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精选8篇)
1.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一
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以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以下优势:
1.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不灵活,学生兴趣不高。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选用生动的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创设新颖的情境,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冲击,营造轻松愉快、积极上进的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2.更新教育手段,探索教学模式,提高综合能力
一是增加学习的导学模式。在传授新课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在心理领域引起兴趣,训练意志力,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个性品质。二是优化效果的活动模式。三是提高创造力的探究模式。在课堂讨论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能力。
3.实现有机整合,消除学习障碍,突破重点难点
在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受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多媒体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的图、文、动画、视频等信息的有机整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优良的途径。
4.提升信息素养,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课堂生成
思品教师,如果经常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寻找有效信息,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七年级第三课《珍爱生命》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地球物种的各种材料,了解地球上有哪些物种已灭绝,哪些已濒临灭绝,从而激起学生保护地球、热爱生命、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感情,同时还让他们搜索大量热爱生命的故事,筛选后在课堂上讲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5.搭建信息平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中, 教师处于中心信息源地位, 控制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但网络和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引入,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有利的平台,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丰富的知识, 而这些知识往往是最新、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选择使用。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和合作者,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学习的.合作探究,师生达成共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了过去思品课堂上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局面, 营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新型的师生关系蔚然形成。
6.利用电子系统,加强集体备课, 实现资源共享
互连网上存储着教育教学所需的大量的资料, 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集体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们思想品德学科教研组借鉴网上的名師教案或课件,结合实际,加强集体备课,形成共案,并上传校园网“教师电子备课系统”。教师结合人个实际做必要修改完善,形成个案。此举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说到底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不能滥用,否则,就会使传统的“满堂灌”变成现代的“电灌”。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搜集多媒体素材时,注重实效,做到选材正确
切忌多而杂,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不能力求课件的花哨,要注重实效。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运用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我们切不可颠倒了主次,要花大力气去钻研教材,深刻领会课程内涵,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更好地帮助我们实现教学三维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要为学生留足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
多媒体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为学生留足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
3.多媒体的运用要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增加课堂容量,但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识、记忆规律,同样会出现“填鸭式”的教学,使政治课变成“放像课”,而且还容易引起学生审美疲劳,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通过多媒体与讨论课、辩论课、专题讲座和小品表演等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以上形式授课,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要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提高
一是对课件制作的经验要及时总结。在制作时,课件设计的思路、方案、方法和手段应当遵循思品课的规律,突出学科的特点。每节课要教什么,如何教,教多少,这是做课件的出发点和设计的基础,如何使制作的课件更丰富生动,恰倒好处的为教学服务,这是课件使用的目的。二是对课件使用的效果要及时总结。在课堂使用中,探索哪些内容配合课件,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哪些内容需要更多的启发引导,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相互配合,有重点的使用和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效果,而不是“摆花架子”。三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意见及时调查了解。深层次把握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效果,根据学生建议,改进、充实、完善课件的内容和形式,使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操作,达到形式和效果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为政治学科的知识、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营造出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而且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恰当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同时,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二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 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换的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课堂气氛活跃热闹,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相连接, 让学生接触到事实新闻, 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开阔学生视野。
