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感言(13篇)
1.汶川地震感言 篇一
地震慰问信-汶川地震慰问信(精选多
篇)
第一篇:四川汶川地震慰问信
四川地震灾区校友及四川籍校友们:
昨日,惊闻四川汶川地区出现了重大的地震灾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房屋被毁,通讯中断,给饮水饮食、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于校友及家人们现在所面临的灾难,我们深表同情和慰问!
亲爱的校友们!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在这样一个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请你们坚强意志,心怀希望,请相信,只要我们众
志成城,同舟共济,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郑州大学校友会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三日
第二篇:四川汶川地震慰问信
四川地震灾区校友及四川籍校友们:
昨日,惊闻四川汶川地区出现了重大的地震灾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房屋被毁,通讯中断,给饮水饮食、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于校友及家人们现在所面临的灾难,我们深表同情和慰问!
亲爱的校友们!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在这样一个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请你们坚强意志,心怀希望,请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郑州大学校友会二〇一四年五月
十三日
范文网()
第三篇:汶川地震专题
汶川地震专题:地 震 无 情 人 有 情
1.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为总指挥,李克强、回良玉为副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总指挥中心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说明了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
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抗震救灾已取得阶段性的重大胜利,给我们什么启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互助、自强不息、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鼓舞我们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健全应急机制和提高应急能力。
面对灾害,公民应积极从容应对。
3.“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友好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援。
4.请说出在汶川在地震中震撼你心灵的两个场面。
消防战士荆利杰,跪地大哭“再救一个”。
人民老师谭千秋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学生。
三岁郎铮满头流血面带笑容行军礼。
九岁林浩地震时救出两同学。
一位母亲在房屋垮塌的一刻,奋力为8个月大的女儿撑出一片小小的空间,把死亡留给了自己,把生命留给了女儿,诠释了伟大的母爱。全国各族人民、海外华人华侨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
5.四川抗震救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请写一句鼓励灾区人民共度难关的话。
坚定信念,就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别难过,我们一起手拉手,心连心,一定会帮助你们重建家园!-1-
6.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灾区做点什么?
如果身处灾区,要勇敢加入到抗灾自救的行列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不在灾区,可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
区捐款捐物。
7.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多如无私奉献的王红英、蒋小娟,舍小家为大家的蒋敏??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向她们学习?她们的感人事迹对我们参加公益活动有何启示?
学习她热心公益的精神,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学习她奉献的精神,积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学习她感恩的精神,主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面对所承担的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我们应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2.汶川地震感言 篇二
从理论上讲,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显然, 按照GDP的定义, 我们不难看出这应该是一个流量指标, 是每一天、每一秒新生产出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体现。依照这个定义的表层来分析, 显然汶川地震无论损失如何, 都不会改变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到2008年5月12日为止的汶川、四川乃至全国的这一时间段内的GDP水平。因为作为流量指标, 只要产品被生产出来就可以计入GDP, 而不必追究其用途、流向。所以, 地震发生后形成的各类损失影响的都是5月12日以后GDP的创造。
国务院2008年9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8451亿元人民币。该如何认识、判断汶川地震造成的8451亿元的损失以及其对GDP的影响呢?笔者认为, 汶川地震对GDP造成的真正的损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短期内由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基础设施、厂房、机器设备等倒塌、损毁, 会造成一定时期内的停工停产, 直接影响汶川、四川乃至全国GDP的产生;二是从长期看, 这次地震直接造成汶川、四川资本存量的巨大损失, 从而将在更大程度上造成未来较长时期内GDP增长缓慢。
1.从短期看, 汶川地震直接导致当地居民购买性消费短期为零、企业短期投资创造的GDP为零, 但由于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所需的各类物资, 会拉动全国其他地区GDP略有增长。以遭受损失较大的东方汽轮机厂为例, 根据该企业总经理张志英的介绍:由于汶川大地震, 企业员工死亡约700人, 直接经济损失达到80亿, 并且灾后半个月依然处于挖掘、抢修被损毁的机器设备等工作, 根本没有进行生产。而该企业2007年工业总产值为120亿元, 利润9.62亿元。这就是说, 由于地震, 至少使东汽每天少创造0.3亿元的产值!张志英总经理表示:争取半年恢复80%的生产水平。这也意味着, 即使到了2008年年末, 东汽每天能够实现的产值也要比大地震发生前减少0.1亿元。并且, 由于东汽承担着超过300亿元的国家重点项目和三分之一的装机容量制造任务, 负责最上游的发电设备的制造, 可以说东汽损失1个亿, 国家就将损失50个亿。由此可见, 汶川地震直接会大幅度降低当地、四川乃至全国2008年的GDP水平。当然, 由于抗震救灾、灾后重建, 需要其他省市的大力支持, 所以, 无疑会刺激其他省市诸如工程机械、建材等商品的生产投资, 从而促进其他地区GDP的增长。据中国新闻网上的文章分析, 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省GDP增速将下降5个百分点, 全国GDP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而由于灾后重建, 拉动投资需求, 使全国GDP增长0.5个百分点, 这个增幅将抵消一部分由于汶川大地震对全国GDP的影响, 总计将使全国GDP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
2.从长期看, 汶川地震在未来几年会造成汶川、四川GDP增速明显放缓。如果说汶川大地震对GDP短期的影响是比较容易统计和测算的, 那么, 地震对未来长期GDP影响的分析则复杂得多。前面已经提及,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8451亿元, 相当于2007年全国GDP的3.4% (国家统计局2008年4月10日公布了2007年GDP数据初步核实的结果:2007年GDP现价总量为249530亿元) 。其中, 四川省损失最大, 其损失占到总损失的91.3%, 大约7715.76亿元, 这个数字相当于四川省2007年全年GDP (10505.3亿元) 的73%!这些损失中, 包括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0.4%, 另外还有基础设施, 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 占到总损失的21.9%。这两类损失大约占到总损失的42%以上。遇难及失踪人数超过87000人。这些无疑都属于资本存量, 存量总是大于流量的, 它们是GDP赖以产生的基本支撑。按照西方新古典增长理论, Y=Af (N, K) , 式中:Y为国民收入或者更直接的视为GDP, N为劳动投入量, K为资本投入量, A为技术水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GDP作为劳动和资本的增函数, 必然会由于劳动和资本存量的减少而减少。所以, 虽然灾后重建拉动了其他地区GDP的增长, 但无疑导致汶川乃至四川经济回落到较低的起点或者说平台上。由于平台低, 即使保持以前的增速, 其GDP绝对值也要比地震前的年度下滑;何况地震直接造成短期内四川省GDP增速减缓5个百分点, 那么, 假设未来几年没有外界经济的不良干扰, 则对四川省而言, 无论是GDP的增长速度还是其绝对值, 都将处于比较缓慢的爬升状态。对全国来说, 由于四川省GDP只占全国GDP的4%左右, 所以对全国GDP未来的增长状况影响并不大;仅就全国GDP的发展而言, 国家更应该注重的不是地震带来的冲击, 而是国际国内正在波动并有趋于衰退苗头的大的经济环境。
二、有效拉动GDP的灾后重建规划建议
灾难已经发生, 损失已经形成, 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面对灾难不屈不挠的品性使得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使我们的灾后重建工作迅速而顺利的展开。国务院6月初已经开始研讨《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从快速提升GDP发展速度、使灾区人民尽快恢复并超越原有经济水平的角度出发, 笔者认为目前的灾后重建工作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考虑余震的持续影响, 全面、周密设计企业重建地址。
从5月12日以来, 国家地震台网测到的大小余震数万次;并且2008年5月24日, 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主题报告会上,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滕吉文指出:当今全球大地震活动相对集中于欧亚板块东南部及其边缘地带, 同时2002—2008年间我国大陆6级以上地震频频发生。既然强地震进入活跃阶段, 那么处于地震活跃区域的汶川及其周边地市、省份在进行灾后重建的选址工作时, 首先必须考虑余震的持续影响。根据专家的建议, 既要尽量避开地震易发生地带、地质条件不好的地带、交通不够顺畅的地带等, 同时无论是住宅还是厂房建设中也都要考虑抗震性、人口密度、灾难发生时的疏散能力等诸多因素。采用高屋建瓴的思路来做长期的统筹建设规划, 尽量减少短期的片面的行为, 有效避免或减少资源的浪费。
2.在更高的技术平台上建设新的家园。
既然汶川大地震几乎把汶川夷为平地, 那么灾后重建相当于在一页空白的纸上绘制一幅全新的画卷。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 灾后重建必然有条件定位于较高的起点。不必总与汶川震前的经济状态、社会环境等对比, 要与周边地区、东部省市比较, 借鉴其经济、技术等优势, 直接把灾后重建的目标拉升起来。这一点的可行性是很强的。国务院早已确定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对口援建灾区, 对此, 除了救灾所需的临时安置援助, 更重要的是送给他们新知识、新技术, 帮助他们建设新企业、输送技术、技术人才, 帮助他们进行各类高级人才的培养、培训。例如, 出台税收优惠等措施, 鼓励经济发达省份的企业到灾区建立分公司、子公司或鼓励他们短期内吸收灾区百姓到东部企业就业, 完成技术培训等工作;大力倡导民间慈善机构到灾区捐建学校、培训师资等等。
3.拓宽思路, 多渠道筹措重建资金。
地震造成的资产损失是极其巨大的, 地震发生后, 国内国外居民个人、单位、政府等都给予了无私的援助, 不过虽然社会各界捐款近1000亿, 可是距离地震造成的8451亿元的直接损失还是缺口巨大。对于灾后重建所需的巨额资金, 应该考虑建立一种畅通、长效的筹资体系。一方面还是应该继续鼓励社会各界在各方面继续支援灾区;另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的是按照市场运行的规律, 从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例如, 央行给予灾区商业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从而鼓励商业银行以较低的利率为灾区企业提供长期贷款支持;降低准入门槛, 激励民间资本在灾区建立投融资机构, 活跃灾区资本市场, 拉动当地企业投资、特别是中小企业投资, 从而快速高效的吸收就业、提高就业率;对于到灾区设厂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或加大贷款利率下浮比率, 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从而吸引国内外企业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黄蕾.大地震重建的经济效应[J].中国科技财富, 2008, (7) .
