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标点符号题目(14篇)
1.小学语文标点符号题目 篇一
一、读好标点符号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无论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还是入情入境地朗诵,“读”好标点都是至关重要的。
1.读好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 标点的基本作用之一就是表示停顿。口头表达中或长或短的停顿,在书面语言中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标点符号。一个个标点符号把一段段文字隔成了长长短短的不同句子,于是,文字就有了呼吸,有了节奏。因此,读好标点符号首先要读好标点所表示的停顿。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而言,教师在教学中着力指导的都是一些长句子的朗读,其实,短句的标点停顿也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
《庐山的云雾》一文中有这么一句“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一连六个逗号串起了长短不一的七个小分句。前几个整齐的短句读起来有种蜻蜓点水的感觉,宛如电影中一个个跳跃的画面。
而后两个长句子拉长的语音,宛如慢慢推开的广角镜头,展现了云雾无处不在、飘忽不定的神秘感。因为前几个分句比较短,学生很容易忽略其中的逗号,读成“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这样一来,就破坏了文字原有的节奏感,灵动的感觉荡然无存,更谈不上与下文形成节奏上的对比了。
2.读好标点符号所表示的语气 有时,同一句话,语气不同,意思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读好标点符号所表示的语气。《钓鱼的启示》一文中,当“我”钓上了一条大鲈鱼却被父亲要求放掉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来声。
“我”的问话五个字,两句话,用了两个语气强烈的标点,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生动地再现了“我”当时反应的强烈,“我”急于争辩的形象跃然纸上。如果读成“爸爸,为什么?”疑问的语气加重了,但“我”内心那种急迫与强烈不情愿的感觉就淡了许多。
二、听好标点符号
听说读写的能力一直是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听”是沟通的基础,“听好”才能有效地交流。我们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就是把隐性的内部语言转化为显性的外部文字的过程,这当中也包含着“听”的环节。如何让学生把标点符号这一无声的书面语言“听”出来进而“听好”呢?
1.提供出色的听力材料 这要依赖于教师在教学中高质量的示范朗读。听过广播剧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有时明明是一个人的声音,我们却听出了好几个人的真实存在。这正是正确巧妙地读好了标点,从而让人听懂了标点的缘故。
只有教师读好课文、“读”好标点,才能为学生“听”标点提供良好的材料。长此以往,才能增强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听觉敏锐性,才能真正“听出、听好”标点。
2.进行专项的听力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和各种认知活动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当人的意识集中指向特定对象时,人们会对该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的反应。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听”标点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关注度。
例如安排句子的听写练习,可以是单独的句子,也可以是文字相同但语气语调不同的一组句子(如“小鸟飞了。”“小鸟飞了?”)。还可以进行听句子加标点、听录音选择恰当的句子等练习。先充分唤起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注意,再进行练习,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敏感性自然会提高。
三、写好标点符号
语文教学是以书面语言为主的,而标点符号的学习与使用也是以书面形式进行的。所以,“写”也是标点符号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1.指导规范书写 标点符号虽小,但外形各具特色:有小圈圈似的句号,有小耳朵似的问号,有六个点的省略号,有酷似双6双9的双引号……每一种标点都需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认清它们的“尊容”,再下笔。还应教会学生各种标点的正确书写位置。
像句号、逗号、顿号、分号等都应书写在文字的右下角;问号、感叹号、冒号等都应写在文字的右方;破折号、省略号则在格子的中间位置。一般而言,一个标点只占一格,而破折号、省略号是占两格的。
2.指出书写变通 值得一提的是,标点符号在行末、行首的使用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即: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分号、冒号等不能出现在行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不能出现在行末,后半部分不能出现在行首。
因为学生写作文,一个字占一格,一个标点也占一格,为了遵守以上规则,避免有些标点出现在不该出现的行末或行首,有时还需要变通一下。这就需要告诉学生:当逗号、句号等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后半部分出现在行首,就将它退回到上行末的格子外;当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出现在行末,就挤在倒数第一、二格之间。
四、“品”好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情感信息的重要载体,只有指导学生静心思考、品味,才能真正读出它的魅力与神韵。
1.进行对比,思考品味 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典型文段的标点进行比较,在对比中体会标点的意蕴。一位老师在执教《小鹰学飞》一文时,巧妙地把小鹰飞到大树上面、大山上空以及更高的天空时的三处语言列了出来:“我已经会飞啦!”“我真的会飞啦!”“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引导学生观察这三句的标点并启发思考:为什么前两次的语言使用的是感叹号而第三次的话语用句号?从而带领学生深入体会小鹰刚会飞时的那种高兴、满足与得意以及明白学无止境后的那份谦虚。
2.展开想象,还原画面 当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后,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独具匠心的标点进行细细咀嚼、想象,让标点背后的情境生动起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有一处描写了八岁的巴迪兴奋而又焦急地等待着爸爸回家。
文中是这样描写等待场面的:“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三个句号,组成了三个独词句。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三个句号“走”进去,感受一个句号就是一段漫长的等待,一个句号就是一幅巴迪望眼欲穿的场景。进而通过这三个句号把这三个时间点还原成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等待画面,从而达到理解语言和把握意境的融合。
五、用好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看似简单,要百分之百地正确使用却不大容易。它的运用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指导,而最好的语言环境莫过于学生自己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习作了。因此,除了进行各种的专项练习外,我们更应该利用好“习作”这个平台,多层次地引导学生用好标点。
1.规范使用,达到文从字顺 首先要强化学生文必加点的意识。习作中,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标点符号知识,一边写一边点,先跟着自己的感觉走,逗是逗,句是句,一定要写清楚、明白,用错了没关系,但不能不用,或是一“逗”到底。
修改作文时,一定要把标点符号的使用作为一个项目,结合作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认真修改。教师也应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典型普遍的标点符号的错误进行点评,指导修改。这样实践久了,学生自然就会顺利通过使用标点符号这一关,做到顺手拈来,应用自如。
2.选择使用,提高表达效果 我们现在通用的这套标点符号,它既是规范性的,又不是刻板的,在共同的规范之下,又有灵活性。我们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标点符号的表达功能——可以这样用,也可以那样用。如学生习作中很简单的一句话:“傍晚,雨停了。”
这里的句末用句号没有错,用感叹号、省略号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就要取决于他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效果了。如果是想表达这令人讨厌的凄风苦雨终于停了的那种解脱感,就该用上感叹号。如果是想表达对一场无字歌谣般春雨的留恋与不舍,用上省略号更为贴切。
如果只是简单交代一下天气情况,那么句号未尝不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吕叔湘先生说:“每一个标点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他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过分,用与不用,用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对小学生而言,每一个标点都要去斟酌,是不太现实的。
但是,在教学中适当地指导学生在表达层面多思考些问题,还是相当有益的。只有在积极思考和自主判断中,才能提高规范和灵活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2.小学语文标点符号题目 篇二
关键词:重视指导,懂得用法,加强训练