同时由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教学内容由单纯的道德知识传授变为道德知识与生活情感的传授, 生活情感的传授唯有引起学生的共鸣, 才能收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 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必不可少。
二、将多媒体技术与思想道德教学有机结合
毫无疑问, 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益, 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但是该如何才能有效得运用多媒体技术呢?这是所有教师应该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话题。
1. 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导入更为新颖
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决定整体课的成败, 课堂导入便是这样的存在。思想道德一直作为纯文本的学科, 学生或许早已厌倦了课堂一开始便进行一成不变的温故知新, 听老师讲一大段的上节课内容和这节课将要讲授的内容, 毫无疑问, 这样的课堂枯燥之极, 这对学生的科目教学和未来成长影响甚微。与此相反, 展开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 可以极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课堂的展开。
多媒体技术便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进行课堂导入, 使课堂导入丰富多彩、条理清晰。比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品位生活》时,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像播放高雅生活与低俗生活的表现与带来的生活体验。高雅的生活可以伴随着鸟语花香, 即使是贫穷, 也能在一方天地中活出自我, 感悟生活中点点滴的美好, 幽静而闲适;低俗的生活是在网吧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 每天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 充满着迷茫与痛苦。在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真正认识到两者的区别, 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 还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感觉认知, 提出问题, 该如何才能变成一个高雅有品位的人?以此作为切入点, 提升学生的品位, 达到教学目的。
2. 善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良好氛围
有俗语道, 你结交的朋友往往决定了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这表现出环境对人能够产生的巨大影响, 同时,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影响在这个环境中大部分的人,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则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
初中学生仍然处在青春期, 有一句话叫做“人不热血枉少年”, 恰恰是对他们情绪的真实写照。初中正是学生完善心智, 塑造性格的黄金时段, 作为教师, 我们不应该磨灭学生的棱角, 而应该促进他们个性发展, 但是这个发展必须是往好的方向。作为思想道德教师, 我们接触学生最多的地方仍然是课堂, 那么就不如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学习《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下载相关素材, 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 让他们体会到不能好好控制情绪带来的后果。如果学生只是因为一时的冲动, 而任由情绪支配, 会产生什么不良的影响?教师播放关于药家鑫事件的具体描述, 以及事发照片, 用以告诫学生, 同时药家鑫事件还有后续, 那就是他即使已经被判死刑, 可是他的父母与受害方家庭都陷入无尽痛苦之中。一时的冲动虽然能带来快感, 但是随之而来的后果将不仅仅是害人害己, 对双方父母也是沉重的打击。一般来说, 冲击力更强的视觉体验往往比循循善诱更为有效, 这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 灵活运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兴趣
孔夫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知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那么这堂课便已成功大半。
初中思想课堂教学内容大多比较枯燥, 那么教师可以采取无意注意的方法, 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吸引了注意力。如在学习《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单元时, 由于初中年级的学生有许多处在青春叛逆期, 他们难以理解父母的感受, 对父母的关爱漠不关心, 同时以自我为中心。假如教师进行一大段理论性教学, 比如父母很辛苦, 我们应该好好孝敬父母之类种种, 恐怕学生会无动于衷, 又或者只是一时兴起对父母好却无后续。那么何不从旁入手?我曾经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母亲怀胎十月, 从刚刚怀孕时的喜悦激动, 到后来因为有你的小心翼翼, 不能跳跃不能快走, 一切自己曾经喜欢的东西因为你都需要摈弃, 在怀孕期间, 她们不能洗冷水澡, 不能吃任何不利于胎儿的东西, 日渐臃肿的身材和艰难的步伐都是因为你们, 分娩时撕裂的痛苦也是因为你们, 但是, 他们心甘情愿。视频的时间很短, 可是几乎学生都从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最后通红着眼眶, 后来在整节课上, 学生们都专心致志学习知识。图像在脑海中的存留远比文字要更久, 他们对这堂课记忆深刻, 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 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
总之, 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 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内容, 丰富课堂学习。将多媒体技术与思想品德课堂相结合, 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养的发展, 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献上一份微薄之力,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 对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情操等内在素养都能进行良好的纠正与塑造。伴随近年来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 是否能将多媒体技术正确合理运用到教学中, 成为了检验教师水平的标准。本文将从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入手, 重点阐述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思想道德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优点和方式方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多媒体技术,结合
参考文献
[1]张惠琴.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 .
[2]孙富梅.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1 (15) :60~61.
