内也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理论探讨与实践,需要继续认真研究的是:针对不同的学习者,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何在传授知识中实现具象与抽象的最佳平衡,举例来说,在学生自学、教师备课、课堂讲投等所有这些可能存在教学环节中,CSC教育软件公司瞄准了教师备课这一环节,CSC相继推出的中学语文、中学历史教师备课系统的最终教学对象虽然是学生,但是它的直接“教学”对象却是教师,教师备课的过程,恰好是教师学习、提高、组织知识的过程,而教师在知识选择及自我控制方面的能力是不需怀疑的,CSC准确地选择了它的直接和间接的“教学对象”,因此它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现代教育的思想精神的,把学生作为最终教学对象,又充分利用教师在中间的过滤与加工,给本来冷冰冰的计算机信息赋予了人情味,学生看到的既不是简单的计算机,也不再是他们以前所熟悉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老师,而是一个丰富生动的“新人”。
3.“无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并非故意耸人听闻,题名实在是基于山东省桓台实验小学教师们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及其它许许多多的类似实践的启发,在许多人抱怨缺少足够的资金,缺乏实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时候,桓台实验小学的教师们没有仿惶,他们在286、386计算机上开展了以WPS为工具的小学生计算机辅助作文实践。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在20分钟之内完成一篇400——1500字的高质量文章,最快的学生10分钟可以作出700-800字,在计算机提供的条件下,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从老师那里吸取更多的信息,在写作的过程中,思维保持着良好的流畅性,并且提供了学生快速自行修改作文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你能认为这不是非常优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吗?我们不妨把这种成功的实践称为“无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即在没有专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情况下的辅助教学实践。它显然更直接的强调了计算机的工具意义,“实践”走在“理论”前面并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早在1995年8月,教育部有关司局就在桓台实验小学组织了“全国小学语文辅助教学研讨会”,这说明这种实践形式的存在价值是得到承认的。因此就更不由得“计
算机辅助教学理论”不予关注!我们谈到计算机,实际上是指关于计算机的有关硬件及软件的集合,没有
软件的计算机就不能说是计算机,没有硬件则软件更是无从依存。专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建立在其它
软件系统基础之上,是对其它软件系统的部分性补充,只是对计算机的专用功能加以强调,并没有改变计
算机作为通用工具的一般意义。正是计算机的通用性,使得我们可能直接把它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桓台
实验小学的教师们正在继续部分地采用其它人看起来老掉牙的286、386微机组建校园网,并且在这个网
上成功地进行着教师扔掉纸笔、集体电子备课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这毫无疑问地传递到奔腾11乃至
更新更好的机器上,他们在桓台实验小学积累的财富也无疑是全国所有中小学的财富,甚至于是全国人民的财富。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概念应该包含些什么
既然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就是应该得到修正的。有
必要再回忆一下以往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及CAI的理解。作为例子,我们可以列举出几个较有代表性的计算
机辅助教学(或者说CAI)的定义。请注意,狭隘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概念总是与狭隘的课件概念联系在一
起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计算机课件。学生则通过计算机课件的运行而展开学习。”
“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教学功能,即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这类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说计算机能够教学,是因为事先有教师在教计算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课件把教学内
容和计算机的活动进行安排并编程存到计算机内。在学生学习时,学生启动计算机并执行这些程序,通过
与计算机进行会话的方式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师将计算机用作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
作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应当承认,(在课堂上)演示是CAI的一种形式,但从主要的方面看,它并不反应CAI的根本特征”。这句话已经把演示性的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打入另册,然而在有关理论或
实践鼓动工作中,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是不仅不把课堂演示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对课
堂演示根本不予理睬。更不用说如桓台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开展的“无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
显然,这些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描述都只注意了学习者与计算机交互这种学习方式。这个计算机辅
助教学概念的界定显然是远离实践的界定。这个相对狭隘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概念在我国的现代教育发展序
列中造成了一个中断,这个中断是理论上的中断,更是实践上的中断:把计算机作为一般媒体使用的环节
到那里去了?要知道,计算机与传统教育媒体相比较,在许多方面均显示出优越性,多侧面地存在着更大的实践价值,有什么理由不对这些实践价值给予关注呢?再考察国外CAI及CAL实践,在他们盯住学习
者与计算机的交互问题时,并不是将其它可能存在的辅助教学形式完全抛开,首先,一些尝试是阶段性的,而阶段性即说明仍然有教师的工作在时间上包围着这些CAI尝试,其次,几乎在所有的尝试中,都有教师
直接参与该项工作,并不是把教师拒之门外。教师在空间上也没有真正离开教学活动,没有离开学生。教
师长时间地离开学生的结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实际上,所有尝试的成功并不是“个别化学习”的成功,而是在现代媒体帮助下的教师与学生们的成功,而我们在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概念以后,过多地将以人机
交互为代表的CAI作为所有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的全部,或盲目地把它看成是未来教育的全部,我们承认
人机交互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特征,但无论如何,这个特征仍然是具有极大的局限性的特征,它只能作为教
育实践中的局部。今天的计算机所实现的实际上仍然不过是十分简单的“交互”,计算机的能力仍然是基
于“线性逻辑思维”水平上的能力,与人的“非线性想象思维”水平还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根本不足以使
它跳脱辅助教学媒体的地位上升到不现实的层次,如厉以贤先生所说:“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本身思想道
德、情感、意志和知识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要知道教师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失
去感染力的教师,必然要失去第一流的教育工作”,计算机显然是一个缺乏感染力的“教师”,仅仅从生一
机交互的角度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致命弱点还可以描述为:与传统的电化媒体辅助教学相比,它的这种
跳跃性的概念变化使得许多教师在面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时表现出严重的无所适从,无法借助自己在以往开
展电化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来认识计算机,不知道自己应该被置于什么位置,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使
校长们无限仿惶的是眼见他们用有限经费建设的计算机房基本闲置,因为一时之间找不到或买不起可用、够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因此,从实践的意义上说,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应包括CAI和CAL,还应该赋予更加广泛的意义:计算机作为一个教学媒体,是帮助进行教学活动的工具,任何将计算机应用
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只要是提高了这个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开展,有利于由应
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这个教学活动就是合理的,就是有存在价值的,这个教学活动就应该被认为是
“正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几乎我国现有的所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教科书,都是以人一机交互为主要特
征的CAI和CAL为主要关注内容的,这些教科书已经对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造成了严重的误导。
我们需要明确,现有教科书中所强调的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较具现代特征或超前特征的部分,是整个计
算机辅助教学的局部,更是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的局部。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其一是不断强调现有教科书内容的局限性,其二是在面向实践的意义上重新编写教科书。
三、谁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制作者?