学生能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对文章的理解或内容的表达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阅读, 能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将影响到朗读的语气、感情的表达, 从而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作文或其他语文表达而言, 如果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将影响作文的质量或语言表达的效果。如果教学中不够重视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理解和使用方法, 就会出现朗读时不按标点停顿或停顿不当, 语气和情感体现不出来;阅读都出现问题了, 表达就更严重了。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加强标点符号的教学、提高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是当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如何加强标点符号教学, 提高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呢?结合自身语文教学活动和反思, 笔者觉得必须强化下几方面的教学。
一、让学生明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意义
要让学生明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意义, 单靠老师的强调或者要求学生熟记标点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作用是很有限的, 因为学习内容多, 学习负担重, 媒体内容更丰富, 社会知识也精彩, 语文老师必须在课堂教学方面下功夫, 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为语文老师, 遇到学生在学习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问题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提高学习效果, 我在教学标点符号的课前准备了几个单句, 出示在黑板上, 没有标点符号。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上课了, 我先让学生读黑板上的句子。
提示学生, 可以随意读, 反复读, 读出此句的正确意思来。
学生交流时, 答案可是五花八门……
怎么办?在学生反复比较和争论之后, 我给学生讲了与此句有关的故事。
一天, 一户农家来了个客人, 农家主人正想趁着春雨天到农田里耕地, 可那个客人贪图主人家管吃管住不想走, 碍于面子, 主人家留下此句留言。主人想着客人早点回家去, 而客人看了此留言, 却满心欢喜住下来。问题出在哪儿?
你若是主人, 你想怎样读?
你若是客人, 你想怎样读?
主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要是加上标点符号, 那就是———
主人: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
客人:下雨天, 留客天, 留我不?留。
引导学生比较读读以上句子, 再比较意思, 原来是读的问题。而不同的读法, 意思竟刚好相反!
在此基础上, 再出示下列几行句子, 让学生随意地、反复地读, 读出正确的意思来。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学生因为有了前面的经验, 很快就读出两个不同的意思来。
一是:无鸡, 鸭亦可, 无鱼, 肉亦可, 青菜一碟, 足矣!
一是:无鸡鸭, 亦可, 无鱼肉, 亦可, 青菜一碟, 足矣!
比较两个句子, 文字一样, 标点符号种类一样, 个数一样, 不一样的是位置不一样, 结果, 意思大不一样。
接着, 老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这个故事。
从前, 有一位财主请一个私塾先生到他家讲学, 吝啬的财主为了节省先生的伙食费, 就订了这个伙食约定:“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先生看完自然高兴, 欣然同意。财主也暗自得意。当日中餐、晚餐, 仆人都是只端上一碟青菜。先生找财主询问, 没想到财主理直气壮地认为是按约定办事, 还把那张约定书拿出来, 读给先生听。
可是先生早已预感到财主的意图, 也出示加上标点符号的约定书读起来:“无鸡, 鸭亦可, 无鱼, 肉亦可, 青菜一碟, 足矣。”财主仔细一看, 顿时垂头丧气, 只好认输。
学生听了, 都笑了起来, 佩服先生有先见之明, 巧妙使用标点符号, 惩罚了吝啬的财主。
通过以上两个生动有趣的例子, 揭示了正确使用标点的重要性, 使学生有了铭心的记忆, 产生深刻的印象。用形象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明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意义, 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 悟出学习标点符号的意义, 从而促使学生对学习标点符号的重视。这样的教学, 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懂得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认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明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意义, 这只是学好用好标点符号的第一步。真要达到目的, 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
1.通过归类比较让学生懂得标点的正确用法。感叹号是表示一句感情强烈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如《一夜的工作》:“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 我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多么辛劳, 多么简朴!”《穷人》:“快去!别等他们醒来。”《黄继光》:“黄继光又站起来了!”第一句表示感叹, 第二句表示感情强烈的祈使句, 第三句表示感情强烈的陈述句。在教学中, 必须把这些不同句子中怎样使用感叹号的要点讲清楚。问号一般放在问句的句末表示一句话问完之后的停顿, 表示疑问、设问或反问的语气。如:“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三句话分别表示疑问、设问、反问, 这样把该用这一标点的句子归类比较, 学生就能比较明确该标点的用法, 而且记得牢固, 以便在今后实际作文中正确使用标点。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懂得标点的正确用法。“标点”教学是抽象的, 因此必须化抽象为具体, 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体会、明确其用法。例如:第七册中的课文《鸟的天堂》, 文中多处出现“鸟的天堂”, 意思并不一样。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 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 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 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而课文题目和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 是因为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 感到鸟儿们生活十分自由幸福, 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 在作者心里, 大榕树是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必须告诉学生, 文中引号所表示的特定意义。这样, 学生对引号的用法, 就能从课文内容中领略明白, 并在今后作文时得到正确使用。
三、加强标点符号的应用训练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标点符号的用法后, 必须在对学生的读、看、写等文字教学中, 注意加强标点符号的应用训练, 使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感性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提高到能够正确应用的理性认识。在训练中由浅入深, 从书写一句话中应用逗号、句号开始, 逐步进入到一段话中的应用, 再到整篇文章中正确使用标点。坚决克服“一逗”到底或“一句”到底的弊病。要通过不断的训练, 使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认识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久而久之, 学生则能融会贯通, 灵活应用。具体的训练方法如下:
1.老师每讲一句话, 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标点。
2.让学生口头说一句话, 用上所学的标点。
3.分别写几句话或一段话让学生加上标点。
4.改正用错的标点。
5.判断句中、句末的标点对不对, 对的打“√”错的打“×”。
6.结合基础训练、练习册的作业题进行练习。
7.在造句、回答问题、作文时注意练习正确使用标点。
8.在批改作业时, 把标点符号作为批改内容之一, 及时纠正错误的标点符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 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3.小学语文课文题目教学浅谈 篇三
那么,如何进行课题教学呢?笔者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课前引题
课前引题,就是在上课伊始,教师用简洁明快、生动形象的引子引出课题,犹如乐曲的前奏,起着酝酿情感、提示内容的作用。一个好的引子,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引题方法有:(1)情境法。如教《月光曲》,可用录音机播放柔美悦耳的曲调,让学生陶醉在音乐之中,教师顺势引题。(2)悬念法。如教学《中彩那天》,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我省福利彩票又开出了巨额大奖,奖金高达500多万元。假如这个巨奖是被你的父亲中了,父亲心情会怎样呢?可是有一个父亲中大奖后,却一点儿也看不出中奖带给他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请看课文!(3)直观法。如教《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师手拿一张白纸,问学生能不能在不用小刀、直尺的情况下,用圆珠笔把它撕成两份?然后当堂实验,引出课题。(4)简介法(作者简介法、时代背景简介法、内容提示介绍法)。如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教师介绍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在逝世后联合国为他下半旗默哀,这样一个令全世界敬仰的伟人,他的少年时代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
当然,引题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要根据课题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设计、把握努力使它富有趣味性、启发性、教育性、创造性,但也不能漫无边际,花费过多的时间拉开序幕,对于不必引的,也可以开门见山地揭题。