3.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三
一、真实性
真实性指思想品德课进行问题教学时,选取的学习资源,应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问题、热门话题、焦点问题等,要有真实性、时代感、代表性或典型性。如笔者2008年在对新编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中的“感受社会变化”进行问题教学时,设置的问题情境就是结合当年的热门话题“2008北京奥运”,向学生呈现了从帝国主义歧视、侮辱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到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实现“零”的突破,再到北京申奥成功以及“2008北京奥运”倒计时大型活动的开展等视频资料。让学生从体育的视角切身感受到祖国在变化,在变强。然后很自然地进入到“感受社会变化”的教学中。情境的真实性告诉学生:理论不是脱离社会实际的,而是与我们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这样学生很容易对思想品德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其学习情趣。
二、德育性
这是思想品德学科区别于或者说更优于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因此,我们要利用多媒体强大的技术优势,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态度、道德、价值观等教育。如上述显示“2008北京奥运”视频资料的同时,再适时地配以歌颂社会主义的歌曲,如《走进新时代》,使得课堂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一种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氛围中。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用图片、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由衷地产生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在学习“我国社会总体是和谐的,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时,可以展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在扩大”等视频图片;也可以呈现我国生产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同发达国家相比的视频图片,显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确我国还是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事实,而且更加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感,并为此而畅所欲言,更好地理解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课后布置的实践题让学生参加网上或实地调查,调查本市(或本县或本乡镇)的生产力发展概况,进一步激发学生为家乡建设,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计献策,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这样,思想品德的德育性在多媒体技术下就得到了彰显。
三、生动性
生动性指就某个问题的探究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媒介的刺激,有视觉听觉,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图文并茂,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大了教学内容,优化了课堂结构,使得教学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如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在扩大”等状况时,除了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呈现文本介绍或图表对比(如通过图表各表格把我国东、中、西部相比较;也可把苏中、苏北的工业比重、年人均产值、人均收入、经济增长的速度等同苏南、上海等相比较;也可把我们宝应县经济发展同周边做比较……);也可呈现图片或视频剪辑材料对比(如收割粮食时,我国很多地方仍使用手工工具镰刀,而发达地区则是大型收割机;有的乡村如华西已是高楼林立,出入是小汽车,有的乡村村民则在为生活而犯愁……),通过多种渠道,也就是多个角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在扩大”的事实。这是一本书或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小黑板、投影仪等无法做到的。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教学效果就会良好。
四、盲目性
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范围、程度应根据教学目标而定,使用多媒体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也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因此,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设置的问题情境,不能搞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来吸引学生,不单纯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更重要的是在激趣之后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能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致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粗浅的看法。我们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多媒体技术必将把学科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初中)
4.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四
摘 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文主要论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及探讨如何在该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初中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课程,其核心在于有机整合心理健康,伦理道德、法律和情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法律责任、人文与道德素质、社会责任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一、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1.有利于领悟思想品德课精神实质,激活学习的内在动力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激活学生内在的动力,我们就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和思维状态,教师必须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领学生的情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将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认真学习知识。
3.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增强爱国激情
情感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立场和世界观的重要因素。教师要通过教学不断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通过自己的爱憎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利用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我们必须以情感架设心灵之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二、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在情感教育上,我们应从培养一个合格的普通人做起,向培养一个优秀的人努力,这是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的。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从点滴做起,在细小之处关爱孩子们,这才是为孩子情感的成熟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创设民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对学校学生如何促进学习提了三条建议:第一条提的就是“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只有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满腔热情的肯定和评价。