社会在不断变化,技术在不断更新,硬件与软件都在不断地升级换代。在任何一个时间阶段内,任何集体或个人都无法制作出满足所有人需要的软件。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来说也是如此。仅仅通过任何一种形式或某几种形式,都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工作的需要,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改革不断提出的新的要求。期望经过部分人的努力,可以为教师提供“极大丰富”的辅助教学课件,是完全不可能的,是乌托邦式的幻想,而这种幻想,至今还存在于许多人的心中。
商业团体的制作与经营显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主要来源之一。商人基于追求利润的动机,总是会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政策和经营方针,所提供的软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客观上成为较好的软件供应者。不可否认,商人以追求利润为旨的运营方法,有时也会出现产品与教学实践现状,与现代教育改革宗旨不相一致,这种情况不乏先例。笔者欣赏一位CSC公司要人所说的:CSC不仅是在经商,而且在“做教育”,但愿每一个教育软件的制作厂商都能始终如一地保持这种认识。它正是一个为教育服务的厂商维持长久生命的保证。
教育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下的制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来源之一。大规模的统一协调制作,可以在较大范围内集中力量,生产大型的产品。然而,这种统一制作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病。组织规模大就意味着不够灵活,制作指导思想一旦确定,很难在必要的时候及时地得以调整。反而不如小型的制作单位可以根据新思想的发展和新概念的提出,根据从实践一线获取的经验与认识,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制作方针,即所谓“船小调头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观念更新的速度不是十年一次,也不是五年一次,而是一年或更短时间就出现一次。过大规模的组织计划产品,极有可能因落后于观念更新的速度而在其尚未出笼之前就已远远脱离实践的要求而失去生命力。更有甚者,计算机硬件令人瞠目的更新速度也使得以“数年”为生产周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不可避免地失去其绝大部分的存在意义,我们已经看到过这种大规模组织的软件制作失败了。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在组织这工作的时候,务必以此为戒,以免继续造成更多的损失。商家的经营也存在规模大与小之分,然而关键的问题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意识、有能力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若是对经营方向、服务方向的调整能够做到准确与快速,大规模的经营能力反而成为一个优势。
教育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中小学内的电教人员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制作力量之一,这是一支颇为庞大的队伍,对教育技术有着执着的追求,有着多年教育技术实践积累,同时,由于他们的工作在极大程度上是直接为教学一线服务的,他们之中的许多人甚至始终承担着具体的教学任务,这种特殊性使得他们从来也没有远离教学实践。对专业的熟悉、对教学实践的熟悉和与一线教师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他们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往往是最有效的,他们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解往往是最准确的和最切合实际的。
一线教师在本单位电教专业人员的帮助下也经常可以制作出非常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当某具体单位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开展的比较好的时候,当这个单位的部分教师更加钟情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时候,每个教研室甚至每个教师,都可能拿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一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理解最为透彻,也最能深刻地评价和演绎现代教育思想,他们一旦掌握了计算机媒体,他们就可能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真正权威,只有他们才真正知道本单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准确意义和价值所在,因此,一线教师拿出的辅助教学软件成品,可能是最有实效的,最适合他个人或他周围的同事们使用的,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最先进的,再考虑到当前市场上流行的许多兼具多媒体制作及管理功能的工作平台如几何画板,M.Word、Powerpoint等都非常方便使用,上述可能就更易于理解:因此,教师自己制作乃至其它一些小规模的辅助教学软件制作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是一句“低水平重复”就可以简单否定了的。我们务必明确这一点。
四、教师应该自己制作辅助教学软件吗?
作为本篇的结束,把上一节末尾的内容拿来特别讨论,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应不应该自制辅助教学软件?这个问题带有极强的暗示性——是,或者不是。其实,答案既非简单的是,也非简单的不是。社会正在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如何使教育适应不断变化和增长的社会要求,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断学习正是当前社会对每一个成员的起码要求,教师更不能例外。经常学习的教师可以对新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可以对周围环境作出冷静且准确的判断与评价,可以在环境中挑选出适合自己使用的工具,选择适合自己单位具体环境条件的方式方法,正确地开展自己的现代教育改革实践,做到既不是由于对技术的恐惧望而却步,也不是盲目地人云亦云。具体到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学习,其中包括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的学习,对必要的相关技术的学习。特别重要的方面是要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假若这位教师的实践是成功的,他就会坚持下去,假若实践是欠成功的,他
就会及时地修正他的实践尝试。如此,他的实践就是建设性的实践。因此,对一个一线教师来说,辅助教学软件的来源应该是多样性的:
1.教师需要通过种种途经广泛地收集各类软件,包括购买必要的软件。
2.学习到新媒体技术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情况,制作一部分适合自己品味的软件,补充手中的软件不足,弥补现有软件的缺憾。同时,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是充满创造性的工作,部分地使用自己制作的软件,可以满足教师的创造欲,使真富于成就感,有利于提高他的工作积极性。.教师还需要通过与周围的合作协作地制作一部分软件。同行之间的合作制作、相互推荐和无偿提供的软件,显然是一个教师软件工具包内的合理组成。这相当于传统情况下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互相参考教案等等动作,是教师整个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在当今媒介环境条件下,这个同行的范围就已经不再是他的同教研室同事这种狭隘的概念,应该是他借助现代媒介可以有效接触到的每一个知识拥有者。
4.通过这些制作,教师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对其它软件的评价及选择能力。参考文献:
[1] 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1998年第1期
[2]钱昆明“论CAI和CAL”,《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10期
[3]萧树兹主编《电化教育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4]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育基本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
[6]张诗亚,周谊(震荡与变革一20世纪的教育技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7]舒永平“时代呼唤思维方式变革”,《光明日报》,1998年7月10日
5.计算机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篇五
结合高职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课程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任务”设计的原则和实施过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老师的教学效果。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规模扩展较快,学生生源质量一直没有明显的提高,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差,“三差”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已经非常熟练,而有的却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再者,很多新创办高职院校在师资、教学环境和硬件条件都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把精力浪费在玩游戏上,不用心学习,甚至旷课;而基础差的同学又觉得学习吃力,从而产生厌烦情绪。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志,具有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要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精讲细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志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本文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切实提高其计算机基础的应用水平,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结合笔者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的经验,我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任务驱动法”。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采用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循序渐进的方法。各门学科都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其知志点或技术点的分布是网络型的而不是线性的,学习者可以从任意一点入门,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可没有严格的规定,这就使得它的知志体系较难把握。
另外,我们面对的学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老师是学生获取知志的主要渠道,绝大部分信息和知志要靠老师向学生传授。现在,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知志和信息,不一定非得完全要靠课堂上获取,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来说尤其是这样。
三、任务驱动法和任务驱动法教学原则
任务驱动法要求以大纲为蓝本,以考试为手段,是从实践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繁多的教学内容中“抽丝剥茧”形成精彩的案例,引起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课堂教学以案例为中心展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都非常强。实践课以具体问题或任务驱动通过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灵活运用知志的能力,进行主动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这种以任务为驱动的学习实践活动,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前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设计的任务或实例必须在保证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之上,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可操作性和任务完成手段的多样性原则,同时还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操作技能基础等因素。落脚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任务驱动法实施过程