二课中解题
在感知初读环节,分析课题的语言形式,正确理解题意。以免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抓好破题,从课题中捕捉课文的主题,把课题与课文联系起来,教学生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要引导学生搞清楚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一要正确理解课题中每个词和短语的含义;二要分清课题中词和词或短语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中心词、关键词;三要把握住课题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关键词;四要依题设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进行题文之间的沟通。
解题方法有:
1.讲解式。如教《将相和》,考虑到学生历史知识欠缺,揭题后又补充介绍:将,将领,率领军队的人,此处指廉颇。相,古代辅助国王、皇帝掌管政权的最高官吏,后来也称为宰相,这里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将相和”说明他们原来关系并不好,将相间是因为什么不和呢?又是怎样从“不和”到“和”呢?
2.启发式。如教《珍贵的教科书》,从课题结构入手,启发思考:课题记叙的对象是什么?(书)什么书?(教科书)这是怎样的教科书?(珍贵的)“珍贵”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珍贵”一词来形容教科书?(抓住关键词)请设想一下作者会写什么?(题文之间的沟通)
3.比较式。把类似的课题进行比较,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如《小英雄雨来》与《小音乐家杨科》这个课题进行比较,它们结构类似,体裁相同,但课文内容和中心各不相同,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小英雄”和“雨来”的联系,知道本课是通过写雨来与敌人斗争的事迹来表现他的“英雄”精神的。
解读课题,按教学流程来说,一般放在开课伊始。但对那些含义较深、耐人寻味的课题,如《高大的背影》《丰碑》《金色的鱼钩》等,也可放在课中或课尾进行灵活解读。
三课中扣题
在深入精读环节,以文路为线索,扣住题眼,突出重点讲读课文。提高讲课的教学效率,需要有一根主线把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串联起来,文路正是承前启后、沟通上下文的脉络。
怎么扣题呢?抓住文路,突破重点。如《珍贵的教科书》题眼是“珍贵”,先设计一个凌驾全文的大问题:为什么说这教科书是珍贵的?启发学生学文,然后将问题分段精读,化解成一个个小问题:①我们为什么渴望得到一本印好的教科书?②书是怎样印出来的?为什么要立刻取?③张指导员是怎样护书的?④张指导员是怎样嘱咐他们的?归纳为:写心情——暗示教科书珍贵;写来历——点出教科书珍贵;写护书——显示教科书珍贵;写嘱咐——突出教科书珍贵。这样突出重点的扣题讲读,不仅使学生领会了为什么是珍贵的,而且带动了表现主旨的字词句篇的教学。
四课尾仿题
在反馈熟读环节,回顾课题,进行读写结合,在读中学写,在写中促读,读写交融,从阅读迈向写作,仿拟题训练。如《鸟的天堂》题眼是天堂,天堂是一个快乐幸福的地方。“如果要求同学们写写学校生活,你会仿题,起一个醒目的标题吗?试试看!”结果有不少有创意的标题:《快乐的课间十分钟》《学校是我的天堂》《求知的天堂》《学校,可爱的家园》……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黄麟乡中心小学)
4.浅谈小学语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 篇四
李真春
江西省鄱阳县饶埠镇玉溪小学 333134
在小学语文一、二年级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从拼音、简单的生字、词语入手,渐渐加入较难的字词,让学生练习说话、造句。然而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标点符号使用的重要性,造成现在有许多学生在使用标点符号时错漏百出。一个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便会闹成很大的笑话,在书面表达中,标点符号的作用极其显著。因为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可以增强文本的表达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通过标点,可以把语言的语调、结构、停顿,词语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各种特殊情况清楚地表达出来。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的等常用的标点符号。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标点符号中的引号和冒号的用法,使学生常常觉得难以理解、接受和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教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呢?这的确是一个引人深思且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明确标点符号的作用
(1)使读者容易看懂,不至于发生误解
写文章时,一句话过长,就可以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就形成了一定的停顿。有了停顿,读者才能明白所写的意思。如“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得了冠军。”这句话不用标点就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是中国队得了冠军,还是美国队得了冠军呢?读者看不明白。只是因为停顿的地方不一样,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了。如“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得了冠军。”和“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得了冠军。”由于逗号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2)便于表情达意
在书面语言里,不同的标点符号,表示不同的语气。如“他送了我礼物。”“他送了我礼物?”“他送了我礼物!”第一句是陈述句,告诉别人他送了我礼物这件事。第二句是疑问句,向别人问这件事。第三句是感叹句,表示收到了他的礼物自己十分高兴的心情。
(3)便于朗读
一篇新闻、一首诗、一个剧本、一部小说,如果没有标点符号,播音员就难以顺利地进行广播,演员难以在舞台上表演角色。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标点符号的重要,而不认为它是书面表达中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呢?我们不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来入手。
1、从故事入手;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于小学生而言,总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学生对故事的需求和接受力比空洞的说教效果更大。为此,我给学生找了一些标点符号误用或不用而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增强对标点符号在书面表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其一:《李久着急》
李久放学回家,家里没人,桌上有张纸条,上写: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在这张纸条上,没有标点。李久琢磨了半天,也没琢磨出这里面究竟想说些什么,很着急。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经过讨论之后,认为原因是:没有在句子上加上标点,导致句子所包含的意思多样化,让看的人不能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这句话,包含着好几种可能: ①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弟弟丢了,着急的是爸爸妈妈。②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爸爸不见了,着急的是妈妈。③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爸妈不见了,着急的是弟弟。
其二:《巧加标点》
某君到朋友家玩,正赶上梅雨季节,雨连续下了几天,丝毫没有停的意思。某君走不了,朋友不想让他继续留下来,就随手书写一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放在客厅,这句话的本意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要某君离开他家。某君看到后就在这句话中加上标点,变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反而在朋友家心安理得地住了下来。
如此的一节语文课,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更认识到了貌似平凡的标点,其实蕴藏着巨大力量,增加了学生认真学习标点的热情。
2、从朗读入手;在课文朗读中,标点符号常能给人一定的朗读语气和感情的指导。先给学生出示一段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的短文,让学生自主朗读。结果,很少有同学能够把短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读出来。然后,再把有标点的这一段短文给学生。学生在标点的指引下,能够比较准确地把其中的感情通过朗读来体现。此举,又让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有了切身的认识。
二、标点符号的具体教学
1、以“文”为本。在小学学习中,课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大部分的知识,都以课本为基点,再进行深入和展开。因此,在学习标点符号时,课本是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的资源。
在中、高年级阶段课文中,几乎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有具代表性的标点符号使用句子,“说”的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标点符号使用,得到了充分而淋漓尽致地展现。如《小摄影师》和《我不能失信》这两篇,对学生而言,就是极好的教学范本。在《小摄影师》中,有如下对话:
“是的。”小男孩子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在《我不能失信》中,有如下对话:
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了?”