2.创设情境,寓教于乐,积极互动,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我尝试着在各种课型中恰当地加入了辩论会、嘉宾访谈、小品表演、小合唱等形式。初一上学期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给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看了孩子们写的洗脚感想:“母亲的脚长得很难看,也很粗糙,像鱼鳞一样。一开始我有点不好意思,洗着洗着我的眼泪就不争气地落下来。母亲一直没说话,我一直低着头慢慢地给母亲洗脚。心里挺难受的。”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初二上册讲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一节时,课文中提到了《游子吟》那首诗,我特意安排同学们一起来朗读它,从学生们低沉的嗓音中我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在讲“诚实守信”这一框时,我给学生们讲了南京冠生园用过期的原料做月饼坑害消费者被曝光而破产的教训,然后又讲到了我们学校举行的“诚信月”活动。我问孩子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课堂顿时“活”了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谈想法,表决心。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好了,自己也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3.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和灵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初步学会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搜集学校周围环境污染的资料,应用教材中知识去分析其危害,寻找解决办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其次,要引导学生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关注世界风云变幻。有很多同学都反映在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后,既体会到了思想品德课的乐趣,也改变了以前对思想品德课的轻视态度。
4.坚持正面教育,在“育人”上下功夫
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思想品德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但思想教育决不是光靠思想品德课就能解决的。如,在学习“我与祖国共命运”时,例举了学生看过的影片《亮剑》、《铁道游击队》等片中一些人物、情节,以及现实生活中“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活动中涌现出先进人物、事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成绩的好工人徐虎等等。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 :爱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学习“描绘自强人生”那一框,学生们举了匡衡、桑兰的事例,我从“愚公移山”讲到“虎门硝烟”。今天的中国走向富强更需要青年一代的“顽强拼搏”。我能感觉到这些话在孩子们的心里掀起了波澜,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希望。
总之,心灵的桥梁需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敬、信任、体贴、关爱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教师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让我们用智慧和激情打造崭新的思品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5.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五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教学当中,这就使教师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改善传统的手工业性质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告别粉笔、黑板,走向视听形声结合的现代化的高效率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这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间。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思想品德课 教学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日臻成熟的多媒体技术也以其拥有的强大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伴随课程改革的脚步声,悄然走进了课堂。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就会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使课堂熠熠生辉、异彩纷呈,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多媒体技术的优点
(一)、巧用多媒体实现情景再现,使知识目标的生成更加顺利 新教材的编写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比起以前更加愿意学习思想品德课了。但教材是无声的知识体系再加上一些抽象的理论,还是很难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教学中如果一味的靠老师讲解和学生单纯的分组讨论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可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再现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情景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将无声变为有声,变抽象为生动,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各种感官来学习、感知,并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还能引导学生对知识目标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如:五年级第三、四单元等,因与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又出现了大量晦涩难懂的理论,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困难,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受阻。因此,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无疑为教师解决这一难点,提供了一种最有力的教学手段。其中在学习《我们的国粹》一框时,我先利用大屏幕给学生播放一段京剧,让学生具体感知京剧独特的魅力,然后再呈现一些脸谱图等资料,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视听,体会文本内容的真实性,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既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国粹,又培养了热爱祖国情感,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获。由此可见,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只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景辅助教学,教学中知识目标的生成就会变得顺利
(二)、拓宽互动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把大量鲜活的正在发生的现象呈现给学生,而多媒体教学则可利用互连网的优势解决这一问题。如: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入世、中国足球出线等重大新闻通过互连网及时传递给学生,通过网络及时把一些热点现实材料下载给学生或学生自己上网浏览,让学生分析、讨论,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既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时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标下,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尤其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小栏目,如“畅所欲言”、“个案分析”、“生活场景”、“中国在线”、忆往昔“你争我辩”、“今日说法”、“热点评述”等便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采用“头脑风暴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等进行适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维一体直接播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达到了启迪思维,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运用基础知识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拓宽师生互动空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根据教学心理学研究成果: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我们知道,中学生都喜欢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兴趣。而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这种交互性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正是由于这种交互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技术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强得多。而且它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可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多媒体技术可使学习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记忆牢固。多媒体技术不仅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而且为学生展现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可以说,多媒体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