为使每个学生能掌握计算机基本知志,能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一)结合学生情况,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任务驱动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制定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的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被动学吸收”转化为“主动创造”,把学生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上,注意向学生灌输任务驱动的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动寻求知志。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每一章设计一个打任务,再根据具体章节,把大任务分解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若干个简单的小任务组成。
(二)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探索研究,边学边练
在任务的指引下,学生边学边练。精心设计的任务贯穿整个学期,与理论课教学进度相一致。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志和Windows操作系统时,学生收集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或学科应用方面的资料。在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时,学生将收集的材料用Word加工处理,然后分析有用的材料制成演示文稿,在全班进行交流。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时,要求学生将最终的演示文稿制作成网页。
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
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志。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首先想如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会想方设法读教材,查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在无形中学会了使用网络,计算机等各种技术和设备,达到了掌握知志、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相互协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通过团结协作学习,学生能够从大同的任务中找到异同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驱动学生更强烈的创造挑战欲望。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培养。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四)采用表扬激励的良性评价机制
任务驱动法提倡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体现出学生自己的思路,每个学生的思路、表现形式、方法各不相同,所以答案并不唯一,因人而异。不能靠主观地打个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而是通过交流展示和讨论,让同学们自己评比,看谁的作品最受欢迎。通过这种方式灵活多样展示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志,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志的水平和审美水平,找到自身不足,又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
(五)充分利用网络,构建开放式教学体系
教师可以架设一台FTP服务器或者是制作一个网页、申请博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电子课件、案例精选、课后习题、参考教材、考试样题等上传到服务器中供学生课外学习参考,还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上传供学生相互展示交流。让学生课内课外都可以学习到自己所需知志,为本课程全方位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
五、任务驱动法教学策略
遵循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将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志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志的主动建构者,将教师由知志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
1.教师课堂教学的定位要准确。除了准备高质量的教案,还要设计可操作性、综合性较强的任务。首先从感性上吸引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坐着讲课,绝不能照本宣科,学生很容易困倦、疲劳。为了让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可在多媒体教学同时,适时适当的与黑板板书有机结合,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要主动创造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不论是教学环节还是实践环节,都可以将学生吸收到老师的教学体系中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在老师或同学帮助下解决问题。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进行学习,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与老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
3.很多老师觉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多,而课时少。这个问题恐怕在很多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因此课堂教学就是向单位时间争取效率,要抓住本质的东西。教学时突出基本原理、方法;具体操作细节留做自学或实验。任务驱动法是通过应用案例引出相关技术,再围绕案例讲解基本概念、基本技术,最后总结提高。配合使用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结语
6.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六
一、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丰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定会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管弦乐合奏曲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乐曲里面的各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插播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展示每种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形状到音色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六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欣赏课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变化不大,教师往往采取先介绍作者、背景、乐器、然后就是听赏每一段后分析情感这个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上课的时候还能勉强听,到课后能说出点东西来的还不多见。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运用探究发现式的方法来学习呢?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在进行浏览性欣赏与增大课堂容量的教学活动中。如在课例《渔舟唱晚》的教学中,教师在欣赏了本课曲目后有让学生欣赏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教师举例使学生感受了音乐中的动与静之后,学生便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因特网上搜寻以动为主的音乐以及以静为主的乐曲,同时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全班欣赏。这样,不仅即时反馈了学生对静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了许许多多的曲目,使课堂容量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的增加了。
在学生上网搜寻曲目时,必须指定网站并指定内容。如:古典音乐。由于学生平时上网听到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在任何一个网站随手可拣的也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素质良莠不齐。为了确保让学生欣赏精品音乐,唯有指定范围。这样同时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另外,在欣赏课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视听相结合的效果,把一些非造型的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这样不仅歪曲了音乐,同时更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感受、体会。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视听教学模式而给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
7.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运用 篇七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通信产业,应用研究
二十一世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通讯产业的发展。经历过电话、电视机、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后, 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但通信技术扔在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通信产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产业, 它涉及的范围也十分的广泛。尤其是近几年, 通信产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就是通信产业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计算机技术也同样拥有发展快、涉及面广等特点, 当两者进行结合后, 能够有效的相互促进, 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概述
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能够实现通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计算机通信是计算机软件的一种类型, 当前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的广泛, 无论是在企业、商场、工厂中, 都能发现计算机通信。信息的传递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信息传递的范围有了显著的扩展, 对信息传递的效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通信技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技术。它的应用和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使得人们的交流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二、计算机技术介绍