[2]张艳花.震后金融:现状、重建与反思[J].中国金融, 2008, (14) .
3.汶川地震大救援 篇三
剧烈的地震冲击波迅速向外扩散,成都、都江堰、理县、汶川、茂县、北川、绵阳、德阳……
道路中断、电力中断、通讯中断……
迅速集结的救援大军,向汶川方向艰难而强力推进。
新华社数十名记者兵分10多路迅速奔赴汶川、北川、茂县、理县、绵竹、什邡等重灾区。他们在哭泣中拍照、在乱石纷飞间采访、在余震中写稿,在大灾大难中见证了人性的光辉,见证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都江堰:通往汶川必经之路
都江堰是成都距离地震中心最近的一个市,也是通往汶川的必经之路。震后立即向汶川方向进发的新华社记者发现,都江堰通往汶川的公路完全中断,无法通行。
进入都江堰城区,记者看到部分房屋倒坍,主街道两边一些房屋出现大面积裂缝,楼房底层一些店铺玻璃门窗被震碎,有的房屋顶层屋檐被震垮,高挂空中。路边一处加油站围墙被震垮。在石油路,四五幢楼房被夷为平地,遍地瓦砾,一些人在废墟上拼命地刨……
都江堰市聚源镇聚源中学一栋三层教学楼被震垮,部分学生被埋并有死亡情况。当地政府组织了8台大型机械搜救被埋在瓦砾中的人;都江堰市中医医院住院部大楼垮塌,几十名病人和医护人员被埋在废墟下。被抢救出来的病人在雨中继续输液。
在都江堰城区客运中心附近,一两公里路段就有二三十处大面积房屋倒塌。这些倒塌房屋有的是简易搭建房,有的是修建仅两三年的商品房。城区广场聚集了数百名避险群众,他们搬来了被子、椅子等,准备在广场上过夜。
在都江堰市度假游玩的65岁退休人员樊光琪当地震发生时,正好在城内风景点南桥广场打牌,突然一阵地动山摇,连他在内的周围10个人即使抓住旁边的栏杆也站立不稳,灰尘漫天蒙住了眼,耳边全是瓦砾摔落声。等看清东西的时候,周边的三栋四层旅馆顶部已全部垮掉……
5月13日凌晨,在成都通往都江堰的成灌高速路上,100多辆闪着应急灯的出租车冲破茫茫夜色,疾速驰向都江堰抢救伤员。灾情发生后,都江堰运送伤员的车辆严重不足,成都市交通委员会通过交通电台紧急呼吁出租车驾驶员前往都江堰。短短几个小时,17家出租车公司的近千辆出租车前往,参与义务救援大军。
北川:县城几乎无一完整楼房
5月13日清晨7时,当新华社记者徒步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北川县城时,眼前的惨状令人难以置信:县城内的楼房几乎无一完整,几处废墟还冒着浓浓的黑烟,被砸扁的汽车随处可见。
每处堆积如山的废墟下,都可能埋着受困群众。县城里已基本没有了道路,救援者只能在山坡、水沟、河床里摸索前行。迎面而来的是一批批撤离的受灾群众,他们中,有的头破血流被人搀扶,有的昏倒在担架上。
北川县杨家街农贸市场是受灾最重的部位之一,它被地震中平移过来又倒塌的楼房彻底压在底下,前后几排楼房消失得无影无踪。42岁的向世勇当时刚好在另一条街道上,侥幸逃过一劫,然而,他那正在看管店面的妻子却永远出不来了。
在临近县城被当地人称为“三道拐”的地方,记者看到,公路像被人扯住两头生生折断了,完全扭曲变形成了“麻花”,与原来水平位置高低错位四五米。由此至县城方向,大大小小无数滑坡塌方覆盖了整条公路,七八米高的巨石堆阻断了行进路线,救援者和逃生者只能在巨石中爬行。
北川县商业街惨烈一幕让所有参与抢救的武警战士眼泪打转:一对年轻父母为了保护孩子,一个压一个地护在两岁多女儿身上,40多小时后,这名女孩被成功救出……
在北川县农发行,12名工作人员仅7人逃出。银行办公室主任的妻子被埋在废墟下,他却顾不上悲伤,赶紧帮助抢救同事79岁高龄的老母亲,并一直把她护送到安全区。
自清晨6时30分塌方路段抢修通车后,1万多名武警官兵、预备役战士、志愿者和来自各地的支援人员陆续进入北川县城,有组织地在各个废墟点抢救被埋人员。据某武警指挥学院战士称,从清晨至中午,至少抢救出200多名幸存者。
灾难激发了人们最大的互助精神。在湿滑的山坡上,在危险的塌方上,无论是撤离的群众,还是救援的人们,无论年老年少,大家都自觉地互相搀扶,帮助传递担架。
14日上午9时许,在重型机械和生命探测仪、搜救犬帮助下,重庆、沈阳和四川消防官兵在城区边的北川中学救出几名中学生,而后,在县城主城区的救援人员救出数十位幸存者。因县城城区与外界仍无法通车,被救出来的幸存者全靠武警官兵抬着担架行走1公里多的山路到任家坪。成都、重庆、洛阳等地各大医院组成的医疗队紧张地为每一位幸存者检查、包扎及紧急处理,再将他们送上救护车。
在现场进行紧急救治的泸州中医院医生告诉记者:“这些幸存者被掩埋了40多个小时,大多受了伤,十分虚弱,医务人员会先进行简单包扎和紧急救治,然后把他们送往附近的安县医疗点进一步治理,需要做大手术的再送往绵阳救治点医治。”
14日,下了一天雨的北川晴了,更多支援者陆续抵达北川,救援队伍规模比13日扩大了几倍,救援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绵竹:老师用身躯护住4名学生
地震袭来,位于绵竹市境内的东方汽轮机厂95%的建筑物和厂房坍塌,500多名职工和职工家属失踪,全县通信设施被损毁,信息无法向上级政府部门汇报,也无法及时向友邻区县求救。
东方汽轮机厂总经理张志英告诉新华社记者,工人们的搜寻和自救几乎同时展开。在雨中,缺少大型机械,大家就用杠杆撬,用手刨;听到废墟下有人呼救,就有工友主动驻足,凑近废墟中的缝隙试图与他们交谈。
武都卫生院内科主任贾正平24小时没有合眼、没有吃饭。他手拿刚刚争取到的消炎药,匆匆向病人住的塑料棚走去。贾正平焦虑地说:“缺药,真的缺药。”指着半边墙体被震裂的卫生院,贾正平说:“为救病人,有的医生几次冲进危房抢出药品。”
在绵竹灾区,常看到一辆辆卡车,坐满一手输液、一手托药瓶的病人,呼啸前行。这是为解决灾区病人猛增,救护车数量有限而“发明”的“卡车式救护车”。
13日一直下雨,灾区有伞可打的群众很少。没有公共汽车,只有个别出租车在营运,路上到处是招手希望搭车的受灾群众。他们需要更多饮用水和药物、御寒用品等。
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救援人员在东汽中学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4名学生。
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我外甥女是高二(1)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
学校操场上,记者从工作人员手中的遗体登记册里查到了这位英雄教师的名字——谭千秋。他的遗体13日22时12分从废墟中被扒出。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是4个学生。4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述说。
操场上,学生家长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燃起一串鞭炮……
汶川、茂县、理县:
救灾“盲点”被突破
地震后,震中汶川县在10多个小时内与外界失去了联系。直到5月13日1时15分,阿坝藏族自治州政府副秘书长、州应急办主任何飚才与汶川县县委书记王斌电话联系上。
王斌说,汶川县威州等乡镇群众的房屋大部分倒塌,汶川县城部分房屋倒塌、大部分房屋出现险情,当地已展开自救,县城3万余人在避难场所不敢回家。
13日下午3时许,经过20多个小时惊魂逃亡的汶川居民谭斌,浑身是伤、跌跌撞撞到达都江堰市城区。他向记者讲述了当地受创的惊人情景:大地摇晃,房屋几乎全部被夷为平地,大量居民被埋在瓦砾中,幸存的家畜吓得四处乱窜……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接合部的汶川县道路本来就崎岖,大地震后,道路要么被山体滑坡严重堵塞,要么遭受地震冲击波断裂。即使使用大型机械的地面部队不停作业,开辟通道的速度也十分缓慢。
持续余震和阴雨让救灾抢险“雪上加霜”。震后,川西天气突然恶化。从12日晚起,川西地区开始降雨,13日凌晨雨势加大。成都军区于12日、13日连续两天派出直升机前往救援,都因天气受阻。14日凌晨,川西地区的雨势仍未停息。在频繁余震中,山路上不时有飞石伴随大雨滚落……
汶川、茂县、理县等几个县市,成为最难进入的灾区和救援“盲点”。
抢险救人,刻不容缓。解放军、武警官兵及当地救援人员,从各个方向强力向这些受灾严重的“盲点”突进。
——13日夜,首支部队突进汶川县城。
12日深夜,某高炮团一支20人的侦察分队进入汶川境内。经过一天奋战,一支30余人的成都军区先遣队13日夜冒雨徒步进入映秀镇。14日12时,水路运送了200名解放军到这里抢险。
13日23时15分,武警驻四川某部救援第一梯队的200名官兵由理县强行军90公里后,到达汶川县城。武警四川森林总队阿坝支队的100名官兵随后到达。
14日早8时,汶川县城已有上千名官兵开展救援,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开进……
恶劣的天气终于转好,雨停且透明度较高,汶川当地具备空投条件。2架军用直升机飞抵汶川映秀镇上空,空投食品、饮用水、药品等救援物资。
14日11时50分,新华社记者随成都军区一支应急通信小分队搭乘直升机抵达汶川县城。眼前的映秀镇是一片瓦砾,飞机降落的空地旁是倒塌的学校大楼。一位消防部队的中校跑过来,请求让他搭飞机到都江堰:“这儿特别缺药品,缺专业救援队伍,我要去把我的队员带进来。”