“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
对于冒号、引号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学生最初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为什么会有引号,为什么引号、冒号、句号等在不同的情况下有这么多不同的用法呢?但随着文本的学习和深入,学生渐渐理解:冒号,表示下面要出现对话了,或者是告诉我们,下面的内容都是对冒号前的内容的展开;引号,则表明是把嘴里心里的话写在纸上要使用的符号。在文本中接触多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标点符号的运用原因有一个了解。
在教学中,我大胆的尝试了让学生充分活动,全面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的做法,我只点拨了一下而已,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实验证明这样放手做,比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挖掘学生的潜力。
2、练习。标点符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但练习的题目,可多以课本为主,课外的应选取较简单的题目。通过练习,学生得到了巩固和运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让学生做,让学生学。
5.小学语文论文题目 篇五
有哪些小学语文比较好的教育论文题目?
1.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
2。中日小学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跨文化研究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 4。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5。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6。电影电视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7.理想与突围: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 8.小学语文教育学辅导
9.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10.人文陶冶如何可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思考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教师的素质研究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教师能力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人格发展内涵与策略的研究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活研究
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农村教师发展动因与城市教师发展动因的比较研究
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
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
青春期教育研究
少年儿童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社会环境与教师发展关系的思考
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
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特级教师成长历程研究
现代教师教育智慧形成的相关研究
现代教师人格特征形成方式的探究
现代教师职业观内涵构成的思考
现代教师职业角色内涵的探究
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发展内涵异同的相关研究
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发展形态异同的相关研究
小学“活动导学”的研究与实验
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
小学德育的方法研究
小学德育的过程研究
6.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篇六
要追求有价值的“引导”
如何让数学课从热闹变为高效
关于“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探究制约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因素
对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语文“结课”的“布白”艺术初探
莫让“乱花”迷人眼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网站的制作
走向清静的彼岸净土--感悟“诗化语文”
在对话中生成--关于“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把作文的修改权让给学生
课堂教学要还权于学生
跳出“语文”教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之“生态环境”
让班集体成为孩子的精神乐园
种棵枝繁叶茂的快乐树--个性化教学摭谈
浅谈体态语艺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叶圣陶教育思想与儒家教育思想的关系
不能搬家为哪般?——“愚公搬家”的理性思考
走出围城——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师德——临照学生心灵的永恒阳光
四十五分钟之后怎么办?——历史教学更要重视课外研究
如何避免学科损伤——谈初中物理双语教学
论数学日记的教育价值
研究性学习中问题解决的操作模式的实证研究
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体——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实践
走出“精英主义”,让每一位学生成功
关注班级沉默的大多数——浅谈中等生教育
文质之辩——关于课改实践和听课的几点思考
中学生空间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
开发“校园人文环境”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重视学生的听力 培养听知能力
低效管理:基于学校产权制度视野的分析和对策
让写作成为语文教师的份内工作
高考日记——对教育的几点反思
关于教师发表论文合法性的调查报告
语文课堂,万紫千红总是情
课改中,语文活动教学如何避免作秀
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研究报告
范读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作用的调查报告
7.解读课文题目,优化语文教学 篇七
一、提问课题, 激发兴趣
对课文题目所要提示的内容进行提问,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题目往往是课文内容的简介, 学生通过理解课文题目就基本上知道课文中所写的内容是什么了。让学生直接感知课文所讲述的内容。比如在教学《翻越远方的大山》一课时, 我问学生“远方的大山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要翻越远方的大山”这一问题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知道远方的大山其实就是堵在刘翔夺冠征途上的约翰逊。比如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时, 我在解读课文题目时提问:“大作家的知识水平那么高, 为什么还要向一个小老师学习呢?”这样, 很快就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中。在教学《开天辟地》一课时, 我提问:“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读完课文你们就可以知道了。”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我调动起来了。
利用课文的题目来设置问题, 向学生提出问题, 就像给机器注入燃料一样, 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 还可以让学生带着一个强烈想解决课题展示出来的问题的愿望走进课文, 找寻答案。但是在应用这种方法来解读课文题目时, 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 不能让所有问题都由教师来提, 因为时间长了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题目来提出问题, 这样, 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 就可以在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
比如在教学《春光染绿了我们的双脚》一课时, 我提问:看了这个题目, 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1:春光怎么会把我们的双脚给染绿呢?
生2:春光是如何染绿我们双脚的呀?