(一) 系统技术
系统是计算机功能得以发挥的一个平台和基础, 只有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计算机软件才能有效的运行。计算机系统起到了管理、维护等多项功能, 是计算机应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系统也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 每一个部分对应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合理的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系统能够确保计算机稳定高效的运行, 提高数据处理和传输的效率。除此之外, 还要掌握一定的系统维护技术, 及时发现计算机运行过程中软件和硬件上的问题, 并根据计算机结构上的特点, 解决一些难以通过人工完成的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 在工程技术、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二) 计算机机器件技术
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复杂的逻辑结构, 而这一结构主要是通过机器件形成的。计算机功能得以发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拥有一个高级的线路逻辑, 这就要求计算机中包含完善的电子器材和部件。这些部件是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要素, 是计算机性能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三) 计算机组装技术
计算机发展的趋势是体积的不断减小, 这对计算机内部的结构合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实现计算机内部结构的优化, 就需要掌握较高的计算机组装技术。当前, 我国的计算机研究领域正在组装技术的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在未来, 计算机的组装技术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三、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主要特征
(一) 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数据保密时, 计算机技术表现出了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计算机能够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或交换码, 从而完成对信息的加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能有效的降低噪音的干扰, 从而提高通信的稳定性。
(二) 实现通信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 传统的通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交流的需要。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能够极大的丰富通信的方式, 例如视频通话、语音通话、文字传输、图片传输等通信方式都是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有效结合的基础下诞生的。
(三) 数据传输的高效性
在传统的语音通信方式中, 信息传递的速率为每分钟2400字节, 但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下, 数据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48万字节每分钟。由此可以,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从而提高了人们工作的效率。
(四) 缩短通信的准备时间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传统的语音通信需要的准备时间为15秒, 有时甚至会达到5分钟, 但应用计算机技术后可以将通信的准备时间控制在1秒以下, 最长的准备时间也不会超过5秒。这样就有效的减少了呼叫的时间, 提高了通信的效率。并且,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这一呼叫时间将有可能进一步缩短。
(五) 适用于多媒体通信
计算机通信可以利用二值信号来传递图片、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在信息传输和交换的过程中, 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监控和管理。
四、计算机技术与通信融合分析
在我国, 传呼机的诞生象征着我国真正进入到了通信时代。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的结合则是通信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潮。随着通信产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计算机在通信中的应用更加的广泛。正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通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动力。计算机技术的首次出现是在上个世纪, 在进入我国后, 计算机就开始快速的普及。当前, 我国大多数家庭中都拥有了计算机,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也进行了更好的融合。
(一) 通信产业的改革
通信产业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我国, 最原始的通信设备是信鸽。到了抗日战争时期, 电报开始成为通信的主要手段。随后, 电话又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但我国真正开始进入到信息时代还是在传呼机产生以后。上个世纪末, 传呼机开始在我国广泛的流行, 人们可以通过传呼机进行简单的交流。但传呼机的流行时间没有持续多久就被大哥大所替代。当时的大哥大就相当于体积较大的手机, 但在功能上与当前使用的手机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的。但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哥大也很快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体积更小、功能更完善的手机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自从手机进入人们的生活后, 就成为了通信产业中的主要工具。但手机的功能正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从最初的2G手机, 发展到3G手机, 手机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和完善, 许多手机甚至已经具备了智能电脑的功能, 人们可以利用手机进行上网、观看视频、打游戏、购物等。当前, 通信产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更好的结合了起来, 不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进行通信, 甚至还可以在人与物之间实现通信。
(二)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的融合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两者的结合促成了计算机通信产业的形成, 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计算机通信产业的研究重点是网络通信和多媒体通信。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 使得计算机技术能够在通信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 实现二进制的数据传输, 提高通信的效率。在计算机通信技术下, 各种形式的信息都可以进行高效的传播, 其中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只需要将这些信息转换成二进制, 就能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的传播。
五、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信、金融、工业等领域都与计算机技术进行了结合, 并获得了更大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产业中的应用也同样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数据网络的构建, 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服务。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产业中的具体应用主要集中在计费系统、信息管理、数据管理等几个方面。
(一)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计费系统中的应用
近年来, 人们对交换机系统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交换机系统中设置专门的计费功能成为了必要的改革。利用计算机在交换机中设置专门的计费功能有很多的好处, 例如, 专门的计费系统在功能上更加全面、存储空间大, 还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功能上的转换。例如在酒店服务中, 将电话计费系统和客房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就能便于金额的同一计算和管理;在石油产业中, 计费系统的设置可以形成企业的专网, 就可以避免占用公共的电信网络。许多石油企业已经根据自身的管理需求, 建立了不同的分类计费方式, 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二) 计算机通信软件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近年来, 企业和事业单位对计算机通信软件的需求不断上涨, 各种各样的信息管理系统层出不穷。为了更好的发挥出计算机技术的优良性能, 常需要通过信息系统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统一的管理, 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企业部门的工作效率。在上级部门的统一管理下, 下级部门在充分认识到计算机通信软件的作用基础上, 要合理的应用各类软件, 做好办公室网络的建设工作, 实现对办公室的自动化和远程化控制。计算机通信软件的应用能够减轻部门人员的工作压力, 提高办公的效率。此外, 计算机通信软件的应用还能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提高信息传递的速率。
(三) 计算机通信在自动查号和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在自动查号和数据管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应用方式有长途电话局、短途电话局等。这些通信方式都采用了计算机自动查号的功能, 能够极大的提高查号的效率, 与传统的手动查号方式相比, 更加的快速和便捷, 还能确保查号的准确性。计算机通信还能为用户提供数据统计和更改的服务, 实现系统自动查号和数据管理功能的综合。
(四)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远程通信和信息处理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远程通信和信息处理的同步进行。只需要在两个用户之间建立起一定的通信渠道, 就能使信号覆盖两个用户之间的网络, 从而实现远程通信和视频对话的功能。应用计算机通信还能对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和检查, 并对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 从而保障用户端信息的真实准确性。
结语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这主要是由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高效和便捷。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从而创造了一个更加优越的通信环境。我们需要创新计算机发展途径, 用知识库来替代传统的数据库, 让计算机运算更加高效准确, 满足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岂菲.论数据通信及其发展应用前景[J].信息通信, 2011 (02) :89-90.
[2]徐兆明.数据通信与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19) :23-25.
[3]王侠.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 2014 (01) :54-55.
[4]叶国伟.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11:282+284.