——13日凌晨,武警官兵突进茂县。
受灾同样严重的茂县,在东北方向与汶川相连。12日夜间,武警驻川某师一路由数百名官兵组成,向茂县行进。武警重庆总队前方救援部队于13日早上抵达茂县附近,由于通往茂县的道路被堵,救援部队就地展开抢险工作。
14日9时20分,成都军区某红军师500名官兵进入重灾区茂县开展救援。某集团军军长许勇乘直升机在茂县空降。15名空降兵于14日中午成功伞降进入茂县,并传回该县10.5万人受灾、两个水电站损毁严重有决堤危险等重要信息。
14日12时15分左右,总参应急办通过无线监听测知,空降兵某军100人已在四川茂县实施空降。
14日18时,武警重庆总队前方救援部队500名官兵抵达茂县县城进行抢险,这是继14日空投的空降兵小分队后进入茂县的大部队。
——13日凌晨,阿坝军分区机关干部及卫生救护队突进理县县城。位于正西方向的理县与汶川紧紧相连。12日下午在执行任务中因地震被困于汶川和理县间的空军某部雷达团42名官兵,就地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13日4时,阿坝军分区机关干部及卫生救护队85人,连夜徒步6小时32公里,到达理县县城,并展开救援。解放军、武警官兵相继赶到。
武警水电三总队100余名官兵携30余台机械和车辆,经过27小时奋战,于14日9时抢通从马尔康到理县县城的47公里道路。
14日夜,从成都经雅安市、甘孜州绕行数百公里抵达汶川附近的阿坝州理县的道路初步恢复通车,理县的固定电话经抢修基本恢复。
……
“徒步也要走到灾区,徒手也要挖出灾民。”救援人员与死神赛跑,尽最大努力抢救受灾群众。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全国各地,献血、捐款的人排起长队……暖流如潮,涌入地震灾区。■
编辑:卢劲杉
上海检察干警向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上海市检察院检察干警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向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表示深切哀悼。5月19日下午14时28分,市院机关的检察干警们身着检察制服肃立于检察大楼广场上,向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此时,检察大院内所有警车鸣笛致哀。
当四川汶川 “5·12” 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上海检察机关干警心牵灾区,紧急行动,纷纷捐款,目前市院机关已向灾区人民捐出首批善款25万元。■
摄影报道:蒋爱山
编辑:曹参
中国以空前透明之举抗击汶川大地震
四川省政府13日下午举行汶川大地震后首场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还向在场记者表示,类似发布会将定期举行。
从12日深夜起,多家中外媒体的记者已陆续赶到成都,有的已进入都江堰等灾区采访并发回现场报道。
“相当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高级官员的快速反应,与中国当年应对唐山大地震有巨大的不同。”美国《纽约时报》13日这样评论。
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12日下午突发8级地震后,震中附近交通、通信全面中断,变成一座“孤岛”;但阿坝藏族自治州政府网站不断滚动更新的灾情报告和求救信息,为外界获知震中灾情提供了唯一且宝贵的渠道。
阿坝州应急办主任何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灾情太严重,只有及时全面地公布消息,让外界充分了解震中的情况,我们才可能尽快得到救援。”
在这次32年来最严重的大地震发生后短短几个小时内,中国已进入紧急救灾状态。
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国政府部门的信息透明度之高引人注目。四川、重庆、甘肃等地民政和地震部门不断滚动发布最新灾情和遇难者数字等信息;目前,除因道路阻塞仍无法抵达震中区域外,海内外都能与救援力量几乎同步地了解到过去还属于“敏感内容”的灾情和救援情况。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震撼了中国。针对舆论中的一些疑虑,中国地震局及各地地震监测部门迅即发布消息,明确否定了“北京12日晚将发生强烈余震”“浙江发生地震”等谣言;广东、河南等地政府还通过手机短信向公众发去安全提示。
三峡总公司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世界头号水利工程三峡工程安然无恙的消息。
及时的信息披露让各地民众很快平静下来。12日下午,从北京、上海多座高层写字楼台中跑出求生的职员陆续回到工作岗位,并如常下班回家。在成都等地,众多市民由担心自身安全逐渐转为关注灾区民众,走上街头采血车奉献爱心。
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强调,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2003年以来,中国陆续遭遇非典危机、洪涝灾害、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拉萨等地暴力事件和此次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危机处理机制和能力受到严峻考验,也推动了更透明、更有力的危机处理机制的成熟。
在今年年初罕见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过后,中国提出:要加强对现代条件下自然灾害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尽管灾区的伤亡数字还在上升,但令人欣慰的是,各地开始传出越来越多民众获救的消息。
4.纪念汶川地震 篇四
2008年5月12日,我们永远记得这个日子。“汶川大地震”,房屋倒了,亲人没了,家园瞬间成了废墟,到处是惊恐的呼喊:爸爸妈妈--,孩子--你们在哪里呀?留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除了悲伤还是悲伤。
一方有难得到八方支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一个地方,所有的牵挂都心系在一个地方--汶川!中国加油!四川加油!汶川加油!亿万人喊出的声音犹在耳边。
倡议发起“抗震救灾,共铸爱心丰碑”的紧急赈灾活动 以后,各班纷纷召开主题班会,同学们找地震的材料、感人事迹。每个班的班会召开的都非常感人,催人泪下。会后同学们都拿出自己零用钱,捐献给灾区。
别怕,家园毁了我们帮你们建。亲人走了我们以后都是你的亲人,再大的灾我们一起扛,再大的难我们一起承担。以后我们就是你的依靠。别怕,你身后是强大的祖国,你身后有十三亿兄弟姐妹。大灾带来了大难,但你们却不曾低头,感谢你们--汶川的亲人们。是你们用失去亲人和家园的代价,让我们抛弃了自私,让我们炎黄子孙更加团结,让全世界看到了英雄的祖国,英雄的国家,孕育着英雄的人民。舍身救学生的教师,用自己躯体保护孩子的父母,为丈夫抵挡倒塌房梁的妻子,用双手和双肩顶起重压保护着婴儿的年轻妈妈,失去双亲和孩子后仍坚强战斗的女警察,左手骨折忍着剧痛为战士敬军礼的娃娃,刚从废墟救援
出来跪在地上哭求让我再救一个的战士,募捐现场的残疾人,手拿着写着“谢”字白纸的太婆......每一次灾难,总留下许多感动,解放军、医生护士、公安干警......哪里有需要那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危险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他们不是不想休息,他们真的也累了;他们不是不珍惜自己生命,他们都很疲惫;但他们更信守自己神圣的职责,谭千秋、连蓉、荆利杰、袁文婷、陈大桂、王刚、蒋敏......还有太多英雄的名字,也有许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英雄,让我们记住这些牺牲或活着的英雄,也记住那些牺牲或活着的无名英雄。任何灾害,在十三亿中国人面前,在伟大的祖国面前,都将被化解。
汶川大地震,不仅让我们各民族的心空前贴近,也让我们收获了精神上的成长,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希望,一个民族的力量,让中国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
那一天,我永远不会忘记。因为从那一天开始,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什么叫众人拾柴火焰高;什么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也更加懂得了:我的祖国是多么伟大,祖国的人民是多么的可敬可爱!