生3:……
让学生看到课文的题目后产生疑问, 一来可以提高学生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探究的欲望, 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
二、把脉课题, 理清思路
有些课文的题目一看就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比如《天游峰的扫路人》《莫泊桑拜师》《大江保卫战》等, 通过对这些课文题目的把握, 就可以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 明确课文重点, 如果对课题进行理解, 就可以让学生有条理地学习课文了。
比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 先是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题目, 然后说一说通过题目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写什么人的, 学生很快说出这篇文章的地点是在天游峰, 主人翁是扫路的人。我接着说, 一个扫路的, 有什么可写的呢?是不是作者小题大做, 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接着, 我让学生模仿扫楼梯的动作, 体会要扫一千八百多个阶梯的不容易。几个同学表演后, 我再次让学生读题目, 并提出这一次要读出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经过几次练读, 学生终于读出了感情, 体会到了天游峰扫路人的可贵精神。
三、抓住课题, 直入文心
解读课题, 我们还要抓住课文题目中的关键字解读, 让我们对课题的解读可以直接进入文章的中心, 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例如《学会合作》一文, 一看题目就知道课文要求我们学会合作。我抓住“合作”这个重点字引导学生学会合作。《郑和远航》要抓住一个“远”字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水上飞机》要抓住一个“水”字让学生理解水上飞机的作用。所以在解读课题时, 我们要通过对这些关键字的理解来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与特点, 通过抓住课题中的关键字, 让学生认真审题, 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并让学生通过课文题目思考课文要表达的内容, 更好地学习课文。
8.小学标点符号教学的五个招数 篇八
标点符号的教学应怎样充分利用课文,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真正掌握用法?笔者认为可采用五个招数。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三年级教学为例,具体阐析这五个招数。
一、重视课文的直观性
以教材为范例,引导学生学习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是最佳途径。苏教版中的“习作例文”更是标点符号教学的好教材,因为它是按方格抄写的,学生对标点符号占格情况看得更清楚。2012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有这样的说明:“在实际编辑出版工作中,为排版美观、方便阅读等需要,或为避免某一小节最后一个汉字转行或出现在另外一页开头等情况(浪费版面及视觉效果差),可适当压缩标点符号所占用的空间。”要学生理解运用这方面知识较难,因为在习作中,学生只记得较多数标点符号“占一个字位置”,而不能占半格等,所以难以回避“不能顶格的标点符号”顶格写。笔者教学三年级上册“习作1”的习作例文《好阿姨》时,先让学生认真阅读《好阿姨》,再让学生思考《好阿姨》中每个标点符号是否一个占一个方格子。待学生注意到《好阿姨》中的标点符号有一个占一格,有两个占一格,也有的与字同占一格后,再进一步探究什么标点符号顶格写,什么不顶格写等,并板书如下。
不顶格的有:?摇句号“。”、?摇逗号“,”?摇、冒号“:”、后引号“””、问号“?”、感叹号“!”、顿号“、”、分号“;”
顶格的有:前引号““”
占两格的有:?摇省略号“……”、破折号“——”
在此板书的基础上,笔者说明,为了遵守规则,避免不可以顶格写的标点符号而顶格写,所以《好阿姨》誊写时才有时逗号、句号占一格,有时不让它占一格。如此利用教材,注意直观性,有利于标点符号“位置和书写形式”的教学。
二、利用电脑辅助讲清用法
在《标点符号用法》中,每个标点符号的位置与书写形式,定义与用法都有明确的说明,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通过电脑等工具,探讨标点符号运用是否合理等。例如,关于感叹号的位置和书写形式,《标点符号用法》中有“不出现在一行之首”的说明。进行三年级上册“习作7”中的《找“饿”》教学时,笔者发现其中“感叹号”写在句末的文字旁。笔者就利用电脑与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标注。笔者在word文本上先打《找“饿”》中的句子:望着偏西的太阳,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妈妈,我,我饿了!……”再在句中填字,后来出现“了!……”另换一行现象。总之,无论怎么添字减字,包括标点符号,都不出现感叹号顶格的现象。最后得出结论:《找“饿”》有关感叹号的誊写就是为了不出现在一行之首。这样,运用电脑直观教学,学生对于感叹号不能顶格写的印象就很深刻。
三、适当抄写或背诵默写课文中的标点符号
抄写或背诵课文片段乃至全文是一种常见的练习形式。在指导学生抄写、背诵时,不妨让学生注意一下标点符号,有时还可以把标点符号列入检查的范畴。如让学生抄写《学会查“无字词典”》《做一片美的叶子》。要学生比比看,谁抄写时关注到标点符号能否顶格写,破折号占两格,逗号、句号在格子左下方等。再如,三年级上册第14课《“东方之珠”》是要求背诵的课文。笔者请学生在作文本上默写第14课(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看谁能将课文中的标点符号默写正确,并能做到书写格式也符合要求。学生默写好后,笔者展示一个学生默写的最后一句: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让学生与原文最后一句: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进行对比,得出结果:“香港”后不加逗号没有错,但还是加好。“东方之珠”是词语,所以最后的句号不能在后引号内。如此训练,学生阅读课文就会更注意标点符号。
四、同来反思课文中的标点符号
从总体上讲,课文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应是我们的范例,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瑕疵。因此,教师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推敲课文中的标点符号,既要悟出用得精当的妙处,也要发现用得不当的地方。例如,教学《孙中山破陋习》的一个段落:“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笔者觉得“当时”后面若加个逗号可能更好,于是,就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读完后引导学生思考:在句中的“当时”后是否可加逗号?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还是加好。根据实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的反思,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标点符号的用法,在自己的书面表达时也就更注意用好标点符号。
五、请学生相互批改习作中的标点符号
学生在运用标点符号出现错误时,最好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过去,笔者虽然重视学生习作中标点符号的批改评议,但收效不明显。后来,改为让学生相互批改习作中的标点符号,前后两排的4位同学,旋转交换各自的作文本,相互批改习作中的标点符号。让学生先用铅笔批改,改好后归还本人,本人同意批改后再用钢笔将其改正好。若不同意,可与同学讨论,或请教师评议。学生交换作文本批改时,笔者走下讲台听取同学意见,参与评议。这样做,不仅减轻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在促进学生反思、合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以上举的案例,多是三年级,但在小学四、五、六年级进行类似的教学,也未尝不可。总之,应尽量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较好地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为提高书面语言水平服务。
9.小学六年级语文考试试卷题目 篇九
jiaanyziweizhuangqqiaoer
声母: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三拼音节
2.“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七个字按音序排列是:,其中,字的声母是边音,字的韵母是后鼻韵母(3分)
3.拼拼写写:(4分)
bólánzhuànkuòzīxúnténgxiěkāngkǎi
()()()()
二、字词大比武。
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6分)
御()峻()貌()
卸()竣()藐()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词的意思,用直线连上右边相应的表应语。(6分)
鞠躬尽()表示赞扬人间亲情
()戚与共表示歌颂伟人或英杰
寸草春()表示赞颂坚贞的友谊
3.我能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3分)
A.魁梧凋谢收敛谈笑风生
B.斟测噪音浪废滥竽充数、C.赎回糟蹋赎博报怨别人
D.即使既然松驰高瞻远瞩
4.对号入座,请把成语补充完整。(6分)
瞻()顾()化()为()虎()蛇()
由()及()扬()避()()惊()怪
三、挑战句子。(8分)
1.改写句子成最棒
(1)妹妹说:“我下午去参加活动,你自己先回家吧!”