8.计算机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篇八
美术课堂 计算机 创新 生动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国家提出在基础教育中重视运用计算机技术,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扶持政策措施。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努力学习运用计算机技术做课件的相关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创新教育方法,生动灵活地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
一、利用计算机技术操作的多样性,促进小学生的互相学习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主要通过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将计算机技术引入课堂后,通过计算机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美术学科重在培养学生具有认识美、评价美、感觉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受到审美教育。感受美是基础,对美的情境、美的语言如果不能感受,就谈不到欣赏美,更谈不到创造美。因此,在美术课堂之中,应引导学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美,感悟并创造美,现代信息技术就恰到好处的,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美的氛围。如,在教师在讲解《邮票设计》一课时,要让学生收集一些精致的邮票非常困难,所以课前我上网去查阅一些有关于邮票的知识,并将一张张漂亮的邮票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课上让学生进行欣赏,这样不仅让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使学生了解关于邮票的知识,以此掌握邮票的设计内容、设计思想和制作方法。
颜色、形状、线条是美术图画的基本构成要素。打开计算机,点击电脑桌面左下角的“开始”按钮,会在“程序”中看到“附件”,附件中有“画图”。小学美术老师通常是在画图中利用绘图工具完成课堂教学的,让小学生看到的图像更立体生动。小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人一笔接力的方式完成作品,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美术老师可以采用网络搜索工具,下载美丽的图画、优美的无声音乐添加到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对图画所传达意境产生共鸣,激发小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绘画的创作力和想象力,从而提升小学生绘画技能。《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蛋壳画》这一课的课前备课阶段,我在网上搜索到鸡蛋、鸭蛋、鹌鹑蛋等很多图片,然后用幻灯片的方式把图片制作成了一个短片,同时配上一些轻松愉快的旋律,图片浏览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到我精心设计的带有人类口语化的故事情节,让小学生更容易地记住各种蛋的形象。在课堂教学上我看到当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活生生地跳跃到小学生的眼前时,孩子们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咯咯直笑,我想孩子们应该会记住这些可爱的形象吧。这样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能让小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运用计算机技术创设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由于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限制,教师在备课和教具的准备上颇费心思但较难突破,尤其是实践设计课,如六年级美术课本的《妈妈的好帮手》、《邮票设计》等,教师既要准备大量的图例,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要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又要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学生练习、反馈的时间明显不足,因此,在美术教学导入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原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主动探讨为主,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我在四年级美术第7课《妈妈的好帮手》的课堂教学中从“小学生和家庭”为切入点,让小学生放学回家后仔细观察妈妈是怎样做家务劳动的,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从中体会妈妈的辛苦。从洗菜、煮饭、擦桌子、拖地这些家务劳动情节中捕捉最真实感人的瞬间。我自己先搜集了一些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们看,然后让同学们把自己做家务或妈妈平时做家务或自己和妈妈一起做家务的画面瞬间画下来。接下来学生们就开始自由创作了。小学生们画完后我用相机把所有同学各式各样的作品都拍了下来,然后把相机接到计算机上,让学生们一同分享彼此的作品,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同学们通过观看别人的优秀作品,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受到启发后又再一次燃起了创作的欲望,想让老师把他更好的作品拍成照片再让同学们观赏。相机与计算机技术的联合应用,让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活跃,给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三、大屏幕投影,现场直观演示使幼儿绘画更深入、更持久
美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整合,不但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学习者无以交互的矛盾,而且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现欲望。计算机技术解决了美术教学中各种演示难、过程长、操作复杂的问题,突出了重点,也容易突破难点,主次分明,结构完整,并为学生创设了美的情景,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现在各个学校都建有自己的多媒体教室,实物投影仪在多媒体技术中广泛应用。它通过连接投影机、计算机等输出设备,可将资料、实物、幻灯片等显示出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图片的画面感更立体生动。
美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度地当场演示可以帮助小学生对所画的东西有更为准确全面的把握。特别是手工制作课,小学生动手操作之前需要教师进行现场演示制作的每一个步骤。投影仪可以帮助老师把讲台上演示的操作过程更直观立体全面的展现出来,小学生更容易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观察和学习。
小学四年级美术手工课《编纸条》,需要选用不同颜色的横向纵向纸,运用提压的编织方法表现纹样。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操作示范,因为是在纸上表现纹样,所以必须放在演讲台上才能操作,为了让全体小学生都能清晰全面地看到整个操作过程,我选择使用实物投影仪来辅助教学。学生们通过大屏幕看到了横向条和纵向条不同的裁剪方式,加强了对重点步骤的记忆。
总结,能够恰当地使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小学美术的教学,对于美术老师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九
内容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和学习的工具。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声情并茂。
二、信息技术促进思维的羽翼翱翔。
三、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四、信息技术改变师生关系。
五、信息技术,永远无法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大家提供一种视角,请同行指出不足之处。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三角形
教学
运用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恰当地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在一起,为教学服务呢?本文谈一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信息技术促推思维的羽翼翱翔。
在班级人数多达五十人的今天,谈关注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或许只是理想的追求。但信息技术的介人,却使得这一理想很快成为现实。
例如:在“在三角形的认识”中,教师可以设制“起跑线”、“加油站”,这些极具挑战性的“冲浪”,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对话。计算机充满人性化的即时判断,让每个孩子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了然于胸,以便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调节:或一路闯关,满面怀信心接受新的挑战;或寻求来自教师、电脑等的帮助,扫除障碍,继续前进。在这种新型的人机交互环境下,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传统的大班教学中全班整齐划一地练习,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参与,一切都得听从老师的摆布,一切都得服从大局。在课堂上,单靠一个人的力量,面对五十双渴求得到不同发展的眼睛,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信息技术所独具的交互特性,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开拓思路和学习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按不同方式与屏幕显示内容进行沟通,提供反馈。
二、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声情并茂。
在上“三角形”一课中,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呢?随即播放教师制作的演示文稿,画面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徐徐展现:蓝天中展翅翱翔的双翼飞机,暮色中的埃菲尔铁塔,灯火通明、川流不息的杨浦大桥……孩子们屏息凝视,感受着三角形稳定性的广泛应用,陶醉在这个色与声交织、音与形交融的世界里……
“三角形的认识”所展示的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上网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制成幻灯片进行交流。这使得远在天涯的美妙景象近在咫尺,一幕幕生动形象的画面在眼前展现,既看得见,又听得到。三角形,不再是老师口中念叨的一个抽象的图形,而是演变成为一个个生动的、立体的、眼光可触及的活生生的事物,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下,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三角形的世界是美丽的,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劳动竟然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奇迹!学生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一切,都是来自活生生的三角形世界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薄薄的教科书就是学生的唯一世界,黑板加粉笔主宰了一切,枯燥的文字讲解,有限的挂图演示,受“教师——课本”这种单一传递模式的限制,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只能处于较低的水平。空洞的说教,乏力的语言,学生的体验是浅层次的,感悟是不深刻的。
如今,在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下,广袤的世界成为了学生多彩的书本,大量的信息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图片、声音和动画等手段呈现,教学内容以其无穷的张力,让学生享受审美的乐趣,接受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态度、价值观伴随知识得以同生、共长。
三、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提倡的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观,光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显然已经远远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而借助信息技术屏幕切换、及时反馈等功能却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