也为在地震中幸存的人祝福,愿他们走出悲伤幸福快乐的生也让我们一起牵手,把爱传递让爱不老。请相信中国人人是不可战胜的。
共青团宾县第二中学委员会
5.汶川地震通讯稿 篇五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突然其来的大地震又一个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受难的同胞将再一次体会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痛苦。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难道就不该做点什么吗?不,至少我们可以为他们带去祈祷与祝福!为此07飞机机电维修4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以“为灾区人民祈福”为主题的签名活动。
活动时间:2008.05.15下午5.30(今天下午)活动地点:综合楼门前
当一朵白云尾随着一朵白云,一株小草依偎着一株小草时,我们看到的正是生命对生命的依托。当我们沉浸于太阳留在窗棂上的温柔中,聆听鸟儿飞入草畔的婉转时,你有没有想到我们身边不幸的人们。
不要犹豫,不要迟疑,赶快行动,去写上您对他们最深切的祝福吧!
飞机机电维修4班
6.舆情-汶川地震 篇六
主要舆情反映及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境内外舆论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评价议论
参加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重返灾区看巨变”采访团的60多名中外记者21日结束了为期四天的采访活动。四川地震三年来恢复重建的成绩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21日,记者们探访了汶川、北川、什邡、都江堰等地震重灾区,到访了北川新老县城、北川中学、东方汽轮机厂、吉娜羌寨、映秀镇、水磨镇以及德阳市残联、香港红十字会康复及假肢中心等地,行程非常紧凑。
刚刚经历过地震和海啸袭击,日本记者对中国的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有着特别的关注。共同社、日本时事通讯社、西日本新闻社、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东京电视台均派出记者参加这次采访。
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在18日的情况介绍会上对记者说,有信心在9月底全面完成灾区恢复重建任务。魏宏详细解释了重建所需8658亿资金的构成:中央下达的是2203亿元人民币;18个对口援建省市3880个项目,投入780亿资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援助资金约130亿元;“特殊党费”捐赠80亿元;社会捐赠资金201
1亿元。此外,5000多亿的资金缺口通过筹集地方资金、建立银企银政项目对接平台、创新投融资平台、引导灾区群众自筹等方式解决。
几天采访下来,通过和基层干部、居民等的接触,朝日新闻社记者林望对此有了切身的体会。曾经的废墟上竖立起崭新的建筑令他惊讶。“中国政府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完成重建,做了很多工作,充分显示了政府的力量。”林望说。
他说,日本大地震后也面临重建的问题,民众希望了解中国如何做到短时间恢复重建的,“在面临大的灾难时,确实需要政府的力量,让民众有方向感”。
南非卫星电视五台中国分社社长贝力最关切的是北川新县城。亲眼看到新县城后,他深感震撼。“中国政府在短短三年之内取得这样的重建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在新北川的规划选址和灾民安臵上花了很大功夫,这是显而易见的。”贝力说,他想通过自己的报道让其他国家分享中国的经验,快速决策、有效执行、协调配合的机制。
新北川县城的建筑保持了羌族的民族特色。贝力认为,中国政府做得非常好,“不仅让人们重新拥有房产,更重要的是重建了他们的自信和尊严”。
韩国文化广播公司特派记者申冈均说,现在全球灾难频发,灾后重建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中国在三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这样大的成绩,应该和世界分享。他采访拍摄了几所“特殊党费”援建的“七一”学校,制作专题节目。“这些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特色,是中国特有的,很有意义”。记者们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对各自所关心的灾区重建建筑安全质量、受灾群众就业、地震中失去子女家庭再生育、地震致残人员康复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采访。
短暂的行程也让记者们意犹未尽,贝力和东京电视台的记者小林史宪等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重返北川新县城,利用一整天的时间为专题节目补拍镜头。“我希望了解更多中国普通人三年来的生活,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贝力说。
二、中日救灾体制比较及其它反思性言论
根据目前情况分析,中日两国在抗震救灾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下面重点谈谈中日两国政府抗震救灾能力对比分析。
第一、日本人民十分被动,只是在那里静候政府和自卫队的救助。在这场救灾运动中,我完全未看到在一个自由的民主社会中理应大量出现的民间的自发的有规模有组织的救助活动。据说中国的慈善家陈光标是第一个出现在救灾现
场的民间人士。汶川地震后,数天之内,蜂拥而至的数以十万计的中国民间自愿者,其中有大批长期遭人诟病的80后。他们自带给养,自带设备,有的还是企业家亲自领队,至少在一段时间里,发挥了不亚于官方救助的能量。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政府强大而社会弱小的国家,中国民间社会在那个危难时刻能有那样靓丽的表现,实在让人刮目相看。第二、日本官方的救助活动不及中国官方强大有力。大家都知道,日本国土狭小,人烟稠密。这一点至少对组织救灾应当是有便利的。从东京到灾区,不过两三百公里,7天时间,就是步行,就是人拉肩扛,救灾物质也都应该已经到位。记得汶川地震时,三天以后,各处救灾物质就堆积如山,很快地所有灾民就都得到了照应,没有冻饿之虞,也没有听说因缺食少被而死在救难设施中的事情发生。可是时至今日,仍有报道说,避难中心中物资缺乏,灾民还在挨饿受冻。日本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十倍,出现这种局面,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日本国内并未掀起捐款狂潮。在世界上似乎也未带起捐款浪潮。许多外国人认为,日本人比他们还富裕,在钱的方面,日本人是不需要帮助的。但这个理由并不足以解释日本国内也没有捐款热潮。可是中国的捐款狂潮,短短数日内,国内和海外的主要是来自华人的捐款达数十亿之巨。
第四、日本自卫队队员缺乏为国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日本的自卫队不肯派飞机去核电站上空洒水,说那里辐射太高,太危险,说电力公司隐瞒了风险程度。当年中国也出过类似的故事。记得空降部队首长说下面是大山和浓雾,空降风险太大。温家宝当时大骂“是人民养着你们,你们看着办!”伞兵服从命令跳了下去,后来还是折损了一架直升机,牺牲了数名官兵。但总起来说,中国的军队表现得无可挑剔,短短几天,就有数万官兵进入灾区,许多都是翻山越岭徒步进去的。
第五、日本处理核电事故的过程破绽百出。比如,空中洒水降温,直升机不能悬停在机组正上方,可中国的三义重工派去一架可以将水龙送上60米高空的吊车,帮助日本人向核反应堆喷水,并且要派工程师去手把手地教日本人,以保证成功。
第六、日本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据日本新闻网3月18日消息,日本福岛县大熊町的双叶医院员工在地震以及海啸之前收到避难通知。14日再次收到核辐射危机通知后,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立刻全员逃亡,留下所有患者自生自灭。报道称,当自卫队16日赶赴医院时候,没有看到一个医院员工,只有330名病患,其中有128人是无法行动的重症病患。
7.四川汶川地震伤情统计与分析 篇七
关键词:地震,伤情特点,创伤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很强的自然灾害,一次强烈地震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摧毁大批建筑物。深入研究地震所致伤员的伤情特点,对合理使用、调配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数万人死亡,30余万人受伤。我院作为前线医院,在地震发生后短期集中收治了大量地震伤员,现统计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我院设计的《绵阳市中心医院地震伤情统计表》对震后送入我院的伤员进行详细登记并记录其诊治过程,剔除登记不全、诊断不准确病例后,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5月29日共获得有效登记病例1182 例,多为此次地震灾情严重的北川县、平武县、安县及江油市伤员。本组患者1182 例,其中男性637 例(53.89%),女性545 例(46.11%);年龄1.4~96 岁,平均42.17 岁。
1.2 伤情统计分类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1]对统计表中的损伤外部原因、疾病种类进行分类,并计算分析其构成比,对高发损伤分析其内部构成比。
2 结 果
2.1 损伤的外部原因
本组患者主要损伤外部原因为被物体击中(落石及建筑物倒塌)及被物体挤压(建筑物倒塌掩埋等),其中被物体击中565 例(47.8%),被物体挤压321 例(27.2%),跌倒/高处坠落187 例(15.8%),其他外部原因109 例(9.2%)。
2.2 损伤疾病构成情况