改成转述句:
(2)水平如镜的西湖不是汹涌澎湃的大海。
缩句:
(3)特务很狡猾。
改成比喻句:
(4)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改病句
四、积累运用大拼盘(我会填)(13分)
1.一年之计在于春,(1分)
2.每一食,;每一衣(2分)
3.落红不是无情物,(1分)
4.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北京举行。公告中有“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话。(2分)
5.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请你写几个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词语(2分)
6.一个愿打,一个愿挨。(1分)
7.下面的人物分别定出自哪本古典名著?请在横线上写出来。(4分)
鲁肃武松
林黛玉猪八戒
五、精彩一练,写一写。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这则广告语,从语法上看,有什么错误?试着写出来。(4分)
六、开心阅读:
萤火虫(13分)
萤火虫最有趣的特点是□尾部发光和猎食的方法。萤火虫发出两点萤火,来源不简单。雌萤的发光器生在腹部最后三节前□两节在腹面,构成阔带形,第三节的发光部分比较小,像两个小点子。雄萤只有尾部末节两个小点。萤火虫是怎样来发光的?它表皮下面能够发光的细胞含有萤光素和萤光酶两种成分,萤光素和含有能量的物质结合,有氧气时,受到萤光酶的催化作用,就产生光亮。萤火虫常常一闪一闪地发光。随意把光放大收小,或者熄灭,这说明它能够控制对发光细胞的氧气供应。
1.在两个□内填上的标点。(1分)
2.上文是说明萤火虫具有特点。(2分)
3.萤火虫能发光是因为受到了催化作用。(2分)
A.氧气和含有能量的物质B.含有能量的物质和萤光素
C.萤光酶、氧气D.萤光素、萤光酶
4.“萤火虫能随意把光放大收小或者熄灭,这说明它能够控制对发光细胞的氧气供应。”
(1)“这”指的是(2分)
(2)句中与“控制”相照应的词语是。(1分)
5.第一句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2分)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3分)
七、快乐作文(30分)
题目: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
要求:
1.将自己想象中的中学,写出来,可以从校园、教室、老师和学习情况等方面来写。
10.小学语文第六册试卷题目 篇十
()()()
l{8gu^y@ch2ngg3nl3n
()()()
t8sh&ji1ngx@nji1ngy0
()()
二、字(12%)
1.查字典(4分)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4分)
兴()勃勃安然无()争先()后
半途而()一声不()如()重负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线连起来。(4分)
三、词(10%)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2分)
()的知识()的班级()的时间
()的红领巾
2.写出意思相反的词。(2分)
善良()高耸()熟悉()迟钝()
3.写出意思相近的词。(2分)
和蔼()根基()希罕()富饶()
4.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括号里。(4分)
珍贵珍爱珍藏
(1)这张()的照片,是爸爸和总理的合影,我一直()着。
鼓动鼓舞鼓励
(2)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同学们热情地()我,使我受到很大的()。
四、句(20%)
1.加上合适的词,把句子说具体些。(5分)
(1)鱼穿来穿去。()鱼()穿来穿去。
(2)翠鸟朝远处飞走了。翠鸟()朝远处飞走了。
(3)红军踏着积雪前进。()红军踏着()积雪()前进。
2.把下面的句子不完整的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4分)
(1)到操场上去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巧玲珑的翠鸟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扫地,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六册期中试卷(十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海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给句子换一种说法。(3分)
例: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各种海鸟栖息在树林里。
(1)大海上航行着一艘轮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家小院的西墙上长着爬山虎。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标点。(4分)
从前有个小男孩()他有许多愿望()一天()妈妈对他说()只有天上掉下来的星星()才能帮你实现愿望()男孩高兴极了()忙问妈妈()您对我有什么希望吗()()我只有一个希望()妈妈说()就是希望你成为善良的人()
5.将下列排列错乱的几句话重新排列,连成一段通顺的话。(4分)
()王林一看,笑着对妹妹说:“小傻瓜,这是中国地图,来,哥哥和你一起看。”
()他边说边拉着妹妹来到墙边。
()王林指着地图,沿着中国的边界比划着说:“这是咱们中国。”
()他又指着地图上的红五角星说:“那是我们中国的首都——北京。”
()一天放学,王林刚进家门口,妹妹就嚷开了:“哥哥,你看妈妈买了一幅画,上面有只大公鸡!”
()地图挂得很高,王林搬来一把椅子,把妹妹抱上去,站在椅子上。
()妹妹听了,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一边笑着一边说:“我看见北京了,我看见北京了。”
()望着天真可爱的妹妹,王林笑了。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0%)
1.按课文内容填空。(4分)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你用心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声音:有的像()一样嗡嗡,有的像()一样啾啾,有的像()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
---------------------------
2.读一段话,回答问题。(7分)
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飞虎鱼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好看极了。气鼓鱼的眼晴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它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这段话一共有__________句。可以分为几层,用/在文中标出。
11.墨江县小学语文毕业测试卷题目 篇十一
二.基础知识(38分)
1.看词语,将下列音节补充完整。(5分)
(wrǔ)(rùǎnguàn)(zīx)(nrán)(īgài)
侮辱入场券咨询凝然膝盖
(qtīng)(yīnq)(chúch)(ànshí)
倾听殷勤橱窗暂时
2.看拼音写词语
得分
评卷人
二、我的积累(六年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不少的知识,下面的题应该难不倒聪明的你!)。(38%)
1.看词语,给下面的拼音加上声母﹑韵母和声调。(3%)
(_inl_)(_u_o)(z_x_)
侵略湖泊咨询
2.看拼音,写词语。(10%)
qǐméngpáihuáikǒngbùduànliànkésou
()()()()()
xiànmùsǐdéqísuǒliúliánwàngfǎn
()()()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4%)
神机()算()头丧气脍()人口汹涌澎()
囫()吞枣赞叹不()养()处优坚贞不()
4.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再组词。(3%)
()()()
尧矣旨
()()()
5.按原文填空。(8%)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而射之。
(2)一而曰:日初出(),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而()乎?