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就使得这一操作较之常规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时效性。因为它缩短了“学生练习——教师批改——集体订正”的周期时间,使得反馈更及时,也更具人文性。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兴趣盎然,也更好更快地掌握了本堂课的重点内容。
四、信息技术改变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师生关系由原来的不平等趋向平等,然而这种平等极易引发新的不平等——生强于师。就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教学相长。信息技术,创造了一种平等和谐不断发展的师生新关系。
五、信息技术,永远无法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果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回归,我们不难想像这种场面: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漫无目的地漫游而一无所获,在讨论区中自由地发言而不围绕主题。这样放任自流导致的后果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甚至连规定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因此在“三角形的认识”中,在学生自由快乐地冲浪的同时,教师积极地旁观,加强了指导与调控,辅导、点拨,让学生走好每一步。
10.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
首先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在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和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使教师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基础。
其次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转而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了,教师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迎接21世纪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我们要参加一些培训,请一些专家等来做讲座或通过自学等途径来自身的素质。
关键词: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根据这一课的内容特点,应用CAI创设了“购物”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并在这个虚拟的“商场”中,摆设了很多常见的不同的种类的商品,这一生动而熟悉的生活情景一出现立刻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让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便让学生认真观察商场,随之布置“购物”的任务:“明天,小力的爸爸要到广州出差一个月,需要准备很多生活用品,爸爸将这个购物的任务交给了小力,小力这会犯了难,该给爸爸买些什么东西呢?你能帮助小力吗?” 生动的画面配合亲切的话语,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烈的引导出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兴高采烈的对问题进行探讨,摩拳擦掌想要试一试。这样问题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打下了基础。
(二)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这样的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与人交流造成的障碍,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与其他人进行双向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
(三)善用交互,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这一环节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经常听到有教师对学生这样说:“这么一点的练习都不爱做,你实在是太懒了!”其实学生不爱做练习题是有原因的,那么枯燥乏味的习题谁都不爱做。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对习题感兴趣呢?在教学中我设计包含有动画、图形、声音的练习题,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的显著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有“试一试”、“练一练”、“比一比”、“考考你”等小板块,从易到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学生既可以按顺序从易到难逐步练习,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喜好,跳过某一部分,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练习。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水平、选择内容,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关键词:恰到好处地用
在当今的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比如上面的一些例子就用得恰到好处,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要牢记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努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质。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滥用。从而丢掉粉笔、黑板,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
11.计算机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一
只有科技的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进步。在经济管理中,同样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经济管理需要对庞杂的经济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有效信息的挖掘是企业决策者的主要任务。而这一过程只有在计算机科学的引领下才能顺利完成。在传统的管理中,信息失准是经常出现的现象,而计算机科学的出现,明显的促进了经济管理效率的提高。
一、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与生物学结合的一种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完成高速的信息传递,在信息网络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联想记忆功能、非线性映射功能以及信息处理等功能上。我们对其进行如下分析:
(一)信息联想记忆功能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核心技术是并行计算和分布存储功能。可实现对录入信息的输入以及对系统嵌入模式的联想与记忆。人工神经网络的这一功能使有用或者相关联信息更加集中,从而确保了信息的处理效率,有利于经济发展。
(二)非线性映射功能
在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中,多采用线性映射的输出方式,无法发挥其对已知模型构建的作用。随着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出现,信息处理实现了非线性映射功能,这种运算方式不同于以往的运算,信息搜集功能更加强大,并且能够对搜集的信息构建多为非线性模式,能够对数据做出更加准确的分析。从而有利于企业经济决策。
(三)信息识别和处理功能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采用非线性的映射方式,对于信息的识别、分析和处理具有积极作用。首先,利用這一技术,能够实现对计算机输入信息的自动识别与分类,并且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从而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与以往的技术不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信息存储工具,而是能够通过信息的输入、输出来获得数的规律对数据进行正确的删除、重组、处理和分析。
二、经济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主要应用范围
计算机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朝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不断的拓展。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以往很难解决的经济问题得到解决。在工程力学、自动化、医学发展中计算机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并且主要在经济预测中发挥作用,我们从信贷和期货分析上进行分析,以明确经济管理,尤其是经济预测中计算机科学的作用。
(一)计算机科学在信贷分析方面的应用
信贷分析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信用评估与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这决定了在不同的企业中,信贷分析具有不同的特征。同时,这一过程具有复杂性,一旦判断失误,将给相关企业和个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是以信息的整合和处理为前提,对客户信息进行评价,基于此的信息评价系统根据合理性。在这一技术使用过程中,要求贷款公司和个人填写关键信息编码向量,并将其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内,这种信息输入的方式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即时性特征,能够正确反映企业或个人的信息,并且系统能够对以往的历史信息进行校正,提高信息的准确程度。与传统的人工管理和普通计算机技术管理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于信用评价具有明显的优势,使金融分析根据合理性,从而有效的降低了金融风险,减少金融欺诈行为,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计算机科学在市场预测中的应用
通过计算机对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够加强企业对市场的预测。通过计算机技术,管理人员可对市场经济中的供求关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具体的经济发展现状对经济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经济发展具有可变性强等特点,只有在人工神经网络等计算机技术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对市场产品价格,期货变化规律等形式的正确判断,进而构建正确的市场经济模式,准确输入相关信息,为企业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期货的价格为例,企业可以通过对改期期货价格的走向趋势来对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可计算机不仅在期货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形势预测,股票的操控以及数据的挖掘中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要发挥其在市场预测中的作用。
三、总结
总之,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现代企业面临来自社会、经济市场的多重挑战,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从掌握最新的技术,对市场信息进行正确的把握与分析。计算机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文章研讨了计算机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应用,以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为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致力于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经济管理中的繁杂问题,促进企业健康的、长久的发展。(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薛佳.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电子设计工程,2015(15).