本组1182名患者损伤疾病构成前几位为:胫腓骨骨折158 例(13.37%),其中开放骨折67 例(5.67%),闭合骨折91 例(7.70%);骨盆骨折122 例(10.32%);脊柱骨折120 例(10.15%),其中无神经症状患者79 例(6.68%),不全瘫患者29 例(2.45%),全瘫患者12 例(1.02%);股骨骨折109 例(9.22%),其中开放骨折13 例(1.10%),闭合骨折96 例(8.12%);前臂骨折/脱位106 例(8.97%),软组织损伤221 例(18.70%)。需说明复合损伤(同时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损伤)按损伤类型分别计入上述损伤类别中,复合损伤患者332 例(28.09%)。所有骨折损伤945 例中,开放骨折218 例(23.07%),闭合骨折727 例(76.93%)(见表1)。
3 讨 论
在本组患者中,年龄分布特点为:18 岁以下患者(儿童及中小学生等)及60 岁以上患者居多(769 例,65.06%),说明地震发生时,死伤多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域,老年人面对突发情况躲避反应欠灵敏,也说明四川地区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死伤多为留守的青少年及老年人[2]。
根据疾病构成顺序说明在地震灾害伤员中,骨科疾患占很大比重。提示在现场急救的救援物资、人员配备中,需针对此种情况有所准备。比如现场救援时,需多准备夹板、支具等临时固定材料,以对骨折患者伤肢进行临时固定,以免在转运至医院过程中造成二次损伤。脊柱损伤患者占很大比重,在现场救援时对可疑脊柱损伤伤员均使用硬板或硬担架转运[3,4]。开放损伤患者较多,所有骨折损伤945 例中,开放骨折218 例(23.07%),且据我院收治患者的情况,几乎所有开放伤口均污染严重。所以现场救援时应携带大量双氧水、生理盐水等药品,可以现场初步清洗伤口,并携带大量绷带、纱布、止血带等器具予以止血,以防转运途中失血过多或伤口污染时间较长而致严重后果。
四川强烈地震造成巨大伤亡,在遭遇如此重大灾害时,当地医疗资源往往是杯水车薪,需要调集各地外援医疗力量,包括医务人员、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根据本组病例分析,骨科疾患占很大比重,在救治过程中需要大量骨科医务人员、骨科器械(如内固定器械、外固定架、临时牵引器械等)和针对骨科疾病特点的治疗药物、医疗设备等[5]。在外援医务人员、医疗器械、药品、设备的调配中必须以此为原则。
总之,地震是突发性及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深入研究地震所致伤员的伤情特点,对合理使用、调配医疗资源、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永青,杨造成,彭碧波,等.巴拉考特地震灾区发病状况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1):28-30.
[2]徐佩卿.地震伤亡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1994,10(5):311.
[3]唐甫斌,浦金辉,张璧,等.地震伤员的处理原则[J].创伤外科杂志,2007,9(3):210.
[4]高伟兴,李晓强,马琳,等.唐山地震脊髓损伤并发尿路感染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4):253-256.
8.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分析 篇八
一、前期媒体的积极导向作用
1及时的传声筒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北京、上海、天津、陕西等多个省市都有震感。在通讯一度完全中断的情况下,14时46分,也就是地震发生18分钟之后,新华网就发出了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北京有3.9级震感。”这是国家通讯社发出的第一则地震报道。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四川地震的新闻,随后开始直播报道;52分钟后,新闻频道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在温家宝总理乘机降落成都10余分钟后,《新闻联播》播出了温家宝总理在专机上的重要讲话。从15点20分开始,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正式启动24小时直播,打破原有的节目板块,形成全天候播出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特别节目,影响全国。新闻媒体在信息传递速度方面,彰显了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地震发生后6分钟,即14时35分,百度贴吧的网友没来得及登录,就在地震吧发出一篇题为“地震了”的帖子,内容简明扼要:“四川地区发生地震”。
在此后的几天里,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和手机等各种媒体都以从未有过的规模展开地震报道,各媒体赶赴灾区的记者源源不断地提供来自灾区的最新消息。到16日,参与地震专题报道的全国卫星频道就已经达到14个。四川卫视更是全天播放“四川汶川报道”和“汶川地震特别报道”。及时权威信息的广泛传播,使社会民众切实准确地了解到了灾害状况,不仅止住了可能蔓延的谣言,也有效控制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2强大的社会动员武器
大灾几乎将汶川夷为平地,媒体把在苦难中挣扎的灾区人们的受灾情况、救灾进度、感人故事、真实细节,全方位、多角度,真实地展示给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从中人们看到了亲情、人性、无私、高尚、责任、职守,产生了许多平时不曾有过的思绪……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马杰伟5月19日发表文章《四川地震与媒介事件》,指出,汶川大地震犹如强大的磁石一样,把世界各地(尤其是华人社会)的人卷入灾区群众的悲喜交集之中。但在媒介事件之中,媒介成为整合大众关系的平台,人数之多史无前例,而这种大整合的现象,正罕见地让各方政治力量重新争取大众认同,媒介事件在政治、社会、文化上的重要性亦在于此。因此大灾难的重大影响是集体认同。”文中还写道:“温家宝无疑是这次天灾的魅力领袖,他连日来奔波于灾难现场,不辞劳苦慰问苦困中的弱小、为士兵医护人员打气、指令救人是‘重中之重、争分夺秒’”。温总理的身体力行令人敬佩、动容。媒介事件之中,英雄的出现往往能成为标示性的象征。
实际上,在这次地震中各条战线涌现出众多的平民英雄,也涌现出展现大爱的无数普通人。因此中国媒体的抗震救灾报道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报道激励着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决心和信心。网络媒体更是通过独特的功能,开设了网上捐款、网上义捐拍卖、寻亲、网民哀悼、网络公祭、关爱孤儿等诸多平台,让广大网民更便捷地表达哀思和奉献爱心。媒体界在向社会发出募捐呼吁的同时,也向灾区献上一份自己的爱心。截至5月20日上午10时,北京网络媒体成员单位(网站)捐款5367.6万元,网站员工捐款811.7万元(其中含某些网站高层个人捐款225万元),通过在线募捐,网友、企业捐款高达6.6亿元。5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承办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将全社会的募捐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据悉,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宣传文化系统最大的一次募捐活动,结束时现场共募集各类款项超过15亿元,创下一次性募捐活动的最高纪录。媒体不仅具有巨大的传播和宣传作用,还具有强大的动员和组织作用,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再次得到证明。
3群众心灵的安慰课剂
媒体不仅充当着传声筒和社会动员武器的角色,同时也通过传递令人欣慰、振奋的信息,给人们以安慰。
12日14时28分地震发生,当天晚上8点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就已赶赴到了灾区,亲自指挥救灾,这就如同给受灾人们吃了定心丸。之后随着抗震救灾的全面展开,我们可以随时在媒体上看到令人“感动”的画面。在解放军战士的奋力营救下,一个又一个生命从废墟中被抬了出来。抬出的不仅是个人,还是人们心中的希望。从人们自发救灾到政府的介入号召,救灾物资从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涌向灾区,这些镜头增强了人们救灾的决心,也让受灾群众更加安心,有这么一个强大而有凝聚力的民族做后盾,任何艰难困苦都有信心克服。
二、后期媒体报道问题的日渐突出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开展,媒体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显了出来,这些问题在前期也是存在的。但是,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人们最大的关注点是与灾区相关的情况,有了这个最大的需求,媒体在报道有关汶川地震信息时存在的问题自然被弱化到了其次位置。满足了所需要的信息,受众就有一定程度的宽容度。
1信息过量
媒体此次对地震的报道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信息传递不仅及时准确,而且全面、精细。过去对中国灾难性事件,国外媒体很少没有歪曲性的报道。导致这样的问题出现,除了部分人心存偏见,还和国内媒体信息报道的透明度有关系。而这次,中国媒体把报道做到了全、准、细,国外媒体上传达出的自然也是相对客观的声音。
然而,信息过于全面,超过一定的度,就会滑向“过犹不及”的地步。在关注灾区方方面面的同时。媒体在有些方面过于注重细节,任何一些微小到本可以忽略不计的错误,都要抓住大肆渲染一番。比如,“史上最牛书记”的报道。其实,在那样危机的情况下,一个人叫道“我是某某”,实属常情。但是在这个社会道德考量高度集中化的背景下,人们都过于敏感。然而,这个被大家斥责为“最牛官腔”的书记,被营救出来后就立即投入了抗震救灾工作中。
2过度介入
媒体的过度介入,不仅会造成“二次伤害”,完全不利于地震灾民的心理恢复,而且会引起大众对其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重新考量。
例如,映秀小学一个压在废墟下的9岁的孩子没有放弃,唱着歌等待救援。他被救后遭到记者的频繁采访,以致情绪失控,十分惊恐,在医院里大喊大叫.拒绝所有人接近。心理专家施琪嘉教授就此呼吁:对获救人员的采访要节制!