(3)()的海面上,()洒满了()。
(4)燕子去了,有();杨柳枯了,();桃花谢了,()。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5)我们的干部要关心(),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
6.根据情景填空。(3%)
(1)小东成天只顾玩乐,心思不在学习上,我想用()这句话来说说他。(写一句名言警句)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3)《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丹麦作家(),他一生写过168篇童话,被誉为()。
(4)我们普洱的天气说变就变,就像()。
(写一句歇后语)
(5)()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7.按要求改写句子。(7%)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改为反问句)
(2)兄妹俩陶醉了。(扩句)
(3)我经常看电视和广播。(修改病句)
(4)爸爸今天要去开会。(改为双重否定句,不改变原意)
(5)张华对妈妈说:“李明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6)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了一支闪亮的小。(缩句)
(7)成熟的石榴各式各样。(改为拟人句)
三、我的阅读。(30%)(大量的阅读是帮助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一篇篇生动有趣的文章里,蕴含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和道理。试着读一读,做一做两篇短文后的练习吧。)
(一)詹天佑(片段)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cáocháo)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sāisài)外常常狂风怒号(háohào),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zhuìduì)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多么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用“ √”画出文中的正确的读音。(4%)
2.在原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2%)
周密()嘲笑()
3.用“ ——”画出描写野外条件恶劣的句子。(2%)
4.在文中找出一个中心句,用“ ====== ”画出来,并在中心句中找出一个词作为这段话的小标题,写在括号里。()(3%)
5.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詹天佑是一位___________的人。(3%)
(二)品味茶香
来吧!远方的朋友,浓浓的味儿会让您醉倒在普洱这幅民族风情画中。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祖辈就靠着这满山遍野的葱翠过日子。从绿中采摘下生活的希望,从绿中揉出汁来繁衍一代又一代。现在,我们双手接过这生命的种子,改革开放的大潮又一次掀起茶饮的巨浪。港澳台茶商来了,海内海外游人慕名来了,世界来了,沿着“乡”品着“香”。看,“生肖七子饼”抚慰了多少思乡的海外游子;“金瓜贡茶”给多少人带来温馨的祝福;“普洱茶皇”使多少人记住了自己的根……他们带走了大包小包的情谊,留下一个一个的金元宝。
是啊,“茶叶”这一历久弥新的概念已深深地扎根在每个茶乡儿女的心底。普洱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滋润着它的生长、发展;它同样以一腔热血回报着每一个喝梅子湖水长大的普洱人,充盈着每一双渴望富裕的朴实的茶农的眼睛。“高大的楼房挂在茶树上,奔驰的小车也挂在茶树上”,这正是茶叶在普洱的真实写意。
来吧!远方的朋友,普洱欢迎你!茶叶等你来采,茶歌等你来唱,茶舞等你来跳,茶诗等你来写,茶茗等你来品。让茶香伴你一生,与你一路同行。
1.本文提到了那些普洱名茶?你还知道哪些?
(5%)
2.根据意思写词语。(3%)
(1)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2)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3)指仰慕名声而来。()
4.用“”画出一句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2%)
5.写出你对“高大的楼房挂在茶树上,奔驰的小车也挂在茶树上”的理解。(3%)
6.普洱是我们每一个普洱人的骄傲。请你为普洱茶写一句广告词。(3%)
四、我的习作(同学们听得多,看得多,学得多,想得多,不但能讲给大家听,还能轻松愉快地用优美的文字记下来现在咱们就来写写吧。)(30%)
请你认真阅读、思考以下习作的要求,任选一篇来写,字数在400字左右。
1.想一想曾经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些深深地触动过你的心灵,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从这些事情中选出一件最使你感动的事写下来交代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题目自拟。
12.小学语文标点符号题目 篇十二
姓名: 班级: 一、四字成语:
大雨 阳 下 一 风 长 飞 连 不 光山
高 广 宇 楼 错 有 径通 千 秀 万 争
鹰展
奔 突 忍 负
人奋
街小
光 彩 发人
风 雨
是雨
马一 秋 无
海无
力以 根深
涛 岸
相开 目不 老马 龙无 以 求 羽 丰 头 动 美 美 三 四 春风 苦雨 身 百 运 帷 山有 百 头 浇 根 味 长 根长 不 收
鱼 而 兔三
发 强报 雪
风 电 天工无间风 雨 暴风
骨 毒 好 善
牛 毛 更 一 根深 一 如 波光 倾 而 救 图 水 龙 不齐
沐雨 为美 海一 叶落
热闹 作 为 鸡 狗 卧 尝 灯 上 先雨 法三 以求 心 神 让人
风 浪 万 无 弱 强 世 名 人 如 次 比 满目 不息 汹汹 不讲理 一 而上 分说 而至 渐渐 经久 一 获 头 干 大雨 天 一 一年 似火 形 各 层 叠 郁 葱 坑 洼
二、诗词:
《山行》 《枫桥夜泊》 作者: 作者: 远上寒山,白云生处。,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林晚,二月花。姑苏城外寒山寺。解释词语:
径: 坐: 泊: 渔火:
于: 对: 到:
《夜书所见》 《竹石》 作者: 作者:
送寒声,江上秋风。,立根原在。知有儿童,一灯明。千磨万击。
《梅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 作者:
,独自开。为异客。
不是雪。遥知兄弟登高处,少一人。
《晨牧》
,似云烟。谁家的孩子,,赶一群鸭子往河沿。没入晨雾中。呱呱叫,,传天边。
《古今贤文·劝学篇》
,世上今人胜古人。,到老空留后悔心。三百六十行。冰生于水而,青出于蓝而。书到用时,不知难。(上篇)
身怕,脑怕。手越用越,脑越用越。三天,两天。三心二意。领进门,修行。熟能生巧。(下篇)
1.但愿人长久。——苏轼 《水调歌头》
2.不识,此山中。——苏轼 《题西林壁》 3.杏花雨。——《绝句》 4.,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渭城曲》 5.居高声自远。——虞世南 《蝉》 6.人者人 之,人者人恒。7.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孟子 8.青山有幸,白铁无辜。
9.红脸代表,黑脸代表,白脸代表。
五、多音字组词:
泊 数 干 钻
曲 兴 几 降
好 假 差 省
落 间 参 称
13.语文标点符号小节 篇十三
一、点号:顿、逗、分、冒,句、问、叹。(起点断作用,表停顿和语气。)
1、顿号:最小的停顿,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①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Eg.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包括苏联,东欧(东欧不能算很发达),西欧,北美,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一二亿人口。②并列词语后有语气词,用逗号。
Eg.她爱买许多零碎的东西,什么黄花呀,木耳呀,木笋呀,蘑茹呀,满满地装了一篮,她一个人提不动。
③概数间不用顿号,确数间用顿号。Eg.她十七八年没回大陆了。高中一、二年级是基础年级。
④顿号不能与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重复。
2、逗号:
①并列词语做主语,之间用逗号。Eg.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②主语后带有语气词,主语后面一定要用逗号。Eg.他啊,可不简单。
3、分号: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之间,常用分号。
①没有逗号,不能径直用分号。(分项列举除外)
Eg.三项条件是:
一、工作计划由我们提出;
二、人事问题应有相对的自由;
三、事业费要确定,预算由我们提出。
4、冒号:总领(总起)下文或总结上文。
①冒号的提示作用管到句尾。②同一句话中不能出现两个冒号。③冒号与破折号的区别:
冒号总领下文,下文是对冒号前文字的分项叙述,去掉的话,一般会影响句子的完整性。冒号管到句尾。