12.计算机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二
计算机接口是指CPU与外设的连结点。CPU可通过不同I/O接口电路与不同种类和特性的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从某种意义上看,接口电路就像一个转换器,其功能是把一个部件的信息转换为另一个部件的信息。接口技术就是专门研究CPU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的,是研究CPU与外设连接的一种技术。
接口电路介于CPU与外设之间,通常CPU通过系统总线访问接口电路,接口电路通过各类信号线与外设相连接。因此,CPU通过接口与外设交换信息。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外设以一定的方式读取接口数据或向接口提供数据,同时CPU通过寻址方式访问接口,与接口电路交换数据。
在接口电路与外设之间,一般处理以下几类信息:数据信息、状态信息、控制信息。其中,(1)数据信息大致有三种类型数字量、模拟量、开关量。数据信息是外设通过接口芯片与系统进行交换的基本信息。外设与接口之间的数据信息可以逐位传输,即串行传输;也可以一个字节或一个字同时传输,即并行传输。如采用串行传输,那么相应地就要使用串行接口,如采用并行传输则应使用并行接口。(2)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反映了当前外设所处的工作状态,以便CPU对外设进行监视与控制。在硬盘播出系统中,播控机CPU用播出程序查询所控设备时,实际就是将状态位信息读至CPU进行分析。(3)控制信息。控制信息是CPU通过接口发给外设的,以控制外设的工作。
2计算机标准I/O接口
接口电路有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之分。并行接口为外围设备提供了能使信息并行传送的输入输出端口,广泛应用于微机内部各部件之间及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而串行通信是指使用一根数据线一位一位地进行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能够实现串行通信的接口电路就是串行接口。尽管串行传输速率较慢,但由于采用的传输线少,成本大大降低,所以在网络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硬盘播出网络中更是大量用到了串行通信方式,所以下面着重谈谈串行通信。
为了便于系统扩展,计算机通常提供一些标准接口,而串行接口标准就是其中之一。一般计算机提供了两个串行接口,分别命名为COM1和COM2。标准串行接口为25针(DB-25)连接器,现大多采用简化的9针(DB-9)连接器,以供连接串行口外设使用。以下是目前常用的几种串行接口标准:
(1) EIA-RS-232C接口标准
EIA-RS-232C标准是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它是数据通信中一个很常用很重要的双工异步通信标准,该标准对下述两方面做了规定:信号电平标准及控制信号的定义。它有1个驱动器、1个接受器,属于单端发、单端收工作模式。RS-232C能直接连接的最大距离较短,约为30mm,最大传输速率为20KB/s。
(2) EIA-RS-422A接口标准
RS-422A标准和RSC采用的单端接收器和发送器不同,采用的是平衡方式,其抗共模干扰能力大大加强,因此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OMB/s (传输距离为12m时),若传输速率降到90KB/s,则最大传输距离可达1200m,适用于长距离传送。
(3) EIA-RS-485接口标准
RS-485也采用平衡传输方式,在RS-422A的基础上扩展了功能,RS-422A只允许电路中一个收发器,而RS-485标准允许同一条电路中有多个收发器,且允许一个发送器驱动多个负载设备。RS-485标准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在多点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在硬盘网络播出系统中的应用
(1)串口控制卡MOXA C1-134.
因为一般一台计算机有两个串口,而对于一台播控计算机需要控制的设备远不止两台,它包括视频服务器、录像机、切换台、字幕机等各种设备,所以就需要对串口进行扩展。MOXA C1-134是专为工业环境通信应用而设计的RS-422/485四串口卡,它支持4个独立的RS-422/485串口,在一对多点的通信应用下,最多可控制128个设备。
(2) 422倒换开关
在我台的播出系统中,常常用到422倒换开关,那什么是422倒换开关?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简单地讲,它就是一个两组RS-422接口选其一的一个开关。我们知道现在的播出系统出于安全考虑,每个频道都采用一主一备个播出链路,我台也不例外。正常情况下,主播控机控制主视频服务器及PGM切换器,备播控机控制备视频服务器及EMG切换器,而在主播控机故障时,就需要备播控机接管主链路,这时,就需要将422倒换开关倒至备路,这样,备播控机就可以控制主视频服务器和PGM切换器了。控制422倒换开关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自动,一般由播控机的通过RS-232COM口来控制;一种用手动切换,我台目前采用手动切换。
(3)串口对播出设备的控制
播出系统中的录像机如DVCPRO、IMX控制接口有RS-232、RS-422等多个接口供选择,视频服务器编解码口控制都是RS-422接口,插口为DB-9或为RJ45,RJ45需要转换线缆进行转换。
3结语
计算机技术在目前电视播出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而接口技术也只是蓬勃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基础知识,我们这些从事电视播出工作的工作人员,只有努力掌握更多更深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摘要:介绍了计算机接口技术的一些相关知识,结合播出系统中运用到的某些接口技术进行了阐述。
1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平台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教学就有它独特的一面:采用新颖的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巧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使抽象的过程具体,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使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网络来弥补不足,网络也恰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发争论,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14.浅谈信息技术在体育学科中的运用 篇十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在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构建一个开放的、不断吸收信息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促进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体育 运用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随着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兴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作的各个领域,为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为一体的学科,在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上,更是大有用武之地,让信息技术为体育学科服务。以下是本人在体育学科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一些做法,以抛砖引玉。
一、从教学效果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了学生视野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求奇、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出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利用自制的课件上课,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叙述变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内容,将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再如用多媒体上实践课,配上节奏感强的音乐,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的上完体育课。
二、从教学的资源看,教师得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学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在新政教学要求有效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的形势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就是一个有力的举措,体育理论课采用以备课组的形式,专人专题备课,制作理论课教案和课件,放在校园网上,让体育教师资源共享,教学统一,避免了过去的单打独斗的传统教学现象,也为不会使用电脑的老教师提供了方便,解决了困难。当然教师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备课。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的充分感知情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理解知识的重难点。另外,体育理论课时不足,可以把所有课件分初高中放在校园网上,积极探索和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从教学角度看,信息技术辅助体育教学是发展趋势
随着高科技领域的不断扩展,一种集文字、图像、视频等于一身的全新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多媒体将教学过程与娱乐融为一体。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有机融合,整合协调,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又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不仅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能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隐形的内容显形化,起到优化辅助作用,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帮助教师促使学生比较快地掌握相关的体育基础知识,优化了教学效果。
四、从自主学习看,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电脑是学生的学习工具,而不是学生的玩具,网上远程教学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例如,我们学校与薄弱学校网上结对帮扶;再如:在高中,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立提纲、提要求,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电脑报呈现研究性的学习成果,最终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的作品。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五、从体育实践课看,利用信息技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要掌握的运动技能都是通过体育教师的反复讲解、示范、练习来完成的,此种授课不仅失去了教材本身所具备的娱乐性的魅力,又因学生无法看清瞬时示范而无法准确掌握。“教得辛苦,学得痛苦”成为传统体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从利用信息技术促使办公无纸化看,提高了工作效率
无纸化办公犹如一条智能的办公流水线,各种文电有条不紊地通过网络传递,低碳高效,符合现代生活方式要求,是现代办公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体育学科也不例外,学校体育工作材料、运动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统计、上报等都是通过无纸化办公完成,整个工作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七、从利用体育名师工作室网络平台看,提升了对体育事业的服务意识
体育名师工作室是为体育教育事业服务的。本室在扬州教育网专门创设了体育名师工作室网页,工作室成员在领衔教师的带领下坚持网络及时更新,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更新最新的体育动态,及时展示工作室工作开展的情况,让全市的体育教师通过网络更新教育理念、吸取新的教育资源和工作报道等,同时,本室也建立了QQ群定期网上教研,本室成了全市体育教师共有的合作、互动、学习的平台。
八、从利用“江苏学校体育网”和“网络”培训看,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江苏学校体育网”是江苏省体育工作的指南和引领,网络培训也普及了,给在家休息的教师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足不出户按照自己的选择随时随地上网学习,最方便、最简洁的解决了教师继续教育问题,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