(五)、多媒体技术大大增强了学习的时代信息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目标。由学习课本、解决课本这个“小社会”的问题,到认识社会、解决社会这个“大社会”的问题,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适度增加有利于教学的信息量,要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新情境、新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使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
(六)、可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可信度得以增强
长期以来,许多人包括我们的一部分学生总认为思想品德就是说教,因为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多为言传口授,学生缺乏真实的感受,可信度低。学生对思想品德的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往往是“背”字当头,思维方式总是处在一个平面上。而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后,我们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纪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断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实现了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可信度。例如,过去我们在讲授有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提供的许多材料和数字千真万确,论证也很有力,但学生总有三分怀疑。而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切入一些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各方面实际变化的图表数据、98抗洪抢险、反腐倡廉大动作等一系列人和事的视频材料后,学生的怀疑就大大减少了,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提高了。因此,只要我们平时
做有心人,关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等重点栏目,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并加以处理,就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可信度得以增强。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不能帮助学习,正如用汽车运食物不比马车运食物营养更为丰富。”所以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但如果思想品德教师忽视多媒体使用中的细节,很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这些细节包括:
(一)、多媒体设备在课前没有检测或试用,小故障没被发现或发现后没及时排除。
(二)、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时间不恰当,展示时间过早、过迟都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
(三)、多媒体运用次数不恰当,单一影像多次重复刺激,形成了学生兴奋点的抑制。鉴于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还应遵循相应原则。如:
1、适度原则。
2、实效原则。
3、师生互动原则。
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工作和娱乐的方式,也为我们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教学媒体毕竟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应用,必须为促进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不断完善思想品德课教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用书 》
2、《教学参考书》
3、《电化教育》
4、《课堂讲学研究》
6.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六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初探
江苏新沂●张 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课标》) 指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根据《课标》编写的初中英语新教材,从指导思想到编排体系都非常重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此,教材中有关方面的素材俯拾皆是,信手可得。
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略谈如下。
一、要结合教材内容
如hello!what’s your naivee,a day on afarm,a visit to a factory,the english language,in the museum,great green wall,how marxlearned roreign languages,thomas edison,footballmatch,a farming pioneer,gandhi,americanenglish,sao paulo fire 等许多课文,关于伟大祖国、雄伟长城、社会公德、诚实守信等内容都包含了较重的思想品德成分。作为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其思想性,站在思想品德的高度进行教学,完全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热爱劳动、文明礼貌、安全、纪律、近代史等方面的教育,并以此激发他们的思想情感,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用生动的事例、典型的史实,教育和感化他们,引导他们联系本人实际、学习实际、国情实际,进行思考讨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点燃他们的心灵火花,开启他们的心灵窗扉。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外语,另一方面加深他们对祖国文化和祖国语言的热爱;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帮助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另一方面又帮助他们不断增强安全、纪律、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为人类进步作出应有贡献的崇高理想;一方面教育学生学习历史,了解世界,学习英雄,了解伟人,另一方面又帮助他们树立集体观念,提高民族自尊感,从而发愤图强,力争做新世纪的具有开拓性的人才。
二、要利用实践机会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这就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许多好的机会。教师利用实践机会,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l. 交际实践
情境教学是英语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受到良好的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并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达到语言学习和品德陶冶的和谐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和创设学生能接受的、有教育意义的交际情境,把社会生活搬进课堂,通过用how do you do,thank you,please,excuse me,sorry,good luck,best wishesto you,whatc can i do for you,happy new year toyou,could i speak to… ,could you… ,will you… ,may i borrow… ,i’d like to… ,i hope… 等交际用语进行交谈、问候、问答、购物、介绍、讨论等语言活动,模仿真实情境进行交际实践活动。这样,一方面是为了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使教师尊重学生,学生热爱老师,让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言谈举止、文明风貌点滴浸润渗入学生的心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学生产生亲切感、依恋感、信任感;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气氛的熏染,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培养他们礼貌待人、互助合作的文明习惯,让他们在交际场合中学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并借助语言美创造环境美。