“敬礼娃娃”郎铮在这次地震报告中,无疑是主角之一。在地震发生20小时后,武警官兵从北川县幼儿园的废墟里救出郎铮,并抬上担架。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满脸是血的他艰难地举起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从此,“敬礼娃娃”开始频繁出现在全国人民观众的视线之中。之后,郎铮送往西安四医大唐都医院进行观察治疗,温家宝总理去医院的探视,媒体都进行了详细地跟踪。自此那个三岁的孩子再不是以前那个单纯的孩子了。经历过地震,又在黑暗中独自待了20小时,三岁孩子的心里承受了多少恐惧,但由于媒体的过度关注,面对镜头,郎铮总是以人们所要求的“坚强,勇敢、聪明”来示人,当他想哭的时候,就有人赶快逗他说:“小郎铮最勇敢了。”内心被压抑的感情不能正常地排泄出来,所造成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据悉,现在郎铮时刻都要妈妈陪着,见不到妈妈就会哭闹不停,而且常会恐慌烦躁,甚至梦中吓醒。
不仅如此,在某些电视镜头和广播话语中,一些记者缺乏人文关怀意识的问题也暴露出来,除了强求采访对象回忆痛苦经历、缺乏同情心外,还发布了一些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悲惨照片,例如国内某些媒体上,一张张孩子们在废墟中惨不忍睹的尸骸的照片,被放在了显赫位置,以惨烈来吸引人的目光。更有记者刻意将死者脸部进行清洁后拍照,丝毫没有顾及死者的尊严,顾及生命的尊严,甚至也没有顾及观者的感受。
9.汶川地震感人故事 篇九
人民教师张辉兵:生死关头,救的是学生
“出来了,出来了……”废墟中出现了一位遇难者遗体。一旁焦急等候的人们立即认出,这正是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张辉兵老师。“快看,他的两只手臂,都指向了逃生大门的方向……”另一位参与营救的红白中学老师告诉记者,他从被营救出来的学生口中得知:地震发生之时,张辉兵老师正在二楼的讲台上,距离房门只有一步之遥。发现地震之后,张老师立即叫孩子们往外跑,并用双手撑开房门,将孩子们一个一个地往外推。等十来个同学跑出一楼之后,整幢教学楼就塌了下来,张老师却倒在了房门之下。
接受记者采访时,孟校长掰着指头讲开了:30岁的中学物理老师张辉兵,孩子才4岁多,救出10多名孩子后牺牲;27岁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王周明,娃娃刚刚1岁,救出10多名孩子后牺牲;26岁的小学一年级老师汤宏,孩子刚刚才半岁,救出10多名孩子后英勇牺牲
人民教师苟晓超: “我恐怕不行了,快救学生”
5月12日下午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24岁的教师苟晓超,一如往常值守在三楼教室里。突然,整栋教学楼开始晃动、颤抖。他几乎是本能地大喊:“同学们,赶快跑!”几乎同时,他冲到阳台上,大声呼叫其他班的老师和学生。
大部分学生从午睡之中被突然惊醒后,都迷迷糊糊不知所措。苟晓超一边喊“快跑,危险,快,快……”,一边迅速抱起一名学生往楼下冲。到了楼下,来不及喘一口气,立即返身冲上三楼。他又抱起两名学生,向楼下冲去……
当他再一次冲到三楼,再一次抱起两名学生,再一次向楼下冲去时,顶楼轰然倒塌。被苟晓超抱下楼去的学生得救了。然而,苟晓超被垮塌的混凝土和砖块砸断双腿,胸部也受到了重伤,倒在血泊之中……
学校其他教师和村民立即实施救援。看到有人准备搬自己身上的砖块和混凝土,苟晓超断断续续地说:“我……恐怕……不行了,快……快……救学生。”他艰难地用手指着顶楼说:“上面……还有学生……还有……”
苟晓超今年5月2日刚刚结婚, 5月12日 回到学校上课。当日下午,苟晓超所在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洪口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条件有限,苟晓超又被紧急转往县医院。因伤势过重,苟晓超在半途中轻轻地闭上了双眼。
人民教师吴忠洪:舍命救出最后一个学生
12日下午,崇州怀远中学教学楼发生垮塌事件,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该校700多名师生绝大多数顺利脱险,但该校英语老师吴忠洪却永远离开了他爱的学生。吴忠洪老师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
三峡在线想说的是,同样,我们还需要记住下面三位人民教师,虽然他们没有用生命来谱写感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在灾难突然来临时候的选择,同样值得我们尊敬。他们分别是:
人民教师聂晓燕:舍弃亲身娃娃,一心想着别人的幼儿教师
她遇难的孩子被挖出了,她夺眶而出的眼泪终于如山洪暴发:“娃……娃娃……妈妈……来不及……啊……”
“娃娃,你的脸怎么这么脏啊?”聂晓燕打开带在身边不知多久的崭新粉红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妈妈给你洗干净。”她和丈夫用手帕轻轻地擦着孩子满是灰尘的头发和脸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地震时,孩子们都在睡午觉,聂晓燕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
聂晓燕老师,你用你那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高尚人品为孩子打开了生命之门。
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
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在大震之时机智地保护了59名学生,却失去了自己的宝贝女儿……
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
校长谭国强同样令人敬重。地震发生时,谭校长正在学校办公室办公,他从三楼跑到下面。他发现:教学楼倒塌,埋着上百名小学生;教师宿舍楼也倒塌,里面埋着他的母亲和爱人。两边都是需要解救的亲人,他毅然选择:救学生!
抗灾中让人感动的故事,催人泪下的场景很多。不同的是因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又一次向世人宣誓人民教师这个职业的圣神。汶川等地的老师,你们用鲜血和生命印证了人民教师的伟大,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华丽诗章。你们是新时代师生们的骄傲,师生们会以你们为楷模。你们是维护教师的形象和尊严的榜样。
谭千秋、严蓉、张米亚以及所有为保护学生而献身的老师们,一路走好,在去往天国的路上我们活着的人在为你祈祷。孩子们会铭记你们的教诲,誓以你们为榜样!你们的遗留下的精神也将会永垂不朽!