15.计算机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五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渐渐普及在各个领域中,现已正式应用于企业项目信息管理内,慢慢渗入信息管理中。网络技术具备较多优点,例如:可提高信息收集的完整性,通用性、灵活性等使用特征,如运用在项目信息管理中,不仅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还可以加强信息质量,减少人力资源、财力、物力的运用,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保证在信息传递期间其稳定性、安全性。因此,文章就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项目信息管理中应用进行合理分析,并根据项目信息管理特性提供有效的运用方法,为加强信息管理、信息安全性、有效性奠定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项目信息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1进行全方位控制
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将企业项目信息进行有效、合理管理。内部相关管理人员在信息平台中对其实施全方位管理,并运用该网络技术对项目信息实行筛选、分类、分析、解码、编辑、管理、编码等,然后为企业项目提供大量有效信息[2]。例如:运用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后,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对其实施科学评估方式,并且优化对策,加强项目整体质量,确保企业内部经济效益。经过信息管理后,项目管理中大多数信息可以使项目尽快完成规划、造价、质量控制、进度评估、材料、工作人员、设备等实施全面控制,不仅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质量,还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全面建立系统结构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从而使项目管理数量逐渐增多,在部分大型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项目信息管理其管理成本支出比较庞大,属于一项繁杂、工作量较大的工程,而传统信息管理方式已渐渐不适应现代化发展潮流,纸质信息管理方不能满足于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所以,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对企业项目信息进行合理管理,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并对信息进行整理、保存、管理,利于相关工作人员从中获得完整的项目信息。利用网络技术对项目信息进行管理主要是根据信息管理特点全面建立系统结构,并将其分为几个模块进行管理,例如:工程进度信息模块、用户信息模块、项目数据管理模块、造价信息模块、项目质量分析数据模块等。以上信息模块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利用网络功能对其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然后运用该功能进行信息传递。在整个信息管理内部,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不仅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相互沟通交流,同时还可以对此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控制,由于网络系统可以收集大量数据资料,还可以进行信息管理、记录,使企业减少财力、人力、物力的支出,让项目信息在传递期间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确保信息可以进行快速传播。
3提供有效通讯手段,促进信息交流
企业项目信息管理中运用网络技术为该项目提供有效的通讯手段,可以为进行项目工作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为参与人员提供无阻碍、快速的信息交流,确保项目管理有效开展。让每位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可以协助相关工作。例如:运用网络技术之后,在进行项目信息时,只要将有效的信息传送到建立好的沟通平台,将信息进行共享,这样就可以快速的将项目信息进行共享,加快了信息共享速度。
4加强成本管理,提高项目信息管理效率
项目信息管理中涉及的信息内容较多,例如:项目规划、启动、实施等,同时还包含有项目设计图纸制定、图片、合作、模型等各种信息,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是确保信息顺利开展的保证。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后,对信息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其成本,还可以提高项目信息管理效率,通过网络技术将以上信息进行录用、分析、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可以促进企业项目工程顺利完成。同时还可以将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利用网页方式将信息整体结合起来,然后运用网络技术实施传播操作,让每位员工可以看到健全的项目信息,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结束语
16.计算机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六
关键词:教学理念;计算机教学;创新
中职学生与一般高中学生相比,面对着更大的就业压力。用人单位要求中职毕业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中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必须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具备较高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人才。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课堂效率低下
计算机教学具有其特殊性,不仅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有具体操作练习。具体操作本来应该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可是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较差,往往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吸引,学生往往热衷于上机操作,且很多学生在操作时不按照教师要求的规范进行操作,甚至以操作练习之名玩游戏。
2.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
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仍然以传统的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比较老旧。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还没有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得到很好的融合,理论与实际还存在较大的距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浑浑噩噩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3.学生缺乏真正的创新思维
中职教育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型劳动者,这就要求中职学生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非常迅速,如果学生不具备创新思维,不能够与时俱进,则出校门不久就会被行业所淘汰。然而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却没有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中有些计算机理念和技术已经得到了更新,而教师在教学时却视而不见。还有一些教师仅仅限于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对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沿却漠不关心,这样的情况下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想而知。
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教学理念
1.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做好因材施教
中職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教师所无法改变的。与一般高中生相比,中职学生不仅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而且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比较欠缺。教师如果在课堂内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其强行灌输,其效果必然不佳。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要做好因材施教,对于本班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进行了解和分析,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有余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适当地引进更多的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的机会。
2.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师要敢于突破旧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查找资料、动手操作等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该任务。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计算机的组装。这样一来,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组装的掌握程度。
通过任务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驱动,能够提高中职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任务驱动也能够提升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先向学生公布一个任务,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就会主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积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这样学生的研究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针对计算机技术更新快的特点,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本身,而是以教材作为引导,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鼓励学生不断对现有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创新。
教师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融为一体。教学任务的难度要得当,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失去挑战的兴趣,又不能过于困难,让学生感到挫败。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要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可以在短期内完成,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
计算机是中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中职学生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技能。教师要不断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此来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浪潮,掌握过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帮助中职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杭国英.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探索[J].教育研究,2013(8).
[2]陈祝一.浅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J].现代技能开发,2011(3).
【计算机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 实践及其它07-17
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08-25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09-13
计算机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06-11
移动云计算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1-02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09-23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09-20
计算机运用12-05
浅谈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看法10-14
信息技术教师计算机教学说课稿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