2. 生活实践
语言来自于生活,生活是语言交际的场所。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到图书室借书,到博物馆参观,到工厂、农场劳动,到岛上旅游,进行各类球赛、植树等活动,进行言所能及的实践,让学生亲自感受生活,享受乐趣,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崇高情趣,进而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受到体验教育。
3. 阅读实践
要让学生学好英语,必须保证他们大量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材料的思想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实践,受到各个方面的积极影响和健康熏陶。总之,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学好英语语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7.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和谐观教育 篇七
一、以和谐的教学氛围引领和谐观的生成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和谐观生成的前提条件。缺乏和谐的课堂环境不仅会降低学生对和谐事物感知与欣赏的敏感度, 更会影响他们对和谐观理解与认同的深度, 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厌倦、逆反等非和谐的心理状态, 走向和谐的对立面。
1. 用激情与活力传播和谐。
学生是否有效参与到教学中来, 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有效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在激情燃烧的状态之下, 学生注意力集中, 思维灵活, 态度端正, 价值观也受到深层感染和铸造。倘若老师能富有激情地把自己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和课堂环境、文本环境有机地融合到一起, 做到情景交融, 那么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会在一种特定的氛围中得到全方位的熏染和升华。其次, 教师充满激情地面对学生、富有活力地进行教学的过程, 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向上的品格力量不断向学生传递的过程, 无形之中会对学生和谐观的萌芽、生成和发展起到一种润物无声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就这一点而言, 多数思想品德教
学生的知识越容易, 学生越能掌握。其实把难的知识教容易了, 学生认识到学习不难, 就会增强学习信心。对待学生也是一样,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少用责备性的语言, 如果经常骂学生“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 时间长了, 这位学生就真的成了你所说的“笨蛋”了。因为这样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孩子的上进心, 伤害孩子的自尊。
三、思想政治课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兴趣教学法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21世纪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年代。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
师目前需要改进的空间还很大。哪怕教材的语言再生动诙谐, 哪怕案例的情节再感人至深, 一些教师还是免不了语言生硬、体态僵化、表情严肃, 甚至只能干涩地照本宣科了事。这是为什么?因为思想品德教师过去一向是大道理的说教者和权威政治观点的传播者, 长此以往形成的严肃、正统等固定特性一时难以扭转。现在, 时代需要我们转变角色特征, 当好和谐观的传播者, 我们就必须及时调整, 将激情和活力元素充分结合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来, 使自己成为风格和谐型的教师。
2. 用平等与合作践行和谐。
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普遍适用的基本教学规律, 基于思想品德教学尤其是和谐观的传播而言, 有更高层次的现实意义。其一, “亲其师, 信其道”, 很难想像, 不真正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的教师怎样去要求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 不善于与学生合作、教学相长的教师怎样去要求学生与他人合作共进,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与他人相处的和谐性, 要当好和谐观的传播者, 思想品德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和谐观的亲身践行者。其二, 思想品德的形成更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内心感悟, 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分享, 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良好互动, 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活动效果的同时, 也加深了学生对平等、合作、分享等这些具有鲜明和谐特质的人际关系的体验和感悟, 从而促进和谐观在内心的萌芽和开花, 成为和谐观的强烈需
使命, 就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发掘学生学习上的兴趣, 寓教于乐, 力求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 认真学习, 善于思考,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当前, 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 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 就不能吸引学生, 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单位河北巨鹿县王虎寨镇中学)
求者和积极建造者。
3. 用情境与快乐烘托和谐。
情境教学和快乐教学是丰富思想品德教学色彩的两种重要手段。新教材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 改变了过去思想政治教材严肃、说教式的面孔, 取而代之的是活泼有趣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言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 非常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教学和快乐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既有课程资源, 并广泛挖掘社会生活资源,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各种有效手段, 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符合书本内容的情景, 开展情景教学或快乐教学。用丰富、生动的教学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并以其亲身体验为基础, 触发学生关于和谐观的理性思考, 唤起学生追求和谐、向往和谐、探索和谐的热情。
二、以和谐的教学方法促进和谐观的渗透
和谐的教学方法是渗透和谐观教育的主要载体。它不是具体指哪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 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 所有以和谐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的泛指, 对思想品德教学而言, 面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等具有鲜明和谐色彩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和谐观教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1.联系社会生活感悟和谐。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充分领会课标精神, 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学会运用这些要求、规范来观察身边的人与事以及社会现象, 形成正确的判断与评价, 进而促进对社会生活要求、规范的思考和内化在对生活案例的剖析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有效的比较教学, 用鲜活的事实依据,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强烈对比加深学生对和谐与非和谐事物的理解和感悟、甄别和判断, 培养追求和谐、创造和谐的意识。
2.在自主学习中探寻和谐。在新课程面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能否较好地开展起来,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首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处于活跃状态, 使每一个学生都产生体验和谐、实践和谐的强烈愿望。其次, 尽可能地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充分预见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 及时协助解决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较为顺利地开展好各种自主性学习活动, 亲身感知和谐、体验和谐, 体会到学习和谐观、实践和谐观的愉悦, 形成深刻、持久的学习效果。