10.历史上关于汶川地震的记录 篇十
笔者粗略地查阅了一下,在四川汶川县地区有关地震灾害的历史记录大致有这些: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十二月壬子,北川发生了4.6级地震,烈度6度,史书记载:“石泉军(今北川县)屋瓦尽落。地震三日,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三年正月辛酉:“四川汶川县地震,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九年十月丙子:“四川汶川县及威州俱地震有声。”《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二月辛卯:“四川汶川县初八日地震,至日,复震,俱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闰七月壬辰:“四川汶川县地震,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十二月丙辰:“四川小河叠溪守御千户所,及岁茂、汶川等州地再震,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十七年正月丙子:“四川威州及汶川县,地震有声如雷。”《明武宗实录》正德元年十月壬申:“茂州、汶川县地震。”《明武宗实录》正德九年冬十月乙卯:“四川茂州及汶川县地震。”《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五年七月乙卯:“松潘、茂州、汶川等处地震数日。”
清顺治十四年三月八日,汶川发生6级地震,烈度6度。有关书中记载房屋城垣多倾。山崩石裂,江水皆沸。压死男妇无数。自三月三日地震有声,昼夜不间,到四月初九地震乃止。
清乾隆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汶川、灌县发生5.5级地震,烈度6度。有关书中记载汶川县境内桥梁、道路多损坏。
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县以北60公里的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震源深度为6.1千米。据史料记载,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坠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至600米,叠溪镇从此不复存在。
11.从汶川地震看新闻传播理念变化 篇十一
媒体让真实跑在了谣言之前
2008年5月12日14时46分, 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 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这是国家通讯社发出的第一则地震报道, 从一开始就打破陈规, 在尚未确定震中、震级的情况下便发出了第一报。
第一个发布发生地震消息的, 是百度贴吧的网友没来得及登录, 就在地震吧发出一篇题为“地震了”的帖子, 内容简明扼要:“四川地区发生地震。”发帖时间是14时35分, 距地震发生时间仅间隔6分钟。
地震发生后, 各种谣言也纷至沓来, 有人宣称“北京地区晚上10时到12时还会有强震”。在一场与谣言的赛跑中, 媒体的快速反应、信息的权威透明很快澄清了谣言。
15时12分, 新华网推出专题《地震应急措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也即时报道灾区的最新情况。与此同时, 湖南、云南、河南、湖北等省市也迅速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报等及时转发地震权威信息, 消除居民的恐慌心理。
12日15时20分开始, 央视新闻频道取消原有节目, 开始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当晚《新闻联播》及时播出一组地震的报道, 准确传达了中央对救灾工作的指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从19时推出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 持续关注灾情和救灾工作。
震情的多渠道、全方位的持续发布, 使群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此次地震情况有了总体了解, 止住了可能蔓延的谣言, 媒体成为社会公众消除恐慌的“定心丸”。地震报道信息公开达到最大化、最优化
地震中我们的新闻表现, 在世界新闻史上也是少有的。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 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受众最深刻、最漂亮的印象, 就是我们的信息公开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上, 重大突发灾害性报道达到这样的信息公开程度, 是史无前例的。
一是信息发布快, 许多重要资讯都是在第一时间报道, 始终掌握着灾情发布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二是信息透明度高, 地震引发的灾难性后果, 我们决不隐瞒, 也从未隐瞒, 已知死亡多少人就报多少人, 城市损毁是什么样子就报什么样子, 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就说什么, 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就说是什么程度, 不掩饰、不夸大, 敞开天窗, 阳光运作, 使广大群众对灾区的了解达到了媒体掌握了多少信息, 受众就知道多少信息的知情程度。三是信息内容丰富多样, 全方位展开。海事卫星连线, 多维地形图像生动, 令人叹为观止, 尤其是24小时滚动报道方式, 更是空前未有。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的丰富性、多样性、及时性、准确性, 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必将以标志性的经典之作, 载入国史。
归结起来讲, 抗震救灾中之所以出现这样成功的政府信息公开的范本, 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依赖于政府的开明态度、开放胸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突出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既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群众理应有权利了解和知晓国家发生的大事, 理应清楚事件的原委本末和发生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 信息公开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体现之一。
二是依赖于信息传输技术的巨大进步。过去发生的一些重大突发灾害性事件, 我们做得不够理想或者很不理想, 实际上既有政治文化的因素, 也有资讯技术落后的原因。而在今天, 人类的信息传输能力达到空前程度, 谁的信息传输能力强, 谁就拥有强势地位。在当今世界, 人们掩饰和捂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弱化, 因而新闻的先发优势越来越强化, 新闻的后发优势越来越弱化。所以, 在信息化时代, 抢占第一时间的先机, 是掌握新闻报道话语权、主导权的第一要务。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 媒体动用了信息传输技术的十八般武艺, 从天上到地下, 从卫星到DV, 所有手段一起上阵, 将地震灾区的信息全面、丰富、准确、及时地向国人报道、向世界展示, 从而赢得了国人和世人的普遍赞誉。
汶川地震报道看信息发布机制
信息发布及时和透明化是制止谣言、稳定民心的重要手段, 也是危机应急机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此次灾情和抗灾信息披露的透明、迅速, 新闻报道的全方位和力度之大, 可谓历史之最。四川汶川强烈地震的消息, 政府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 人们在几分钟时间里就迅速从电视、网络、广播、手机等工具中获知灾难真相、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和有关方面救灾行动迅速展开的消息。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断了正常播出, 以24小时直播的方式, 全面、深入、准确地滚动报道灾情和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
信息公开条例促进报道公开透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 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条例》施行不到半月, 一场严峻的大考便突如其来。在灾情面前, 各级职能部门实事求是, 不瞒报、不回避———针对民众极度渴望的信息诉求, 勇于及时修订震级、发布辟谣信息, 把公众关心的相关动态信息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通过手机和网络等方式及时、快捷地告知公众, 有效地稳定了局面, 安定了人心。
权威的新闻发布会制度。在这次汶川地震中,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四川省每天召开新闻发布会, 有关负责人通报当日震情和抗震救灾的最新情况, 人员死、伤、失踪数字, 灾民安置情况以及抗震救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并毫无保留地回答中外记者的任何提问。灾区情况稍微稳定后, 又及时组织400多名境外媒体记者前往灾区采访。许多中外记者在震区的不同地方提供现场报道。
新的背景呼唤新的传播理念
不同的理念产生不同的实践, 新的时代背景呼唤新的传播理念。我们从汶川地震报道中, 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些结论:
谣言止于公开。当重大的灾难事件发生时, 社会对信息需求空前增多, 在此背景下, 如果公众无法从政府那里获得消息, 也不能从媒体上看到, 即使看到了, 也只是语焉不详, 那么就会给谣言和“小道消息”留下生存的空间, 尤其是在手机短信、电话等的媒介帮助下, 各种谣言和流言就会快速大量地传播, 避免这些流言或谣言的唯一办法就是信息公开。
灾难事件面前要向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灾难事件多为负面信息, 负面信息并非一定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在负面信息的封锁理念下, 当事件爆发后, 媒体对其负面信息通过不报、少报或漏报来达到社会稳定的预期, 然而其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如果信息得以在非正规的渠道传播, 反而会增加社会恐慌, 对社会的危害作用也更大。在负面信息疏导理念下, 当突发事件爆发后, 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权威、全面的资讯, 尽管不能完全避免社会恐慌, 但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信息对社会的危害。
“有了结果再公布”的做法不可取。长期以来, 一些政府部门的思维惯性就是“没有结果不公布”, 出了事情可以紧急来处理善后事宜, 但就是不愿意公开已经发生的实情, 一直等到有了结果才全盘托出。然而随着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发达, 人们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事件的结果, 对事件处理的过程也往往很关注;人们想得到的不仅仅是实质正义, 更想得到程序正义。
任何一个出现的问题后面都隐藏着解决问题的契机。当事件爆发的时候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在第一时间报道问题, 就可以使社会各个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防止问题进一步蔓延。如果一味地隐瞒问题, 只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丧失了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时机, 二是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最终还是欲盖弥彰。此外, 媒体和政府积极面对灾难事件, 不仅能够促进问题的早日解决, 还可以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使公众对政府和媒体充满信心, 同时还可以在国际上赢得良好声誉。