破折号后的文字是对破折号前相关文字的解释说明,去掉的话,一般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破折号管句子的一部分。
实际运用中,有时,冒号(表注释、总结时)可与破折号互换。
Eg.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它们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
中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为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
宋代朱熹把阅读教学的序列归为十二个字:“自博而约,自易而难,自近而远。” 宋代朱熹把阅读教学的序列归为十二个字——“自博而约,自易而难,自近而远”。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国人民送出了两个“教育大礼包”:2007年助学金、奖学金方面支出要从2006年的18亿增加到95亿,2008年要增加到200亿;逐渐恢复师范生免费制度,今年先从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开始。(冒号在这儿总领下文)④冒号总领下文时,不能与提示性的词(“是、即、即是”等)重复。
Eg.宋代朱熹把阅读教学的序列归为十二个字:即“自博而约,自易而难,自近而远”。(去掉冒
号,换成逗号或去掉“即”)
⑤冒号总结上文时,不能与总结性的词(“所以、所以说、因此、综上所述、一言以蔽之、总之”等)重复。
Eg.围棋的魅力,在于它斗智斗力,充分展现人们的博弈技巧;围棋的魅力,还在于它源远流长,完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说围棋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冒号与“所以说”重复)⑥间接引语后不用冒号。
Eg.鲁迅说:他写的是“遵命文学”,他是遵真理之命,而不是哪一个领导人。(将冒号改成逗号)⑦部分引用(引文不独立)前不能用冒号。
Eg.《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引文不独立,仅作句子成分,删冒号。)⑧如果后文不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Eg.邓小平指出,(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6、句号:结构完整,意思独立,陈述语气,无论长短,就应该用句号。问号:
①选择问,只在最后用问号。
②问句独立,用问号;问句不独立(是句子成份),不用问号。③怎么啦,你?
7、感叹号:
①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可用感叹号。②我呀,还没看够呢!
二、标号:省略号、破折号、括号、书名号、引号
(起标明作用,表性质和作用。)
1、省略号:
①省略号不与“等”“等等”重复。
②省略号前只能用句末标点,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
2、破折号:
① 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破折号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的解释说明不属于正文。
② 加注(夹在句子中间的注释)、补充的文字,(实际上是插入语)前后均用破折号。Eg.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地指出了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我国各类民办学校——包括幼儿园——已有两万所。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③破折号表解释说明时,不能与表示解释、注释的词(“即、是、即是、就是”等)重复。
Eg.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破折号与“即”,保留一个)
党组织给了他半截铅笔——这是罗世文同志遗留下来的,还有一些包香烟的薄纸和一个破刀片。(“这是”在这里并不表示解释说明。)
3、括号:
句内括号,后括号前的点号只能用“?”“!”;句外括号,后括号前可用可不用标点。
4、引号:
①计划、规划、电视节目、报纸专栏、论坛名用引号。
②引文独立,句尾处点号放在括号内;引文不独立,句尾处点号放在引号外。Eg.我联想到了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③前引号前(紧接着的)如果是冒号,引号里又是一句完整的话,就算独立引用,点号放在引号内;如果引号前面是逗号或没有标点,就算作非独立引用,就不保留引文末的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如在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外。
Eg.李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不知之,不知为不知”。(2005江西卷)(句号放在后引号内)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2004全国1卷)(“赛前表示”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三项任务”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或破折号。)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2004年湖北卷)(引号内的句号删去)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2005山东卷)(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5、书名号:
① 丛书名不用书名号。
Eg.从本网上书店所购买的“童话大魔宫画丛”如有质量问题,可在收到商品7日之内退货。
②虽然提到标题名,但强调的是文章本身,就用书名号;如果只强调标题而不包含内容,就用引号。
Eg.鲁迅先生写过一篇题为《〈呐喊〉自序》的文章,从该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
策划者称,将作品取名为《与魔鬼下棋》,旨在表现作家与批判家“棋逢对手”之意。美国作家丹〃布朗的畅销小说以“达〃芬奇密码”为标题,既点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又给人一种神秘惊悚的感觉,终于引起一股知识悬疑小说的出版热潮。
三、所有标点符号均不能与具有相同语法功能的文字重复。
1、顿号不能与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重复。
2、省略号不与“等”“等等”重复。
3、冒号总领下文时,不能与提示性的词(“是、即、即是”等)重复。冒号总结上文时,不能与总结性的词(“所以、所以说、因此、综上所述、一言以蔽之、总之”等)重复。
14.小学语文标点符号题目 篇十四
语文病句类型
一、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二、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一:“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二:“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
四、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五、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六、重复罗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八、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九、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
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图片
修改病句的符号及作用
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
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图片
修改病句要“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
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
确定句子的病症。
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
对症下药。
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题目】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中的标点符号使用08-08
语文标点练习题小学11-07
小学生语文作业题目07-12
中考 语文标点符号题11-19
标点符号小学作文09-12
小学生标点符号用法07-1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09-16
小学语文′尝试教学′实验初探 小学语文学科′尝试教学策略研究11-11
小学标点符号的用法归纳复习及练习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