3.在道德实践中提升和谐。实践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和谐观教育从生活中来, 又必须回到生活中去。随着交通越来越便捷化, 信息交互越来越多元化, 学生的生活圈也在无限拓展和延伸, 当代学生缺的不是生活素材, 缺的是发现和谐的眼睛及体验和谐的感悟力、实践和谐的创造力, 缺的是有血肉的情感体验、有深度的内心感受和有目的道德锻炼。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和谐的敏锐性, 充分利用一切有价值的生活资源, 及时捕捉即时生成的动态资源, 并善于制造感动, 点燃学生体验和谐的思想火花, 引领学生充分进入案例情境, 达到感情体验和思想触动的最大化。其次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实践和谐、创造和谐提供机会。
8.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八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65-01
但丁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不能弥补道德的缺陷。”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思想品德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有效的落实在课堂这个主阵地当中,只凭简单的、形式的搞几次活动。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丰富多采的活动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但它不是唯一的阵地,相反,它更需要用滴水穿石、润物无声的启发、熏陶,要落脚在每一堂课,贯穿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形成序列,走以课堂为主阵地,全面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主阵地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句话非常精辟。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读书很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德更为重要。我认为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1、课堂上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要求学生穿戴整洁、搞好卫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上课起立问老师好、回答问题举手立正站好、遵守课堂规则等又渗透着礼仪纪律教育,可以培养好的行为习惯;上课前,要求学生查工具书,看课后练习,认真阅读教科书,做好课前预习,这样在学习中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强的意识。这些良好的习惯正是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基础,是教书和进行学科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前提和保证,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2、课堂传授的各科教材知识本身就凝聚着人们的智慧和灵感,闪烁着思想品德素材的光芒,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完美的个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它们不仅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德行,而且读来赏心悦目,情感激荡,长期熏陶,会对生活充满希望,会追求阳光,会走向更加健康的思想殿堂。历史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也曾经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发达的科技、辽阔的疆域,曾经也是象美国一样的强国,现在我们又迎头赶上了世界强国、大国,从而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体质、意志、竞争意识的培养,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3、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科知识,贯穿于课堂,思想品德教育显得生动具体、形象可感,比干枯乏味的说教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语文课上有关热爱祖国、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散文,要求学生背诵并谈自己的感受;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歌词内容、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4、思想品德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有其长期性和层次性,而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贵在日积月累,不会提过急过高的要求和强加于学生的说教,而侧重于潜移默化的熏陶。
5、在课堂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兴趣、爱好、恒心和毅力,为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理想、信念又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扬起风帆。而知识的积累又为塑造更完美的品质提供了条件。这样,教书与育人便更相得益彰、互相补充,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说,课堂应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提高思想品德的份量
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思想品德素材的载体。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提高课堂思想品德教育的份量,这也是课堂教育的基础。各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如思想政治课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等,使学生懂得了许多道理,明白了好多事理。在数理化生等课中要求学生分析推理,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了解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做好实验小结。
这不仅告诉学生科学的知识,还让学生弄清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科技活动中要求学生采取观察思考、动手制作、分析讨论等基本活动形式,逐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善于动脑动手的能力。再如语文课教材更是一座思想品德教育的富矿,在教材中充满了古今仁人志士的豪情和壮举、锦绣文章和革命事迹。如果用心努力挖掘,就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受到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熏陶,陶冶他们的情操,养成他们的高尚品德。所以,教师不只为了传授知识,还要善于捕捉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的闪光点来点燃学生“求知识、学做人”的火焰,培养品质优良的新型知识人才。
三、把握思想教育契机,强化育人效果
爱因斯坦说:“无论多么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是不行的。”课堂教学同样不能强加于人。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激发学生情感,并把他们转化为道德感,内化为道德品质。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如果教师在上课时适当地加以点拨和引导,就会使学生一方面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而且会懂得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以后会更加珍惜,发奋学习。在课堂教学当中注意把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和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既便于传授知识,又强化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推荐阅读:
浅议多媒体技术在旅游管理教育中的运用10-27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09-28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10-30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0-13
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07-20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0-10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06-20
浅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09-16
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运用09-18
多媒体课件在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08-10