结语
处理与报道灾难事件离不开政府、民众、媒体这三个因素, 三者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共生体系。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 是决策阶层, 对外发布权威信息, 政府的介入对事件的有效解决至关重要, 而相关的信息是否公开、责任是否到位又常常是关键的关键, 如果不让公众知道事情的真相, 隐瞒事实甚至发布虚假信息, 这就不是一个阳光政府和责任政府的作为;媒体是公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的坚实平台, 它需要客观全面地传播信息, 让民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 同时也要传达民众的话语, 监督政府的行为。
我们认为,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 政府的新闻发布必须改变以往的惯性思维方式。如果政府、民众、媒体这三者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充分调动并发挥三者的功能, 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控制危机, 解决危机, 有利于社会真正稳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埃伦·休姆:《新闻自由的作用》, 《新闻自由》, http://usinfo.state.gov/, 04/07/2007。
12.汶川地震演讲稿 篇十二
汶川一震,举国同悲。
地震发生后,死亡人数从5000 多人到7000 多人,再到8000 多人。据民政部门最新统计,截至今日7 时,汶川地震已造成川、甘、陕、渝、滇等省市共9219 人死亡(编者注:据人民网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强震致12012人遇难)。死亡数字仍有可能继续攀升。目前,汶川地震震中地区有6 万余人仍杳无音讯,生死不明。
黑纸白字上的死亡人数每增加一个,这世上曾经鲜活的生命就会减少一个;时间每流逝一秒,一条生命得以存活的可能就会减少一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阻隔在此时,比任何时候更让人备受煎熬。生命,是的,此时此刻,挽救灾区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大过一切、急于一切。
灾区的人们,我们也许并不确切的知道他们的名字和曾经的生活状态,但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他们是我们的同胞,他们在某个时空上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有着生活的热望与梦想。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让许多生命尚未充分展开便直接面向死亡,让许多也许普通至极的生活理想从此归于死寂,再也没有实现的可能。
物伤其类,何况生命如此成批成批的倒下,在废墟中被掩埋,在黑夜和暴雨里挣扎。灾区同胞的痛苦与呻吟,需要被听见,需要生者用尽一切力量去拯救正在受苦受难的灾区同胞。有许多人在灾区奋力营救,或者正在奔赴救灾一线的路上,而有更多人也许无法去往灾区,冲向废墟,用脚感知大地的创痛,用手扒开掩盖在身体上的砖石尘土。但我们有心,灾区同胞的生死下落、性命攸关,会触动每个人心灵中最柔软最敏感的部分。心灵,可以超越一切时空阻隔,宛如在场,感同身受。
我们的眼里充满泪水,我们的心灵充盈悲痛,让我们携起手,让温度相互传递,以最大的悲悯为灾区同胞祈福。我们并不只有心灵,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我们可以伸出手臂,献出红色的血液;我们可以解开包囊,捐出灾区急需的物资。忙碌者请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行走者请暂时停下赶路的脚步,为灾区同胞默悼、致哀。我们还可以点燃蜡烛,奉上鲜花,去照亮层层废墟下、阖上双眼的另一个国度的夜。
灾区不是一座孤岛,灾区同胞不是自然宿命的牺牲者,让我们做一切能力所及的事情去护佑和温暖,让我们以最大的悲悯为灾区同胞祈福。
天佑汶川,我们在一起
天府沉陆,家园涂炭,斯民何辜!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处。汶川。连日来,岷江呜咽,悲伤蔓延。
这已是无须渲染的灾情:至5月15日20时15分,汶川地震已造成19509人遇难,四川省受伤人数达102100余人,被埋12300余人。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估计,遇难人数将在5万人以上。这已是绝地驰援的拯救:至15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挺进58个重灾(公文有约为您提供)乡镇,已有来自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及日本的3支专业救援队伍到达汶川,理县到汶川的“生命线”已经打通,目前已经从废墟中救出13400余人。这已是刻不容缓的情势:至15日15时,地震灾后救援的“黄金72小时”已过。据地震专家称,震后第一天生命存活率90%,第二天50%-60%,第三天仅剩下20%-30%,此后存活即为奇迹。愿天佑灾区,愿天佑斯民。愿奇迹出现,愿生民不死。愿无力者有力,愿悲观者前行。愿亡灵能够安魂,愿伤者得到救治,愿那些惊恐万状的心灵得到抚慰,愿那些被掩埋以及失踪的人们仍拥有向生之门。当灾难不由分说,死难仍在发生,悲怆仍在延续,那么援军及时的驰救,生命绝境中的坚守,才可能创造奇迹。泪尽之后血续,前仆之处后继。生命需要温暖,士兵需要突击。每一分钟都是一个世纪,每一条生命都是全人类。开辟通路,徒步也要提前抵达;寻声救苦,徒手也要尽力救援。要比“提前一秒”更提前抵达,要比“百倍努力”更加倍救援。
虽然不能替死者死,不能替伤者伤,虽然未能往灾难的现场出把力,未能在受伤者身边搭把手,但念兹在兹的忧切,骨肉不弃的捐助,却使我们感知与灾区人民在一起的力量。数日以来,全国各地乃至国际社会的组织或个人,向灾区献血以及捐款、捐物的浪潮汹涌。每一分钱币都带着体温,每一管血液都流淌爱心,每一件衣物都表达休戚与共。在长沙,由本报发起的“黄丝带”祈福活动启动后,“满城尽飘黄丝带”,这寻找离散亲人的丝带,飘扬同胞手足之情,也招展着回家的方向。灾难当头,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手掬一捧烛光、一瓣心香,为深陷黑暗的生命照亮,为仍在等待营救的同胞祈福,并表达生命顽强之信念。只有行动着,才是信心的表达。“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要的,这有什么益处呢?这样的信心没有行为就是死的。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藉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一个流(gw9080.com公文有约为您提供)泪的民族必然充满悲悯与坚强,但一个迅速开始行动的民族则永不沉沦。因此我们呼唤这样一种行动着的信心,呼唤更多的人或组织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加入到赈灾中来。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救灾部门以及慈善机构及时提供赈灾指南,向社会公布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做。我们也呼吁,在灾区交通不畅、物资运输不便的情形下,请同胞们更多地以捐款的方式表达爱心,也请留心相关部门的捐助提醒,使爱心的表达更有效率。
“黄丝带”祈福活动中,本报记者拍摄的一张缠着黄丝带、双手合十的小女孩图片,打动着无数的人。尤为令人肃然的是,昨日前来本报捐献款物的许多人,都以这种“双手合十”的姿势表明来意。就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是祈福的人。我们祈gw9080.com愿在经过72小时之后,生命依然拥有迹象,拥抱依然拥有温暖,泪水依然拥有方向。我们祈愿那些等待救援的人们,一定要挺住,一定要坚信,一定要得救。
13.汶川地震心得体会 篇十三
汶川大地震震动了地球,也震动了人心。除了空前的爱心奔涌,许多人对于工作、生活、社会的态度也正在发生改变。中国青年报与搜狐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4309人参加),88%的公众认为这场地震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82.1%的人表示会更加珍惜生命,努力学习和工作,去创造更大的价值;70.7%的人表示会献出更多的爱心;28.5%的人表示“人生苦短,我要更多地享受人生的快乐”。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灾难这面镜子前,有人看见生命的渺小与脆弱,有人看见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有人看见名利与权力的卑微;更多人选择及时行善,“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
我们的确需要一场心灵重建。它与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它决定了今后我们能否真正劫后重生。悲剧和血泪应该净化我们的灵魂,应该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8级地震不是人人都能经历,但是人人都处在“风险社会”当中:贫富分化;sars、艾滋病、性病等高强度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生态恶化及灾害应对机制落后;危机预警和监控机制欠缺;行政腐败以及监控漏洞。等等。在这样的“风险社会”当中,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每个人都与另一个遥远的漠不相关的人紧紧关联着,“我”就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它快乐的源泉在哪里?它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你会发现,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亲情、友情,莫过于我能为他人做些什么,莫过于真、善、美,莫过于悲悯与大爱。它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我从世界得到了什么,而在于我能为他人付出些什么。
爱要趁早,责任在当下。从美国到中国,慈善的趋势是:捐钱越来越早,往往刚富就捐,许多人在壮年就把大部分财产捐出去,以便更好地监督善款的使用。不要等年老时或者等财富万贯时才行善,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那么偶然,一些人也许等不到年老,一些人等到年老时已无力监督善款善用。
灾难往往猝不及防,但是地震中巍然矗立的“最牛希望小学”,却以铁一样的事实告诉人们:只要在平时坚守良心、爱、责任与专业精神,平时的“点滴之力”可赛过关键时刻的千军万马,赛过灾难面前倾国倾城的努力!“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八个字,经过灾难的擦拭,力拔千钧。
要让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公民,一个有强烈的爱和责任担当、有强烈的权利诉求的公民。这首先就是要以公民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始终从“无力感”中抬起头来,让自己变得有力量。你的这种似乎微不足道的努力,可能使别人幸免于难;别人这种似乎微不足道的努力,同样可能使你幸免于难———人类就这样,或者互为陷阱,或者互为依靠。
生命不可重来,我们应该好好把握的,就是现在。往日不可追,未来方可期。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好公民,还有第二重要义、第二重责任,就是除了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还要及时监督政府,这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责任。面对灾难中尸横遍野的无辜死者,活着的人们,当常怀忏悔和内疚之心,对不起,应该为你建更坚固的房子。
【汶川地震感言】推荐阅读:
地震案例之512汶川地震08-11
汶川地震赈灾晚会12-25
汶川地震震害反思01-09
怎样面对汶川地震作文08-15
汶川地震与民族精神12-09
512汶川地震学校监控01-03
汶川地震三周年演讲稿06-12
四川汶川地震公园营销策划06-16
汶川地震感人故事母爱的伟大06-18
“512”汶川地震两周年纪念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